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价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原子的价态和中医的说法之类比
热度 6 liwei999 2012-6-17 04:39
原子的价态和中医的说法之类比。 作者: mirror (*) 日期: 06/15/2012 21:23:48 这个“灵感”是来自 “你相信金属锌(Zn)有+3价氧化态吗?” 的帖子。讲物质原子间的结合力,人们一般的划分方法是离子键、共价键、金属结合键(?)范徳华键。 离子 的说法比较好。把 电子 看做原子的一个孩子,一价 离子 就是中性的原子少了一个孩子,二价就是少了两个。到了N价,就是离开了N的电子。单独一个原(分)子(气态),可以通过各类手法实现、达到 离子 的状态。但是到了 凝聚态 , 离子 就是一个理想的概念,电子不可能完全离开 亲原子 ,因为原子间的距离与原子的大小相差不多。实际的NaCl晶体中的电子的密度图如图所示,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出来。这相当于人体的解剖图。Na+处是Na正离子的重心,Cl-是负离子的重心。电子数是这个密度积分+归一化后的数值。知道了这个分布后,价态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所谓价态,不过是个方便记忆、归类的手段 Download 锗的共价键的电子密度分布图。可以看得出来,在两个锗原子之间,有个相对电子密度偏高的地方。相同的原子因为是等价的,所以是理想的“共价”。如果原子序号不一样,“共价”就要打些折扣,就要有些离子结合的成分。比如,对SiC的晶体,可以说共价性有80%,离子性有20%的比例。 Download 有了这个分布,就跨越出了0/1的思考模式。也就是说,不能单纯地把事儿分成 科学 和 不(非)科学 的两类。对与“你相信金属锌(Zn)有+3价氧化态吗?”的问题,与其质疑这个价数有问题,不如去探讨决定这个价数的实验是否可信。原子的空间配位关系搞定了,几价的说法就都是 解释 了。 之所以把这类事情与中医联系到一起,是因为化学上的这类思考,是在物理学里搞定原子结构、原子结合力之前发生的事情。虽然物理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化学的发达,但是化学仍旧是化学,不是物理学。基本粒子的学问几乎与化学无关。 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模型及其理论,与没有确定原子结构时代的化学可以对应上。医学、化学,作为实学,结果是第一位的。过去的化学对原子结构不理解,但是这不妨碍人们能做出化合物来、能炼出钢铁来。中医也是如此,除了有人相信的理由之外,有结果也是一个原因。 回到NaCl的结构图上,人们可以问有没有原子,也可以问他们在哪里。但是不好问原子有多大。如果一定要给出个数字来的话,不妨按99%的电子存在半径给出。但是如果有人问:60%不行么?这就不好回答了。比如说考试非要99分么?60分不成么?大家都是过来人,对求学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科目,对分数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675 次阅读|6 个评论
下地幔中Fe的价态和分配(JGR最新文章)
chunyinzhou 2011-7-29 09:14
下地幔中Fe的价态和分配(JGR最新文章)
下地幔中 Fe 的价态和分配( JGR 最新文章) (周春银 编译) 摘要 :尽管 Fe 在上地幔和转换带中主要以二价铁 Fe 2+ 形式存在,但是下地幔中的主要矿物含 Al 的 (Mg,Fe)SO 3 钙钛矿( Pv )中却含有相当比例的三价铁( Fe 3+ )。研究已经证明 Fe 3+ 对 Pv 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铁的置换机制以及后钙钛矿( postperovskite , PPv )中铁的价态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利用电子能量损失近边结构光谱仪( electron energy-loss near-edge structure spectroscopy )测量结果,我们确定了不同 Al 3+ 含量的 PPv 中铁的价态。结果显示 PPv 含有少量的 Fe 3+ ,并且其不受 Al 3+ 含量的影响。这说明在地幔岩地幔( pyrolitic mantle )中 Pv-PPv 相变之上 Pv 中的 Fe 3+ 与共存的金属铁 Fe 重新结合形成二价铁 Fe 2+ 。这些 Fe 2+ 会优先分配进入到 (Mg,Fe)O 铁方镁石( ferropericlase , Fp )中,从而导致 PPv 相对 Pv 来说亏损铁。铁价态的重大变化以及 PPv 中铁的亏损对下地幔底部地震波和对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Pv 向贫铁 PPv 相变压力范围比在固定铁含量条件下窄很多。 ( Introduction 部分对研究背景和结果进行了介绍,可作为相关基础知识了解,翻译如下:) 地幔岩下地幔主要由含 Al 的 (Mg,Fe)SO 3 钙钛矿( Pv )和少量的 (Mg,Fe)O 铁方镁石( ferropericlase , Fp )和 CaSiO 3 钙钛矿组成。现在已经非常清楚 Pv 中 Fe 3+ 含量受 Al 3+ 含量控制( McCammon,1997; Lauterbach et al.,2000; Frost and Langenhorst,2002 )。因此地幔岩地幔中含 Al 的 Pv 含有相当量的 Fe 3+ ,这是由 Fe 2+ 的歧化反应形成的: 3 Fe 2+ →2 Fe 3+ + Fe 0 (金属)( McCammon,1997,2005; Frost et al.,2004 )。前人的研究也表明 Pv 中的 Fe 3+ 可以影响弹性常数( Andrault et al.,2001; Catalli et al.,2010 )、电 / 热导率( Xu et al.,1998; Goncharov et al.,2008 )和含水性( Litasov et al.,2003 )。铁的价态也会影响 Pv 和 Fp 之间 Fe 的分配( Wood and Rubie,1996; Frost and Langenhorst,2002 )。在含 Al 体系中 Fe 向 Pv 的分配会增强,因为 Fe 3+ 主要会进入到 Pv 中。 另一方面,最近发现的下地幔底部主要成分后钙钛矿( postperovskite , PPv )( Murakami et al.,2004; Oganov and Ono,2004; Hirose,2006 )中 Fe 3+ 的含量仍有争议。最近 Jackson et al.(2009) 通 过 Mssbauer光谱仪 测量报道了富 F e 3+ 无 Al 的 PPv 与金属铁的共存现象。相反, Lin et al.(2008) 在相似的 Mssbauer 研究中无 Al 的 PPv 中的铁为 Fe 2+ ,与前人电子能量损失近边结构( ELNES )测量( Sinmyo et al.,2008a )结果一致。目前有关含 Al 的 PPv 中 Fe 3+ /ƩFe 比例的研究也非常有限( Sinmyo et al.,2006; Zhang and Oganov,2006 )。 理论( Caracas and Cohen,2008 )和实验( Catalli et al.,2009; Andrault et al.,2010 )研究均表明,在 MgSiO 3 -FeSiO 3 体系中 Pv 和 PPv 可以在较宽的压力范围内共存,在可能的铁含量条件下( 10 mol% FeSiO 3 )相当于 300 km 厚的区域。因此有人认为 D " 层是一个混相区,并且 D " 不连续面处剪切波的突变是化学成因( Catalli et al.,2009; Andrault et al.,2010 )。 但是含 Al 的 PPv 中 Fe 3+ /ƩFe 比例可能控制着 PPv 和 Fp 之间的 Fe 分配,这将会影响 Pv+PPv 两相共存区的压力范围或者 Pv-PPv 相变的相平衡条件。 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激光加热金刚石压砧( LHDAC )技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了含 Al 的 Pv 和 PPv 。回收样品 Pv 和 PPv 中的 Fe 3+ /ƩFe 比例在透射电镜( TEM )下利用 ELNES 光谱仪测量确定。结果显示在深部下地幔条件下 Pv 中 Fe 3+ /ƩFe 比例随 Al 3+ 含量的升高而增大,这与前人在相对低压条件下的多面砧( multianvil )实验结果( McCammon,1997; Lauterbach et al.,2000; Frost and Langenhorst,2002 )是一致的。另一方面, PPv 中的铁主要是 Fe 2+ 形式,即使当 Al 3+ 含量很高时。这说明铁的价态在 Pv-PPv 相变中变化极大。这对于下地幔底部的 Fe 分配、相变和弹性 / 对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Pv 向贫铁 PPv 相变压力范围比在等化学相变条件下窄很多。 下地幔底部构想图(Hirose,2006) (参考文献见原文,PDF文档下载请点击下面的附件另存为) 2011-JGR-The valence state and partitioning of iron in the Earth's lowermo.pdf
个人分类: 最新论文介绍|528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