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华历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理性认识中华历史文明
热度 2 Wuyishan 2013-3-14 11:26
全国政协委员吴欢: 理性认识中华历史文明 ■朱子峡 理性鉴别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才能对社会有所助益。 吴欢是剧作家吴祖光和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之子,1953年出生时,齐白石曾以“吴欢无不欢”而赐名。奇巧的是,吴欢不但人长得颇有欢像,性格也和“欢”字紧密相连。 认识吴欢十多年,印象中他是个不拘一格的才子,似乎和“严肃认真”一词不沾边。众人面前,他很少有一本正经的时候,欢言欢语,是热闹气氛的开心果,串串妙语中透出灵气。 也许是遗传的因素,再加上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吴欢自小就颇显艺术天赋。他三岁起习练书法,曾得到张仃、黄永玉、尹瘦石、张光宇、张正宇等名家的指点。他的聪慧是大家公认的。似乎没见他有多发奋,但,随便一写,就成作品;随便一画,便成体系。实际上,这严肃认真被吴欢用在背后。没有多年默默的厚积,怎会有“薄发”的可能? 吴欢自我评价:“在我身上,一半是书香门第,一半是民间艺人。书香门第,写写画画;民间艺人,江湖义气、嘻嘻哈哈,不愿变成学者的样子。” 然而,一问起当政协委员的感受,嘻嘻哈哈的吴欢顿时换了个人似的,俨然一副学者的范儿。“既然是政协委员,就要对得起这个称号,要做一些严肃认真的事。” 吴欢一脸严肃。 继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之后,又一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吴欢更显严肃和认真,感觉肩上的担子分外沉重。他在采访时强调:“只有我们真正履行好职责,社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进步。” 吴欢这次的提案和他祖父有关。吴欢的祖父吴瀛曾是北洋政府内务部主管故宫的官员,是故宫博物院的创建者之一。当年吴瀛曾将多年收藏的241件字画、青铜、陶瓷、印章等珍贵文物无偿捐给故宫。也许因为这种渊源,吴欢对故宫博物馆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吴欢提议相关部门、机构应借此契机,进行一次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教育,让全体中国人对中国历史进行唯物的再认识,对祖先功过给予恰当评价,真正复兴五千年来的中华文明。“故宫博物院是中国五千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基因所在。仅台北故宫就有70多万件文物,这些文物是我们列祖列宗传下来的。今年两岸故宫已启动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纪念活动的准备工作,说明故宫博物院是一个中国理念的最具法理根据的所在。”吴欢介绍说。 “这些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中国人的文明素养还有待提高。老实说,祖宗的文化被我们丢了太多,‘文明’二字被忽视了。”吴欢慷慨激昂,“中国这100年来,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历史文化,只知道拼命骂自己的祖宗。我们看待封建礼教,只看到了‘吃人’,但却忽视了仁义礼智信等等。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如同‘糟粕’一样,统统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桶中。这是不理性不成熟的表现,对中国历史文明也是不公平的。” 要提高国人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吴欢认为必须要重新审视中国的历史文明。“理性地认识我们的文化,社会才能发展;理性地分析祖先的好与坏,继承好的部分,承担并改正坏的部分,国家才会前进。”吴欢说。 □名片 吴欢,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当代文化事业发展,不仅在书画、写作等领域建立个人风格,同时悉心进行历史研究。现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国际艺术家联盟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文化艺术界慈善总团主席等职。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报》 (2013-03-14 第4版 两会特刊)
个人分类: 鼓与呼|2675 次阅读|2 个评论
辫子戏还在残害中华
热度 3 seawan 2012-9-10 21:58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5/2735/31/09/1_1.html 中华历史上的民族政权交替时代有过,但从来没有一个像满清统治者这样,彻底摧毁中华的衣冠、服饰,彻底绞杀中华的民族意识,从精神上到肉体上彻底把中华弄成完全顺服的走狗!满清统治者非惟酷毒暴虐、戾于刑狱;所“汉化”深者:工于心术而极力摧残中华,尤其中华士人之民族意识!较之前代的外族统治者,更加阴险、卑劣、刻毒! 难怪鲁迅先生说:『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的头,这才种定了的,到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 现在随便打开电视, 就可发现 辫子戏还在残害中华
个人分类: 历史与文化|3215 次阅读|7 个评论
大秦帝国读感
热度 4 isme 2012-3-22 23:35
大秦帝国读感
身为华夏一份子,却对华夏历史知之甚少,一直是我心头的抹之不去的块垒。究其因,中华历史之渊源亘远是其一,自身的怠惰则是其二。文明古国,何从谈起;璀璨辉煌,怎去诉说?历史营养的缺乏,已渐渐驱我成为精神的跛子,文化的盲人。幸甚的是,在一个平常的夜网,偶遇了《大秦帝国》这极富营养的硕肉,嘴里的馋虫遂被勾引起来咯! 《大秦帝国》共计六部,墨由孙皓晖先生于海南潜心 16 年而成,毕书 500 多万字。如此海墨,于我来说非同小可。故而,近来方方欣赏完头部《黑色裂变》。即或如此,亦是感慨万千,受益匪浅。先秦代烙,强势生存;人物鲜活,个性鲜明;史迹琳琅,非同凡响。壮哉! 七雄战火,纷争之世。变化图强,世之所趋。变则存,固则殁。秦国就是在各国变法较量中强势复兴起来的。之所是,有老秦人苦菜烈酒之风,秦公雄韬大略之怀,商君磐磐圣世之才。且放置不论!却道是何时代造就商君这一千古法圣呢?士子游学,足遍乡野;百家争鸣,各自竖旗;稷下论战,辩驳有力。自由、独立、交融,此乃旷古绝后之世,后人只得敬仰咯! 秦国变法,如今俗称改革开放,包括农、商、军、刑等各方各面。既是改革,必是利益的重新洗牌。缴收老贵族的既得利益,摊与新民。打开了弱势群体和强权之间的甬道,强者不在永强,弱者却可翻身。让刑上大夫,礼下庶民。其中的艰险自是不必说,若一棋行虞,轻则身法具亡,重则国运终竭。所幸有可遇而不可求的千古君臣,秦孝公与商鞅,新法方可顺行。秦公的雄谋大略、远瞩高瞻,商君的旷世圣才、犀利作风,凡此种种,如刀刻骨,令人感慨唏嘘! 文末,秦公早逝,商君车裂,是天妒英才乎,亦是私怨起祸乎!不过,极刑所加,非如是大家不能受之。借古观今,今天形势纷繁复杂,改革难度势必不逊于秦时,但改革依旧。中华复兴是必然的,也是强势的!万望今时的秦公和商君早日现世吧!
4671 次阅读|8 个评论
一个历史假设
热度 1 JiuBaiYi 2011-5-19 06:10
背景: 我一向倾向于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年代。无论是文还是武,无论科技还是社会,无论帝王之术还是为人之本,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儒家、法家、墨家、道家、兵家,各种学术竞相争鸣;科技水平达到的高度,在当时的世界上,可以说绝无仅有。 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结构是这样的:地位高高在上的是周天子,象征着神在人间的代表,因为他是天之子;但实际上随着分封制的开展和进行,他的权利被极大的削弱,成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各国定时纳贡,也不会对各诸侯国有太多的剥削,有些甚至只要象征性的供应一些茅酒之类,他所起的是“服务型政府”的作用。而自从烽火戏诸侯以后,周天子的威望和象征意义黯淡许多,其地位和日本战国前后的天皇一样——织田信长天下布武而进京的时候,看到天皇、皇子穿的衣服破破烂烂,住在杂草丛生的宫殿里,随身侍从仅几个僧侣——住在洛阳城的周天子估计也是差不多情况。 天下的土地、老百姓和权势被有实力的统治者瓜分掉,而且割据一方的封建者和统治者,其赫赫威名是凭土地的富饶、人民的归附,统治者的精兵强政来实现的,而不是祖上荫功所积累。这从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爵位可见一斑。很多公国像周公旦的后裔鲁君、商朝遗民宋君其实是很暗弱的,而一些子国如秦、楚实力最强。但不管国家大小,政治地位高低,当时的社会风气都是开明的。各国之间人才可自由流动,冒险者、敢死者、演说家、战争狂、和平爱好者都在寻找自己的明君和明主,以期自己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掘,或者仅仅是为了谋一口饭吃;而这些凭着自己本事待价而沽的大部分又具有真才实学。当时的社会风气甚至过于开明,特别是男女间关系就比后来的汉朝开明而开放得多,孔子这时提倡恢复周公之礼,提倡男女授受不亲。 假设: 如果一直以来,中国保持春秋战国的这种社会风气、政治结构、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国会不会提前1000年结束蒙昧,更快的进入现代文明社会? 欢迎大家讨论!
个人分类: 科研和生活|264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