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观后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观后感

相关日志

走马观花“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
flysky97 2017-10-15 18:26
走马观花“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 —— “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观后感 齐云龙 祖国昌盛,百业俱兴,大国重器,咸聚于此,火红盛景,精彩纷呈; 人流涌动,摩肩接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处不同,一样感动…… 士农工商,百业千行,与时俱进 , 你争我抢,筚路蓝缕,铸就辉煌,东西呼应,南北共昌, 蛟龙嫦娥,墨子悟空,天眼天宫,探索复兴,上天揽月,下海捉鳖,南极破冰,北斗导航, 国计民生,文化文明,卫生体育,政治财经,高铁日行千里,科技每攀高峰, 沧海桑田,瞬息万变,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励精图治,众志成城, 自豪渐升,畅想新梦,不忘初心,撸袖前行,时不我待,尚有远程, 上下同心,其力断金,继往开来,再接再厉,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经党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联合主办“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9月26日起在北京展览馆面向市民免费开放。“国之重器”的亮相、科技感十足的人机互动…… “砥砺”原意指磨刀石。《山海经·西山经》中提到“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中多砥砺”。砥砺就是磨石,精为砥,粗为砺。 人生经过砥砺,则意志坚定,心胸开阔,成就非凡。党和国家经过砥砺,则更加强大,更有担当,更为自信。“ 砥砺奋进”,意思是经历磨难、奋发前进。 展览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外交等十个方面浓墨重彩展示十八大以来五年期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辉煌成就。通过展览,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祖国方方面面的成就,清楚地感受到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政治到民生,从经济到环境,从文化到科技等等,其中所列的成就令举世瞩目! 10 月12日,我有幸到现场参观,亲眼目睹其中一个个模型、实物、互动体验区,段段文字,张张图片,句句解说,节节视频,都带给我深深的震撼…… 国家的发展虽然被人为地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但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各层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每一个层面的发展都与科技进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次成就展中提及的科学“名人”,除了广为人知的屠呦呦,我也看到了这些熟悉的名字,如白春礼,饶子和,高福,詹文龙、阎锡蕴、周其凤(这张图里好像大多在中科院)…… 作为一名科技服务领域的从业者,我日常的工作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快速仓储物流,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看到了成就展中很多方面都和自己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特色体验区“网络科技盛世景象”,这个区域也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一些只是在网上看过的最新成就恰展示在眼前,解手可及,亲身可感……各种高科技、智能设备齐上线,让大家零距离体验网络科技发展的成就。展区集中体现了这5年来我国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互联网基础环境全面优化,网络空间法治化快速推进,网络空间日渐清朗,网络文化全面繁荣,互联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渐走进寻常百姓家。 看到国家几年来的进步和成果,感到非常震撼、振奋、也由衷的感到自豪、骄傲!遂有所感: 祖国昌盛,百业俱兴,大国重器,咸聚于此,火红盛景,精彩纷呈; 人流涌动,摩肩接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处不同,一样感动…… 士农工商,百业千行,与时俱进 , 你争我抢,筚路蓝缕,铸就辉煌,东西呼应,南北共昌, 蛟龙嫦娥,墨子悟空,天眼天宫,探索复兴,上天揽月,下海捉鳖,南极破冰,北斗导航, 国计民生,文化文明,卫生体育,政治财经,高铁日行千里,科技每攀高峰, 沧海桑田,瞬息万变,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励精图治,众志成城, 自豪渐升,畅想新梦,不忘初心,撸袖前行,时不我待,尚有远程, 上下同心,其力断金,继往开来,再接再厉,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有兴趣的网友也可以通过网上展厅,通过网上观展,也非常逼真,如身临其境…… 网上展厅地址: http://dlfj5.cctv.co m 成就展网上展馆通过线上线下的贯通互动,既能满足广大群众不能亲临实地观展的需求,又能让看过展览的观众点击网上展馆重温精彩内容,见证国家五年来的辉煌建设成就,获得沉浸式、漫游式的情境体验,打造了一个足不出户、永不落幕的数字化网上展览。 “逛展”方式在这里!网友可通过网 址 http://dlfj5.cctv.com 访 问数字展馆。同时,数字展馆支持多种终端和设备,只要扫描印制在成就展门票、邀请函、纸袋、现场引导牌和文末的二维码,就能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顺利打开。(海外网朱惠悦) 参考链接: 关于网上展厅 砥砺 奋进的 五年 成就展:不逛网上展馆才是真遗憾_未来网 不忘初心同筑梦砥砺奋进写新篇——贺十九大开幕
个人分类: 科技|2481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热度 2 unibruce 2017-5-2 14:20
过去讲洗牌,现在说政治平衡;过去讲靠山,现在说政治资源。旧词新说,但无新义,本质还是脱离不了阶级斗争。往轻了讲是选边站队,往重了说是党同伐异。轻重之间即程度之别,表现在斗争形式和手段上,往往是越向权力金字塔顶层越是深不可测,其结果越是惨烈。从小打小闹到你死我活,多少心机算尽,多少人性泯灭。 一部反腐剧,引起全民热议,有人说是因为真实,像小官巨贪的赵德汉,胜天半子的祁同伟,畏罪潜逃的丁义珍都有现实中的原型,而围绕人物展开的场景布设、故事情节编排也并非子虚乌有,以至你可以看到听到很多让人吃惊又确信无疑的事情,像祁厅长遥控指挥干警选拔、望北楼(据说是香港四季酒店)里的情报交易、秘书帮、顶雷、捞人等等,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大致如此吧。 有评论说这么大尺度的反腐剧,体现了高层壮士断腕的反腐败斗争决心,而有人认为这种反腐宣传实际是攻心之术,越是贴近真实越是让贪腐分子忌惮,潜台词是提醒你老子早清楚你们那些小聪明、小把戏,都放规矩点,要顺势妥协,绝不容忍顶风作案,十八大后落马的官员就是现实的教训。 另一方面有文章指出阶层固化问题。有人戏称改革开放初发财靠胆子、靠路子,到现在靠老子,社会流动性越来越低,所以才出现官二代、富二代,官三代、富三代。剧中老检察长儿子是反贪局长,吴法官的女儿是陆处长,老省委书记赵立春的秘书们位高权重,高书记的门生也都身居要职,复杂的人情和关系网像棵老树盘根错节,市井解说这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学者直言出身是刻在额头上的贱、在大学里,评职称不看教学,也不看科研成果,只看关系,跟权力者的关系,并直指国人骨子里的权力崇拜。寒门再难出贵子,即便出也要跪拜在权力之下,或是最终成为赵德汉们。不禁要问:这是我生活的社会吗?也许当我们了解足够多,会终于相信这就是。 是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剧中高书记向组织推荐学生祁同伟,祁的岳父对高有知遇之恩,赵立春提拔高入省委常委,高报以批他儿子的项目,权力在这里只像是筹码被利益双方或多方交换,然而可怕的不是轻信谁任用谁,而在于他信任谁就可以把谁推上高位这种不正常的用人体制,如此看来也只有在制度设计上,让他们伸不了手,伸手必被捉,根本没办法干坏事,以权谋私,才能让他们不伸手,才能长治久安吧。
个人分类: 人生百味|4656 次阅读|2 个评论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3D》
Mech 2016-2-11 09:17
总体上是个老故事新编。人物和最最基本的故事梗概,来自《西游记》小说原著。非常简略地重现了唐僧遇虎、收白龙马、猪八戒和沙僧的故事,大大扩展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穿插了改写的比丘国 ( 小儿城 ) 的故事。具体内容就不剧透了。对前面不同版本也表达了敬意。金箍棒画个圈子,就能挡住妖精,这来自戏剧版 (我看的连环画版,如《 忆来唯把旧书谈:三打白骨精故事 》所述) 。唐僧偶尔啰嗦的语言,自然是向周星驰版的《大话西游》致敬。结尾时的音乐直接选用电视连续剧片尾曲的《敢问路在何方》,而沙僧也总算说了“二师兄,师傅被妖精抓走了!” 新编不仅是故事,更是观念的改变。首先是彻底的慈悲。传统观念,人妖不两立,因此妖精打死了就算了事。但佛家讲究慈悲为怀,不仅对人,而且对兽。通俗的佛经《贤愚经》第一卷第二个故事就是《摩诃萨埵以身施虎品》。因此对妖也要慈悲,重要的不是肉体上消灭,而是精神上征服。更何况,逻辑上,妖死了要去阴曹地府,因此因果报应并不能就此结束。所谓度化,就是攻心为上。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而且度化不仅是高高在上的语言教化,更是身体力行的行为担当。影片结尾,为彻底度化白骨精,唐僧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确实体现了“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的菩萨心肠。这一行动本身,让孙悟空等更坚定了取经的信念。这种慈悲精神,不仅新颖,而且高明,甚至也是逻辑完整。 观念更新的另一个方面,完全的平等。就是不能先入为主,认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既然万法平等,也不应该歧视妖精。妖精也有好有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是妖精,可以算是好妖精。白骨精是坏妖精,但经过度化,也可能成为好妖精,甚至轮回后不做妖精了。从这种角度,人也应该有好坏。于是新增加的人物中有个国王 ( 小说中本来有,但不出现在三打白骨精故事里 ) ,不仅使故事更复杂,也代表人类中的坏人。故事改编由小说原著中明征小孩,改为暗抢小孩,更突出坏人的邪恶。 原著中国王抓小孩 也是受妖精蛊惑,影片中并没有蛊惑国王的妖精。总之,国王就是个坏人。 不看人或妖的身份,而看其行为,这是种现代的观念。这种平等心态,既合佛法,也是普世价值。 观念新还体现在多元的视角。影片否定了传统的所谓眼见为实。即使孙悟空有火眼金睛,看到的真相也只是他所理解的真相。按佛法的观念,这大概就是所谓破执。影片中只是破除“我执”,还没有表现出破除“法执”甚至“空执”。这本质上暗合现代科学中的观念,测量结果依赖测量方法,甚至也依赖理论体系,如科学哲学中的所谓证据污染。这种多元认识,导致宽容,也导致开放。 上述观念更新,自然地体现在故事和人物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只是我个人的过度解读,我想太多了。 电影吸引我之处还有画面和特技,倒不是说多么出彩,只是有些接近美国大片的平均水准。武打动作设计反而显得平平。 我个人不喜欢的是猪八戒那些小噱头,这完全是个人偏好。而且在我看来,孙悟空太高大,太英俊,与原著中身高一米三的毛脸雷公嘴猴子有距离。 白骨精的形象更是完全颠覆了原著中的荒山野妖的设置,白骨夫人气场强大,堪称绝世妖王。 当然,这些也不是缺点,只是编导的解读,或者基于可行与市场权衡的取舍。 总之,我觉得不仅是很值得看的商业片,娱乐性强;也是对《西游记》的传承和发展,文化内涵丰富。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6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机器人向何处去-世界机器人大会观后感
热度 8 dwchen 2015-11-25 08:45
2015年11月23日 ,万众瞩目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现场是人山人海,约有 2000 人。世界主要国家机器人学会的主席,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老总,国内知名院士和学者 少长咸集群贤毕至 。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贺信并亲临现场,再次表明了我国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重视。 我也有幸亲临现场,感受了一下气氛。为了表明本文的可信度,特发现场照片 3 张,以证其实。 前 2 张不用介绍了,大家都知道,第 3 张是我本人。发自己照片,绝对不是为了做秀,而是为了增加本文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各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老总都畅谈了自己对机器人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想法。 比较一致的看法有: 1 )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将成为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 , 必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 2 )机器人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唯一局限我们的是我们的想象力。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 , “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服务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3 )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 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个人认为 中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呈现了以下三个趋势: 1) 机 器人是一个很综合的技术,包括机械、电子、控制、通信、人工智能、仿生学等等,不是一个专家、一个学科和一个公司能解决的问题,不合作不协同都难以生存,何谈创新。其他技术,比如中国高铁也是这样。 高铁技术的成功证明了政府牵头、集中攻关、大规模应用这条中国特色路线的正确性。 中国政府高层的高度关注表示中国机器人技术也会采用类似高铁发展的路线,而在短期内取得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功,进而进军国际市场。 2) 中国机器人产业处于高速增长期,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约 1000 家,但是在高端机器人领域才刚刚进入。 正如中国其他行业发展的一般路径,先上规模后上质量,也就是先把量搞上去,再想办法提高水平。 这似乎是一条规律,与我们的应试教育遥相呼应。我们在考试的时候,总是先做容易的题目,最后再做难的题目。 3)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是每万名工人配备的机器人比例最低,约为 0.3% , 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这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任何事情乘以 13 亿都是大事;反之,任何事情除以 13 亿都是小事” 。中国巨大的市场,已经并将吸引更多国际机器人巨头来华发展,以市场换技术,直至掌握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将在10年左右的时间得以实现。
个人分类: 机器人|10243 次阅读|17 个评论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分歧者2:绝地反击》观后
Mech 2015-6-21 12:48
端午节下午看场 3D 电影,《分歧者 2 :绝地反击 (The Divergent Series:Insurgent) 》。视觉效果很精彩。主题也是好莱坞的主旋律:捍卫正义,追求自由,反抗暴政,热爱人类。都是些 cliché ,但依旧感人。 故事发生在高墙中的世界,据说高墙外面全是毁于战火的荒原。墙内被称为“城市 (The City) ”的和谐盛世,建立在对人的分类 (fractions) 基础上。原来认为,有五大类。博学者 (Erudit) 强调知识和逻辑,无所不知。友善者 (Amity) 是农民,与人为善,自己快乐。诚实者 (Candor) 重视诚实和秩序,总是说实话。无畏者 (Dauntless) 勇敢、自由、无所畏惧,是士兵和警察。无私者 (Abnegation) 乐于助人,自己过着简单生活。自然也有不入类者 (factionless) ,是社会底层。类别倾向有先天性,可以加以测试。每人到 16 岁选入一类 ( 可以与自己的先天倾向不符合 ) ,考核合格后加入,终身不改。考核不合格的,被选择的类别所驱逐,堕入社会底层。后来发现,还有分歧者,就是属于两个以上类别的人。这是故事的基本背景。分歧者的存在,似乎是井然有序的和谐城市的威胁,因为针对特定类别的操控手段对跨类别的分歧者无效。 《分歧者 (The Divergent) 》女主角 Beatrice 渐渐认识到自己是分歧者并试图隐瞒。同时,博学者首领 Jeanine 策划了控制无畏者、推翻无私者的政变,虽然局部被 Beatrice 及其男友 Four 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但最终 Jeanine 等博学者还是控制了局面。看来知识真是力量。并且以制造动乱为名搜捕分歧者。 Beatrice 和 Four 等在《分歧者 2 》中成了逃亡者。他们先藏在友善者中,又到诚实者中找到部分拒不服从 Jeanine 的无畏者,还与已经在暗中强大的无派别者结盟。 Jeanine 急于打开诚实创建者留下的信息,必须有人同时通过五个派别的测验。这自然非 Beatrice 莫属。信息很出乎预料,墙外才是太平盛世,墙内的城市只是他们的实验,看看是不是有分歧者出现。 Jeanine 想封锁信息,但反抗联盟已经取胜。人们接受到了信息,准备破墙而出。电影还在放映中,就这样粗线条的剧透吧。 这个电影似乎也体现了作者对人性和世界的看法。无私者后继无人。首领私德很差,妻子出走,后来成了无派别者的首领。儿子即是 Four ,加入了无畏者。他的战友就是女主人公的父亲,儿子加入的博学者,女儿 Beatrice 加入了无畏者。到的第二部中,好像无私者已经完全退出舞台了。博学者知识渊博,但有些居心叵测;制造混乱,乱中夺权。无畏者的主流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只是他人的工具。至于友善者,与世无争,不论谁掌权,都是种他们的田地。 电影情节富有创意,动作设计精彩。在现实和场景模拟包括梦境之间的转换有些考验智商。电影似乎要告诉人们,和平快乐的前提是破除藩篱。要破除的藩篱,既包括有形的高墙,也包括无形的各种派别的分类。这个自然也是知易行难。 电影上座尚可,但也不算火爆。我推测,与电影名称的翻译不无干系。名称起得就不很好,译得有些太寻常,而且也不够通俗。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人在纽约》“观后感”
热度 2 zuojun 2013-9-14 19:06
今天有时间上网看东东,决定看 《北京人在纽约》,因为在美国不能看(有些中国网不让外国的IP address用)。 好不容易看完20分钟,感到“忍无可忍”。这东东居然还得了大奖?
个人分类: 中文博客|5568 次阅读|3 个评论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ATang 2013-9-13 20:34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反右倾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大范围饥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1961年, 周恩来 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加之大跃进的失误及前苏联的连续逼债,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毛主席亲自率领下,中央领导奔赴祖国各地,深入到最基层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调整相关政策。周恩来总理在邓颖超陪同下,从贵州花溪一路风尘来到河北邯郸…… 武安县的伯延公社是革命老区,当年的刘邓大军曾在此驻扎,和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公社主任郭凤林在老支书父亲影响下,几十年对党忠心耿耿。他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怀着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的信念,不想让总理看到农村的困苦实情而堵心,便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粉饰太平的行动:威胁干部不能说实话;把平时爱说怪话的“落后分子”关邮电局后屋;对生性耿直的父亲封锁总理到来的消息…… 周总理到伯延后,看到的是歌舞升平,听到的是一片赞扬,吃到的是鸡鸭鱼肉……他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甩开干部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己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不眠的四天四夜呵……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和苦口婆心的开导下,他交下的穷朋友张二廷仗义直言;被关押的“落后分子”群起响应;郭凤林等终于幡然猛醒,承认错误说出了实情…… 周总理和毛主席长时间含泪通话,当即做出了调整政策、取消大食堂分户吃饭的英明决定……全国人民一片欢呼!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开学是入学新生中是党员的都领到一张电影票的兑换卷,就在今天下午两点半去电影院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专门抽出一下午的时间去看了一下。下面谈谈我对电影的一些感受。 1.很感人,很煽情。几次让我留出了眼泪。电影中太多煽情的场景了,当老乡们见到周总理时那种激动,确实是很令人感动的。 2.要讲实话。领导人下去调研就是想看到人民的真实生活,想听到老百姓的真实心声。可有些基层干部就是怕老百姓说错话,捅了篓子。 3.贪婪是人的本性,没有绝对的公平。 4.电影只是赞颂了领导人的伟大形象,却对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一笔带过。 5.把老百姓的事情交给老百姓自己去处理。连怎样吃饭都要管只能是添乱。 6.劳动人民很质朴。
35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爱无疆 大义冲天——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观后感
热度 5 sqdai 2013-9-12 09:14
以郭永怀先生为主角的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 9 月 8 日 在沪公演(见链接),笔者有幸得以先睹为快。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我被该剧剧情深深感染,心潮起伏,不能自已,同时也被音乐剧创作者的热情和创新精神所感动。 郭永怀 先生是我们力学界的骄傲,他的感人事迹一直在广为传颂,激励着力学事业的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郭永怀先生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曾为发展力学及其应用,默默地奉献;在他的生命的最后十个年头,他全身心地投入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常年奔波在大漠深处和保密研究机构;他为人踏实低调,沉默寡言,不事张扬。因此,社会上对他的了解不多。此次中国科协与教育部发起“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作为首批支持的六个剧目之一,《爱在天际》的上演,是一个宣传郭先生的非凡人生,弘扬他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大好机会。 《爱在天际》把郭永怀的感人事迹向我们娓娓道来。全剧以郭永怀和夫人李佩教授及女儿亲情为切入点,以郭永怀回国、育人、研制两弹一星、牺牲、“神舟”发射为故事主线,把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与祖国繁荣、科技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展现了他对两弹一星研制的重要贡献。剧中将科学家们对国家、民族、事业、亲人的情感作了细致描写,深情歌颂了科学家的大爱情怀。 该剧最令我欣赏的是它的朴实无华。尽管多媒体布景美轮美奂,所显示的基地试验、神舟发射等场景波澜壮阔,但是音乐剧情节简练朴素、真实感人,它没有去刻意创造“高大全”英雄形象,没有去人为雕琢地“制造”矛盾冲突,却在平凡中见精神,细腻中显真情,充分刻画了郭永怀先生的大爱无疆、大义有痕、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严谨求实的高贵品质。 我还很欣赏音乐剧的铺排,它抓住一些关键性情节,突出了全剧主题:郭永怀回国前在同事聚会中焚烧手稿;回国海轮上的激情澎湃;充溢温馨的小家庭;中国科大创建后的师生交融;戈壁滩试验基地的艰苦卓绝;原子弹试验成功日的科学家聚会;郭永怀牺牲之日的悲怆肃穆、荡气回肠;一家三口穿越时空的对话,情意绵绵,融入天际。由此谱出了一曲爱在天际、大义冲天的赞歌。 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出演郭永怀的是表演艺术家宋怀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科大兼职教授;出演李佩的是留美女高音歌唱家李棠,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教授。宋怀强准确地把握了表演分寸,充分显现了郭永怀的非凡气质,内心饱含激情,外在亲切谦虚,内敛而不乏温情,连举手投足之间也与原型郭永怀有几分相似。李棠把李佩刻画得惟妙惟肖,显示了这位备受尊敬的伟大女性的崇高品质:气质高雅,柔情似水,深明大义。许沁饰演的郭芹活泼可爱,对父亲充满深情。由曾是中国科大少年班学员的赵若灿饰演的龚卫星(郭永怀的学生),纯朴厚道,充满激情,令人信服地凸现了新一代学人的优秀潜质。其他角色也表演得很到位。 值得一提的还有此剧的多媒体布景,先进的 LED 技术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场面,还是温馨深情的场景,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应该着重描绘一下该剧的编导和诞生背景。《爱在天际》的编剧、导演兼舞美设计是中国科大教授郁百杨,曾执导多媒体音乐剧《弘一》、《鲜花烈火》,话剧《我是曹操》等舞台剧,是美国电影《碟中谍 3 》、英国电影《伯爵夫人》的美术指导。我以前在博客中曾大加褒扬的中国科大宣传片也出自他的手。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子。 他创作《爱在天际》历时六年。缘起于为庆祝中国科大 50 周年校庆创作纪录片的活动。 2007 年初,他接触到一批科学家的事迹,其中郭永怀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他,此时,又结识了郭永怀夫人李佩,他敬服于她的高雅气质。他的艺术修养告诉他:郭永怀 - 李佩的故事值得用心铺叙,于是开始了频繁的“口述历史采访”,足迹遍及郭永怀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访谈对象遍及郭永怀的同事、助手、学生等。期间,又遇到了李佩先生向中国科大和中科院力学所捐赠郭永怀和她的毕生积蓄之举。剧本的主题在访谈中得到升华:大爱无疆,大义冲天。经过深入思索,他体会到:“郭先生和李先生的情感是这样地真切!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是如此地深厚!在表现科学家的题材设计矛盾是愚蠢的、无知的。需要说的不是矛盾,而是把科学家的真事、真情告诉观众,让他们从中体会大师们的理想和精神。 …… 郭 先生在临危的那几秒里为保护绝密资料时作出的惊人举动,李先生在面对坎坷时所表现的淡定坚强,在常人来说都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在剧本中我没有任何刻意的设计,只把郭先生一家的平静生活和对年轻人的关爱和教导如实展示。” 恰在此时,中国科协和教育部下达“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项目,在各级领导支持下,《爱在天际》成了最早献演的剧目之一。 郁百杨编导的设想得到了表演艺术家宋怀强的有力支持。宋怀强说:“三年前,在主演《弘一法师》时,我第一次从郁百杨导演那儿听说了郭永怀先生的感人事迹,当时我就深感震动,并且唤起了我的极大的创作冲动和激情。我连着三天没有睡着觉,我跟郁百杨导演说,不把它搬上舞台是个遗憾。”于是,剧本创作完成之后,宋怀强顺理成章地成了主演。为此,他坚持进行减肥,并夙兴夜寐地投入了排戏,参与修改剧本。他充分领悟了编导的“放低身段,以小见大”的创作思路,还特别地设计了“纸飞机”的情节,为此剧增添了光彩。整个演出群体十分给力,歌唱家李棠为了演好李佩,也做足了功课。 我以前曾经感叹,在时下的中国,能演皇帝的演员不算少,而能演科学家的却是凤毛麟角。看了此剧,特别是看了宋怀强的演出,这一看法有所改变。 在上海的首场公演取得了巨大成功。剧场里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许多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演出结束时,一批观众自发地上台献花。我也向主演献了花,我真心地对宋怀强和李棠说:“谢谢你演活了我的导师!”“谢谢你演活了我的师母!” 该剧在合肥、北京和上海演出了十几场后,目前已进入进一步修改阶段,有望不久之后去郭永怀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内地基地演出,并在更大的范围里公演。 感谢《爱在天际》!它把大爱精神播撒开来,播向华夏大地。 郭永怀 先生的大爱精神永恒! 写成于 2013 年 9 月 12 日晨 【链接】弘扬爱的精神 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在沪公演 东方网记者宋晓东 9 月 9 日 报道: “世界上没有爱不能到达的地方,也没有科学不能到达的地方。”昨晚,以展现“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人之一郭永怀英雄事迹的大型原创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在上戏剧院公演。   郭永怀先生是现代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为我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58 年,郭永怀与钱学森共同提议创办了中国科技大学,并亲自担任该校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1968 年 12 月,郭永怀从青海基地飞赴北京时不幸遭遇坠机事故遇难。在飞机失事起火的瞬间,他与警卫员紧紧抱成一团,用血肉之躯保护绝密技术资料得以完整保存。 1999 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爱在天际》虽然是一部讴歌英雄人物的正剧,但全新的演绎方式、紧跟时代的台词以及美轮美奂的多媒体舞台效果,使得这场两个多小时的音乐剧丝毫没有让人觉得厌倦之感。故事的主体虽然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但是无论从演员着装还是台词风格上,整部剧都有着鲜明的现代气息。这使得整部剧一方面在内容上吸引了大量老年观众尤其是历史当事人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更加贴合时代,吸引了大批的青年观众。记者在现场发现,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正是本场演出的观众主体。当台词中出现“给力”、“拼爹”等当代词汇时,全场笑声不断,给本来严肃的叙事增添了几分轻松和欢快。   该剧的大部分角色由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的专业演员出演,郭永怀的扮演者为表演艺术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宋怀强。全剧以“爱”为主线,真实地再现了郭永怀先生为国为家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他对于祖国的爱、事业的爱、家人的爱,都在一幕幕的华美篇章中得以展现。全剧音乐旋律优美,演员们情感真挚、唱腔饱含深情,极富感染力。现场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感人之处,现场观众尤其是老年观众更是几度落泪。年轻观众也表示,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   据了解,该剧是中国科协与教育部 “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首批支持的六个剧目之一。其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以话剧的形式,讲述邓稼先、竺可桢、钱学森、李四光等已故老一辈科学家为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以歌剧和音乐剧的形式展现王选和郭永怀的家国情怀 。 http://news.hexun.com/2013-09-09/157849353.html
个人分类: 名人纪实|6779 次阅读|5 个评论
观看留守儿童的微电影《爸爸,钱》的观后感
热度 1 forsimplelife 2013-8-29 15:44
http://v.qq.com/boke/page/s/f/2/s10405cysf2.html?_out=101 这是一部以我的家乡话的微电影,看的是那么真实,那么心酸。 电影开始小孩的妈妈因为家里穷离家而走,没过多久孩子的爸爸也要去北京打工了,孩子和爷爷在田间小路送爸爸打工的路上,爸爸对爷爷说要注意身体记得要吃药,爷爷说药比较贵,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吃得起的,在爸爸转身离去的一瞬间,孩子哭着说“你和妈妈都走了,就剩我和爷爷了”,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眼泪也随之夺眶而出。 孩子和一个小伙伴坐在枯树上的一次吹牛皮的对话,“俺爸爸有一千万”,“俺爸爸是奥特曼”“俺爸爸最厉害了”,更是引起了我的共鸣,小时候谁没有幻想过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 孩子没钱买枪,其它几个孩子就嘲讽他说“他妈妈跟人跑了,是汉奸”,试想这么小的孩子被这么恶毒的语言攻击,对这么幼小的心灵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最后孩子一个人坐在河边哭泣。 村里北大才子义务教书那段我觉得是影片里最有意义的一段,北大才子在土沟里叫孩子门口里朗诵《农民中国说》“农民富则国富,农民智则国智,农民雄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而没有农民工也没有今天中国的成就”,也是本篇得到了升华,彰显导演的用心良苦,为农民而呐喊。 北大学子一身民国书生气质的打扮也仿佛在告诉今天的学子们,今天我们除了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同时,更应该肩负起知识分子应该有的一点点的社会责任,如果每个人都自私自利,在成功的考入公务员,进国企等福利好的部门而忘掉的身上肩负的那一点点责任的话,我们国家将永远成为不了一个真正富强的国家,成为不了一个让世人尊重的国家。 爷爷和孩子的关于良心的对话,爷爷说“欠钱还账是一个人的良心,不还的话不是人做的事情”,这也显示了中国老百姓的善良的一面,我相信中国百姓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一群人,他们大多数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是多少农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他们做着最苦的活,而得不到城市里人享有的福利和资源,他们仍没有太多怨言,做为社会最底层和整体愚昧的人群,也是最容易忽悠的一群人,他们命运也常常很悲剧,例如:三年自然灾害中饿死的大都是农民,而如今在世界第二的GDP下是由这些可爱的农民工创造的,到头来照成骨肉分离,被城市排挤。 结束语:照成留守儿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户籍制度和政策不平等而造成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工子女不能跟在父母所在城市上学高考,只能回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如果没有父母在身边的话,留守儿童的命运也往往很暗淡,希望能废除户口制度,如果不能实现人人平等,自由迁徙,同工同酬,中国梦就是个笑话。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206 次阅读|2 个评论
电影《80’后》观后感
crazyocean 2013-6-20 09:30
当舞曲响起,整个操场变成了两人的世界。 相似的家庭、命运让他们惺惺相惜。对父母行为的失望、不解让他们不再信任任何人,心灵的伤疤也让他们 不轻易相信爱情,总是担心害怕美好的东西会转瞬即逝,不能长久。 距离上的遥远,生活的差异,彼此的误会,像那个十字路口,让他们总是错过,错过~~。美好的感情虽然没 有先来后到,高低贵贱,可是爱情却是专属的,不能共享的。他们热烈而坚持,勇敢而真诚,共同呵护、珍 视并厮守着内心的那份长久。 影片告诉世人,80后在日益繁芜的世界中,不仅能够做好自己,坚持内心,还能给他人带来无穷的正能量, 80后乃是崛起的一代。 爱,这个字在80后的内心中发芽,生长,枯萎,带着些许无奈~~ 不过爱已扎根,爱已发酵,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香飘四溢,弥足珍贵,淋漓尽致! --------------------------------------------------------------------------------------------------------------------- -------- 年少的我们,都是热烈而坚持的,那是一种光芒,引人入胜,我羡慕那些时光流逝却没能改变他们的人-------- 观看地址: http://tv.sohu.com/20101001/n275386823.shtml
个人分类: 生活杂项|3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谈 “华尔街” 的观后感》
businessman 2013-5-5 14:46
十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是中央电视台首次采用高清格式倾力制作的金融类特别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继《大国崛起》(中国政府一等奖)、《水问》(亚广联纪录片大奖)之后的又一重大选题;是中央电视台首次全面深入世界各大金融中心,采用以大量纪实为主的拍摄手法,充分体现电视本体语言的全新创作;是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寻找他山之石的重要作品。该作品预计于 2010 年 6 月以每集 50 分钟的容量在黄金时间隆重推出。 影片以华尔街金融危机为契机,以证券市场为中心,梳理两百多年来,现代金融来龙去脉,探寻、发现资本市场兴衰与经济起伏的规律,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资本市场的实践者提供镜鉴,为大众提供关于资本市场的启示。同时,也为中国人全面理解华尔街,全面理解美国,甚至全面理解现代金融与一个国家崛起的关系,提供最有益的帮助。这是中央电视台深入华尔街,在历史坐标中,对资本市场的一次庄重表达。 影片云集了国内外金融界知名学者、专家、政府高管及企业界精英参与拍摄,并特别邀请: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经济学会执委会、国际管理学会成员的吴敬琏先生,作为本片的学术总顾问;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value Engine 公司创始人、Zebra Capital Management 合伙人之一的陈志武先生作为本片的学术总指导。 《华尔街》剧组汇集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及国际知名导演、拍摄制作人员,诚邀 Brown University 等国际知名大学人士担任国际制片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制片保障体系,确保了该片在央视 2010 年经济开篇之作中的卓越水准。外景摄制组前往纽约、华盛顿、洛杉矶、底特律、费城、芝加哥、达拉斯、斯托克顿,阿姆斯特丹、鹿特丹、伦敦等国际重要金融城市,分别拍摄代表性的金融家、学者、企业家、政治家等。 总导演李成才寄语:纪录片《华尔街》—— 以华尔街金融危机为契机, 梳理两百多年来, 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现代金融来龙去脉; 是中央电视台站在华尔街, 在历史坐标中, 探寻、发现资本市场兴衰与经济起伏的规律; 为中国决策者提供依据, 为资本市场的实践者提供镜鉴, 为中国大众提供关于资本市场的启示。 【网址】: http://video.sina.com.cn/movie/detail/hej 【网址】: http://jingji.cntv.cn/special/hej/01/index.shtml 经过半个来月,终于把由李成才总导演的 “华尔街” 大型记录片。看完之后,受益颇多,不仅了解了诸多金融方面的知识以及其发展历史,更在无形中为自己提供了积极向上的驱动力。 “华尔街” 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金融体系的发展史,而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伦敦)、美国(纽尔)无疑是金融发展史中的三个重要基地,未来会是中国(上海)吗? “华尔街” 的 “硅谷方程” 这一集令人深有感触,技术的发展原来最大的驱动力来源于金融,这与我以前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或许对我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华尔街” 使我认识到,真正驱动金融制度发展的好像不是那些经济学家,而是商人,那些逐利的投资家、投机者,这民是我以前完全想像不到的。 “华尔街” 使我认识到 ,金融体系制度真的很有用,比如央行(如美联储)的重要性,这一点 伯南克在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美联储与金融危机 四讲中有更详细的阐述,其中一个作用便是最后投资人,这可以避免银行的倒闭,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确实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 华尔街” 使我对金融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方面的知识或许会在 伯南克在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美联储与金融危机 四讲中有更深入的理解。 “ 华尔街” 使我对于金融发展史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对于历史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显然会在无形中提升个人的能力和自信,这方面的知识我将在由任学安总导演的 “ 大国崛起 ” 中得到关于近代工业大国发展史的进一步认识。
个人分类: 影视手记|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谈 “天下第一” 观后感》
businessman 2013-4-28 00:09
【天下第一(2006) : http://www.soku.com/t/nisearch/%E5%A4%A9%E4%B8%8B%E7%AC%AC%E4%B8%80/ 】 【 天下第一(2006) : http://video.sina.com.cn/movie/detail/txdy 】 经过连续数十小时的奋战,终于看完了“天下第一” 全剧。 希望这是自我放纵的最后一次,希望以后能够慢慢地恢复生活的正常规律。虽然为这个目标已经苦苦争扎了好几年,但始终在两 个生活状态的极端苦苦徘徊,真不知道自己还能支撑多久。 天下第一里面有太多的被刻画得相当到位的人物角色,如古三通、了结大师、天字第一号段天涯、地字第一号归海一刀、玄字第一号上管海棠、黄字第一号成是非、芸萝郡主、天下首富万三千、湘西四鬼、皇上、铁胆神猴朱无视、东厂督褚曹正淳、枊生但马守、 枊生雪姬、 枊生飘絮等等吧。 朱无视下了好大一盘棋啊,或许正个剧情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他布下的局而展开的,为此他不惜忍耐了二十年。之所以称作 忍耐,那是因为最终他失败了,如果他成功了,或许我会将其称作坚持。胜者王,败者寇。 与“风云 I 和 风云 II” 相比,感觉 “天下第一” 好吵,特别是 成是非和芸萝郡主实在太吵了,而且里面的武侠因素、佛理等都太少了。不过 “天下第一” 仍然不失为值得一看的一部 武侠剧。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正是由于与“ 风云 I 和 风云 II ” 相比缺少了 武侠因素、佛理等因素,但是我想这里的人物刻画更加真实,具有更多角色性的人物刻画。 里面有好几个场景看后让我心生后怕,人都是有缺点的,朱无视杀了 曹正淳后的心态变化所体现出的人性弱点令我羞愧。看来人生是一部永不落幕的戏,这正如目前我国的外交环境。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永远的胜者,为了生存,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一不小心将会迅速失去你的整体优势。这一点在 IBM、DEC、Vector Machine、Microsoft、Yahoo!、Ebay、Amozon、Google、Facebook、Nokia、Apple 等等 IT 巨头的兴起与衰落可见一斑。 永远保持警惕、永远积极进取、永远胸怀大度、永远坦然面对,永远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永远在顺境与逆境中徘徊,永远在平静和焦虑中苦苦挣扎! 我很想知道在我老去的那一刻,到底是我的心魔掌控了我的人生,还是我的人性拯救了我的人生!
个人分类: 影视手记|1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谈 “风云 I、风云 II” 的观后感》
businessman 2013-4-22 22:22
【 风云 I(2002) : http://www.tudou.com/albumplay/eyl1QN3KzAY/xPpHh6lJawc.html 】 【 风云 II(2004) : http://www.tudou.com/albumcover/USYhi5p9Dcs.html 】 经过连续数十小时的奋战,终于看完了“风云 I” 的上半部分以及“风云 II” 全集。虽然这几日极为疲惫,连续几日每天仅一顿饭,小寐几个小时,但也算终于了却一桩心愿。因为七年来一直想找个连续的时间段把风去 II 看完,但竟然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其实早就有这个机会。难得的是趁此机会也把“天下第一”看了个三分之一。 在十一年的高校求学生涯中,或许这三部武侠剧是最能够打动我的电视剧,不仅由于其固有的武侠因素、亲情因素、友情因素、爱情因素,更因为其所特有的令人顿悟的佛理,这一点便是风云 I 最为打动我的一点,尤其是聂风在那个农夫载有稻草的马车上受到不虚大师那段极富佛理的点化,一下子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或许这段佛理是整部风云中我最爱的镜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字的点化: 缘若早来,势必早尽。凡事不可太尽。权不可去尽,势不可去尽,情不可去尽。等等吧, 第一次看风云 I 的时候,最喜欢便是那仁兹的聂风,以及他和明月、第二梦之间的动人之情。或许,那个时候我有些不是很喜欢步惊云。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当我第二遍再看“风云 I” 时,尤其是在看完 “风云 II” 之后,我为步惊云的执着而感动,虽然一直以来我也认为自己是个非常执着的人。反到,对于聂风我显得有些模糊,我觉得他的性格或许并没有被完全刻化出来,特别是他对孔兹、幽若、洛仙等人的感情态度,使我觉得整部 “风云” 并没有完全达到把他刻画成仁者的目的。 与步惊云相比,少了几分执着。与聂风相比,少了几分仁厚。 怀空与怀灭两位人物的出现,是 “风云 II” 给人最大的惊喜,或许没有这两个人物的出现,我也不会有耐心看完 “风云 II”。因为,与 “风云 I” 相比,“风云 II” 真的有点想象力过于丰富了,丰富到令人失去兴趣,因为从武侠因素考虑,“风云 I” 已达极致,“风云 II” 不可有质的超越。但是, 怀空和怀 灭两位人物的 的出现使得 “风云 II” 相较于 “风云 I” 多了令人欣赏的另几位人物,他们的性格与聂风和步惊云相比,更具常人特色,尤其是怀空。 如果要从逻辑角度来审视 “风云 I” 和 “风云 II”,则漏洞百度,除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象力之外,更在诸多细节上存在明显的不合逻辑。但显然,我不是从这个角度去看 “风云 I” 和 “风云 II ” 的,否则我不可能看得下去,特别是 “风云 II”。除了前面提到的 武侠 因素、亲情因素、友情因素、爱情因素,以及 步惊去、聂风、怀空等人的性格所带给我的触动之外,最打动我的或许还是前面已略有赘述的佛理。 最后,令我反思的或许还是对于人性的参悟。这一点在 “风云 II” 最后几集中关于聂风之子命运的自我设想尤为如此。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希望杜芸玲能用她孩子的生命去替换第二梦的孩子的生命,或者牺牲断浪和 杜芸玲之子的死来换起聂风和第二梦之子的生,我甚至毫无内疚之情,虽然里面一再提到大人的恩怨,不应由小孩来承受。一开始,我很开心 杜芸玲带着她自己的小孩离开以使断浪相信那个小孩是聂风之子,而当皇影把这个小孩救了时候,我很遗憾为什么那个小孩不就是聂风之子呢,而当最后步惊云和聂风除去断浪之后,我开始讨厌 杜芸玲竟然做出那样自私的行为。 我现在已不想再去其中人物的行为进行任何道德上和人性上的评判,我只想反思自己在做出那些 道德上和人性上的评判的时候,为什么会那么理直气壮。对于 那些被刻画出的人物 ,为什么会替那些令我欣赏人物的痛苦而到难过,甚至为什么会宁愿牺牲那些不令我欣赏甚至略有反感的人物来保护那些 令我 欣赏的人物。 其实,充其量这只是虚构出的作品,用于表达作者或导演想要传递的某些个人价值观等等,但我更加关心的是我是如何对于这些价值观做出响应的,因为这或多或少体现了我人性中的诸多因素。 寥寥数语,难以尽道我的感悟、我的人生观、我的价值观、我的道德观、……。写一篇影评好难,难在无法恰当地表达我的观点,或许这将是我最后一次对于影视剧中的人物表达我的触动之情。 天灾人祸,令人惶恐,逝者安息,生者自重。苦尝善恶,难伏心魔,困于执念,参禅定数。 仅以此文不对题的博文记念我这十一年的高校求学生涯 —— 2013.04.22
个人分类: 影视手记|12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浮城谜事》观后感
stonewho 2013-4-7 07:45
看后,感觉这部电影探讨的是当下城市中的中青年的男女爱情关系,影片想去挖掘一些深层次的内容。一个男人,除了两个老婆之后,还经常游走于多个情人之间,这样的生活也太惬意了吧。这得需要多么好的演技才能保证不穿帮啊,这得多么高的情商去维系啊,啊,但我想现实中肯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只是没有发生在我的身边而已。 看这部影片的动机就是冲着里面的火爆镜头去的,结果没有令人失望。最初知道郝蕾是在电影《白银帝国》。她的浑身散发出性格来,连说话的声音都有那样的感觉。在这部电影中,她扮演的一个正牌夫人的角色,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被剧中的二房邀请去捉奸,结果才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有affair。但此处我还是疑惑的,没有看明白,怎么是帮助对方抓自己丈夫的奸,突然她有点不舒服,到后面随着情节的发展,我恍然大悟,后来就佩服了一下这个男主角扮演的角色,他特么猛了啊!!!我没有看懂的是,剧中郝蕾知道了自己的丈夫(秦昊扮演)和一个在校大学生去一夜情的时候,她晚上回家并没有去质问,而是和他做了一次爱,这个地方我没有看懂是为什么。 高潮部分应该是剧中郝蕾和由齐溪扮演的另外一个老婆一起逛商场买衣服,随后三人在同一个画面中出现。剧中郝蕾和秦昊没有发生过多的语言上的冲突,我感受的是一股涌动的暗流一直在发展着。剧中还有一个情节没有看明白的是,当秦昊知道了郝蕾和齐溪一起去商场买衣服的时候,他对齐溪的举动说明了什么?当时他打她的部位是不是她的下体?剧中的镜头没有交代,是我从齐溪的面部表情推测的,当然也不完全是身体上的痛,大部分是来自于内心的那种痛苦。由齐溪在剧中扮演的桑琪最初也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和秦昊扮演的乔永照开始发展的关系。那么又是怎么样的心里变化,导致了二人关系的继续维系呢?没有爱吧?有的是性吧?但是性是推动爱的一阵兴奋剂?得不断的注射,才能维系快感,如果麻木了,得换另外一种更刺激的。 剧中的两个孩子也是一条线索吗?这两个孩子可能都上小学一二年级了,7-8岁左右的样子,但是最初我认为是剧中郝蕾和秦昊由于七年之痒,他才出去找的外遇,但如果按照我的这个俗套的想法,那么这部影片也没有多大意思了。既然两个孩子都是几乎一样大的年龄,说明乔永照是一开始就在外面发展这个关系,直到这个孩子都7、8岁的时候才发现了。还是一次偶然的发现。 为什么一开始那个警察对于影片开始的交通车祸处理的如此简单?剧中唐突的交代说是这个案子不归他管,但是那又为什么给到他那么多的镜头在案发现场?即便不是他管这个案子,那么其他警察的处理也太不合常规了吧?偏偏要用一个另外的视角去挖掘这个惨事的真相。这样处理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看懂 此外,剧中郝蕾和齐溪在追逐那个“小三”的时候,为什么要设置在一个雨天?其实有时候故事情节的发展完全不必去刻意追求那样的氛围,或许导演表达就是自己的想法,无需管那么多。为什么剧中郝蕾对两个小三的态度截然不同呢?没有看懂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本·论》在首都剧院首场演出观后感
lianghongyi 2013-3-21 08:53
今天的演出很不出人意料的没有坐满,在买票的时候我就听见有人在说谁会看这样题材的话剧,枯燥乏味。但是作为一个学金融的来说我是蛮期待这部话剧的,前一场海派的演出《原告证人》让我在看之前更加坚定这场话剧绝对值得孤身一人跑到人艺细细品味。 然而在幕布刚刚拉开,开场舞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一个演员冲上舞台,斥责话剧投资缩水严重影响话剧质量,要所有观众为话剧融资,话剧演出单位出来几个人都拉不回去。就在观众大喊“演员要注意自己的职业道德”“首都剧场建立六十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幕布缓缓拉开,新的场景徐徐出现。我对这两场海派话剧最大最大的感触就是编剧特别的出人意料、独具匠心。 我不是学舞蹈编剧、也不是资深专业话剧欣赏者,对于整个演技不便评说。至于故事内容如若文字能复述的活灵活现,那么场话剧演的也太过于失败,所以内容的描述无异于让人味同嚼蜡。但是今天我有非常深的感触,那就是深处一个行业之中怎么来反思问题、总结经验、居安思危,这场话剧凭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嬉笑弄骂、对自身问题的深刻反思告诉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实我有一点点失望的是,说是金融题材的话剧,更确切的说是金融只是整个话剧的一个无形的角色,并且是不好的角色,让我一直以为是借助话剧平台普及金融知识的美好期待彻底破灭。在去看话剧的路上我一直在听罗大中博士《名医是这样成名的》的音频,我一直都很喜欢他的课,他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将晦涩的医学知识普及,让更多的人明白中医的原理。我也一直在想,金融能有什么好的平台来普及基础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金融、喜欢金融、理性对待金融。之前看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一位教授用喜羊羊与灰太狼图片的形式向幼儿园的小朋友讲述金融知识,真心是佩服。金融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金融界的高端人才,更需要是普及金融基础知识,让金融融入千家万户的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睡前本人粗鄙想法,见笑于大方之家,晚安!继续期待接下来山西省话剧院的《立春》和天津人艺的《蛐蛐四爷》。 3月20日夜于北航大运村
30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热度 1 cef5556 2013-2-13 23:01
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影片讲述的是 1930 年,台湾在日本统治之下,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众反抗日本政府而发动雾社事件的故事。 在险恶的日据时代,赛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信仰,男人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帮佣不能编织彩衣,骁勇善战的英雄莫那鲁道,见证三十年来的压迫统治。因一场误会种下日警和赛德克族的紧张关系,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报复的阴霾中,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在深思后,虽知将面临灭族危机,但他明白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于是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 …… 当十几岁的赛德克族少年用尖锐的竹竿血洗了关满日本妇女和小孩的房间,当全部落的女人为了留下更多的食物给出草的丈夫或儿子而集体选择吊死在马赫坡森林的古树上,看到了吗?他们的信仰和想要守护的一切? 结局当然不出意料,血肉之躯如何抵挡的住火药和毒气的猛烈攻击? 世代守护的森林终于被夷为平地,从 1236 人的出草到仅剩的不到 300 妇孺,赛德克族就这样被强迫迁离了自己的家园。 用鲜血和头颅去换取的自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以 “ 文明 ” 的名义让别的文明卑躬屈膝。 真正地得到自尊,要自爱、自强!物竞天择,任何人、民族和国家不能靠恩赐而生活!
526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5: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