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农业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农业大学陈文新院士团队科研成果落地弘毅生态农场
热度 2 蒋高明 2015-10-11 12:07
中国农业大学陈文新院士团队科研成果落地弘毅生态农场 曾彦 蒋高明 10 月6-8日,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陈文新院士及其团队部分成员李颖教授、陈文峰副教授、博士后陈文浩、博士生杨升辉一行考察弘毅生态农场,就生态农场“六不用”大豆、花生高产机理进行现场调研。 陈文新院士是国内外著名微生物学者、豆科固氮专家,40多年来带领其团队从600多种豆科植物中,采集保藏根瘤菌13000多株,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根瘤菌资源库。该团队的成熟技术可实现在少施或不施化肥氮肥基础上,满足豆科植物如大豆、花生、蚕豆、鹰嘴豆等产量需求。这一思路与弘毅生态农场的生态农业思路高度吻合。在弘毅生态农场创始人蒋高明研究员邀请下,陈院士将其主持的科研项目落地农场,并于2014年10月开展合作研究;陈文峰副教授、博士后陈文浩、博士生杨升辉在农场的豆-禾互作模式在弘毅生态农场进行试验示范,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对该实验进行长期跟踪报道。首期利用该团队根瘤菌接种的40亩夏大豆喜获丰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博士生刘海涛、留学生 Muhmud A. Muminov, 弘毅生态农场工作人员曾彦、宋守宽、刘秀等热情接待了陈文新院士一行。访问期间,正值农场最后一天收获大豆,收获的大豆晾晒在农场大院内。有机大豆结荚多、豆粒饱满,令周围村民十分羡慕。由于种植方式改变,土地严重退化,加上今年气候异常感染病害,农场附近村庄春大豆绝产。 在蒋高明教授的引领下,陈文新院士一行从秸秆青储池、干料库、肉牛养殖、土猪养殖、污水处理、沼气池、玉米种植区、大豆种植区、花生种植区、产品销售部、实验室、图书室、实验设备等均细致参观,并与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 陈院士对弘毅生态农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给与高度的评价,对接种根瘤菌后有机大豆喜欢丰收表示祝贺。这一成果落地后的效果在陈院士预料之中,她建议弘毅生态农场明年对有机花生也进行花生根瘤菌接种处理。 10 月7号晚,来访人员与弘毅生态农场所属在农场已收获的地里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品尝了弘毅生态农场自产的“六不用”食品。 陈院士团队调研期间,还有来自北京、山东济南、山东泰安、河北秦皇岛、陕西西安、、河南郑州、河南新乡、广东深圳等各地生态农业企业主或爱好者,著名环保专家、NGO组织地球村发起人廖晓义女士也带其团队访问弘毅生态农场,拟在山东曲阜等地推广弘毅生态农场技术。 (曾彦为弘毅生态农场办公室主任、科研助理)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5356 次阅读|2 个评论
【招聘会】Macrogen千年基因招聘会通知
alinatingting 2015-5-7 09:33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学院公告 招聘会时间: 5 月 11 日(星期一)下午 2 点 招聘会地点: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2018 室 一、公司简介 Macrogen 集团由首尔大学于 1997 年成立, 2000 年上市,总部位于韩国首尔,是世界领先的基因组学研发与应用企业,目前已在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成立了多家分部,并与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万余家科研单位保持着长期合作。 Macrogen 中国分部千年基因于 2009 年在深圳成立,主要致力于为研究人员提供全球最高质量的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分析及相关技术支持。千年基因拥有最全面的测序平台,包括 2 台 PacBio RS II , 10 台 HiSeq X Ten , 30 台 HiSeq 2000/2500 , 2 台 MiSeq , 4 台 454/454 + , 5 台 Ion Proton , 5 台 Ion PGM , 2 台 ABI SOLiD 及几十台 ABI 3730 ,可为研究人员提供最全面的基因组学项目解决方案,目前相关成果已在 Nature 、 Science 、 Nature Genetics 等杂志发表大量文章。 2015 年,千年基因再度扬帆起航成立北京分部,并将秉承引以为傲的最高质量和最高信誉,为华北区科研人员提供最专业的测序技术服务!千年基因北京分部目前正在火热招聘中,这里将为你提供最广阔的发展平台及晋升空间,同时提供行业内最具竞争力的薪酬。还等什么呢,赶快加入千年基因实现你的理想和抱负吧! 二、招聘计划 岗位名称 最低学历要求 招聘人数 工作地点 技术副总监 博士 6 北京;深圳 项目副总监 博士 6 北京;深圳 技术支持 硕士 15 北京;深圳 项目经理 硕士 15 北京;深圳 销售经理 本科 30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昆明;武汉;杭州等全国各大城市 销售助理 本科 2 北京 生物信息分析工程师 本科 5 深圳 市场策划 本科 2 深圳 注:技术副总监、项目副总监、技术支持及项目经理岗位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及医学三个方向,投递简历时请备注应聘方向及期望的工作地点。 三、岗位信息 1. 技术副总监 招聘人数: 6 人,动植物、微生物及医学方向各 2 人。 工作地点: 北京;深圳 岗位要求: 1) 博士学历,拥有高通量测序相关项目经验者优先; 2) 较强的科研水平及技术方案撰写能力; 3) 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4)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较强的责任心; 5) 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岗位职责: 1) 负责高通量测序项目的技术支持; 2) 根据客户的研究目的撰写科研方案; 3)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升级及新产品开发; 4) 产品相关技术资料的整理及撰写; 5) 产品相关的技术培训及技术宣讲。 2. 项目副总监 招聘人数: 6 人,动植物、微生物及医学方向各 2 人。 工作地点: 北京;深圳 岗位要求: 1) 博士学历,拥有高通量测序相关项目经验者优先; 2) 较强的沟通表达及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市场意识; 3) 良好的技术方案撰写能力; 4)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较强的责任心; 5) 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岗位职责: 1) 负责高通量测序项目的推广及市场开拓; 2) 与客户交流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3) 与市场部配合进行产品包装; 4) 产品相关市场信息的调研及竞品分析; 5) 产品相关的技术培训及技术宣讲。 3. 技术支持 招聘人数: 15 人,动植物、微生物及医学方向各 5 人。 工作地点: 北京;深圳 岗位要求: 1) 硕士或以上学历,拥有高通量测序相关项目经验者优先; 2) 扎实的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学习能力; 3)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较强的责任心; 4) 良好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 岗位职责: 1) 负责高通量测序项目的技术支持; 2) 与销售配合向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并推动意向项目; 3) 产品相关市场信息及技术资料的整理; 4) 产品相关的技术培训及技术宣讲。 4. 项目经理 招聘人数: 15 人,动植物、微生物及医学方向各 5 人。 工作地点: 北京;深圳 岗位要求: 1) 硕士或以上学历,拥有高通量测序相关项目经验者优先; 2) 扎实的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学习能力; 3) 良好的沟通表达及市场开拓能力; 4)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较强的责任心。 岗位职责: 1) 负责高通量测序项目的推广及市场开拓; 2) 挖掘潜在客户并跟进意向项目; 3) 向客户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 4) 产品相关市场信息的调研及竞品分析。 5. 销售经理 招聘人数: 30 人 工作地点: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昆明;武汉;杭州等全国各大城市。 岗位要求: 1) 本科或以上学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 2) 较强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 3) 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较强的责任心; 4) 富有工作激情,勇于接受挑战。 岗位职责: 1) 挖掘潜在客户,完成产品销售工作; 2) 销售区域内公司品牌形象的维护及产品宣传; 3) 市场竞争信息的收集及反馈; 4) 销售回款的跟进及客户维护; 5) 协调及完成其它与销售相关的工作。 6. 运营助理 招聘人数: 2 人 工作地点: 北京 岗位要求: 1) 本科或以上学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 2) 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及亲和力; 3) 敏锐的洞察力及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4)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较强的责任心。 岗位职责: 1) 协助总监完成北京分部的运营支撑工作; 2) 办公室的行政支撑及团队建设; 3) 市场活动的组织及市场物品的制作。 7. 生物信息分析工程师 招聘人数: 5 人 工作地点: 深圳 岗位要求: 1) 本科或以上学历,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2) 熟练使用 Linux 操作系统; 3) 熟练使用 Perl 、 Python 或 C/C++ 进行编程; 4) 了解 NGS 数据分析常用软件及分析流程; 5)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较强的责任心。 岗位职责: 1) 负责 NGS 数据的信息分析; 2) 信息分析报告的撰写及生物学意义解读; 3) 信息分析相关的技术支持; 4) 信息分析流程的搭建与维护。 8. 市场策划 招聘人数: 2 人 工作地点: 深圳 任职资格: 1) 医药、生物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 敏锐的洞察力及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3) 良好的组织及策划能力,工作细致严谨; 4) 良好的广告创意及文案撰写能力; 5) 有生物医药领域产品市场推广经验优先考虑。 岗位职责: 1) 负责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及产品宣传推广; 2) 收集市场竞争信息,制定相应市场营销策略; 3) 负责市场推广活动的策划及组织协调; 4) 负责市场宣传文案的撰写; 5) 与技术部门配合,完成公司宣传资料内容更新、设计及制作。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7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农业大学力学接受研究生调剂,北京,985
热度 1 chenkuifu 2015-3-5 17:40
我有1-2调剂的空额,力学专业。 要求:1)毕业学校和报考学校均为211学校或中科院研究所;2)数学一,专业二不限;3)总分310 原来专业和报考专业无所谓,电、土、机等等都可以。 联系 ChenKuiFu@hotmail.com 陈奎孚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2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FASE创刊 封面文章报道我校科学家研究获得基因敲除的绵羊
FASE 2014-5-26 21:18
中国农业大学新闻:FASE创刊 封面文章报道我校科学家研究获得基因敲除的绵羊 FASE创刊号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我校教授最新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利用CRISP/CAS9以及靶向RNA直接显微注射受精卵,成功获得了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敲除的绵羊。 http://t.cn/RvbLuJk
个人分类: 农学|3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工程院院刊农业学部分刊FASE创刊号论文已上线
FASE 2014-5-23 11:35
接手中国工程院院刊农业学部分刊FASE的编辑出版工作已经两月有余,在工程院的指导下及高教出版社的大力配合下,创刊号终于付印并周内出刊,全部论文也已在线发布,欢迎阅读。详见本刊新建HomePage: http://engineering.cae.cn/fase/EN/2095-7505/home.shtml ScholarOne投稿平台试运营中,目前投稿及咨询邮箱: fase@cau.edu.cn 。 这只是一个开端,今后的任务更重也更艰巨,希望大家继续予以大力支持!
4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约稿函
热度 1 FASE 2014-5-16 23:06
请关注,欢迎投稿! Invitation to Contribute to FASE Colleagues, It is our great pleasure to introduce you to the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FASE ), a n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launched in 2014. FASE was founded jointly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of China. FASE ’s mission is to report high quality and exciting progress from around the worldwide inthe field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cluding c rop science,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h orticulture, plant protection, agricultural e ngineering, forestry e ngineering , agricultural r esources, animal husbandry, veterinary medicine, applied ecology, forestry and fisheries. The aim of the journal is to provide a high level forum for investigators worldwide to publish their original findings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to support those who endeavour to apply innovative science to benefit society. We invite you to submit papers fo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in FASE . We welcome the submission of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 reviews and letters dealing with above subjects. Contributors are requested to carefully read and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and, where no specified, the format of papers in recent issues. FASE is an open access journal with no charges for submission or publication. We appreciate your consideration of FASE as venue for publishing your work. Regards XuRigan, Yin Weilun , Li Ning Editors-in-Chief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个人分类: 农学|6264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双月刊创刊,敬请指导!
FASE 2014-4-18 09:18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双月刊创刊! 目前ScholarOne系统及HP正在调试中,期刊具体情况见临时网页: http://xuebao.cau.edu.cn/ch/first_menu.aspx?parent_id=20140410034603001 期刊目前仍处于创刊阶段,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希望各位老师方便时予以指导。期间编辑部计划分批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建言献策指导工作,届时敬请光临,不吝赐教! 下面的内容拟放到主页中,不妥之处请指正。 Thank you for visiting the Web site of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SE). FASE is a bimonthly peer-reviewe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with support from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of China. FASE is commissioned to report high level and exciting progress worldwide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cluding Crop Science,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Horticulture, Plant Protectio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Forestry Engineering,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Applied Ecology, Forestry and Fisheries, etc. The purposes of this journal are to provide a high level forum for investigators worldwide to publish their original findings, and to aid others who wish to apply the findings to benefit the society. As a new Open Access journal, SUBMISSION/PUBLICATION is FREE now!
453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工程院院刊系列之一的农业类国际英文期刊即将出版
热度 4 FASE 2014-4-17 16:17
中国工程院决定,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举全院之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工程科技期刊系列。据此,由中国工程院主管,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和高教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工程院院刊系列之一的国际英文期刊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预计于2014年5月创刊。请关注 欢迎投稿! 详情见临时网页: http://xuebao.cau.edu.cn/ch/first_menu.aspx?parent_id=20140410034603001 投稿邮箱: fase@cau.edu.cn
4249 次阅读|9 个评论
中国农业大学前校长江树人摊上大事了
热度 1 tian6985 2013-6-25 18:31
中国农业大学前校长江树人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江树人当中国农大校长没过瘾,到民办的吉利大学继续做校长害人,被辞后,前不久又做起中国农业大学老年大学的校长。 就是这位对校长职务情有独钟的江丢人,最近被发现在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任内制造假文件,向法院提供伪证,包庇制造假药的真正犯罪分子、打击报复举报人曹玉信。这份假文件形成日期为1993年3月,文件号为1993(校)字第43号。据律师查证,到1993年3月,93年农大只出9个文件,全年截止到12月8日只有39个文件。无疑校长江树人等涉及到一庄违法犯罪刑事案,罪名至少包括伪证罪、伪造公文罪等,面临牢狱之灾。 江树人在中国农大校长任内通过加盖农大的公章提供伪证,制造了一系列民事、行政的冤假错案,这次制造假文件让举报人坐牢,性质完全变了。 江树人摊上大事了。多行不义必自毙。
6071 次阅读|2 个评论
5月6日周一晚七点,中国农业大学讲座: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物观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3-4-25 10:17
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旧教289,5月6日(周一)晚7点, 清华大学蒋劲松副教授讲座: 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物观! 这是赵兴波教授讲授的《动物保护概论》课程的其中一讲! 网络直播: CYAPA 动保大讲堂 网络 QQ 群 218515553 QT 语音直播 2917150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417 次阅读|6 个评论
两个八十多岁的院士老头还在掐呀
热度 14 陈安博士 2011-10-28 13:13
  中国农业大学前校长石元春和农大的资深86岁院士李季伦教授最近几天又掐上了。当然,李季伦院士是掐架文章的第一署名者,但是估计应该不是实际上的第一作者,不过大家同意他来做第一作者就是了。这样的事情不算学术不端,如果有人写完一篇文章,问我同意观点并署名不?我如果愿意也可以署名,如果有人提议并且大家都没有意见,我也可以署名第一作者呢。   这次,我很高兴地看到科学网架了秧子,架得好!应该说,如果是一个教授PK一个院士,科学网就不敢架秧子了。当然,后面这个说法是推断而已,真要教授掐院士,也许科学网也乐于继续架秧子,真如此,我会更加鼓励科学网。   其实,中国的学者们之间到今天为止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好好先生太多,缺乏掐架的基本革命传统。当然,也主要是环境不让大家掐,都要团结在一起好好为社会主义服务嘛,掐架多少地不节能减排啊,所以,一直是不太鼓励大家掐起来的,更不鼓励那种玩命掐的情况。   这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现在在电子空间上掐,已经做到最大限度的节能减排了,丰富了科学家们的娱乐生活,省得大家老去看非诚勿扰。因此,不掐反而是不对。   看他们掐的时候,也说到文献综述的问题,总是说石院士自称提出了理论,但是那理论似乎是别人早就论述过的,俺们看了这个东西觉得很有趣。   唉,其实在整个院士群体里,非数理化学部的中科院院士,很多弄出一个或一套理论来,总是一堆人都有贡献,所以,就得包装到一个人的头上,如果包装后,大家利益均沾,也就罢了,糟糕的是,包装完之后,这边院士当上了,再也不提包装前其他人的贡献了,弄点好处也不大家一起分了,就相当于捅了马蜂窝。   自己都无法自信的包装成果得了院士这类的终身荣誉,其实背后都有这样的一大串地雷拴着呢,处理不好,再加有格外气不顺的,那就等着炸吧,也许是80岁的时候炸,也许是89岁的时候炸,且等呢。   你看人家杨振宁、陈省身先生,就没有炸嘛!李政道也同时得了诺贝尔奖,所以,也就争个谁贡献最原始罢了,不至于说杨振宁完全是侵吞,这就很好嘛。   所以,以后的院士我觉得可以设一个群体院士,一个院士的位置,其实是10个人来占据(每次开会如果有争执,就10个人投票来决定谁去光荣),每人只算十分之一个院士,可以顺利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更是如此,其中高官密集的工程管理学部更应该设立“多位一体”的院士占坑机制,省得以后麻烦。   建议中国工程院所有学部、中科院生命科学学部等考虑。
个人分类: 人论|5451 次阅读|23 个评论
石院士何不“自请升堂”?
热度 5 张显峰 2011-9-19 12:46
最近学术界又一位重量级人物的形象摇摇欲坠,包括 4 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在内的 6 人,实名举报原校长、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石元春“学术腐败”,并在网上张贴了长达 9000 余字的亲笔签名举报信,以“论文”形式逐条举证。 (9 月 15 日《新京报》 ) 这引起了舆论轩然大波,但局外人仍然一头雾水:举报者称他们有铁证;石院士本人则指责“这纯粹是诽谤和捏造”,“是社会上的毒瘤”;中国农大则事不关己——“所涉及的举报信内容属于他们个人的事情”。 又一桩“罗圈案”。搞不好,过一阵舆论风声散去,这件事对当事人而言也就翻篇了。但故事翻篇易,污名洗去难。如果几位举报属实,却得不到相关机构的跟进和查证,他们只能领受石院士颁发的这顶“毒瘤”帽子了,这对正义的坚守者来说是何其的不公;如果几位举报不实,却得不到相关机构的证伪,石院士本人又无法自证清白,自然免不了污名加身,这对一个为学一生且年逾八旬的老人来说又是何其的不公。 石院士的“娘家”中国农大,这回在装超然世外的“象牙塔”,在纷争面前划清界限的本事确实不凡,但岂不知这是置大学的声誉和老校长的名誉于不顾,是为不义。石院士可能会选择沉默,也可能会诉诸法律。但法律判案只能依据事实,几位举报人所指是不是事实,对这些专业的学术问题法官显然难以认定,还有赖于被举报者本人自证和学术共同体给出判断。 中国农大撇清自己的态度,让很多人怀疑是因石院士乃老校长故。那么石院士若要既证明清白又粉碎“借重权威压制监督”的猜忌,我倒有个不才的建议:不妨学学上海的朱学勤。“朱学勤抄袭事件”当初也是舆论沸沸扬扬,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对匿名举报不受理,导致事件陷于泥淖。最后朱学勤本人自请“升堂”,请求调查,才有“对其剽窃抄袭的指控不能成立”的结论,他本人的名誉也才得偿清白。 石院士若真觉被冤,不妨请求中国农大学术委员会或中科院、工程院的学术道德机构立案调查。当然,农大为了洗脱“自己人”的嫌疑,可以聘请独立的专家和机构参与调查,或者配合院士机构调查。不管怎样,此事一定得有个水落石出,还八旬老人一个真名声。如同我在“朱学勤自请升堂”一文中所言:就像发生了偷盗事件,法院不受理,却让猜忌的双方以对骂、打架的方式私下解决,这乌烟瘴气的架势放诸民间尚且让人不齿,放任于学术界岂不更为荒唐?至于“公开审判”之后,是腐败还是清白,自可明了。 不知石院士以为然否?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3043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国农大校园景色
chile 2009-12-9 13:26
个人分类: 影像中国|3891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大领导是好样的
chile 2009-12-8 20:24
在农大几天,抽空看了放在宾馆的《重托使命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国农业大学》一书,书中详细记录了胡书记在农大会见过的老师、同学的感受,那个人和书记握手后的心情,那个老师给书记介绍了什么了,都详细的记录下来。 看到农大书记这样学习中央的精神,确实是一个好领导,也给其他高校树立了一个榜样,短短的一天行程,可以得到众多的体会,希望总书记以后多到不同的高校走走看看,最好也多住几天。 ~~~~~~~~~~~~~~~~~~~~~~~~~~~~~~~~~~~ 农大出版《使命重托》 宋晓梦  刊发时间:2009-07-01 07:27:32 光明日报   5月,胡锦涛总书记对中国农业大学的视察,对中国农业大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学校从此迈入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的征程。日前,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重托使命》一书,真实、详细地记述了这一历史事件和农大人为完成胡锦涛总书记重托的思考。   在农大举行的《使命重托》一书首发会上,学 校领导介绍了该书的出版过程。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的48篇文章,通过师生和校领导的回忆,从不同角度生动地记述了5月2日当天,胡锦涛总书记在农大试验田、实验室、校史馆、教学基地观察、询问,与师生交谈的种种场景、内容和细节,记述了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和师生的交流和师生的感悟;下篇的23篇文章作者多为学校领导及学科带头人,这些文章体现了农大人对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深层思考。
个人分类: 闲事太平|2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活动】2009年马普同学会在中国农业大学成功举办
luyahai 2009-9-16 14:01
2009年马普同学会在中国农业大学成功举办 2009 年 7 月 19-21 日为期三天的马普同学会在金码大厦举行。此次马普同学会是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陆雅海教授组织主办的学术交流会,旨在提供不同研究小组相互了解的机会,促进学术交流,寻求探索科学问题的合作机会。 与会者包括德国马普学会陆地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国际著名微生物学家 Ralf Conrad 教授,北京大学吴晓磊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陆雅海教授等其他曾在德国马普学会陆地微生物研究所( MPI )工作和学习过的老师和同学。活动首先由陆雅海教授致欢迎词,然后 Ralf Conrad 教授对于马普学会陆地微生物研究所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做了题为 Isotope fractionation during the anaerobic consumption of acetate by methanogenic, sulfate- and sulfur-reducing microorganisms 的学术报告,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对于科学问题的把握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术部分按照大家于马普学习的时间顺序进行。首先各自用几张片子轻松自由地展示一下大家在马堡的生活学习回忆;然后介绍了目前岗位上的研究方向、研究进展、研究成果和今后展望等。来自于海南大学的但建国教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介绍了自己从事科学研究以后与甲烷之间的不解之缘;来自于北京大学工学院的吴晓磊教授的报告题目为 Dynamics of a salin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responding to heavy crude oil pollution and a combined biostimulation treatment ,分析了原油污染土壤上嗜盐微生物的动态变化以及生物刺激处理的后细菌群落变化;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陆雅海教授结合本小组的研究工作对于水稻土中碳循环机理进行了阐述,报告中提出底物浓度的变化决定了不同温度下古菌和细菌的优势种群;华中师范大学的杨红副教授做了题为 Primary studies on symbiotic microorganisms in the intestinal tract of 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dyer 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对于黑胸散白蚁内生肠道中共生微生物群落结构、固氮相关基因系统发育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而且从其肠道中分离到可培养的好氧以及兼性厌氧的微生物,最后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李福利研究员对于其研究小组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讲述,其报告着重提到可以利用麦糠进行能源燃料丁醇的发酵,因为其易于降解成为可溶性糖;其次还从不同的来源中分离得到多株可以分解利用木质素的酿酒酵母纯菌株;另外还分离得到可以产油的藻类多种;同样来自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郭荣波研究员也是关注能源问题,如何从蓝藻中获得未来的新型可再生能源燃料氢气?目前的研究主要是筛选可以抗氧并具有活性的氢酶并对于获得的氢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修饰以期获得高活性的可以进行氢气大批量生产的氢酶。南京大学的季荣教授做了题为 Using 14 C -Tracer to Study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Substances in Environment 的报告,利用 14C 标记技术研究外生物质在环境中的转化过程,包括腐殖质、儿茶酚和 nonylphenol 三种物质的转化。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的贾仲君教授其幽默风趣的讲话风格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并在会上汇报了其在马普博士后工作期间的研究成果,题为 Bacteria rather than Archaea dominate ammonia oxidation in agricultural soils 的报告,步步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是细菌而非古菌在农田土壤氨氧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并对于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来自于中国农大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实验室的博士生裘琼芬做了题为 Identify Active Methanotrophs in the Rhizosphere and on the Roots of Rice 的报告,水稻根和水稻根际活跃存在的甲烷氧化菌,在水稻根际 I 型甲烷氧化菌占优势并活跃存在,而在水稻根部则是 II 型甲烷氧化菌占优势并活跃存在。最后中国农大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实验室的博士生袁艳丽做了题为 Responses of methanogenic archaeal community to oxygen exposure in rice field soil 的报告,主要观点是水稻土在受到氧气胁迫后虽然甲烷的产生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是产甲烷古菌的群落结构却相对恒定,为阐明水稻土中受到氧气胁迫后碳循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解释。 学术报告结束后, Ralf Conrad 教授做了总结陈词,对于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行给与了高度评价,并和大家一起回顾了他与中国的科学家们的学术交流历程。 最后几位与会者参观了中国农业大学分子微生物生态学实验室并进行了积极的交流。 撰稿人 袁艳丽
个人分类: 学术活动|5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