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菜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五):硫葡萄糖甙(5)喂养
jxz1963 2017-9-30 11:05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五): 硫葡萄糖甙 ( 5 ) —— 菜籽饼粕的动物喂养 1 、啮齿类动物 早期关于喂菜籽粕给啮齿动物类的研究,早在 1941 年就研究用高达 45% 的菜籽,作饲料喂养大白鼠长达 224d 。发现在喂养第三周,大白鼠的甲状腺增大,之后甲状腺和大鼠的体重以同样比例关系增加,生长下降,而且肾上腺皮质肿大,年青雌鼠卵巢性发育推迟,并发现脑垂体的生理异常。虽然每日服 1.3mg 碘化钾,可以减少甲状腺肿大,但甲状腺增生和肥大现象仍然存在。 使用的螺旋压榨法压榨的菜籽粕,按 18% 比例添加喂养小白鼠时,有引起生长下降的趋势。添加调味剂碘化酪蛋白、碘化钾、金霉素、脱脂奶粉、鱼粉、甚至赖氨酸也无明显效果。用甘蓝型、白菜型的菜籽原料喂养,有相似的试验结果。 用商业有机溶剂浸出的菜籽粕喂大白鼠,以 4.9 mg/g ~64mg/g (粕)的 5- 乙烯基恶唑烷硫酮进行试验。喂粕的比例为 15.6% 生长率仅相当于对比组的 75% 。使用赖氨酸也没有能增加重量,反而甲状腺增大了,代谢率相比标准的却减少了。喂菜籽粕给大白鼠和家禽,把热水浸出过的粕和热水浸提物,分开进行试验。它们都能抑制增长,水溶性物质引起甲状腺、肝、肾上腺和肾脏增大。喂养大白鼠试验其肝脏谷丙转氨酶的测定,随着喂菜籽粕量增加谷丙转氨酶也增加。 除去硫甙的菜籽分离蛋白,可以同酪蛋白为对照组,进行的蛋白质效率比值( PER )的小白鼠喂养增重试验。由于植酸的存在原因,使用菜籽浓缩蛋白时,用补充锌来解决。 用粕中仍含有微量的硫甙、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的菜籽粕喂大白鼠,以 23% 的比例进行短期试验,增重量仅相当于对照组的 94% 。 改进菜籽加工工艺,用氨处理、水浸出菜籽粕、整粒菜籽水浸提,或在种子破碎取油前的水浸出,以及使用发酵法除去硫甙和它们的降解产物。大多数方法都可以使粕的质量得到改进,但会增加工成本,而且废水作为副产品需要加工进行工业回收。 2 、家禽 1952 年瑞典 Frolich 发现使用菜籽粕喂家禽时,引起鸡甲状腺肿大,如果用水或乙醇浸出菜籽粕脱毒之后,鸡的甲状腺肿大症状减轻。 1955 年 Renner 等人使用甘蓝型的菜籽粕比使用白菜型粕喂养,甲状腺肿大更厉害。 使用菜籽粕喂鸡,涉及到家禽病理学变化,产蛋量会降低,鸡蛋中有异味,肝脏受到损害,伴有甲状腺肿大和生长率下降的现象。经试验发现菜籽粕喂鸡引起体重下降的物质,是醇溶性物质。如果喂鸡菜籽粕中含有硫甙降解物腈,会引起鸡肝脏细胞破坏出血,增加家禽的死亡率。对于产蛋鸡的菜籽粕限量问题,一般是以 5% 的比例,喂养时还要蒸煮,预榨浸出经高温处理的菜籽粕,比例可增大到 15% 。当然对于不同品种的菜籽粕,甲状腺肿大是不一样的,如白菜型比甘蓝型要低。 河南工业大学(原郑州粮食学院)植物蛋白研究所,用异硫氰酸酯和恶唑烷硫酮含量分别为 1.784mg/g 和 0.409mg/g 的菜籽饼,和 0.443mg/g 与 0.133mg / g 的脱毒的饲用菜籽蛋白,与豆饼作对照进行比较,进行蛋鸡试验。菜饼组,饲用菜籽蛋白组和豆饼组,以 25% 的添加量同时喂养 42d ,分别平均增重 767g , 1042g 和 942g ,料肉比分别为 3.17 , 2.31 和 2.84 。相比而言,脱毒饲用菜籽蛋白比菜饼多增肉 37% ,比豆饼组多增肉 20% ,而且喂菜籽饼试验组的甲状腺肿大,肝脏有损害现象,而饲用菜籽蛋白组无有异常,说明菜籽饼中异硫氧酸酯,恶唑烷硫酮对鸡有病理影响。 3 、猪 在猪日粮中,以 10%~20% 的菜籽粕进行喂养,猪甲状腺肿大,生长率下降,肝和肾也增大。如果使用温水浸泡菜籽粕,再进行喟猪,就发现生长率有所改善,体器官正常。如果使用未经处理的菜籽粕,加工经碘化的酪蛋白来喂养,虽说甲状腺肿的重量下降,但腺体的生理切片图显示还有病变症兆。菜籽粕喂猪的效果,发现受试猪血液血清中蛋白含量降低、小母猪怀胎困难、青年猪体重减轻,个体大小也减少。用大母猪进行喂养试验,育肥猪发育下降,肝脏比对照组增大。 使用含水溶剂浸出的白菜型菜籽粕,这种粕未发现硫甙,用它来喂育肥猪,先以 5~10% 的比例供给。第二组中添加 0.022% 的碘化酪蛋白,第三组中的菜籽粕,含有硫甙酶源。一、三组两种菜籽粕喂养的猪增重减少,而添加碘化酪蛋白日粮试验组生长增重正常。第三组是含硫甙酶菜籽粕日粮的猪,喂养后体重降低 26% 。试验补充赖氨酸、蛋氨酸到含高达 11% 的白菜型菜籽粕的饲料,喂育肥猪是可行的。经试验研究以 6% 的菜籽粕比例,添加到日粮中喂大母猪,没有不良影响的。近期由于双低菜籽的推广,认为喂养甘蓝型低硫甙的菜粕品种的菜籽粕,是可行的。 4 、反刍动物 反刍动物对菜籽粕中毒性物质的敏感性,比喂单胃动物要低。用牛进行的试验,以 11% 的菜籽粕比例喂小牛,对其是无害的。以 10% 的菜籽粕比例喂小牛试验 14d ~ 30d ,进行测量研究,在肉、脂肪、肝和肾中,没有发现硫甙及其降解产物。 研究硫甙降解物3 - 甲基硫砜丙烯基异硫氰酸酯( 3-methylsufonylpropyl-NCS ),在瘤胃中,被胃液转化成硫脲。在绵羊的瘤胃的胃液作用下,甲状腺肿素原( 2- 羟基 -3- 丁烯基 - 硫甙)会被分解,生成 5- 乙烯基 -1,3- 噻唑烷 -2- 酮( 5-Vinyl-1,3-thiazolidine-2-one )。 世界各地人们,长期食用的萝卜、白菜、菜花、菜苔、甘蓝、芥兰、苤蓝、雪里蕻、大头菜等蔬菜,和调味品芥菜籽、芥末、辣根,以及用菜籽及其加工制品菜籽油、菜籽粕、菜籽蛋白等食物和原料,甚至某些豆类、谷类和薯类中,都含有不同数量硫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尽管某些硫葡萄糖甙降解产物,具有一些抗营养引起甲状腺肿大、肝肾受损现象。由于蔬菜中的含量比较少,数千年来的食用验证是安全的,芥末之类的调味料,由于它的 ” 辣 ” 味刺激具有自动控制食用的限(额)量作用。菜籽加工工艺中脱除了绝大多数的硫甙的降解产物,食用菜油是安全。只有脱脂菜籽粕中,含硫甙及其降解物数量较高。但人们没有食用菜籽粕的习惯,不担心大量食用它的安全性。如果用菜籽粕制取菜籽蛋白,加工工艺中会大量脱除硫甙,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菜籽粕作饲料蛋白资源,一定要根据粕中硫葡萄糖甙及其降级产物的含量,科学的限制在饲料中的用量,特别谨慎的对待供幼畜和雏鸡饲料中添加数量。为了更好的利用菜籽饼粕蛋白资源,改进生产加工工艺,有效的降低菜籽加工的菜油,和菜籽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及其降解物含量。 含对 - 羟基苄基硫甙芥菜籽的抗风湿作用,含多种硫甙的板蓝根中综合作用的清热、抗感冒作用,含对 - 羟基苯乙基硫甙的预防肺癌作用,含硫甙覆盆子的预防食道癌抗癌作用,以及含西兰花蔬菜预防膀胱癌等功能作用,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合利的研究利用硫葡萄糖甙,服务于人类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经周瑞宝教授 2017 年 9 月 22 日 同意,本博客近期将陆续刊出周教授 参与编著的 新书《当代食物安全》的部分内容,希望得到网友的支持和响应,并积极进行热烈讨论。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2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五):硫葡萄糖甙(4)关系
jxz1963 2017-9-30 11:03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五): 硫葡萄糖甙 ( 4 ) —— 硫葡萄糖甙对人甲状腺肿的关系 1 、直接食用十字花科植物 在过去的年代中,调查十字花科植物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关系的的报告,把人的甲状腺肿大,归因于食用十字花科植物的证据不足。喂大白鼠甘蓝和菜籽时,只有喂高硫甙含量的种子,才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使用测定甲状腺对放射性碘吸收的方法,对食物进行试验,使用芥菜籽和萝卜籽试验,发现了甲状腺肿大的生理现象。对于食用含对 - 羟基苄基硫甙的青菜,发现具有预防肺癌的效果,据说有效成分是对 - 羟基苄基异硫氰酸酯的作用。 2 、奶中硫甙降解产物 作为饲料植物的十字花科的叶中,含有少量的硫氰酸盐离子和 5- 乙烯基恶唑硫酮。这种植物被牲畜饲用,有报告说它能引起甲状腺肿大。 牛饲用了含甲状腺肿素原的植物,牛奶被人食用,引起某些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认为甲状腺肿大,是 5- 乙烯基恶唑烷硫酮和 SCN- ,或者是由 3- 甲基 - 硫砜 - 丙基 - 硫甙所致。研究喂湿菜籽和油菜饲料后,把 2- 羟基 -3- 丁烯基 - 硫甙和 5- 乙烯基 - 恶唑烷硫酮,转移到牛奶中。在这项研究中,没有发现其他的降解产物。如果是这样,只要测定奶中 5- 乙烯基-恶唑烷硫酮,就可以估计牛奶中的致甲状腺肿素物质。据说芬兰的一个具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是这儿的居民有食用含 5- 乙烯基恶唑烷硫酮 50mg / L ~ 100mg / L 牛奶的生活习惯。 关于硫氰酸离子转入奶中的研究,发现母牛奶牛产的奶中,大约每升含 SCN - 2mg / L 。如果每日喂 30kg 花椰甘蓝,或芜菁甘蓝,在每升奶中发现 5 mg ~8mg SCN - 。这项研究表明,喂含 SCN - 30kg ~ 60kg 十字花科牧草,奶中 SCN - 的高达 17.5mg / L 。发现喂 SCN - 时饲草时,奶中碘量下降,而喂后不久,上升很高。显然,喂含 SCN - 饲草之后,抑制了甲状腺对碘的吸收的结果。研究指出,泌乳动物摄取 SCN - 后,能够引起年轻动物,或是饮用含大量 SCN - 奶的动物,饮用奶时期的甲状腺肿大。 经周瑞宝教授 2017 年 9 月 22 日 同意,本博客近期将陆续刊出周教授 参与编著的 新书《当代食物安全》的部分内容,希望得到网友的支持和响应,并积极进行热烈讨论。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2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五):硫葡萄糖甙(3)特性
jxz1963 2017-9-30 11:00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五): 硫葡萄糖甙 ( 3 ) —— 硫葡萄糖甙及其降解物抗营养特性 1 、甲状腺肿素和其他的恶唑烷硫酮 由菜籽中提取出来的甲状腺肿素 ,具有抑制甲状腺功能作用。作用原理是通过吸收放射性碘,或者在喂 (S)-5- 乙烯基 - 恶唑烷硫酮,给大白鼠做实验时,根据甲状腺肿大情况来测定的。外消型 (R)-5- 乙烯基恶唑烷硫酮和( S ) -5- 乙烯基恶唑烷硫酮,具有同样的抗甲状腺肿活性,其原因就是 (R) 和 (S) 是两个异构体。在使用大白鼠进行试验时,它的活性仅为丙基硫脲嘧啶的 2% 。但在用人进行试验时,它的活性却相当于丙基硫脲嘧啶的 133% 。用比例为 0.15% 的( S ) -5- 乙烯基恶唑烷硫酮,会引起小鸡生长率降低。甲状腺增生及异常肥大。最初喂时,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减小,但长期喂养之后( 25d ),甲状腺功能又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用海甘蓝( Crambe )种子中提取的( R ) -5- 乙烯基恶唑烷硫酮,以 0.23% 的比例饲喂大白鼠 90d 后,发现甲状腺有些增大,而且体重只有对照组的 85 % 。使用 186mg / kg (R)- 和 (S)-5- 乙烯基 - 恶唑烷硫酮,对大白鼠进行试验,没有发现畸形现象。 恶唑烷 -2 硫酮和甲状腺肿素原,以及 epi- 甲状腺肿素原的形式不同,它是甲状腺肿素物质,具有抗甲状腺的活性。恶唑烷 -2- 硫酮,会抑制碘进入人和动物甲状腺中,干扰了甲状腺素的分泌。与硫氰酸盐离子活性相比,恶唑烷 - 2 - 硫酮的抗甲状腺效果,在食粮中添加碘的方法是不能解决缺碘引起的生理现象。 2 、硫氰酸盐离子和异硫氰酸酯 食品和饲料中的硫氰酸盐离子,是由吲哚硫葡萄糖甙,或对 - 羟基苄基硫甙降解生成的。硫氰酸根( SCN - )会使人血压降低,而且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这是因为甲状腺受到它抑制碘吸收的原因,起到抗甲状腺作用,尤如日粮中碘量不足的结果。如果 SCN - 含量比较高,它抑制碘吸收的结果,将和日粮中缺乏碘的情况一样。 甘蓝等蔬菜中的 SCN- 含量的范围在 0.7mg ~ 0.2mg / 100g 鲜菜。摄取这些蔬菜之后,使血液中的 SCN - 值上升,并在动物和人的尿中出现。单独给豚鼠和大白鼠喂甘蓝,以低碘量的日粮,控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是因为食用含 SCN - 高的甘蓝所致。为此,推断甘蓝中存在有甲状腺肿素原。用 SCN - 丙烯基异硫氰酸酯,5 - 乙烯基恶唑烷硫酮,混合喂相当于甘蓝中的含量给大白鼠,会引起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甲状腺的生理变化,与用甘蓝作日粮相类似。 纯度高的异硫氰酸酯,具有很强的糜烂起泡作用,若食用量大,还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失调。如果食用它们的母体即硫甙,有可能在肠道内慢慢分解,释放出硫氰酸酯的毒性成分,起到引起甲状腺缺碘作用,进而致甲状腺肿大。 3 、腈 硫甙在具有酸性条件下,经硫甙酶水解生成的有机腈化合物。甘蓝型等菜籽加工,或发酵的新鲜十字花科制品中,含有腈化合物。少量的有机腈在芥末调味品中是一种风味成分,如果伴随菜籽加工制品大量食用,会引起中毒作用。 用含水丙酮浸出菜籽粕得到的混合含腈化合物中,有 43%~65% 的腈是1 - 氰基 - 2 - 羟基 - 3 - 丁烯化合物,其他是环硫腈化合物。在日粮中含腈量为 0.2% 的比例喂大白鼠 14d ;或以 0.1% 的比例喂 106d ,增重只相当于对照组的 17% ,而且肝、肾脏器发生严重损害。具体病症是肝脏胆道增生和坏死现象,肾脏上皮管状巨细胞增生。 菜籽中这些混合腈的慢性毒性作用,同 5- 乙烯基恶唑烷硫酮 LD 50 相比毒性更大。 未加热和加过热的菜籽经发酵,会产生更大的腈类物质。生原料粉(粕)发酵会产生大量的 1- 氰基 -2- 羟基 -3- 丁烯和环硫腈。甘蓝型菜籽粕喂大白鼠和鸡,观察增重量与粕中腈的含量成负相关性。实验动物解剖发现大白鼠的肾脏为灰白色。如果在硫甙自体分解前进行加热处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抗营养物质,特别是腈成分的生成。菜籽中硫甙被硫葡萄甙酶水解,生成的腈或环硫腈的饼粕饲料喂养动物,不但影响增重,还会引起动物中毒,有机氰相比硫氰酸酯、或5 - 乙烯基-恶唑烷硫酮毒性更大。 4 、完整的硫甙 ( R ) -2- 羟基 -3- 丁烯基硫甙,对大白鼠和人,都能够抑止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喂硫甙,在其血液和尿中,发现 5- 乙烯基硫甙。由于大鼠和人的肠道中产生的细菌,可以代替硫甙分解酶,只是由于被微生物水解,要比酶水解慢。对于家禽的试验,使用菜籽粕喂养时,发现肠道中硫甙酶的活性有所增加。经过加热处理的菜籽粕,仍有致甲状腺肿的作用。在大白鼠的肠道内,可以把硫甙降解成各种降解产物。 经周瑞宝教授 2017 年 9 月 22 日 同意,本博客近期将陆续刊出周教授 参与编著的 新书《当代食物安全》的部分内容,希望得到网友的支持和响应,并积极进行热烈讨论。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2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五):硫葡萄糖甙(2)结构
热度 1 jxz1963 2017-9-30 10:58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五): 硫葡萄糖甙 ( 2 ) —— 硫葡萄糖甙的化学结构 硫甙的基本结构是由 Ettlinger 和 Lundeen 于 1956 年提出的,并通过苄基硫甙的合成得到证实。所有的硫甙都含有一个硫取代的 β-D- 葡萄糖基 。 硫葡萄糖甙结构式 根据 R 基团的结构不同,可将硫甙分为脂肪族硫甙、芳香族硫甙和杂环芳香族硫甙三大类。也可按 R 基团中有无羟基存在,分为不带羟基的硫甙和带有羟基的硫甙两大类。硫甙是负离子,在植物中以盐的形式存在,通常被认为是以钾盐形式存在。 硫甙的命名最开始采用的都是俗名,例如 sinigrin 和 sinalbin 是从黑芥子和白芥子中分离出来的硫甙,即黑芥子硫甙和白芥子硫甙,早期使用的这些名字都是和它的来源有关的。后来采用的将 gluco 冠在首先发现的这种硫甙的拉丁文名称的前面,例如 glucocheirolin 就是这种命名法的一个例子。现在采用的命名方法是和硫甙的化学结构有关的,是在硫甙的前面冠以取代基的名字,例如,当 R 基团是甲基时,就称该硫甙为甲基硫甙。 在甘蓝型( Brassica nupus L. )、白菜型( Brassica campestris L. )和芥菜型( Brassica juncea L. 或 Brassica.nigra L ),以及它们相互杂交品种种子中比较集中。传统的高芥酸、高硫甙的双高菜籽中含量最高,而低芥酸、低硫甙双低菜籽品种中含量最低。不同品种的菜籽所含硫甙的种类也有很大的差别。其主要差别是硫甙中的 R- 基团。 不同类型菜籽中的硫甙种类有差异。甘蓝型油菜中主要是 2- 羟基 -3- 丁烯基 - 硫甙;白菜型油菜中以 3- 丁烯基 - 硫甙为主,此外还有 2- 羟基 -3- 丁烯基 - 硫甙和 4- 戊烯基硫甙;芥菜型油菜中主要是 2- 丙烯基 - 硫甙(俗称黑芥子硫甙酸钾)。 十字花科植物各部 位 都含有硫甙,但以种子中含量最高,集中在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其他部分较少,其含量多少的顺序为:种子高于茎,茎高于叶,叶高于根。不同类型中的硫甙含量也不同,包括高芥酸、高硫甙菜籽在内的大部分菜籽品种的硫甙(干基)含量在 3% ~ 8% 之间,其中甘蓝型菜籽中硫甙的含量 1.10% ~ 8.62% ,平均 6.13% ;白菜型油菜中硫甙的含量 0.97% ~ 6.25% ,平均 4.04% ;芥菜型菜籽中硫甙含量 2.73% ~ 6.03% ,平均 4.85% 。新鲜蔬菜的萝卜块茎中中也含有( R ) -2- 羟基 -3- 丁烯基硫甙、 3- 吲哚基硫甙、 2- 苯乙基硫甙,萝卜叶中含有( R ) -2- 羟基 -3- 丁烯基硫甙、( R ) -2- 羟基 -3- 戊烯基硫甙;球茎甘蓝中含有烯丙基硫甙、 3- 甲基硫丙基硫甙、( R ) -2- 羟基 -3- 丁烯基硫甙、 4- 甲基硫丁基硫甙、 2- 苯乙基硫甙、 3- 吲哚甲基硫甙;用于中药的白芥菜籽( B. hirta )种子中的对 - 羟基苄基硫甙含量高达 5.7% 到 7.4% 。由于品种复杂,所含的硫甙种类不同,硫甙酶水解产物也比较复杂。含有棕芥种子的菜籽,水解后会产生烯丙基异硫氰酸酯( ITC );白菜型菜籽中含有丁烯基硫甙,酶法降解后会产生丁烯基异硫氰酸酯;含有 2- 羟基 -3- 丁烯基硫甙的甘蓝型菜籽加工过程中则产生恶唑烷硫酮( OZT )。 一、硫甙配基的降解产物 硫甙能溶于水、乙醇、甲醇和丙酮。当生的含有硫甙的植物原料,在有水分的条件下被破碎时,其中的硫甙 (glucosinolate) 可被其中存在的内源硫甙酶 (myrosine) 水解,通常释放出葡萄糖和硫酸根离子,而配基离子再经重排生成硫氰酸酯( thiocyanate )、腈( nitrile )和异硫氰酸酯( isothiocyanate )。 甲状腺肿素原 2- 羟基 -3- 丁烯基硫甙分子中的 R- 基团中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星号标注),与表 - 甲状腺肿素原 不同之处仅仅是带星号的碳原子上的取代基的空间排列构型不同。 2- 羟基 -3- 丁烯基硫甙降解产生的 5- 乙烯基 -OZT 是( R )型结构。 如果 R 基团是不饱和的,因为 R 基团在重排的过程中生成了一个新的不对称碳原子,硫甙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解就会生成非对映的环硫腈( epithionitrile , 1-Cyano-2-hydroxy-3 , 4-epithiobutane )。 含有吲哚基的硫甙经硫甙酶水解可以生成腈和不稳定的异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进一步降解生成硫氰酸根离子和吲哚醇,吲哚醇可以和体系中的抗坏血酸进行反应生成抗坏血酸原。 由此可知,硫甙酶水解对 - 羟基苄基硫甙( p -hydroxy-benzyl-GS )将产生对 - 羟基苄基异硫氰酸酯,对 - 羟基苄基异硫氰酸酯,又可以迅速降解为对 - 羟基苯甲醇和硫氰酸根离子,以及少量的其他产物。 二、硫葡萄糖甙的酶水解 含有硫甙的植物中,都含有与该糖甙伴随的内源硫葡萄糖甙酶,称为硫甙酶( thioglucosidase , glucosinolase ),或称为芥子酶( myrosinase 或 myrosin )。它有四种同功酶 F- I A 、 F- I B 、 F- II A 、 F- II B 。其作用的水解最适 pH 值为 7.0 。 在油菜籽发芽、受潮或破碎的情况下,硫甙就会被硫甙酶水解。当菜籽在制取油脂过程中经破碎机挤压破碎后,菜籽中的硫甙就会分解成各种硫甙降解产物。 自从 1960 年代早期,人们已经对硫甙酶进行了分离和研究。硫甙酶,不仅存在于所有含有硫甙的植物中,同时也存在于其他少数的生物体内。动物的肠内的某些细菌显现出硫甙酶的活性,当完整的硫甙通过喂养进入动物体内时,这种具有细菌硫甙酶活性就显得特别重要。硫甙酶具有活性的巯基基团,它是一种糖蛋白。试验中加入抗环血酸,有利于增加硫甙酶的活性,反映体系中介质的离子强度,也会影响硫甙酶的活性。 从白芥子( B. hirta ,white mustard )中分离出来的硫甙酶,已广泛应用于硫甙含量的定量分析,它也可以将硫甙转化成异硫氰酸酯,或噁唑烷 -2- 硫酮。在不同水解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水解产物。在 pH=5 时,硫甙酶水解烯丙基硫甙,生成烯丙基异硫氰酸酯,但在 pH = 3 时,水解产物主要是烯丙基腈。同样地,白芥子中的硫甙酶在 pH 为 5~7 时水解对 - 羟基苄基硫甙时,生成对 - 羟基苄基异硫氰酸酯,然后进一步水解,生成对 - 羟基苯甲醇和硫氰酸根离子。而在 pH 为 3~4 时,其主要产物是对羟基苄基腈。在 pH 接近 7 条件下, 2- 羟基 -3- 丁烯基硫甙可以被硫甙酶定量地水解为 5- 乙烯基噁唑烷 -2- 硫酮,但当 pH=6 降到 pH=3 时,配基产物中有将近一半是 1- 氰 -2- 羟基 -3- 丁烯。除此之外,温度和金属离子等其他物质,也会影响到硫甙的水解产物。 (一) pH 值对硫甙酶水解产物的影响 新鲜的菜籽在室温下进行自体酶分解反应, 1g 菜籽粉碎物料加入 5mL 水,当体系的 pH 在 4~7 时,其中的 2- 羟基 -3- 丁烯基硫甙的水解产物主要是腈;当体系的 pH 为 9 以上时,有一定量的 5- 乙烯基 -OZT 生成。经过储藏的海甘蓝在低 pH 时主要生成 5- 乙烯基 -OZT 。然而,当在体系中存在巯基试剂(巯基乙醇, 0.07mol/L )时,反应和新鲜的粕相同。这种现象表明,在陈化的菜籽粕中,已经发生了氧化作用。 (二)温度对硫甙酶水解产物的影响 除了水解介质的 pH 制,对硫甙的水解产物产生影响外,温度是影响硫甙酶水解产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图 1-13 是 2- 羟基 -3- 丁烯基硫甙自体酶水解温度和产物的关系。 3g 菜籽粉加入 15mL 水,反应体系的 pH 为 4.0~5.0 。可以看出,增加反应体系的温度,腈的生成量在 40℃ 之后开始减少, OZT 的生成量则开始增加。在 100~120℃ 的条件下干热,也有利于 5- 乙烯基 -OZT 的生成。 (三) Fe 2+ 对硫甙酶水解产物的影响 利用部分纯化的硫甙酶,水解 2- 羟基 -3- 丁烯基硫甙,形成 5- 乙烯基 -OZT ,在硫甙酶水解体系中加入 Fe 2+ ,可以促进腈的生成。体系中加入的硫酸亚铁铵和硫甙酶,水解 2- 羟基 -3- 丁烯基硫甙,生成水解产物的趋势图。反应条件: 30mL 1.2×10 -2 mol/L 的硫甙溶液,抗坏血酸盐的浓度 0.07mol/L ,加入 100mg 的硫甙酶,体系的 pH 为 5.3 。其中硫代酰胺( Thionamide )是 Fe 2+ 和硫甙反应的非酶降解产物。随着反应体系中 Fe 2+ 浓度的增加,体系中产生的 OZT 的量减少,生成的腈的量则相应的增加。 菜籽粕粗提取物 , 在温度 25℃ 氮气环境中水解 2- 羟基 -3- 丁烯基硫甙 , 反应介质 : 0.2mol/L 的 NaCl , 1.2×10 -3 mol/L 的 FeSO 4 ·(NH 4 ) 2 SO 4 , 1×10 -3 mol/L 的二硫苏糖醇 ( dithiothreitol ), 水解在不同的 pH 条件下进行 , 在 Fe 2+ 存在的条件下 , 产物中腈和 OZT 的比例 , 和溶液的酸度没有关系 , 在 pH = 4.6~6.0 的范围内 , 显然没有 OZT 生成。 新鲜的高硫甙含量菜籽粕中的硫甙,自体酶分解同时生成腈和环硫腈。含有不饱和配基的硫甙酶水解产物中环硫腈的生成,导致体系中腈的生成的一个附加因素。 Fe 2+ 和 ESP 对环硫腈的形成有影响。当用纯化的硫甙酶在 pH = 5.8 水解 2- 羟基 -3- 丁烯基硫甙时,主要产物都是 OZT 而没有环硫腈( ESP ),只有当 Fe 2+ 和 ESP 同时存在时,才生成环硫腈。 (四)硫甙的非酶降解 硫甙不仅可以被硫甙酶水解,也可以在酸或碱的存在下水解,是一种比酶法水解更剧烈的反应。在酸性溶液中,硫甙的水解产物是相应的羧酸、羟氨离子、 HSO 4 - 和葡萄糖。在碱性溶液中,硫甙也易水解生成许多降解产物。硫甙在含有汞离子或银离子的溶液中,可分解生成葡萄糖和非糖部分的金属衍生物,后者在不同的 pH 条件下继续降解,生成相应的异硫氰酸酯或腈。 (五)分析方法 1 .总硫葡萄糖甙的分析 天然的十字花科植物的制品中,有关硫甙的含量已列于表1 -2 中。传统的硫甙含量,是用测定硫酸根的方法,推算硫甙含量。事实上,这种方法很粗,无法确认硫甙中的 R- 基。使用硫甙酶分解硫甙,再测定降解产物异硫氰酸盐、恶唑烷硫酮、葡萄糖等,再推算硫甙含量。这种方法,虽然又进一步提高了精确度,仍不能区分是什么硫甙,某些人还误把测定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含量,当作硫甙含量。在育种学发展中,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来测定硫甙中的葡萄糖含量,这种方法是进一步改进分析方法的结果,甚至使用半粒种子,鉴别异硫氰酸酯和恶唑烷硫酮。用三甲基氯硅烷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都能够比较精确鉴别出不同种类的硫葡萄糖甙。 总硫甙还可以用与硫甙酶水解出相关的硫酸氢根( HSO 4 - )来测定。这种方法由于使用酶来测定,从植物中分离较困难,而且有一定的限制。 总硫甙测定传统方法是以百分含量表示的。而近代食品分析,分出各种硫甙含量,有用百分含量相比,也有用微莫尔表示的,笔者认为,使用微莫尔表示比较科学。使用百分含量,在计算时总有偏差。使用莫尔,不论以葡萄糖定量或异硫氰酸酯、恶唑烷酮定量,所示数据是精确的。当然由于莫尔数值太大,通常用微莫尔数值表示比较合适。 2 .硫葡萄糖甙水解的降解产物 早期的方法是根据水蒸气蒸馏异硫氰酸酯(盐)方法测定的。因为控 pH 值,水解不完全,或者 pH 值不合适,产物中会含有腈,但只能是异硫氰酸酯被测定出来。而不挥发的异硫氰酸酯,先用乙醚把降解物浸提出来,转换成硫脲进行测定。恶唑烷 - 2 - 硫酮,是使用乙醚从自体分解物中将化合物先提取出来,再用用紫外光吸收法来测定。 硫甙在 pH = 6-7 ,用白芥籽中提取的硫甙酶水解,得到异硫氰酸酯,或恶唑 - 2 - 硫酮。但在分样品时,由于使用热水提取植物物质中的内源硫甙酶,会受到破坏。但多数使用者应用都是成功的。一般原则是对于研究方法的衡量条件,对于硫甙或特殊水解产物分析的要求精确度要高,但要保证从硫甙生成的水解产物,都是定量的测定。 应用气相色谱法( GC )来测定挥发性菜籽中的异氰酸酯。 GC 用于测定菜籽中的环硫腈和恶唑烷 - 2 - 硫酮。使用这种方法,在甘蓝中发现了甲状腺肿素和十多个异硫氰酸酯,还可以测定腈。这种方法没有严格要求硫甙水解的条件,这在加工食品和饲料时,测定硫甙裂解物是稳定的。红外光谱测定腈比较适宜,但气相色谱不行。 硫氰酸离子溶于乙醚中,然后再用含铁的腈加进去,致变色泽来测定。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根据 SCN - 可以与铁离子络合显色原因。有机的硫氰酸酯,可溶于氯仿三氯甲烷,然后再在 2160 -1 cm 红外区测定硫氰酸值。 硫氰酸盐离子,必须分离后进行测定,这是对于从蔬菜中含量的测定。这种测定方法,是用溴和硫酸盐离子反应,生成溴化氰,再用联苯胺在稀吡啶中反应生成可以测量的颜色。后来的研究者经过改进使用在酸性溶剂中,用铁离子和 SCN- 反应,进行比色测定。这种方法简单,但使用了联苯胺,它有致癌作用,这种方法要慎用。 Josefsson 等人对白芥籽种子进行了分析,把白芥子种子中的硫氰酸盐离子用作硫甙来测定,其原因是在碱性介质下,用硫甙酶水解硫甙,降解硫甙形成对 - 羟基苄基-异硫氰酸酯,得到的硫氰酸根( SCN - )作为一种产物。含吲哚甲基硫甙在少数十字花科中存在。吲哚甲基在酶水解条件下,( SCN - )硫氰酸根的量,与 3- 吲哚甲基 - 异硫氰酸酯和 3- ( N- 甲氧基)吲哚甲基 - 异硫氰酸酯有关。用三甲基氯硅烷衍生方法的气相色谱法( GC )或液相色谱,也可以测定完整的硫甙。 经周瑞宝教授 2017年 9 月 22 日 同意,本博客近期将陆续刊出周教授 参与编著的 新书《当代食物安全》的部分内容,希望得到网友的支持和响应,并积极进行热烈讨论。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2277 次阅读|1 个评论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五):硫葡萄糖甙(1)分布
jxz1963 2017-9-30 10:47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五): 硫葡萄糖甙 ( 1 ) —— 硫葡萄糖甙的分布 硫葡萄糖甙俗称芥子苷、硫葡萄苷 。硫甙在硫葡萄糖甙分解酶(俗称芥子酶,硫葡萄糖甙酶,以下简称硫甙酶 ) 作用下,会降解产生葡萄糖、硫酸根离子,和硫氰酸盐、异硫氰酸酯、恶唑烷酮和腈等抗营养物质。这些硫葡萄糖甙降解的抗营养成分,会污染菜籽加工后的菜籽油、菜籽粕和菜籽蛋白等制品。 硫甙主要分布在十字花科蔬菜、植物的种籽中,在豆类、禾本科,甚至番茄和马铃薯块茎中也发现了硫甙。 棕色芥菜籽( B. junc L ) 中硫甙的酶降解产物,是 “ 芥末 ” 的调味料;传统中药中的白芥子( Sinapis alba L )种籽,含有对羟基苄基硫甙,它具有祛寒抗风湿作用,是治疗风湿关节炎的一味药材;清热、解毒、防治感冒的 “ 板蓝根冲剂 ” 的中成药原料板蓝根,含有十多种硫甙。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又发现它硫甙具有一定的防癌药理学作用。 对于含有硫甙及其降解产物的食品的安全性,只有系统研究、剖析它的分布、化学性质、和营养作用,才能科学合理的利用含有硫甙,及其降解物食品原料和加工制品。 硫甙的分布广泛,在此仅以十字花科植物为主举例分析。 十字花科植物中的硫甙 植物名称 拉丁学名 部位 硫甙 R 基 英文俗名 含量 mg/g 食 品 芜菁 Turmip B.campestris 根 (R)-2- 羟基 -3- 丁烯基 Progoitrin 134 3- 吲哚甲基 Glucobrassicin 327 2- 苯乙基 Gluconasturtiin 小 叶 (R)-2- 羟基 -3- 丁烯基 Progoitrin 大 (R)-2- 羟基 -4- 戊烯基 小 大白菜(注) (Chinese Cabbage) Pekinensis B.campestris ssp 叶 . 茎 ( 头 ) 3- 丁烯基 Gluconapin 4-250 (R)-2- 羟基 -2- 丁烯基 Progoitrin 3-195 4- 戊烯基 Glucobrassicanapin 13-275 2- 苯乙基 Gluconasturtiin 17-258 3- 吲哚甲基和 3-(N- 甲氧基 )- 吲哚甲基 Glucbrassicin 和 neoglucobrassicin 92-523 萝卜 (Ratabaga) B.napas. L 根 (R)-2- 羟基 -3- 丁烯基 Progoitrin 大 3- 吲哚甲基 Glucobrassicin 小 3-(N- 甲氧基 ) 吲哚甲基 Neogluobrassicin 小 甘蓝 (Cabbage) B.oleracea L 叶 ( 头 ) 丙烯基 Sinigrin 177-584 3- 甲基亚硫酰丙基 Glucoiberin 54-464 (R)-2- 羟基 -3- 丁烯基 Progoitrin 4-86 4- 甲基亚硫酰丁基 GlucorapHanin 1-319 2- 苯乙基 Gluconasturtiin 2-17 3- 吲哚 和 3-(N- 甲氧基 )- 吲哚甲基 Glucobrassicin 和 Neoglucobrassicin 132-527 球茎甘蓝 (Kohlrabi) 叶 . 茎 ( 头 ) 3- 甲基亚硫酰丙基 Glucoiberin 97 3- 吲哚甲基 和 3-(N- 甲氧基 ) 吲哚甲基 Glucobrassicin 和 Neoglucobrassicin 145 番木瓜 Papaya Carica popaya L 果浆 苯基 ( 苄基 ) Glucotropacolin 650 干浆 苄基 Glucotropacolin 73000-116000 小萝卜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L 根 4- 甲基亚硫 -3- 丁烯基 大 3- 吲哚甲基 Glucobrassicin 小 调味品 辣根 Harseradish A.Rusticana A rmoracia lapafhif olia 根 丙烯基 Sinigrin 5000 2- 苯乙基 Gluconastatiin 小 白芥子 White Mustard B.hirtaMonech (sinapis albaL) 种子 对一羟苄基 Sindbin 57000-74000 棕芥籽 Brown Mustard B.junce (L) 种子 丙烯基 Sinigrin 大 3- 丁烯基 Glaconapin 小 黑芥菜 Black Mustard Brassicanigra(L)koch 种子 丙烯基 Sinigrin 大 饲料 菜籽 Brassica Campestris 粕 3- 丁烯基 Gluconapin 18000-44000 (R)-2- 羟基 -3- 丁烯 Progoitrin 2000-20000 4- 甲基硫酰丁基 GlucorapHanin 小 4- 戊烯基 Glucobrassicanapin 小 5- 甲基硫酰戊基 Glucoalyssin 小 菜籽、 冬油菜籽 B ronowski Brassica napus.L 粕 3- 丁烯基 Gluconapin 10000-22000 (R)- 对羟基 -3- 丁烯基 Gprogoitrin 18000-50000 3- 甲基硫酰丙基 Glucoiberin 小 3- 丁烯基 Gluconapin 1000-4000 对 - 羟基 -3- 丁烯基 Progoitrin 1000-23000 2- 羟基 -4- 戊烯基 Progoitrin 4 ( 对 )-2- 羟基 -3- 丁烯基 progoitrin 12 注 : 中国大白菜 (Chinest Cabbage) ,也含有丙烯基、 2- 羟基 -4- 戊烯基、 5- 甲基硫酰丙基和 5- 甲基亚硫酰丙基硫甙。 分析表可以看出,十字花科植物中的根(萝卜块茎)叶 ( 白菜 ) 和种子(菜籽)中,都含有硫甙,而最集中的在种子,特别是脱脂肪后的粕中含量最高。 经周瑞宝教授 2017 年 9 月 22 日 同意,本博客近期将陆续刊出周教授 参与编著的 新书《当代食物安全》的部分内容,希望得到网友的支持和响应,并积极进行热烈讨论。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4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油菜荚
热度 3 huailu49 2015-4-25 10:40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516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