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读多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文献读多了真有害吗?
热度 7 qsqhopeiggcas 2011-11-3 12:12
读了王宝山老师 的博文《 文献读多了也有害 》,觉得他的观点或许会起到误导研究生的作用,为此,我也谈谈自己关于读文献的想法。 【 道理很简单,对一个课题,如果在做之前就读很多文献,这样很容易限制思路,因为你总想如何“超越”文献中的工作,看似是创新,实际上只是“跟踪”,修修补补的工作。本来应有的“原始创新”的火种,早被被文献中的浩瀚波浪给浇灭了。 】 其实,申请课题,尤其是申请纵向课题,在写申请书前,就必须读大量的文献,否则“立项依据”怎么写的出来?申请怎么能获批准?国外如此,国内也如此。 不读相关文献,你怎么知道你的工作是否前人已做过、做到什么程度?只有发现别人没做过类似的工作或前人的工作有缺陷,课题申请的“立项依据”才能成立,做出的成果才可能有些创新。对多数国内的研究生们而言,在读研阶段确实没有太多的 idea ,想通过“奇思妙想”做出重要的创新工作,未免要求太高了。 【 实际上,国内学术最具有原始创新的工作出现在 5 0 多年前,那时候哪儿有那么多文献可查啊? 】 确实, 50 多年前的文献不好查、也没有相关的许多文献可查,如当年做两弹一星时,国外对有关数据资料进行封锁,能从有关文献上得到的技术信息也很少,但不用查文献,也知道当时中国的研究现状是“没有这样的科技能力”,需要“立项”研发。 【 更好的做法应该是明确问题后,不着急看文献,先按照自己的思路独立想一想、动手做一做。做到一定程度后,再看文献上是怎么说的,然后就能发现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就是你的原始创新,是应该深入的地方。 】 如国内外已做过类似的工作了,你的工作岂不是无用功。我想现在很多创新性的工作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不会是从零开始的。研究生们开始科研工作前,应该多读文献,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和思路为好。 现在,对研究生们而言,不是多读和少读文献的问题,而是能否读懂文献?能否从中发现问题?这些能力,大部分研究生们是欠缺的。 从文献中发现了问题,并进一步把某些个性问题升华到某一共性问题,采用巧妙的构思提出自己的模型、理论或方法,也是科研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 备注:蓝色字体引自王宝山老师的博文 参考 王宝山,文献读多了也有害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6913do=blogid=503968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4062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