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防灾常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看到了我们的博文你就会很安全:如何安排旅游和出行
杨学祥 2018-8-24 09:58
看到了我们的博文你就会很安全:如何安排旅游和出行 杨学祥 我们的工作室就在科学网,经常撰写灾害频发和潮汐组合对比的研究博文,开发了潮汐组合与灾害前兆的研究课题,取得了很显著的研究成果。 2018 年 7 月 19 日 至 8 月 23 日 强潮汐时期与地震高潮的一致性就是其中的典型实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046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052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048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005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068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0622.html 从潮汐变化规律的角度出发,强潮汐时期可以激发地震、火山和极端事件,在弱潮汐时期出行相对比较安全。出行之前,查一下我们的每月的潮汐组合报告,并以当地天气预报结合,全面地衡量出行的风险。 例如,我们在 2008 年 5 月 12 日 汶川地震前的9日和 10 日就发表了一系列潮汐组合报告,提醒相关部门大震将至的风险。下面是当时博文的部分片段: 谁注意到了国家主席访日的地震安全? 已有 10041 次阅读 2008-5-9 07:25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的时间定为 2008 年 5 月 6 日 至 10 日,正处于 2008 年 5-6 月全球地震高潮时期和 5 月 5-8 日强潮汐时期。日本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谁注意到了国家主席访日的地震安全? 据晨报特派记者程艳报道,东京时间 8 日凌晨 1 点,睡梦中接到同住一家旅馆的同事打来的电话:“刚才有地震,你警醒点,大地震前都有小震,情况不对就进卫生间躲避。” 10 分钟后,同事又打电话来:“估计不震了,你睡吧。”我反说:“难得有地震,如果再来,请一定电话提醒,我要感受一下!”话虽如此,迷迷糊糊又睡着了。半小时后,仿佛有人将我从睡梦中摇醒,起身一看,整个房间仿佛汪洋中的一条船,正进行高速的左右晃动,桌上纸巾盒里露出的纸巾像一面小旗帜,在空中来回摆动。结果上网一看新闻:“日本发生两次里氏 6 级以上强地震”。第一次是凌晨 1 时 2 分,我同事感受到的那次,在日本本州以东海域发生里氏 6.3 级地震;第二次就是我的“地震初体验”,凌晨 1 时 45 分,在同一海域发生里氏 6.7 级地震。“东京有明显震感,晃动持续了近 20 秒。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消息” 。看来,记者事前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地震预报。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冰雪冻灾发生后,我在 2 月 20 日 指出,根据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后续灾害和重大事件有: 拉尼娜将导致 2008 年沙尘暴强烈,台风活动强烈,旱涝风险增大,地震火山和地质灾害增多(类似 1999 年)。 2008-2009 年和 2011 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事件中,中国先旱后涝的风险存在(类似 1997-1998 年),流感爆发可能在 2008-2009 年(处于太阳黑子低值年,强度较弱,类似 1977 年),也可能在 2011 年爆发(处于太阳黑子高值年,强度较大,类似 1957 年和 196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易发生北方的低温冷害(如 1957 、 1969 、 1972 、 1976 年北方严重低温冷害),下一次南方严重冻害可能发生在下一次太阳黑子谷值年 2018 年附近。 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南方电网和房屋建筑在 2008 年初冰雪冻灾中损失惨重的事实表明,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灾害预警提前数十年,忽视自然灾害发生规律研究,忽视突发灾害预警,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 。 我在 2 月 21 日 和 22 日相继指出,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08 年 2 月 20 日 16 时 08 分 ,在印尼苏门答腊(北纬 2 . 8 度,东经 96 . 0 度)发生 7 . 7 级地震。这是 2008 年第二次 7 级以上强震。北京时间 2008 年 2 月 8 日 17 时 38 分 ,在中大西洋海岭 ( 北纬 10.7 度,西经 41.9 度 ) 发生 7.3 级地震。两次强震都发生在强潮汐时段。在经过 1 月的 7 级地震间歇后, 2 月 7 级地震开始增多。 2008 年 1-3 月为弱潮汐时期, 4-7 月为强潮汐时期。强震在 5-6 月将达到高潮 。 在总结 2008 年 2-3 月强潮汐与地震关系的基础上 ,我们在 4 月 14 日 指出,从春分( 3 月 20-22 日)到夏至( 6 月 21-22 日),从秋分( 9 月 22-24 日)到冬至( 12 月 21-23 日),太阳潮高潮区由赤道移到南北回归线,潮汐南北震荡逐渐加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之叠加,易发生强震;从冬至到春分,,从夏至到秋分,太阳潮高潮区由南北回归线移到赤道,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与之叠加,形成赤道潮汐高潮叠加区,易发生强震 。 2008 年 5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62531 度。这意味着 5 月 8 日 附近中高纬度地区地震风险增强。 我在 4 月 28 日 指出以下两点 : 1 . 4 月强潮汐预警总结 4 月份最强潮汐 A 组合: 4 月 4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 -0.00156 度,天王星合月; 4 月 5 日 23.90 时水星合月 **** ; 4 月 6 日 11.90 时朔,日月大潮 **** ; 4 月 8 日 3.58 时月过近地点,月亮近地潮 **** 。四者叠加,潮汐当月最强。引发较强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可能导致较强沙尘暴和寒流袭击。北京时间 2008 年 4 月 9 日 20 时 46 分,在洛亚尔提群岛发生 7 . 3 级地震。 4 月份强潮汐 B 组合: 4 月 11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81239 度, 4 月 12 日 火星合月,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地震和冷空气活动增强。北京时间 4 月 12 日 8 时 30 分,在 ( 澳大利亚 ) 麦夸里岛地区发生 7.1 级地震。 4 月强潮汐 C 组合: 4 月 17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41 度。赤道地区潮汐变化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增强。 4 月 16 日 2.56 时土星合月。 哥伦比亚西南部乌伊拉省境内的内瓦多火山 15 日凌晨开始喷发。 15 日晚开始出现剧烈活动的艾根 (Egon) 火山已喷发出数千米高的火山灰和浓烟。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 北纬 51.9, 西经 179.5) 发生 6.6 级地震 (2008-04-16 06:59:55) 。 4 月 17 日夜间 到 18 日,乌鲁木齐市下起大量的雪, 17 日沙尘暴袭击了乌鲁木齐市,夜间开始下雪。从 18 日白天开始,最低气温下降 10 ℃ 左右,气象部门最新天气预报显示,乌鲁木齐 17 日白天最高气温达 20 ℃ , 18 日凌晨最低气温下降到 -2 ℃ 左右,温差达到 22 ℃ 。气象专家表示,尽管首府春季天气多变,但这种天气现象也是很少见的。 4 月强潮汐 D 组合: 4 月 20 日 18.48 时望,日月大潮,地震较强,冷空气活动较强。 斐济 ( 南纬 17.3, 西经 179.05) 发生 6.7 级地震 (2008-04-19 04:39:07) 。成都气象专家认为台风对内陆影响很小, 4 月 21 日 突袭的强冷空气才是 “ 元凶 ” 。早上出太阳,中午刮大风,晚上下起雨。昨日成都的一天三变让很多早上出门的市民猝不及防!昨日下午,记者紧急从省气象台获悉,昨日蓉城最高风力达 6 级,最高气温为 12 时出现的 21.5 ℃ ,但到了下午 4 时,已降至 17.1 ℃ ,仅仅 4 小时左右,温度就下降了足足 4 ℃ 。甚至有市民怀疑登陆沿海的台风 “ 浣熊 ” 已影响到成都,对此,气象专家表示,台风对内陆地区影响的几率很小,强冷空气突袭才是 “ 背后元凶 ” 。 4 月强潮汐 E 组合: 4 月 30 日 3.51 时海王星合月。 4 月 27 日 13.22 时木星合月, 4 月 25 日 19.66 时冥王星合月,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69673 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地震较强,冷空气活动较强。   受冷空气入境影响,辽宁大部地区 25 日迎来降雨或雷阵雨,在干旱最为严重的辽宁西部地区还降了中雨。伴随降雨,辽宁还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和霜冻蓝色预警,气温进一步下降。截至 14 时,辽宁除大连、沈阳北部、铁岭和抚顺东部无降雨外,其他地区普降小雨,锦州、凌海、北镇、盘锦、大洼和绥中 6 个观测站降中雨,最大降雨量凌海达到 15 毫米 。受地面较强气压场影响,在渤海北部海面还出现了 6 级至 7 级大风,海面有小于 3.5 米 的中到大浪,沈阳中心气象台为此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预计大风将持续 24 小时;同时,对丹东地区发布了霜冻预警,预计在 27 日早晨当地最低气温将低于或等于零摄氏度,对农业生产将造成不利影响。 2 .关注 5 月 2 日 和 5 月 5-8 日强潮汐 5 月 2 日 强潮汐 A 组合: 2008 05 02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32 度,赤道处于高潮区。地震和冷空气活动增强。 5 月 5-8 日强潮汐 B 组合: 2008 年 5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 ** , 2008 年 5 月 6 日 为月亮近地潮 ** , 2008 年 5 月 8 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62531 度。三者两两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2008 年 1-3 月为弱潮汐时期, 4-7 月为强潮汐时期。在经过 1 月 7 级地震间歇期之后, 7 级地震在 2 月发生 4 次, 3 月 1 次, 4 月 2 次, 5-6 月将达到高潮 。 据缅甸国家电视台 5 日报道, 2 日登陆缅甸的热带风暴已造成至少 1 . 5 万人死亡,随着救灾深入,死亡人数还可能继续上升 。中新网 5 月 8 日 电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驻缅甸高级外交官 Shari Villarosa 称,超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可能已造成缅甸逾 10 万人遇难,这一数据是依据源自伊洛瓦底三角洲地区的灾害统计数据推测得出的 。 5 月 2 日 凌晨,智利南方的柴滕火山爆发,喷发出的大量火山灰覆盖到周围的城镇 。 5 月 2 日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 北纬 51.95, 西经 177.55) 发生 7.0 级地震 (2008-05-02 09:33:35) 。 新华网北京 5 月 8 日 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08 年 5 月 8 日 0 时 45 分 ,在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 北纬 36.1 度,东经 141.6 度 ) 发生 7.1 级地震 。 新华网东京 5 月 8 日 电 据日本气象厅观测,日本本州以东海域当地时间 8 日凌晨 1 时 45 分 ( 北京时间 0 时 45 分 ) 发生里氏 6.7 级地震。这是不到 1 小时内同一海域发生的第二次里氏 6 级以上地震。气象厅说,地震震中位于茨城县以东海域,具体位置为北纬 36.2 度、东经 141.7 度,震源深度为 40 公里 。地震震级为里氏 6.7 级,北海道太平洋沿岸和本州东部地区都有震感,其中栃木县震感最强,东京也有明显震感,晃动持续了近 20 秒 暴风、火山和强震: 5 月 2 日 和 5 月 5-8 日强潮汐预警得到证实 ,热带风暴、台风和飓风在强潮汐时发生将形成不可抗拒的灾害。 我在 2 月 21 日 就提出, 2008 年 5-6 月为地震高潮时期 , 4 月 20 日 在多个网站给出了《 2008 年 5 月强潮汐预警》 , 4 月 28 日 又特殊强调了《关注 5 月 2 日和 5 月 5-8 日强潮汐》 ,在 5 月 2 日 智利南方的柴滕火山爆发和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 北纬 51.95, 西经 177.55) 发生 7.0 级地震后,再次提出 5 月 5-8 日强潮汐预警 ,这一预警正逐步得到证实 。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08 年 4 月 9 日 20 时 46 分 20.1 秒 在洛亚尔提群岛 ( 南纬 20.2, 东经 168.9) 发生 7.3 级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08 年 4 月 12 日 08 时 30 分 12.3 秒 在麦夸里岛地区 ( 南纬 55.6, 东经 158.4) 发生 7.1 级地震。 4 月的强震都发生在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根据地球形变的对称性,强震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在 5 月 8 日 日本 7.1 级强震发生前,先后在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 北纬 36.2, 东经 141.7) 发生 4.7 级地震 (2008-05-07 17:59:04) ,在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 北纬 36.2, 东经 141.3) 发生 6.4 级地震 (2008-05-08 00:02:02)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 北纬 36.25, 东经 141.3) 发生 6.3 级地震 (2008-05-08 00:16:35) 。这符合“小震闹大震到”的强震发生规律。这其中的 6 小时 56 分、 43 分、 29 分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发出预警,或向访日团体发出预警信号,不知相关部门在这方面是否有所作为。 把访日时间定为 2008 年 5 月地震高潮时期是不明智的,定为 5 月 5-8 日的强潮汐时期更增大了遭遇强震的风险。日本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国家主席访日要注意地震安全问题。如果事前没有征求地震专家的意见,或相关部门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应该在这一严重安全事件后汲取教训。漠视安全预警的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冰雪冻灾预警和 2008 年 5 月 5-8 日强潮汐预警都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 表 1 行星轨道与地震快报表 对比(续 143 ) E 组合: 2008 05 29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155 度,赤道处于高潮区。 D 组合: 2008 年 5 月 20 日 月亮远地点,日月大潮 ** ,两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较强。 2008 05 22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4525 度,两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较强。 C 组合: 2008 05 15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54 度,赤道处于高潮区。 B 组合: ●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 北纬 36.15, 东经 141.5) 发生 5.1 级地震 (2008-05-08 03:20:19) ●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 北纬 36.1, 东经 141.6) 发生 7.1 级地震 (2008-05-08 00:45:06) ●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 北纬 36.25, 东经 141.3) 发生 6.3 级地震 (2008-05-08 00:16:35) ●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 北纬 36.2, 东经 141.3) 发生 6.4 级地震 (2008-05-08 00:02:02) , 4 次。 2008 05 08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62531 度。三者两两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 云南景谷傣 - 彝族自治县 ( 北纬 23.0, 东经 100.65) 发生 3.7 级地震 (2008-05-07 23:29:58) ●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 北纬 36.2, 东经 141.7) 发生 4.7 级地震 (2008-05-07 17:59:04) ● 菲律宾吕宋岛 ( 北纬 12.65, 东经 123.75) 发生 4.5 级地震 (2008-05-07 13:35:36) ● 菲律宾 ( 北纬 15.1, 东经 120.7) 发生 5.1 级地震 (2008-05-07 10:17:18) ● 安徽固镇县 ( 北纬 33.2, 东经 117.5) 发生 3.3 级地震 (2008-05-07 09:56:36) ● 班达海 ( 南纬 7.9, 东经 123.2) 发生 5.8 级地震 (2008-05-07 07:27:35) , 6 次。 ● 伊朗南部地区 ( 北纬 28.5, 东经 54.05) 发生 4.9 级地震 (2008-05-06 05:57:59) , 1 次。 2008 年 5 月 6 日 为月亮近地潮 ** ,三者两两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 洛亚尔提群岛 ( 南纬 22.65, 东经 173.35) 发生 5.7 级地震 (2008-05-05 10:50:30) ●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 北纬 36.3, 东经 141.65) 发生 4.8 级地震 (2008-05-05 08:26:59) ● 硫黄列岛地区 ( 北纬 22.75, 东经 144.55) 发生 5.1 级地震 (2008-05-05 01:57:42) ● 菲律宾 ( 北纬 17.55, 东经 122.55) 发生 4.4 级地震 (2008-05-05 01:18:47) , 4 次。 2008 年 5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 ** ,三者两两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A 组合: ● 孟加拉湾 ( 北纬 14.55, 东经 93.6) 发生 5.0 级地震 (2008-05-04 04:44:17) ● 所罗门群岛 ( 南纬 6.6, 东经 155.0) 发生 5.5 级地震 (2008-05-04 03:01:45) , 2 次。 ● 台湾宜兰县 ( 北纬 24.45, 东经 121.85) 发生 3.8 级地震 (2008-05-03 21:17:06) ●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 ( 南纬 2.9, 东经 101.35) 发生 5.2 级地震 (2008-05-03 11:53:31) ● 斐济地区 ( 南纬 19.75, 西经 176.2) 发生 5.6 级地震 (2008-05-03 08:52:22) , 3 次。 ●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 北纬 37.2, 东经 141.55) 发生 4.6 级地震 (2008-05-02 13:41:25) ●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 北纬 51.95, 西经 177.55) 发生 7.0 级地震 (2008-05-02 09:33:35) , 2 次。 2008 05 02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32 度,赤道处于高潮区。地震和冷空气活动增强。 ● 瓦努阿图 ( 南纬 19.3, 东经 169.0) 发生 6.2 级地震 (2008-05-01 12:57:55) ●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 北纬 51.3, 东经 177.7) 发生 5.4 级地震 (2008-05-01 10:33:04) 2008 年 5 月 E 组合: ● 北加利福尼亚地区 ( 北纬 40.5, 西经 123.35) 发生 5.8 级地震 (2008-04-30 11:03:03) ● 班达海 ( 南纬 6.0, 东经 127.6) 发生 6.2 级地震 (2008-04-30 03:10:01) , 2 次。 4 月 30 日 3.51 时海王星合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627.html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9450 次阅读 2008-5-10 11:08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1 . 加州 30 年内发生大地震可能性为 99% 2 . 俄科学家预言未来 10 年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 3 . 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四年变化与特大地震的对应关系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平缓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地幔与地核的角动量交换,但突然变化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 Richmond )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这个现象有无特别的物理意义,现在尚难断定。季节性的日常变化约为 0.6 毫秒,相当于± 60 × 10-10 ,并且各年几乎相同。季节性的加速度约为± 650 × 10-10/ 年。这个变化主要是由于风引起的,但潮汐也有影响 。 20 世纪所有 4 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 12 年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它们与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变化的转折点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4 . 强潮汐的准四年周期与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四年变化对应关系 2004 年,我们在研究特大潮汐时,意外发现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有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四年周期变化一一对应。由于这个变化受到日月大潮的强烈干扰,所以潮汐强度表现为准两年震荡、准四年震荡和准六年震荡,并且叠加日有规律地递进变化。在地球近日点 (1 月 3-4 日 ) 附近,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强的特大潮汐 。 从 1951 年到 1977 年, 1 月 6 日 和 8 日的月亮近地潮与 1 月 3-4 日的太阳近地潮叠加每四年重复一次,有四年准周期。递进变化是有规律的。 1957 年、 1961 年和 1965 年都在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准四年变化周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 1977 年才由 1 月 17 日 变为 1 月 16 日 。而且,同日的日月大潮消失。四年周期中,有时三年情况重复,有时两年情况重复,四年中至少有一年为最强潮汐或较强潮汐,位置不断变动,最强潮汐年的准四年变化可持续 6-8 个周期 ( 见表 1) 。预计在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与 1 月 3-4 日的太阳近地潮当日叠加将形成最强潮汐,造成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全球灾害有很好的对应性,这为强潮汐导致全球灾害提供了新的证据 。根据潮汐强度判断,起始于 1953 年的地球自转加速度 4 年变化可能延续到 1969 年,在 1973 年减弱, 1977 年消失。 按表 1 的连续 4 年排序,第一次连续四年的最强和较强潮汐发生在四年中的第三年(即, 1953 年、 1957 年、 1961 年、 1965 年、 1969 年),第二次发生在第四年( 1966 年、 1970 年、 1974 年、 1978 年),第三次发生在第一年( 1971 年、 1975 年、 1979 年、 1983 年, 1987 年),第四次发生在第二年( 1988 年、 1992 年、 1996 年、 2000 年),第五次重复发生在第三年( 1997 年、 2001 年、 2005 年、 2009 年)。每次出现 4-5 个周期,两次之间时间有重叠,这是地球自转变化 3-4 年变动周期的原因。根据变化规律,第六次重复应该发生在第四年(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 5 . 强潮汐的准四年周期、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四年变化与特大地震的对应关系 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 俄罗斯科学家预言 2018 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 2004 年的印尼海啸 。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准四年变化规律,也符合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发生特大强震的特征 。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 2010 年及其前一年、 2014 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 2018 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 附图见: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2008-5-10 10:39:2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认识:“南涝北旱”正在向“南旱北涝”转变
热度 3 杨学祥 2016-7-27 15:40
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认识:“南涝北旱”正在向“南旱北涝”转变 (科普版) 杨学祥,杨冬红 北方干部群众防洪意识薄弱源自短期经验 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明确表示,防灾、抢险救灾工作中依然存在不足,有主、客观原因。“今年河北遭受的降雨范围广、强度大、峰值高,很多地方降水超过历史数据。”杨晓东说,河北一些乡镇地处山区,地势比较险峻,居民居住也很分散,加上强降雨、山洪来临的时候,尤其是晚上大量的群众来不及转移,也造成了人员的伤亡。 强降雨造成部分地区交通通讯不畅,延误了转移和搜救时间。河北一些乡镇村庄的房屋,建设的时候因为经济欠发达的原因,抗洪能力比较差。“河北倒损这么多房、伤亡人员比较多。房屋设防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杨晓东说。 杨晓东指出,河北受灾惨重也有主观原因。“ 这些地方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一些地方干部可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一些干部群众包括企业员工防洪意识也比较薄弱,缺乏防洪避险经验,加之人为滥采乱挖、侵占河道、泄洪道修路建房,造成行洪能力差。 ” 他还坦言, 个别地方的领导干部在责任落实上是不到位的,重视不够,预判不足,对险情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防范措施不到位,怀有侥幸心理,工作当中存在这些薄弱环节。 http://news.ifeng.com/a/20160727/49669077_0.shtml 2016 年 7 月 23 日 晚,河北省邢台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邢台市市长董晓宇表示,七里河洪水给邢台市经济开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令人十分痛心,教训深刻。 首先,政府对这次短时强降雨强度之大,来势之猛,预判不足。其次,由于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洪灾,各级干部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应急能力不足。 第三,灾情统计、核实、上报不准确、不及时。 http://news.163.com/16/0724/04/BSNCOQK800014AED.html 对“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的气候类型转变缺乏认识 由于河北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洪灾,邢台地方政府对这次短时强降雨强度之大,来势之猛,预判不足。这种麻痹思想也反映出气象界和新闻舆论界对“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的气候类型转变的宣传力度不足。相关部门对基层干部防洪减灾的培训不够,甚至根本没有。 例如,作为基层单位,防洪首先要巡查堤坝,疏通水道,预备防汛器材,做好防洪预案,建立防洪队伍,沟通汛情信息,及时传达警报。作为家庭和个人,要准备救生器材,制定逃生路线,必要时先撤离妇幼老人。缺乏这些基本措施,是造成损失重大的重要原因。 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对局势有清醒的认识,一念之差,功亏一篑。固守“南涝北旱”的老经验是此次洪灾酿成大祸的主因。 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的气候类型转变早就开始 事实上,“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的气候类型转变早就开始,只是宣传部门工作不到位,没有做到家喻户晓。 2003 年时任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赵振国提出,在未来的 5 到 10 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 30 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 30 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 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 360 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2003 年后,华南年降水量阶段性减少, 已经有 5 年出现降水显著偏少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7 年、 2009 年和 2011 年),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少 10% — 20% ; 2003 年后,除 2010 年外,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已经有 8 年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 ,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少 1% — 15% 。 2004 年我国南方大部遭遇 53 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章国材在旱情通报会上介绍, 9 月以来,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严重干旱已经造成经济损失 40 多亿元, 720 多万人出现了饮水困难,但由于未来 10 天该区域仍没有明显降雨,旱情还将加剧。中国气象局的统计显示, 10 月全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范围秋旱,两广等地旱情严重。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及江苏、安徽 6 省区降水量偏少幅度都在 85% 以上。 9 月 1 日 — 10 月 30 日 ,少雨程度最为严重的广东、广西、湖南、海南 4 省区平均降水量仅有 88.1 毫米,这是 1951 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持续少雨导致南方秋旱快速发展。据 10 月 30 日 干旱监测显示,旱区已扩展至几乎整个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其中广西、广东大部、海南、福建西南部、湖南大部、湖北东部、江西西北部南部、苏皖中南部等地达到重旱标准,其中广西、广东、湖南、江苏局部地区达到特重旱标准。 2007 年长沙出现 50 年一遇特大干旱。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 8 月 3 日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 1.66 亿亩,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 2500 万亩,其中作物受旱 1.47 亿亩,还有 753 万人、 508 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介绍,江西、黑龙江、湖南三省耕地受旱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 44% 、 35% 、 33% ,旱情尤为严重。 自 2009 年秋以来,云南持续干旱造成全省农作物大面积受灾 ,初步统计显示,干旱导致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面积 86% ,其中绝收面积 307.3 千万公顷,小春作物预计减产 50% ,甘蔗减产 20% ,经济林果受灾面积 2551 千公顷,绝收 600 千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 50.4 亿元 。 2010 年初,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全球变暖受到质疑。中国西南地区五省区市旱情正不断加剧,而在我国北方地区, 2.7 亿人口遭受沙尘天气侵扰,部分城市更是阳春三月飞雪连连。根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 23 日 , 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5 省受灾人口 6130.6 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503.4 万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 236.6 亿元。 西南大旱是 2010 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一场特大干旱灾害,该次旱灾使中国耕地受旱面积达 1.16 亿亩,其中作物受旱 9068 万亩,重旱 2851 万亩、干枯 1515 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 2526 万亩, 2425 万人、 1584 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国家粮食储备与经济实力因素、干旱预警与应急管理技术落后、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等原因使得西南大旱成为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与南方相反,中国北方降水逐步增加,大洪水的趋势日益明显。 2012 年 7 月 21 日 至 22 日 8 时左右,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 61 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 截至 7 月 22 日 2 时,北京市平均降雨量 164 毫米,为 61 年以来最大,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到 460 毫米;暴雨引发房山地区山洪暴发,拒马河上游洪峰下泄;截至 7 月 22 日 17 时,暴雨洪涝灾害造成房山、通州、石景山等 11 区(县) 12.4 万人受灾, 37 人死亡, 7 人失踪, 4.3 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全市受灾人口 190 万人,其中房山区 80 万人; 7 月 23 日 ,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截至 8 月 6 日 ,北京有 79 人暴雨死亡。 据北京市防汛办介绍,本次降雨总量之多、强度之大、历时之长、局部洪水之巨均是历史罕见。 1 、降雨总量之多历史罕见:全市平均降雨量 170 毫米 ,城区平均降雨量 215 毫米 ,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房山、平谷和顺义平均雨量均在 200 毫米 以上,降雨量在 100 毫米 以上的面积占本市总面积的 86% 以上。 2 、强降雨历时之长历史罕见:强降雨一直持续近 16 个小时。 3 、局部雨强之大历史罕见:全市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为 460 毫米 ,接近五百年一遇,城区最大降雨点石景山模式口 328 毫米 ,达到百年一遇;小时降雨超 70 毫米 的站数多达 20 个。 4 、局部洪水之巨历史罕见:拒马河最大洪峰流量达 2500 立方米 每秒, 北运河最大流量达 1700 立方米 每秒。 邢台洪灾敲响警钟:“南涝北旱”正在向“南旱北涝”转变! 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介绍,与近年同期相比,今年灾情明显偏重。截至昨日上午 9 时,各类灾害共造成全国 1.37 亿人次受灾, 1074 人死亡, 624 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 40 万间房屋倒塌, 225 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 2983 亿元。 最新数字显示,河北死亡人数已达 130 人,失踪人数在 110 人左右。占据今年 6 月以来死亡失踪人数的大部分比例。杨晓东表示, 7 月 18 日 以来,河北多地灾害损失惨重,超过预想。 7 月 19 日 凌晨 1 点多,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大贤村 2000 多名村民的生活。 7 月 23 日 ,新京报记者凌晨探访大贤村,核实有 8 名遇难者和 1 名失踪者。 23 日上午,邢台市政府通报称,截止当日 7 时,洪灾已致邢台全市 25 人死亡, 13 人失踪。 血的教训一再提醒,抛弃偏见,正视规律:“南涝北旱”正在向“南旱北涝”转变。 今年南北方都可能有较大洪涝灾害:水利部 2016 年洪涝预测被忽视   水利部部长陈雷说,今年我国气象年景偏差,将从可能出现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做好应对大灾的准备,有能力有信心战胜今年的洪涝干旱灾害和强台风侵袭。 “ 按规律,厄尔尼诺现象结束后,当年可能发生较大的灾害。 ” 陈雷说, 初步预测,今年我国南北方都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洪涝灾害,局部可能会有较强的区域性旱灾,台风登陆的个数和强度也可能较大。 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3-17/doc-ifxqnskh0876702.shtml?cre=sinapcmod=gloc=32r=0doct=0rfunc=33 我们在 2016-3-17 强调指出,今年南北方都可能有较大洪涝灾害:关注 2016 年洪涝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8459.html 邢台地方政府并没有很好地关注和研究上级部门的预测,失职渎职不可原谅。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4383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