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出成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诺贝尔奖:出成果的年龄(已知)与发表的期刊(未知)
zlyang 2016-10-7 12:01
诺贝尔奖: 出成果的年龄(已知)与发表的期刊(未知) 诺贝尔科学奖的代表性成果,都发表在哪里? 科学家出重要成果年龄变大,如 2011年PNAS的《Age dynamics in scientific creativity》, 应该可以统计一下。 统计一下诺贝尔科学奖的代表性成果发表的地方,应该对我国科技论文的合理评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http://www.pnas.org/content/108/47/18910/suppl/DCSupplemental Benjamin F. Jones, Bruce A. Weinberg 有没有现成的研究结果或数据? 相关链接: 2016-10-03 ,“ Zenas 公理 ” 2016年进一步被外国人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06491.html 2011-11-20,科学家出重要成果年龄变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09890.html Benjamin F. Jones, Bruce A. Weinberg. Age dynamics in scientific creativ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 2011, 108(47): 8910-18914 (NOV 22 2011) http://www.pnas.org/content/108/47/18910.full http://www.pnas.org/content/108/47/18910/suppl/DCSupplemental Ewen Callaway. Young scientists lead the way on fresh ideas. 18 February 2015 http://www.nature.com/news/young-scientists-lead-the-way-on-fresh-ideas-1.16934?WT.ec_id=NATURE-20150219 Analysis of millions of papers finds that junior biomedical researchers tend to work on more innovative topics than their senior colleagues do. 武夷山,2012-10-18,科学计量学开放基金申请本月底截止,有意者抓紧时间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23753.html 2012-09-25, 世界科学大奖成果,都发表在哪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16591.html 刘立,2016-10-03,掀起你的盖头来:大隅良典获诺奖 的两篇论文面上分析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1006541.html 刘君 2016-10-5 02:08 话说某211大学某学院的一把手受到屠呦呦光辉事迹的启发,担心自己学院发表的“具有极高影响力,但只发表在了低档次期刊的重要成果”被埋没掉。于是就出台一项规定,只要是本单位署名的的文章,不管是发表到多低档次的刊物上,只要是作者本人认为非常重要,那就可以直接申请做全单位学术报告。如果反响很好,单位就会后续把此人给捧起来。 然后呢?就没然后了。。。 杨正瓴 2016-10-6 12:09 【不管是发表到多低档次的刊物上,只要是作者本人认为非常重要,那就可以直接申请做全单位学术报告。如果反响很好,单位就会后续把此人给捧起来。】 这是个好主意! 博主回复(2016-10-6 12:12) : yes, it is a good ide a. 其它链接: 张蕾,光明日报,2014-04-10,《自然》文章:时间滞后将威胁诺奖地位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4/291709.shtm Santo Fortunato. Prizes: Growing time lag threatens Nobels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08/n7495/full/508186a.html Nature 508, 186 (10 April 2014) doi:10.1038/508186a Published online 09 April 2014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08/n7495/full/508186a.html 等待诺贝尔奖的平均时间继续呈指数态增长!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5097 次阅读|1 个评论
赵文津院士:“出成果出人才”是核心目标[原稿]
热度 4 meixianghao 2011-8-15 11:41
这是发给编辑的版本,没有今天时报刊发的简洁,但个人更愿意在这里分享一下老院士原汁原味的表达。 赵文津院士:“出成果出人才”是核心目标 科研经费改革是个大问题,现在花钱太多,出不了像样的东西。许多人为此揪心。科学技术研究是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反而有点不太清楚了,甚至是糊涂了,好像首先完成花钱任务,写些不知道有什么用的“文章”。其实国家投资研究开发的费用求的不外乎是两个方面,一是出成果,二是出人才。 中央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的问题是根本问题。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解决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要靠人才(当然也要有经费和领导)。中国现在有的是人才,很多人到国外就干得很好,在国内怎么就不行了呢?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很好解决如何评价人才和如何依靠人才的问题。依靠人才就有个管理问题。有能力的人,大多有一些独立的见解,喜欢独立思考,但往往不受重视,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大专家如马寅初、梁思成、黄万里等是一些很有影响的例子。 科技攻关靠的是专家,不是行政领导。可现实不是这样子,有的时候搞攻关,不是以科研人员为中心,而是以行政领导为中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像两弹一星这样的大科学工程,选好专家后,行政领导就放手,不干预业务工作,真的是在当好后勤部长,那是好经验啊!现在多数是行政领导在指挥一切,干不好,就得靠弄虚作假,誇大成绩,否则就要影响他的政绩,影响提拔了。领导本来是领导,是评论员,现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还是评论员,什么专业领域都能发言,有的还要替代专家,指挥一切。这样做,哪能干好工作啊! 这里对科研成果的评价,要特别重视,好、不好的成果一样评好,只会使研究工作水平日益下降;唯论文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刊物上发表,都一定就是好,有水平,有用?!我就选过多篇《科学》《自然》上发表的文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还是问题多多的。再说,论文并不是成果本身,它仅仅是成果的表达方式之一;编委也不是圣人,对论文都能评好,评准?别迷信!要认真评好成果,把好评审关。现在半外行也敢充当专家作评委,真可怕!现在发表一大堆的论文,究竟有多少是有用的?国家花钱搞科研是要得到好的成果,不认真评审成果,又如何知道哪些是好的呢! 现在企业出资开展的研发项目对成果评价标准明确,不会作无效益的投资。当然,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为搞关系而做的一些“投资”则另当别论。 国家出资为的是取得好的科研成果,管科研经费的人,只管完成花钱计划,而不管取得成果的好坏,又如何能把住科技管理关?现在是花了很多钱,论文数天下第二,但是又都說大成果不多,说明有关领导部门对成果本身好坏是不重视的。要是重视取得好的成果,就要认真仔细地改革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现在的管理办法太坏,不改是不行,早改国家早受益。要实行分类管理。少搞些报表,少为项目申请而不断填写报表,搞无用的计划,科研人员能把精力主要放在研究上,放在创新上。要知道国际上科学技术竞争是很激烈的,科研人员为国家、为民族、为科学事业发展是会奋力拚搏的,国家鼓励他们的拼搏奉献精神和对国家的贡献,就是他们极大的动力,会调动科技人员的真正的积极性,而这才是搞好创新性科技工作的根本保证,靠严格计划行事,并不能激发出创造性的劳动。当然也要保证科技人员一定的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现在这种功利色彩极强的分配制度与创新劳动很难协调。 科研人员现在费了很大的劲申请经费,而得不到支持的是多数。而有的人项目特别多,搞不过来,整天忙于交差,应付,这不是搞科研,这是走过场。 科研人员有时候得到点支持,滋味也不好受。我就经历过,一个项目,老早申请了,到了年底 12 月 23 日财务部门通知你立项了,还没有开展工作, 25 日就要你出研究报告,可是 12 月 30 日 经费还没有划拨到位。你说这叫什么管理?这是对科研工作的极大摧残。该给经费的时候没给,过了时候再给你,几天要你出报告,这不是逼人造假吗? 科研经费要改革,就要一切工作围绕着出人才、出成果这个核心目标来组织。不解决人才的识别和成果的评价问题,即便我国的科研经费占到 GDP 的比例有了更大的提升,实际效果恐怕也不乐观。
个人分类: 科学与社会|3799 次阅读|4 个评论
多元化还是单极制?----从李娜夺冠谈学术界出人材、出成果
热度 9 黄安年 2011-6-6 21:28
多元化还是单极制 ?---- 从李娜夺冠谈学术界出人材、出成果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6 月 6 日发布 李娜在法网一举夺冠引发全球轰动 , 李娜依托举国体制的灵活使用 , 发挥西方“单飞”体制的优长,在短期内走上了世界最高领奖台。有人说这是“单飞”体制的成功 , 有人说这是举国体制的创新。还有人说 , 这意味着举国体制即将寿终正寝。在我看来这是多元化的胜利,我国体育事业体制发展需要摆脱一元化单极制的思维模式,走多元化出人材、出成果的发展道路。 昨天我在《李娜创造中国网球历史告诉我们什么 ?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6 月 5 日发布)文中提出:“李娜创造中国网球历史告诉我们,走上世界最高领奖台不能仅仅指望举国体育体制 , 还要最大限度地把个人积极性和国际最新技术水平结合起来。要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独创性和积极性。对于个人比赛来说尤其如此。无论是国家队成员 , 还是“单飞”职业选手 , 登上最高领奖台时升起国旗都是自己祖国的旗帜。我们不妨试想,如果国家队不能容忍李娜的张扬个性,恐怕李娜这么快地登上领奖台是不可能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51805 ) 强调举国体制是官方主流媒体宣扬取得我们举办奥运会、亚运会成功的主要经验 , 这种宣传固然有它的一定道理,但是仅仅强调这点显然是不够的,出人才、出成果 , 不能仅仅靠举国体制,还要走多元化、百家齐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道路。 什么叫做不拘一格降人才 ? 什么叫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什么在大风大浪锻炼成长人才 ? 什么叫做接班人不能靠大树特树 ? 我们的某些管理人员似乎没有真正想清楚,现在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时候了。 我倒建议有关当局请李娜给什么“局”的头头脑脑讲课,用她亲身的经历来说说人才成长中的烦恼。 现在什么都讲规划,长期如十年、五年,短期如当年,一旦纳入规划好像就进了出人才、出成果的“保险箱”了 , 就学术界而论 , 这种“举国”体制内活动从规划制订到创作编写、再到成果量化、专家评审和出版面世,简直是一条龙服务 , 直达“学术精品论斤卖”现象的出现(见《打造文化精品和精品图书每斤 12 元》,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5 月 16 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44725 《从“精品”斤甩看“文化产业化”》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5 月 17 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45015 )。而那些体制外的人才和成果统统被排斥在外。他们没有资金、没有出版渠道、不被主流学术评估机构认可,甚至自行刊印成果竟然被视为“非法出版物”。在学术界这种一元化现象太明显了。学术界的出人才、出成果的思路需要认真地反思才是。 附文 ********************* 专访孙晋芳:举国体制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要有创新 2011 年 06 月 05 日 15:08 来源:新华网 作者:舒适 应强   新华网巴黎 6 月 4 日体育专电(记者舒适 应强)中国网球“一姐”李娜在 4 日进行的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以 2 : 0 战胜卫冕冠军、意大利的斯基亚沃内,成功捧得冠军奖杯,创造了中国网球新的历史。   在当晚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行的庆功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她表示有了李娜成功的经验,中国运动员培养机制的改革步伐可能会迈得更大,让更多的运动员像李娜一样飞起来。   孙晋芳说,李娜的成功为中国网球的发展竖立起新的里程碑,更在这个被欧美人所主宰的项目上为亚洲争得了荣誉,也为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做出了贡献。   孙晋芳说,李娜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网球在世界上的影响。李娜在国际化、职业化程度极高的网球项目上取得突破,必将对中国网球未来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网球运动中来,为中国网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李娜在早些时候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虽然单飞了,但是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青少年时期举国体制的培养。孙晋芳对此表示认同。她说中国运动员大多在传统的举国体制下成长。但当他们成长到一定阶段,翅膀长硬了的时候,应该放心让他们单飞。   孙晋芳强调,举国体制走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要有创新。网球项目一定要符合网球的规律,融入到国际的发展潮流中。死守住老的体制不可能取得腾飞。在 2008 年以后,国家体育总局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的改革,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是正确的。李娜成功的经验可能会促使更多的人来走这条道路。但首先他们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具备飞起来的能力。 http://news.ifeng.com/sports/zonghe/special/lina/content-5/detail_2011_06/05/6837192_0.shtml ******************** 李娜现象和举国体育制度 李炜 , 凤凰博报 2011-06-06 09:20:03 国家办体育是中国体育的特色,对于推动某项体育运动的普及起着核心的作用,比如上个世纪 60 年代的乒乓球现象。李娜网球在法国夺冠,让人们再次热烈讨论起中国的举国体育制度,因为李娜是从这个传统制度里脱胎出来的新生儿,是脱离开国家体制,按照国际惯例成立了自己团队,自负盈亏,从而创造出这样的好成绩,光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则高达 322 多万美元,国家网协提成 8% ,个人实惠,国家荣誉,双赢的做法是不是今后办体育的方向? 没有举国办体育的制度,美国依然是个体育大国和强国,相应的有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因为,温饱问题解决后,这些国家的居民花更多的时间放在提高生活质量上,而体育就是生活质量中仅次于吃饭睡觉的第二位。发达国家的标志之一就是人们花在体育健康上面的金钱和时间远远多于吃饭上,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全民普及体育的社会基础上,办俱乐部,办比赛就很容易,非常容易找到赞助商和广告商机,钱不是问题。 而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体育依然是个奢饰品,很贵,消费不起。印度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08 年北京奥运会,印度拿了一项射击比赛的金牌,印度人很高兴。但是,印度没有举国办体育的制度,这位金牌获得者的训练用的子弹全部来之于父亲的支持,因为老爸有钱。如果不是举国办体育的话,中国的体育也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中国的体育成就也就是今天的印度。 不过,今天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向自身体育健康方面投资和消费,依然依靠举国办体育来鼓励爱国情绪或推广某项体育运动是否需要改革?其实,很多俱乐部式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已经开始走进了社会的很多角落,为国家办体育走向全民办体育打下了基础,而体育也应该从竞技表演走向全民锻炼体质,提高全民体能的原始目标! 简单说, MTV 就是让观众自己当歌唱家,全民个体办体育也就是这个意思!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1720416.html
个人分类: 健身强体随感(10-11)|4834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