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红外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反季节疗法(全光疗法)
杨学祥 2020-3-1 10:09
中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反季节疗法(全光疗法)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1. 流感流行的季节性特征 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 5 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低温和紫外线低值有关。 图1 一年中紫外线量的变化(把7月的量作为1000来计算的相对值) 2. 冠状病毒爆发的季节性特征 SARS事件开始于冬季高峰在春季 图2 SARS2003年感染人数和死亡率统计:5月进入峰值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 中东呼吸综合症爆发于冬季高潮在春季 图3 MERS病例发病数时间分布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13952 根据图3,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无黑子期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紫外线谷值时期,又恰逢太阳黑子低值年,这是此次疫情异常凶猛的原因。由于太阳黑子最低值已经过去,根据前两次疫情的统计规律,估计在春季疫情将进入高峰,夏季消失,秋冬季是否复出,取决于中国的调控力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9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031.html 冠状病毒为什么爆发在2019年12月? 因为201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与2019年12月开始的疫情完全重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47.html 2020年1月1日至2月19日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该期间无C级及以上耀斑发生。地磁场平静。有利于病毒的繁殖和传播。 3-5月春季太阳活动增强,6-8月夏季达到峰值,有利于疫情结束。 http://rwcc.bao.ac.cn/history/queryForecast.jsp http://rwcc.bao.ac.cn/history/index.jsp http://rwcc.bao.ac.cn/history/index.jsp http://rwcc.bao.ac.cn/history/queryForecast.jsp 根据约翰霍普斯金大学的系统科学与工程中心统计的灾情数据,截至2020年2月14日14点,全球已确诊64,437例2019-nCoV病例。其中,中国63936例,其他24个国家501例。日本的一艘大型邮轮钻石公主号上发现的病例最多,有218例。其次是新加坡58例、泰国33例、日本本土29例。 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基于395例海外病例的流行学病学研究显示,1月底前主要是中国湖北和其他地区的输入性病例,1月底后输入性病例减少,未有旅行史的病例增多,并出现人传人和聚集性传播的情况,如新加坡出现5起聚集性疫情,涉及28人。 图4 2020年1-2月中国以外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流行曲线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上观新闻汉化) https://www.sohu.com/a/373900289_260616 图5 2020年1月20日至2月24日欧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流行曲线 太阳辐射对流感病毒的影响 我们在2009年6月25日指出,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旧病毒复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原因。由于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1918-1919年、1957-1958年和1968-1969年;由于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1900年和1977年。这是后两次流感大流行被人们忽略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0114.html 根据相关条件,2002年SARS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所以强度大。2020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在太阳黑子谷年,其强度相应变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77.html 新型冠状病毒在最适宜地方和时间出现,在防范最薄弱的地方聚集爆发,在有利条件消失后自行消失。其最大特征是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变化:浓度小时人体免疫可阻止感染;超过临界点将有少数弱体质人群被感染;高浓度将形成大规模流行,浓度降低将出现拐点,最后直至自动消失(见相关数据)。苏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91.html 图1-5表明,相对于流感流行,冠状病毒的爆发和结束具有更强的季节性特征。 3. 中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反季节疗法(全光疗法) 2002年中国爆发了SARS事件,2012年中东爆发了中东呼吸综合症,2019年中国爆发了2019-nCoV,但是,治疗冠状病毒依然没有特效药和疫苗。因此,根据冠状病毒自然兴衰的规律,在医院病房模拟夏季的环境,让医院内夏季提前到来,应该是当代科学可以达到的最有效方法。 夏季的最大特征是高温和强紫外线。 方法之一为增强紫外线消毒,营造不利于病毒生存的环境。我们建议用太阳灯和紫外线消毒灯交替连续杀毒,保证医护和患者的环境安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766.html 方法之二,提高室温,采用红外线和远红外线治疗。 红外线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皮肤吸收。皮肤对红外线的反射程度与色素沉着的状况有关,用波长0.9微米的红外线照射时,无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60%;而有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40%。长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上)照射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和为浅层皮肤组织吸收,穿透皮肤的深度仅达0.05~2毫米,因而只能作用到皮肤的表层组织;短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内)以及红色光的近红外线部分透入组织最深 穿透深度可达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其他皮下组织。 在红外线区域中,对人体最有益的波段就是4到14微米这个波段范围,这个在医术界里面统称为“生育光线”,因为这个红外线波段对生命的生长有这促进的作用,这个红外线对活化细胞组织,血液循环有很好的作用,能够提高人的免疫力,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 红外线红斑 足够强度的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可出现红外线红斑,停止照射不久红斑即消失。大剂量红外线多次照射皮肤时,可产生褐色大理石样的色素沉着,这与热作用加强了血管壁基底细胞层中黑色素细胞的色素形成有关。 功效 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红外线照射有减少烧伤创面渗出的作用。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张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 红外线对血液的作用 因为红外线能够深入人体的皮下组织,所以利用红外线反应,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对细胞恢复年轻有很大的帮助并能改善贫血。调节血压: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一般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肾脏等细小动脉收缩及狭窄所造成。远红外线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能使高血压降低,又能改善低血压症状。 红外线对关节的作用 红外线深透力可达肌肉关节深处,使身体内部温暖,放松肌肉,带动微血管网的氧气及养分交换,并排除积存体内的疲劳物质和乳酸等老化废物对消除内肿,缓和酸痛之效果卓越。 红外线对自律神经的作用 自律神经主要是调节内脏功能,人长期处在焦虑状态,自律神经系统持续紧张,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头痛,目眩,失眠乏力,四肢冰冷。红外线可调节自律神经保持在最佳状态,以上症状均可改善或祛除。 红外线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远红外线照射的全面性和深透性,对于遍布全身内外无以数计的微循环组织系统,是唯一能完全照顾的理疗方式。微循环顺畅之后,心脏收缩压力减轻,氧气和养分供应充足,自然身轻体健。强化肝脏功能: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化学工厂,是血液的净化器。远红外线照射引起的体内热深层效应,能活化细胞,提高组织再生能力,促进细胞生长,强化肝脏功能,提高肝脏解毒、排毒作用,使内脏环境保持良好状态,可说是最佳的防病战略。 红外线对眼的作用 由于眼球含有较多的液体,对红外线吸收较强,因而一定强度的红外线直接照射眼睛时可引起白内障。白内障的产生与短波红外线的作用有关;波长大于1.5微米的红外线不引起白内障。 光浴对机体的作用 光浴的作用因素是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热空气。光浴时,可使较大面积,甚至全身出汗,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并可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光浴作用可使血红蛋白、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增加,轻度核左移;加强免疫力。局部浴可改善神经和肌肉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因而可促进其功能恢复正常。全身光浴可明显地影响体内的代谢过程,增加全身热调节的负担;对植物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影响。 https://baike.sogou.com/v101782902.htm?fromTitle=%E7%BA%A2%E5%A4%96%E7%BA%BF 远红外线有助于消炎抑菌,机理如下: a) 远红外的热作用通过神经体液的回答反应,消除了炎症的病理过程,使原来遭到破坏的生理平衡状态加速恢复正常,提高了局部和全身的抗病能力,同时能激活了免疫细胞功能,加强了白细胞和网状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达到消炎抑菌的目的。 b) 红外的热效应使皮肤温度增加,交感神经感受能力减低,舒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循环改善,增强了组织营养,活跃了组织代谢,提高了细胞供氧量,改善了病灶区的供血供氧状态,加强了细胞的再生能力,控制了炎症的发展并使其局部化,加速了病灶的修复。 c) 远红外的热效应,改善了微循环,建立了侧支循环,增强了细胞膜的稳定性,调节了离子的浓度,改善了渗透压,加快了有毒物质的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了渗出物的吸收,导致炎症水肿的消退。 https://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583025506ver=1signature=AgAmNZdKgz*Z1ZwUNzq*0aeXvbk-2uPWggq9t*z8PXzATH1J7GhbKE2yJWrvRxeD-ngEctoNl3iABhd3BXW97Y1Ho0JUx7DO-h21nlXDQHIjhR11e64q4*h3gsnnGvLxtKrrlb3rObwMqH6d*-1fj-slgxLGM0cUuIBa*VJHemE=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舰船隐蔽性技术的发展
wusaite 2019-8-25 11:41
舰船隐蔽性技术的发展 伍赛特 1 水面舰船隐蔽性的现状与发展 水面舰船的隐蔽性主要是防止来自海上或空中的雷达探测、红外探测,其次是反潜需要而 产生的水声对抗。由于舰船在海洋中航行时会产生多种物理场,如电磁场、声场、红外场、电场、磁场、水压场、尾流场等,易于被敌方用来探测及用导弹、鱼雷、水雷等武器实施攻击。两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现代探测设备和武器向高灵敏度、多效应、远距离的发展,舰船的暴露和被命中的概率大幅度提高。为此,设计建造一艘具有良好隐蔽性的舰船已是各国努力追求的目标 雷达隐身技术是伴随着雷达的应用而出现的,特别是航空、航天等领域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促使舰船雷达隐身技术进入更高层次。良好的隐身,可使一艘 4000 级驱护舰船的雷达截面积只相当于一艘 500 的巡逻艇。雷达隐身技术的关键就是减小雷达信号特征值—雷达截面积。当前的主要措施是对整舰的外形、船体、上层建筑、甲板突出物、水面舰船的桅杆和烟囱,采用避免形成角反射体的曲面设计及阻抗加载技术。今后朝向舰体及设备外形设计甲板面优化布置、新型涂敷型吸波材料及结构型透波材料和频率选择性设计等新型技术发由于低频声波在海水中衰减小、传播远、易于被声纳捕捉及引爆音响水雷,所以舰船声隐身技术迅速得到发展。一般通过声场控制设计获得优化隐身方案,从而控制舰船水下辐射噪声,降低舰船目标特性。目前采用的有顶层声学设计、低噪声螺旋桨(大侧斜、变距、多叶,气幕降噪等)喷水推进、阻尼及浮筏、管路降噪等。今后从设计、建造工艺及设备调试等方面向综合性整体降噪方向发展。 舰船红外隐身技术是对抗红外探测、跟踪的一项综合技术,也是一种通过改变装备自身的红外辐射特性并使其温度与周围温度相接近,从而降低被发现和跟踪概率的措施。因此舰船红外隐身的基本技术是降温和屏蔽。如提高柴油机性能,改进燃料,在排气口处加装冷却装置,降低冷却水温度,涂敷反红外涂料等。随着红外成像及其末制导技术的发展,红外隐身向着更高阶段发展,诸如新型红外诱饵、目标对抗、吸波涂料、燃料添加剂、水下排气装置、冷却喷射系统、红外抑制系统、隐身结构设计等。 舰船与水流间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舰船周围水域的压力变化,称为舰船水压场。一般中以上舰船在数十米的海底引起的压力变化峰值,可达到数百甚至数千帕。更由于舰船水压场与声场、磁场不同,其辐射功率通常在数百万瓦以上,极难人工模拟。所以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美、苏联等国就先后研制了借助舰船水压场作用而动作的水雷,并投入实战,且收到良好效果。舰船水压场防护措施主要是优化舰体及附体的设计、控制舰船航行姿态、采用新型材料及涂料等。 舰船在海洋环境中引起的电场叫做舰船电场,它是继声场、磁场、水压场等之后才兴起研究的舰船物理场。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苏联就已开始研究,并装备了利用潜艇电场信号动作的非触发反潜锚雷。之后,美国、加拿大等国成功研究了按电场信号动作的水雷及舰船电场防护系统。研究表明,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舰船周围,都存在着电场,在距舰船 10 m 处,舰船电场强度可达( 2 ~ 3 ) mV/m 的量级,足以引爆水雷。舰船电场一般由以下诸因素形成:船体不 同 材料间的腐蚀电流;船体上施行的各种防腐措施;船体漏电流;船体运动引起 的 电磁感应及摩擦等因素。日前 国 内舰船电场防护系统 研 究起步较 晚 ,国外舰船通常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切断电源内部电路的电流;对舰船电场采取绝缘措施;按照金属的电极电位,选择金属制造受海水浸润的部件和船体;使用非金属材料制造受海水浸润的部件、采用有效的舰船电场补偿系统等。今后舰船电场防护的发展趋势是船 体 防腐与电场防护一体化,静电场、运动电场、尾流电场防护一体化,舰船电场与磁场综合防护一体化。 舰船在建造与航行中,由于地球磁 场 的作用,在船体周围产生的磁场称为舰船磁场。舰船磁场分为两类,一是固定磁性磁场,它与建造地及建造工艺有关,一日形成之后基本不变;二是感应磁性磁场,它随舰船航行的纬度与航 向 变化。现代磁性水雷可按静磁、动磁、差动及磁场梯度等信号动作,其引信灵敏度可达 2 nT/s ,没有经过消磁处理的舰船是根本无法抵御磁性兵器的攻击。另外,舰船磁信号还被用来侦察定位。目前舰船的磁性防护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消磁站(岸站或活动消磁船)通过岸站埋 入 海水中的各消磁线圈或船外敷设的各临时消磁线圈,消除舰船固定磁性,但由于其积累效应,必须定期消除;二是通过舰上消磁系统,使舰上各消磁绕组中的消 磁 电流自动跟踪舰船感应磁性的变化,补偿其感应磁场,由于其具有瞬时效应,必须做到动态自动补偿。猎扫雷舰艇必须严格控制上艇设备磁性及 采 用低磁船体与主机,使用低频和激光通信、采用隐蔽调谐或自动调谐方式等。目前的消磁系统有两种:一种是测量地球磁场―折算舰船磁场―控制消磁电流一消除感应磁性变化;另一种是用计算地球磁场来代替测量,其控制方式不变。今后舰船磁性防护的发展趋势是从固定磁性的消除向消磁过程自动化及舰船磁场稳定性方面发展,而相应舰上消磁系统则是从测(算)地磁消舰磁系统发展到测舰磁消舰磁系统,从全船性消磁系统发展到分区消磁系统,从半闭环控制系统发展到全闭环网络控制系统。 舰船在海水中航行时所产生的尾流是多种多样的按其物理效应划分,主要有声尾流、电场尾流、磁尾流、热尾流等。舰船尾流是由于船体的运动、螺旋桨或喷水推进器对海水的扰动产生的。只要有扰动,就不可能消除尾流。但是,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小尾流是可能的。例如优 化船体线型,设计性能优良的螺旋桨、控制巡航速度。另一方面、随着边界层控制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可以采用边界层控制技术来抑制尾流湍流度、改进尾流场特性、从而减小尾迹场当然,必须针对声场、电场、磁场、热场等不同特点进行专门有效的尾流防护。 由于现代兵器已由单一引信或末制导方式发展为多种信号混合工作制,如磁一电、磁声、水压一声、磁一热等,所以现代舰船隐身技术的发展也必须是多种物理场综合防护兼优的系统,有的是一种措施多用途(如舰体线型的声学、水压场、红外特性防护),有的是要兼顾两者的矛盾(如电场与磁场)统一兼优。总之要扬长避短、计多用、在透彻剖析物理场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工程控制技术与网络技术,设计建造完善的、综合性的舰船防护系统。 2 潜艇隐蔽性的现状与发展 潜艇作为一种海战的装备,由于具有独特的隐蔽性和突击力强、机动性大、自持力久等优点,使其具备了不依赖空中支援、远离基地、单艇或多艇作战及与海军其他兵力协同作战,执行多种战斗任务的能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赫赫战果,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湾战争之后,有关军事专家认为,一些现有的和可以预见到的高技术将使今后 20 ~ 50 年的战争方式、作战概念、军事学说、军队编制体制等发生根本性变化,或者说将发生场新的军事革命。海军是技术含量高,综合性和立体性较强的军种,高技术必将对海战和海军建设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高技术对作战平台的主要影响之一是必须使之进一步隐身化。在这一方面,潜艇仍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信息探测技术的发展将会使战场日趋透明,但它对潜艇的影响仍然比对海军其他作战平台的影响小得多。发展潜艇已成为各国海军建设的一个主要方向。 隐身技术的本质在于使对方的各种物理场探测器失效,其主要途径是降低自己的目标特征,使其尽可能的小,或者与背景尽可能接近。从当前探测 技术状态分析,影响潜艇之隐蔽性的首要因素仍是声信号,其次是非声信号,因此隐身技术也分为声隐身及非声隐身技术。 潜艇由于大部分时间是在大洋深处游弋,因此,潜艇的隐敲性主要表现为提高声隐身技术,主要是降低机械噪声、螺旋桨噪声和水动力噪声以及声目标特征。 2.1 机械噪声控制措施 ( 1 )取消一些大的噪声源,如美国“海狼”级核潜艇,法国“红宝石”级核潜艇采用自然循环反应堆;在中低速工况时不用一回路主循环泵;取消减速齿轮箱,采用电力传动,使其噪声明显降低;对于仍采用齿轮的装置,不断改进齿轮结构,选用高性能材料,提高加工精度。 ( 2 )为寻求更好的隔振技术,国外除继续研究高性能的浮筏外,还开辟了有源减振, ER 可变流体基座等新的减振技术研究。 2.2 螺旋桨噪声控制措施 ( 1 )采用大侧斜、变距、多叶螺旋桨。这样可以改善桨叶处的水流和压力状态,延迟空泡,降低螺旋桨噪声。俄罗斯的 636 艇采用的就是 7 叶大侧斜桨。 ( 2 )英国和日本采用高阻尼合金材料制造螺旋桨,可有效抑制桨叶振动,降低辐射噪声。 ( 3 )法国的凯旋”级核潜艇采用了气幕降噪系统,在螺旋桨工作区域内注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延缓空泡的产生。 ( 4 )采用喷水推进,既改变了螺旋桨叶片的压力,防止空泡产生,又能改善尾流性能,使航模糊,其导管还可屏蔽螺旋桨噪声辐射。试验证明, 13 叶泵喷水推进器比常规桨噪声可减小( 10 ~ 20 ) dB 。英国的“特拉法加”级以及美国的“海狼”级潜艇均采用了这种技术。 ( 5 )磁流体推进。这种推进装置通过磁场和电流的相互作用,对流经其内的海水产生强大的作用力,水流由船后喷出推进舰船前进。这种推进器推力较大、无空泡、无机械噪声,水的紊流较小,是潜艇理想的推进装置。 2.3 水动力噪声控制措施 改进外部设计,采用“水滴型”,尽量做到艇体表面光滑,减少突出体;艇上开孔数量应尽减少,大的开孔能自动启闭。开发各种流控技术,改变潜艇周围的压力场,消除流体分离,以减小水动力噪声。 2.4 消声瓦技术 目前消声瓦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潜艇。与初期相比,消声瓦的设计方法得到很大发展前可根据不同部位的噪声源特性设计相应的去耦、消声或吸声的瓦,其材料、内部结构也各有差异。据国外报道新一代消声瓦的吸声系数可达到 0.9 以上,可使敌方的声纳探测能力降低 50% ~ 75% ,隐身效果十分显著。 2.5 非声隐身技术 对于雷达隐身红外隐身等非声隐身技术,在水面舰艇及飞机上应用的更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5.1 雷达隐身技术 目前雷达波隐身技术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 ( 1 )改进外形设计,减小雷达波散射面积;采用曲面设计,避免形成角反射体,隐蔽易射 雷达波的设备,水线面以上倾斜平面设计; ( 2 )采用涂敷型吸波材料或结构型透波材料; ( 3 )阻抗加载技术。 2.5.2 红外线抑制技术 红外源是红外探测器和红外制导导弹捕捉的目标。先进的红外探测系统可利用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和极小的温差即可探测到目标。红外制导武器由于抗干扰能力强,也对通气管航行的常规潜艇造成严重威胁。为此,国外专家认为:非声隐身技术中尤其要重视红外隐身技术研究。目前主要 采 用下列措施降低红外信号特征 ( 1 )提高柴油机性能,改进柴油机燃料以改变排出气体的成分,从而降低柴油机自身热辐射强度; ( 2 )冷却排气管路中的热气流,在排气口处加装冷却装置,以降低柴油机排出的废气的温度; ( 3 )降低潜艇排出的冷却水的温度; ( 4 )潜艇壳体涂敷反红外涂料,降低潜艇热辐射强度; ( 5 )采用低辐射动力系统(燃料电池)。 2.5.3 电磁隐身技术 ( 1 )严格限制艇上设备电磁辐射,采用隐蔽调谐,使用极低频和激光通信; ( 2 )降低潜艇磁辐射能量,如艇体采用低磁材料,艇内安装消磁系统,对主机、电站等主要设备作特殊低磁处理等。 2.5.4 尾迹隐身技术 主要是优化艇体(包括指挥室围壳及其他附体);设计性能优良的螺旋桨及加大下潜深度等。 参考文献 邵开文,马运义 . 舰船技术与设计概论 .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09.07.
个人分类: 科普集锦|4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助人助己:和外贼家奴无关
热度 11 cosismine 2012-12-24 10:03
看到宁给外夷,不予家奴的博文,想起我帮助过的一位外籍病友 那时候应该是我化疗期间的事情。化疗后期了,所以有些精力,儿子胳膊疼,带他去新华医院看看,就碰上了这个病人。是个黑人,同济大学的留学生,用英语夹着汉语问医院的预约台的工作人员,他腿部和背部都疼,他该挂那个科。因为我在比利时也看过病,知道看病的时候会有很多不熟悉的词汇,和医生沟通的时候,很难,就带着他去看医生。 儿子看我帮助这个黑人学生和医生之间沟通,脱不开身,自己就去看医生了。等我带着这个外籍病人,做了化验,取了药,用词典给他解释了医生要他做的化验(医生要帮他检查风湿因子),儿子已经看好病,在那里做红外线治疗。 当时这个病人给我拿了一个外籍学生医疗证,说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我还给他说不可能,我们看病的时候,都要付一部分钱的,我儿子看病享受上海学生医保,还得付一半呢。我说你可能得先付了钱,回头到你留学的单位,也就是同济大学,可能会帮你支付这笔钱。 但眼看着他取药,化验,就是没有出钱,就是拿着这个外籍学生医疗证晃了晃,就什么也解决了。 当然,我儿子那天花了我一百多呢,我自己得癌症,化疗,每次也有一千多的费用。说实话,我在比利时的时候,认识几个非洲朋友,知道他们的艰难,那时候在比利时病了,他们都自己抗着,我当时还给他们拔火罐来着,记得有一个人是埃塞俄比亚的人,泰克拉,给我说过他们国家经常发生饥荒,所以,在国内,他们根本无法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我这么说,不是说我就该支付我的医疗费用,而外国的朋友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我们国家的免费医疗服务。只是如果我们能够支付得起这笔费用,支付一下,也未尝不可。而非洲朋友,如果不来中国,可能永远也享受不到这种医疗。而且,他来中国,感觉不适,也只会忍受,那他就永远也不知道事情原来可以有另一种解决的办法。而现在他知道了,他回到他自己的国家,就可以在本国国力的基础上,也寻求一种途径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 想起离开欧洲的时候,一个朋友给我说得一段话,你们或者学到很多东西,或者一无所获,但这几个月的留学生涯,会改变你们对这个世界的印象.....你们对生活的奋斗也会因之而改变。当年离开欧洲的时候,比利时政府还特意给我定了那种绕比利时一圈的飞机,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北海环绕着的这个国家是如何美丽着的。 是啊,当时,我也是享受比利时政府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一个资助项目出国的。我当时已经在上海生活,生活水平应该和比利时相当了。但这几个月确实扩大了我的眼界,也让我心胸更为开阔。 正写着,儿子回来了,在楼下按门铃,让我给他开门,我给他开玩笑说:妈妈凭什么要给你开门? 说着,就已经给他开了,恰好这时,儿子回答我说,“我同学来了”。 我赶忙加了一句:妈妈给你开门是因为儿子你回来了,而不是你同学来了。 是啊,那天陪老外看病,而没有陪儿子看病,是因为儿子他自己有能力看病,而老外没有我的帮助就无法看病,在我这个母亲眼里,儿子还是最重要的,这和外夷家奴无关。 当然,作为癌症病人,能帮助到别人,总有些成就感。当然,那个外籍病人,并不知道我是个癌症病人,他留了我的号码,我也留了他的,说如果他看病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再和我联系,但他没有打过来,我想他现在已经知道该如何在中国看病了吧。
6024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一种接近自然的语言 无线光网
crossludo 2012-10-1 14:16
无线光网告别隔墙有耳   不久以后,红外线和可见光将取代无线电波,它们不仅能提供更高速的宽带网络接入,而且无法穿墙而过,让无线多媒体网络服务更安全。 图片说明:无限光网示意图,不管用户走到哪里,光波都能以很高的传输速度,把宽带数据送到室内的移动数码设备上,或将这些设备发送的数据传回网络。 现有的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信号,让我们摆脱了网线的束缚,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隐患——无线电波会向外渗透,轻则被人盗用上网,重则泄露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 不久以后,红外线和可见光将取代无线电波。 它们不仅能提供更高速的宽带网络接入,而且无法穿墙而过,让我们在享受无线多媒体网络服务的同时,不必再担心隔墙有耳了。 不论是谁,也不论他使用哪一种设备,都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借助无线手段传送数据——这种 全面互联 理念,正是长久以来众多电子工程师梦寐以求的目标。科技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如今全球拥有手机的人数已经突破20亿;通过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或其他数码设备,利用Wi-Fi技术收发讯息和文件的人也有数亿之多。(Wi-Fi即无线保真技术,是一种基于无线电波的无线局域网络技术,这些无线局域网点被称为“热点”。) 越来越多的Wi-Fi用户体验到了在室内任何地方都能上网的方便快捷。与此同时,厂商们也忙于把无线通信功能塞进通常固定不动的设备中,让消费者能够从远处使用和操控它们。这些Wi-Fi用户在摆脱了固定连接电缆束缚的同时,也越来越希望能够享受宽带上网服务(现在大部分人还不得不依赖网线来获得宽带服务)。但是现有的无线网络技术还不尽如人意:由于指定频率范围内可用的无线带宽有限,Wi-Fi网的传输速度和频道容量均感不足,从而影响了各种网络多媒体服务的无线上网速度,包括浏览网页、视频会议和电视电影点播等。即使是WiMAX这种速度更快的新型广域无线系统,也不太适用于建筑物内部的无线宽带通信,因为它们只能供狭小空间内的少数几位用户使用,更重要的是,这类系统无法保证通信的安全可靠。 无线光网 技术是提供室内无线宽带的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无线光局域网不是用无线电波,而是用经过编码的白色光束或红外光束来传送数据——电视机的遥控器就是用不可见的红外光发送控制信号的。无线光网系统可以把无线数码设备连接到房间内的数据端口上,而端口则连在接入整栋住宅或大楼的高速宽带网络上。这种目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技术拥有几大优势:聚焦光束所覆盖的通信区域(称为单元,即基本服务区域)是不受干扰的,可以为多位用户提供几乎无限的带宽;光波与无线电波不同,无法穿透墙壁,这就保证了通信几乎百分之百的安全;光无线系统特别适合面积较大且有多位宽带用户近距离工作的办公场所。 光波搭桥传数据 你或许已经听说过“最后一公里”问题,它指的是把宽带服务从全国的高速数据通信骨干网接入终端用户时遇到的困境:尽管这只是整个通信路径中的最后一小段,但费用之高却令人咋舌。与此类似,无线光网技术要对付的是“最后几公尺”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把宽带数据流从硬布线的信息骨干网终端传送到室内的无线设备上。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人员就提出了室内无线光网络的构想,IBM公司苏黎士研究实验室的工程师设计了第一套实用的无线光网络系统。不过当时互联网问世不久,对无线宽带通信的需求尚未提上日程,这项技术在随后十来年的时间里一直无人问津。不过,随着近年来互联网令人瞠目的强劲增长,一切都改变了。 工程师们把使用 红外和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的无线局域网称为“光”通讯系统 ,因为在这类系统中,传送数据的是光波(或者说光子),而不是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和微波。现有的无线光网系统使用的是低强度的红外线,这些“光”的波长略长于可见光,但远小于无线电波的波长。人眼无法直接看到红外线,不过如果受到高强度红外线的照射,我们会觉得热气逼人。 直接把发射设备对准接收设备时,光学连接的效果最好——用过电视遥控器的人一定对此深有体会。但是要在整个办公场所,或者机场餐厅之类的公共场所实现互联互通,这种发射端对准接收端才能工作的系统就非常不切实际了。为了实现室内信号的完全覆盖,无线光网络必须让载有数据的光束散布于整个室内空间(见右页文字框)。室内的任何一处地方,包括墙壁、桌面、饮水机甚至人脸,都可以反射经过编码的红外光束,让红外线遍布于室内。这样一来,不论接收设备指向哪个方向,都能接收到红外光束。市面上的一些红外网络产品已经使用了这种方法,不过反射的红外光束会产生某种与回声相似的效果,使信号接收设备难以确定截获的信号是否真正准确的数据,从而导致数据丢失,严重限制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 为了解决回声问题,我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型无线光网系统,它使用一组(而不是一条)铅笔粗细的红外光束来传送数据。这个低强度红外光束网可以覆盖整个室内空间,每一条光束都携带相同的信号(参见第42页文字框)。这套系统将接入室内的上网端口与所有配备了红外接收装置的数码设备连接起来。由于室内到处都有携带着相同信号的编码光束,用户不管如何走动都能与网络保持联系—— 一旦他与先前那条光束失去联系,马上又能同新的光束接头。由于接收装置同时接收多个完全相同的数据流,纠错也变得相当简单:只要比较一下从几条光束接收到的数据,便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这种光束网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送,传输速率可达每秒1GB,比DSL调制解调器快了上百倍,而传输出错率则几乎为零。有了这样一套系统,室内无线宽带上网就不再是令人头痛的难题了。 我们用一种所谓的“光束成型器”(beam former)把经过编码的红外信号发送出去,来创建红外光束网。光束成型器是一种特殊的全息滤镜,可以让多条光束沿着指定的方向分散开来。为了制作这种全息滤镜,我们要把一幅网格图像从两个方向照射到一块廉价的光敏塑料板上。为此,我们用一面半反射镜把含有网络图像的光束分成两条,再通过若干光束导向镜使两条光束汇合。这套装置把同一幅网格图像以不同角度照射在光敏塑料板上,产生出一幅三维立体影像。当红外无线发射装置发出的编码光束穿过全息滤镜时,就会变出许多和原始编码光束一模一样的光束,构成一个三维光束网。 红外无线局域网所采用的光束网具体布局取决于房间的格局。不同的区域可以按照需要,用不同形状的光束网来照射,比如扇形、长方形、同心环形等。以普通照明为例,像工厂和办公室这种普通场所一般需要均匀照明,而美术馆之类的地方通常就要把光线集中在绘画和雕塑作品上。同样的道理,无线光网也可以进行优化调整,使光束集中在宽带用户较多的区域,而在用户较少的地方则可以少布置一些光束。 室内红外无线接收装置配有一个“蝇眼式”全息滤镜,可以帮助收集各个数码通信设备发送的“回复”光束。这片滤镜可以将来自多个方向的信号分别引导到不同的光探测器上,还能将各光束的能量汇聚起来提高接收性能。
个人分类: 博览视界|132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绿色激光打印机:让纸质图文可以重写
热度 1 crossludo 2012-5-23 15:58
绿色激光打印机:让纸质图文可以重写 发布时间: 2012-05-22 | 作者:常丽君 http://www.stdaily.com 2012年05月22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常丽君 中国科技网讯 据英国每日电讯5月21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英国剑桥大学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新方法,能用激光清除纸上打印、复印上去的字迹和图像,有望带来一种具有“清除打印”功能的打印机或复印机,以重新利用打印过的纸张。相关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A辑》上。 该技术是通过一种短脉冲激光加热,清除已经印在纸上的碳粉墨水,激光会让墨水蒸发而不会损害纸张,只要十亿分之四秒就能清除多种打印和印刷品上的墨迹。研究人员还发现,虽然用紫外线激光和红外线激光都能有效清除墨水,但效果最好的却是一种可见的绿色激光。这种方法不对纸造成任何物理伤害,也不会让纸变色,蒸发为气体的墨水还能通过一种过滤装置收集起来。 “这一过程对多种碳粉都起作用,而不会伤害下面的打印纸,所以在办公室就能立刻重新利用这些纸,简便易行。” 领导该研究的朱利安·奥尔伍德说,而且从环保角度,该技术不仅能大大减少砍伐树木用于造纸,还能作为一种更廉价的循环利用技术。根据他们计算,目前建造一台“清除打印机”样机大概要1.9万英镑,随着技术改进和商业化以后,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成本降到1.6万英镑时,从用纸需求角度考虑,在大部分办公室使用该设备就是合算的。他们现在已经和几家商业公司联系,这些公司对生产出第一台“清除打印机”很感兴趣。 研究人员认为,“清除打印”技术比用化学方法回收利用废纸更环保,不仅减少了对化学药品的需求,还能减少79%二氧化碳排放。(记者 常丽君) 总编辑圈点 这似乎是项不错的成果。它不仅技术可靠、操作快捷,而且成本可控,难怪那些有着巨大用纸需求的企业对此趋之若鹜。但要依靠这项新发明来改善环保问题,似乎不太靠谱。打印机的“清除打印”功能可以将使用过的打印纸“逆转”回最初的状态,但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的油墨、电力等资源却无法回复如初。而且这项便捷的新技术是否会鼓励人们更多地使用打印机,也是个未知的问题。新技术给人类带来便捷,往往也同时宠坏了人类。要改善环保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从人们的思想观念入手。 《科技日报》(2012-05-22 一版) (中国科技网)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2-05/22/content_471670.htm
个人分类: 趣味科技|1408 次阅读|1 个评论
石墨烯薄膜电阻问题
热度 3 sulihong 2012-5-12 17:37
作为应用发展最快的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充分利用了石墨烯于石墨烯的高载流子迁移率使得其成为唯一对于包括中远红外线在内的所有红外线的高透明性,这是对于太阳能等领域应用有很大诱惑力。 但是石墨烯存在电阻(此主要是指方阻)大,实际这是宏观量,现有改进方法都在克服这一问题.包括韩日的硝酸处理和英国的夹层结构.出现这一问题的微观结构理论原因,就在于石墨烯完美稳定尺寸有限,现有大尺寸透明薄膜表面存在大量褶皱和原子尺度缺陷,或者搭接形成的人造边界缺陷,由于褶皱或者搭接形成的厚度也在几纳米尺度以内,并不太多影响透明度,所以作为石墨烯用于透明导材料并不妨碍其应用,但测定其宏观的有较大方阻是必然的结果.石墨烯片层间搭接产生的搭接电阻是影响薄膜电性能的主要因素,石墨烯片的尺寸越小搭接就越多,电子传输要克服的层间隧道阻碍就越大,电阻就越大,搭接可以认为是人为制造过程形成的边界。 制备更大面积完美石墨烯是有效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但是它又面临我提到的稳定性尺寸有限的理论限制(现有问题的出现,间接印证了前期的结果).如何解决此理论限制和现实应用之间的矛盾.首要的方法,可以改进制备工艺,尽可能制备更大尺寸石墨烯,提高石墨烯分散性,采用多层平整石墨烯,获得尽可能大尺寸的单层或者多层石墨烯,目的为了减少褶皱或叠层、搭接边界.其次方法,掺杂硝酸处理或者制成夹层结构.
个人分类: 石墨烯|1567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Nature 8/4/2011 浮游植物 春化 性别转换
genevalley 2011-8-5 01:30
(选自英国Nature杂志,2011年8月4日出版) 封面故事: 吸血蝙蝠探测红外线的分子机制 http://www.natureasia.com/ch/nature/updates/index.php?i=84320issue=7358 Dmrt1基因缺失导致性别转换 http://www.natureasia.com/ch/nature/updates/index.php?i=84329issue=7358 抹去冬天的记忆 http://www.natureasia.com/ch/nature/updates/index.php?i=84332issue=7358 又一“线粒体运输蛋白”的结构被确定 http://www.natureasia.com/ch/nature/updates/index.php?i=84335issue=7358 早期人类进化与林地稀疏程度的变化 http://www.natureasia.com/ch/nature/updates/index.php?i=84347issue=7358 不同人的小肠盘绕形状非常相似 http://www.natureasia.com/ch/nature/updates/index.php?i=84349issue=7358 Notch与T-细胞身份之间的联系 http://www.natureasia.com/ch/nature/updates/index.php?i=84351issue=7358 月球两面为什么截然不同? http://www.natureasia.com/ch/nature/updates/index.php?i=84353issue=7358 有机超导体中的自旋波动散射 http://www.natureasia.com/ch/nature/updates/index.php?i=84355issue=7358 浮游植物对海洋酸化的反应 http://www.natureasia.com/ch/nature/updates/index.php?i=84359issue=7358 没有少吃,有则多吃 http://www.natureasia.com/ch/nature/updates/index.php?i=84361issue=7358 抹去冬天的记忆 “春化作用”(植物感知和保持一个使其能够在春天发芽或开花的冬天记忆的过程)是一个经典的表观遗传(后生)过程。在拟南芥中,它涉及在寒冷时期对开花抑 制因子FLC的基于Polycomb的沉默作用。FLC然后在温度回升时产生稳定的沉默作用。研究人员将数学模拟和实验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关于FLC在 “春化作用”中所起作用的定量模型。在寒冷天气产生的Polycomb沉默作用的一个严格局部化的成核区域,似乎足以在气温回暖后切换FLC位点的表观遗 传状态,其中量化的沉默是由切换到沉默状态的那部分细胞实现的。 不同人的小肠盘绕形状非常相似 人类小肠(总长度要比人体长得多)是紧密盘绕在体腔内的,其盘绕模式在不同个体之间非常相似,而且具有人类自身的特点。根据对小鸡的肠道形态发生所做的一 项研究,同时结合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以及生物物理和数学模拟,研究人员发现,脊椎动物肠道的复杂盘绕形状是力学作用的一个简单结果。随着身体的生长, 体内的肠道长得更快。它的两端都是固定的,并被一个称之为“肠系膜”的肌肉层悬挂着,所以会被迫盘绕起来。盘绕模式只由“肠系膜”和肠子的弹性、几何及相 对生长速度决定,但各种不同的缠绕、拧转和回环具有非常强的重现性,在不同个体的同一位置以相同数量出现。 浮游植物对海洋酸化的反应 如“颗石藻”等钙化生物对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发生的海洋酸化的反应的性质,是预测未来碳循环及其对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变化的反馈的关键。在实验室中 所做实验对了解这个问题几乎没有帮助,因为它们通常所跟踪的只是所选择的某一种生物对少数几种变化了的参数做出的反应。通过分析当代表层海水样本和化石沉 积芯,Beaufort等人发现,溶解的CO2的增加引起钙化速度的加快,而重度钙化的“颗石藻”形态的丰富程度则依赖于碳酸盐化学。然而,在具有低pH 值的现代水域中重度钙化的“赫氏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的意外发现,却表明海洋对CO2增加的反应是复杂的。 没有少吃,有则多吃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食物供应将是有规律的和经常的,所以生物只需将正好够用的能力用于消化(消化是有代价的)。但面对不可预测的供应状况,生物则必须投 入备用的消化能力,以便当有食物时它们能够消化之。Jonathan Armstrong 和Daniel Schindler对食物供应动态及生物对消化的投入进行了模拟,并收集了关于38种鱼类实际消化能力的数据 。他们发现,鱼类维持的消化能力要比它们实际需要的消化能力大近三倍。 这种多余的消化能力表明,捕食者-猎物之间遭遇的不确定性要比人们一般所以为的大得多。
22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汉长江大桥的呻吟-给武汉大桥管理局的建议
热度 2 rczeng 2011-6-11 20:57
痛苦而呻吟着的武汉长江大桥,正值中年之际,随时可能遭受灭顶之灾。令许多百姓心痛不已,也使许多管理部门汗颜。 谁来救救武汉长江大桥?武汉大桥需要像北京奥运会一样级别的安全保护!除了天空,水路需要加强控制。 近日,武汉长江大桥7号桥墩正面被一艘180m万吨级油轮撞上,桥墩创伤高度达5米。肇事船逃逸5公里才被追上。所幸的是,当时船舶空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武汉长江天险,仅此一个公里铁路桥。如果某一天,大桥被撞垮,南北大动脉即被截断,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可能高达数千亿,甚至万亿以上。谁来负责,谁能负得起此责! 据说,大桥通车54年来,竟然被撞近100次而不垮。而广东某桥被撞一次即垮塌。这一方面说明了当时大桥的设计、建设质量之高,另一方面说明我国桥梁管理水平之低。 据报道(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06-09/3099380.shtml),武桥重工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国内首家桥梁防撞装备研究中心,研制并推广桥梁防撞装置。 桥梁防撞衣主要材质是钢结构和橡胶,并有主动防撞措施,在被撞前可以发出红外线警报,提醒船舶,当船舶撞击时,则可以利用钢结构和橡胶进行缓冲,船舶只能破坏防撞设施,并且该设施可以随着水位上下浮动。 但是,防撞技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其它措施联动以确保大桥安全。这些措施包括: (1)即时天气预报。预报信息要及时如遇大雾天气,必须关闭航道,禁止通行。在上下游3-5公里处设置船舶安全停泊区。 (2)海事部门与武警、公安等联合执勤; (3)江面实时监控。每一个桥墩需配置摄像头、夜晚配置探照灯; (4)船舶通行时与桥墩的安全距离实现智能语音报警; (5)江面防雾航标灯的科学设置 ,可仿照机场跑道指示灯来设计。 (6)桥梁的亮化工程。该工程既可美化武汉的夜景,又可对过往船舶进行指示。 (7)对大型船队和危险品、化学品运输船舶必须实现无害通过许可制度,需领航船 只 在特定时间领航; (8)制定应急预案,以防万一。 下面图片为本人今年5月初拍摄的大桥雄姿伟岸。 钢铁脊梁 龟山背影 繁忙的黄金水道 蛇山黄鹤楼 飞驰的火车
个人分类: 随笔|767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