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类认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外滩?外滩源?–说说名字带来的麻烦
lanxum 2015-1-6 23:38
外滩?外滩源?–说说名字带来的麻烦 150106 李健 据多家媒体报道,上海踩踏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外滩今年不举行灯光秀跨年活动,而仍前往外滩,实际上参加了一场没有灯光秀的跨年活动。很多人更不知道还有一个叫“外滩源”的地方举办灯光秀(需买票)及与外滩灯光秀有何区别。外滩与外滩源,虽一字之差,带给多少人误解、麻烦甚至安全隐患。 检索网上资料,“外滩源”这个名字最早是 2001 年由地产开发商新黄浦集团提出的,后来上海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也确认这个地段是外滩的源头。于是“外滩源”的提法逐渐被从事外滩研究、规划和开发的专业人员所接受。遗憾的是,大多观赏灯光秀的人们甚至 “老上海”(科学网戴世强老师文) 也不知道这个曾经“被遗忘的角落”叫“外滩源”( 2012 年《上海生活周刊》称“外滩源”大隐于市,其中的含义不易识别? )。其实“外滩源”提出之前有人叫它“外滩半岛”,常规理解,后者名字更容易让人区分(肯定不是常规理解的“外滩”),而前者识别起来相对模糊,但比较具有“外滩”的品牌意义。 笔者写过一篇评 2 013 年“庐山西海景区”引桥断裂导致游客落水事件 的文章 ,其时有网友说“庐山西海”并非“庐山”( 位于九江县以东、星子县以西 ),而是在靠近庐山、需几十分钟车程才能到达的永修县,看来“庐山西海”挂靠世界级名山后出事了,“庐山”品牌也跟着吃了“瓜捞”,品牌价值势必受影响。 再说昨天的一个新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其网站首页醒目标题“ 上海节日踩踏惨剧不幸证明我院对节日管理无比正确 ”,于是该校被新闻热炒。后其又发布消息说“ 个别媒体报道错把我院写成‘西北大学’,让校本部领导老师和校友陷入舆论旋涡,对此我们深表遗憾。在此我们郑重说明,现代学院是西北大学申报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批准后即已成独立法人单位,。。。。。。故此次‘平安夜’有组织活动完全与西北大学校本部无关。 ”惹事了,瓜上西北大学本部,领导能不怪罪吗?但想撇清关系也很难!既然是“独立学院”,你为何要“挂靠”西北大学呢?名字带来麻烦的又一案例! 所以为避免人们识别上的麻烦和误会,起名很重要。但有人明知道容易让人误解仍然这样做,就另当别论了(或故意让人混淆)。 名字带来的麻烦很多。前不久去“北京会议中心”开会,我跟同事确认说,不是“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也不是“国家会议中心”吧。尽管都在朝阳,差别大了!到会场时,还真有人走错了,一位女士要去“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而到了“北京会议中心”(辛苦了、那打车都不好打)!叫“黄庄”的北京就有四个地方,朝阳 2 个、东城 1 个、海淀 1 个,真得确认清楚,不怪人们,其实是名字惹的祸! 出国也一样! 听准地名再上路 (有点夸张,但绝不象外滩与外滩源容易搞混)。有个国家叫黎巴嫩,美国有个黎巴嫩城;新西兰有奥克兰,美国也有奥克兰;俄罗斯莫斯科和美国堪萨斯莫斯科不是一个地方;比利时滑铁卢和加拿大滑铁卢也不是一个地方;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有悉尼。。。。。。 名字带来麻烦,从工厂安全管理角度看,其实是一种“安全隐患”( 象“外滩”与“外滩源”名字很相似、不易识别或促进了踩踏发生一样 )!由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 CCPS 分析的一起因管道标识“名字混淆”而导致的事故:一辆卡车到某工厂装载名为“ Chemfos 700 ”的硝酸镍和磷酸溶液,到达装卸位置时,工厂管道操作工却误接入了 6 个管接头其中标识为“ Chemfos Lip.Add ”(亚硝酸钠溶液)的接头上,而亚硝酸钠与要装载的 Chemfos 700 反应会产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都为有毒气体。卸料没几分钟,贮罐附近出现橙色云雾,卸料随即被终止。然而有毒气体仍然在继续释放,最终导致 2400 人被疏散, 600 名居民被告知留在家里,关闭门窗。有 6 人因吸入有毒气体受伤而入院治疗,医疗费用达 20 多万美元!事故调查报告显示,“ 管子接头标识名称很相似 ”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我看就是直接原因)。 起名的目的是为了让人识别。 除了上述 “挂靠”之类的目的外, 如果起的名字容易让人混淆,则不能怪罪人,涉及更深入的问题——人类工效学设计,要考虑到人总会犯错,这是人类生理、心理等特性决定的。所以起名也要以人为本、易于识别!
个人分类: 安全人机工程|3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尝试发现流形学习中的统一
JazzeYoung 2011-8-2 14:00
流行学习作为一种更加符合人类认知的科学,自2000年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作为人类更加习惯的一种学习方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第一次接触流形学习,就被它的数学理论吸引,对于微分流形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流形学习的各种方法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些共通之处,又或者它们对这一门理论的应用还远远不够,正如相对论中对流形的阐述,宇宙中巨大的相互作用让多维空间卷曲,然而人类的认识却又为多种迷雾所遮挡,流形,怎样更好地描述人类的认识呢?
个人分类: 机器学习|2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