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冯新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冯新华被举报的Cell文章已被第三方证实,Cell表示不再追究
热度 20 dgjguoxue 2016-9-9 01:15
9 号凌晨,国际顶级期刊《 Cell 》在最新一期杂志中发了一则 “ Editorial Note ” ,报道称有两个实验室独立重复出了冯新华实验室 2006 年 Cell 文章中的作者之一梁耀云声称通过操纵实验得到的图 2F,2H 和 3G 中的结果。这则声明的原文描述是 “ Those twolabs have now completed their experiments, and their data largely confirm the central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e original figures ” , Cell 表示基于这些重复的实验将不再有进一步的行动( take no furtheraction ),并对这两个独立进行实验重复的 lab 表示了感谢。 《 Cell 》刚刚刊发的 “Editorial Note” 据悉,今年 4 月 7 日,《 Cell 》杂志发布了一则 “ 编辑部关切 ” (见下图)的文章。文章内容提到,冯新华课题组 2006 年的一篇 Cell 文章中的作者之一梁耀云向《 Cell 》举报,声称她是通过操纵实验得到的图 2F,2H 和 3G 中的结果。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冯新华反驳了梁耀云的描述,并对梁的动机表示担忧。《 Cell 》也对该论文的原始数据进行了评估,并且当时冯新华所在的单位贝勒医学院的科研诚信委员会对此事也进行了调查,但是并没有结论。随后,《 Cell 》声称给通讯作者一个机会,安排第三方独立实验室重复实验。然后表示实验尚在进行中,并提到这个 “ 关切 ” 是为了提醒一下科学界注意有关原始数据。 4 月 7 日出版的《 Cell 》刊发的 “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 简评 : 当初《 Cell 》 4 月 7 号刊发那篇 “ 关切 ” 文章后,该消息随即传遍朋友圈, “ 知识分子 ” 也做了相关报道并独家采访了冯新华教授,更有好事媒体报道《施一公、孟安明、冯新华署名论文涉嫌造假?《细胞》关注》。当时圈内不少 PI 表示,《 Cell 》这样做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如果以后学生对以前的导师不满然后举报声称自己发表的论文中图造假将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大家在支持冯新华教授的同事也为冯捏了一把冷汗,好在整整 5 个月过去了,《 Cell 》最终还冯老师以清白了。相信经过此事后,冯老师要投的那篇《 Cell 》不会受到干扰,衷心祝愿冯老师近期实验室的大作能早日发表。
31853 次阅读|28 个评论
“2011浙大海外学子浙江行”活动成功举办
crickxiang 2012-1-13 08:59
作为浙江省科技厅引智工作的重要举措——“海外学子浙江行”系列活动之一,“2011年浙大海外学子浙江行”活动于2011年12月28-30日在杭州、绍兴等地隆重举行。来自美国纽约、硅谷、波士顿等知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哈佛、MIT等世界一流高校的57位海外学子,带来了包括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59个高科技项目,与浙江企业家“面对面”开展对接活动。短短的三天时间,有近20位参加活动的海外学子与有关企业和政府科技园区达成了合作或落户意向。多名海外学子表示期望加入浙大人才驿站,以此为基点,实现回乡创新创业的梦想。 此次活动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浙商》杂志社、绍兴市科学技术局、余杭区科学技术局共同承办,浙江大学校友总会、浙江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等协办。活动采用实地考察和大会洽谈相结合的形式,分为“启动仪式”、“2011浙商国际人才高峰论坛—海外学子与浙商面对面”、“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推介会”和“浙大海外学子绍兴行”四部分。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副厅长寿剑刚和蔡秀军,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平,校长助理兼校友总会秘书长张美凤、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副主任许宏球、绍兴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海龙和科技局局长余利明等领导到会指导。 连续三年的“海外学子浙江行”系列活动在海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成为了我省引智的品牌活动之一。前两届有140余位海外学子来浙江考察,与我省的企业、高校、园区、科研机构开展积极互动,促成了50多位海外学子回国创新创业,其中30多人落户浙江,并促成了10余个项目的合作。其中,通过2010年海外学子活动的对接和后续跟进,美中生物医药协会副理事长方向明博士近期与我省的一家上市公司签下了“个体化新药创制”项目的大单子,正式落户下沙。 此次活动,经过前期沟通、预对接和多轮筛选,精心选取的59个项目再次受到了企业和政府的热捧。短短的三天时间,有近20位海外学子与余杭海创园、绍兴滨海新城、袍江开发区等科技园区、产业基地及有关企业达成了落户或合作意向。4名海外人才表示希望申请绍兴的330人才引进计划。多名海外学子期望加入浙江大学人才驿站,以此为基点,实现回乡创新创业的梦想。其中,美国生元信息与资源公司的张维维博士与绍兴滨海新城达成意向协议,计划将生物医学产业园落户绍兴滨海新城;来自哈佛大学知识产权转移办公室的张海飞博士希望借鉴纳米院与UCLA的合作模式,将哈佛大学的最新科技带给国内的企业。 三天的活动降下帷幕,项目的合作才刚刚开始。活动承办方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辉教授表示,纳米院将继续提供配套和后续跟踪服务,为广大学子提供“一站式、持续性”的全程合作、创业服务。
个人分类: 浙江大学|5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胚层干细胞自我更新分化的机制与功
crickxiang 2012-1-13 08:50
2012 年1月9日,由我院冯新华教授主持的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胚层干细胞自我更新分化的机制与功能研究”启动会暨浙江大学西湖学术论坛第82次会议在我校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夏文莉副院长主持项目启动会,浙江大学吴平副校长,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墨宏山副处长、浙江省科技厅条财处张建荣处长出席会议并致辞。浙江大学吴朝晖副校长会见并宴请各位来宾。 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平教授代表浙江大学对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启动表示祝贺,对科技部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要求项目组要认真务实地按任务书目标和973计划的管理要求开展科学研究,各课题组、协作单位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强强联合的优势,共同做好各项工作。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墨宏山副处长介绍了科技部对973计划系列项目的管理和组织要求,着重强调了本次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并对项目的执行提出要求和希望。浙江省科技厅条财处张建荣处长对浙江大学973计划申请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将协助科技部对项目的实施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夏文莉副院长主持项目启动会。 项目首席科学家冯新华教授介绍了该项目立项背景、主要研究内容、课题任务分解、项目研究计划以及预期目标。各课题负责人曹莹教授、冯新华教授、汪洌教授、袁卫平教授和重要的学术骨干冯立新教授、杨中州教授、欧阳宏伟教授就其承担的课题任务,从设计思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预期目标等方面分别进行汇报,并与现场专家进行了交流,对研究方案开展了深入讨论,进一步完善了顶层设计,细化了研究方案,为实现课题预期研究目标,保证项目顺利启动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6家项目单位的各课题负责人和研究骨干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出席项目启动会的专家有:同济大学孙方霖教授、清华大学陈晔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朱大海教授、中科院生化细胞所徐国良教授、南京大学高翔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明耀教授、浙江大学杨小杭教授和肖磊教授;项目各课题负责人、研究骨干和研究生等也参加了会议。 这是浙江大学生研院第一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对于生研院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生研院的学术影响力。“中胚层干细胞自我更新分化的机制与功能研究”项目由浙江大学牵头,同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6家科研单位共同承担。项目预算总经费为3000万元。 项目简介:人体中许多重要器官由中胚层发育而来,包括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中胚层组织来源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了国民的生活质量,但对中胚层组织来源的疾病发生发展和修复过程中干细胞的行为,目前还缺乏了解,这严重阻碍了新治疗手段的研发,所以探索中胚层组织来源疾病的发病机制是开拓新治疗手段的关键。本项目将围绕干细胞在中胚层组织生理病理中发挥的作用,解决如下关键科学问题: 1)信号通路对中胚层干细胞体内自我更新和分化的生理调控机制; 2)中胚层干细胞的异常分化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3)基于中胚层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及病理的调控机制,探索中胚层组织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诱导调控手段及中胚层来源组织疾病治疗方法。项目瞄准国际前沿研究,以果蝇、斑马鱼和小鼠为模型,建立中胚层组织特异性荧光报告系统,研究重要信号通路(TGF-β、PI3K-mTOR、Wnt等)和关键基因对中胚层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调控机制,以及其在病理条件下的诱导调控机制。筛选影响重要信号通路的小分子化合物,尝试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诱导调控中胚层组织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项目的研究队伍整合了国内在技术平台建设、信号通路研究、干细胞研究及转化应用中都有很好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的优秀科研人员,因此增加了课题间的交叉互补性,同时也提高了项目的国际竞争力。项目预期在中胚层组织干细胞领域取得理论性创新和突破性进展,获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国干细胞研究的学术地位,并促进中胚层组织疾病治疗的新手段的研发。
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
热度 1 crickxiang 2011-9-13 16:54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Life Sciences Institute, LSI)成立于2009年10月,作为浙江大学特设的学术特区,是浙江大学的重点建设项目(一期建设经费为3亿元人民币),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具有相对独立的学术、人事和财务自主权。 生命科学研究院实行PI(Principal Investigator)聘任制,五年内向全球招聘30名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科学家全职开展工作。自成立至今,已有9位PI加盟,形成了由近50位研究生、10多位技术人员组成的科研队伍。 生命科学研究院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现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住房(或房贴)和启动资金(≥500万元人民币)。招聘方向主要为癌症生物学、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以及系统生物学,研究院同时也欢迎生命科学其它领域的杰出人才。 (1)首席研究员(Distinguished Investigator): 应聘者应在生命科学相关领域里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与国际声望,应能够参与引领研究院的发展,协助提升研究院的研究水平及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2)资深研究员(Senior Investigator): 应聘者应已获得(或接近获得)终身faculty职位,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深厚的研究背景,具有世界认可的研究水平与国际声望,能够指导与引领创新性研究。 (3)研究员(Investigator): 应聘者应具有数年博士后经验,在生命科学领域有优秀的研究背景,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论文,能够独立开展与指导创新性研究。 应聘者请登录网站 http://lsi.zju.edu.cn ,注册后网上递交以下材料(pdf)并将应聘材料投递至 lsi@zju.edu.cn: 1、完整的个人简历; 2、到岗后的工作设想和其它证明学术成就的相关附件; 3、至少三封推荐信,由推荐人直接投递到 lsi@zju.edu.cn Zhejiang University established Life Sciences Institute (LSI) in October, 2009. LSI aspires to become a top research institute in a broad range of biological and medical research. LSI has 9 laboratories and seeks additional 20 exceptional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at all levels to conduct innovative 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life and medical scienc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cancer biology, stem cell biology/development, biochemistry/molecular biology, chemical biology, systems biology, structural biology, immunology, and any disciplines related to cancer and major human diseases. All applicants should have demonstrated their outstanding track records with high impact publications in the field; senior applicants should have an independent and exciting research program. A very generous recruiting package will be offered to tenure-track faculty members according to qualifications and experience, including salary and benefits (300,000-800,000 RMB), housing (or housing subsidies), and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start-up research support. LSI and the university in general provide outstanding state-of-the-art research facilities and strong supporting staffs. The city of Hangzhou provides an ideal urban living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with natural beauty, outstanding school systems and ready access to other metropolitan areas (including Shanghai). To apply, please login in website http://lsi.zju.edu.cn to sign up and submit application, including a full CV, cover letter, and future plan. Application can also be sent to lsi@zju.edu.cn. In addition, at least three letters of references should be sent to lsi@zju.edu.cn. Both Chinese and non-Chinese nationals are encouraged to apply. Applications will be accepted until the positions are filled.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the LSI main office, Tel: +86-571-8898-1373, Fax: +86-571-8898-1337, email: lsi@zju.edu.cn.
个人分类: 招聘|6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冯新华教授讲座---我的学术生涯:A Roundtrip between East and
crickxiang 2011-6-28 10:18
2010 年 5 月 21 日,冯新华院长应邀参加第九届生命科学节闭幕式,本科生院学务处和生命科学学院的领导和嘉宾也出席了闭幕式。冯新华教授给广大师生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我的学术生涯: A Roundtrip between East and West ”。 冯教授和学生分享了他的求学经历、学术生涯和对于人生的感悟,不仅让听众领略了著名学者的风采,也为同学们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科研之路开启了一盏启明灯,与会的每位同学都受益匪浅。此外,冯教授还向现场的各位师生简单介绍了生命科学研究院目前的发展和将来的规划,使得同学们对于生研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1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