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一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一生

相关日志

三次牛津之行的确收获不菲
geneculture 2019-6-8 01:15
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看穿了(利弊得失都看到了)从而有在特定方面超越它的充分必要条件即5年突破20年普及(具体在此就不说了,向德国人学习:做了都不说)。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110 次阅读|2 个评论
感恩母亲!母亲带给你一生的健康,你完全无法估量!
热度 1 hongkuan15 2016-5-8 07:54
今天是母亲节,首先,祝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快快乐乐!我也要对我的母亲说一声:您辛苦了!多亏了您帮我们照顾家和带孩子,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忙工作,您不仅养育我,还要养育我的孩子,祝您母亲节快乐! 母亲的伟大,不仅仅是历经千辛万苦,十月怀胎生下我们,她们还把无私的爱给了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除此之外,她们还呵护着我们一生的健康, 母亲带给我们一生的健康,完全无法估量!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母亲是怎么呵护我们一生健康的。 健康的身体来自母体 健康的身体,首先本底得好。这个本底就是我们的身体本身,也可以说是母亲给我们的基因组。我们将这个基因组称为第一基因组,它包含了全套的维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所有指令。基因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长成什么样的人,也决定了我们的长相,甚至身高,体重,智力水平等。如果基因出了问题,多数时候可能就不能发育成正常人,健康也就谈不上了。比如,I型糖尿病,唐氏综合征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所以,母亲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为我们一生的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还远远不够,母亲对我们的健康的影响还更深远。事实上,第一基因组只是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健康的生活在这个世上,生(born)只是一个开始,活(alive)才是健康的保障。生只需要母亲提供的第一基因组就够了,而活则需要依赖于人的第二基因组,也就是人体微生物基因组,也就是与我们共生的微生物。 小小微生物,作用大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们的体表和体内还生活着比人类自身细胞还多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人体微生物组。每个人的微生物都可以达到100万亿级别,重达1~2公斤,总数量达到人体自身细胞的10倍,编码的基因是人类自身基因的300多倍。每克粪便中含有百亿到千亿个微生物,长度可绕地球两周,占粪便总量的70%。人类体内的常见的微生物种类可以达到成百上千种,其中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是两类最主要的微生物。人体内的微生物自然也有“好坏”之分。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几种“好菌”。“坏菌”则有弯曲杆菌、肠球菌、艰难梭菌等。但“好”与“坏”其实都是相对的,有些微生物是属于条件致病的,即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致病,在正常条件下则是有益菌。 人体微生物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人体微生物与人类的脑发育、肠发育、身体发育都有相关,而人体微生物本身就有一个发育的过程。刚出生的婴儿体内是处于无菌状态,在出生数小时之后,就开始有菌群在体内定植。大概在三岁的时候,人体内的微生物才发育较为成熟。但人体内的微生物组成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微生物组成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我们未出生时,母亲的微生物已经影响了我们的健康 原来,微生物对人的健康影响是方方面面的。那我们母亲又是怎么影响我们的微生物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微生物究竟是怎么来的? 毫无疑问,这些微生物并不是人体自身产生的,它们必定来自环境中。而母体正是最早,并且最重要的微生物的来源。2016年2月1日,发表于《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表明,用含有母亲产道微生物的纱布拭擦新生儿的身体,可改变剖腹产新生儿的肠道菌群。以往研究表明,剖腹产婴儿患肥胖症、哮喘或其它类疾病的风险比顺产婴儿更高,同时剖腹产和顺产婴儿皮肤、肠道及其它地方的微生物菌群也有差异。也就是说,我们身体上的最早的微生物来自母体,我们从出生之时起,本质上都被母亲阴道微生物包裹着。剖腹产过程省略了接种产道微生物的机会,健康的微生物组就不能很好的建立,健康就难以保障了。 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母亲妊娠期自身的微生物组影响了后代的免疫力,塑造了后代的健康。这篇发表于3月17日的Science杂志的文章表明与母亲始终保持无菌的对照组相比,肠道中含有特定菌的母亲所产后代的肠道有更多的先天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一些涉及细胞分裂和分化、肠道粘液和离子通道、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也就是说,母亲肠道微生物组越健康,可能孩子的免疫力越强。从一定意义上说,母亲的微生物组可能也能遗传。 母乳和饮食习惯影响健康 2016年2月,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在饮食中添加母乳中的低聚糖后,老鼠发育明显正常,除了肌肉量、骨质密度指标转好之外,老鼠大脑发育、肝脏代谢都得到了可喜改善。另一个,在2016年2月,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发现,年幼、无菌的老鼠和成年健康老鼠在喂养相同的食物后,无菌小鼠的肌肉和骨骼发育缓慢,且不及成年老鼠水平。这些研究表明,母乳,饮食和肠道微生物共同作用,影响了我们的健康。 饮食是肠道微生物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饮食是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的主要因素。而母亲在饮食方面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广泛和深远的。以我自己为例,与很多人相比,我是幸运的,我是顺产(虽然也难产了),但我在上述这几个方面受母亲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不说小时候,就是现在的一日两餐或三餐都是母亲一手操持的。吃什么,怎么做也都是她安排的。而我的母亲像很多母亲一样是一位非常明智的母亲,她懂得如何挑选好的食材,知道什么样的菜最新鲜,那种菜打药少,那种菜好吃,关键是知道哪种菜性价比最高。更厉害的是,她会不辞辛苦的根据不同的菜经常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根据不同食材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最终都能够做出好吃的菜,让我们不仅能够吃的有营养,还能吃好。在这里,透露个秘密,我最爱吃的就是母亲做的馅饼,皮薄馅大,外表酥脆,里面鲜香,关键是馅料都是素的呦! 在她的影响下,我们一家人都比较爱吃素食,但是母亲也把营养搭配的很合理,鸡蛋,豆制品经常吃,补充了素食中蛋白质的不足。事实证明,我们一家人身体都很健康!我从小就很少生病,从来没有输过液,住过院,一直到三年前,因长时间熬夜赶论文给病倒了,那是我生平第一次住院,也是第一次输液。我家孩子也是很健康的,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她生病的次数少得多,身高在同龄人里处于中上。我认为,我们一家人的健康来自于我的母亲精心的养育,得益于她给我们吃的食物,这些食物又影响了我们的肠道微生物,这些健康的肠道微生物持续保障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出于好奇和关心我自己的肠道微生物健康状况,我检测过我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从分析结果来看,我的肠道微生物组成比例还算合适,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适中,肠道微生物发挥的功能也很正常。我把现在的健康状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为我母亲的功劳,她不仅给我健康的基因,还在后天的养育过程中给予我或者我的微生物合理的食物,正是这些保障了我和我家人的健康。 母亲对我们健康的影响十分深远 上面提到的母亲对我们健康的影响还是直接的,看得见的影响。还有很多看不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母亲养育我们的过程中,母亲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口味的喜好等都会对我们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喜好的食物和口味等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真的可能持续一生,甚至我们还会把这些影响继续“传递”给我们的后代,后代再传给后代,真可谓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而这些习惯和偏好正是能够显著影响我们身体健康,或者说影响我们身体内共生微生物健康的的关键因素。所以,母亲在各个方面,都会长期,潜在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由此来看,母亲确实可以呵护我们一生的健康。 最后,祝愿全天下的母亲身体健康,因为您的健康影响我们一生甚至一个家族的健康!同时,我们也呼吁,鼓励所有人,吃母亲做的饭,而不要到外面饭馆吃饭。此外,鼓励所有人密切关注母亲的身体健康。等她老了,走不动了,做不了饭了,牙掉光了,吃不了东西了,这时候正是需要我们呵护她的时候。给她做点她爱吃的,做点她能吃的,不仅让母亲吃上爱吃的,也让肚子里的微生物吃点好的,因为,正是母亲肚子的微生物影响了我们今天的健康。母亲带给你一生的健康,你完全无法估量! 如果您看了也有同感,请您一定在今天别吝啬,慷慨的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母亲为我们的健康所付出的。 您也可以 为母亲测测肠脑健康状况哟 。请来测测妈妈的肠脑健康状况吧。点击如下链接,或扫描下方二维码:https://www.wenjuan.com/s/FFFRN3/ 肠脑健康状况还与自闭症,多动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关系密切,也可以来 测测孩子的肠脑健康状况 。点击如下链接,或扫描下方二维码:https://www.wenjuan.com/s/riQfMzn/
346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次注目,改变一生!‏ (One Look, Changes Your Life)
热度 1 bigdataage 2014-12-12 02:17
一次注目,改变一生! ‏ (One Look, Changes Your Life)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 Center for Life Sciences (CLS) )是在国家支持下, 由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设计和组织,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密切配合,于2011年组建的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http://www.cls.edu.cn/ 中心让大家都宣传一下, 我先在这里把海报发了, 之后再发在我以前学校的BBS上。 申请的人其实好像也挺多的,这次宣传,可能是希望更多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学生来申请。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微信公众账号: 宣传海报高清版: CLS宣传海报 - Copy.7z 或在这里下载: http://pan.baidu.com/s/1gdrduq3
5157 次阅读|2 个评论
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时间统计法总结
bigdataage 2014-4-15 13:09
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时间统计法总结 柳比歇夫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Alexander Alexandrovich Lyubishchev, 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等。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 还应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生物分类。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 概述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是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对个人时间进行定量管理而得名的。这种方法建立在 数学 统计的基础之上,重点是对消耗时间的记录进行分析,使人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时间利用状况,并养成管理自己时间的习惯。 简单地说,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就是要记录时间、分析时间、消除时间浪费、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是个人时间定量管理的方法。 要点 ⑴保持时间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真实是指工作现场的记录,而不是补记的。准确是要求记录的误差不大于10分钟,否则记录就无使用价值; ⑵切勿相信凭记忆的估计,人对时间这种抽象物质的记忆是十分不可靠的; ⑶选择的时间记录区段要有代表性; ⑷及时调整时间分配计划。在检查时间记录时,要找出上一时段计划时间与实耗时间的差,并以此为根据,对下一时段的时间耗用予以重新分配; ⑸坚持就是成功。 步骤 ⑴记录。运用各种各样的耗时记录卡准确地记录时间耗费情况。工作记实表,真实准确; ⑵统计。每填完一个时间区段后,对时间耗费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看看用于开会、听汇报、检查工作、调查研究、走访用户、读书看报等项目的时间比例有多大,并绘成图表。 ⑶分析。对照工作效果,分析时间耗费的情况,找出浪费时间的因素。浪费时间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做了不该做的工作;做了应该由别人做的工作;做了浪费别人时间的工作;犯了过去犯过的错误;开会和处理人事关系时间过长等等。 ⑷反馈。根据分析结果制订消除浪费时间因素的计划,并反馈于下一时段。 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时间统计法总结 本文是读者对《奇特的一生》一书的总结。 里面有书中原文,也有自己的理解,主要目的是想提取 柳比歇夫 采用的时间统计方法,为我所用。 时间统计法不仅仅是记录时间的流向,还包含了精力管理,计划管理。个人感觉里面很多理念和 GTD 也有类似相通之处。 很多人有对金钱记账的 习惯 ,这是很好的习惯。但偶感觉时间尤其值得去记录。因为金钱没了,浪费了,还可以再赚,但时间没了,那可是再也回不来了。 一、时间统计法产生原因 柳比歇夫在年轻时(一九一八年),已经提出了他一生的奋斗 目标 ——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他善于统计,通过计算得知,为达到目标,需要比常人或现在的自己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他开始找寻方法。 二、过程 他是逐步完善他的时间统计法的。开始,他只是充分利用事情间的空余时间做统计,后来对时间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他不断完善自己的时间统计法。 他通过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 思考 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 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对自己能力的掂量愈来愈精确。这是一条永不停顿的自我认识之路。 最终,他形成了一套集时间记录,总结, 计划 于一体的系统化工作方法。这个方法包括精力管理和 时间管理 。对于精力,他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精力旺盛和低迷的不同状态去安排计划,安排事情。 对于时间,他计算出一天可以用于工作的纯时间,用于去完成达到自己的目标。 时间统计法成为了他生活的框架。他在回答自己朋友的质疑时,回答:我习惯了这种方法,没有它,我什么也干不了。(个人认识:胜间和代的书中,多次提到,要有自己的框架,我理解的是应该有自己的系统 ,柳比歇夫根据自己的工作和身体情况,形成了自己的框架。) 三、达到的效果 柳比歇夫一生 无数的成就 。 获得了大量的时间。确切的说是大量的时间去做达到目标的事。首先是很强的时间观念,让他不浪费时间到无意义的事上,再是做的计划,使柳比歇夫尽可能的不偏离自己的计划轨道。 身体虽不好,但长寿,一生基本 健康 。因为他是根据自己的身体规律去工作,投入和产出达到了一定的平衡。他 睡眠 时间很长,有十个小时;他累了就去休息。这些对身体的投入,保证了他产出时需要的精力。 证明,如果把才能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可以取得多么多的成就。 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变化,看书的数量,各种类的比重,时间的具体流向。 对自己的做事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为做计划时提供很好的参考。比如通过统计总结出自己看一本书需要3个小时,那么在计划时,就将预算中拿出3小时归这本书。 四、时间统计法介绍 他利用统计学的知识对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每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年终一总结。 每天记录 什么都记下起始时间,任何活动, 休息 、看报、散步,都记下时间,多少小时,多少分钟。误差不超过5分钟。 不断看表,无休无止的进行自我工时标定(建议想进行时间记录的朋友,买个便宜实惠的手表带下。毕竟看表比看手机方便多了。看表只需要一抬手腕,看手机需要从兜里掏出来,有时侯还要翻好几个兜。人很多时候会因为偷那么一点点懒而不去做一些事情,当然也包括看表了)。 多年来经常看表的结果,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 特殊的时间感 。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的到时间的流逝。 小结所用的时间也记录。他的每篇论文都有时间成本(看到有些朋友在用一小时一记录自己时间流向的方法,个人感觉那和时间统计法提倡的稍有出入。应该还是像柳比歇夫那样,什么都记下起始时间为好)。 时间统计法开始时很容易忘记去进行时间记录。这里提供个我觉得可行的方法进行参考:我觉得忘记记录时间,是因为没有形成习惯。只要通过每天的不断提醒,让大脑形成下意识的反应,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第一次提醒。我是每天早上记录晨间日记的,使用的是软件。软件开始有个界面,我上面写了些自己想养成的 习惯 ,每天看一下,设想下什么情况会用到这种情况。这是用到了一个心理建设的作用,就类似运动员在训练时,不断设想自己是在正式的比赛那样子。里面其中一条就是记录时间的具体流向。 第二次提醒。晨间日记里我设了个成功日志,每天记录五件成功的事,里面记上一笔自己记录了时间。一是对自己肯定,二是又在 潜意识 里重复强调了下记录时间) 日记很简短, 柳比歇夫 只记和自己工作或自身相关的事。国家大事在上面基本没有反应。 记录所用语句很短,只记下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尽量少的句子记下做过的事。比如:10:00-10:20,阅读《奇特的一生》。还有就是记录工具便于携带,便于记录的问题。我目前是用一张A4纸进行记录。 每天临睡前进行时间统计。计算时间花在什么地方了,花了多少。最后算出基本消耗时间。每天合计第一类的工作时间(他每天的统计,结算,详细到了无情的地步,什么也不隐瞒,什么也不缩小)。 计算的是纯时间,即刨除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毛时间就是用在这项工作上的所有时间,包括纯时间和休息时间。 以下,就是柳比歇夫的日记结构: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时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计 –六小时二十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八日。 分类昆虫学:鉴 定袋蛾,结束–二小时二十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一小时五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六页–三小时 二十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 《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五分, 《消息报》–十分,《文学报》–二十分;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六十六页–一小时三十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 《沙皇的未婚妻》 。 基本工作合计 –六小时四十五分。 每天小结,睡前,纯时间的工作统计,总类统计,分类统计。 每月小结 将这月第一类工作时间,第二类工作时间分别合计出来。然后是第一,二类的工作的详细的一览表。借助图和表的形式。 每月小结,详细统计这月中的时间消耗。模式:总类时间,分类时间,详表。 年终总结 根据月小结做份年度总结,列出一览表,旁边注着数字,又是加又是乘。要求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研究,效率有什么变化。 年度总结篇幅巨大,很详尽。什么记录都有。看了多少书,什么书,各国文字的文艺作品看了多少等。 即使月小结中已详细记录,年度总结中也再统计一遍。把所有干了的,读了的,看了的统统收集到一起,加以计算,分门别类。一年来的 工作 和休息,简直什么事都要结算累计。例:娱乐——六十五次。接着列清单,列举看过的戏、电影、听过的音乐会、参观过的展览会等等。 年度总结有个欠债的账单,列着每月看完的书留下的尾巴。每年重复一次,没有减少。 每份小结、总结的末尾都注明了他们的代价:花了多少小时多少分钟。 柳比歇夫是统计高手,他的方法应该是借鉴了统计学中的一些方法,我目前还没有看统计学相关知识,不过感觉,应该了解下相关知识,在统计总结时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看到有网友用Excel做统计总结,不错的主意,自由定制性很强。我刚想到用家财通记金钱的软件来记录时间消耗,还在试验阶段,不晓得效果咋样。呵。我把时间消耗去向先分成两个主类:精力积累和精力消耗。精力积累又分为基本活动和磨刀之举。基本活动包括睡觉,吃饭;磨刀之举包括健身,小憩等。还不成熟,有待完善。 五、有关计划 计划 有月计划,年计划,五年计划。 月计划 先是通过时间统计法,了解到自己每天,每月能用于 工作 的时间有多少,以此为标准容器;通过时间统计法,还了解到自己做每样工作需要消耗的时间,于是以这两个标准,安排工作和活动。 每天分为必须活动,非必须活动。睡觉,吃饭、这是必须的标准活动。一般约消耗十一二个小时;非标准活动,即办公、学术工作、娱乐等,约占十二至十三小时,这是毛时间。纯可利用时间是十小时,分成三个单位,或六个半单位。根据自己身体的节律,精神状态去安排工作、活动进行计划安排。 这样每月预算三百小时。总结、计划占百分之一,顶多百分之二,即三到六个小时。 计划就是挑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各得其所。 用去的时间,应该同他从事的工作相称(我觉得是说时间花费的多少和工作的重要,紧急程度相符)。需要高深学识的工作,一天至多干七八小时。除最富于创造性的第一类工作,所有规定的工作量都竭力完成。 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作、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等)。 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我觉得,第一类工作和第二类工作的的分类方法,应该是以他要达到的生物学目标为标准。 年计划 总结完上一年,就该制定下一年计划了。下一年计划是根据柳比歇夫提出的任务大致安排的。 五年计划 除年度计划,他把一生时间,制定成一个个 五年计划 。每过五年,把度过的时间和干过的事分析一通,做个总的鉴定。 做月计划,年计划,五年计划,总结时比对完成情况,原因是什么。 六、柳比歇夫的读书方法 写很多东西,备而不用(写的过程就是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就像《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中介绍的,要去写出来,与人共享)。 读的慢(但由于做摘要,所以不容易忘记)。 不太了解的书,尽量做摘要。重要的论著,摘要详尽;最重要的论著,要写个提纲,评论性简介。 读的东西很多,很杂。反映出来就是柳比歇夫即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 七、柳比歇夫的分类方法 他用各种各样的体系,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保管资料的体系,通信的体系,保存照片的体系。 凡他碰到的东西,他都想加以分类,把他们相同和相异的程度确定下来(相同和相异是分类的标准)。 很多科学家认为,事务性的工作并不是分散精力,而是利于创造的一项条件(条理清楚了,利于大脑摆脱杂事的束缚,集中精力到当前工作中。有点 GTD 的味道)。他对自己的文件进行分类,装订成册,信件、手稿都用打字机重新打过。把形形色色的杂志中需要的文章另行分类,装订成册。书籍,特别是杂志上的单篇文章,如果不编入系统的体系中,往往就会湮没在浩瀚的藏书中。 通过目录卡片,登记自己收藏的文章、书籍和小册子。目录卡片有个总的索引。 柳比歇夫把事务性工作看成是 休息 ,是享受。他做这项工程浩大的工作是出自他的需要,出自工作的需要。 八、柳比歇夫根据自己的工作和身体情况,总结的几条规则 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一累马上停止工作休息 不同内容书籍交替着看 睡的多,一天十小时左右 累人工作和愉快工作结合在一起 这几条守则是按他自己生活和身体的特点拟定的。他研究自己工作能力的心理特点,研究最适合自己工作能力的日常生活制度。一切服从于生物学,凡是无助于此的,一概置之不理。 九、柳比歇夫对待时间的态度 柳比歇夫热爱时间,珍惜时间,把它看成是进行创造的条件。他不但尊重和热爱现在,而且尊重和热爱过去。他强烈感受到时间与时间之间的联系。 他为自己订出了一些道德上的禁令,规定了使用时间的道德限制。在什么地方有权使用时间,什么地方无权滥用。他坚信,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怄气上,不能乱用到竞争、角逐和满足虚荣心上。 对于人,不应当有什么坏的、无用的、多余的时间,也没有休息,所谓休息,是两种工作的交替,就像 莫法特休息法 (记得以前看到过,李敖是通过拖地,做家务调剂自己的工作,当做锻炼身体)。 泛滥的梦想遭遇失踪的时间——我读《奇特的一生》的感想 记得第一次读《 奇特的一生 》这本书的时,我没抱有任何目的,只觉得读起来津津有味、印象深刻。而在两年之后突然想起了这本书,是因为近日的生活使我感到巨大的压力,心中随之爆发出了两个大大的困惑。 第一,为什么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仿佛一个不小心时间就失踪了?——很多人都说,人应该在某个特定的领域钻研,分心旁骛必定一事无成,而我偏偏是个思维跳跃、兴趣泛滥的人。一个兴趣激发起另一个兴趣,仿佛连锁反应,一发而不可收拾。这究竟是我的优点还是缺点?我究竟该不该去追求那么多的梦想? 第二,到底有没有某些方法,让我不仅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实现我更多的梦想,而且能过得不那么忙忙碌碌、身心疲惫? 当然,这本书绝不是能立马解救我的灵丹妙药,但它所涉及到的恰恰是我心中疑惑的这两大问题。因为,它讲述了主人公柳比歇夫——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前苏联昆虫学家,是如何肆无忌惮地分心旁骛,并且特别探讨了他那独创的史无前例的时间管理法(他从26岁一直到82岁去世,56年如一日,坚持对个人时间进行定量管理,并定期做分析总结)。 在阅读此书时我感受到比第一次阅读有增无减的激动。可是,不过是一部讲述一种死板、无聊的 时间管理 法的文献传记,不过是关于一个已故的、研究昆虫分类的、命运多舛的倔强老头,它何以和我的内心产生如此共振呢? 我想,某种程度上,我非常能理解柳比歇夫这个人(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很多人有同样的感想)。他做出了那些我很想做却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成为许多领域的专家、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毫无负罪感地享受纯事务性的工作、出于需要而非压力去写学术论文、挑战自己驾驭时间的能力、巨细靡遗地记录人生——他把这一切做到了极致。我没有勇气也无意于去超越这样一个奇特的家伙,但借由他的人生,我至少得以意淫了一下,尽情地去体会了那些特立独行所带来的快感。 分心旁骛的问题 在思考“应不应该分心旁骛”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来探讨另一个问题:柳比歇夫为什么那么热衷于分心旁骛?分心旁骛,其实是有原因的。为追求一个中心 目标 ,你有时感到必须设立各种各样的辅助目标。甚至在意识到这些辅助目标与你的中心目标的必然联系之前,你就已经身不由己欣然前往了。(貌似我力图解答该问题的方式本身就在实践此道。)柳比歇夫想研究昆虫的分类,而他必须去搞点几何学,同时他还需要研究科学史,随后他发觉哲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再后来他不得不去钻研伦理、社会和历史知识,还写了一篇《论叙拉古战役在世界史上的意义》的论文。 “满可以认为他的专业是雅典史,或至少是古代史,某些新获得的资料使他重新考虑和审核,最后改变了自己对雅典作用的观点。难道能想到这是一个生物学家写的吗?反正问题不在学识渊博上。另外还有一点令人惊异:雅典在世界史上的作用问题竟如此使这位生物学家心神不宁!” 这是我在全书中读到的最有趣的一段话。作者格拉宁真是幽默诙谐。然而更幽默的当属书中的这位主角——一个研究昆虫分类的学者犯得着要去研究雅典史吗?雅典史跟他的梦想有何关系呢?这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可是,那一定是有关系的。也许雅典史让他更理解了古希腊的哲学,从而又影响到了他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认识,从而又为他的自然科学研究找到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又几经辗转作用到了他倾尽一生对某种甲虫分类的研究之中。谁知道呢?这只是我的臆测而已。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他所学到的雅典史,一定是变成了什么东西,让他成为了如此这般的一个人。 除了雅典史,人们对于柳比歇夫分心旁骛的质疑,还包括了他对伦理学、文学、艺术、哲学、写信,以及纯事务性琐事的热衷等等。需要学的、做的如此之多,于是他又必须发展一套行之有效的时间管理办法;或者,这一切都是他对科学的本能探究欲使然,不论研究对象是昆虫还是时间——他不甘心,他倒要看看自己的每分每秒都溜到什么地方去了。 作者对柳比歇夫的分心旁骛用了一个绝妙的类比:甚至门捷列夫家里纯手工制成的家具木材的天然文理,都潜移默化地作用在了他所发现的元素周期表之上。不可思议,然而的确如此,很多道理是无法言明的,非常诡异的。而作者在整本书中都在细致而耐心地表明着这些隐秘的道理。 分心旁骛一定还有着另一个原因,就是一种想充分使用生命的愿望,也是一种想在人生中充分获得便利的愿望。 一方面,能够尽可能多地经历、感受、理解这个世界是一种 幸福 。学科之间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集合了世间智慧的有机整体,相互之间都有着桥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学科中提炼出相通的道理,再将它们运用到更多不同的领域中去。这些能力都只能在跨学科的情况下才能够培养。理解了更多,心中就有了更少的困惑,生活就多了一份淡定,少了一份惶恐。 另一方面,能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自己和他人的人生创造更多便捷,这亦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习得的才能终归是你自己的财富,别人攫不走。你带着它们行走江湖,好比有了无形的法宝。一扇门的打开继而为你打开了另几扇门,你的世界就这样一点点拓宽边界,超越限制,变得四通八达、游刃有余。人生漫长,世界广阔,有什么学到的东西没有可能被用上呢? 这样看来,分心旁骛不仅顺理成章,而且裨益良多!可既然如此,为什么它又遭到了那么多人的质疑呢?有的人说了,人的生命是有时限的,同时去做那么多件事,势必会分散时间精力,广而不专,一事无成。这的确很对,但如果有一个能够帮我们事半功倍的 时间管理法 ,也许就另当别论了。这个时间管理法是不是存在?它是不是能帮我们像花钱一样地去花费时间,精打细算,节约成本,在利益最大化上孜孜不倦地追求呢? 时间管理法的问题 “不看表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在寻找那个传说中的时间管理秘籍时,我不停地受到一个声音的挑战:“我们为什么要节约时间呢?”这是我们中间某一群人的质疑,长久以来,它已经内化在了我的心中。是啊,很多人挥霍着他们的时间,不是也很潇洒吗?人总是争分夺秒地和时间赛跑,活着多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嘛!不是还有句很经典的话吗?——不看表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那种闲适、超然的生活状态最令人羡慕。我可以想见,真正闲适的人,比如古人,比如很多在欧洲享受着慢节奏生活的人,他们是不会去考虑时间管理的。只有像我这样被事情逼得走投无路的人,才会在这个问题上苦苦求索。 困惑之际,我决定做一件事——我决定用6天的时间来实践一下柳比歇夫的 时间管理法 。也就是,在连续6天的时间内,每天花3分钟记录下自己所作的每件事情的时间消耗。柳比歇夫笃行了一生,我尚且没有他的勇气;但是只坚持做6天时间,去感受一下他的感受,这我还是能做到的。我倒想知道,这个时间管理法究竟有何妙处,让他老人家欲罢不能,让他成为了分心旁骛的典范。 通过消化柳比歇夫的方法,我给自己制定了几个原则: 记录每件事所用时间的误差不得超过3分钟; 每天睡前对一天中花费的时间进行统计; 不刻意让时间管理法影响我的正常生活,它只是一个旁观者,只负责对我正常生活事务所用的时间作如实记录(也就是说,我可以浪费时间,只要把我所浪费的时间如实地记下来就可以了)。 带着这三个原则,我立刻实践了起来。虽然我没有柳比歇夫的恒定执着,但我相信,通过这奇特的6天,我亲近了这位大师,也更加理解了他的奇特人生。柳比歇夫已经作古,无法直接告诉人们他一生实践时间管理法的切身体会,但在这里,至少我可以说一说,我实践他的时间管理法6天的切身体会。 我的六天实践心得 现在,就让我来说一说这奇特的6天里,我都体会到了什么吧!可以说,这6天里,除了如实记录下我做每件事所用的时间之外,我的生活内容没有什么和往常不同的地方,照常起床、上班、下班、吃饭、看书、睡觉…… 然而,我的的确确领悟到一些东西。 首先,我从没有如此真切地感知过时间的尺度。因为必须得记录下每件事情的时间成本,我留意到了每件事的起始时间点,以及在行进过程中时间分分秒秒的流逝。从起床到出门用了几分钟,接一个电话用了几分钟,等一趟公交车用了几分钟,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随即去水房沏了杯茶又是几分钟……我开始发觉,其实感知时间是一种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可以很自信地说:“我很清楚自己刚刚做的这件事用了多少时间,我也完全能掌控自己马上要做的那件事需要多少时间。”这种能力所带来的好处就是,你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时间,也知道它们的去向,由此,你产生了意义感、安全感和满足感。你不会困惑于自己的生命都花到哪儿去了;你不会感到自己被时间的海浪推来搡去,飘摇不定;你也不会抱怨自己做某件事情的时间不够了。记得书中也提及过,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感知时间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强。我想,这也许是因为越是年长的人,他感知时间的经验就越丰富。可是,如果我们从来都没有感知时间的 习惯 ,也许这种能力要等到我们七老八十的时候才能够具备。因此,如果能早一点培养出这个能力,我们的人生就会早一点受益。从这种意义上看,其实那些“不戴表的人”,并不是不关心时间、生活慵懒随性的人;相反,他们是真正和时间亲近的人,他们有着极强的时间感知能力,他们太了解自己在每一分钟里做过的、和即将做的每件事,以及它们的进展了,以至于他们根本不需要看表。 其次,我深切地感受到时间是如此的狡猾,光阴是如此的易逝。即便我似乎已经竭尽所能地将每件事的记录时间误差都控制在三分钟之内,在睡前结算一天的时间时,我还是发现有至少一小时的时间“失踪了”。也就是,一天中所做事情所花费的时间全部相加而得到的“净支出” 比用睡前时刻减去起床时刻所得出的“毛支出”少了至少一小时。即便是这样费尽心机地追踪时间,都仍然让它溜之大吉了,足可见时间是多么容易逝去、多么难以捕捉。这也就难怪我们时常觉得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时常不知道某一段时间过到哪儿去了。既然如此,“抢救”时间、珍惜时间的运动就势在必行了,否则,如果我们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那些失踪的时间加起来就不是几个小时,而是几年、几十年…… 我的第三个重大发现就是,在实践时间管理法的日子里,我居然做了比平时更多的事。这也是我最感奇妙的一点。我并没有逼迫自己、并没有争分夺秒、并没有给自己一天的工作量以更高的要求,我只是遵照自己开始定下的三个原则,老老实实地记录下了每件事情所需的时间而已。仔细分析后我发现,是“记录”这个动作本身提高了我的做事 效率 。一方面,它让我在无意识间为自己的每次行动设定了时间。比如,如果我打算休息20分钟,我就绝不会休息25分钟,而当我按照原计划休息了20分钟后,我就已经感到满足了。另一方面,它让我用更整块的时间集中去做一件事。比如,我本来会在做这件事时想到那件,于是就把这件丢在一旁,而那件没做一会儿,我又转而去做另一件了;可是有了时间管理法,我必须明确地记录下每件事情的时间,为了不增加记录和计算时间的麻烦,我不再那么频繁地在事情之间转换,而是在做完这一件之后再做下一件;在做的过程中,我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在用一段时间来完成一个任务,并且这个任务的所需时间不是无限的,而是特定的,它将被记录下来。有时候,我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超前完成了任务,竟然赢得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于是我把这部分时间利用起来做了额外的事。由此,我不仅超额完成了计划,而且因为争取到了额外的时间而感到自信和满足。 结语 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带给我的思考、行动和惊喜就是如此。我想起作家尤金提及的一口“古井”——平日里总是默默地,只有当你口渴了向它掏水河时,才发觉里面的水是那样甘甜和滋润。或许柳比歇夫正是这样一口“古井”。 原文: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KB80zutIb03cx7OxCSVQO946V9sIMx-D1lzEaFkNt1XBqiFeUSRmVHIl0CoBRxF http://www.mifengtd.cn/articles/lyubishchev-time-management.html http://www.mifengtd.cn/articles/lyubishchev-time-management-summary.html
48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孙炜执笔《伍铁平先生的一生》
热度 1 黄安年 2013-5-28 12:58
孙炜整理《 伍铁平先生的一生》 受权发布 孙炜整理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5月28日发布 伍铁平先生的一生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学术打假的斗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伍铁平先生,因病于2013年5月26日3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伍铁平先生本名黄定涿,1928年6月1日出生。1947年投奔革命,党组织为保密起见,将名字改为“伍铁平”一直沿用至今。因工作需要,组织上于1948年改派他到哈尔滨外语学院学习俄语。1950年他毕业后即留校工作,担任助教、讲师和学报主编。自1956年起,他进入了苏联专家在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举办的副博士进修班攻读俄语理论。后因中苏关系破裂,该进修班停办。伍铁平虽然没有获得副博士学位,但他用俄语写的毕业论文《古俄语短尾形容词的形成过程》已经完成。这篇论文的写作,使他的俄语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由于学习和工作卓有成就,伍铁平在1957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1958年被选为哈尔滨市人大代表。然而,由于伍先生在1959年曾对“大跃进”和“大炼钢铁”提出过一些疑问,结果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到批判,并被撤销了人大代表和学报主编。“文化大革命”中,伍先生再次受到批斗。但是,用伍先生自己的话说,越是处于逆境之中,越是他学习外语的好机会。1956年他同商务印书馆签订了编著《俄语词源词典》的合同,此事成了他在逆境中的精神寄托。后来该书未能出版,伍先生整整20年的心血付诸东流。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付出的劳动,还是为他从事语言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阅读外国的词源词典时,他接触了跟俄语同属东斯拉夫语支的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跟俄语同属斯拉夫语族的捷克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保加利亚语,跟俄语同属印欧语系的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这促使他下定决心逐渐学习这些语言。 1962 年,伍铁平奉调到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历任国外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国外语言学》(今名《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副教授。其间他发现,很多文献引用其他种外文文献时,很少附译文,而他大多看不懂,这就迫使他不得不学习更多的外文。即使在“文革”的十年间,正常的学术活动已经停止,伍先生依然继续攻读外语。由于怕被扣上“脱离政治”、“只专不红”的帽子而影响学习,他便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学习法、德、日语的《毛主席语录》和鲍狄埃的生平及其《国际歌》的各种外语版本,以及巴黎公社的文学、历史等。为此,他阅读了大量有关的法、德、俄语文献。粉碎“四人帮”前后,他先后出版了《汉法德俄英西文对照“国际歌”(注释和研究)》和《欧仁·鲍狄埃》两本专著以及若干篇论文。在“五七干校”他更是利用劳动空闲时间,读完了《资本论》第一卷和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发现了“各尽所能”的“尽”字是误译,正确的翻译应为“按”字,为此发表了几篇文章。后来还发表了题为《〈资本论〉和语言学》及《语言中所反映的价值形态的演变》等文章。 粉碎“四人帮”以后,伍先生更加废寝忘食地从事语言学研究。1984年夏天,就在他因做痔疮手术住院期间,仍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学习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他深深体会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把学外语当做一种调剂大脑的特殊休息方式是很有道理的。伍先生在出访美国、俄国、德国、法国、波兰等国时,接触过外国许多语言学家,发现他们无一例外地都会四五种甚至十几种语言。他认为这是这些国家语言学特别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我国的语言学能够跻身于世界语言学的前列,伍先生更加刻苦地学习外国语言。 在语言学方面,伍先生是最先研究中国模糊语言学的学者,其开创之功不可没。1965年,美国数学家L·A·札得(Lotfi AskerZadeh)创立了模糊集合论,并由此发展了模糊逻辑。成了研究现实世界中许多界限不分明,甚至是很模糊的问题的数学工具许多语言学家也在此基础上研究发展了模糊语言学。但因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十年动乱”时期,国外对于模糊数学的研究迟迟没有被介绍到中国来。伍先生看了许多有关外国文献,已经认识到,模糊数学一旦被运用于实践,将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反过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会进一步推动模糊理论的发展。他以敏锐的时代感和责任感,并凭借深厚的外文功底,抓紧一切时间,潜心研究模糊语言学,从而成为我国研究模糊语言学的先驱。他所发表的论文,经常被我国研究模糊理论(包括研究模糊数学)的学者们所引用。从1979年至1980年伍铁平在《外国语》杂志上发表《模糊语言初探》和《模糊语言再探》以后,他的名字就为我国研究模糊理论的学者所熟知。1985年,伍先生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同年末,他的《模糊语言学》一书的初稿基本完成。1999年11月,历时近14年,经过伍铁平补充修改的《模糊语言学》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作为其《现代语言学丛书》中的一本正式出版。该书一经出版便获得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此后不久,《模糊语言学》获得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伍铁平在语言学方面先后主编过6种学术刊物,发表专著、译著和校著11种,在国内(包括香港、台湾、澳门)外(包括德、俄、美、波兰、奥地利、澳大利亚)有影响的语言学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近660篇,约600多万字,其专著除《模糊语言学》外,还有《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语言和文化评论集》、《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等。他还曾10次出国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先后在美、法、德、俄、波、泰、新加坡等国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由于伍铁平先生在语言学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获得了以中西语言学说史为课题的国家“八五”规划语言学课题的重点科研项目,并担任了国家高校“八五”、“九五”计划语言学规划咨询组负责人、国家教委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规划语言学课题评审组召集人等职。其间,他所承担并已发表的项目研究成果有:《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意义》、《传统语言学某些著作的一个缺点》、《开展中外语言学说史的比较研究》、《正确评价我国的传统科学和传统语言学》;他还主编了《普通语言学概要》,承担了国家教委布置的起草高校“八五”和“九五”科研规划语言学咨询报告的任务,并发表了《1980年以来我国理论语言的回顾和反思》、《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学界几个问题的思考》等论文。 也正是在这期间,伍先生翻阅了我国语言学方面的许多书籍和刊物。每当他看到一些混迹于语言学界的“文抄公”和学术骗子制造的伪劣产品时,就像眼里揉进了砂子一样难以容忍。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拿起笔来,义无反顾地维护学术殿堂的圣洁。伍先生正义的行为遭到被揭发者的报复,他被一些人以“侵犯名誉权”告上法庭,全国语言学者七百余人签名支持伍先生的正义行为,声讨被揭发者的报复行为,但是由于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官司”粘滞迟迟不能结项,悲愤使伍先生的健康受到影响,但他没有屈服,没有停止工作。2002年,伍先生发表的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学术批评和讨论的近20篇论文并结集出版,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伍先生一生信守的准则是:做人和做学问一样,都要忠诚老实,谦恭严谨,来不得半点虚假。为了维护科学的尊严不受玷辱和学术的净土不被污染,他退休后依然壮心不灭,著述不辍,坚持学术批评,顽强地同一切学术腐败现象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伍铁平先生是一位正直为人、刻苦为学、认真为师的学者,他不但在理论语言学上贡献突出,而且最大的特点是非常有正义感,20世纪40年代他怀着正义感奔向解放区,50年代他怀着正义感投入新中国建设,80年代他怀着正义感坚持学风建设和学术批评。他不媚俗,不畏权,不顾自身安危,敢说真话,为学坛的纯洁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他的敢于坚持原则,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的勇敢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伍铁平先生千古! ( 本文为孙炜整理,可以作为2013年5月28日告别仪式上散发的《伍铁平教授生平》的补充)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2749 次阅读|3 个评论
你希望预知你的一生吗?
热度 7 zhengym02 2012-7-27 11:15
这是我昨天看毕淑敏的散文里的一篇文章内容。有人愿意是,有人愿意否。 我之前是一直希望能预知些什么的,即使不是全部,断言片语也行。特别是那些灾,有了时间,地点,原因。知道了这些我就可以在之前的充分多时间内,去准备,去演练,去避开。 你看,我用到了“避开”二字,这岂不是违背了那条已定的路了吗?就跟寻秦记中的基本原则一样,有些东西是不能更改的,再怎么避开,都是避不开的。我的这个假设推理过程是伪的。 那如果怎么做都无法改变即将发生的一切,我做什么都是无用功。我还得天天想着将来哪天我会怎么样,岂不将我现在的生活也搅和的不成形? 再说,好吧,即使可以改变将来发生的事情,你又怎能判断你现在更改的结果是往好的方向去了,而不是走向了反方向。事情的好与坏是在当下判断的,跟我们此时的认知相关,但谁又能保证是对的。我可做过好多次最终结论推翻前提假设的事情。 我想,如果真让个人有修改的权利,那一幅生命的图案将会从一个有意义的内容变成杂乱无章,犹如乱草丛生。 所以,我还是不想预知些什么了。还是在这似明似暗的生命旅程中,慢慢体会吧。不管期间会碰到什么,都将其作为上帝的恩赐。 因为无法预知,所以要珍惜亲人,珍惜婚姻,珍惜朋友。。。。。。 因为无法预知,所以要真实生活,真实的笑,真实的哭。。。。。。 因为无法预知,所以告诉自己,快乐点,高兴点,做想做的事情。。。。。。
个人分类: 个人感悟|3857 次阅读|10 个评论
【植物】绿豆的一生
热度 16 liuxuxia126 2012-7-23 08:50
【植物】绿豆的一生
夏天到来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熬一锅绿豆汤解暑。 这个时候正是摘绿豆的时候。 小时候摘过绿豆。在绿豆地里,弯下腰,用手扒开绿豆的叶子,将已经变黑的绿豆角摘下来,然后放在太阳下暴晒,等到它们干燥了,受不了了,咧着嘴笑着,那一粒一粒的豆儿,就会从豆荚里面蹦蹦跳跳跑出来。 将绿豆粒收起来,或卖给城里人,妈妈有时也用它生绿豆芽,熬绿豆汤。 绿豆芽做起来很简单。将绿豆泡在水里,等到它发了,大了,将水沥干。水不能没过绿豆,要给绿豆留一点空间生长,也为它能自由地呼吸。每天都要换一次水,水依然不要没过绿豆。用来发绿豆芽的盆子,不能是沾过油的。大约5-7天(夏天短些,冬天时间长些),就可以吃到绿豆芽了。 给那些没有去过农村的,没有见过绿豆姑娘倩影的人,普及一下植物知识,下面是绿豆的一生片段。 01 绿豆发芽后,叶子由两片,4片。。。慢慢增加,终于长成这样的叶子:绿豆是三片叶,和扁豆相似。 02 渐渐,长出花苞 03白色的绿豆花:花型和豌豆花像,但花是白色的。 花是渐次开的,下面是绿豆夹,上面还在开花。 绿豆渐渐饱满起来。 绿豆夹变成黑色时,就意味着成熟,可以摘下了。
个人分类: 植物故事|29249 次阅读|54 个评论
袁亮: 一生斗瓦斯
ScienceNews 2012-7-18 10:31
袁亮: 一生斗瓦斯
本刊记者张巧玲 对袁亮来说, 1997 年毕生难忘。那年,淮南矿区在半个月内连续发生两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震惊世界。他更是 4 次在井下指挥和处理瓦斯爆炸事故。 “ 我亲眼目睹了惨状。 ” 提起刻骨铭心的往事,袁亮仍声音哽咽。 淮南煤矿从 1980 年到 1997 年发生瓦斯爆炸 17 起,共牺牲 392 名工友。造成这些悲剧既有管理方面的原因,更是技术落后所致。 痛定思痛,袁亮也因此开启了与瓦斯斗争的一生。 死亡的觉醒 袁亮,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袁亮介绍,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量急剧增加,煤矿开采深度增加,瓦斯灾害不断升级,瓦斯事故已成为煤矿的 “ 第一杀手 ” 。 淮南矿区是我国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五大煤矿之一,目前仍 “ 青春长驻 ” ;长期以来,都是华东重要的煤电生产基地。然而,由于淮南煤炭赋存条件差,为低透气性煤层群开采条件,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煤层瓦斯含量高,煤田开采难度大,瓦斯事故频发。 1997 年以前,淮南矿区曾是煤炭部认定的全国瓦斯事故重灾区。 “ 生产 100 万吨煤死亡率高达 4.01 。 ” 袁亮说。 “ 我们其实是被炸醒的。 ” 袁亮说。 而同时,因为瓦斯、水、火、地温、冲击地压等灾害威胁大,有煤采不出,淮南矿区煤炭产量一直徘徊在 1000 万吨左右,企业生产经营也十分困难,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而对瓦斯治理居然没有任何投入。 “ 瓦斯不治,矿无宁日。 ” 袁亮建议必须开展瓦斯治理工作,很快得到认同。 1998 年,企业从 8000 万元的销售收入中拿出了 3000 万用于全面的瓦斯综合治理,且投入费用逐年上升。 技术创新将瓦斯变废为宝 自 1998 年以来,淮南矿区已 14 年没有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2006 年以来没有发生瓦斯突出事故,瓦斯超限由每年上千次下降到 10 次以下;百万吨死亡率由 4.01 下降到 0.07 。 这是一组来之不易的数据。 袁亮发现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瓦斯治理和巷道围岩控制是困扰此类矿区安全开采的两大技术难题。 1996 年以来,他最终攻克了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煤与瓦斯共采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不仅如此,袁亮还提出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原理,将 “ 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煤与瓦斯共采 ” 推向了 “ 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 ” 的科学采矿新阶段。 2006 年以来,淮南矿区煤炭产量由长期以来的 1000 万吨跃升至近 7000 万吨,综采工作面单产突破 600 万吨,资源回收率达到 70% 。 “ 袁亮是我国第一个完整地在一个矿区实现煤与瓦斯共采、将瓦斯变害为宝的人。 ”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说。 让袁亮更欣慰的是, 2000 年以来,淮南的技术经验得以在全国煤炭行业推广,效果显著,实现了高瓦斯煤层在低瓦斯状态下安全开采。 2010 年全国瓦斯事故死亡人数比 2005 年减少 1548 人。 2005 年,袁亮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成立了 11 个科研、技术服务机构,为煤炭行业培训高管、技术人员近 8000 人次。 “ 我希望中国在 ‘ 十二五 ’ 期间能彻底解决瓦斯问题。 ”■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
26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右派“该苏”的一生
热度 13 dkysdc 2012-7-17 22:26
右派“该苏”的一生
一、 引子 1957 年起,一个极其时髦的词“右派”传遍了大江南北,顷刻间, 50 余万“右派分子”与“地主、富家、反革命、坏分子”并列,被打入社会的最底层,连正常的称呼都没有了,甚至连牛鬼蛇神的地位都不如。以至于 1979 年,绝大部分“右派分子”被平反后,平反材料中仍然不能被称为××同志或××先生,而只能称为“该×”。这样,一位姓苏的右派在档案材料中也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为 “该苏”。 2012 年 7 月 15 日凌晨,北京怀柔区医院的一间重症监护室里,一位 91 岁的老人在家人的守护下,平静地停止了呼吸和心跳。此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老右派“该苏”。 该文的文字有些长,敬请想了解这一段历史的博友静下心来,慢慢细读。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请原谅。 二、 民国时期:求学、教书、从戎——兵荒马乱,历尽坎坷 1921 年 9 月 21 日 ( 农历 8 月初一 ) ,在怀柔县城北 3 公里的大中富乐村,一个不太富余但威望极高的苏姓家庭里诞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文所述的老右派“该苏”。 转眼间,“该苏”于 1937 年小学 6 年级毕业了,为了省钱,他考入了不要学费的牛栏山师范学校。 3 年后的 1940 年,开始了教书生涯。 1940 年 10 月至 1945 年 10 月,先后在怀柔及顺义、昌平的北台上、康各庄、北石槽、高丽营和大中富乐村任教。 “该苏”的爷爷名叫苏顺恒(号苏泊久)。此人机敏过人,豪侠仗义,结交广泛。与官府士绅、佛寺道观、各路贤达交往深厚,为一时贤达,当时称“大知客”或“总经理”,享有很高声望。当时,社会动乱,内外纷争,不得已,三教九流具要应付,国共两党均需周旋,高峰时,家中南亲北客往来不绝,一拨未走一拨又至,终日难有静时。 苏泊久曾任怀柔县参议,骑毛驴,提手杖,谦和通达,颇有风度。远亲近邻,方圆百里,起房造屋,婚丧嫁娶,多有筹划。急公好义,造福乡里,裁断作保,息讼平争,难有出其右者,大有“三苏望族,片言息争”之气象。时有民谚:“苏泊久满街走,大事要使钱,小事要喝酒”,虽为嫉谤者所污,但在民间流传甚广,足见其声望之高。盖房娶亲,虽自身无有家资,但广有朋友相助,出资出物,红红火火,旋即而成。娶亲嫁女,乡邻踊跃,不请自至,高朋贵友,贫民百姓,相聚百桌以上,几至全村空巷,足见其人缘之好,声望之高。 苏泊久育有二子,长子苏学坡(“该苏”的爸爸)、次子苏学由(“该苏”的叔叔),其名系仿苏东坡、苏辙之名,可见先祖对后人寄予希望之深。苏学坡聪明过人,才学深厚,生性懒散,恃才傲物,民国时曾任范各庄大乡长,因不满时任国民党县党部主席横行霸道,鱼肉乡里,酒后负气,决意将其告倒,后遂愿。 怎奈被告之人亦是刚强,被告倒后负气而走,竟然升任国民党高官。1945年日本投降后,怀柔县由国民党接管。他指使即将赴任的国民党怀柔县县长张孟卿、国民党党部书记长张树德一定要把苏学坡除掉。 1945 年10月31日一大早,受县长张孟卿、国民党党部书记长张树德的指使,怀柔县大队长陈廷相带领保安团的一个连将苏学坡家团团围住,两个便衣(范文富、胡成)进门把苏学坡叫了起来。当时,苏学坡卧病在床,正在本村学校教书的“该苏”搀扶着父亲走出家门。到了门外,只见门外已经布满了保安队,范文富令“该苏”回屋去,还没等该苏回到屋中,就听两声枪响,随之就听到保安队的集合声。“该苏”赶紧跑出门去,只见父亲身中两枪,倒在地上。虽然还没有停止呼吸,但已不能言语。当天下午,气绝身亡。 在爷爷苏泊久、叔叔苏学由以及众乡亲的帮助下, “ 该苏”把父亲埋葬。此后,又传来消息说,上边还要斩草除根,让苏家断子绝孙。于是,在 11 月 5 日夜间, “ 该苏”与叔叔苏学由一起悄悄溜出了大中富乐村,逃到了北京去申冤。 46 年 12 月,蒋介石亲临北京,在北京设立告密信箱,让敌占区的人民伸冤雪恨 。 这里还要介绍一下 “ 该苏”的叔叔苏学由。 苏学由,为人敦厚,品行高洁,心胸宽广。二十岁左右从军,曾任东北军张学良卫队连长,与张两大亲信刘德全(曾任热河省主席)、王以哲(卫队团长、后任军长,西安事变时为少壮派军人所杀)相熟。曾入东北讲武堂深造, 1931 年,因“九一八”事变而未得正果。后曾任满洲军副团长,因不满日本人残害中国人而离官弃职返乡。 1948 年任国民党密云县警察巡官,平津战役时为东北解放军所伏,回村改造。不擅农事,因参加过国民党,政治上受压,又儿女众多,后半生贫困抑郁,然一生洁身自好,“屈己从人”,与世无争,乐观豁达, 1986 年病逝。 “该苏”的叔叔在国民党部队中有不少熟人,走投无路的 “ 该苏”从此告别了教师生涯,被介绍到了国民党部队的日本战俘管理处,当上了一名文书。 48 年 6-7 月间,又到河北省保安第 39 团当文书。 49 年 1 月上旬,被解放军解放,在解放军教导团学习 40 多天后释放回家。 三 、1949 年 10 月 ~1957 年:重操旧业,教书育人 新中国成立后,为日伪卖过命的 陈廷相最终被人民政府以汉奸罪枪毙,“该苏”的杀父之仇就此了结。 1949 年 10 月,怀柔县招考小学教师, “ 该苏”从此重操旧业,开始了新中国的教师生涯。 1949 年 10 月,首先被派到县城西部的山村——吉寺村任教。 1952 年 2 月调到桃山小学,由高级教员到教导主任直至副校长、校长, 1955 年 6 月曾被评为怀柔县优秀校长。 1956 年 9 月,任汤河汤河口中学教员。 “该苏”阅历丰富,学识广博。在业务上兢兢业业,对学生爱护备至。虽不敢说桃李天下,但凡他所执教过的地方却是有口皆碑。以至数十年后,在医院的病床上,遇到过当年的乡亲,提起 “ 该苏”还赞不绝口。 然而,再好的人也不可能不得罪人。比如,在提提拔年轻人当教导主任一职时, “ 该苏”与上级领导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上级领导要提拔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教师当教导主任, “ 该苏”坚决反对, “ 该苏”坚持认为:教导主任一职一定要由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由此既得罪了领导,也得罪了领导的亲属——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从而埋下了反右期间的一个重要隐患。 四、 1958 年 1 月 ~4 月:整风—反右—当右派 比较公开、公认的材料上看,对知识分子大规模、有组织的整斗始于 1957 和 1958 年的整风与反右斗争。然而,在 “ 该苏”的档案中,有一份 1956 年 8 月 4 日肃反学习的“坦白材料”,已经发现了被整斗的苗头。这份材料从出生起,详细“坦白”了所有可能与人民为敌的活动,包括思想动机。虽然在 56 年的这次肃反学习后,负责这次审查学习的于贵蓬主任在审查结束的一份材料上说:“大家都算好人了,希望回去后好好工作,放下顾虑好了。” 1958 年,真正的整风与反右运动开始了,经过“自我检查”和“别人揭发”, “ 该苏”本人在 58 年 4 月 10 日的一份亲笔材料中一共罗列了 13 条反动言行,“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张纸。这 13 条反动言行比“组织上”所列的言行还多几条,明显有被迫、夸大的痕迹。 现将 1979 年复查结论中所列的诸原因列于下面,从中可以看出组织上认可的 “ 该苏”当右派的原因。 “该苏”说: 1) “提拨 *** 等青年教师 (当教导主任) 是宗派主义表现,是执行干部政策的偏差” ; 2) “教授治校这句话有道理,高等学校必须有专门知识的才能领导,外行领导不了内行” ; 3) *** 发牢骚,对党不满“可能是肃反时受了委屈 ; 4) 整风中写“怀柔教师党组织发展图”,把学校党组织发展比喻成裙带风; 5) 说反右积极分子是小人得志; 6) 骂汤河口地区是“穷山恶水,淫妇刁民”等。 根据上述言论, 58 年被划为右派分子,经复查,认为 “ 该苏”在言论上确有错误,但属于思想认识问题,不属于右派言论,予以改正,恢复公职。 五、 1958 至 1979 年:回乡务农 20 余年 “该苏”被定为右派后,于 1958 年 6 月被开除公职,遣送回家务农。开始了长达 21 年的农村生活。期间还于 1961 年 4 月至 1962 年 4 月,被强行抽调到县农研所劳动。 回乡务农期间, “ 该苏”的两女两儿先后降生并在农村长大,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村娃。 漫漫无期的劳动改造,天知道有多少地富反坏右份子耐不住煎熬或折磨而失去生命。中国已经公开且最具典型的例子当属甘肃的 夹边沟农场, 3000 多名右派分子在三年间,只剩下三四百人。 与这些人相比, “ 该苏”是极其幸运的。因为他被遣送回乡,尽管当时因为政治原因,乡亲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大不如常。但毕竟是自己的老家。何况 “ 该苏”是全村所有地富反坏右分子中最有学问之人,村里的干部比如治保主任要经常写材料、出板报,每年都要向上级写汇报、给远在外地当兵的儿女写信写电报等,这些离开 “ 该苏”是万万不能的。 “ 该苏”又是同村苏姓人中同辈的老大,家长里短、分家、打架等难事都要他来化解。因此, “ 该苏”始终是村中不可缺少的人物。自然而然地成为地富反坏右分子的“头头”。 在肉体上,喜好整人的人使尽了坏招怪招,消耗了 “ 该苏”的大部分精力,也使 “ 该苏”的双腿落下终生残疾。但在精神上、在内心深处, “ 该苏”从没有屈服过。并且一直得到全村绝大 多数 人的敬重。 喜欢整人者总是有阴险的招数打击别人。 “ 该苏”的大女儿初中毕业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自然应该成为上高中的首选。但村中的领导研究后,认为 “ 该苏”是右派,右派的子女是不应该享受高中教育的。所以 “ 该苏”的大女儿失去了上高中的名额。幸好 “ 该苏”在教育界还有几个朋友,托人帮忙,总算给了指标,最终上了高中。 两年后, “ 该苏”的二女儿初中毕业,同样的损招又用了一遍。这时, “ 该苏”不想再托关系了。他在夜里给痛哭的女儿做工作:现在的学校上不上高中意义已经不大。你瞧那些高中学生,每个星期要参加半天劳动课,不知道多少次的批斗会,每个学期还要有 1 个月的学农或学工劳动。真正用于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能有多少?咱家多年亏钱,这个高中就不要上了吧? 二女儿只好丢弃了继续上学的幻想,立即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公社社员。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开始有了好转。那一年, “ 该苏”家结束了长年亏生产队钱的历史,年终分红时,分得了 49 元钱。 在应付人祸的同时,还要应对天灾。最难的一次天灾降临在 1976 年。 7 月 28 日的唐山地震,波及了北京地区。许多破房子被震塌。 “ 该苏”家非常残破的 3 间房子被彻底震坏,幸好一堵墙是向外倒塌的,没有伤到人。但是破旧的房子要想住人已经不行了,不得不翻盖,而当时钱物奇缺,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 “ 该苏”一家,要想盖上几间新房难度太大了。 万般无奈,想尽了一切办法,房子终于在 1977 年初盖上了。但家里的所有粮食已经吃光,还借了别人家的粮食。整个 1977 年, “ 该苏”家节衣缩食,吃糠咽菜,硬是挺了过来。记得在夏季的一个月,一家 7 口人只吃了 46 斤玉米,其他全是白菜和白薯。提起这段历史,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 1977 年天子脚下的北京郊区的人还会挨饿 ! 物质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 “ 该苏”,也没有压垮”该苏”的家人。 祖上遗传下来的乐观、豁达通过他得到了放大。 一次批斗会上, “ 该苏”率众地富反坏右分子陪绑。众目睽睽之下, “ 该苏”神态自若,不不慌不忙地打扫批斗台前的鸡屎狗粪,甚至流露出微笑。台下的小学生队伍中, “ 该苏”的儿子见了老右派的表情后,心里再也不惧怕别人称呼其黑五类了。 “该苏”的 4 个儿女,性格各个乐观坚强,与 “ 该苏”的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 六 、1979~2012 :新生 “该苏”的新生始于 1979 年。那一年, “ 该苏”的右派问题得到了改正,恢复了公职,重新当上了人民教师。尽管改得不彻底,没有道歉,没有赔偿,尽管已经 58 岁了, “ 该苏”已经很高兴了。同年,国家政策允许提前退休并让子女接班。 “ 该苏”首先想到因为自己是右派而被剥夺了上高中机会的二女儿。于是,尽管他还有精力,还是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让二女儿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有“铁饭碗”的国家干部。 1983 年底,怀柔县教育局 “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厅 198521 号文件精神,对苏的右派问题复查改正结论再次进行了复查。 “ 该苏”在五八年整风运动中的一些言论是思想认识问题,不是出于敌意,故此撤销“该苏”在言论上确有错误”的复查改正结论。 也就是说,组织上终于承认 1958 年 “ 该苏”的所有言论根本没有错误! 1981 年, “ 该苏”的大儿子首先考上大学,成为 文革后 全村 4 个首批大学生之一。 1985 年, “ 该苏”的二儿子又以优异成绩考取北大。现在, “ 该苏”的两个女儿两个儿子都分别在各自的领域或工作岗位上小有成绩。 退休后的 “ 该苏”,几乎没有一刻离开过教育。他以退休教师的身份,为多家单位举行了在职培训。从 1979 年退休,一直当兼职教师十余年。 后来因为年龄和眼疾,不能够从事教育工作了, “ 该苏”就静下心来做宅男。精心照顾两个孙女,操持家务。一直坚持到不能走路,双目失明。 2007年,失去行走能力和视力后, “ 该苏”的身体状况骤然下降。但他的思维仍然敏捷。一次,在去医院治疗的间隙,他一口气把他这一代以及上面四代人的家谱复述了下来。 2010 年春节家庭聚会上, “ 该苏”的孙女问 “ 该苏”的儿子一个很复杂的奥数问题,没等大儿子把方程列完,坐在轮椅上的双目失明的 “ 该苏”已经报出了正确答案。 2010 年 3 月, “ 该苏”彻底失去了行动能力,驻进了医院,此后”该苏”的身体情况一直在下降,直至 2012 年 7 月 15 日,在怀柔医院平静地停止了呼吸。这样,一个经历了人间的各种磨难的老右派走完了他 90 年坎坷的生命历程。 说明1: “该苏”的实名 苏文炳,是本人的 父亲。 说明2: 有关“该苏”的爷爷苏泊久、父亲苏学坡、叔叔苏学由的几段文字均源自“该苏”的堂弟 ( 博主 本人的 叔叔 ) 苏文仲,略有删改。
个人分类: 实话实说|3761 次阅读|21 个评论
点滴感悟(二)
ZGLi 2012-7-6 09:31
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这样的,他一生的追求就如同一颗完整的大树。首先,其一生应该贯穿着一条大的“主干”,即所谓的一生的奋斗目标。同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又要有各种“枝干”来作为各个阶段的追求目标。而我们所说的这一切的追求都应该是在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的框架体系内的积极追求。
2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黑色幽默:感叹每个世俗之人一生的灰色描述》
geneculture 2012-7-4 13:50
《 黑色幽默:感叹每个世俗之人一生的灰色描述 》 邹晓辉,代号:云卷云舒Geneculture 网上流传着一则世俗人生景象的浓缩速写 是一幅幻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典型 其功效在于个人首先是俗人 附录 : 人的一生,好比乘坐北京地铁一号线 :途径国贸,羡慕繁华;途径天安门,幻想权力,途径金融街,梦想发财;经过公主坟,遥想华丽家族;经过玉泉路,依然雄心勃勃---这时有个声音飘然入耳:乘客您好,八宝山快到了!顿时醒悟:人生苦短,总会到站! 提示 : 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但是,我们大家还是希望知道上面这段话的原创出自何人或何处?请提供答案或超级链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生所爱
wangxiong868 2012-6-30 09:57
从软弱无力的至尊宝 到法力无边的齐天大圣 这是在象征 成熟,这种脱胎换骨的蜕变,给一个男人带来的力量 吃着香蕉默默离开。。。。
1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影响我一生的四句话 ---- 季羡林
热度 3 xupeiyang 2012-6-27 14:45
影响我一生的四句话: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精神。 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梁漱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马寅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明而死,不默而生。 ----季羡林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2109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生只做一件事
热度 4 hcrm 2012-6-4 11:38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去逝了, 终年95岁 ,说 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第一人。 而纵观周汝昌的一生,似乎只做过一件事,即研究“红学”。 我要是说,红学其实是伪学,肯定会招致诸多声讨,为什么?原因也在于有周汝昌这样的学者,毕其一生来研读一本小说,而且还将其当作“史书”来读——他 重点考证 了 曹雪芹的身世与家世,仔细研究 了 大量清宫档案,得出《红楼梦》是 一本 自传体小说 的结论 。 我深知周汝昌对 《红楼梦》 的热爱,曾听闻他每遇曹雪芹的生日,必焚香纪念;也能想见他与书中人物的关系,那是一种惺惺相惜而又相知恨晚的情愫。然而, 《红楼梦》 毕竟是一座世俗的“大观园”,其内涵远没有周汝昌想像的那么伟大。 我们曾经从政治的角度解读曹雪芹及其 《红楼梦》 ,认为他们所具有的思想性十分深刻,包括曹雪芹运用了许多隐喻的手法,暗讽清王朝的诸多政治问题。从当时历史背景来说,这种解读有其一定的意义,可是我们必须回归小说本身,因为 《红楼梦》 首先是一部小说。 从小说的体例上说,人物和故事均有虚构,不完全是现实的反映。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三国演义》源自《三国志》,却非史记;《水浒传》有方腊起义的背景,主说的是宋江;《西游记》神化 玄奘 法师西域取经,映衬了人世百态;而《红楼梦》写尽世俗繁华,道出的是一个士子的落寞——焦大便不会有曹雪芹这样的情怀。 不要误以为,曹雪芹写宁荣两府的荣华,实是对其的无情批判,他其实更多的是留恋。从 脂砚斋 (周汝昌认为她 是 一 位与曹雪芹关系非同一般 的 女性, 而 有人证实脂砚斋实为曹雪芹本人 )这一点评人的设立来看,曹雪芹对《红楼梦》可谓用心之深,非周汝昌等学者所能企及。 在周汝昌的眼中,《红楼梦》讲的是一个“情”,可读过这本小说的人掩卷而思,哪有半点情思可言呢?一首《好了歌》,似情非所以,洞穿了人世,已然无情无义。而这个基调,其实贯穿整个小说始终,不知为什么周汝昌没读明白? 我为什么说“红学”是“伪学”?原因大抵也在于此,曹雪芹给《红楼梦》的读者设了许多套,包括后几十回的去向不明,怎么就没想过作者有意而为之呢?要知道,当时《红楼梦》已然传播开了(据说是手抄本),如果清王朝真想以所谓“文字狱”来论,恐怕我们连前八十回也见不着了——须知,大清的“文字狱”十分严酷,而且延续了很多年,岂能让《红楼梦》前八十回独存? 周汝昌毕其一生所做的这件事,对于他自己而言,爱好之,追求之,亦无可厚非。只是,该了结了,不要使他人再步后尘,且到此为止的好。 2012年6月4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1912 次阅读|11 个评论
珍爱一生
yangjianyun 2012-5-25 00:12
人生短暂,珍爱应该珍爱的吧!!!
0 个评论
[转载] (女人)一生要明白的88个道理 (2)
热度 1 zuojun 2012-3-14 14:37
You can read them all at: http://www.wtoutlet.com/qianming/20110604/387.htm Or, you can read the ones lightly revised by me.    第二:心 态   心 态是伴随(女人)一生的影子    1( 女)人的左手握着心 态,右手握的是与之相连的命运    2( 女)人一生最大的挑 战,就是战胜自己    3 乐观就像(女人的)镜子,你给它微笑,它就还你美丽    4 平常心 让(女)人拥有真实的幸福    5 坦然接受自己的(女)人,才能快 乐一生    6 嫉妒点燃了(女)人的 热情,同时也毁了(女)人的平静    7 自卑的(女)人 终将在生活的洪流中失去自己    8 消极的心 态,会让(女)人在悲观中迷失自己    9 青春不只是(女人) 靓丽的容颜,更是一种年轻的心态    10( 女性)心理放松四法   一,不要故意 给自己加压;二。以独特的方式适应社会;三,知 足常 乐;四,学会宣泄 11( 女性)成功的九大心理要素    (1) 自信是女人心中的明灯    (2) 宽容,能纳百川的胸怀    (3) 成熟的心理素 质    (4) 独立的人格    (5) 活力四射    (6) 每天 进步一点点    (7) 家庭事 业两平衡    (8) 幽默是成功的智慧    (9) 美 丽是永远的追求 12 拥有积极的心态,就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
个人分类: Tea Time/Coffee Break|166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 (女人)一生要明白的88个道理 (1)
热度 2 zuojun 2012-3-14 09:20
You can read them all at: http://www.wtoutlet.com/qianming/20110604/387.htm Or, you can read the ones revised by me.   第一:做人   学会做人是一生的 课题 1 要学会做人, 才能 拥有幸福的人生    2 要珍惜和善待生命,才能 让痛苦和烦恼变得渺小    3 要学会承担生活的 压力,也要 学会享受生活的 赐予    4 在困境中依然微笑 , 是一种智慧和勇气    5 追求完美不是 错,错的只是过分的苛刻    6 一生要多数数手里的牌,而不是出 过的牌    7 一生 载不动太多的物欲与虚荣    8 人生路不平,要学会 宽容忍让    9 人生有太多的美好 值得追求,聪明的( 女 ) 人却学会了知足
个人分类: Tea Time/Coffee Break|1772 次阅读|3 个评论
明年是否退学,只看今朝
热度 6 lizhe3017 2011-8-2 19:29
今天导师给我们开了一个会,又是一大堆豆腐渣扔向大家。 我发现自己已经有太多的抱怨无法发泄,无法倾诉,它们凝聚成了一块很重很大的石头压在心头,吐不出来,也消化不了。 我真的很想把自己心里那种怨愤给他说出来,哪怕是用邮件给他说也好,可每次总是写了一句话,就不想写了,原因:他这种人固执己见,不会采纳学生的想法。 在此先把自己想说的记下来吧。 如果我再继续写项目申请、奖励申报、扮演一个没名分的核自院打工老师角色、安排各种接待工作、协调一些杂事;如果再让这些事情占用我90%以上的时间;如果明年7月份前我仍在技术和科研工作中一无所获的话,我将申请退学。 在我看来这种博士不读也罢,大好学习光阴都浪费在无谓的纸上工作、关系工作、面子工作,一生都毁在这了,还不如回家生孩子,相夫教子,和乐融融,总比在这憋屈着好。
2452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中国历代家训集锦
wangwen6172277 2011-8-1 09:49
中国历代家训集锦 一、养子须教子 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增广贤文》) 2、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增广贤文》) 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 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增广贤文》) 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广贤文》) 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增广贤文》) 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家诫要言) 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家诫要言) 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小儿语》) 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续小儿语) 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续小儿语) 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增广贤文》) 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增广贤文》) 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增广贤文》) 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增广贤文》) 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家书》) 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曾国藩家书》)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 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家中》) 二、仁爱 1、百善孝为先。(《赠广贤文》) 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增广贤文》) 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治文贤文) 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家诫要言) 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增广贤文》) 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 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增广贤文》) 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增广贤文》) 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 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增广贤文》) 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家诫要言) 1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增广贤文》) 12、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增广贤文》) 13、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增广贤文》) 14、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增广贤文》) 15、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冶家格言) 16、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增广贤文》) 17、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增广贤文》) 18、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增广贤文》) 19、泯躯而济国。(颜氏家训) 20、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示儿女》诗) 三、正直清廉 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治家格言) 2、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家诫要言) 3、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增广贤文》) 4、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增广贤文》) 5、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增广贤文》) 6、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福而姿杀生禽。(治家格言) 7、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增广贤文》) 8、毋为财货迷。(家诫耍言) 9、立身无愧,何愁鼠辈。(家诫要言) 10、匆贪意外之财,匆饮过量之酒。(家诫要言) 11、俭以养廉。(家诫要言) 12、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增广贤文》) 13、丈失一生,廉耻为重。(续小儿语) 14、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增广贤文》) 四、诚实可信 1、许人一物,千金不移。(《增广贤文》) 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3、心口如一,童臾无欺。(《增广贤文》) 4、人而无信,百事皆虚。(《增广贤文》) 五、俭扑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治家格言) 2、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治家格言) 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治家格言) 4、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治家格言) 5、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家诫要言) 6、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增广贤文》) 7、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增广贤文》)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增广贤文》) 六、立志 1、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陈毅《示儿女》诗) 2、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陈毅《示儿女》诗) 七、勤学 1、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家诫要言) 2、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示儿女》诗) 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增广贤文》) 4、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增广贤文》) 5、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家诫要言) 6、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治家格言)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增广贤文》) 八、惜时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增广贤文》) 2、莺花忧怕风光老,岂可教人在度春。(《增广贤文》) 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增广贤文》) 4、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增广贤文》) 5、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增广贤文》) 6、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九、勤劳进取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治家格言) 2、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家诫要言) 3、颓惰自甘,家道难成。(治家格言) 4、江中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增广贤文》) 十、修养 1、乖僻自是,悔误必多。(治家格言) 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治家格言) 3、施恩无念,受恩莫忘。(治家格言) 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治家铬言) 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治家格言) 6、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治家格言) 7、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治家铬言) 8、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家诫要言) 9、才能知耻,即是上进。(家诫要言) 10、器量须大,心境须宽。(家诫要言) 11、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家诫要言) 12、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家诫要言) 13、一念不慎,坏败身家有余。(家诫要言) 14、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家诫要言) 15、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数说。 人极不要跟寻,人愁不可喜悦。(续小儿语) 16、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增文贤文》) 17、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增文贤文》) 18、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增文贤文》) 19、不自恃而露才,不轻试而幸功。(《增文贤文》) 20、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增文贤文》) 21、得意盎然,失意泰然。(《增文贤文》) 22、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增文贤文》) 23、以直报怨,以义解仇。(《增文贤文》) 24、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增文贤文》) 25、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增文贤文》) 26、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增文贤文》) 27、不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增文贤文》) 28、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增文贤文》)
22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钟
热度 1 yanhuasanman 2011-7-10 21:49
有一秒 心有震动 循着音乐找去宁静 踏着佛语追寻天路 有一天 不为超度 只为指尖轻微的触动 聆听经钟净海的声音 有一月 不为迷信 虔诚祈祷绽放藏香 只为那片亘古不变 有一年 相遇偶然 彼此相伴祝福一生平安 只为心里放不下的牵念 有一世 不为什么 来生今世总会有个结局 只为天堂路上能有相遇
个人分类: 心得体会|228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生只有一个夜晚
hcrm 2010-12-16 15:27
一生只有一个夜晚 天空中下着雪 没有星星和月亮 这样的一个夜晚 静静的 只听得见雪花落地 再遥远的思绪 也飞不出这夜的黑 漫无边际 不是孤独 更没有恐惧 只是这样一个夜晚 我不属于自己 也没什么特别 一生不过如此 如此真切 雪花就在耳畔飞舞 带着黑的夜 不是没有亮光 我也从没放弃 春的梦想 下着雪 天空里漆黑一片 这是一生的夜晚 我躺着 进入了梦乡 在江南 2010 年12月16日
个人分类: 科学诗词|277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幸庄稼人的一生
zjl5288 2010-9-5 18:45
面朝黄土背朝天每日辛勤把活干 天天朝五晚九辛辛苦苦是为哪般 无非是为了能把清贫的生活改善 还有就是能让孩子们的生活舒坦 送孩子把书念望其不靠苦力赚钱 每年收入一般一到交学费就犯难 可学费从不拖欠是为让儿把书念 为了这手上长了老茧背开始变弯 希望有一天孩子学有所成美名传 而如今却因为积劳成疾命已归天 没有看到孩子把美名传实在遗憾 逝者是入土为安哪料入土成困难 为花费为家产孩子们的意见不断 还望能含笑九泉哪料是死不得安 当初那样辛辛苦苦到底是为哪般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37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影响我一生的两次考试
热度 1 yuliping 2010-6-6 17:24
2010 年全国高考明天开始了,晒晒对我影响最大的两次考试。 第一次考试是中考,时间在 1982 年 6 月。 当时我在泰县克祥中学(在现江苏泰州姜堰市)读初三,当时初三共 3 个班,一班全部是初三复读生,二班和三班基本上以英语成绩分班的,二班英语成绩比三班要好一些,我在二班。当年初二升初三和现在的中考一样,也是大考,记得 100 分的数学卷子仅考了 24 。 50 分的英语卷子考了 20 分,但仍然名列当时我就读的泰县顾高俞庄小学(没错,我在小学读到初二)第一,第二名俞金来英语好像是 14 分,和我同时分在二班,可见当时我们的英语多差了。 在初三时,虽然学习比较用功,但由于基础太差,成绩基本在中等偏上,拖后腿的主要是英语,大考最好的一次班级第四,不过是以考英语时抄袭了别人的试卷作为前提条件的。其他所有的大考基本在班级 10-20 名之间。学校到家 4 公里左右,但由于必经的一座桥被船撞坏了,绕路要多走 2 公里,因此初三第一学期还住校了一学期,当时在学校生活比较艰苦,每天三顿吃的菜就是从家里带的咸菜,开始有米饭吃了,在学校蒸饭,可以吃饱,但实在说不上有什么营养。睡觉和同学及好友ZYX同睡一张1.2米的床,冬天天冷,我们互相用毛衣裹住对方的脚入睡。第二学期开始走读了,中午在学校吃饭,还是米饭咸菜,但是早晚在家生活是有所改善的,但基本没有荤菜。由于这段经历,害得我工作后有10年时间唯一挑食不吃的菜就是咸菜,这就是我当时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中考在泰县顾高芦庄中学(已经撤销好几年了),离我父亲工作的农机修配厂仅 200 米,中午就和其他两个同学在父亲厂食堂吃饭,当时买了茄子、红烧肉等菜,由于家里种的地产茄子还没有上市,平时也没有肉吃,所以我们吃得十分香甜,加上父亲告诉我如果高中考不上可以在芦庄中学复读一年,因此没有心理负担。我认为这是两个对我考试正常发挥最重要的因素。 中考结束后,感觉结果一般,已经做好复读的打算,暑假在家几乎没有出门,做饭、烧猪食(我们老家的风俗猪食也要烧熟喂,据说猪这样长得快),洗衣服,整个一宅男。后来班主任蒋康兰老师碰到我妈妈,告知中考成绩,说相当好,妈妈便让我到学校查成绩去。试卷满分 500 分,我考了 407 ,考试成绩和卷面满分分别是:物理 67.5/70 、化学 69.5/70 、英语 31/60 、政治 87/100 、数学 84/100 、语文 68/100 ,是初三(二)班的第一名,考上了省重点中学江苏省姜堰中学,当时一班还有 6 个同时考上,我是二班唯一考上的,三班一个也没有。当年克祥中学考上 7 个姜堰中学,历史上至今是最多的。我的成绩在姜堰中学高一( 5 )班是班级第 37 名,当年姜堰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是总分 403 ,英语 30 。 由于这次超水平发挥的考试,得以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老家流行一句话:考上姜堰中学就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跨入了大学的大门。 第二次重要考试是 2004 年的博士考试,已经是 22 年后的事情了。 工作以后我先在扬州经济干部学校工作了 9 年,期间除了上课,还在学校校办电脑公司兼职,从事软件开发,另外代理先锋 CP800 财务软件。后来单位不行了,于 1998 年调入现单位扬州职业大学,业余时间还从事一些软件开发的小项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正是 WINDOWS 平台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渐渐力不从心,就面临人生的转型问题,经过了几年思考和折腾,准备转型做学问。 由于学习丢下很多年了,上大学也没有好好上课,尤其是大三大四的专业课,几乎旷课 90% 以上,因此下决心考博士 3 年,如果 3 年都考不上就彻底放弃。 2004 年大年初一开始复习,手机静音,应酬尽量不参加,把自己封闭起来,阳历 3 月底考试,差不多复习了 2 个多月时间。 考试住在南京农业大学附近的物探研究所招待所,师弟帮我订的。可能由于压力较大,每天晚上 11 : 00 上床,但是直到靠近凌晨 1 : 00 才模模糊糊睡去,早上 5 点多又醒了,中午睡午觉根本睡不着,只能躺着闭上眼睛休息片刻,考英语时间也没有把握好,写作文只用了 5 分钟。这和 22 年前的考试大不相同,那时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博士考试结束后,在接近成绩公布的那几天,每天都上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 10 趟以上。记不清是哪一天了,应该是 2004 年 5 月上旬,上午、中午、下午 3 点都没有查到成绩,后来下午 5 点多成绩网上公布了,英语 60 分,西方经济学 77 ,专业课 56 ,总分 193 分,赶紧电话周曙东老师,他笑着说这个成绩应该没有问题,可以进入面试了,这样心里的石头才稍微放下。后来面试顺利过关了,为这 5 年我从事科研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由于 1985 年江苏省在文革后首次恢复大学保送,我以高三几次大考年级排名第 10 名的成绩保送到华中工学院,因此没有参加高考,庆幸之余又有点小小的遗憾,毕竟高考是人生的重要经历。 今年师傅 WAM 儿子、朋友 TLS 儿子、朋友 YTY 女儿,还有几个同事的孩子也要高考,预祝他们及全国的学子们取得理想的成绩。 2010.6.6 俞立平 于邗上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5104 次阅读|2 个评论
毛泽东一生的六次艰难抉择
lih65 2009-7-27 09:54
毛泽东是20世纪的伟人。就近代中国来说,从20年代到70年代,可以称作是毛泽东时代。从毛泽东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到率起义军上井冈山,到率领红军长征达陕北,到他告别他所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眠不起的1976年,从他的朋友到他的敌人,亿万人都关注着毛泽东,关注着这个开创了一个伟大时代,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改写了中国人的命运,并影响了世界的伟人。 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毛泽东唱了主角,每个历史阶段的关键时刻都留下了毛泽东的印记。这不是夸张,而是历史事实。毛泽东学生时代在湖南就是一位突出的很活跃的人物,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走上中国历史舞台以后,很快就显露出他那对中国命运有决定性意义的非凡之举。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独立的、统一的、人民生活有根本性改善的、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是多少仁人志士的梦想,而实现这个梦想的领头人是毛泽东。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一整套的理论、路线和方针,使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艰难险阻,他的一些决定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究竟有哪些决定是他最艰难的抉择呢?它们又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纵观这段历史,可以说他有六次最艰难的重大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重大抉择,对于推进中国革命运动,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之一,马列主义:坚信 OR 不信? 之二,中国革命:农村 OR 城市? 之三,长征路上:北上 OR 南下?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被重新提拔到政治局常委的地位,但其实际影响力依然没有明显扩张。会议结束不久,红军渡过赤水河,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由于毛张二人对当时局势判断的分歧,发生了红军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分裂。对于这段历史,毛泽东晚年回忆说,这是人生中最为黑暗的时刻。 之四,国共之间:和平 OR 战争? 蒋介石与毛泽东,一个毕业于日本军校,一个是毕业于湖南师范学校,在半个世纪的较量中,毛泽东硬是指挥着那支缺枪少弹的军队,让蒋介石满盘皆输。 之五,中苏关系:儿子 OR 兄弟? 毛泽东曾经讲过,最欣赏鲁迅没有一丝一毫的奴颜媚骨。新中国成立,世界进入冷战时期,毛泽东在这个复杂艰险的外交舞台上,让中华民族重拾自信自尊。 之六,抗美援朝:出兵 OR 不出? 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然而近邻朝鲜、越南、印度局势分别发生不同的变化,面对美苏这样的军事巨人,毛泽东艰难决策,五次对外战争被迫打响。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1887 次阅读|1 个评论
女人的一生(转载)
malidan 2009-4-27 23:03
女人应该这样度过她的一生。 少女是花。那当然是花。娇嫩嫩的,一笑一颦,一举手一投足,都惹人喜欢,不管是国色天香,还是卧居山野,都纯真,清新,夜夜都有馨香的梦,甜甜的浅浅的,又带点淡淡的忧伤。有种为赋新篇强说愁的意味。虽说彩霞,银月而伴,露水点抹,云儿笑对,总是有点苍白。花的岁月是诗,美好而短暂。 少妇是果。一颗成熟的,丰润的果。点缀于枝头,阳光晒过,风雨吹过,散发着泥土的厚实和芬芳,情爱与母爱溶于一体,这颗果比花更耀眼,脚下是宽阔的土地,踏实而沉稳,不卑不亢。果的年龄是散文,散文的世界,想象丰富,视野开阔,真所谓形散而神不散。 中年是树。孩子渐渐长大,她是一颗挺拔的树,许多经历让她变得的精明强干,有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得豁达,遇事泰然,处世坦然,这个年龄的代名词是气度,雅量,她是徐娘。因为心中有扇明亮的窗,生活明朗。总有希望布满角角落落,沉着,智慧的她像小说,白发初长,内心却还那样妩媚动人。 年老是藤。看似苍老,羸弱,却有一股强劲的生命力,支撑起老年之歌,这根藤被岁月的风霜侵蚀过,被困难和沧桑抚摸过,生活的倾诉挂于干枯的身躯。藤的众多日子是论文,看似枯燥,但仔细品味咀嚼,字里行间闪烁着刚毅。有一股隽永难忘的韵味。 每个女人都是一本书。不管是简装还是精装,不管有没有真正的读者,她们都用爱谱写生活,把自己的一篇篇,一页页装订成册,以独特的形式存在天地间。 注本文作者:盈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a1fe00100cvq3.html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3586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的一生
malidan 2009-1-6 23:04
我的一生                一、 我不是名人,但人世间无人不认得我。 我叫石头,我的兄弟姐妹不会比地球人少。 隐约记得我的老家在一个原始森林中,那时我的家翠绿如织,我的脚底下还有一线筷子大的泉水,我想那应是大自然给我恩赐的血液。那时的我一年四季穿着绿衣裳,听上山的人叫我的衣裳一个并不大浪漫,但还算喜欢的名字菁苔。 虽然我住在原始森林里,但我一点也不孤单,更不会寂寞。我有众多紧密团结友好的兄弟姐妹,还有许多有趣的好朋友,他们大多活泼好动,有的还好斗,而这些恰恰是我所没有的,所以我都把他们当成好朋友;我的随遇而安与世无争他们也难以学的到,因此他们也很喜欢我,有时还挺羡慕我呢 森林是我最要好的朋友,要是没有他们,我的血液就会阻塞,我的衣裳菁苔就会不复存在。他们为我遮风挡雨,还给了我漂亮的衣裳,我的衣裳还是一种中约呢,可即现在认得它的人已不多,他们都迷信西医了。 白天鸟们来为我唱歌,蝴蝶做伴舞,蜂们作警察。他们的舞台是世界上空前绝后的美丽,树枝作架,绿色作幕,说不上名儿来的各式鲜花做地毡。猴哥猴姐儿松鼠们虽然太顽皮,爱跑来跑去,跳上跳下的试图出风头倒乱,有时还会很不文明礼貌的在我头上拉稀,但我生性平凡憨厚,从来不会跟他们急,所以生生世世祖祖辈辈跟他们还都是好朋友。 晚上自诩山中的大王小王们更上热闹非凡,他们时常没命要命的比赛奔跑,好强好胜,时常要死要活的你争我斗。只是我从不管他们如何称王称霸,你死我活的争斗,只是静静的观看,看的烦了就睡大觉。因为他们是无法伤害到我的,他们也不会伤害我。我天生是个哑巴又傻傻呼呼,我的祖师爷们教给我的功夫只有一招:以简单对复杂,以不变应万变。好在只有一招,不然多教也是白教,我的脑子着实是太实了。呵呵,曾听到一个猎人说到大智若愚 ,我也不管他称赞的是不是我,反正我为这就乐了好几天。 二、 300 年河东, 300 年河西。世界说变就变。 一天,不知从哪跑来一大群人,他们精神抖擞吼着比鸟们唱的歌要难听的多的歌上山来。拿着各种我活了几个世纪都从未见过的东东。我正好奇的听着看着,这伙人已一屁股坐在我的头上,说:来支烟,就在这开火了!哪里来的笨人啊,我不怕烟火的,他们也不知啊?心中正暗自得意的笑着,只见其中的一个就在我的身上叮叮铛铛的敲了起来。随着一声如雷巨响,我们兄弟姐妹们的命运从此彻底改变。 热闹忙碌的人们来来往往,车辆川流不息,机器轰鸣。这些叫人的动物比山上的动物忙碌多了,他们的很多人喜欢折腾来折腾去的,我根本无法理解,就如他们不会理解我的甘于平凡,安于现状一样。 很不幸,现在我成了小又不够小,大又不够大,圆又不够圆,方又不够方的石头了。只听他们中的一人说:这块石头一无是用。于是我被扔到大河里。顺者昌,逆者亡。从此,我过上了随波逐流与浪搏击的日子。但也并不是没有乐趣,在这里,我慢慢的认识了一些友好有趣的朋友:鱼们、虾们、龟们等。最主要的是他们都很喜欢我,在风平浪静的日子或电闪雷鸣的时候,他们都爱在我身边打转转捉迷藏或悠哉的睡觉。由于我长的又丑又傻又是哑巴之故,他们说悄悄话甚至谈情说爱也从不会避违我。我对他们的生活一直非常的羡慕,但从不会心生嫉妒,还天天做祷告,祺祷他们生生世世多子多福,自由快乐! 三、 300 年河东, 300 年河西。 轰隆隆,哗!我跟着一堆沙被一台大机器从大江里捞了上来,从此重见天日。 长相有时真的与命运息息相关。由于我长的个头太大了,我不是大沙子,更不是细沙子。于是我再一次被筛沙子的人们扔到了旁边的草地去。一天,一个穿着漂亮公主裙的小女孩看上了我,非要抱我回家去不可,但他父亲说我是垃圾,不让。最终小姑娘的眼泪感动了父亲,从此我住进了一户官宦人家闺女的闺房,坐在小主人的书桌上,天天听她念书,唱歌,看她写字。我挺羡慕的,多想跟她唱歌读书啊,可惜我是又哑又笨的石头。不过我也不曾为此伤心过,因我在沙场时听一个民工说过:平常人做平常事,我既是石头就做石头事吧。 10 年河东, 10 年河西。转眼,小姑娘长大,他们家要搬进新别墅了。他们宝贝东西实在太多,最后我被主人遗忘在旧居当作垃圾处理。那天由于垃圾箱太满,我站立不稳,一不小心就摔下了路边,正好一个老头儿从我身边走过,他立即如获至宝的把我捡起来,就如当初那小女孩见到我时那样兴奋。于是我走进了一个能看到很多我的兄弟姐妹的不大不小的房子,住进一个个玻璃柜子中,身上被贴上价格标签。 现在,我被一个爱石又爱书的人家看上,就又搬家到一个还算书香人家的不大但整洁清雅的书房里。主人看书累了或心烦了就会放轻音乐邀我一起欣赏,有时还会跟我说说心里话。活了几个世纪,这是最能读懂我心的人了。我最喜欢她读过的一句诗是 我始终相信, 星星会说话, 石头也会开花! 注:图片来源于博主自拍片。不经同意不喜欢他人转载。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6110 次阅读|11 个评论
哲思短篇(一)——用一生写好一封遗书
freton 2008-10-27 23:32
总觉得死好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命即将逝去的时候,在该留给身边的人几封遗书时 ,却不知道如何落笔,就好象在大学毕业要写简历时,茫然不知这些年做了些什么...... 我现在可以觉得生活的成败或许可以这么界定:大凡临死之前,能自然、无憾、潇洒成 文以飨后人者,其一生,于他自己而言,必定是充实而成功的,那就是属于他的生活.成与 败,或许也就这么简单..... 在不知道生活的目标,不知将来何去何从时,不妨想象着如何去留下一封遗书,如何去组 织遗书的内容,真觉得,人之一生,就是用来写好一封遗书的! 拿写遗书作为生之目标,倒不是消极悲观,一个激励而已,一个让自己更好地活着的理由 !这,也是一种励志而生的人生态度。 如果我们还不能写一封让自己满意的遗书,那就努力吧,不要糊涂地活,也不要毫无意义 地去死.不苟活,也不苟死,足以成人!
个人分类: 生活哲思|2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的一生,有三件事情不能等
lixiaoyan 2008-10-4 21:25
人的一生,有三件事情不能等 第一是贫穷 贫穷不能等,因为一但时间久了,你将习惯贫穷,到时不但无法突破自我,甚至会抹杀了自己的梦想,而庸庸碌碌的过一辈子。。。。。 。 第二是梦想 梦想不能等,因为人生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历练和想法,试想一个问题:如果你20岁时的梦想,在60岁的时候才得以实现,那会 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譬如说你20岁时的梦想是希望能买到一辆法拉利的跑车,然后到德国的无限速公路狂飙。你一直努力工作,好不容易到60岁了,总算 买得起跑车了,但要实现年轻时的梦想,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第三是家人 家人不能等,或许我们还年轻,未来有很多的时间可以让我们摸索、打拼,但是家人吗?他们还有时间等我们成功吗???还有时间等我 们赚到钱,让他们过好日子,让他们以我们为荣???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很多人的痛,也是很多人一辈子的遗憾。 人的上半生:要不犹豫; 人的下半生:要不后悔; 活在当下,把握每次的机会,因为机会稍纵即逝,为自己的生命找到出路! 最近看到一篇由郑丹瑞写的文章,值得分享,内容如下。 急事,慢慢的说; 大事,清楚的说; 小事,幽默的说; 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 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 开心的事,看埸合说; 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别人的事,小心的说; 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 现在的事,做了再说; 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有缘人,共勉之!
个人分类: 智慧人生|2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4: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