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排放标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北京发布雾霾红色预警,我却高兴不起来!
scientister 2016-12-15 16:14
北京发布雾霾红色预警,我却高兴不起来! 推广应用超级汽油可以减少雾霾产生因素。我发明了超级汽油,对于推广应用超级汽油有积极性。 但是,我不能因为期待推广应用超级汽油而希望雾霾越来越严重。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 雾霾越来越严重,社会群众对推广应用超级汽油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意愿越强烈,但是群众牺牲健康的代价太大。 所以,我看到雾霾越来越严重,不开心,高兴不起来,只是增加了我对于阻挠超级汽油推广应用的个别坏人的憎恨。 我只能在雾霾红色预警发布之时,呼吁社会各界各阶层:关注和推动超级汽油技术的推广应用,造福人类,造福自己和家人。 ———————— 2016年12月15日下午15:00前后,北京市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12月16日20时至21日国Ⅰ国Ⅱ排放标准机动车禁止上路行驶,国Ⅲ及以上机动车单双号行驶;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情况错峰上下班、调休或远程办公,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弹性教学或停课等防护措施;请市民做好健康防护。 ———————— 推广应用[超级汽油]可以节省汽油3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中国可以节省汽油3500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亿吨/年。可以大幅度减少雾霾产生因子。 石油公司说,有使用超级汽油的汽车上路行驶,我们就生产超级汽油。 汽车公司说,石油公司通过加油站供应超级汽油,我们就生产超级汽油汽车。
个人分类: 我的思想|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主要国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推进时间进程
zwzyzx2014 2015-6-21 19:04
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凸显,全球主要汽车工业国家纷纷推出更为严苛的排放标准,节能减排已成为全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研发的主要课题之一。根据中为咨询 研究报告 数据资料整理,如下,全球主要国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推进时间进程:
个人分类: 国际视野|4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漳州PX装置爆炸,PX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我的一点意见
热度 2 scientister 2015-4-7 11:09
漳州PX装置爆炸,PX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我的一点意见 周公朴 PX(精对二甲苯)是生产PTA(精对苯二甲酸)的原料。PTA是生产PET(聚酯)的原料。聚酯是涤纶纤维、饮料瓶、薄膜等包装材料的原料。 我是中国PTA行业协会的官员。很多次,媒体要采访我对于PX装置建设的意见,以及PX的毒性问题,都被我拒绝。我认为上述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被搞浑的水,所以不愿意去趟。 昨天漳州PX装置出现事故,据说还出动防化部队了!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我想,这个时候我应该说几句话,努力帮助大家把浑水澄清下来。 1、PX有没有毒性的问题,毒性大小的问题。 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苯:12 甲苯:40 二甲苯:70 苯是剧毒化学品,毒性大家可以上网查询,而且现在没有争议。汽油产品中苯含量要求小于1%(体积分数),禁止人为添加苯。 甲苯和二甲苯也是有毒性的,毒性可以从上述定量的排放标准去做出判断。二甲苯的毒性不可能跟咖啡一样(原文是“在欧洲,二甲苯的毒性分类与咖啡在同一个类别”)。但是二甲苯不是剧毒,人体长期接触二甲苯会慢性中毒;短时间大剂量吸入二甲苯也会引起急性中毒。 2010年前后,欧洲已经提出“无芳烃燃料”的概念,努力逐步替代汽油的芳烃和柴油中的多环芳烃。 2、是否应该,能否建设PX装置? 答案:是。 但是,关键是要做好工厂的安全保障和防护工作。这个地方涉及的主要是人的责任心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天堂里面的工程师是由德国人担任的”。 3、据媒体报道,这次漳州古雷PX装置事故爆炸和燃烧的是两个2万吨的渣油罐。如果仅仅是渣油罐炸了和烧了,这次事故本身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但是,渣油罐管理不好,PX成品罐能管理好,能不出问题不炸不烧吗? 这些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事情。 汽油的毒性分析及其替代产品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6306-806650.html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1588 次阅读|2 个评论
在政府部门组织的听证会上我希望暂缓执法
热度 18 Taylorwang 2015-4-7 09:21
印染行业是污水排放大户,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研究,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我们开发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在广东地区的纺织印染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广东几家最大的纺织印染企业,都已经采用或决定采用我们开发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最近我应邀参加了广东某市环保局组织的一次大型纺织印染企业环境违法的听证会。该企业的废水处理设置建全,废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废水处理排放标准除苯胺外,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由于《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7-2012 )的苯胺指标要求不得检出,标准提供分析方法的检出限是 0.03mg/L 。环保部门检测该公司废水处理后出水的苯胺类浓度为 0.13 mg/L ,故就这项指标而言,公司的废水超标 3 倍,并拟课以罚款。企业对这项处罚存在异义,故要求市环保局组织听证会,我作为专家,被邀请参加听证会。 在听证会上,我反对使用这个有争议的苯胺类指标作为惩罚依据。主要原因有: 1 、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可靠的工程技术能将印染废水中的苯胺类物质稳定地降到不可检出的标准。自从这个苯胺类标准公布后,我们与国内的其它许多单位一样,一直在寻找能完全脱除废水中苯胺的方法。由于出水的苯胺类要求平衡浓度极低,用吸附法的吸附容量也低;用生化法的停留时间也要不切实际地延长;用化学氧化法也很难稳定地,经济地降到那么低的浓度。总之,目前还没有工程化成功应用的报导。 2 、我国的印染废水的排放标准,在全世界范围来讲,也差不多是最严的排放标准,许多国家的排放标准中,没有苯胺类这个指标。 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标准中,苯胺类浓度限值为 0.1 mg/L ,水源水的苯胺类浓度都高于这项废水排放标准。印染企业的生产用水主要采用河道水或从城市供水系统取水,但即使不经过任何生产工序,都可能导致超标排放,突显了这项标准的不合理性。 4 、近年来我接触了多家纺织印染企业,这家将要被处罚的印染企业,应是我了解的纺织印染企业中废水处理做得最好的企业。 2014 年公司又投资了近 7000 万元建设了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工程,使全公司的印染废水处理后除苯胺指标外,其它指标远低于目前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目前几乎所有的印染企业的苯胺指标都没有达标,不应该处罚现阶段废水处理做得最好的企业。 当然,环保部门要按苯胺类这个指标处罚也是依法办事。由于是超大型企业,成为国家控制的重点监视企业也是合理的。其它印染企业是因为不是重点监控企业而没有专门检测这个指标,故没有因为苯胺类指标被罚。该企业平时还是非常注重环保的,他们也提出,若能找到有效地脱除苯胺类污染物的方法,公司也愿意采用。现阶段各地的纺织协会,已将这个问题反映到各级环保主管部门,要求重新修订这项指标,这个时候,不宜采用不切合实际的苯胺类指标进行处罚。 这家大型印染企业雇用了数万名本地居民作为公司的员工,一旦处罚决定公布,必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巨大后续影响。虽然专业人士知道,该公司在环保方面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废水处理在印染行业差不多算做得最好的企业,公司被罚是因为一项不合理的标准而被罚,但难以向公司的每个客户解释被罚的原因。若真是象下面讲的福安公司那样的偷排环境违法的恶性事件,罚得那样的公司关门倒闭我也是支持的。 东莞福安纺织公司累计投资总额近 10 亿港元,年出口创汇最高时达 50 亿港元,曾是广东省东莞市投资规模最大、出口创汇最多的外企,也曾是广东省最大的纺织印染企业。 2006 年 6 月,有人向国家环保部举报福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偷排高浓度印染废水。华南环境督查中心根据举报,经调查发现,福安公司私设了两条管道用来偷排:一条管径达 25 厘米的铁制暗管,直接将部分生产车间出来的印染废水排入厂外的总排污管;另一条是号称设计用于清污分流和雨水收集的明渠,也混杂着生产废水,没有经过污水处理就进入厂外总排污管。 2006 年 7 月,广东省环保局开出了 21.7 万元的罚单。随后,东莞市环保局向福安公司追缴 1155 万元的排污费。 对于一个每天偷排差不多 2 万吨印染废水的企业,若建设一个印染废水处理设施,每天处理这些废水,一天的运行费用就达 5 万元,一年的运行成本也远远大于这个排污费与罚款,公司偷排废水已达数年之久,显然政府的惩罚力度是不大的,但真正的惩罚不是来自政府,而是来自市场。由于福安公司基本上都是帮助一些国际品牌的服装公司做代工,在签订代工合同时,往往这些国际品牌公司要求代工厂必须满足 ISO9000 的质量标准, ISO14000 的环境标准等。而废水偷排行为,严重违背了 ISO14000 的环境标准,在有违法的前提下,客户有权终止订单,故福安公司的订单损失超过了一半。这件事曝光后,福安公司每况愈下,终于在 2008 年关闭。 我支持环境执行要严,要罚得那些偷排等严重环境违法的企业关门大吉倾家荡产,但我仍是反对目前对印染废水苯胺类指标不得检出这项标准的处罚。虽然现在作为专家身份参加各种评审会或鉴定会往往都有不菲的专家费,为了公正,参加这次听证会,我们不收取任何费用,以免留下“拿钱说话”的把柄。希望暂缓目前印染行业以苯胺类指标不得检出的条款而采取的执法行动,是基于我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良心作出的决定。
7035 次阅读|38 个评论
脱离了实事求是,剩下的只能是造假
热度 50 Taylorwang 2015-3-12 08:09
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能直接饮用的水源水越来越少了。雾霾大家都能看到,再加上这次柴静女士的《穹顶之下》的喧染,更加深了人们对雾霾的认识和对其危害的了解。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议论的关键话题之一。有总结我国目前的污染状况是:某些局部污染有所改善,但总体环境污染状况仍在恶化。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经济和政治问题。 以水体污染为例, 要解决总体环境污染仍在恶化的问题,关键是要制定合理的,实事求是的方针政策和废水排放标准,以削减总污染负荷为目标,以较少的经济代价,获得最大的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 要削减总体的环境污染负荷,不仅仅要盯住工矿企业的污染,广大农村地区乡镇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国内的环保公司也纷纷争抢乡镇污染治理的“大蛋糕”。国内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而对农村乡镇的污水处理,现也采用相同的标准。国内的环保公司,有不少已经开始走上所谓“资本运作”的路子,将项目做大,做全,通过融资做成 BOT 的项目,做一个项目就相当于开了一个“小银行”。我们家乡的乡镇,也开始建议所有的乡镇都要建污水处理厂。我初初地翻看了一下北京某大公司的处理方案,每个镇要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每个镇的污水处理量按每天 2000 吨计算,总投资要近千万元,吨水投资高达 4000 元,一吨水的处理运行成本高达 2 元,其中财务成本一吨水就要 0.5 元。若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几乎没有工业生产,有些乡镇,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都克扣,你能要求他们每天花费 4000 元搞好污水治理吗?若乡镇的污水处理工程真的这样搞,就只能做假了。最大的可能是骗取上级政府第一次投资后,做一个半吊子的烂尾工程,或工程做好了而不会正常运行,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广大欠发达地区不少,甚至有些县城的污水处理厂都没有能正常运行。 若实事求是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因地制宜地设定当地的废水处理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就是用较小的经济代价,来最有效地削减污染负荷。 对欠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报价只能设定在上述报价的四分之一即可(即 1000 元 ) ,且运行成本也应控制在现有运行成本的四分之一(每吨水处理成本 0.5 元)。也许这样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的个别指标达不到我国严格的排放标准,但它可以经济有效地削减污染负荷 60% 以上,更重要的是:经济上能保证它持续运行,而不是现在做假,虽然高标准的设计要求能达到最高标准,但没有经济支持就不能稳定正常运行。十多年前,我在美国也看过几个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包括一些大学城的污水处理厂,他们就采用简单的一级处理工艺,按我国现在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这些污水处理厂,肯定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但他们都正常运行。从降低污染负荷的角度来看,污水处理脱除 60% 的主要污染物,是容易且相对便宜的,脱险率从 60% ,提高到 90% ,这个提高脱除 30% 的代价,要比前面脱除 60% 的代价还要大,若希望脱除率从 90% ,提高到 99% ,有时这个追加的 9% 的代价,是最初 60% 的许多倍。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敏感地区,可以采用高标准严要求,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设定相应的标准,以提高污水处理率,降低总体污染负荷为主要目标。 一些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制定,显然也没有实事求是,做到充分地调查分析研究。如印染废水的排放标准中,对苯胺的要求是“不得检出”,按照分析方法给出的苯胺检出限是 0.03mg/L ,这就意味着印染废水,经处理后,废水中的苯胺浓度必须低于 0.03mg/L ,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规模化的处理方法,能稳定地将废水中的苯胺降到 0.03mg/L 这个标准。 由于染料的一些中间体,或染料经分解后的中间产物,含有苯胺,一般印染废水,经较好的生化处理后,苯胺浓度可以降低到 1-2 mg/L ,若出水再经我们开发的深度处理技术——臭氧氧化及曝气生物滤池强化处理,出水的 COD 即使降低到 40mg/L 以下,出水的色度低于 10 倍,从外观看处理后水近似于自来水的状态,其苯胺浓度仍有 0.1-0.3 mg/L 。国内不少印染厂家与研究单位,对如何使废水中苯胺经处理达标排放进行研究,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定并严格执行这样的标准,要么关闭大量的印染企业,要么逼迫环境监测单位或相关印染企业造假。后续的副作用还包括让企业觉得, 认真处理与不处理,都不能完全达标,企业就不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而是放在如何走关系上,这将使环境监测与环境督察单位的权力寻租空间加大,也容易产生更多的“小官巨贪”的腐败分子。 坚持实事求是,是我国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的重要法宝。 要想解决目前污染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脚踏实地,充分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确定治理污染和改进环境的方案。 我国人口密度大,环境污染负荷较高,为保证环境质量,适当提高环保标准也是必须的,但一昧地追求高大上,不切实际地提高环保排放标准,只会适得其反。 脱离了实事求是,只能用造假来满足“长官意志”,得到的将是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
32976 次阅读|112 个评论
实施城市污水资源化的一个建议
热度 39 cwufp 2013-1-11 09:22
在国家推行城镇化的过程中,人类聚居造成的生活污水积累和处理已经成为社会的巨大问题,如何解决是目前社会发展进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延续现有的污水处理,把城市污水当做废弃物处理掉,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土地资源,还把本来是宝贵的资源变成了需要消耗能源和资源的污染物。 因此,改变现有思路,把污水看做资源加以处理和利用是解决问题,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减轻大城市对环境和生态压力的有效途径。 城市污水处理其实是简单的,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的处理过程之所以复杂,主要是技术和钱在作怪,一方面,目前为止要把污水处理干净,达到中水的目标,的确技术上成本较高,另外,大量的建设费用可以带来很多的好处。 现在已经有了新材料和新技术,可以将城市生活污水在很短的时间内用一个絮凝剂简单的絮凝,实现污水中COD值接近50ppm,达到二类以上排放标准,并同时杀菌除臭,消除里面可能存在的重金属和溶解的氨氮等有机物,因此,只需要利用一、二级离心分离设备,将固体分离出来,送到城市沼气发生池,再将沼气并网或者发电,可以有效的将城市污水,尤其是化粪池的污水资源化。那些沼渣和沼液可以制成有机肥,送到农村还田。 这样做,不仅可以消除污水处理厂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还能把巨大的污水处理厂土地变成城市用地,给开发商机会,也给政府带来很大的一笔收益,不知道哪个当官的愿意做一下这个事儿。 具体一个多少人口的小区或者城镇,能产生多少污物,能够解决城市多少人口的燃气需要或者多少电力,需要建多大的沼气池,是否需要陈楷瀚老师们利用他们的技术用同样的材料从被污染的湖水中捕捞蓝藻之类的有机物进行补充,顺便解决一下景观水的污染问题,还需要各方面的专家进行讨论。不过,目前大行其道的伪科学,即将城市污水里的有机物,那宝贵的资源,变成空气污染物的思路,还是早点收场比较好。
8206 次阅读|163 个评论
国产PPS纤维仍然产不及需
热度 1 nanyq 2011-7-6 23:14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控制烟尘的排放,将更小的粉尘颗粒截留下来将成为治理废气排放的关键。《纺织“十二五”科技发展纲要》把过滤用纺织品作为重点突破技术,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耐高温、耐酸碱、高效过滤产品的制备和加工技术,成为过滤用纺织品的突破口,因此,近几年聚苯硫醚(英文简称PPS)纤维作为性价比优越的耐高温、耐腐蚀纤维材料之一,越来越受到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目前,排污大户,如发电厂、水泥厂、垃圾焚烧厂在废气污染治理方面,已经改用“袋式除尘或静电+袋式除尘”的方法,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废气排放标准。在保证相同除尘效率的前提下,袋式除尘的造价和运行费用低于静电除尘器,因此,袋式除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采用的耐高温除尘方法,而我国未来电厂燃煤锅炉除尘也必将会朝发达国家靠拢。袋式除尘产品使用的纤维材料以PPS为主,这使得PPS的市场份额逐年扩大。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朱民儒表示,这种具有耐高温、耐酸碱特性的高新纤维及过滤用纺织品将是未来几年内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我国成为PPS应用大国 PPS是阻燃性纤维品种之一。由于它具有断裂强度高、回潮率低、耐高温、极限氧指数高等特点,成为工业用过滤织物的首选。在环保、化学过滤和军事等领域中的应用尤为突出。如可用于热电厂的高温袋式除尘、垃圾焚烧炉过滤、水泥厂滤袋、电绝缘材料、阻燃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另外,还可用作干燥机用帆布、缝纫线、各种防护布、耐热衣料、电绝缘材料、电解隔膜和摩擦片(刹车用)等。根据用途不同,分短纤与长丝产品。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对其进行积极研发和应用,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以往完全依赖进口的状况。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PPS产能进一步扩大,使用领域不断拓宽。除用在工程塑料方面外,纤维级PPS使用逐年增长。目前,我国PPS树脂产能已达3.6万吨,纤维产能达2万吨左右,产量在3000~4000吨。每年,全球对聚苯硫醚的消耗量在8000吨左右,而我国对其使用量约5000~5500吨,已成为聚苯硫醚的主要使用国。目前我国纤维级聚苯硫醚的聚合、抽丝产业化成套技术和装备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替代进口。 全球最主要PPS树脂生产商为美国雪佛龙菲利普斯公司、美国泰科纳公司和日本吴羽化学工业公司、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等,PPS纤维有日本东丽公司、东洋纺公司等,他们占据PPS主要市场。我国PPS起步较晚,目前有四川得阳科技股份公司、江苏瑞泰科技有限公司、辽宁营口耐斯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宁新能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树脂及纤维产品。其中,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内最大的聚苯硫醚树脂及系列化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2002年该公司建成国内首条千吨级PPS树脂生产线,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在取得技术性突破的基础上,公司加快对国产化树脂的应用研究,随后建成了国内年产6000吨的PPS纤维级树脂生产装置和年产4000吨PPS短纤及年产1000吨PPS长丝的生产线,首次实现了PPS从树脂到纤维的全程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据了解,目前该公司PPS树脂年产突破万吨级水平。江苏瑞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PPS纤维为主的生产企业。2010年瑞泰公司在张家港投资兴建PPS新厂,投产后,设计产能为短纤年产1万吨、长丝年产3000吨。目前,一期工程生产已经达到设计指标,形成前纺2500吨、后纺5000吨的生产规模。据瑞泰公司原副总经理王桦介绍,目前瑞泰的聚苯硫醚短纤各项技术指标已经与日本东丽公司产品接近,产能接近2500吨;长丝部分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预计产能将达3000吨/年。在PPS制成品方面,佛山市斯乐普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已成功建成我国首条PPS纺粘针刺非织造布生产线,并成功试生产。这条生产线实现了PPS加工非织造布新工艺,用这种非织造布制作的过滤袋,可以达到精细过滤的效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PPS应用领域亟待扩大 在百度中搜索聚苯硫醚词条,相关结果有130万个。有资料显示,PPS应用领域十分广阔,涉及电子电器、精密机械、汽车、摩托以及石油、化工等行业。近年来,随着电子电器、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PPS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但目前,国内真正具有生产聚苯硫醚产品能力的企业为数不多,产量不足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一些声称有PPS的企业大多数属于贸易型公司,并不具有纤维级聚苯硫醚生产能力,这使得我国PPS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制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熔纺研究室主任黄庆认为,PPS纤维作为一种新型耐高温材料,其应用领域远没有得到充分开拓,我国在PPS市场的应用开发上仍显不足。“如电池隔膜、新型复合材料等,比起国外来,我们有不小差距。怎么应用?如何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是应当重点研究的问题。”他说,“此外,在PPS的市场化商业运作上,我们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 随着PPS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多家厂商和一些投资者均有意介入PPS树脂及纤维级产品的生产中,一方面反映了国内正在形成PPS生产热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将形成国内外互相竞争的态势,这将有利于PPS在国内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市场和应用领域的扩展。不久前,受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地处日本福岛地区的吴羽公司可能面临停产,这将进一步加剧全球PPS生产与需求紧张的态势,加之近年来汽车、电子工业对PPS的总需求量还将进一步扩大,这为全球PPS树脂生产商和纤维企业提供了扩大产能的绝好机会。我国作为PPS新型纤维生产的后起之秀,国际PPS市场格局的大变革,必将为整个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业内专家指出,结合国内外PPS及新材料的发展动向,在发展新型PPS类材料品种、开发PPS新合成方法的基础上还应当着力抓好新型改性材料及专用材料的研制开发,积极稳步地开发新型PPS复合材料及改性品种,尽快建立更大的规模化生产装置,以满足国内需求。其中,尽快建立年产5000~8000吨级的PPS树脂生产线,是中国PPS发展的当务之急和战略举措,对于打破国外技术限制和封锁,满足国民经济以及军工各领域对高性能结构材料的需求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解决PPS树脂、纤维生产制备技术产品品种少、高性能产品少、产能亟待扩大等问题将成为我国PPS产业下一步发展方向。 PPS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据了解,国外PPS主要使用在工程塑料方面,纤维只占使用量的5%~10%,然而我国PPS纤维使用量占世界PPS纤维使用量的60%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应用大国。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电力构成以煤、电为主。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使用PPS袋式除尘成为必然。但据记者了解,我国许多电厂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大量使用PPS袋式除尘。究其原因,主要是出于经济和长期使用惯性的考虑,将传统的静电除尘改用袋式除尘,电厂积极性不高。其次静电加袋式除尘的方法,由于静电产生的臭氧等化学反应,缩短了布袋的使用寿命,使通常可以使用2~3年的布袋大大缩短,一般不足8个月,这无疑增加用户的成本。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的PPS纤维使用与需求存在缺口,使PPS在袋式除尘领域的应用受到一定制约。 对于我国面临的PPS产能快速扩大、但产量一直不高的局面,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桦分析认为,这主要与生产不稳定,消耗比较大,成本不能有效降低有关。他说,我国在树脂纯化及溶液回收体系等方面的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王桦认为,我国虽然已经成为PPS纤维生产和使用大国,但产量十分有限,每年实际产量在2000~3000吨左右。“一是受上游原料供应不足的影响,二是国内纤维产品质量不是很稳定,因此,我国纤维级PPS一直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他说。 面对这些问题,有关专家指出,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继续大力扶持,行业和企业共同努力,全面提升国产PPS纤维及复合材料的产业化水平,为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95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