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环境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四十:环境税费制度
蒋高明 2018-5-15 09:16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四十 环境税费制度 本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教学课件光盘版) 作者 蒋高明 4.3.3 环境税费制度 4.3.3 Environment taxation system 六年前,中国出现了一个“呼吸税”风波。起因是中国林业科学院的一位院士,本着对林业建设的好意,在广州召开的中国森林城市论坛上发表演讲,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对企业,甚至排放二氧化碳的市民征收生态税。他提出,居民生活在地球上,作为二氧化碳的排放者,应该为节能减排付出代价,“可以考虑让市民每个月买 20 块钱的生态基金”。这个论坛之后,中国公众的词典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 —— “呼吸税”,因此还引起了民众的一些议论。 Six years ago, there arose a “Breathing Tax” storm in China. One academician from the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with the intentions of contributing to forestry construction, proposed in a speech at the China Urban Forest Forum in Guangzhou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imposing the “ecological tax” on enterprises or even citizens who discharge carbon dioxide. He suggested that people living on earth, should pay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because they are emitters of carbon dioxide. “The government may consider making every person buy 20 Yuan of ecological fund a month”. After this forum, a new term “breathing tax” became popular in the public, which aroused some discussion. 中国林业科学院院士的言论也并非空穴来风。森林连同大量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持了对人类氧气、水分、材料和食物的供应,对于这些自然生态系统,本来就需要企业,甚至每个人都做出贡献,来予以保护。从企业利润中抽取部分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也是不少国家的通用做法。环境税,也有人称之为生态税、绿色税,是 20 世纪末国际税收学界兴起的概念。只不过,国外的各种生态税是涵盖在其消费的产品中的,没有专门提出。 The proposal is not groundless. Forests and other natural ecosystems help maintain the supply of oxygen, water, materials and food to humans. It is reasonable that enterprises and even every person should contribute to protecting these ecosystems. It is a common practice in some countries to extract profits from the enterprise as part of a special fund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tax, also known as eco-tax or green tax is a concept arising from international tax circles late in the 20 th century. But, various foreign eco-taxes are covered in consumer goods, without any specific status. 由于国情和税收政策的差异,各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容通常都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以保护环境为目的,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征收专门性税种,一般称之为环境保护税,是环境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二是在其他一般性税种中,为保护环境而采取的税收调节措施,包括为激励纳税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所采取的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和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所采取的加税措施。 Due to differences in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ax policie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taxation systems varies between countries, but the basic content usually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argeted at specific polluting behavior or de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is for 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t is usually called ecological taxation, and considere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ax system. Included in other general taxes and as a tax adjustment measure for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second part often contains tax credits in the form of incentives to encourage taxpayers to control pollution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llied with increased taxes for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damaging behaviors. 2011 年 12 月,中国财政部同意适时开征环境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针对二氧化硫、废水污染物这类污染物征收。首先选择这类污染物,是因为它们排放量大,而且相对稳定,检测技术也比较成熟。在征税方式上,采用“费改税”的方式,即在开始征收环境税的同时,取消原有排污费。在税率上,也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初期基本与排污费持平,随着改革的推进,各地根据不同污染物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合理调整环境税税率。该税种开征后,将被纳入地方税种,所得税款除按有关规定上缴国库外,主要由地方财政统一收支,以补充地方财政在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需求。 In December 2011,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pproved of levying environmental taxes in due tim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gradual and orderly progress, environmental taxes should be collected firstly on sulfur dioxide, water pollutants and other pollutants, because of their large amount and stable emissions and relatively mature detection technology. The tax-for-fee method is used, namely, to abolish the existing sewage charges in favor of environmental taxes. In terms of the tax rate, in the early stage, the rate is roughly on the same level as the sewage charge, and then,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reform, the rate may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effects of different pollutants on local environment. This tax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local tax system, and the money used locally to supplement the needs for pollution control, with a prescribed part turned into the national treasury. 虽然一般情况下,增加税种会提高财政收入,但中国生态建设中的环境税,绝不能以增加收入为出发点。环境税制的政策目标,是纠正市场失效,保护环境,引导企业有良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地方政府要敢于对资本说“不”,对违规企业实施严格管理,将污染物关在工厂里,关在它产生之前,这才是环境保护的正道。另外,征收上来的环境税要切实用在环境保护上,这样,普通百姓才不至于产生类似对“呼吸税”的误解。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more taxes will mean increased revenues; however, the environmental tax in China must not take increasing revenue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objective of the environmental tax policy is to correct market failur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o guide enterprise behavior an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have the courage to say “no” to capital, to implement strict management of illegal enterprises, to prevent pollutants before they are produced. And this is the right wa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addition, the environmental tax should be spent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 that they are not to be misunderstood by ordinary people as in the case of the “Breathing Tax”.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2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报告称中国根治雾霾最快需15年 建议征环境税
redtree 2014-5-15 22:26
报告称中国根治雾霾最快需15年 建议征环境税 作者:李金磊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5-15 14:45:24 中新网北京5月15日电(记者 李金磊)15日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中国要根治雾霾问题最快至少需要15-20年左右,建议适时开征环境税,用经济手段治理雾霾。 该报告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共同创办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持编写,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于5月15日在北京科博会平台上发布。 报告称根治雾霾最快要15-20年左右 今年报告再次聚焦雾霾问题。报告指出,2013年雾霾发生的特点是发生面积大、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更高、危害程度加大。 “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着当前和今后的经济活动,同时危害健康、特别是儿童和妇女的健康,还威胁社会安全,影响国家的国际声誉。”报告主编、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薛进军说。 薛进军认为,中国要从根本上治理好雾霾、重现蓝天白云,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需要20-30年时间。即使是采取最严厉的措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快地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奇迹性的改善环境,也需要15-20年左右时间。 报告指出,做出这样判断所依据的是国外的经验和中国的条件。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英国、德国和日本大约用了30-50年时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13亿多人口,刚刚超过50%的城市化率,接近50%的第二产业比重,世界工厂等,使得中国的环境问题比其他国家严重程度深、范围更大、牵扯面更广、原因更复杂、治理起来更困难,因此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达到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还需要20-30年。 报告建议适时开征环境税 报告指出,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新一届政府发出了历届政府没有过的最强音:“要像向贫困宣战那样向污染宣战”,显示了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心。但是,向污染宣战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也要向反贫困那样,把政策措施落在实处,变为行动。 为此,报告建议,要用经济手段治理雾霾,适时开征环境税,把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纳入环境税的征收范围,同时考虑将二氧化碳也纳入征收范围。 要合理确定环境税的税率水平,一方面最大限度反映污染物减排的边际成本,使排放污染物的代价要高于企业为减排采取技术措施的预期边际成本;同时也要考虑税率水平对宏观经济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保护要害部门的国际竞争力,还要使得税率水平循序渐进,减少对经济的冲击力和潜在的社会阻力。 在税收政策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税收优惠制度的设计,在不同时期有选择地对受环境税影响较大的行业建立相关税收减免与返还机制,规定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如要达到节能减排标准等。 此外,报告还建议,要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优先的观念,树立环境保护优先的理念,把环境保护的政府承诺纳入法律体系,设置硬性的环境保护指标作为指令性指标,各部门领导、地方干部、企业负责人任职时签订环境保护协议,并切实监督执行;要增加环境投资、大力支持环境技术的研发、普及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为经济转型、能源结构转变提供根本技术保障;要支持合法的环保运动,形成全民保护环境的氛围。(原标题:报告称中国根治雾霾最快需15年 建议适时开征环境税)
个人分类: 环境新闻|9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境税开征:加强监管、切莫伤农
jinshuqin 2010-8-9 12:39
征收环境税,应该说是环保界人士呼吁并研究了多年的事情。雷声大雨点小已经成了常态,最近终于有了点实质性的消息出来,说是马上要在江西、湖北、湖南、甘肃试点开征了。希望这次不是放卫星,在哪里试点姑且不说,起码把这个事情先运作起来。 忠言总是逆耳的,盼着它开征,但是在开征前得说两句不好听的,人微言轻,说的话不一定能够进入决策者的法眼,但是话先留下,待以后检验。我要说三点: 首先,不要 以为征税就万事大吉,好像税一征企业就乖乖减排、乖乖纳税,污染也少了,资金也多了。可不是那样!监测、核算一定要跟上,目前的统计和申报数据只是皇帝的新衣,这层新衣很吓人,即便经常有人捅穿也还是照裸不误。有个讽刺的笑话说的是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彻头彻尾的谎言,以及统计数据。这里不是写学术论文,所以暂不考证具体作者是谁,说这话的好像不是中国人,但用在中国却再恰当不过。部门数据打架的例子屡见不鲜,批评或证明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失真的研究多了去了,我举其中一个说服力最弱的例子,今年 3 月,前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就指出, 2008 年污染普查得出的 COD 排放总量是 3028.96 万吨,其中农业面源占 1324.09 万吨,那么工业排放为 1700 多万吨,而同年中国环境统计的数据为 1320.7 万吨,近 400 万吨的 COD 都被规模以下了。原因是什么?我们的统计主要是基于企业的申报,你是企业主,你会把自己的排污往多里报么? 过去搞排污收费有协议收费、人情收费(有数据为证:本人对 2004 、 2005 年的排污费征收情况做过分析,征收率分别为 60.7% 、 61.7% ),费改税之后,协议、人情的难度大了。那企业该怎么想办法合理避税呢?当然还是在排污申报上了。不能协议、不能求情了,那我就再往少里报。结果就是数据上全国环保形势一片大好,实际上环境越来越差,更不知道家底了。所以,搞环境税,一定要加强监测、核查和审计,让企业不敢做假账。 其次, 不要让环境税沦为某些人的政治资本。各级领导报政绩,经常把出台了多少多少文件、实施了多少多少新政策写进自己的诉职报告中去,真要我说,文件不算啥 ,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王道。 那么搞环境税,领导一定有得说了,可续发展、两型社会、低碳经济,所有热帽子都可以往自己头上戴,也不怕捂出痱子来。搞环境保护,最终要看的是受体健康改善了多少,环境质量提高了多少,不能说搞了环境税就是政绩,甚至说你征了多少税都不是本质需要的,而是要看你有没有把这个环境税搞好,让它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最后要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如果数据靠不住的话,那就让老百姓来说话,让他们说环境有没有搞好,自己的福利有没有提高。这次试点我一看其实挺惊讶的,四个省份都是中西部地区,有一个还是咱家乡,照理说这些欠发达地区无论从发展阶段甚至环境道义上都未必是试点的最优选择。但是一看报道,试点不是摊派的,都是积极主动争取的,我希望这是真正出于四省领导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苦用心,但是再往下,到地市、县级,能不能一以贯之,这需要严格的监管,避免使高层领导的良苦用心变成了部分人捞取政治资本的工具。 第三,征收环境税,一定要避免伤农。以前追踪环境税,看到过一些学者写建议对农药化肥征收环境税,理由大致是农业排放量大,而且发达国家是这样做的,当时我嘴里就蹦出两个字:脑残!这类学者应该不是主流,我相信在近期将要实施的环境税中不会有向农民征收这一条。现在对农民补贴都还没做到位,你还向他们征税,八成是不想吃饭了。就算农药化肥使用确实对环境影响很大,你当征税是万能的啊?经济手段有经济手段适用的范围,不能期待一个政策解决所有问题。第一点也讲到,征税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对企业的排放都还没摸清底,就去谈向农民征税。目前阶段,污染者付费原则,从交易费用和相对福利影响的角度来说不适用于农业面源控制,这个有兴趣的可以去查阅我的博士论文第七章。关于发达国家的做法,荷兰、匈牙利、挪威等国家确实为了控制化肥滥用,有的制定了养分标准,有的使用环境税的做法,但是中国的农民怎能和欧洲的农民相比?况且这些政策,目前基本上都废除了,关于这些国家在化肥控制方面的经验,本人写的一篇文章在 2009 年10月份的《环境保护》杂志上也有介绍。 总之,环境税的开征可能是环境政策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但是监管体系建设若不跟上,可能沦为某些人虚报政绩的幌子,在目前阶段,环境税如果征到农民头上,那就是一项愚蠢至极的行为!
个人分类: 专业视角|2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征环境税急需破解六大问题
simonjo828 2008-9-26 21:32
  日前在深圳举行的绿色中国第十四届论坛上,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潘岳透露有望开征环境税,并强调推行环境经济政策绝不纸上谈兵,国家综合管控环境问题的决心也不会改变。   所谓环境税,主要是指对开发、保护、使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的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国内针对实施环境税的研究,事实上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   比较西方国家而言,我国的环保工作还处于相当滞后的阶段,早期先发展后治理的思路导致今天环境负债过多,已经到了非常危机的时刻,虽然环保这个概念引入我国很早,但是真正对环境保护开始重视并付诸于行动还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   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对健全的环保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但是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环保部门权力有限,环保法律法规很不完善,对环境破坏行为缺乏法律化的约束和补偿机制。当前我国还未建立起完整的生态补偿的法规体系,缺乏生态补偿的综合性立法或专项立法,也缺乏相应的评估和补偿标准。在缺乏中央政府的协调机制前提下,难以建立一套完整的补偿机制,与此同时,由于环境利益及其相关的经济利益在保护者、破坏者、受益者和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导致了受益者无偿占有环境利益,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缺乏保护的经济激励,破坏者未能承担破坏环境的责任和成本,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赔偿,责任人丧失保护的经济压力,造成了对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   可见,环境税出台后将产生多大的效果还有待观望,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应当需要仔细斟酌。首先,重复收费的嫌疑,污水处理费很早已经开征,都是为了治理环境,消费者却要付出两次,虽然周国梅表示由于排污收费的费用很低,很难提供激励机制,很多企业宁愿缴排污税。那为什么不提高企业的排污税?同样,环境税的标准又如何制定,如果低了,企业仍然视若无睹,定高了,又将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其次,环保的根本在于人人环保,仅仅依靠经济手段对改善环境意识作用还十分有限,个别地方政府经济发展当头,不排除采取其他手段来降低环境税对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将环境税的初衷消弭掉。另一方面,环境税的收缴和使用也需要辅以完善的规划和透明的制度,否则,企业交的不明不白,环保效果依旧,只能落下有名无实的指责。   第三,目前国内是以资源收费和污染收费代替环境税--这种以费代税的办法,有着历史因素在里面,征收资源税必然要先对这些费进行调整,而这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工作,同时,但就税率和税收优惠措施等具体问题,争议很大。理由很简单,环境税会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会影响到经济发展。这个新税种的设立,与众多企业的税收负担直接联系在一起。究竟是多高的税率既能实现治理污染的目标,又不会伤害到诸多微观企业自身发展的积极性?显然,把握好这个边界是极富有挑战性的题目。   第四,环境税征收的成本亦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环境税的征收技术性比较强,工作相当庞杂,监测污染源的费用将会比较高昂。而且环境税收入如果使用不当,政府机构也有被指责借机增收的危险,综上所述,目前环境税还面临诸多实际问题,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切实解决之前,环境税是无法进行征收的,而事实上,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五,执行过程中的职权滥用问题。开征环境污染税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和资源,并非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所以,环境税的征收水平不应因政府的财政目标的调整而进行调整,应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而且,环境税的收入应用在实现预定目标的正确途径上,而不应也不能用在其他利益上。但是,在税收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由于我国地方财政一直很紧张,环境污染税收入很可能被当作增加财政收入或弥补赤字的工具,于是在征收中随意性操作和随意变更,损害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六,民间的声音也不容忽视。对于新税种的出台,人们首先会被联想成为是对国家税收的又一创新和增加,而参与制定研究税方案的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孙钢表示:环境税的立税目标是为改善环境质量,而不是注重税收的增长。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这种预期是否仍然会变形为增加企业负担,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也成为民间反对的主要原因。从政府部门而言,孙钢认为:环境税的出台将诱发多个部门的利益纠葛,征收环境税需要出具征税依据,那么,这个依据到底是由税务部门来掌握还是由其他相关部门来掌握是个问题。如果让环保部门提供检测资料,他们能白提供吗?在征收过程中环保部门和税收部门的分工如何划定?相互之间如何结算都需要解决。同时征收环境税需要一整套严格的核算和手段。可见,仅仅依靠环保部门是不行的。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环境税的作用是无可争议的,但是综合来看,中国是亚洲经济体中税务最重的国家。同时通涨压力的因素势必要考虑进去,部门利益协调都也是一个比较费时的事情,所以虽然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设立环境税,但是付诸实施还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个人分类: 环境观察|2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