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谈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和大宝及小凤谈心:延期毕业不一定是坏事+如何读文章
热度 21 RAOH 2011-5-26 06:35
和大宝及小凤谈心:延期毕业不一定是坏事+如何读文章
和大宝及小凤谈心:延期毕业不一定是坏事 + 如何读文章 这题写滴,老师们看了欣喜若狂,学生们看了怒火中烧。再看清点, 延期毕业 不一定 是坏事。 又到一批同学们该毕业了。辛苦奋斗,埋头苦干,几年下来,总算可往下一步走了!祝贺, 祝贺!可也总会有“一小撮”人得延期毕业。原因多种,大多数的可能心有不甘?其实延期毕业 不一定 是坏事。 好事滴 酷哥 又给大家 来段故事, 给 各位 延期 生 提提气 吧 ! 注:各有各的命,前文里提到过 酷哥 基础较差, ( 前文: 从中国的差生到美国教授的第一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6014do=blogid=360679 ) 酷哥酷 归 酷 ,但苦水也灌得满满滴。本领高强的牛博主们,就不要在此白相相,别学这个反面教材折腾了。 1 。 酷哥 的前戏 临近毕业,可能是最容易发生师生闹别扭,甚至翻脸的时间段了。一般的讲,毕业前,师生目标较一致,做出好成绩/文章。 临近毕业,目标有分叉,学生们想往前走,老师们有时可能因各种原因还想留一留。翻脸对双方都是很糟糕的选择。但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做学生时见过,当老师了周围也有发生。具体原因,有时是学生的偏执,有时是老师的错。 最好是,师生提前多交流,换位思考。 真要延期毕业,也 不一定 是坏事。 我经历过的几个学校,也没个死死的毕业标准和年限。我们专业“不成文”的杠杠是, 2 篇一作的研究论文发在本行的一流专业杂志。 我们专业,发 2 篇一作的研究论文大多是 5 - 6 年。 当然有特例,有 10 年挤出一篇“庸”文毕业的,见过少数 3 年拼出 2 文毕业的,也见过少数 5 年拼出 6 篇好文毕业的。。 。 2 。 酷哥 向学者的进化 故事 按上面的一般标准, 酷哥 也是被 延期了。 酷哥 当年,拼死拼活, 4 年没满,就拼出 2 篇一作的好文了。但真正毕业,还“多”做了 1 年半。 2 文发表后,思考几天,我找了导师谈谈,“可以找博士后的职位吗?” 导师脸上闪过一丝不爽,但磨了磨牙,“ okay” 。 其实,我心里也没底,毕业要的硬指标是达到了,但软滴指标还不够。对导师显的不爽,也理解。软滴指标是个隐性,标准不定的,但又很实在的玩意儿。一个生物的博士,该有 2 个能力:工作,思维。研究生的文章的发表,体现了工作能力,但文章的方向及发展多是导师的指导,学生的思维独立性还多不够。 几年里埋头苦干,对本身的课题很关注,遇到难关会摸索,突破;但对组内其它的课题了解泛泛,本领域的重大问题知道但少有思量,与本领域有关联的其他领域接触较少。视野不开。没有独立思维,可以作好的科技工作者,但不是称职的 scholar( 学者)。 我的文章的发表了,在思维上的缺陷反显得更突出,更迫在眉睫了。所以我也没急着就找博士后去,反正同班同学很多还在挣扎 。 如何提高涅?没人来指点,无师自通吧。在 没放松实验的 情况下,一边读各类文献考虑着日后干什么好,一边一如既往的读本行的文章考虑着手上的课题。但读法,与往日大不同。以前读文章,是被动的吸收,学习别人的新发现。 现在读文章,是主动的萃取,带着问题读 ,大概的流程如下: Introduction 里看:有嘛新发现,有多大的意义。 Result 里看:这课题他们是怎么开始的,问题是什么,方法是什么,主要发现。 Discussion 里看:到底这有多大的意义,影响?有此而来,还有什么新问题? 有意义及相关的重要文章,还会再想想 : 1 。这文章怎么能发到这杂志? 2 。这文章从开始到结尾的主要线路/思路。我要当时做这课题会如何去做? 3 。这文章有何漏洞和缺陷? 4 。是我的课题的话,下一步会如何去做?。。。 这种读法,开始费时;习惯后,就快多了。而且,发现就是 Nature, Science 滴雄文也常有漏洞和缺陷;但更大的好处是:发现科研并不高深,其实常常很简单,很有趣,象解 puzzle. 思维独立性强了很多 , 思想活跃,思路开阔,也带来了创意。 不得不说,生物实验是件较无聊的事情,常常走弯路甚至死胡同,令人沮丧的时候常常超过 transient 的激动的时分。但有独立思维能力后,这样读文章是件很愉快的事,也让人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黑暗会过去,还是有前途的。(麻痹作用?) 有独立思维能力后,做试验的方式也变了。不是闷着个头,傻做。做试验前,会自己“刁难”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题,有哪些方法,哪个方法最能解决问题,真做好了能下扎实的结论?。。。有没有更好的课题,途径?。。。 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脑瓜子灵活的勒,顶呱呱 ! 走向了一去不返的向学者的进化。 》 70 %的博士,还欠缺这能力。 酷哥 以前这么些年了,到组会时就扮 酷 ,坐在大牛导师及 10 多位虎视眈眈的小狼般的 博士后中间,大气不敢喘。但阅读+思维长进后,终有一天怯怯滴发声了,破天荒滴对他人的难题提了个建议,顿时“唰唰唰唰”,几十双利眼刺过来,让 酷哥 知道了“无地自容”的含义,导师脸上飘过一丝诡异的微笑,轻描淡写的说:“ that is a very good idea.” 从此, 酷哥 一发而不可收,成了个组会里的活跃人物,发言踊跃,敲到点子上,不光 “刁难”自己 , 还 “刁难”别人 。 3 。 酷哥 总算 延期毕业了 酷哥 前 4 年试验上才开头,就顺风顺水,如今又配上这突飞猛进的思想飞跃,可该了不得了???否也,还是很努力的干着也有进展,实验设计也很巧,但这般下来 1 年半的辛勤的工作,离发表还有很大的距离。可谓,人算不如天算。但这段时间里,确定了 博士后的位置。当向导师报告时,导师脸上老奸巨猾滴闪过一丝欣慰, “ fantastic” 。导师目睹他的成长发展,在毕业答辩时很为之高兴。 题外话: 1 年多找 博士后,是很充足的流油。 酷哥 找了 3 圈,先想做免疫+当时热门的 apoptosis ,转了 1 圈,也有还好的 offer, 但有点“胆小”,觉的跟博士时做的相隔十万八千里; 就又 找了 1 圈,想做 cell cycle + cancer , 有极好的 offer ,搞定的博士后导师几年后如预期的得了诺奖,这小子也退缩了,觉的跟博士时做的太近,木嘛新知识!当然也有点“胆小”,知道这玩意,聪明的 大牛太多,怕早晚给人吃了。就 找了第 3 圈,找了个新兴的方向,但技术上有相通的课题,可优哉游哉几下。 4 。 酷哥 真 酷 了一把 酷哥 去做 博士后了,比以前干得还来劲,要不日后工作不好找啊!喝西北风去啊!博士后几年,包括逢年过节,最长的休假也就 3 天。如此卖力,加上科研思维强,该发达了吧?悲剧,这小子成天“想三想四”,整天念着要发 Cell, Nature, Science. 课题是挑挑拣拣,真成了三年不鸣,几年下来“一事无成”, 博士后导师若不是看他有自己的奖学金,彻头彻尾的免费劳动力,就该一如既往的炒鱿鱼涅。 看到这里,读过 酷哥 的前传的同学们知道, 这么糟糕的情况,要出事了。 ( 前传: 从中国的差生到美国教授的第一步 ) 真是金子总要发光?天无绝人之路?这小子一如既往的又来事了,悄未声的把导师梦寐以求的领域中难题给解了,还真发牛文,拿教职了。 酷哥 在 牛文搞定后,马上告诉了前博士导师,导师很高兴,据说是碰着谁就跟谁说。。。 酷哥 知道了,还不好意思,当年最后在那里一年半没出嘛成绩,可谓是“白拿了钱”“虚度光阴”。 卖一送一的故事: 话说,有一名校高才生留美,乃是真顺风顺水, 90 年代初连发 2 片 Cell, 那时这样的中国留学生真是凤毛麟角, 4 年就 博士毕业。去了当时一最好的癌症实验室,但从此石沉大海,据说是读博士太顺了,眼高手低,思维独立性不够。。。 卖一送一的博文: 这篇 酷哥 的博文较虚,不如俺滴实在,鼎力销售博文: 当蒋科学见到了鬼。。。or 您有成美国院士的潜质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6014do=blogid=432524
个人分类: 科研教学|17680 次阅读|5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