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抑制作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热度 2 fqng1008 2020-2-1 08:03
记者 31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此前,上海药物所启动由蒋华良院士牵头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药物研究应急攻关团队,在前期SARS相关研究和药物发现成果基础上,聚焦针对该病毒的治疗候选新药筛选、评价和老药新用研究。 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组成。中医认为,这三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表里双清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双黄连口服液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是目前有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之一。 上海药物所长期从事抗病毒药物研究, 2003年“非典”期间,上海药物所左建平团队率先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抗SARS冠状病毒作用,十余年来又陆续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对流感病毒(H7N9、H1N1、H5N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应。 目前,双黄连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临床研究。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54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作用研究进展
fqng1008 2013-4-17 09:13
从抑制 HSC (肝星状细胞)活化的角度,已有学者作出相关论述。比如,杨伟峰等 [1] 认为,影响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因素有五种:( 1 )类维生素 A 和核受体超家族;( 2 ) ECM 的调节;( 3 )非肽因素;( 4 )氧应激;( 5 ) N a + / H + 交换泵。由于中药研究刚起步,很多相关机制的论述仅仅是实验室结论的延伸,不若上述论述系统、条理化。譬如,研究者通过单药和复方的研究,发现减少α -SMA 和抑制 TGF- β 1 在肝星状细胞表达的相关研究中占重要位置,却并未就“减少α -SMA 和抑制 TGF- β 1 ”的途径、机理深入论述,更遑论相对“冷门”的其它机理,如阻断 MAPK 信号通路、氧应激等。中药研究的兴起毕竟为抗肝纤维化带来了新的希冀。作者拟从中药作用角度论述如下。 1 减少α -SMA 房红梅等 [2] 予正常及 CCl 4 肝纤维化大鼠灌服复方益肝康(丹参、当归尾、赤芍、黄芪、白术等)和拆方丹参小复方(丹参、黄芪、当归尾),提取药物血清, 3 H-TDR 渗入法测定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 -SMA 。最后发现,益肝康组和丹参小复方组均能抑制α -SMA 阳性率的表达,尤其是益肝康(抑制率 45.83+/-5.43% , 40.97+/-6.25% )。作者通过大量临床实验还发现该药能减少胶原沉积,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受损肝细胞。二方对血清 HSC 增殖活化具明显抑制作用,尤其全方;然二者对增殖无甚差异。研究者以为,全方抑制活化显著系配伍得当,拆方与全方抑制增殖差异不大乃拆方为全方主体。显然,配伍得当于否乃传统中医理论,药物在人体内系各生化反应相互作用。既然全方和拆方对α -SMA 过敏,却对抑制 HSC 增殖差异不大,说明减少α -SMA 的表达才是全方的机制所在,非拆方为全方主体。未作药物成分分析,不可轻易下结论。 杨鹤梅等 [3] 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 SSTF )的机制,将 30 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 SSTF 保护组,发现, SSTF 较模型组明显减少α -SMA 的表达及纤维组织增生。 陈源文等 [4] 研究粉防已碱( Tet )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机制,以 400-500g 的雄性 Sprague-Dawely 大鼠为实验对象,设定四个剂量的 Tet 处理组( 0.25 、 0.5 、 1 、 2mg/L ),并另设空白对照。作用 3 天后,进行二氨基联苯胺显色。并用 western-blot 法检测α -SMA 、 Smad 3 和 Smad 7 的表达。研究显示, Tet 在 1-2mg/L 时,α -SMA 染色程度下降最明显;在 1mg/L 时, western-blot 检测出, Tet 处理组α -SMA 表达明显弱于空白对照组及 TGF β 1 处理组和混合处理组( Tet 1mg/L , TGF β 1 5ng/ml ),尽管混合组表达也很弱。然而,研究者未对单纯 Tet 处理组α -SMA 表达明显减弱深入探讨,只是肯定了低浓度 Tet 抗纤维化的积极作用。 来丽娜等 [5] 研究青蒿琥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制备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青蒿琥酯( Art )组( 5 、 15 、 45 m g · kg -1 )、阳性对照 Col 组( 0.1 mgkg · kg -1 )。研究发现, Art 组可抑制α -SMA 、 TGF- β 1mRNA 及 HSC-T6 中 procollagenI 及 collagenI 的表达。研究认为, Art 对 HSC 的直接抑制作用,可能在于影响了 TGF- β细胞内的信号转导,下调细胞内 I 型前胶原的基因转录,抑制 I 型胶原的产生。但文中图表显示,α -SMA 的抑制相对 TGF- β 1 更显著, collagenI 较之 procollagen1 , Art 作用更明显。还可知,α -SMA 的表达与 TGF- β 1 的水平息息相关。作者认为, Art 可能使 HSC 由复活回复到静止状态,抗肝纤维化。我们似乎可得到一个启发:α -SMA 阳性率的抑制与肝纤维化可控程度正相关。 赵稳兴等 [6] 探讨蜂胶乙醇提取物( EEP )降低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机制,发现, EEP 处理后,α -SMA 阳性细胞数降低,并具一定剂量依赖关系。当 EEP 浓度达到 200 甚至 400 g / ml ,体外可降低 HSC 增殖和胶原合成。研究者认为,抑制 HSC 活化增殖和胶原合成与两种机制有关,一为抗氧化作用,一是蜂胶中含 NF-kB 的天然拮抗剂咖啡酸酯类。换句话,α -SMA 的减少可能与咖啡酸酯类相关。 2012 年(有人) [7] 就 NF-kB 与α -SMA 的相关性的研究证实了作者的假设。此外, NF-kB 在成年动物肝脏细胞中有凋亡抑制作用,但肝细胞能特异性抗 NF-kB 。作者大胆假设咖啡酸酯类能加速肝星状细胞的凋亡。 晏单等 [8] 通过研究水蛭桃仁煎(水蛭 0.28g 、桃仁 0.56g 、当归 0.28g 等活血化瘀药),发现该药显著下调 α -SMA ,此外,该药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减少活化 HSC 及肝细胞凋亡方面与重组干扰素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尤其是减少肝细胞凋亡,比干扰素更出色。研究者认为,水蛭桃仁煎可克服干扰素费用昂贵及肌注的毒副作用的缺点,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途径。 2 抑制 TGF- β 1 的分泌及相关论述 刘成海等 [9] 探讨丹酚酸 B 盐(丹参的主要水溶成分, SA-B )抗肝纤维化机制,选择对 TGF β 1 刺激最为敏感的中间活化状 HSC 为细胞模型, Western 印迹与 Northern 印迹等方法观察 SA-B 对 TGF β 1 刺激活化的 HSC 胞外基质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提取细胞质与细胞核蛋白, Western 印迹方法观察 SA-B 对 TGF- β 1 刺激的 HSCs mad2/3 蛋白表达、磷酸化与核转移的影响。发现, SA-B 剂量依赖性抑制血清刺激的中间活化状态 HSC 增殖,明显抑制 TGF- β 1 诱发α -SMA 蛋白与 PAI-1 表达,及有效下调 TGF- β 1 促基质蛋白生成效应。而且,从 smad 信号通路的角度, SA-B 拮抗 TGF- β 1 刺激的 HSC 胞内 Smad2/3 蛋白表达,尤其是 Smad2 的磷酸化与核转位,并与抗 TGF- β 1 促基质蛋白生成效应平行。研究者还认为,药物是否影响 TGF- β 1 胞外激活与 HSC 信号跨膜及其他信号分子有待探讨。 现在已有学者 [10] 试图中断或抑制 TGF- β 1 受体后效应信息分子 Smad2 、 3/4 复合体向细胞核内转位和 Smad7 表达的增强,抑制前者信息传导抗肝纤维化治疗。若 SA-B 能增强 Smad7 的表达,它极有可能成为双向调节 TGF- β 1 的有效药物成分。 陈源文等 [11] 观察低剂量粉防己碱( Tet )对静止期 HSC 培养活化和 TGF- β 1 促其活化作用影响,及此过程中 TGF- β 1 和下游 Smads 信号蛋白的表达变化。 RT-PCR 结果显示, Tet 使 TGF- β 1 mRNA 下降 17.8% , Smad7 mRNA 上升近 3 倍,却不影响 Smad3 的转录水平。研究者认为, Smad3 转录水平不受影响,因其功能与胶原基因转录更密切。据他们在“ Smad 信号分子与肝星状细胞的活化”的参考文献 [10] ,无 Smad 复活物的形成, TGF- β 1 无法诱导 HSC 转化,并进一步合成分泌胶原。文中 TGF- β 1 mRNA 下降这一不争的事实显然与 Smad3 转录水平不受影响的解释矛盾。且文中无实验数据表明 Smad3 转录水平与胶原基因相关。若 Tet 诚如文中所说,乃“抗纤维化有效药物”, Smad3 转录水平不受影响可能与 Tet 的剂量或药物浓度有关。 刘成等 [12] 观察扶正化瘀( 319 )方对 KC ( HSC 活化启动关键因素)的干预作用,将原代 HSC 随机分成对照组、 NKCM 组(正常肝 KCM 培养液)、 C-IKCM (损伤肝 KCM 培养液)组与 319-IKCM (复方 319KCM 培养液)组。结果, 319 - IKCM 组促 HSC 增殖为 0 269 +/- 0 014 .明显低于 IKCM 组 0.420+/-0.050 ( P0 01 ),从显著抑制 I 型胶原分泌的角度,亦如是;对于 TGF- β 1 和 PDGF 的抑制,含药血清亦有相当优势;但对于 VEGF ,含药血清作用不是很明显。该文以为,含药血清对 TGF- β 1 和 PDGF 的抑制可能是干预 KC 激活 HSC 的作用机制。这无疑丰富了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认识。(注:作者认为,含药血清对 VEGF 作用不明显,一可能和方子本身有关。已有研究表明 [13] 活血化瘀药可抑制 VEGF 的生成,且文中表述“正常肝 KC 与损伤肝 KC 分泌 VEGF 总量有显著差异”,那化瘀药桃仁、丹参何以在方中作用不大?研究者在“扶正化瘀方及其拆方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14] 中将复方拆为扶正组、化瘀组、丹参组等后,发现化瘀组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强,扶正组为胶原生成及基因表达抑制作用,全方介于二者间。言下之意,全方不能集中优势,结果四处开花,导致作用分散。此外,文中没有明确表述方中各味药的药物浓度,无法对 319 方深入研究。且,拆方之后,亦无化瘀组、丹参组和 VEGF 关系的论述,此乃 319 方研究的空白。此外,会否化瘀药作用强度也不够(若将桃仁换为郁金或川芎)二、药物靶点问题。若复方 319 药物靶点与 VEGF 表达关系不大,自然作用不明显) 3 细胞周期阻滞 姚玉梅等 [15] 研究丹芍化纤胶囊( 防己、丹参、赤芍、黄芪、银杏叶等 )对体内外活化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将 57 只雄性 Wistar 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 CC1 4 、饮酒等复合病因刺激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然后治疗组给予丹芍化纤胶囊( 1g / kg 体重)灌胃治疗 8 周。发现, S 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但未恢复至正常; G2-M 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 G0-G1 期细胞增加。相应生化指标 HA 明显降低。文中认为,丹芍化纤胶囊可能是通过 G0/G1 期阻滞。有研究表明 [16] , PDGF 是 HSC 强效有丝分裂原,且 PDGF-BB 可诱导 HSC 细胞 NAD ( P ) H 氧化酶的表达,并生成活性氧,通过 P38 MAPK 信号通路发挥促进 HSC 增殖的作用 [17] 。从 HSC 无活性状态而言 [16] , HSC 中 PPAR- γ的基础水平持续表达被认为是无活性状态,且 HSC 活化前,含有维生素 A 或类维生素 A 脂滴,活化后则消失。鉴于以上论述, PDGF 表达的下调可能与 HSC 细胞周期阻滞相关。此外, PPAR- γ基础水平表达及维生素 A 或类维生素 A 脂滴的检测或可成为中药复方抑制 HSC 复活增殖的新标准。从理论上讲, HSC 回复到无活性状态,α -SMA , TGF- β 1 表达应低于正常。因此,相关指标检测可佐证丹芍化纤胶囊的实验室效果。 4 阻断 MAPK 通路 童巧霞等 [18] 探讨和络舒肝胶囊(香附、鳖甲、虎杖、莪术等 27 味),以 SD 大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药物组大鼠每天 1kg 和络舒肝胶囊,分两次灌胃;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 30 天后,下腔静脉取血离心并分离血清。采用盲法,以上述 10% 药物血清培养活化的 HSCs2 4 小时后,以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各组 HSCs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P-ERK )、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 P-JNK )蛋白表达水平。研究发现药物血清组 P-ERK 、 P-JNK 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表明和络舒肝胶囊可阻断 MAPKs 通路中 ERK 、 JNK 的活化,抑制 HSC 分裂和增殖。丹芍化纤胶囊通过细胞周期阻滞,也可阻止 MAPK 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就这点而论,丹芍化纤胶囊与和络舒肝胶囊具可比性。在比较中,也许能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5 降低 HyP 潘志恒等 [19] 制备大黄蔗虫丸药物血清。发现,药物浓度需在 20% 以上才能产生较为显著的抑制 HSC 增殖的作用,且该药抗纤维化与诱导细胞凋亡无关。但此药对肝组织中 HyP 降低作用显著 [20] ,这不仅意味着,胶原蛋白的降解,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得到抑制,也说明此药对肝硬变效果显著。潘志恒、程木华等人在另一篇文章 [21] 中,发现药物干预组 3 个月甚至 6 个月后,肝功能指标接近正常,肝纤维化标志物( HA 、 PCIII 、 IV-C 、 LN ),明显改善,且 B 超指标(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脾厚)亦有所改善。但在大黄蔗虫丸与复方 319 的比较中 [22] ,结论是肝功指标( Alb 、 A/G 比值)前方无明显改善,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却见明显优势。两篇文章所以结论不同,可能系对该方理解有异。或许,我们不该把大黄蔗虫丸简单理解为抗肝纤维化的普通中药复方。此外,本方与黄芩茎叶总黄酮作用机制类似,且包含黄芩。若黄芩茎叶总黄酮能显著降低α -SMA ,大黄蔗虫丸是否有类似作用?上文认为,α -SMA 与 NF-kB 、 TGF- β 1 关系密切,且α -SMA 是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标志。也许大黄蔗虫丸是通过使 HSC 回复到无活性状态抗肝纤维化。若 HSC 回复到无活性状态,就不存在 HSC 细胞分化和周期增殖,这也许可解释药物对细胞周期增殖无统计学意义 [19] ;若降低 HyP 是该方最主要的作用机制,其他作用机制的影响力被严重削弱,亦可解释这一问题。并且,此方与诱导细胞凋亡无关。这说明,抗肝纤维化并非只有诱导细胞凋亡一条路可走。最后,大黄蔗虫丸通过降低 HyP 抗肝纤维化,表明 HyP 的降低可作为除 PPAR- γ外中草药抗肝纤维化的又一指标。 6 拮抗 PDGF 姚希贤等 [23] 探讨复方益肝康及拆方丹参小复方(丹参、黄芪、归尾)对肝星状细胞 PDGF 及受体表达的影响,分别制备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纯化浸膏、正常大鼠及肝纤维化大鼠药物血清,温育体外培养的 HSC , RT-PCR 和 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 PDGF-BB mRNA 及蛋白表达, RT-PCR 和流式细胞术检测 PDGFR- β mRNA 的表达。结果发现,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可显著抑制 PDGF 及 PDGFR- β基因和 mRNA 的表达,尤其全方益肝康。研究者认为,全方组优势乃遵中药配伍君臣佐使。这样说法似乎欠妥。君臣佐使理论没有现代分子药理学依据,客观的论述应从药物作用靶点和机制着手。与益肝康及拆方对α -SMA 的抑制相比,对 PDGF 的拮抗作用显然要强。因此,复方益肝康抗 HSC 活化似以抗 PDGF 为主。这与丹芍化纤胶囊作用相类。复方益肝康亦可能有效阻滞细胞周期 G0/G1 的增殖。 7 抑制 ROS 表达 郭雷等 [24] 研究甘草总黄酮与石见穿总酚酸( GS )联合的作用机制,发现, GS 通过清除 HSC-T6 细胞内过多的 ROS ,促 HSC 凋亡。有文章表明活性氧是氧应激引起肝纤维化的原因,而氧应激与 HSC 激活密切相关。说明, GS 在抑制 HSC 活化的同时,促 HSC 凋亡。换句话说,抑制活化和诱导凋亡可同时进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该文告诉我们宜辩证看待 HSC 失活和凋亡的关系。 上述文献从减少 α -SMA ,抑制 TGF- β 1 ,细胞周期阻滞,阻断 MAPK 通路,降低 HyP ,和拮抗 PDGF 的角度分别论述中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既有生化指标,又有信号通路,可谓洋洋大观。不足之处:( 1 )尚未制定一统一标准衡量药物或复方疗效。( 2 )选择药物和复方,思路欠宽 , 譬如活血化瘀药的应用缺乏虫类药的研究;理气化痰 、 清热解毒的药还涉及不多。( 3 )复方组方欠周全。复方效果,取决于药物选择和搭配方式。如何通过复方的合理设计获最佳疗效?作者认为,一方面是中药功底,另一方面相关研究文献的阅读和反复咀嚼。( 4 )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机制远比文献论述纷繁,复杂,选择什么样的机制作为中药研究的切入口非常关键。它既能帮助我们揭开中药 “面纱”,又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用。上述文献中未充分体现。( 5 )以上文献对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无论技术层面,思想层面,都却乏准确性、深刻性。综上所述,我们应加强和加深中药抗肝纤维化研究,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 杨伟峰,陈厚昌,蒋毅萍.影响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因素.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 , 12 ( 2 ) : 121-123 . 2. 房红梅,姚希贤,姚金峰,等.拆方益肝康的两种药物血清对 HSC 活化增殖的影响.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 , 13(16) : 1970 . 3. 杨鹤梅,李素婷,梅立新,等.黄芩茎叶总黄酮对纤维化大鼠肝脏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6 , 12(1) : 42 . 4. 陈源文,李定国,吴建新,等.粉防己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跨膜信号传导的影响.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13 ( 8 ): 609-610. 5. 来丽娜,郭春花,张晓一,等.青蒿琥珀酯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1 , 27 ( 1 ): 125-129. 6. 赵稳兴,梁崇礼,庞荣清,等.蜂胶乙醇提取物降低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和胶原合成.肝脏, 2003 , 8 ( 2 ) : 34-35. 7. 朱净,范建荣,潘亮,等. NF-κB 在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 α-SMA 、 Ⅲ 型胶原的相关性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 , 20 ( 22 ): 2081-2085. 8. 晏丹,舒赛男.水蛭桃仁煎剂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模型小鼠 HSC 活化及凋亡的影响.江苏中医药, 2007 , 39 ( 9 ): 72-74 . 9. 刘成海,刘平,胡义扬,等.丹酚酸 B 盐对转化生长因子 - β 1 刺激肝星状细胞活化与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中华医学杂志, 2002,82 ( 18 ): 1267-1272. 10. 吴建兴,孟祥军,李定国,等. S mads 信息分子与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2 , 11 ( 3 ): 197-199. 11. 陈源文,李定国,吴建新,等. 粉防己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影响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 13 ( 8 ): 609-610. 12. 刘成,姜春萌,刘平.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旁分泌活化途径的抑制作用.中华消化杂志, 2001 , 21 ( 6 ): 367-369. 13. 杨东霞 , 曲凡 , 马文光 ,等. 活血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 E2 、 P 、 VEGF 的影响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29 ( 2 ): 28-29,33. 14. 刘成海,王晓玲,刘平.扶正化瘀方及其拆方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1999 , 9 ( 3 ): 16-18. 15. 姚玉梅,耿晓霞,吴亚云,等.丹芍化纤胶囊对体内外活化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医杂志, 2005 , 46 ( 10 ): 780-782. 16. 威廉 ·B. 科尔曼 ,格雷戈里 · J . 聪格拉斯.分子病理学:疾病的分子基础(中文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 503 页. 17. 马超,马红.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与肝星状细胞.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 17 ( 1 ): 68-73. 18. 童巧霞,周柏华,喻佛定.和络疏肝胶囊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影响.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0 , 20 ( 2 ): 98-99. 19. 潘志恒,王拥泽,关卫兵,等.大黄蔗虫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增殖的影响.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 2005 , 10 ( 2 ): 61-64. 20. 孙克伟,诸裕义,陈翔,等.大黄蔗虫丸抗免疫性肝纤维化研究.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1997 ; 7 : 90 - 92 21. 潘志恒,陈木华,李林,等.大黄蔗虫丸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3 , 11 ( 4 ): 212-214. 22. 吕萍,杨金龙,刘成,等.复方 319 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51 例.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1996 , 6 ( 1 ): 32-33. 23. 姚希贤,房红梅,王军民.拆方益肝康及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 PDGF 及受体表达的影响.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 , 13 ( 12 ): 1412-1416. 24. 郭雷,李慧,郑秋生.甘草总黄酮与石见穿总酚酸联用促肝星状细胞凋亡作用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18 ( 2 ): 43-46 .
个人分类: 肝病手记|5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超级学术大牛的抑制作用
热度 11 dongping2009 2013-4-3 08:47
超级学术大牛的抑制作用 魏东平 引子我抬起头来,看到天空中人字形的大雁飞行阵列,从我们的头顶,非常漂亮地掠过,一直向前。 我在“ 世界上第一位地球物理学教授 ”一文中,简要介绍了 地球物理学家威歇特 ,感谢一位热心的网友,对此进行了延伸,这里节录如下: 1898 年,德国哥廷根 大学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球物理学教授职位,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球物理研究所,……培养出了如奥地利Herglotz(1881-1953)、德国Gutenberg(1889-1960)和Zoppritz(1881-1908)及瑞士的Geiger(1882-1966)等一批后来闻名于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使哥廷根大学成为地球物理学科发展的先驱和当时的国际研究中心 (详细请参见 “ 世界上第一位地球物理学教授 ”后面的评论11) 。这也说明了, 一位学术大家能够带动一方热土与一个研究团队,应为不争的一个基本事实。 但是反过来,如果一位已经成名的学术大师,对于所在学科新的发展领域与方向,一直抱持怀疑与否决的态度,很显然也会影响到他所在的研究团队,以及该团队研究人员的思想火花,这方面也有一些比较著名的例子。 我曾经在“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 ”与“ 再谈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 ”两篇博文中,简单介绍了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其中介绍到世界各国科学家与科学家团体的很多相关贡献,但是很遗憾,在这个阶段(主要1950s-1960s)中,一直执地震学等相关研究领域之牛耳的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实验室,其科学家团队对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贡献,相对于他们当时的领域影响力来讲,确实是严重地“名不副实”。 仔细分析这种情况,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清。毋庸讳言,这与最初阶段,该地震学实验室的一位学术大牛 贝尼奥夫(HugoBenioff) ,对于该学说相当程度的排斥是有紧密联系的。现在我们都知道板块有三类主要的边界,其中一类就是所谓的俯冲边界——也就是地震学上非常著名的 和达—贝尼奥夫带 ,但贝尼奥夫带的发现者本人却对板块扩张学说并不认同,虽然贝尼奥夫他最终还是某种程度上,接受了该学说的一些主要思想。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曾任美国总统科学顾问的普雷斯(FrankPress)曾经非常婉转地对贝尼奥夫的这种情况进行了评价,这里原文照录: Hecitedbothcontinentaldriftandcontinentalgrowthasthepossiblecausesoftectonicactivityofcontinentalmarginsanddeepseatrenches,althoughhepreferredthelattermechanism.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用途)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13930 次阅读|30 个评论
[转载]ZZ植物培养主要培养基的特点
热度 1 yzhimao 2011-10-31 10:48
常用的培养基及特点如下: (1)MS培养基 它是1962年由Murashige和Skoog为培养烟草细胞而设计的。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为较稳定的平衡溶液。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较合适,可满足植物的营养和生理需要。它的硝酸盐含量较其他培养基为高, 广泛地用于植物的器官、花药、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效果良好 。有些培养基是由它演变而来的。 (2)B5培养基 是1968年由Gamborg等为培养大豆根细胞而设计的。其主要特点是含有较低的铵,这可能对不少培养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从实践得知有些植物在B5培养基上生长更适宜,如 双子叶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 。 (3)White培养基 是1943年由White为培养番茄根尖而设计的。1963年又作了改良,称作White改良培养基,提高了MgSO4的浓度和增加了硼素。其特点是无机盐数量较低, 适于生根培养 。 (4)N6培养基 是1974年朱至清等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而设计的。其特点是成分较简单,KNO3和(NH4)2SO4含量高。在国内已广泛应 用于小麦、水稻及其他植物的花药培养和其他组织培 养。 (5)KM-80培养基 它是1974年为原生质体培养而设计的。其特点是有机成分较复杂,它包括了所有的单糖和维生素, 广泛用于原生质融合的培养 。
227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让人终身受益的几个经典术语(21~30)
len0z 2011-9-22 09:13
让人终身受益的几个经典术语(21~30) 21.旁观者效应 在紧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旁观者人数越多,抑制程度越高。产生原因主要有:由于众人在场,社会责任被分散;个人不能确定该怎么做,想看看在场其他人怎么做,而其他人也有类似想法,等等。   危机现场中人数愈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反而愈少。此现象为旁观者效应。   利他行为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便是“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指的是,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 22.思维定势效应 所谓思维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   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由于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设定了出口的方位,并且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定势思维,它们才没有 能走出囚室。而那些苍蝇则对所谓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没有对亮光的定势,而是四下乱飞,终于走出了囚室,头脑简单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在偶然当中 有很深的必然性。 23.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conformity):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这是指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中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倾向。从众是合乎人们心意和受欢迎的。不从众不仅不受欢迎,还会 引起灾祸。例如,车流滚滚的道路上,一位反道行驶的汽车司机;弹雨纷飞的战场上,一名偏离集体、误入敌区的战士;万众屏气静观的剧场里,一个观众突然歇斯 底里的大声喊叫…… 公众几一个老者携孙子去集市卖驴。   路上,开始时孙子骑驴,爷爷在地上走,有人指责孙子不孝;爷孙二人立刻调换了位置,结果又有人指责老头虐待孩子;于是二人都骑上了驴,一位老太太看到 后又为驴鸣不平,说他们不顾驴的死活;最后爷孙二人都下了驴,徒步跟驴走,不久又听到有人讥笑:看!一定是两个傻瓜,不然为什么放着现成的驴不骑呢?   爷爷听罢,叹口气说:“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咱俩抬着驴走了。”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是却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习焉不察的一种现象――从众效应。所谓从众效应,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总是倾向与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或态度,以证明自己并不孤立。研究发现,持某种意见的人数的多少是影响从众的 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多”本身就是说服力的一个明证,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乎都讨厌越轨者,甚至会对他群起而攻之。 24.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 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拆屋效应”。这一现象与“登门槛效应”似乎有点异曲同工,这一效应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就有这样的例子:学校的一名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把班主任急 坏了,没过了几天学生安全地回来后,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这名学生之前所犯的错误了。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就相当于“拆屋”,是班主任没办法接 受,也是不希望再发生的一种结果,学生之前犯的错误就相当于“开天窗”,虽然原来难以接受,但相对于离家出走就显得可以接受,实际上这就是拆屋效应,只不 过好像学生用得比老师要好。 拆屋效应也是在谈判中常用的和有效的技巧,有时候我们需要在谈判一开始就抛出一个看似无理而令对方难以接受的条件,但这却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想继续谈判下 去,而只代表着一种谈判的策略罢了。这是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它能让你在谈判一开始就占据着比较主动的地位,但记住这只是“拆屋”,如果想让谈判真正有所进 展,不要忘记“开天窗”。所以,如果你的一个要求别人很难接受时,在此前你不妨试试提出个他更不可能接受的要求,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25.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 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剌激过多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 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26.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 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 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 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或“配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 衡的现象。   先说生活中的“狄德罗效应”吧,人们分到或买到一套新住宅,为了配套,总是要大肆装修一番,铺上大理石或木地板后,自然要以黑白木封墙再安装像样的灯 池;四壁豪华后自然还要配红木等硬木家具;出入这样的住宅,显然不能再破衣烂衫,必定要“拿得出手”的衣服与鞋袜;就此“狄德罗”下去,有的也就觉得男主 人或女主人不够配套,遂走上了离妻换夫的路子。   狄德罗效应给人们一种启示:对于那些非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因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非必需的东西。 27.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第一棵树的砍伐,最 后导致了森林的消失;一日的荒废,可能是一生荒废的开始;第一场强权战争的出现,可能是使整个世界文明化为灰烬的力量。这些预言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在 未来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它们的准确性,或许我们惟一难以预见的是从第一块骨牌到最后一块骨牌的传递过程会有多久。有些可预见的事件最终出现要经历一个世纪 或者两个世纪的漫长时间,但它的变化已经从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开始了。成功推倒340多万张骨牌,一举打破了此前由荷兰人保持的297万张的世界纪录。 从电视画面可看出,骨牌瞬间依次倒下的场面蔚为壮观,其间显示的图案丰富多彩,令人惊叹,其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多米诺骨牌效应”,该效应产生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这种效应的物理道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 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己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 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 28.皮克马利效应 又称罗森塔尔效应。皮克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一位雕刻师。他用象牙精心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感情,希望雕像能够成活。上帝感其所诚,使象牙姑娘获得了生命,成了他梦寐以求的情侣。 曾有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某小学随机抽了二十名同学,这二十名同学的学习成绩都差不多,他谎称他已经为他们测了智商,测出其中十名同学的 智商很高,非常聪明;另十名同学智商一般,是普通人。然后告诉了他们的老师。一年过后,他又来到了这个学校,发现他所说的智商高的同学的成绩普遍明显高于 智商一般的同学。这是因为人对自己或是别人对他有一个希望就会按照那个标准去要求他,把他按照那种人来对待,就会激发他的潜能,最后真的成为了大家希望的 那样。有一句著名的话:如果你想飞,你就要相信自己能飞。 29.路径依赖原理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不能轻易走出去。   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   点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一个明确提出“路径依赖”理论的是道格拉斯·诺思。他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规律,从而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 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企业发展 因而进入良性循环;不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就如厄运循环,企业可能会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 想要脱身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30.丛林法则 一棵伟岸的大树,长在丛林中。它的顶端极力向上,以寻求最多的阳光雨露;它粗大的的枝干尽可能地占领着空间,以呼吸最新鲜的空气;它的根系极尽繁茂,以汲取大地最多的精华。然而,在大树旁边,几棵瘦弱的小树却在生存的边缘挣扎,它们枝干细脆,叶片已接近枯黄。   小树愤怒地盯着大树:“你已经足够强大,为什么还要限制我的生长?”大树漠然地看了它一眼,冷淡地说:“对于我来说,你的生长永远是个威胁,这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是它最典型的特征。” 丛林法则告诉我们: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能适应环境,就只能被环境淘汰。   弱肉强食,丛林中的资源有限,只能强者才能获得最多。   实力弱小的时候,采取结盟不失为一种策略。   同类竞争,异类共赢。   强弱是可以逆转的,所以时刻要有危机意识。   这也是人类社会要遵守的生存法则。大到国家间、政权间的竞争,小到企业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都要遵循丛林法则,至于竞争的结束,就全看各自的实力、智慧和造化了。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