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陕西西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天仙子·贺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
hucs 2018-11-6 17:24
贺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pdf 引言: 新华社北京 11月5日电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5日在陕西西安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 本人有感填词。 天仙子 · 贺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 第十三届大会 胡春松 精准导航何所系?卫星天上金睛技。 全球覆盖正当时,合作益,贯天地, 北斗神功民大利。 注:胡春松大夫作于南昌大学,2018年11月6日。 《天仙子》 ,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作词牌名。因皇甫松词有 “ 懊恼天仙应有以 ” 句,取之为名。又称《万斯年》 、《万斯年曲》、 《秋江碧》等,以皇甫松《天仙子 · 晴野鹭鸶飞一只》为正体,单调三十四字,六句五仄韵。 -- 个人简介 胡春松,男,中共党员,国家公派赴美留学回国人员,南昌大学在职博士,医生,诗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有《博客中国》个人专栏,入驻中国诗歌网;是 “ 春韵 ”(2013 年 ) 、 “ 岭峰体 ”(2011 年 ) 、 “ 五美 ” 标准诗歌 (2013 年初 ) 的命名者、提出者和建立者;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集《青春诗语》(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诗集《江西情 • 中国梦》、《地震 N 章》及《佳节诗语》均待出版;另有 “ 青春三部曲 ” 之《青春论语》(网络版)和《青春私语》(写作中);诗观:诗歌如药( 2011 年)、诗歌如中药( 2017 年);参加 2016 年 “ 诗词中国 ” 大赛,初选 “ 种子作品 ”43 首,作品发表于《人民网》 (2013 年 ) 、《诗歌赣军》( 2016 、 2017 年)和入选《 2016 江西诗歌年选》;是建立中国 “ 国家诗疗协会 ” 倡导者,科学网博客访问量已逾 231 万次。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8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著名网络营销讲师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做客陕西西安电商峰会做微信营
jackliupku 2015-3-26 19:44
著名网络营销讲师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做客陕西西安电商峰会做微信营销与互联网思维主题演讲 2015 年3月25日,著名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微信营销培训师讲师刘杰克老师应邀做客陕西西安为2015中国西部建材家居行业电商营销高峰论坛做《互联网思维与移动互联网微信营销》主题演讲,三百余位来自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领袖企业的代表及陕西西安、安康、商洛、汉中、榆林、咸阳、延安、宝鸡、渭南、铜川等地的家居建材行业企业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本次的培训学习讲座课程。互联网的纵深发展让中国的各行各业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小米家装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互联网思维推出的699元每平米的装修价格、20天的装修工期、全天候的远程施工监控、1元设计费及上门服务系列产品与依托微信微博app和微社区等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的强势创新营销策略更是对中国的家居建材与装修行业带来巨大的思维和现实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家居建材业要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创新成为企业家广泛关注的战略问题。带着这一思索,全体学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本次的讲座培训中,并就所关心的家居建材行业内外的热点问题与老师进行了持续的交流互动,充分展现出陕西建材家居业企业家的卓识睿智,受到刘杰克老师的高度赞扬! 本次盛会由陕西省电子商务行业协会、陕西省建材协会、蓝装网指导和主办,旨在提升省内家居建材业企业家的互联网实战运用能力。蓝装网是一个以家装资讯平台为基础,通过提供超大数量的家装知识、家装资讯将需要家庭装修的人群紧密地聚拢在一起,成为需要家庭装修人士的“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动态更新的数万种家装建材价格信息以及家装线下服务,真正成为国内家庭装饰领域的门户网站。蓝装网目前每天的来访独立IP地址,网站和论坛之和达到了接近14万,日PV更是达到180万。网上可销售商品超过300种3万个,线下的团购活动更是达到了每次数万人的程度。并且因其诚信的营销模式,网站分别被评为2005年和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TOP100,并评为装修和建材类网站中最有价值网站。网站还在2010年被评为西安市诚信网站。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家装资讯平台,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互联网家居建材平台。 陕西(Shaanxi)为中国省级行政单位,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古朴秦川,省会古都西安,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位于中国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人口3733万(2010年),下辖西安1副省级市、宝鸡等9地级市及1农业示范区。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陕西现有三项九处世界遗产,分别是: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大明宫、未央宫、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2010年陕西GDP总量居全国16位(由2005年的20位提升至2010的16位),正式跨入中国“万亿省份俱乐部”。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雍州、梁州所在,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陕西是中国重要科教高地之一,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8所985或211工程类大学。2012年陕西GDP总量为14457.84亿元,较上年增速15.51%。快于全国平均水平6.2%,居西部第一。在全国排名16位,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GDP为38608元人民币,合6204美元(2012年末)继续领跑西部,人均GDP(接近湖北省38642元)居全国14位。2014年,陕西省完成生产总值17689.94亿元,比上年增长9.7%;人均生产总值46929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09.69亿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6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2元。 相关介绍: 刘杰克,著名互联网专家、实战市场营销专家、品牌营销策划与网络营销专家、微信微博新媒体与电子商务专家;品牌与网络营销顾问;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总裁班品牌与网络营销培训课程特聘教授;著名微营销讲师与移动互联网络营销讲师;《网络营销实战》、《微营销与社会化新媒体营销》、《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大数据营销》等系列原创数字营销与品牌课程资深培训师讲师;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首席顾问;衡济堂集团独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资及民营企业任战略总监、营销总监及总裁;著有代表作《营销力》等 ,电话:010-51290609, 刘杰克老师官网 : http://www.liujieke.info/ ,电子邮件: jackliupku@163.com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 ,微博: http://weibo.com/jackliupku ,微信:jackliupku
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著名微信营销培训师讲师刘杰克老师做客陕西西安美邦农药讲授品牌
jackliupku 2015-2-6 09:56
著名微信营销培训师讲师刘杰克老师做客陕西西安美邦农药讲授品牌网络营销与微营销课程 2015 年2月5日,著名品牌与微信营销专家及网络营销讲师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应邀做客陕西西安美邦农药讲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网络营销与微营销》培训课程,二百余位来自陕西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安康、商洛、汉中、榆林、延安、铜川等城市及全国各地的美邦农药营销团队骨干精英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本次的学习培训课程。互联网的影响力正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让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重要的变化,企业的营销策略也相应由此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如何制定全新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帮助企业在互联网的时代取得持续的成功?或者是使企业的经营和营销进入到新阶段?又如何将移动互联网的典型营销工具有机融合到企业的营销战略之中?带着这一疑问,全体学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本次的学习培训课程中,并就自己关心的热点战略问题与老师频频交流互动,充分展现出新时代美邦人的远见卓识,受到刘杰克老师的高度称赞!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农作物解决方案价值典范,是集农药研发、生产、销售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产品线涵盖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水剂等多种剂型,产品线覆盖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各种产品,拥有农作物全程培养以及解决作物问题能力。公司拥有西北最大的农药生产加工基地,占地面积10万平米,年加工能力6万余吨,员工六百余人,全部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公司在陕西西安与渭南建立两个研发中心,拥有高级管理人员和研发技术人员100余人。美邦同时也与全国各地众多优秀的科研院所,国内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农业院校,以及一流同行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技术、人才与市场的信息共享,加强合作,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不断开发高效低度,低残留新型环保农药产品,一起为农户提供先进完善的服务,共创领先科技。多年来,美邦始终以超前的技术和独特的软硬件综合实力,在中国农药品牌中独树一帜,并在中国农药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引领行业的发展。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数亿元,较2011年增长30%,公司各项综合实力位居西北地区首位。目前公司拥有的农药产品数量位居中国农药制剂企业第二,申请专利近300项,商标300多项,位于行业前三甲,全国农化企业前十位。其中,陕西美邦已经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美邦”、“甲托”等多个商标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美邦公司拥有完善的营销体系,高素质的科研团队,敏锐得把握行业发展,凭借美邦在剂型开发、专利布局、新产品应用的优势,全面满足中国农业市场需求。为广大农户和经销商引导未来十年的作物用药方向。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镐京,是陕西省省会。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绕长安(渭、泾、沣、涝、潏、滈、浐、灞)。西安历史悠久,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也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西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最大城市。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36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59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893.79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2279.99亿元,增长12.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245.75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1.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总收入75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6.96亿元,增长24.6%。 相关介绍: 刘杰克,著名互联网专家、实战市场营销专家、品牌营销策划与网络营销专家、微信微博新媒体与电子商务专家;品牌与网络营销顾问;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总裁班品牌与网络营销培训课程特聘教授;著名微营销讲师与移动互联网络营销讲师;《网络营销实战》、《微营销与社会化新媒体营销》、《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大数据营销》等系列原创数字营销与品牌课程资深培训师讲师;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首席顾问;衡济堂集团独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资及民营企业任战略总监、营销总监及总裁;著有代表作《营销力》等 ,电话:010-51290609, 刘杰克老师官网 : http://www.liujieke.info/ ,电子邮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jackliupku
7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警惕针对老年人的诈骗
duke01361 2015-1-4 11:38
最近遭遇陕西西安以华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诈骗。骗子自称是国家老龄委康复保健中心陕西分院的首席医学专家,名字叫“李建党”(音)。这些骗子盗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巧吃核桃抗百病)一书。并在书的末尾加入 加入刮刮奖广告。免费向全国发放。之后电话联系索书人是否中奖。然后李建党等人以华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保健品冒充药品销售。价值3888元的极智核劲软胶囊。提请有关部门和有关人等注意
个人分类: On Culture|2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位论文再发表的版权与伦理冲突
热度 12 zhaodl 2013-2-25 17:23
学位论文网络出版后的再发表问题使得期刊、作者、管理者面临诸多困扰,业内亟需制定出台相关规则,前提是明晰学位论文再发表可能引发的版权与伦理冲突,找到数字环境中各方利益新的平衡点。在法律层面上,学位论文再发表可能侵犯论文版权所有者的权利; 在道德层面上,学位论文再发表可能会有悖科研伦理,涉嫌学术不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位论文再发表的适用条件。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年11 月,第42 卷第6 期,Nov., 2012,Vol. 42,No. 6 学位论文再发表的版权与伦理冲突 张丛1,赵大良1,张小强2 ( 1.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陕西西安710049; 2. 重庆大学期刊社,重庆400044) 摘要:关键词:学位论文; 再发表; 版权; 学术不端 中图分类号: D923.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731( 2012) 06-0088-0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出版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学位论文上网入库已成趋势,先前不被关注的学位论文再发表问题却骤然间使期刊出版者左右为难、将作者置于风险之中、让管理者束手无策。学位论文再发表究竟是否侵权? 是否涉嫌学术不端? 只有明晰其可能引发的法律与道德风险,方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除困扰的思路与方法,并促进新规则的制定。为此,本文拟从学位论文再发表引发的困扰入手,探讨学位论文上网入库是否属于出版以及与已发表论文的版权或伦理冲突等相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学位论文的功能属性 学位论文是检验申请者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必要环节,根据我国相关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要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表明申请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的作者要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 造性成果,表明申请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1]。从这一功能属性上看,学位论文带有一定的法定性,它是学位申请者完成学业获得学位必不可少的考核环节; 同时与一般学术作品相比,它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在完成过程中,往往利用了学位授予单位的师资、科研、设备、资料等软硬件支持平台,并且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因此,在学位论文的保存利用方面也有着特殊的规定: “已经通过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论文,应当交存学位授予单位图书馆一份,已经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还应当交存北京图书馆和有关的专业图书馆各一份。”[1]由此可见,学位授予单位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 二) 学位论文再发表问题的引爆 学位论文再发表,是指将基于学位论文而撰写的一篇或多篇学术论文投向期刊发表。博士生或硕士生为申请取得学位而完成的论文,在答辩通过后将其核心内容或有价值的部分,整理或扩展后在期刊发表或作为学术专著出版,这是出版界和学术界 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在先前没有互联网的年代,由于出版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人们普遍对于学术研究成果只有在公开发行的纸质出版物上的发表才算是公开发表的认识,学位论文的再发表行为没有引起出版单位的注意,也没有引发什么异议。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出版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互联网已逐步成为重要的传播交流与发展竞争的平台。在此背景下,学位论文纷纷被收录进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再发表引发的多种困扰却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投入使用,加剧了人们对学位论文再发表正当性的质疑。张小强等发表《学位论文再次发表的版权与学术不端问题分析》一文[2]后,将这一问题引入了更深层 次的讨论。期刊从业者和学位论文作者都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作者对期刊拒稿感到委屈,编者对录用学位论文析出稿件没有标准。学位论文的再发表牵涉到学术出版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并且涉及复杂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 三) 学位论文再发表带来的困扰 通过对读者反馈问题的归纳和进一步分析,编者、作者、数据库出版商和管理者均为学位论文再发表所困扰。 对于编者而言,作者将基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撰写的学术论文投稿到期刊,期刊以传播创新性成果为要旨,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又无规则可依,因此在审稿、录用、发表等多个环节的抉择上都可能面临困扰。( 1)如果学位论文上网入库的时间在作者投稿或审稿之 前,学术不端检测的结果显示与作者本人学位论文的重复率较高,期刊将面临退稿与继续审稿的选择。( 2)如果学位论文上网入库的时间在期刊审稿之后录用之前,此时发现不端文献检测的重复率较高,期刊将面临退稿与录用的选择。( 3) 如果学位论文上网入库的时间在稿件录用之后发表之前,此时发现不端文献检测的重复率较高,期刊将面临退稿与发表的选择。最为棘手的状况便是期刊已向作者寄发录用通知,而作者可能也已缴纳有关费用,不发表则极易产生纠纷。上述三种情况,在稿件质量较高的情况下,期刊( 尤其是稿源不足的期刊) 将难以取舍。( 4) 如果学位论文上网入库的时间在稿件发表之后,不仅期刊发稿的效果会打折扣,期刊还可能被拖入版权纠纷之中。对于作者而言,有以下困扰: 首先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分拆发表的惯例被改变,很是不理解; 其次是学位论文不能以学术期刊发表的形式体现其科研成就,十分委屈; 更重要的困扰是来自于期刊对待学位论文再发表的尺度不统一。撇去稿件质量的因素,仅从再发表的角度看,一些纯粹截取了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的再发表,有的获得了期刊的认可,而有的却遭到了期刊的拒绝,作者为此产生不公平感,并陷入究竟可不可以这样再发表的困惑之中。此外,一些学位论文选题的后续研究,与学位论文有重复内容,也有新的补充内容,但期刊审查的尺度不统一,也使作者为之困惑。对于数据库出版商而言,若期刊不接受或对来自学位论文的稿件区别对待,必然因学位论文作者不愿将学位论文上网入库而引起纠纷,甚至会影响整个学位论文的网络出版。 对于管理者而言,网络时代下的学位论文再发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制定有关学位论文再发表的规则,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交流,兼顾相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制度漏洞与规则矛盾,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二、学位论文出版的界定 出版的法律意义是指合法出版单位的出版行为。从形式上可分为: 纸质出版、电子出版( 封装型) 和互联网出版。目前,世界各国对学位论文出版行为的界定不尽相同。首先看英国,可以肯定的是,英国并不特别鼓励学位论文的公开,认定学位论文的图书馆收藏不是发表行为,而且英国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根据特定需求提供的学位论文利用服务也未构成出版,其中的特定需求服务是指图书馆同意出借或保存目的的申请后制作与提供单份学位论文复制品。英国的博士学位申请者向图书馆提供学位论文数据、签署授权协议允许图书馆为出借或出售目的制作学位论文的复制件是学位申请的标准程序之一,由于协议中明确了此授权为非独占性授权,所以作者之后还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公开发表[3]。2008年9 月,图书馆的电子论文在线系统EThOS 投入使用,但它只是“可以通过从机构知识库中收割数字论文和在非盈利基础上对纸版论文数字化而实现对英国所有学位论文提供一个单一的获取点”[4],并不意味着英国在学位论文的利用服务方面从此可以公开让公众自由获取,它仍然需要提出申请获得同意。因此,需要注意,英国认定学位论文未出版是限定在特定需求与数量为单份的严格前提下,并未明确学位论文的大规模复制或公开让公众自由获取是否等同于出版。再看美国,美国素来鼓励学位论文公开,并视论文的公开为出版,其在学位论文开发利用上的理念明显不同于英国。美国的博士论文一旦提交“UMI 学位论文出版”后就成为发表作品,有的大学甚至规定,当学位论文提交到图书馆可以供公共利用或学位论文能够在非限定范围的用户群体中获取到时就构成了论文的出版,即版权法意义上的出版物,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规定便是如此[5 - 6]。最后看德国,其要求更为明确且统一,即学位申请人必须在学位论文获得通过后将其公开发表,之后才能被授予学位,公开发表的形式包括印刷出版,也包括存储于图书馆以供公共利用[7]。综上所述可见,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对于学位论文的公开超出一定范围后即认定构成出版的判断原则大多是一致的,因而学位论文的上网入库在国外也大多被认定是一种出版行为。 实际上,由于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论文,大多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作出了创造性成果,相较于一般的学术论文或著作,其研究主题往往较为新颖,涉及国内外研究前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公开学位论文可以促使最新研究成果更广泛的传播,从而减少科研重复、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科技进步和学术信息获取。此外,还可以促进社会力量对学位论文学术水平的监督,防止不端行为发生。那么,在国内,公开学位论文到底该如何认定呢? 目前,国内普遍认同学位论文答辩后的图书馆收藏不是发表行为,或者不是大范围的公开发表行为。但是,面对众多高校越来越倾向于与学位论文开发机构合作,授权数据库开发利用学位论文的做法,大家的认识则不尽相同。问题的关键在于: 学位论文上网入库后是否算作正式出版?对此,笔者认为,关键要看学位论文的合作开发 机构是否具有互联网出版的合法身份。我国《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 “互联网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以目前国内知名的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为例,二者均持有合法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从事的是互联网出版业务。可见,二者的数据库收录学位论文与上述规定完全吻合[2]。而互联网出版是出版的形式之一,由此可以认定学位论文被收录进网络数据库无疑属于正式出版,我国与前述几个发达国家对于学位论文上网入库后是否属于网络出版的界定是一致的。此外,我国发生的影响范围较大的学位论文作者起诉数据库出版商版权侵权的案例中,法院的判决实质上也认定了学位论文上网入库属于正式出版。 三、学位论文再发表中的版权与伦理冲突 当前,在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 学位申请者在将学位论文提交答辩前,往往会或多或少的将论文的相关内容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而且,如果不事先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学术价值很可能会被质疑。然而,这种事先发表相关论文的做法却可能引发学位论文和已发论文的冲突。 ( 1) 如果答辩前发表的论文属于几个作者合作完成,而作者之一将文章内容写入自己的学位论文。当学位论文出版后,只署学位申请者名字的论文在法律层面上便有可能侵犯了合作作者的署名权。 ( 2) 学位论文出版侵犯了论文原发期刊的权利。目前,我国大部分期刊在接受投稿时,都会要求作者签署版权转让相关协议,同意将论文的汇编权( 论文的部分或全部) 、发行权及其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期刊。如果以已发表文章为主体的学位论文网络出版,侵权行为无疑是确立的。 ( 3) 将已发表论文大篇幅写入学位论文且不引注,可能涉嫌学术不端。通常情况下,学位申请者在学位论文中对自己已发表文章的引用标注均不大规范,且多数是刻意的。即使标注了,过高比例的自引也涉嫌学术不端。 ( 4) 如果学位论文的版权归属( 或授权) 认定为学位授予单位,则学位论文的再发表就属于侵权行为。学位申请者毕业后的科研成果应该出新,而不能重复原来学位论文已有的结论。 ( 5) 如果学位论文的版权归作者( 或作者及其导师) ,则需要分析学位论文是否已经网络出版。如果经作者同意,并授权具有互联网出版合法身份的数据库收录其学位论文,则学位论文的再发表侵犯了数据库运营商的版权。 ( 6) 如果认定学位论文版权归作者个人,则作者可以不经过导师同意便将有关论文内容独自再发表,而这一过程中导师的权利如何保障? 实际上,学位论文的完成,除了学位申请者自身的努力,导师在选题、写作、答辩等环节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如果 论文再发表的署名权归于作者,则对导师的贡献无法体现。 ( 7) 学位论文的再次发表,无论是否引注,都有悖科研伦理,有重复发表之嫌。《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明确指出了国际学术界对于“一稿多投”的定义: “同样的信息、论文或论文的主要内容在编辑和读者未知的情况下,于两种或多种媒体上同时或相继报道。”[8]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的《科研活动诚信指南》明确指出: 作者“应当尊重学术期刊的首发权,在投稿后和正式发表前,应当对稿件内容保密。”[9]而学位论文再发表,无疑应当尊重网络出版运营商对学位论文的首发权,避免“一稿多投”,也显然不符合这些规定。 ( 8) 学位论文再次发表时,如果加入了其他作者,由于合作者并未对学位论文的完成作出贡献,因此这种做法涉嫌学术不端。 四、学位论文再发表的适用条件 国际学术界之所以对“一稿多发”持否定态度,一方面是因为它有悖科研伦理,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学术出版资源的浪费,而学位论文作为前沿研究的成果体现,是未来创新活动的基础,有别于一般文章的再发表,因此对学位论文可以考虑在一定条件下的再发表。由于学位论文析出内容的再发表将可能引发法律和道德层面的风险,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 1) 版权授权原则。学位论文两次发表———整体出版( 网络和印刷) 和在期刊发表( 部分) ,孰先孰后均有可能。若版权归属约定为学位授予机构或第一次发表时已将版权专有许可( 或转让) 给出版单位的( 期刊、数据库、出版社) ,则第二次发表时版权已不归属于作者,因此再次发表时作者必须取得获得版权的学位授予机构或出版单位的授权。除此之外,两次发表时引用的其他版权不归属于作者的图、表等材料,也必须获得版权权利人的授权许可,否则两次发表均暗藏极高的版权风险。 ( 2) 坚持信息公开原则,即再次发表不能隐瞒首次发表的相关信息。遵循有关科研诚信指南的规定: 再次发表时除征得主编同意外,还必须在显著位置说明原因和注明文献原来的刊载处[7 - 8]。 ( 3) 保持署名一致原则。对于学位论文来讲,主要贡献者是学位申请者和导师,如果再次发表增加新的作者可能涉嫌学术不端,除非新增加作者在内容扩展部分作出了实际性的贡献。 ( 4) 避免“过度引用”原则。再发表论文凡是涉及到引用学位论文的地方,需要详细加以引注,但引用的比例应当适度。建议对学位论文析出内容充实50%以上的数据或内容后再次发表。 ( 5) 著录格式统一原则。在学位论文( 文献类型标志为[D]) 的著录规则中,出版项的著录格式为“保存地: 保存单位,保存年”[10],但没有显示已经网络出版的信息。为此建议,标引已经网络出版的学位论文时,应添加电子文献的引用日期及其获取和 访问路径,例如: 张志祥. 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OL]. 北京: 北京大学, 1998. [2010-01-18]. http: / /www. cnki. net.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M].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4: 6-8. [2]张小强,赵大良. 学位论文再次发表的版权与学术不端问题分析[J]. 编辑学报, 2011( 5) : 377-379. [3]陈传夫,吴刚,唐琼. 欧美高校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版权政策调研及启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12) : 63-68. [4]王秀华. 英国开通电子论文在线系统有助于学位论文的开放获取[J]. 图书情报工作动态, 2008( 7) : 13. [5] Publishing your dissertation[EB/OL]. [2008-05-16]. http: / /www. grad. berkeley. edu /policies /index. shtml. [6] Publishing information[EB/OL]. [2008-05-16]. http: / / www. etd. psu. edu /publish. html. [7]王林军. 德国的电子学位论文图书馆探析[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6) : 100-101. [8]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40-50. [9]科学技术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 科研活动诚信指南[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 15-2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5: 12. [责任编辑卫玲]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12371 次阅读|30 个评论
[转载]西安法门寺被指舍利提款机
aaa0 2012-6-12 08:57
陕西西安法门寺曾因出土佛指舍利而震惊世界,当地政府——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大力打造佛文化而建立了法门寺文化景区。建立文化景区,一方面能更好地保护世界级文物,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引进现代经营和管理的手段满足大众、信徒参观、参拜需求,同时,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这本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然而,却不断有人质疑,陕西法门寺风景区借宗教文化之名,将佛指舍利打造成“舍利提款机”,同时借此打造寺院周围“阴间地产”,并计划上市融资,不仅严重损害了宗教形象,而且,也为文化产业化带来了错误的示范效应。 法门寺风景区到底是文化创新,还是借宗教圈钱敛财的“假文化工程”?为此,《中国企业报》记者赴西安展开了实地采访。 微博质疑:公民联名抵制法门寺景区 5月30日,著名艺术评论家岳路平以西安曲江普通公民的身份在微博发起了抵制法门寺风景区公民联署行动,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有近千人实名参与了联署行动,其中包括很多著名寺院住持名僧、文化学者、媒体人等。 岳路平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他是西安美术学院教师。他说:“西安是华人认同之所在。西安的一小步,将会影响华人认同的一大步。法门寺的问题不仅仅是法门寺一个寺院的问题,类似的问题全中国都有,只不过因为这一次,他们动了佛祖的手指头(指佛指舍利)。” 记者得到一份法门寺景区股权结构数据:陕西法门寺景区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亿元,其中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3亿元,占27.27%,宝鸡市法门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占18.18%,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2亿元,占18.18%,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5亿元,占13.64%,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5000万元,占4.55%,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占18.18%。 “其实这个股权结构可能已经发生改变,这只是公司的原始资料。”岳路平谨慎地说,“这是一位内部人士提供的,出于安全考虑,我不能说出提供人的名字。” 他认为,法门寺风景区耗资50亿建成的“合十舍利塔”,是紧紧地把佛教圣物佛指舍利攥在钢结构的“拳头”里,成为一部“佛祖舍利印钞机”。通过高价门票及所谓的“与佛同在”的“灵境”地府高房价,“曲江系”每天都从这部“舍利提款机”中提款。 “圈地圈文物圈人——造亿元级假古董——高门票高房价(打通阴阳界)垄断销售,这就是所谓的国人震惊、世界震撼的曲江美丽新世界。”岳路平痛心地说,“但是所有身临其境的人,都会看到真相:慈悲被贪欲欺压,宗教被商业凌辱,历史被泡在赝品的泡沫中。” 法门寺风景区是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参股并控股企业,因此,岳路平把法门寺风景区也归为曲江系。“曲江系的人说我们的观点不过是一些专家、学者的局部意见、片面牢骚,其实老百姓都说法门寺和曲江系美得很。”岳路平摇摇头,“可是,西安网站‘在西安’发布了一条让大家评价‘法门寺景区三周年’的微博,下面的200条评论,一边倒地都在批评无良的法门寺景区糟蹋了法门寺、侮辱了佛祖,盘剥了百姓……曲江系却假装没有看见。” 岳路平因此还发起了“假方乙方2012——曲江问题公民独立调查”,同时,在微博开始征集“抵制法门寺景区,舍利归还寺院”公民联署行动。 “十年以来,西安已经被曲江模式的假古董地毯式覆盖。这张地毯虽是坚硬的钢筋混凝土打造,但是只要我们诚心,善意,真善美的种子就会慢慢复苏,最终溶化这张谎言地毯。”岳路平对记者说。 记者调查:与商业有染,与宗教无关 为了调查法门寺风景区的真实情况,《中国企业报》记者于6月6日以游客的身份对法门寺风景区进行了暗访。 从登上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由西安至法门寺风景区的免费大巴开始,记者就已经体会到了风景区旅游景点导游的普遍工作习惯,在购买了已经高过北京故宫的120元门票后,又经历了推销指定素餐—38元自助餐、指定景区游览车费30元等增项费用。 为了采访,记者选择了步行。 根据景区内发放的《法门寺文化景区旅游线路图》介绍,法门寺文化景区是依托法门古寺而建,景区一期工程总占地1300亩,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主持设计,整个景区主要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及合十舍利塔四大部分组成。建成后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则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的世界文化景区。 放眼望去,法门寺景区果然是一个全新的人文景区,且似乎每走一步都会感觉到商业氛围。 记者发现,法门寺风景区主要有两种募款方式:一是明码实价如供奉一个佛龛、蜡烛、石象、碑上刻名字等,净水莲花池边石象可以认捐,导游介绍,价格要60万,凡是眼睛亮的,就是已经被认捐了;所有的石碑均称为功德碑,上面都可以花钱刻上姓名;再往里面,法门寺慈善基金会正在募捐的建造18罗汉圣像的善款,只要捐款,名字就会出现在功德碑上。当然还有景区简介上标明的餐饮住宿、按五星级标准投资兴建的佛文化体验宾馆(舍),也都是明码实价。按法门寺禅心阁网站报价,供养佛龛2万到100万起不等,入会费6800元到26800元不等。 另一类是诱导式。如进入第一道门——佛光门开始,导游让所有人接过穿着僧人服装的人手里的免费香,焚香后,会有人拉你去签名,签名者赠送一条红丝带,一位拿着红丝带的女士在进入第二道门——般若门之前,被请进了一个帐篷内,记者也欲进去,被一位穿着僧服的人拦住,记者问:这里谢绝参观吗?得到的回答是:能进,不能参观,等一下。 直到那位女士出门来,记者向其询问,她很无奈地说:“进去能做什么?还不是让你掏钱。最少3位数。算了,反正也是来玩的,就当全家买个平安。” 在主要景点合十舍利塔,商业化手法显得更加有创意。比如,参观者可以免费在大殿抄写一段经文,然后去大殿两侧盖上寺院方印便可带回家。但是,负责盖印的穿着僧人服的人会先和你讲经,然后给你看相,最后才说到你将有什么灾难,最好请一件开光的法物带回去。据说,曾有游客因带钱不足而在此享受了刷银行卡服务,不过记者因断然拒绝购买商品而没有体验到。 因佛指舍利只有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和平时周六、日及法定节假日才能从地宫升起供游客、信众瞻仰、朝拜,所以,记者此行无缘佛指舍利。 真正的法门寺原址要沿着景区侧面一条小路进去,这里依然能看到古寺的旧貌,一旁的法门寺博物馆里面陈列的也都是国家级出土文物,一位游客感慨:直接到这儿来就行了,还去什么景区啊? 记者一路询问,没有见到一位真正的出家僧人,那些穿僧服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承认,自己不是出家人,但是修行中人。难怪有游客说:“这里已经感觉不到寺院的庄严与神圣,感觉那些和尚(其实是穿僧服的工作人员)都是商人。” 司机告诉记者,只能按他们规定的时间、乘来时的车回西安市,否则这里根本没有公交车,而当地人也不允许公交车拉散客,只能乘坐“黑车”到扶风县城,所以记者没有来得及去岳路平所说的阴间地产——灵境景区,但记者在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网站上看到,该公司网站确实链接了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灵境置业有限公司,而当记者欲点开网站时,却显示“网页无法访问”。不仅如此,连法门寺景区发放的简介上写明的法门寺景区的网址也提示“您访问的网站未备案或备案信息不真实,暂时禁止访问。” 随后记者从陕西省工商局网站查询到,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灵境置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确实包括文化景区开发、建设;墓园建设、经营;骨灰安葬;殡葬用品及纪念品的生产、经营;墓地销售。 那么,其控股股东——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曲江新区政府,对于法门寺风景区这种“博物馆+寺院+企业”的模式以及社会反响又是什么态度呢? 6月7日,记者又来到位于西安市区的曲江新区管委会,欲与区政府宣传部门取得联系,宣传部门要求记者必须先去省委宣传部开具介绍信,先传采访提纲,再预约采访时间,记者解释说当天晚上要赶回北京,但对方依然要求只能按程序办。记者只得抱憾而归。
1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徐跃,姚远:《中华实业界》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初探
kexuechuanbo 2012-5-1 14:46
《中华实业界》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初探 徐跃1,姚远2 ( 1.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 西北大学编辑出版与传播科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目的 研究《中华实业界》所传播的实业救国思想,为中国期刊史与科学思想史提供新的文 献依据。 方法 采用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法。 结果 《中华实业界》认为中国实业不振的原 因在于政府、在于教育、在于实业组织自身、在于管理法、在于社会。实业家自身的修养也与实业振兴与否休戚相关,而挽救方法也要从相应各个方面进行改革。 结论 《中华实业界》从国家政治、教育、科技、实业组织法、社会环境等视角对中国实业不振原因的探索,以及提出的振兴实业之道,不同于晚清洋务派言论与维新期刊的泛泛而谈和译介模仿,而是开始深入触及体制与机制问题,标志着实业救国思想的成熟与历史性转折。 关键词 :《中华实业界》; 实业救国; 穆湘玥( 1876—1943) 欢迎点击阅读全文: 徐跃,姚远: _中华实业界_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初探.pdf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2|3817 次阅读|0 个评论
魏江春院士八十华诞感言
热度 2 gamefungi 2011-11-3 00:33
我和魏先生从未有过交流,只是常听到一些朋友说起先生,对先生充满了敬仰之情。昨日有幸,参加先生的八十华诞庆典,对先生算是有些纸面的了解,对先生的成功之路及其科学精神有些感悟,故撰文以记之。 魏江春院士1931年11月1日生于陕西咸阳。先生幼年丧母,有姐姐抚养长大成人,历经了许多磨难。先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于陕西咸阳学道门小学完成小学学业,随后在陕西省立西安市第一中学(今陕西西安中学)完成了六年的中学学业,1951-1955年于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完成大学学业。1958年遵照我国真菌学奠基人戴芳澜先生关于填补我国真菌学地衣科学研究空白的主张,被派往苏联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地衣学专业,师从V.P. Savicz教授。至此,魏先生开始了地衣分类及系统学的研究,毕其一生之力,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终成正果,成为我国地衣分类及系统学奠基人。先生对石耳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成果已被全世界范围类的广大地衣学者普遍接受。而先生提出的“绿地毯”工程,为我国沙漠治理提出了新思路。魏先生的一生,按中国传统思想来说是非常成功的,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儿孙满堂。 从简历可以看出,先生是个执着的人。从科研道路上看,先生始终坚持地衣系统学研究,从1958年到现在,已经有53年了。从家庭上看,先生和夫人不离不弃,因而成就了其幸福的家庭和儿孙满堂。更为让人震撼的是,由于文革等历史原因,先生从苏联科学院回国时并没有获得博士学位,而是在其60岁高龄时,重新回去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我有没有想过在我的研究领域坚持研究50年以上?或者说我有没有下定决心用毕生的精力来从事我自己领域的科学研究?至少我现在还没法给出肯定的答复。我记得听过一个报告说,科研有几种类型,有的人做科研像钓鱼,钓一条是一条,有的人是涸泽而渔,把一个池塘的鱼抓干净后,换一个池塘,有的人则是养鱼。我想魏先生就是一个养鱼的人,其科研是持续的、长久的研究,因而才能做出如此系统的工作,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我看过一些Science或Nature上的文章,有些只是突发奇想的一个实验,然后作者把实验的结果无限扩大,显得其意义非常重大。这样的文章很有创意,很符合我们国家目前提倡的创新思想。然而,这些工作并不是系统系的工作,很难在科学的发展中起到奠基作用。反而是PNAS上的一些文章,我觉得其系统性非常强。而我自认为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没法突发奇想做出很有创意的工作,只能在自己的领域内踏踏实实的做,希望能解决一些小小的问题。 另外,从纵观我国的菌物分类学专家,基本上都是长寿的。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因为菌物分类这个研究工作使他们长寿?还是因为他们长寿才能成为菌物分类的专家?或许分类学也和国学一样,是一个拼寿命的学科。 参考文献: 刘华杰,贾泽峰,任强,周启明(主编).2011. 中国地衣学现状与潜力.科学出版社.
个人分类: 随笔Essay|525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