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理事会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理事会

相关日志

[转载]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分会理事会与会员代表大会暨镁合金发展高层论坛在中北大学召开
rczeng 2019-10-7 09:12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分会理事会与会员代表大会暨镁合金发展高层论坛在中北大学召开 时间:2019年09月30日 作者:谢江波 9月27-28日,由我校精密成形中心承办的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分会理事会暨镁合金发展高层论坛在我校召开。会议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大学潘复生院士主持,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分会理事、高级顾问及邀请嘉宾等96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我校校长沈兴全会前与潘复生院士进行会谈交流并致辞。 镁合金分会理事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吴国华教授对第一届理事会工作进行了总结,重庆大学彭晓东教授介绍了镁合金期刊JMA发展情况,中科院沈阳金属所杨院生研究员主持讨论了《第七届国际镁合金会议》的方案。同时进行了镁合金分会理事换届,潘复生院士当选新一届理事长,我校张治民教授当选常务理事,侯华教授、王强教授当选理事。 镁合金发展高层论坛上,潘复生院士、郑州大学关绍康教授、中科院沈阳分院韩恩厚研究员、中科院沈阳金属所杨院生研究员、我校张治民教授分别做了大会报告,对镁合金应用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把脉,为我国镁合金材料产业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信息来源: 中北大学学院-部门快讯
个人分类: 会议|2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复杂性科学研究会理事会组成
bhwangustc 2019-6-13 10:49
中国复杂性科学研究会 理事会组成 2019年全国复杂性科学年会 2019-07-12 15:00 ~ 2019-07-14 18:00 上海 梅陇路130号 首页 注册报名 会议投稿 酒店预定 资料下载 关于我们 登 录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理事会 历届会议 联系我们 理事会 理事会架构 顾问: 何大韧 汪秉宏 许伯铭 张翼成 会长: 周 涛 副会长: 封国林 刘宗华 屈世显 杨会杰 郑 波 朱陈平 秘书长: 张子柯 Copyright@2017 上海暨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技术支持:英态希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个人分类: 统计物理复杂系统研究进展|3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回松花江(附网友赠诗)
热度 1 xucq45 2019-4-15 23:00
2019.4.12上午9时,哈尔滨市老科协第四届六次理事(扩大)会在哈尔滨友谊宫召开。哈医大刘文川教授(原副校长)、刘兴汉教授和本人出席了这次会议。由于到达时间较早,顺便到友谊宫附近的松花江畔看了看。春回大地,松花江已经开江了,只留下少许残冰。我随便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就回去开会了。 附网友赠诗: 春到北国冰雪融,万物复苏地气腾。 松江两岸生机展,杨柳泛青绿意濛。 (邢建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02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8年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理事会在西安隆重召开
jxz1963 2018-6-26 10:30
2018 年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理事会 在西安隆重召开 2018 年 6 月 25 日,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 2018 年理事会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来自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的理事、常务理事、各专业分会和部分会员代表,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改司司长刘拓、陕西省人民政府陆治原副省长、陕西省林业厅薛建兴厅长等约 300 人出席了本次大会。 25 日上午的大会由国家林业局原总工程师、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封加平主持,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陆治原致辞,会议听取并审议了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满所作的“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 2017 年工作总结及 2018 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审议并通过了“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财务工作报告”、“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关于调整组织机构建议的说明”、“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关于会费标准有关情况的说明”、“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关于调整完善分支机构建议的说明”。 会议一致决定增补国家林业局原总工程师封加平为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增补张蕾、周岩、张翼、邓三龙、骆冠军、石聚彬、孔卫东、徐国万为副会长,增补洪龙腾、康文伟、李少锋、孔东宁为常务理事,增补孙奥、李兴海、尹晶萍、李莹莹为理事。 大会还进行了典型大会发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张翼、青牛(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卫东、陕西塞为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春艳、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佘学彬等在会上介绍了在各自领域为中国林业产业所做出的优异成绩。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会长贾治邦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希望全体与会代表和分支机构、各地分会做三件事: 1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重要思想; 2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推动精准扶贫; 3 、希望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要落实一个宗旨,为企业服务;要架起一座桥梁,企业与政府的桥梁;牵起一条线,企业之家,会员之家;完善一个机制,自律和诚信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张守攻在大会上作了“特色林业资源培育与产业发展”的学术报告,张院士从“产业不强林业不是真强、特色资源的全面认识、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的协调,以及科研成果与产业技术基础”四个方面对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论述。 国家林业局原总工、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封加平在大会上作了“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林业产业的回顾与展望”的产业报告,封加平常务副会长从四大潜力(林地资源的潜力、物种利用的潜力、精深加工的潜力和市场产能的潜力)、四大突出问题(发展质量不高、市场流通不畅、林业投资严重不足和区域发展仍然不协调)、四个重点(高新技术、现代金融产业、现代市场和现代林业支柱产业),以及我国林业产业今后的十大主攻方向( 1 、森林服务产业, 2 、选育果材两用树种, 3 、生物质材料产业, 4 、中药材、生物制药、植物提取物等, 5 、森林旅游康养产业, 6 、木本油料产业, 7 、森林生态产业, 8 、木建筑产业, 9 、林下经济产业, 10 、森林炭汇产业等),对我国林业产业进行了全面回顾与展望。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 2018 年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分支机构秘书长联席会议,部分代表还兴致勃勃地参观考察了陕西中兴林产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园区和西安浐灞湿地生态保护系统。在24日下午,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还专门成立了整体家居分会、品牌建设分会和共享经济分会等三个分支机构。 \0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1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二届《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
sciencepress 2017-11-1 15:33
2017 年10月30日,《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简称“两刊”)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两刊”理事会成员,“两刊”各辑现任和继任主编、科学出版社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两刊”理事会副理事长 张涛 受白春礼理事长委托,主持会议。 会议首先通报了“两刊”理事会的成员调整情况。 “两刊”总主编、副理事长 朱作言 做了题为“行路致远,不忘初心”的编委会工作报告。他回顾了“两刊”初创时的定位以及肩负的使命,梳理了“两刊”发展的历程,总结了“两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与体会。报告指出,经过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两刊”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办刊方针、思路和策略不断创新,办刊队伍综合素质快速提升,整体上实现了理事会设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度过了极为困难的时期,彻底扭转了下滑局面,为办好国际大刊划定了新的砥砺奋进的起跑线。报告认为,科技强国的期刊应承担“引领科技发展潮流,承载学术的社会责任,体现国家科学研究水平,支持科研成果首发权,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使命,“两刊”要实现“与中国科学同行”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下一步,“两刊”要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落实各项工作,未来五年要努力实现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期刊水平。 会议审议了“两刊”编委会换届工作报告,通过了“两刊”编委会新一届总主编和各辑主编的人选。 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梅宏 做了关于“关于促进中文期刊发展的工作建议”的报告,提出了关于促进中文期刊发展的相关工作建议。大会给予审议通过。 会上,张涛副院长为到会的“两刊”2017年度优秀编委、优秀作者和优秀编辑颁发了证书,为即将卸任的主编颁发了荣誉证书,为新一届主编颁发了聘书。 各位参会代表重点围绕“两刊”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以及如何推进中国科技期刊的进步展开了热烈讨论,既有宏观的战略定位的建议,也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意见。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两刊”副理事长 宋军 指出,期刊做大做强是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科技强国重要的标志,“两刊”在中国科技期刊界起到引领作用,其发展问题是代表性的、有未来性的,值得总结和探讨。很欣慰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近几年国内科技期刊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高端精品论文的产出仍有很大差距,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期刊应制定高远目标,有的放矢争取发展资源;管理部门应精准扶植,重点支持优秀期刊。中国科协将更多地为科技工作者做好服务,把科技期刊推向前进,迎接新的时代。 张涛副院长肯定了“两刊”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学术指标和国际影响力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感谢各位理事、朱作言总主编、各位主编以及编委会成员为“两刊”作出的贡献。对于下一步工作,他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要充分认识“两刊”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号召 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作为传播科技成果最重要的渠道,科技期刊理应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建设创新型的世界科技强国对科技期刊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目前的科技地位已经领先于科技期刊发展,我们要做好科技期刊顶层的构建和战略定位,要有文化自信,抓住科技期刊发展的良好机遇。“两刊”义不容辞做到中国科技期刊的引领者,要总结改革后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期刊事业,不断扩大我国科技影响力,充分展示我国科技事业的创新成果,相信这个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第二,进一步发挥“学部平台办刊”的优势。 自2008年“学部平台办刊”以来,经过近十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两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和各学部常委会对相关编委会的学术指导也日益加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近十年的发展证明,学部平台办刊是“两刊”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新一届的编委会一定要充分认识学部平台办刊的重要意义,加强与各学部常委会的联系,进一步发挥学部平台的优势,调动广大院士参与办好“两刊”的积极性。 第三,各方协力,共同提升“两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两刊”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各理事单位和各位理事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我们一定要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认识肩上担负的责任,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协力办好“两刊”,肩负起我国科技期刊在新时期探索创新跨越发展的历史使命。 希望编辑部和编委会、国科控股和科学出版社、学部工作局和科学传播局等能够听取意见、提供支持,把各项建议落到实处,齐心协力推动“两刊”发展。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召开,对科技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关键时期,希望新一届“两刊”编委会的总主编和各辑主编带领编委会和编辑部办好“两刊”,使“两刊”早日跨入世界一流期刊的行列,成为引领全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旗舰”。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杂志社|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九届全国腐蚀大会
rczeng 2017-10-20 09:36
第九届全国腐蚀大会及理事会在青岛举行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腐蚀大会10月18-20日在青岛蓝谷举行。大会主题是安全·延寿·创新·共享,将就近两年腐蚀与防护学科胡前沿创新成果和技术发展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 会议主要议题 : 腐蚀电化学与腐蚀监检测 耐蚀材料设计与耐蚀机理 轻合金耐蚀机理与表面处理 高温腐蚀与防护 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腐蚀 力学化学腐蚀与防护(应力腐蚀/腐蚀疲劳/氢脆/核材料环境) 缓蚀剂与应用 表面处理技术 电化学保护与应用 海洋新材料及防护技术 多相流腐蚀与防护 涂料、重防腐涂层与涂装 材料腐蚀基因工程 NACE 标准技术研讨会 项目对接会及企业沙龙 海洋装备材料腐蚀行为及相关技术研究 18日晚上举行了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会暨第七次常务理事会。会议简单通报了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加入了 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 。它是 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稀土学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晶体学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和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11家 全国学会组成的。理事会还 讨论了理事章程、学会财务制度、设立会士制度与国际合作奖,开展团体标准工作事宜。 理事会现场(图片来源:http://www.ecorr.org/news/exhibition/2017-10-18/167130.html) 会议酒店 相关链接: 1.2017第九届全国腐蚀大会签到盛况报道 2.智者云集!第九届全国腐蚀大会在青岛盛大开幕 3.第九届全国腐蚀大会在青召开 《中国腐蚀成本》发行
个人分类: 会议|30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二届《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
sciencepress 2016-11-16 14:24
2016年11月10日,《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简称“两刊”)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两刊”理事会成员, “两刊”各辑主编、科学出版社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长、“两刊”理事会理事长白春礼主持。 白院长在讲话中感谢各位理事、朱作言总主编、各位主编以及编委会成员为“两刊”作出的贡献。他指出,“十二五”期间,在理事成员单位和学部的指导和帮助下,“两刊”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也为“两刊”在“十三五”期间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未来的工作,白春礼院长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充分认识办好办强“两刊”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各方协同努力以高度的责任心肩负起我国科技期刊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把争夺国际科技创新话语权和知识产权的主动性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两刊”自成立之日起就承担着中国科技期刊旗舰的使命,近年来经过积极的改革,已经具备发展成为质量精品化、运行集群化、出版细分化的国际高水准期刊的基础和条件,希望各理事单位、学部、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同志们共同努力,将“两刊”建设成为可以反映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窗口,成为促进我国科学家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成为我国科学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第二,正确面对“两刊”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尽管中国科技期刊在近些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总体滞后于中国科学研究的进步。要坚定和树立办好“两刊”的信心和勇气,切实抓紧当前机遇,积极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要正确认识“两刊”的定位,不盲目追求数据指标,保持自己的工作特点和节奏,把“两刊”办出特色,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三,进一步发挥学部办刊优势。要认真总结在学部平台上办刊以来的成功经验,依靠广大院士,坚持主编负责制,加强编委会建设,切实加强规划和统筹协调,加强与学部学术活动的有机结合,充分关注我国前沿科学活动和创新成果,吸引和组织好优秀稿源。要把办好“两刊”作为学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学部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的重要渠道之一。 会上,白春礼院长为到会的“两刊”理事会新聘理事颁发了聘书,为到会的“两刊”2016年度优秀编委、优秀作者和优秀编辑颁发了证书。“两刊”编委会秘书长彭斌代表编委会汇报了近两年来编委会的重点工作和进展,分析了目前“两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两刊”编委会总主编朱作言报告了《“两刊”“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关于改进和加强‘学部平台办刊’的具体措施建议”,提出要把学部指导办刊、编委会落实办刊、编辑部执行办刊落到实处。与会理事和主编们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两刊”影响力,积极建言献策,从政策支持、人才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杂志社|24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热度 4 ssglwu 2015-3-30 07:19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2015 年3月27日 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七届十二次理事长会和七届七次常务理事会。经常务理事会选举同意,并经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批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下简称“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华南理工大学吴国林教授担任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在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更好地规划我国物理学哲学的未来发展,并在物理学哲学的某些领域或方向取得重大的理论突破,在国际物理学哲学的研究领域占有重要一席。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 2015年3月30日
个人分类: 学术会议与讨论会|2435 次阅读|14 个评论
李远哲先生印象
xuxfyuwp 2014-4-29 16:12
最近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先生作为ICSU(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国际科学理事会)的新任主席,到北京参加IRDR会议。其间,组织了一次小型座谈会,李先生就地球资源环境面临的挑战问题做了专题发言,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讨论。我应邀与会,近距离接触了一下李先生。 李先生讲话慢条斯理,对每个人的讲话或发言都听得很认真,时有插话讨论,并做一些记录,显示出学者风度。他的发言流露出较深的忧患意识,很希望能做些事情,也希望能说服更多的人一起努力。对ICSU这个平台很看重,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与各国的科学家一起探讨问题,开展合作,发出声音。 他一边讲,一边用PPT演示,我简要做了些笔记,大致如下: 我的专业是物理化学,也可称为化学物理。在学生时代曾有两个志向:一是做一个好的化学家,二是能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打造美好的世界。现在参加ICSU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做些事。 人类自古以来是依靠太阳获取能源的,一直与自然和谐相处。但工业革命后情况改变了,开始依赖化石能源,且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这一能源结构的变化改变了世界。 有人曾经问过甘地,印度的生活水平何时才能赶上英国,甘地当时就回答说:英国是依靠所有殖民地的资源作为支撑,才有了现在的生活水平,我们能有几个地球来提供这些资源呢?言外之意,印度无法复制英国发展之路。 台湾科学家曾做过研究,地球上的平均气温升高一度,洪水灾害会提高10倍。目前温室气体仍在持续增加,离温度上升两度的阀值不太远了。 人类面临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会出现灾难,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有人对我说,来不及了,远哲,你将来也不在了,何必要如此担心呢?也有人讲,将来都不在的人讲的话,不要相信。这些我都是不能接受的,不能这样想问题,我们应为将来还在的人负责。 目前的世界人口已达70亿,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要达到90-100亿。我们要清醒,要接受这样的事实,地球确实已被过度开发了。联合国也不可能提出要求控制人口,因为美、欧、日的人口在下降,还希望增加,而非洲、印度的人口在上升,也没有有效控制措施,各国的情况不同,但中国的人口政策确实为控制人口做出了贡献,美国指责侵犯人权是没道理的。 谈到减缓开发,确实有人不接受,特别是非洲,生存条件还很差,不开发怎么办?所以有人说,要死一起死,不是我们的责任。说服美国人也很难,他们承认过度开发,但认为通过科技可以解决,我是不相信的,自然资源被破坏了,是很难恢复的。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或亚洲世纪,中国或亚洲应该找到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走美欧的路是行不通的。能否从化石能源回归太阳,需要智慧和时间,但时间不多了,可能还有30-50年,需要与时间竞赛。 科技发展确实很快,但不能仅为个人消费提供方便,要考虑到为人类整体生存方式提供保障。现在国与国之间大都有很好的边界,但环境是没有边界的,相互影响,互为依存,必须从这一角度来考虑问题。 发达国家告诉发展中国家,他们可以提供技术,然后通过市场竞争就可以发展,过上美好生活,不能相信这些,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政治家往往短视,仅看到眼前执政这几年。而科学家又太慢,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把时间都耽误了。今天就是希望能把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该怎么办。 以上是李远哲先生发言的主要内容,与会者接着进行了讨论。我也谈了一些看法,主要是两点,一是在现阶段在中国转变以GDP 论英雄还很难,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现行的发展机制有关;二是认同科学家的相关工作确实很慢,也有很大分歧,妨碍了对决策者的影响。不应无休止地争论,不确定性肯定存在,但要面对自然环境已遭受到很大破坏的现实,做风险评估,请政治家决策。 在下面交谈时,与李先生谈到了做学问的的事。我说,李先生看起来是个非常严谨认真的人,他回答说,其实我很另类,在最初学化学的时候,就感到大学的化学课本不行,与实际很脱节,所以就不怎么听老师的课,另辟途径,自己看,自己把握方向。 李先生还谈到,在大学学外文时选修了俄文,当时在台湾有很大压力,没几个人学俄文,上课时教室外还有士兵站岗,我们被当作“赤色分子”一样对待。做这一选择,主要是看过一些俄文小说,受到影响,才有兴趣。同学问我为什么要学俄文,我也不好说,后来58年苏联卫星上天了,我就说你们看,苏联的科技还是很值得学习呀! 听李远哲先生的谈话,还是很有收益,确实体现出大科学家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原文写于2011-11-03 22:51:32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2359 次阅读|0 个评论
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留俄(苏)分会2014年理事会成功召开
xucq45 2014-3-16 07:37
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留俄(苏)分会是省欧美同学会的第一个国别分会,其成员都曾在俄罗斯(或前苏联)留学、讲学、进修或从事研究工作,现大多在省内高校、研究所或外事部门工作。为了从普通会员的视觉展现俄罗斯的秀美风光和风土人情,欧美同学会留俄(苏)分会和黑龙江省图书馆联合主办的“聚焦俄罗斯的春夏秋冬”摄影展。2014年1月24日,在黑龙江省图书馆举行了开幕式。当时的盛况,请参见“ 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留(苏)俄分会摄影展开幕(增补版)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62524.html )。 2014年3月9日下午3时许,省欧美同学会留俄(苏)分会在省图书馆召开理事会议。留俄分会会长何文丽、秘书长杨亚非以及部分理事、会员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研究讨论了留俄分会2014年拟开展的主要工作,并对这次摄影展进行了总结和表彰。 会议结束后,全体参会会员还一起参观了“聚焦俄罗斯的春夏秋冬”摄影展,并与参展图片作者们合影留念。 本人由于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命题和判卷工作,只是在理事会议行将结束时才赶到省图,和大家补拍一张全家福留念。 随后的几篇博文,我将把“聚焦俄罗斯的春夏秋冬”摄影展的参展作品陆续上传,与科学网的朋友们分享。 (张亚飞摄) 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留(苏)俄分会摄影展开幕(增补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62524.html 我们镜头下的俄罗斯( 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76899.html 我们镜头下的俄罗斯( 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77196.html 我们镜头下的俄罗斯( 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77837.html 我们镜头下的俄罗斯( 4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78536.html 我们镜头下的俄罗斯( 5 ) (结束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778941 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留俄(苏)分会 2014 年理事会成功召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76365.html
个人分类: 科海浪花|3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据:欧洲研究理事会的科研项目,哪些国家相对拿得最多?
热度 3 Wuyishan 2013-10-29 10:29
数据:欧洲研究理事会的科研项目,哪些国家相对拿得最多? 武夷山 按每百万人口获得欧洲研究理事会 2007 - 2013 年间 starting grants (起步项目)和 2008 -2 012 年间 advanced grants (高级项目)的数量统计,相对说来最能拿项目的国家排序如下(括号中是各自获得项目的总数): 瑞士( 272 项) 以色列( 208 项) 荷兰( 299 项) 瑞典( 137 项) 英国( 829 项) 丹麦( 68 项) 比利时( 125 项) 奥地利( 93 项) 芬兰( 59 项) 塞浦路斯( 8 项) 出处: Alison Abbott , Israel in deadlock onHorizon 2020, Nature, 19 Sept. 2013, 293-294 页 博主:以色列不是欧洲国家,但获得欧洲研究理事会科研项目的绝对数和按人口平均相对数都令人震惊。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研究|4412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关于光学和光子学研究优先的建议
热度 5 陈良尧 2013-2-13 10:44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关于光学和光子学研究优先的建议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关于光学和光子学研究优先的建议 一份来自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的报告,《 光学和光子学:本民族至关重要的技术 》,指明了将光学和光子学作为优先研究领域以及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这将有潜力促进美国经济进步以及为各种未来技术应用提供远景方向。报告向联邦政府建议,需推出一项 “ 国家光子学倡议 ” ,把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联合在一起,来引导联邦政府的研究发展基金及其活力走向。 “ 多半不很清楚何时才能将所追求基础光科学研究的成果转移至工程界并成为终端产品,但肯定将会带来巨大的回报 ” , 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系的 Alan Willner 教授,也是本报告起草委员会的共主席说道, “ 所存在的大量机遇将能够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 。 “ 人们并不认为 Google 是一家光学公司,但在一个典型的 Google 数据存储中心拥有激光器的数量超过了一百万 ”, 同为委员会共主席,并在戴顿大学激光雷达和光通信研究所工作的技术主任 Paul McManamon 说道, “ 这仅是互联网的一个例子,其中涉及到光学和光子技术的工作或许仅占总研究投资经费中很小一部分,但却是造就各种高科技行业及其就业机会的关键推动力 ” 。 委员会给出了国家在光学和光子学技术进步方面所面临的五大挑战。首先仍需保持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取得技术成就的步伐,其它还包括:改进军用监警和导弹防御技术;与已遍布国家电网的石化能源相比,需实现同等成本的太阳能;实现在芯片水平上光子与电子学的无缝集成;发展多种光源和成像器具来支持制造业提高分辨率。 对八类专门的技术应用领域进行了分章讨论,包括:通讯、信息处理和数据存储;国防和国家安全;能源;健康与医学;先进制造;先进光子学测量与应用;战略光学材料;显示。每章都对国家研究理事会自 1998 年发表《 驾驭光, 21 世界的光科学与工程 》报告以来的进展以及近期因光科学与工程方面的进步所带来的技术机会进行了回顾。为继续发展和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报告建议要在由光子学驱动的工业领域采取行动,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可能的参与对象,以及负责任的应变机构。 报告认为,对于突飞猛进的光子技术应用来说,这项 “ 国家光子学倡议 ” 将有助于把握其内涵和深度,让政府和工业界双方形成步调一致的战略,用于技术发展和部署。所提出的倡议还将引领各方面的合作努力,来改进本领域在研究发展和经济数据方面的信息收集和报导工作。 译自: Science policy, MRS Bullrtin, 37, 991 (2012) ,( Optics and Photonics: Essential Technologies for Our Nation, by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2 ) . ---------------------------- 译后感: 当 1998 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发表了《 驾驭光, 21 世界的光科学与工程 》的报告后不久,笔者所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中心》的同事们随即组织翻译,并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于 2000 年出版,希望能影响和促进我国以光科技驱动的学术研究和高科技发展,如在上海即发布了相应的《光科技发展规划》。而在每次上课时,都给学生们赠送了这本报告书,是希望在努力学习光学原理的同时,能促使他们深刻认识光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各方面的近期和远景影响。在回顾和总结过去十多年间国际光学和光子学领域长足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上,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 2012 年发表了新的报告,《 光学和光子学:本民族至关重要的技术 》,进一步建议需将光学和光子学作为优先投资研究的领域,这是关系到美国继续保持国际科技领先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在由我国政府主导每年 “ 分钱分项目真忙 ” 的同时,有无相关职能部门针对我国本领域发展的特点给出一份真正能够被有效实施操作并能产生显著效果的政策报告,来根本改变我国的学术和产业界仍严重依赖国际高科技市场的困难局面? 《 驾驭光, 21 世界的光科学与工程 》 2000 年版的中译本封面
个人分类: 杂文|13600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周加仙当选“国际心智、脑与教育协会”理事会首位中国理事
jysjkx 2013-1-1 20:00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经过投票选举,我校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加仙副教授于2011年1月入选“国际心智、脑与教育协会” (IMBES)理事会,成为“国际心智、脑与教育协会”理事会中的第一位中国学者。此次投票选举产生了三位理事,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与中国。 “国际心智、脑与教育协会”成立于2003年,是一个专门致力于心理学、脑科学与教育学跨学科整合研究、促进教育神经科学发展的新兴组织。该组织出版三类刊物:心智、脑与教育(Mind,Brain and Education, MBE)、学会简讯(Newsletter)以及新闻报道(News Blast)。该学会每两年组织一次年会(逢单数年)。作为教育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国际组织,“国际心智、脑与教育协会”受到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医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研究者的欢迎。 去年以来,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继续完善学院发展方向,将“教育神经科学”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学院搭建了“985教育神经科学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所将教育科学、心理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进行整合研究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机构。1月9日,学院又成功举办了首届教育神经科学国际研讨会。这一系列的举措使我校在教育神经科学领域走在了国内前沿。
17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华科一批教授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会
tangminqian 2012-9-26 14:12
华中科技大学 新闻网首页 一批教授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会 http://news.hustonline.net/html/2012-9-4/84929.shtml 一批教授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会 新闻网讯 8月25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发来贺信,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副部长杜玉波到会并讲话。 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并表决通过了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周远清所作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副会长、会长。大会选举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我校校长李培根院士当选为副会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献君教授、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应强教授当选为常务理事,教育科学研究院赵炬明教授、陈廷柱教授当选为理事。 随后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了第六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正、副主任及秘书长人选。刘献君教授当选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应强教授当选为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1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大家读一读最新Science:转基因作物致癌研究论文事件进展
xupeiyang 2012-9-25 10:21
感谢生物通的最新信息,大家很关注这个事件。 Science:转基因作物致癌研究论文事件进展 生物通报道: 据Science报道,上周三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转基因(GM)玉米会导致大鼠患上肿瘤,诱发死亡,这也许会产生政治影响力——特别是在进行这些研究的法国,目前大量媒体关注着事态进展。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9月20日,法国总理Jean-Marc Ayrault宣布生物技术高级理事会(HCB)和食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机构已介入,针对这项由卡昂大学Gilles-Eric Séralini 领导发表的研究论文,展开调查。Ayrault表示,如果调查显示研究结果正确,那么将捍卫欧盟组织规定的法国权利,禁止转基因作物。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2-9/2012924172854881.htm 【法国研究:200小白鼠食用转基因玉米后普患癌症】法科学家经过对小白鼠长达两年的实验,发现这批被转基因玉米喂养的老鼠普患肿瘤,并多器官衰竭,50%的雄鼠和70%的雌鼠提前死亡。研究团队称,这批200个实验鼠的食物主要是孟山都公司新推出“NK603”转基因玉米。 http://t.cn/zlLBSLl
个人分类: 转基因学|2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加河北海外联谊会第五届理事会
viclee 2012-8-18 17:03
参加河北海外联谊会第五届理事会
参加河北海外联谊会第五届理事会 2012年7月17日,河北海外联谊会第五届一次理事会议在河北翠屏山迎宾馆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了《河北海外联谊会章程》,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领导,增选了部分常务理事、理事,并聘请了多名名誉会长和顾问。来自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省内的理事代表160多人参加了会议。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田向利当选河北海外联谊会新一届会长,省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武志雄当选常务副部长,省委统战部联络处处长刘李梅当选新的秘书长。为扩大河北在港澳台和海外的影响,会议聘请了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的港澳台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名誉会长和顾问。 美国国会议员希拉杰克森李亚裔顾问、 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卡洛特发展公司总裁罗玲女士被聘请为河北海外联谊会顾问。河北省经济法律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理事长李银生增选为常务理事。 17日下午,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在河北翠屏山迎宾馆会见了河北海外联谊会全体人员。付志方代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黎,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和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对河北海外联谊会成功换届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理事、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 会议期间,来自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代表还参加了第二期海外、港澳台知名人士国情省情研究班,以及中华三祖同根文化教育基地项目推介会等活动。政协主席付志方等领导参加了河北海外联谊会组织的晚宴。 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先生会见了参加河北海外联谊会第五届一次理事会的代表,并首先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黎,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对来自海外、港澳台地区和省内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多年来大家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真诚祝贺新当选的河北海外联谊会会长田向利部长和各位副会长、名誉会长、顾问、常务理事和理事。这是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先生与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美中关系基金会华北区代表、河北省经济法律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李银生合影。 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河北海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武志雄先生、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联络处处长、河北海外联谊会秘书长刘李梅女士与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女士合影。 河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党组成员、河北省对外友好协会执行副会长叶长青先生。与美中关系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河北省经济法律国际交流合作交流中心理事长李银生合影。 2010年10月 在“ 2010世界华人精英代表大会”上,罗玲主席曾荣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奖”。今天,他领导的美中关系基金会正在致力于搭建中国与世界文化传播交流的高科技平台,希望能推动和支持河北中华三族同根文化基地的项目的建设和规划。 与河北籍美国生物制药科学家、深圳生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殿生博士合影。我们好有缘分啊! 与河北电视台卫星频道资深制片人、著名书画家、戏曲家、河北海外联谊会理事郑标先生合影。 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接受长城网英文频道记者谷苗苗采访
个人分类: 生活情趣|6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普通编辑的想法和顾虑(补充中)
热度 7 zhaodl 2012-8-9 11:07
年轻的高学历的编辑,在面对编辑部体制改的的情况下,迷茫、惶恐,有谁能解答他们的问题?无论如何,他们是出版的未来,至少他们是一批具有出版资质的、可造就的年轻编辑。我们这些老朽,可以采取淘汰的办法,新陈代谢——谁阻碍改革就革谁的命,我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是对待年轻人,应该如何?值得我们思考!   现摘编几个在我的博客上留下文字的年轻编辑的思虑。   (1)作为一名毕业后留校进入编辑岗位9年的编辑,我看了总署的文件等之后,心里确实惴惴不安。改革我是不反对的,可是没想到设这样的结果。   1)今后原有的事业单位转企后,身份突然发生变化,涉及切身利益,不可谓不是大事;   2)高校主办的学术、技术期刊编辑今后为了活路,一是靠版面费,二是靠理事会、协办单位之类,三是靠广告发行。如果并入出版社,以后一切向钱看,那么学术不端、出版伦理我想只能往更坏的方向发展;   3)和身边的同事交流,态度有两种:一是和我一样焦虑忧心,心里想着转岗还是留守;二是无所谓,听天由命,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反正有编制,实话说我蛮佩服他们的心理素质的;   4)如果我留守,我不担心5-10年的光景,我认为学校暂时、一下子不可能不管,有可能老人老办法,也有可能由事业拨款改为企业赞助,而且我们还是核心期刊,就算评版面费,也是比得过那些普通大学的学报的。但是今后呢,这一行业发展前景呢?如果有一天评职称需要发表论文的政策也发生变化,你们觉得还会有人花大力气写文章,还向编辑部交数额已经不菲的版面费吗?还有人愿意做你的理事单位吗? 可是如果转岗,好不容易考了出版专业初级证书、中级证书、职业技能大赛,等等,发表文章,付出了好多心血,一下子离开,也不是舍得,而且要转岗,也要找到合适的下家,再从头再来,这一切都不是轻松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发布了的《办法》有没有收回的可能?   (2)英语霸权不利于高校中文科技期刊办成世界一流刊物 随着英、美先后称霸于世界,英语霸权至今已延续了二百多年并牢牢控制着世界的舆论权,正是这种语言环境才可以让《科学》、《自然》、《细胞》等刊物独霸世界顶尖刊物。德国、日本科学技术虽然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德语、日语科技期刊能达到世界一流顶尖刊物的又在何处呢? 世界是不公平的。中国虽然有13亿多人说汉语,但汉语却不能像英语那样在世界称霸,因此想让世界各国科技人员像读英文刊物那样阅读中文科技期刊是不现实的。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根本就不收录中文科技期刊作为SCI刊物,顶多入选EI收录期刊。因此在目前我国认可SCI期刊为高水平刊物前提下,企图一夜之间将中文科技期刊办成世界一流刊物的确是白日做梦!随着我国国力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也许待汉语普及到英语那样的水平,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才能办成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署这群制定政策的脑残人员,无视我国国家实力,盲目让科技期刊市场化,必将导致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大量流失和质量大滑坡。本人因家庭原因换岗多次,现为编审、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若真改企,本人就不再打算做编辑了。都是人,何必非要再做这份工作呢?找个养老地方养老算了。   (3)权衡一下吧,有能力把学报继续办好的,就按办法转企或并企;对于现在有些普通高校办学报稿源都很费劲的,就吊销算了!咱们自己活得轻松点吧!确实该解决是否每个高校都有必要办刊的问题了?   (4)大多数科技期刊经营能力都很脆弱,根本养活不了自己,靠版面费生存绝非长久之计,因为只要职称评价体系和科研评价体系发生改变,就无法靠版面费生存,并入大的传媒企业,难有好日子过,所以只有趁早改行,我现在最难受的是,改行后我的出版系列的高级职称学校就不会认了,我还得重头再来。   (5)多年以来,高校学报受到许多非议,学报内部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学报的自批不可谓不深刻,甚至有点到了自虐的程度,只可惜并未得到理解,以至于现在竟然要被迫自裁,真是可悲之极啊!事以至此,是否能清醒一点了吗?我记得一位前辈发现此端时曾告诉大家“切不可妄自菲薄!” 其见解是多么具有前瞻性啊!学报的发展有其规律,但各类核心期刊评比已绑架了学报,使学报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严重地干扰了学报的发展。学报依托于学校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本属正常,并非所谓的“全”“小”“散”“弱”。正是有“以刊论文”这种不正常的评价机制存在,高校老师才会一窝蜂似的宁可等上几个月甚至一年花高额版面费也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才会导致各高校的学报发展失衡。因此,板子只打到学报身上这种处理方式是极其错误的。    (6)多年以来,高校学报受到许多非议,学报内部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学报的自批不可谓不深刻,甚至有点到了自虐的程度,只可惜并未得到理解,以至于现在竟然要被迫自裁,真是可悲之极啊!事以至此,是否能清醒一点了吗?我记得一位前辈发现此端时曾告诉大家“切不可妄自菲薄!” 其见解是多么具有前瞻性啊!学报的发展有其规律,但各类核心期刊评比已绑架了学报,使学报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严重地干扰了学报的发展。学报依托于学校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本属正常,并非所谓的“全”“小”“散”“弱”。正是有“以刊论文”这种不正常的评价机制存在,高校老师才会一窝蜂似的宁可等上几个月甚至一年花高额版面费也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才会导致各高校的学报发展失衡。因此,板子只打到学报身上这种处理方式是极其错误的。    那位还说过“不要妄自菲薄”我不知道,我于 ,2002-12《.编辑学报》发表的“高校学报不要妄自菲薄”就是看不惯同人的做法。但是,没有办法阻挡。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自作自受。   (7)2005年暑假,我曾聆听过杨焕章老师的报告,杨老师说学报人“不能妄自菲薄”,学报编辑自己要“争气”,他的白发让风吹乱了,但还在努力说:“一定要争气!”。杨老师是学报届灵魂级的人物,言犹在耳,但学报改制的办法即将让这贤哲的嘱托和我们曾经认真的编校工作随风而逝。悲哉!不知道杨老师对这个《办法》有何看法,教育部会否问道于贤者,在具体改制方案下发前去征求一下这些学报前辈的意见?   (8)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目的,为了利益,学报在评价机构方面的投入将会大幅上升,否则,收不到版面费。而评价机构它好像不是独立的。以收版面费来养活编辑并正常出刊,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以收费为目的,还能办出好刊物,在近期,是一种奢谈。唯一的出路是:让刊物自生与自灭,而学术评价(评职称时用着的,结项用着的,等等)的方式必须发生重大转变。就写到这里。实际上,这个问题不需要讨论。我们知道,很多事情像台风一样,说来就来。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4104 次阅读|8 个评论
第十六届国际催化大会将于2016年7月3-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热度 2 catachina 2012-7-22 09:29
经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委会表决,决定由中国催化学会承办第十六届国际催化大会,将于2016年7月3-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本帖引用地址: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34492
个人分类: 科研点滴启发|6866 次阅读|6 个评论
英国研究理事会发布中国科研体系框架图
pikeliu 2012-7-13 07:15
作者:何姣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9-9-27 10:14:43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英国研究理事会发布中国科研体系框架图 涵盖近80个单位和各大计划的介绍,以及重点研究项目的详细清单 【科学网 何姣报道】 9月25日,英国研究理事会(RCUK)中国代表处首次发布中国科研体系框架图,为国际科学界了解掌握中国科研概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南。由于该框架图覆盖广泛,内容详实,素材较新,对中国科学界也将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框架图涵盖了近80个单位、研究机构和各大计划的介绍,以及重点研究机构和项目的详细清单,其中很多信息并不容易获得。 RCUK中国代表处主任高德文先生表示:“即使对中国境内的读者而言,这个框架图也是非常有用的。中国科研体系发展十分迅速,至今还没有一个综合的及时更新的网站来阐述该体系是如何构建的。我们自己也在这次实际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中国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第二大最重要的科研体系。我们希望在读者的帮助下使框架图逐步提供更加全面和及时的信息。”” 框架图内容包括: • 导言 :中国科研创新体系概述,重点介绍其与英国科研体系的不同之处; • 框架图 :显示在中国政府层级结构下,主要科研机构之间的关联,同时提供各信息主页的链接; • 信息主页 :提供关于各主要机构及其科研分支单位、科研机构和研究计划的简要信息; • 下载 :提供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流大学、当前中国重点资助计划的项目清单等。 该框架图还对主要科研管理结构,创新体系和优秀学术团体进行了综合概述。 中国科研体系框架图。来源:RCUK中国代表处 RCUK信息项目主管陈瑜女士说:“找到所有相关的信息并不容易,信息版参考了中国的公共网站,但在很多常用的网站上并没有提供最新的信息。我们是通过很多专家的帮助才找到合适的公共信息。有些中国机构的英文版网页不如其中文版网页全面且更新较慢。因此,框架图对一些以前只有中文版的信息提供了简要翻译。不过,部分相关数据还是无法获得。”该框架图的部分信息仍在整理建设中。该框架图的中文版本也在建设中。 获取中国研究体系框架图可登录 www.rcuk.cn/webmap 。 英国研究理事会中国代表处于2007年在北京成立,主要职责是通过与中英两国科研资助机构的合作推动中英科研合作。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关于理事会换届及吸纳会员的启事
yuliping 2012-5-25 10:29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成立于 1978 年,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社团组织,是专门从事国外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的国家级学术团体。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会的主要活动内容有:( 1 )组织和推动会员对国际范围的重大农业经济理论和农村发展实践问题进行研究;( 2 )介绍国内外有关发展动态和开展相关信息交流;( 3 )推进与国际学术团体的学术交流,组织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组织与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 4 )承接国内外开发项目的论证和农业经济课题的研究;( 5 )推动和组织评选优秀研究成果;( 6 )开展培训和咨询服务;( 7 )编辑出版有关国外农业经济问题的书刊和资料;( 8 )向有关领导部门反映世界农业经济的重大问题和提出对策性意见;( 9 )作为促进相关领域研究者、工作者沟通、交流和协作的平台。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会员主要包括:从事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的人员,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人员,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涉农、涉外部门的人员,社会各界关心、关注三农问题的人士,以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研究生等。 根据国家有关社团管理的法规及本研究会章程的规定,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拟于 2012 年 8 月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行理事会换届等工作。热诚欢迎更多的热心国外农业经济研究的各界同仁加入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共同为农业经济研究的繁荣、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更积极的贡献! 如您有意加入本会,请填写 “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入会申请表 ” (见 附件 1 ),并于 2012 年 6 月 30 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寄的方式寄送至研究会秘书处。 联 系 人 张 斌: 010-85196477 ; zhangb@cass.org.cn 檀学文: 010-85195656 ; tanxw@cass.org.cn 胡冰川: 010-85195656 ; hubch@cass.org.cn 传真: 010-65137559 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 5 号 13 层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 邮政编码: 100732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 2012 年 5 月 20 日 附件 1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入会申请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籍贯 职称 职务 办公电话 手机 传真 Email 学位 研究方向 主要成果 是否愿意在研究会担任理事以上职务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22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戴秉国在第十届全国友协理事会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whyhoo 2012-5-16 15:00
(2012年5月15日) 各位顾问、名誉顾问, 各位理事、同志们:   很高兴出席全国友协第十届全国理事会会议。此次会议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对回顾总结过去5年全国友协的工作,研究规划未来几年的发展,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民间外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国务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各位代表,向全国从事民间外交工作的同志们,向关心和热心支持这项重要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5年,是世界大变动大调整加快的5年。每个国家都经历着新的严峻考验。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困境,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外交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乘风破浪,开拓进取,妥善应对,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力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5年来,全国友协坚持从国家发展和对外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广泛开展民间对外友好交流与合作,在以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增强工作实效,创造新经验,开拓了新的工作局面。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全国友协的工作是满意的,给予了充分肯定。   各位理事、同志们: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今天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依存程度更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相互交流沟通的愿望和需要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影响国际体系变动的重要因素,同国际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而复杂。世界的发展更加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更加离不开世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世界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既有可能维护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有应对更多内外风险挑战的准备,通过民间外交为国家实现和平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争取尽可能广泛的国际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民间外交天地广阔,交流合作大有可为,民间外交工作者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全国友协是我国民间外交工作的骨干力量,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国友协提出的“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的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副主席在会见与会代表时作出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等重要指示,不断开创民间外交工作新局面,为此:   第一,要更加有力地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国家间的关系,十分重要的是做人的工作,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友谊。要认真学习领会、及时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不断丰富民间友好交流的形式和内涵,努力增强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实效,主动加强与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和议会外交的有效互动,把世界上同情、理解和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在国家总体外交中发挥更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要更加有效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民间对外交流格局,不断建立健全民间对外友好交流机制,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和工作渠道,不断增强在国际非政府组织领域的影响力,为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要更加有为地服务地方改革开放。要以国际友好城市工作为抓手,大力推动我国城市对外交往的发展。发挥好中美省州长交流机制、中日省长知事论坛、中俄地方政府座谈会、金砖国家友城暨地方政府论坛、中国中亚合作论坛等交流机制的作用,继续搭建并完善中外地方政府国际区域性合作平台,为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有更多更大的作为。   同志们:   现在我们国家可以说也是千军万马搞民间外交。民间外交处于可以也应当大有作为的年代。希望全国对外友协的同志们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全面回顾全国友协过去5年的工作,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民间外交工作的规律和任务,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民间外交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充分发挥民间外交的优势,在为国家建设、总体外交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服务方面有新的建树,新的作为。   各位理事,同志们: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民间外交的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谢谢大家!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zyxw/t932258.htm
个人分类: 外交|9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河南省豫北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召开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
tangminqian 2012-5-14 16:06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首页 地方动态 http://221.12.38.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20514101202948cata_id=N004 河南省豫北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召开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 2012年 5月5日 上午,河南省豫北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河南省辉县市百泉国际大酒店第三会议室召开。集团理事长、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谷朝众院长、集团各副理事长出席会议,教育部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办公室许湘岳主任应邀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集团副秘书长、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代表和成员企业代表。会议由集团秘书长刘好增教授主持。 会议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团副理事长、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赵金周教授,首先代表会议协办单位致欢迎词,并介绍了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三年来在集团的帮助支持下取得的丰硕成果。 谷朝众理事长代表第一届集团理事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对上一年的工作作了认真回顾,对下一阶段工作作了部署和安排,并通过大会审议。他指出,过去的一年中,在省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在成员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合作发展为动力,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就业为目标,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之路。一年来,合作途径不断拓展、合作内涵不断深化、合作氛围不断浓厚,集团运行良好,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他还强调,作为理事长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将在集团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进一步团结成员单位,创新集团运行机制,强化集团办学内涵,不断探索合作新模式,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将集团打造成共建、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推动各成员单位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郭庆杰副院长、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赵金周副院长、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李国庆副院长等集团副理事长在听取报告后,纷纷发表意见和看法。他们一致表示,谷院长的报告非常重要,对一年来工作的总结务实、客观、全面,对下一阶段安排的工作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思路清晰。我们成员单位一定按照报告要求,积极参与集团工作,认真落实《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化校企合作,为集团这一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贡献力量。 大会增补河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增补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茹海芝同志、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郝小会同志、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蔡太生同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助理夏绍能同志、河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娄国强同志为集团副理事长。并一致同意原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梁益海同志、焦作师范道等专科学校副校长贾长虹同志、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赵东保同志、原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新民同志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集团副理事长职务。 在会议第二阶段,与会专家听取了教育部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办公室许湘岳主任作的《职业核心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专题报告。 下午举行会议的第三阶段,由新当选集团副理事长、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蔡太生教授宣读《关于集团建立企业教师流动工作站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就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的内涵、设站的必要性及建设办法进行了介绍。各与会专家进行了认真研讨,大家认为对于集团在合作企业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 2011〕14号)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 1号)文件精神,深化校企合作,强化集团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集团各高校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建立高素质“双师”教师队伍的创新举措,并就工作站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考核机制建设等方面内容提出宝贵建议。大家一致表示,会后将认真研究《实施意见》,尽早进入操作阶段,提高各高校实践育人能力。 与会专家还就“厂中校、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人才联合(订单)培养等校企、校际合作项目进行了洽谈和磋商。 河南省豫北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作为我省代表性区域型高职教育集团,在省教育厅关心指导下,召开本次会议,必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豫北地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促进我省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7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会见出席国际行动理事会年会的外国前政要
whyhoo 2012-5-10 10:02
新华社天津5月9日电(记者郝亚琳、李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在天津会见出席国际行动理事会第30届年会的加拿大前总理克雷蒂安、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爱尔兰前总理埃亨和德国前总理施密特。 在会见克雷蒂安时,温家宝表示,你任加拿大总理10年,为推动中加关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加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之上,双方要着眼大局和长远,在重大问题上照顾彼此关切。相信在两国政治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中加能够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合作,两国关系的前景是光明的。   克雷蒂安表示,多年来,我一直关注中国,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加中经济互补性强,两国人民相互怀有友好感情,希望双方关系能够长期富有成果地向前发展,这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在会见福田康夫时,温家宝表示,2008年胡锦涛主席访日期间与你共同签署和发表中日第四个政治文件,提出“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应“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对中日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方愿与日方加强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日方应谨慎、妥善处理两国之间的敏感问题,使中日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福田康夫感谢中国在日方遭受地震海啸灾害时提供的宝贵帮助,表示日本绝大多数民众认为日中关系非常重要,双方利益密不可分,应从大局和长远角度认真对待相互合作,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会见吴作栋时,温家宝表示,金融合作正在成为中新互利合作新的增长点,并为中国与东盟加强金融合作发挥了示范先行作用。天津生态城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和城镇化模式的新路。中方愿与新方深化互利合作,加强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交流互鉴,为双方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吴作栋表示,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赢得世界的尊重。新中关系富有成果,前景广阔,新方愿与中方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加强合作。   在会见巴达维时,温家宝表示,近年来,中马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考验,不断取得重大进展,走在中国同东盟国家关系的前列。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双方要抓住机遇,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地区和平,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 巴达维说,马中相互信任,两国关系发展很好。东盟国家从中国的发展繁荣中获益良多,中国没有谋求任何霸权,是东盟真正的朋友。我对东盟与中国关系前景抱有坚定的信心。   在会见埃亨时,温家宝表示,你为推动爱尔兰同中国的关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中爱建立了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将在更高层次、更多领域开展互利合作。中国对欧洲经济抱有信心,愿以双方共同应对欧债问题为契机,全面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埃亨表示,我为在任爱尔兰总理期间能为建立强有力的爱中关系感到自豪,很高兴看到两国关系取得重要进展。欧方正努力走出债务危机,希望同中国加强合作,携手应对挑战。   在会见施密特时,温家宝表示,国际金融危机没有过去,中国政府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审慎、灵活地加以应对,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中方高度关注欧债问题的发展,相信欧洲国家能够通过团结合作和不懈努力,走出危机,实现新的发展。 施密特对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表示高度赞赏,认为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有利。他表示,欧洲正经历严峻的考验,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欧中加强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前国务委员唐家璇、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等参加会见。   国际行动理事会系由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个人身份组成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宗旨是围绕世界和平与安全、经济振兴等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年会,中国于1993年在上海承办了理事会第11届年会。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5/10/content_2133598.htm
个人分类: 外交|1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的理事会和党委会
westman 2012-4-27 10:27
四月底,倍受关注的南方科技大学,终于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南方科大校长朱清时在接受访谈时表示,南方科大与其他大学一样,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认为,理事会制度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不矛盾,两者的分工也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主要针对学校在日常运作中遇到的问题;而理事会并不关心日常事务,它主要面向诸如校长、副校长的选拔与任命,学校不同时期的预决算等关乎学校发展方向的大事。两者也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不可混为一谈。” 理事会或董事会,是欧美各国大学的最高决策机构,在我国,与这一机构对应的是党委会。理事会、董事会和党委会有何不同?理事会、董事会是多元化利益主体(政府、老师、学生、企业、社会、校友等)在大学内部的一个映射,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通过理事会、董事会的平台得到体现;而大学党委会应该是执政党和政府在大学的一种权力延伸。 欧美的大学体制,在中国确实不能照搬;中国的大学制度,确实也需要与时俱进。人家的精华需要拿来,中国的特色需要保留。两条原则应该得到彰显:一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是必须的。二是师生的利益诉求、社会公众对大学的期待,也要在大学有适当的表达机制。 怎么办呢?我觉得朱校长的提法是现实的。他对党委会与理事会职能的区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5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李克强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和咨询委员会成员
whyhoo 2012-4-1 11:58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31日电(记者郝亚琳、傅勇涛)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31日下午在海南省博鳌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的论坛理事会和咨询委员会成员集体会见并座谈。   李克强对论坛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日益提升表示祝贺,他说,本届年会将围绕变革世界中的亚洲、寻求亚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之路,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这有利于促进亚洲共同发展,推动亚洲同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   在听取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论坛咨询委员会主席、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论坛理事、新加坡荣誉国务咨政吴作栋,论坛理事、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等成员的发言后,李克强说,多年来,论坛本着平等、互惠、合作、共赢的宗旨,立足亚洲,面向世界,针对亚洲合作和应对全球性挑战建言献策,为亚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克强指出,面对纷繁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环境,亚洲发展既要增强内生动力,又要以全球视野加强与地区外国家合作。当前世界各经济体的主要任务是走向复苏,亚洲各国的主题是发展,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交流应对危机的经验十分重要,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努力实现稳定复苏,又要着眼长远,推动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和长期健康发展。   李克强希望,本次论坛围绕亚洲和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重大和迫切问题进行研究和交流,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博鳌观点”、“博鳌方案”。中国作为东道国,愿与有关各方一道,继续为论坛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和咨询委员会成员们表示,亚洲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愿继续努力办好论坛,进一步扩大论坛的影响力,凝结各方智慧,为亚洲和世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曾培炎参加了上述活动。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于2001年,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的地区性国际组织。论坛定期在海南博鳌举行年会,迄今已召开10次。本届年会于4月1日至3日在博鳌举行,主题为“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3/31/content_2104793.htm
个人分类: 政治|9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高职研究会八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暨高职示范校建设巩固与提升会
tangminqian 2012-3-31 09:2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网 首页 高职动态 高职要闻 http://zy.vydns.com/a/gaozhidongtai/gaozhiyaowen/2012/0222/24.html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第八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暨国家高职示范校建设巩固与提升论坛会成功召开 2011年11月2-3日,由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主办,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承办的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第八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暨国家高职示范校建设巩固与提升论坛会、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合作发展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80多所国家示范(骨干)院校的院校长、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代表近200人齐聚杭州,共商高职教育发展改革大计,并发布了《发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杭州倡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马林云,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谢幼琅,以及研究会23个副会长单位代表出席会议。 在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上,研究会秘书处向大会汇报了研究会八届一次会议以来的工作推进情况,提出了研究会“立足研究、搭建平台、深度服务、机制保障”的工作主题;鉴于研究会分支机构在开展活动中的平台作用,大会邀请教学管理工作委员会、纺织服装类专业协作委员会和东北分会就项目研究、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协作共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经验介绍,并授予“教学管理工作委员会”等18个单位为“研究会优秀分支机构”;根据“热情、贡献、影响”的原则,会议增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为副会长单位。会上,台湾木铎学社、中华海峡两岸文化教育推广协会就如何支持参与高职教育进行了项目推介;华东师范大学石伟平教授、沈阳工程学院于雷教授做了专题报告: 石伟平教授从 国际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和 当前我国高职改革发展中若干问题思考 两个方面,分析对比了国家资格框架体系下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和现代职教体系下的高职定位发展,为高职教育未来发展和借鉴经验提供了思路 ;于雷教授的报告从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系统四个方面,研究分析了学生自主学习,并设计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运行管理系统。周远清部长讲话指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做好三件事情 :要重新认识大学的 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积极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要 建设一支高水平、能奉献的师资队伍 ,以此作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要 来一次教学方法的改革 ,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先导,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在国家示范校论坛会上,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学校作为国家示范院校代表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并就后示范校建设的工作设想以及当前院校办学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互动、研讨,形成了具体的经验性共识。在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合作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台湾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南亚技术学院、朝阳科技大学、明新科技大学、德明财经科技大学等9所学校校长、中华海峡两岸文化教育推广协会的相关人员和国内10所高职院校的校长进行了座谈研讨,就两岸在发展高职教育的互补性优势进行全面的介绍和交流,并就下一步如何促进更为紧密的两岸院校的合作达成了原则性共识。 此次大会“三会合一”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参会人员的积极肯定,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书记王风君教授在闭幕式上对会议成效进行了总结,一是会议策划有亮度。会议的议程安排紧凑高效,一天半的会期同时举办了三个大会,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过程高效;二是学术研讨有深度。会议邀请到了周远清、石伟平等领导、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共形成了15个高质量PPT以及几十份学术论文交流材料;三是“三会合一”有广度。研究会常务理事会、示范校建设论坛会、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合作研讨会三会同时举办,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交流信息量大;四是参会单位有热度。来自全国各地80多个国家示范(骨干)院校的院校长、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代表近200人参会进行学术研讨;五是大会举办有效度。周远清部长的重要讲话、石伟平教授对于当前高职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剖析、10多位参会代表的高质量专题报告以及《发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杭州倡议》等,为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推进都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和可操性应用价值。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1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与欧理会主席范龙佩、欧委会主席巴罗佐共同会见记者
whyhoo 2012-2-16 12:19
  2012年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共同会见中外记者,并就中欧关系和经贸合作、欧债问题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对于中欧关系,温家宝说,近年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中欧关系总体保持平稳。无论是双边还是多边领域,中欧利益融合更加紧密,双方沟通、协调与合作都在加强,成效显著。中欧合作关系向前发展的势头更加明显。   温家宝表示,毋庸讳言,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扩大,激化了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推进改革,加强团结,深化合作,是中欧共同的选择,也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认为,本次领导人会晤达成的共识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双方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中欧关系更加富有活力地向前发展。   温家宝指出,第一,中欧要更加深入地相互理解和支持,这在复杂、困难的形势下尤为重要。中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同时,中方也希望看到欧洲保持稳定和繁荣,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成功。中方愿意同欧方继续开展包括人权在内的各领域交流与对话,这种对话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客观公正的基础上的,以有利于增进互信与合作。第二,中欧要以创新、开放的思维扩大务实合作。这种合作是全面、长期、互利的,有着广阔的前景。面对新一轮全球经济的竞争,双方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共同利益,加强谋划与合作,争取共赢的局面。第三,中欧要致力于营造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当前,要坚持倡导对话协商,尽最大的努力,推动以政治、和平的方式解决包括叙利亚、伊朗在内的地区热点问题。   范龙佩说,欧中双方领导人在会晤中进行了丰富、建设性的交流,双方有共同的决心要进一步推进欧中伙伴关系。欧中伙伴关系是世界架构中的核心,双方的目的是要将这一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转化为新的机遇。   巴罗佐说,在过去10年中,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在区域和全球事务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欧盟非常赞赏这种增长。   他表示,欧中双方领导人在会晤中还就一些新的倡议进行了讨论,比如开展人文对话,这对于欧中现有的经贸对话和战略对话是非常好的补充。他相信这个新的第三个支柱将进一步加强欧中双方的关系。   巴罗佐介绍说,欧中双方还建立了一个新的城镇化伙伴关系,将推动双方在绿色经济、城市规划、能源保障、能源供应、移民管理等问题上的合作。   对于中欧经贸合作,温家宝说,加强中欧经贸合作是当前中欧关系中最为迫切的一项任务,内涵十分丰富。在这次会晤中,我向欧方提出了五方面建议,包括扩大相互投资,促进双边贸易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科研和创新合作,深化能源和环保领域合作,推进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   温家宝强调,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大多数欧盟在中国的投资企业实现了利润的持续快速增长,并且不断地推出新的投资计划。这说明中国市场充满着机遇和活力。   温家宝表示,中国在完全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基础上,将继续扩大市场准入,完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中方欢迎欧洲企业拓展中国市场,重视解决相关问题,切实给予国民待遇。   温家宝表示,他也向欧方领导人提出,中国政府鼓励本国企业赴欧投资,希望欧方保持市场开放,在项目审批、人员往来、政策咨询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双方要加紧磋商尽早启动投资协定谈判,为扩大投资合作奠定法律基础。   范龙佩表示,除了经贸合作,欧中双方还同意在创新、研发、技术、能源以及网络等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   巴罗佐表示,今年欧中双方将启动一系列重要谈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投资协定谈判,这将会鼓励双方的双向投资。欧方对中国到欧盟的投资是非常开放和欢迎的,希望看到更多更好的这方面的发展和增长。   范龙佩还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他表示,欧中第一次在领导人会晤后的联合声明中提到这一问题,表明双方有高度的政治意愿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本次领导人会晤的一个重要贡献。   对于欧债问题,温家宝表示,中国支持欧方应对债务问题的意愿是真诚坚定的,对欧元和欧洲经济抱有信心。中方支持欧盟加强财政纪律,希望欧方向外界继续传递明确、有力的积极信息。中方已经做好了加大参与解决欧债问题力度的准备,愿与欧方密切沟通与协作。   范龙佩表示,欧方对温家宝总理的表态表示欢迎,对中方给予欧方的各方面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欧方期待欧中密切合作以加强欧元区的稳定。作为此次领导人会晤的共识之一,欧中商定将就中方进一步参与解决欧债问题展开磋商,讨论如何开展合作。   对于叙利亚问题,温家宝表示,当前最为紧迫的是防止战乱,使叙利亚人民免遭更大的痛苦。这符合叙利亚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为实现这个目的,中方支持一切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努力,愿与叙利亚各方和国际社会加强沟通,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绝不会庇护任何一方,包括叙利亚政府,叙利亚的前途命运要由叙利亚人民自己决定。   对于伊朗核问题,温家宝表示,在反对伊朗或中东任何国家搞核武器、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方面,中欧有着相同的立场和关切。中方一直积极做伊方的工作,目前正在进一步加大力度,刚刚派员访问了德黑兰,推动伊方与六国尽快就伊朗核问题进行认真和有成效的对话。希望各方为此共同努力,并创造有利的气氛。   此外,温家宝还就西藏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温家宝表示,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西藏同胞是祖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是我们的兄弟。中国政府长期以来致力于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且不断加大支持的力度,确定了以提高和改善农牧民生活为主要目标的新的支持西藏的经济规划。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们注重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尊重和保护藏族群众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人企图煽动少数僧人采取激烈的行动,以破坏西藏的稳定,是不利于藏族地区的发展和藏族人民的利益的,也是不得人心的。 原文见 http://www.mfa.gov.cn/chn/gxh/tyb/zyxw/t904953.htm
个人分类: 外交|13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驻加拿大大使章均赛在蒙特利尔国际关系理事会午餐会上的演讲
whyhoo 2012-2-6 20:24
蒙特利尔国际关系理事会主席拉蒙德先生, 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事赵江平女士,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在龙年伊始出席蒙特利尔国际关系理事会举行的午餐会并与各位新老朋友见面。借此机会,我首先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龙年吉祥!   今天活动的主题是“中加关系的下一步”(China-Canada Relations:Next Stage),这也是我本人常常思考的问题。再过几天哈珀总理即将启程开始他上任以来的第二次访华,此时与大家探讨这一问题,可谓恰逢其时。   哈珀总理的这次访问,也是2010年6月胡锦涛主席访加后两国间又一次重要高层交往,对下一步中加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两年前,也是在冬天,哈珀总理对中国进行了首次访问,中加关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两年来,中加高层互动频繁,政治互信不断深化。两国贸易额激增60%,去年已逼近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加大项目投资更是频频见报。中国游客来加数量在两国签署旅游目的地协议后持续上升。上述只是中加关系过去两年发展成就的一个侧面,但已足以令人鼓舞振奋。这也令我同大家一样,对哈珀总理此次访华更加充满期待。   作为中国驻加大使,我希望双方通过哈珀总理此访,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目的,这也应是中加关系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一是坚定发展中加关系的政治意愿。   四十多年前,中加两国领导人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发展现实需要,作出两国建交的战略决策,展现出非凡的政治勇气和远见卓识。   今天,国际社会面临金融危机、恐怖主义、气候变暖等棘手挑战,地球村变“小”,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成员,双方更加需要从全球视角和战略高度看待两国关系,就深化全面合作发出一致声音。   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进程,正在努力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拿大众多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技术正是中国发展所需。   后金融危机时代,哈珀政府致力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复苏,积极开展全方位对外交往与合作,中国的发展为加拿大带来了广阔机遇。   中加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需要对方。   两国应通过哈珀总理此访,强化发展中加战略伙伴关系的政治意愿,巩固和扩大双方在中加关系发展战略方向上的共识。这是两国全面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双方应向两国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发出明确信号,中加两国是紧密的合作伙伴;中加从未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而只有相互利益的融合;中加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和繁荣。   二是进一步做大互利合作蛋糕。   哈珀总理不久前宣布访华消息时表示,此次访问的重点是深化两国经济联系。这也是中方的希望。   中加在许多领域优势互补,可以实现互利双赢。   贸易方面,我们要优化结构,提升质量。   加拿大输往中国的产品,不应只是木浆、纸浆、矿产等原材料。富裕起来的中国老百姓对消费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加拿大的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   “中国制造”的涵义,也不应限于衬衫、纽扣和小玩具等低附加值产品。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使中国为加拿大提供更多高附加值工业产品成为可能。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使两国贸易实现平衡和可持续增长。   投资方面,双方应在深化能资领域合作的同时,努力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   中国重视加拿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例如,加拿大在可再生能源、碳捕存、节能环保等领域经验丰富、技术先进。中国正在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投资位居全球首位,双方可加强相关领域的研发和商业合作。   此外,加拿大是世界领先的航空大国,中国正在研制生产“大飞机”,双方可在这一领域携手工作。待会儿我即将参观的庞巴迪公司与中国有关航空企业已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我相信未来双方的合作空间更大。   中国“十二五”规划还提出要大力发展信息通讯、生物医药、服务业等产业。这些都是加拿大的优势产业,完全可以与中国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并产生巨大合作效益。   双方正在进行的两国经济互补性研究即将结出成果,这将有助于两国企业深入挖掘上述潜在互补优势。   三是为两国人民沟通交流搭建更多平台。   目前,中加双方都希望将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打造成中加关系新的战略支点,通过在这些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扩大两国人员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我对此完全赞同,因为这是对中加关系未来的长远投资。   近年来,中加关系的发展使两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的需求与日俱增。很多中国人非常欣赏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很多中国年轻人是席琳·迪翁、艾薇儿的歌迷。前几天,我在网上偶然浏览到一个中国小学生的博客,她说读完老师推荐的《绿墙上的安妮》(加拿大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人蒙哥玛丽的作品)后感到又激动又快乐。我也希望更多的加拿大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民族文化,因为中国文化不只是吃饺子、唱京剧、过春节,她包含着和谐共处的哲学理念,是人类共同的文明财富。   再过两天,中国知名的“五洲同春”艺术团将来到蒙特利尔为这里的加拿大朋友献上一场中华文化艺术盛宴。我希望加拿大观众通过这场演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我们尤其应该借助教育合作、青年交流等方式,创造条件推动更多的中加年轻人加强往来,增进友谊。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中加关系的未来。我们欢迎更多加拿大年轻人到中国留学。我们也将继续支持在加拿大办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使它们成为增进了解、促进友好的窗口。   我们要鼓励媒体为中加关系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据我了解,将有大批加拿大记者随同哈珀总理访华,希望他们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和中加关系的蓬勃发展介绍给更多的加拿大民众,向他们展现真实、鲜活的当代中国,展示中加合作的互利共赢。   四是以平等、智慧的方式妥善处理分歧。   中加国情各异,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不同,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双方应该通过平等对话增进了解,深化互信。   我相信,只要中加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异的原则,致力于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中加关系完全有理由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模式国家之间互利共赢关系的典范。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一个健康稳定、蓬勃发展的中加关系,符合中加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需要包括大家在内的中加各界有识之士的支持和参与。我期待着与大家一道共同努力。   最后,预祝哈珀总理访华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原文见 http://ca.china-embassy.org/chn/xw/t901199.htm
个人分类: 外交|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旧闻新读,美国化学家、前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主席理查德谈
sqzhang 2011-12-7 18:37
[科学网 何姣报道] 2007-09-15 在中国,既是官员又是科研大项目负责人的现象,并不少见,网上更是流传着各种关于项目所长、项目校长和项目局长的帖子,直接对这种科研与管理双肩挑的模式进行抨击。 无独有偶,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NIEHS)所长大卫·施瓦兹既担任高级行政职务,又运作庞大的个人实验室。最近,施瓦兹因为从前雇主杜克大学聘请了过多的访问学者,触犯了美国联邦政府的伦理规范,而成为美国科研界的舆论焦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已对其采取特别措施:在3个月内禁止施瓦兹涉足自己的实验室,并将实验室的12位访问研究人员送回杜克大学。 世界上真的没有人能够科研与管理双肩挑? “我很荣幸地认为,我就是其中之一!”2007年9月,专程来北京参加诺奖论坛的沃尔夫化学奖得主理查德·杰尔教授,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如此坦率地形容自己。 “我就是其中之一!” 现年68岁的杰尔是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两方面都做出一流成绩的科学家。 据杰尔介绍,NSB实际上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一部分,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机构。根据1950年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法案》规定,NSF的决策层由NSB和基金会主任组成。基金会主任负责基金会的日常工作,如组织项目申请和评选等,而NSB是NSF的决策部门。NSB与NSF主任密切合作,实现NSF的目标和职能,促进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以外,NSB还承担两项重要任务。第一,它负责监督NSF的运作,以保证NSF在美国总统和国会批准的政策框架中运行。也就是说,NSB要确定对于NSF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有哪些,它还负责批准NSF的预算大纲,核准年度预算,批准各种新的项目计划和重要奖项,比如万尼瓦尔·布什奖和国家科学理事会卓越贡献奖,等等。NSB的第二个职能是以独立专家的身份接受美国总统和国会的咨询,提供各种与科学和工程研究及教育有关的专业信息,也就是说,NSB是总统和国会的智囊库之一。NSB由24位委员组成,他们均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另外,NSF主任会自动成为NSB的委员,参加NSB的各种会议。和NSF主任一样,这24个人的任期也是六年,每两年更新其中的三分之一。NSB的委员都是来自工业界和大学的杰出人士,其专业背景分布十分广泛,既有工程技术和基础研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公共事务、教育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NSB每年举行六次会议,审议NSF的预算、奖项和项目,并且提出一系列科学政策分析项目。NSB的工作只是委员们的兼职工作,他们另外还有全职工作。 作为成功地兼顾了科研与行政的顶尖科学家,杰尔对和他身份类似的科学家有很多独到建议。他说,“任人唯亲”等偏袒现象确实需要大家时刻提高警惕,而且有的时候的确会出现公私利益冲突的现象。但是就他的经验来看,有些搞行政工作的人同时也能做出优秀的研究成果。他说:“我很荣幸地认为我就是其中之一。” 杰尔认为, 如果出现公私利益冲突的情况,必须及时向公众公开,而且在处理这些个案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谨慎,那么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因为说到底,这是一个追究责任问题,媒体也可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帮助抵制滥用职权。 杰尔说:“我坚决反对一刀切,也就是禁止担任行政工作的科学家申请研究基金。其实科研行政官员如果知识丰富,而且活跃于科研一线,对他的行政工作也是很有帮助的。遗憾的是,我觉得在美国这样的人太少了。” “透明和公开是防治腐败的不二法门。关起门来、私下里达成的协议肯定有问题。”杰尔在谈到如何防治学术腐败时毫不犹豫地这样说。“不仅对于担任行政职务的科学家是这样,对于其他科学家也是这样。举例而言,在美国,如果教授为某个公司做咨询工作,或者自己开公司,就一定要让学校和研究组里的其他人都知道。如果教授有所隐瞒,那么一旦被学生发现,学生会有一种被剥削的感觉,这是不能接受的。” 透明与公开的原则也应当贯穿科研基金分配的整个过程。 杰尔说:“每个国家在政府经费分配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腐败现象。据我的观察,NSFC做得相当不错,在中国科学家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主要依赖外部评审专家们的意见,评审过程是公开、公平的。但是中国其他地方做得就不一定这么好了,有些行政官员的权利太大,足以左右分配结果。结果很多项目申请是在走过场,只分配给了那些有关系的人。”杰尔认为,这对中国的短期和长远的科学发展都是极其有害的,所以 NSFC的模式很值得中国其他部门效仿。 另一方面,杰尔建议,中国也可以考虑建立一个与NSFC有竞争关系的基金分配机构,比如类似美国的国立卫生研究院。杰尔解释说,从表面看,这种竞争关系似乎会削弱NSFC的基金来源,但是其实恰恰相反,在更多的人联合呼吁和游说下,国家会更重视对科研的投入,所以NSFC和这个新机构的理想关系是即竞争又合作的。 在谈到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源时,杰尔介绍说,美国NSF设了一个叫做总监察长(General Inspector)的职位,专门处理这类问题。他直接向国家科学理事会报告工作,而不是基金委主任。杰尔说,总监察长办公室这个部门并不是NSF的独创,实际上,美国的所有国家机关都有这么一个部门,职责就是确保联邦基金没有被滥用。同时,国家科学理事会下面还设了一个审计与检查委员会(Audit and Oversight Committee),负责监察总监察长办公室,杰尔曾经担任该委员会主席。杰尔说:“人就是人,是人就有弱点。”只有完善的机制才能限制人的弱点。杰尔坦言:“实际上,美国科学圈子也发生过很多不光彩的事情。我曾经担任过的审计与监督委员会主席好几年,碰到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说,项目评审人剽窃了申请人的想法,还比如拿科研经费去度假。”杰尔说;“我不知道NSFC是否也有类似的机制,如果没有,我建议考虑成立。” 在 谈到中国科学家们正在热议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中关于宽容失败的条款时,杰尔说,其实这个争议很容易理清:“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基金分配是否公开、公正,经费是否真的分配给了最具有竞争力的研究团队。如果是,那么并不存在是否应该宽容失败的问题。” 在杰尔看来,科学研究活动是时时刻刻伴随着失败的,高回报的原始创新项目必定冒着极大失败风险。2005年杰尔在法国图卢兹的保罗•萨巴蒂埃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的仪式上就发表了题为《失败的价值》的著名演讲。杰尔指出:“创新性的研究是无数次失败和极少几次成功的混合。真正的研究乃是一部由错误组成的喜剧,其中错误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发生。不妨用丘吉尔的话来说,研究进展其实是怀着永不衰减的热情,在一个接着另一个失败的道路上蹒跚前行。 倘若研究真正具有创新性,那么关于什么将会发生或将被发现,事先实在是没有多少可以预测的。创新性研究并非在某种表格上填空白,或者在已经很好地确立的知识边界上作些拓广而已。 当然这类活动也有它自己的地位,不过我不称它为创新性的。” 杰尔说,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和对科研的投入不断加大,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在突飞猛进,然而,真正造成广泛影响的论文数量的增长与论文总量的增长并不匹配,中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杰尔说,根据他的经验, 各种专家委员会比科学家个体更不愿意承担风险,如果完全依靠投票,获得通过的就只是那些很可能或者一定会成功的项目,然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冒一定的风险科学才能取得飞跃性的进展 。 那么如何促进原始创新呢?杰尔带着他招牌式的微笑说:“放手让科学家们去玩,就像孩子一样。我在日本的时候也常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每次我这样回答,他们都说,‘别开玩笑了,说正经的。’可是我说的就是正经的,让科学家们去玩,去自由地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凭兴趣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命题作文。很多看起来没有用的研究,比如说天文学,终将给这个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议|168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各届理事会组成名单
livingfossil 2011-10-2 21:36
古植物学的故事( 138 期) 关于中国的古植物学术社团(之八)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各届理事会组成名单 (供职单位皆略去) 1983—1987 年第一届 名誉主任: 徐 仁 主 任: 李星学 副主任: 周志炎、米家榕、朱家柟 秘书长: 赵修祜 委 员: 冯少南、田宝霖、米家榕、朱为庆、朱家柟、李星学、李浩敏、何德长、周志炎、周慧琴、赵修祜、徐福祥、黄本宏 1987—1992 年第二届 名誉主任: 徐 仁 主 任: 李星学 副主任: 周志炎、米家榕、朱家柟 秘书长: 赵修祜 委 员: 王仁农、朱为庆、田宝霖、汪明洲、朱家柟、李星学、李浩敏、沈光隆、杨关秀、杨学林、周志炎、周慧琴、赵修祜、张 泓、黄本宏、周慧琴、赵修祜、徐福祥、黄本宏 1992—1997 年第三届 名誉主任: 徐 仁、李星学 主 任: 周志炎 副 主 任: 赵修祜、沈光隆、朱家柟 秘 书 长: 刘陆军 副秘书长: 杨关秀 委 员: 王仁农、王自强、刘陆军、李承森、李浩敏、朱家柟、沈光隆、陈其奭、张 泓、郑少林、周志炎、周统顺、郝守刚、赵修祜、梅美棠 1997—2002 年第四届 名誉主任: 李星学 主 任: 周志炎 副 主 任: 孙 革 秘 书 长: 刘陆军 委 员: 王庆之、王 怿、邓胜徽、卢宗盛、孙 革、刘陆军、米家榕、伍绍祖、沈光隆、李承森、陈其奭、张 泓、郑少林、周志炎、周浙昆、孟繁松、郝守刚、胡雨帆、商 平、耿宝印 2002—2006 年第五届 名誉主任: 李星学 主 任: 周志炎 副 主 任: 孙 革 秘 书 长: 王 军 副秘书长: 邓胜徽 刘陆军(特聘) 委 员: 丁秋红、马 洁、王士俊、王 军、王 怿、王德明、邓胜徽、卢宗盛、孙启高、孙 革、孙柏年、李旭兵、周志炎、周浙昆、商 平 2006—2010 年第六届 名 誉 理 事 : 李星学、周志炎 理 事 长: 孙 革 常务副理事长: 王 怿 秘 书 长: 王 军 副 秘 书 长: 邓胜徽 刘陆军(特聘) 理 事: 丁秋红、王 军、王 怿、王 琪、王德明、邓胜徽、卢宗盛、孙启高、孙 革、孙柏年、冷 琴、周浙昆、金建华、苗雨雁、 商 平 2010—2014 年第七届 名誉理事长:周志炎院士 理事长:孙革 副理事长:王怿(常务)、孙柏年、孙春林、周浙昆 秘书长:王军 副秘书长:邓胜徽、金建华 理事:邓胜徽、丁秋红、冯卓、金建华、苗雨雁、商平、孙柏年、孙春林、孙革、孙启高、王德明、王军、王怿、王永栋、王祺、俞建新、周浙昆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英文名称: Palaeobotanical Committee of Palaeont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的前身为“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 1983 年。该分会曾用名“中国古植物学协会”。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每 5 年或 4 年召开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理事会,代表科研、教学、地质、石油及博物馆等部门。 孙启高 2011 年 10 月 2 日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481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各届理事会组成名单
livingfossil 2011-10-2 21:14
古植物学的故事( 137 期) 关于中国的古植物学术社团(之七) 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各届理事会组成名单 (供职单位皆略去) 1978--1983 年第一届 负责人:徐仁 1983--1988 年第二届 负责人:徐仁 1988--1993 年第三届 主任:朱为庆 副主任:郝守刚、孙革 委员:朱为庆、郝守刚、孙革、 李代芸等(共 5 人) 1993--1998 年第四届 主任:朱为庆 副主任:郝守刚、孙革 委员:朱为庆、郝守刚、孙革、 李承森、孙克勤、李代芸、崔金钟、徐兆良 1998-2003 年第五届 理 事 长:李承森 副理事长:朱为庆、孙克勤、邓胜徽 秘 书 长:王士俊 副秘书长:孙启高 理 事:朱为庆、李承森 、 陈之端、王士俊 、 王宇飞、孙启高 、 徐兆良、崔金钟、刘裕生、冷 琴、周浙昆、李代芸、邓胜徽、孙克勤、孙春林、金建华、马清温、刘艳菊 2003-2008 年第六届 理 事 长:李承森 副理事长:孙克勤、王宇飞、邓胜徽 秘 书 长:孙启高 副秘书长:金建华、扆铁梅 顾 问:朱为庆、姚兆奇、王宪曾、郑少林、刘本培、田宝霖、米家榕、李代芸、张锡麒 理 事:李承森、王士俊、王宇飞、孙启高、邓胜徽、冷琴、马清温、孙克勤、孙春林、周浙昆、金建华、刘艳菊、冯广平、扆铁梅、赵良成、阎同生、李小强、徐景先、李俊德、孙柏年 ( 注: 2007 年 3 月增补王永栋和李跃卓,任期为 2007—2008 年 ) 2008--2013 年第七届 名誉理事长:李承森 顾 问:朱为庆、王宪曾、郑少林、刘本培、李代芸、张锡麒 理 事 长: 王宇飞 副理事长: 孙克勤、 邓胜徽、赵良成、马清温 秘 书 长 : 姚轶峰 理 事 : 程业明、邓胜徽、冯广平、蒋洪恩、金建华、寇香玉、冷 琴、李承森、李俊德、李小强、 李跃卓、刘秀群、 刘艳菊、马清温、宋晓彦、孙柏年、孙克勤、孙春林、王士俊、王永栋、王宇飞、徐景先、杨健、姚轶峰、扆铁梅、赵良成、周浙昆 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原名为“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 1978 年。成立时间虽距现在不甚遥远,但是很多历史资料难以查考。我们期望学会组织要加大力度收集、整理和保管历史档案工作。关于中国植物学会及其古植物学分会的基本情况,请参阅《古植物学简史与我们的使命》第 126—129 页。 孙启高 2011 年 10 月 2 日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5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爱,不要伤害
热度 1 xupeiyang 2011-9-25 19:41
中国每年有800余万例人工流产 重复流产达50%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程利南24日在北京介绍2011世界避孕日最新调研结果时指出,我国每年平均有800余万例人工流产,重复流产率高达50%,女性流产后保健服务工作亟待加强。 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今年的主题是 “爱,不要伤害”。 这一全球性公益纪念日是由国际妇女儿童联合会、人口理事会等6家国际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我国于2009年加入这一行列。 流产次数越多的女性,流产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越高。研究显示,在继发性不孕不育女性中有88.2%的人做过流产手术,经历过重复流产的女性在正常生育时发生流产的几率是无流产史者的2.5倍,早产率是1次人流者的5.44倍。 导致我国女性重复流产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年轻人群避孕意识淡漠,或对避孕方法的认识存有误解,且我国尚未全面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个人分类: 女性健康|1475 次阅读|1 个评论
南方科大:以更强大的行政化来颠覆行政化!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1-7-19 12:50
  我觉得南方科大象我博客里比较喜欢的玩具似的,过几天不玩它了就会有点手痒。   好在这个玩具还是经常创新的,所以玩法可以更加多样一些,谢谢朱校长。   南方科大的理事会的衮衮诸公们都出来亮相了,老大是深圳市市长。   其实说实在的,也没啥,你如果能请动温总理去当理事长,岂不更好?!      俺们觉得,朱校长是深知中国行政化的要义,他本人正是被行政给“化”出来的,所以,对行政化是怀念颇深,在他的脑海里是挥之不去,尽管他说要挥之,可是当真要“去”的时候就会抓紧挽留回来。   朱校长深深地为理事长是深圳市市长而五体投地,并发表了“ 市长任南科大理事长是现实下必要选择 ”,“ 如果不由市长当理事长,理事会的权威可能有所削弱 ”等振聋发聩的讲话。   其实,我个人是越来越理解朱校长了,有人很失望说:“这不更行政化了嘛?!”   “笨蛋!”我对着这个虚拟的意见呵斥道,“岂不知中国一向有以毒攻毒的光荣传统,朱校长深知行政化的毒素深入体内太过,所以,一开始估计就准备了以毒攻毒的具体做法,而且还要再多加点砒霜,而随着南方科技大学的校史在延长,这个砒霜策略也就愈发地要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我力挺我们伟大的朱校长,并预祝他“以深圳市的行政化来取代教育部的行政化,以更强大的行政化来颠覆行政化”的做法取得圆满成功!
个人分类: 物论|5059 次阅读|14 个评论
南方科大将设党委会
热度 13 boxcar 2011-7-17 17:40
请看下面的新闻。 简单点评几句: 1 )南方科大的理事会终于在“千呼万唤”之后“始出来”了,在厅局级领导占据了一半席位的情况下,以后如何运作,如何“去行政化”,大家可以持续关注。 2 )这所大学究竟由谁来“治”(谁说了算)、具体采取何种体制( XX 负责制)?请大家继续关注。 3 )党员师生们终于找到组织了。 http://news.sina.com.cn/c/2011-07-17/154422828972.shtml 南科大首次理事会召开将设党委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7日15:44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7月1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备受关注的南方科技大学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昨天(16日)召开。有媒体报道,出席南科大首届理事会的20名成员中,一半是政府官员,另一半是大学校长和企业家。南科大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备受关注的南科大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昨天在深圳召开。虽然是闭门会议,现场“戒备”森严,但是许多媒体还是从不同渠道获知了会议的相关内容。据《羊城晚报》报道,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在会上首次向理事会成员报告了南科大的办学思路和发展规划。在学校招生及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朱清时在报告中提到,首届教改实验班学生入学后,前两年不分专业,由学校安排统一的理工科基础课教学及教育部要求的其他课程。大三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   朱清时在报告中还提到,南科大将设中共南方科技大学委员会,党委会由党委书记、副书记和若干委员组成,在校内设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协助校长决策行政事务,学术委员会协助校长决策学术事务。而这次会议之后,备受瞩目的南科大的副校长的人选依旧是悬而未决。   南科大可以说是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起步的,他每走一步都得到了舆论的普遍关注,今天,南科大理事会也再次登上了百度新闻热搜词的排行榜。新闻中还提到,这次出席会议的南科大理事一共20名,包括政、商、学界人士,其中有一半是厅局级以上官员,还有6名大学校长和4名企业董事长,这也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有网友认为,各界人士加入理事会有利于南科大吸取各方意见,在具体实践中也能得到多方的帮助,但也有网友担心,理事会成员中,超过一半是官员,会有违南科大筹建时的初衷。不过还是有不少网友对南科大的未来充满信心,有网友说,人们之所以对于南科大保持热切关注,是因为南科大寄托了人们太多的希望,而南科大引发的种种争议也都饱含所有人对于教育改革的热切期盼。   问题不能回避,争议必须继续。但无论如何,不能把责任都推给某一方面。争议应该更多推动我们对自己的反思,如何尽量帮助这所学校,让他有足够顽强的生命力破土而出。这才是争议各方以及围观的我们所需要认真考虑的。(中国之声编辑韦雪)
个人分类: 教育|5385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全国数学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
热度 1 lysyxcs 2011-5-6 10:45
全国数学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 (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5月3日选举) 理 事 长: 曲安京 副理事长: 冯立升 韩 琦 宋乃庆 王青建 汪晓勤 秘 书 长: 冯立升 秘 书: 袁 敏 常务理事: 代 钦 冯立升 韩 琦 李仲来 李铁安 陆书环 曲安京 宋乃庆 田 淼 汪晓勤 王青建 王幼军 理事: 陈惠勇 陈传钟 程 钊 代 钦 段耀勇 范忠雄 冯立升 傅海伦 韩 琦 韩祥临 侯 钢 黄燕苹 李国强 李铁安 李仲来 刘洁民 刘芹英 刘献军 陆书环 潘亦宁 曲安京 任辛喜 萨日娜 宋乃庆 唐 泉 特古斯 田 淼 汪晓勤 王青建 王光明 王幼军 徐传胜 杨春宏 杨 静 姚 芳 袁 敏 张 红 张维忠 郑振初
192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将于6月25日推出《2010年世界社
renquane 2011-1-30 16:11
教科文组织媒体稿编号2010- 28 巴黎,6月10日 – 在社会科学领域,西方国家继续拥有最强大的全球影响力,但亚洲与拉丁美洲,特别是中国和巴西正在迅速崛起。在撒哈拉以南非洲,75%的社会科学学术出版物是由南非、尼日利亚和肯尼亚学者发表的。而在南亚,除了在印度的一些优秀研究中心外,社会科学作为整体普遍得不到优先发展。这是教科文组织《2010年世界社会科学报告:知识鸿沟》的部分主要发现。这份报告将于6月25日(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在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第九会议室)发布。 这份由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共同发布的报告,首次对社会科学领域最近10多年来的概况进行了全面介绍。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科学家为报告的撰写提供了专业领域的协助。届时,包括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主席古德芒德•赫尼斯(Gudmund Hernes)、联合国非洲经济发展和规划研究所主任阿德巴约•奥卢寇什(Adebayo Olukoshi)、委内瑞拉科学研究所主任埃贝•韦苏里(Hebe Vessuri)在内的许多专家将出席报告的发布仪式。 “社会科学家创造了极为出色并极具应用价值的工作成果,但报告表明,越是那些最迫切需要社会科学知识的地区,这一领域的发展程度却往往最低,”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报告的前言中写道, “而偏向于英语及使用英语的发达国家的倾向,更显示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不足。错失了探索根植于其他文化与语言传统中的思想观念及模式这样一个良机。” 正是这样的“知识鸿沟”构成了《2010年世界社会科学报告》的主题:在不平等的条件下,面对不同的发展趋势,社会科学将如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正如报告所强调的,为有效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重大挑战,如贫困、传染病以及气候变化等,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社会科学。然而,由于在研究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社会科学做出的贡献并未达到它所能够给予的水平。 报告在描述性章节中,提供了社会科学在世界各地的研究与传播状况的事实及统计数字;在阐述性章节中,报告考察了社科研究在当今世界的社会问题中的应用情况;报告的思考性章节由一系列论文构成,就一些基本观点及区域关注事项进行探讨。 报告的各章节还涵盖了以下内容:社会科学和全球性挑战、各地区的社会科学概况、研究能力与人才外流、国际化、知识社会中的竞争以及政策制定等。报告的最后一章提出了加强社会科学研究的种种途径,如更多资金投入、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加强传播以及推广多语种和多学科的方法。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指出,“报告重申了教科文组织致力于发展社会科学的决心,以及制定一个新的全球议程的愿望,即提倡将社会科学作为促进实现国际普遍认同的发展目标的宝贵工具。”
171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他本不该走得这么早
热度 8 sqdai 2011-1-22 10:43
上个月 13 日,我在博客里痛悼了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崔尔杰院士遽然辞世。本周四我出席中国力学学会召集的会议,遇到了不少朋友,了解到崔先生罹病及逝世的一些细节,更使我感到格外惋惜,连连叹息:他本不该走得这么早! 崔尔杰 先生在我国力学界他的同龄人中,属于身体壮实、精力充沛之列:一位“山东大汉”型的学者,干起活来不要命。去年,他的心脏有点不大对劲,经医院初步诊查,认为问题不小,建议他住院治疗,准备进行装支架或搭桥之类的大手术。可惜的是,他本人太不在意,表示把手头正在进行的重要工作告一段落后再遵医嘱住院治疗,这就耽误了诊疗他心脏疾患的最佳时机! 到了去年年底,他承担的重要工作有了眉目。他对人说,可以腾出手来治病了。 12 月 13 日 之前,他感到腰酸背痛,且有感冒症状,到医院看门诊,还验了血,医生的结论是:常规性感冒!这一回,他的病让医生给耽误了! 12 月 13 日 下午,在家中坐着休息的崔先生突然踉踉跄跄地站起来,想找些什么,他老伴李老师问他找什么?他说,胸口发闷、疼痛,想找急救药服用,李老师让他服了药,他还是感到心脏部位剧痛,最后终告不治。 一个月以前我在中科院力学所的一位老同事来访,她和她的老朋友当时就认为,事发之前,崔先生就已呈现心梗前的典型症状,若及时住院治疗,病情有可能得到控制。我们联想起另外两位院士的类似情况。一位是北大的郭仲衡院士, 1993 年 9 月,北京大学校医院就警告郭仲衡先生,他的心脏情况非常糟糕,建议他立即住院诊治,郭先生说,他要把手头的要务处理一下,次日住院。谁知就在当日深夜(严格说来是次日凌晨)他突发心梗, 20 分钟后急救车到达时已经回天乏术了,他走时才 60 岁!另一位是中科院的林同骥院士,事情也发生在 1993 年,当时林先生正在美国的女儿处探亲。有一个周日,他还设宴请了他的大舅子,那时已有“感冒”症状,情况与崔先生非常相似,他自认为得了感冒,还让外孙女注意与自己隔离,谁知过了一两天,林先生就因心脏病突发而撒手人寰!消息传道国内,当时还健在的卞荫贵研究员叹息道:“实际上,林先生说的那些‘感冒症状’都是心梗前兆!”卞先生得过心脏病,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在深深惋惜的同时,我想说下面这几句话: ——老年学者必须珍重自己的身体,该服老时得服老。做任何工作不能干得太猛,必须劳逸结合。 ——老年人的身体发生某种异常时必须及时诊治,有必要时应毫不犹豫地放下手里的所有事情,入院治疗,切不可耽误时日! ——身负重任的老年学者是瑰宝,他们的身体有异常时,相关组织和医院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写于 2011 年 1 月 22 日晨
4325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利用粮食作为武器 洛克菲勒粮食大劫掠
sheep021 2011-1-18 21:10
2010年08月06日 17:41 环球财经 环球财经 记者 黄杨 整理 洛克菲勒绿色革命的实际目的,在于通过粮食生产控制主要发展中国家,而名义上却是“自由市场的有效性”控制世界的开端——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是通过粮食生产控制世界的开端。 约翰·D·洛克菲勒Ⅲ(John D. Rockefeller Ⅲ)在1953年成立了自己的农业发展理事会,主要关注于亚洲和拉丁美洲。洛克菲勒战略的核心内容是通过介绍“ 现代 化的”农业方法来增加农业产出。 20世纪50~60年代,洛克菲勒理事会的诺曼布·劳格(Norman Borlaug)来到墨西哥,主要从事抗锈杂交小麦和杂交玉米品种研究。1966年墨西哥政府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共同成立了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致力于一个20世纪4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的育种研究的小麦计划。 他们在粮食与农业方面的努力在当年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宣布了一项P.L.480项下美国向发展中国家粮食援助的草案,指出获助国家只有同意一些前提条件才能得到援助,其中包括同意洛克菲勒开展在该国的农业发展日程。这使他们的人口控制项目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为美国投资者敞开了大门。 1970年诺曼布·劳格获得诺贝尔奖。有意思的是,他获得的是和平奖而非生物学奖,与若干年后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获得的一样。他们两个都是有影响力的洛克菲勒圈中的佼佼者。 约翰·H.·戴维斯(John H. Davis)在20世纪50年代曾任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农业部长助理。他在1955年离开政府去了哈佛大学商学院。当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并不是农学专家常去的地方,戴维斯之所以去那里是因为他有一个策略在胸。1956年,他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出“不经过拖沓的政府计划来彻底解决农业问题的惟一方法,就是从传统农业向商务农业的转变”。不过当时很少人支持他的观点。 戴维斯、哈佛商学院教授雷·高柏(Ray Goldberg)和俄罗斯籍经济学家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组建了一个哈佛团队,二战时列昂惕夫曾工作于美国劳动部和中央情报局的前身——战略服务办公室(OSS)。 1948年,列昂惕夫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的一笔为期4年、金额为10万美元的奖金,设立了哈佛“美国经济框架下的经济研究项目”。一年后美国空军加入到项目中,这个军事团体的加入当然很蹊跷。很快, 福特 基金会也加入到了项目中。 多年后,大家明白了,这个哈佛项目和商务农业,都是洛克菲勒基金会一个宏大战略的一部分,若干年后他们投资的转基因植物的发展研究也属于这个战略。 巨大的影响力网络 1960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约翰·D·洛克菲勒Ⅲ的农业发展理事会经过一系列演变,最终形成了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是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会议中心——意大利的彼勒基奥(Bellagio)举行的一系列私人会议中形成的。彼勒基奥会谈的出席者有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乔治·哈拉(George Harrar)、福特基金会的福瑞斯·特希尔(Forrest Hill)、世界银行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acnamara)以及洛克菲勒家族的国际环境组织者莫里斯·斯特朗(Maurice Strong)。莫里斯·斯特朗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理事,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组织了联合国地球峰会。 为了确保影响力的最大化,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还吸引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世界银行的加入。 可以看出,洛克菲勒经过精心策划,为推广美国的商务农业创建了一个非常珍贵的影响力网络,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研究所与研究中心网络,已经逐渐为控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约翰·D·洛克菲勒Ⅲ的农业发展理事会,还雇佣了美国大学的一些教授来选择一些亚洲大学来培训新一代科学家。选出来的最好的科学家会被选送到美国读农业科学的博士学位。这个精心建造的网络,在日后洛克菲勒基金会传播基因工程农作物的战略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骗局初露 当绿色革命的自我推销渐渐平息了之后,它的真实结果与预期有很大的不同。大量使用新型化学杀虫剂引发了很多问题,通常都是严重的健康问题。单一品种的新型杂交种子降低了土壤的肥力,也逐渐降低了产出。开始时的结果很让人震惊:一些农作物如小麦和玉米产量提高了两到三倍,然而后来逐渐降了下来。 绿色革命过程中也伴随着大型灌溉工程。这些灌溉工程通常是由世界银行投资建立的大型水坝,冲毁了大量的居住地和丰腴的农田。同时,所谓的超级小麦通常是由于向土地施了大量的肥料从而提高了产出。这些肥料的原料为氮和石油,都是洛克菲勒旗下的主要石油公司的产品。正如一个分析家所说,绿色革命实质上仅是一场化学革命。这些发展中国家无论如何也支付不起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的巨额支出。他们从世界银行获得贷款,或者由美国政府担保从 摩根大通 银行(Chase Bank)及其他纽约市的银行得到特别借款。 以国家名义获得的借款,大多数都归大地主所有。因为越贫困的农民情况越是不同。贫困的农民自己不能担负化学肥料等支出只能外出借贷。 而开始时各种政府的计划都试图提供给农民一些贷款以便他们购买种子和化肥。不能从政府渠道得到借款的农民只能从私人渠道借款。由于私人借款高昂的利息,一些农民并没有从高产出中获利。收获之后,他们不得不卖掉大部分的 农产品 来偿还借款和利息。他们开始依赖于贷款人和交易商,结果通常是失去了自己的土地。 绿色革命也为耕作引进了新的机器。最值得一提的是动力中耕机或者叫做机动旋耕机(power tiller/turtle tiller)。这种机器搅匀了稻田中的土壤,同时也破坏了土壤本身的结构。 种子公司出现 杂交种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再生能力的缺乏,它的基础在于保护抑制增殖。它们与普通种子不一样,不会与上代种子有类似的产出,它们下代的产出会比上一代少很多。 逐年降低的产出也就意味着农民每年都要购买新种子来保证高产出。同时,二代种子的低产出性,也遏制了种子生产商在未经育种者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出售种子。这样可以防止经济作物的种子在中间商中二次分配。 一旦大型的跨国种子生产公司控制了种子的生产,将没有其他竞争者或农民可以生产该杂交种子。 绿色革命和杂交种子为美国的商务农业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可控的市场。弗莱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的农业部长亨利·华莱士(Henry Wallace)鼓励有选择性地研究增加杂交种子产出和降低其负面特征,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第一个杂交种子公司——先锋良种国际公司(Pioneer Hi-Bred)。这促进了商品种子公司的发展,也为日后西方商务农业巨头的转基因种子专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化学工业也承认只有通过化学产品的帮助农作物产量才会提高。美国政府通过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和其他政府援助计划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说服发展中国家政府来支持这些产品。这也就滋生了一种现象,即一些国家政府官员不再考虑传统的增产方式。如果某些研究对他们高化学投入的方式提出挑战,国际化学工业公司通常会干涉并压制这项研究。 印度之殇 1959年美国农业部的一个团队发表了福特基金会的一项印度粮食危机和应对措施的报告(Report on India’s Food Crisis and Steps to Meet It)。报告中并没有把重新分配地主土地和财产作为提高印度农业发展效率的基础,而是强调技术变革,包括改进种子、在可灌溉地区小范围使用化肥农药等。这显然就是绿色革命策略。 福特基金会甚至把印度的县集约农业计划(IADP)作为该战略的试验案例,向可灌溉地区的富裕农民给予投入补贴、可观的信贷和价格激励。世界银行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向该项目表示支持。 不久后,印度政府推行了洛克菲勒—福特基金会的绿色革命,“收效甚佳”。水稻和小麦的指定生产地区迅速种植了新的杂交品种并施入了大量化肥。印度政府不再把土地改革、租赁制度改革、废除高利贷制度等提上日程,并且再也不会把它们提上日程。 (节选自威廉·恩道尔《粮食危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 次阅读|0 个评论
AOCABFE 2010年第2次理事会召开
wangyk 2010-6-7 11:41
王 应 宽 2010-06-07 Beijing, China AOCABFE 2010 年第 2 次理事会召开 2010 年北京时间 6 月 5 日临晨 4 点(美国中部时间 6 月 4 日周五下午 3 点), AOCABFE 通过 FreeConference 召开了 2010 年度的第 2 次理事会。会议讨论通过了上次理事会的会议纪要,同时按照会议议程逐项的研究讨论了相关的事项。本人作为 AOCABFE 的中国区负责人( China Regional Director )和期刊 IJABE 执行主编参加了会议。除了向理事会汇报了期刊的最新进展以外,还提出由 AOCABFE 参与协办 2011 年在山东淄博举办的 2011 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研讨会的建议。会议通过了此建议。兹将此次会议的议程和上次会议的纪要转帖于此,留此存照。 AOCABFE 2010 年第 2 次理事会议程 Agenda for AOC board conference call in June 4 2010 1. Call to order 2. Approval of the meeting minutes of last conference call 3. Amendment to the AOC constitution: AOC official Chinese Name (Qiang Zhang) 4. AOC annual meeting preparation: business meeting agenda and award banquet agenda, etc. (Ruixiu Sui) 5. AOC student paper competition and achievement awards (Naiqian Zhang) 6. AOC Career Awards (Zhongli Pan) 7. Election of new board members and president (Zhongli Pan) 8. Treasurer's update (Yanbo Huang) 9. Impact update (Zuping Sheng) 10. Technology database update (Changying Li) 11. IJABE update (Roger Ruan) 12. AOC co-sponsorship for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Yingkuan Wang) 13. SAC activities AOCABFE 2010 年第 1 次理事会纪要 Minutes of AOC Executive Board Teleconference Prepared by Yufeng Ge, Secretary, AOC Friday, April 092010, 3:00 to 4:50 PM Central Time Present Xiguang Chen, Yufeng Ge, Yanbo Huang, Yubin Lan, Changying Li, Jude Liu, Juhua Liu, Zhuping Sheng, Ruixiu Sui, Lingjuan Wang, Naiqian Zhang Call to order AOC President, Dr. Lingjuan Wang, called the meeting to order at 3:00 PM Central Time. Approval of Minutes The Board approved the minutes from the last Board Teleconference February 08-2010). AOC business meeting and banquet Dr. Ruixiu Sui, AOC Vice President, discussed with the Board about the AOC business meeting and banquet planning at the upcoming ASABE meeting. Items being discussed were AOC and student membership, venue of gathering, banquet expense, multi-media facility for the banquet, and invitation of ASABE officers and guests. Dr. Sui suggested making a gavel and flag for AOC and the suggestion was favored by the Board. IMPACT the AOC Newsletter Dr. Zhuping Sheng, Editor of IMPACT, planned to release the next issue of the newsletter before the 2010 ASABE annual meeting. He requested information from all AOC members. AOC awards Seven members, Ruixiu Sui, Jude Liu, Juhua Liu, Changying Li, Yubin Lan, Lingjuan Wang, and Yufeng Ge, were identified by Dr. Naiqian Zhang to serve as judges for AOC student paper competition. Since Dr. Zhongli Pan was not present at the teleconference, discussion on other AOC award categories was tabled. AAAE/CSAM meeting The AAAE (Asia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CAMS (Chines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ociety) will have a meeting in Shanghai, China, Sep. 16-20, 2010. A motion was made by Dr. Yubin Lan for AOC to sponsor this meeting and seconded by Dr. Ruixiu Sui, which was then carried over unanimously. Technical support database Dr. Changying Li, discussed with the Board about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formational databases. Dr. Li indicated that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searchers and institutions was incomplete. Dr. Lingjuan Wang made suggestions to include Nor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the database and put the technical support database on the AOC website. Student activities Mr. Xiguang Chen, President of SAC, reported to the Board about revis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m for student membership. A new form will be drafted by Xiguang and then will be reviewed by Dr. Naiqian Zhang. Xiguang also suggested adding new officer positions (secretary, treasurer, website developer for example) so that SAC can function more effectively. Xiguang also encouraged more students to join in the AOC student activities. Adjourn The meeting was adjourned at 4:50 PM Central Time.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400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烈祝贺七位中国学者被推选为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会委员
wangyk 2010-5-29 02:15
王 应 宽 2010-05-28 Beijing, China 祝贺七位中国学者被推为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会委员 今天收到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 (CIGR) 主席 Soren Pedersen 教授就中国推荐的 CIGR 常务理事成员和 CIGR 分会理事成员发来了一封正式信函,正式宣布 CIGR 主席团会议结果: ( 1 )推荐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研究员担任 CIGR 第四分会的理事会委员,任期 2010-2013 年(第四分会主席即任主席 Dr Dr. Janusz Piechocki 支持此提议)。 ( 2 )推荐来自中国的李树君教授出任 2009-2013 年 CIGR 执委会,代表 2014 年北京 CIGR 世界大会; 推荐王应宽教授担任 2010-2013 年 CIGR 执委会委员,代表 CIGR Ejournal 。 至此,共有 7 位中国专家被推选担任新一届 CIGR 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 CIGR 执行委员会委员 李树君,代表中国主办 2014 CIGR World Congress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主席 王应宽,代表 CIGR Journal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CIGR Journal 主编, IJABE 执行主编,《农业工程学报》副主编 CIGR 第一分会(水土工程) 主席:黄冠华,中国农业大学 CIGR 第二分会(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 委员: 李保明,中国农业大学 CIGR 第三分会(机械装备工程) 委员:方宪法,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CIGR 第四分会(农业能源工程) 委员:朱 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会长,《农业工程学报》副主编 CIGR 第六分会(农产品与食品加工工程) 副主席:李树君,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主席 CIGR 第七分会(信息系统) 委员:应义斌,浙江大学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AGRICULTURAL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 (CIGR) President 2009-2010 Sren Pedersen 27 May 2010 Dear Prof Lanfang, In recent weeks communications took place between China and CIGR Secretary General in regards to the tardy inclusion of new members in the CIGR Executive Board of 2010-2013. This issue was discussed during the CIGR Presidium Skype Meeting held on May 20 th 2010. This was placed in the meetings agenda because we received a number of late proposals to modify the proposed boards for 2010-2013 after the official deadline as defined in the CIGR Statutes. In addition, two members in the board from the same country was considered to be an extraordinary situ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CIGR Journal and the CIGR Congress being hosted by China . The CIGR presidium evaluated member representation in the board and found it logical to include representatives for the CIGR Ejournal and the CIGR Congress 2014 in the Executive board 2010-2013. As a result, I am glad to inform you that the presidium is making the following proposals that affect Chinese members. Section IV We recommend that Prof. Ming Zhu, China , president of CAAE and CSAE be included as board member in Section IV 2010-2013. (The proposal is supported by the incoming chair of Section IV, Dr. Janusz Piechocki). Executive Board We recommend the following inclusion of the two members below in the Executive Board of 2010-2013: 1) Prof. Sjujun Li , China , as representative for the CIGR Congress in Beijing 2014 2) Prof. Wang Yingkuan, as representative for CIGR Ejournal. Thank you, Soeren Pedersen President of CIGR 2009-2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arhus University , Facul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epartment of Biosystems Engineering. Mail address: Soeren Pedersen, Birketoften 1, DK- 8700 Horsens, Denmark Mobil: 45 2548 7761, Private: 45 7561 3047, Email: soeren.pedersen@agrsci.dk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4313 次阅读|1 个评论
英国大学理事会(董事会)如何设?
lgmxxl 2010-5-27 08:42
2010 年教育部的两项重点工作之一是探索在大学中设置理事会(董事会)。这在中国应算一个新生事务。虽然中国现在有 200 多所大学设置了所谓的理事会(董事会),但没有一所是真正意义上的理事会,最多是大学联系社会的一个中介协会。在世界一流大学里,大学理事会是大学治理结构的主体,是大学健康发展的关键。英国大学治理结构设置指南对理事会设置的“指南”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英国大学董事会主席委员会( The Committee of University Chairmen’s , CUC ) 2004 年 11 月通过了英国高校治理结构设置指南( Guide for Members of Higher Education Governing Bodies in the UK )。“指南”对理事会的诸多事宜进行了原则规定,概括起来包括: 1 、理事会是当然的学校重大事务的最终决定者,理事会实行集体领导。 2 、理事会要确保对大学的高效管理和战略规划。它是大学发展状况的最终负责者,应对大学所有事务负责。 3 、理事会应该下设有大学评议会( Senate ),大学评议会对大学学术事务负责。大学评议会经大学理事会授权,对事关学术发展的资源和经费具有分配权。大学评议会要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工作。 4 、理事会应该定期召开会议,每年不应该少于 4 次。理事会成员应该积极参加法定会议。 5 、理事会应该具有确定的人数,一些会议应该规定参会人数。 6 、理事会成员的个人信息特别是财产信息应当公开。 7 、理事会成员人数一般不应该超过 25 人。 8 、理事会成员中的校外人员与校内人员数量大体平衡,甚至外部人员应该多于内部人员,以确保理事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经验应对大学的所有事务。 9 、理事会中应有职工代表、学生代表。 10 、理事会应该有开除不合格理事会成员的权力。 11 、理事会的会议日程、内容应该尽量公开,以确保大学师生的知情权。 12 、理事会要经常对自己工作状况进行科学评估,这种周期不应该多于 5 年。 13 、为了确保理事会主席的工作效率和效果,理事会主席不宜从事太多的日常工作。 14 、理事会应该明确自己的主要职责,并以书面形式公告出来,理事会应该说明完成这些职责的主要手段。 15 、理事会要确保大学资金链的正常运转,制定相应制度确保大学基金用在合理的地方。 16 、要有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监督理事会的工作,审计委员会应该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 。审计委员会中的内部成员也应该是没有行政职责的独立人士。 17 、要有专门的薪酬委员会对理事会成员、特别是其中的资深成员的薪酬进行评估。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应以外部人员为主。 18 、理事会外部成员的提名工作应该由专门的提名委员会来完成。这个委员会以外部成员为主席,以外部成员为主,其内部成员中至少应该包括一名大学学术人员。 从以上设置指南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原则要求: 第一,科学分权 理事会虽然是大学中的主要治理主体,但其权力不能过于集中,除实行集体领导外,还应该对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进行合理的区隔。一般认为,大学学术权力能否科学行使是大学治理结构完善的标志之一。 第二,严格监督 国外大学治理结构中普遍遵行“没有监督的权力等于腐败”这一政治学宝典。对理事会工作,英国大学董事会主席委员会要求必须进行审计和监督。 第三,信息公开 阳光下才能没有阴影。国外大学相信只有师生有知情权,治理结构核心层成员才不会贪腐。为此,理事会必须把自己工作内容进行公开,对个人信息和资产进行公开。以使人们相信理事会工作没有私心,没有为自己谋利益。 第四,内外结合 吸收外部成员加入理事会是美国董事会的做法。这一做法越来越受到各国大学的重视。英国是一个以内部成员治理大学为主的国家,可近年来越来越注重外部成员的参与,以使大学的决策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建立更为顺畅的联系社会机制。 第五,依法治校 理事会是依法设立的(一般是依大学章程设置),它的设置、运作必须依法进行。从人员的构成,到开会的程序,到议事规则,一切的一切皆有法可依,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个人因素的影响。
个人分类: 国外高等教育|7780 次阅读|2 个评论
教育单位的三元五行治理结构
arithwsun 2010-3-29 00:18
这一年多来,思考大学建设的宏观问题,在科学网博客上留下很多文字。 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关键岗位的关键责任人保持住逻辑正确和诚实守信。 在本科生哲理讨论班上学生们的刺激下,重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这是从柏拉图就开始思考的问题。不仅叹道,西方哲学和文化,为此准备了千年,才有今天的胜果。 我们今天的讨论,如果能被今天的年轻人看到,在十年后、二十年后,择其精华,用于实际。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实际上,一二十年这个尺度,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我醒悟到这点后,逐渐把自己的思考和讨论,推向更高的抽象度,因为只有原理上想清楚,抽象度高,方能经验时间的变迁。 从十七八岁开始,自发地产生抽象思考的本能,从二十岁开始,好好学习和研究,修身、齐家、平天下,正好是在走着中国传统文人之路,虽然材料有所改变,但精神相通,哲学相通。 这种路,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有相当的自信,这也许是除了懒笨之外,我没走海外寄居之路的另一大原因。 总结前面很多思考,我写下一个框架性的文章 教育单位的三元五行治理结构 大概意思,有点像三权分立,不过将其中两权,又一分为二,成为五行。正好,也能对得上五行的基本哲理,这种冒碰对五行,我已经不是遇见一次两次了。 因为,只是尝试性思考,不敢自误误人,所以点击这个Google Doc链接时,不能立刻看到文章内容,而需要登录后 request access to this document .  ,在收到电邮后,您可说点什么,表明自己对这些问题,也思考过一点,即会再次收到阅读权限的电邮。 这篇文章,可能是我的Book-W框架性章节的最后一部分,其他的,已经写完了,不少内容,已经在现实中实践了若干年。有点遗憾的是,在首师大,学生层次毕竟弱一些,真正喜欢走古人修齐平的学生太少,所以估计将来真正写出来的Book-W,将会带有我过多的个人色彩,而缺少白居易那样的妇孺咸易。算了,很多事情,只能如此。
个人分类: 大学建设|4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去行政化”的改革中,选举方式很重要
arithwsun 2009-8-18 07:40
目前,国内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看来将会形成潮流。这个潮流是否能产生实质的改革,而不是流于形式,往往会决定于一些技术细节。 譬如选举方式的问题,就很重要。正是因为选举方式的不同,才产生了两党制和多党制的区别。 本文试图提出一些猜想,可请政治学方面的教授进行专家指正。 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有两个职位非常重要,我们以学院为一个单位做例子吧,即该学院的院长,和理事会会长(现在还没理事会这个东西,现实对应物是“学术委员会”)。 吉林大学的改革,着重于将这两种职位分开,一人不能身兼二职,作为去行政化的分水线标志。而我在前文中说过,这个规定本身,是反“选举精神”的,若选举出来,大家就是愿意让一个人同时身兼二职呢? 所以,这个分水线即不本质,又不符合其所代表的大势,即引入“选举”这种西方政治法则,让其在中国某一局部生根成长,大学,作为社会的象牙塔,成为试行单位,是很合适的。 真正的分水线,我前文认为是透明化程度,即行政系统必须达到最大透明化,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甚至可以达到完全透明化。而将那些不能透明化的部分,交给教授会,或其核心---理事会。 本文,讨论的是选举方式,任何一个单位,领导人的作用是巨大的。现在,我们就谈去行政化中的两位领导人,学院院长和学院教授理事会理事长的选举。 下面的说法,很多靠我的直觉而来,未经过学术性、专业性的学习和检验,所以,政治学专家教授的意见尤为重要。 A1. 院长的选举,采用直选制,由教授会所有成员(全院教授和永久工作人员)投票产生。 A2.理事长的选举,采用间接选举制,采用先由教授会选出理事会,再由理事会成员投票产生。 我还不能很清楚地表达道理所在,仅直觉上感到这样做较好。实际上,很可能现实中的改革操作,也大概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促进大家讨论和思考。 譬如,直选制是一人一票,相当于是按每人的直观心意投票。而间接选举制,则是由理事会成员代理投票,相当于是理事会成员代表了一类人群的想法,进行投票。 那么,关键就在于理事会成员的选举方式,采用何种方式为好呢? 当然,在所有的选举中,透明化原则是最重要的。如竞选人的材料公布,竞选纲领,演讲答辩,如果没有演讲答辩的选举,不是真正的选举,因为其透明度程度,已经低于一个合格选举的标准了。 除了政治学中、现实中已有的选举方式外,对于大学院系理事会成员的选举,我现在提出一种新的设想,事在人想吗,大家请看: B1. 理事会成员在竞选时,需提交自己的竞选纲领和竞选博客,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的工作主张,并做尽可能多的演讲答辩。以此减少信息不对称,让人知道这人若选上去要干嘛。 B2-a. 第一种选法,选民们在候选人名字上划圈,圈的个数有限额(数目小于待选理事会成员数目),最后计票即可。这跟以前的做法并无不同。 B2-b. 第二种选法,投票时,多重投票制,即规定一人限投几票(数目是不是应该小于待选理事会成员数目,不知),注意,这里与众不同的“多重”,指的是,投票人名可以计算重数,即你可以将限投的那几票,都放入到一个候选人身上,允许重复计算。 B2-c. 第三种选法,每个候选人给每个理事竞选人最多只能投出一票,但是每个候选人的总投票数,不做限制。 B3-a. 第一种竞票法,取前几名票数最高者,进入理事会。 B3-b. 第二种竞票法,候选人票数超过指定额度后,即当选为理事会成员。 虽然技术细节上,在B2,B3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可能选择,但,只要坚持先选出理事会成员,再选理事长,就会在本质上产生跟直选制完全不同的机理和效果。而不同的技术细节,只不过是加强或弱化了其机理和效果而已。 譬如,有一个主张,很多普通教授都同意,但若是愿意代言此主张的理事候选人只有一个,则将来理事会中伸张此主张的人数,反而会少。 这样做,合理吗? 我以为,是合理的。谁叫没人愿意出来代理这种主张呢,没人愿意代理的主张,就不是真正的主张。这种理事会选举机制,将会有效地避免此种“假民主”主张。 如果这个主张真的合理,看到这个主张不能得行,那就多站出几个代理人竞选理事会成员吧,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设定。 另外,这种设计,还能推动多元化主张的生成,不至于让一些“少数派”主张彻底失去声音,因为只要这个“少数派”推出足够数量的理事会竞选人,尤其是在B3-b这种设计下,只要过指定额度,即能登堂入室。 简言之,院长直选制,是按“人头"定票数,理事会选举制,是按"主张"定票数,愿意代理特定”主张“的教授越多,符合这种“主张”的理事长候选人越容易当选。 这种情况下的民主选举制,精英集团就仍有可能“打败”大众(注意是加引号的),因为前者的代言积极性,往往比后者要高。我感觉,在大学这种高智力单位中,理事会的选举方式上采用这种,可能会更好。 为什么,谈不太出来特别清晰的言辞,仅是直觉。可能,就是因为多加了一层变数,从而创造出一种阴阳相济,具有矛盾性格的选举机制出来。 至于,院长的选举,即使采取直选制的话,也仍然存在可能的技术细节: C1-a. 一人一票制,每个投票人只能投最多一票,票高者得。这个比较传统了。 C1-b. 一人两票制,每个投票人最多只能投两票,两票上的人名,可以不同,也可以重复,按重数计票,当然,也可以只写一个人名。 C2-a. 一次选举制,即最高票数者得票。这种情况下,最高票数可能不超过50%。 C2-b. 多次选举制,第一次选举,选出前几名,在C1-a中,是选出前2名(据说,这就是两党制的由来),在C1-b中选出前3名。第二次选举,最高票者一般来说,票数肯定会过半,尤其是C1-b这种选法,最高票者的票数比例一定很大,不过它尚未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出现。 种种不同的选举大势和技术细节,都将会决定了我们将来采用什么样的民主方式。其实,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施行,很多以往不可能的做法,现在都可以低成本地运行。譬如,可以预先将不同的选举方法,放到网页上,由该单位有选举权的教师们选项,选出来哪种,该单位就是用那种选举方法。这样,即使是同一个大学,数学系的选举方法,也有可能跟工程系的选举方法,在技术细节上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当前的改革,不光是要选人,而且还要选“选举机制”,这个“选举机制”本身,最好也是由投票产生才好,而不要由领导或少部分人决定。当然,如此又会产生出“选举机制”的选举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在网络出现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选举机制”本身的推选问题,有点类似于院长选举,其中牵扯到的C项的组合,总共不过四种而已,那就都做出来,生成四种网页,让成员们按四种标准,对“选举机制”本身进行选举。多选几次,根据迭代效应,四种选择方式基本上会收敛于同一种答案。这个过程本身,就会帮助教授们选择出合适的“选举机制”,也相当于在真正的人员选举前练兵。 现在行政权和学术权分离的呼声很高,相关的“教授会”的改革,在各先进学校均是箭在弦上,对此有研究的科学家们,应该从速献计,以免错过改革之机。
个人分类: 大学建设|6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shangsh 2009-7-11 15:44
今天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了北京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本届理事会由31名理事组成,来自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和企业等,专业领域包括经济、管理、信息、法治、军事、资源、农业、城市等,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杂烩,这也反映了系统工程学科的特点综合性。 附:北京系统工程学会简介 社团名称:北京系统工程学会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Beijing )   北京系统工程学会是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于1984年成立,北京市社会团体行政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的学术性群众团体。   北京系统工程学会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接受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业务指导。   宗旨:团结有志于研究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本学科理论研究,运用其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化管理中的问题,面向经济建设,为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达到繁荣系统科学事业,促进系统工程的普及与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促进国内外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及维护科学技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创立时间: 1984 年 8 月 16 日
个人分类: 科研记录|4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帖】08年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会名单
quaternary1 2008-9-20 10:36
中国科学院同意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暨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会换届,2008年1月23 日科发资字 17号决定聘请下列同志组成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暨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 会理事会 组 成 名 单 主任 (理 事 长): 丁仲礼 副主任(副理事长)(按姓氏拼音排列): 陈 骏 傅伯杰 刘燕华 秦大河 张培震 郑洪波 周卫健 常务委员(常务理事) (按姓氏拼音排列) : 柴育成 陈发虎 陈 骏 丁仲礼 方念乔 傅伯杰 郭正堂 高 抒 高 星 韩家懋 李铁刚 刘丛强 刘 武 刘燕华 刘 禹 秦大河 沈 吉 石建省 王会军 王 建 王 涛 吴能友 肖举乐 姚檀栋 袁 靖 张培震 张小曳 郑洪波 周力平 周少平 周卫健 朱照宇 委员(理事)(按姓氏拼音排列) : 柴育成 陈发虎 陈 骏 陈木宏 陈中原 丁仲礼 方念乔 方小敏 傅伯杰 高 抒 高 星 郭正堂 韩家懋 侯书贵 黄春长 翦知湣 蒋复初 金昌柱 康世昌 李长安 李立华 李培英 李盛华 李世杰 李铁刚 李献华 李 炎 李院生 林秋雁 刘丛强 刘广山 刘 武 刘晓东 刘小汉 刘秀铭 刘燕华 刘 禹 刘再华 鹿化煜 吕厚远 罗 勇 马海洲 莫多闻 穆桂金 秦大河 邵雪梅 沈 吉 石建省 石学法 宋长青 谭 明 田明中 汪永进 王会军 王 宏 王 建 王建力 王金生 王世杰 王 涛 王锡魁 吴能友 肖举乐 效存德 谢周清 徐晓斌 许清海 姚檀栋 姚玉鹏 于 革 余克服 袁 靖 岳乐平 张美良 张培震 张小曳 张云翔 张兆群 赵 华 赵景波 郑洪波 周力平 周少平 周卫健 朱 诚 朱照宇 秘书长: 肖举乐 副秘书长(按姓氏拼音排列): 韩家懋(常务)郭正堂 金昌柱 吕厚远 莫多闻 周力平 朱照宇 司 库: 谢翠华
个人分类: 高校研究所信息|1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