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工干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雾霾与电磁异常:治理雾霾的方法探讨
热度 3 杨学祥 2014-3-1 14:51
雾霾与电磁异常:治理雾霾的方法探讨 杨学祥,杨冬红 曾小苹等人对 1991-1999 年我国近 90 个地磁观测站资料的分析表明,地磁异常区地区与未来重大灾害地区,特别是未来特大暴雨及洪涝灾害地区和特大干旱地区相对应。这一对应关系在全球范围也有突出的表现。 一、 雾霾与电磁异常的对应性 人们普遍忽视地电和地磁的存在,认为它们太微弱,几乎难以发挥作用。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片树林明显地向北方倾斜,原来北部有平行的高压电线,电磁能对树林而言竟比太阳光更具有吸引力。 我们的研究表明,地磁异常和地电异常是相辅相成的。地磁场的异常变化使地表地电场也发生变化,形成地电正异常区和负异常区。地表水从地电正异常区蒸发到高空,带的是正电;从地电负异常区蒸发到高空,带的是负电。由于同种电荷相吸,异种电荷相斥,带有异种电荷的云团最容易相互吸引而形成雷雨。相反,带有同种电荷的云团相互排斥,形成该地区的干旱。冰岛、非洲中西部和南大西洋是三个负电异常区,它们之间的地区是明显的干旱区,其中就有最干旱的撒哈拉沙漠;其两侧的北美洲和亚洲是正电异常区,在正、负异常的交界带,是高降水量区。当磁异常区发生变动时,电场的强度和极性也发生相应变化,由此引起的降水量改变导致全球旱涝灾害在不同地区发生。 http://guancha.gmw.cn/2004-4/6/1203001.htm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special/earth-magnetic-field/detail_2014_02/12/33733486_0.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7400.html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42838.htm 造成雾霾的棕色云团生成于不同的电极性地区而带有不同极性的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异性电极地区漂移集中,因此地电异常区的电极中心就是雾霾的高发区。 图 1 雾霾集中发生在地表电磁异常中心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西方工业化国家雾霾事件频繁发生: 1948 年 10 月 26~31 日 ,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发生因烟污染而导致 43 %的人受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而病倒 , 17 人死亡事件 ; 1952 年 12 月 5~8 日 , 伦敦烟雾事件 , 造成 4000 人死亡 ,8000 多人得病 ; 1946 、 1948 年在美国洛杉矶两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 , 1955 年 8-9 月 , 又在洛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 , 造成 400 老人死亡 , 在该地的 250 万辆汽车 , 日排 1000 多吨碳氢化合物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和氧化氮 , 铅烟进入大气与空气中其他化学成份反应产生浅蓝色烟雾 , 由于地势使之长期滞留造成污染。 1970 年 7 月 8 日 , 在日本东京也发生光化学烟雾和二氧化硫废气使万人受害事件。(《当代世界五十年, 1945-1995 》第 109-110 页,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2013 年中国雾霾事件频发也是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显示了雾霾发生的拉马德雷周期性。 英国、美国和中国都是地表电磁异常的中心地区,与图 1 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二、 电磁异常发生的原因 引发地表地磁地电异常的原因是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由多种因素变化形成,其中包括两极冰盖融化和月亮赤纬角变化。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极地冰盖增减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出现变化,而这可能造成地球磁场强度发生变动。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研究小组发现,冰盖大小出现变化后,地球自转速度就会受到影响。研究小组利用计算机模型推算发现,地球磁场强度会随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使自转速度只有 2 %的变化,磁场强度的变化会达到 20 %至 30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全球气候在变暖,冰盖正在不断减少,虽然规模还相当小,但是地球的自转速度和磁场强度有可能相应出现变化。 图 2 地球磁场强度发生变动是由于极地冰盖增减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出现变化造成的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special/earth-magnetic-field/detail_2013_10/08/30108907_0.shtml 早在 2011 年我们就撰文指出,全球变暖导致的两极冰盖融化将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减弱现有的地球磁场,引发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和灾害频发。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在 18.6-28.6 度之间变动,变换周期为 18.6 年。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 28.6 度,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 18.6 度,变化量超过三分之一。赤纬角最大值变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赤纬角最大值变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后者与冰盖融化导致的地球自转变慢相叠加,将形成突发的地球电磁异常。 三、 雾霾治理的电磁方法 尼古拉 . 泰尔萨是一位从前由南斯拉夫移民来的美国科学家,使他载入史册的科学成就,是他发明的交流电。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二十世纪初,他就预言了未来人类将制造出电磁射频武器。 1899 年,泰尔萨制造了一个庞大的线圈,并用它发出了 1000 万伏的人工闪电。在此基础上,他从理论上提出了制造死亡武器的可能性。 1976 年的 7 月 4 日 ,前苏联开始不断向外发射强大的电磁波,当时接受到这种电磁波的的西方无线电报务员们称之为“俄罗斯啄木鸟”。俄国人的电磁信号主要频率范围集中在非常危险的 10 赫兹频段,通常这一频段被称为“极低频”。自那时起,这种电磁波就连续不断地出现,其频率时常在 3.26 赫兹 17.54 兆赫之间上下变换,它每秒数次进行脉冲调制,因此听起来象嗡嗡声或者啄木鸟发出的声音。经过追踪,人们发现这种电波来自设在苏联乌克兰境内基辅不停地在空中形成巨大的阻断层,使高空的气流改变路径,并且将正常天气变化气流前锋阻断。据说,俄罗斯的极低频发射器,能够制造连续数月甚至数年的干旱天气,也同样能够造成毁灭性的洪水灾害。 其实,俄罗斯和美国的科学家几十年来一直都在进行着关于“无向量电磁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冷战结束以后,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就是这项用来改变天气形势的技术,造成了 1993 年夏天美国中西部的大面积洪灾。在“俄罗斯啄木鸟”开始发送整整一年之后的 1977 年 7 月 4 日 ,美国也开始进行自己的极低频天气试验,并且因此在北威斯康星州的六个郡造成了一场滂沱大雨。这场极低频引发的暴雨带来了速度高达每小时 157 英里 的强风,所造成的损失达 5 千万美元之巨,还摧毁了 35 万英亩的森林 。由此可见,电磁能与旱涝密切相关。 基于同样的原理,人工电磁干扰可以阻碍雾霾中带电颗粒的集聚,达到驱散雾霾的效果,类似于静电除尘。这比制造洪水和干旱等灾害要容易得多,需要的能量也少得多。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陈殿友 , 寇艳春 . 地应力地磁场与地震 . 东北地震研究 . 1995, 11(2):23-30.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灾害频发和地磁减弱的关系 . 世界地质 , 2011, 30 (3): 474~480 3.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 28 ( 1 ): 58-70 。 4. 曾小苹,林云芳,李曾中,续春荣。地球磁场异常分布与气象灾害。见:《特大自然灾害预测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编委会编,特大自然灾害预测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 162-171 5.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200-207 6. 杨学祥。地磁异常与旱涝灾害。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2004-4/6/1203001.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740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486 次阅读|5 个评论
地震后灾区生态环境-自然恢复还是人工干扰?
zhangjd224 2008-9-28 22:37
2008年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对四川,对中国是一场灾难!天地不仁,是为浩劫! 已经过去快5个月了,现在正在恢复重建,集国之人力、财力、物力来重建汶川,重建北川,当然生态环境的恢复,生物栖息地的恢复,保护区的恢复也在其中,那么地震这样的灾害后生态环境的恢复是自然恢复和人工干预哪一个更合适、更科学呢?最近看了几位国内从事生态学、生态恢复研究、生态工程的专家的意见,多数的观点认为自然的灾害,自然生态会自己恢复,人工过多干预可能帮倒忙! 对于龙门山地震带这一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而又是地震高发的地区,对待自然过程人类不必杞人忧天(人与生物圈);但是我们人类又生活在这里,我们和这里的生境和这里的一些动植物又是密切相关,我们又必须面对和干涉,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到了我们人类的面前! 大熊猫这一珍贵的活化石动物,世界保护生物的旗舰,就集中生活在这个区域,此次地震对其栖息地影响甚大,我们是干预还是坐观其自己行动呢?有大熊猫专家说大熊猫生活在复杂交错的生境里这么长时间,有能力趋吉避害能力;也有专家认为此次地震造成大量滑坡等次生灾害,大熊猫需要人类适当帮助(人与生物圈)。 同样,对于震区的其他生物,对震区的生态也基本有这样的两种观点,但是专家们也有共识:自然恢复是主要的,人类干预是辅助的,有选择性的;不能引入外来物种;不必过于担心自然的恢复能力。 无论哪种观点,我们的目标一致:恢复人类的生产生活,重建家园,关心我们的生态环境,关心那些珍贵动植物......这需要我们的行动,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很多人在行动! 有个问题真诚的请教大家:恢复生态环境,恢复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我们具体能做哪些工作呢?怎样做呢?
个人分类: 科普探索|2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