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读者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读者

相关日志

2011-28·读者之声·
kejidaobao 2011-10-26 09:26
科研新手到专家的必备技能——学会学习隐性知识 在面临生活、工作、学习和科研中的各种问题时,有人可以泰然处之,很快找到解决方法;有人则会手忙脚乱,一时难以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是个人的隐性知识在起重要作用。 什么是隐性知识?根据知识能否被清晰表述和有效转移,可以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是能够以正式的语言明确表达,易于存储、交流与共享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基于个体经验、难以表达、不易交流与共享的知识。从技能和认识角度可将隐性知识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技能方面的,包括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另一类是认识方面的,包括洞察力、直觉和感悟等。简单地说,隐性知识就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 在知识的海洋中,显性知识如冰山一角,而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大部分知识是不易被表达和传播的隐性知识。专家和新手的最大差别,往往不是拥有多少显性知识,而是拥有多少隐性知识。老师、同学、亲友等,每个人都拥有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的生活阅历,都拥有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平时,我们往往很重视学习显性知识,而忽视了学习隐性知识。 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具有难以表达和传播的特点,但这并非意味着我们不能学习隐性知识。细心观察和深度反思是获得隐性知识的重要方法,此外,悟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研究生为例,经常会遇到下列问题:不知道选择什么科研课题进行研究;面对新的科研任务无从下手;不能很好地管理项目;不能很好地管理科研团队;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科研任务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研究生不具备导师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导师又难以告诉你已有的哪些知识和经验促使他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这些问题,而往往只能告诉你“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正是这些知识决定了你是新手,导师是专家。 从新手到专家是每个研究生的梦想。为了早日成为专家,获得导师的真传,就需要研究生多向导师学习隐性知识。对此,“敏于观察,勤于反思”是获取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此外,从导师的科研经历中,研究生也可以领悟到治学之道。科研经历对于刚踏入学术研究殿堂的研究生具有极重要的价值。一般来说,研究生科研经历不多,尤其缺乏科研经验;导师则具有丰富的科研经历,这些经历中包含着丰富的隐性知识。 在与导师的日常交流中,导师往往会有意无意向我们介绍他们的科研经历。这些科研经历无论精彩还是平淡,都会蕴藏着丰富的隐性知识。只要我们善于反思和总结,就能从其中悟出一些治学之道。细心捕捉导师科研经历中的各种细节,对于我们从事科学研究大有裨益。导师的某句话,往往会对我们将要从事的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启示,但这些重要启示会稍纵即逝。倘若没有及时捉住机会,就可能错失学术创新的重要机会。 求学期间,我们从老师那里获得的显性知识是有限的,却能从老师那里获得无限的隐性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老师那里获得的显性知识会很快被忘记,但隐性知识将会影响我们的终生。隐性知识无论是对于我们的学术进步还是人生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学会学习隐性知识,是促使我们由新手快速成长为专家的重要途径。 ——徐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王运武 博士生应该争取有效的积累 刚毕业的博士在找工作面试时,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如何能应对从未遇过的问题而获得面试官的肯定?对问题准确地对答如流当然是最基本的,但却远远不够。被录取或被拒绝,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在回答问题时是否谦虚而又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这些才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所谓积累,不仅是看了多少书、知道多少事,那只是为了积累需要进行的学习而已。地质学家叶大年说过,一个不会创新的教授只值5块钱——一个盗版光盘的价格。学习知识只是为了积累做准备,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积累;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的重新整理和归纳才是积累的开始,找出独到的视角和看问题的切入点才是自己的学问,这才是有效的积累。 知识是一种大家都可以拥有的通识,而学问则是个人对知识的看法。一个很有知识却不能形成对知识具有个人独到总结方式的人是没有学问的,而一个知识没有那么多却善于总结和梳理的人却是有学问的。用人机构在招聘博士时,想要的并不是知识而是学问,看重的更是建立在这种学问基础上的能力。 面试时,如果回答得通顺流利,但表达的观点却与大多数人相同,甚至和面试官知道的答案相同,估计就没戏了;而当你的回答在很多地方与众不同却又合情合理时,面试官会眼前一亮,机会也就出现了。任何机构都不会缺知识,招人是为了弥补学问和能力的不足。具有独到见解的人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 学问和能力的自我培养不是一天的事情,而是长期独立思考的结果。优秀不是一种品质,而是一种习惯,而独立思考是最重要的一种习惯。在扎实和广博的知识基础上的独立思考是形成积累的唯一途径。如何实现有效的积累是自己做学问的方式,也是形成能力的方法。 当今社会还存在猎头公司并提供高额报酬。作为一年收入不到六万元的博士入学者中的一员,如果毕业时出现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或者在面试中屡战屡败,就应该深刻反思一下:知识的准备够了没有?有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自己有没有学问?这些学问是否成功转化成了能力? 养成良好的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习惯,培养自己独有的思考方式,是有效积累的开始;长期坚持,就是提高自己学问和能力的途径。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吴飞鹏 (责任编辑 秦政,张杰青)
个人分类: 栏目:读者来信|5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21世纪科学家能实现长生千年吗-------《衰老研究之致读者》
热度 3 ylkzmc 2011-10-24 22:21
科学就是实现古人的幻想。 古人因无知而勇敢,后人则逆。 在1941年美国三位科学家实现炼汞为金之前,世界科学界普遍认为,炼金术是古人痴人说梦。 就像丹尼肯在《众神之车》中说:50年前,谁要谈登月,就是在学术上自取灭亡。 对于古人无知之梦“炼丹术”(幻想长生千年、万年、乃至更久),我们又该做何感想呢? 科学史告诫我们:在宇宙万物面前永远不要太绝对,以免在“上帝的嘲笑中垮台”。 《衰老研究》暂由思路篇、命题篇、案例篇、理想实验篇等组成。敬请关注。 爱因斯坦用10年建立“狭论”,存在缺陷;再用10年建立“广论”来完善。然新的缺陷还存在。 这个缺陷爱因斯坦以及后来的许多科学家都未能解决。也许科学没有终极理论,旧的问题刚解决,新的矛盾总又出现。 任何人无法完成一切。 但人能毕生研究一个主题,足矣。 至今人类用原始的(祖先猿猴遗留下的)身体来面对自然界的折磨。 大科学家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问:人类还能再进化吗? 柏拉图说:疯狂(世俗眼中的疯狂)极大地造福于人类。 今日,让我们重新审视“原始人”的含义,试想:21世纪的科学家能实现长生千年吗?
110 次阅读|3 个评论
21世纪科学家能实现长生千年吗-------《衰老研究之致读者》
热度 2 ylkzmc 2011-10-24 14:31
科学就是实现古人的幻想。 古人因无知而勇敢,后人则逆。 在1943年美国三位科学家实现炼汞为金之前,世界科学界普遍认为,炼金术是古人痴人说梦。 就像丹尼肯在《众神之车》中说:50年前,谁要谈登月,就是在学术上自取灭亡。 对于古人无知之梦“炼丹术”(幻想长生千年、万年、乃至更久),我们又该做何感想呢? 科学史告诫我们:在宇宙万物面前永远不要太绝对,以免在“上帝的嘲笑中垮台”。 《衰老研究》暂由思路篇、命题篇、案例篇、理想实验篇等组成。敬请关注。 爱因斯坦用10年建立“狭论”,存在缺陷;再用10年建立“广论”来完善。然新的缺陷还存在。 这个缺陷爱因斯坦以及后来的许多科学家都未能解决。也许科学没有终极理论,旧的问题刚解决,新的矛盾总又出现。 任何人无法完成一切。 但人能毕生研究一个主题,足矣。 至今人类用原始的(祖先猿猴遗留下的)身体来面对自然界的折磨。 大科学家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问:人类还能再进化吗? 柏拉图说:疯狂(世俗眼中的疯狂)极大地造福于人类。 今日,让我们重新审视“原始人”的含义,试想:21世纪的科学家能实现长生千年吗?
128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士之路系列八:论文写作新感受
热度 2 swuncyh 2011-10-16 11:40
高级别刊物对论文的写作水平要求比较高,平时我们将研究结果做出来以后,写论文时表达一般不够严谨,让读者难于看懂,即使要看懂,也要花不少时间,这在国内外高级刊物编辑在首次初审就会被毙掉,有的人思维逻辑不严谨,在写一段时,没有一个总体上清淅逻辑,实际上是模糊的,这样写出来的东西,逻辑上就有问题,写作时应当前后逻辑相关,前后一致,前后呼应,整个段落应该有一个逻辑,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而且这些之间应该有关联,这样让人一看就容易看懂。在英语表达方面应该注意单语内涵,平时汉语意义没有多大差别的单词,在英语里涵义可能相差比较大,还有能够用单词就不要用短语或从句,这样文章更精练,通过构词方式,可以将一个句的意义浓缩在一个单词里,学会构词法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 另外在用词上前后要一致,不要同样中文意义的词,在英文中不同位置用英语中表面上近义词,这样容易造成读者阅读困难,甚至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论文写完后,修改就是“无穷的”,可以找关系好的,英语水平高的,特点是国外留学回来的帮看下全文,最是相近专业的人给看看,即使找学英语专业的看,也不一定有作用,因为他们不懂专业呀。将论文放几天看看,又会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
个人分类: 博士之路|468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关于中南大学报道的刘嘉忆
热度 2 Fangjinqin 2011-10-14 19:41
◇◇新语丝( 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     关于中南大学报道的刘嘉忆 作者:M. Lin      近日,偶看到一条消息,称中南大学本科生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由于是关于 数学的消息,我就比较感兴趣地读了下去。由于跟自己做得不是一个方向,所以 我没能将他(刘嘉忆,笔名)的作品阅读一遍。说实在的,看到这样的消息,我 替主人公高兴,他算是个成功的数学本科生。   想起几年前也是本科生的我,我就没有这么幸运(当然,若说我没那么聪明, 这在此时的情景,读者看来可能更容易接受些)。当初我也是在国内一所高校就 读数学本科,期间我热衷于阅读各种数学著作,数学期刊。只是苦于无人指导, 常常发现自己证明的结果,被人若干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已经得到。我的故事 可能没什么意思。就来说说这条消息所引发笔者的思考吧。   媒体关于学术方面的介绍不一定可靠,于是我就到中南大学数学系公布的消 息阅读 http://math.csu.edu.cn/others/showmathnews.aspx?newsid=572   报道对于师生来说,应该是鼓舞人心的。但有些部分我觉得写的不妥,甚至 有些事情我感到担忧。   第二段标题:伯乐识才,从本科生到博士生   消息所指的伯乐是侯振挺(或者 黄伯云??),这明显是不恰当的。伯乐 应该是指最早发现刘同学工作重要性的专家。谁是伯乐暂时不管,我担心的是以 下这件事情:   报道说:侯教授返校后,立即要求与刘嘉忆见面,谈话间,刘嘉忆向侯教授 报告了他的研究方向,他对数理逻辑的兴趣和了解。侯教授听后十分高兴,心中 随即有了一个想法,他想接收刘嘉忆做他的学生。刘嘉忆对侯教授的学问早已仰 慕,此时的他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师徒俩已是相见恨晚。   我最早知道侯振挺这个名字是5年前 ,偶翻阅钟开莱先生刊在《数学研究与 评论》 1983年02期的一点声明。我也查了一下Math Review关于侯的信息,从引 用频率来看,我不觉得侯的工作很有影响(这与百度百科介绍相去甚远)。问题 是,侯的工作与数理逻辑毫不搭边。他如何能够指导刘嘉忆呢。侯已75了,国外 的教授这个年龄早已退休了。难道侯收刘做学生是希望刘在概率方面有所建树?   可以看出Prof. Denis Hirschfeldt很欣赏刘的工作,按理说刘到Chicago跟 Prof. Denis Hirschfeldt学习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也不因此建议刘到国外学习 以证明国内不能培养好的人才,问题是,选择侯做导师(我绝无对侯有个人贬低 之意),并不是很恰当的,甚至留在中南大学也不是最合适的。   后面我又百度了一下,发现“刘嘉忆”已经在百度百科出现了,这消息还传 播的真快。做数学最需要的是平静与安宁(笛卡儿),希望媒体的报导不至于影 响刘嘉忆同学继续他的数学。 (XYS20111013)
个人分类: 杂谈评论|3760 次阅读|2 个评论
宏观或微观与广义或狭义在此为何有某种共性?请有关各位思考!
geneculture 2011-10-8 12:01
《软件》杂志 2011年 第6期 http://www.ccomsoft.com/kanlist.asp?ids=154 专家论坛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page 3 在仙农信息论提出之后的其他研究几乎都忽略了这里所指出的一个情形,即:广义信息方程也可以是狭义信息方程的特例。 就是说,广义和狭义不过是站在不同角度来看待同一对信息方程及其所蕴含的信息概念而得到的不同说法罢了。可见,真正的经典论著并不会过时,相反更加值得读者反复地深究。笔者正是由此获得三个很关键的基本判断: 其一,如果仅从形式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那么,信息恒等式与广义信息方程之间的关系可视为是完全等价的; 其二,如果仅从内容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那么,信息恒等式蕴含狭义信息方程所有可能的各个分布解。 这怎么可能呢?真是难以置信,但是,这就是可能,而且,还可以让人确信无疑,只要遵循严格的形式推理。 其三,如果不得不兼顾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信息处理,那么,信息恒等式就成了广义信息方程与狭义信息方程的联系纽带。 注:宏观微观或广义狭义在此有某种共性。 fro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id=49318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982do=blogid=492290
个人分类: 信息学基础研究|15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三毛致贾平凹的信
yanguojin 2011-9-22 21:16
平凹先生: 现在时刻是西元1991年1月1日清晨2点。下雨了。 今年开笔的头一封信,写给您:我心极爱的大师。恭恭敬敬的。 感谢您的这支笔,带给读者如我,许多个不睡的夜。虽然只看过两本您的大作, “天狗”与“浮澡”,可是反反覆覆,也看了快二十遍以上,等于四十本书了。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与您的文笔最有感应,看到后来,看成了某种孤寂。一生 酷爱读书,是个读书的人,只可惜很少有朋友能够讲讲这方面的心得。读您的书, 内心寂寞尤甚,没有功力的人看您的书,要看走样的。 在台湾,有一个女友,她拿了您的书去看,而且肯跟我讨论,但她看书不深入, 能够抓提一些味道,我也没有选择的只有跟这位朋友讲讲“天狗”。这一年来,内 心积压着一种苦闷,它不来自我个人生活,而是因为认识了您的书本。在大陆,会 有人搭我的话,说“贾平凹是好呀!”我盯住人看,追问“怎么好法?”人说不上 来,我就再一次把自己闷死。看您书的人等闲看看,我不开心。 平凹先生,您是大师级的作家,看了您的小说之后,我胸口闷住已有很久,这 种情形,在看“红楼梦”,看张爱玲时也出现过,但他们仍不那么“对位”,直到 有一次在香港有人讲起大陆作家群,其中提到您的名字。一口气买了十数位的,一 位一位拜读,到您的书出现,方才松了口气,想长啸起来。对了,是一位大师。一 颗巨星的诞生,就是如此。我没有看走眼。以后就凭那两本手边的书,一天四、五 小时的读您。 要不是您的赠书来了,可能一辈子没有动机写出这样的信,就算现在写出来, 想这份感觉——由您书中获得的,也是经过了我个人读书历程的“再创造”,即使 面对的是作者您本人,我的封闭感仍然依旧,但有一点也许我们是可以沟通的,那 就是:您的作品实在太深刻。不是背景取材问题;是您本身的灵魂。 今生阅读三个人的作品,在二十次以上,一位是曹[雨沾],一位是张爱玲, 一位是您。深深感谢。 没有说一句客套的话,您新赠给我的重礼,今生今世当好好保存,珍爱,是我 极为看重的书籍。不寄我的书给您,原因很简单,相比之下,三毛的作品是写给一 般人看的,贾平凹的著作,是写给三毛这种真正以一生的时光来阅读的人看的。我 的书,不上您的书架,除非是友谊而不是文字。 台湾有位作家,叫做“七等生”,他的书不错,但极为独特,如果您想看他, 我很乐于介绍您这些书。 想我们都是书痴,昨日翻看您的“自选集”,看到您的散文部分,一时里有些 惊吓。原先看您的小说,作者是躲在幕后的,散文是生活的部分,作者没有窗帘可 挡,我轻轻的翻了数页。合上了书,有些想退的感觉。散文是那么直接,更明显的 真诚,令人不舍一下子进入作者的家园,那不是“黑氏”的生活告白,那是您的。 今晨我再去读。以后会再读,再念,将来再将感想告诉您。先念了三遍“观察” (人道与文道杂说之二)。 四月(一九九零年)底在西安下了飞机,站在外面那大广场上发呆,想,贾平 凹就住在这个城市里,心里有份巨大的茫然,抽了几支烟,在冷空气中看烟慢慢散 去,而后我走了,若有所失的一种举步。 吃了止痛药才写这封信的,后天将住院开刀去了,一时里没法出远门,没法工 作起码一年,有不大好的病。 如果身子不那么累了,也许四、五个月可以来西安,看看您吗?到了不必陪了 游玩,只想跟您讲讲我心目中所知所感的当代大师——贾平凹。 用了最宝爱的毛边纸给您写信,此地信纸太白。这种纸台北不好买了,我存放 着的。我地址在信封上。 您的故乡,成了我的“梦魅”。商州不存在的。 三毛敬上
16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发现>>读者调查统计
jlpemail 2011-9-16 10:08
1.您从事的职业 服务行业 79票 公司职员 166票 教育 69票 科研 60票 生产岗位 45票 行政部门 79票 在校学生 796票 2.您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新发现》杂志的 广告 134票 朋友 255票 书报亭 603票 网络 234票 邮局 68票 3.您购买《新发现》的渠道是 订阅 323票 零售 971票 4.您会花多少时间来阅读《新发现》呢? 1天 102票 2天 173票 3天 222票 4天以上 797票 6.您希望《新发现》多刊登哪些学科领域的文章 1票 地理 79票 环境 115票 军事 56票 考古 98票 能源 90票 其它 159票 生物 246票 天文 303票 医学 147票 7.您觉得《新发现》的科学含量 太低 79票 太高 63票 一部分太高,一部分太低 333票 正好 819票 8.您希望《新发现》在风格和取向方面 把科学和趣味结合起来 873票 更纯粹和专业一些 310票 更轻松、时尚和话题一些 111票 参与并采集了该期刊读者的网上调查,柱状图说明了一些问题,比如科普期刊的主要读者,科学与趣味性的结合.
16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离书香社会有多远
热度 3 renxiang 2011-9-5 09:31
越来越多的中国出版人和业者倡导“书香社会”。从最近出版业展会看,其组织形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从以往侧重业内交流转向侧重市民参与。这一转型值得称道。从近期上海书展的效果来看,市民潜在的图书购买力与畅销书作家的现场签售可以产生超强人气,这让很多参会者振奋——谁说中国人不读书?图书还有明天! 然而,展会的火爆、作家亲临签售的长龙,代表不了一个市场的潜力,更说明不了我们是一个书香社会。无论从读者、从业界,还是从文化社会角度去分析,中国距离一个书香社会还很远。 我一向对统计数字不感冒,所以,前段时间关于中国人人均读书量远低于日本人的讨论,个人觉得没什么意义。因为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书香也不能由图书 GDP 来彰显。那么,什么是书香社会?我几年前去苏格兰旅行,投宿在一处家庭旅馆,女主人是个 60 多岁的老太太,她听说我是中国的 publisher ,立刻给我又打了一个九折。然后我们聊起出版和阅读,她向我展示了他家三代人的藏书,简直就是个小图书馆,其中还不乏稀有版本。细看藏书的内容,其实很泛泛,多是小说类大众读物,但是,一个普通家庭拥有如此的阅读氛围与传统,还是羡煞我这个中国出版人。当我说,我在研究数字出版的时候,老太太把手里的书深深搂入怀中,说, ”oh, I love my books, don’t destroy them! (我爱我的图书,可别毁了他们!) ” 那是一种普通读者对图书真诚的热爱,那是一种情感,而不是获得知识信息的理性消费。 从出版业界来讲,我一直觉得我们缺乏职业精神。中国出版业从政府管控到彻底市场化的转型太猛烈、太短促。结果,中国出版业除了官僚气和铜臭味之外,缺乏一种职业精神和职业伦理。中国出版人普遍缺乏作为一个社会的知识把关人的责任感与荣誉感。我在英国认识一家专门出版二战士兵回忆录的小众出版商,老板是两个二战老兵。我翻看他们的书籍,可以深刻感受到编辑的严谨。而他们很多书籍的平均销量只有几百本,多是赔钱买卖。即便如此,编辑一丝不苟,平均出版周期长达 8 个月到 1 年。在这帮可敬的老编辑们看来,他们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记录历史。所以,中国出版人不要抱怨读者不买书,先审视一下你的职业道德与水准,你有没有尽到一个职业出版人的责任?当然,我不是对个体业者求全责备。问题不在于个体,而在于体制。但是改变体制,要从个体做起。 关于文化社会因素,不想多谈。可以说,英国是一个尊敬出版人及其劳动的社会,而中国在很多方面,恰恰相反。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中国读者阅读的功利性很强;读者也存在着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低俗阅读需求强烈的问题。但是,中国依然有很大的读者群体,相信知识,喜爱阅读,能够领会图书传递的深层次思想。同时,中国从来不乏能够写出优秀图书的人才。遗憾的是,我们的出版业,作为知识传播的枢纽,没有能够真正连接起优秀作品和优秀读者。可以说,中国的书香社会是断裂的,断层的。 要打造中国的书香社会,出版业必须率先雄起,担负起职业出版人的责任。
个人分类: 评论杂谈|4101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网的微博更多了,并非标题党
热度 1 xupeiyang 2011-8-18 09:04
大概是受微博的影响,科学网的微博更多了,并非标题党。 可能是夏天太热了,大家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这样也很好的,也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眼睛。 发微博的最多是蒋科学老师,LIULI同志等 博文实例与点评: 去开一个带“长”的会 家长会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079do=blogid=476576 点评:题目八个字,一个引号,全文就三个字,一目了然。 当然,也看到全文就一个的,还有一个字也没有的,也挺好的。
个人分类: 科学博客|1385 次阅读|1 个评论
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热度 1 liwenbianji 2011-8-16 18:16
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结果”可能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在这部分你要叙述主要的研究结果,读者想知道的也就是这些。而且,研究结果还影响到”引言”和”讨论”部分的编排,目标期刊的选择和以及后续研究的方向。 在开始撰写“结果”之前,你应全盘考虑你的试验发现,并审视他们到底意味/提示什么。此时你应该已经完成了数据分析,并已制作了几幅图表以便简单明了地展示结果。后文将有一些图表制作和统计分析方面的注意事项,所以这里就暂不赘述。不过,一定要记得:图是“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图、表、正文之间不能有重复的叙述。简而言之,如果用图表比用文字表达得更清楚,就用图来表达,然后在正文中简单提及;如果用文字就可以简单阐明,就无需再用图来表达。 一旦确定要把哪些结果纳入正文以及这些结果的意义,,你就可以把它们按一个符合逻辑的顺序组合成一个“故事”。在“引言”部分已经说明了假设或拟研究的问题;现在,在“结果”部分展示你收集的全部证据,用于支持你的假设或排除其他备择解释。用现在时态的子标题把每种不同的结果分成单独的小节。这些子标题应该与“方法”部分的子标题以及图表的标题相互对应。与“方法”部分一样,叙述“结果”时应使用过去时。你用于支持假设的证据种类越多(以及越不含混),你的结论就越无可置疑。这里暂时不要去讨论你结果的影响或大谈其意义—那是“讨论”部分的任务。这里只用展示你的证据,然后留待读者自行去下结论。 “结果”部分经常需要比较样本和对照,或者比较某个时间点前后的结果,所以有必要了解陈述比较时一些常犯错误。其中一些也包括在“克服语言障碍”一章的注意事项中。最重要的是“同类事物间才能做比较”。例如,有这样一个句子:“Expression levels of p53 in smokers were compared with non-smokers” 就应该改成“Expression levels of p53 in smoker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non-smokers”。这里的一个关键是“were compared” 这个短语(其他句子中也可能是 “compared with”)的位置。如果这个短语位于被比较双方 (如此例中:吸烟者的p53 levels 和 不吸烟者的p53 levels)之间,那么比较的双方都必须要有足够的信息来清楚界定到底比较的是什么。也可以把这个短语放在被比较双方之前或之后,例如:“Expression levels of p53 in smokers and non-smokers were compared”。叙述比较的另一个问题是,比较性的词语如“more”,“higher”和 “faster”等,后面需要跟一个”than”开始的从句来解释是比谁多、高或者快。比如,“transgenic mice showed higher levels of cortisol”这个句子中是比谁高就不明确,因此应该加上“than control mice”。 示例 下图节选自《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一篇论文的“结果”部分(doi:10.1172/JCI37155;经同意转载)。其中显示了“结果”部分的一些要素。 核对清单 1. 你的数据如果用图表更容易表达就用图表;反之用文字。 2. 使用过去时叙述结果。 3. 同类事物才能做比较。 4. 图、表、正文内容不能重复。 5. 正文中说明统计分析结果,如P值。 英文原文 Results: what you found The results section is possibly the most important section in your paper.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describe the main findings of your research, which is what everyone who is going to read your paper wants to know about. Also, whatever findings you obtained will determine how the introduction and discussion sections are framed, what target journals you can consider, and what direction(s) your subsequent research needs to take. The easiest way to approach writing a results section is to consider all of your findings and what they mean or suggest. You will already have analyzed your data and probably also generated a number of figures and/or tables to show it in a clear and concise manner. Later tips in this series describe som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to keep in mind when preparing display items and performing statistical analyses, so I won’t go into much detail on those processes here.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graphic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results section, and therefore, that there should be no redundancies or duplications among the text, figures and tables. Put simply, if something can be more clearly shown in a figure or table than explained in the text, then use a graphic and refer to it briefly in the text; if something can be easily summarized with text, then there is no need for an additional graphic showing the same thing. Once you have a clear idea of what results you want to include and what each of them shows, you should assemble them in a logical order to make a ‘story’. You will have already described your hypothesis or research question(s) in the introduction; use the results section to lay out all of the evidence you have gathered, building up a solid case to support your hypothesis or to exclude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Each different finding should have its own subsection, beginning with a subheading in the present tense. These subheadings should match those in the methods section and the headings used in figure/table legends. The results themselves should be described in the past tense, like the methods. The more types of evidence you can provide for a given hypothesis (and the less ambiguous these are), the more irrefutable your conclusions can be. Resist the urge to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findings or go into detail about what they mean—that is what the discussion section is for. Rather, present the evidence and let the reader draw their own conclusions. Results sections frequently involve comparisons between a test sample and a control, or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ime-points, so you should be aware of some common errors made when describing comparative results. Some of these have already been described in the tip “Overcoming the language barrier”.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ompare “like with like”. For example¸ the sentence “Expression levels of p53 in smokers were compared with non-smokers” should actually be “Expression levels of p53 in smoker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non-smokers”. The critical point here is the placement of “were compared” (or in other situations, “compared with”): if the comparing term appears between the words describing the two items being compared (here, p53 levels in smokers and p53 levels in non-smokers), then enough information needs to be provided either side of the comparative term to make it absolutely clear what is being compared. An alternative to this is to place the comparative term before or after the words describing the items being compared: for example, “Expression levels of p53 in smokers and non-smokers were compared”. While still on the subject of comparisons, it i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relative terms, such as “more”, “higher” and “faster”, require an accompanying “than” clause to explain what this change is relative to. For example, in the sentence “transgenic mice showed higher levels of cortisol” it is unclear what these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thus, a “than clause”, such as “than control mice”, is required. Example The figure below, showing a couple of excerpts from the results section of paper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doi:10.1172/JCI37155;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shows som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a results section. Checklist 1. Use figures and tables to summarize data except where such data can be easily summarized in the text 2. Describe results in the past tense 3. Compare like with like 4. Do not duplicate data among figures, tables and text 5. Show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es, for example, p values, in the text. Dr Daniel McGowan 分子神经学博士 理文编辑学术总监
337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大话SCI写稿技巧(三)
ppthelion 2011-6-28 16:32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涉及到不同内容进行嵌套的前言,这些前言通常要向读者提交一个非常恢宏的画面,好像就要把自己研究的某个研究领域的某个部分完整地呈现出来,我们写这些文章时,注定我们通盘考虑,认真设计,斟酌再三,但即使这样,到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却往往是没有层次感,总感觉到大排档吃饭了少上一个果盘那样不爽。 先来看一个例子: Journal of Cell Science 118, 1373-1384,2005,文章的题目:Functional INAD complexes are required to mediate degeneration in photoreceptors of the Drosophila rdgA mutant Introduction Transmembrane signalling cascades initiated by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are a widely used mechanism for signalling the detection of many sensory modalities. These cascades end with the activation of plasma-membrane ion channels whose activity alters membrane potential and initiates synaptic transmission of a signal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everal different families of ion channel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is process. Historically, the oldest and best characterized are cyclic-nucleotide-gated channels, whose role in vertebrate visual and olfactory transduction is well established (Matulef and Zagotta, 2003). More recently, members of the TRP family of ion channel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transduction of several sensory modalities in both vertebrate and invertebrate systems. These include light (Drosophila TRPC), pheromones (rodent TRPC2), taste (rodent TRPM), physical stimuli and temperature (Drosophila and mammal TRPV, TRPA and TRPN) (Montell et al., 2002). Currently, a crucial factor limit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TRP channels encode sensory modalities is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about how these channels are activated. In several cases, only a few transduction compon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the inability to perform in vivo analysis of channel activation has been a major obstacle in revealing how TRP channels are activated. The Drosophila phototransduction cascade is historically the oldest and to date the best understood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a TRP channel involved in sensory transduction (Hardie and Raghu, 2001). In the fly eye, rhodopsin, a seventransmembrane- span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activates phospholipase CO1666;O1472;(PLCO1666; (Bloomquist et al., 1988) via Gq (Scott et al., 1995). This initiates a biochemical cascade that ends with the opening of two classes of calcium- and cationselective TRPC channels, TRP and TRPL (Niemeyer et al., 1996). Several key elements of the transduction cascade have been identified including Gq, PLCO1666;O1472;and protein-kinase C. Several of these components, along with the TRP channel, are clustered into a macromolecular signalling complex by the multivalent PDZ-domain protein INAD (Tsunoda et al., 1998). The INAD complex is thought to increase the speed and specificity of the light response (Montell, 1998; Tsunoda et al., 1998). However, despite this wealth of detail about the components of the transduction cascade, the mechanism of activation of TRP and TRPL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and 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both sensory neurobiology and intracellular calcium signalling. Although the essential role of PLCO1666;O1472;in the activation of TRP and TRPL is well established (Bloomquist et al., 1988), the biochemical events initiated by this enzyme that lead to channel activation remain unclear. Inositol-1,4,5-trisphosphate (IP3), the best-understood second messenger generated from 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hydrolysis by PLCO1666;O1472;(Berridge, 1997) was originally postulated to be the second messenger that leads to TRP and TRPL activation (Hardie and Minke, 1993). However, several recent lines of evidence strongly indicate that IP3-induced calcium (Ca2+) release, or indeed a phys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P3 receptor (IP3R) and the light-activated channels, is unlikely to underlie the mechanism of TRP and TRPL activation (Raghu et al., 2000a). More recently, lipid second messengers derived from PI(4,5)P2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activation of TRP and TRPL as well as their vertebrate homologues (Hardie, 200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otential metabolites of diacylglycerol (DAG), the primary lipid generated by PI(4,5)P2 hydrolysis, have been shown to activate TRP and TRPL in situ, as well as in inside-out patches of TRPL channels expressed in S2 cells (Chyb et al., 1999). In addition, both DAG and PI(4,5)P2 have been shown to modulate TRPL channel activity in cell culture models (Estacion et al., 2001). Analysis of TRPC2 activation in the rodent vomeronasal organs shows considerable parallels to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Drosophila TRP and TRPL activation (Lucas et al., 2003). However, despite these findings, the physiological relevance of PI(4,5)P2-derived lipids as activators of Drosophila TRP channels in vivo remains to be established and the precise identity of the phospholipid species that is involved is unknown. Recently, genetic evidence of a role for lipid messengers in the activation of TRPC channels in vivo has been obtained in Drosophila photoreceptors from an analysis of the retinal degeneration A (rdgA) mutant. The rdgA mutant was first isolated because it failed to respond to light in a behavioural assay (Hotta and Benzer, 1970). Analysis of retinal ultrastructure revealed that all alleles show varying degrees of photoreceptor degeneration (Harris and Stark, 1977). Biochemical analysis showed impaired diacylglycerol kinase (DGK) activity (Inoue et al., 1989) and reduced levels of light induced phosphatidic acid (PA) formation (Yoshioka et al., 1983) in head extracts of rdgA mutants. The gene that is defective in rdgA mutants has been cloned and found to encode an eye-enriched isoform of DGK (Masai et al., 1993), the principal enzyme that inactivates DAG by phosphorylation to PA. However, most significantly, under voltage-clamp conditions, several alleles including rdgA1, rdgA3, rdgA6 and rdgAKS60 (Raghu et al., 2000b) (Hardie, personal communication) all show a small constitutively active inward current, which, on the basis of its bi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tics and pharmacology, has been shown to be composed largely of TRP channels. The retinal degeneration phenotype of rdgA can be rescued by genetically removing TRP channels (i.e. the double mutant rdgA;trp), whose photoreceptors now lack their principal plasma-membrane calcium-influx channel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a model in which excessive calcium influx through constitutively active TRP channels results in retinal degeneration in rdgA (Raghu et al., 2000b). The light response of rdgA;trp photoreceptors shows defects in deactivation suggesting that DGK might play a role in terminating the light response (Raghu et al., 2000b) and rec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DGK plays a role in regulating signal amplification during the response to light (Hardie et al., 2002). Despite these recent observations that suggest a direct role for rdgA in phototransduction, 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a distinct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retinal degeneration phenotype of rdgA. First, unlike most other phototransduction mutants, the retinal degeneration of rdgA is reported to be light independent (Harris and Stark, 1977). Second, norpA mutants, which lack the PLC activity essential for TRP channel activation, were reported not to suppress the retinal degeneration of rdgA (Masai et al., 1993). Third, several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a failure of rhabdomere biogenesis and protein trafficking underlies the rdgA phenotype (Masai et al., 1997; Suzuki et al., 1990). To address these apparently conflicting results and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degeneration in rdgA, we are undertaking a genome-wide forward-genetic screen for mutants that suppress or enhance the retinal-degeneration phenotype of rdgA. Our goal is to identify molecules whose function might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basis of the constitutive TRP-channel activity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dgA phenotype. Here, we describe th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mutants identified in our screen. We then describe experiments that address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light response in the degeneration phenotype of rdgA. 书写嵌套前言是需要技巧的,大家都拍床戏,有的甚至拍成了三级片,不能公开放映,可李安拍的《色戒》同样也是真刀真枪地干,而且还是大牌的梁朝伟在演,可是却能公开放映,因为这是需要真功夫的。其实梁朝伟是不是仅仅在做假动作,由于压力那东西不可能持续那么长的时间倒不是很重要的。人们众口一词,剧情需要,鬼!鬼才相信呢。 取得效果的原因在于李安建立了一套规则: 1.名作 2.名人的书 3.名导演 4.爱国的大背景 5.以抗日的名义做着“不抗日”的事情,前者是给观众看的,后者是汤唯做的。 你说这部片子能不公映吗?因为公映,他能不赚钱吗? 同样,我们嵌套前言也需要建立一套规则,先列明规则吧: 1. 分出段落,同时在不同段落间保持特有的向“问题”聚焦的连接。 2. 设计嵌套循环,每个嵌套都按照背景-焦点-问题进行小循环。 3. 按照对某个研究的认识进行排列,同时对最重要的嵌套按照假设-结果进行文献回溯,并尽量放在前言最突出的位置。 你自己分析一下上面的前言,看看是不是这样一回事。哎呀,如果这样,我们其实也拍了一个成功的三级片。 前文谈了各种前言的写法,现在我们开始说结果Results,Results是文章的基本部分,当然结果需要从你的实验结论中提取和升华,要将那些能够直接回答或最支持前言中提出的问题的结论放上去,而那些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则要忍痛割爱,放在下一篇文章中去展示了。 因此结果这个架构最重要的是告诉别人你的data和有效地进行data的组织,并从这种组织中引出下一个data和下一个组织,以便最后在逻辑上环环相扣,最有说服力地回答你前言中的问题。 告诉别人你的RT-PCR结果,然后是western blot结果,还有免疫荧光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要告诉别人这种细胞或组织有某种物质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而且这种表达具有时空特点。 所以结论涉及到下列问题: 1.DATA的展示 2. DATA的组织 3. 不同层次间实验的转接 我们将就这三个问题进行逐个剖析。 我们先来谈第一个问题,data的展示: 在这个年代,展示变得非常重要,就如李安的《色戒》,为什么这部电影这么红?大陆甚至有所谓的影迷为了看《色戒》的完整版,专门坐飞机到香港去看这部电影?不容讳说,影片中的“蛋蛋”其实是关键因素。但为什么很多人看惯了东西方黑白黄几乎所有花样频出的A片,却还热衷于这不三级片呢? 展示的好!梁朝伟的蛋蛋,高难度复杂的回别针,还有大牌的李安,加上张爱铃,所有的因素构造起来让这部说穿了就是黄色的小电影(美国定级为NC-17)却让很多人大呼好,一些影评家甚至说20年将难有电影望其项背,你看,这就叫展示,这种艺术化的展示正是我们构造SCI论文的结果需要的。 DATA的展示同样需要这种艺术,你不能罗列,是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人会接收你的论文的。要处理,怎样处理? 1. 数据要转化为一看就懂的,一读就理解的。 2. 要有对照,好的为什么好的,是因为有对照! 3.要有对比,要有不同的,不同的处理造成不同的结果。 4.要有统计,用大家公认的统计方法说明差别。 关于数据处理的问题,其原则就是要用最直观和简洁的展示来说明问题,因此文章中出现不经处理和分析的大量原始资料简直是对你工作的亵渎。文章中的数据只能是“a few”,不能是‘many“,更不能是‘all’,而且一般情况下你只能展示,通常不做注解,如果你不简洁明了,没有傻子会去分析你的数据的意义。因此,为了给读者留下印象,或者说直白点,为了你的文章被接受,你要使用一些处理技巧,通常的处理技巧大家都知道,直观的图和表,用这些图和表让人很容易理解你的意思。 我们知道,数据一般包括原始数据、经过平均化用mean±SD表示或者适当转化用对数或百分数表示等几种类型,这些数据即使讲出来也是枯燥的,不被理解的,结果则是经过设计的,通常的特点就是引进了比较,比如,你高1.8m,我2.6米,这是数据,现在说我比你高0.8米,就是结果,关键在于这个结果是单纯的结果,现在说我们比日本人高0.8m(P0.05,n=1200),这就有意义了,他的意思说分别拿出1200个随机样本,那么中国人比日本人平均高0.8m,而且有显著意义,这就是有意义的结果。 真**通俗的概念,我还罗嗦什么?好了,现在谈谈结果中最重要的组织。如何把材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特别是形成环环相扣的结论,这是非常关键的技巧。
个人分类: 撰写论文|14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戏说兰州
热度 5 Flyingriver 2011-6-27 13:54
兰州不是高境界文化的代表,但也不是等闲之辈,如果你是喜欢读书的,可以将“ 一本书 ”(——读者)从小读到老,听说它月发行上千万本。 兰州的快餐当然首推“ 一碗面 ”(——兰州拉面),不论宽的、韭叶子、三细、二细、细的,抑或毛细,都会让你陶醉。据说,一碗特细拉面的发丝般的面条,可以将地球缠数圈。 兰州干旱少雨,但就是不缺水,请看那“ 一条河 ”(——穿越唯一大城市的黄河),真是让许多大城市羡慕不已。有了这条黄河,就有了激流中羊皮筏子的吆喝。 兰州有河,但也不缺少山,在那夏秋葱郁的“ 一座山 ”(——兰山)上,可以俯瞰兰州全貌,山水之城的称谓一点也不夸张。 兰州的初秋,满城弥漫着瓜果香,有“ 一种瓜 ”(——黄河蜜瓜),皮肤金黄、网纹经络,那是上好的大自然的馈赠、滋润干渴心灵的灵丹妙药。
个人分类: 小品——不止一笑|3640 次阅读|13 个评论
青年学者应该积极对待张贴报告
热度 2 sunbaoxi 2011-6-21 23:03
国际会议的组织者把JUAN的报告安排为张贴报告。JUAN有点失望,不想去参加会议了。教授建议JUAN要求改在其他分会场作口头报告,比如,“Light Baryon”分会场,报告还比较少,应该容易被批准。我却强烈建议JUAN坚持作张贴报告。因为四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分会场的口头报告时间又比较短,象JUAN这样的年轻人,未必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对张贴报告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未必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会议那一天,JUAN提前把自己的张贴报告贴在了一个比较显眼的拐角处。然后,他就站在报告旁边。如果有人过来浏览他的海报,他就主动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合作者,告诉对方这是他在过去的三个月中做的工作,然后逐页讲解他的海报。下面摘录了当时JUAN的几段对话,以飨读者。 “先生,你愿意听一听我的报告吗?” “可是这是张贴报告,不是口头报告啊!” “Only one minute.” “OK!“ “Hello,Dr. Doering, 我是JUAN。昨天晚上到的吗?” “不,今天下午我刚乘火车来到这里。” “教授正在让我读你的文章,我们对你的工作很感兴趣,下一步我们也有可能在这一领域内做一些研究工作。” “是吗,太好了,我们可以相互讨论。” “这是我前三个月做的关于三体系统束缚态的一些工作, 请你多提意见。” “Really? It must be very interesting…” “啊,先生,您好! 我是JUAN。上一次你去Valencia讨论工作的时候,我见过您。” “是吗? 那是圣诞节以前了吧,我怎么不记得你啊?” “你和Nieves教授讨论了一天,咱们一起吃得午饭。” “是的,是的。” “这是我前三个月做得一些工作,关于三体问题的。” “啊,很好……” “……” “谢谢!谢谢!你们实验家总是能够为我们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其实,我们研究组的Dr. Sun曾经研究 过矢量介子和重子十重态的之间的相互作用,文章发表在去年的Europe Physics Journal A上,他还进一步研究了生成的强子共振态的辐射衰变性质,结果发现不同同位旋分量的强子共振态的辐射衰变宽度有很大不同,这一篇文章发表在美国的《物理评论D》上,也许能够为你们在实验上寻找这些共振态提供一些线索。” “我一定会到互联网上搜你们的文章,非常感谢(鞠躬)!” “非常感谢(鞠躬)!” “……” “啊,你就是JUAN! 我读过你的文章,我正在找你。” “……” …… “Hello, Mademoiselle, Are you interested on my poster?” “对不起,先生,时间太晚了,我是来拆架子的。” 那一天,JUAN整整讲了三个小时的学术报告。
个人分类: 教育随笔|5998 次阅读|2 个评论
古今失火有说法
热度 2 fpe 2011-6-5 17:19
古今失火有说法 近读《中国火灾大典》,从4万条火灾史料中,发现古代对于灾难有很多隐讳或曲折的说法,这里汇总一下,以飨读者。 用不小心来代表: 1. 失火=失慎 2. 不慎于火=不戒于火 3. 添油失慎, 至兆(肇)焚如 4. 走电出火 5. 遭火劫,遭火警 6. 走火=走水 7. 遗火积薪,又遭火患 有古代火神来代表火灾的说法: 8. 忽税吴回之驾,吴回氏敛威而退 9. 祝融氏降临,遭回禄 中国四大火神祝融、炎帝、回禄(又叫吴回),阏伯。对于火灾,通常使用祝融和回禄来代表灾害。祝融,名重黎(简称黎),又称祝诵,祝和。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郑)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以火施化,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据传说阏伯是原始社会五帝中帝喾的长子,帝喾代高阳氏颛顼为君王后封儿子阏伯于商丘、专门管理火种,称为“火正”。因此,炎帝和阏伯是正面的火神,而祝融和回禄比较负面,人人避之不及。自宋代以降,民间祭祀阏伯,大概是因为阏伯台位于商丘,靠近开封的缘故。 用火灾蔓延来代表火灾失控的说法有: 10. 灾至燎原,延烧殆尽 11. 火遂上炎 12.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这是《孙子兵法》的说法,用来说明火攻的条件。发火,是点火,需要在敌人最放松警惕的时间,因此必须在一天的某一时段进行。起火,是蔓延,蔓延需要有风助,因此对天文气象的要求比较高。一个周期月(农历)的某些天会起风(这是古代的认识),因此,火攻必须在那几天才能进行。 其实,当前火灾失控的两大条件:放松警惕和风高物燥,与孙武的说法没有什么差异。回首华夏三千年,火灾还是一样的火灾,人民还是一样的人民,只有燃料不同了,所以世上多了几位自称为消防工程师的人,比如笔者。 有道是:发火有时起火难,祝融降临遭回禄,天时风高地物燥,放松警惕人难和。
5397 次阅读|1 个评论
出版社与读者心目中的好书
热度 7 Wuyishan 2011-5-31 06:26
出版社与读者心目中的好书 武夷山 (光明日报, 2001 年 4 月 5 日)    说起来,读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但有不少出版社其实真没 有把 “ 父母 ” 当回事儿,忤逆得可以。   出版社心目中的好书首先是丛书。据说,新华书店对丛书总是要 成套地征订。于是, “ 无数丛书快快出,不尽码洋滚滚来 ” 。   读者可不管这一套。丛书也好,单册书也好,弱水三千,我只取 一瓢饮。你一套丛书几十本,我也许只挑一两本。另外,对于绝大多 数读者,即使一套丛书本本优秀,但由于他们收入有限,书架空间有 限,一般是下不了全套购入的决心的。   出版社心目中的好书是盈利高的书。为了实现高利润,一些出版 社就尽可能压低成本。有时甚至滥行杀伐,将原版学术著作中齐备的 注释、参考文献和索引等一概删去。优秀学术著作缺了这些东西,就 像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的女子头顶上牛山濯濯一样令人叹惋。   读者心目中的好书是查找方便的书。我有一本北京出版社 1989 年 初版、 1996 年第四次印刷的《新编京剧大观》, 774 页,定价只有 26 元 5 角。它尽可能完整地收录了从古到今的京剧曲目,曲目按剧中人物所 处历史时代的次序排列。每一条目首先介绍剧情,然后附上该戏最脍 炙人口的一段唱腔的唱词。书后附有按拼音字母音序和笔顺两种方式 排列的剧名索引,用起来非常方便。我女儿四年级,是个小戏迷。每 当电视上出现了一部她不了解基本剧情的戏,她就会从我的书架上抽 出这本《新编京剧大观》,利用索引,找到那出戏的剧情介绍,津津 有味地读将起来。仅仅为这本书,我就想向北京出版社深深致谢。   出版社心目中的好书是获奖书。个别出版社,通过出版一些发行 量很大的烂书挣足了钱,也愿意不惜工本争取出两本获奖书。这就是 他们的 “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 的目标。为了获奖,他们竭尽 钻营之能事,打听评委是谁,投其所好送些礼品,等等等等,在这方 面表现出了比在图书选题、编辑质量和读者服务方面更多的聪明才智。   读者心目中的好书是他或她根据自己判断所认为的好书,与此书 是否获过奖基本不搭界。有些不怎么样的书居然获了奖,读者只会加 倍地嗤之以鼻,只差没有骂出 “ 狗屎 ” 二字。读者这把秤是最准的, 他们称出的份量不会错。在我小时候读过的不计其数的连环画中,最 具有震撼力的一本是根据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一个小人物 “ 高乐士 ” 的故事编写的同名连环画。与大多数连环画为每幅画配上一长段文字 的做法不同,《高乐士》的每一页的说明文字只有一行甚至半行,画 面说明了一切。绘图者攫取了最能反映高乐士性格特点的一个个动作 瞬间,充分发挥出了连环画的优势。也许《高乐士》从未获过任何奖, 但它在我心目中是连环画创作的巅峰之作。   读者与出版社之间永远是有矛盾的,但永远不会散伙。为了妥善 解决矛盾,出版社应当做得更多,因为出版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出 版社心目中的好书与读者心目中的好书越接近,读者就会越高兴,出 版社也会越兴盛。
个人分类: 鼓与呼|4428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