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由能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闲侃能源自由、信息自由、健康自由与财务自由
热度 2 kiwaho 2015-2-19 13:11
不是每个人出生之时都有幸嘴里含着银勺子,但上苍都公平地签发了能源自由使用许可证。既然让你来到这个世界,就得让你有用之不尽的能量加上你的劳动,去适应改变这个世界。 你可能会奇怪,既然人手一份上苍许诺的自由能源使用许可证,为何我没见到?汽车跑不动还得花大价钱买汽油! 其实上苍已经慷慨地将自由能源洒满人间。君不见:太阳文火炖地球,洒向人间光和热? 哪里有人,那里就有水和空气,那里一定就有能源。至于你既够不着又不会用,那也怨不得上苍。和谐的大自然能量传递的景象应该是这样的: 天人互动传能量,生命之水来做媒。 太阳洒能水蒸气,人间采能气凝水。 阳光雨露正能量,福泽苍生众欢腾。 政府无需担心能源自由带来管制危机。至于自由能源对传统能源生产行业的冲击,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引导企业逐步转型而适应,不必对自由能源心存芥蒂。 空中水资源是人类共同财富,政府出于对此资源的调控目的,可以理解的做法也许是控制此资源的开采权,而不应是限制开发自由能源的新技术本身。 政府的杀手锏应该是控制民众的财务自由。因为财务自由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个人努力去打拚的。政府的根本兴趣点应该立于让人民使用自由能源和谐地劳动,追求各自的财务自由的人生目标,进而推进国家社会的开明进步。 当然,每个人都实现财务自由也不是上苍愿意见到的,因为那样人人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共产主义的理想 乌托邦甚至取消货币,财务自由肯定都落袋为安了,其它所有自由更不在话下 , 根本就不是神马浮云。 你相信 共产党员 真正相信共产主义吗?反正我是不信的 ,那样的乌托邦恐怕是做梦而已。 大家都衣食住行乐无忧,即便有自由 能源,难得有人愿意使那个 劲。 信息也是能量的一种存在状态。信息自由与能源自由本应皆是自然人与生俱来的属性。当然人为阻止保密信息的流通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某些实体恐惧于信息外泻不利于自身利益。西方政府对信息自由早就全面开放,且与信息自由对等的教育自由,也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以免费义务教育的形式恩泽与民,然而对能源自由的态度并不见得开明,因为资本主义政府往往是受制于能源寡头的。 身体健康也是上苍对每一个生灵的愿望,也是人们奔财务自由的本钱。健康自由的本意正在如此。故而,爱民政府或民选政府,总是愿意设计一个好的制度,起码让每个人不论穷富都能健康的活着,世界上不乏这样的健康自由的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台湾等。 有病治不起,只好听天由命等死,和没钱读不起书一样,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良心上甘愿做的,也许任何政府都能找出一大把借口,临时背书医疗教育商业化的重要性,以及为何吝啬施舍民众健康自由、信息自由和受教育自由,但毛先祖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伟大理念一定会在全球实现。 身体健康是享受一切自由的本钱!在此羊年新春接福之际,我恭祝全体科学网网民身体康健,尽享势所能及的各种自由! 可喜的是,能源自由的希望已经露出了曙光。我发明了一种源自天然水气潜热的可再生能量机,兑现了随手可得的取之不尽的免费能源! 如今,我的发明能让每个人通过高科技的系统和方法,轻松取得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自由能源。 呜呼, 安得马力千瓦厚?大庇天下寒士奔小康!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何谓自由能源?
2499 次阅读|3 个评论
湿空气脱湿换来的凝结热返给所在干空气可升温几何?
热度 2 kiwaho 2015-1-14 04:28
下述内容略知气象知识以及热物理即可明白。 0 ℃时饱和湿空气含水量 5g/m 3 。水气所占内能为 =0.005kg*2374kj/kg=11.87kj /m 3 。空气比热 1kj/kg/K 。空气密度 1.29kg/m 3 。剔出水份后的凝结热 , 可换干空气温升 =11.87/1.29=9.2 ℃。先前的 0 ℃ 跳变成 9.2 ℃。 中国长江以南没有取暖配套,冬天大部分时段大概就是冰点附近。要是能把大气内的水气潜能抠出来,让干空气立马温度升到 10 ℃,能提取这种免费能源那该多好! 室温 25 ℃ 下的饱和湿空气含水量 23g/m 3 。 水气所占内能为 =0.023kg* ( 2409-105 ) kj/kg=53kj /m 3 。空气比热 1kj/kg/K 。空气密度 1.29kg/m 3 。剔出水份后的凝结热 , 可换干空气温升 =53/1.29=41.1 ℃。先前的 25 ℃跳变为 25+41.1=66.1 ℃。 这个潜能抠出来后,就别还给空气了,否则 66 多度的高温非得把人热死!拿来输出轴功多好,想发电就发电,想干啥就干啥,只要转轴能拖得动。 我是在打空气潜热的鬼主意?
4096 次阅读|7 个评论
冲动与引动---东西方科学研究方法比较(原创)
热度 2 fanjing1 2011-10-19 11:18
我们学校有一个老师,搞哲学的,写了许多大家都看不懂的书。我也看不懂。昨天闲来无事,随手翻了翻,终于看懂一段话,越想越觉得有趣,拿来与广大博友分享。书名是《美业》,后记中有一段小字是这么写的: 所谓工业文明,就是西方文明,西方文明就是男权时代,西方的男性思维方式的文明表现。而男性思维方式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冲动。 所谓生态文明,它将接近东方的自然文明,自然文明是生成性文明。男女两性哪个性别是生成性性别?当然是女性。那么女性的思维方式的生命样态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引动。 我记住了四个字: 冲动,引动。 深以为然。联想到这些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和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很想对这四个字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注解,对与不对,请博友批评指正。 “冲动”型思维是外向型思维,表现在科学技术上就是对外部世界的执著探寻,使用仪器扩展眼、耳等器官的功能,使用逻辑思维和数学表达来精确刻画未知领域的物理图象。依靠这种思维方式,人类可以破坏原子结构,把质量转化为能量;可以上天、入地,将研究视野扩展到整个可以观测到的宇宙。 可是,当今物理学的最大问题却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巨大的能量就在人的身边,科学家们却无法感知,更不要说提取和应用。丁肇中和李政道先生多次在讲座中提到,是研究的方法论出了问题。问题很明显:宏观的真空特性不应该通过仅仅研究真空中的一个点来完成。这道理是很明白,却很难通过西方科学的现有模式来取得进展。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大脑细胞也是有限的,研究一个点尚且耗费天才物理学家的一生,更何况整个宇宙? 东方文明对这类复杂、非线性系统问题其实有更好的解决思路。这也是钱学森先生一直倡导复杂巨系统研究的原因。既然“冲动”型思维无计可施,何不试试“引动”型思维?正如一个QQ网友的签名:事业是男人的姿色,姿色是女人的事业。颇有深意。举个例子:要想让一粒种子发芽,既不需要研究它的DNA,也不需要学习分子生物学,只用将它放入肥沃的土壤,及时浇水,充足的光照,足矣!有位研究电子学的朋友想利用种子发芽的力量来发电,发电成本比太阳能电池低得多。据他说已经开始做实验了。顶! 人类若想获取自由能源,靠“冲动”的方式恐怕行不通,人造太阳工程搞了几十年还未联网发电便是明证。得靠“引动”,把暗能量引到我们可以观测的时空中来。也就是要创造合适的条件,让暗能量自动流过来,这样,我们可以不必清楚了解暗能量的所有微观特征。这里面最大的障碍就是时空观。我个人认为,东方文明表达了一个多维度的时空观,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只是生存在其中一个世界中而已。其中,多个维度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关联的证据就是量子纠缠现象和波粒二像性。 周治平先生将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复数,提出了虚时空的概念;崔君达先生将分子生物学里群的概念应用到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推导出16维复合时空理论;张天健先生则提出万有斥力定律,定义了虚质量、虚能量的概念,并使用时空旋转变换得到了相对论的所有结论。以上开拓者理论共同的特点就是,认同多宇宙时空观,这其实就是东方文明的核心。也是东方科学研究的起点所在。 综上所述,所谓“引动”就是创造合适的条件。对于自由能源的研究,应该先不考虑细节,而是着力创造引动的条件,将能量从另一个时空引过来。有了肥沃的土壤,何愁种子不发芽? 应该承认,西方文明对可观测世界的研究比东方文明深邃而准确得多;同时也应该承认,东方文明在对宇宙的宏观把握上则至少超越了西方数千年。对于不可观测的世界,东方文明的研究方法比西方文明要多且巧妙。沟通明、暗宇宙的现象可能就是波粒二像性。既然可以通过打破粒子的方法来获得自由能源,那为什么不可以通过提取波动能量的方法获得更为温和而美妙的结果呢?我们的团队正在从事此项研究,已有初步的收获。
个人分类: 个人随笔|9386 次阅读|3 个评论
实现COP系数大于1的几种可能途径(原创)
热度 1 fanjing1 2011-8-18 12:06
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能量是无所谓守恒不守恒的,完全取决于系统研究的边界。近几年来,在众多前辈和朋友的帮助下,我思考了很多种可能实现COP系数大于1的电路,有了一些思路,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当然,这种研究完全是探索性的,其中可能有很多思考不周或错误的地方,请读者认真鉴别。另外,我的专业领域是电磁学,因此,考虑的问题偏重于电磁领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它领域不可能实现COP1。恰恰相反,每一个领域都有可能,方法也许更简单。因为,大道至简。 从哲学的层面讲,这种研究必须打破西方“封闭系统、主客分离、向下还原”的经典研究思路,而应该返回到东方“开放系统、天人合一、向上整合”的思路上来。因为,不看到宇宙的整体性、时空的连贯性,就难以理解真空能量、暗物质、暗能量等未解之谜。也就难以从西方的对静止粒子的孤立研究,回归到对流动能量的整体研究上来。特斯拉也说过:我们可以从宇宙中任意一点获得能量。事实上,向上整合的研究方法是对还原论研究结果的整合和提升,得到1+1〉2的效果,同时并不违背现有的科学结论。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怎么可能出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效果? 从物理学层面讲,有以下几种方法有可能实现COP〉1 : (1)静态磁能提取 一般来讲,很多人喜欢使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来否定自由能源的研究,但是,对于永磁能量,其研究范围已经超出了热力学,再使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进行泛泛的否定是荒谬的。我想,有两个基本共识可以支持我们的研究方向:1、永磁体是有能量的。2、铁被磁化后能量增加,而磁铁的磁性没有明显减少。永磁体能量的来源应该是量子化的。称为暗能量、零点能或时空能都无所不可。国外著名的MEG就是提取利用静磁场能量的代表。 (2)反磁势抵消 一般人认为,楞次定律导致能量守恒,我们无法克服楞次定律,所以传统的变压器的效率就无法超过100%。毫无疑问,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乃至麦克斯韦方程都是正确的。但是,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转移反向磁力线的方向来使阻力变成动力呢?没有任何定律证明这样做不行,那么,我们不妨试试又如何?国外著名的塞恩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就是这样的。据说COP系数极高,请大家自行验证;国内周治平先生也对此类设备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并较早申请了专利。 (3)电磁纵波的时间延迟效应 tesla对电磁纵波研究较多。依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特斯拉指的是现代电磁波和天线理论中的近场。近场包括准静电场和准静磁场,其波动形式是纵波,在天线附近存在,随距离衰减极快,因此一般人都不太在意它的存在。电磁横波的能量守恒是由坡印庭向量决定的,基本没有疑问;而电磁纵波呢?其实没有多少人讨论它的能量守恒问题,电磁理论专家梁昌洪老师在 关于电磁理论的若干思考.caj 一文中提出了静电场的问题,不愧是大师风范。梁昌洪老师近年来对非线性和开放系统也非常感兴趣。我无缘结识梁老师,很想能有机会能够聆听他对自由能源的看法。正如牛顿第三定律在空间中不严格成立一样:力的传递需要时间和空间,而反作用的力可能找不到施力物体。电磁波的传递也需要时间和空间,这将导致能量和相位的反转,打个比方说,推力也许就变成拉力了。这样的一种能量增值效果完全是电磁的时空效应,称之为时空能量相当准确, 详见周治平、樊京在《前沿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时空能量论》。也许是“气”的作用?注意特斯拉和麦克斯韦都是赞成以太论的。网友刘晓东博士数年来坚持自由能源的研究,研究方向从位移电流一直到时间延迟效应,令人敬佩。我本人则在电磁纵波和特斯拉线圈的研究和制作上有一些独到见解,并有所突破。 这些年来对自由能源的研究探索,以及科学上的一些重要进展使我深刻领悟到,21世纪应该是使用东方元气论哲学思想来引领科学的发展,从而替代西方原子论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以能量物质观来替代机械原子观。其实这个工作从量子力学已经开始了,只是还不彻底。对不对,请大家指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创新并不是要否定过去,恰恰相反,我们的研究必须继承原有西方的丰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后记: 自由能源(我们称之为时空能量)的研究是一条艰辛的路,这条路也许没有尽头,甚至有些专家认为是死胡同。幸而,在这条路上,有许多师友同行。赵伟民先生带我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使我了解到可以使用另一个视角看这个世界;沈今川教授的研究令我大开眼界,引起了对自由能源的兴趣;周治平高工则带领我深入了解中西方科学如何取长补短,在自由能源研究方面堪称是我的导师;李卫博士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位移电流可能能量不守恒问题,还为此申请了专利;刘晓东博士以精确的计算从理论上证明了电磁波的时间延迟效应问题,不愧是留美的博士。张祖彦教授以75岁的高龄检查我的实验,尽心尽力,即使屡屡失败也从不打击挖苦,表现出一个真正的教授才能有的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大家风范。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没有新能源的出现,人类将没有未来!我们享受研究的快乐,无关成败。
个人分类: 个人随笔|7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输出比输入大8倍的电路?!
热度 9 fanjing1 2011-6-23 22:47
国外资深物理学教授 Steven E. Jones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焦耳小偷电路,使用泰克示波器测量其COP系数为8。当然,这个结论是否准确有待于各位验证。我翻译并整理了其电路和测试方法,希望大家复制并理性讨论。 Steven的电路制作.pdf
个人分类: 自由能源实验|12159 次阅读|6 个评论
能量到底守恒吗?
热度 7 fanjing1 2011-6-4 11:54
能量守恒定律很少被人怀疑,从高中起但凡读过几本书的人都很容易成为这条定律的忠实信徒。如果我说要重新讨论这条定律的适用范围,恐怕是要被拍砖的。激进的网友首先会问,你到底读过书没有?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不知道?一般情况下,我会回答,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封闭系统”。不仅如此,经过数十年的西方科学的学习,我最近领悟到,任何科学定律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否则,不能称其为科学。如果遇到更为激进甚至开骂的网友,我只好笑着回答:不好意义,我没有读过高中,也没有学过能量守恒定律,您老水平最高。 近年来,我领悟到的是:能量无所谓守恒不守恒,这只取决于你研究的系统的边界。对于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能量大概是守恒的。可惜,这个前提在宇宙中是不成立的,它只能是局部的近似。例如,宇宙是无限的,因而能量也是无限的,那么,你该如何定义能量的总值,如何测量宇宙中能量是否真的守恒呢?如果不能测量而妄下结论,那只能说是一种信仰。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论推导我没有看到过资料,听网友讲,这个推导基于时间平移对称性的前提。现代物理学喜欢对称性,每每遇到不对称的现象时,总可以在更高层次上找到其对称性。这永远是正确的,但是也是永远没有终结的。因为,我个人的信仰是,宇宙无限可分,你说它对称也行,不对称也可以。这也只取决于你研究的边界。有人偏偏要问:分到最后到底是什么?我只好借用一个我也搞不懂的名词:“道”。 退而求其次。在局部范围内能量是否可以不守恒?我认为:可以。如果我们把房间作为系统的边界,制热空调就是一个能量不守恒系统。其能效比大约为5。也就是其电-热转换效率为500%。磁致冷空调也是一个能量不守恒系统,其能效比也已经超过了5。说来好笑,原本的确是电-热效率为500%,可是有些人偏认为这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换了个名词,能效比,结果就没有人质疑了。可见,那些死读书的人也是很好骗的。 不得不说起永动机。既然局部范围内能量可以不守恒,这是否为永动机提供了一条活路?当然,首先得给永动机做个定义。我也不指望它千秋万代地转,只要能为人类提供极其便宜而清洁的能源就可以了。这次,国外的朋友们学聪明了,打死不能叫永动机,还是另起个名字吧:自由能源。这方面的研究近来进展不小。微生物把垃圾吃了发出了电,水制氢的效率已经超过了100%。甚至有人说,暗能量都被调出来发电了。这个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我们还没有掌握方法而已。在宇宙的尺度内,能量守恒定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探讨能量到底守恒不守恒,与探讨这个宇宙到底对称不对称一样,基本上是学究们的事情,与人类生活关系不大。 我们还是埋头苦干吧!也欢迎理性的拍砖。
个人分类: 个人随笔|6748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