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辍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农村中小学撤并致辍学人数增1.1倍
热度 2 zls111 2013-5-4 14:41
审计署:农村中小学撤并致辍学人数增1.1倍 http://news.sina.com.cn/c/2013-05-04/021927020775.shtml 早上很早在手机看到这个新闻,心里还是蛮惊讶,虽然能理解,因为身边很多小孩没上学。一方面是教育质量差,一方面是失学孩子不断的增加。 任重道远!
2839 次阅读|2 个评论
能有这样一个父亲该多好 (农村教育现状)
热度 3 luluxia8023shou 2012-11-20 19:58
感慨于《把孩子作为普通人培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4303-634257.html 首先申明 我很尊重很爱戴我的父亲 那是一个数理化非常牛气出名的人 因为家里姊妹多没钱念书 高考前因家庭变故辍学了 我在这里写着我们几代人的悲哀 也并不是想招致多少人的同情 因为有这样经历的人多了去了不是就我一个 中国人有句古谚叫“人比人,气死人” 我们决不会不埋怨我们的老一代不努力怪谁 也许目前只有靠我们这一代了 河南农村的孩子考试念书压力有多大 没有经历过的人没有发言权 心累的时候 真心羡慕能有这样一位父亲 学识渊博 孩子也没什么特别压力 幸福快乐健健康康长大 不仅能受到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 还不用拼着老命读名牌 还能有机会走出国门享受国外好的教育 成年了也不用担心父母的身体和养老等问题 说不好父母还能帮自己一把 从小在学习上父母没怎么管过我 一路从一个不知名的偏僻的小学一路念下来 爱好各项体育运动 从小学习成绩也好狠招老师们的喜欢 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很积极 因为小时做农活比较多 所以身体一直很好 莫名其妙的是我对什么都有不可思议的好奇心 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身边的老家的同龄人好多孩子都不小了 我还在读书 父母也一直认为我还是孩子 我也这样认为着 他们越来越年迈 下苦力的人往往嫌得要老很多 也没什么保障 都到了养老的年龄了 我还在念书 …… 幸亏我还是女生 也许目前有希望的就是我这一代了 河南农村的孩子考试念书压力有多大 没有经历过的人没有发言权 不要给我说 你们河南的孩子都去念大学去了谁去种庄稼 我想说我们那里小学初中辍学率不是一般的高 我们也不是大山里的 念高中的都是凤毛麟角 义务教育没留下他们 老师都是民办的转正的素质真有待提升 (反思农村教育吧) 他们都加入了南方劳动力大军了 空心村的一群空巢老人 过几年再有一群留守儿童 有时我都想我要去技校学一门技术是不是会好些 我感觉我都这么大了还在啃老 虽然公费 偶尔心累的时候 真心羡慕那些有这样父亲的孩子 加油吧露露侠 快回到现实中吧 只有靠自己努力 活出自己的人生吧 希望“穷不过三代” 希望我们有一天 我们有能力有资格去谈“把孩子作为普通人培养” 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幸福的拥有我们曾经理想中的父母吧
个人分类: 闲思|3983 次阅读|4 个评论
内地小学辍学率退至十年前 辍学主体移至低年级
zhanghuatian 2012-11-19 12:02
看了《燕赵都市报》的这篇文章我一点也不奇怪,这里的“内地”指的是中国的农村,中国什么最多?答案是——农民,而农民这个群体却生活在中国的最底层,个人认为该文反映的问题还是小问题,而大问题是“无人建设农村”“城镇农村发展不和谐”,人都是现实的,谁愿意到穷地方去当老师啊?二十年前是这样,二十年后还是这样。中国目前处在改革阶段,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才刚刚开始。记得某领导在新闻联播上宣告过“中国几乎没有一名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好文笔啊! 内地 小学辍学率退至 十年 前 辍学主体移至低年级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李婧 分享到: 更多 本报驻京记者李婧 11月17日至18日, 主题 为“一切为了农村学生”的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 论坛 在京举行。 北京 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院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此间 发布 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 十年 评价报告》显示,2000年到 2010 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一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一小时4所农村学校没了,农村学生上学成本增加 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了52.1%。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少了6成。农村初中减少1.06万所,减幅超过1/4。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的《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评价与反思》报告显示,2000年至 2010 年,平均每一天,在 中国 农村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一个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而这种现象目前依然存在。 2012 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实施了十余年的“撤校并点”政策被叫停。 与此同时,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生减少了3153.49万人,减少了 37 .8%,农村初中生减少了1644万人,减少了26.97%。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减少了约22%,农村小学就读的学生减少了11.5%,他们大多数进入县镇初中和县镇小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报告中提出了“撤并系数”,该系数表明,2001年至 2011 年,全国历年的撤并系数平均为5.63,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年小学减幅超过小学在校生减幅的5.63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农村学生的减少,除了是由于学龄人口的大幅度减少,还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劳动力转移,大量贫困地区农民进城务工,带走了部分学生。进入城镇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又形成了另外一个人群:流动儿童。 杨东平认为,大规模的“学校进城”后,农村学校日益荒芜凋敝,农村教育出现了“城挤、乡弱、村空”的危局,过度的学校撤并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10省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0.83华里,农村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34.93华里,流失辍学及隐性流失辍学率提高。 农村地区实行集中办学后,发展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学生上学远的主要措施。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10省的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寄宿生比例为39.8%,初中生的寄宿比例达到61.6%。但已建成的寄宿制学校由于普遍缺乏配套的生活设施、教师等,存在一些突出 问题 。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营养状况堪忧,农村小学生中寄宿生的身高,在不同年龄段均比走读生低3厘米到5厘米。 撤点并校的效应并非只对教育形成了影响,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从大教育的视角来讲,撤点并校对农村 家庭 、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也产生各种深刻的影响和改变。 由于学生幼小,大量农村家长不得不进城陪读。该报告显示,农村学生中家长陪读的比例平均为22.7%, 重庆 小学陪读的比例高达38.4%。年轻母亲进城陪读,导致离婚率大幅上升。一些农村孩子在新环境中反而“学坏”。同时孩子离开农村,加剧了乡村人口结构的失衡,也带来亲情的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导致乡村文化生态的凋敝和“荒漠化”。“大规模的撤点并校,荒了土地,荒了老人,荒了婆姨,荒了孩子。”杨东平评价撤点并校政策 十年 成效时指出。 杨东平认为,“对农村撤点并校政策 效果 的评价,不应当是单一经济主义维度的办学效益评价,而需要平衡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效益三者关系。在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平原地区,撤点并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正面效用比较明显。但有些地方因为盲目地撤点并校,使得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目标受到损害,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并没有达成,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并未达成,乡村文明进一步凋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学校差距仍然在拉大。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是否达成还有待深入研究。” 小学辍学率退至 十年 前,辍学主体迁移至低年级 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研结果, 十年 间,2001、 2006 、 2011 年成为小学撤并的高峰,其中, 2011 年撤并系数达到41.57。这表明,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减少基本停滞后,学校撤并仍然以巨大的力量和惯性在 快速 推进。 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 中国 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透露,近四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从 2008 年辍学生63.3万人,辍学率5.99‰,到 2011 年辍学生已经达到88.3万人,辍学率8.8‰,这与1997年、1998年、1999年的辍学水平大体相当。” 据韩清林透露,10年间,辍学的主体已经由高年级迁移到小学一、二年级。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辍学学生分别为51.08万人、55.86万人、64. 28 万人、51.81万人,辍学率分别为29.18‰、31.71‰、 37 .35‰、31.16‰,占年辍学学生的60%~ 80 %,为历史最高峰。 “大规模的持续不断的撤并教学点,不仅使大量的小学低年级孩子辍学,更为可怕的是还会使大量的儿童不能入学,每年可能产生新文盲上百万。”韩清林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全面实现 免费 义务教育的新形势下,全国小学辍学率已经倒退到1999年以前的水平。” “我要做一个自我检查,在参与制定规划纲要中只是提出了进行学校标准化建设,而没有提学校规模化和教学点的保留 问题 。” 2010 年, 国家 发布 《 国家 中长 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10 年)》,曾参与制定该纲要的韩清林称其担任了小学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中阶段的起草工作。 杨东平指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的人口逐步减少,这里显示了前20年的进程,在2000年以前,学龄人口还有高峰,到2000年以后就呈现持续下降。伴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学校适当调整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发展到现在出现了新的情况。 撤点并校政策引起了 国家 和政府强烈的关注,是因为撤并的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了自然的状态。以小学为例,小学学生在这 十年 当中减少了 37 %,学校减少了52%。学校撤并的幅度远远大于学生减少的幅度, 杨东平认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过程一方面是自然的过程,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大规模人口流动、追求有质量的教育、管理部门希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这是合理的来自教育内部的因素。而这些年来过度的撤点并校还受到很多非教育因素的影响,如地方财政困境、行政化的推动、城镇化驱动和效率优先的主导价值。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教育何去何从? 2012 年9月,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下发的《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备案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 随着 国家 叫停和规划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农村教育正在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将农村教育城镇化和农村儿童实现就近入学,成为现实当中不同的两种主张。“小学进镇、初中进城,消灭农村教育,使所有农村儿童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他们的理由是人口城镇化趋势、乡村教育的衰败、城乡教育差距,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丰富化课程。在这种思考下,现实当中的做法就是大量撤并学校,力求实现规模效益。而学术界多主张就近入学,提倡保留和建设村小与教学点,适度发展乡镇寄宿制学校。”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说。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城乡初中的规模是增加的,乡镇的学校由2001年的463人增加到 2010 年的920人,增加了98.66%。同时小学寄宿生的情况也在不断增长,从近5年的情况来看,农村寄宿生增长最大。我们 国家 增加的寄宿生当中,92.78%都是来自于县以下的寄宿生。在农村中的寄宿生当中,从7.36%增加到 2010 年的12.07%。 寄宿制学校出现,虽然可以缓解集中教学带来的地域时间成本,但寄宿制学校专业生活教师的缺失也使处在 成长 期 的农村孩子面临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活 问题 。“到底还要不要农村教育?”“农村教育一定要城镇化吗?” 不少参与 论坛 的学者都提出这样的疑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高学贵曾提出 中国 未来的农村到底会怎样?一方面大量的农民进城, 2008 年以后又有农民返乡,农民到底怎么样走,未来农村还有没有人,还要不要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未来是什么内容? 农村的城镇化是一个不可逆的历史过程,根据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 农村研究院 发布 的《 中国 农民经济状况报告》显示, 中国 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在 2011 年已经达到了0.3949,正在逼近0.4的 国际 警戒线。数据显示在收入最低的“后20%”样本农户中,务农农户占比高达82.5%。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报告指出,应关注“后20%”的农村儿童。 论坛 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重申教育的基本价值,强调坚持就近入学、公平优先、探索适合农村需要的教育、保障农村教育的各种投入。同时,21世纪教育研究院指出,农村教育资源配备的关注点应该是农村“后20%”的边缘化群体,而不是忽视或抛弃他们。做到真正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办好每一所学校,“小规模化”、“小幼一体化”和乡村教育的混合 模式 ,是农村教育可行的几种 模式 。
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乔布斯走了,请不要只关注他的辍学
xtree 2011-10-8 12:05
老乔走了,苹果还得继续“苹果”。国庆七天过了,咱这些看热闹的也得该干嘛干嘛了。 老乔走了,挥挥袖不带走一个苹果。可他留下的远不只是一个苹果,还有他的经历,经验和精神。他为什么会成功呢?也许源于他的热血,也许源于他的勤奋努力,也许源于他的聪明才干,也许源于他爸是叉叉,又也许源于他心爱的姑娘跟别人走了,大受刺激,于是“发粪涂墙”,一发而不可收拾。根据传统故事情节,我可以作如上猜想。但无论如何,我决不会猜想他的成功是源于他的辍学。 老乔,或者说任何一个成功者,成功的因素都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因素的合力造就了他们。而在老乔成功的因素当中,辍学所起的作用,不敢说一定是负的,咱毕竟不是老乔嘛。但如果说是正的话,认同者肯定不多。即使真是正的,我想所起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那么大家为什么偏偏对辍学这个因素如此关注呢?我想最关键的一点,大概是因为这个最好学吧,不费脑子,不花精神。就像有些人决心向盖茨学习,其中退学(精神)这一环是学的最好的。 其实,在看到第一篇关于老乔走了的新闻标题时,我纳闷了好一会,这谁呢?点开新闻才恍然,有点汗颜自己的寡闻。于是想多了解一些他的生平,结果一番浏览下来,给我的主要印象是:哦,原来是盖茨again啊!不过幸好网上实在的同学还是不少的,通过他们我还是了解了许多,最后才有了上面的一番感慨。 扯了这么一些,实际上就想说两点: 1. 乔布斯走了,请不要只关注他的辍学,那是对一位成功者的不尊重,是对他的否定; 2. 希望某些作者在关注大家眼球的同时,也多关注下大家的精神以及对年青人和舆论的导向,多些担当,多些社会责任感。
3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乔布斯:上学不如辍学 山寨不如创新
热度 1 wewnyin 2011-10-8 09:0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2323do=blogid=494141 “天气就是天意。”今年国庆黄金周,南国阴雨绵绵,原来是天意呀!先是一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喜讯到达之前即撒手人寰,接着是无以伦比的技术创新者乔布斯驾鹤西去。诺贝尔奖和乔布斯,可以说标志着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的颠峰。两座颠峰坍塌了,这个世界难道不需要科学、不需要技术?!天意应该并非如此,而是要为科学和技术颠峰的坍塌而哭泣。 诺贝尔奖和乔布斯,两座颠峰,中国人目前都还只是围观的观众。是天气不好还是天意如此?值得深思。如果说诺贝尔奖中国人已可“擦肩”而过了,那么乔布斯中国人可能还在望其项背。 乔布斯带给我的启示: 1 、 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个人奋斗,但如果个人再怎么奋斗也很难成功,那么很大程度上说明个人所处的社会是有问题的。我们这个社会不缺努力奋斗的人,勤劳勇敢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2 、有些人,读大学还不如不读大学,如乔布斯们;有些大学,去读还不如不去读,如中国的很多大学。中国的大学多如牛毛,但适合人的成长和发展的有多少? 3 、 山寨不如创新。 乔布斯说,伟大的产品是品位的胜利,是“通过体验人类最美妙的创造,并将这一切运用到自己的产品中炼成的。” 山寨别说品位,连起码的道德和尊严都没有。山寨除了骗取点穷人的银子,得到的是世人的鄙视。 4 、真正的富,是精神上的富,不是物质上的富;是创新致富,不是山寨致富。 中国人既仇富又不仇富,关键看是什么样的富。中国的官二代、富二代,你们富吗? …… 渴望中国大地气候宜人,既适合 诺贝尔奖滋生,又适合乔布斯们成长。但革命尚未成功,吾辈仍需努力。无数网友已找到症结并指明出路,无需我再赘言。 “ 中国的乔布斯被体制灭了!我国很多不懂技术的人管着有技术的,技术人才往往很有个性,不愿溜须拍马,而领导掌握着立项、投资大权,许多技术没有资金而夭折。在我国智商比乔布斯高的大有人在,但被迫用于窝里斗。科技之路乃创新求真之路,若只有一种声音不敢说真话,若体制不改,乔布斯何来?” “乔布斯生在中国的八种可能: 1 、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2 、忙于迎接各级领导视察苹果, 3 、与县政府勾结强征农民土地, 4 、坐在春节晚会的第一排, 5 、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十大企业家等荣誉若干, 6 、在央视谈话节目中催人泪下的细数创业艰辛, 7 、苹果宣布进军房地产, 8 、死后的一个星期内,被民众忘记。” “中国出不了乔布斯,跟众多 ‘ 中国特色 ’ 有着直接的关系,若要改善这种现状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多方面努力,提高认识,建立适合孵化出 ‘ 乔布斯 ’ 的环境和机制。首先,需要 ‘ 去山寨化 ’ ,政府扶持和鼓励企业创新,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其次,遏制房地产等投机性经济的大利润空间,防止企业抱有仅仅依靠资本即可获利的投机性心理;最后即为建立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击抄袭、剽窃的企业行为,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198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乔布斯:上学不如辍学 山寨不如创新
tangminqian 2011-10-7 20:04
个人分类: 社会思想文化|17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辍学却取得巨大成功的三个人
热度 4 ywang69 2011-10-6 17:03
乔布斯的去世或许是今天最引人注目的新闻,全世界的苹果迷称他为苹果教父。  乔布斯(Steve Jobs ), 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戴尔(Michael Dell)都是IT 界的翘楚,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 大学一年级就辍学创业。 1972年乔布斯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斯阿图斯的Homestead高中,后入读俄勒冈州波特兰的 里德学院 ,六个月后退学。在养父母的车库里创立苹果公司。 1983年,戴尔考入德州大学学习生物学,一学期后休学,创立Dell计算机公司。 1973年,盖茨考进了 哈佛大学 ,一年后辍学创立微软公司。 辍学后,三个天才成功了。 当然也还有另一种可能:继续完成大学学业后三个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个人分类: 道听途说|5500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