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马其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马其顿”你情何以堪
yaoshugang1 2011-12-15 11:09
http://news.qq.com/a/20111215/000471.htm#p=1
1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发博客-校车外援事件,请外交家不要胡说八道
zhc5128 2011-12-6 10:03
校车外援事件:请外交家不要偷换概念胡说八道      作者:大漠鱼      对于中国政府外援马其顿校车这一事件引发的风波本来已经过去了,不管民间对此如何反应,就算出于外交礼仪抑或“国际义务”,我们也都认了。这些钱即使不花在马其顿孩子身上,也会流失在外,至于自家孩子是什么状况,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的日子也不是这一天两天了,当然也不在乎多挨一些时日。然而,这样的忍耐、这样的大度不但没有人领情,反而无端地再次遭受一些权威人士的奚落,甚至是诋毁。所以说,轻贱中国人的不是外人,而是自家人。这时候,你不想骂娘都不由你了。         1.中国是一个大国,要有自己的信誉,只有别的国家认为你是富有同情心、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人家才会喜欢你。   2.民众的非议是民众的看法,要向他们作出说明。   3.不要用狭隘的观念占据民族的头脑。你一毛不拔,没人和你做朋友,国家也是一样。   4.长期以来中国闭关自守,所以百姓都有一种弱国心态,目光短浅。   5.欧洲很多国家是福利国家,政府包得太多,承担不起。欧洲人得出教训:我只能花我口袋里有的钱,不能花我口袋里没有的钱。   6.中国老百姓的愿望不断提升,但胃口吊得太高也不行。      以上这些内容是笔者从这位资深外交家的谈话中摘录出来的,没有一点是断章取义的。笔者不妨就此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想提醒这位专家也好,什么长官也好,你不觉得你这些话才是真正的掐头去尾,断章取义?我想告诉你的是,没有人指责政府不该对外援助,也就是说,中国国民还没有冷漠到丧失了最起码的同情心。我们之所以发出质疑,是认为在甘肃等地不断发生校车安全事故这个当口,孩子们孤独的灵魂还没有走远的时刻,政府不该无视俗情民意做出这样的举动,这正体现了国民深切的同情和悲悯之心,难道有错吗?你偷梁换柱不顾原委,冷嘲热讽,你安的什么心?退一步讲,一个连家人都不能给予安慰的人,他的同情心值得信赖吗?一个对自家人都不能信守承诺的人,妄谈什么信誉?如果你认为这是大局观,是高尚的道德,你不觉得这样的大局观,这样包装起来的道德很猥琐,很虚伪?      我问你,什么叫“民众的非议是民众的看法”,你认为民众的看法不入主流,就可以无视,是吧?只要向他们做个说明就行,至于他们想通想不通,不妨碍政府的所行所为。是吧?那么我再问你,这个国家到底谁是主人?政府行为需不需要征求民意?民众要不要对政府行为实施监督?打个比方,你家保姆任意使唤你的存款,你会同意吗?      没错,中国数百年闭关自守的经历造就了人们狭隘的观念,目光短浅,一副弱国贫民的心态。但是你应该看到,持有这种下心态的人并非国人的全部,其中有一部分人早已从中蜕化了出来,那就是贪官和奸商。他们不但“目光如炬”,意识超前,而且行为夸张。如果你不否认,你应该知道中国有多少高官家属已经移居海外。最近有个经典笑话说,现在北京就职的高官中除了骆家辉全家居住在北京外,再无第二人。虽说有些夸张,但也确实道出了一些实情。而且这些高官奸商们包括他们的子弟在国外过着极度奢华糜烂的生活,这都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我请问,一个个把钱不断塞入洋妞裤裆的人,你如何认为他们是闭关自守不够开放的?而之所以还抱有弱国心态,斤斤计较的人恰恰说明他们还没有摆脱“弱民”的地位,他们甚至还要为生存去流血卖命,像你这样的饱汉子设身体会过他们弯腰受累的煎熬吗?你站在道德的高处横鼻子竖眼,高言阔论,这不是扯淡又是什么?      我们再来说说你对欧洲的认识,我感觉你总结的太好了。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钱花多少钱,欧洲国家的政府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给老百姓做福利,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啊。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钱原本就是老百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每个有良知的政府的责任。反观我们的政府在民生方面又做了多少?我们不计划着自己口袋里的钱反馈于民,反而一门心思盯着看看哪个国家的政府负担不起了,急急忙忙跑去救市,而宁肯自己的家人吃苦受累,这不是变态又是什么?一个自顾不暇的人却胸怀全球,猪尿泡打脸,就不觉着臊得慌?对此,你可能会说,这是为了广交朋友,从外交上获得支持。那么我再问你,期望外交支持得到的结果又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国家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幸福?如果一个家庭的后院都火灾不断,家何以为家,国又何以为国?再者说,任谁都知道,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富裕的政府,安外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安内?从过往的历史上看,中国援外一直是很慷慨的,老百姓也一直没有过太强烈的反对,但这么多年来,援外的唯一结果是,统治阶级的地位是加固了,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实惠?进口物资越多,物价越贵,就连同一款国产商品,国内价远高于国外价。难道这就是同情心,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高瞻远瞩的国际共产主义?就朋友而言,建国以来,我们援助的国家还少吗?以越南为例,70年代,他们不正是吃着我们送上的白米,扛着我们捐助的机枪大炮瞄准我们的边民,犯我边境,掳杀我们的同胞?而眼下虎视眈眈,觊觎我南疆北域的周边列国,哪一个没受过我们的支援,却哪一个又是我们真正的朋友?事实一次有一次告诉我们,民族的强大不是钞票烧出来的,而是万民归心的德政凝聚起来的。    2011.12.6
个人分类: 社会|16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今拍案104:资深外交家说“国人热议捐马校车反映弱国心态”
热度 2 QFL 2011-12-5 11:32
当今拍案104:资深外交家说“国人热议捐马校车反映弱国心态”
据爆料 (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12/05/11094827_0.shtml ) : 就捐马其顿校车问题, 天朝吴大资深外交家 认为 : … 不能用一种狭隘的观点来占据我们民族的头脑,那是很危险的。你一毛不拔,行吗?有取有予,你要先给人家,你才能得到。 … 中国人绝对不能给世界留下这样一个印象:我们非常冷漠,一毛不拔。那不行的。 …欧债是欧洲人的问题,但也不完全是欧洲人的问题 …如果欧元垮掉了,我们也遭殃,我们的外汇储备差不多四分之一是欧元。 博主批: 由吴大资深外交家的观点可以看出: 这六十多年来,天朝所取得了巨大外交成就,这是多么 “ 来之不易 ”的一件事 啊! 吴大外交家认为国人是弱国心态的原话为:“… 弱国心态就是心眼比较小,同时喜欢显摆,喜欢吹,怕人家瞧不起。本质是因为缺乏自信心 。 ” 然而,我咋越看就越觉着这段话的含义很深啊 : 它好像不是讽刺普通的“国人”,因为普通国人根本就没有能力在老外面前进行“显摆”或“欢吹”的 。 不过,“国人热议捐赠马其顿校车反映弱国心态”的观点,好像是有点不大恰当;否则,国人岂不连“热议”的资格也没有了、连“热议”一下也都要遭到嘲讽吗?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 原新闻有两万多人参与,结果却是“0条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1447 次阅读|2 个评论
评“专家谈赠马其顿校车,称国人暴露弱国心态”
热度 2 xuebx 2011-12-5 09:13
原文链接:http://wei.sohu.com/20111204/n327878392.shtml?pvid=tc_newsa=23b=%E4%B8%93%E5%AE%B6%E8%B0%88%E8%B5%A0%E9%A9%AC%E5%85%B6%E9%A1%BF%E6%A0%A1%E8%BD%A6%20%E7%A7%B0%E5%9B%BD%E4%BA%BA%E6%9A%B4%E9%9C%B2%E5%BC%B1%E5%9B%BD%E5%BF%83%E6%80%81: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国人的狭隘胸怀,而在于国内高位者并未想民之所想,他们可以突击花钱,他们可以----,其实化解这这“狭隘”的根源在于官除了“挣钱”,也要学会给百姓谋福——“分钱”,只要在位者能够将结余的钱向港澳特首们一样发给民众,不管多少;不用说发生了事故才怎么怎么的,只要出了问题就能立即想法解决,想来大家会平和很多。 也许国家有国家的苦衷,但坦心于民,想来也不会出现大的社会积怨。毕竟不和谐啊。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站|305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向马其顿捐校车暗藏猫腻
panfq 2011-11-30 07:31
(2011-11-29 9:58:22) 标签: 马其顿 校车 猫腻 11月16日,甘肃一辆穿行在穷困农村的残破车,迎面撞上一辆货车。这辆残破车本应载9人,却超载到64人。事故造成19名幼童死亡,40多名幼童受伤。 残破车被媒体指为“校车”,也的确在作为“校车”使用。 数天之后,即11月25日,外交部网站出现了一则新闻:中国驻马其顿使馆当日举行仪式,向马其顿捐赠23辆校车。 听悉此事,以为中国政府要把乡间残破校车全部收编后要捐给外国,一时觉得此事不妥。11月16日特大校车事故之后,教育部、交通部、公安部等当日严肃下达通知,要求全国深刻大检查。 细看外交部网站上的配图和新闻,发现原是要捐赠真正符合于“校车”定义的校车,而且是中国宇通公司“特制”。 在全国为甘肃校车事故悲愤不已时,有些部门似乎设立在通讯不便的月球上一样,居然在此时发布这么一则新闻刺激中国人。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一场捐赠,属政府行为,还是纯商业行为? 假如是商业行为,那只是商业交易合同中的附加或内在义务之一,假如你非合同当事方,那任何局外人没有权利干预合同的执行。 笔者很快发现,作为捐款校车的制造商,宇通公司的确在马其顿有商业活动。 “中国客车网”2009年3月26日有则注明来源为“马其顿经商处”的新闻称:马其顿政府招标302辆双层巴士。新闻称,马其顿交通与通讯部3月19日宣布,为改善首都斯科普里的交通状况,恢复其古朴的人文风貌,马其顿政府将通过公开招标采购302辆双层巴士。本次招标截止时间为09年5月12日中午12时。 “中国客车网”2010年4月21日有则“宇通终斩获马其顿202台双层公交大巴”,称马其顿媒体近日报道,中国郑州宇通集团被制定为马首都斯科普里制造202台双层公交大巴的供货商。在2013年之前提供合同价值约3200万欧元的202台双层大巴。 而据法广网的报道, 2007年以来,马其顿政府就公交车项目组织了5次招标,中国宇通公司最终竞标成功,合同金额为3550万欧元,共计202辆双层公交车。2010年4月,宇通公司和马其顿交通通讯部正式签署协议,2011年4月,宇通公司生产的第一辆测试车交付马方,而首批68辆随后于8月份交付。 除了合同金额具体是3550万欧元还是3200万欧元不大清楚之外,宇通公司与马其顿这笔商业合同是明确无误的。按宇通合同金额算,202辆3550万欧元,一辆大巴值近200万人民币。 那23辆特制用于马其顿乡间学校使用的校车,是不是属于此大合同一部分? 法广网等媒体报道称,宇通公司均称23辆校车捐赠,不属于合同之列,是政府间行为,而途径就是“政府采购”。 马其顿政府网站相关新闻稿第一句话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向马其顿共和国捐赠了23辆校车,……宇通公司是校车制造商。” 看来确是政府行为。宇通只是制造商,怪宇通冷落了国内的说法,应该还不能立即成立。 不排除以赢取商业合同为目的,政府巧妙地打“援助牌”,让中国企业最终获得机会的可能。这样的结果,企业、双方政府,都会有“面子”。 一些外媒曾指中国对外援助模式是:政府撒钱,然后又派国内企业把钱挣回来。 11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回应记者时称,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体现了国际责任。 马其顿处于什么境地,要我们履行“国际责任”呢? 马其顿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原属南斯拉夫,后独立。独立后一度与台湾建交,台方承诺3亿美元的援助和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后马其顿弃台,改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马英九上台后,推外交息兵,之前机会主义小国再无借外交牌诈人的机会。 据世界银行估算,2009年马其顿人均GDP不10822美元(购买力平价),全球排名第64.中国人均GDP为6838美元,全球排名第83. 马其顿教育水平与公共设施千人保有量上,也远远超过中国。 外交部有关人士称,除了校车,中方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人员培训、学校改建、电脑物资等多个援助项目,为马其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此次援马校车将进一步改善马学生的学习环境,体现了中方对中马关系的高度重视。 http://blog.szonline.net/31134/blog/170438.htm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圍觀不評論:中國網民給馬其頓大使館打電話討還校車。
热度 23 jiangjinsong 2011-11-29 16:29
欲言寓语 马其顿驻华大使馆电话:010-65327846,打电话,要校车! 我刚才打了一个,使馆女翻译说 她会转告大使。 / @ 毛毛雨评论 刚打了电话,我说:退车就不要了,你们国家比我们富,也捐个50部校车给中国行不?女翻译很无奈说:一定转告大使。 // @ 走出埃及 女翻译回答明显程序化,估计已经接电话筋疲力尽 // @ 丛焕宇 哈哈 // @ 刘麓秋 把车要回来 // @ 清秋物语 转发: // @ 刘麓秋 转发: // @ 欲言寓语 我估计马其顿政府肠子都悔青了。 // @ 瓜秧断了哈密瓜依然香甜 刚打了,接待说是今天收到很多这样的电话,他们已经感觉到事情的尴尬。 花语月光 : 转发: 马其顿驻华大使馆(三里屯外交公寓3-2-21)的电话010-65327846,下午几乎被打爆,马其顿应该明白,所谓中国政府赠送的这些校车,乃是残酷搜刮中国百姓的血汗。一个欧洲国家,接受比自己贫穷得多的不民主国家的东西,马其顿政府应该感到羞愧!好比让朝鲜政府来援助中国学生的免费午餐,你忍心要吗? 湯米發洩空間 : 转发: 不少网友说在给马其顿驻华大使馆打电话要校车,理由是“我们也不富裕,敬请原谅,他们捐校车没有经过我们授权!”使馆女翻译说,她会转告大使。 // @ 别太强势 转发: 有其他使馆电话吗?政府不给校车,我们都去求别人捐几部,赚一部算一部,政府脸面也有光 今天馬其頓大使館接線生、女翻譯悲催了! 這種做法究竟是否妥當,我沒想清楚,您的觀點呢?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5406 次阅读|28 个评论
拍案惊奇(20):凤凰网奇怪的截屏
热度 2 lix 2011-11-29 11:50
现在是 11 月 29 日 10:35。 凤凰网新闻“外交部回应向马其顿捐校车事件”突然加上了一幅电视截屏:广东卫视报导的财经网 11 月 28 日 20:49 的报导:“外交部:向马其顿捐校车只是在履行国际义务”。这是怎么回事呢?只能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先讲事实:凤凰网比较先( 11 月 28 日 23:27 )报导了这个回应,当时用的标题是“外交部:向马其顿捐赠校车体现中国国际责任”。凤凰网读者较多,到 11 月 29 日 4:30 左右,已经有近万人参与评论。最热评论数千个推荐。到 5:30 左右,凤凰网报导的标题突然改为:“外交部回应向马其顿捐校车事件 年初即达成协议”。到 10:30 左右,凤凰网报导的标题突然改为现在这样,并加上了广东卫视的电视截屏,似乎在证明凤凰网报导最初的标题并非原创。但好像凤凰网这次没有删评论。目前 32036 人参与,最热评论是: 1) 谁对我们的孩子负责??? 推荐 2) 不要忘了对国民的责任 推荐 3) 怎么就没听说过有人对我们的孩子负责任?推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0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春晚"临时工"曝光"废纸":导演让马其顿感谢校车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1-11-29 09:48
[转载]春晚"临时工"曝光"废纸":导演让马其顿感谢校车
  原来春晚的那些贺电压根不是现场收到的,都是事先准备好的,要么是直接给钱赞助、要么是上面的关系户,都是提前安排好的。连时间、字数都有安排,赞助多的就往前放,没什么钱的就往后放。还有就是要宣传国家形象,维稳的也都放在前面。   看了一下,除了常规的大使馆部队,剩下的什么商会、留学总会、企业都是给了钱的。以前老觉得那些大使馆还挺重视春节的,有时差也有人坚守岗位来发贺电,还挺爱国。现在,什么都是骗人的,都是事先准备的。还有,以前老觉得费半天劲念贺电怪麻烦的,用屏幕就行了,原来贺电就是TMD变相口播。   春晚一刻,值千金啊!!!
个人分类: 时论|2364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环球时报:向马其顿捐校车本不该引来多关注
panfq 2011-11-29 09:24
环球时报 : 向马其顿捐校车本不该引来多关注,别用这事否定中国对外援助的合法及合理性   中国向马其顿捐赠校车一事,引起网民们的强烈不满。这起外交部参与执行的对外捐助,被公布出来的时机与甘肃幼儿园校车事故撞到了一起。这个本应避免的“巧合”未能得到避免,外交部显然有值得反思之处。   必须指出,中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对外捐助,而且迄今为止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中国的外援规模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单就向马其顿捐赠校车一事,如果没有甘肃校车事件做背景,不能被认为是不恰当的。外交工作自有它的节奏和舞台,外交部不是民政部,它需要承担责任的,是为中国发展创造尽可能好的国际战略环境。   中国所有政府部门都应加强针对舆论的敏感,它们必须对每一项工作做认真的舆论预判,对舆论做预判不是耍滑头,它应成政府“好心办好事”工作流程的一项“标配”。政府机构可以仅仅按照“工作需要”来安排做事方式和时间表的时代结束了。   中国舆论近年在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建设性”不再是舆论监督的唯一出发点。舆论在变得严厉,有时看上去“不讲大局”,对政府的触动经常通过对抗和“全盘否定”来实现。或许很难对这些变化做“好”与“不好”的价值判断,它是政府需要正视并主动针对其做自我调整的现实。   从积极角度理解,这样的舆论监督能够起到以往不可想象的作用,制造各级政府改革工作方式和作风的紧迫感。可以预见,舆论无孔不入的“挑剔”和“找茬”,将彻底改变政府的工作环境,中国的舆论监督将逐渐达到世界级的高标准,不难想象,这种“推力”结构的改变,将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多么深刻的变化。   很难说舆论的触动都是合理、恰当的,也很难说它们不会对政府的工作形成某种“干扰”。但在一定的监督甚至“干扰”下开展工作,对政府来说这未必就不是正常的。在政府和舆论之间,前者适应后者,而非后者根据前者的期待作调整,很可能是中国未来的大势所趋。   然而,这并非从此政府可以无所作为的信号。恰恰相反,好的政府机构和优秀的官员,就是要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及公众的理解力之间走好钢丝,实现完美的平衡。   舆论的自我克制也是必须发生的,中国互联网上的舆论在用发达国家的尺子量度中国社会的中心,以及它的边边角角。这样的对照一旦变得不顾一切,它对中国社会的刺激必然是过量的,它的很多鞭策是当下中国不可能实现的。   中国的现实一定会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淘汰:淘汰改革动作迟缓的官员,和将那些用激进口号制造社会不切实际幻想的“舆论积极分子”边缘化。因为社会既承受不了某些官员的不作为,也承受不了各种“大跃进”的折腾。中国改进的节奏既是人决定的,也不以社会那些激进的意志为转移。   向马其顿捐校车本不该引来这么多关注,这些关注是今天中国一个特殊表情。它告诉了我们中国内部的某种隐痛。别用这一件事否定中国对外援助的合法及合理性。中国国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扩展,而社会的各种关切却越来越内向。这个变化是不可改变的,但如果公众的关注转向对国家政策制定形成狭隘的强迫,就会制造崛起中国的整体不理智。这并非中国人民的福音。 China 's school bus donation to Macedonia derided BEIJING (AP) - China's donation of school buses to tiny Macedonia has touched off online derision, with Chinese saying the gift seems ill-considered after a crash this month killed 19 preschoolers. A statement on the website of the Chinese Embassy in Macedonia dated on Friday says China has donated an unspecified number of school buses to aid the European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ore than 500,000 comments had been posted on China's popular Twitter-like micro-blog services on Monday. Many criticise the donation given the poor quality school buses many Chinese children ride in. Over the weekend Premier Wen Jiabao promised more funding to upgrade school buses and improve overall school safety. http://www.straitstimes.com/BreakingNews/Asia/Story/STIStory_738892.html China 's School Bus Donation to Macedonia Derided http://abcnews.go.com/International/wireStory/chinas-school-bus-donation-macedonia-derided-15037926 By LOUISE WATT Associated Press BEIJING November 28, 2011 (AP) China 's donation of school buses to tiny Macedonia has touched off derision online, where Chinese have called the gift ill-considered given their country's poor safety record and a recent crash that killed 19 preschoolers.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gift of 23 buses was made Friday at a ceremony in Macedonia's capital. The Macedonian government said on its website that each bus has 35 seats, meets all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will be used for students primarily in rural areas. An accompanying photo showed three yellow buses with the red-and-yellow Chinese and Macedonian flags painted on the side. News of the donation ignited a torrent of criticism, with 500,000 comments posted by Monday to Sina Weibo, China's most popular Twitter-like micro-blog service, run by Sina Corp. Many asked: How could China make the donation to a foreign country when Chinese schools contend with shoddy transport?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Hong Lei would not comment on the online furor but did say the buses were provided under a 2010 agreement. He said China had accepted large amounts of foreign aid — including assistance from Macedonia during a major earthquake in Sichuan in 2008 — and was now providing assistance of its own. Zhang Ming, a politics professor at Renmin University, suggested the donation was a betrayal to the Chinese people. AP FILE - In this Nov. 16, 2011 file photo,... View Full Caption FILE - In this Nov. 16, 2011 file photo, Chinese rescuers look at a body trapped inside a kindergarten minibus after it collided head-on with a truck loaded with coal on a road in Qingyang, in northwestern China's Gansu province. China's donation of school buses to tiny Macedonia has touched off derision online, where Chinese have called the gift ill-considered given their country's poor safety record and the recent crash that killed 19 preschoolers. (AP Photo/CD-ANPM, File) CHINA OUT Close "One does not have to go through exams to get qualifications (to be a traitor). When one climbs up there and becomes a big official, one will have them," he wrote on Sina Weibo. Zheng Yuanjie, a children's literature writer who is often sarcastic in his postings, wrote that the foreign ministry had donated the buses to Macedonia in order to "urge local governments to give decent buses to schools" in China. As many pointed out, the donation comes less than two week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19 preschoolers drew a harsh spotlight to the condition of Chinese school buses and chronic underfunding of school systems. The 19 children died when a minivan-turned-school bus crammed with 64 people crashed into a truck in a rural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promised Sunday that new rules on school bus safety would be drafted within a month and said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will bear the cost of bringing buses up to standard. The fracas shows how the authoritarian government gets out of step with popular sentiment, and, while that has not mattered in past decades, the government can come across as looking foolish in the Internet era. While a statement from the Chinese Embassy in Macedonia about the buses was still available online Monday, a similar statement had been removed from the website of China'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The state-run Global Times newspaper said in a commentary Monday that the rhetoric of public criticism had become stronger and "sometimes even aggressive"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it is hard to say whether each of these criticisms are reasonable and appropriate,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learn how to live with it," it said. "Some 'disturbance' from the public is not bad to the government" as it is necessary for quality governance, it said. On Saturday, a school bus carrying 39 people in northeast Liaoning province rolled over, injuring 35 students, including two 7-year-old girls with serious head injuries, the China Daily reported.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外媒:中国向马其顿捐赠校车引来嘲讽
panfq 2011-11-29 00:15
从英国 BBC 广播中听到“ 中国向马其顿捐赠校车引来嘲笑 ”,上网查阅外媒的相关报道。现译两则: (美联社) - 中国向小小的马其顿捐赠校车引起网民的嘲笑,网民认为,在本月初甘肃校车惨剧致死 19 名幼儿后进行这样的捐赠似乎考虑欠周。 星期五在马其顿的中国大使馆的网站上一则消息说说,中国捐赠了数目不详的校车,以帮助这一欧洲小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周一在中国流行的类似于推特 (Twitter) 的微博上网民对此事的评论已超过 50 万。许多人对捐赠提出批评,因为许多中国孩子所乘的校车质量太差。 上周末,温家宝总理承诺拿出更多的资金,以改进校车质量和改善学校的整体安全。 美国广播公司( ABC )消息 : 中国政府给马其顿的礼物—— 23 辆校车的捐赠仪式周五在马其顿首都举行。 马其顿政府在其网站上表示,每辆校车有 35 个座位,符合所有安全规定,将主要供马其顿农村地区的学生使用。网上所附的一张照片显示, 3 辆黄色校车上画有红黄色相间的中国和马其顿的国旗标志。 捐赠的消息掀起了批评浪潮,中国最流行的类似 Twitter 的新浪微博上有近 50 万评论。许多人问:当中国的学校为劣质校车争论时,怎么能把校车捐赠给外国?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对网上的哗然舆论没有发表评论,但他表示校车捐赠是根据 2010 年的协议规定。他说,中国已曾接受了大量的外国援助 ——其中包括 2008 年四川大地震时来自马其顿的援助。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表示这一捐赠是对中国人民的背叛。 他在新浪微博中写道“捐赠马其顿校车事件再一次证明,做汉奸得是有资格的,没资格就是想当汉奸都没办法。这个资格不用考,爬上去,官当大了,就有了。” 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在他的帖子经常语带讽刺,他写道,外交部向马其顿捐赠校车以“督促地方政府给学校提供结实安全的校车”( 附郑渊洁原话:我认为此举表明见识过外国校车的外交部对国内不堪一击的校车实在看不下去了,通过向外国赠送校车让国内地方政府无地自容进而知耻后勇将学生的安全列为头等大事。 甘肃校车惨案夺走众多孩子生命后的十天,有媒体说中国向欧洲国家马其顿赠送坚固无比的校车 http://t.cn/SUWo2Z 我认为这是谣言。求辟谣。也不排除这是政府向人民发出的一个信号:我们连外国孩子都送坚固校车了,本国孩子当然也会有。大家别急,年底前咱的孩子们也会坐上这样结实安全的校车。) 正如许多人指出的,这一捐赠发生在 19 幼儿死亡后还不到两周的时间,校车惨剧引起公众对中国校车状况和对学校系统长期资金不足的强烈关注。在中国西北农村地区, 19 名儿童死于经过改装的挤有 64 名儿童的小型校车与卡车相撞的事故中。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星期天承诺将在一个月内起草校车安全新规则,表示中央和地方政府将承担使校车达标所需的花费。 网上争论表明政府举措有时不能反映民心。在互联网时代政府要改变这种情况,否则就有点不明智了。 虽然星期一从中国驻马其顿大使馆的网页上还能看到有关校车的报道,但中国外交部网站的类似报道已经被删除。 国营报纸《环球时报》在一篇评论中说,近年来公众批评的言辞变得更加强大,“有时甚至具有攻击性”。虽然很难说这些批评是否合理和适当,但政府需要学习如何应对。来自公众的一些“干扰”对政府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它对于良好的治理是必需的。 另据《中国日报》报道,上周六在东北辽宁省的一辆载有 39 人的校车翻倒, 35 名学生受伤,其中包括两名 7 岁女童头部严重受伤。 China 's School Bus Donation to Macedonia Derided http://www.straitstimes.com/BreakingNews/Asia/Story/STIStory_738892.html http://abcnews.go.com/International/wireStory/chinas-school-bus-donation-macedonia-derided-15037926 相关新闻:外交部网站:中国向欧洲国家马其顿援助校车 2011年11月25日,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项目交接仪式在马总理府举行。中国政府代表驻马其顿大使崔志伟正式将援助校车交付马副总理阿里菲。 崔大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虽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创新等诸多挑战,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方已先后向马方提供了人员培训、学校改建、电脑物资等多个援助项目,为马其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此次援马校车将进一步改善马学生的学习环境,体现了中方对中马关系的高度重视。 阿里菲副总理对中方无偿援助表示感谢,并表示今后将会继续与中方密切合作,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向前发展。 援马校车制造商中国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出席了仪式,并介绍了校车的功能情况。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2551 次阅读|1 个评论
谢谢大宝斯基,但是。。。
热度 9 lix 2011-11-27 04:23
在 拍案惊奇( 19 ):二十万人齐声骂,全部删光不留情 评论中,大宝斯基说: “在微博上已经有人解释,中国向马其顿赠校车,其实是 2009 年就开始的中国公司在马其顿中标的校车采购项目的附带条款。通俗的解释:我们的公司从 2009 年就开始和马其顿做生意,马其顿会从我们这里订购一大批校车,而作为优惠,我们也额外送马其顿几辆。这其实只是生意而已。” 谢谢大宝斯基提供的信息,我也相信不可能在 16 号之后才开始谈妥并实施向马其顿赠校车这一行动。但是,就算是早已谈妥在 25 日正式交接,出了甘肃校车惨案以后, 崔志伟也应该及时通知马方,推迟 正式交接仪式或改为低调进行。而不是按原计划高调交接、高调宣传,完全不考虑屁民的感受。这种只要外交面子,对屁民很牛逼的作风,有时会惹出比网上二十万人齐声骂更大的祸事,例如罗马尼亚老齐之按期访问伊朗、我们的老赵之按期访问北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88 次阅读|9 个评论
拍案惊奇(19):二十万人齐声骂,全部删光不留情
热度 7 lix 2011-11-26 22:54
中国向欧洲国家马其顿无偿援助校车 ( 图 ) 一文的评论好像创纪录: 191531 人参与 0 条评论 ( 22:45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98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国向马其顿援助校车,我们的校车谁来援助?
热度 2 health229 2011-11-26 22:18
中国向马其顿援助校车,我们的校车谁来援助?
事件背景: 中新网11月26日电据外交部网站消息,11月25日,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项目交接仪式在马总理府举行。中国政府代表驻马其顿大使崔志伟正式将援助校车交付马副总理阿里菲。   崔大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虽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创新等诸多挑战,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方已先后向马方提供了人员培训、学校改建、电脑物资等多个援助项目,为马其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此次援马校车将进一步改善马学生的学习环境,体现了中方对中马关系的高度重视。   阿里菲副总理对中方无偿援助表示感谢,并表示今后将会继续与中方密切合作,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向前发展。 马其顿简介: 马其顿面积为25713平方公里,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是个多山的内陆国家,在南联盟解体前,马其顿地区为国内最贫穷的地区,独立后由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区域局势动荡不安、联合国对塞尔维亚的经济制裁、希腊于94-95年对马其顿的经济制裁;1999年在职职工为31.58万人,失业人数为26.15万,职工人均年实际收入115968代纳尔,平均每7人1辆汽车、1台电视机,每4人1部电话2001年内战等原因,马其顿经济停滞不前,直到2002年才开始渐渐复苏,至今(2009年)该地仍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不过即使是最穷之一,人均收入方面马其顿国家始终比中国强! 稍有良知的中国人看到此新闻,想到的恐怕不是“先人后己,品德高尚”的革命无私精神吧!自己国家的孩子一次次的死于校车事故,还给别人去捐助校车!我们纳税人的钱,难道取之于中国人民,用之于他国人民? 难道我们捐赠给马其顿的校车和上次甘肃出事的校车是同样的么?那我们还指望谁会捐赠给我们校车呢? 不想多说了,看到此新闻,我更多的是心痛、无语、心冷。 校车里的中国孩子 看到这张图,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真的让人心痛!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918 次阅读|3 个评论
马其顿人比中国人更需要中国的安全校车?
热度 8 tarimriver 2011-11-26 21:01
马其顿人比中国人更需要中国的安全校车 ? 中国的校车往往是用报废的车改装的,我们祖国的花朵坐进这样的校车里就如同在书包里塞上了一颗不知什么时候就可能爆炸的炸弹。当甘肃校车事故刚刚结束一周就爆出新闻中国政府将最安全的校车200多辆赠送给了马其顿人民。甘肃校车事故不是偶然,从最近的新闻看,全国各地类似的校车不计其数,相关官员异口同声的回应是没有钱。确实没有钱,不是吗,一个小学校学生连上厕所都是问题,校车相比较而言属于更高层次的享受了,当然可以没有。但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帮助非洲国家、美洲国家、欧洲国家建设豪华的学校、赠送安全的校车,当自己国家的孩子需要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了呢?中国有句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说,要想对待自己的老人、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别人的老人、别人的孩子。首先应该对自己的孩子、老人好,才有可能对别人的好。否则就像易牙蒸子般居心叵测了。 附 马其顿相关信息: 主要民族: 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 主要宗教: 东正教,少数信奉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 25333 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 2.034 百万 (2005 年 ) GDP 总计: 55.05 亿欧元 (2007 年 ) 人均 GDP : 2725 欧元 (2007 年 ) 1 欧元 =8.4346 人民币元 国际电话区号: +389 国际域名缩写: .mk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国花: 矢车菊 中央银行: 马其顿共和国国家银行 人类发展指数: 0.801(2007 年 )
2471 次阅读|16 个评论
看“中国向欧洲国家马其顿援助校车”,我无语了
热度 4 liuhaitao123 2011-11-26 16:45
http://news.163.com/11/1126/12/7JPNN5IJ0001124J.html “11月25日,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项目交接仪式在马总理府举行。中国驻马其顿大使崔志伟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方已先后向马方提供了学校改建、电脑物资等多个援助项目,为马其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真的是无语啊,国内的大部分孩子们都坐不上,有多少地方的孩子连电脑都没见过,中国大手一挥,外国孩子的命要紧!外国孩子 的教育重要!不是反对你无私的援助,至少也先把国内的问题解决了再去帮助他人。你这样做总让人感觉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祖国母亲的乳房有奶不给自己的孩子喝,却给别家孩子喝,这样无私的精神,佩服! 我开始羡慕国外的小孩了!
1754 次阅读|4 个评论
当今拍案97:甘肃幼儿园校车VS中国援助马其顿的校车!
热度 33 QFL 2011-11-26 16:06
当今拍案97:甘肃幼儿园校车VS中国援助马其顿的校车!
1 、据新华网爆料 (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11/16/c_111172427.htm ) : 2011 年 11 月 16 日,甘肃正宁县某幼儿园的校车 ( 准确地说,是核载9人的面包车 ) ,实载64人,不幸发生车祸,致使几十名幼儿伤亡 。 2 、据外交部爆料 (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zwbd/wshd/t881408.htm ) : 2011 年 11 月 25 日, 中国援助马其顿的校车( 郑州宇通制造 ) 项目交接仪式在马总理府举行 。中国政府代表驻马其顿大使正式将援助校车交付马副总理。在此之前,中方已先后向马方提供了人员培训、学校改建、电脑物资等多个援助项目,为马其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 博主批 : 两则新闻,仅相差一周,但对比却十分鲜明 。 首先,可以看出, 外交部官员们的办事水平太差,没有一点眼力劲,更看不清社会形势 :在当前情况下,即使不得不捐给马其顿一些校车,那也得要偷偷摸摸地进行才合适啊;而外交部却反而生怕不被别人知道似的,在自家网站上大张旗鼓地广而告之,这不是找骂吗? 其次,……(此时省略474字)。 1、甘肃某幼儿园的校车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2、中国援助马其顿的校车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3875 次阅读|43 个评论
我敢预见下一个对付我们的国家——马其顿
热度 2 longfo 2011-11-26 14:56
2011年11月25日,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项目交接仪式在马总理府举行。中国政府代表驻马其顿大使崔志伟正式将援助校车交付马副总理阿里菲。 崔 大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虽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创新等诸多挑战,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方 已先后向马方提供了人员培训、学校改建、电脑物资等多个援助项目,为马其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此次援马校车将进一步改善马学生的学习环境,体现了中 方对中马关系的高度重视。 阿里菲副总理对中方无偿援助表示感谢,并表示今后将会继续与中方密切合作,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向前发展。 援马校车制造商中国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出席了仪式,并介绍了校车的功能情况。 杀自己国家的人,巴结别国的人,下场只有一个, 被出卖
231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