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沙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夏漠绿风
热度 6 QuanDong 2013-6-17 11:54
夏漠绿风 董全 I 枪声骤起,半梭子子弹撒向埃格勒,他正在跑动的身躯栽倒在一个沙丘旁。 埃格勒是公园巡逻员,一位精力充沛工作认真助人为乐的小伙子。本有一曲高亢激昂的青春之歌,此时却嘎然而断,休止在一个逃避追捕的毒伙头目的枪下。几分钟后,警方锁定目标。子弹过筛子般的扑扫,击毙了这个罪犯。一场动用了直升飞机、越野车、地面人员的美国墨西哥警方联合追捕告一段落。没一会儿,人去山空,周围又静了下来。 这个沙丘地处美墨边境上的一片大漠上,位于管风琴仙人柱国家纪念地境内,这里属于撒瓜拉沙漠。而枪响的时刻,我正在山坡另一侧的路上,展目驰怀,仰俯天地,虽然只隔几里远,依然未闻邻近的枪光弹影。 II 其实,大漠很静。也许,声音像水一样,在暑热里一下子就蒸发消散了,传之不远。远远看去,灰黄的浅山,貌不惊人。我随意地选了一条小径,向坡上走去。左右周围常听得到蜥蜴蹿动。它们追逐嬉戏,象是满开心,带得石子灌木枝条哗哗啦啦地响。 八月的骄阳白刺刺的,把热力向下灌下来。地面上满是石子沙砾,又把太阳撒下的热流向上反射。这样,人就感受着两边的灼烤。周围气流的温度也已经比体温高出了十度左右。热气热流热的辐射,热得让人灵魂出壳。 天空中出现了几缕丝云,远远地飘着,一会儿就消失了。视线里的景物在扭着弯地上漂,脑海里的思维也飞快地蒸腾消散。好像可以看见,心中理性的大树在迅速地删消散落,撒播些支离破碎的花瓣,在非理性的情绪之河上飘流。历史的沉思、社会的诘问、假说的演绎、未来的设计、多年苦读苦思的积淀,就都从大脑的沟缝里蒸发出去,一片一段、忽此忽彼、忽远忽近地飘散了。没有推理的次序,没有逻辑的联系。 我身不由己地走着,不停顿地走,走向大漠深处。一任梦幻或者潜意识牵着引着走,不再有思考。 荒漠辽阔无边。无边的蒸腾,无边的寂静。 III 到了一个坡头,停身向四下看去。远远近近,大漠尽收眼底。目光所及,几十里内没有其它人,只有一个几乎没有乔木的荒漠世界。 周围大部分的地面裸露在阳光下,这里那里是一团团的灌木,草也极为稀疏。所有的植物,或者没有叶子,或者叶子很小。大的叶片在高温强光的环境里会产生高的蒸发。那样的植物种类在荒漠里的保持不了身体需要的水分平衡,难以生存。即使是那些很小很小的叶子,此时也都皱缩成极小的一团,土灰土褐,看不出多少绿色。唯有撒瓜拉仙人柱,雄傲伟岸,一根根地独耸着。一只仙人柱啄木鸟翩翩飞来,色彩异常艳丽。它在仙人柱的花蕊上啄来啄去,啄了一会儿后,又飞到远处去了。 听任着感觉的支配,一个坡头又一个坡头地翻过去。我朝东方走,太阳向西方行,渐渐斜下。身上好像并没有出什么汗,汗衫上的盐迹却象花朵般地点点开放。花瓣越来越大,越来越灿烂。感觉情绪之流,涟漪微皱、波澜不惊。有孤独感么?没有;有寂寞感么?也没有。昨日之日早已远去,今日之日勿宁烦忧,我独享的是那么大的一片安宁! IV 小径弯弯,左折右转。翻过一个坡后,转折下坡。转身回首,骤然间眼前展现了一大片绿意。在这没有绿叶的世界,竟然感觉到了满目出绿。 并且,还有处处鲜花。近晚的斜阳从身后照来,巨大的撒瓜拉仙人柱、排列的管风琴仙人柱、其它的仙人掌和各类植物,都从茎皮里面丝丝缕缕地向外荡漾着绿意,好像在释放一股潜潜的绿流,滋润着我的眼睛。 坡的底部,有一条浅沙沟。沟边上长满着一蓬蓬的绿枝子,更是鲜绿鲜绿。这是绿枝子。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不长叶子的耐干旱植物。像许多荒漠植物一样,它们依靠富含叶绿素的茎条进行光合作用维持新陈代谢。跨进沟去,脚下的沙子干躁松软。 这时,一阵凉风忽然沿沟而来。据说,这是一种荒漠的地形风,由几尺地面高差而形成的微气候所产生。风过之时,爽流立即漫过全身,那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爽意,莫大的享受。风鼓枝摇,绿枝子呼啦啦地抖动起来。快速的抖动使我的眼睛分不清一个个枝条,眼前只有一抹绿浪、一片绿云、一圈绿风。 V 我曾经在北方的落矶山见过暴风雪后娇鲜绿浪一天卷盖河谷,也曾在南方阿普拉契亚山春天第一场柔云润雨后见到过那远处青青近却无的丝丝缕缕的绿。海南岛、中美洲和亚马孙上游能让人感受到是丰富浓郁的绿;那层层叠叠的、密密麻麻的、鲜嫩欲滴、浓酽近于墨的绿;那热带雨林的满视野的重彩重墨的绿。那些地方的自然植被有大量乔木而且林木立体结构复杂,理所当然是绿的世界。而面前的这个生态系统,植被稀疏而且结构简单。主色调灰灰黄黄,整个是一个灰黄的世界,一个无比荒芜无比朴拙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竟有远看秃灰近却青、近处漫绿远却无的绿,一种令人心生感动的绿。更特别的是这一阵绿风。它竟能令人全身心俱感畅透,透身透体的泰畅,通心通腹地洒脱,生命与大地宇宙圆融连汇贯通。 我惊异了,失却了言语。说不来这体现的是大自然的简单,还是大自然的深刻。近代学者爱因斯坦酷爱简单,认为简朴即是美。古代先哲庄子则另有高见。他曾说,绝圣弃智。也就是说,集智慧大成者不需要谈智慧。庄子好像是比较高明的,也似乎曾独自在荒野里度过些许时光。念头及此,我仿佛有所感悟。似乎在这荒漠里感悟到了什么深刻的东西。但是,这东西又说不出来。或者是我不欲去想,不想去说。 此时此刻,我只望简单,我拒绝深刻。 原载于已关闭的海外网上文学杂志《枫 * 华 * 园》 2006
个人分类: 在路上|9647 次阅读|15 个评论
漫话内波(三)沙丘和沙波-流体与砂介质界面间的波动
池顺良 2011-10-19 21:46
沙漠中的沙丘则是空气与 松散砂介质 之间的界面波动起伏。 沙子在风的推动下遇到 障碍物,如石头、植物,使沙子在顺风一侧堆积起来。细小的沙粒在风的吹动下沿坡面不断向上堆积,最后能形成巨大的沙丘。 开阔的沙漠地区地面上总是出现许多大小不同的丘阜和隆起,起伏迤逦,就像大海中的波浪。这些隆起的沙丘大多形成平行排列的或弧形的山脊。其中有些可以发展到极大的规模:它们连续的脊峰可长达 100km ,高达 100m 。伊朗南部的一些沙丘甚至高达 200m 。这些平行的沙丘,峰与峰之间的距离一般等于高度的 5-6 倍,它们排列成行,连绵几百公里而不中断,方向亦不改变。它们在风力作用下缓慢地移动;当风从两侧反复吹来时,沙丘则在原地增长。在沙漠中的观察者没有不因为看到的事物形态的简单、重演的精确性和几何的规则性而大为诧异的。  细小的沙粒在风的吹拂下沿坡面不断向上 搬运形成沙漠中高大的沙丘 泥沙质的河床床面也会形成起伏不平的 “ 沙波 ” 。从平面上看,沙波的波峰大致互相平行,并与水流方向垂直或略显斜交。有时,它们呈时断时续的蛇曲形状、或显弧形、新月形。较大的沙波,如长江等大河上观察到的沙波长达数百米,波高可达 4 ~ 5 米。 可见,分层介质中的内波可在连续介质中发生,也可在非连续性的松散介质中形成。 长江江底的沙波波高可达 4-5 米,波面随水流向下游迁移。 沙层属于松散颗粒介质,无法用流体动力学方程对之进行研究分析,实验和观测描述仍是研究这类运动的主要方法。但这类波动仍具有一系列波动的典型特性,如波峰、波谷的平面分布大体与相对运动的气流或水流方向垂直或略显斜交。
个人分类: 大地构造|5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伪“羽毛状”沙丘
blownsand 2009-6-20 08:13
网络上和国内学术刊物上关于羽毛状沙丘的报道非常多。这是一种复合线形沙丘,其脊线两侧发育一系列与脊线斜交、呈雁列状排列的次生沙丘(E. D. McKe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global sand seas. A Study of Global Sand Seas. Washington, 1979, 1{20. U. S. Geological Survey Paper 1052)。实地考察、高精度地形测量和地表矿物分析发现,羽毛状沙丘并不是库姆塔格沙漠北部区域的典型地貌。在遥感影像上的羽毛状图案中,羽管部分是高度不超过20m、长度10- 20km、宽度约50m的线形沙丘(linear dune);羽毛则对应于Zibar沙丘。因为linear dune 和zibar dune均为沙丘形态分类体系中的基本类型且二者空间尺度差别较大,所以没有必要把这两种沙丘合并到一起而作为一种新的沙丘类型。 详见: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_ob=ArticleURL_udi=B8JK0-4WD6Y4C-1_user=10_rdoc=1_fmt=_orig=search_sort=dview=c_acct=C000050221_version=1_urlVersion=0_userid=10md5=f07b87a1ab9be06f44b0fa498f613283
个人分类: 未分类|5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迷人沙丘揭示火星气候如何变化(组图)
quaternary1 2008-9-24 19:59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4日 新浪科技 火星南极地区地区带霜的沙丘 火星南半球阿格伊里盆地附近的山脊和沟谷 火星北极新出现的撞击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24日消息,据《每日邮报》报道,壮观又清晰的火星照片揭开了几百万年来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这颗红色星球的。美国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器的高清相机拍到的1000多张观测照片展示了火星表面的众多细节。   大量令人难以置信的冰沙丘被认为可反映出火星气候是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的。其中一张照片显示的是火星北极地区层状堆积物,由尘土和冰构成的层状堆积物厚达2英里。崖面显露的层状堆积物中不仅有尘土和冰,还有沙,这说明每一层都是沙地,只是后来随着温度降低被冰覆盖。 这是火星南部地区的一种地貌,它们的存在可能显示这些地方的地表几米以下有水冰。 火星北极地区的沙丘 火星北极地区的另一种沙丘   照片上的颜色并不是人的正常视力所看到的自然色,但这样着色可更清楚地区别出火星表面的冰、霜、尘土和岩石。这些从4月26日到7月21日拍摄的1005张火星观测照片将由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项目的科学家公布。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相机已拍到从轨道器上看到的有史以来火星表面最详细的照片。该项目发言人说:全球科学家都在用这些照片研究火星上很多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我们还可能发现以前从未见过的一些新型地貌。   这些资料将成为美国宇航局行星数据系统任务档案的组成部分。现在,火星勘测轨道器正用来鉴别矿物和岩层,这些信息对于选择未来的火星登陆地点至关重要。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项目的首席研究员阿尔弗莱德迈克伊万参与选择美国宇航局火星科学实验室(将于3009年发射)的最佳着陆点的工作。他表示,美国和欧洲的火星探测器的最新证据显示,含铁、镁和铝的粘土在远古的火星岩床上到处都是。他说:这是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沉积和改变这些粘土矿物的真实环境和过程很难理解。但一些地方很快就会变成我们未来飞行器和取样任务的地点。 火星上的层状沉积物 这是位于火星水手大峡谷东端的一个大撞击坑(Aram Chaos)的照片。 梅里迪亚尼平原上的一个撞击坑   科学家们希望,火星研究能帮助揭开地球形成之谜。他们相信,我们的太阳系是在大约39亿年前所谓后期猛烈轰击或在这之前形成的,那次轰击导致月球和周围其他行星上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坑。迈克伊万说:我们知道火星经历过猛烈轰击,那时火星的水和冰很丰富,火星上这时期的岩石记录保存得比地球上要好。   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的照片显示了被暴露在火星表面的已变硬的远古外壳的部分,也叫巨角砾岩,由大而无序的岩石碎片组成,是在能量事件----通常是猛烈撞击远古的火星时形成的。(孝文)
个人分类: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