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庖丁解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庖丁解牛杂谈
热度 2 heitiedan2012 2013-5-16 15:18
六十年代出版的《调查研究的故事》中有一篇摘自《庄子》的《庖丁解牛》。说这位杀牛的高手,在他的眼里没有一只囫囵的整牛,而是被分解成有不同关节、不同筋骨的看似完整,实则已被分解的牛。所以他用起他的屠刀来“游刃有余”,用了十九年也仍然锋利如初。至于文惠君为什么从庖丁的解说中悟到养生的道理,不是特别清楚,也许是养生也不能用强,总要顺势而为。庄子没有明说,也不好妄猜。 从庖丁解牛想到还原论。还原论原词是 reductionism , reduction 有一点点往下削减的意思。最后分解到最基本的单位,或者达到至今为止人力而不能为的单位为止。表面上看,这也是把一个整体性的东西一点点分解为最基础的单位,与庖丁解牛十分相似。当然在实际上,庖丁解牛在解牛之初,是把牛看成一个已经由种类肌腱与关节联结起来的整体,而庖丁解的过程并不是一块一块地削减,他强调的是用他的刀插进牛身上最薄弱最关键的部分用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科学方法中,还原论是不可缺少的,也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对还原论,有些学者已经提出质疑,因为毕竟所还原的那个最基本的单位,如果将其复原,是不是会得到还原之前的那个东西,是没有什么把握的。或许可以说,还原论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曾经用过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而且也是存在着一定缺陷的方法。 庖丁解牛可能更像是一种整体论。虽然牛在庖丁的眼中已经近乎解体,但在解牛之前,这头牛仍然还是个整体。只是此整体非彼整体。在他人眼中的整体的牛与在庖丁眼中整体的年并不是同一个整体。我不知道外科医生看待病人是不是也跟庖丁看待牛的眼光一样。虽然听起来有点恐怖,但实际上也算不了什么。如果外科医生对人体解剖结构的熟悉程度达到庖丁解牛的程度,那对病人应该是一件幸事。 有人曾经说,中国传统思维倾向于整体论,而西方思维倾向于还原论。这种说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中国传统中的整体论并不都像庖丁解牛中的那种带有一定分析程度的整体论,中国传统的整体论充其量也是像中医理论中的那种略显含混的整体论。中医理论不是没有分析,如经络理论中的七经八脉,但也仅此而已,再往下更详细的分析就没有了。中医的整体论以平衡为准则。人生了病,一定是体内哪个方面失衡了。所以中医用药主要就是来调,调节平衡。这对于养生和慢性病也许有点盗用,但对于急性症候,如心肌梗塞,至少单纯用药估计就来不及了。 当然,中医更多的是预防疾病的发生。也许在人感觉到心脏不舒服之前,如果经过有经验的中医的诊断,有可能发现早期的心脏方面的疾病,这时及早治疗用药,也许还来得及。只是大多数人很少有在身体不舒服之前主动去找中医大夫号脉检查,别说找中医了,连西医都懒得找,所以有不少人因此就发生猝死。 中医对于失衡的现象解释也是多种多样。因为人体的脉象实在太复杂了,有些脉象只是相似,如果不是经验特别丰富的中医,也很难区分开来这些近似脉象的不同。那么这在用药和用医上就存在较大的差异,那疗效自然也会存在差异。到底要怎么治,实在不好说。中医还要讲缘分。对于同样的病,用同样的药,有的人效果就好,有的人效果就差,这就跟缘分有点瓜葛。这种观点在西医看来根本就是不可思议的。 叶广芩的小说《黄连厚朴》写到一位祖上是皇家太医的老中医,有位大款找他看病。开始他怎么也不愿意看。大款就不答应,一定要他给看。最后,无奈之下,老中医劝大款回家准备后事吧。大款先是大惊,然后就不愿相信。觉得自己身体没有什么大毛病,哪里就快死了。大款后来果然发病,但被老中医的已经离婚的儿媳给救了过来。大款对老中医的前儿媳感激不尽,自然对老中医甚为不屑。没想到,没过两天,大款果然在睡梦中一命呜呼。老中医说,要没这点本事,祖上的太医不是白干了。这位老中医不愿意给大款看病,有可能是看到这位大款已经病入膏肓,没有治的必要了。也有可能觉得这位大款与老中医没有缘分,看也无益。这事说不清楚,谁知道呢。西医肯定不会说什么缘分这样的话,反正治得好治不好我都给你治了。这其实也包含着缘分的含义,只是西医自己也不知道而已。
3089 次阅读|2 个评论
庖徐解羊
xuyingxiao 2011-2-12 23:19
需求分析: 项目背景:超市里买了整只的羊排, 功能性需求:只得自己动手分解了。 非功能性约束:老婆不让用平时的菜刀来砍,怕刀砍坏了没有到切菜了。只得用一把轻飘飘的刀来割。 技术路线及总体设计: 想起中学里学过的庖丁解牛,技术路线是确定的:只要找到骨头之间的缝隙就行了。 详细设计及关键问题分析 仔细观察羊排,一根根骨头之间的缝隙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肉把它们连接起来,下刀就行了。技术难点在于脊椎,小时候看很多人拿刀用力砍,都是在砍这个脊椎骨。但仔细看脊椎骨,一块块之间其实有白色的韧带连接成整个脊椎,这里就是下刀的关键所在。 下刀时,发现沿着白色韧带一条条切到尽头时脊椎其实只切开了左边一半,还有一半切不下去了。再研究一下,发现左边的各个韧带和右边的各个韧带是有夹角的,因此应该从左右两头往中间切。照着这个办法,沿着脊椎从上往下切了很多V字形。 每个V字形汇集到底端的顶点,怎么也割不动了,仔细看看是很硬的骨头。难道每块脊椎骨到到了这个地方就必须用力砍了?研究过程中不经意带着肋骨间手 一拧,就把它拧下来了。仔细看看,原来每个脊椎骨的中心有个很坚硬的突起把各个脊椎骨套在一起。刀横向割虽然割不动,但它承受不了扭力。 系统实现效果(局部) 结论: 不砍一刀,先割再拧,将整个羊排分解玩了。 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进一步的研究包括: 1. 设计一个通用的解牛、解羊、解猪流程。 2. 如果有机会到中学上课讲《庖丁解牛》的话,要联系屠宰场,布置学生的家庭作业是:到定点的屠宰厂去解一只猪或一只羊。
个人分类: 生活|28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和谐的音符
BaoHaifei 2009-8-28 12:37
和谐的音符 鲍海飞 2009-8-28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没有色散,所以我们才能够聆听一首又一首由众多乐器演奏的美妙乐章。 孔融让梨:看到的是谦让,听到的是请您。让总比忍要好!至少让是有胸怀的。 将相和:廉颇与蔺相如,那是运筹帷幄和征战沙场的交融,是两双紧握的手和无言的泪,是文武之和。 庖丁解牛:那是刀在关节在筋络中的行走,而不是刀砍斧剁。 老人与海:面对的是海天一色,斗的是惊涛骇浪。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夜色月光下,万籁俱寂,只有偶尔的雨滴嘀嗒嘀嗒地滑落,那一刻宁静。遥想那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场景,或是那小儿溪头卧剥莲蓬活泼可爱的场面。 海上生明月:那种震撼,那种辉煌,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有大自然,无私地、默默地润物细无声,万类霜天。 那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
个人分类: 随想|3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养生主” 内篇 第三《庄子》译注
huchangbo 2009-4-21 20:29
  《养生主》的主旨是讲庄子的缘督以为经的人生观,其中主要阐述养生的要领和养神的方法。他主张顺应事物之自然之理,而不被外在的物欲所拘泥;忘却感情而不违逆自然。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吾生也有涯至可以尽年,总论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第二部分,从包丁为文惠君解牛至得养生焉。以包丁解牛喻养生之道,说明处理社会事物就象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自然,游刃有余地避开是非矛盾而生活。第三部分,从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至不知其尽也。通过右师之介、泽雉不薪畜樊和秦失吊老聃,写除去形骸残全的观念,视生死如一和薪尽火传的本性,主张崇尚自然,反对人为,听任命运的安排和天性的延展。   吾生也有涯(1),而知也无涯(2)。以有涯随无涯(3),殆已(4);已而为知者(5),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6),为恶无近刑(7)。缘督以为经(8),可以保身(9), 可以全生(10),可以养亲(11),可以尽年(12)。      (1)生:生命。涯:一作崖,极限,边际。   (2)知:通智,智慧,知识。   (3)随:犹逐,追随、追求。逐即逐物,即《天下》中的逐万物而下反。   (4)殆:通怠,疲倦。已:助词,通了。   (5)已:此。而:还。为:从事,求。为知:追求知识。   (6)为:做。名:名利。   (7)刑:刑戮。   (8)缘:因,顺行。督:中,中道。经:常法。缘督以为经:因顺着名刑之间的自然之道做为养生的常法,达到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的宗旨。   (9)保身:保全身躯,免遭刑戮。   (10)全生:生通性,保全自己的天性,免受思虑之苦。   (11)养亲:事养父母。庄子此观点与盂子说的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有矣,未有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也相类似。有训亲为精神或训亲为身者非。   (12)尽年:指享尽天年,保持自然的寿命而不使年寿夭折。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很疲倦了。明知如此,仍要汲汲以求地追求知识,那就会更疲倦了。做善事不能有求名利之心,做恶事不能有刑戮之若,顺着刑名之间的自然之道以为常法,就可以保全身躯,保全天性,奉养双亲,享尽天年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然(4),莫不中音(5)。合于《桑林》之舞(6),乃中《经首》之会(7)。文惠君曰:..(8),善哉!技盖至此乎(9)?庖丁释刀对曰(10): 臣之所好者道也(11)进乎技矣(12)。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也(13)。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4),官之止而神欲行(15)。依乎天理(16),批大郤(17),导大窾(18),因其固然(19)。技经肯繁之未尝(20),而况大軱乎(21)!良庖岁更刀(22),割也;族庖月更刀(23),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4)。彼节者有间(25),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6),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删。虽然,每至于族(27),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8),视为止(29),行为迟(30)。动刀甚微(31),謋然已解(32),如土委地(3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4),善刀而藏之(35)。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6)。      (1)庖(po)丁:厨师。文惠君:梁惠王。   (2)踦(yǐ):犹椅,用力抵住。   (3)砉(xū):皮骨相离的微声。   (4)奏刀:进刀。..(huō):刀割物裂的粗声。   (5)中(zhng)音:与乐音相合。   (6)桑林:商汤时的乐曲名。桑林之舞:用《桑林》乐曲伴奏的舞蹈。   (7)经首:尧时的乐曲名。会:犹合,指合乐,节奏。   (8)..(x):嘻的异体字,惊叹声。   (9)盖:通盍(h)何,什么。   (10)释:放。   (11)好(ho):爱好,喜好。道:指规律,《天地》有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干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指的就是规律。   (12)进:超出,超过。乎:于。   (13)赵本牛前有全字。   (14)遇:接触。   (15)官:感觉器官,指耳目等。官知:指视觉。止:不止。神欲:指精神活动。行:意为不行不能敏捷活跃。   (16)依乎:依照于。天理:指牛的自然结构。   (17)批:劈。挪(x):同隙,间隙。指牛骨节的间隙。   (18)导,引,入。窾(kuǎn):空。导大家:指刀引入牛骨节之间的空隙。   (19)因:循,顺着。固然:指牛体结构本来的样子。   (20)技:犹枝,经:经脉。技经:指经脉连接之处。肯:附在骨头上的肉。繁(qng):指筋肉纠结的地方。技经肯繁之未尝:未尝技经肯紊的倒文。   (21)軱(gū):毂轳的合音。骨与骨相接处象车轴于毂,所以称軱,这里指大骨头。陆德明《释文》引崔馔注:盘结骨。   (22)良:善。岁:年。更:更换。   (23)族:众。族庖:一般的厨工。折:犹斫。   (24)十九年:指十年九年。删:磨刀石,磨石。发:磨。   (25)节:骨节。间(jin):间隙。   (26)恢恢:宽裕,宽绰。游刀:运转刀口。   (27)族:犹簇,筋骨纠结处。   (28)怵(ch):惕,小心谨慎。怵然为戒:小心谨慎。   (29)视:目光。为:因。视为止:目光专注。   (30)行为迟:动作因此而慢下来。   (31)微:轻。   (32)謋(hu):同磔,张,开,这里指骨肉相离的声音。解:解体。   (33)委:堆。积。此句后陈碧虚《阙误》引文如海、刘得一本有牛不知其死也六字。不补不影响全文,未补。   (34)踌躇满志,从容自得而心满意足。   (35)善:同缮,修缮。   (36)养生:指养生的道理。      厨师给文惠君宰牛,手触到的,肩抵庄的,脚踩着的,膝顶着的,都发出去奢的响声,进刀时砉砉的粗放声音,没有不符合乐音的。既符合《桑林》舞曲的拍节,又符合《经首》的乐曲节奏。文惠君说:哎呀,太好了!技巧怎能达到这种程度呢?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过技巧了。最初我宰牛的时候,所看到的无非是牛;   三年之后,就未曾看到过整个的牛了。到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觉停止了而心神在活动。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劈开筋肉相连的间隙,导入骨节之间的空当,因循它本来的结构运转刀口,不曾碰到经脉筋骨相连的地方,更何况大块的骨头呢!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现在我这把刀已经用十年九年了,宰的牛有几千头了,可是刀刃还象刚刚磨过的一样。牛的骨节有空隙,而刀刃薄得象没有厚度一般,以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空隙的骨节,宽绰地运转刀口,必定是有回施余地的,所以这把刀用了十年九年,还象刚磨过的一样。虽然如此,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觉得难下刀,不得不小心谨慎,目光专注,行动迟缓,动刀很轻,牛就哗啦解体了,就象土堆散在地上一样。这时,我提刀站着,环视四周,心安理得,把刀修治得干干净净而收藏起来。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啦。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1):是何人也?恶乎介也(2)?天与,其人与(3)? 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4),人之貌有与也(5)。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6),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7)。神虽王(8),不善也(9)。      (1)公文轩:人名,姓公文,名轩,宋国人。右师:官名,指任右师的人。   (2)恶(wū)乎:何以,怎么。介:单足,引申为独特。   (3)其:犹抑,还是,或是。与(y):通欤。   (4)是:指养生的生而言,即是性。独:与介意相同,都指刖刑砍去一只脚。   (5)貌:相貌,形状。与(y):共,指两只脚共行。   (6)泽雉:野鸡。   (7)蕲:期,求。富:畜养。樊:笼子。   (8)王(wn8):通旺,旺盛。   (9)不善:不自由。      公文轩看到任右师的人惊讶的说:这是怎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只有一只脚呢?这是天性,还是被人砍掉的呢?公文轩又说:这是天性,不是人为。这是天性使他只有一只脚的,人的天性的形体本来是两只脚并行的,因而可知这是天性,并不是人为。野鸡十步一啄食,百步一饮水,也不期求被畜养在笼子里。精神虽然旺盛,但行动不自由。   老聃死(1),秦失吊之(2),三号而出(3)。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4) 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5),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6),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7),必有不蕲言而言之(8),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9),忘其所受(10),古者谓之遁天之刑(11)。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12)。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13)。指穷于为薪(14),火传也(15),不知其尽也。      (1)老聃(dān):即老子,春秋末期道家的创始人,对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有较大的贡献,著有《道德经》(亦称《老子》)一书。   (2)秦失(y):人名,姓秦名失,老聃的朋友。   (3)三号(ho):三,指古代的概数,非指三声,号,哭而不哀为号。三号,指大哭一阵。   (4)弟子:指老聃的弟子。夫子:指老聃。   (5)其人:指老聃的弟子。   (6)向:刚才。   (7)彼:指老聃弟子中哭的人。会:聚集。   (8)言:言说。   (9)遁:违背,违反。倍:增加,添加。   (10)受:禀受。   (11)刑:过错,过失。   (12)适:有时。来:指生。去:指死。   (13)帝:天帝或自然。县(xun)解:悬解,道家对生死、得失等都持无所谓的态度。   (14)指:手。薪:薪柴。   (15)火传:火种的流传。   (16)不知其尽:指不尽其性而言。      老聃死去,秦失吊唁他,哭一阵就出来了。老聃的弟子说: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那么这样吊唁,行吗?秦失说:行的。以前我认为你们都是得道之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刚才我进去吊唁时,看见有年长的哭他,象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的人哭他,象哭自己的父母。你们聚集在这里,必定有不想说的话而说了,不想哭而哭了。这是违反天性增加俗情的,忘记了天性的享受,古人称之为违反天性的过错。有时出生,是你们老师的应时;有时死去,是你们老师的顺乎自然。应时而生而又顺乎自然而死,那么哀乐就不能进入身心,古人称这是自然的悬解。用手掰薪柴有穷尽,但火种流传却不穷尽。 转自: http://hi.baidu.com/oooiiooo/blog/item/97ec9c9470e7d41cd21b709f.html
个人分类: 品读《庄子》|3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