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编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JMS审稿:将稿件分配给编辑人员时的通知信
waterlilyqd 2017-11-14 12:19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JMS)的编委们担任责任编辑,负责稿件管理的任务,其主要职能是邀请审稿人进行同行外审,就文章的具体问题与审稿人和作者联系沟通,归纳总结同行外审的意见后,提出文章的具体处理建议并作出接收、修改或者退稿的建议。由于本刊的编委来自世界各地,无法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邮件和网站以及建立的编委QQ群是我们与编委们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一旦将稿件分配给编委以后,稿件系统会自动向他发送一封通知信,提醒他们及时到稿件中心去进行相应的操作。在ScholarOne稿件系统提供的邮件模板基础上,我对该通知信进行了修改,主要增加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如果无法及时处理该篇稿件,请立即回复邮件,我们根据情况重新分配给其它编辑人员;2)对第一次担任责编的编委,提醒他们到本刊网站下载相应的稿件管理指南(Guides to Editors); 3)以简洁的形式告知责编邀请审稿人的三条渠道,并在第三条(邀请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上加了特别提醒。过去,有些责编不清楚情况, 邀请的全是作者推荐的审稿人,而这样的审稿结果,从本刊制订的准则来看是不符合要求的。本刊规定,一篇文章必须邀请作者的审稿人以外的其他专家审稿;可以邀请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但是要核实这些人员的身份以及邮箱的真实性,并且要慎重地审核作者推荐的审稿人的审稿意见。 Dear Dr. Li : Manuscript ID 17-XXXX entitled Slope and extraterrestrial solar radiation changes with the resolution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rror of slope (aspect) and that of extraterrestrial solar radiation over rugged terrains with Dr. Ling Yong as contact author has been assigned to you and is currently sitting in your Editor Center at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jmsjournal. Please select reviewers for this manuscript by 17-Nov-2017. If, for any reason, you are unable to serve as Editor for this manuscript, please notify me immediately so that I can reassign it. If it is the first time for you to act as the editor to manage the manuscript, please read the Guides to Editors (ppt or pdf) at http://jms.imde.ac.cn/for-editors first. When assigning reviewers, you can use the three sources to invite reviewers: 1. The MS system recommends 2. You invite 3. Author recommends (only as the last resort! Be cautions of those fake reviewers!) Once you have selected the reviewers you should go ahead and invite them. Sincerely, Journal Adm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Editorial Office jms@imde.ac.cn --------------------------------------------------------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O.Box 417 No.16,South Sect.2, the 1st Ring Road (Yihuanlu) Chengdu 610041, China Tel:028-85252044 E-mail: jms@imde.ac.cn QQ: 1540631665 QQ Group: 232951752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http://jms.imde.ac.cn http://www.springer.com/earth+sciences+and+geography/journal/11629 http://mall.cnki.net/magazine/magadetail/SDKB201701.htm About the Journal Th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JMS), an international English journal on mountain sciences, was founded in 2004 and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 since 2007. The SCI impact factor of JMS is 1.016(Source: JCR, 2016). JMS is supervis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sponsored by the Chengdu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AS), published by Science Press China, and exclusively distributed by Springer outside Mainland China. JMS is devoted to research on mountains and their surrounding lowlands - ecoregions of particular global importance, 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t highl ands/ mountains.
个人分类: JMS信息|5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热烈祝贺“两刊”29位编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热度 8 sciencepress 2015-12-9 14:39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2015年增选院士名单,本年度共选举产生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2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在新当选的院士中,《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编委会成员共有29位,他们是: 《中国科学:数学》编委 张平文 、 莫毅明 ; 《中国科学:化学》编委 安立佳 、 张锁江 、 谭蔚泓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副主编 曹晓风 ,编委 张旭 、 陈国强 、 邵峰 、 周琪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 吴福元 、 陈发虎 ,编委 沈树忠 、 张人禾 、 陈大可 、 郝芳 ;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副主编 黄如 ;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副主编 景益鹏 ,编委 罗民兴 、 谢心澄 、 刘明 、 汪卫华 ; 《中国科学:材料科学》副主编 陈仙辉 、 俞大鹏 ,编委 汪卫华 (兼); 《科学通报》副主编 何雅玲 ,编委 于吉红 、 张锁江 (兼)、 宣益民 、 倪晋仁 ; Science Bulletin Associate editors : 唐勇 、 谭蔚泓 (兼)、 张人禾 (兼)。 在此,向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各位副主编及编委致以衷心的祝贺! 附:关于公布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 http://www.casad.ac.cn/doc/16401.html 《中国科学》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关注请加: scichina1950 / 中国科学杂志社 或扫描识别二维码: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杂志社|2855 次阅读|10 个评论
拒绝担任国际期刊编委的原因
热度 7 jiangjiping 2015-2-17 01:33
拒绝担任国际期刊编委的原因 蒋继平 2015 年 2 月 16 日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 我曾经接到国际期刊要我担任编委的几次邀请。 在接到这些邀请函后, 我采取的措施是, 不于理睬或者礼貌地拒绝。 我在回复中拒绝的理由是: 我的英语水平可能不适合担任这样的重任 。 比如说, 在我接到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 (IPPC) 要我担任它的编委后, 我就是这样回复的, 再加上一条: 我的专业水平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其实, 我拒绝这样的邀请有几个原因, 现在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 这些期刊不是公益组织, 它们有自己的收益平衡。 它们要专业人士免费为它们服务, 本身就是一种节省开支的经营策略。 而我又不愿意做这种劳而无得的事。这是出于私心。当然, 当期刊编委, 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知识范围。 可是, 我对知名度一点兴趣也没有。而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我的工作也不会有多少帮助。 其次,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对付这样的额外任务。 我在私人企业任职。 美国的私人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很严格。 业绩 评估几乎三个月一小次, 半年又一次, 每年一大次。 这些业绩评估关系着雇员的切身利益。 这些评估没有任何关于您是否担任其他单位职务的内容。 要是您让雇主知道, 您除了本职工作外, 还在其他地方兼职, 可能不但对您没有任何好处, 反而会对您提薪晋级产生负面影响。 这样的话, 何苦呢? 再者, 我的母语是中文, 虽然我的阅读理解不比以英文为第一语言的人差, 可是, 在用英文确切地表达意思的时候, 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或者说, 至少在效率上不如美国大学的正宗白人教授。 我是一个非常讲究高效率的人, 因而, 让我从事这种低效率的事, 我是不会乐意去干的。 还有, 现代科学的专业知识已经精细和繁杂。 就 Plant Protection 来说, 涉及到昆虫, 病理 和综合治理等多个方面。 最往细分, 病理 方面又有真菌, 细菌, 病毒, 类菌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一个人的专业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您不能对这些精细和繁杂的知识掌握得很全面,因而, 在审阅稿件时, 遇到不是真正专业知识的时候, 您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 您对稿件的评审可能出现误解。因为我是一个负责人的人, 我对自己做的事都很认真。 鉴于此, 我对自己当评委或者编辑没有充分的信心, 怕因此而做错事。 最后, 在您审稿时, 拿到一份质量很差的论文, 您是断然拒绝, 还是同意发表呢? 假如您断然拒稿, 一定会在某些程度上得罪投稿人, 要是您同意发表, 那么您肯定被同行看不起。 这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 好了, 这个博文又可能属于“厚黑学”的一种, 它只适合于在私企工作的人, 对名气不敢感兴趣的人, 对工作业绩非常在意的人, 一个讲究高效率和认真负责的人。
个人分类: 个人经历|5491 次阅读|17 个评论
《Zoological Systematics》编委
zhuchaodong 2015-1-12 21:52
今天从植物研究所开完会回到家中,收到《Zoological Systematics》(原《动物分类学报》)陈付强博士发来的邀请加入第十届编委会的信函。我很高兴,很荣幸,也倍感责任重大。 和系统学前列的几个杂志相比,《Zoological Systematics》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也有很多好的地方可以借鉴。现在杂志的覆盖面大大增加,但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有可以考虑的地方。如: 1、是否可以有系统学各个环节新概念、新理论或新方法的介绍或者评述? 2、是否可以有一些保护生物学、农林业、渔业上重要动物物种的来龙去脉的综述? 3、是否可以对动物系统学对其它学科的影响进行评述? 4、是否可以就一些新技术对动物系统学的各个环节潜在的影响进行前瞻性思考? 5、是否可以增加对物种生活史等生物学的记述? 6、是否可以增加物种长期监测的白皮书报告? 还有个小问题:网页上的英文稿约(instruction for authors),下载后,文件名称为中文。在中国作者的电脑系统里没有问题,但是大多数国外的计算机可能就会显示为乱码。稿约英文内容还仅仅限于Taxonomy,有待和中文稿约对应修改。 国内专业期刊面临困境,评价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内容和品牌还要靠一代代编委会悉心培育与推广。最后,还请各地的同行多多支持《Zoological Systematics》。期待并尽力做好相关工作,并祝期刊越办越好!
41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组建可对期刊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合格的编委会成员
热度 12 fairyslave 2014-7-10 17:44
前一阵,分析了去年学报中文版编委的审稿情况,一共46位编委,审稿好的编委只有10位,审稿不好编委多达10位(这里的好仅指按时审理回来)。我们实行的是编委终审制,即用两个审稿专家+1个专业编委(终审)来把关稿件,每位编委都相当于学科主编。 给主编写信,建议组建新的编委会,建议新编委主要在优秀审稿人中产生,不一定是大牛,可以用看得上学报,肯为学报做事的年轻教授。 规定编委任期要履行如下职责: 1. 公正评审期刊投稿,主要是终审工作,相当于“学科主编”,在编辑组织同行评议以后,由学科编委从专业和出版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是否录用的建议和修改意见,每年大约评审10~20篇稿子。编委要遵守保密原则,亲自审稿;尽量逐条列出具体意见,指导作者更好地改进文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稿;不能及时审回的,通知编辑,推荐其他审稿人。 2.为学报撰写高质量论文和推荐高质量论文。刊出编委推荐论文会在文末署名推荐编委姓名,表明编委对学报所作的贡献和所负的责任。撰文或推荐论文每年至少1篇。 3.宣传学报,担任学报大使。 4.为学报发展进言献策,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参加并促成编委会会议。 学报按时支付编委审稿费,对编委撰写和推荐的高质量论文给予较高稿酬,发表后反映好的追加奖励,对为学报审稿多、撰稿和组稿多的编委再次奖励。 对编委或其所在机构、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学报积极配合、发布相关会议消息、或为会议出版增刊、会刊,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编辑要有效控制把握审稿的每一个环节,千方百计缩短审稿时滞。精心遴选专家,又快又准送审,及时补审,及时与作者、专家、编委沟通,及时向作者反馈意见。 编辑要主动与编委沟通,合理安排编委审稿,并邀请编委撰稿或推荐高质量稿子。定期咨询编委对期刊运作的意见,及时将期刊的稿源情况、审稿情况、政策变化等告知编委。 只有缩短审稿周期、发表周期、为作者提供好的服务,才能吸引更多投稿,期刊才有自己的进步与发展。
个人分类: 编辑心得|7055 次阅读|21 个评论
姚远当选《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第五届编委
热度 4 kexuechuanbo 2014-1-26 20:37
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 首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在马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从2014年开始改为月刊,同时也改组了编委会, 很高兴的通知您, 您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第五届编委 ,编委名单已经刊印在我刊2014年第2期上。以后我们会制作编委证书再发放给大家。 2014年 第1期已经出版,现把电子版发给大家,请查收!第2期电子版也即将发出,到时候请注意查收!电子版在我刊网站(cjstp.ijournals.cn)也可获取。 如有需要纸刊的编委,请告知您的详细地址和邮政编码,我们会搜集好您的信息后统一在发刊后为大家邮寄。谢谢您的支持和合作! 再祝:工作顺利!平安健康! 致 礼!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710室 邮编:100190 电话:010-62572403 E-mail: cjstp@mail.las.ac.cn 网址: http://cjstp.ijournals.cn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名单.pdf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第一期目录
个人分类: 姚远纪事|3356 次阅读|4 个评论
退稿率低是国内学术期刊质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热度 31 wangdh 2013-5-19 14:53
退稿率低是国内学术期刊质量下滑的一个原因 (王德华) 学术期刊,与研究生培养一样的道理,如没有淘汰率,必然导致质量下滑。 我们都知道,质量是名片,是品牌,是保证,是生命线。 很多国内的中文学术刊物是无米下锅,等米下锅,所以很多时候是饥不择食。科学报道和传播这种伟大的事业,当今成了低三下四、求神烧香的职业,实在有点可悲。 在 SCI 论文的强烈冲击下,这些年来国内中文学术期刊的处境已经是举步维艰。优秀学者给国内学术期刊投稿感觉是在做善事,主要稿源是一般性研究成果和部分优秀学者们的边角料,审稿专家审稿也是敷衍了事、不愿意浪费很多时间,编辑部更是唯唯诺诺,生怕得罪了投稿的学者们。学术期刊有自己的定位,有目标,有责任。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中国的很多学者,把名誉看得很重,但把义务和责任从不放在心上。作为一个刊物的编委会成员,有哪些责任?哪些义务?有多少编委还不清楚呢? 认真审稿、热心组稿、积极投稿,是一个编委的基本责任。对论文质量的把关,编委会和审稿专家是有责任和义务的,如科学问题、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数据解读和解释、理论阐述、问题讨论,以及稿件的总体质量和学术价值等,这些都是审稿专家的责任。审稿专家要尽量避免稿件存在科学错误,更不能有学术不端。从这个角度说,说这些学者们重视荣誉也不正确,这些学者们正在做着践踏自己学术名誉的事情。 中文学术期刊的发展,需要作者的支持,需要专家的支持,需要读者的支持,需要编辑部的耐心、热心、周到的服务。在这些前提下,学术论文要以质量为准绳,宁缺勿滥,优中选优。没有淘汰率,注定不会成为好期刊。 链接: 学术论文投稿很忌讳的一些事情 ×××××××××× mirrorliwei 2013-5-19 14:59 缺了一个最重要的因子——专业学会的支持。比较国人与洋人的差,唯有这个方面的差距大。 博主回复(2013-5-19 15:05) : 镜子老师也许不清楚这个演变过程:以前学术期刊的编委会是需要专业学会讨论通过的。现在不同了,期刊可以不尿你学会,有很多原因。学会不能提供经费上的支持,刊物开始收版面费,有独立的条件;同时挂靠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以较大的支持,所以跟挂靠单位的关系一直很紧很好,跟学会就渐渐疏远了。 学会支持,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啊。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14415 次阅读|90 个评论
梦想成真-受聘国际期刊编委有感
热度 17 rczeng 2012-6-3 20:21
近日 受邀担任国际学术期刊《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材料学领域编委( http://www.tswj.com/editors/materials.science/ )。 创办于 2000 年的《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是 多学科综合性 开源( open access ) 期刊,目前由拥有 300 多种同行评议(peer-reviewed)期刊的 Hindawi 出版集团出版发行。该期刊目前 涵盖科学、技术和医学 范围 92 个学科领域,并分别组建了相关领域庞大的编委会。该杂志已经被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 SCIE )、 PubMed 、 Scopus 等数据库收录。 2011 年期刊影响因子为 1.524 ,在综合类 SCI 期刊中排名第 13 位。 仔细想来 ,入选编委可能与近年的审稿工作态度有关。近年受大约12种国际期刊和多种国内一级学报邀请审稿,只要是我专业范围内的论文,如有时间,一般不拒绝。每一篇文章我都认认真真地审稿,希冀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有朝一日俺也可以成为重要国际期刊编委。 回想起自己的成长过程,有些浮想联翩。 人总是有梦想的。如果没有梦想,也就没有丰富的人生!美梦能成真,人生的一大快事也。第一个梦想实现了,又会开始第二个梦想;人生就是在梦想中度过的 。 夜深人静,正是 梦想时;理想的翅膀 ,开始飞翔 上小学前后,常梦想自己能飞起来了,每天往返学校,可惜总是飞得不够高,生怕别人拿杆竹篙把我捅下来。 白日也做梦,但不是南柯一梦 。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我小时候的座右铭。上小学后, 可以为家里出力了。母亲喜早起,清早起来,洒扫庭除,拾猪粪、挑水、洗菜、喂猪、给菜浇水。春插、双枪、秋收 常 常与大人们一起劳作,插秧、除草、割稻谷。在那饥饿的年代,梦想不要如此辛苦,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梦想每年新谷能接上旧谷,爸爸不用偷偷摸摸去做生意 了;梦想每天能吃三顿饭,而不是二顿饭。很早就知道了生活来之不易,8岁就立志,走出农村。我的梦想在我每次回家的时候,总被乡亲们提及。 屋后的马路,寄托了我最多的梦想 。 小时候,爷爷的堂妹从香港回来探亲,她没法在那铺满硕大鹅卵石的马路上走回来,我爸爸和叔叔没法只好用板车把她拉回来。梦想着何时有一条宽广平坦的马路,延伸到遥远的地方,通上汽车,使归乡的路不再如此艰难。 初中了,去邻村的学校读书,每天往返于这条同样的路。我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位到校的学生。每天携带着用搪瓷把缸盛着的午餐,未经加热过,让我的肠胃过早遭受了太多的磨难。心想着有一口热饭吃到嘴边多好啊。 上高中了,周日返校,双肩挑着自己的口粮,快步走在这条马路上,希望姨父开的拖拉机隆隆开过,停在我身边,让我爬上那高高的车厢,捎上我一程。 放暑假了,田间劳作,挥汗如雨,坐在田埂上,望着不远处的那条马路,不禁沉思起来,偶尔看到一辆吉普车从鹅卵石铺就的马路上跑过,梦想何时有公共汽车通过,我能从此逃离这无边的苦海,走向外面精彩 的 世界。 科学的春天,给了我理想的翅膀 1978年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受到郭沫落《科学的春天》的鼓舞,向科学进军的号角,让我每天心潮澎湃,梦想有朝一天也能站在科学院的讲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为那个时代的莘莘学子的口头禅。那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经常听到催人奋进的故事。 梦想有一天也能像中科大少年班谢彦波那样有出息。那时候,所有前行者都是我们的榜样和标杆,也是超越的对象。 高中了,梦想能像自己的小学老师王老师一样,考上大学,走入科学的殿堂,成为天之骄子。 大学四年级了,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读到《金属学报》,梦想何时能在《金属学报》发表一篇文章; 大学毕业了,成了班上唯一考上的研究生。同学们大多留言:向博士进军!博士成了我新的梦想。 研究生毕业了, 参加工作了,做梦都想发表文章,早晨梦醒时却发现是虚幻。 有早来的研究生同事去日本留学。此时,梦想哪一天我也可以出国看看。 1997年在德国考察途中,汽车夜间匆匆地行驶在白雪皑皑的高速公路上,窗外灯影迷离的乡村显得特别宁静,心想哪一天我可以再来久住一段,深入了解德国人的生活。 评上高级工程师,同事们前来道喜,我却没有一丝兴奋,而是在想5年后能否评上教授。 苦难的高中,人生炼狱 改革开放,使我得到了同龄人所有的机会。顺利考上了高中,我是生产队里第一位男性高中生,叔叔非常高兴,与伯伯商量每人给我80斤稻谷。学校通知,我读走 读。从家里到学校有13华里路程,如果这样读下去,觉得没有希望考大学。主动要求学校让我住读。学校没有床,男生都睡地铺,在二楼的木地板上铺上稻草,用 红砖在中间留一个人行道。几十号同学睡在一间教室。洗脸水从锅炉房用铁皮来接的,与同学共用洗脸水,冬天的某一早晨,不小心把水打翻,被子床垫都打湿。夏 天洗脚,食堂前的臭水池就是我的洗脚盆。夏天我没有凉鞋,爷爷的军鞋成了我的凉鞋。 军鞋 汗湿了,放几张草稿纸,草稿纸碎了,到臭水池去洗两下。为节省开支,每餐花5分钱买农村大妈用大米做的白粒丸作菜吃。身体可想而知。 期末食堂杀猪是最期待的日子,住校学生可以免费享受一顿有肉的晚餐。鼻子远远的扑捉到了从食堂里飘逸出来肉香分子,嘴里觉得好美味。从此,觉得人生美味就是如此。 现在 吃上两颗荔枝就上火,只能消受萝卜白菜、粗茶淡饭。 梦想或许成真,只是路途艰辛 。 自己成了村里第一个硕士、第一个博士、第一个教授。 后来如愿考入梦寐以求的中科院,从此有机会站在科学院的讲台,报告自己的研究工作进展。 在《金属学报》发表了我的第一篇SCI论文。 如期评上了教授。如愿来到德国乡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近期收到国际期刊《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主编的邀请,做该刊材料学编委,如愿成为了一位国际刊物编委。 只有要梦想,并持之以恒,梦想就可能实现。梦想是人生航程中的风帆,扯满风帆或许就能达到彼岸 。 2006年6月18日摄影于德国基尔港基尔周
个人分类: 随笔|2823 次阅读|36 个评论
编委年终会议的开法
zhaodl 2011-1-13 19:05
编委年终会议的开法//赵大良 前段时间,一位同行留言与我讨论学术期刊编委会的问题。来信如下: 赵老师,您好!有个问题向您请教。关于编委会,我们开编委会的日程是这样的,首先编辑部做工件报告,介绍上一次编委会后的工作,并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是编委发言,讨论提出的问题,并就办刊的事情给出自己的意见。编辑部非常重视编委会,都会做充分的准备,但一些编委的发言非常的宽泛,编辑部很难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位编委专家都能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如何把编委会开得更有效果,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不知您有何先进的经验,能否给予指点?谢谢。 当时,我的回信是这样: 谢谢***老师抬爱。我不客气了,那我就谈一下我的做法。编委会我于第六届开始就不开了,不仅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会给编辑部提出一些做不到的事情。一种是我们国内挂名的编委会形式,一种是国外干活的编委形式。据我了解国内也有比较牛的期刊学国外,编委作用发挥的比较好,但是这需要期刊有品牌。我采取的办法是中庸:设立责任编委,某个学科的责任编委负责这个学科稿件的复审,也就是替我把关。这样运行下来感觉还好。一些人名气大了,不愿意干的,要不保留小量的挂名,要不就换掉。关于办刊的问题,经常与责任编委沟通,特别是学科编辑每一篇文章都要与责任编委打交道,因此我就取消了一年一度的编委会。 回复了朋友的来信,我反倒放不下这个问题:编委会会议真的没有必要吗?我时不时就在脑子里就转一下,对自己取消编委会会议的决定提出质疑。我决定取消了,没有人提出过质疑,今天我自己对自己的决定感觉有些不妥。去年年底,我想明白了:扬长避短。因此,我在年底将工作总结发给编委审阅的同时,做了一个决定:将编委会会议拆开了开分学科小范围地座谈。给编委的信是这样写的:在元旦前后,分学科小范围地组织新老编委茶聊:一方面借机向你汇报一年的工作,表达我们的谢意;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比较深入地探讨一下未来4年学报的工作。随后,编辑部的学科编辑会具体与您联系确定喝茶的时间和地点。希望您能够抽空来坐坐,给我们一个敬杯茶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当面讨教、聆听您的指点。 今天下午,我已经是第二次与编委在茶馆座谈,感觉效果挺好。一是可以比较深入地探讨一些问题,有些时间也是深入地向编委具体解释自己的办刊理念,往往有些专家在出版方面的理解并不深入,如综述稿件的性质分析;二是不像在会议室那样庄重,气氛比较轻松随意,比较容易拉近与编委的距离。平常都是稿件来往,很少有机会坐下来聊聊,包括后来聊的并不是办刊而是社会或者是生活,这都是交流;三是,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和交流中将平常会议上不好讲的一些对编委的要求,也表达了出来,编委明确了职责。 将编委会会议拆开来开,我感觉效果不错 !因此,我发出来供大家参考,只是这样要花点茶水和果盘钱。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4578 次阅读|1 个评论
疑问和讨论:是否应当积极加入不知名国际期刊的编委队伍
xuqingzheng 2010-9-2 11:48
首先需要界定以下几个概念。1、国际期刊:国外发行出版的正式期刊;2、不知名期刊:目前没有被SCI或EI等知名数据库检索,而且短时间内也难以有大的发展的期刊(个人认为,参与知名期刊的编辑工作越多越好);3、主体:初入科研的博士生或者不知名高校的副教授等(领域牛人排除在外);4、客体:担当编委(或编辑),不是审稿人(个人认为,无论国际期刊好坏,为期刊审稿有百利而无一害)。 问题的由来:最近连续收到几个不知名国际期刊的链接,包括期刊介绍、投稿指南,最后还邀请加入成为审稿人,甚至是编委(或编辑)。不知道如何是好?提出这个问题,供大家讨论,借此机会,我这个科研新手也学习学习。 从个人经验以及思考来看,成为期刊的编委(或编辑)的好处和坏处,如下。 好处: (1)熟悉国际期刊运作方式以及不同期刊的审稿流程,为今后担当国际知名期刊的编委(或编辑)打下基础; (2)建立和拓展人脉关系。通过这项工作,至少可以结识该期刊的主编、其它编委(或编辑),为今后推荐审稿人、联合担当专刊的特邀编辑、联合办会等提供便利条件; (3)如果愿意的话,在该期刊发表论文方便。显而易见。 (4)扩大自身影响,提高自己在学术圈的声誉。至少在简历中可以多写一行。(哈哈,让大家见笑了) 坏处: (1)依据当前各个单位对于发表论文的基本要求,在不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基本得不到认可。上述好处第三条,作用并不明显; (2)由于是不知名期刊,上述好处的第四条,作用也不明显。如果参加的比较多比较滥的话,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得不偿失; (3)需要花费自己额外的时间。 您的看法哪?请您留言,我来补充。
个人分类: 写作投稿指南|5732 次阅读|3 个评论
祝贺我刊编委于起峰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
slowlight 2009-12-4 21:57
于起峰 实验力学、光测图像技术专家。国防科技大学教授。1958年4月生于广东省丰顺县,籍贯山东威海。198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1984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德国不来梅大学应用光学研究所(BIAS)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针对实验力学中大型结构变形测量和大尺度运动测量的技术科学问题的研究工作,发展了摄像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在定点像机测量运动目标方面,攻克了靶场目标三维姿态测量和自动实时三维运动测量的关键技术;在运动像机测量运动目标方面,建立了运动单像机测量点目标三维运动、不通视多点动态变形监测和不稳定测量平台动态校准的理论和方法;在运动像机测量静态场景(摄像平台自运动测量)方面,提出了飞行器视觉导航系列新方法,并提高了景象匹配与目标识别的精度和适应性;在静态变形测量方面,提出了干涉条纹图相位无损降噪和条纹中心线系统误差消除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载人航天和国防领域。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5801 次阅读|0 个评论
选准编委 办好期刊
slowlight 2009-6-15 22:36
编委对于期刊的发展非常重要,其作用不在于借助一排的全国级甚至世界级的专家来显示期刊有多牛,而在于编委实实在在的审稿、组稿和推介工作。 编委需要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或者说如何选择合适的编委? 我认为编委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高尚的学术道德,二是较高的学术水准,三是要有积极的办刊态度。 道德是中国人非常看重的一种品质,生活中我们常常自省某事办的是否道德。我们把道德摆了很高的位置,却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忽视它,认为道德与生活很远,那是与人生、哲学联系到一起的词汇。于是生活中有了乱停乱放的车子,食堂中有了把公用饭碗当作烟灰缸的食客。学术道德更成了一个说不得的东西,论文抄袭见怪不怪,追名逐利习以为常。我们说城管粗暴执法,我们说医生私拿回扣,我们说政府人浮于事,我们怎么评价我们身处的学术界?道德是无价的,有时候也一文不值。编委是一种学术荣誉,很多人过于看重这种荣誉却忽视了职业操守。 什么是较高的学术水准?简单看来,至少应该能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如光学中的Opt. Lett., Opt. Exp.等,当然这也不绝对。关于职称,教授(研究员)足矣。但教授有名校与一般学校之分,教授本身也有一二三四级之分。名校的教授一定好于普通学校的教授,一级教授是否真得高于二级教授,也不尽然。为了吸引人才,很多学校急于送出一顶顶的教授帽子。数量越多,大家也就越不看重。一块砖头砸到三个总经理的笑话,有时也可以替换成教授。 积极的办刊态度,这一条虽然没有硬性指标,但却最难满足。何为积极?积极审稿是一种积极,为期刊出谋划策也是一种积极。有的研究人员对出版情有独钟,如王志明老师,他们会把期刊放在-了仅次于科研工作的位置,有时还会超越,他们是期刊追逐的对象。再有一些专家对办刊感兴趣,非常愿意为期刊审稿、组稿、参加编辑部的活动,他们是合适的编委人选。还有一些人积极为很多期刊审稿,但并不主动介入办刊工作,他们为期刊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否适合当编委却因人而异。编委的态度是否积极,与其本人有关,也与编辑部的有关,后者要能给前者提供一个能参与其中的机会。 希望期刊都能找到合适的编委,喜欢办刊的研究人员找到合适的期刊。 感谢期刊的编委们!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4975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生态学者担任国际期刊编委/顾问委员情况一览表(汇总-滚动)
生态人 2009-4-24 09:42
中国生态学者担任国际期刊编委/顾问委员情况一览表 (汇总-滚动) 基本资料来自: 普蘭塔--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论坛 http://www.planta.cn/forum/viewtopic.php?t=9193 (原创:圣骑士) 李文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MBIO 方精云 北京大学 Ecosystems ,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Ecological Research 贺金生北京大学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 邬建国, Chief Editor,Landscape Ecolgy 李百炼 主编 ecological complexity 傅声雷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 郑绍建 浙江大学 Annals of Botany  莫江明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所 Global Change Biology  刘吉开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刘吉开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Mycological Progress  陆雅海 Microbial Ecology 朱永官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 Plant and Soil 李彦(中科院新疆生态地理所) 郑绍建(浙江大学) (顾问编委)Plant and Soil 蔡祖聪(中科院南京土壤所)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魏晓华,编委,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傅声雷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 请跟帖补充,谢谢! ( 提示: 请选择发现中国生态学家课外作业的同学以此为素材,补充中国近现代生态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承担主编,编委、顾问,以及国际专业学会中担任重要学术职务的生态学家的名单,并列出他的主要贡献和代表学论著。)
个人分类: 生态研究1:学术资讯|589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现代医生》招聘编委启事
guoqiong0928 2008-12-25 11:55
《中国现代医生》招聘编委启事 《中国现代医生》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疗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坚持科学 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办刊方针;以传递医疗科技资讯、报道医生临床进展、展示医生科研 成果、交流医生工作经验为宗旨。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 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603/R,国际刊号:ISSN1673-9701,邮发代号:80-611。 本刊为旬刊,每月8、18、28日出版3期,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为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增进各地优秀临床专家之间的交流,本刊编委会决定面向全国广大医疗机构招聘部 分编委、特约编委,有关事宜如下: 工作任务:编委主要负责本刊部分稿件的审稿和优秀稿件的推荐,对编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特 约编委的主要工作是利用自己的便利条件,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协助本刊发展作者队伍、征集稿件 ,帮助本单位、本系统、本地区临床医务人员解决学术论文的写作和稿件在本刊的发表事宜。 入选条件:编委要求具有高级(包括副高)职称,在三级医院担任重点科室负责人或副院长、院长职务, 专业水平在学科内有较大的影响。院士、省级以上名老医师、省级以上优秀临床人才、省级以上有突出贡 献的临床专家、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承担多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的专家、临床教学医院的研究生导 师优先; 特约编委要求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在县级以上总和医疗机构的科研、医政、主要临床科室担任负责人 ,有学术论文初审的能力和组稿的便利条件,热心支持本刊发展。 编委权利: 可以本刊编委、特约编委的名义对外开展工作和参与社会活动;优先在本刊刊发学术论文;编委、特约编 委的科研成果及个人介绍在本刊免费刊发;每年邀请参加本刊举办的全国编委交流活动;优惠参加本刊举 办的各项学术会议及活动;本刊协助申报有关科研课题项目,推荐参与有关评优、评先活动;本刊根据工 作量付给酬金。 应聘者请认真如实填写背面的本刊编委应聘登记表,并寄身份证、学历证、职称证、执业资格证及其它证 明本人身份和资格的证书复印件。 通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甘露园南里一区33号A座165室《中国现代医生》 邮编:100123 电子信箱: zgxdys028@163.com 电话:010-52029792 传真:010-51398202 联系人: 郭琼编辑 工作qq: 724309815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8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