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韩国媒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东医宝鉴》申遗,“中医”如此这般成“韩医”
热度 28 何裕民 2014-7-15 14:55
《东医宝鉴》   等于“韩医学”著作?   韩国文化遗产厅近日宣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7月31日凌晨将韩国申请的《东医宝鉴》初刊本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在一些韩国媒体的报道中,《东医宝鉴》被称为是总结“韩医学”精华的伟大著作。为庆祝《东医宝鉴》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韩国将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和特别展览。9月将在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举行“《东医宝鉴》特别策划展览”,韩国保健福祉家庭部计划在《东医宝鉴》发行400周年的2013年举行“国际韩医博览会”。   就在韩国上下的一片喜庆声中,韩国医师协会在《关于东医宝鉴申遗的评论》一文中认为“《东医宝鉴》中记载了很多类似‘成为隐形人的方法’、‘看到鬼神的方法’等完全不符合今天常识的内容”,因此“《东医宝鉴》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世界承认‘韩医’是医学的一部分”。   然而,无论是喜庆也罢,争论也罢,在韩国,大多的看法依然是把《东医宝鉴》与“韩医”画上了等号。在韩国人的计划中,有意或无意的,他们是把《东医宝鉴》申遗作为区分“韩医”和中医的主要证据。无论是不断发表的关于《东医宝鉴》的韩国论文,还是庆祝《东医宝鉴》发行400周年而举行“国际韩医博览会”,一个围绕《东医宝鉴》的“韩医学”童话写作已经接近尾声。   事实上,由于中国国内看过这本书和了解中医的人越来越少,而欧美世界对《东医宝鉴》是一本中医书的见识也极少,韩国在国际上把其国内具有悠久历史的“汉医(中医)”的概念偷换为“韩医”的计划正在逐步实现。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下一步,韩国或将继续阐明所谓“韩医”与中医的不同,将之视为所谓起源相近的两种医学体系,并将所涉及的庞大的药学及成方转换为“韩医”固有。因为韩国法律明确规定这些药物转换为市场上药物,无须进行临床试验,这将成为其在未来药物学以及医学创新方面独有的基础和起点,从而构成其在医学领域的竞争能力。     ①.纯以汉字书写的《东医宝鉴》     ②.具有中药成分的保健食品    ③.韩国图书馆收藏的《东医宝鉴》    ④.人参是朝鲜半岛的中药特产   “这就是朝鲜人   写的中医书!”   “《东医宝鉴》在一般的中医药图书馆都收藏的,我在求学时读过,这本书的序言及其内容都明白无误地说明了,这就是一本古代朝鲜人在学习中医后用汉字编撰的一部关于中医的图书,在中医史上其地位最多算是中等。”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如是断言。   据悉,《东医宝鉴》是由公元1596年(朝鲜李王朝宣祖二十九年)时任太医许浚历经14年编纂完成的一本医书。此书共25卷,全部用汉字写成。主要纂辑自中国古代医书如《素问》、《灵枢》、《伤寒论》、《证类本草》、《圣济总录》、《直指方》、《世医得效方》、《医学正传》、《古今医鉴》、《医学入门》、《万病回春》、《医学纲目》等80多种,“纂辑”的另一说法其实也可以说是抄录,换言之,,《东医宝鉴》就是转抄引述80余种中医典籍的图书,而此书另外所引述的两本朝鲜人的著作《医方类聚》与《乡药集成方》也均是介绍中医的书籍,其中《医方类聚》是仿中国医学古籍《圣惠方》编写的,其中参考了中国医典100多部,《乡药集成方》则是仿照当时中国本草的体例,对朝鲜的本地药材进行的介绍,除名称标注本地名称外,其余所载药性均依照中医观点。   正如何裕民所说,《东医宝鉴》就是一位朝鲜人学习中医后所写的向朝鲜人介绍中医的集成读本,所有理论观点及用药准则无一不是来自于中医,其对中医药本身的贡献主要在于推动中医药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但并无产生一个新的医学体系的作用。   韩国也有观点认为“东医”即指的是“韩医”,但一些专家认为,这一说法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东医宝鉴》其实出自朝鲜李王朝光海君之说,他评价许浚说:“东垣为北医,丹溪为南医,刘宗厚为(陕)西医,许浚则朝鲜之医,亦可谓之东医,鉴者明照万物。元朝罗谦甫著《卫生宝鉴》,本朝龚信著《古今医鉴》,故许浚之著作,亦可名为《东医宝鉴》。”也就是说,“东医”其实是对许浚个人的称赞,是相对于中医名家李东垣和朱丹溪而言,而对于医学来言,许浚学习并掌握的,也就是李东垣和朱丹溪学习所掌握的——中医,并不存在一个韩国自成体系的医学。   “韩医”概念   改自“汉医”   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所谓的“韩医”呢?“韩医”和中医的关系到底如何?   其实不妨从朝鲜半岛的文化史说起,朝鲜半岛在历史上被称为箕子之国(史载是商代后裔箕子所立),历史上一直以“小中华”自居,明朝帮助朝鲜平定倭乱后,朝鲜一直奉明朝为正朔,甚至明亡后,朝鲜人在200多年的时间内均以崇祯年号纪年;汉字一直是朝鲜半岛数千年历史中的主流文字,就医学而言,也一直以中医为主,即所谓“汉医”。“韩国医师协会”在描述医史时也承认:公元561年,吴国的知聪带了包括《内外典》、《药书》等中国古籍赴日,途经半岛而传授汉医。直至1970年代,论及传统医学,韩国仍以“汉医”称之。在今天,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等依然是朝鲜半岛医学生的教材。1980年代以后,伴随着经济的腾飞,韩国开始“去汉字化”,在书写文字中全部改作拼音文字的韩文,也就在1986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医疗改正案》,把一直存在的“汉医学”改为“韩医学”(在拼音的韩文中,这两个词并无区别),换言之,所谓“韩医”之说,至今也不过23年时间。   韩国有关机构称,“韩医是吸取中国医学,在韩国独立研究、开发,进而发达的一种古代医学……过去虽然以为是从中国传来的医学,而称之为‘汉医学’,但是近来已经认识到这是一种韩国固有的医学,因此从1986年6月开始,医疗法上规定改称‘韩方医学’。”而在韩国的网络上,“韩国的传统医学虽然和中国有点类似,然而是自然发生、自然发展出来的”一类的说法也不少。   与之相对应的是, 日本 对中医仍以“汉方医学”称之。一位日本医生说:“这是对历史的尊重。”   无论是韩国机构描述的“固有医学”说,还是“自然发展说”,对“韩医”诸如此类的描述在一些历史与医学家眼里就是一种对历史的无知与偷梁换柱。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周岱翰表示,所谓的“韩医”,其病理理论和治疗方法与中医基本类似,中医典籍仍然是“韩医”的主要学习内容,不过,韩国在某些中药和方剂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上也取得了一点成绩,“‘韩医’这样的提法和中医实际上没有多少可比性,因为它只是中医的一个分支。” 也有观点认为,“韩医”其实也可以视是“具有韩国特色的中医”。    意在确立   “韩医学”的正体性   《东医宝鉴》几年前起议申遗时,因为被认为韩国把“中医”改为“韩医”申遗在中国引起较大争议,韩国方面后来解释只是一本书的申遗,但言语间对于韩国申遗的真正目的却犹抱琵琶,韩国学者韩大熙对此就直白多了,他说,通过申遗“要把韩医学确立为我们民族传统医学的正体性之后,逐步向韩医学的圣地而迈进”——也就是说,《东医宝鉴》申遗只是“项庄舞剑”,其意却在确立“韩医学”的正体性。   事实上,1986年以后,韩国国内一直做着把韩医与中医区分开来的解释。韩国庆熙医科大学国际关系教育研究院院长高炳熙认为,比如,“四象医学”就是韩国特有的理论体系,它注重人体在行为、生理特征和适应性方面的个性。   但这些观点在中国学者的眼中却牵强之极,也是对历史典籍的误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傅延龄说,“四象理论”和中医“阴阳五行”的理论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四象医学绝不代表韩医学,它只是比较出名的学术,同时,四象本身就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来源于《周易》,这种学术只是把疾病和人体体质相结合,按此诊断,而开的方子还是中医的方子,本质上还是属于中医。”   对于《东医宝鉴》的申遗成功,国内中医药界不少专家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依然给予了宽容的评价,并认为这本中医著作成为世界记忆遗产对中医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中医典籍的申遗也并不冲突。但问题是,韩国人认为这是一本中医著作吗?从韩国方面的宣传与结合《东医宝鉴》发行400周年专门举行“国际韩医博览会”是不难看出他们的态度的。   一些学者认为,韩国试图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必须建立在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上,而不是在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概念上,把一本九成以上内容均辑录自中国中医典籍的医书说成什么“韩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无论如何是不妥当的,而试图通过此书的申遗以确立“韩医学是韩国传统医学的正体性”更是对东亚文明与历史的无知。 何裕民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谈《东医宝鉴》:    “ 一本中医纂辑之作,基本没有独创性”   东方早报: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的《东医宝鉴》初刊本此次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在韩国的一些宣传中,《东医宝鉴》被称为是当时总结“韩医学”精华的集大成之作,你怎么看这样的宣传?   何裕民:把《东医宝鉴》说成“总结韩医学精华的著作”这样的说法完全是伪命题,道理很简单,因为朝鲜时代根本没有“韩医学”这样的提法。朝鲜在历史上一度是中国的附属国,文化上也一直推崇汉文化,中医传入朝鲜半岛后一直被称作“汉方”或“汉方医学”、“汉医”,所谓的“韩医学”一说是从1986年以后韩国人修改后才提出的,至今不过20多年,历史上是没有“韩医”或“韩医学”之说的。相反,完全以汉字写成的《东医宝鉴》九成以上的内容都是辑录自中国医学典籍,这怎么能说是“总结韩医学精华的著作”呢?   东方早报:那么你怎么定位《东医宝鉴》?   何裕民:《东医宝鉴》作者许浚是朝鲜宣祖及光海君时代的人,这本书的准确定位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位朝鲜人在学习中医后用汉字编纂的一部关于中医的著作。此书主要参考并抄录的是中国古代医书包括《素问》、《灵枢》、《伤寒论》、《证类本草》等83种,而参考的当时朝鲜医书只有寥寥几种而已。   东方早报:韩国方面说申遗成功说明“《东医宝鉴》在世界史上的重要性、独创性等”,你对重要性与独创性两方面怎么看?   何裕民:《东医宝鉴》在一般的中医图书馆里都有,也算一本有意义的著作,在中医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但要说这个地位有多高,最多只能说中等,在中医(或汉医)著作方面,如果要找出与《东医宝鉴》平起平坐的书籍,至少有三五百种之多。至于独创性,可以说是基本是没有的,因为这部书并非原创,而是一部编纂之作,其特点是“裒聚诸方,辑成一书”,即基本以纂辑中医典籍为主,这怎么能说有什么独创性呢?   东方早报:那么作为一位知名的中医学家,你怎么看《东医宝鉴》成为世界记忆遗产?   何裕民:从历史著作的角度看,这本书当然有一定的价值所在。这书成为记忆遗产,对中国来说是有些遗憾,但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也是好事,因为这说明了中医的辐射范围之广,《东医宝鉴》的根就是中医的,这谁也否定不了;另一方面,不管韩国把原本的汉医(中医)改成什么名字,但至少,他们把中医还是当回事的。   东方早报:那么你觉得现在应当怎么看待“韩医”?   何裕民:叫什么那是人家的自由,毕竟是两个国家,不管他们现在叫什么,“韩医”也好,“韩医学”也好,但其源头都是中国中医,这是谁也否定不了的。   东方早报:你觉得这件事对中医来说有意义吗?   何裕民:多少还是有意义的,这会使我们更加珍惜中医,激励我们做好中医的传承与发展,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对中医的价值还争论不休。 记者手记 《本草纲目》申遗,路有多远?   “像《东医宝鉴》这样的中医著作,在中国可以找出的与之平起平坐的著作不下于三五百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论及《东医宝鉴》的地位时说,这部书与《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典籍的地位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然而,一个事实是,地位远远高于《东医宝鉴》的诸多中医著作目前并未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   论述这些话题的前提是,世界记忆遗产的评选机制是在西方倡议建立的,国人的文化自信与中国古籍的巨大价值当然未必就要靠这些所谓的“洋招牌”(现在国内一窝蜂地进行申遗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心的缺失),但借此其实可以反思中国申遗体制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以中医而言,早在2006年,中国便启动申遗,中国传统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在解释申报的必要性时认为:“通过‘申报’,可以让民众充分认识中国传统医药的价值,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并提高对中国传统医药的认识,体现以保护促发展,通过继承求创新的理念和思路”。   然而在这场中医申遗的较量中,中国依然思路老套,“只听雷声响,不听雨点落”,大多停留在“口号”阶段,因为中医药申遗面广量大,又试图“打包”申遗,然而由于规模大、涉及范围广、研究深度要求高,操作难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申遗过程中,很多并未从真正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而是纠缠于经济利益、地区平衡等非文化的因素,时至今日,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与档案中只有清代内阁秘本档中有关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东巴古籍文献、清代科举大金榜、“样式雷”建筑图档等列入世界记忆遣产,这些文献当然也是中华传统文献,但其中真正称得上具有中华文化标志性意义的文献有几部呢?   相反,韩国的做法则小处着眼,瞄准目标,并充分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韩国人脉优势(有人戏称之“朝中有人好做事”)。曾经在韩国工作过多年的学者郝明义曾撰文认为,一方面,韩国在天然及有形文物申遗方面,并无优势,他们的申遗策略就一直瞄准无形文化遗产,2003年清唱板索里、2005年江陵端午祭申遗以及此次《东医宝鉴》成为记忆遗产都是这个策略的成功执行;另一方面,在政府及财团的支持下,韩国学者一直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申遗评委会工作。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成立“人类口传及无形遗产”国际评审委员会的时候,韩国东国大学林顿熙(音)就积极参与,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力,并成为其后三次韩国申遗成功的幕后最大功臣。2005年韩国以江陵端午祭而申遗的时候,曾经遭到很大阻力,由于林顿熙的竭力争取,才最终顺利入选。而韩国这次为《东医宝鉴》申遗,一方面由林顿熙负责国际宣传的部分,另一方面首尔大学徐庆浩(音)则是“世界记忆遗产”国际顾问委员会的委员,其间的人脉因素决不可小视。   一些观点认为,中国对中医药的文化保卫战最初其实应采用点对点的战术策略,仅以《本草纲目》和《东医宝鉴》对决,就足以捍卫中医药文化的尊严。这一方面是着眼于国内外李时珍相关研究的成熟度,特别是其在国际上的高知名度,同时也是为了厘正被部分韩国学者的“考证”所混淆的学术视听——遗憾的是,这只是些建议而已。   《本草纲目》等中医古籍的申遗之路,到底有多远呢?
5695 次阅读|27 个评论
电动车电池一分钟充电遭疑突破材料,才能突破电池技术瓶颈
热度 4 kejidaobao 2012-9-21 15:43
李娜 近日,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宣称开发出新技术,可利用石墨渗透到锂电池使电动汽车实现极速充电,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研究人员则质疑该项技术的可行性,同时指出电池材料仍然是电动车用电池发展的重要技术瓶颈之一。 韩技术应用于锂电池尚有距离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称其开发的新技术是让石墨渗透到锂电池存储电流的部分,使其炭化成超级导体,加大锂电池内部储能粒子与充电电流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快速充电。韩国媒体报道称,这项技术已经通过测试证明,构建炭化网络后,电池充电时间可比普通锂电池大幅缩短,最快将由原来的几个小时减少至几分钟。 对此,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陈全世表示质疑。他对媒体指出,早在5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已涉及此理论的研究,因对石墨密度和纯度有很高的要求,故该理论付诸实践很难。即使可以,也是从纽扣电池做起,何时能做出车用电池还是未知数。 韩国技术思路的确非首创。2011年美国俄亥俄州Nanotek仪器公司的研究人员,也曾利用相同技术思路开发出一种新型储能设备,可将充电时间从过去数小时之久缩短到1分钟,只不过材料是石墨烯。 “无论石墨还是石墨烯,道理都是一样的。韩国报道的技术,更接近于超级电容技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高级工程师卢兰光也认为这种技术成熟应用于锂电池还有很长的距离。他告诉《科技导报》,超级电容作为储能设备之一,其特点是功率大,但存储能量密度较小,只有5W·h/kg左右,它主要靠表面来存储能量。“韩国的技术应与超级电容类似”,卢兰光认为,把石墨烯放在负极或作为导电剂用于正极改性,的确可以提高电子的导电率,但电池中不仅有电子导电,还有离子传导,电池的充电速度与两者的导电率都有关系,而与离子导电率有关的是正极材料,所以仅在负极使用石墨,未必能提高电池整体的充电速度和能量存储密度。另外,电池的能量存储密度还跟电解液有重要关系,“电池充电是一个整体过程,哪一环出问题都会影响性能”。 卢兰光认为,可以把这种技术用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在汽车启动或者加速的极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但还不能作为常规供电电池使用。 有机溶媒制约锂电池发展 电动汽车因其清洁节能的特点,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但电动汽车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就是储能技术,尤其是电池技术。 目前储能技术方面主要采用的是锂电池和超级电容技术,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各有长短。锂离子电池能量储存密度高,为120—150W·h/kg,超级电容的能量储存密度低,为5W·h/kg左右。但锂电池的功率密度低,为1kW/kg,而超级电容的功率密度为10kW/kg左右。目前纯电动车用储能的大量研究工作集中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混合动力车(一般指传统内燃机+蓄电池为混合动力的汽车)用储能研究工作,则在提高功率密度或增加超级电容的能量储存密度这两个领域,不过挑战十分巨大。 对于纯电动车而言,电池技术之所以制约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电池的能量储存密度,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间或质量物质中储存能量的多少,换句话说就是电动车充一次电能行驶多远。二是电池的充电性能,人们希望电动车充电能像加油一样便捷迅速,但耗时较长始终是电池技术难以逾越的障碍。 而据“日经技术在线”报道,在目前的锂离子充电电池中,种种问题的根源均来自电解质使用的有机溶媒。一方面有机溶媒容易着火或泄漏,另一方面有机溶媒能“稀释”电解质,多余的溶媒会给离子传导工作造成障碍,从而拖累性能指标,使能量密度难以提升。 突破材料才是王道 据悉,日本经济产业省对电动汽车车用电池提出的最新性能目标是:与现有锂离子充电电池相比,重量能量密度提高约7倍,成本降至1/40。 据“日经技术在线”报道,要想能量密度提高至7倍,至少不会是现在的锂离子充电电池。只要使用的是LiC6(嵌锂石墨)负极、LiCoO2(钴酸锂)或LiMn2O4(锰酸锂)正极,以及电解质(有机溶媒)这样的“三角组合”,无论怎么改进,都摆脱不了材料本身的束缚。因为这三类材料均存在理论极限,所以性能无望获得飞跃性提高。为了突破这一障碍,就得打破三角组合中的一角。具体的做法包括使用离子液体的锂离子充电电池、全固体型锂离子充电电池,以及锂-空气电池等,但各自还存在本身的技术障碍。 “材料的确是电动车用电池的关键瓶颈”,卢兰光指出,“电池的能量存储密度,即充上电能让汽车跑多远是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在电池一般是100—150W·h/kg左右,2020年要变成200W·h/kg,以后要变成300W·h/kg、500W·h/kg或者更高,而锂离子电池本身最高只能达到每公斤250W·h/kg,这对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国外普遍在尝试不同的电池材料,研究主要集中在锂硫电池和锂空(空气)电池。现在这两种电池也已有样品,但还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因为它们寿命比较短(硫容易溶解于电解液中)。” 不过,目前并非所有锂电池都被困在实验室,现已有部分投入产业应用。据卢兰光介绍,这种电池的存储能量密度相较于普通电池要低1/3左右,但可以应用于小型或者行驶里程较短的电动汽车。“比如微宏动力生产的钛酸锂电池,就被用在重庆恒通快充电动客车上,销往美国,用于机场转客巴士。这种汽车电池内存有五六十度电,来回可以行驶20多公里,只要七八分钟就可以充满了。而让汽车跑得更远的电池,还需要新的技术突破来实现。”■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4984 次阅读|4 个评论
韩国人将了我们一军?
热度 14 mdzhao 2012-8-16 23:15
奥运会已经落下了帷幕,国人在忙于为胜利欢呼和奖励运动员的时候,似乎忘记了赛场上那些缺憾,也许是有意忽略?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羽毛球的消极比赛事件,虽然有五块金牌的包揽,却注定不能就此轻轻揭过。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羽毛球协会前天决定,成汉国和金文秀从国家队除名,取消执教资格,而且以后将不能注册为教练,国家队、实业队、地方队都不可执教,这等于宣布终结了两人的教练生涯。两对女双选手被开除出国家队,两年内不允许参加任何国际、国内比赛。这让我们想起当初围绕该事件的那些争论。伦敦奥运会上,韩国四名女双队员河贞恩/金旼贞,金荷娜/郑景银,以及中国世界排名第一的于洋/王晓理和一对印尼组合,或为了避免与队友提前遭遇,或为了避开强敌,比赛中失误频频,被世界羽联和国际奥委会认定为消极比赛,并取消了参赛资格。国际奥委会要求中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对这一事件进行彻查,并对被取消资格的四对组合的教练人员进行调查。现在看来,韩国人确实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彻查,虽然当时并未对成汉国进行处罚,但后来认定成汉国同样需要承担责任,最终决定,对韩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成汉国和女双主管教练金文秀予以除名,取消教练资格,四名队员也同时被禁赛两年,开出了最严厉的罚单。 我们注意到,与此同时,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表示,绝不会让涉及消极比赛的女双球员于洋退役。这是李永波回国后首次对此事作出回应。在伦敦奥运会期间,由于还有其他队员的比赛,李永波没有过多谈论此事,他只是通过自己的微博呼吁“别上坏人当。”他认为现在再说“消极比赛”这件事已经没有多大意义,“都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我们还要抓紧训练,不要再因为这件事,继续纠缠下去。” 但韩国人的的确确是将了我们一军。有网友说:“大家不要上韩国人的当,他们是最不要脸,最不讲信用,最爱搞阴谋诡机的国家。技不如人,只会通过公关、申诉、跪地大哭等来谋取奖牌等利益。哭诉、申诉不成,又生一计,自残大将,使出黄盖苦肉计,让中国也上他当”。想想也是,我们涉事的运动员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如果也被禁赛或退役,我们的损失比韩国大多了,但要对此事真的不继续纠缠下去,面对韩国人的如此决绝,能这么不了了之吗?看来韩国人确实狡猾狡猾的。 不由想到,8月2日,在于洋、王晓理让球事件发生后的两天,李永波在微博上说:“现在比赛正是关键时刻,我必须全力指挥比赛,请球迷及网友、观众耐心,等比赛结束我会择机把过程分析给大家听,别上坏人的当,队员不容易、教练不容易、工作人员不容易、谁都不容易,骂人的也不容易,目前最重要的是把比赛打好。谢谢大家。该负的责任我一定负。”可他现在却不仅没有“把过程分析给大家听”,反而让大家“不要再提了”,却不是个敢于担当的样子。 窃以为,处理此事最好的危机公关不如李永波自动辞职,若他真这么干,放运动员一码,责任自己承担,俺会认为他是个汉子,全国人民也会对他刮目相看。不过,看来李永波并没这样的意识,他认为现在再说“消极比赛”这件事已经没有多大意义。想起了羽毛球所以比赛结束后,李永波将中国羽毛球队在伦敦拿下的5枚金牌戴在脖子上,举起双手的大拇指满脸的笑容。包揽五金真的就可以把所有错误都抹去吗? 相关链接: 羽毛球包揽五金后的反思
个人分类: 其他|4730 次阅读|24 个评论
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
热度 2 mdzhao 2012-8-7 18:39
奥运会成为国人共同关注的焦点,连达维和舒拉双台风给许多地方带来的灾难、抢险抗灾等等原来让各路记者紧追不放的新闻也减少了相关报道。除了每天数金牌和奖牌,津津乐道奖牌榜排名外,我们也为中国获得的每块金牌欢呼,为一些有夺金希望的比赛功亏一篑而遗憾,其中最刺激人神经的,是比赛中裁判或奥委会或国外媒体对我国运动员以及相关比赛中的不公判决和偏见性评价。盘点几件影响较大的事件: 1.女子射箭团体决赛,第三局韩国队射出的第2箭最先被判9环,后又改判为10环,最终中国女子射箭队以一环之差与金牌失之交臂; 2.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预赛,卫冕冠军朴泰桓在预赛第3小组以3分46秒68获得小组第一,但因起跳前脚有所移动而被判犯规,韩国媒体爆出了“阴谋论”,暗示是“中国裁判黑了朴泰桓”; 3.自行车项目的女子团体争先赛决赛,中国队在决赛中骑出了32秒619的夺冠成绩,但在经过裁判组的重新裁定后,认定中国队在比赛中犯规,中国队只能获得亚军。后中国队提起了书面申诉,要求裁判长依据规则对比赛违规行为作出解释,伦敦奥组委驳回了中国自行车队的申诉,同时表示中国队有成员站到裁判台上被处以200瑞士法郎的罚款; 4.中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在奥运女子400米混合泳比赛当中打破了世界纪录获金牌, 遭到了包括美国高级教练约翰.莱昂纳多等人的质疑,认为她的成绩令人“难以置信”,并暗示其有服用兴奋剂的嫌疑。英国著名学术刊物《自然》也发文,认为叶诗文夺得伦敦奥运会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的卓越表现是“异常”的,即使当前的药检结果清白,也不能完全排除服用兴奋剂的可能; 5.羽毛球小组赛中,中国、韩国羽毛球队的女双组合涉嫌消极对待比赛,双方在场上失误频频,击球不是出界就是下网,导致温布利体育馆的观众嘘声连连。世界羽联最后取消了消极比赛的4对组合的比赛资格,其中包括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组合于洋和王晓理; 6.男子体操吊环决赛,中国选手陈一冰出色完成了动作,而巴西小将纳巴雷特难度分和陈一冰同为5.8分,但落地跳了一小步,最终以15.900分超越陈一冰获得金牌,陈一冰以0.1分的劣势屈居亚军。 我们总一厢情愿的以为,奥运赛场应该是一个公平的地方,运动员凭实力说话,但回顾历届奥运比赛,不公的裁判比比皆是,特别是针对中国的不公,所以,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这次的叶诗文事件,因为大名鼎鼎的Nature发了文章,被科学网和广大博主热议了好一阵,现在貌似Nature道歉了,但明眼人早已指出Nature根本不是道歉。其实,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是可以坦然面对各种不公的,如小将叶诗文对质疑的泰然处之,老将陈一冰对不公打分的微笑面对。 平心而论,奥运赛场如论如何还算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对于真正有实力的运动员,最终必然会脱颖而出,正如高考中也有种种不公,但老百姓仍把它看成一个相对公平的途径,真正的好学生大多可以通过高考读一个好大学。而生活中,各种不公难道还少吗?诸如差不多的成果数量和质量,但在此单位不能升职称,在彼单位却能,在今年不能在去年就能;还有同样的专业同样的博士学位,在求职的时候人家洋博士就认,土博士却不认;还有。。。。。。 所以,面对不公,我们可以抗议应该抗议,如果可能,我们就尽可能去改变这样的不公,但最有效的,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
个人分类: 杂谈|3226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