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理工学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龙门山地区三维地震结构
jiangkezhi 2011-4-21 12:14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助理教授孙友顺博士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作报告, 欢迎全校师生光临。 报告一 : 龙门山地区三维地震结构 报告二 : 水星早期内部状态探究 -- 卡洛雷斯撞击的地震效应 时间 : 2011 年 4 月 21 日 10:00 地点 :综合楼 101 室 ( 学术报告厅 )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球物理学院
个人分类: 学术报告|1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朱振国 计雪荣:新建本科院校面临困局 专升本变成“夹生饭”?
热度 1 tangminqian 2011-4-19 14:02
2011年04月18日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朱振国 计雪荣 教育界 教育新闻 http://www.jiaoyujie.com/1641/48115.html “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就是有的长期受传统大学的影响,重理论、轻应用;有的刚从专科升格为本科,旧的模式不适用,新的模式未建立。”4月7—9日,全国部分新建理工类本科院校首届研讨会在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举行,这是黑龙江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洪田教授在会上的一番感慨。的确,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升入本科序列欢呼雀跃之后,面临目前这样的困局——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高不成、低不就”,“这种新建本科教育很容易做成‘夹生饭’。”张洪田说。   在这次研讨会上,8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着眼于“升格”后的困局与解困,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模式、方案的改革与创新主题,交流了各校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力图探索升格后再发展的途径。   有统计表明, 截至2010年3月,全国新建普通本科高校有261所,占全国同期792所普通本科高校的32.95% ,在本科院校序列中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新建本科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亟待破解的艰难命题。    走出象牙塔   重庆科技学院院长严欣平教授说:“在升本之前,我们的石油、冶金类专科生非常受欢迎。企业对于毕业生吃苦精神、岗位发展、较快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等能力非常认可。升本后,我带老师下企业,人家就问,你们的本科生会不会像其他本科生一样,干不了几年都往机关跑?人家这样的疑问是有道理的。”   南阳理工学院院长姚锡远曾经主持“新建本科高校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发现新建本科院校生成背景多样,有成教、高职、单科院校等。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几个误区:攀高、求大、尚名、逐利、趋同、短视等,结果造成办学理念与大学精神背离,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淡薄,发展规划千篇一律,办学定位的盲目自信与个性缺失,盲目攀比求大求全,部分领导人多少都有“一夜之间”成为一流大学的急躁心理;办学全面撒网,一味追求学科门类齐全;固守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顾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分层分类教育的现实;不顾与办学传统、地理位置特征及与行业所形成的长期合作关系,提出面向全国各行各业的不切实际的服务面向定位目标,导致学校定位办学“千校一面”的现象,培养的学生也是“千人一面”。育人同质化倾向,更导致高校就业市场竞争加剧。   姚锡远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应当走出象牙塔,走出传统办学模式。他说:“刚升本时,原有的专科教师不知道该咋上课。现在高校层次化现象特别明显,‘985’都不和‘211’玩了,招生出现的北约、华约、卓越各派联盟,说明大学办学出现了新的变化。不能千校一面,也不能是所有的大学都办成北大、清华,新建本科院校应当有自己的发展之路,首先就是要走出传统的‘象牙塔’。”    新建本科“新”在哪里?   有人指出,新建本科院校的“新”有两层意思,一是时间概念上的新,再一个是空间概念上的新,是“新型”的意思。从这个角度出发,新建本科院校不要一味模仿,而是要创“新”本科教育模式,建立自己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新建本科院校“升格”以后,面临许多困局、更需要解困的高招。   厦门理工学院提出了 “亲产业大学体系” 的理念。厦门理工学院校长黄红武认为,“亲产业”大学即高校贴近产业,围绕产业导向和产业价值实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并由此形成配套的教学、科研、管理、评价体系和校园环境氛围。学校与产业在人才培养、技术供需、科技攻关、人员交流等方面亲密互动、资源共享。“亲产业”大学的功能在于培育亲产业人才、引领产业导向、创新强化支柱产业、服务产业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记者了解到,厦门理工学院45个本科专业(方向)几乎是全面对接海西(厦门)支柱、新兴战略产业。   “升格刚短短几年的上海电机学院还在摸索中。”该校校长夏建国认为,拔尖人才与应用人才同样重要。结合对 日韩产业大学 的比较,他认为中国高校错位发展在所必然。他说:“新建本科院校与‘985’、‘211’等类高校并不对立和相互排斥。在未来市场和专业链上各自有所作为,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可以有我们这类本科生存发展的空间。应用本科首先是本科的水准,然后是特色。”   常熟理工学院院长傅大友说,新建本科由于出身背景、地域经济水平和与行业、产业关系不同,可以做出丰富的选择,但重点应该是创新办学。    重学还是重术?   教学与科研成为普通高校发展的两个主线。新建本科院校从诞生不久就遇到了尴尬:一方面是提出面向地方、服务社会、走应用型道路。另一方面又不舍专注于学术和精英教育的传统高等教育情结。特别是传统的“重术轻学”、“重理论轻应用”的思想依然不可忽视。   严欣平认为, 不搞科研的本科学校是平庸的 学校。本科教育包括应用本科不能没有学科,不能短视,科研与教学应当相辅相成。他说:“我们升本后的第一个大会,不是教学工作会,而是科研大会,目的是让教师重视科研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学校在校内投资5000万元建设实验室,可以做到在校园里采油,在校园里炼钢。”   也有人认为,新建本科院校专业上亲近产业链,根据市场和产业需求调整、优化、设置专业,让 专业链融入地方产业链 ,所以,研究型大学注重的SCI诉求在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是最低的,学校更应该 注重的是专利和成果,是横向合作的项目 。这种办学也被指办学过于功利性。   作为为数不多的、落户于县级市区域内的大学校长,傅大友认为,学和术同样重要。2007年,学校召开升本以后提出了 “分两步走”创建品牌大学 的发展战略目标:第一阶段全面加强大学内涵建设;第二阶段就是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品牌大学。在这发展目标中除了坚持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外,还要实现教育和区域发展的对接。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1625 次阅读|2 个评论
善用“蝴蝶效应”教育学生走学术清廉之路
热度 13 qpzeng 2011-4-17 12:28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气象学家洛伦茨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演讲中说: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刮起一场龙卷风! 他的这种说法虽然很夸张,但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蝴蝶翅膀的运动,会使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导致微弱气流的产生,从而引起四周空气发生相应波动,如此连锁反应的结果必将促使其他系统出现巨大的变化。 洛伦茨的演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后“蝴蝶效应”一说便不胫而走! “蝴蝶效应”的原意是指数据精度对计算结果的巨大影响。 洛伦茨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旨在提高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当他将一个中间解0.506取出并提高精度到0.506127送回后,发现得出的运算结果居然大相径庭!误差的增长呈指数相关,即使一个极其微小的误差,也会积累产生巨大差异!他由此得出结论: 事物演变的结果对初始条件都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 “蝴蝶效应”可以引申为“因小失大 ”,类似于中国人“ 千里江堤毁于蚁穴” 的古训! 这让我想起日益猖獗的学术造假现象,但诚如《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 人的造假习性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步滑出真理的边缘! 就像小偷一样,先要有偷的心理,然后才有偷的行为,开始只是“小偷”,后来便成了“惯偷”和“大盗”! 造假的人也是先有“不会那么巧被识破”的侥幸心理,屡屡得逞后才敢从篡改个别实验数据的“零星”造假行为发展到自然而然地陷入“大结论小结果都说谎”的境地而不能自拔,最终断送自己的学术声誉和科学生命! 为了让初入科学之门的青年学子在学术生涯中“防微杜渐”,导师在学生刚进入实验室之初,就应该 善用“蝴蝶效应”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学术生命,不要因造假事小而轻易为之,要终生走学术清廉之路,就不要“占小便宜吃大亏”! 同时,实验室应该约法三章,杜绝一切可能导致弄虚作假的环节,将造假的“种子”消灭在萌芽状态! 首先, 原始实验数据不容更改。 实验室要给每位学生发一本正式的实验记录本,要求将所有原始实验数据记录其中,不允许随意修改。若因“笔误”或“眼误”记错,要由共同参与实验者签名旁证。 其次, 一项实验至少两人参与。 任何一个实验,必须有两人以上参与,特别重要或异常的实验结果必须知会带教老师或直接向导师汇报,并保留实验结果待查。 第三, 文章写作必须由全部实验参与者共同完成。 学生除提供实验数据外,也要参与论文的写作。如果论文由通讯作者(导师)或第一作者(学生)一人写成,必须让每位实验参与者认真审读,确保实验数据准确无误。 “蝴蝶效应”还可理解为“以小见大”,跟“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的说法相似。拿理科的实验研究来说 ,实验准备阶段的工作很重要,不要因为试剂称量不准确、容器消毒不彻底等“小节”破坏了创新性发现的“大局”。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养成仔细观察、注重细节的习惯,特别应该留意非预期性的异常结果,还要 从多个侧面提出假设并反复验证。所谓 “细节决定成败”,“积硅步以成千里”等说法, 都可以认为是对上述现象的贴切比喻! 我相信,一个在求学阶段就视造假为耻辱的人,从业后无论做哪一行都会修身养性、洁身自好,这叫“习惯成自然”!同样,我们也要提倡“一个人讲认真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讲认真”的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
个人分类: 教研心得|5258 次阅读|27 个评论
[转载]揭开美国顶尖生物医学实验室成功的法宝(转)
liland 2011-4-16 07:48
揭开美国顶尖生物医学实验室成功的法宝 --- 仅以此文奉献给我的母校哈尔滨医科大学 2005年3月我有幸加盟了哈佛医学院布里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Stephen Elledge 实验室,在Elledge 教授直接领导下工作了整整六个年头。Stephen Elledge (后文皆称Steve)是美国生物医学界天才级科学家,他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生物学系,在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系做的博士后。1989年成为著名的贝勒医学院(Baylor Medical College )生物化学系的助理教授。短短几年后便于 1993年当选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HHMI Investigator)。2003 年他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初,他被美国哈佛医学院布里根妇女医院特聘为遗传学冠名终身教授。他在多个研究领域,如细胞周期调控、DNA 损伤应答机制、肿瘤细胞生物学、泛素连接酶的组成与调控、新型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病毒的感染机制方面均有杰出贡献。他发现肿瘤抑癌基因TP53的直接下游靶点为P21,他发现DNA 损伤后ATM、ATR蛋白激酶激活下游CHK1、CHK2等信号传导通路,他发现抑癌基因REST、PTPN12等,揭示泛素连接酶F-box 家族,优化了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 hybrid system)、Magic DNA 载体高通量转换系统、全蛋白组水平分析蛋白稳定性的GPS 系统及与Gregory Hannon 首创小发卡核苷酸干扰文库(shRNA library)。50岁出头的他,光在Cell 、Nature 、Science 杂志上就已经发表了二十几篇文章,其数量与质量就是在哈佛医学院这样大师云集的地方也名列前茅。Steve 的科研思维与科研能力当属超一流,他堪称科学家中的科学家。在Steve 手下先后工作的中国同胞为数不少,其中很多人颇有成就,但能够回归祖国并将Steve 实验室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人不多。现在我就将我在他实验室工作的感受写出来,呈献给国内广大的生物医学科技工作者,特别是正在成长的、肩负承上启下重任的轻年科学家们。希望我的文章能对他们的成长有所启迪和帮助,这样便达到了我写作此文的初衷。下述内容很多都是我的亲历亲为,所有证据皆出自已经发表的文献,所有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有争议,本人因时间和精力有限,恕我不能回应。 成功法宝之一,选择最重大的科研方向。第1,研究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HIV感染,探索它们发生发展的机制、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揭示肿瘤细胞周期调控、DNA 损伤与修复、细胞转化因子、影响HIV 、HBV、HCV等病毒感染的宿主因子是Steve实验室正在探索的关键性问题。研究上述课题还有一个比较实际的好处就是,美国的科研经费大部分是投在上述领域,这样就保证了他的实验室在经费资助方面有一个比较持续和稳定的态式。第2,功能筛选是关键。生物学研究有很多方式和方法,Steve 最推崇遗传学功能筛选(Functional Genetic Screen)。为了达到课题的新颖性和原创性,他一般不去做别人已经领跑的项目, 而是通过测定细胞周期检测点、细胞老化、病毒感染率等指标,筛查全基因组中的相关调控因子,然后从待选基因中,选择有价值的进行功能性验证。他所发表的文章多数是此种研究套路的结晶。第3,善于开发并利用新的生物技术。Steve 有一个观点,他认为新生物技术的创立是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的原动力。近几十年来,以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生物技术为例,从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PCR技术、核磁共振技术、GFP荧光蛋白示踪技术、蛋白质谱测序技术到RNAi干扰技术均充分证明生物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会大大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相关产业,对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他研发的三项标记酵母双杂交系统大大降低了筛选相互作用蛋白质时的假阳性率,他研发的Magic DNA 载体转换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对一的、费时费力的限制性内切酶方法,使得DNA载体高通量转换变得轻而易举。GPS 系统使得在全基因组水平筛选泛素连接酶的底物成为现实.。他研发的shRNA 文库已成为功能缺失型筛选的首要工具。最近,他又在开发全蛋白组水平的噬菌体多肽表面展示技术,用它来筛选人体血浆中的肿瘤特异性蛋白,以期发现肿瘤特异性生物标记,为肿瘤的早期发现提供诊断学上的理论依据。 成功法宝之二,选用优秀的人才并合理配置。每年都有很多人发电子邮件给Steve, 要求加入他的试验室团队。我发现他在用人方面有三个特点:第1,名门之后一定要录取。如诺贝尔奖的门生、各领域中大师们的学生。这些人一般都出自美国一流学府,受到很好的科学熏陶。一旦加盟,Steve 均给予苗头较好的课题,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出。看来我们老祖宗的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的道理在美国的科学界也是行得通的。第2,后起之秀的门徒,这些人一般出自各类青年才俊的实验室,虽然学校牌子可能不太亮,PI名头不太响,但这些青年才俊正在引领各领域研究的新潮流,部分人正在成为领军性科学家。出自这些实验室的学生们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大多数都发表过很好的文章,而且他们在实验技能方面的训练也比较正规和系统。最后一类人,既没有美国的学校教育背景,也没有经大师或后起之秀的熏陶,但有却几篇像样的文章,并有丰富的实验经验,Steve 也会将他们纳入门下,让他们承担一些周期长、风险大的课题,主要是为实验室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潜在性课题,并为苗头好的项目进行技术方面的配合及支持,使该课题得以快速推进。 成功法宝之三,严密而科学的管理模式。他的实验室配备有行政秘书(Administrative Assistant)一名,一般仅有高中以上学历,对科学了解甚少,主要负责日常的人事安排、试剂订购、财政预算及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还配备有实验室主任一名(Lab Manager)一般是由本土资深博士后担当,此人主要负责特殊试剂的订购,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及与试剂公司、仪器公司进行沟通。这样Steve 本人基本不过问这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得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与科研相关的工作中。在科研管理方面,每周二上午9:30-11:00是文献阅读活动时间(Journal Club),每次出两个人各自讲解一篇文章,文章的选择上以跟本人课题相关的,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杂志上的文章为主,也可选择一些非相关性领域但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或技术应用价值的文章。每个讲解人均要回答Steve及其他同事的提问。这个文献阅读活动的好处是促使讲解人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并整理有关背景知识,是一种很好的科学训练过程,当然Steve本人及实验室的其他同事们也获得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实验室每周四上午12:00-13:00是实验室会议时间(Lab Meeting),每次出一个研究生或博士后报告其课题的最近进展情况,包括基础背景知识、近期数据汇报和下一步发展方向,每个人大约不到半年就要轮上一次。这种实验室会议对课题的进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个人都得非常认真的准备,并加班加点以期增加阳性数据,希望能够通过Steve及周围同事的检验。一般在每次实验室会议结束之时会有一个不到五分钟的实验室管理上的讨论,这时多数是实验室主任提几个试验或者仪器方面的注意事项,但一般非常简短,Steve一般不会过多干预,仅问问解决方案是什么。因此Steve实验室会议主要是课题进展汇报会。每星期五从上午9:00 到下午15:00是面对面汇报时间(Friday Meeting),每次由秘书安排六个人轮流进入Steve的办公室向他汇报近期的工作及遇到的问题,一般每人每次面谈需要大约30分钟,并要携带上原始数据让Steve审阅。当然如果一个课题是他最关心的或者是正在准备发文章的时候,他也会随时随地与该作者在试验台边进行沟通。尽管他的实验室有30多人,近20个独立的科研课题, 但通过上述管理模式,他却对每个项目的进展都了如指掌。这种严密的管理也无形中对博士后、研究生们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大家经常夜以继日地做实验,希望尽快得到好的结果。因此在他的实验室里,懒人是根本混不下去的。 成功法宝之四,注重高水平的学术交流。Steve本人是著名科学家,收到的会议邀请自然不少。大家没准猜想他会像个大忙人,经常在天上飞来飞去。其实不然,他很少参加波士顿以外的远程会议,除非是与自己的领域特别相关或非常重要的会议。相反,他却积极参与在哈佛医学院内举行的相关国际学术会议,这样既能够进行学术交流,又不至于浪费很多时间。Steve也积极参与系里举办的学术讲座(Seminar)。他的实验室不仅挂靠在布里根妇女医院,也挂靠在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每周安排某个实验室出一个讲演者汇报课题进展,演讲内容基本上是代表了这个实验室的最新研究进展,Steve实验室非常积极的参与这种讲座。因为哈佛医学院遗传系十几个PI中,光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就有6人,HHMI研究员也有5人,可见其实力之强悍。其中George Church教授既非院士也非HHMI成员,但他在二代DNA测序技术、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个人化基因组分析(Personal Genome Sequencing)有极大贡献,也是一个像Steve一样的科学天才。与此相反的是Steve对布里根妇女医院遗传系的科研讲座却不冷不热,因为这个医院遗传系的PI们水平大多一般,出类拔萃之辈很少,看来他喜欢与高水平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在科学家中也是如此。 成功法宝之五,勤奋出天才。在我的印象里,他极少因为个人的私事不来实验室,即使是出差刚返回波士顿,他也要从机场先回到实验室。一般情况下他星期六、星期日均来到实验室工作,有时候他也会找几个人谈谈研究进展情况。他工作效率极高,从不浪费时间。他喜欢你敲他办公室的门,向他汇报最新的数据,如果有使他欣喜的数据,他会立马停下手头的工作与你进行研究讨论,但如果是他认为不重要的事情,他也会很快打发你。他经常在半夜时分给部下发电子邮件。在我的经历中,不论我什么时候通过电子邮件给他汇报试验进展情况,不出半小时他就会给我回复并加以点评。多么勤奋的Steve呀! 成功法宝之六:精明的处事技巧。虽然美国学术圈非常著重研究实力,但一定的人际交往还是必要的。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每周五下午4:30有一个大约一小时的周末聚会活动(happy hour)。每个试验室轮流做东,提供一些小吃及啤酒,研究生、博士后及PI们聚在一块畅所欲言。Steve多数时间会参加此种活动,与大家同吃Pizza饼,喝瓶装啤酒。他非常愿意与别的实验室的PI,研究生、博士后们讨论问题,他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也博得别的实验室的好感。另外他对下属按功行赏,对发表了大文章的人有求必应,从善如流。他每年圣诞节都会邀请全实验室的人包括家属及小孩以及他夫人实验室的全班人马到他家进行圣诞节聚会。每当实验室有人找到新工作,有人结婚,有人生小孩,他都会让实验室秘书买吃的或写庆贺卡表示庆祝。有申请他实验室的人,不管申请人能否加入他的实验室,他都出资好好款待,并让申请人给全实验室做一个学术报告。 成功法宝之七,幸福的家庭是后盾。Steve的夫人也是布里根妇女医院的教授,在果蝇X-chromosome功能代偿性调节机制方面有杰出建树,也曾是HHMI前研究员。大家经常看到他和他夫人在哈佛医学院遗传系的讲座上夫唱妇和。我不止一次问过他,“你在事业上如此成功,在生活中也是个顾家的好男人,你是怎么做到的?”他回答说:“很简单”,他在家庭里主要做好三件事,驾驶员(Driver)、采购员(Shopper)和清洁工(Cleaner),这就是他家庭为什么这么和谐。其实熟悉他的人都明白,他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上,正是他的夫人黙黙地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及孩子的培养教育。 综上所述,可以说Steve的非凡成就主要在于他天资聪慧、头脑敏锐、善于发现机遇、事事都走在别人前头。当大家还在分析RNAi的机制时,他已经在构建shRNA文库了,当大部分人要用shRNA进行功能筛选时,他已经发表了很多成果了。现在勤奋聪明的他又在为他的实验室寻找和积累下一个学科增长点了。从不服输、永争第一正是他性格的真实写照。他的这种性格在他家一年一度的圣诞节乒乓球比赛中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我所参加的5次圣诞节聚会中,他几乎年年蝉联乒乓球比赛冠军。在我的记忆里,他只输过一次,那是还他故意输给了他的儿子丹尼尔。丹尼尔的球技实在太一般了,但他太想赢得一个乒乓球冠军了,Steve终于极不情愿的把冠军头号让给了丹尼尔,谁叫丹尼尔是他的宝贝儿子! PS:给大家强力推荐此文,写的很不错,可能有的朋友已经看过了,我刚搜索了一下,这个实验室确实很强啊! 实验室链接: http://elledgelab.bwh.harvard.edu/index.html 2011年已经发了四篇文章了,CELL,MC,PNAS,PLOS Pathogen.
个人分类: 它山之石|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揭开美国顶尖生物医学实验室成功的法宝
pathologysmu 2011-4-13 20:59
2005年3月我有幸加盟了哈佛医学院布里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Stephen Elledge 实验室,在Elledge 教授直接领导下工作了整整六个年头。Stephen Elledge (后文皆称Steve)是美国生物医学界天才级科学家,他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生物学系,在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系做的博士后。1989年成为 著名的贝勒医学院(Baylor Medical College )生物化学系的助理教授。短短几年后便于 1993年当选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HHMI Investigator)。2003 年他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初,他被美国哈佛医学院布里根妇女医院特聘为遗传学冠名终身教授。他在多个研究领域,如细胞周期调控、DNA 损伤应答机制、肿瘤细胞生物学、泛素连接酶的组成与调控、新型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病毒的感染机制方面均有杰出贡献。他发现肿瘤抑癌基因TP53的直 接下游靶点为P21,他发现DNA 损伤后ATM、ATR蛋白激酶激活下游CHK1、CHK2等信号传导通路,他发现抑癌基因REST、PTPN12等,揭示泛素连接酶F-box 家族,优化了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 hybrid system)、Magic DNA 载体高通量转换系统、全蛋白组水平分析蛋白稳定性的GPS 系统及与Gregory Hannon 首创小发卡核苷酸干扰文库(shRNA library)。50岁出头的他,光在Cell 、Nature 、Science 杂志上就已经发表了二十几篇文章,其数量与质量就是在哈佛医学院这样大师云集的地方也名列前茅。Steve 的科研思维与科研能力当属超一流,他堪称科学家中的科学家。在Steve 手下先后工作的中国同胞为数不少,其中很多人颇有成就,但能够回归祖国并将Steve 实验室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人不多。现在我就将我在他实验室工作的感受写出来,呈献给国内广大的生物医学科技工作者,特别是正在成长的、肩负承上启下重任的 轻年科学家们。希望我的文章能对他们的成长有所启迪和帮助,这样便达到了我写作此文的初衷。下述内容很多都是我的亲历亲为,所有证据皆出自已经发表的文 献,所有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有争议,本人因时间和精力有限,恕我不能回应。 成功法宝之一,选择最重大的科研方向。第1,研究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HIV感染,探索它们发生发展的机制、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 点。揭示肿瘤细胞周期调控、DNA 损伤与修复、细胞转化因子、影响HIV 、HBV、HCV等病毒感染的宿主因子是Steve实验室正在探索的关键性问题。研究上述课题还有一个比较实际的好处就是,美国的科研经费大部分是投在上 述领域,这样就保证了他的实验室在经费资助方面有一个比较持续和稳定的态式。第2,功能筛选是关键。生物学研究有很多方式和方法,Steve 最推崇遗传学功能筛选(Functional Genetic Screen)。为了达到课题的新颖性和原创性,他一般不去做别人已经领跑的项目, 而是通过测定细胞周期检测点、细胞老化、病毒感染率等指标,筛查全基因组中的相关调控因子,然后从待选基因中,选择有价值的进行功能性验证。他所发表的文 章多数是此种研究套路的结晶。第3,善于开发并利用新的生物技术。Steve 有一个观点,他认为新生物技术的创立是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的原动力。近几十年来,以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生物技术为例,从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 PCR技术、核磁共振技术、GFP荧光蛋白示踪技术、蛋白质谱测序技术到RNAi干扰技术均充分证明生物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会大大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并 形成了一系列的相关产业,对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他研发的三项标记酵母双杂交系统大大降低了筛选相互作用蛋白质时的假阳性率,他研发的 Magic DNA 载体转换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对一的、费时费力的限制性内切酶方法,使得DNA载体高通量转换变得轻而易举。GPS 系统使得在全基因组水平筛选泛素连接酶的底物成为现实.。他研发的shRNA 文库已成为功能缺失型筛选的首要工具。最近,他又在开发全蛋白组水平的噬菌体多肽表面展示技术,用它来筛选人体血浆中的肿瘤特异性蛋白,以期发现肿瘤特异 性生物标记,为肿瘤的早期发现提供诊断学上的理论依据。 成功法宝之二,选用优秀的人才并合理配置。每年都有很多人发电子邮件给Steve, 要求加入他的试验室团队。我发现他在用人方面有三个特点:第1,名门之后一定要录取。如诺贝尔奖的门生、各领域中大师们的学生。这些人一般都出自美国一流 学府,受到很好的科学熏陶。一旦加盟,Steve 均给予苗头较好的课题,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出。看来我们老祖宗的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的道理在美国的科学界也是行得通的。第2, 后起之秀的门徒,这些人一般出自各类青年才俊的实验室,虽然学校牌子可能不太亮,PI名头不太响,但这些青年才俊正在引领各领域研究的新潮流,部分人正在 成为领军性科学家。出自这些实验室的学生们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大多数都发表过很好的文章,而且他们在实验技能方面的训练也比较正规和系统。最后一类 人,既没有美国的学校教育背景,也没有经大师或后起之秀的熏陶,但有却几篇像样的文章,并有丰富的实验经验,Steve 也会将他们纳入门下,让他们承担一些周期长、风险大的课题,主要是为实验室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潜在性课题,并为苗头好的项目进行技术方面的配合及支持,使 该课题得以快速推进。 成功法宝之三,严密而科学的管理模式。他的实验室配备有行政秘书(Administrative Assistant)一名,一般仅有高中以上学历,对科学了解甚少,主要负责日常的人事安排、试剂订购、财政预算及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还配备有实验室 主任一名(Lab Manager)一般是由本土资深博士后担当,此人主要负责特殊试剂的订购,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及与试剂公司、仪器公司进行沟通。这样Steve 本人基本不过问这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得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与科研相关的工作中。在科研管理方面,每周二上午9:30-11:00是文献阅读活动时间 (Journal Club),每次出两个人各自讲解一篇文章,文章的选择上以跟本人课题相关的,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杂志上的文章为主,也可选择 一些非相关性领域但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或技术应用价值的文章。每个讲解人均要回答Steve及其他同事的提问。这个文献阅读活动的好处是促使讲解人认真阅 读文章内容并整理有关背景知识,是一种很好的科学训练过程,当然Steve本人及实验室的其他同事们也获得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实验室每周四上午 12:00-13:00是实验室会议时间(Lab Meeting),每次出一个研究生或博士后报告其课题的最近进展情况,包括基础背景知识、近期数据汇报和下一步发展方向,每个人大约不到半年就要轮上一 次。这种实验室会议对课题的进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个人都得非常认真的准备,并加班加点以期增加阳性数据,希望能够通过Steve及周围同事的检验。 一般在每次实验室会议结束之时会有一个不到五分钟的实验室管理上的讨论,这时多数是实验室主任提几个试验或者仪器方面的注意事项,但一般非常简 短,Steve一般不会过多干预,仅问问解决方案是什么。因此Steve实验室会议主要是课题进展汇报会。每星期五从上午9:00 到下午15:00是面对面汇报时间(Friday Meeting),每次由秘书安排六个人轮流进入Steve的办公室向他汇报近期的工作及遇到的问题,一般每人每次面谈需要大约30分钟,并要携带上原始 数据让Steve审阅。当然如果一个课题是他最关心的或者是正在准备发文章的时候,他也会随时随地与该作者在试验台边进行沟通。尽管他的实验室有30多 人,近20个独立的科研课题, 但通过上述管理模式,他却对每个项目的进展都了如指掌。这种严密的管理也无形中对博士后、研究生们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大家经常夜以继日地做实验,希 望尽快得到好的结果。因此在他的实验室里,懒人是根本混不下去的。 成功法宝之四,注重高水平的学术交流。Steve本人是著名科学家,收到的会议邀请自然不少。大家没准猜想他会像个大忙人,经常在天上飞来飞去。其实不 然,他很少参加波士顿以外的远程会议,除非是与自己的领域特别相关或非常重要的会议。相反,他却积极参与在哈佛医学院内举行的相关国际学术会议,这样既能 够进行学术交流,又不至于浪费很多时间。Steve也积极参与系里举办的学术讲座(Seminar)。他的实验室不仅挂靠在布里根妇女医院,也挂靠在哈佛 医学院遗传学系。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每周安排某个实验室出一个讲演者汇报课题进展,演讲内容基本上是代表了这个实验室的最新研究进展,Steve实验室非 常积极的参与这种讲座。因为哈佛医学院遗传系十几个PI中,光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就有6人,HHMI研究员也有5人,可见其实力之强悍。其中George Church教授既非院士也非HHMI成员,但他在二代DNA测序技术、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个人化基因组分析(Personal Genome Sequencing)有极大贡献,也是一个像Steve一样的科学天才。与此相反的是Steve对布里根妇女医院遗传系的科研讲座却不冷不热,因为这个 医院遗传系的PI们水平大多一般,出类拔萃之辈很少,看来他喜欢与高水平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在科学家中也是如此。 成功法宝之五,勤奋出天才。在我的印象里,他极少因为个人的私事不来实验室,即使是出差刚返回波士顿,他也要从机场先回到实验室。一般情况下他星期六、星 期日均来到实验室工作,有时候他也会找几个人谈谈研究进展情况。他工作效率极高,从不浪费时间。他喜欢你敲他办公室的门,向他汇报最新的数据,如果有使他 欣喜的数据,他会立马停下手头的工作与你进行研究讨论,但如果是他认为不重要的事情,他也会很快打发你。他经常在半夜时分给部下发电子邮件。在我的经历 中,不论我什么时候通过电子邮件给他汇报试验进展情况,不出半小时他就会给我回复并加以点评。多么勤奋的Steve呀! 成功法宝之六:精明的处事技巧。虽然美国学术圈非常著重研究实力,但一定的人际交往还是必要的。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每周五下午4:30有一个大约一小时的 周末聚会活动(happy hour)。每个试验室轮流做东,提供一些小吃及啤酒,研究生、博士后及PI们聚在一块畅所欲言。Steve多数时间会参加此种活动,与大家同吃 Pizza饼,喝瓶装啤酒。他非常愿意与别的实验室的PI,研究生、博士后们讨论问题,他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也博得别的实验室的好感。另外他对下属按功行 赏,对发表了大文章的人有求必应,从善如流。他每年圣诞节都会邀请全实验室的人包括家属及小孩以及他夫人实验室的全班人马到他家进行圣诞节聚会。每当实验 室有人找到新工作,有人结婚,有人生小孩,他都会让实验室秘书买吃的或写庆贺卡表示庆祝。有申请他实验室的人,不管申请人能否加入他的实验室,他都出资好 好款待,并让申请人给全实验室做一个学术报告。 成功法宝之七,幸福的家庭是后盾。Steve的夫人也是布里根妇女医院的教授,在果蝇X-chromosome功能代偿性调节机制方面有杰出建树,也曾是 HHMI前研究员。大家经常看到他和他夫人在哈佛医学院遗传系的讲座上夫唱妇和。我不止一次问过他,“你在事业上如此成功,在生活中也是个顾家的好男人, 你是怎么做到的?”他回答说:“很简单”,他在家庭里主要做好三件事,驾驶员(Driver)、采购员(Shopper)和清洁工(Cleaner),这 就是他家庭为什么这么和谐。其实熟悉他的人都明白,他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上,正是他的夫人黙黙地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及孩子的培养教育。 综上所述,可以说Steve的非凡成就主要在于他天资聪慧、头脑敏锐、善于发现机遇、事事都走在别人前头。当大家还在分析RNAi的机制时,他已经在构建 shRNA文库了,当大部分人要用shRNA进行功能筛选时,他已经发表了很多成果了。现在勤奋聪明的他又在为他的实验室寻找和积累下一个学科增长点了。 从不服输、永争第一正是他性格的真实写照。他的这种性格在他家一年一度的圣诞节乒乓球比赛中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我所参加的5次圣诞节聚会中,他几乎年 年蝉联乒乓球比赛冠军。在我的记忆里,他只输过一次,那是还他故意输给了他的儿子丹尼尔。丹尼尔的球技实在太一般了,但他太想赢得一个乒乓球冠军 了,Steve终于极不情愿的把冠军头号让给了丹尼尔,谁叫丹尼尔是他的宝贝儿子!
个人分类: 未分类|0 个评论
[转载]杨照:大学生该有能够“出格”的空间(转自南方周末)
热度 1 wbh04102892 2011-4-3 12:19
真正优秀的学生,谁要去绑得死死的、一切都生怕你出格的大学念书呢 美国麻州剑桥市小小的地方,却有两所全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紧邻着查尔斯河,从学校到附近的大城波士顿,必须过桥。联络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最主要的桥梁,叫做“哈佛大桥”。 这摆明是早在17世纪就成立的哈佛大学,运用他们在剑桥市的庞大势力,欺负晚到的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上上下下恨透了每天进出都需要经过“哈佛大桥”,多次要求重新命名这座桥,奈何势力不如人,始终无法如愿。 有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于是想了一种 “收复”大桥的方法。他选了一天,纠集了几位同学,重新测量哈佛大桥的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他自己的身体。一次又一次,他躺下来,从桥头到桥尾,看看这座 桥到底等于他身长的几倍。测量过程中,就在桥上留下每一个身长单位的记录,最后宣布其结果。 于是这座桥有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长度记录。而且这种新创度量衡的做法,和“理工学院”的精神相呼应。很快地,他的身长记录变成了这座桥最值得一看的景观。桥还是叫“哈佛”,但是人家经过时,口里传颂的、心里想起的,是一个麻省理工学院学生新创度量衡的做法。 美国的大学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环是美式足球赛。麻省理工学院的美式足球队很烂,就成为哈佛学生取笑的一大把柄。哈佛所属的长春藤联盟,每年都有热闹的美式足球对抗,尤其是哈佛对上耶鲁比赛,那是两所学校的大事。 有一年,耶鲁大学美式足球队到哈佛主场来比 赛,球场上挤进了超过三万的观众。两队打得难解难分,上半场结束,中场休息了,正当球员退场、啦啦队进场之际,突然在球场正中央响起爆炸声,把大家吓了一 大跳。惊魂甫定,一看,球场裂开一个小洞,从里面冉冉升起一颗气球,气球愈变愈大,上面写着代表麻省理工学院的“MIT”三个大字母。 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漏夜潜入哈佛球场,埋伏 了这项自己巧妙设计的开关,成功地在那个场子里抢走了哈佛、耶鲁的风头。还不只如此,过了两年,耶鲁足球队又要到哈佛主场来比赛时,整个剑桥城,包括哈佛 学生热烈讨论的,不是两队可能的胜负局面,而是麻省理工学院学生会不会又来搅局,会用什么方式恶作剧,哈佛校方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予以防范。 这些都是三十年前的事了,但到今天还在哈佛与麻省理工学院学生间普遍流传。这些故事,非但无害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荣誉,甚至还是许多第一流学生向往麻省理工学院的主要理由。他们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活泼、不拘一格、容许创意的学风。 真正优秀的学生,谁要去绑得死死的、一切都生怕你出格的大学念书呢?不能有和别人不一样想法的地方,又怎么可能塑造出像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成就与名声呢?
2206 次阅读|1 个评论
谁是制造教育悲剧的祸首
热度 5 hhanb 2011-3-30 08:52
稍早前曾火过一阵子的“虎妈”余音未了,《三个傻瓜》就杀将过来。不过〈〈三个傻瓜〉〉并非给“虎妈”唱赞歌,而是与其唱反调。据说这部印度影片当下在中国高校热播,许多同学观后都与片中人物感同身受,因为大家都曾在或者还在遭遇应试教育的毒害,一下子唤起了大家的共鸣。这部影片通过印度理工学院这所名校里的三位学生的经历,揭示了校园应试教育的险恶境况,原来世上的应试教育都一样,毫无例外地都是制造教育悲剧的罪魁祸首。 影片中一位大学生就因为不堪重负走上了自杀这条不归路。据说影片在印度放映后,一所孟买高中在 48 小时内, 3 位学生先后自杀。 巧的是由于受“虎妈”效应的影响,最近有一封台湾女孩子的信,在北美网上流传。作为“虎妈”式教育的亲历者,这个女孩给人们述说了发生在她们家的又一起教育悲剧。 从小母亲就对他们姊妹 4 人要求非常严厉,任何人的成绩单上不许出现一个 B ,母亲更是把大姐塑造成她们几个的榜样,于是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到了大姐身上。大姐也挺争气的,一举考取了哈佛,毕业后就得到了一份高薪工作。很快就与一位博士男组建了小家庭,一切看上去都那么完美无缺。可是 30 岁那年,也就是婚后仅一个月她们的大姐就自杀了。 其实,这些年随着名校情结与应试教育变本加厉的施压,我们的中学生选择走了解生命这种极端路线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血的教训一再证明应试教育就是最大的杀手,铁证如山,而且还是谋杀。正如《三个傻瓜》片中的台词所说的那样:“大家都认为是乔伊脖子上的绳子杀死了他。但,他过去四年受到的精神压力呢?工程师是一种聪明的人,但是他们还没有制造出测量精神压力的机器。如果他们可以,人们就会知道,这不是自杀而是谋杀!”
3752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全球网络开放课程资源集锦
JRoy 2011-3-22 04:36
New Updated website: http://videolectures.net/ 美国大学公开课资源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webcast.berkeley.edu/courses.php   作为美国第一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供的课程播客和视频讲座,始自2001年秋季学期,涵盖了从哲学、人类学到物理学、统计学。   - 麻省理工学院    ocw.mit.edu/OcwWeb/web/courses/courses/index.htm   作为一所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在它的公开课程访问排行榜上,《物理:经典力学》、《计算机科学导论》和《线性代数》排名三甲。麻省理工在中国内地建立了镜像网站,把所有麻省课程翻成中文。   - 卡耐基梅隆大学    www.cmu.edu/oli/   该大学建议造访者在网站上注册,建立自己的资料库。这样一来,你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门课程,还要参加几次考试,当然,即使你得了100分,卡耐基梅隆大学也不会给你开证明,更不会给你学分。 步子迈得最大的当属卡内基梅隆大学:该校专为网络课程开设的OpenLearning Initiative网站网罗了物理、化学、经济、生物、工程等专业的15门尖端课程。同样是免费开放,与其他学校仅仅将授课视频搬上网络不同,卡内基梅隆大学以每门课50万到100万美元的代价为这些网络课程专门编写了软件,对其进行重新设计,使之独立于课堂而自成一体。这些课程的水平之高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除了网上不计其数的自学者之外,有些高校也会将其作为自己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些高校的学生可以在交纳15到60美元不等的注册费后获得学分。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ocw.jhsph.edu/topics.cfm   网站提供了该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包括青少年健康、行为和健康、生物统计学、环境、预防伤害、母亲和儿童健康、心理卫生、营养、人口科学、公共卫生准备和难民卫生等。   - 华盛顿大学    www.cs.washington.edu/education/course-webs.html   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工程学是传统优势,相关的几百门课程都已经放到网上。该网站还提供特色讲座。 英国 ■英国公开大学 http://openlearn.open.ac.uk 英国公开大学是由英国十几所大学联合组建的。其网络公开课的一大特色,是把课程依难度分为“导论、中级、进阶、研究”四个等级,科目跨文学、法学、商学、教育、理工等领域。 ■约翰·霍普金斯 http://ocw.jhsph.edu/topics.cfm 网站提供了本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包括青少年健康、行为和健康、生物统计学、环境、一般公共卫生、卫生政策、预防伤害、母亲和儿童健康、心理卫生、营养、人口科学、公共卫生准备和难民卫生等。 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 http://www.core.org.cn 汉化了世界各国高校的上千门课程,也包括小语种国家,如法国、西班牙、日本的高校。科目涵盖文史、理工、法律、商科。已发布了347门网络公开课的中文版。 全球网络开放课程资源集锦 1.耶鲁网上开放课程:http://oyc.yale.edu/ 2.麻省理工网络开放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mit/index.htm 3.英国公开学院开放课程:http://openlearn.open.ac.uk/ 4.卡耐基梅隆大学开放课程:http://oli.web.cmu.edu/openlearning/ 5.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http://itunes.stanford.edu/ 6.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放课程:http://webcast.berkeley.edu/courses.php 7.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卫生学院的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jhsph/index.htm 8.宾夕法尼亚科茨城大学开放课程:http://www.kutztownsbdc.org/course_listing.asp 9.加州大学埃尔文分校:http://ocw.uci.edu/ 10.南昆士兰大学:http://ocw.usq.edu.au/ 11.犹他州立大学开放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usu/index.htm 12.塔夫斯大学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tufts/index.htm 13.大阪大学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jocw/osaka/index.htm 14.京都大学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jocw/kyoto/index.htm 15.庆应义塾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jocw/keio/index.htm 16.东京工业大学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jocw/titech/index.htm 17.东京大学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u-tokyo/index.htm 18.早稻田大学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jocw/waseda/index.htm 19.巴黎高科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paristech/index.htm 20.台湾开放式课程联盟:http://tocwc.nctu.edu.tw/ocw.php
个人分类: 分享|4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毛宁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学见闻(2)---MIT基本情况介绍
热度 2 毛宁波 2011-3-17 17:58
毛宁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学见闻(2)---MIT基本情况介绍
1
个人分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见闻|688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转载:国外地质大学排名
fyh1010 2011-3-14 11:09
2007年Geology 地质学专业排名 1 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 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 3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 Penn State University Park宾州州立大学-University Park Campus 5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7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亚利桑那大学 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9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10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 11 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 12 Columbia University,The 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哥伦比亚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康乃尔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 1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17 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 1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 20 Brown University布朗大学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明尼苏达大学Twin Cities分校 22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科罗拉多矿业大学 23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大学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2007年Earth Sciences 地球科学专业排名 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 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 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 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5 Columbia University,The 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7 Penn State University Park宾州州立大学-University Park Campus 8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亚利桑那大学 9 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11 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 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 15 Cornell University康乃尔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19 Brown University布朗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21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明尼苏达大学Twin Cities分校 25 Rice University莱斯大学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28 Stony Brook University SUNY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大学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31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科罗拉多矿业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学 34 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学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 Texas AM University德州AM大学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38 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罗格斯大学新伯朗士威校区 University of Hawaii-Manoa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University of Oregon俄勒冈大学 43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 Oregon State University俄勒冈州立大学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 University of Miami迈阿密大学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The 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大学 49 Dartmouth College达特茅斯学院 Lehigh University利哈伊大学 New Mexico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马萨诸塞大学Amherst校区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Wyoming 55 BOSTON University波士顿大学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佐治亚理工学院 University of Alaska-Fairbanks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堪萨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俄克拉荷马大学 60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Baton Rouge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伦斯勒理工学院 Binghamton University SUNY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University of Florida佛罗里达大学 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内华达大学里诺校区 University of Rochester罗切斯特大学 67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乔治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70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密歇根州立大学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伊利诺大学芝加哥校区 The University of Iowa爱荷华大学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田纳西大学 77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密歇根理工大学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辛辛那提大学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新罕布什尔大学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圣母大学 Geology(Ph.D.) 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4.9 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4.8 3. Stanford University (CA) 4.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4.5 Sedimentology/Stratigraphy 1.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2.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3.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Tectonics/Structure 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 Stanford University (CA) 3.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eochemistry 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Hydrogeology 1. University of Arizona 2. Stanford University (CA) 3.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Paleontology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2. University of Chicago 3. Harvard University (MA)
个人分类: 转载|3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3D打印机能打印实物,打印成形的长笛音质甜美
热度 2 sheep021 2011-3-11 19:18
啥时候能打印出美女、帅哥来,人类就彻底解放了。呵呵。 打印成形的长笛 音质甜美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一位演奏者正在吹长笛。听众们可能觉得这挺平常,但当他们知晓这支长笛是由3D打印机几乎完整地打印出来的,大家不由得发出惊叹,再听这长笛演奏就更加印象深刻,为之倾倒了。   一支长笛由几种不同材料构成,笛身采用硬质材料,吹口部分的材料较软,而另外一些部位则特别需要考虑到气密性。一句话,长笛的结构还是相当复杂的。MIT媒体实验室使用Objet Connex500快速打样机制造这支长笛。这是一台三维立体打印机,因为配有多个“墨盒”,能同时以多种材料打印。在打印期间,它根据电脑的指令,每一“回合”都在适当的位置将相应的材料薄薄地加上一层。打印这支长笛花费了大约15个小时。   最后成形的产品是分成4大块完成的,基本上不再需要人的加工。研究人员只需冲洗掉支撑材料,将几大块装配一下就可以了。在成形后唯一需要添加的零件就是弹簧。研究者表示,它还不是一支百分百完美的长笛,仍然需要作一些微调,但它发出的声音确实好听悦耳。   近年来,三维立体打印技术可以说是异军突起,设计者的思路也日益开放。比如,2010年11月有人展示了打印出来的混合动力车Urbee的模型。   而麻省理工学院的另外2位学生研制了食品打印机Cornucopi。这台3D立体打印机精确地实现了食物的精细组合。液化的原始食材和配料装载在多个瓶罐中,根据食客指定的菜单,为之生产出个性化的食品。它还有速热和冷却功能,理论上做到“滋味和品质的创造”,味道、香气、色泽都有基本保证。   发明者希望在数字化时代,做饭也能走向数字化,变得标准化,更加可以控制。当然,也有人质疑机器打印食品的口感,并怀念做饭和欣赏美食的乐趣,建议只将数字化食品用在少数特殊场合,如病人饮食或航天餐上。   最近,更有Materialise的MGX品牌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设了自己的旗舰商店。与众不同的是,它声称是第一间3D立体打印物品的实体商店,只展示立体打印成形的产品。   设想有那么一天,吃过打印的“寿司”,开上打印的汽车,去打印产品专卖店买支打印出来的长笛吹吹……你做好这样的准备了吗?   稼正   作者:稼正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达尔文主义与染色体遗传理论的综合
syfox 2011-3-1 23:20
Dobzhansky,Theodosius   多布然斯基(1900~1975)   Dobzhansky,Theodosius   俄裔美国进化遗传学家 。 1900 年 1 月 25 日生于俄国,1975 年12月18日卒于美国加州 。美国科学院院士 ,同时还被荷兰、瑞典、巴西、意大利等国科学院聘为院士。1917年入基辅大学生物系,1921年毕业。后在基辅大学、圣彼得堡大学任教。1927年12 月去美国。先到哥伦比亚大学 ,在T.H.摩尔根及其同事们的指导下,从事果蝇遗传学研究。1928年夏随摩尔根到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任教。1937年加入美国国籍。 1940~196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2 ~ 1971年任洛克菲勒研究所(后改为洛克菲勒大学) red huaraches 的教授。后又转到戴维斯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他发表著作十几部,论文近600篇 。1937年出版了他的《遗传学与物种起源》一书 ,完成了达尔文主义与染色体遗传理论的综合,为创立现代综合进化学说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进化、遗传学和人》、《进化中的人类》和《进化过程的遗传学》等著作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   
1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机器世界“加速”智能进化
热度 1 kejidaobao 2011-2-28 15:46
机器人是个并不新鲜的概念。不过,“云机器人”——把如今风行天下的云计算和机器人结合起来,碰撞出的科学火花可就不容小觑了。 近日,欧洲科学家成功启动了名为RoboEarth的云机器人计划,希望借助互联网与云计算,帮助机器人相互学习和知识共享。这意味着机器人将具有学习能力——在执行任务时,它们能下载数据并寻求其他机器人的帮助,更快地在新环境下工作。 也就是说,原来只存在于“概念”之中的“学习型”机器人已经走入现实世界,这应当感谢数字技术的超常发挥——强大的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可以获取更多的机器自我学习的信息。其实,RoboEarth就是一个巨大的网络数据库系统,存储并更新着海量的目标识别、导航、任务、智能服务等机器人所需信息,可以让全世界的机器人接入并更新信息。当机器人处于陌生的、多样性的人类生活环境时,就能从网站中自我学习,甚至从其它机器人那里学习经验,来读懂人类环境并有效应对。RoboEarth的研究人员之一、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Max Weibeier表示,这意味着机器人很快将拥有自己的互联网和维基百科了(2月11日《科技日报》)。 RoboEarth帮助机器人成为“学习型”机器人,在机器人与人越来越接近的智能道路上一马当先。美国佛蒙特大学科学家Josh Bangade也有不俗的表现,他对现有的多款著名步行机器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开发出一种计算机模拟系统,使机器人也可以像动物“进化”一样,逐渐学会更好地步行。 Bangade首先在计算机上通过模拟系统,创作出一种虚拟机器人,模拟系统根据机器人脊骨的每一个片断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运动算法。成功接近目标后,就会被应用于下一个片断,当各种不同算法分别成功地适应各脊骨片断的运动时,机器人就已进化出有效的“腹部”运动模式。之后,Bangade开始为机器人增加腿部。随着腿部的缓慢“生长”,虚拟机器人的腿部运动开始从滑行到步行进化,这样它就逐渐学会了如何更快地行走,并最终掌握了更加自然的步法。 当然,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让机器人改变它们的身体或让其腿部生长,不过Bangade研制出一个概念验证版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拥有一个简单的脊骨和四条腿。最初,一个额外的支柱帮助四条腿像蜥蜴一样向外伸展,然后逐渐将它们收拢,最终机器人可以用腿站立起来。可见,真实的机器人也可以利用相似的过程进化出有效的步法(2月11日科学网)。 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初已经开始,但其智能水平一直难以提高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对此较为统一的专家认知是:其难点不光在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不够和感觉传感器种类少,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其他方面——缺乏编制机器人理智行为程序的设计思想。而现在,研究出具有学习功能、进化功能型的智能机器人,则是近期在机器模仿人行为中的科学突破,标志着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已取得阶段性的进展。 和智能机器人类似的是,网络也在智能上越来越进化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电脑奇才William Pado和他的同学们就称,他们已利用尖端科技,创造了一个聪明的网站trueknowledge.com,可以回答“数万亿个”问题。 Pado兴奋地说:“这个网站的新颖之处在于它能回答问题,但并不是像搜索引擎那样给你一大堆检索结果,让你参考提到问题关键词的文章,而是直接给出答案。比如问Bob Bill的生日是哪天,它就会告诉你。如果它不知道答案,它会说不知道。但它会学习,随着我们输入更多信息,它将知道得越来越多。现在,忘掉搜索引擎(即google)吧,我们已经创造了回答引擎!”(2月13日英国《每日邮报》)。 Pado采用的是一种智能的网络技术——语义技术。它能理解用户提出的问题,并结合现有的知识来推断,以此回答过去从未见过的问题。换句话说,使用语义技术的网络,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且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轻松,而Pado就是这样的第一批的“吃螃蟹者”。当然,trueknowledge能否成为下一个google,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此外,智能手机的进化,也使其开拓出了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的新用途:奔赴太空操控卫星。尽管手机曾被气球带入高空,但这将是手机首次被送入距地球几百公里的轨道。美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的项目经理Sean Kenyon解释说:“现代智能手机非常神奇,拥有诸多的先进功能。在即将进行的实验中,手机将被用来操控一颗长30厘米的卫星,并给地球拍照。我们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手机的功能。在理想情况下,手机可以进行操控和思考。”(1月24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 正如一位智能机器人制造者所说,生命和非生命有目的的行为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机器人是一种系统的功能描述,这种系统过去只能从生命细胞生长的结果中得到,而现在已成为我们自己能够制造的东西了。2月2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文章为“2045年:人类将变得永生”。文章回溯到1965年,17岁的高中生Ray Kurzweil演奏了世界上第一首由电脑作出的乐曲。41年后的今天,Kurzweil相信,电脑将变得智能,而且会比人类还要聪明。根据他的计算,人类文明将在35年后终结,而人工智能将帮助我们无限延长生命。也许这个结论看上去荒诞不经,但是,换一种角度,我们也许可以更深刻地理解Kurzweil所提出的问题,那就是:它是否是标志着有机智能与无机智能之间界限打破的时间预言呢?■
个人分类: 科技风云|25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费根鲍姆的混沌之路
热度 1 kejidaobao 2011-2-12 13:19
文/厚宇德 决定一位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科学家自己的个性无疑是最为基本的。物理学家M·费根鲍姆(M. Feigenbaum,1944-), 在其混沌理论研究上走出的成功之路,也许对每位青年学者会有所启迪。 1961年,16岁的费根鲍姆进入了纽约的城市学院学习。他选择了电气工程专业。对此他有回忆文字:“在十岁或十一岁的时候,我……听说电气工程师是搞收音机的,还知道电气工程师不必担心找不到工作,收入也不少。” 在这里他3年半修完了5年的课程。1964年他得到了电气工程学士学位(BEE)。同年夏季,费根鲍姆进了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他把主要精力用于选修物理学和数学。这时他开始研读康德等哲学家的著作。20岁费根鲍姆开始阅读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科学家兼哲学家马赫的著作,也研究牛顿和伽利略的重要著述。1970年费根鲍姆获得了他的高能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目是色散关系。 博士毕业后,费根鲍姆到康奈尔大学做了2年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这里,费根鲍姆认识了戴维·芬克尔斯坦(David Finkelstein)。费根鲍姆承认芬克尔斯坦对于根本问题的“真实思想”(real thinking)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1972-1974年,费根鲍姆在弗吉尼亚理工专科学院度过了两年时光。他后来自己说:“在这种2年为期的职位里要做出像样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年以后你不得不开始担心下一步将去哪里?” 结束了在弗吉尼亚的工作之后,费根鲍姆迎来了一份长期的职务。卡拉瑟斯(P. Carruthers)要到洛斯阿拉莫斯担任物理学理论部的主任,费根鲍姆获得了加入他的研究团队的机会。费根鲍姆自己回忆:“我到了洛斯阿拉莫斯时,卡拉瑟斯认为我来的正是时候,也认为我是合适人选。(他让我研究)威尔逊(Ken Wilson)的重整化群思想是否可以解决湍流这个世纪老难题。” 正是这个问题引导他走向研究奇妙的混沌理论的正确方向。 20世纪70年代,生物学家、数学家等都在研究混沌问题。费根鲍姆意识到“确定性的模式不仅能产生古怪的结果,而且一定存在着一些人们可以探索并且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规律。” 经过探索,他发现:“对截然不同的函数进行叠代,在叠代过程转向混沌时,它们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它们都受到同一个数字的支配,这个数字就是4.6692!”这就是一个费根鲍姆普适常数 。费根鲍姆对于自己的发现有过这样的描述:“回想起来,斯坦恩(P.Stein)他们已经定性地发现了周期倍增分叉现象,而我现在却能够定量地说明周期倍增分叉现象的规律。周期倍增分叉现象和规律的发现,大大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在他发现这个常数并意识到这个常数的意义时,他做了这样一件事:“那天晚上,我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我已经发现了一些真的不平凡的东西,我清楚,这将使我成为一个著名的人物。” 对于费根鲍姆的成果,曾有过这样的评价:与费根鲍姆的发现产生的影响相比,“想像不出近期有其他理论科学的发展能在如此宽广的领域间产生如此大范围的影响”,费根鲍姆的研究不仅影响了“纯粹的”理论研究,也影响了“十足的”应用研究 。而费根鲍姆在混沌理论研究上的巨大突破也给他带来了若干荣誉。 总结一下促使费根鲍姆成功的要素,以下几点不可忽视: 第一,伯乐的赏识很重要。在卡拉瑟斯为费根鲍姆提供了长期的工作机会之前,费根鲍姆科研成果寥寥无几,但卡拉瑟斯仍注意到了这位善于思考的年轻人。没有卡拉瑟斯提供的青睐,费根鲍姆要获得成功十分艰难。 第二,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并非最先进的才是最好。费根鲍姆当时用可编简单程序的袖珍计算器研究二次函数的叠代方程的倍周期分差现象。这样的计算器处理研究结果,比较缓慢。但“我很快领悟到,分叉间距应当是几何收敛的。这使我能从上一个分叉点就预计到下一个分叉点的大概位置,从而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我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我头一个领悟到了几何收敛。……我的计算器算得很慢,要不是领悟到了几何收敛的必要性,我的试验是做不下去的。我的几何收敛,是逼出来的。” 如果当时费根鲍姆利用的是大型高速电子计算机,他的重大发现会在高速的计算中悄悄溜掉。 第三,最为重要的是研究者个人的定力。从开始研究混沌理论到取得成功,费根鲍姆用了6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费根鲍姆几乎没有发表研究论文。心无旁骛地坚持自己正确的研究道路,不计当前的利益得失,这是费根鲍姆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个人因素。 纵观费根鲍姆的成功也让人产生感慨:有些制度,产生的结果与其预期往往截然其反。比如,在当下的中国,高校与研院所评价科研人员的水平与成就时,主要看其在某类期刊是否发表过论文以及发表过多少论文。这样的规定本意是鼓励科研人员做高水准的研究。但是,有时会淘汰掉像费根鲍姆这样还没有成为大师、但可以成为真正的科学大师的科学青年。 参考文献 梁美灵, 王则柯. 混沌与均衡纵横谈 .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1: 128, 129, 138, 138, 162-164. Pais A.The genius of science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87, 91, 91, 92. http://www-history.mcs.st-andrews.ac.uk/Biographies/Feigenbaum.html . (责任编辑 王芷)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纵横捭阖|827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天才为什么要堕落(心灵捕手 Good Will Hunting  (1997)解读)
热度 1 whitesun 2011-2-5 06:49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蓝勃教授是数学界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获得过被誉为“数学界中的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他给上他课的大学生们留了一道难题,题目写在了楼道的黑板上,并称,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   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蓝勃教授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其实是,我不相信你们有谁能给出答案,毕竟,作为数学界的顶尖人物,他当年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答案的。   但是,没两天,黑板上就出现了答案。但是,这个人并不愿露面,尽管露面可以享受难得的荣誉。   蓝勃教授再下战书,留了第二道难题,这道难题,他和伙伴花了整整两年才解开。   同样,没两天,那个“神秘数学天才”再次给出答案。这次,蓝勃教授看到了“神秘数学天才”的身影,发现他竟然是MIT这所顶尖学府的这栋大楼里的一位清洁工,但这位清洁工并不想被发现,他一边辱骂教授一边跑了。   这是着名的心理影片《心灵捕手》(又译名《骄阳似我》)一开始的情节。看到这种情节,我脑子里冒出一句话,世界是分裂的。MIT的光辉,竟被一个落魄的清洁工彻底盖住了。   不过,外部世界的分裂,源自内心的分裂。这个落魄的男孩,他其实只是在工作之外的少数业余时间做一下解数学难题和读书这种“正确的事”,而多 数业余时间,他是和几个问题青年一起打架斗殴、偷盗乃至袭警等。其中,他最拿手的是去MIT或哈佛大学,“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   这个内心分裂的男孩叫威尔,等蓝勃找到威尔时,威尔已因打架斗殴和袭警而被关进监狱,但蓝勃申请作为威尔的监护人而将他保释,保释的条件有两个:一,威尔要与蓝勃配合解数学难题;二,威尔要看心理医生。   威尔不想看心理医生,但更不想蹲监狱。两害寻其轻,他不得已答应了做病人。   但是,作为天才的病人,威尔接连赶跑5名心理医生。最终,蓝勃找来了自己大学同窗、现在的心理学教授西恩来为威尔做治疗。   同样的,在第一次会面中,威尔也刺痛了西恩。他通过对西恩一幅画作的观察,而看出了西恩当时的心态。西恩的画作是一个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中独自画船的人。对此,威尔看出了两个内容,他对西恩说,第一,你当时正在暴风雨中,第二,你娶了“错误的女人”。   西恩被激怒了,他警告威尔,不要侮辱他已死去的太太,而当威尔再次说“没错,你的确娶错了女人”时,西恩暴怒,他冲上去掐住威尔的脖子并威胁说,如果你再这么说,我会杀了你。   威尔震惊了。以前,他戏弄那些心理医生时,他们的方式先是惊惶,接着是掩饰自己的愤怒,而后是拒绝继续给他做治疗。但西恩不一样,他也被刺痛,但他直接表达愤怒。更不一样的是,这个被刺痛被激怒的男人,答应继续给他做治疗。   在心理治疗中,或者在一切亲密关系中,这都是很关键的一点。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固定的逻辑,我们认为,自己的某些特质是“好我”,这些特质可以让自己维持并促进关系的发展,而自己某些特质的是“坏我”,这些特质会导致一个关系的疏远甚至结束。   因此,当我们想与一个人亲近时,就会表现出“好我”,并刻意压制“坏我”,而当我们想与一个人疏远时,就会表现出“坏我”,而不再表现“好我”。   譬如,一个依赖者,当想与一个人亲近时,他会表现得非常依赖,有时就是所谓的“可爱”。相反,一个支配者,当想与一个人亲近时,就会表现出非常有能力的一面。   这时,如果那个人中招了,真的在我们表现“好我”时而与我们亲近,并在我们表现出“坏我”时结束了与我们的关系,那就意味着,我们的逻辑再一次得到了强化。   这是导致我们心理问题的根本所在。如依赖者总会发现,别人之所以不接纳他,好像总是因为他还不够依赖,支配者则会发现,别人之所以不接纳他,好像总是因为他还不够有力量。所以,每当遇到一个危机事件,我们都会进一步强化自己的逻辑,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僵化。   假若说治疗能发挥作用的话,关键点就在于,心理医生帮助来访者明白,他可以不必对那个逻辑那么执着,也就是说,他的“好我”并不一定会促进关系,而他的“坏我”也并不一定会疏远关系。   威尔的逻辑,其实就是,“天才”是坏我,“平庸”是好我。他其实认为,天才并不能换来关系中的亲密,而平庸倒可以做到这一点。每当他展现天才 时,其实多数时候都是在疏远乃至结束一个关系。所以,我们看到,他的聪明都用到了刺激心理医生、“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等事情上。   也可以说,他其实讨厌他的天才,他不原因别人因为他是天才而接纳他,他更愿意别人仅仅因为他这个人而接纳他。   那5名心理医生都中了威尔的招数,威尔用坏的方式表达他的天才时,他们都中断了和他的关系。西恩不同,看起来,他也中了威尔的招数,一样被刺痛,甚至更痛。但他这时不是中断与威尔的关系,而是选择了真诚袒露自己的心声。   当西恩这样做时,威尔的世界已经是在被颠覆了。威尔第一次发现,原来真诚地表达愤怒,并不意味着关系的结束。   第二次会面中,威尔的世界进一步被颠覆。西恩先是承认,威尔的确刺痛了他,令他彻夜难眠,但在这种痛苦中,西恩想明白了很多。   尽管总是将聪明用在攻击上,但威尔还是以自己的聪明自豪。但是,西恩对他说:“看到你,我没有看到聪明自信,我看到的是一个被吓傻的狂妄孩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西恩明白,威尔狂妄的聪明自信,不过是对痛苦的防御罢了。这种防御是一堵墙,令威尔只敢与书本建立关系,而不敢与世界直接建立关系。而在说这段话之前,西恩还说了一段震撼人心的话语: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麽。   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他与教皇相交莫逆,和他的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气味吗?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你肯定未见过吧?   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   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大可以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背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   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 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西恩继续说,不要以为,我了解你,也许我可以通过知识来看你,但那不是你,除非你愿意谈谈你自己,否则我不知道你到底是谁。   说完这番话后,西恩撂下了一句话“现在该你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愿意真诚地去面对你,但你是否做好了真诚面对我的准备?   西恩的这番话也刺痛了威尔,或者说,令威尔感到震撼。第一次有“正确的人”对他如此坦诚相待,而他以前对付这些人的招数好像也都不再能发挥作用。那么,自己愿意冒一次险吗?真的对一个心理医生袒露心声?   最终,威尔选择了继续。      小标题:   选择继续是一个意愿,意味着威尔愿意尝试改变,但从这个初步的意愿到袒露心声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接下来的两次治疗中,威尔长时间地陷入沉默中。   威尔沉默时,西恩一样沉默着。他绝不先开口,而是等待威尔开口。   这种沉默有两种意思。第一,他在告诉威尔,你有沉默的权利。第二,威尔要自己决定是否袒露心声,而不是由心理医生来诱惑或施加压力让威尔袒露心声。   终于,在玩了很长时间的“瞪眼游戏”后,威尔主动开口讲话了。这意味着,治疗正式开始了。   治疗正式开始后的第一个话题是爱情。西恩问威尔,在恋爱吗?威尔回答说有,但他有点不敢进行下去。   为什么?西恩问。威尔回答说:“现在她很完美,我不想破坏。”   对此,西恩说:“或许是你认为自己完美,你不想破坏……这是极好的哲学,可以一辈子不认识人。”   这是无数人在恋爱时会犹疑的原因。看起来,我们是认为对方太完美了,所以不敢接近或不敢破坏这个幻想,但其实是我们惧怕自己的不完美被对方看到。   读大学时,我做电话心理热线,一个自称很帅的男孩打电话给我说,他失恋了,很痛苦。但这失恋又是他选择的。他和一个美女去逛街,美女突然说, 你等我一下。他等了好长一会儿还没见美女回来,这时他突然明白,美女正在大便。一想到这么漂亮的美女在大便的情景,他特别忍受不了,于是转身而去。   这个故事中隐含着的道理是,美女的“美”和帅哥的“帅”是“好我”,他们之所以能被别人接纳,是因为相貌上的“好我”,而一旦有“丑”的“坏 我”出现,他们就得不到关系中的爱与认可了。所以,这个男孩转身而去,看起来是不能接纳美女也大便的事实,但其实是不能接纳自己也有丑的时候。   怎么在治疗中让来访者放下对这个逻辑的执着呢?心理医生可以戳穿来访者这个逻辑背后的把戏,但只这样做的话,就太生硬了。   于是,西恩在不动声色地戳穿威尔的游戏后,讲了自己一个故事。他说,他的太太放起屁来超厉害,一次,他被太太的屁惊醒了,接着,他家的狗叫了起来,最后,太太自己也被弄醒了,问他,是不是你在放屁,西恩说是。   西恩讲这个故事时,忍不住狂笑起来,而威尔也忍不住大笑起来。故事讲完后,西恩解释说,真实就是美,“不完美才是好东西,它可以选择谁进入我的世界……你的女生也不完美,关键是,你们是否合适。”   这次咨询结束后,威尔立即去见他钟爱的女孩——哈佛大学的史凯兰去了。      小标题:   威尔和史凯兰,是在哈佛大学的一个酒吧认识。当时,威尔与他的三个死党——他们都没有机会读大学——去这个酒吧,一方面是为了“泡妞”,另一方面是继续威尔最擅长的游戏——“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而且是全球最知名大学的“笨蛋”。   这两面威尔都得逞了。威尔最铁的哥们查克冒充历史系学生和美女史凯兰搭讪,但哈佛大学的学生克拉克看破了查克是冒牌货,于是过来考查克历史学知识,但却被救驾的威尔给羞辱了。   威尔不仅羞辱了以哈佛大学生而自居的克拉克,也赢得了史凯兰的好感,两人第一次擦出了火花。   恋爱关系,是比治疗关系更为深层的关系。既然威尔不敢与心理医生建立关系,那么他更没有勇气去和自己所爱的女孩建立真正的关系。或者说,这是更为艰难的挑战。   在西恩的启发下,威尔终于鼓足勇气去见史凯兰了,并且两人的关系一直发展得好像很顺利。   但是,危机一直存在。敏锐的观众会发现,威尔一直不相信史凯兰爱自己,史凯兰的很多话,他都解释为,史凯兰并不是真心爱他。   譬如,史凯兰对他说,“有机化学对你这种人没用”。威尔立即问,他“这种人”是什么人。   再如,他几次对史凯兰暗示,他怀疑自己只是史凯兰的一个玩具,一个过渡性的男朋友,他的天才、贫穷和传奇会给史凯兰的生命添加一些色彩,但史凯兰作为一个富家女,早晚会抛弃他,而最终还是会嫁给一个成功人士。   最后,当他们的爱情抵达第一个最高潮时,也迅速跌落了最低潮。   史凯兰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要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继续进读,所以希望威尔和她一起去加利福尼亚州。但威尔拒绝了,他认为,如果到时史凯兰发现他的缺点怎么办?那时她就会受不了他,而抛弃他。   这伤害了史凯兰,她说,如果你不爱我就该告诉我,你如果不爱我,我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你的世界里。   听了史凯兰这番话,威尔立即说,我不爱你。   听到这句话,13岁时失去了父母双亲的史凯兰再一次痛得弯下了腰,而威尔也走了。   每个人都在坚持自己的逻辑,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逻辑看对方,结果,越爱时就越孤独,因为越爱时就越坚持自己的逻辑,而这时就看不到对方的存在了。   对史凯兰而言,她是个“好女孩”,而“好女孩”的逻辑是不能给别人麻烦,所以说如果你不爱就告诉我,我会主动消失。但对威尔而言,史凯兰这句话会让进一步相信,她并不爱他,她好像在寻找一个让自己主动离开的借口。   史凯兰认为,希望威尔跟自己去加州,证明她爱他。但在威尔的世界里,这种搬迁是最可怕的事情。他先是被父母抛弃,后来4次被送人寄养,其中3次被严重虐待。所以,他内心深处认为,换一个家是最可怕的事情。   于是,在第一次爱到最深处的时候,他们也遭遇了最严重的危机。这是他们各自坚守自己逻辑的结果。当然,主要是威尔坚守自己逻辑的结果。      小标题:   其实,这时不只是爱情到了第一个高潮,他的治疗也到了一个高潮,威尔和西恩已建立了很深的信任。同时,威尔的事业也貌似将进入一个高潮,蓝勃教授正接二连三给他介绍优裕的工作……   但是,对威尔而言,这是一种颠覆,他会恐惧。   因为,他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长大,这让他对自己的逻辑无比执着。这也是每个人的共同点。   我们每个人都深信自己的逻辑。假若一个女子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那么,她亲近的男子一定都不是好东西。因为,她会爱上“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这个断言,如若她遇到了一个“好男人”,她的世界就会有颠覆的危险,她的内心就会有失控的感觉。于是,为了避免这种失控感,她要么远离好男人,要么会把好 男人变成坏男人。   对威尔而言,他的一个断言是“我只是一个玩具”,他的聪明可以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些乐子,但只要他出现一些“坏我”,一个亲密关系会立即结束,对方会毫不犹豫抛弃他。他过去的人生经验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当治疗、爱情和事业都抵达一个高潮时,他内心的斗争也就抵达了一个最严重的危机——是固守自己已有的逻辑,还是冒险接纳新的逻辑。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坚持自己固有的逻辑。于是,人生就只是一个轮回。   有意思的是,化解这个危机的是他的死党查克,这也是影片感人至深的一个情节。在建筑工地上休息时,威尔说,他觉得整天这样做体力活也不错,他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在未来一起玩耍和生活。   没料到,查克却对他说,如果我们50岁时,你还和我在一起,我会杀死你。   这令威尔非常震惊,也许比面对西恩时还要震惊,因为他觉得,他和查克是如此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是他们都很享受的。   但查克告诉他,他每天最幸福的时候只有10秒,就是每天他去威尔家接他出来时。每次,他都想象,这次见不到威尔了,那意味着威尔到了能施展他的才华的地方。然而,每次他都能见到威尔开门,这种幸福感便消失了。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看上去,我们每个人都限制了自己,都生活各种各样的痛苦中。但是,我们之所以陷在这种痛苦中而不能自拔,是因为,这种表面上的痛苦其实有着极大的好处。我们之所以离不开痛苦,是因为舍不得这种好处。   威尔之所以自甘堕落,之所以浪费才华,无比重要的原因是,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赢得了友谊,而他和查克等3名死党的友谊,是他多年以来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支持。   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我们常讲自我价值感,其实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孤独的价值感,而是关系中的价值感。   在《心灵捕手》这部影片中,爱情是迷人的,心理治疗的过程更迷人,但威尔无意中最看重的,恰恰是和查克这些问题青年的友谊,因为这是他多年以来仅有的认可他、接纳他的关系。西恩懂得这一点,所以当蓝勃说威尔的朋友是“智障”时,他愤怒地为威尔辩护。   所以,当查克也对他说,你走吧,我渴望你顺应你的天才时,威尔真正解脱了。前面有爱情、事业等美好而正确的生活等着他,后面则是多年死党的督促、威逼和容纳,那么威尔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小标题:   影片最后一个高潮,是威尔终于又来到了西恩的治疗室,而西恩拿着威尔的卷宗,那上面有他的种种问题和受虐经历,对他一遍又一遍地说:“这不是你的错。”   西恩第一次这样说时,威尔说:“我知道”。   但是,威尔并不知道,他只是口头上知道而已。所以,西恩继续说。   威尔惊讶了,他看上去甚至讨厌西恩这样说,所以说:“你不要戏弄我。”   但西恩继续说:“这不是你的错。”   终于,威尔的防线彻底崩溃了,他扑在西恩的身上,紧紧抱着西恩,像婴儿一样痛苦。   这种拥抱,有着极大的象征意义,意味着威尔终于第一次真正信任了好的关系。   影片的最后,是威尔驾驶着查克等死党送给他的破车,奔向加州,去找史凯兰。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无论是治疗过程,还是对威尔的内心的理解,都非常具有深度而且真实。威尔和西恩的扮演者也有极佳的表演。凭借这些因 素,这部影片获得了1998年奥斯卡奖的最佳配角奖(给西恩的扮演者罗宾·威廉斯)和最佳编剧奖(给威尔的扮演者马特·戴蒙和查克的扮演者本·阿弗莱 克),并获得了其他多项大奖。   不过,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还想说,这部影片中有太多的戏剧色彩。导演给了威尔太多的支持性因素,譬如他的天分、爱情、卓越的心理医生和极讲义气的死党,而在现实生活中,同时获得这些因素非常不容易,尤其是查克的那番话,我很少在现实生活见到。   甚至,在这一点上事情总是相反的。当我们想脱离旧的逻辑而奔向新的人生时,那些与我们旧的逻辑捆绑在一起的人,很容易产生恐惧,并有意无意使用各种方式来阻拦我们的改变。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若想有真的改变,需要比威尔拿出更多的勇气。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330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评价中国大学在中国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junpengyuan 2011-1-28 09:26
清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演讲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先生将在UCSD演讲,主题是评价中国大学在中国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会特别分析清华大学作为中国一流的理工学院对科技发展的贡献。这是UCSD全球战略合作和冲突研究所特邀请San Diego的清华校友来参加本次活动。同时也非常欢迎感兴趣的各界人士来UCSD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类别: 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 2011/1/24 20:28:43 场所: UCSD 地址: UCSD, San Diego, CA 城市: SD 时间: 2011年2月8日, 17:30 - 19:00 结束时间: 发布者: 电话: 858-822-7637 Email: h7lu@ucsd.edu 相关网址: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2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印度理工学院一流之路
geobing11 2011-1-27 15:01
信息来源:麦可思研究 2000年《亚洲周刊》评选亚洲最佳理工学院时,创建于1951年的印度理工学院就以7所分校中的5所占据了前十强的“半壁江山”;2006年《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印度理工学院名列前50名,工科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在印度高等教育质量广受批评的背景下,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简称IIT)却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为一所光耀世界的名牌大学,其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获得了世界性声誉——美国《商业周刊》将IIT毕业生誉为“印度史上最热门的出口产品”,IIT的“工学士商标”被孟买地方管理委员会主席麦侬教授称“可能是印度独立以来第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商标”。其认同度仅从一例便可窥见一斑: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学院院长曾致电IIT卡哈拉格普尔分校的校长戈什,邀请“把整个毕业班送到马里兰大学”,并愿意为所有学生提供财政补助。那么,IIT为何能够快速跻身世界一流之列,成为比尔·盖茨盛赞的“改变世界的了不起的大学”? 行政管理 IIT创立之初即不同于印度既有大学,乃按照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对整个体制进行设计。根据“1956年理工学院法案”、“1961年理工学院法案”和“2002年理工学院(修正)案”,IIT是自治的法人组织,独立行使职能;印度总统为IIT的视学(Visitor),7所理工学院由理事会(IIT Council)集中管理。 IIT每所分校均设有一个管理委员会(Board of Governors),全面负责学校管理和控制。管理委员会的主席由视学任命,其他成员主要有:各分院院长;各分校所在地邦政府指定的一名当地著名科技专家或企业家;4位由全印度技术教育委员会任命、来自教育学、工程学或自然科学方面具有专门知识或实践经验的专家;各分校评议会的2名教授。IIT各分校设立的属于自己的行政理事会、评议会以及自治校友会具有独立管理权力。其中,评议会(The Senate)决定学校的学术政策,批准课程、开课和考试结果,校长(Director)是评议会主席,任命委员会调查不时发生的具体学术问题;各系的教学、培训和研究活动要受到不断的评论,以在设备和标准两方面都得以改进。此外,IIT还设有财政委员会、本科生委员会、研究生委员会、教育研究和计划委员会等,负责提供相关问题的建议。 人才培养 1科技与人文的统一 IIT的本科教育特别强调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不是灌输专门知识,专业课程建构在“核心课程”的牢固基础之上。其核心课程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科技人文科学(Technical Arts)及工程科学中的学科。它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理、工、文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的学业和设计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下,体现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特点。 例如,IIT各分校的IT学生都必须学习一门名为“沟通技巧”的课程,接受公开演讲的专业训练,通过一次次上台演练,不断锻炼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应变技巧等,从而最终学会如何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快速切入重点,如何使态度落落大方,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沟通,如何使自己更有风度等。仪表、仪态、仪容的训练也是这些IT学生必不可少的内容。仅从这里就不难理解,这些整洁干净、气质不凡,不仅有实力,而且善于把实力“说”出来的IIT毕业生为什么在硅谷、华尔街炙手可热——试想,一个木讷的IT工程师如何有效率地进行项目沟通,又如何维系客户?此外,IIT各分校都有权调整本校的专业设置以使其与科技的最新发展保持同步。而研究生的课程则比本科课程的规模更大,更为强调跨学科的学习,重视科研。 2 实践性教学与产学合作 IIT强调,学校的责任就是要利用产业界的力量,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对科技产业发展有充分了解和接触的校园环境。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IIT各分校均建有实习车间,甚至还开设了一般职业学校才讲授的技能课,如开机床、操作发动机等。其学生动手能力之强从软件公司Aspect Development的行政总裁瓦德瓦尼在校时的故事就可以看出—— 瓦德瓦尼1968年在IIT读书时,孟买分校得到的第一台电脑主机是苏联提供的明斯克2型,大得占了一座建筑物的整整一层,靠一个谁也不明白的俄罗斯作业系统运作,使用手册也是俄语的,没有人看得懂。于是瓦德瓦尼与两名同学重写了一个操作软体,把这庞然大物变为一台原始的多媒体电脑,还给它写了一个程式,让它在启用时奏出印度国歌。 此外,IIT有许多专业课程直接由“业界老师”主讲,如IBM公司的“电子商务最新运用”、摩托罗拉公司的“通信软件”等。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界的创新体系不脱节,这也是IIT毕业生受到特别偏爱的原因之一。 3严酷的淘汰 自成立之日起,IIT便以严格甚至是残酷的训练而闻名,被称为是“斯巴达式的集中训练营”。尽管能进入IIT的已经是精英(每年有10万多人报考IIT,但每年每所分校只招1000多人,其本科录取率通常在百分之三、四左右——这种对规模的严格控制,使学生在学业上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IIT 1:6至1:8的低师生比连美国的大学也自叹不如),但因无法达到学校要求而被无情淘汰的仍有20%至50%。IIT校友分享的两个小故事或许可以映照出其面貌: 登上花旗银行行政总裁宝座的麦尼扎斯对在IIT几年精疲力竭的生涯记忆犹新,特别难忘的是卡马思教授的电机工程课。他把这位IIT孟买分校的教授形容为“最令人敬畏的教授”,但是学生都渴望能上他的课,他的班因而是最难进的。一旦进入他的班,恶梦随之而来。他的评分办法别具一格,是对那些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印度学术界精英的学生的当头棒喝。不论全班学生的成绩如何,他只会评出一个A给第一名,一个B给第二名,其他学生不管与头两名只差多少,都只配得C、D、E,甚至F。卡马思对被学生称为“暴君”不以为然:“我常常对学生说,IIT是英才云集之地,我不想你们成为三流货色。” 互联网浏览器4名创始人之一的哈里纳拉仁是IIT马德拉斯分校的1988届毕业生,对学校考试评分之严格,他例举了另一名“暴君”的“手段”。他也是电机工程教授,叫雷迪。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每个题目的答案要求准确到小数后第4位,答不准就是零分。就这样,“吃鸡蛋”是常有的事,有些从年头吃到年尾。
个人分类: 现代大学|2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力学牛人兄弟
热度 1 Shifq 2011-1-21 09:57
林同骅   林同骅( 1911.5.26—2007.6.18),原籍福清市东瀚镇东瀚村,是中国著名航空及工程力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 林同骅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攻飞机制造。1937年回国在清华大学从事研教,抗战时期随清华先迁南京,后迁成都。1937回国后参与设计中国第一架长距离飞行的“C1010号运输机”,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抗战胜利后,林同骅赴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任教,是该校第一位华裔教授,并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6月18日因心脏衰竭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96岁。 人物影响  1991年,为庆祝林同骅80岁寿辰,祖国有关单位为其在北京举办高规格的国际学术报告会。随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著作《塑性力学和细观力学文集》。1994年,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林同骅航空事业奋斗记》,书中详尽介绍了林同骅的航空奋斗史。林同骅退休后和堂弟林同坡致力于推进祖国乡村图书运动,2002年5月资助云南大理市太邑彝族乡设立瑞贻健华图书馆。 研究领域   林同骅毕生从事航空工程、工程力学、非弹性构造、金属疲劳等分析研究。在美国底特律大学任获博士学位后,专门从事力学理论研究,写出巨著《非弹性结构理论》。还发表关于结构分析、塑性力学、疲劳力学的论文数百篇。   林同骅在科技研究方面也取得非凡成就,主要有:由美国科学研究署及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研究的微观塑行力学(1954-1978年)、由美国空军科学研究署资助研究的循环机械及热载重对材料的损坏等科研项目。 获得荣誉   林同骅曾荣获美国国家工程院工程师最高奖,曾担任美国航天航空部高级工程师、顾问,美国空军科学研究署金属疲劳研究主持人。1988年荣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TheodorevonKar-manT奖”(该奖每年在全世界仅选一位)。1990年因其创立微观塑性力学及微观疲劳裂缝萌芽理论,对非弹性结构分析的非凡贡献,先后被选为美国土木工程院院士(1990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90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   在西南交通大学的简史里,还写着“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一百多年来,培养出像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林同骅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和工程界权威……”之类的文字,将林同骅与茅以升、竺可桢等大师相提并论,足见其在土木工程学方面的突出贡献。   为此,林同骅荣获过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的最高荣誉奖“Theodore von Karman”奖章,并被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与前几年去世的柏克莱加大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林同炎(唐山交通大学1931届毕业)为堂兄弟。 林同炎 林同炎(1912~2003 ),原名林同棪,西方常称之为T. Y. Lin或Tung-yen Lin。华裔美国工程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教授,美国林同炎中国公司(LIN TUNG-YEN CHINA,INC.)董事长,美国林同炎国际顾问公司(T.Y. LIN INTERNATIONAL INC.)名誉董事长。是预应力工程理论的研究者及最早实施者,被誉为“预应力先生”,现在全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现代建筑都采用了预应力技术。他是第一位亚裔美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1986年,美国总统里根将美国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颁发给林同炎教授(他也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奖状上的赞词写着:“他是工程师,教师和作家。他的科学分析、技术创新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不仅跨过了科学与艺术的壕沟,还打破了技术与社会的隔阂。”   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1986),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首届预应力混凝土奖(后称林同炎奖)和首届杰出成就奖(2000)等。 林同骥 林同骥(1918年——1993年),著名流体力学家。在稀薄气体力学、高超声速、跨声速空气动力学和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等广泛的领域中都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再入飞行器防热、再入物体的表面烧蚀和不可压缩振荡流等方面,为中国航天事业和海洋工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7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服务全欧洲的能源研究
Helmholtz 2010-2-15 18:13
作为三个被核准的“知识与创新社区”项目之一,卡理工与其他欧洲伙伴一起获得了额外补贴 – 预计到2014年将一共得到约1.5亿欧元的资助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凭KIC InnoEnergy 入选为三个“知识与创新社区计划”(KICs )之一,获得额外资助。 这个欧洲科研联盟由35 家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商业院共同组成。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EIT )预期将为KIT InnoEnergy 项目的第一阶段投入每年3000 万欧元的经费至2014 年。目标是要到2050 年的时候在欧洲实现一个可持续的能源体系。 “通过KIC InnoEnergy计划建造一个欧洲协作网络,我们将更好地迎接对可持续的和气候中性的能源保障的挑战 - 所以我们希望把欧洲在能源领域的创新短板补上来”,汉斯-耶格.鲍尔(Hans-Jrg Bauer)教授说,他是KIT能源中心以及KIC InnoEnergy计划的发言人。在鲍尔看来,为了实现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在欧洲以企业的思维模式来考量科研、教学和创新,包括把欧洲的创新能力更好地组织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KIC InnoEnergy计划的科研联盟将按欧洲公司法注册,并以拥有自己的CEO的企业方式运行。 KIC InnoEnergy科研大联盟共由六个区域性紧密联系的协作中心(CC)组成,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是总协调。这些区域协作中心包括:“比荷卢经济联盟(Benelux)”,“伊比利亚半岛(Iberia)”,“阿尔卑斯山谷”(AlpsValleys),“瑞典”,“大波兰”和“德国”。就德国而言除了卡理工作为核心以外,另外还有斯图加特大学、SAP公司和EnBW。此外在大联盟中的合作伙伴还包括石油公司Total、ABB(电力和自动化技术)公司、法国电力公司(EDF)、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法国原子能源委员会(CEA)和欧洲著名的巴塞罗那西班牙商学院ESADE。KIC项目申请阶段的全欧洲的总协调,多亏了卡理工在经验、资金以及人力上的投入,尤其是卡理工的能源中心更是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这次的成功,它充分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家欧洲先进能源研究中心的地位。 KIC InnoEnergy的现身,是要增加欧洲的创新能力。产品和能源技术将通过合作伙伴的密切协作而更快地进入市场。此外,也是要确保欧洲在能源技术领域能拥有全球竞争能力- 按照欧盟委员会的战略能源技术计划(SET-Plan),为实现气候中性欧洲2050目标,欧洲需要自主的、可持续的能源概念和技术。在KIC InnoEnergy项目中将更好地实现“研究、教学与创新”的三结合。 今年前4年,KIC InnoEnergy项目计划培养1500位一流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从中将产生65项的能源专利和诞生50家公司。此外,还将有能源技术领域的90种新产品进入市场。KIC InnoEnergy2011年的年度经费预算将达到1.1亿欧元左右,并在随后的几年里持续增长。在这些经费中,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将提供近四分之一的资金,其余四分之三将由KIC InnoEnergy的伙伴单位自筹。另外巴登符腾堡州政府已于事前做出承诺,一旦KIC InnoEnergy项目获得通过,将提供匹配经费。现在巴符州将向以KIT为核心的德国区域中心合作伙伴提供连续五年、每年可高达300万欧元的经费支持。 这六家欧洲的区域合作中心还分别各自负责对所有科研合作伙伴开放的一个重要能源任务,并实现相互间的密切合作。德国区域中心的任务聚焦在化学能源,例如氢、酒精或借助其他可持续的初级能源而把生物质重整所获得的碳氢化合物。这些化学能源具有应用面广、能量密度高的特点,并具有很容易就能共用加油站和综合管线等现有基础设施的优势。 向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递交的应对可持续能源供应、气候变化和信息技术挑战的项目申请一共20多份,最后KIC InnoEnergy从中脱颖而出。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为所有KIC项目单方投入的资金总额合计3亿零8百欧元。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 )是一家能源研究领域的欧洲先进研究机构:卡理工能源中心在多种能源形式方面统一了基础和应用研究,致力于为产业、家庭、服务业与流动性等多个领域提供服务。它把能量转换过程以及能源效率作为整个能源循环过程的主要考量指标。卡理工能源中心的能源研究把自身的技术及科学优势与经济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和法律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紧密结合。卡理工能源中心的工作共分为七个主题:能源转换、可再生能源、能源储存和能源分配、高效能源利用,核聚变技术、核能与核安全以及能源系统分析。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是位于德国巴登 - 符腾堡州的一个政府公共事业机构。它承担着同时是大学又是亥姆霍兹联合会的一所国家研究中心的双重使命。卡理工有效地集成了科研 - 教学 - 创新在内的知识创新三要素。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3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