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贩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098美国军嫂涉嫌走私毒品
ggjjhh 2016-2-10 06:52
美国军嫂涉嫌走私毒品 高金华 编译 1999年5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国际机场,检验人员发现一个用牛皮纸包裹的邮件中藏有约 2.5磅毒品,他们初步判断这种物质是可卡因,后来经过检测它被确认为是海洛因。 可卡因( cocaine)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古柯树叶子中含有这种物质。海洛因(heroin)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可以从罂粟果实中提炼出来。可卡因和海洛因都是毒品,人们一但吸食就会上瘾,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依赖性。为了获得毒品,成瘾者往往丧失人格去干一些道德败坏或伤天害理的事情。 邮包是从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私人邮件服务处寄出的。发货人为劳莉·希特,她的丈夫是美国陆军上校詹姆斯·希特。詹姆斯上校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领导着 150名官兵,这支部队隶属于美国大使馆,主要任务是训练哥伦比亚禁毒部队。美国上校军官在海外负有禁毒使命,而他的妻子却涉嫌向本国走私毒品,这一事件使美国有关当局十分尴尬。 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毒品生产大国和毒品集散地。全世界80%的可卡因出自哥伦比亚,在美国秘密销售的海洛因有三分之二来自哥伦比亚。为了打击制毒和贩毒活动,美国政府给哥伦比亚大量援助,目前除中东地区外,哥伦比亚是接受美国援助最多的国家。据美国官员透露,政府计划在三年内向哥伦比亚提供 1.5亿美元,这笔钱主要用于武装禁毒。 美国有关方面经过调查确认,在劳莉先后寄出的6个邮包中共藏有15磅海洛因,如果这些毒品在美国出售,可获得50万美元的收入。根据包裹上标明的收件人地址,纽约市警察在昆斯区的一栋公寓中逮捕了一名在美国贩毒的哥伦比亚公民。美国陆军方面的调查人员根据这些证据起诉劳莉,1999年8月她被带到位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所联邦法院听取对她走私毒品的指控。劳莉否认这些指控,她说这些包裹属于为她家开车的哥伦比亚司机乔治·阿方索·艾亚拉,她只想为司机办点好事,并不知道包裹里装的是什么。在交纳15万美元的保释金后,劳莉暂时获得自由。如果被定罪,这位现年36岁的两个男孩的母亲至少要被判处10年徒刑。 劳莉是1998年随丈夫来到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她先在一所私立学校代课,后来家长与教师联合会的一名成员认为她性格“怪异”、态度“消极”,不适合当老师;劳莉只好去干杂事。美国大使馆的一位官员说劳莉是一个爱出风头的女人。他认为,很多美国军官具有阳刚之气,而他们妻子的人生则有阴暗面。有人说劳莉在招待会上缺乏风度,他丈夫尽量避免带她去社交场合。为劳莉家开车的司机艾亚拉对美国军方调查人员说,当詹姆斯不在家时,劳莉曾多次让司机开车送她去波哥大市喧闹的佐那罗萨区寻找麻醉剂。 劳莉的律师保罗·拉扎勒斯对新闻界说,劳莉“愤怒地”否认哥伦比亚司机艾亚拉编造的谎言。他指出:“这位司机已经被哥伦比亚当局通缉,他企图嫁祸于人。” 美国军方经过调查确认,47岁的詹姆斯上校在这一事件中没有过错。但根据他本人的请求,美国军方已经把他调回国内。和妻子一样,詹姆斯拒绝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的采访。 美国在波哥大的大使馆象军事要塞一样严加设防,而劳莉却从这里走私毒品。一些美国人呼吁,对去海外执行敏感使命的高级官员及其家眷要严格审查。在1999年8月的一次庭审中,劳莉的律师承认她“过去有问题”。但他认为劳莉在哥伦比亚的活动并不影响詹姆斯在该国的任职资格。詹姆斯在哥伦比亚的职位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据一位前任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和一位前任美国军事顾问透露,詹姆斯手下的军官亲耳听到劳莉本人讲述她吸毒的经历,并把这一信息转告给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柯蒂斯·坎曼,但坎曼仍然同意詹姆斯来哥伦比亚任职,这位现已卸任的大使辩解说,当时军方证实劳莉早已戒毒,而且她来哥伦比亚也不是为大使馆工作。然而,劳莉正是利用外交官家眷邮件免检特权把毒品寄出哥伦比亚的。 在此之前詹姆斯曾到国外工作过,八十年代后期他被派往驻巴拿马运河区的美军南方司令部(1999年该司令部已经撤出巴拿马)工作。在那里,他和身材修长、活泼好动的劳莉一见钟情。1990年劳莉跟随丈夫来到美国,住在北卡罗来纳州费耶特维尔市。在这个守旧的南方城市中,劳莉感到精神上很压抑。但她尽力做一个好妻子,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经常准备丰盛的晚宴招待丈夫所在部队的官兵。 劳莉在韦斯托弗中学教西班牙语,她曾向学生们讲述自己抽大麻(一种毒品)的经历。她说:“这一切都早已结束,因为现在我是受人尊敬的教师。”很多学生喜欢这位有点儿忧郁的女老师。但该校的教职工却对她另眼相待。有人认为她轻浮、古怪,在教室里坐立不安、走来走去。曾在该校负责安全工作的一位职员说:“我从来没有看见她在椅子上老老实实地坐一会儿。” 很多熟悉劳莉的人都认为她的生活显然有不幸之处。人们猜测她可能在吸毒,因为这位皮肤偏黑(她的母亲是巴拿马人)、长相漂亮的女人显得有些苍老。劳莉曾对她的朋友说自己具有双重人格,在两个世界之间挣扎。当丈夫外出执行任务时,劳莉就投身费耶特维尔市的下流社会。 现年34岁的麦克·费尔南德斯是劳莉的一位男性朋友,他因贩卖毒品正在监狱服刑。他说劳莉经常在学校午休时到他的住处寻求刺激。有一天劳莉对他说:“老家伙就要回城了,我必须早点儿回家。” 西莱斯特·威尔科克斯是劳莉的一位密友,她原来是一名脱衣舞女。1996年秋天她和劳莉一见如故,当时她建议劳莉使用甲基安非他明(一种解除忧郁和疲劳的药物,使用者容易成瘾)。她回忆说,一些“夜猫子”经常去劳莉家寻欢作乐。劳莉家有两层小楼,当詹姆斯上校在自己的卧室睡觉时,劳莉和她的男女朋友们则在别的房间有说有笑。在兴奋剂和鸡尾酒的刺激下,有一次他们在劳莉家连续折腾了4昼夜。他们大头朝下倒立着吸毒,然后相互用香烟上的过滤嘴清理鼻孔。西莱斯特说:“我们之间的友情是以吸毒活动为基础的,每天都玩得很痛快。如果你是一个吸毒成隐的人,在干这种事情时你就会渴望有个伙伴。劳莉最喜欢的毒品是可卡因。” 难道詹姆斯对劳莉的所作所为真的一无所知吗?西莱斯特先前的男朋友曾经和劳莉一起使用兴奋剂,他确信这位上校不了解妻子的放荡行为。他说:“我们坐在一起闲聊时常常为这家伙感到悲哀,因为他被蒙在鼓里,他仅仅把劳莉看作是一位心身愉快、热爱生活的人。”但有人并不这样看。西莱斯特对记者说,劳莉曾经强迫詹姆斯看着她吸完一支含有可卡因的香烟。西莱斯特声称这是劳莉亲口告诉她的。西莱斯特认为:“詹姆斯知道劳莉对麻醉品有依赖性,然而他眷恋着劳莉人生中美好的一面。” 麦克认为,劳莉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即使在吸毒达到快感顶点时,劳莉也清醒地意识到她的嗜好很可能要毁灭丈夫的前程。但她已经陷入泥潭,难以自拔。 目前,劳莉和詹姆斯暂时居住在弗吉尼亚州,等待着法院对劳莉的最后判决。麦克记得他和劳莉分手时开玩笑说:“你到哥伦比亚后给我弄点毒品,行不行?”劳莉瞪了他一眼:“你是傻瓜吗?”然而,一但因走私毒品而被判刑,劳莉只能在牢房里用这句话质问自己。 毒品扭曲了人性。 译自:1999年11月15日版美国《新闻周刊》第58~59页。 原载:《金盾》2000年第3期第44~45页。(编辑:刘璐)
个人分类: 已发译文|128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交通 企业 要对 毒品 运输 负 法律 责任
热度 3 张能立 2016-1-10 22:49
交通 一般 分 航空、铁路、公路 和 水运。当下,毒品 泛滥 是 事实。正因如此,“朝阳 群众” 英名远播,因为 通过 “朝阳 群众” 举报 李代沫、张元、宁财神、张耀扬、高虎、尹相杰、王学兵、张博、黄海波和王全安 等 名人 吸毒,公安 机关 才将 这些 吸毒 分子 抓获归案。 其实,解决 毒品 泛滥 一点 都不难。因为,不论 什么 毒品,不论 贩毒 分子 多么 狡猾,毒品 都是 要 通过 交通 运输 才能 流传 开来。 因此,只要 制定 “ 任何 交通 企业,都要 对 毒品 运输 负 法律 责任 ” 这样的 国策,立马 就可以 解决 毒品 泛滥 这个 多年 难以 解决的 现实 问题。
个人分类: 时评|1168 次阅读|5 个评论
你信吗:剑桥大学学生过半作业欺骗,1/7贩毒!
热度 2 jiasf 2012-2-26 23:32
剑桥无疑是世界名校,英国最第一流的大学(Britain’s poshest universities )。但如果说有过半的剑桥学生作业欺骗、剽窃(cheating,plagiarised work),有超过一成的学生贩毒,有谁会信呢?但这却是事实。 英国《每日镜报》分别于2008年10月31日(Half of Cambridge students have cheated in their work; http://www.mirror.co.uk/news/uk-news/half-of-cambridge-students-have-cheated-in-their-work-353737 )和2012年2月25日(The crackademics: More than one in 10 Cambridge students deal drugs, says poll, http://www.mirror.co.uk/news/uk-news/the-crackademics-more-than-one-in-10-cambridge-742933 )报道的两份调查结果明白无误地给出了这样的结果。 今天凤凰网转载环球网的报导(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2_02/26/12790163_0.shtml ),其中把《每日镜报》(Daily Mirror)误写为《每日邮报》(Daily post)。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172 次阅读|2 个评论
老有所养?——老无所养,76岁老人学贩毒
famingkuang 2010-5-9 09:49
中国很快就要进入老人化社会,养老的严重问题日益显露出来了,养儿防老已经成为过去,社会养老又力所不及。一些老人就不得不再就业,自谋生路了。 来源于重庆晨报的报道说,一位20多来儿女都不来看望的老人在76岁高龄时,为让自己晚年生活过得更好,铤而走险,首次贩卖毒品时被抓。昨日,这名高龄毒贩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其实,这种老无所养的事,不只是一件两件,在马路上、大街上,靠捡破烂、乞讨维生的老人彼彼皆是。发发的一位邻居就是个孤寡老头,靠的就是倒卖被盗的自行车(现在改成电动自行车)为生,连派出所都不愿意抓他了,抓了他很要管他饭、还得防他XX死,干脆都不管他了。 在全国一片大好的局面下,到处都是暗礁密布,胡、温也难呀! ======================================================= 76岁老人贩毒养老被判15年 http://news.sina.com.cn/s/2010-05-09/043320232224.shtml?fw=theworld 来源: 重庆晨报 为让自己晚年生活过得更好,七旬老汉铤而走险,贩卖毒品。昨日,这名高龄毒贩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毒贩是个76岁的老人 昨日,辽宁营口大石桥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9月,警方抓获一名吸毒人员王某。在审讯中,王某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最近有一个50多岁的老人,他频频找到一些吸毒人员,询问是否需要海洛因。 根据体貌特征,警方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今年76岁的孙某,但他的年龄与王某之前的描述相差近30岁。经进一步了解,孙某在当地拥有一家矿石销售企业。 2009年10月,警方得到线报,孙某已经从南方携带毒品返回。10月14日16时许,警方在一出租屋内将正在进行毒品交易的嫌疑人孙某和几名吸毒人员抓获。据当时参与抓捕的民警回忆,孙某保养得非常好,还染了头发,如果不看身份证,根本看不出来是76岁的人。   老泪横流称贩毒养老 经审,孙某对贩毒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这是第一次贩卖毒品,我也是没有办法啊。说到这,老人浑身颤抖,老泪横流。孙某是吉林人,曾在一家大型工厂担任业务员。1990年,他第一次来到大石桥市,当时已经和老伴离婚了,跟几个儿女关系也不好,我就决定留在这了。孙某说,在大石桥市生活20年,没有一个儿女过来看过他。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感觉到依靠儿女养老不可能了,想让自己晚年生活得更好一点,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多赚钱。 去年2月,他在南方出差时偶然认识了一名吸毒人员,对方说,贩毒非常赚钱。此后,孙某通过各种途径与吸毒人员接触。10月初,他再次南下,购买了毒品,没想到在交易时,被公安机关人赃并获。   多数市民表同情   大石桥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76岁的孙某,是截至目前营口抓获的年龄最大的毒贩。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其中一多半的受访者给予了理解和同情,如果老人的女儿能宽容一点,或许结局就不一样了。
个人分类: 反思|4445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纪念阿克毛(附评论)
boxcar 2010-1-3 10:36
【转载】:纪念阿克毛 阿克毛(Akmal Shaikh)同志是英国疯牛党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继承大英帝国1840年以来的毒品自由贸易,受英国疯牛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2007年秋天到乌鲁木齐,不幸以身试法。一个英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大英帝国的毒品事业当成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自由贸易的精神,这是南京条约的精神,每一个英国疯牛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阿克毛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后台对毒品贩子的极端的热忱,宁可号称自己有精神病也不承认自己知道携带的是海洛因。每个疯牛党人都要学习他。每个疯牛党人,一定要学习阿克毛同志的这种真正南京条约的精神,发挥疯牛党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的传统。就以哥本哈根会议来说,疯牛党人应该积极发挥阿克毛同志的精神,把排碳的重担子推给别国,自己挑轻的。地球变暖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根本不替别人打算。开了一点空头支票就要觉得了不起,积极自吹,同时还要积极指责别人对地球变暖毫不关心。 阿克毛同志是个毒品走私贩子,但他对技术没能做到精益求精,最终导致以身试法。这对于一般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般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作用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阿克毛同志素未谋面,也从来没有通过信,我只是从网络上知道了他的事迹。对于他的死,我是很震撼的。现在大家都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甘当精神病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疯牛党人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有利用价值的人,一个可以炒作的人,一个可以用于向他国施加压力的人,一个脱离了良心的人,一个有益于疯牛党的人。 ---- 西西河资深网友香山居士 以上这段,是我从Sina网名博萨苏的博客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745f60100go09.html )过来的。 【本博点评】: 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我没有花太多时间去钻研。因为我觉得没有什么钻研的必要,不论是哪国人,在中国的国土上犯罪被抓,就该按中国的法律该怎么判就怎么判,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绝对不能因为他是外国人,特别是欧洲发达国家来的就高人一等,而搞大罪小判,小罪释放,一切很正常。既然这厮贩毒,而且贩毒量巨大,按照咱国的法律该判死刑就判,没什么好讨论的。至于什么英国不搞死刑、此人精神有问题之类的,更加是无稽之谈了。试想,如果这次我们不按照正常法律程序处理,那么不差钱儿的毒贩们都会去设法买个英国护照(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再办个精神病诊断书,来往于中国的各个口岸贩运毒品,没被抓住就大赚一笔,抓住了也死不了。当中国是什么地方?还是60多年前的西方冒险家的乐园?所以,就该严格按照中国法律办事,该打针打针,该吃药吃药吧。鹰国人爱JJYY就让他JJYY去,也不用怕什么第三次、第N次鸦片战争啥的,据说这次是贸易战(真正的战争他们已经不敢打了),而且可能不只英法两国,来的可能更多(会鼓捣殴懵出面?),因为他们已经认定,中国这地方人傻钱多。这么多年了,咱们每天都陪着笑脸捧着他们,他们照样和你打贸易战,哪天消停过?一个大国,在关乎主权和外交的事情上必须有个够格的立场,否则只能被认为是外强中干好欺负的泥足巨人。
个人分类: 社会|5625 次阅读|13 个评论
李米的猜想
ytmeng 2008-9-23 20:26
周日晚上去看了新上映的电影,李米的猜想。看完之后,心里挺难受的 最忧伤的,也是最搞笑的是李米开着车跟每个人叙述着她失踪男友写来的信以及各位乘客的反应; 最紧张惊险的,是李米被乘客要挟绑架的分分秒秒; 最无情的是,李米心心念念盼着的人怎么就轻易变了心? 最温情的是,王宝强都不知道自己死到临头,还念念不忘他的小翠; 最绝望的是,方文说如果你以后想我,就看我给你写的信,一共54封,可是那些信,都在李米以为他变心的时候烧掉了。 最甜蜜的是,李米回忆起他们从小一起相亲相爱...... 这就是荒谬的人生吗?贩毒的人似乎都有自己的苦衷。方文为了攒钱和心爱的女友一起开家超市也为了得到女友父母的认可;王宝强为了小翠妈妈要的1w彩礼,这样美好的感情似乎都和冷冰冰的毒品不沾边,可是怎么就纠结在一起了?唉。 个人认为,虽然李米 没有苹果的冲击力大,但是更让人痛彻心扉。因为它离你那样近,不仅是爱情,还有年轻人的迷茫和挣扎。
个人分类: 音影书趣|60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