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推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奥迪A8双胞胎套牌车的疑问与推理
xiaoyanghe 2013-1-31 11:29
我所在的城市有这么一个“新闻”, 一辆套牌的奥迪 A8 轿车在 4S 店保养时,被正宗车的车主的亲戚发现。交警扣留了套牌车后说,车牌是真的,车的行驶证也是真的。更令正宗车主不可思议的是,套牌奥迪车的行驶证上竟然写着他的名字,除了品牌型号有点差异,姓名、身份证号、发证时间等等都是一样。 交警扣车后,放走了开车的司机(该司机称它只是帮朋友开车来保养)。    办案交警称,套牌车本就无车主,已将该车拖往停车场,事发后不见车主前来认领。如果该车 3 个月后仍不见有人认领,将按照相关程序移交给法院拍卖。 疑问一:套牌车的车主为何要套牌? 一般说,套牌车无非两种情况,一是车是从正规途径购买,也有一个合法的车牌,为了违章不被处罚,弄了个假车牌;二是车是非法途径获得,无法上牌,就弄个假车牌。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该套牌车主弄了真车牌和真的行驶证! 疑问二:交警为何要放走套牌车的司机? 他们完全可以从该司机下手(假设司机说的是真话)找到套牌车的车主并惩罚该人。 现在我们的推理是: 首先,既然车牌和行驶证都是真的,那么应该是通过非法的途径获得的。因为,正规途径办理的车牌不应该是套牌的,也不可能办理一个和正宗车一样的行驶证。 第二,套牌车应该从非法途径获得。因为总不会有人这么傻,从正规途径购买了车,又从非法途径去办理真车牌和真行驶证。 想到这里我们就不难回答第二个疑问了。 附原新闻: http://bbs.gxsky.com/thread-10718490-1-1.html 一辆套牌的奥迪 A8 轿车在南宁市高新区一 4S 店保养时,被正宗车主的亲戚发现。报警后,交警将车和套牌车司机带往交警队处理。 1 月 28 日,记者了解到,该车已被交警扣下,目前还不见车主前去认领。    4S 店: “ 李鬼 ” 遇上 “ 李逵 ”    1 月 27 日下午,记者在南宁市一家停车场看到被彭先生拦截的奥迪 A8 ,车牌一样,只是颜色有些不同。彭先生的车是黑色,套牌车辆是宝蓝色,宝蓝色车头处多两个黄色转向灯,两辆车放在一块,不仔细看真假难辨。   据彭先生介绍, 1 月 26 日,他的姐夫高先生前往高新区一 4S 店看车,刚进去没多久,看到保养区有一台宝蓝色奥迪 A8 ,走近一看却发现车牌很眼熟,高先生觉得这车与彭先生的车太像了,便打电话确认彭先生的车牌号,没想到这牌号确实是一样。彭先生立即让高先生盯着这辆车,他驱车前往支援。   高先生随后立即拨打电话报警。不到半小时,奥迪 A8 保养完毕,准备驱车离开。正好交警已赶到现场,当场扣下宝蓝色奥迪车,店内工作人员将车开往店外停车场。 “ 当时那司机估计也没想到会遇到同样车牌的奥迪,有点傻眼了。 ” 彭先生说,随后彭先生驾着宝蓝色套牌奥迪前往辖区交警大队,套牌车司机也被交警带走。   到交警大队后,套牌车司机称该车辆并不属于他,他只是帮朋友开车到 4S 店做保养。在填写完相关证件后,交警扣下了套牌奥迪车的行驶证,这名司机自行离开。    “ 交警说车牌是真的,车辆发动机的型号与我的是一样。 ” 彭先生说,更令他不可思议的是,宝蓝色奥迪司机的行驶证竟然写着他的名字,除了品牌型号有点差异,姓名、身份证号、发证时间等等都是一样。   解惑:怪不得两年有 50 多条违章记录    “ 看来前两年 50 多条违章记录,终于找到肇事者了。 ” 彭先生说,前两年他的车辆违章次数多得出奇,但车一直是自己驾驶,印象中最多也就违章 15 次左右。可每次接到交警通知去交罚款时,却发现违规路段大多是高速公路上,而那段路也是他常走的路段,所以当时也没有去查问。    “ 那司机说车子才买了 3 个月,上牌也才 3 个月。 ” 彭先生说,具体的时间只能等交警确认。但以他多年驾车的经验判断,在把宝蓝色奥迪开往交警队时,感觉该车发动机属改装,从车内环境及性能看,这车应该不属于正规渠道购买。   疑惑:为何能弄到真的行驶证 ?   虽然抓到了套牌车,但令彭先生感到疑虑的是:为何自己的信息被透露 ? 对方所持的证件和车牌都是真的 ?    1 月 27 日下午,记者从办案交警处得知,该蓝色奥迪车确属套牌车,其车牌和行驶证都是真的,车辆发动机型号也与彭先生的一样。办案交警称,套牌车本就无车主, 26 日已将该车拖往停车场,事发后不见车主前来认领。如果该车 3 个月后仍不见有人认领,将按照相关程序移交给法院拍卖。目前,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1 月 28 日,记者致电南宁市车管所 966122 ,其工作人员称,车管所只负责车辆信息录入,在广西区内任意一交警队,都能通过联网查看到录入车辆信息,如彭先生要查询泄露车辆信息出处,需要去交警队处理。
2971 次阅读|0 个评论
真相只有一个!
热度 10 cutefay 2012-1-31 20:33
我很喜欢看日本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十多年前从《名侦探柯南》开始连载到现在,一直喜欢。虽然上面的很多情节在常理看来都很不靠谱,尤其是柯南总是让毛利小五郎睡觉,毛利小五郎怎么还是没有发现?还有很多的犯罪情节,都是很不靠谱的,现实中根本实现不了。但是,我还是很喜欢看。 工藤新一(柯南)有一句名言“真相只有一个”是我很欣赏的。很多故事情节都在演绎着这句话:毛利小五郎本人根据现场的情况,以及自己的逻辑推理,推理出一个案发现场当时的情节,他津津有味地说完自己完美的推理之后,莫莫警官或者犯罪嫌疑人问他证据是什么,结果他拿不出切实的证据来。总之,他的推理终归是推理,虽然这个推理很符合逻辑,很完美,但却不是真相。每次当毛利小五郎这样乱推理弄得很尴尬之后,柯南就用针让毛利小五郎睡着,他借助毛利小五郎的身体做出另一番推理,他的推理则不仅仅限于推理,而是能够拿到铁证,让犯人不得不认罪。 现在人们总是容易和毛利小五郎一样犯同样的错误,那就是把“推理”当成“真相”,当人们看到某种情况时,就会去推测这种现象的前因后果以及牵扯这件事情的人物的动机,并想当然认为能够在逻辑上说得通的“推理”就是事实,但却拿不出任何像法律上那样的铁证来证明自己的话。对于同样一件事情,符合逻辑的推理可以有很多个,而真相只有一个。无证据的推理实际上就是瞎掰。就好比对《红楼梦》的解读,实际上就是无证据的推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 总之,拿不出证据的推理,是不代表真相的;但这种拿不出证据的推理,却有助于不断地去探索真相。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970 次阅读|22 个评论
学科随想——读《医学领域的名家之争》
qianlivan 2011-12-3 10:10
学科随想——读《医学领域的名家之争》
最早的时候我对各个学科没有什么了解,最了解的就是中学里学的那几门课,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数学和物理。上大学之前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学了数学就没机会学物理,而学物理由于要用数学,还能学一些,于是大学就学物理去了。上大学以后,原来的高中同学学什么的都有,感觉就是学数学的就做习题去了,学化学的就做实验去了,学生物的在背书和做实验,学医的在背书。除了对学数学的同学有些羡慕,我还是对学物理有种自豪感----至少不用去背书,可以有很多思考和推理。 倒是在研究生阶段,听了一些学术报告之后,我逐渐开始感觉到,其实除了数学,其他这些和自然打交道的学科之间其实都是包含了很多思考和推理的,物理并不比其他学科高级。只是物理已经有较好的理论体系,所以看起来比较成系统,学起来不用那么死记硬背。 这几天读了本叫做《医学领域的名家之争》的小书。书里讲了医学史上十个著名的争论。有一些在原来的历史课和生物课里学过,比如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伽伏尼发现生物电,巴斯德发现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不过原来仅限于知道有这些事,具体的过程是不清楚的。读了书才知道,在那个时代要做出这样的发现是需要非凡的才智的。哈维在驳斥"肝脏是血液之源"的时候就用了巧妙的推理。"他首先对各种动物的左心室的容量进行测量(血液从左心室出发流向全身),并推算出人体心脏左心室的容量为2盎司(57克)左右。假如按照心脏每小时平均收缩4200次,每收缩一次送出0.5盎司(14克)的血液的话,那么肝脏必须每小时生产65夸脱(约89升)的血液才行。肝脏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产生这么多的血液,显然传统观点是绝对荒谬的。"这样的思维和物理学家相比丝毫不逊色。至于发现生物电的伽伏尼,发展了实验生理学的贝尔纳,他们的实验工作和早期那些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他们的研究对象是生物,而这使他们的工作有很多争议。 从书中可以看到医学的发展脉络,最早的医学就是人体或者动物体的物理和化学研究,后来就是致病微生物的研究。医学研究慢慢地离开简单的物理化学研究,而开始研究生物体的微观结构以及某些疾病的原因。慢慢地医学有了自己的色彩。但是有一点没有变:医学中的现象还是纷繁复杂的,所需的聪明才智一点也不比其他研究少。
个人分类: 读书|3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所谓逻辑推理
热度 1 liwei999 2011-4-9 15:16
再回应张远山 送交者: mirror 于 2005-4-17, 23:12:57: 罗集人不愧是“老”先生,对“考试悖论”解剖得颇有道理,文章的题目也好,没有必要再补充些什么了。以下的文字,都是要“说事儿”。两个事儿:一个是“证明”,一个是“逻辑”。 张先生的一段话,把“证明”与“逻辑”连在了一起:新语丝正在探讨赵爽是否“证明”了勾股定理(关系),其焦点并非赵爽是否知道勾股定理(关系),而是赵爽是否用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完美“证明”了勾股定理(关系)。张先生的理解侧重在“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而镜某的着眼点在于何谓“证明”,从而得出了“常识”的证明与“学术”的证明的区分。换言之,1+1等于2的“常识”证明只要拿两个苹果来,一年级的孩子就可以“证明”了;而“学术”的证明则要到大学的数学本科的课程里才能得到解决。大学与小学、中学的差在哪里?前者对数学是作为一个“体系”去理解,而后者则侧重于作为一个“工具”的理解。 一百年前,物理学里发生了从“古典”到“现代”的革命。在此过程中,所谓的“逻辑推理”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变化的是认识的“对象”:从宏观到了微观;是表述方法:由坐标到坐标函数、由确定的0、1双值到概率分布的[0,1]等等。这些“革命”的产物,对经济学、金融股市等等都有波及,但看来还没有到达“文科”的世界。 “逻辑”里不会出“悖论”、言语的定义也只能带来更多的“文字游戏”。如果讲世上有“一贯正确”的东西的话,“逻辑”可算一个。因为“定义”就是如此。 “逻辑推理”是个穿雨衣打伞--“多此一举”的结构。“悖论”问题往往发生在“推理”上。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粒子”电子的双狭缝实验。“经验”告诉人们:一个“粒子”不可能同时穿过两个并列的狭缝。但是,这个“不可能”并不能成为可以临时“关闭”一个通道的理由。电子不通过、但可以“感觉到”旁边另一个狭缝的存在。这不是个“逻辑”问题,也不是个“推理”问题,而是个“认识”的问题。 有“认识”的问题,就要求每“推理”一步,都要重新“再认识”一下:“推”过来的东西是否与原来的“等价”。在这里,“逻辑”不再是“推理”的保证,而“逻辑”的自洽性恰恰是一个验证“推理”合适与否的标准。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600 次阅读|0 个评论
逻辑和推理
热度 1 liwei999 2011-4-9 09:11
送交者: mirror 于 2005-4-18, 22:57:15: 应Lawrence的“理解”:逻辑和推理 有“说事儿”的,有要“解决问题”的,更有“消灭问题”的。Lawrence的“名牌”到底是不一样,一顿剖析,把个问题给“灭”了,果然身手不凡。 哲学(文科)背景的人“习惯性”地强调“逻辑”,连推理都要强调是“逻辑(的)推理”。换个版本就是常常听到的“科学(的)方法”,唯恐不“逻辑”、不“科学”。作为两个词的镜像,有个提法叫“推理的逻辑”和“方法的科学”,比好似“强买强卖”的前边的俩词儿要好听得多。 国王要杀人,并给出了执行的条件。换个角度思维,如何能作到满足条件地“杀人”?这就需要“智慧”了。很可能赵本山的“急转弯”比“逻辑”和“科学”更有用。如果能得到“悖论”,所有可能的结果也就都能得到,当然也就可以“杀人”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162 次阅读|1 个评论
那她肯定认错人了---国庆小笑话
dnastar 2010-10-2 13:16
国庆佳节,饭余,聊到某女喜欢杨男,却跟唐男走的很近,正欲转换话题, 不想,一直忙着吃滑肉的5岁女儿慢悠悠插嘴了 那她肯定是认错了 大惊,此乃世界一流的幽默技术也! 小S十年前后,保养有功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76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型知识对撞机推介会(北京,2010年11月13日)
ZSHuang 2010-8-6 02:23
恭敬邀请:第四次LarKC专题培训班(北京,11月13日,费用全免) 欧盟第7研究框架的重大项目LarKC(LargeKnowledgeCollider)的目标是开发大规模知识对撞机。LarKC被设计为一个大规模分布式不完备推理平台,该平台用于突破语义万维网(SemanticWeb)推理系统目前面临的知识处理规模瓶颈问题。 LarKC项目将在今年11月13日在北京工业大学建国饭店开一次LarKC海量语义数据处理与推理平台的推介会,计划接受30名学术界人士和30名企业界人士,参加一天的专题培训。费用全免,并提供免费午餐,工作语言为中文和英文双语进行,要求参加者有一定的java编程基础。 在这里,我们恭敬邀请有一定语义万维网知识基础的开发人员和研究人员,前来参加,并对我们的LarKC项目的开发和研究提出你们的宝贵意见和改进建议。我们将本着优先报名,优先满足的原则,敬请大家务必尽早报名。 专题培训班程序初步拟定如下: 8:309:00大规模知识加速器及其研发目标 9:009:30大规模知识加速器的体系结构 9:3010:00大会茶歇 10:0010:30动手实验1:大规模知识加速器工作流的一个现有示例 10:3011:00大规模知识加速器数据层简介 11:0012:00动手实验2:采用现有决策插件(Decider)开发一个LarKC工作流中的插件 12:0013:30午餐 13:3014:00大规模知识加速器中的分布式处理 14:0015:00动手实验3:构建一个LarKC插件并嵌入现有工作流 15:0015:30大会茶歇 15:3016:15动手实验4:理解并运行城市计算工作流 16:1517:00与会者讨论 我们同时热情欢迎国内外从事大规模知识推理相关研究与实践的研究组、研究者在培训班上介绍相关的研究成果。 具体请见下列网站的介绍: http://www.wici-lab.org/wici/larkc/4eat/
个人分类: 科海拾贝|4802 次阅读|1 个评论
邏輯思維是一種基礎的思維方式
jiangjinsong 2010-7-23 01:35
也就是說是比較低級的思維方式 計算機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可以替代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了 研究者要避免被計算機替代 就應該更多地開發高級一點的能力 例如講故事、說相聲的能力 世界上最牛的國際象棋大師可以被深藍所替代 但是計算機要想取代郭德綱就難多了 結論: 在當今時代, 郭德綱的思維能力比象棋大師和科學家的計算、推理能力更重要更珍貴 幸好科學家不僅會邏輯推理 比計算機聰明很多 還能掌握假設、猜想、以及形象思維等各種不嚴格的思維方式 也多少會一些文科生的思維方式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4807 次阅读|56 个评论
[转载]转载: 三段论
jitaowang 2010-3-1 11:46
三段论 摘自复旦大学出版社《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GCT 新奇迹应试教程》 ( 周建武编著 )   形式逻辑间接推理的基本形式之一,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如 凡金属都能导电 (大前提), 铜是金属 (小前提), 所以铜能导电 (结论)。这叫三段论法或三段论式。    1. 三段论及其结构   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例如: 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其中,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 S 表示,如上例中的 人民教师 ;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用 P 表示,如上例中的 应该受到尊重 ;两个前提中共有的项叫做中项,用 M 表示,如上例中的 知识分子 。   在三段论中,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如上例中的 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含有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如上例中的 人民教师是知识分子 。   三段论推理是根据两个前提所表明的中项 M 与大项 P 和小项 S 之间的关系,通过中项 M 的媒介作用,从而推导出确定小项 S 与大项 P 之间关系的结论。    2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    ( 二 )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1. 在一个三段论中,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为此,就必须使三段论中的三个概念,在其分别重复出现的两次中,所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具有同一的外延。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所谓四概念的错误就是指在一个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概念。四概念的错误又往往是由于作为中项的概念未保持同一而引起的。比如:    我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清华大学是我国的大学;所以,清华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但其两个前提都是真的。为什么会由两个真的前提推出一个假的结论来了呢 ? 原因就在中项 ( 我国的大学 ) 未保持同一,出现了四概念的错误。即 我国的大学 这个语词在两个前提中所表示的概念是不同的。在大前提中它是表示我国的大学总体,表示的是一个集合概念。而在小前提中,它可以分别指我国大学中的某一所大学,表示的不是集合概念,而是一个一般的普遍概念。因此,它在两次重复出现时,实际上表示着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样,以其作为中项,也就无法将大项和小项必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推出正确的结论。    2.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如果中项在前提中一次也没有被断定过它的全部外延 ( 即周延 ) ,那就意味着在前提中大项与小项都分别只与中项的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这样,就不能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使大项与小项发生必然的确定的联系,因而也就无法在推理时得出确定的结论。例如,有这样的一个三段论:   一切金属都是可塑的,塑料是可塑的,所以,塑料是金属。   在这个三段论中,中项的 可塑的 在两个前提中一次也没有周延 ( 在两个前提中,都只断定了 金属 、 塑料 是 可塑的 的一部分对象 ) ,因而 塑料 和 金属 究竟处于何种关系就无法确定,也就无法得出必然的确定结论,所以这个推理是错误的。   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要犯 中项不周延 的错误,这样的推理就是不合逻辑的。    3. 大项或小项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比如:    运动员需要努力锻炼身体;我不是运动员;所以,我不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这个推理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个推理从逻辑上说错在哪里呢 ? 主要错在 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这个大项在大前提中是不周延的 ( 即 运动员 只是 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中的一部分人,而不是其全部 ) ,而在结论中却周延了 ( 成了否定命题的谓项 ) 。这就是说,它的结论所断定的对象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对象范围,因而在这一推理中,结论就不是由其前提所能推出的。其前提的真也就不能保证结论的真。这种错误逻辑上称为 大项不当扩大 的错误 ( 如果小项扩大则称 小项不当扩大 的错误 ) 。    4. 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结论也应当是否定的;结论是否定的,前提之一必须是否定的。   如果在前提中两个前提都是否定命题,那就表明,大、小项在前提中都分别与中项互相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大项与小项通过中项就不能形成确定的关系,因而也就不能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而确定地联系起来,当然也就无法得出必然确定的结论,即不能推出结论了。比如:    一切有神论者都不是唯物主义者;某某人不是有神论者;所以, ?   那么,为什么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结论必然是否定的 ? 这是因为,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另一个则必然是肯定命题 ( 否则,两个否定命题不能得出必然结论 ) ,这样,中项在前提中就必然与一个项是否定关系,与另一个项是肯定关系。这样,大项和小项通过中项联系起来的关系自然也就只能是一种否定关系,因而结论必然是否定的了。例如:    一切有神论者都不是唯物主义者;某人是有神论者;所以,某人不是唯物主义者。   为什么结论是否定的,前提之一必定是否定的呢 ? 因为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一定是由于前提中的大、小项有一个和中项结合,而另一个和中项排斥。这样,大项或小项同中项相排斥的那个前提就是否定的,所以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之一必定是否定的。    5. 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例如:    有的同学是运动员;有的运动员是影星;所以, ?   由这两个特称前提,我们无法必然推出确定的结论。因为,在这个推理中的中项 ( 运动员 ) 一次也未能周延。又如:    有的同学不是运动员;有的运动员是影星;所以, ?   这里,虽然中项有一次周延了,但仍无法得出必然结论。因为,在这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按前面的规则,如果推出结论,则只能是否定命题;而如果是否定命题,则大项 影星 在结论中必然周延,但它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所以必然又犯大项扩大的错误。   因此两个特称前提是无法得出必然结论的。那么,为什么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呢 ? 例如:    所有大学生都是青年;有的运动员是大学生;所以,有的运动员是青年。   这个例子说明,当前提中有一个判断是特称命题时,其结论必然是特殊命题;否则,如果结论是全称命题就必然会违反三段论的另几条规则 ( 如出现大、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等 ) 。   
个人分类: 科学发展|18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事实,正确推理
jeweliu 2010-1-21 11:30
很喜欢数学,数学的事实很清楚:1+1=2。基于事实,然后正确去推理,就会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是我上课不断向同学们强调的一点。我觉得这一点不仅仅用在数学上,也应该用在生活中。 ??比如有个题目很多同学做错了。两个级数an ,bn.如果 bn发散,加上什么条件可以推出an 也发散? 条件A:只要n充分大,an=bn;条件B:只要n充分大,|an|=bn;条件C:只要n充分大,an=|bn|;条件D:只要n充分大,|an|=|bn|; ??很多同学用的是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要用这个判别法,其前提就是两个级数都要是正项级数才行,很多同学却忽略了这个前提,前提错误,推理过程再正确,结论也是错误的。有的同学选择D,通过条件D,我们知道,bn发散可以推出|bn|发散。而条件D:只要n充分大,|an|=|bn|,是基于正项级数上的比较判别法,可以推出|an|发散,但是|an|发散,并不能推出an发散,所以不能选条件D。 ??这样的题目很多,这种题目反映了最基本的思考方法。基于事实,正确推理,就会得到正确的结论。很多同学说数学难,其实主要的问题也就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没有基于事实,或者说对于事实了解不清。另一方面就是不能正确的推理。 ??但是我发现,很多进行辩论的,并没有正确的去说服人家,有的并没有基于事实,或者断章取义,或者对实际情况避而不谈。这样即使推理再正确又能说明什么呢?得到的结论仍然是错误的结论。比如有的人骂范美忠,说他连自己的母亲都不救,太无耻了。事实是什么呢?他真的不救自己的母亲了吗?他只是在博客里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又是基于特定的背景之上,如果断章取义,就推理出范美忠无耻,这肯定是错误的结论。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希望我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积极的去思考问题,得到正确的结论。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2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形式逻辑
xifzou 2009-12-16 21:45
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它以概念、判断、推理是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概念的两个方面是外延和内涵,外延是指概念包含事物的范围大小,内涵是指概念的含义、性质;判断从质上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从量上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推理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概念构成判断,判断构成推理,从总体上说人的思维就是由这三大要素决定的。 它要求思维满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这四条规律要求思维必须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论证性。 摘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379150.htm?fr=ala0 形式逻辑是以纯形式内容研究推论的一门学科,这种内容是很明确的。一个推论拥有纯形式内容,若其可以被表示成一个完全抽象的规则,即不和任一特定事物或性质有关的规则的一种特定的应用。形式逻辑的规则由亚里斯多德最先写成 。 1. Aristotle, The Basic Works, Richard Mckeon, editor, Modern Library, 2001, ISBN 0-375-75799-6, see especially, Posterior Analytics. 摘自 http://zh.wikipedia.org/zh-cn/%E9%80%BB%E8%BE%91
个人分类: 宗教哲学科学|4348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避开还原论的陷阱
罗非 2009-9-16 16:18
在科研工作中,总要设法将问题简化。 世界是复杂的,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复杂的。所以,只有当避开一些因素的影响时,才能看清另外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设计研究总是要简化问题,控制影响因素,从而只让其中有限几个因素产生变动,据此得到这些有限因素影响的规律,再试图和其他规律整合起来。这就是所谓还原论的方法。 然而,这个方法尽管有用,却常常潜伏着一些危险的陷阱。 比如,我们都知道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在适当的环境中,它在沉睡一段时间之后,细胞核里的DNA分子就开始解开螺旋并自我复制;完成复制之后,细胞核就解散了细胞内出现了两个极点,各自牵拉着一套染色体向自己的极点移动;完成移动之后,重新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最后,连细胞质也完成了分家,两个新细胞随着细胞膜的彻底隔绝而形成。随后,细胞会继续沉睡一段时间,再开始下一次分裂。 这是几百年前就被观察到了的有丝分裂过程,也是细胞生物学的基石。人们从中得出如下的结论:一、细胞自己会分裂增殖;二、细胞在此过程中复制并平均分配了最重要的遗传物质DNA;三、这个过程具有完整的分子机制,它也完全可以由包括DNA在内的分子们独自决定并运作完成,也就是说,细胞自己存在内在的生殖周期。 这些几百年前使用简陋设备和基于还原论观点的观察结果,所得出的结论及其潜在推论,至今还深刻地影响着科学思维和科学理论的发展。 在此,笔者只准备指出几个它的隐藏陷阱,其他的部分请各位来访的仁兄明察。 首先,产生这个结果所用的实验对象是被从整体上分离出来并加以孤立的小片组织,甚至是分散了的细胞。其次,这个现象是在拥有适当营养,条件优厚的培养体系中发生的。所以,这个发现只适用于这两个条件下。 在整体上,一个细胞决不能自己自行决定是否要分裂。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对于整体来说一件可怕的事件就发生了:肿瘤。肿瘤细胞,就是不管别人,独自按照自己的周期来分裂增殖的。只要是正常的组织,那么任何细胞是否分裂,都要受到内外环境无数因素的限制和控制。可以说,只要这些因素说不,细胞是几乎不可能自行决定分裂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存在细胞周期或者细胞内在分裂决定机制这回事。是整体和环境决定了细胞是否要分裂,什么时候分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也能叫做周期的话,那么,你完全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拥有独立的周期的。反正它们都会发生,发展,成熟,消亡。这个命题也就变成了哲学思辨,而不再是科学结论了。 即使是一个健康的单细胞生物,它也不会自行决定分裂的。尽管单细胞生物没有脑子,但它决不会在环境险恶,营养缺乏的情况之下分裂自己。单细胞生物只会在环境合适,有更多的生存机遇时,才会分裂增殖。所以,它并不是没有脑子的尽管我们视而不见它的脑子。相比之下,人类反而显得好像没有脑子,不管环境是否允许,不管有没有生存条件,都会不断地自我繁殖除非加上行政命令的节制。 我相信,读者自己能发现无数这类还原论带来陷阱的例子。被孤立出来加以研究的细胞,它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细胞了。因为细胞从来都是生活在它的环境之中的。没有环境的细胞就象物理学中的理想单摆一样,永无休止、千篇一律、不厌其烦地重复振荡着。但现实世界中,任何一个摆想要这样振荡,都不会是没有代价的。 在运用还原论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同时深刻了解它的危险和局限。
个人分类: 科学评论|5506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类思维的八大工具
chrujun 2009-9-15 21:39
人类思维的八大基本工具如下: 1. 记忆。 思维的基础 2. 联想。 3. 模式识别。儿子小时把狗识别成奶牛。 4. 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 经验。 很多时候并不可靠 6. 发明创造。 发明天才很少 7. 实验。 8. 直觉。 有时发挥重要作用 前四点用在思维过程中。 初稿,未完整!
个人分类: 哲学与科学|4913 次阅读|2 个评论
每一次真的发现
pingguo 2009-5-15 17:38
每一次真的发现 都有推理的不及 每一回美的获取 都有幻想的演绎 每一个一见钟情的爱 都是偶然的神奇
个人分类: 诗歌|30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些有趣的逻辑推理题
cutefay 2009-1-9 23:09
平时我也喜欢做一些数学题或者逻辑推理题,我觉得做这种题很有乐趣。我就转载几个我电脑里收藏的逻辑题跟这里的数学爱好者们分享吧!这些题大多挺简单的,做起来不大过瘾,比不过发发的那些有趣的原创的题。这次先跟大家分享六个,第一个是我当时做的时候没有想出来的。 一、由1*1,2*2,3*3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23*23的大正方形,在所有可能的拼法中,利用1*1的正方形最少的个数是多少?试证明你的结论。 二、有 3 个人 , 成等边三角形站立 ,( 就是说 3 个人中的任何人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 每人手上都有一把手枪 , 手枪里只有一发子弹 , 你只要一开抢对方就会死亡 , 没有半死不活的情况 , 请问你如何活下来 ? 三、 医院里的医务人员,包括我在内,总共是 16 名医生和护士。下面讲到的人员情况,无论是否把我计算在内,都不会有任何变化。在这些医务人员中: 1 护士多于医生 2 男医生多于男护士 3 男护士多于女护士 4 至少有一位女医生 这位说话的人是什么性别和职务? 四、 阿羊、小菊、三叶虫是亲缘关系,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违反伦理道德的问题。 1 、他们三个人中,有阿羊的父亲、小菊唯一的女儿和三叶虫的同胞手足。 2 、三叶虫的同胞手足不是阿羊的父亲也不是小菊唯一的女儿。 他们中那一位的性别与其他两人不同? 五、 A 、 B 、 C 三个人去餐厅吃饭,他们只吃猪脚饭或干面。 1 、如果 A 要的是猪脚饭,那么 B 要的就是干面。 2 、 A 或 C 要的是猪脚饭,但是不会两个人都要猪脚饭。 3 、 B 和 C 不会两个人都要干面。 谁昨天要的是猪脚饭,今天要的是干面? 六、 在一个超级大操场上,站着 123456 个士兵,分别是 1 号、 2 号、 3 号 123456 号。靓仔胜将军叫道: 单号的走开! 于是单号的全走光,剩下的人又重新生成新编号。靓仔胜将军又叫: 单号的走开! 然后重新生成的单号又全部走开。如此重复若干次,最后只剩下一人。 请问:这个人最初的号数是多少?
个人分类: 转载经典|13292 次阅读|2 个评论
考槃笔记-29-伽利略铁球逻辑里的鬼
考槃在涧 2008-10-16 18:07
李淼老师对伽利略铁球的逻辑推理说了几句,不得不佩服,物理大家就是物理大家,看来还得数学化,文字和图形分析都是瞎扯。针得李淼老师同意,特将他原话转来此处: 其实,伽利略的逻辑是循环的。用现代语言讲,就是用等效原理论证等效原理。我下面说几句为什么是这样。 在伽利略之前,认为重的物体在地球的引力下加速度大。用牛顿力学来说,就是重的物体的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之比更大(加速度正比于这个比),在数学上,这是一个没有逻辑矛盾的statement。伽利略用大球绑小球的方法说小球的加速度小而大球的加速度大,从而折中一下小球和大球绑在一起的加速度介于两者之间,从而推出矛盾。 注意,假定小球和大球会折中就是假定了引力的线性关系,从而推出矛盾。 现在,我给你一个模型,其中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平方成成比,那么牛顿方程就是 ,所以 ,也就是说重的物体加速度大,先落地。这个方程当然没有任何数学上的矛盾。其实,将这个方程用到两个质量为 的物体,我们发现,引力质量是 ,最后的一项 是非线性效应,是伽利略的逻辑推理假定没有的。既然假定非线性效应不存在,当然就会得出等效原理,假定和结论是完全一样的,是循环论证。 如果等效原理是纯粹逻辑的结果,我们今天做那么多验证等效原理的实验完全是多余的。
个人分类: 天问|5303 次阅读|34 个评论
考槃笔记-29-伽利略铁球绳子上的鬼
考槃在涧 2008-10-14 12:01
我看过一个故事,说是伽利略没有在斜塔上落铁球,他只用了一个逻辑推理就推翻了大铁球先落地的结论。假定质量大的铁球比质量小的先落地,那么,如果用一根绳子把大小两个铁球连起来,那么这个合体的更大的铁球应该比原来的那个大铁球质量更大,那么这个更大的铁球应该比大铁球落得更快些;但是,又由于合体的铁球中,大的那个比小的那个落得更快,大的应该在下面,小的应该在上面,于是大的拖着小的走,小的在后面拖大的后腿,那么合体的铁球下落的速度应该介于单独的大铁球和小铁球下落速度之间。这两个不同的情况出现了矛盾,于是结论只能是,假定是错误的,不同质量的铁球是同时落地的,见下图: 一开始对这个推理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后面发现这个逻辑推理可能有问题。单纯逻辑角度来说,这个推理基本上是无懈可击的,而且更能吻合实验事实,但连接两个铁球的绳子是有问题的。 我们知道,铁原子之间的力非常之大,远大于引力之于单独一个铁原子。如果引力大于原子力(或分子力)会出现什么情况?物质将被引力撕扯开,原子(分子)会四散开来,这个时候物质不能再视为没有大小的质点,因为在物质更靠近地球那一端的引力要远大于距地球远端的引力,如图: (此图应为R^2和(R+2r)^2,特此更正,致歉) 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把铁球视为质点,原因之一就是在地球的物理环境下,引力之于原子(分子)力小得多,我们可以假定铁球上受力处处相等,实际情况是,近地端和远地端受力有一个极小的差异,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当用绳子把两个分离的铁球连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我们要把两个铁球视为一体的话,我们必须要假定绳子是刚性的。绳子上任意两个节点的力和两个铁原子之间的力是相等的,我们才能把两个铁球视为合体。 我们当然可以假设绳子是刚性的,但是不会有任何一种绳子既是刚性的又是柔性的,于是,在伽利略的逻辑推理中,绳子在两种不同的情境下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引入了额外的变量,使得整个推理出现瑕疵。 可能有人会认为,两种情况下绳子可以是一样的,那么我们看另外一种不引入绳子的推理模式: 答案当然是无论我们怎么去分,铁球下落的速度都应该是一样的,否则,一个铁球下落的速度就应该有无限多个,因为你可以用无限多种方法去分这个铁球。 所以我们看出,要让两个铁球合体为一个质点来考虑,要求绳子必须是特殊的而不是普适的;而后一个实验中实际上是又把铁球看成分离的而不是合体的,绳子是普适的又不是特殊的。在两个推理中,大铁球 - 绳子 - 小铁球组成的系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把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当成完全相同的系统来推出不同的矛盾结论,我认为这是有问题的。 亚辉问能不能不实验光逻辑,我觉得是不能的。得出正确结论的逻辑推理不见得是处处合乎逻辑的。更者,逻辑推理不能违反基本的物理定律和物理事实,否则逻辑就是伪逻辑,我们只要创造出一个自洽的逻辑系统,就可以用这个逻辑系统去一了百了般地解释解决所有问题,而这样的系统是可以有无穷多个的。 无论科学怎么发展,我都坚持认为没有一个思维方式或者理论体系能够在哪怕是理论上解决所有问题,后面的事都还得再从头理。大一统、大统一应该都不存在。
个人分类: 天问|7761 次阅读|30 个评论
系列博文“晒一晒科学研究的方法”中有关的概念
biozhang 2008-10-6 06:10
张星元:系列博文晒一晒科学研究的方法中有关的概念 晒一晒科学研究的方法系列博文十篇已于日前发表,下面是我对文中有关概念的理解,敬请网友批评指教。 假说(hypothesis)指的是对某一类事物提供的可能的解释,未经实验证实,或没有完全地经过实验证实,但可作为推理的基础,实验的指南,或作为从已知事实作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并且在未来的时间很可能上升为理论或定律。 理论( theory )是已经实验证实的、可以用来解释有关事实、偶然事件或自然现象的原则,是根据客观存在的普遍原理对事物做出解释的思想体系。理论是一种广泛的接受的观念,理论为我们怎样看世界和怎样建立新的假说指出正确的方向。 定律(law of nature)描述自然界发生什么的始终如一的、恒定的大自然运行的实际情况,是对于某种情况下经常发生的事件的真实的陈述,或者说,是指给定条件与对应的现象之间的不可变动的顺序,也就是自然规律 推理( reasoning)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 前提)推出未知判断( 结论)思维形式。推理是客观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的实践在意识中的反映。由推理得到的知识是间接的、推出的知识。正确推理基本条件是前提真实,推理方法正确。推理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不同形式。 预测 (predications )一般以条件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定律、原理或理论一旦建立,就能作为推理的前提,通过演绎推理来预测自然界更多的观察结果。如果这些定律、原理或理论是正确的,预测必定是正确的,因为预测的结果是通过演绎逻辑推出的结果,不包含任何创造和臆测。因此,从预测的结果可以检验假说是否不正确,或者是否得到实践的支持。 人类活在世上并不自由。科学是人类解放自己最有效、最理想的途径。尽管金钱可以增大人类活动的自由度,但金钱买不到的,大多可以通过科学的途径得到。
个人分类: 接力棒|394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2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