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狗仔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給兩會報導支一招:盯著代表委員身上的皮毛!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3-2-16 12:05
#两会零皮草# 一年一度的兩會達人秀又要登場了。 每年两会报道都很无趣,大家更关心一些女代表女委员的着装八卦。這是很合理的做法,與其聽一些套話空話和無知無恥的言論,不如盯著一些美女代表委員的裙子。 蔣科學我老人家給狗仔隊和娛記們支一招:今年八卦记者和狗仔队同学们,可以做一件更有意思的事,可以做一些有利动物保护的八卦新闻,请你们盯着男你女代表委员们是否穿皮草,是否吃鱼翅燕窝,是否购买其他动物制品,在这方面多爆爆料。 相比其他敏感新聞,我知道娱乐新闻相對來說報導比較自由,廣大淫民又比較關注,做這樣的新聞,經濟效益也很好,而且也和黨中央最近狠抓奢侈浪費的精神一致,很政治正確,就在這個方向上多努力一把吧! 爱穿皮草的艺人们该注意一点了,例如,宋祖英小宋同学你就该注意了,你是否可以向刘晓庆小刘同学、伊能静小伊同学学习,不再穿皮草呢?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600 次阅读|7 个评论
妄言“八卦”
boxcar 2010-7-28 10:09
李世春老师的新博文中提到 按照 5000 年正统的中国文化观点,四书五经是中国文化的主体,而《易经》又处于五经之首的地位,就像是中国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是美女的第一标志。因此,中国的港台澳地区干脆就把男女花边新闻的栏目称为(周易)八卦栏目,就是这个道理。 【1】这可以算是一种关于电视、报纸的八卦栏目的名称由来的说法了。我到 百度上搜了一下八卦,关于娱乐八卦的说法是 娱乐圈 中,八卦是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通常是某个明星的 隐私 等(由gossip:闲话,聊天; 流言蜚语 引申而来) 。不过,关于这类八卦的由来,不妨试着用拆字法给出的解读。 在我看来,娱乐八卦,既然其本质是扒褂下手扒去别人的身上的衣服(褂子)窥探隐私,那自然是这两个字分别去掉了手和衣得到的。干如此下作之事,还能借用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进行包装,手段端的是高明!太高明了!!! 长期以来,俺对那些八卦新闻一直不感冒,大概只是在门户网站首页上看到些标题而已。既然俺早已识破了标题党的跑题党本质【3】,所以通常也就懒得点开看里面的内容究竟如何了。演员艺人们扮演的是角色,在戏剧中是、在舞台上是,甚至在所谓代言广告中也是。敬业的演员应该好好化妆,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扮演自己的角色,观众们看来之后能被感动、被影响就是演员的成功,当然也不能排除在很多时候会被忽悠。如果大家迷恋演员艺人们表演出来的角色,就该在场景剧情之中,在有道具和服饰包装之下去欣赏和体会,不见得一定要去化妆间看油彩是如何一道道地抹到这位名角脸上的,假须发又是如何挂到头上的这些过程。化妆不用看了,那么化妆之前和卸妆之后的私人生活还有必要关注么?像某名演员的男(或女)朋友是谁、某明星和什么神秘人物一块喝茶吃饭、谁谁在某场合随意说了句什么话这类消息,是典型的经常被狗仔队曝光的八卦消息,不过这些其实跟广大观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除非真的发生某些人疯狂地爱上对某明星大腕的情况。 小时候曾听我妈说过一句老话台上是疯子,台下是傻子。当时年纪小而不太懂,后来才逐渐明白。演员艺人们在表演的时候,往往要超出寻常人的正常状态,可能过分的好(理性化、道德化),也可能是相反的过分的坏,即表现得更疯,可以称为台上的疯子。作为观众,太投入地观看,认为表演的都是真实的,就难免被愚弄,结果就成了台下的傻子。如果坚持认为演员艺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和他们表演的舞台、银幕或荧幕角色一样,大概就得算是傻子中的极品了。现如今的人们都很聪明,不想当傻子了,于是就坚持要把扒褂进行到底,于是就有了狗仔队的横行和八卦周刊的热卖以及娱乐新闻的热播。 ~~~~~~~~~~~~~~~~~~~~~~~~~~~~~~~~~~~~~~~~~~~ 参考: 【1】李世春:以毒攻毒和咬文嚼字断奇文:崇洋媚外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7873 【2】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881.htm 【3】吕喆:标题党等于跑题党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0544
个人分类: 科学网|3702 次阅读|4 个评论
揪住一点,无限上纲之风不可长
黄安年 2008-12-24 16:02
揪住一点 , 无限上纲之风不可长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24 日发布 最近两天看到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 , 感到实在有点揪住一点 , 无限上纲 , 不计其余 , 无限旷大的味道。窦文涛、梁文道、朱大可三人 , 拿国内某学校一个班组织某个学生跟踪另一个学生的日常生活,到了一定时期后向班上同学报告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谁都清楚这种游戏活动的目的 , 并非培养特工心态,更非所有高校都群起仿效。可是他们居然请来教育专家引伸开来批评全国高校在教育学生偷窥个人隐私,从小缺德、做特务等等不一而足。笔者以为这种娱乐化节目用这种方法来丑化高等教育和道德教育 , 很不合适。其实 跟踪 个人隐私并且在媒体曝光的现象并不少见 , 例如那些狗仔队的不道德行为 , 倒是屡见不鲜的 , 我很少见到梁主持 无限旷大过那些狗仔队是那国国家那所学校培养出来的。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639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