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双肩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多面人 VS 多面树:看问题的角度最重要
热度 2 大毛忽洞 2016-9-3 02:20
多面人 VS 多面树:看问题的角度最重要 古今中外,多面人太多了,似乎是越来越多。 从一个角度观察,这个人是科学家 ; 换一个角度观察,这个人就是官员; 再换一个角度观察,这个人就是商人。 例如, 首门科学家VS超级大科学:吕不韦为例 精选 同一个人或同一棵树, 就是从同一个角度, 在不同的时间看, 人也变了,树也变了。
个人分类: 闲情和逸致|3258 次阅读|2 个评论
双肩挑的伪专家脚踩黑白两道
热度 28 gaoshannankai 2016-7-26 20:28
教科文卫,不怕真的大老粗党政领导,就怕脚踩黑白两道的伪专家。 当你要专业考核的时候,他走行政岗; 行政出了问题,他说自己专业领域太忙,顾不上; 当你支持基础研究要sci的时候,他说要产业化,不能光看灌水文章; 当你要鼓励搞产业化的时候,他说一个学院办几十个公司还能搞科研吗。 过几天群众表示异议,他就会出来解释,我不是说不搞转化,我的意思是 科研人员专心搞科研,转化由企业家去搞。言外之意,将来成果转化不成功, 不是科研成果的问题,是企业家营销不好。 总之,咱们的科研或教育机构是他们家开的,科研经费也是他们家的小金库。 黑道,白道都可以走,让别人无路可走。 看吧,国家层面什么时候下决心了,再继续维护这些学霸 就是与大多数的群众对立,为他们充当黑色保护伞。 不怕黑社会,就怕社会黑
4205 次阅读|34 个评论
将研究生指导权全部收归给‘一线教师’
热度 19 lin602 2016-5-27 05:23
十多年前,教授与副教授人数少,研究生指标相对富裕,一个导师一届可以带上二到三位甚至四到五位硕士研究生,指标数多的学科,有的导师加上博士研究生,人数更多。 但是,与许多高校的教授交流,近几年各个高校的研究生指标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现象。许多教授一年只有一个硕士研究生指标,多的也就二个,可能还会出现届空缺年‘轮’的现象。 可是,仔细分析一下,不但一线全职教师带研究生,坐行政办公室的许多处长、副处长、正副部长、校级领导、调研员、校外所谓兼职教授也每年分配有研究生指标,甚至出现‘全职教师’的人均研究生指标没有‘双肩挑’甚至‘兼职教授’的指标多。 更有甚者,许多专职做学生政工的领导,也指导着研究生。 可以这样说,非一线全职教师指导的研究生人数比例非常高,甚至可达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说不定小学科更高。 许多引进人才,学校花了大价钱,但研究生人数少不能全力发挥。许多人也慢慢转做‘双肩挑’工作。 全职一线教师要全职考核科研‘分数’---发表论文、专利申请、项目经费等,他们最需要研究生,而且最有时间指导研究生,可他们手中研究生人数少。而双肩挑的领导们,对他们的考核不是没有,就是打折,而且他们有选择‘全职行政’或‘兼职教师’的两种考核标准,可吃行政饭,也可吃教师饭,游刃于二者之间。可进可退。 因为非一线全职教师的官员要做行政管理工作,办公室远离实验室,要开会、出差、接待人、写管理报告,研究生甚至要见到导师的面都很奢侈。不象一线教师,办公室与实验室基本在一起, 没有其他杂事,有时间、有精力、也有条件、更有考核压力,他们更加专注于科研与研究生指导工作 ,面对科研项目,一起‘跌打滚爬’,这样的师生关系更融洽,研究生更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这是目前高校中一个奇怪的现象! 高等学校,应该将研究生的指导权力全部‘收归’给一线教师! 让做行政工作的官员全职做好行政管理工作,不要耽误研究生,因为研究生要学本领到社会上‘挣饭’吃,更不要荒了自己的‘行政田’,让工作忙成为怠政的借口,集中精力,不要心挂两处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全职一线教师,才是学校的基础与未来!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希望! 将科研人才引导到实验室中,引导到课堂中,而不是引导到行政办公室中。让研究生真正成为一心一意做科研工作的教授们的科研助手,成为中国科研的一支生力军。
5782 次阅读|24 个评论
双肩挑制度废掉了无数中华科技精英
热度 47 lin602 2016-4-15 07:38
高校中的‘双肩挑’---教授当各级领导,不是简单的他们得到不少经费与资源的问题,上升到一个层面来看,这种高校的体制是废掉了许许多多中国科技精英。 许多教授或教师,在科研上刚刚有点起色,已经完成了初步科研积累,象开车一样,完成了从一档到五档的加速过程,却突然大部分精力去做管理工作,顺带做科研工作,这是一种多大的浪费呀。严格来说,许多本来可以做出一番科研事业与成绩的人才,尽管好象仍在做科研,但已经从最优秀的科学家队伍中淘汰出来。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随随便便成功,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竭尽全力废寝忘食地做科研,而我们的这些本来的科技精英,却大部分时间用于开会打电话做管理工作,我想不需要再多做过多解释。 双肩挑既是领导又是教授,他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经费与项目及实验室、研究生资源都优先,层层截流,让一心一意做科研的教师们是‘巧媳妇做无米之炊’,特别是让他们‘看破红尘’,这又废了一大批不当官的科技精英。 年轻教师一进高校,发现一大奥妙,干得好不如搞个官做做,既有利又有名,还可以管其他教师得到心理上满足,‘好象’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双肩挑’就是一个风向标,将年轻教师们的心导向了一条竞争做官的千军万马争走的‘独木桥’。这其实是动摇军心呀!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双肩挑体制,已经被无数的人诟病,但就是有‘顽强的生命力’,成为打不死的‘小强’,让广大的在中国原来的政策中享受‘副厅级’待遇的教授甚至博导们愿意去争个‘副处’级干部当当(非常普遍),真是一种潜在的‘水往高处流’的奇特现象。 双肩挑呀,你的‘伟大’功效肯定会记载在中国科技史册上!因为你废掉了无数的中国科技精英们的武功!
10245 次阅读|69 个评论
‘大学去行政化并不弱化管理’的途径
热度 5 lin602 2016-1-13 15:12
刚刚看到1月12日‘光明日报’第13版一篇文章‘大学去行政化并非弱化管理’的文章。 文中说出了大学的行政化很严重的客观现象,同时又指出不但要去行政化,还不能弱化管理。 如何达到这种要求,我认为如下几个措施是必须采取的。 1 大学的管理部门只具有执行管理权,而‘立法’权(大学的规章制度、学科规划、重大事项的批准及监督权)应该不在管理层手上(校领导及院处领导),应该是由广大教授推举出来的不担任任何官职的教授委员会手上。这样学术权力才有可能成为大学的主导。 2 大学的各级领导,特别是管理层的领导,要专职行使管理职能,不能既做学术,又做管理,这样无意之中,没有精力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会弱化管理。只有全心全意地全力做好管理,才是保证不弱化管理的一个途径。 3 不能存在双肩挑的管理层,因为目前的双肩挑制度是管理层既有立权法,又有行政权,自己又有获得利益权利,这三权集于一身,必然会产生行政腐败,这就是红顶商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模式,也是产生严重行政不公的根源。 4 将行政权置于学术权的监督下,才能既去行政权,又能不弱化管理。
3866 次阅读|3 个评论
领导和教授是两个概念
热度 28 weijia2009 2015-7-14 09:44
领导和教授是两个概念 贾伟 上篇博文中讲美国高校时出现了领导和教授两个词语。有些博友提出高校领导不也是教授吗?这么分开来讲会让人不解。这里一并做个回答,很显然熟悉中国高校体制的博友对一些特有现象司空见惯,出现概念性错误,甚至一些有国外高校工作经验的博友也未必了解这个区别。 一般而言,美国高校的领导和教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授岗位叫 faculty ,一旦某个教授升任院长、校级研究所或中心的负责人、以及副校长、教务长和校长等职务,他们的岗位就变成全职的 administrators, 不再属于 faculty 序列,其岗位不占用 faculty lines ,工资来自不通的预算途径。 由于这些岗位的职责是行政管理和服务,他们不再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用我们的土话说就是“全脱产干部”。既然“脱产”了,考核内容则完全针对管理方面的业绩要求,考核形式(一般来说)由所服务的 faculty 队伍提供意见,由主管领导给出考核结果。这样的岗位区分从机制上严格限制了行政和科研“双肩挑”型的院级以上学术领导。院级以下的如副院长和系主任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全脱产”,他们岗位中 administration 的比例不到 100% ,很多人还是属于 faculty 序列。 这样的行政和学术岗位区分明晰,从事学术管理的领导既有一线 faculty 的经验,又不跟其他 faculty 在一个锅里抢饭吃,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公正性。系一级基层单位往往 faculty 数量较少,系主任无法脱离 faculty 岗位,因而更容易出现资源和利益分配上的问题。 这样的一个细节上的差别,导致中、美高校学术领导的行为有很大差异。
21381 次阅读|32 个评论
红顶商人与‘双肩挑’
热度 21 lin602 2015-6-2 07:18
前几天听央视的‘百家讲坛’中有关清朝的故事,其中讲了几个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盛宣怀等。 所谓的红顶商人,就是他们既是官也是商人,他们用官场上的权利与人脉为自己的商服务,在官场与商场上通吃。 普通商人与他们无法相争。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商人史上都留下了赫赫地位。 近期被揪出的一些官场老虎,他们及他们的家庭在商场上也获得了巨大利益。如果没有官作为后台,这些利益是不可能得到的。 大学里的‘双肩挑’其实就是‘红顶商人’的翻版! 为什么做学术的教授们热衷于校长、处长、院长甚至副职呢!从道理上来说,既要做学术还要做管理,工作量不小。 其实说穿了,就是官场上的权力,为他们的学术资源甚至个人利益带来了好处。如果没有这些资源,他们会处于劣势地位。 官员不让从商,这是许多国家都有的规定。从道理上来说,官员不能与学者们争资源,开展所谓的学术研究。我想这是完全可以类比的。 戴着官帽做学术,脚踏两只船,这对中国学术是极大的伤害。 红顶商人,红极一时,衰也彻底。双肩挑,看上去经费多成果多,风光无限,但最后还是‘昙花一现’。 真正在学术上有大成者(重大发现),或者在行业中被大家内心尊敬(不是因为官的原因)的教授,有多少是‘红顶学者’?
4142 次阅读|26 个评论
大学的几大‘怪’
热度 18 lin602 2015-1-25 10:25
到东北出差,说哈尔滨有几大怪,有意思。许多地方好象都有些‘怪’,其实这也是当地的一大风俗。 中国的大学也有几大‘怪’: 1 享受副厅级待遇(以前高校分房子,教授与副厅是一样规格的,基础工资也差不多)的‘教授’‘博导’去竞争‘副处’官位。这是各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2 专门做科研教授的经费没有当官为主科研为副的双肩挑干部多。这可能是高校的普遍现象,以统计来算,不要以个别人单比。 3 专门做教学与科研的教授们的级别没有双肩挑的高。例如二级教授,排一下官位,就能看出来了,官员占大多数,如果按各阶层人数比例,那更是惨不忍睹。 4 同期进高校的博士做老师比一些本科进高校做行政的工作人员待遇低。因为有些傻博士只是副教授,而有些本科进来的已经是正处,许多高校正处的收入与教授差不多甚至还要高点。 5 学生考试作弊是‘正常现象’,作弊不脸红,甚至还光荣,说明作弊的学生有本事。 6 干部、教师、职工各走各的道,各吹各的号,各考虑各的事,互相独立,互不搭理。干部想的是如何得到升迁,如何不出事,如何做点‘业绩’。教师考虑的是如何应对考核,如何搞点经费,对学校管理与学生的能力培养就不用问了,问了也没有人听。职工就是上班做工作,下班回家,其他与已无关。大学根本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7 好好学习毕业,不好好学习也毕业,学与不学皆合格。清考其实就是变相的‘求学生拿毕业证离开’。 8 大学各大门的‘钥匙(决策权)’挂在领导的裤腰带上。 9 情侣搂抱亲吻不避人。 ......... PS:刚刚一网友让我补一条:近亲繁殖的地位比外来的地位高。
4734 次阅读|30 个评论
高校改革第一步---将‘双肩挑’请出实验室!
热度 24 lin602 2014-8-16 12:10
有没有见过刘翔边跨栏比赛边接电话的?有多少诺贝尔奖得主是‘双肩挑’的! 现在‘双肩挑’的官员们已经是大学里资源比例占有最多者! 想当官,是大学里许多许多教授们的一个‘目标’! 不改变目前这情况,不将他们请出实验室专门做管理,中国大学要想好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个大学,许多教授边做教学科研边想着怎么样搞个官做做,而许多大学领导边做着管理边想着如何搞到项目与经费。你说这样的大学有希望吗? 知识分子最大缺点,不能喊出一条声来。
4492 次阅读|44 个评论
从‘太监’制度谈大学的‘双肩挑’
热度 15 lin602 2014-3-29 08:23
古代的皇帝为了在自己后宫中用男人为其服务----保卫、体力活、侍候,后宫女人多,只有一个皇帝是成年男性,为了防止这些服务于后宫的‘奴才’男人与皇帝的妻妾及宫女‘私通’(许多宫中女人一辈子没有享受到两性之爱),更为了防止皇帝后代的‘龙种’不纯将江山传给了其他人,将这些男人进行了阉割,这就是延续千年的‘太监’。当然这是非常残酷的事(要批判),也是皇帝一了百了的做法。这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宫廷制度’。所以中国从来没有听说过‘太监与官女甚至皇后’私通的‘戏说’,因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们大学的各级领导,他们的职责应该是做好管理工作,为教师、学生们的教学、科研、生活做好管理甚至服务性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全身心地做好调查、协调甚至争取资源的工作,让自己努力成为‘教育家’。 但是,当大学的各级领导也做科研、申报教授、院士、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首席科学家、各学会领导,也申请项目、带研究生、需要实验室及其他学校的各种条件时,问题就出现了。因为他们手中有权,就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创造了条件!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著名的‘双肩挑’! 这种双肩挑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的一‘景’,如果有人进行有效统计,中国大学的资源与名誉,占百分之几人数的双肩挑领导却占据着百分之几十的份额。这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严重的心病,甚至成为各大学千军万马争抢当官现象的起源。 为了让这些领导们一心一意地做好管理工作,不要与广大教师争这些教学科研的资源,搞好‘干群关系’,各司其责,就必须将‘双肩挑’进行‘阉割’,变成‘单肩挑’,要么回来做全职教师放弃官位,要么就放弃教师身份做全职管理,彻底杜绝他们的‘业务之路’,以防‘不轨’。 应该从制度上进行这种保证,以防‘复辟’。 可喜的是,好象国家有点这方面的意思,只是希望做得快而好。 文中的词用得不太好听,只是比喻,不要误解。只是以此说明应该从制度上防止大学双肩挑中的弊病。 今天网上一个新闻,华中师范大学的资深教授章开沅‘自我革命’,其中有以下一些话,见: http://news.163.com/14/0329/02/9OFITRMH00014AED.html 新京报:你说现在的大学变成了一座围墙,怎么理解这座“墙”?   章开沅:这墙就是一个体制,目前大学的体制需要改变。比如官本位,现在叫“去行政化”,这讲法不太科学,大学不能没有行政。严格来讲是去官僚化,那样比较准确。行政不是取消,是要加强,提升层次、科学管理,这是我们的软肋。   新京报:官僚化带来哪些问题?   章开沅:等级观念很强,贫富差距扩大。位置高的不仅待遇高,很多资源好处都往高处汇集。特别是层次低一点的学校,申请项目资金非常难。   因为官本位,出现很多非学术因素,不仅是年轻人,年长者、教授也达不到公平。有些教授有钱有势,拉到几个项目就挥金如土;有些教授在孤独清贫的状态下挣扎。   新京报:你一辈子生活在这体制里,所以感受更深?   章开沅:这体制很可怕,也很奇怪,过去学校是清水衙门,现在不完全是了。高一点的高校,特别是985、211,就是航母舰队。   体制是座金字塔,爬到塔尖就有享不尽的福。但那也是少数人的享福,青年教职工被压榨,用各种东西来管制他们,逼他们出成果。   这就是体制,我所理解的,就是这个“围墙”。
4035 次阅读|25 个评论
自我满足一下:双肩挑终于要寿终正寝了
热度 7 sqzhang 2014-2-20 13:22
2008年3月7日本人发表第一篇反对高校领导双肩挑的博文。 此后,本人又于2010年3月20日,2011年12月2日和2013年3月4日发表博文,呼吁结束高校领导双肩挑这种不仅不合理,而且带来诸多弊端的制度。 本人多年的努力终于有结果了。昨日(2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 》,其中明确提出:高校领导干部要“减少社会兼职和学术活动,在工作时间不能从事个人学术活动和与学校发展无关的社会活动”、“严格遵守因公、因私出国(境)管理的各项规定,以学者身份出国(境)进行个人学术交流活动应安排在假期进行”、“党委书记和校长一般不担任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领导干部社会兼职、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因公因私出国(境)等情况要在校内公示”、签订管理投入承诺书并在校内公告等一系列强化职业意识的制度措施,同时突出了对学校主要领导的约束,以党政“一把手”的示范带头作用,促使领导班子成员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三是把“管理精力投入”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强调在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加强对干部管理精力投入的考核,并要求将管理精力投入情况在年度考核述职中报告。(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2/288750.shtm ) 小小的满足一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09 次阅读|14 个评论
堵死大学里的‘双肩挑’之路!
热度 90 lin602 2013-8-10 09:06
大学里的‘双肩挑’,既是处长、副处长、部长、副部长的官员,又是教授、副教授、讲师,既做管理,又上点课与带研究生,做课题。 这些岗位的设置是左手做管理,右手做课题,结果什么都搞不好。而且他们在管理岗位上,制定政策与制度,分配实验室、经费、设备、研究生、项目指标,近水楼台先得月,甚至有‘监守自盗’之说法。在教师中造成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 双肩挑就是大学里的一个‘病毒’,互相传染,弱化大学教学与科研的活力。 应该堵死这条路了! 大学中我认为只有四个岗位有点象双肩挑,教务处长,科研处长,图书馆馆长,研究生院院长。其他正副职统统专职,不应该允许他们做科研、带研究生、做课题、收回实验室,完全坐班做管理。否则就放弃这些官位,专职做教师,二者选一。 至于校领导及上述四位处长是教授的,也应该设置一定的条件,让他们好好做好校长与处长,不要三心二意,做好校长管理好全校需要他们全力以赴。每年只给他们一个研究生或博士生指标,不允许他们申请经费,学校配给他们每年够带一年一个研究生的经费就够了,不需要让他们去申请经费,收回多余的实验室。切断近水楼台先得月之路。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做好管理,又可以让他们继续他们的部分科研以防止他们的职位换人他们能够回去当教授。 校领导唯一的职责与任务,就是管理好学校!为教师做好科研与教学条件,为学生们学习做好管理。这需要他们百分之一百的精力。 大量的引进人才坐办公室去了,大量的教授博士做处长去了,大量的不怎么做科研的处长副处长升教授、副教授了,大量科研经费与实验室到他们手里了,大量的研究生指标是他们的了,大量的甚至全部的高职别教授是他们的。这就是中国的双肩挑!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做官风气越来越严重,形成千军万马争过‘竞聘做官’这独木桥。 几年一度的处级领导上岗竞聘是学校中最热闹也最激动人心也最有故事的时期。也是最出新闻的事情。 乌呼! 让不是官员级的教授、副教授、讲师们怎么办?他们有什么奔头?大学中弥漫着‘做官就是硬道理’之‘雾霾’。 如果将大学中双肩挑及专职教师们的材料及资源放成二队,进行一一比较,你会看出形成了事实上的干部与大众阶层。全国高校皆一样。 中国这件事做不好,中国的科研是非常难上去的。 我们应该在各种场合来呼吁。 ​ 后一博文: 博导、教授任副处长是不是极大的浪 费
16008 次阅读|180 个评论
用好管好人才,严格禁止兼职(双肩挑)——我给两会提建议2
热度 4 sqzhang 2013-3-4 17:21
当今公务员的学历越来越高,很多博士都进入了从政的行列,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更有一大批学术有造就的专家、学者被选调到政府部门担负重任。特别是大学,校长(们),甚至处长(们)几乎无一不是高学历人才,不是颇有学术造就的人才。 应当说,专家学者型人才进入政府部门从事领导工作,或者管理大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把某一地区、领域、行业的事情办的比更得心应手,更符合科学道理和精神。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引起了不少的不满。我建议: ⒈ 选好人才 领导干部的基本标准是德、才、能兼备,缺一不可。可目前在选拔中存在注重德和才,忽视能力的倾向。我这里所说的能力是指他从事该领导职务的能力。一个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不见得一定是优秀的管理人才,一个非常有成就的研究、教学、技术人才不一定能当好一个处长,甚至科长。每个人都有其本身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他的优势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事情,本来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换了岗位,不仅一事无成,还弄得自己身心疲惫,甚至怨声载道。这首先是人才的浪费,其次是耽误了事情,对他本人、对事业都造成了不良后果。 ⒉用好人才 一个学者、一位专家脱离了他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去从事一项新的事业,要给他熟悉新环境、新条件的时间,给他提高领导、决策能力的机会,不应当一下子就把很重的担子就压在他的身上。台阶要有,而且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迈上去。我的一个朋友本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可某个早晨某级组织部们忽然来找他,要让他去担任一个很高的职务,开始时他态度坚决的拒绝了,可经过多方面的工作,包括我们的劝说,他接受了。上任后他的那种茫然和无奈让我也非常后悔劝说他。 用好人才的另外一个方面是把他放在能够发挥特长的岗位。现在胡乱用人的事情太多了。 ⒊ 严格禁止兼职(双肩挑) 大学的校长,甚至处长几乎无一不是双肩挑的,有些政府部门的高官也是双肩挑的。 双肩挑的坏处非常多。简单列举几个:A. 一心二用。官不能好好当,科学技术工作也不能好好做。我自己就曾经和一位双肩挑的校长吵过架,上班时间去找校长办一件急事,校长却在他的实验室开学术会,我苦苦等了将近二个小时,等到他来到了校长办公室,事情已经过去了。B.资源分配不公平、不合理。本来投向整个学校的建设经费会被校长、处长有意无意地向自己(的专业)倾斜;本来是向社会招标的科技项目却被这些长官据为己有。最近有人在科学网发帖,科技部的某局长就存在这种问题。C.助长教授“抢”“官”当的不良风气。官的好处要得,教授的好处也不舍。此风不可长,必须当机立断煞除。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议|5480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校“双肩挑”干部的困惑和危机
热度 20 hxgwzu 2012-6-12 21:21
曾遇到三件事,都跟高校“双肩挑”干部有关系。第一件事,记得还是在去年了吧,收到一份上级主管部门发来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个问题是关于高校应不应该(需不需要)有“双肩挑”干部,我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了“应该(需要)”;第二件事,是在最近吧,偶然听到某某高校的一位部门负责人说起,他们学校的主要领导非常不喜欢“双肩挑”干部,可想而知那所学校“双肩挑”干部们的处境了;第三件事,是刚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又到一年一度的考核了,学校对于“双肩挑”干部不仅制作了专门的考核表格,而且要求最后都要归口到学科所在的学院进行考核。 不妨啰嗦解释一下,高校中的所谓“双肩挑”干部,一般是指从教学科研第一线提拔上来的管理干部,科级、处级都有,而以中层行政正副处级居多。他们到了管理岗位后,虽然以党政管理工作为主,但仍然承担着一定量的教学科研任务(除因自愿,还因国家有规定,“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此乃所谓的“双肩挑”。严格讲,大学下面办学实体院系中的院长和副院长、系主任和副系主任,以及书记和副书记等等,这些职位,原则上也都应该算是“双肩挑”,但很多高校都不这样认可(大概因为他们在基层教学科研实体中吧)。由于高校都以教学科研为主业,因此管理人才一般引进得很少,而主要引进优秀的教学科研人才。大多数的党政管理人才,尤其是党群系统的管理人才,主要是靠高校自己培养,而且有非常成熟的培养机制。 一般而言,走上“双肩挑”岗位的教师,有两种情况:一是因其教学科研本行工作比较出色,又有管理潜质,从而被上级领导相中而以各种形式(“钦点”或选聘等)提任为干部;二是因其自感在教学科研本行上难以有更好更大的建树,才利用各种机会“转型发展”成管理人员。前者可谓“学而优则仕”吧,但似乎一直备受人们的病诟,最为厉害的是归结为“行政化”;后者也许是个人无奈之举吧,生存与发展是人性的选择,也算是“扬长避短”,本无可厚非。不管是哪种情况,走上“双肩挑”岗位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的和尚”,有人钦敬,有人艳羡,有人不屑,有人嫉恨。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开展工作,对“双肩挑”干部个人而言,也实属不易了。他们不仅要hold住管理岗位工作上的压力,要边学边干,要尽快干得出色、干出成绩,而且还要时不时地遭受一些冷嘲热讽,甚至排挤打压。 尽管人们对“双肩挑”干部褒贬不一或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多多少少从事过基层一线的教学科研工作,有这方面的一定经验和较好素养,这无疑对管理工作是有所裨益的,最起码要比那些从来没教过书、没做过科研的人要强,毕竟他们不是完全靠所谓的“玩政治”玩出来的,对吧?试想一下,现如今的高校,如果一个科长、副科长没有本科以上学历,一个处长、副处长没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一个校长、副校长没有相当的受教育的经历,还怎么可能把这个学校管理好、管理得井井有条呢?高校的管理干部首先一定是要学有所长的、有学术底蕴的,否则就不可能真正胜任专业性也很强的学校管理工作,至少从长远看是如此,有学识的总比没学识的更适合在“象牙塔”的生活。如同军队中的军官,如果不会打枪、不会走正步,至少不能算是个好军官吧? 回到起初的三件事,现在就不难理解了:对于高校中的“双肩挑”干部,有人是担心他们助长“行政化”趋势而悬疑之,有人是自愧不如因嫉生妒而愤懑之,有人是不甘为下为求自保而排斥之。此乃“双肩挑”们的一大困惑也!当然,毋庸讳言,也确实有不少“双肩挑”干部,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私欲膨胀、不能自律,滥用权力、中饱私禳,工作懈怠、不求上进,脱离群众、为虎作伥。此乃“双肩挑”们的最大危机也! 最后,留下几个问题与诸君一起探讨:(1)高校能否建立一支纯粹的、高效的党政管理队伍?这支队伍没有所谓的“双肩挑”干部和其它闲杂人等,不承担任何正式的教学科研任务,在“三育人”中只起“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工作。(2)高校要建立一支纯粹的党政管理队伍,除了管理能力和素质外,在人员的学历学位、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职称等方面,需不需要有相应的要求?如何评价和考核他们?如何为他们提供职业发展愿景?(3)如果有了这样一支纯粹的党政管理队伍,他们在开展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时,如何与基层教学科研实体和广大师生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如何规避和解决各种各样的新矛盾?(4)抑或可以如许多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我们的高校根本不需要这样的管理队伍,而应该学习人家发达国家高校的做法,不仅要采取“教授治学”,而且要采取“教授治校”,彻底地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个人分类: 杂谈|16659 次阅读|30 个评论
学术界:双肩挑到底有什么妙处?
热度 2 大毛忽洞 2011-6-1 08:41
学术界:双肩挑到底有什么妙处?
学术界:双肩挑到底有什么妙处? 学术界双肩挑的妙处, 就如同下面的选择, 无论是选择 A 还是选择 B , 都不如把 A 和 B 双肩挑了。 (照片来自 163 邮箱)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342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