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医务工作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医改评论之一:从新浪网友评论看《医改规划》
热度 1 xyysh2008 2012-3-29 00:25
——《医改规划》应反映患者切实利益和医务工作者的迫切要求 2011 年 5 月,国务院医改办公室牵头研究制定《医改规划》。经深入调研、认真讨论、反复协调,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先后征求了各地方及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2011 年 11 月、 2012 年 2 月,规划先后经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十次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 2012 年 3 月 21 日,以国务院名义正式印发《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医改规划》)。 3 月 22 日 各大报纸及网络进行了报道。据报道,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 3 年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医改重点取得明显进展。他还指出,“十二五”时期深化医改需要进一步突破八个关键问题:一是全面取消以药补医,理顺补偿机制;二是全面推进支付制度改革;三是强化新农合的风险保护机制,合理设置管理体制;四是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五是全面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促进医疗机构良性竞争;六是创新工作方式,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七是全面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八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分配激励机制。 另人遗憾的是,仅仅过了一天,发生了让人震惊的“ 3.23 ”哈医大惨剧。也许是纯属巧合,但也告诉我们一个严峻的现实:中国的医改任重道远,决非一蹙而就!因此,呼吁《医改规划》既要反映远景规划,也应反映患者切实利益和医务工作者的迫切要求。 为了更多地倾听来自民众的心声,也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本文摘录了新浪网友评论支持率排名前二十的帖子,仅供参考。为便于阅读,进行了部分修改,并删除了部分过激言论。 根据本人粗略统计, 支持率前 20 个帖子出现较直接涉及的关键词或观点频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 医疗卫生单位的投入不足(6次)、 医生收入低(6次)、 医改效果不理想(4次),详见附件2 。以上资料科学性有待进一步考证,此处仅供参考。 注:《新浪网》 2012 年 03 月 22 日 14:17 始转发《中国新闻网》消息:《国务院:鼓励社会力量及境外投资者办医疗机构》和《国务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参与评论有 2982 人,跟帖 107 条;评论时间从 2012-03-22 16:25:43 始截止到 2012-03-23 23:47:14 (到发稿时为止,没有人再发评论,不知是否与哈医大血案出现有关。)。在此鸣谢《新浪网》。 写于 2012 年 3 月 28 日 附: 1、新浪网友评论支持率排名前二十的帖子 * 2、 20个帖子较直接涉及的关键词或观点次数排名.xls 20 个帖子较直接涉及的关键词或观点次数排名 序号 关键词或观点 次数 1 医疗卫生单位的投入不足 6 2 医生收入低 6 3 医改效果不理想 4 4 看病贵 3 5 医生素质低 3 6 主张免费医疗 3 7 社会力量和外资投资趋利性 3 8 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2 9 医患矛盾 2 10 医保卡全国通早日推行 2 11 绩效工作改革早日推行 2 12 医闹不除,医无宁日 1 13 管办不分是医改的关键 1 14 以药养医 1 15 法律不健全 1 16 公务员机构庞大,挤占了医疗资源 1 17 医德不好 1 18 索要红包 1 19 药物效果差 1 新浪网友评论支持率排名前二十的帖子 * 一、(此帖为重复发帖,将排名 3 和排名 6 合并而成) 社会力量及境外投资者办医疗机构更追求利润;建议全民免费医疗。 二、加大医疗卫生投入,让医生不通过医疗行为赚钱,自然就看得起病了。 三、社会力量和外资投资就是为了利益,指望他们只能把医疗价格越推越高。 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效果不明显,越来越看不起病,医生医术越来越差劲,医德越来越滑坡,药物越来越无效。 五、全民免费医疗,一定会拖动居民消费。 六、公务员机构过于庞大,占用了太多的资源,让国人承受高成本,甚至是负担不起医药费。 七、医疗卫生事业应当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建议投入足够的资金,从业人员的收入必须与病人使用的医疗服务完全脱钩;必须建立法律制度割断医患之间的利益输送,收取、甚至索红包者必须加大违规风险;归根结底医疗改革能否成功,与政府投入和法制健全成正比。 八、医生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看看现在医学院都开始在免费收学生了,能收到高质量的生源吗?医生是给人治病的,跟别的行业是没有可比性的。 九、针对一的讨论 : 说白了,其实关键的是国家资金不到位,让老百姓和医院产生了矛盾。 并列九、不能既要医院自己承担 90% 以上的建设、管理、运转费用,甚至还要交纳税费,又要医院承担公益机构的责任;只要政府不愿意真正增加医疗投入,所谓医改就是虚晃一枪,医改结果只能越改越糟糕,回到早年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医生不愿看病,互相推诿病人的情景。 十一、工资太低,优秀人才留不住,都去公司了,医术水平是与报酬成正比的,国外都是一流人才当医生,国内则是二、三流人才当医生,物尽其用嘛! 十二、如果没有灰色收入,读书读到 30 岁才开始工作的医生,他们的收入和工厂里的工人拿的一样!救死扶伤就只值这么多?! 十三、希望医保一卡通早点能让老百姓用上,速度再快点。 十四、好好把医疗机构整整,不够格的医生太多。 十五、希望国家可以坚定决心杜绝非法医闹!医闹应该提到刑法的高度来解决和处理,医闹不除,医无宁日! 十六、以药养医不是改革重点,只是个幌子,应该直面 “ 管办不分 ” 这个医改的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 十七、医绩效工资还没到位,一月收入只有两千多元。 十八、我们绩效是发了,都是医院自己筹钱发的,财政没有拨款,这么的改革有效果吗? 十九、采用医保卡全国通,解决异地看病问题。
个人分类: 医改|4153 次阅读|2 个评论
艾滋病与医务工作者
热度 6 yanjx45 2011-12-6 14:40
再版前言: 这篇科普短文于 14 年前发表在 《健康报》( 1997 年 12 月 5 日第四版)上。在今天看来,其内容并未过时;尽管已过了整整 14 年,其中的细节似也没有需要修正的地方。有趣的是,虽然这只是一篇科普短文,但国内相关专业论文将此文列为参考文献的却有数十篇,是 本人的科普文章中被专业论文正式引用次数最多的一篇。一篇数百字的科普文章能有这样的奇遇,足以令一个业余科普作者感到欣慰。特全文转载于此,以作纪念。   两年前在美国新泽西州进行的一项全州范围的广泛调查表明,在接触艾滋病人或 HIV (人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样品的医务工作者中,因担心职业性感染而考虑改行的占 25% ;有 45% 的有关工作者表示,如果事先知道要接触 HIV 阳性样品,他们将不选择这个工作领域;他们的朋友和家人因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的“危险性”而表示担忧甚至感到恐惧的高达 85% 。    对艾滋病的职业性传染,既不应谈虎色变、草木皆兵,也不可高枕无忧、放松警惕。 HIV 主要经性接触、共用注射针头、输血等途径传播,但在首例艾滋病于 1981 年被发现后不久,于 1983 年即有人报告了首例与职业有关的 HIV 感染,说明有必要进行针对艾滋病的职业防护。美国在 1981-1993 年共发生艾滋病 30 多万例(死亡 20 万人),其中有 6% 为医务工作者,而美国人口中医务工作者所占的比例远远小于 6% 。在受感染的医务工作者中,护士占 63% ,医师占 14% ,化验人员占 10% ,输血工作人员占 8% ,说明护士受感染的危险最大,其他人员也不能麻痹大意。为保护医务人员,美国有关部门已制定了严格的职业预防规范,包括:凡接触任何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的人,必须戴防护手套;对所有可能受 HIV 污染的物品必须严格消毒或销毁。已有资料显示,在因职业引起感染的途径中,主要危险是针刺损伤,占 80% ;而通过粘膜或非完整皮肤接触的危险共占 10% ,而且这后一种危险还可借助于手套、隔离衣(必要时还要戴眼罩和口罩)来预防。对针刺损伤虽不能用戴手套等方法预防,但若能严格遵守有关部门推荐的预防措施和操作步骤,半数以上的针刺损伤是可以避免的。有关专家还强调要对医务工作者进行预防 HIV 感染的职业培训,改变旧的习惯和操作方法,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在有关实验室应尽量采用机械化操作以减少对 HIV 的职业性接触。    有关专家认为,总的来讲医务工作者受 HIV 感染的危险性是很小的,因为 HIV 在外环境中存活的能力不强,常规的物理和化学消毒方法很容易杀死该病毒。只要严格遵守有关职业预防规范,医务工作者与艾滋病人的常规接触不会导致 HIV 感染。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8448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