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众阅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众阅藏与佛教教育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6-9-8 19:56
蒋劲松 “大众阅藏”这场运动是当代佛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佛教教育的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关系,甚至跟我们佛学院的教育也有特殊的因缘关系。“大众阅藏”这个想法最早就是在河北省佛学院产生的。河北省佛学院教务主任杨新宇居士,为了提高学僧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希望他们可以多学一些佛经,加强经典教育。这是他对大藏经的目录和《阅藏知津》下了一些笨功夫之后所产生出来的灵感。最早大众阅藏也是先在河北省佛学院试行、推广的。最早加入大众阅藏推广的也是在河北省佛学院学习的正天法师。 大众阅藏,我的理解可以概括为大众阅藏的四句偈: “读经很重要, 阅藏能做到 。活动无中心,引导有僧宝。 ” “读经很重要”,我们这里就不用再多强调了。尤其是我们佛教义学研究会,开的会议又是佛教教育研讨会。不过,在中国佛教界,这点还是要反复讲,这当然是一种悲哀。为什么会如此?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讨论,今天就不在这里纠缠了。 “阅藏能做到”要好好讲讲。阅藏这种修行法门,过去是少数有福报的高僧才能做到的事。“大众阅藏”就是强调通过这样一个合理的安排规划,降低我们的难度;让阅藏这件原先要少数的高僧闭关修行三年才能做到的事情,成为普通的居士都能实现的常态修行。 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这就是杨新宇居士下功夫的地方,他根据蕅益大师《阅藏知津》,发现许多佛经曾经多次翻译,对于普通修行人来说,不必全都阅读,只需挑选一部翻译得最好的译本阅读即可,而确定重复译本,挑选最佳译本的工作蕅益大师已经做了。如果去掉重译的经典,去掉未受灌顶不方便阅读的密宗经典,去掉在家居士不合适阅读的出家戒律,先不读中日著述,剩下的经律论三藏的内容,总量就不是很多了。并且重新调整次序,不是像乾隆大藏经那样第一部就是 600 卷《大般若经》,而是先从 20 页以下的短篇佛经读起,然后是 20 页 -50 页,再是 50-100 页,……这样由浅入深,从短到长,这样佛子生起信心,不再畏难,不再以为佛经太难太深,乐于勇于读经。并且还按照内容和风格对佛经略作分类,这样读者一段时间都读同一类佛经,思路接近,也容易理解。不仅如此,我们还给难字生字注音释义,建立线上的阅藏微信群和线下的阅藏共修点,建立大众阅藏网,联络寺庙举办阅藏冬令营、夏令营、阅藏法会、“阅藏七”、“双休阅藏”等,在阅藏学习的组织、宣传上采取各种善巧方便,降低难度,提高效率。这样,读完全部经律论的时间就压缩到了一年之中。迄今为止,已经有多位法师、居士读完除 12 部大经之外的所有经律论,对于推广时间仅仅一年多的大众阅藏来说,这是很不错的成果。 我们手上有一份 “大众阅藏指南”这样一个目录和框架体系的结构,包括阅藏规划表,它体现了从现代理性精神对于大藏经的理解。所谓现代理性精神的思路就是强调提高效率,减少我们阅读大藏经的难度和增加我们的信心。这是大众阅藏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 大众阅藏推广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实际上真正大规模的推广是 2015 年五一的时候,搞了一次集体共修的试验。到了 2016 年 6 月底,现在已经推出了超过 10000 套的短篇佛经汇编。大部分人还是在读这一套,但是已经有相当多的人读完第一辑 20 页以下的所有佛经了,其中不乏不少农民。山西晋城的农民很多人读经比我们多,他们已经把第一辑 200 多部佛经都读完了,这是让我们感到很吃惊的。 今年五一的时候,有四所寺庙 ——河北赵县的柏林禅禅寺、海南三亚的南山寺、广东梅州的千佛塔寺,还有河北霸州的梵华精舍,同时开展阅藏。还有江西宜春市佛教协会挂牌成立了阅藏中心。现在全国建立了几十个阅藏点,几十个阅藏的微信群。所以我们的阅藏活动是 O2O 线上线下联动。截至笔者写作提交的时刻( 2016 年 7 月 13 日),又有重庆华岩寺、武汉灵泉寺、黄州安国寺举办了时长不等的阅藏法会。多所寺庙如梅州万亿禅寺、千佛塔寺、江西吉安的浄居寺举办了阅藏夏令营、冬令营。尤其是河北省衡水天宁寺举办了佛教史上第一次“阅藏七”法会,并成立了河北省衡水天宁寺大众阅藏中心,以后每个月将举办一次阅藏七法会,长期推广大众阅藏。 接受大众阅藏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一开始我们向很多出家师父介绍大众阅藏的理念和做法时,大多数出家师父往往持一个怀疑态度:这些居士也没有人给他讲,他直接读经文,又是文言文,又是繁体字,能看得懂吗,真得对居士们有帮助吗,等等。记得 2015 年在世界佛教论坛上我在弘法分论坛上介绍“大众阅藏与中国佛教的未来”一文时,许多法师们赞叹我们的发心,但是却质疑推广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一开始推广大众阅藏的核心成员主要是在我们佛教圈里面比较边缘化的人,没有太多的资源,游走于佛教现有体制的边缘,主要得到了来自边缘力量的支持。刚开始的时候,越是边缘的力量,对于我们支持越大;而越是主流的群体,推广大众阅藏的积极性就越是不高。大寺庙往往不太感兴趣,而且如果某个寺庙如果说原先有一套自己有特色的弘法模式,弘法思路很清楚,拥有的资源较为丰沛,就很有可能对大众阅藏不太感兴趣。而有些寺庙没有特别明确的弘法模式和弘法风格,缺乏资源,往往就会对大众阅藏很感兴趣。后来当这种模式经过越来越多的人实践检验,表现出超出预期的优越性之后,许多大寺庙的大和尚都开始全力支持,积极推广大众阅藏,这是大众阅藏今天能顺利发展的重要原因。明海法师、印顺法师、妙安法师、道坚法师、道航法师、梵 华法师、大愿法师、 明慧法师、法缘法师、元闻法师、道法法师等众多法师的大力支持,让大众阅藏发展顺利,前景美好。 虽然一开始许多人不太看好大众阅藏的前景,但是这一年下来,实际效果其实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比我们的想象得顺利得多。大众阅藏我们感觉其实是佛门的万众创新。参与大众阅藏的很多法师和居士,他们从阅藏实践和推广实践创造了很多出色的经验。我们用网站、微信群、 qq 群、微信公号、博客交流、传播和总结这些优秀经验。因此,这个运动本身是一种无中心的运动。原来我们自称“大众阅藏中心”,后来很快改为“大众阅藏网”。我们有一个公众号,由于无法改名,还是叫大众阅藏中心,但是,我们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提供倡导和服务的平台,而不是组织中心、领导中心。 这是大众阅藏运动很重要的观念,叫做 “去中心化”,什么叫做“去中心化”呢?就是说,本来佛字读佛经这件事,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有一帮人专门站出来推广这件事。但是,事实上今天真需要人推广,因为事实上你推广了,很多人还反对,说你读那么多经有什么好处,读那么多经不是心乱了吗?这是很奇怪的事情。佛教徒读佛陀的经典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佛陀的经典不应该被任何人垄断。佛子读经这件事,本来不需要跟我们联系,他自己就可以读了。所以我们设想这个活动,我们只是起到一个倡导的作用,做一些工作给大家服务,降低阅藏的难度,除了挑选多个重译本中最佳译本,按照由短到长,由浅入深的次序重新编排,加上汉语拼音,注上基本的涵义,给需要阅读的佛子与教外大众主动寄送。因为中国佛教界推广印刷的流行经典大概只有三十部到五十部,大多数佛经是不太容易找到的。基本上我们对大众阅藏和自己的定位就是这样的,这个活动本身是没有中心的,是大家自己做,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加入进来。本质上说,大众阅藏运动是我们佛教徒在阅读佛经方面的协同自助行为。佛子们自己需要读佛经,很多佛教道场的弘法需要带领居士们来读,而我们的定位是协助、协调。至于各个道场、各个寺庙如何开展读经阅藏,如何结合其他修行方式,完全由道场、寺庙自己决定。每个法师、居士究竟如何读经阅藏,也由各位法师、居士自己决定。 大众阅藏推广一年多来,各个寺庙、道场、阅藏点,结合自己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宗派和修行的特点,创造出很多的有效的方法,总结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经验。大众阅藏运动其实是在给参与的所有寺庙、所有宗派、所有山头、所有师父提供协助。我们跟他们没有任何的冲突的关系,没有任何竞争的关系。大众阅藏不是各种法门之外的又一个竞争的法门,而是所有的法门一个助力,甚至是所有修行的基础。我们就是这样的定位,事实上我们希望将来有人自己在做大众阅藏推广,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不再需要提到、介绍我们。那时就是大众阅藏推广成功之时。因为大众阅藏真的已经成为佛子公认接受的修行方法,不再需要说明其合理性。所以说,没有一个中心,这是我们想追求的目标。我们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就是佛教徒做一些本来该做的最基本的事情。 以上是关于 “活动无中心”的说明, 与之相关的 “引导有僧宝”是一个相反相成的原则,这是一个具有高度的佛教正确性的重要原则。 这是我们特别要强调的。因为可能有的法师没有读那么多佛经,要防止有的居士因为自己读佛经比出家师父还要多很多而对出家师父丧失恭敬心,变成二宝居士。这个当然是很有危害的,我们是佛弟子,三宝弟子,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推广大众阅藏过程中,特别强调僧团的引导作用,请出家人指导、带领阅藏。事实上我们在推广过程中发现,有出家师父担任这个阅藏小组组长的地方都发展得非常好。许多法师结合道场和自身的特点,发明和创新了许多很有特色,效果卓著的大众阅藏推广方法,说明大众阅藏能够与各种其他修行方法之间可以很好地结合。比如,河北的德梁法师今年从邢台三步一拜朝九华山。这本是汉传佛教中很常见的一种传统修行方式。但德梁法师却将拜山与大众阅藏宣传结合起来,在拜山途中,每天晚上坚持阅藏,向沿途信众宣传大众阅藏的功德、意义与实操方法,效果非常突出,也让传统的拜山修行模式焕发出新时代的风采。更不用说许多寺庙将阅藏与禅修、念佛等修行方式结合的做法了。 我们推广大众阅藏的时候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要为中国法师们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今天法师们成长的环境不好,因为大多数的居士读经很少,因此佛教界缺乏认真闻思教理,探讨教理的气氛,那些重视教理闻思的法师,得不到很好的鼓励。一位年轻的法师在佛学院毕业了以后,很少有机会讲经说法,很多时候都是只有大和尚才有机会讲。年轻法师们讲经和弘法的能力长期缺乏锻炼。除非多少年以后当了大和尚,可是那个时候身体坏了,老了,忙于应付各种关系,可能也没有时间讲了。大众阅藏推广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方有阅藏小组,人们会请法师领诵佛经,讲解佛经,结合生活中的困扰,做适当开示。这给年轻法师弘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成长平台。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其实是可以给佛教义学打造一个基本的市场,普通居士在读经很少的情况下,对教理的深入思考缺乏基础,也缺乏渴求。但是在他读了许多佛经以后,发现这部佛经这么讲,那部佛经又是那么讲,就迫切需要教理的融通,思想的整理,客观上会形成一种对于法师讲经说法的需求。这就给佛教义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甚至居士们在深入读经阅藏之后,坚定了对于佛法的信心,很多人消业积福开智慧,开始发心出家。这些年来,我们发现一些努力坚持读经的读经会真的为佛门输送了不少高质量的僧才,这在僧才奇缺的今天意义尤为重大。 大众阅藏是佛教发展对网络时代的顺应。现在是一个移动网络的时代,资讯传播特别方便,一部小小的手机里面容纳所有的经典,读经特别方便。在整个佛教历史上,过去从来没有普遍的信众读经的现象。移动网络的时代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条件。当然,同时各种不良的信息的冲击也很大,我们也只有通过鼓励佛子普遍读经阅藏才能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冲击。 我们在大众阅藏推广的过程中,发现在我们之前,中国汉地佛教界其实有很多菩萨们,长期以来努力推广佛经阅读,包括做各种佛经的汇编,也包括佛经的精校、佛经的简体化、佛经的有声化推广等等。大众阅藏推广,秉持开放包容无中心的精神,站在弘扬佛法的角度,欢迎所有人的加入,尊重各种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在这一伟大的运动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我们可能,为参与各方提供机会,让大家彼此资源共享,尊重参与方的各自诉求。因此,大众阅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这是因为如此,虽然我们这些边缘的人士力量很弱小,大众阅藏却可以发展很快。因为我们说,大众阅藏可以起到一种激活作用,可以起到一种整合佛教资源的作用。这对于今天面临严峻宗教竞争而又一盘散沙缺乏统一整合行动的佛教来说,非常重要。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自发生长,不断纠错,快速迭代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下而上,协同创新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时代,一个有前途的大众参与的事业,绝不可以自上而下,按照计划缓步推进,而是要事业发展中,不断总结众人的智慧,不断修正才能顺利发展。大众阅藏一年多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特点。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一开始有许多不足,没有关系,只要推动起来,发动大家参与,我们就看可以在实践中可以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吸收和聚集众生的智慧。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不是你自己在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其实是这项事业在推动你在学习众人的智慧,也会深深地感受到,事业进步发展的根本上是由于我们的发心感召了诸佛菩萨的加持护佑。在此过程中,保持一种开放无我的心态,保持一种纯真无功利的精神,才能得到诸佛菩萨源源不断的巨大加持。 这种开放无我的心态,这种超越现有体制的合作机制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慢慢的聚集各种资源,才能够做更大的事情。可是如果是体制内的佛学院做,整合有可能很难。两个佛学院如何合作,两个寺庙如何合作,资源如何共享,利益如何分配,荣誉究竟算谁的?宗派、寺庙、山头的利益如何保证?有可能很复杂。而且,相关的体制上干涉、干扰会很多。我们恰恰是体制外的、很边缘的这批人,反而有可能与不同的寺庙、道场合作。而如果有体制内推动,可能会很难。如果由佛协下命令推动大众阅藏,我觉得比较难,让各个寺庙合作肯定有问题。我觉得,今天佛教界资源整合,就像体制改革之前,合作是很难的。在目前这个情况,可以尝试引入体制外的力量来参与合作,通过体制外的力量可以让这些体制的力量得到很好的整合和协调。 大众阅藏提供了一种在寺院之外推广佛教文化的新渠道。现在遍地开花的书院和国学教育机构基本上只讲儒家,不讲佛教,什么原因和观念我们不提了,但是,这些书院和教育机构,其实主要的资源和推广人士都是来找我们佛门,这样忙于种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我们感到很痛心。现在我们在江西新余明德书院里面开展大众阅藏的活动,这算是佛教文化在书院教育体系中的突破。在今年暑假中,明德书院举办了第二届国学夏令营,这是一个亲子夏令营。孩子们读的国学读本,就不再仅仅是儒家经典,那样不是完整的国学体系。现在的国学读本,仍然以儒家经典为主,占 75% ,道教的占 8% ,佛教的占 15% ,中医占 2% ,而且不是把佛教和儒家人为地分开,我们就是打乱次序混在一起。孩子们其实更容易接受学习佛经,因为佛经的文字更为简单易学,佛经的故事更有趣,佛经的对话体更加亲切,而佛经的偈颂也更加朗朗上口。孩子家长则参与大众阅藏。通过这样的安排,打破社会上流行的偏见,让人们认识到,其实佛经比儒家经典更容易学习掌握,可以作为国学学习的基础和入门。这样就把社会上的流行的读经运动升级到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学习。因为佛教与基督教等宗教不同,早已中国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样大众阅藏就可以促进传统文化推广的升级提高。 通过大众阅藏,普通的民众和儿童学习佛经就会突破一种流行的偏见,他们许多人认为佛经比儒家的经典深,佛经更难。为什么会有这个印象?就是因为许多人只读了如《心经》、《金刚经》等虽然文字本身并不难,但境界却非常最高深的佛教经典,所以才留下这种印象。大众阅藏推广之后,人们就会发现,佛教中也有许多很容易理解的经典,也有许多直接教导我们如何待人接物、塑造人格的教导。如此一来,大家逐渐就会知道佛经比儒家经典更容易,更好学,更贴近生活。而一旦流行的偏见打破了以后,传统文化弘扬的最大误区就被突破了,面向社会大众的佛教教育,空间很大,前景广阔,有很多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在居士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观念问题,即缺乏读经阅藏的意识,另一方面则是缺乏必要的组织渠道,不能很有效地将佛法教育输送给广大信众,让他们不仅拥有淳朴的信仰,更具有理性的佛法认知。而且现在即使有些寺庙提供居士教育,由于目前的体制的限制,使得教育的内容都集中某一特定宗派内部,缺乏宗佛教全局的眼光,缺乏佛教基础知识的教育。再加上许多人由于观念上的错误观念,认为居士不能讲法,致使居士的智力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长期以来流行的祖师崇拜、高僧大德崇拜的不良风气,让原本丰富深厚的佛教教育最后沦落为一位老师、一部佛经、一句佛号。以上种种问题,导致目前佛教教育无法满足信众要求,无法抵御其他宗教乃至邪教的激烈竞争。 而大众阅藏这枚旗子一落,佛教教育的满盘皆活,许多长期以来很棘手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对于个人崇拜和迷信,我们可以突破重重的阻隔和中介,强调直接听佛陀的开示,直接向三界最高的佛学权威、最牛的老法师、最有名气的大善知识、神通最大的金刚上师学习。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弘法模式,大众阅藏通过组建线下阅藏共修点,线上阅藏微信群、 qq 群,建立大众阅藏网、大众阅藏微信公号、重新构建居士学习的组织渠道,配合已有的寺庙、居士林等弘法机构,构成立体交叉的弘法网络。这样就可以突破弘法渠道不足,受到政策限制的瓶颈。 大众阅藏给各个佛教山头宗派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不是在已有的格局中再兴起一个山头,不是在种种修行法门中再增加一个,而是各个宗派、山头扩大影响可以利用的重要工具。大众阅藏可以帮助佛子突破宗派的局限回归到完整的佛教。佛经中大量赞叹深入经藏如理思维的经文,尤其是大批佛子长期深入经藏的修行实践,都可以帮助广大居士打破目前佛教中流行的反智思维和错误观念,重新塑造佛教崇尚理性,鼓励独立思考的正确文化。在阅藏的组织、辅导和分享方面等等很多方面,居士可以充当出家师父们的重要助手,并且通过自身努力的阅藏修行,可以起到激活和倒逼的作用,有力地促进出家师父们的佛法学修。 最后是大众阅藏与僧人的教育。大众阅藏一开始就是通过佛学院的僧教育研讨而产生出来的副产品,今天大众阅藏的发展仍然可以给僧教育很多的回馈。首先是僧人其实也需要参与大众阅藏,当然需要阅读更多,比如居士们不宜鼓励的出家戒律学习。随着大众阅藏的全面推广,许多居士都已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如果僧人在相关经典的阅读方面反而不及居士,长期以往就麻烦了,所以形成一个倒逼机制,法师们必须要下大工夫阅读学习经典。这当然不是坏事,我认为这会给佛学院的法师的学习热情带来鼓励,同时给佛学院提供高质量僧才的来源,而且也给僧人弘法创造了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目前,湖南湘潭大杰寺的龙山佛学苑以及江苏常熟的法界学苑都将大众阅藏纳入了佛学院学习体系之中,为佛学院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大众阅藏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就是,联系寺庙试图建立阅藏中心或者阅藏楼,让一些发心的出家人可以有机会进行长期深入的阅藏。如果有一大批出家人通过花一两年时间读完全部的经律论,然后再进一步深入禅定的修行,就会培养一大批知见正确,学修并重的人天导师。这是促进佛法弘扬的基础工程。在大众阅藏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延伸,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创造,尤其与佛教义学的结合上有很大的空间,等待着佛教界、学界更多的有识之士的热心参与。 《 战略与管理 》,2016年 第7期132-140页。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987 次阅读|3 个评论
阅藏杂谈76: 阅藏机会何其珍贵?
jiangjinsong 2016-6-15 16:46
阅藏在过去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即使对于出家多年的法师也是如此。 煮云法师是台湾知名僧人,他曾回忆普陀山 慧济寺是非常好的阅藏场所。“ 慧济寺俗称佛顶山,确实是一个好地方,最适合人静心潜修,研读佛典,地高人寂,为全山最清净用功的好道场。规模亦甚可观,其藏经楼之整洁,与阅藏楼之设备,供养阅藏者之完善,为诸方寺院所不及的,规定长期供八人阅藏,定有优待办法。”   煮云法师1947年朝普陀山,他后来是这样回忆当年想要阅藏经历的:“因见碑石刻载,阅藏如此优待。所以也曾约会数位同参道友,到佛顶山讨阅藏单,我们最初发愿都是三年。承该寺住持,说明阅藏者一切优待办法。(按供养八位法师,有一茶役侍奉。此项费用,是有护法施田若干亩,以作阅藏者食粮。所以连阅藏楼都与该寺无涉,是前人发愿供养十方僧众阅藏住的,本寺子孙是不得占住的,皆有碑文为证。可见前人苦心为法,成就僧材。)” 但是最后的结果却令人惋惜。“有这么好的阅藏楼,这么好的环境,有这么好的规则,可以说是全国罕见。可是轮到我们去,常住斋粮不够,不能照前人规则做,生活清淡得使人无法住下去,不几天就走了。” 所以说,今天感谢社会各界的无私奉献,大众阅藏得以顺利推广,连普通居士都可以参与阅藏,真是大家多生多劫修行的福报,应该珍惜啊。 而 普陀山 慧济寺阅藏楼这样的安排,以今天中国大陆佛教界所拥有的资源,恐怕也并不难办。问题是:理念上是否高度重视,制度安排上,寺庙中是否可以提供这样一个不受经忏佛事干扰的清净阅藏场所? 我相信以大陆之大,建这样一个清净的阅藏楼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希望能在寺院中早日见到这样的阅藏楼,也希望今天阅藏楼可以有条件地向在家人开放,更希望寺庙建阅藏楼在佛教界可以成为一种风气,带动中国大乘佛法的全面复兴。 哪家寺院在设立阅藏楼方面,领先一步,可以说是在深入经藏教理闻思方面率先推动了中国大乘佛法的复兴。这会是哪家寺院呢?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3548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藏杂谈75: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jiangjinsong 2016-6-15 15:05
这是一部宣传素食的佛经。许多朋友直到今天还认为中国佛教素食的优良传统仅仅是梁武帝个人的行为所致,不知道素食是大乘佛教的内在要求。因为大乘佛教的核心是发菩提心,而吃肉断大悲种子,一切众生远离,不利菩提心。所以,多部大乘佛经明确提倡断肉。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就是其中之一。 无数劫前, 有一个世界叫做胜花敷世界,佛号弥勒,始终以慈心四无量法教化众生,讲说“大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如果有听闻此经者,即得超越百亿万劫生死之罪,定得成佛。毫无疑问。 当时国中有一位大婆罗门,叫一切智光明,聪明智慧,博通经论,世间技艺无不熟练掌握。他听闻有佛出世,宣说此经,于是前去以一切世间经论道理同佛辩,但是用尽言辞却不能难倒弥勒佛。于是信服,做佛弟子,发无上菩提心,并发愿说:我今在佛法中,念诵受持《大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以此功德愿未来无量劫后,也以弥勒为号成佛。他然后舍家入山修行,八千岁中少欲无事,乞食自活,念诵受持此经,一心除乱。 此时世间有不祥灾变,国王荒淫,洪水暴涨,此仙人端坐 七天 不能乞食。当时树林中有五百白兔,中有兔王和孩子。这二兽见到仙人七天不食。于是说:此仙人为佛道故,多日没有吃饭,去日无多,佛法之幢即将倾倒,妙法之海恐要干涸。我为了无上佛法,令仙人的身体久住,现在应该不要顾惜自己的生命。于是告诉诸位兔子说:一切都是无常变幻。众生爱惜身体生命,徒自轮回而未曾为佛法做什么,我现在想为了一切众生。令正法久住,以身供养法师。并说偈言: 若有畜生类  得闻诸佛名  永离三恶道  不生八难处  若闻法奉行  生处常值佛  信法无疑惑  归依贤圣僧  随顺诸戒行  如是疾得佛  必至大涅槃  常受无上乐 兔王说了这个偈子后,告诉诸位兔子说:我要以身供养,你们应当随喜。为什么呢?从无量劫来,贪嗔痴让我们受生于鸟兽形象,生生死死,未曾在佛法上作一点事。我现在要为了无上佛法舍身弃命供养法师。这时山神树神点燃柴火。兔王母子向仙人行礼,说:大师,我今天为了佛法要供养尊者。仙人说:你们是畜生,虽然有慈悲心,但是能够做什么呢? 兔王回答:我用自己的身体供养您。为了让正法住世,众生得到利益。随后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现在可以自己随意寻觅水草丰盛的地方,系念三宝度日。这时兔王之子说:像您说的,欲供养无上大法,我也愿意这么做。随即自己跳入火中。兔王也随后跳入。这时此二菩萨舍身之处,天地震动,直至色界诸天都降下天花来供养。 肉熟之后,山神树神对仙人说:兔王母子为供养您,投身火中,现肉已经熟了。您可以食用,滋养身命。仙人听闻树神的话。悲伤不言,把所念诵的经典放置于树叶上。说到:   宁当然身破眼目  不忍行杀食众生  诸佛所说慈悲经  彼经中说行慈者  宁破骨髓出头脑  不忍啖肉食众生  如佛所说食肉者  此人行慈不满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  迷没生死不成佛  仙人说完偈语后,郑重发誓:愿我生生世世不起杀害之念,永不食肉。入白光明慈三昧,乃至成佛,制定断肉戒律。说完后,自己也投身火坑,同兔王一起结束了生命。这时天地六种震动。天神让树木放出光明。金色照耀数千国土。这时国中人民见到金色光从山树中出,寻找而来,见仙人及两只兔子死在火中。找到其书写的偈子、佛经,奉献给国王。国王听闻此法后,发布命令,让听闻者均发无上菩提心。 当时的兔王就是释迦牟尼佛,兔王之子即是罗睺罗,而诵经的仙人,就是弥勒菩萨。 释迦牟尼 涅槃后五十六亿万岁, 弥勒菩萨 会在穰佉转轮圣王国土华林园中金刚座处龙华菩提树下成佛,转佛法轮。 佛告梵志,菩萨为了求法,历经多劫,不惜身命。虽然受畜生之报,但是能够为法忘躯,投身火坑行法供养,便能超越九百万亿劫生死罪障。于是在无量无数诸佛之前,比弥勒菩萨早证佛果。你们为什么不即刻为法做点什么。 五百梵志 马上 求佛出家。佛说:那太好了。诸人须发自落,即成沙门。世尊为大家说法,五百沙门心开意解,成阿罗汉道。八万诸天发菩提心。这时大众闻佛所说个个称赞菩萨所行。 舍利佛问道:这位仙人投身火坑后转生何处?世尊告诉他说:仙人投身火坑后转生梵世,为一切众生说大梵法,直至成佛转大梵轮。所说经典同样叫:大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所制戒律,不行慈悲者为犯禁之人,食肉者犯于重禁。死后堕于地狱,常饮热铜。此仙人做佛时的情况,已在弥勒菩萨下生经中说明。 阿难尊者听闻佛说后,即从座起,向佛行礼道:世尊,弥勒成佛所说戒法,以慈心制不食肉,如有违者为为犯重禁,甚是奇特。这时大众异口同音称赞,说此国众生奉行不食肉戒,将来我们愿生此国。世尊一一为其受记,定当往生。 最后佛说,这部经叫《白兔王菩萨不惜身命为无上道》,也叫《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经中反复提到的《大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就是 过去诸佛曾宣说的经典,也是 弥勒菩萨成佛之后将来要宣说的经。 《大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 讲到: “ 如佛所说食肉者  此人行慈不满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  迷没生死不成佛 ”。 这和《楞严经》讲述的:“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完全一致。可见断肉是慈悲之必须,成佛之津梁。食肉之过患无量,果报严重。 有人认为,经上讲的是弥勒佛制断肉戒,释迦牟尼佛大概并未制定不食肉的戒律。其实这个戒律不仅在《楞严经》的四种清静明诲中说的明明白白,而且 在《楞伽经》中也反复重申:“我毗尼中唱如是言,凡所有肉于一切沙门释子皆不净食,污清净命,障圣道分,无有方便而可得食。”也就是说:我所制定的戒律中讲:凡所有的肉对于一切沙门释子来说都是不净食,污秽净业,障碍圣道。根本没有什么借口能够允许吃肉。 佛陀又说:“大慧,我有时说遮五种肉,或制十种。今于此经一切种一切时,开除方便一切悉断。 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尚无所食,况食鱼肉,亦不教人。以大悲前行故,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是故不听令食子肉。”所以说,大乘佛教在吃肉的问题上,态度是十分明确的。   读完佛经之后,再顺便八卦一下:著名学者熊十力先生搞不懂唯识学究竟是咋回事,写了一本所谓的《新唯识论》,在儒家来说的确有点新意,从佛教唯识学的角度看,完全是瞎胡闹。除了他儒家的习气以及自以为是的性格之外,我想他不能很好领会唯识学的一个深刻原因在于他贪馋的毛病。读到他的传记,说他喜欢吃甲鱼,晚年复旦大学拟聘其为教授,熊提出要求:每饭必备一鳖。读到这里,不禁叹息一声。唯识学是弥勒菩萨所传,人称慈氏学,学人不能与弥勒菩萨的慈悲心相应,想领会唯识学的确不容易吧。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2127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藏杂谈74:佛经中的字万一读错咋办?
jiangjinsong 2016-6-12 07:43
在推广大众阅藏的过程中,人们很纠结的一个问题是:佛经中的字万一读错咋办? 的确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们目前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帮助大家减轻阅藏读经的困难。比如,提供了佛经中生字难字的读音。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拿不准读音的字,也可以借助查阅字典来解惑。 但是,可能还是有人担心,比如,有些字虽然我们知道现在通行的读音,但是,佛门往往采用古时的读音,这样一来我们不就是读了错音了吗?还有,某些字,我们以为自己会读,可能却错了。 努力避免错误。努力之后,还是会发生错误。那错了就错了呗!凡夫学佛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纠正的过程。毕竟是读对的多,读错的少吧!有几个字读错了,总比不读佛经要好吧!六祖大师搞错了西方净土离此土的距离,也不妨碍他成为禅宗的祖师啊! 佛子中不是流传老太太念六字大明咒,把“吽”字念成“牛”字的故事吗?故事中的老居士,后来虽然把音读准了,但是由于信心下降了,法效反而不如念错字时大了。读经也是如此。正闻熏习,亲近经典的功德,不会因为一两个字读错了而被全盘抹杀的。 当然,尽可能地查明白字的读音意思,也是对经典的恭敬,应该努力做到。事实上多读佛经的人,读错字会逐渐减少,而不读佛经的人,永远不会有进步,原来读错的以后仍然会读错。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3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藏杂谈73:大众阅藏与义学研究
jiangjinsong 2016-6-7 23:51
大众阅藏对于义学研究来说很重要,是在为义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没有大量广读经论的佛子,义学研究的成果就缺乏消费的市场,义学研究在教内也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和丰沛的资源。义学研究的法师和学者们不必为大众阅藏本身缺乏深入的、实质的义理指导而感到焦虑。其实,这正是大众阅藏运动与佛教义学研究的战略分工与合作。 大众阅藏网的核心团队有自知之明地把这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留给了佛教义学研究者们深入钻研,而专注于更加基础的普及传播工作。佛教义学研究会的法师、学者们,正好可以在大众阅藏运动所搭建的平台上,发挥所长,大显神通!也就是说,大众阅藏为佛教义学提供基础,而佛教义学为大众阅藏提升指导。双方的关系是:发心一致, 各有分工, 相互促进,彼此增上。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2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众阅藏网正式开通
jiangjinsong 2016-6-6 14:44
佛教在线讯 一年多来在全国进行的大众阅藏推广活动,取得重要进展,众多佛子期盼已久的大众阅藏网( http://www.yuezang.org )正式开通了。 大众阅藏自从推广以来,秉持“读经很重要,阅藏能做到,活动无中心,引导有僧宝”的原则,提倡佛子直接阅读佛教经典;在佛教界各方大力支持下,广受欢迎,成效明显。一年左右的时间,已经有8500人参与阅藏,全国建立了几十个阅藏小组、阅藏点、微信群,得到了众多寺院的支持。大众阅藏做了各种尝试和推广,除了在天津广济寺、山东青州广福讲寺、江西吉安净居寺、山西晋城普照寺、晋城双松寺等众多寺院举办阅藏法会推广外,还于2015年8月在广东梅州万亿禅寺举办了阅藏体验夏令营,2016年1月在梅州千佛塔寺举办了阅藏禅修冬令营。2015年8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佛学义学研讨会,2015年10月无锡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以及2016年5月在北京钓鱼台举办的佛教教育研讨会上,大众阅藏网的核心成员也向教界学界介绍了相关的理念、推广模式及其成效。 2016年五一期间,河北省柏林禅寺、霸州梵华精舍、广东省梅州千佛塔寺、海南省三亚南山寺同时举办阅藏共修活动,江西宜春市佛教协会成立阅藏中心,标志着“大众阅藏”作为佛子学习佛教经典的推广活动已经获得教内广泛认可。众多寺院道场以种种方式推广大众阅藏不胜枚举。 大众阅藏网的正式开通,使得大众阅藏传播更加快捷方便。除了已经运行的三个微信公众号之外,大众阅藏网提供了阅藏报名、理念介绍、下载经文、阅藏心得分享、经书助印等全方位服务,将更有力地推动大众阅藏的进一步传播。大众阅藏网敬请佛教界四众弟子关注大众阅藏网,加入大众阅藏,共同推进佛教经典的推广,一起见证大乘佛法的复兴。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3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藏杂谈72:大众阅藏与佛学院教育
jiangjinsong 2016-6-6 06:52
  话说5月28-29日,蒋居士混到一帮赫赫有名的大法师、大学者圈子中,在风景如画的钓鱼台开了两天会。会议的主题是佛教教育,许多人都侧重提到了佛学院的教育。不用说,法师、学者们对目前的佛学院教育现状都比较失望,也尽可能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改革的设想。不能说用心不良苦,研究不深入,但是我基本上认为没有什么用处。原因很简单:这些法师、学者说话不算数,没有决定权。有权力决定的人好像都没来参会。   不必我说您肯定也猜到了,我当然会不失时机地宣传了大众阅藏。不过我这样讲其实还是挺切题的。大众阅藏本身就是杨新宇博士在河北省佛学院教书时,为了改进佛学院教育而探索出来的教学内容。今天虽然大众阅藏给人们的印象是面向普通居士们推广的,但是其实出家师父也很需要很受益。事实上,今年三月二十日开学的湖南大杰寺龙山佛学苑就是以阅藏念佛作为主要课 程的。当今佛学院的教学有许多问题,但在我看来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佛陀经典读得太少。在没有合适的教材,缺乏合格的老师,缺乏必要的投入,生源也很成问题的情况下,佛学院的教育能搞得好吗?最关键的是,佛学院的教育理念是含糊不清的。虽然文字上都是写的为了正法久住,弘法利生,问题是连佛学院的学僧都没有广读经论,深入经藏,怎么正法久住,弘法利生? 许多法师和学者们在会上呼吁政府、佛协予以重视,加大投入,协调各佛学院,制定统一标准和计划,促进资源共享等等。用心良苦,为法殷切,但是一旦学者、法师们呼吁政府、佛协采取行动,你就知道,其实是他们自己没有办法来直接推动。而这样呼吁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何等的不靠谱。 这样向上等靠要的思路,我是很有些不以为然的。这样远不如走群众路线来得靠谱。我们大众阅藏这一年多的体会是:自己手上有什么资源就先利用起来,不要等,自己能做主的事先干起来,哪怕再小,都可以踏实地看到进步。任何改革都是自下而上开展的,往往都是从缺乏资源的边缘群体先启动的,然后改变格局,倒逼、带动主流人群与机构,引起上层关注和跟进……网络时代,充分利用网络 组织 扁平化、 响应速度快的特点,促进资源整合,展开社会动员。这样在僵硬、低效的体制外、缝隙处,一些有生命力的小草,在无人注意的情况下,顽强地生长着。也许不经意间,已然成长为一片绿荫。 我的想法是:在佛学院中有影响力的法师、学者,可以增加或者调整课程设置,引入大众阅藏,让亲聆佛陀的法音代替学习各种不靠谱的佛学教材,让佛陀这位三界导师代替那些牛哄哄的不信佛的外道老师,…… 如果在佛学院系统中无法用力,也没有关系,外边的空间其实更大。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居士,都可以自己先把佛经读起来;如果有缘的同道可以在一起共修阅藏读经,哪怕只有三五个人就先读起来,在家出家都无遮止。只要读经阅藏的风气开展起来,坚持下去,自然大家对佛法就会生起信心,智慧就会逐渐开发,业障就会逐渐消除。居士们多读佛经,自然慢慢地就会破除迷信,其中不乏因此出家者,相信这是补充僧才一个高质量的来源渠道。居士们多读经之后,自然对于深入法理的探讨会有兴趣,这回过头又给法师的僧教育提供应用发挥空间,也会倒逼僧教育抓紧提升。大众阅藏的过程中,敏感的、有缘的法师会早早介入其中,通过指导帮助居士读经阅藏,自己对经论研究领会得到了加强,弘法的技巧和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且早早地集合了自己铁杆的信众粉丝团,为将来的弘法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阅藏共修,建立阅藏小组和阅藏微信群,佛教的微组织建设、自组织建设在不经意间得到了难得的加强,在传统组织动员乏力之际,意义深远。 用道法法师的话来说,大众阅藏这枚棋子一落,佛教教育的满盘棋就都活了。因为,在体制边缘处的自组织,可以撬动体制内的改革,可以将受限于体制无法合作的机构的资源整合起来。最重要的是,在体制外的努力,可以自主开展,不必受限于体制的束缚,首创精神可以得到自由发挥,心情舒畅,高效少内耗……在体制内看不到希望的朋友,不如来体验一下。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619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藏杂谈71:迫切需要大量志愿者网上读经
jiangjinsong 2016-6-5 09:34
大众阅藏推广到今天,成效明显。近一年左右的时间,已经有8500人参与阅藏,全国建立了几十个阅藏小组、阅藏点、微信群,得到了众多寺庙的支持, 大众阅藏网 也正式开通了。 但是,阅藏共修仍然存在许多不便之处,因为合适的共修场所不易寻觅,而且现在城市交通拥堵严重,路上耗费时间太多,如果阅藏共修只有半天,大家会觉得挺不值得。但是,如果整天阅藏共修,又要解决吃饭问题,平白无故又增添许多麻烦。 所以,末学认为,最顺应当前网络时代因缘的做法是:鼓励佛子们发心承担,在网上发起阅藏共修。只要谁有时间,都可以利用喜马拉雅、 YY语音教室等诵经,将相关时间、频道、诵读经名提前告诉大家,大家可以一起跟着诵读共修。这种做法简单易行,不需要什么其他额外条件,只需手机、电脑即可。现在每周都已经有人发心诵经了。但,可惜的是,发心承担网络诵经的师兄还太少,还没有能够做到每天网上都有人读诵经典。如果能做到网上每天都有人诵读,那么大家诵读经典的修行就更方便了。   这样做的菩萨 至少可以督促自己读经, 不仅利他, 也为自 己修学佛法积累了福慧资粮,令人随喜赞叹!大众阅藏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志愿者的运动。从发起人开始,到今天的核心团队,都是志愿者。每一个重大的发展和突破,都是志愿者的推动,都是各方菩萨的无私奉献成就的。相信就会有大量志愿者在网上读经, 弘扬佛法, 自利利他;时时有人读经, 处处有人阅藏的大好 局面很快就会实现。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2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众阅藏终于有了自己的网:大众阅藏网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6-6-5 08:10
我们推广了一年的大众阅藏,自称大众阅藏网,其实主要玩的是微信群、微信公号,真正的网反而没有。 昨天终于推出了我们的网: 大众阅藏网 ( http://www.yuezang.org/) 客服QQ: 技术支持: 蓝点络 wjq1117(来佳) 大众阅藏网 大众阅藏服务网 大众阅藏(机构) 大众阅藏(机构微信公号) 大众阅藏服务网 大众阅藏网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4334 次阅读|2 个评论
阅藏杂谈70:大众阅藏与净土修行
jiangjinsong 2016-6-3 17:24
南无 阿弥陀佛,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大众阅藏与净土修行”。我会先花一点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大众阅藏”是什么,然后再讲“大众阅藏与净土修行”。我今天主要强调的是说“净土修行”也要以“大众阅藏”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 我先用四句话来介绍一下我们对“大众阅藏”的理解,这四句话是: 读经很重要,阅藏能做到, 活动无中心,引导有僧宝。 以下就开始逐一介绍。 读经很重要 第一句话叫“读经很重要”。这是佛教修行的一个基础常识。因为佛教是一个理性的宗教,我们不认为释迦牟尼佛是创造世界的造物主,也不认为他是用自己神通力量来拯救我们,能够主宰我们命运的世界的主宰者。我们认为佛陀是真理的发现者,是真理的教导者,他拯救我们、帮助我们,主要通过他的言教,他把他发现的真理告诉我们,然后我们像他一样去修学佛法,让我们破除我执,断除“人我、法我”二执。这样才能彻底摆脱轮回,究竟成佛。因此,佛教是一个理性的宗教,我们修学佛法,最重要的是学习佛陀的言教,所以我们阅读佛陀传下来的经典就变得极其重要。 佛教理性的精神,具体表现为“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在对佛法的把握上,重在领会精神,反对死于句下;在对佛教的不同表述中,应该按照选择最彻底、最究竟的精神来理解等等。这样一些因素都体现了佛教的理性精神,但只有通过我们认真阅读学习佛陀的经典,佛教的理性精神才能真正落实。 今天佛教发展存在很多问题,有很多人陷入了迷信,素质不高,表现不好,甚至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多人对佛教的诽谤,有很多的原因。在我看来,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对佛教经典的学习,很多人不自己去读佛经,往往把学佛这件自我觉悟的事,变成了对某一个高僧、某一名人、某名居士的个人崇拜,这样佛教的理性精神就没有了。本来学佛法是自在解脱的,结果某些人学佛变成了崇拜个人,沦为骗子和外道的俘虏,很多人学佛多年也搞不清楚佛法与外道的区别,搞不清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儒教道教的区别等等,都是因为我们不重视经典学习的结果。 尤其是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多如牛毛,如果我们不去阅读佛陀的经典,不以佛经作为指南和衡量的标准,随顺我们自己的习气,按照我们的知见,去找我们认为投缘的、对脾气的所谓的“上师、老师、老和尚、大和尚、大居士”跟着他们学,很可能我们就会走错路,甚至跟着外道学习,断送了法身慧命,这就非常可惜。 读经很重要,除了这点之外,还要强调一点:末法时代众生根基非常陋劣,如果没有经典的长期闻思,以此来消业、开慧,妄图跟古人一样,听闻一句佛经就开悟,很快就进入深入的禅定和修行,这是很难以做到的,所以经典的大量闻思就来得非常重要。 阅藏能做到 第二句话是“阅藏能做到”。过去中国佛教界主要推崇少量的重要的经典的学习。比如很多人会长期读“金刚经”、甚至有些人长期读很短的“心经”,或者读“愣严经”、“法华经”等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层次境界很高的重要经典,但有些人也会读长一些的“华严经”、“大般若经”,也有人读更加流行的“地藏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但基本上过去推崇的思路是读一部经。虽然佛陀说了那么多经典,我们中国佛教界过去主要弘扬几十部经,加在一起可能不超过五十部,主要就是推三十部经典。 这种修学方法好不好呢?对某些根基人来说,当然很好!比如六祖慧能大师来说,听到“金刚经”他就有所领悟,后来他并没有花很多的精力经典的系统闻思,这也不怪他,因为他显现的形象本身就是文盲,他没有办法像普通人大量、系统地闻思经典,但因为他根基太高了,他可以通过少量的像这种“金刚经”的学习,他很快地就可以开悟,他就可以成为禅宗的祖师,大转法轮,弘法利生。 后来,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一些无论是在家出家的菩萨,他们根基很高,努力修学,通过对一两部经典长期用功, 专注深入, 用志不分,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然后一经通,百经通,所有的经典都可以领会,开讲无误,辩才无碍,了知众生的种种根性,应机说法,大转法轮。确有这样的现象,所以今天很多出家的师父、在家的菩萨,也非常推崇这种只读一部经的修行方法,我想这种推崇也不是没有缘故的,的确对于某些人效果很好。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这种修行方法,对于绝大多数人是不适用的。因为这种方法对于根基的要求很高。如果谁前世广读了很多经典,然后现在通过对一部经的深入研读,的确可以直接掌握高深的学理。但这是对特殊人才适用的方法,并不具有普遍的有效性。 我们这个时代,大部分人根基很陋劣,所以,需要广泛阅读经典,并且应该特别强调经典闻思的次第。我们中国古代很重视佛经的判教,比如天台宗所谓的藏、通、别、圆等。但是,我们现在流通的重要经典,许多都是中国佛教传统中被推崇的所谓顿教、圆教的经典,是比较高超的经典,对经典的把握领会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实对绝大部分人,一开始需要读一些没那么高明的,没那么彻底的,境界平易近人的经典作为基础,才有可能领会最高的经典。 所以,对于今天中国佛教界,大家都热衷于读最高经典的这种风气,我个人是持保留意见的。因为佛陀在“金刚经”里就讲得很明白,“金刚经”是为上上根基的人说的,说如果读到这部经能够“不惊不怖不畏”,那就“甚为稀有”。那么我们要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上上根基的人,如果我不敢保证我是上上根基的人,那么上来就花很多时间在“金刚经”上,是聪明的作法吗?就好象说如果一个孩子,小学就读微积分,初中就读物理学领域里最难最复杂的弦论,他能学好吗?一般来说,这不是一个聪明的作法。为什么藏地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后来在我们汉地广受欢迎(虽然推广之后,也有其不足和弊病,这是后话)?因为大家承认,无论是南传还是藏传,他们实际修学的次第更加严密,前后有序,从低到高,这样修学比较稳妥。 实际在我们古代佛法修学是有次第的,但是问题在于后来很多人,有狂禅的习气,总是觉得自己最高明,不屑于读那些境界层次不是最高的经典。大家觉得自己都有六祖慧能的根基,其实六祖慧能他老人家自己反而是很踏实的。但是我们这种坏毛病就养成一个习惯,只读最高深的经典,缺乏系统闻思的传统,导致很多人,修行佛法很多年,不得其门而入,后来也变得很没有信心。 如果真能系统地闻思经典,掌握这些佛法的教理没那么难。只不过上来我们心高气傲,不愿意踏踏实实按部就班从低到高地学,到后来又丧失信心。如果次第修学就好了很多。 在蕅益大师思想的指导之下,我们在多部重复翻译的经典中选读善本,把一些需要灌顶才能读的密教经典先搁置,因为大部分人没有学密教、没有灌顶,而且密教经典大多数是仪轨和真言,少谈义理;再加上在家居士不读出家的戒律,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阅读的工作量。再按照从短到长,从简到难,这样一个符合我们学习心理的次第,并且做某种分类编排,并且给难字生字都注上汉语拼音。这样就极大地减轻了系统阅藏的难度。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参与到“大众阅藏”中来,很多人都通过自己的实际的阅读体验,感受到“大众阅藏”这个事情是可行的!阅藏,再不是少数出家人才能完成的高精尖、高难度修行的科目,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的。像最新汇编的《短篇佛经汇编》,七十多万字,很多人七天之内可以读完。 我说七天可以读完,不是空口乱讲的。科学家出身的杨博士带领大家搞过一次阅藏七的实验,证明七天的确就可以把短篇佛经都读完, 220 部佛经都读完了。这个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接下来就更有信心循序渐进地继续读完整个大藏。所以,一位在家普通居士把所有佛经都读完,这件事可以做到。阅藏这种修行方式不是出家高僧的专利,不需要闭关才能完成。阅藏真正成为一种大众可以受益的修行方式。这就是“大众阅藏”一词的意义。在此基础之上,各位修行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因缘,寻找更适合自己修学的法门,哪怕那时候再决定读哪一部经典,也许这时候就有更好的基础,更自觉、更少一点盲目性。所以系统、全面地阅读大藏经,是为各种修行法门打下坚实基础的行为,并不是与其他法门进行竞争的、排他性的修行法门。 活动无中心 第三句话“活动无中心”,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我们大乘佛教从来就讲,众生根基是不同的。所以佛教发展历史上与天主教不一样,无权力中心,百花齐放,各种风格,各种探教,彼此共存,大家和合无争,有不同观点,有不同见解、有不同修行的法门,但彼此没有互相攻击。然后各行其事,互相交流,始终处于没有中心或多中心的局面。 我们现在推广的“大众阅藏”也没有中心,大众阅藏网并不是一个权力中心,我们只是倡导大众阅藏,并且为大家提供服务而已。实际上真正组织实施的是各个道场、各个寺庙、各位法师、各个居士团体,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随顺各种因缘条件,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推广“大众阅藏”,我们只是提供一些服务而已。无中心或者多中心就保证了“大众阅藏”不是附属某一个山头,不是附属某一个寺庙体系,不是某一个宗派所特有的。所有的佛陀弟子,所有努力想修学佛法的人,乃至于非佛教徒,只要对阅读佛经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与。只要愿意直接读佛陀的经典,其他方面不需要统一,不仅组织上、财务上不需要统一,连知见上也不需要统一。我们可以说,阅读佛陀经典是所有这些人最大的公约数,是团结所有佛教徒乃至对佛经感兴趣的非佛教徒的共同纽带。 引导有僧宝 虽然在大众阅藏推广方面,我们采取一种无中心的做法,但又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没有引导,所以我们最后一句是:“引导有僧宝”。这是因为我们修学佛法的前提是三皈依。觉悟真理、发现真理的是佛陀,这是佛宝;佛陀说出来的经典是法宝,谁来负责把这个真理传达出来?佛法是靠谁传续到今天的呢?那主要是由僧人,这就是僧宝。僧宝不仅象征佛法,住持佛法,而且大多数佛经翻译,佛教义理的整理传承,都是出家僧人做的。没有僧宝,我们不知道佛宝,没有机会学习法宝。所以我们要想佛,要学习佛法,就必须依止僧宝,就必须要守好三皈依,以僧宝、僧团为中心。而且所谓僧宝、僧团,不是对个别大和尚乃至高僧的个人崇拜,是对包括每一个凡夫僧在内,哪怕对佛法领悟不足甚至犯戒的僧人在内的全体僧团的依止。我们这样就可以与所谓的“二宝居士”严格划清界限,可以保证大众阅藏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以上是大众阅藏的基本介绍。 大众阅藏有利于净土修行 阅藏、系统地阅读三藏经典这样一种修行方法,其实是各宗各派都需要的,无论哪个宗派的学习都要建立在对于佛陀经典的系统闻修之上,都要在佛陀的思想指导下进行。但是,为什么要把净土宗特别提出来呢,因为在推广大众阅藏的过程中,事实上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净土宗修学的这些师兄里面,有很多人对大众阅藏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我们净土宗就是念佛号,不需要那么多经典,读那么多经典防碍了我们修行。 那这种观念对不对呢?非常之错误!我们大众阅藏的先驱,或者说我们直接继承的古代大德就是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蕅益大师。大家知道,他花了几十年时间去认真的阅藏,写下了《阅藏知津》,目的就是鼓励大家阅藏,为大家阅藏提供方便。蕅益大师是净土宗公认的祖师,印光大师对他也高度称赞。蕅益大师写的《弥陀要解》,泽被历代净土行人,印光大师甚至说就是古佛再来,也不可能写得更好。净土宗如此权威的祖师,我们净土行人当然应该尊重他的教导。蕅益大师大师鼓励阅藏,我们净土宗的行人,为什么不愿意听净土宗祖师的?我们自称净土行人不该忽略净土祖师的良苦用心。 事实上,认为我们净土宗不需要广读经典,读那么多经典防碍了我们修行,这种观念是有很大问题的。蕅益大师在《阅藏知津》的序里面,就曾经严厉地批评了当时的禅宗行人,批评当时流行的废经不读,盲修瞎练的毛病。今天有意思了,许多禅宗行人都虚心接受蕅益大师的这种批评了。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国内的多位禅宗大师都是极力地推崇大众阅藏,比如说柏林禅寺的方丈明海大和尚,深圳弘法寺、海南南山寺的方丈印顺大和尚,他们两个人都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还有净居寺的妙安大和尚、广东梅州千佛塔寺的明慧大和尚,这四位禅宗的大和尚,都是虚云老和尚的再传弟子。有明海大和尚是净慧老和尚的弟子,印顺大和尚是本焕老和尚的弟子,妙安大和尚是体光老和尚的弟子,明慧法师是佛源老和尚的弟子,他们都极力支持大众阅藏。他们都是禅宗的主流正宗法脉传承,都很支持大众阅藏。今天禅宗行人接受蕅益大师的劝导,因为这符合 时代需要,也符合契机契理的原则,为什么 反而是许多净土宗的行人却不听净土宗祖师的话呢? 我们前面讲过,我们佛教徒应该认真地闻熏佛典,听佛陀的话,我们应该依法不依人。如果我们去崇拜个别的高僧大德,把对高僧大德的个人崇拜,超越了对于佛法的皈依了,这就犯了大错了。有些师兄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清楚。他也承认,我们的确不应该崇拜哪一个老和尚、哪一个大名人、哪一个大居士,不要看他徒众有多少,他一时的福报有多大啊,短期之内看多风光、多有学问,那这些理由都不构成我们崇拜的理由。说到这里他都是对的,我们由此可以推出:我们佛弟子应该依法不依人,应该理性的学习经典。 可是他接下来说,“这些人是不应该崇拜,但是祖师是应该崇拜的,祖师是可靠的,被验证过的,就可以崇拜了,推而极致,难道佛陀也不要崇拜吗?” 他这个观念对不对呢?这个时候还要不要讲依法不依人呢?是不是祖师的话都可以直接地搞“两个凡是”呢?要不要读佛陀的经典呢?祖师的话能不能代替经典呢?很多人在这些问题上都会有错误的观念! 学佛要崇拜祖师吗?这个观念要好好地想一想,我们之所以尊重祖师,把他们作为学佛的重要引导,说到底是因为祖师对佛陀的经典把握很深,他们自己就是学习佛陀经典的楷模。我们之所以很尊敬他,是因为他的言教,与佛陀的经典的表述高度地接近。归根到底,我们还是要以佛经为最后依据,佛陀的经典具有最高的权威性,祖师的很多言论,是有特定因缘的,是有特定的时机。我们不能够把祖师在某一个特定情况下有道理的观点,随便挪到一个条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场景来讲。换句话说,祖师的言说里面有究竟说、有方便说,那我们怎么判别祖师的言论是哪种呢?根据什么标准呢?很简单,也只有根据佛陀的经典,才能辨别哪些祖师的观点是究竟说,哪些是方便说,所以对祖师的言论不要搞成“两个凡是”。那样的话,祖师就冤枉了,尤其是不能搞认证链的传递。 现在有些人搞得很可笑。他们说祖师称赞过谁谁好,然后这个某某人又说谁好 …… 这一路认证链传导下来,你就会发现,什么样的江湖骗子牛鬼蛇神大概都能找到这样一个认证链来背书,这显然是有问题的。所以祖师的言论、祖师的著作非常重要,它是我们学习经典的非常重要的参考,但是不能替代佛经的阅读。 有的佛友说,“好的,我同意你这个观点,我们不能搞祖师崇拜。要根据佛经来分辨祖师的究竟说和方便说。但是,我们净土宗不需要读那么多的经典,只要读我们净土宗本身的经典、五经一论就够了。这个观点对不对?”我认为,这种观点仍然要分析。每个宗派的行人,都应该首先读本门的经典,因为我们精力有限,应该集中精力读自己宗派的经典,这是没错的。比如净土宗行人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五经一论的学习上,这是对的,但是不是就只能局限在五经一论上了呢?这里面就有很大的问题。 说佛陀的经典,其实是彼此参照印证交互支持的,你只读五经一论真的能读懂吗?它和其它的经论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其它经论的互相支撑。比如说:所谓的“开悟的愣严,成佛的法华”,我们要修行佛法,在我看来这两部经典,只要修行大乘其实都应该认真学习,对我们理解佛法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又比如说,我们净土宗的修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佛陀讲的要修“净业三福”,是十方三世成佛的净业正因,对于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是非常重要的,佛陀在经里面告诉我们了,那么净业三福的修行与大乘经典的学习,与大众阅藏又有什么关系呢?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这样介绍“净业三福”的:“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净土行人要想真正理解“净业三福”,修好“净业三福”,除了少数上根利器之外,一般来说是需要阅读其他佛经的。 例如“孝养父母”,如果读过《地藏菩萨本愿经》、《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太多的佛子读的是题为《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的伪经)、《佛说盂兰盆经》、《大方便佛报恩经》,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要了解“修十善业”有哪些内容,有必要读一读《佛说十善业道经》。而如果阅读《狮子素驮娑王断肉经》、《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等经典,会有助于更自觉地做到“慈心不杀”,断肉素食。 “发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核心,众多经典都在从不同方面赞叹菩提心的殊胜,讲解如何发菩提心。因此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月灯三昧经》、《大集会正法经》(异译本为《僧伽吒经》)、《大般涅槃经》、《大般若经》等经典就极其重要了。 长期闻熏各种本生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等,对于“深信因果”极有帮助。而“读诵大乘”,这句话本身就是要求我们读诵大乘经典的。常言道: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诸如《妙法莲华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这样极其重要的经典,以及揭示“心净则国土净”道理的《维摩诘经》,对于我们修学净土法门都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净土宗是大乘佛法之中的一种特别法门,不是佛教之外的特别法门,我们对大乘佛理理解越深刻,才能越深刻地理解净土法门。很多人只知道净土法门是易行道,却忽略了,净土法门虽然易行却难信。深刻的信愿不是那么容易生起的。 对于净土,极乐世界没有一种深切的愿望,你喊破喉咙,也往生不了,那怎么才能深信呢?你说那你就信啊,不信去不了啊!你这么说,并不能解决信的问题。那怎么才能信呢?如果我们有业障,我们有烦恼,我们有疑惑,我们信心可能就难以升起,那怎么才能信呢?怎么才能真信呢?广读佛陀的经典,用佛陀清净的法流来加持我们,消除我们的疑惑,开发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的般若本性开启出来。我们才有可能达到一个对净土法门的深信确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人注意到,很多净土祖师其实当年都是广读经论的,甚至很多人是阅过藏的,在其它的宗门教下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然后再回过头来,在这样一个很深厚的基础之上,他们对净土法门生起了深刻的不会动摇的信心,然后他们才能够老实念佛,最后能够自在往生。 现在要问问自己,我们是什么根器?如果我们没有再来人的根器,我们对净土法门真的能生起毫不动摇的信心吗?有两类人是不需要广读佛陀经典的,一类是根基很好,他从来没有疑惑,上来就解决了;还有一种人呢,文盲或身体不好,危在旦夕顾不过来了,只好抓紧念佛了。如果不是这两类人,你不读佛陀的经典,你敢自称你的信心那么坚定吗? 这点值得大家好好深思。 综上所述,今天在净土宗法门中出现的种种乱象,不顾大家具体的根基,这个提倡所谓的一个老师、一部经典、一个佛号,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那他也是违背佛法的根本精神的。实际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像有的人,反对别人去读佛陀的经典,反对读诵大乘,却热心于提倡读外道的经典,有些人甚至说,我读《古兰经》、《圣经》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种观点非常有害,是在断众生的慧命。 净土这个法门是非常殊胜难得的,是需要很多福德、善根、因缘才能够成就的。所以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佛教的信念,我们应该积攒善根、福德、因缘,来读诵大圣经典。参加大众阅藏这种经典的研读和修习,是积福、开慧、消业,非常好的一个途径和法门。我们不要随便去诽谤它,破坏它。当然不同的人,他的因缘不同,并没有一定之规,我们对任何人也不要强求。 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身体不好、没有阅读的能力,他如果真能够做到老实念佛,当然是没有问题的。还有一些人境界很高的再来人,他也不需要读,也许他前世已经读过,这也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众生,福薄慧劣,信心不够坚定,容易受到各种外道邪说的干扰。再加上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多如牛毛,有些很有名的,听起来名气非常显赫的,所谓的大师、上师、老法师、老和尚,可能他的知见是有问题的,那怎么避免错误知见的干扰呢?那么只有一个办法,我们要听闻正法,在佛陀正确经论的指导之下,我们才能保证不走错路。所以说,大众阅藏是保证我们有正知正见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善知识很难相遇,而且我们很多行人也缺乏慧眼判别,哪个是善知识还是恶知识。 我们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诵佛陀的经典,同时,恳切地祈祷三宝,祈祷佛菩萨加持,愿这些善知识早一点来到我们身边,福报增长,有机会得到善知识的摄受,所以从佛教发展的角度来说,从我们能够保证净土修行的角度来说,大众阅藏是非常重要的。 净土法门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法门,在末法时代极其重要,中国汉地的众生对它也很有信心。今天有很多人修行净土宗,让我们赞叹不已。我们净土宗的宗风本来是特别强调朴实的,特别反对夸夸其谈,特别反对狂禅的作风,但是今天很不幸,原来在禅宗末流所谓狂禅的风气,今天居然也传到了我们净土宗,我称之为“狂净”。我们对此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 比如有些人,一方面排斥读诵佛陀经典,一方面又说我即使学外道的著作也一样可以往生,外道的著作和佛经的境界是一样的等等。这样一些说法都是没有道理,违背佛陀经典的。他还狡辩说,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一切法都是佛法,在无分别智里面,没有这些分别。问题是你现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无分别智里面说的吗?《金刚经》讲的“一切法都是佛法”是在什么层次上讲的,你达到了这个层次吗?还有的人讲,皈依三宝,他把常住三宝跟自性三宝隔裂开。只要你提到皈依三宝,他就只讲觉、正、净,他不讲皈依外在常住的佛宝、法宝、僧宝。今天很多人对寺庙有偏见、诋毁寺庙,诽谤僧团,他也顺着诽谤佛法的人讲,现在的寺庙都很糟糕,这是我们佛弟子该说的话吗? 不仅如此,他还到处宣扬不去分别佛陀的经典跟外道的经典,忘掉了我们三皈依的时候郑重发誓:“ 尽形寿永不皈依外道经典”,还有很多人动不动乱讲,孔子、外道的教主和佛陀是一样的,在佛经里有这样的说法吗?你认为外道的教主和我们佛陀的教主是一样的,这是犯了多大的一个罪过! 这样的知见正确吗?在这些最基本的理念上犯了错误,那是诽谤佛法僧三宝,搞不好有的人已经破了三皈依了。严重的谤法,不忏悔的话,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有问题的。何等可怕!为什么犯下这样的错误,就是很多人不读佛陀的经典,尤其不是系统地读,鹦鹉学舌一样地玩几句口头禅,变成“佛油子”。这种“狂净”的做派 ,对于净土宗的危害真是太严重了。印光祖师在文钞中多次呵斥过狂禅,我们也要坚决抵制、远离这种断人慧命、污染净土法门的“狂净”。 有些人对其他人去阅读大藏经,系统地正闻熏习,还有很多批评的说法,我认为这是很不应该的的,与我们净土宗老实念佛的风格也是相违背的。建议大家都能认认真真地、老老实实地、系统地修学佛法。净土宗的行人,如果要想真心诚意老实念佛,我强烈建议大家,加强正闻熏习,首先要多读常读净土五经一论,有余力者更应广读大乘经论。我鼓励大家、推荐大家参加大众阅藏!值此末法时代,净土行人要想不受各种邪师的干扰,不至于沦为”狂净“,最好的办法是:深入经藏,正见念佛。 以上是末学的个人见解,如有任何的错误谬说,诚心忏悔,并祈求佛菩萨的原谅和加持! 南无阿弥陀佛!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藏杂谈69:假如印祖活到了今天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6-6-2 05:15
祖师弘法都很重视契理契机,对机之谈方便说法在因缘条件发生变化之后可能就不再合适。许多佛子以为印祖离我们最近,时节因缘最近,因此十三祖中印祖的开示对于我们来说最为契机,印祖说的每个字都可以直接搬到今天使用。对此,不慧我持保留意见。我认为虽然只过去了不到百年,但是中国社会与中国佛教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印祖的开示也要结合时节因缘,根据大乘经论、净土经论做审慎的选择。印祖如果活到今天,他老人家的开示许多地方可能会作重大调整。 1 ,印祖在世时,禅宗在佛教中还是强势宗派,净土宗常受到鄙视和打压,印祖为了净土宗的发展,不得不用大量的文字强调净土宗与禅宗相比具有不可否认的优点。今天形势早已逆转,净土宗已成中国佛教第一强势宗派了,而禅宗与净土宗相比却处于下风。印祖倘若今天在世,评论二宗关系的用词表达未必不会有所调整。 2 ,印祖在世时,僧尼 数量 太多, 素质却 大多 不高 。因此,印祖对于居士想要出家一般不予鼓励,而主要提倡在家学佛。他本人对于佛教界中存在的滥收徒众滥剃度的做法不以为然,并以不收徒众,终身不剃度弟子的方式,予以批评警示。然而今天,汉地僧众数量大幅下降,已经严重威胁到佛法的传播与维系。因此,印祖倘若在世,对于发心出家者的态度也未见得不会做相应的调整。 3, 印祖 在世时 战乱频仍,交通不便,因此他 一向不主张不鼓励居士离家去寺庙共修。 而今天社会安定,交通便捷。 大安法师 今天 提倡 佛子来到寺庙中集体共修,节假日时东林寺中动辄几千人共修,精进佛七共修、 十天百万佛号精进共修,法效殊胜。倘若印祖在世,对此应该会随喜赞叹 。 4, 印祖时代,战乱频仍,政局多变,民众生活朝不保夕,社会发展很不确定,普遍的文化层次很低,修行人难得静心钻研教理。今天则相对社会安定繁荣,人们的受教育水准得到很大的提高。深入学习教理的外在条件已经具备,印祖倘若今天在世, 努力提倡佛子深入经藏,会有人奇怪吗? 5,印祖在世时,净土宗作为弱势宗派,在宗门教下强大势力面前往往处于下风。所以印祖认为,一个人如果净土信心尚未坚定, 广泛博览经典,很可能为他宗所转,因此主张在净土信心未坚固之前,不要广读经论。但今天的情形已经恰恰相反。净土宗已经成为佛门影响最大的第一宗派。净土行人的信心动摇,主要不来自宗门教下其他诸宗的干扰,而主要来自净土内部的恶知识与邪见的干扰,来自于个人崇拜的干扰,而这往往是由于大乘经典读得太少所致。因此,倘若印祖今天在世,很可能会鼓励大家参加大众阅藏,以便坚定信心老实念佛。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331 次阅读|2 个评论
阅藏杂谈68:佛经比儒家经典易读易懂
jiangjinsong 2016-5-30 19:50
原来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佛经比儒家经典难读难懂。当我向许多人介绍佛经比儒家经典更容易读更容易懂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都会很诧异!其实大多数人搞错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有读过什么佛教经典,接触的少数几部经典可以说是最高深的佛经,如《金刚经》、《心经》,虽然字都是常见字,但义理深邃,难以把握;而接触到的儒家经典如《论语》又相对平易近人,所以造成误解。 其实,佛经的文字算是文言文中的白话文,多用譬喻,多为对话体,亲近而易读。大多数佛经并没有那么深。但中国佛教界过去流行阅读的几十部大经一般都是较深较难的经典,这就误导了许多人。而今天大众阅藏让大众接触到了许多篇幅短小,易懂易学的佛经,让广大佛子增強了深入经藏的勇气,功德无量。因此,参加读经运动,读过儒家经典的朋友,可以尝试读一读佛经;而觉得儒家经典难学的朋友,也不妨参加大众阅藏,也许与佛家更有缘份也未可知!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3098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藏杂谈67:大众阅藏与寺庙建筑
jiangjinsong 2016-5-30 19:34
自从推广大众阅藏以来,我们深感明清以来的中国寺庙建筑格局存在重大缺陷。许多寺庙虽然看似许多房子,每年维护的费用不少,但除了作为僧人宿舍的僧寮之外,基本都是供奉佛菩萨像的殿堂,用于说法讲经读经阅藏的空间很少。有的寺庙倒是有藏经楼,但主要是收藏,少向四众开放。总之,可以用于研读经典的空间极少。 这当然就极大地限制了佛子深入经藏的努力,不利于正闻熏习。长期影响的结果,佛子们不重视教理闻思,难免为各种外道、附佛外道所俘虏,难免为迷信、个人崇拜所俘虏。因此,随着大众阅藏的推广,随着教理闻思习惯的养成,会倒逼寺庙建筑格局的调整,将来寺庙会为教理闻思留下足够的空间,恢复唐代中国寺庙的优良传统!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让这一天早日到来吧!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21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众学者讨论佛教教育 钓鱼台介绍大众阅藏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6-5-30 18:36
“佛教教育研讨会”在京圆满闭幕 佛学新闻 腾讯佛学 2016-05-30 15:05 我要分享 0 佛教教育研讨会现场 2016年5月28日,“佛教教育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召开。此次会议由“战略与管理·学习俱乐部”与“佛教义学研究会”联合主办。僧俗两界共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大家围绕“现代佛教教育向何处去?”这一主旨,就“佛教教育的定位”、“佛学院教育”、“佛教网络教育”、“佛教读经运动”等议题,本着“直面问题,直言不讳”的态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发言与深入讨论。 28日上午,由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会长助理郭琼虎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周贵华致开幕词。开幕式结束后,周贵华教授发表题为“当代佛教教育的若干问题”的主旨发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所长净因法师发表题为“佛教教育的瓶颈和出路——以汉地佛教院校课程设置调研报告为基础”的主题发言。短暂茶歇后,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明舒法师发表题为“现代中国僧伽教育的思考”的发言(由冯焕珍教授代读)。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刘鹿鸣发表题为“汉传佛教僧教育制度刍议”的发言。 下午,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冯焕珍发表题为“佛教教育管见”的主题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晓林发表题为“佛教教育与国民教育”的发言(由周贵华教授代读)。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贤空法师发表题为“关于佛教大学的思考”的发言(由智禅先生代读)。茶歇过后,浙江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吴可为发表题为“现代佛教教育与佛教义学之展开”的发言。完整佛教研究会研究员何琳发表题为“新时代佛教教育的战略思考”的发言。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以“佛教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为主题进行发言。 5月29日上午,北海禅院住持明贤法师发表题为“时不我待的网络佛教教育——虚拟规定现实、线上拉动线下”的主题发言。“佛教在线”总干事安虎生发表题为“网络推动佛法传播与普及教育”的发言。闽南佛学院教务长静安法师发表题为“现状与理想”的发言。法门寺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智禅先生发表题为“佛学院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探索”的发言。 下午,河北佛学院教师道法法师发表题为“当今汉传佛教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以佛教教育的定位问题为核心”的主题发言。河北佛学院教务主任杨新宇发表题为“关于佛教教育的思考”的发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蒋劲松发表题为“大众阅藏与佛教教育”的发言。美国玄奘寺住持、《大唐玄奘》制片人心海法师发表题为“从《大唐玄奘》的公映看佛教的社会教育”的发言。“雨花斋”发起者大行法师以“佛教教育与护生”为主题进行发言。 在各位学者发言后,均有评议、提问与回应。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副主任杨齐、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张肇达、“以孝治家”群众活动发起人吴红、北大青鸟集团高级副总裁张濬、北京无界新创意国际文化促进中心总经理吴隽等。 闭幕式上,由郭琼虎主编主持,净因法师、冯焕珍教授致闭幕词。至此,本次“佛教教育研讨会”圆满结束。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2598 次阅读|5 个评论
阅藏杂谈66:书院升级版
jiangjinsong 2016-5-27 07:04
轰轰烈烈的读经运动搞了十几年了,各地办了许多书院,讲授的课程大同小异,基本不出儒家的圈子,道、佛两家仅稍微涉及一点。从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上看,失之过窄!从接引大众读经的角度看,提供的经典种类太少。 其实,除了儒家之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还有两个大的传统:佛教与道教。佛教虽然是外来的宗教,但早已在中华大地扎下深根,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更是华夏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佛教传入的刺激之下,系统化、组织化成为对华夏人民物质、精神世界深刻影响的本土宗教。 佛教、道教 内容丰富,对广大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华文明 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读佛教道教的经典,说是研究国学,至少对三分之二以上的传统文化缺乏研究,是不太够格的。 佛教与道教在经典整理方面差距不小。总体上说来,佛教大藏经历来研究者很多,现在又有大众阅藏的普及工作,因此马上就可以在书院系统中推广。而道藏历来缺乏研究,这严重地限制了道教的发展。今天也没有看到道藏大规模整理的端倪。但是仍然可以从一些最基本的道教经典入手,在书院系统中推广阅读。 拓宽书院教学内容,实现儒释道并弘,只有这样,书院才会升级,国学才会名副其实,不至于变成仅限于儒家垄断的局面,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才会显得丰富多元而生机勃勃!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藏杂谈63:大众阅藏给小寺庙发展带来的重大机会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6-4-24 19:20
按照目前的流行弘法模式,中国的小寺庙今天发展非常艰难。如果寺庙没有悠久的历史,不在有名的景区,不靠近城市,位置偏远,再没有知名的大法师,怎么能吸引众多的信众? 信众不多,自然香火不旺,缺乏供养,也难以开展有声有色的弘法活动。更何况,许多寺庙还面临着短视功利的地方政府的巨大压力,他们希望寺庙能通过“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给地方带来旅游收入、商业投资等等。而要这那么做,佛教清净的形象会受到很大的破坏。 怎么办? 大众阅藏可以给小寺庙提供发展提供很好的机会。小寺庙发展的制约瓶颈有哪些?不外乎法、财两项。缺乏 善于讲经说法的法师,没有关系。 大众阅藏网的杨新宇老师等发心菩萨 精心整理了 大藏经文 ,按照从短到长,由浅到深的次第分类汇编,详加标点,简繁对照,注音释义,分册装订,只需免费索取,即可快递上门,极便阅读。 只要法师带大家诵读佛经, 法师不必精通教理,甚至不必讲解, 就可以让居士信众们沐浴佛法的滋润,身心净化。 位置偏远, 人气不旺、供养 不足,这也无妨。通过网络的传播,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信众都可以和师父们一起阅藏共修,有利于迅速扩大影响,聚拢人气,供养自然也不用愁了。这是小寺庙迅速扩大影响的一个捷径,值得一试。 有些寺庙,僻处深山,交通不便,难以聚集许多信众上山烧香、共修,怎么办?其实,这些寺庙可以办成专门提供闭关阅藏或者长期阅藏的道场,为发心阅藏的出家师父乃至在家居士闭关阅藏提供方便,这种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很少有道场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如果真能办成四种佛子深入经藏的阅藏基地,规模即使不大,寺庙发展的前景也必然是非常灿烂光明的。 长按加入大众阅藏 心斋老蒋的茶馆 jiangjinsong666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571 次阅读|2 个评论
阅藏杂谈61:大众阅藏有利于年轻法师迅速成长
jiangjinsong 2016-4-23 17:22
大众阅藏有利于年轻法师迅速成长 在目前的形势下,汉地佛教界的年轻法师成长太困难了。因为现在每个寺庙中,几乎只有大和尚才能讲经说法,年轻法师没有资格。而寺庙之外,政府又不允许法师讲经说法。这样一来,年轻法师在系统地学习教理之后,一般来说是没有机会把学到的佛法讲给信众听的。广大信众自然也就无处学佛,往往沦为迷信和邪教的俘虏。年轻法师由于没有机会讲经说法,在说法技巧上得不到及时的锻炼,没有机会通过教学相长而加深对教理的认识,这样就无法获得迅速的成长。 晋城居士阅藏的热情高涨 同时,由于没有机会通过讲经说法来直接接触信众,难以 在信众中 迅速打响知名度, 聚集人气,为将来的弘法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要在寺庙中熬到自己当上主持,不仅要等待多年,而且到了那个时候,繁重的寺务、应酬会无情地挤压弘法的时间,而且年龄渐长,精力不济,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有些法师为了要掌握弘法的主动权,不得已自己建寺,却因此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要耗费多年精力去从事自己未必擅长的建寺、化缘等事务中,最后理想难以实现。……年轻法师不能迅速成长,其结果自然是弘法事业大受影响,在与其他宗教的竞争中落于下风。 山东广福讲寺阅藏 应该说佛教界有识之士也不是没有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近些年来,教内也经常举办法师们的讲经说法比赛,让高僧大德们作为评委现场聆听点评打分,这当然会有一些帮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在的讲经说法比赛,基本上都是在寺庙里进行,听众或者就是法师们,或者就是已经信佛皈依的信众,很少是尚未信佛的普通大众。而他们才是我们讲经说法要争取的主要对象。所以,讲经说法大赛的设置在针对性上是有所欠缺的。另外,究竟谁最会讲经说法,与其靠高僧大德来主观评判,不如让普通听众来评判,让客观的实际效果来评判。谁能真正让原本不信佛,原先怀疑甚至诋毁佛教的普通大众,转而对佛教生起好感,产生兴趣,乃至皈依信佛,才是真的善于讲经说法。所以,与其关起门来表演,不如到实际中去玩真的。 河北霸州梵华精舍的阅藏共修 大众阅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来锻炼年轻法师们的弘法能力。因为大众阅藏,一开始并不强调对经文的深入理解,只需法师们带领大家读诵即可。线下在寺庙、居士林、会所、茶馆等地,及其网上在微信群、语音教室等处,人数可多可少,每周一次,师父只需领众诵读,完成简单的读经仪轨,即可满足信众的需求。这些是年轻法师很容易胜任的。在领众阅读过程中,信众免不了会要求师父予以讲解,法师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或详或略地随缘讲解,乃至对信众的修行做相应的指导。 广东梅州千佛塔寺阅藏禅修冬令营合影 在领众和参与大众阅藏的过程中,法师们自己也有机会阅读众多佛经,正闻熏习,可以迅速增长对于佛教义理的认识,锻炼用通俗语言讲解佛法、解答信众疑惑的能力。尤其是是通过网络,一个原本在线下名气不大,身处深山僻壤的年轻法师,只要讲经说法可以契理契机,能真正利益到众生,就可以穿越地理空间的障碍,迅速产生巨大影响。年轻的法师们在网上线下即可突破种种限制,不必苦熬岁月等到自己当上主持,也不必给自己揽上建寺的巨大压力,当下即可弘扬佛法,不经迂曲,直指人心,利益众生,实现当年毅然出家时的宏愿,何其快哉! 大众阅藏网 一大批年轻的法师们能够突破限制,迅速成长,弘扬佛法,中国佛教的春天还会远吗? 心斋老蒋的茶馆 jiangjinsong666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1537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藏杂谈60:大众阅藏的四句偈!
jiangjinsong 2016-4-22 17:13
大众阅藏是究竟怎么一回事?它的理念是什么?它采用什么方式来推广?如何避免在推广中可能出现的流弊?这些问题我们在推广 大众阅藏 时常常被问到,我们自己对此也在不断地进行思考,并且随着大众阅藏的不断深入,及时调整,持续改进,我们也通过各种渠道与各界交流分享,不断澄清、解释我们的理念,接受各界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总结与互动中,我们对大众阅藏的认识不断深入,相信以后还会进一步深化。目前我们对大众阅藏的理解,大体上可以总结为这样的四句偈: 读经很重要 阅藏能做到 活动无中心 引导有僧宝 一、读经很重要 佛教是理性的宗教。佛陀既不是宇宙的创造者,也不是众生的主宰者,而只是真理的发现者。佛陀救度众生,依靠的不是神通,而是通过教导众生,让众生自己通过艰苦的修行去实证宇宙人生的真理。因此,佛陀已经涅槃,对于我们今天的佛子来说,佛陀所传授的经典就是学习佛法的必由之路。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反对迷信和个人崇拜,佛教的这些理性特征只有通过广大佛子广泛闻熏佛经之后,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只有广泛阅读佛经,对佛教整体有所了解,这样才可以真正理解自己深入修行的宗派、法门,不至于对祖师大德的言教产生误解,甚至犯舍法的过失,造成宗派法门之间无谓的冲突与矛盾。 现代人根机陋劣,不通过长期闻熏经典,开启智慧,佛教各种修行法门都难以收到实际效果的。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多如河沙。不读佛经,佛子们容易被相似佛法所误导,断送法身慧命,令人痛心。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言教,是我们认识真理可以依靠的圣言量。历代祖师大德的开示,也是我们学习佛法重要的参考。但是祖师大德的开示,更具对机性,随着时空因缘的转换,未必能简单地照搬照用。如果只读祖师大德的开示,少读佛经,往往会误会祖师大德的真实意趣。因此,多读佛陀的言教,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领会祖师大德的真实用心,分清祖师大德的方便说与究竟说。 二、阅藏能做到 一部中国佛教史,乃至整个世界佛教史上,其实从未出现过普通佛教信众大规模、全面、系统阅读佛教经典的现象。 在印度佛教史上,佛教在信众中的传播,虽有从小乘发展到大乘,虽有中观与唯识学的争论,乃至后期密宗的广泛影响,但是,对佛经的深入研读仍然主要局限于出家众。广大在家信众主要还是护持三宝,接受出家人的教导,对于经典的阅读和研究,仅限于少数经典,很少有全面阅读了解佛经全貌的。 中国佛教史更是如此。佛教进入中国之后,首先是翻译引进佛教经典、建设僧团制度等等,到了唐代,在主要佛经都已翻译的基础上,中国佛教宗派的修行方法的确立和理论建设是主要工作。后来在三武一宗灭佛之后,为了适应中国特殊的国情,禅宗、净土宗异军突起,成为主流,而重视理论构建与止观修行的唯识宗、华严宗、天台宗逐渐衰微。由于儒家的强势打压,朝廷对于宗教事务的深度干预,使得三教合一的趋势日益严重,祖师大德也只得顺应这一趋势,以此为方便接引儒、道两家进入佛门。信众全面系统闻思教理的理想,显然不可能真正落实。 传统上,系统全面阅藏被人们认为是只有少数高僧大德才能完成壮举。需要闭关三年才可以实现。别说普通居士难以做到,即使是出家人一般也难有此福报。更不用说,许多时候古代中国的一个省也没有一部大藏经。所以,法宝极其珍贵难得。更别说,在古代社会教育不普及,大多数信众不识字,普通信众通阅大藏经条件根本不具备。 今天,河北佛学院教务主任杨新宇博士,及各方发心菩萨,在蕅益大师精心编纂的《阅藏知津》基础上,将印度传来的三藏,去其重复,遴选善本,按照从短到长,从易到难,合理编排,注音释义,使得普通居士都可以在并不很长的时间内完成通阅大藏的任务。大藏经的电子化,大众识字率的显著提高,使得大众阅藏运动的开展成为可能。 经杨新宇博士的统计,去掉未受灌顶不宜阅读的密教经典,不出家不宜阅读的出家戒律之后,在合并了异译本之后,普通居士可以阅读的印度三藏,共有经藏 380 部,律藏 89 部,论藏 137 部。 20 页以下的佛经共 235 部,总计 72 万字,占 380 部经藏的 62% ,最快 10 天可以读完。 20-50 页佛经 69 部,共计占 380 部经藏的 18% , 14 天可以读完。这样不到一个月,就可以读完 80% 的佛经。然后最快 14 天就可以读完 89 部在家居士可读律藏,和 21 部有关大乘修行次第的论典。至此已经读完全部在家可读律藏, 80% 部数的经藏和 15% 的论藏。可以说对三藏的概貌已经有所了解,可称为“小阅藏”。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通阅 12 部大经在之外的全部佛经,最快可以在三个月内完成。 第三个阶段读完最后 12 部大经和剩下的所有论藏。最快可在一年内完成月阅读。 三、活动无中心 佛教传播过程中一个鲜明的风格特色,就是无中心。佛教的根本教义是缘起性空,相信众生根基不同,佛法的原则虽然是统一的,但是表现方式和修行具体方法具有对机性,修学者与指导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同样讲究缘分。所以,佛陀涅槃后,佛教弘扬过程中,衍生出不同的修行宗派,总体上呈现出和合无争,百花竞放的无中心态势。 大众阅藏运动,秉持佛教无中心的传统,并将其坚持到了极致的程度。活动没有任何宗派的限制,不受任何寺庙的限制,不隶属于任何派系山头。没有任何外在约束和先决条件,人人都可以阅藏,即使没有皈依三宝,也愿意阅藏也可以加入。不与任何修行法门、修行宗派乃至个人、集团构成竞争、冲突关系。相反它力图成为所有寺庙、道场、宗派、修行法门的助缘。 大众阅藏倡导服务网,将自己的定位于倡导者和服务者,努力鼓励大家参与大众阅藏活动,联合海内外各位出家在家菩萨,与各地的寺庙、佛协、居士林、书院等各种组织联手合作,努力创造条件减轻大家阅藏的困难。大众阅藏网认为,人人都有阅藏的资格和权利。 大众阅藏目的很简单,就是让佛子有机会亲聆佛陀金口亲宣的言教,是佛教各宗各派都可以接受的最大公约数。无论佛子们之间有多大的分歧,在宗派的见地上有多大的矛盾,大家都可以通过学习佛陀的教诫,来获得修行上的指导。大众阅藏不过是提倡大家都来阅藏,并尽可能地为大家系统全面阅读佛经提供一些便利而已。阅藏提倡者个人的见解与阅藏运动本身无关。阅藏的过程是一个去除我执的过程,阅藏倡导者们也不想在阅藏的方式上强化我执。大众阅藏运动是去中心化的,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见,组织与自己有缘的众生来推动阅藏,不需要向倡导者汇报和负责。 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博客、微博等各种渠道,将天南海北的力量在整合起来,在各地寺庙和大和尚的支持下,在众多法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大众阅藏使得广大佛子可以冲破体制的种种束缚,越过层层中介,直接聆听佛菩萨的教诲,获取利用各种学术资源,构建其重重无尽的佛教因陀罗网,让21世纪的佛教走入网络佛教时代。 顺应网络时代精神的去中心化策略是非常成功的。在仅仅半年多的时间里,大众阅藏的参与者就已经超过了5000多人。各地涌现了几十个阅藏小组和阅藏点。微信群 + 阅藏小组的佛教弘法线上线下结合的 O2O 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参与推动大众阅藏的主体成多元化态势 : 有寺庙、佛学院、居士林、书院、佛学院、地方佛协等等。每日阅藏微信群报数、定期共修、节假日密集共修、夏令营、冬令营等各种阅藏修行方式不断开发涌现。精校录音等经文深度开发也不断发展……所有这一切活动,完全是佛子们以利他无我之心,以公益协作方式获得的,完全出乎发起人最早的期待。 四、引导有僧宝 在缺乏正见的情况下,一位读了多部佛经的居士,可能得少为足,认为自己对佛法比出家人知道的更多,自以为不需要出家众的指导就可以修学佛法,认为不必皈依僧,沦为所谓的 二宝居士 。这样就是执药为病,完全错解了佛经,把无上法宝变成了我慢的资粮,而不是用来指导自己的修行了。    因此在推广阅藏过程中,就非常有必要强调皈依僧宝的功德,强调修行必须要在善知识指导下进行。我们强调大众阅藏活动的展开必须要在僧团的指导之下进行,就是避免出现“二宝居士”,破了三皈依的悲剧。 众生难免执著外相,喜欢执著文字相的众生,意识不到文字的价值在于引导众生去实修,容易纠缠文字的细节和分歧,执指忘月,最后沦为说食数饱。对此,应该强调实修的意义,强调阅读经典的基础意义,而非终极意义。只有落实在修行上,落实在相续的转化上,才能真正实现阅藏的意义。只有结合实际的修行,才能真正领会佛经文字的意义。 不同的佛经针对不同根基,有不同的开示,如何融通,如何保证对于佛法理解的一致性?那么多佛经,究竟是按照什么次第来修学?初学者往往对此茫然无措。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需要佛教义学研究的全面开展,需要汉传佛教修学次第的建立,除了继承古代祖师大德的传统宗派判教之外,各种适应现代众生根基的判教理论也非常值得期待。    在广泛阅读佛经之后,如果没有善知识很好地引导,众生容易无所适从,各种修行法门,都浅尝辄止,泛滥无根,最后无法深入修行。因此,在佛法实修中强调一门深入的意义。在全面、系统阅藏,以保证行人对完整佛教具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各种修行宗派可以确保不同根器的行人能够知所抉择,一门深入。 所有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都有赖于僧宝的指导。持戒精严、精通教理、真修实证的高质量僧团,是大众阅藏顺利推广的保障。 大众阅藏是个年轻的运动,它的发展仅仅一年多,未来还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广阔,远未定型,仍有许多变数,值得我们期待。随着运动深入,我们对它的理解,也将会与时俱进。大众阅藏是一个无中心的开放运动,不同背景和知见的佛子,乃至于对佛典感兴趣的非佛教徒也会参与其中,大家对大众阅藏的理解都各有不同,没有谁可以垄断大众阅藏的解读权利。以上只是我们的理解,仅供参考。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3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藏杂谈59:莲池大师说过“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吗?
jiangjinsong 2016-4-20 00:12
在网上一搜,许多人都在传说,莲池大师说过:“ 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予他人行。”有人以此来为自己不读经典辩护,标榜自己是谨遵祖师教导的净宗行人。 净土祖师真的不让大家读佛经吗?可是在莲池大师的文集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说法: “ 师于三藏十二部,无不再三披阅,悉诣其微。”如此看来,他应该不会反对阅读经典的。 事实上,莲池大师明确提出过: 佛经不可不读! 他曾经说过:“予少时见前贤辟佛,主先入之言,作矮人之视,罔觉也。偶于戒坛经律,请数卷经读之,始大惊曰:‘不读如是书,几虚度一生矣!‘今人乃有自少而壮、而老、而死,不一过目者,可谓面宝山而不入者也。又一类,虽读之,不过采其辞致以资谈、柄助笔势,自少而壮、而老、而死,不一究其理者,可谓入宝山而不取者也。又一类,虽讨论,虽讲演,亦不过训字销文、争新竞高,自少而壮、而老、而死,不一真修而实践者,可谓取其宝把玩之、赏鉴之、怀之、袖之,而复弃之者也。虽然,一染识田,终成道种。是故佛经不可不读。” 这段话可见大师对于读经的高度重视。他本人年少时受到辟佛的错误影响,幸亏读了佛经才不至于虚度一生。他惋惜有人一生都没有读过佛经,算是面对宝山而不入;有的人虽然读佛经,但是不去探讨佛理,只是采撷文辞,算是入宝山而不取珍宝;有的人探讨佛理,但是不去真修实证,算是把玩了珍宝之后,又丢弃了。以上这些做法都很可惜,但是他仍然强调:即使不够深入,读了佛经仍然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因为一旦熏染到阿赖耶识中,迟早会成为成道证果的种子。 山西妙吉祥寺居士阅藏 对于禅净两门中部分行人不重视经典学习闻思的做法,莲池大师都给予了严厉的呵斥。“有自负参禅者。辄云达磨不立文字。见性则休。有自负念佛者。辄云止贵直下有人。何必经典。此二辈人有真得而作是语者。且不必论。亦有实无所得而漫言之者。大都不通教理而护惜其短者也。予一生崇尚念佛。然勤勤恳恳劝人看教。何以故。念佛之说。何自来乎。非金口所宣。明载简册。今日众生。何由而知十万亿刹之外有阿弥陀也。其参禅者。藉口教外别传。 不知离教而参。是邪因也。离教而悟。是邪解也。 饶汝参而得悟。必须以教印证。不与教合。悉邪也。是故学儒者。必以六经四子为权衡。 学佛者。必以三藏十二部为模楷。 ” 如此斩钉截铁的态度,不容含糊。因此 援引莲池大师来反对读经阅藏,真是找错了人。 当我们自己说不必读经阅藏的时候,可能要问问自己究竟是“ 有真得”的行人,已经精通教理不必再读了?还是只会玩口头禅的佛油子,“ 实无所得而漫言之者 ”? 山东青州广福讲寺阅藏 莲池大师对出家的要求极严,凡愿于云栖寺出家者,在读诵经典方面应已粗知晨昏功课之经,如《心经》、《弥陀经》之类;进寺之道友,须于剃头前依号顺序学毕规定经典,否则不能剃头。学经之号次分: 法字号:晨昏课经全堂,《佛祖遗教三经》、《沙弥要略》、《四分戒本》、《梵网戒经》、《十六观经》、《大弥陀经》、《金刚经》、《圆觉经》、《维摩经》、《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起信论》。 报字号:晨昏课经,《沙弥要略》、《遗教经》、《四分戒本》、《梵网戒本》、《十六观经》、《大弥陀经》、《金刚经》、《圆觉经》、《普门品》、《行愿品》。 化字号:晨昏课经,《弥陀经》、《梵网经》、《观经上品上生章》、《四分戒本》。 以上三号,俱依经次学完一经,再进一经,跳越学者罚银一钱。课经不完不得剃头,《要略》不知不得进具戒,《具戒》不知不得受菩萨戒,年满六十量处,晨昏课经未熟剃头者,缺一事罚银一钱。 从以上的规定中可以看出莲池大师对于经典学习是高度重视的。因此,说莲池大师不让大家读经,显然是误传! 大众阅藏网络共修启动仪式在河北佛学院举行 那么莲池大师是不是真的说过:“ 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予他人行 ”?我查找了一下莲池大师全集没有找到。事实上,该段文字出于 古本《西方公据》, 根本就没有说这是莲池大师的开示。网上误传是莲池大师所说,实在是毫无根据。净宗行人应该尊重祖师,这样张冠李戴的做法对祖师很不恭敬,很要不得。我们应该避免。 2016梅州千佛塔寺阅藏禅修冬令营合影 《西方公据》 是劝专修念佛的 一本入门书。提倡放下万缘,专修念佛, 这是没错的。对于老年、文盲等无法读经阅藏的行人,或者对于已经深通教理的行人,“ 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 ”,这也算是对机之言,可能很有帮助。但是,这句话不能作为普遍的教导广为传播,因为用到不对机的对象上,良药也会变成毒药的。 湖南湘潭龙山佛学苑开学典礼合影 有人担心读经阅藏,会让心有所夹杂。念佛不该有所夹杂是对的,但是,不读经论就不夹杂了吗?怎么才能去除夹杂呢?另一位净土祖师蕅益大师早有开示:“欲坐断凡圣情解,顿明佛祖心源,不可丝毫夹杂。 然所谓夹杂,正不在看经寻论,乃在世间利名、烦恼、我慢、悭嫉放不下。 尝见主宗乘者动以经论为杂毒,反置习气于不诃,岂知古英杰凡情先尽,故但埽其圣解。今人浊智流转,不向痛处加锥,云何出得生死?且如婆子烧庵公案,须向自己脚跟下理会。可笑世人欲代转语,望婆子供养,面皮厚多少哉?须不欺心,的的觑破那僧及婆子落处即自己落处,便是出生死真实路头。切不可向解路卜度,失却自己鼻孔。其二六时中,用心方便,妙在从缘荐得。不宜固守枯寂,塞妙悟门,直拶碎虚空,再来理会。” 河北省霸州市梵华精舍阅藏共修 末法时代众生根机陋劣,邪知邪见充塞心中,抱着世间利名、烦恼、我慢、悭嫉不放,却要放下佛经祖论,何其颠倒?古代修行人根器猛利, 凡情已尽,所以只需扫除圣解即可;但是,今天行人动辄 以经论为杂毒,反听任习气泛滥而不加对治,怎么能出离生死? 如今净土门中少数人肆意篡改祖师言论,反对阅读佛经祖论,提倡个人崇拜,做派与禅门末流的“狂禅”无二无别,可称得上是净土末流的“狂净”,明眼人须认清远离,以免误了自家宝贵的慧命! 长按以上二维码,加入大众阅藏! ———————————————— 更多深刻内容,敬请关注心斋老蒋的茶馆: 反思科学、弘扬中医、禅茶素食、慈悲动保、深入经藏、无诤之辩。请长按以下二维码: 心斋老蒋的二维码 jiangjinsong666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4357 次阅读|1 个评论
阅藏杂谈49:不读佛经,开口便错!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6-1-15 13:25
中国佛教界许多流行的错误观点都是由于不读佛经所致。比如,有许多人认为,佛子在如何做人方面,必须要去学儒家,这是因为不读佛经不知道佛经中也有人天乘的内容,比如《佛说善生经》、《吉祥经》等等 ,这还且不说在世间法方面,儒家也不是唯一的选项 。类似这样,因为不读佛经,开口就诽谤佛法的言论,在佛子中比比皆是,令人痛心。 其实,教内大德早就开示纠正这种错误,比如太虚大师就专门讲解过《善生经》,净慧老和尚也编辑过《在家教徒必读经典》,收录了多部针对居士生活的人天善法佛经。可以,由于中国佛教徒缺乏广泛阅读经典的习惯,这些大德的努力并未收到该有的结果。令人可惜。 许多佛子不读佛经,只听师父说的,且不说末法时出家人良莠不齐,修学见地证量未必都能保证,就算是有证量的祖师大德,他们对机说法如果脱离了具体语境,以我们缺乏系统闻思教理的凡夫,要想正确理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还是多读佛经,正闻熏习比较靠谱。别跟我说,读经妨碍您修行,您有那功夫学《弟子规》等外道书籍,有功夫去看什么附体的光盘,偏没有功夫学佛经,您别骗自己啦! 随着大众阅藏工程的推进,估计以后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慢慢就不太会有人再犯了。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314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