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灵山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同学:地质学不能这样搞!
热度 81 Hongbolu 2016-9-3 11:16
2016 年 6 月,收到国内某地学核心期刊审稿请求,评审一篇某高校本科生的新作。 这是一篇关于灵山岛节理发育和古应力场分析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为本科生。尽管有教师为通讯作者,但本科生能尝试解决古应力场问题已经不简单了 … 根据我近年来的研究,灵山岛最老的地层是 1.2 亿年前早白垩世早期的海相浊积岩;该层碎屑岩褶皱上升后遭受剥蚀,而不整合面上覆盖着一层早白垩世晚期的流纹岩;流纹岩之上还有更晚的陆相碎屑岩及更上部的火山岩;此外还有多条辉绿岩脉穿插于多种地层中。这些岩层经受了一系列的应力作用而产生很多断裂,其中多套节理叠加在一起,需要有非常扎实的构造地质学基本功和丰富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才能将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分离、配套后进而恢复各个阶段的古应力场。我想看看这位本科生到底做了什么具体的工作。于是我详细地阅读了论文稿,但这个稿件却让我困惑不解: 尽管作者在野外现场进行了一些节理产状的测量并给出几张照片,然而作者提供的证据与结论之间却缺乏逻辑推理关系。给人的感觉是:作者既没有理解构造节理发育的基本原理也没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作者认为有几组节理测量的产状数据就可以随意分析古应力场了,所获得的结论与地质事实矛盾,而且充满着 主观臆断 。 如果是硕士生或以上资历的人士投稿,指出其关键问题后直接拒稿就行了。然而,本文作者为地质学专业三年级末的本科生,而且是“ … 计划...基金资助 ...” 的研究成果。为了鼓励该同学重新学习构造地质学及其相关研究方法,我对论文进行了详细批注(见下图): 这是第一稿的审稿意见: 八月上旬的一个晚上,我接到一个年轻人的电话,原来是论文作者某同学打来的。他希望专门到我办公室讨论并获得指导,我则坚持电话解答了一个小时。我详尽地回答了他的问题,如:如何判别早期平面X型剪节理、为何要进行赤平投影。因为他缺的知识太多,我建议他去读书或上课,然后重新到野外工作并写论文提交再审。 几天后我就收到编辑部发来的第二稿。然而第二稿并无本质进步,作者并不明白我给他的第二次机会到底是为了啥。显然作者目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无法完成必要的工作,于是我回复评审意见,建议暂不发表论文,而是重新学习构造地质学相关知识并到野外重新做工作,然后再撰写论文。 这是第二稿的审稿意见: 几天后的晚上我在内蒙古野外驻地收到该同学打来的电话。他认为已经依照要求进行了修订(见前面我展示的两张重要图件),认为不应该拒稿。 我问他为何将不同时期的节理都放到一起统计时,他争辩说他认为都是后来一起形成的。我告诉他: 你不能认为如何形成的,你应该提供证据啊!如果我们不管地质事实而仅靠自己“认为”就下结论,那还做啥地质学? 我问他:为何不进行赤平投影以求地层水平状态下的节理面产状?他说看了别人的文章也都没做如我说的“赤平投影”。说明该同学根本不会赤平投影。 我建议他重新学习构造地质学及赤平投影方法,希望两次审稿和电话交流对他的学习有所帮助,但他情绪上显然并不服气。他强调别人已经发表的文章“也是这样做的”,似乎我的审稿太过严厉了。 我问他另一个评审专家的意见如何?他说另一个专家没有过多的意见,而是建议他再拔高一下最终的结论认识...。 我告诉他:你现在认识就是空中楼阁,还要拔高?你可真胆大啊! 地质学的真谛不是“自圆其说”,而是尊重事实!如果我们不顾地质事实而想怎么认识就怎么认识,那就不是地质学而是巫术和忽悠了! 我建议他仔细看第二稿我作的批注,他说编辑部没有提供我的第二稿批注。我让他给我发信索取,他答应后 礼貌地挂断了电话。然而 至今他也没向我索要批注稿... 这次审稿让我感想很多: 是谁弄出这么多所谓的“创新”、“计划”、“基金”等让尚未掌握基本功的学生还没学会工作就急于发表论文? 是什么让中国高校的地学教育如此浮躁? 拍拍屁股也能想到:让不会走路的幼儿去与博尔特比赛跑,除了搞笑献丑外还有啥? 需要说明的是:我这次遇到的本科生本人是不错的学生,谦虚好学,特别表示要我当面指导他。然而,我无法答应他的请求,因为他缺的不是一点方法或经验,他缺的是很多应该学的地质学基础课程。 希望该同学看到我的博文后重新回去读书,学习地质学基本原理和相应的工作方法,然后再到野外做系统的工作。 基本功没有,如何创新? 地质事实都没看清楚,如何写论文? 同学:地质学不能这样搞! 请先学习站起来,再学习走路,然后再尝试跑步 !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25686 次阅读|190 个评论
中国石油大学自己拍摄的灵山岛地学科普录像
热度 13 Hongbolu 2016-6-20 13:49
位于青岛市黄岛区东南方近岸海域中的灵山岛,为中国北方第一高岛。 2010 年6月我第一次登上灵山岛,幸运地在岛屿西侧的海蚀崖识别出1.2亿年前(早白垩世)的深海滑塌沉积岩露头,这是华北东部首次发现中生代的海相沉积。 中国东部的大地构造格局是:南方的扬子板块和北方的华北板块被秦岭—大别造山带和苏鲁造山带隔开,而两大造山带又被著名的郯庐断裂带左旋错开。目前地学界流行的看法是:南北两大板块在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就已经完全碰撞了,因而形成了秦岭—大别造山带和苏鲁造山带。 然而,位于苏鲁造山带之中的灵山岛却发现了1.2亿年前的深海沉积,这与传统的大地构造认识相矛盾。 为了解开这个充满矛盾的谜团,我和我的团队在没有经费和项目支撑的情况下对灵山岛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先后两次申请自然科学基金被拒)。主要认识是:苏鲁造山带并非在三叠纪就完全形成了,在早白垩世早期今天的黄海海域还存在着一个狭长且逐渐消亡的残余盆地—苏鲁残余洋盆,将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隔开。换句话说: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的东半部分是在早白垩世后期才以剪刀式闭合的方式从西南向东北逐渐碰撞造山的。 这一发现不仅突破了中国东部(苏鲁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史的传统认识,激发了国内外地学同行的研究兴趣,而灵山岛奇特的地质景观也吸引了更多的游人到灵山岛观光旅游。 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中国石油大学地学院与网络及教育技术中心合作拍摄了《认识灵山岛地质景观,保护大自然绿色资源》的地学科普录像,对灵山岛上重要的地质旅游景观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同时归纳了灵山岛附近的地质演化历史。 该视频前几天已经上传到视友网,链接如下: http://v.cuctv.com/video/player_jt5WJNuZD9Y.html 题目是: 认识灵山岛地质景观,保护大自然绿色资源 Introduction to geology of Lingshan Island and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通过本科普材料,我们基本展示了灵山岛早白垩世深海沉积及其上火山岩的各种地质现象,以方便感兴趣的地质学家了解灵山岛的基本地质事实,进而亲自到宝岛考察研究;同时用其独特的地质景观为即将登岛旅游的人们提供一个形象的预览本。 必须强调的是:这些地质旅游资源都是大自然漫长演化过程中无数个机缘巧合的结果,是不可再生的绿色资源,应该进行大力的保护和科学的利用。 ====================== 附:视频拍摄与制作经过简介 2015 年 7 月,中国石油大学地质系的邱隆伟教授向电教中心的董晓芳老师提议拍摄一个介绍灵山岛地质景观的视频材料,于是我带着学生与学校电教中心的同仁们在青岛地区最炎热潮湿的季节登上了灵山岛,连续多日在海边和悬崖上拍摄,夜晚充分“享受”床铺的潮湿。摄像师范老师因潮湿而犯了腰痛的老毛病,徐老师接替他继续拍摄。完成了野外素材的拍摄后,电教中心的张勇波老师等又花费了二十天的时间剪辑编制,我根据基本素材撰写了中英文双语解说材料,并与张老师一起逐个镜头进行编辑调整,终于完成了这个不足 10 分钟的地学科普录像。 这是我们自己组织并参与各个环节的第一个完整的地学科普录像。虽然不太满意,但毕竟能够基本反映了灵山岛地质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优美的地质景观。希望朋友们喜欢! 借此机会向所有参与拍摄制作这段视频的同仁表示祝贺! 对黄岛区政府积、米崖港区和灵山岛村委会相关基层政府机构以及岛上村民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感谢Nick Yuehuan Lu 先生为英文解说词的完善所给出的修订建议! 创作组成员: 监制:陈勇,王岳寿 策划:吕洪波,董晓芳,邱隆伟 摄像:徐海,范楷 编辑:张勇波 动画:姚玲英 撰稿:吕洪波 配音:李凝 剧务:徐向东,安琪,宋晓丽,王琳琳,冯雪东 附录:我们发表的相关论文: 吕洪波 ,王俊,张海春, 2011 ,山东灵山岛晚中生代滑塌沉积层的发现及区域构造意义初探。 地质学报, 85 ( 6 ): 938—946. 吕洪波 ,张海春,王俊,张素菁,董晓朋,张星, 2012. 灵山岛晚中生代浊积岩中发现巨大滑积岩块。地质论评, 58 ( 1 ): 80—81. 吕洪波 ,张海春,王俊,张素菁,董晓朋,张星 . 2013. 灵山岛早白垩世复理石不是陆内三角洲沉积 — 答钟建华教授。地质论评, 59 ( 1 ): 11—14. 张海春, 吕洪波 ,李建国,王俊,张素菁,董晓朋,张星,黄振才,舒云超,任星民 . 2013. 山东青岛早白垩世新地层单位 — 灵山岛组。地层学杂志, 37 ( 2 ): 216—222. 董晓朋, 吕洪波 ,张星,张海春,王俊,张素菁 . 2013. 山东灵山岛早白垩世复理石软沉积物变形期次解析。地质论评, 59 ( 6 ): 1060—1067. 董晓朋, 吕洪波 ,张星,张海春,王俊,张素菁 . 2014. 灵山岛北端早白垩世复理石中的滑塌断崖。地质论评, 60 ( 4 ): 771—779. WangJun, Chang Su-Chin, Lu Hong-Bo , andZhang HaiChun, 2014. Detrital zircon U-Pb age constraints on Cretaceous sedimentary rocks of Lingshan Island and implications for tectonic evolution ofEastern Shandong, North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 96: 27—45.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11967 次阅读|31 个评论
灵山岛畔搁浅的鲸鱼
热度 12 Hongbolu 2015-12-6 10:36
自从学校搬到黄岛,俺就经常到海边溜达,特别是近五年多成了灵山岛的常客,除了与石头打交道外,也顺便在海边观赏了不少海洋生物。有时还能看见大型鲸类,可惜是搁浅的尸体。非常遗憾的是,俺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几乎是空白,对鲸类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猜测阶段:大的是鲸,小的是豚?头大的是食肉类,头小的是食草类? 如果你问俺海洋生物方面的东西,俺就只能到网上查阅那些大量的、几乎是相互拷贝的、其实相差不多的信息,然后再拷贝(抄袭)一番给你答案,自己心里自然没底,恐怕多数都是错误的。没有经过系统的生物学训练,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是生物学的白痴为好。今天放几张俺自己拍摄于灵山岛海岸的鲸类“标本”,请求生物学专家们给出正确的科普级的答案,俺在这里提前表示感谢! 好了,上图: 上面的是巨头鲸的小崽吗?还是海豚? 下面的是2015.11.17拍摄的,咱看见时头已经没有了,据岛民说被某些人割去了头部器官,只留下头骨了。如果保留完整而放到博物馆该多好啊! *上面这张照片拍摄日期打字错误,实为2015年10月17日,可别穿越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566 次阅读|28 个评论
为发现“灵山大裂谷”的王先生正名(兼做地学科普)
热度 33 Hongbolu 2014-5-24 10:32
最近无意中在新浪网上看到了青岛市的王铎先生的博文,声称他发现了“灵山大裂谷”,而《青岛晚报》(2013.06.27)报道的中国石油大学吕洪波先生的发现是”忽悠人“,因此要求《青岛晚报》记者为他正名。 鉴于王铎先生是青岛市著名作家、政协委员,影响很大,而《青岛晚报》的那篇报道恰恰是介绍我在灵山岛的发现的,因此我有必要站出来为王铎先生正名:首先,他的发现我至今也没发现,也绝不敢与他争夺任何发现权;第二,他的发现存在着明显的误解!为了减弱这种误解在大众中的不良影响,我有必要进行简单的地学科普解释。下面先看看王铎先生的博文吧: ( 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aa83ca0101e2g8.html ) 王铎先生发现的是否是大裂谷呢?灵山岛是否存在着大裂谷呢?我们先看看裂谷的定义: Wikipedia 上关于 裂谷 ( Rift valley )的定义: A rift valley is a linear-shaped lowlandbetween several highlands or mountain ranges created by the action of ageologic rift or fault. A rift valley is formed on a divergent plate boundary,a crustal extension, a spreading apart of the surface, which is subsequentlyfurther deepened by the forces of erosion. When the tensional forces werestrong enough to cause the plate to split apart, a center block dropped downbetween the two blocks at its flanks, forming a graben . This drop of the center creates thenearly parallel steeply dipping walls of rift valley when it is new. Thisfeature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rift valley, but as the process continues, thevalley widens, until it becomes a large basin, that fills with sediment fromthe rift walls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One of the most well known examples ofthis process is the East African Rift. ( Source : http://en.wikipedia.org/wiki/Rift_valley ) 简单翻译第一句: 裂谷是地裂陷或断层活动而产生的介于高地或山脉之间的线状低地 …… 百度上的解释: 裂谷:地球深层作用的地表坳陷构造,以高角度断层为界呈长条状的地壳下降区,是数百至上千千米长的大型地质构造单元。英国人 C.W. 格雷格里 1894 年首先提出。 裂谷是板块构造运动过程中,大陆崩裂至大洋开启的初始阶段的构造类型,也是岩石圈板块生长边界的构造类型,在陆壳区大洋中脊上均有发育。现今规模最大的裂谷发育在各大洋盆的洋中脊上,裂谷形态保持良好,特征明显。一般谷宽 25 ~ 30 千米,高出最深洋底 2 ~ 3 千米,与附近洋底高差为 0.5 ~ 1.5 千米 … … ( http://baike.baidu.com/view/158411.htm?fr=aladdin ) 《 百度百科 》 上的介绍: 大裂谷是由一系列断层围限成的长形的断陷谷地。 由一系列断层围限成的长形的断陷谷地。大裂谷宽多在 30 ~ 75 公里之间,长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系,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沿红海往北延伸到西亚约旦谷地,全长 6400 多公里;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阿明湖、蒙博托湖至尼罗河河谷,长约 1700 公里。苏联贝加尔湖是所有大裂谷中最深的湖泊,最大水深达 1600 多米。 (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626523/12445067.htm ) 陆地上最著名的裂谷应该是东非裂谷,从Goole Earth上就能看得非常清楚: 鉴于王铎先生在博文中又提到“大峡谷”,我们再来看看峡谷的定义: 大峡谷( Canyon )、峡谷( gorge )的定义: A canyon or gorge is a deep ravine betweenpairs of escarpments or cliffs and is most often carved from the landscape bythe erosive activity of a river over geologic timescales. Rivers have a naturaltendency to cut through underlying surfaces so will eventually wear away rocklayers to lessen their own pitch slowing their waters; given enough time, theirbottoms will gradually reach a baseline elevation—which is the same elevationas the body of water it will eventually drain into. This action, when the riversource and mouth are at much different base elevations will form a canyon, particularly throughregions where softer rock layers are intermingled with harder layers moreresistant to weathering. ( Source :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nyon ) 峡谷的定义(互动百科): 峡谷是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V 形谷的一种。一般发育在构造运动抬升和谷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峡谷乃指由峭壁所围住的山谷,一般由河流长时间侵蚀而形成。许多人在印象中一直认为地球上最大的峡谷是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不过 1994 年被证实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才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其长度为 504.9 公里,平均深度达 5000 多米;太阳系里最大的峡谷是位于火星赤道上的水手号峡谷( Valles Marineris )。 ( 来源: http://www.baike.com/wiki/%E5%B3%A1%E8%B0%B7 ) 显然,王铎先生发现的也不是峡谷。那到底是什么呢?也许灵山岛东部的一条断裂带被他当作“大裂谷”或者“大峡谷”了。看看下面这张照片是否就是他所指的景观呢? 王铎先生不是搞地质的,看见一条断层而误解为“大裂谷”是可以原谅的。但鉴于他在其多次再版的著作--《青岛掌故》中将这一景点当作“奇观”并赋予了核心定位,可能会对很多读者(特别是中小学生)产生误导,有必要在此对王先生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探讨: 第一、王先生声称的“ 灵山大裂谷 ”是不存在的,若将这条断裂当作“大裂谷”显然是误解了。 第二、王先生在书中也指出他的发现是一条断层,这种理解就对了。但说这断裂 形成于一亿年前 ,则只能是猜测了,因为判断形成年龄是要找出事实根据的,在详细做工作之前我从不敢乱下结论。 第三、王先生在书中描述这个“ 大裂谷 ”是“ 20多米深、近百米长的泥页状岩大褶皱 ”,这个咱从地质学角度无法理解,因为他用了“ 泥岩 ”、“ 页岩 ”、“ 大褶皱 ”等诸多地质学词汇,然而这些又是20多米深的“ 大裂谷 ”。这到底是什么呢?咱糊涂了。 第四、王先生声称“ 各种生物化石沉积丰富 ”,这让我急于想向他请教:我们这几年就为缺少化石而着急呢!至今在海相地层中仅发现藻类和孢粉等微体化石,不知道王先生在哪个神秘的点上发现那么丰富的化石?王先生所说的“万页书”又在哪里呢? 第五、 鉴于王先生在博文中质疑 :“ 怎么,这位先生一来青岛才几年,就发现了世界级的地质景观了。千万别再忽悠了...” 有必要强调一点:我绝不敢将王先生的“发现”当做自己的发现!倘若那样,我就不仅是瞎忽悠,更是犯罪了! 那么,我到底在灵山岛发现了什么?我的发现不一定有记者报道的那样玄乎,但最近几年我和我的学生已经发表了多篇研究文章,而且研究一直在进行(注:不是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除了某些工作借助于一个小资助启动外,都是花自己的钱,不是纳税人的钱,这一点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是自豪的)。从2011年起,每年都有专业的地学研讨会将灵山岛作为典型的野外现场进行考察与交流,来自国外不同国家的沉积学家也先后登岛参观。我发现的显然不是王先生的“发现”,我首先识别出来的是:灵山岛早白垩世复理石中的滑塌褶皱层(见下图)。王铎先生若有异议,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同时也欢迎王先生来信、来电话交流! 王先生作为非地质人员,产生上述误解是可以原谅的,但将其放在多次再版的著作中就有些大意了。然而,这个错不在王先生,实为我等搞地质的“专家”之大过----地学科普没有做好啊!倘若出版前有懂地质的朋友提醒一下,我想王先生绝不会在书里如此强化他的“发现”;倘若我们有足够丰富的地学科普知识让王先生看到,他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偏差了;退一万步想,倘若我们的高校、中学的地学科普做得足够好,我们也没必要担心错误认识的不良影响了... 为此,我也在“百忙之中”花费了几天时间整理材料,借科学网宝地特作说明。为什么我说这是地质学家的过错呢?因为我们不用科学的东西占领科普阵地,人们就会被错误的认识所误导!而这种误导一旦来自于有着多种头衔的名人、领导、权威时,其危害就更大! 再次呼吁(不是忽悠):地学同仁们,地学科普也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假若你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就当作公益事业来做吧! ===================== 附: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章(有的请见我以前的博文) 吕洪波 ,王俊,张海春, 2011 ,山东灵山岛晚中生代滑塌沉积层的发现及区域构造意义初探。 地质学报, 85 ( 6 ): 938—946. 吕洪波 ,张海春,王俊,张素菁,董晓朋,张星, 2012. 灵山岛晚中生代浊积岩中发现巨大滑积岩块。地质论评, 58 ( 1 ): 80—81. 吕洪波 ,张海春,王俊,张素菁,董晓朋,张星 .2013. 灵山岛早白垩世复理石不是陆内三角洲沉积 — 答钟建华教授。地质论评, 59 ( 1 ): 11—14. 董晓朋, 吕洪波 ,张星,张海春,王俊,张素菁 . 2013. 山东灵山岛早白垩世复理石软沉积物变形期次解析。地质论评, 59 ( 6 ): 1060—1067. 张海春, 吕洪波 ,李建国,王俊,张素菁,董晓朋,张星,黄振才,舒云超,任星民 . 2013. 山东青岛早白垩世新地层单位 — 灵山岛组。地层学杂志, 37 ( 2 ): 216—222. 科普论文: 吕洪波 . 2013. 中国北方第一高岛 — 灵山岛。科学画报, 2013 ( 1 ) :42—43. 还有其他作者发表的关于灵山岛复理石的论文,大家自己去搜寻吧!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8000 次阅读|74 个评论
灵山岛摄影拾趣
热度 10 Hongbolu 2013-3-20 00:19
今天利用科学网新的编辑工具上传30张照片,速度确实很快。但图片中的文字本来非常清晰,上传后却变得模糊了。不知为何。先凑合着看吧,过些天我将删除此贴,照片重新整理后再上传。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4829 次阅读|22 个评论
春节作业:灵山岛是中国第几高岛?
热度 7 Hongbolu 2013-2-9 10:24
春节作业:灵山岛是中国第几高岛?
最近两年多我写了好几篇关于灵山岛地质发现的研究论文以及博文,不止一次地提及灵山岛为“中国北方第一高岛”和“中国第三高岛”,而且笃信这是毫无争议的东西,因为无论从网上媒体还是纸质材料基本上都是这样描述的。然而,前几天偶尔在“青青岛社区之青岛论坛”阅读了网名为“ 清清溪流”的作者的一篇文章 — 灵山岛并非“中国第三高岛”。 ( 资料来源: http://club.qingdaonews.com/showAnnounce_2_4695917_1_0.htm ) 突然认识到:我已经在不经意间多次传播了错误的信息。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不能让错误信息的影响继续扩大下去! 首先,我为自己的无知对读者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此公开致歉。 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我花费了几天的时间通过网络资源反复核实“清清溪流”的博文中所介绍的八个岛屿的高度。虽然没能获得十分精准的数据,但通过 Google Earth 检查了这八个岛屿确实都比灵山岛海拔高。现在已经明确的是:灵山岛确实不是中国第三高岛。那它到底是中国第几高岛?是否还是中国北方第一高岛?需要进一步核实! 为了让公众了解中国重要岛屿的真实信息,在此发文呼吁感兴趣的博友花费时间帮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核实在中国高度前十的岛屿是哪些?具体海拔高度各为多少?灵山岛是中国第几高岛? 作为春节作业,请大家抽空寻找数据,为中国岛屿高度排序、面积排序,至少排出前十岛屿。知道哪个岛屿,就请提供其数据,不一定求全。 个人以为:这应该比高校排名更有意义,而且很少有歧义! 谢谢大家并祝各位:新春快乐! 吕洪波 2013.02.09 于 黄岛 ================================================= 附:部分岛屿数据及卫星影像图整理初步结果: 第一高岛:台湾岛,中国最大的海岛。 面积: 36191.4667km 2 ,最高峰玉山 —3992m ?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2200.htm?fromId=102198redirected=seachword )。 玉山主峰于 1917 年由陆地测量部设立了一等三角点, 1924 年海拔高度测量为 3,950 米。近年来在新技术的测量下,海拔重新测得为 3,952 米。日治结束后,曾长期采用 3,997 米的标高,现今仍有部分地图沿用,系起源于 1957 年美国远东陆军制图局的数据。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18934.htm ) ================================================= 第二高岛:海南岛。最高点五指山海拔: 1867m ? 海南岛的长轴呈东北一西南向,长约 300 余公里,西北一东南向为短轴,长约 180 公里,面积 3.39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5677.htm ) 五指山海拔高度的文章非常少,仅见网上回答片段: 五指山主峰由西南向东北排列,先疏后密,二指为最高峰,海拔 1867 米,山脉延伸及五指山、琼中、保亭、陵水等四个市县。水满旅游风景区总面积为 211 平方公里,其中五指山主体范围 169 平方公里,现为海南省级自然保护区。 (资料来源: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9542860.html ) =========================================== 第三高岛:香港大屿山。海拔 934 m ? 香港的大部都与大陆相连,仅南部边缘为岛屿。然而岛屿的高度却不低。南部两个大的岛屿 — 大屿山和香港岛都超过 500 米海拔。大屿山英文名称: Lantau (烂头?)。 大屿山总面积达 146.75 平方公里,是香港最大的岛屿,位处香港西南面,在珠江三角洲口。大屿山上香港第二及第三高的山岭,分别是凤凰山( 934 米)及大东山( 869 米)。大屿山的主要海湾有阴澳湾、大白湾、银矿湾、贝澳湾、芝麻湾、塘福庙湾、东涌湾。 大屿山亦称 大溪山 、 大姨山 、 大嵛山 、 大鱼山 、 大渔山 、 屯门岛, 大屿山岛 ,大屿岛 及 烂头岛 。大屿山的英文名 “ Lantau ” 正是粤语 “ 烂头 ” 的音译。 大屿山 Dayushan ,亦作 Lantau Island 。(中国大陆方面有称为大濠岛,视为万山群岛的一部份)位于香港西南面,是香港境内最大的岛屿,面积 146.75 平方公里,比香港岛大 84% 。大屿山大部分地区属于离岛区,但大屿山东北部,包括阴澳、竹篙湾、汲水门等,在地区行政上属于荃湾区。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171540.htm ) ================================= 第四高岛:广东南澳岛。海拔: 588.1m ? 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也是汕头市的唯一辖县,她是由 37 个大小岛屿所组成,陆地面积 130.90 平方公里(其中主岛面积 128.35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4600 平方公里,现有 7 万多常住人口,现辖 3 镇 2 管委。 大尖山位于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主峰 高嶂岽 海拔 588.1 米。这里山高雾多,从山下往上攀登,有“人在天上走,云在脚下行”的感觉。登上峰顶,俯瞰全岛,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景色迷人。 (资料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34f5790100u5vz.html ; http://baike.baidu.com/view/75043.htm 有改动) ========================================================== 第五高岛:香港岛。海拔: 554m ? 香港岛,简称港岛或香港,面积约 78.40 平方公里,是香港的主要岛屿,也是香港第二大岛屿。香港岛是香港开埠最早发展的地区,岛上有香港的商业和政治中心。英国殖民者最初居住的地方域多利城就在香港岛北岸。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以 Victoria (维多利亚女王)命名,名为维多利亚港,是以前进出香港的贸易船只停泊的港口。香港岛上最高的山峰是太平山,海拔 554 米。而广义上的香港岛地区,亦包括鸭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银洲等附属岛屿。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84071.htm ) =================================== 第六高岛:台湾兰屿。海拔: 548m ? 兰屿是台湾东部的一个小岛。因岛上安山岩含大量硫化铁而呈赤红色,远望如红色人头,故旧称红头屿;又因岛上盛产名贵的蝴蝶兰,后改名为兰屿。与鼓浪屿、江心屿、东门屿并称 “ 中国四大名屿 ” 。兰屿是台湾少数民族的一支达悟人世居之地,方圆 45 平方公里的小岛满目葱茏,岛上丘陵起伏,海滨怪石林立,形状各异。 兰屿是海底火山喷发隆起而形成的火山岛,大部分为山地,仅海岸附近有较缓和的平地。岛中央的红头峰海拔 548 米;北部有海拔 438 米的青蛇山,海拔 494 米的杀蛇山;东南部有海拔 480 米的大森山。全岛周长 38 公里,海岸线十分曲折,多被隆起的珊瑚礁所环绕。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47995.htm ) ============================================= 第七高岛:福建大嵛山岛。海拔: 541.4m ? 福建大嵛山岛,位于霞浦东北海域,距离三沙古镇港 5 海里,是闽东最大的列岛,由大嵛山、小嵛山、鸳鸯岛、银屿等十一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 28.3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30.12 公里。嵛山又名俞山、盂山,亦名窑山、鹞山。俞、盂均为方言谐音, 又因昔时嵛山古木参天,岛上渔民 兼营烧炭副业,天湖山下多古炭窑,故别称窑山。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6599657.htm ) 大嵛山岛 , 直径约 5 公里 , 面积 21.22 平方公里 , 最高处红纪洞山海拔 541.4 米 , 为闽东第一大岛。岛上风光旖旎 , 有天湖泛彩、蚁舟夕照、少滩奇纹、南国天山、海角晴空等胜景。在碧波万顷的东海之上 , 海拔 200 米处 , 镶嵌着大小两个湖泊 , 因而素有 “ 海上天湖 ” 之称。湖周群峰环拱 , 其状似盂 , 嵛山岛由此得名。大天湖面积近千亩 , 可泛舟畅游;小天湖 200 多亩。二湖相隔 1000 多米 , 各有泉眼 , 常年不竭 , 水质甜美 , 水清如镜。因日而耀 , 因风而皱 , 时有白鸥翔集。 (资料: http://www.baike.com/wiki/%E5%A4%A7%E5%B5%9B%E5%B1%B1%E5%B2%9B ) ============================= 第八高岛:浙江舟山桃花岛。海拔: 540m ? 舟山群岛( Zhoushan Islands )岛礁众多,星罗棋布,相当于我国 海岛 总数的 20% ,分布海域面积 22000 平方公里,陆域 面积 1371 平方公里。其中 1 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 58 个,占该群岛总面积的 96 . 9% 。主要岛屿有 舟山岛 、 岱山岛 、 朱家尖岛 、 六横岛 、 金塘岛 等,其中舟山岛最大,面积为 502.65 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 岛 。 据悉,舟山是中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包括 1390 个岛屿,陆域面积 1440 平方公里,内海海域面积 2.08 万平方公里,人口 100 万。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39530.htm ) 对峙山是舟山群岛的最高峰普陀区桃花岛地理座标北纬 29°48′, 东经 122°16′ 。面积 42.66 平方公里。 90% 是山丘。北西走向出露的流纹岩等受侵蚀 , 山顶可见残留巨石 , 兀然屹立。东部海岸有千步沙滩和砾石滩。最高点对峙山海拔 544.4 米,是舟山群岛的最高峰。 (资料来源: http://t.zhoushan.cn/index.php?mod=topiccode=27206 ) 安期峰景区以峰、石为特色,寺、洞为主体。峰就是安期峰,海拔 540 米,舟山千岛第一高峰。石 —— 就是石阵,遍山的奇岩怪石,组成一个 “ 白家朝圣 ” 大景观,浩浩荡荡,朝着普渡众生的 “ 观音石 ” 前进。寺 —— 就是圣岩寺,位于海拔 460 米山岙处,是舟山千岛位置最高的寺院。洞 —— 就是安期炼丹洞,位于海拔 482 米高处的一个天然岩洞,是先秦隐士安期生修道炼丹之所。这峰、石、四、洞都是舟山独一无二的。这个景区具有山青、水曲、石趣、峰奇、境幽、气爽的特点,是度假疗养的好去处。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792068.htm ) 最后奖励大家观赏一顿美餐:红豆沙包子。这可是除夕前我自己亲手做的啊!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6175 次阅读|14 个评论
灵山岛地质公园建设建议
热度 8 Hongbolu 2012-12-7 21:42
灵山岛地质公园建设建议
灵山岛地质公园建设建议 吕洪波(中国石油大学地学院) 灵山岛位于山东省青岛胶南市(现已并入新的黄岛区)东南的黄海近岸海域中,距大珠山大约 10km 。虽然海岛面积仅 7.66km 2 ,但最高点却达到 513.6m , 为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的中国第三高岛 (这一说法有问题,待修改) (1) , 也是中国北方的第一高岛,最新的研究将其划归为构造成因岛屿(栾光忠等, 2010 )。更重要的是,灵山岛恰好位于分隔华南、华北两大古陆的苏鲁造山带中(图 1 ),记录着白垩纪以来华北东部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吕洪波等, 2011 )。 图 1 灵山岛附近构造位置图(作者据 Google Earth 底图绘制) 图 2 灵山岛部分重要地质遗迹剖面位置图(底图据 Google Earth ) A— 轮渡码头之南剖面; B— 海岛南端老虎嘴下方千层崖剖面; C— 背来石景区; D— 轮渡码头; E— 老虎嘴景区;剩余标志点为已经考察过的其他部分地质点。 由于交通不便,灵山岛知名度并不高,地质研究基础薄弱,地质遗迹也并不被外界所了解。但随着近年来青岛地区旅游业的逐渐发展,加之 2011 年胶州湾隧道和大桥的开通,青岛居民开始大量到胶南旅游,灵山岛旅游也开始逐渐热闹起来。近两年来本人发起的联合课题组(中国石油大学地质系、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以及香港大学地科系)在灵山岛发现大量独特的地质遗迹(图 2 )(吕洪波等, 2011 , 2012 ),使得灵山岛特殊的地质现象也逐渐为外界所知晓,很多在青岛召开的地学研讨会(包括很多国内地学同行)都邀请本人带队去灵山岛现场考察,这些都明显扩大了灵山岛的影响,提高了其知名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灵山岛地质遗迹的独特魅力,保护这些自然资源,促进灵山岛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建议逐步建设灵山岛省级、国家级地质公园。 一、 建立灵山岛地质公园的意义 (一)灵山岛地质遗迹完全具备地质公园的自然条件 地质遗迹( geological heritage ) 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各种地质体的总和。主要包括:有重大观赏价值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等等(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2006 )。 地质公园( Geopark ) 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地质遗迹景观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为人们提供较高品味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和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2006 )。 灵山岛作为中国北方第一高岛、全国第三高岛,在不到 8km 2 面积范围内从海平面拔地而起到 500 余米高度,本身在地貌上就非常独特,具有重要的地貌景观价值。 由于交通不便,以前灵山岛的地质现象并不被外界所知晓,即使是地质学界也仅仅将其上出露的地层看作与胶莱盆地基本相似( 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2003 )。然而,最新的研究揭示:灵山岛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等都是非常独特的地质遗迹,而且海边有非常好的地质剖面,这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科普教育意义(吕洪波等, 2011 , 2012 )。 从地貌景观到地质构造都展示了灵山岛为宝贵的地质遗迹,完全具备地质公园的自然和环境基础。只要进行全面的野外考察和基础地质研究,揭示出其具体的科学意义,就可建设成山东省乃至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今后结合青岛海岸带的崂山、大珠山、小珠山、竹岔岛、胶州湾等海岸带景观,可以综合建设成世界地质公园。 (二)灵山岛建设地质公园是地质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1 、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需要 地质遗迹是地球母亲赐予人类的高贵财富,从其形成、发育并保留到今天的景观是多重因素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演化的结果,也是无数偶然事件机缘巧合的结果,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全社会关注与保护。因此要进行科学论证、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地质资源,将建设地质公园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用地质公园带动旅游和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唤起民众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意识,最终达到长期科学发展的良性循环。 灵山岛的上半部主要由火山岩组成,而下半部却主要由海相浊积岩组成。特别是海岸带附近的地质剖面,是经过海浪与潮汐千百年以上长期侵蚀而揭露的海蚀崖,有着海拔、位置、时间等多重的巧合,地质景观独特而宝贵,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必须予以保护。以前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灵山岛有些礁石被炸平,修建鲍鱼、海参养殖场,破坏了很多自然景观。现在必须开始重视起来,整个岛屿的周边都应经过科学论证,开发一定要有序,以便更加有效地保护自然景观,做到资源保护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 图 3 灵山岛西侧码头南部修船厂剖面展示良好的海相滑塌沉积剖面(吕洪波摄) 2 、建立地质公园有利于地学研究和科学普及 建立地质公园本身是崇尚科学和破除迷信的重要举措,其重要任务就是:普及地学知识、宣传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要求对自然景观既有社会和人文的理解,又有地质科学的解释,增加地质景观的科学性、趣味性、文化性。地质公园不仅是地学研究的场所、地学实习的基地,同时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教场。反过来,外来地学考察和科普旅游也会带来不同的人文与科技信息,促进当地人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胶南到青岛崂山沿岸地区(包括灵山岛)在大地构造上属于著名的苏鲁造山带,是划分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的重要地质界限(蔡乾忠, 2005 ;吕洪波等, 2011 )。灵山岛地质研究直接关系到中国华南、华北两大板块构造演化研究、南北黄海盆地形成与演化、郯庐断裂活动、胶莱盆地形成等相关的重要地质课题,对地学科研举足轻重。 灵山岛目前开发的两个景点是南端的老虎嘴和北端的背来石。每当人们慕名而来到达背来石后,看了岸上说明牌上的背来石故事再去下面寻找那块“神圣”的石头时就会大失所望。而看了老虎嘴后发现是人工开凿的一个凹槽,并未体现出其自然价值。然而,老虎嘴和背来石景点却有着非常独特的地质景观,如:背来石处的蜂窝石构造是岩石遭受盐风化的结果,所谓的背来石是海蚀崖上褶皱了的岩层掉落的浊积岩巨大岩块;老虎嘴上方灰白色的巨厚层岩石是流纹岩,其底部保留着当时火山喷发时熔岩流动的痕迹。这些独特的地质现象对旅游者特别是青少年增加地学知识都是良好的素材,对地学专业进行地质实习等都是重要的天然资源。青岛地区有中国石油大学、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三所培养地学人才的高校,还有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一所等地学相关科研单位,灵山岛独特的地质资源可以成为重要的地质实习基地。 2010 年以来,本人已经带领二十几批地学相关学生、石油地质工程人员等参观灵山岛地质剖面,所有跟随参观的科技人员和学生都赞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灵山岛的地质现象所折服。近几个月来不断有国内地质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教师联系中国石油大学地学院相关老师,希望来灵山岛参观考察。这些都反映出建设灵山岛地质公园的重要性。 3 、建立地质公园是合理开发地质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地质遗迹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地质遗迹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和游览价值,而建立地质公园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种自然遗迹资源,使其在不需要破坏资源的前提下连续使用,是开展科学旅游、绿色经济的重要举措。 虽然每年夏季和长假期间灵山岛也能迎来旅游高峰,但却有明显的日期集中在节假日的特点,主要吸引青岛市区及附近的居民来旅游。如果建立地质公园,扩大知名度,可以吸引全国乃至世界上地学相关人士前来旅游与地质考察。这些远来的特殊游客绝不仅仅为了“老虎嘴”和“背来石”景点观赏,他们有着更深层次的需要,因此一般不会当天离开,往往在附近居留几天,对青岛市旅馆、餐饮、交通等方面的要求就更高,同时为更广泛的合作提供新的机遇。市政府也可以以灵山岛地质旅游开发为龙头,开发大珠山、小珠山以及海岸带等旅游资源。同时也对开发当地水产等诸多土特产资源、扩大外销起到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灵山岛地质公园的建立还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等方面的建设。黄岛区是青岛市西海岸重要的组成部分,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气候环境,再配以优美的海岸山脉岛屿景观等,本身就是居家旅游的理想地点。借助于地质旅游的开展,黄岛区可以大力宣传(不是忽悠)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辉煌历史,从几千年前的 琅琊郡到今天的避暑旅游胜地等,其意义 此处不再论述。借着与不同层次与机构相关人士的交往,市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与不同机构建立良好的联系,促进在文化与科技领域等多方面的相互交流,为长久发展开拓新的途径。 二、 灵山岛地质遗迹考察与研究 对地质遗迹景点进行野外现场考察与研究是地质公园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没有地质考察就无法揭示地质景观的成因与形成过程,无法给出科学的解释,也就无法展现其科学意义,同时也无法提出合理开发与保护的科学依据。地质遗迹考察必须由经验丰富、地学基本功扎实的地质学家完成,在考察后提交正规文字报告和声像材料,作为申报地质公园的最重要素材。 本人特别建议:地质公园景点说明牌必须由负责公园地质考察工作的专家完成,并在说明牌下面署名,对所完成的地质解释负责,相当于责任状(以此约束考察专家认真完成地学科考,一旦出现错误,要向观众道歉)。 灵山岛可能的地质公园遗迹点:码头南部到修船厂北部剖面、老虎嘴剖面、千层崖剖面、背来石景点、洋礁洞沿岸、灵山岛山脊等都是非常好的景点。 三、 地方政府所采取的配套措施及管理责任 参照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2006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有下述几个方面: 1、 灵山岛地质公园标识系统 根据负责考察的地质学家完成的景点介绍,设计制作相应的公园标识和说明牌。 2、 灵山岛地质遗迹保护措施 根据当地发展需要和地质公园建设要求,当地政府要协调好公园建设、遗迹保护和岛上居民居住、生产、养殖等的相互关系,并对遗迹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灵山岛地质公园服务措施(旅馆、餐饮、饮水、卫生、交通等) 当地政府在实施公园建设过程中要协调当地旅馆、餐饮、饮水、卫生、交通的多个方面,以保证地质公园健康发展和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 交通道路建设:除了目前主干道路较窄外,老虎嘴景点通往千层崖景点道路、洋礁洞景点道路等都需要开辟; 饮水问题一直是灵山岛旅游的瓶颈之一,因为目前淡水收集池数量有限,而在海岸附近提取地下水的方法又不科学(直接打井太深导致咸水面上升,破坏淡水资源),应该有计划地在山坡汇水处加大修建淡水聚集池,以保证旱季用水。 4、 灵山岛地质公园申报与管理 以地方政府为申报单位。灵山岛地质公园要以青岛市或黄岛区政府为申报单位,地质公园建成后直接隶属于青岛市或黄岛区国土资源局管理(具体工作可以委托地质公园经营公司管理)。 5、 灵山岛地质公园建设经费:由青岛市(或黄岛区)政府筹集资助地质公园建设经费(一般由今后负责经营地质公园的公司出资兴建,建成后该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政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领导和监管)。 (1)注:经初步考证,灵山岛并非中国第三高岛,以前引用错误信息。我为因此对读者造成的误导深表歉意。希望有兴趣的读者深入核实(吕洪波,2013.06.03特意说明)。 参考文献: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2006.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作指南。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1~175 页。 栾光忠,李安龙,王建,李甘,谢汝吉 . 2010. 青岛主要海岛成因分类及其地质环境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40 ( 8 ): 111~116. 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2003. 山东省区域地质。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970 页。 蔡乾忠 . 2005. 横贯黄海的中朝造山带与北、南黄海成盆成烃关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6 ( 2 ): 185~196. 吕洪波 ,王俊,张海春, 2011 ,山东灵山岛晚中生代滑塌沉积层的发现及区域构造意义初探。 地质学报, 85 ( 6 ): 938—946. 吕洪波 ,张海春,王俊,张素菁,董晓朋,张星, 2012. 灵山岛晚中生代浊积岩中发现巨大滑积岩块。地质论评, 58 ( 1 ): 80—81. 提议人:吕洪波 2012.12.06
个人分类: 杂谈|7687 次阅读|15 个评论
灵山岛地质考察记-2012.10.21
热度 19 dkysdc 2012-10-22 01:41
灵山岛地质考察记-2012.10.21
2012年10月21日,中国石油大学吕洪波教授亲自带领近60位参加第12届中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的代表对灵山岛地质剖面进行了野外考察。 灵山岛位于青岛胶南市东南黄海近岸海域中,面积不足8平方公里,海拔513.6m,为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的中国第三高岛。岛上出露的岩石主要为中生代沉积岩和火山岩:下部及海域中主要为早白垩世海相复理石,上部不整合覆盖的主要为白垩纪青山期火山岩。 灵山岛在构造上属于苏鲁造山带,但岛上很多重要的地质现象尚未在地质文献中披露过。中国石油大学地学院吕洪波等自2010年起对灵山岛进行了频繁的地质考察,在被看做早白垩世莱阳期的地层中发现了远源浊积岩及其内部大量的滑塌沉积层,孢粉鉴定初步结果显示该地层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滑塌构造以同沉积滑塌褶皱为主,而在滑塌体内部还发现有很多同沉积变形构造,如:同沉积布丁构造、同沉积拉伸线理、同沉积双重构造等。 滑塌沉积发育时,盆地为介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的残余洋盆。发育于砂质单元中的早期平面X剪节理指示了该套浊积岩在褶皱之前受到了SE—NW向的动态挤压,而后期的不对称褶皱构造记录了扬子板块自南东向北西侧的华北板块俯冲的历史。灵山岛中生代滑塌沉积层的发现不仅揭示了中国东部存在着晚中生代海相沉积,更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在郯庐断裂以东碰撞缝合的演化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际材料。吕洪波教授等人的成果已经在《地质学报》和《地质论评》中发表。 以上文字源于吕洪波教授的博文和野外剖面简介。 请参见吕洪波教授的博文: (1) 报道一篇灵山岛地质发现的中文论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040-465538.html) (2)灵山岛晚中生代浊积岩中发现巨大滑积岩块(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040-527535.html) 以下为考查过程中的部分照片(依时间顺序)。 01 清晨奔赴灵山岛的途中 02 远眺灵山岛 03 登岛后,年青人争着与地学前辈合影。 04 考察开始,灵山岛“岛主”吕洪波教授一马当先。 05 绘声绘色的讲解 06 绘声绘色的讲解 07 绘声绘色的讲解 08 考察中 09 流纹岩的底部构造清晰可见 10 巨大滑积岩块 11 “岛主”与地学前辈乔秀夫先生合影 12 软沉积物变形 13 吕“岛主”开讲 14 考察中 15 基本没有变形的岩层(请与变形后的岩层对比) 16 变形后的岩层 17 变形后的岩层 18 变形后的岩层 19 变形后的岩层 20 考察现场全景 21 变形后的岩层 22 变形后的岩层 23 变形后的岩层 24 变形后的岩层 25 砂质单元中的早期平面X剪节理把岩层切成了”豆腐块”。 26 向前辈讨教 27 现场讲解 28 现场讲解 29 野外合影 30 吕岛主“顶地立天”之灵山岛版 31 “顶地立天”之灵山岛版 32 与吕“岛主”合影 33 34 考察结束,在涨潮前要从这个“天梯”上到公路。 35 83岁的地学老前辈,登高的功夫如何? 36登顶成功 37 涨潮前的灵山岛 38 返程途中: 天上的云彩是不是也变形了?
个人分类: 地学科普|12821 次阅读|40 个评论
[转载]灵山岛晚中生代浊积岩中发现巨大滑积岩块
热度 4 Hongbolu 2012-1-10 08:12
[转载]灵山岛晚中生代浊积岩中发现巨大滑积岩块
灵山岛晚中生代浊积岩中发现巨大滑积岩块 吕洪波 ( 1,2 ) ,张海春 ( 2,3 ) ,王俊 ( 2,4 ) ,张素菁 ( 2,4 ) ,董晓朋 ( 1,2 ) ,张星 ( 1,2 ) ( 1 )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学系(山东青岛, 266555 ) ( 2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 ) (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 210008 ) ( 4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香港,) 位于山东青岛胶南市东南海域中的灵山岛出露有晚中生代浊积岩,而浊积岩中发育大量的滑塌沉积及其相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揭示了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在晚侏罗世 — 早白垩世还存在着残余洋盆(吕洪波等, 2011 )。这一重要发现为华北板块东部南北黄海形成、胶莱盆地演化、郯庐断裂活动、苏鲁造山带等诸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最近本文作者等又在灵山岛南端老虎嘴景点下方盘山路西北边(靠近观景亭)的浊积岩剖面中识别出巨大的砂岩滑积岩块,进一步揭示了该盆地的西北侧在晚中生代紧靠着强烈活动的造山带。为了便于同行进一步观测,作者特将该滑积岩块介绍如下: 1、灵山岛滑积岩块(olistolith)的特征: 露头点 GPS 值: N 35 o 44.659' ; E 120 o 09.625' ; H 80m ;点位误差: 11m 在老虎嘴景点地层露头显示:灵山岛南端山坡的下半部出露的全部是晚中生代浊积岩,至海平面之下仍未见底,故整体厚度不知(吕洪波等, 2011 )。但在老虎嘴之南几十米的浊积岩剖面上,却出露一块巨型砂岩块体,其直径大约 4-5 米(图 1 中 A 所示),而其外围绕着直径达几十厘米的砂岩块体和变形的泥岩碎片(图 1 中 B 带),再向外两侧则是 4-5 米宽的复杂成分角砾岩带(图 1 中 C 带),砾石包括直径达 20 厘米的片麻岩、石英岩和砂岩角砾等(图 2 ),夹杂其间的黑色泥岩碎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挤压扭曲变形,充填硬质砾石剩余的空间(图 3 )。 沿着巨大砂岩岩块出露点向下追踪,发现附近 4—5 米范围内均为杂乱的角砾岩与泥岩碎片,而再向下部边缘则角砾逐渐减少 , 然后就是典型的发育同沉积变形的浊积岩(图 4 ),而浊积岩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显然是滑积岩重力滑动挤压的结果。该点再向下就是陡崖,即千层崖景点,出露浊积岩的主体 — 浅灰色粒序层砂岩与黑色泥岩构成的复理石韵律层。详细检查发现,浊积岩与滑塌岩块之间没有断裂,非后期构造所致,故是典型的滑塌堆积( olistostrome )。因此,该砂岩块体为滑积岩块( olistolith )。 2、灵山岛滑积岩块的构造意义 在经典的地质学词典中, 滑塌堆积 (olistostrome )定义为: 滑塌堆积是由混杂的物质组成的杂乱沉积,如岩块 ( 称为滑积岩块, olistolith )和泥,由未固结的沉积物在海底重力滑动或滑塌而堆积的半液化沉积体。滑塌堆积是缺少层理的可填图单元,但却插在正常沉积层序之中( Gary et al.,1972; Wikipedia, 2011 )。依据这个定义,滑塌堆积强调的是在海相沉积层中局部夹杂着巨大的外来岩块构成的混乱无序、大小混杂的岩石单元,这个单元可以大到足以填图。 滑塌堆积形成的岩石称为 滑积岩 (olistolite ),包括大岩块和其间夹杂的软泥等混合物。而滑积岩中的巨大岩块则称为 滑积岩块 (olistolith )( Wikipedia, 2011 )。 根据上述定义特征,灵山岛老虎嘴南部盘山路旁出露的大型砂岩块体就是典型的 滑积岩块 ,连同其周围的角砾岩一起构成了典型的 滑积岩 ,为典型的 滑塌堆积 。海相浊积岩中滑积岩块的发现为华北东部中生代晚期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 详情发表于《地质论评》2012年第一期。见: 吕洪波 ,张海春,王俊,张素菁,董晓朋,张星, 2012. 灵山岛晚中生代浊积岩中发现巨大滑积岩块。地质论评, 58 ( 1 ): 80—81. 参考文献 吕洪波,王俊,张海春 . 2011. 山东灵山岛晚中生代滑塌沉积层的发现及区域构造意义初探。地质学报, 85 ( 6 ): 938~946. 蔡乾忠 . 2005. 横贯黄海的中朝造山带与北、南黄海成盆成烃关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6 ( 2 ): 185~196. Gary M, McAfee R Jr, Wolf C L (eds). 1972. Glossary of Geology. Washington: 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e, 805pp. Vergely P, Hou M J, Wang Y M, Mercier J. 2007. The kinematics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during the Mesozoic-Palaeocene and its relations with the North China – South China block collision (Anhui Province, China). Bulletin de la Societe Geologique de France, 178 (5): 353~365. Wikipedia, 2011. Olistostrome. http://en.wikipedia.org/wiki/Olistostrome Zhu G, Liu G S, Niu M L, Xie C L, Wang Y S, Xiang B. 2009. Syn-collisional transform faulting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East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Geol. Rundsch), 98 (1): 135~155. 部分相关照片: 灵山岛南端老虎嘴景点下方滑积岩块 滑积岩块周围片麻岩角砾 滑积岩块周围砂岩团块和片状泥岩变形 灵山岛南端千层崖复理石剖面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587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国庆节邀卢华复教授考察灵山岛
热度 9 Hongbolu 2011-10-6 16:28
国庆节邀卢华复教授考察灵山岛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7330 次阅读|22 个评论
邀请导师夏邦栋教授来黄岛过双节并游览灵山岛
热度 8 Hongbolu 2011-9-17 19:22
邀请导师夏邦栋教授来黄岛过双节并游览灵山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076 次阅读|1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