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自信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自信

相关日志

火灾到我家2
dfedhw 2020-10-10 10:47
接上回,经历过这起家庭火灾,个人有几点感悟: 1.遇到突发火灾难以做到不惊慌 饶是像本人这样,有过电气作业及灭火相关经历20余年,曾经在狭窄的电缆隧道内,高压电缆持续燃烧,随时可能短路放炮,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敢提着灭火器往里冲,也算是久经火场。然而当火灾忽然发生在自己身边,尤其是一个人的情况下,恐惧感依然会油然而生。所以,火灾发生在自己或别人身上,感觉不一样,作为旁观者容易,说起来也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心里一慌,大脑一懵,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火灾发生不看人 说到那个蓝白色插头的使用,也是个人的疏忽懈怠加盲目自信,因为需要一根较长的电源线,而五金店里当时没有这么长的插排,所以就临时对付了一根胶质软线,加之电工出身,必然有一些自信轻视的成分在里面。随着所使用的电器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久,根本没再往多处想,不知不觉留下了发热隐患。相反,如果是一个完全不懂电的小白,一开始就循规蹈矩地使用合格的插板,老老实实地控制电器的使用数量,反倒不会出这种意外。所以无论你是谁,只要违反客观规律,火灾随时都有可能找上门。 3.室内杂物的定期清理及防火间距 对于狭小的室内空间,一定要注意电器设施与各类可燃物的安全距离, 尤其是电气节点 (如插头与插座的连接处),最起码要保证这些节点与可燃物保持足够的距离,这样即使电气节点意外出了问题,冒出一点小火苗,由于周边没有易燃物,大概率都会很快自熄,至多虚惊一场。 如果室内杂物多,就得有意识地定期清理出去,如果又舍不得清理,用电用火就必须万分小心,二者不可兼得,就这一点开不得玩笑。 一起火灾最终可能造成多大的损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火点周边可燃物当时的分布情况以及室内火灾荷载密度 ,相对而言意外点火源并不算可怕,空间越局促的场所,对这些所谓的细节问题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4.现场一定数量的灭火剂可增加底气 火灾就算再可怕,其发展蔓延毕竟还是需要一点时间,所以,如果附近有一定数量、明显可控制当前火势的灭火剂,心里自然不至于太慌张。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此,也就不致于影响初期应急行动的正常开展。 无论再大的火都必然经历这样的小火阶段,就看你能不能第一时间“掐”得住,或者说有没有一定的运气 。 5.短时间内可采取逆向思维应对火灾 以当时的火势,除了浇开水这样的临时应急措施,其实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拿一床棉被整个地盖上去。只是在情急之下,一般人不容易做得到,倒不是说可惜一床被子,而是因为面对火灾时,人的本能反应都是减损,怎么还会拿一床明显易燃的被子盖上去?尤其是没有类似经验的人,更不容易想得到。当然,如果等后续再反应过来的话,可能又已经迟了,因为有可能已经盖不住, 一旦火场形势突破“临界点”,更加难以决断 和操作 。 6.所有应急行动都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不该恋战的一定不能恋战,至于到底该不该坚持,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判断,简单来讲,确保自己随时都能跑得掉,不可因为一昧恋战而忽略了周围形势变化,历史上这样的惨痛教训也不少,灭火不成反倒把自己性命搭上。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不要过于相信自己对火场的掌控能力 ,如果现场没有绝对的人力物力优势,该跑就跑,招呼所有人首先尽快逃离危险境地。相比于生命,再多的财产都轻如鸿毛,对此平时就一定要看得开。 近些年的住宅火灾频发,就单次火灾而言,无论财产损失还是伤亡人数,都比不上一些较大火灾,所以关注度仍然不够,真要说重视,似乎其程度还是远远不足,要知道,每年住宅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实际占到所有建筑火灾的七八成,这是一个绝对不容小觑的比例和数字。尽力将住宅火灾的整体损失控制下来,这才是社会火灾防控体系需要持续关注并努力的方向。 靠山屯闲话 : 火灾来了,你会大喊一声吗? 402和电梯,北京的两起伤亡火灾
16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女孩需要有一段舞蹈训练的经历
热度 2 rongqiaohe 2020-7-28 08:40
小孩子有一段舞蹈训练的经历,其好处如下: 舞蹈训练是一个快乐而又痛苦的经历,可以提高孩子,特别是促进小女孩的忍耐精神; 修正发育过程中,孩子的不良姿态,特别是驼背、含胸等不良习惯; 促进身高发展、身姿婀娜、走步稳健而优美等; 舞蹈训练最重要的作用,是让一个孩子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走有走相。 一个亭亭玉立的孩子,在心理上往往比较自信;而一个低头含胸的孩子,可能不会自信 。 舞蹈训练促进孩子对美的理解,提高感性素质。对于小女孩未来的发展,当然是有益的。 这是否是马云办的学校,为什么要将音乐、美术、体育作为必修课的原因呢? 站有站相 图引自《气质取决于姿态!》 https://new.qq.com/omn/20200209/20200209A0OQ0M00.html 含胸驼背
个人分类: 浅谈|4057 次阅读|3 个评论
侠客行︱心平气和看世界之德国的自信和求真务实精神(附音频)
热度 5 张海霞 2020-2-3 10:15
侠客行 ︱ 心平气和看世界之德国的 自信与求真务实精神 2020-02-01 张海霞 对德国一直心存敬畏,因为我组织 iCAN 大赛 12 年来,合作最好的就是德国人,每次拿冠军的也是德国队,就像是世界杯足球赛的笑话一样:你踢呀踢呀,最后德国队赢了;你再踢呀踢呀,德国队又赢了。 他们是最靠谱的合作伙伴 ,看起来很死板,从来都不随便承诺基本也不怎么开玩笑(后来很熟悉了也开玩笑,只不过他们的玩笑真的乍听起来都不轻松),但是,一旦承诺你了,他们交出的结果总是比你想象的要好!而且从来都不会附带什么附加条件,说好的事就是说好了,按照规矩来办就好,所以跟德国人打交道,要非常认真准备,而且要比较严谨,不能马马虎虎,更来不得虚头巴脑,否则德国人不会真的跟你合作的。 还有一点让我很惊讶的就是,在世界各地遇到的德国人都非常地专业和自信,在行业里就不说了,德国的教授那是个顶个地拿得出手,无论是科研能力还是组织能力,都非常地强,还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很多德国本土培养的博士到美国、瑞士等国家的一流名校做教授,我这个行业里老一代的奠基人就是德裔美国教授,据他的学生(后来也是业内大名鼎鼎的教授)讲当初拿论文给老师看都是哆哆嗦嗦的,因为老师批改得太认真了;当然中青年一代也有德国毕业的博士到美国名校做教授,这点跟华裔教授不一样,绝大多数在美国的华裔教授都是在国内本科到美国拿的博士学位,而这些德国人却是在德国拿博士学位到美国去竞争教职,前年还遇到一个 MIT 的青年教授,是德国一个很不大的州立大学毕业的博士(很巧我跟那个学校的教授有合作),当时聊起来我真的是很诧异,真没想到这个学校的博士这么有竞争力,竟然能够应聘到 MIT 的 Tenure Track 教职,要知道这可是真的竞争无比激烈的一个位置,世界范围内百不挑一。这也难怪我之前带过的一个德国学生 Nico ,尽管他读硕士在美国加州理工交流了好久,可是最后还是回到德国去读博士了,当时我们都劝他留在 Caltech 读博士的,可是他说: 不觉得美国哪里特别,在德国读博士挺好的 。 这句话其实不只是 Nico 说过,我遇到的不少德国人都说过,有一次是在弗莱堡开会,一个德国教授邀请我们去一家很有当地特色的餐厅小聚,席间喝了很多种当地的葡萄酒,据说有各种不同的味道,当然我是喝不出来的,酒过三巡,话匣子也就打开了,大家开始聊得海阔天空,不知道为啥说到了大学的体系,中国当时正在全面开始试行 Tenure Track 的改革,那位德国教授,很直截了当就说了: 你们中国人为啥总是觉得美国好呢?气氛一时很尴尬。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一次,这次去南极,在航行南极的游轮上,我又遇到了一次,船尾有一个非常安静的图书馆,紧挨着健身房,于是就成了我每天必去几次的地方,有一天正坐在那里看书,进来了一对德国夫妇,老太太和老先生,老太太拿着笔记本和笔不停地写写画画,就坐在我旁边,三个人就闲聊了起来,原来他们来自德国的一个小城:德累斯顿,我说我知道这里,是非常有名的音乐之城,那里有很棒的乐团和音乐学院还有音乐厅,我小孩还跟着学校乐团去那里交流过,她说: 是的,那里很多中国人,而且都是来学音乐的,都很棒,可是我真的很奇怪,为什么中国人都在学西洋乐器,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乐器啊! 我真的是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接茬,只好说:其实中国乐器在中国国内也很流行,只是不到国外去演出、缺乏跟西方的交流机会。可是,扪心自问,真的不是这样的啊,我们周围的孩子们几乎个个都在学钢琴、小提琴等等西洋乐器,包括我的小孩学的也是黑管,相反,长笛、古筝、古琴、琵琶等等中华民族自己的乐器却长期挣扎在努力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艰难求生漩涡之中,社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较钢琴和小提琴等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更别说称为孩子们学艺的首选了。不得不问自己几次:为什么?我们到底怎么了?抛开缺乏基础的科技暂且不谈,连语言、文字、音乐、艺术这些应该深入在我们自己骨髓里的东西,我们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自信啊。 而德国人,虽然从来不高调大喊,骨子里却是这样的自信和骄傲。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在南极的船上一共有来自十多个国家的 66 个人,中国人 24 个最多,第二多的就是德国人一共 8 个,都很值得交往,像这对老夫妇一样,大家登陆的时候安静地听探险队员讲解和观察,不下船的时候每天很平静地在图书馆里看书、用纸质的笔记本记着行船的路线,沿途所见的各种动植物,还非常细心耐心地教我的孩子辨认和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特征,真的是非常有素质的一对读书人。一周下来,我们相处甚欢、成了朋友,等下了飞机到机场,告别的时候才看到机场外都有专用的车队在接他们,原来他们大多数都是深藏不露的富豪,其中这两位来自德累斯顿的老夫妇,自己拥有一个在国际上排名前五的生物制药公司,另外一对老夫妻是德国某著名汽车公司的前 CXO…… 原来德国人真的是低调的奢华啊! 总之,跟德国人打交道这么多年以来,我越发觉得: 德国,是我心目中敬重的国家;德国人,是我心目中敬重的朋友;德国人发自内心的自信和刻在骨子里的务 实求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点击链接可以听到我讲述德国的故事: 心平气和看世界之德国的自信和求真务实精神.m4a 扫码关注这个公众号,听到更多侠客行的音视频。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6304 次阅读|5 个评论
自信人生
lijianguo531 2020-1-11 10:51
每到年底各个学校都会不约而同的发布新年贺词,读了几个学校的新年贺词发现用词之老套,结构之雷同,让人索然无味,将新年贺词写成了老八股,我也能体会出写无可写,但必须要写的尴尬。这种尴尬让我想起了表妹考辛斯,我强队不强,队强我却伤。那真是想写没得写,不写心又慌!贺词中无一例外的表达方式都是对学校近一年的“重大成就”进行一通猛夸,有成绩的当然写的多一点,没成绩的临时找点成绩也要写,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新年贺词。遥想1948年的元旦,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在那一年的新年贺词中豪迈的向全世界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誓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此等气势何其壮哉,祖国人民的欢欣鼓舞!而蒋某人在那一年的《新年告白》中暗暗的宣布自己即将下野,并将国家的现状一股脑的推给江对面的共产党人。毛主席是诗人,要不然也不能发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注:据考证,毛主席当年没有说过此话,是宣传工作者借助毛主席的语气打出来并得到主席的同意)等气势磅礴的口号,也就没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人生。想起今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黄旭华院士,其工作也就是在那个自信爆棚的年代成就的一番伟业。 说起自信,古今悠悠历史长河中,成功者多具有一共性特质,那就是自信。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不管自己遭受多大的打击和磨难,深埋心中的理想激发出自己强大的自信心。古人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没有此等豪情壮志,谈不上功成名就,更何谈不虚此生?因此,我的座右铭就是李敖的那句“不平则怨没出息,不平则鸣有骨气”。谈起自信,我首先想起了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7年之间闪转腾挪最后成了一代开国之君。这里没有运气,因为战争就是拼命,是拎着脑袋干革命,哪来的运气?现实中只有机缘巧合,这机缘巧合需要的是时时刻刻的修身,自己没有准备好,给你千金也无用。一个好赌之人,即便你给他百万千万,在他那里也只是牌桌上赌博价码提升的底气和吞云吐雾间的虚与委蛇而已。我们只记得刘邦的成功,却忘记了他经历的种种磨难:丰泽乡纵徒、雍齿叛变、彭城溃败、荥阳出逃、阵前中箭。。。。。。再如我们敬佩的司马公,他用残躯之身和惊人的毅力,评述三千年中华的历史沉浮,自信的力量不可估量。 自信和情商无关,和智商无缘。自信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信仰,来自于经历。历史长河中,高情商的人往往能机敏的趋利避害,但这也正是阻碍其成就一番事业的症结所在。当年若不是萧何、曹参怕革命会连累家人,进而举荐刘季做沛公,估计也不会有后来的鸿门之宴。自信与智商更无牵连,智商再高,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没有必胜的信念,谈何成就一番事业。我更喜欢现代眼中的一根筋和两头堵,要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毅力,没有这点勇气去坚持,只能是浪费了那宝贵的智商。回过头来,自己一生走过种种曲折不是自己智商欠佳,而自信余额不足。 新的一年已然开启,按照惯例,既要总结过去,又要展望未来。那我也给自己写一篇新年贺词,无需人看,只为自省!我的贺词很简单,今年要努力抛弃“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的窘境,撸起袖子加油干,奔着心中的那个自己努力奋斗,这样才不枉此生! 结束! 2020年1月11日星期六于田家炳楼
个人分类: 观点点评|3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师要有保护和树立学生自信的意识
热度 4 wangdh 2019-12-23 22:44
导师要有保护和树立学生自信的意识 王德华 作为导师,很重要的作用和责任自然是指导学生的学业,让学生在健康、和谐、宽松和专业的环境中完成学业。 同时作为导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尽力点燃学生心头的理想之火,而最忌讳的则是不能把学生燃起的火苗浇灭,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 有些学生心理上很坚强,对于导师的批评也会理性地对待,具有较好地自我调整能力,凡是有利于自己学业发展的,就接受,对自己学业不利的甚至错误的,可能就不会去接受。也有些学生心理上很脆弱,对导师的评价非常在意,自我调整能力弱,经不起导师稍微严厉一点的批评,更不用说挖苦。有些导师在言语上也许是无意的或随意的,如喜欢顺口否定学生的一切想法,一切建议,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觉得提了也没用,想了也没用,心理上受到了打击,可能就不再有提建议的欲望了,也不会再有新想法了。更严重的后果是,这类学生心理上可能会发生变化,以为自己真的是能力差,真的什么都不如他人,自己干什么都干不好,总是自责,也开始处处否定自己。这样的后果对于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是很严重的,甚至可能是毁灭性的。 师生间的沟通和相互了解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很重要。我曾有过师生交流不畅而产生误解的经历。多年前,有个学生交来她的开题报告,我进行了认真修改后,返回给学生。过了一段时间,学生把她修改后的开题报告交给了我,让我感觉有些不解的是学生没有把我提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而是在研究内容等关键方面进行了大改。我以为学生通过阅读新的文献,又产生了新的想法,我认真修改后,又返回给她。过了段时间,学生再次把她修改后的开题报告交给我。我看后还是纳闷,学生依旧是进行新的补充,对你提的意见和建议不理不睬。我强忍着不满,再次修改后,返回给学生。又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又交给我,我发现她依然不理睬你的建议和意见时,我忍无可忍,火气爆发了。我让学生把前三次我修改批阅的开题报告都拿过来,摊在办公桌上,我很生气地问,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每一次我都认真修改,根据我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解,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本来希望这个课题经过认真讨论、修改,就逐渐完善了,可是你为什么总是不理睬我的修改建议和意见呢,每次都像是要另起炉灶开新题呢? 学生听完我的咆哮,满心委屈,满脸泪花,指着每一次我给她修改得满篇红的开题报告,给我认真地解释着,她说她看到我每一稿都修改得那么多,提了那么多意见和建议,她就以为我每次都否定了她的想法,所以回去后就查阅新的文献,希望能补充一些与前一稿不一样的内容。可是,她每次努力后得到的结果是我再一次的“否定”。 我意识到师生的理解错位了,开始心痛起这位学生了。我不知道她经受了多大的心理压力,花费了比他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一遍一遍地几乎是重新开题,又一次一次地经受我的“否定”。我知道,这当然是导师的过错,怪不得学生。师生没有及时很好地交流和沟通,其实无论导师还是学生只要多问一句,可能就会解除心中的疑惑。当时年轻,指导学生没有经验,也不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有了这些经历,我也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等,有了新的理解。 所以,作为导师,一定不能让学生失去信心。 导师不能让学生失去自信。 导师要爱护学生的兴趣。 让有灵气的学生保持灵气。 让有锐气的学生保持锐气。 让缺乏兴趣、自信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树立起希望,树立起信心,树立起自信。 导师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能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师生间要多交流。导师的言语一定要注意,不刻薄,不挖苦,不打击,不批判,要多鼓励,多夸奖。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7434 次阅读|5 个评论
张海霞︱“吃不起榨菜的大陆人”为什么不生气?
热度 1 张海霞 2019-8-17 22:00
2019-08-17 这是最近的一个梗, 8 月 7 日台湾某节目的一个学者嘉宾说“大陆人穷的吃不起涪陵榨菜”,还把涪陵搞成了“培陵”,第一时间被大陆同胞看到,瞬间变成了网络热词,被大家用来恶搞: 当榨菜沦为炫富工具,好像加个肉丝都是罪过。 榨菜配茶叶蛋,真正的豪门。 为了炫富,看来我得去囤一箱榨菜了! 小二,上!榨菜 + 茶叶蛋。 是啊,大陆人饿的只能吃火锅了。 随便弄点烤串先垫垫,最后来个满汉榨菜。 吃得起榨菜的朋友进入福布斯排行榜已经指日可待!! 连一项严肃的央视也变了风格发起了笑怼: 8 月 9 日,央视主播欧阳夏丹在《主播说联播》节目的最后调皮的说了一句: 宵夜时间到了,要不,上点榨菜? …… 真的是乐死个人儿啦! 仔细想想,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地域黑”段子,台湾给不明真相的群众讲大陆到底有多穷、老百姓过的有多惨的,可是为什么这样的地域黑竟然引起的不是大家的义愤填膺和同仇敌忾而网上是一片调侃和让忍俊不禁的笑怼呢?! 答案只有一个: 大陆真的不穷了! 这似乎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只有当你真的缺少某样东西的时候,别人说你,你会很生气; 当你真的不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别人说你,你基本会一笑而过。 所以,不要一味去责怪别人都是“地域黑”,还是回头看看我们自己吧:和实现“榨菜自由”“茶叶蛋自由”一样,还有很多“ **** 自由”需要我们自己早日实现,任重而道远。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33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创新注水等于自欺欺人
热度 1 liu005777 2019-7-13 09:31
——刘全稳 近年一些省份取消三本,很多院校便将一本注水,搞得今年一些地方要再取消二本,实现专业大类招生呼之欲出。从注水猪到注水一本,再到注水创新,一脉相承的是自欺欺人。 今天将我做某学报执行主编时为去白以蜀汉笔名写的一篇短文转录在此,是因为至今尚有醒脑意义。原题是“致抄袭者——周正龙等抄袭冲动之后的惩罚”,写了郑人与陕人的自信度问题。现如今,为评职称评院士,论文数据捏造做假、评奖材料拼凑(将原本不相关的单位、人、题材拼装在一起)作假,还很有市场。比起纸质物品作假,日人 藤村新 一考古挖掘现场填埋作假,想把日本的历史做大跨度的提升,可谓自信爆棚,冀人韩春雨之所以敢于藐视小同行的存在,自信度也是不一般。 古有郑人买履,今有陕人拍虎。作为笑谈将万古“流芳”。 郑人与陕人,同缘于自信度出了问题,所不同的在于郑人无自信而陕人则过于自信以致自欺欺人;郑人行为无人帮腔,纯系一人自发而为,而陕人行为则完全是一簇人共同营造。 郑人买履,行为荒唐、滑稽、清纯可爱,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犯相似错误,但人们绝对不会信誓旦旦地说所犯是正确的;陕人拍虎,行为愚蠢、可耻、利欲熏心,欺世盗名,世人决不轻饶。 郑人买履滑稽后也就认了,陕人拍虎愚蠢后却大有指鹿为马、大闹天宫之势。 当陕人拍虎被公安彻底揭穿骗局后,人们所想的最多的是那些为虎作伥者,而最为惋惜的是那 7 位提供了“学术”支撑的大学教授、科研院所研究员,他们将会有何感想与认识? 试想,在“假”字可作为一切名词或事件的搭配词时,人们心目中的“社会良知”们也可以集体沦为金钱与权力的奴隶,社会还有可信之事吗?人际还可以交往吗?这些人的文章期刊还能发表吗?学术期刊还能生存吗?文化、科技还能留存与发展吗? 如果说“郑人买履”属于我国原创性作品还有些可许之处,“陕人拍虎”则完全是抄袭式作品不可原谅,它低下地抄袭了“尼斯湖水怪”。 令人担心的是,当抄袭现象从旅游行业、地方经济领域渗透、扩散到学术领域,学术领域将会大量出现自发的或有指导的周正龙,不断地复制“陕人拍虎”。 汶川大地震,震醒了许多人早已封闭的泪腺,震醒了许多商人的良知,震醒了全球各种肤色、信仰、族群人的同情心,也震醒了林业界一干打算不作为到底人的事业心。 学术界的抄袭者,您该被“陕人拍虎”震醒了吧 ! 附: 1. 郑人买履 (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 陕人拍虎 陕人有欲领奖者,先自备虎画,而置之山林,拍之照,而逐级上报之。教授官员共谋认。已得奖,乃绘声绘色曰:“虎真威,吾冒死”,云云。网友置疑,搜得原画,八方大虾群伐之,何真之有?当地庸人串窜嚣,愿以首级、乌纱保其真,又煞有介事,以模铸虎爪印。汶川大震,震出虎画虎爪模,陕人入囚,官员下课,教授无恙。人曰:定有另谋。曰:地方经济使也,实乃尼斯湖水怪之抄袭耳。 ( 蜀汉, 2008.10)
个人分类: 杂谈|1055 次阅读|6 个评论
《在天堂》短诗六首
pingguo 2019-2-27 17:23
《在天堂》 在天堂,谁将是他的亲人, 取决于他的血液还是灵魂? 《存在》 兔子的生活不需要狼, 可是狼一直在。 《例外》 一个人只能死一次。 没有边界的人,例外。 《区分》 我无法离开这个世界而存在, 可是依旧需要与这个世界区分开来。 《灯》 一只孤独的萤火虫, 点亮它的灯, 把四周的黑暗照得更加黑暗。 《自信》 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上充满自信, 除非你乐意, 成为荒诞的一部分。
个人分类: 诗歌|19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既不该自暴自弃也不该名利熏心
jiangjiping 2018-12-19 10:05
人生既不该自暴自弃也不该名利熏心 蒋继平 2018年12月19日 人类社会, 人生百态, 有的人富可敌国, 权倾天下, 名重泰山; 有的人穷困潦倒,帮佣作奴, 遗臭万年。这些极大的反差是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观不同造成的。当然以上说的是人类的两个极端, 人类的主体是处于两者之间, 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中产阶级。 我经过认真的思考, 觉得造成人类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 有的人在人生过程中遭受不顺利时就会自暴自弃,对自己失去信心, 不愿意再做出应有的奋斗和奉献,认为自己天生不是成才的料, 所以,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采取破罐子破摔的人生态度, 过一天算一天。这样的人甚至对社会抱着不信任或者仇恨的态度,因而, 可能对社会做出很不理智的事来。 比如说,加入黑帮,偷盗奸淫, 赌吃嫖遥, 杀人放火, 吸毒酗酒。由此可见, 自暴自弃是正常人生的一大敌人,是绝对不应该有的人生态度。 与此相反, 有的人生来就有极强的进取心, 一心想着有朝一日, 能够飞黄腾达,功成名就, 光宗耀祖。 这种上进心是好的, 可是不能走极端,不应该名利熏心, 把名利看得太重。否则的话, 会走火入魔, 贪得无厌, 为了名利, 不顾道义,从而,违法乱纪, 贪腐枉法, 见利忘义, 甚至谋财害命,弄虚作假。这样做虽然可能一时得逞, 但是,终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到时候会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最终下场。 鉴于此, 我们在人生的历程中, 既不能自暴自弃, 也不能名利熏心。 应该做到自尊, 自信,积极上进, 但是, 不走极端, 抑制贪欲, 知足常乐, 坚守道义,不求大红大紫, 飞黄腾达, 但求问心无愧, 心安理得。在这样的人生理念下, 一定会有一个比较顺利的人生过程。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积微学说:从2018年国际乒联瑞典公开赛女单决赛伊藤美诚4-0战胜朱雨玲审视学术交流
热度 1 yaojunwei 2018-11-4 22:00
2018年11月4日,在瑞典公开赛女单决赛中伊藤美诚四比零完胜朱雨玲,看到第二局,我就看不下去了,两个人的状态压根就不是一个级别。预判朱雨玲打不过了,结果后来看报道伊藤美诚完胜。看到这局,我就马上想到了今年在日本公开赛上,张本智和完胜马龙的那一幕,伊藤美诚和张本智和的技术是一样的,套路和招式是一样的,但是这局比赛并没有引起国乒的重视,应该提前想到日本人会将上次张本智和战胜马龙的那一套照搬到女乒上来,结果今天验证了。 我不想去点评这次比赛,因为我只是中国乒乓球的爱好者,不是职业人士。我想说的是“关于进行2018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比赛预报名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在预报名工作中,除中国乒协运动员外,只允许香港乒乓球总会、澳门乒协、中华台北乒协运动员以及海外华人华侨运动员在俱乐部中报名参赛。每个俱乐部参赛队预报名上述运动员的人数不限,但在每场团体赛中上场人数最多为两人。 这一规定限制了国内外的乒乓交流,而且相当于中国乒乓球界的闭关锁国了。 在对比一下“养狼计划”,是指2009年初蔡振华接掌中国乒协时提出的一项着眼乒乓球未来发展的长远计划。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 的办法,以帮助外国乒乓球运动员提高技术水平为目的,采用的主要方式是让更多教练和球员出国去交流,或让外国选手到中国来训练。帮助他们提高水平,缩小与中国选手的差距。 我想说的是,其实养狼计划不是帮助外国乒乓球运动员提高技术,而是帮助我国运动员提高技术,因为这种交流会让国乒选手接触到不同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的风格和技术,那么就是借鉴国外一点点,就是整体国乒的提升,可是拒绝外国运动员来华交流,表面上是拒绝了国外运动员,堵住了他们提升水平的渠道,其实是拒绝了自己,堵住了自己提升的渠道。 对比一下“禁止外国球员征战中国联赛”和“养狼计划”,我更喜欢养狼计划,假如以我们单位为界限,我更喜欢走出去,走到其他高校去学习交流,同时,将自己的研究心得传播出去。更喜欢请进来,将别人的研究成果请进自己的思想里面,可以兼容并包。 假如我们自以为是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珍藏起来,保护起来,不和其他人交流(当然技术、科技壁垒、机密等另当别论)。假如我们不敞开心扉,拒绝将别人的思想请进来,或者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的思想好别人的思想不行或者低于自己,或者压根不屑于别人的思想,认为别人的是奇巧淫技,那是不是就是今天乒乓球比赛的情况了。 走出去,请进来,是更好地通过接触、交流来提升自己,而不是通过闭关锁国的方式拒绝别人了解、认识自己的同时,也拒绝了自己了解别人、认识别人。通过闭关锁国,拒绝了别人,堵住了别人进步的渠道,其实就是拒绝了自己,堵住了自己进步的渠道。对于科研、对于乒乓同样适用。 呜呼哀哉,国球乒乓,请问自信哪里去了?怎么越来越没有自信了。看来国乒越来越没有“四个自信”了! 这种自信没有了,其实是国乒缺少了霸气和魄力,而我始终将我看到事情和我自身相关联,进一步推理,那就是假如我们自己缺少了科研、学术的自信,缺少了学术的霸气和魄力,那就会是什么样子??? 这是值得我自己在学术成长的道路上深思的!!!!
个人分类: 应如室|514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自信的诸葛亮(京剧)
kd652 2018-10-29 20:49
看看诸葛亮多么的自信: https://mp.weixin.qq.com/s/GaczEJIqiQ1Q6yfgRz-_kA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的高度取决于个人“七自”的程度
热度 6 jiangjiping 2018-10-21 09:48
人生的高度取决于个人“七自”的程度 蒋继平 2018年10月21日 你的人生你做主, 你能达到什么样的人生高度, 在我看来, 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人生态度。 这个人生态度包含七个要素。我把这七个要素称为“七自”。 首先是自信。要是一个人对自己都没有信心, 哪能指望别人对其充满信心呢?何谓自信? 自信就是知道自己的优缺点, 向优秀的人学习看齐, 尊重不如自己的人。满怀信心地去生活, 肯定比带着失落的心情度日子过得幸福满意。 其次是自尊。做人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自己对自己都不懂得尊重的人, 那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什么叫自尊?自尊就是做个有骨气的人, 不逢迎拍马, 不卑躬屈膝,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富贵不淫,不骄不躁,冷静理智, 平等待人。 再者是自强。做人一定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凡是在人生中有所建树的人, 都有一个强大的内心。 这个自强就是不畏艰险, 不怕困难, 争做先进,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奋发图强的心志。 然后是自律。自律就是对自己严格要求, 不贪财色,克制不良欲望, 不浪费年华, 事事处处以身作则, 办事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自律在独处的时候更为关键。 在没有外界监督和压力的情况下完全靠自己的内心约束力来掌控自己的言行。 接下来是自审。 自审就是经常检查一下自己的言行,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看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当之处, 是否自以为是, 以自我为中心, 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不顾全大局。 这个也可称为自我批评或者说“斗私心”。 还有是自勉。 自勉就是给自己一个鼓励。 在完成一个任务后, 给自己一个赞美。 我在健身房锻炼时, 给自己一个目标,比如说, 登楼一小时,登上200层楼房。 这个需要有点耐心和毅力。 当我完成这个目标后, 我就给自己说, “老蒋, 你是好样的!” 最后是自觉, 或者叫做自知之明。 自觉就是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个包括自己的优势和弱点, 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脾气个性, 和自己的知识才华。一个悟性高的人一定知道自己的这些特性特征。自觉对于人生非常重要。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可以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尽量改进自己的弱点, 这样的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自知之明的人, 一定知道自己的局限范围, 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 所以, 做事会很有分寸, 不会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当然, 自觉也包含主动和独立地承担责任的意思。 一个人在以上七个“自”的程度与其人生能够达到的高度成正相关。也就是说, 一个人在“七自”上做得越好, 就可达到更高的高度。 世界上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是在这“七自”上做得很好的人。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3559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中国芯,世界梦
热度 5 张海霞 2018-9-3 08:02
中国芯,世界梦 北京大学 张海霞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专业的教授,张海霞,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就是《中国芯,世界梦 》 。 为什么会分享这个题目,当然跟这段时间占据世界头条的中美贸易战相关,今年春天大打出手的中美贸易战,从最初的大豆粮油开始成为老百姓的茶余谈资,贸易战逐渐升级,直到中兴事件横空出世,一夜之间“中国芯”就占据了媒体头条,成为了全中国的焦点。 中兴通迅是世界前五中国第二的通迅设备供应商,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国企,可是当美国官方宣布切断中兴通迅公司的芯片供应的时候,一下子就成了瘫痪了!芯片,中国芯,这个原本很不大众化的科技名词,一下子成了妇孺皆知、街头巷尾谈论的高频热词,就连我 98 岁的老奶奶都开始关心了,尽管她一直以有我这个做北大教授的孙女为荣,可是我从来都跟她解释不清楚我到底是做什么研究的,可是五一的时候我回到家,她迫不及待地拉着我的手说:海霞,我听说你做的那一行不行啦! 我很诧异:奶奶,你说啥呢? 奶奶特别关切地说:你爸爸说,你做的那一行被美国打败了,现在要赔大钱啦! 原来如此!真没想到这中美贸易战把芯片这样的高科技产业打到了如此妇孺皆知、全民关心的地步,也算是做了一次很好的科普吧! 其实这芯片的战争还不止是让中国老百姓如此牵肠挂肚,现在已经成了全世界都为之紧张和疯狂的“芯事”。这是今年夏天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的一件真事,普京和特朗普在北欧会面,做为世界杯主办国的总统,普京送了特朗普总统一个世界杯定制足球做为见面礼,特朗普总统也欣然接受了,可是当总统把这个特别的礼物带回国内时却遭到了 FBI 的盘查,最后认定:这足球里有俄罗斯放置的芯片!反复测试,发现这是一款能够检测到人走近以后直接播放世界杯广告的芯片!这就是芯片的巨大威力,可以说已经无处不在而且让全世界草木皆兵! 那么,这么神秘的芯片到底从哪里来?怎么发展到这种无处不在的地步?又是怎样成为人类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的呢?!让我们首先从芯片的起源说起。 芯片的起源其实跟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来自硝烟弥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德国 1939 年 9 月 1 日在欧洲大陆发动的这次人类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一时间凭借船坚炮利和空中优势,打得到欧洲大陆支援作战的英国军队一时毫无还手之力,于是,在 1940 年 5 月 26 日到 6 月 3 日在英吉利海峡上演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撤离:敦刻尔克大撤退,回到英伦三岛养精蓄锐、发展战术武器和军备,终于在 4 年以后的 1944 年 6 月 6 日重新集结,在英吉利海峡的另外一端与美国军队一起实现诺曼底登陆,开启二战的新局面! 这四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英美能够重新占领战略的制高点夺回战争的主动权?! 是这期间在英美两国为了战争而诞生的两项划时代的技术革命! 第一项就是人工智能, 1940-1942 年期间人工智能之父 — 图灵在英国情报部门工作,他研制成功了图灵机,破解了德军的潜艇密码,在随后的战争中让英军对德军的战略部署一清二楚,图灵机,这一人工智能的先驱就这样诞生在二战的硝烟之中,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很遗憾,由于保密和图灵的早逝,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战后没有快速发展起来。 但是,比图灵机晚一点诞生在美国的电子计算机却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开端。 1943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主要是为了快速计算出炮弹的弹道、提升打击精确度而设计的。这台占地近百平米的庞然大物,最核心的元件是 17840 个真空电子管,耗电量惊人,散热很差、可靠性不行,因为任何一个坏了以后,整台机器就不工作了! 于是就有很多科学家开始想:如何能够让真空电子管的寿命更高、体积更小、能耗更低呢?当时聚集在贝尔实验室的一批顶尖科学家组成了一个攻坚团队,集中攻克用锗半导体材料制作放大器来替代真空电子管。 1947 年 12 月 16 号,他们给全世界送来了一个伟大的圣诞节礼物:第一个点接触型的晶体管诞生了!这个看起来很粗糙的小家伙,却可以在平面结构上实现电流和电压的上百倍放大!贝尔实验室研究小组的三位科学家:约翰 - 巴丁、华特 - 布拉顿和威廉 - 肖克利, 1956 年以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中,研究组组长,威廉 - 肖克利在获奖之后选择不走寻常路,他竟然开始创业了:在他的家乡加州圣塔克拉拉山谷成立了肖克利实验室公司! 但是威廉 - 肖克利从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的高台上下海创业的神话以失败告终,而当年选择跟他一起创业但是由于意见不同被他怒骂为“八大叛逆”的八个年青人,在离开肖克利之后却是敢于用青春赌明天,开创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1957 年 10 月份八大叛逆凭着纽约仙童照相器材公司投资的 3600 美元种子基金起家成立了仙童半导体有限公司,到 1959 年 7 月份他们就开发出了以硅材料为主导的平面集成电路加工工艺, 1958 年年底就成长为增长最快的公司。他们于 1960 年制造出了全世界第一块可以实用的单片集成电路, 1965 年仙童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超过 2 亿美元的公司,这简直是天文数字!仙童,这家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高科技公司正式登上了纽交所的历史舞台! 1967 年他们先后从仙童出来创办了多家集成电路公司,实现了创业路上的凤凰涅磐。他们先后创办的公司有: National Semiconductor , AMD , 1968 年 7 月八大叛逆之首罗伯特 - 诺伊斯、高登 - 摩尔和安迪 - 格鲁夫创办的 Intel ,到今年 7 月 18 日正式年满 50 岁的 Intel ,可以说真正地改变了这个世界, Intel Inside 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向披靡! 从仙童出来创业变成了一种新风尚,这些企业都集中在圣塔克拉拉山谷 -- 这个当年他们被肖克利驱逐的地方,逐渐成了一道亮丽的创业风景。 1971 年 1 月 11 日,一位记者写到:圣塔克拉拉的山谷应该叫“硅谷”,因为这地方聚集着全世界最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用硅材料改变了世界!这就是现在风靡全世界的美国硅谷的真正来历! 硅谷,也成了高科技创业者的天堂,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汇集于此,开始他们的创新创业改变世界的梦想。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创业家说到:“成熟的仙童就象个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新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 他就是在硅谷长大并在硅谷创业成功的创新之父:史蒂夫 - 乔布斯。 1976 年 4 月 1 日他和同样在硅谷长大的好兄弟一起创办了闻名遐迩的苹果公司。 当然在这里诞生的以芯片为基础的公司影响社会发展的公司远不止 Intel 、苹果这些,还有与 Intel 的芯片无缝链接的微软共同形成了 Win-Tel 模式开启了电脑信息时代,还有做网上支付之父的埃隆马斯克,做社交媒体改变现在人类交流模式的 Facebook 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尽管他们都是不以芯片著称,但他们大多数公司都集聚在硅谷,而且都是在芯片所能提供的信息计算和处理的基础上开创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一代又一代用芯创业的硅谷青年。 正是这一代又一代创业仙童们的努力,让我们在这条芯路历程上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这个芯片无处不在的芯时代! 看看我们自己今天随身带的装备吧:手机、电子手表、电脑等等,每一个都有至少一颗或者多颗芯片!那么芯片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以及国民生产总值中到底占到怎样的比重呢?看看下面这张图:这是我们中国 2013-2017 年集成电路产品的进口额和进口量!蓝色的是数量,红色的是进口额, 2013 年 2663 亿颗, 2300 亿美元, 2017 年 3770 亿颗, 2600 亿美元! 这就是我们中国芯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最真实的对进口芯片的依赖情况:我国集成电路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只占全球的 7% ,而市场的需求量 却接近全球 1/3 , 2017 年进口额高达 2600 亿美元,连续 5 年排名第一,是排名第二的原油进口的两倍,超过铁矿石、钢、铜和粮食的进口费用总和! 更具有对比价值的是我们在集成电路领域的贸易逆差: 1600 多亿美元,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因此,国际上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锁喉中国!就像这张图里的中兴一样,一旦没有美国进口的芯片,我们的整机组装和业务瞬间就被切断了生命线!而这样的依赖不只是中兴一家企业!这样情况在最近几年里已经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很多次,而且是越演越烈! 所以,有人说 2018 年中美贸易大战是美国人“釜底抽芯”,想想真的是釜底抽芯啊!小小的芯片,现在是全世界的命根子,经济发展的最强劲动力,国家安全的最核心秘密!提到中美贸易战,你说我们能不芯事重重吗? 有人说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们中国现在经济实力这么强,虽然现在我们的芯片企业不够强不够好,难道我们不能够花大价钱买一些这样的芯片企业吗? 买企业、买技术,当然是想买了。看看一年前, 2017 年 9 月 13 日,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之前的一个月上了世界头条的一件大事:特朗普否决中资收购美芯片企业,认为涉及敏感领域,宣称保护国家安全。 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个美国芯片企业吧?它是一家生产 FPGA 芯片的公司,技术不错,在2007年苹果推出智能手机的时候,它还是苹果的供应商,可是后面竞争很激烈,它的技术不再是最好的了,所以被苹果踢出局,一下子就没了市场,陷入了困境,裁员到200人左右,濒临破产。但是这家企业的技术不错,也是我们中国没有的,于是我们中资的投资公司打算收购它,出3倍的溢价,远远超出企业本身的诉求,所以企业经营者很高兴,愿意卖。可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收购需要走政府流程,经常还不止一个国家的政府流程,奥巴马在任的时候就开始启动收购流程,不行;等到了特朗普,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商人,见到本国破产企业这么好的收益一定会放行,没想到,特朗普总统更是一口否决:涉及敏感领域,保护国家安全,芯片企业坚决不卖!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在芯片这样的高科技领域,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核芯技术,而这些 具有核心价值的企业和技术都是非卖品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高价收购核芯企业和技术的路线是行不通的,不仅仅是美国。 那我们真的是缺芯啦! 其实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们貌似有很多芯:多年前的汉芯,今年的红芯,在中国的市场上都曾经掀起过风风雨雨,难道他们都不是芯吗?! 他们都是芯! 只不过都是中国人造假的芯! 想起来让人可恨的芯! 也是我们不想要的假芯! 所以,我说我们中国貌似缺芯,其实我们缺的不是芯! 我们中国真正缺的是人! 尽管我们有十几亿人,但是就跟我们选不出 22 个人组成一个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足球队一样,我们在高科技领域真正缺的就是这些有创新能力的人! 如果从人才的角度,我们再来比较一下过去 70 年芯路历程上中美两国的创新人才的情况的话,我们很多疑问也就一目了然了: 1947 年晶体管和计算机在美国发明的时候,我们的新中国尚未成立,华夏大地还处在战火纷飞之中; 1956 年晶体管获得诺贝尔奖,肖克利带着八大叛逆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在北大开始成立了自己的半导体专业,开始培养人才; 60-70 年代,当八大叛逆的仙童们如火如荼地创业并缔造硅谷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却处在动荡之中,原本培养的那少数人才也都下了牛棚开始改造更谈不上研发和生产; 80 年到我们恢复高考以后开始培养人才,世界上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 …… 2000 年以后我们的企业开始进步的时候,世界芯片的格局早已确定,我们的人才尚未进入成熟期 …… 在这个时间轴上,可以说我们的人才培养比别人完了整整 30 年!比这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实际情况。这是一张美国硅谷 60 年代的一次集成电路行业大会夜场报告的场景,楼上楼下楼梯上都坐满了人,而且各个目光炯炯有神,充满了对新鲜事物的渴望! 再看这张,是我们 2014 年 9 月 17 日人民大会堂院士报告会的现场,新闻媒体的题目是“睡到一片”!这就是我们在校大学生的真实现状,不仅仅是对于院士的报告,除了游戏以外,他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样的大学生是人才吗?可能创新吗?答案堪忧! 解决中国芯的问题,关键是人才,我们需要的是不是这样睡到一片的所谓人才,我们需要的是一大批真正的创新人才! 这可能是我们最大的难题了!因为就像这张图中所展示的中国式教育一样,中国的教育就是专门应试的教育,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简直是噩梦!!! 难道应试和创新真的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特别对于我们广大的青少年来说,都处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一下,难道我们真的就不可能创新吗? 当然不是! 首先来看一下应试的意义:中国的应试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存在了几千年,是最公平的选拔人才机制,没有之一。所以,我们不用怀疑高考和应试的意义。正是高考这种体制保证了我们 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通过学习和努力去获得和拥有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提升自己的机会。这就是应试在中国的意义。 这一点也保证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这是国际权威 PISA 测试的结果,中国的中学生在全球的学习位置一直排得很靠前,不仅仅是北京上海这些发达地区,也包括很多不发达地区。 如果应试让孩子们知道学得这么苦、这么扎实的基础知识,那他们长大后应该能够在扎实的基础上起飞啊!而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为所期许的创新人才,而是成了那些在讲座上睡觉一片的人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中小学的问题还是大学的问题?是孩子本人的问题还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是家庭的问题?! 问题的根源出在过度应试上! 什么是过度应试?我们看看这两张图。 第一张:我是培训狗,中国最拼小学生,一个周末被妈妈送了九个培训班的小男孩,去年刷爆了朋友圈,这就是我们很多孩子的现状! 下一张,我是应试狗,用试卷喂养的宠物!这是我们所有初三、高三毕业班学生的真实写照!我们都畅游在试卷的海洋之中,没有喘息甚至没有思考的机会! 这就是过度应试! 试想那个周末穿梭在9个培训班之间的校学生,除了疲于奔命还有兴趣吗? 试想处在题海之中没有时间喘息和思考的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 长期的过度应试,把每个孩子拉成了失去弹性的皮筋,剥夺了我们的内在动力和兴趣,更可怕的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下,我们更是形成了遇到事情就推卸责任和逃避问题的惯性思维! 孩子:我能不去吗?都是我妈报的班; 妈妈:这怨我吗?周围家长都是这样的; 老师:我们能做什么?学校就这么要求的的! 学校:我们能怎么样?都是教委布置的! ...... 总之,我们都没有错,都是他人的错!可是,我们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却是在这样的拉锯战中,一点一滴地被消磨了!最终在课堂上睡大觉的他们、回家啃老的他们,还会不停地抱怨是社会没有给他们机会! 这就是目前我们教育的最大悲哀!可以说不是应试和创新是一对天生的矛盾体,而是我们在不断地过度应试中,把创新推到了它的对立面,如果我们能够在应试的学习中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可以说我们的应试教育一样会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为,只有内在动力和兴趣才是创新的源动力! 就像图中这只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鸡一样,你看它是不是像一只可爱的战斗鸡?!为什么?因为它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这是它自己冲破蛋壳焕发出的生命力!而那些从外面被敲破的鸡蛋,都变成了我们碗里的食物:蒸鸡蛋、煎鸡蛋、煮鸡蛋......这就是内在的动力和兴趣的作用!只有有了这样的核动力,才有可能成为创新人才! 所以,希望成为创新人才的,一定要早早开启你的核动力!而北大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地方! 因为,我们在这里致力于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创新人才! 首先,在这里你会收获 自信 :就像激光照排的发明人王选先生说的那样:当人们对你的新构思说“ Can’t do ”时,最好的回答是: Do it myself ! 即使在中国芯这样艰难的领域,也有一批北大人从50年代坚持到现在,把这微弱的芯火传递下去!他们是, 1956 年在北大第一个创办半导体物理专业的黄昆院士! 2000 年追赶世界并创办中国第一个世界级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的王阳元院士! 2017 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 5nm 碳纳米管基 CMOS 器件的彭练矛教授!他们 是一群永不服输、勇于创新的人! 在北大,没有人会嘲笑你的梦想和雄心,在这里大家会支持和鼓励你朝着它努力,因为北大人信奉的是 坚持 !就像北大著名校友俞敏洪说的那样: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个是飞上去的雄鹰,一个是爬上去的蜗牛! 也许你是雄鹰,也许你是蜗牛,但是你要知道的是,要想飞到金字塔的顶端,都需要很努力。而在北大,有很多像蜗牛一样努力的雄鹰式人物,老师和同学中都有。 先说一个老师的故事,因为这事对我刺激很大,前年暑假,我的孩子参加了北大物理学院举办的天文夏令营,有一天回到家,她很突兀地跟我说: 妈,你可不可以再努力一点啊?! 我很晕,因为我一直很努力,即使都做了教授很多年,也是每天起早贪黑,早期锻炼身体,晚上 10 点多才回家的人,出差的时候也很多,自诩为是一个很努力的女教授: 娃,你说啥呢?你妈已经努力到你都见不到你妈了,还要怎么努力?! 妈,你真的不够努力,我刚刚参加夏令营听到一个老师的讲座,人家可是世界一流科学家,讲座讲得特别好,关键是人家很努力,每周工作 125 小时! 啥?每周工作 125 小时,有没有搞错?!一周七天,每天他至少要工作 17-18 个小时!这不可能! 妈,是真的,不信你上网去查查看,这个教授叫何子山! 我必须要查一下啊,世界上还有比我疯的人?!果真,一查 “ 何子山,天文学家 ” ,资料都出来了,我跟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何子山,出生在中国广东的华侨,早年在莫桑比克等地长大, 16 岁上了美国的哈佛大学,具体学啥记不住了,但是大二的时候,他听了一个天文学家的讲座,从此分分钟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志趣:天文!从此开始了每周 125 小时的革命工作生涯,他拿了天文学的博士,找到了哈佛的工作,成为了一个国际知名的天文学家,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享誉国际天文学界,还成为很多科幻电影的灵感来源,几年前很火的《星际穿越》里那个虫洞模型就是他的研究成果!他在美国的办公桌是那个著名的哈勃望远镜的哈勃的办公桌,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他说了: 我每周工作 125 小时,我的学生做不到,但是我要求他们每周不要少于 105 小时,否则啥也做不成! 同学们, 这就是一个比你聪明的天才还比你努力的真实故事! 他就在北大,我看到了这个故事很受刺激,见贤思齐,立马给何子山写了封邮件: Lious ,你好!我是 Alice ,信息学院的教授,孩子从夏令营回来说了您的讲座对他启发很大,您每周 125 小时的工作更是让人难忘,我想跟您见个面,看看是否有合作的地方? Lious 很快就回了邮件: Alice ,感谢您的来信,知道我的讲座对孩子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非常高兴,我也很想跟您见面,可是我真的没有时间啊! 就这样两个人到现在还没有见上面!因为从那以后我也更忙了,我的工作时间也从以前的每天 12 个小时增加到了 15 个小时以上,当然距离 Louis 的 125 小时还是有差距。不过,更让我欣慰的是我的孩子,她在高三上学的第一天就主动把手机扔到了家里:做不到 125 小时,但是我要利用好我的每一分钟把学习搞好!于是她的高三有了突飞猛进,高考的时候她也以名列北京市前茅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她心仪的北大物理学院!大学以后她依然保持了高昂的学习热情,学习成绩在物理学院继续名列前三! 其实在北大,你的身边总有这样一大批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常常被宣传为天才,比如这几位数学学院2000级前后的数学奥赛金牌获得者,进校的时候都是这样的青葱岁月,但是18年来他们互相激励着不懈努力,都成长为了世界一流的数学家,被世界数学界成为黄金一代!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光鲜,看不到的是他们的付出的非常人的努力!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哪里有天才,只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而已!》说的就是这样的北大师生在成才的道路上互相激励和不懈努力的故事,期待你也是那努力的一个。 在北大还有一个特质,那就是 梦想 ,走在燕园这个充满了历史气息的校园里,你可以到蔡元培先生沉思的雕像前缅怀,你会路过元培学院门前的李大钊先生铜像,你在未名湖边会邂逅埃德加斯诺的墓......不知不觉中你就像林毅夫先生所说的这种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 只要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 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 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 这就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 慢慢地北大就成了你心目中的精神家园,你开始充满热情和动力地思考和期待自己能够为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做些什么!这就是北大魅力,也是北大潜移默化的教育!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从北大出发,创新赢天下! 相信: Yes , iCAN !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2774 次阅读|5 个评论
心平气和看世界之五:德国
热度 6 张海霞 2018-3-9 09:44
对德国一直心存敬畏,因为我组织 iCAN 大赛 12 年来,合作最好的就是德国人,每次拿冠军的也是德国队,就像是世界杯足球赛的笑话一样:你踢呀踢呀,最后德国队赢了;你再踢呀踢呀,德国队又赢了。德国人看起来很死板,从来都不随便承诺基本也不怎么开玩笑(后来很熟悉了也开玩笑,只不过他们的玩笑真的乍听起来都不轻松),但是,一旦承诺你了,他们交出的结果总是比你想象的要好!而且从来都不会附带什么附加条件,说好的事就是说好了,按照规矩来办就好,所以跟德国人打交道,要非常认真准备,而且要比较严谨,不能马马虎虎,更来不得虚头巴脑,否则德国人不会真的跟你合作的,但是一旦他信任你跟你合作, 他们就是最靠谱的合作伙伴 。 还有一点让我很惊讶的就是,在世界各地遇到的德国人都非常地专业和自信,在行业里就不说了,德国的教授那是个顶个地拿得出手,无论是科研能力还是组织能力,都非常地强,还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很多德国本土培养的博士到美国、瑞士等国家的一流名校做教授,我这个行业里老一代的奠基人就是德裔美国教授,据他的学生(后来也是业内大名鼎鼎的教授)讲当初拿论文给老师看都是哆哆嗦嗦的,因为老师批改得太认真了;当然中青年一代也有德国毕业的博士到美国名校做教授,这点跟华裔教授不一样,绝大多数在美国的华裔教授都是在国内本科到美国拿的博士学位,而这些德国人却是在德国拿博士学位到美国去竞争教职,前年还遇到一个 MIT 的青年教授,是德国一个很不大的州立大学毕业的博士(很巧我跟那个学校的教授有合作),当时聊起来我真的是很诧异,真没想到这个学校的博士这么有竞争力,竟然能够应聘到 MIT 的 Tenure Track 教职,要知道这可是真的竞争无比激烈的一个位置,世界范围内百不挑一。这也难怪我之前带过的一个德国学生 Nico ,尽管他读硕士在美国加州理工交流了好久,可是最后还是回到德国去读博士了,当时我们都劝他留在 Caltech 读博士的,可是他说: 不觉得美国哪里特别,在德国读博士挺好的 。 这句话其实不只是 Nico 说过,我遇到的不少德国人都说过,有一次是在弗莱堡开会,一个德国教授邀请我们去一家很有当地特色的餐厅小聚,席间喝了很多种当地的葡萄酒,据说有各种不同的味道,当然我是喝不出来的,酒过三巡,话匣子也就打开了,大家开始聊得海阔天空,不知道为啥说到了大学的体系,中国当时正在全面开始试行 Tenure Track 的改革,那位德国教授,很直截了当就说了: 你们中国人为啥总是觉得美国好呢?气氛一时很尴尬。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一次,这次去南极,在航行南极的游轮上,我又遇到了一次,船尾有一个非常安静的图书馆,紧挨着健身房,于是就成了我每天必去几次的地方,有一天正坐在那里看书,进来了一对德国夫妇,老太太和老先生,老太太拿着笔记本和笔不停地写写画画,就坐在我旁边,三个人就闲聊了起来,原来他们来自德国的一个小城:德累斯顿,我说我知道这里,是非常有名的音乐之城,那里有很棒的乐团和音乐学院还有音乐厅,我小孩还跟着学校乐团去那里交流过,她说: 是的,那里很多中国人,而且都是来学音乐的,都很棒,可是我真的很奇怪,为什么中国人都在学西洋乐器,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乐器啊! 我真的是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接茬,只好说:其实中国乐器在中国国内也很流行,只是不到国外去演出、缺乏跟西方的交流机会。可是,扪心自问,真的不是这样的啊,我们周围的孩子们几乎个个都在学钢琴、小提琴等等西洋乐器,包括我的小孩学的也是黑管,相反,长笛、古筝、古琴、琵琶等等中华民族自己的乐器却长期挣扎在努力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艰难求生漩涡之中,社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较钢琴和小提琴等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更别说称为孩子们学艺的首选了。不得不问自己几次:为什么?我们到底怎么了?抛开缺乏基础的科技暂且不谈,连语言、文字、音乐、艺术这些应该深入在我们自己骨髓里的东西,我们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自信啊。 而德国人,虽然从来不高调大喊,骨子里却是这样的自信和骄傲。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在南极的船上一共有来自十多个国家的 66 个人,中国人 24 个最多,第二多的就是德国人一共 8 个,都很值得交往,像这对老夫妇一样,大家登陆的时候安静地听探险队员讲解和观察,不下船的时候每天很平静地在图书馆里看书、用纸质的笔记本记着行船的路线,沿途所见的各种动植物,还非常细心耐心地教我的孩子辨认和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特征,真的是非常有素质的一对读书人。一周下来,我们相处甚欢、成了朋友,等下了飞机到机场,告别的时候才看到机场外都有专用的车队在接他们,原来他们大多数都是深藏不露的富翁,其中这两位来自德累斯顿的老夫妇,自己拥有一个在国际上排名前五的生物制药公司,另外一对老夫妻是德国某著名汽车公司的前 CXO…… 原来德国人真的是低调奢华啊! 最后说说德国人对二战的认识,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话题,我和德国人很熟悉了以后也在谈话的时候都避开,直到有一次我带学生在德国访问,德国教授很好心安排我们周末去看一个美轮美奂的教堂,晚上回来邀我喝啤酒顺便聊聊白天参观的感受,他问我:那座教堂怎么样?我想都没想就来了一句:很震撼,宗教真会让人发疯! 德国教授一下子就愣住了:Alice,你认为我们都疯了? 我这才意识到我口无遮拦带来的问题: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是宗教信仰让人类超越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没想到,这竟然成了一个突破口,我们开始海阔天空地聊起了两国的历史地理政治以及心中的种种疑惑和不解,他很好奇中国的 WG 时代中国人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集体疯狂?我很好奇德国的二战到底在德国老百姓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们都提到了一本书《朗读者》,他说你看过:朗读者吗?我说我看了书,没看电影,他说:“书更好,你可以看出当时全民疯狂的心路历程: 那个不识字又怕别人知道的女孩子就是当时被舆论左右但是自身没有判断力又盲目自大的大众,而真相都要等到他们最后真的“识字”具有了自己的判断力以后才能被揭开。二战以后,很多年我们都在反思,建设一个全民“识字”的德国有多么重要,所以我们拥有了《朗读者》。” 再回想我看的《朗读者》,这个二战以后首次获得国际大奖的德国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也获得了奥斯卡等多个电影界奖项,真的是深刻地揭示了这个道理,这不仅仅是作者的自省和真实面对,更是整个德国社会战后反思的精神折射。很高兴,有机会和德国教授深刻地讨论这个问题,从此我们也成了无话不谈的莫逆之交, 国家之间、朋友之间,能够长期交往的道理是一样的:唯有精神上的理解才能赢得真正的敬重 。 德国,是我心目中敬重的国家;德国人,是我心目中敬重的朋友。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5389 次阅读|8 个评论
读博记语(160)-文化自信
zjzhaokeqin 2017-8-25 08:08
读博记语( 160)- 文化自信 赵克勤 读科学网胡升华博客《为什么做科研?为谁做科研? ——再谈中文期刊与“文化自信” 》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80214-1071034.html  ) 记语如下: “ 科研成果的价值不可能由科学共同体自己坐地起价 也需要买家认可 .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影响力这种说辞很像是一块遮羞布 谁来填平研究与产业之间的鸿沟 ” 评论:自信,问题是创新之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9317-845143.html  。
个人分类: 读博记语|10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为自己,是最大的成功
热度 3 张海霞 2017-5-20 15:51
【题记】关于女性的家庭与事业的关系的讨论其实很值得深思,一个女性到底是要事业还是要家庭,还是二者得兼?大家各自有自己的看法,人生也有不同的选择和走向,其实很多时候都源于我们早期的教育,到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篇博文里有一个成功父亲的教育理念: “ 每一个人活在世上,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成为自己;人生也只有一种成功,也是成为自己。”因为:一个成为自己的人,是不会失败的, 他不仅这样做了,还坚持用这样的理念教育自己的子女 ,让女儿们从小便有自信,在外国人面前的自信,在男人面前的自信,在那个时代,她们就仿佛莲花,当别的女人还活在重男轻女的泥淖里时,她们已经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开始绽放了。 这是一百多年前一个父亲教育女儿的理念,今天看这段话依然感慨万千:经济发展了,社会形态改变了,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了,可是女性的自信和平等依然是漫漫长路啊! 成为自己,是最大的成功 一次记者会上,记者问法国作家大仲马:“在您所有的作品中,您最满意的是哪一件?” 大仲马想起了前不久凭着《茶花女》名噪一时的小仲马,温情地说: “ 我最满意的作品不是我的成就,是我的儿子,小仲马才是我最满意的作品。” 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成功之处一定不是他的事业,而是他对于孩子的培养。 如果拿这个问题问宋耀如,他一定也会是一样的答案。 看看宋耀如的子女: 宋子文 —— 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相当于现在中国国务院总理; 宋美龄 —— 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在政府内也多有兼职; 宋庆龄 —— 中华民国“国母”,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再看女婿: 孔祥熙 —— 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相当于现在中国国务院总理; 孙中山 —— 中华民国缔造者,大总统; 蒋介石 —— 中华民国总统,国民党老大。 用今天的话讲, 三个子女,正国级(宋美龄相当于正国级);三个女婿,正国级;其余的也是非富即贵。 成为自己,是最大的成功 在电影《宋家王朝》里面有一个片段,当宋耀如得知自己的女儿宋庆龄要和孙中山结婚的时候,怒不可遏:“我的女儿居然跟我的朋友谈起恋爱来了?!不可以!” 宋庆龄迎着宋耀如鼻尖回呛:“为什么不可以?!” 宋耀如:“什么为什么不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这根本不是什么爱情,这仅仅只是偶像崇拜,知道吗?” 宋庆龄气得喷火:“我不跟你谈了,我明天回日本,叫逸仙(孙中山)来跟你谈。” 宋耀如:“我不跟他谈,也不准你去日本!” 宋庆龄:“我一定要回去,他在等我!” 宋耀如气得毛须发颤:“不准!我不准你去!” 宋耀如把宋庆龄锁在房间,让她不能自由活动,晚上,趁着月夜,宋庆龄居然从二楼阳台顺着水管爬了下来,私奔到日本,同孙中山结了婚。 气得宋耀如半死。 宋美龄写信给宋庆龄:“二姐,我完全支持你的行动,即使家人都反对,我也支持你的行动;私奔,多浪漫的行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梦想国,自己创造也好,人家送的也好。” 事实上,宋氏三姐妹,没有一个是善茬,温柔漂亮,刚毅独立,敢想敢干,旁若无人。自己认准的事情,全宇宙都要让道。 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婚事,宋耀如坚决反对,宋庆龄就敢和孙中山私奔;后来,宋美龄和蒋介石的爱情,宋庆龄宋子文都一力反对,宋美龄不管不顾,硬是嫁给了蒋介石。 “ 每一个人活在世上,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成为自己;人生也只有一种成功,也是成为自己。” 而成为自己的人,是不会失败的。 宋庆龄成了中华民国的国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国家主席;宋美龄是威名赫赫的“第一夫人”。 宋氏姐妹如此刚烈坚毅的作风,也是源自宋耀如的影响。 教育学家孙晓云说:“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你自己的人生。 ” 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生活;你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就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生活。 宋耀如原名韩教准,1863年出生于海南文昌。 这可是个不得了的人,19世纪的文昌,穷乡僻壤,当地很多人都出海去谋生,往美国、欧洲、东南亚走,韩教准一早就跟着舅舅到美国去了,东闯西荡,最后在波士顿的一个茶叶店当学徒。 有一天店里来了两个中国留学生,韩教准便和他们攀谈起来,一来二去,聊得很熟。两个留学生发现,韩教准虽然没有怎么念过书,但脑瓜子灵活,视野格局皆在上品。 于是他们怂恿韩教准去念书。 “ 去念书吧,不要在这里当什么学徒了,没出息;念了书,你以后一定能成功立业扬名万世!” 韩教准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心动了。 “ 谁甘心一辈子在这里当个小学徒啊!” 他决定去念书。跟舅舅讲。舅舅一听,恼了:“念什么书啊?念书有出息吗?不许去,就在这里当个学徒!以后继承我的家业。” 那个时候,韩教准已经过继给他舅舅当儿子了,取名宋耀如。 “ 可是我想去。”韩教准说。 “ 不许去!”舅舅斩钉截铁。 要么听舅舅的话,安心在这里当个学徒;要么不管不顾,听从自己的内心,一定去读书。 怎么选? 十四五岁的韩教准一筹莫展,这是在美国,他举目无亲,身无分文。 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要去读书,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 人要有主宰自己命运的勇气,这种勇气是你唯一武器。” 于是,在某一个夜晚,韩教准消失了,离家出走。 仿佛日后为了爱情离家出走的宋庆龄。 后来,他遇到查理 · 琼斯和卡尔将军,这两位都是他生命中的贵人。 也正是这一次离家出走,成就了韩教准打造宋家王朝的基础。 顾城说:“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会永远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 这条路,就是归心之路,成就自己的道路。 韩教准未必知道离家出走会遇到这些贵人,但他明白,留下来,就注定只是一个学徒。 所以他走了。 “ 认真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无须在乎别人的看法,重要的是,成为你自己。” 这是韩教准给他子女们最成功的教育资源。 气质来源于你的才情,而不是外表 宋氏三姐妹,出类拔萃,当然有看脸的一面,但能长期活跃在中国政界商界顶层圈子里,更重要的,是才情。 宋蔼龄是宋氏三姐妹中最低调的一个,但她其实是宋美龄心目中最有“才干”的人,宋美龄像崇拜英雄一样崇拜着宋蔼龄。 “ 我姐姐比我更独立,更敏锐,她是一位真正杰出的女性,善于交际,一直都是社交领袖。她是我们家里人中最有才干的,非常机智、快活、富有活力。” 宋蔼龄早在美国威斯理安女子学院留学时,就展示了自己非凡的社交能力,本来,校长格里还担心这位来自中国小姑娘能否融入陌生的美国环境,为此,学校不仅安排她作为预科生注册,还让她第一年住在了校长家里。 结果,宋蔼龄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便在用餐礼仪、衣着上完全融入了美国环境,与此同时,她也保持着看中文书籍的习惯。 于是,在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宋蔼龄用一口流利的英文,给美国同学讲述古老的中国故事,——她不仅英文极佳,对中国历史文化也了然于心。 每一个有文化积淀的人,都有着非凡的魅力。 近代百年,中国羸弱,来上海的外国人个个趾高气扬,目中无人,非常嚣张,经常对中国人骂脏话,更甚者拳打脚踢,清朝政府无力管辖,这帮人就更是得寸进尺。 导致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怕外国人,站在一起,还没开口,心理上、气势上先矮了半截。 但宋氏三姐妹没有。 同时,传统“重男轻女”的理念尚未开化,女子地位天然低一桩,在男人面前低声下气, 宋氏三姐妹一样没有,今天提到宋家王朝,大家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就是宋氏姐妹,而并非宋子文。这几个姑娘,远比宋子文出色。 这也是宋耀如教育的结果。 宋耀如把房子建在上海郊区,除了想给孩子们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想让孩子们看到上海的乱象,接触到那些地痞流氓,尤其是洋人气焰嚣张,和中国人自卑自愧的氛围。 宋耀如早年在美国漂泊时,他就没少受美国人的欺负,故深知,培养子女在外国人面前的自信有多么重要。 他刻意隔开孩子们和外国人的距离,营造平等而自由的童年环境,后来,当宋蔼龄看到外国人欺负中国人时,并没有觉得习以为常,而是惊呼:“中国人怎么可以这样唯唯诺诺。” 自信之气场当下立现。 男女方面,宋耀如坚持男女平等,妻子倪桂珍也很支持。 “ 女子和男子一样,都可以成为有作为的公民。” 后来,宋耀如把宋蔼龄送出国留学,可谓是破天荒之举。当时富贵人家送孩子出国的人不少,但把女孩子送出去,却是闻所未闻。 “ 有那个闲钱,还不如留着置办嫁妆。” 但宋耀如不这么看:“让女儿学女红不是为了将来能嫁人,而是为了培养他们心灵手巧的能力。出国去看看这个世界,对女孩来说更是一件好事。” 于是年仅14岁的宋蔼龄,便成了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日后宋美龄出国读书时,更是不到10岁。 “ 爸爸要你们到美国去,是为了将你们造就成为不平凡的人。” 在宋耀如心中,不平凡不分男女。 始终如一的平等教育,让宋氏三姐妹从小便有自信,在外国人面前的自信,在男人面前的自信,在那个时代,她们就仿佛莲花,当别的女人还活在重男轻女的泥淖里时,她们已经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开始绽放了。 宋耀如也尤为重视价值教育,能鼓励的绝不忽略,能认真的绝不敷衍。 倪桂珍经常会让孩子们创作,每一份创作宋耀如都会认真看,一一点评,很少敷衍了事,有一次,宋庆龄写了一幅书法,给宋耀如看,宋耀如看得极为认真,从笔锋、布局各方面进行点评,最后说了一句:“他日,郗璿亦可逮。” 郗璿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妻子,精于笔法,人称“女中笔仙”。 宋庆龄听到这个评价,高兴坏了,“从此,我决定坚持练习书法,笔耕不辍。” 宋耀如还在客厅专门开辟了一堵墙,把女儿们的毛笔字、英语作文和画作张贴出来,客人来了,便让孩子们自己介绍作品,发表演讲。 兴致来了,还在家里举办辩论会和演讲会。故而宋氏三姐妹,再加上宋子文,无一例外,都是演讲高手,口才了得。 宋美龄刚上初中不久,就已经会用双语演讲,毫不怯场。 幼时,有些口吃的宋子文,上学时,也是口若悬河。 1898 年,宋耀如为了锻炼孩子们的笔力,办了一份《上海儿童报》,是一份英文的打字小报,所有的文章都有孩子们完成,找人打字,然后印刷出来,后来连打字也由他们自己完成。 “ 价值教育”便成了宋耀如教育理念的一大特色,技能、才干对于孩子们当然重要,但让他们明白,无论你们做什么,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一定都会有价值,这更重要。 多数人的迷茫,是因为价值迷失,不知道自己活在世上,所作所为有何价值, 宋耀如从小便肯定孩子们所作所为的价值,明白无误地传递一种挂念: “ 孩子,你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你的价值,举世无双。” 不能说宋耀如的教育没有目的性,他的目的是为了救国救命。 “ 一百个孩子里面,只要有一个成为超人式的伟大人才,中国就有四百万超人,害怕不能得救?”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风云飘摇,从结果来看,宋氏三姐妹和宋子文虽然人生走向不尽然相同,但都取得了常人所不能及的成就,自信独立,追求理想与信仰,气质超凡脱俗,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也是宋耀如教育的基石。 当然你可以说,宋耀如是一方巨富,自然能给到孩子常人所不能给到的资源。 但抛开背景资源不谈, 让孩子成为自己,给孩子尽可能自然、包容、充满艺术的成长环境,鼓励孩子,重视孩子创造的价值,坚信男女平等,这是大部分父母都可以做到的,也是宋耀如留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 转自微信:中国史上最强虎爸:两个子女正国级,三个女婿正国级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2283 次阅读|3 个评论
愚问:中国科学(界)何时才自信?
热度 36 zhangxw 2017-1-7 10:55
愚问:中国科学(界)何时才自信? 张学文, 2017.1.7 习近平主政以来,提出了我国的 制度自信 这样一个看问题的角度与立场,今天在广播中又听到要我们有 文化自信 ,发展我国的文化。于是我想及一个问题: 中国的科学界(科学界的专家,领导层,广大科技工作者。。。)何时才有自信的问题。 想来也是,我们的科技文章要在异国发表才光彩,我们的教授要有留学资历才被高看一眼,我们的科学评奖要以炸弹奖为标准,而大学的课堂,黑板似乎也以英语,英文为上。在大家努力着西装的时代,我们的科学自信是否是一个不可能提出的伪问题? 记得上世纪 50 年代,毛泽东搞大跃进,农业要亩产万斤,农民要大练钢铁,到处大家都在放卫星,可今天我们却谦虚到永远无信心了!? 中国何时具有科学自信? 当然中国如果不搞科学,那么科学自信问题也就无需提出。 反之,如果中国已经有了那么多的大学,研究所,实验室,科学杂志,科学学会,院士,教授,研讨会,而且已经维持了多年,再不敢提科学自信,那么这一切活动难道都是演戏?难道科学领域的头面人物不能给个说法?而本领域的各位是否对全国人民有个交代? 真的不知道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为妥,是问之。 要不然,退一步,问:在科学领域中国何时不自卑再过N年再问何时自信。
个人分类: 科学原始创新|2177 次阅读|43 个评论
挑战极限,玩出自信
bole 2016-7-31 07:36
文 / 胡理乐, 伯乐快乐教育 ;图 / 互联网 自信的重要,无需我多言。 我们更关心“自信从哪来”:成绩好?常表扬?运动强? 今天我要说,“玩”才是增加自信最重要的方式,没有之一,尤其是对孩子,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疯狂的玩、科学的玩、挑战自我,玩出自信! TED演讲《 应该让孩子做的五件“危险”的事情 》指出,玩挑战极限活动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锻炼动手能力,收获自信。这些活动包括开车、玩火、玩刀等。是的,你没有听错! 过度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自信和创造力,也降低了生存能力。 更多的时候,不是孩子不行,而是家长不敢。家长不能陪伴一辈子,孩子得靠自己成长。 教会孩子认知风险、驾驭风险,让孩子勇于挑战、玩出自信。著名的图书《富爸爸,穷爸爸》把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富爸爸教孩子认知投资风险、驾驭风险,从而收获财富;穷爸爸告诉孩子投资太危险、一定要远离,因此一生贫困!是时候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了。 也许,仍有人难以接受我这个观点。因为,很多专家说培养自信的方法是:多表扬、多鼓励、保护自尊。这些方法有一定效果,但我要说, 真正的自信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来自于那些廉价的称赞。 柏拉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我要说:未曾体验的成功难长自信。自信的建立就是用真实体验的成功不断强化自己。因此,自信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夸”出来的。孩子最擅长最喜欢的事莫过于玩,挑战极限的玩,当然可以“做”出自信来。 最后,精选了一些名言,让我们一道领略大家的风采,感受自信的力量! 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莎士比亚【英】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哥伦布发现了一个世界,却没有用海图,他用的是在天空中释疑解惑的“信心”。——桑塔雅娜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徐特立 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拉劳士福古 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培尔辛 能够使我飘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但丁【意】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古希腊】 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同样地遥远。——伯顿 无论如何,“流言”总不能吓哑我的。——鲁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聃《老子》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史典》 本领加信心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赫伯特【英】 对于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美】 骄傲是盲目的,自信则是清醒的。——陈彪【中】 自信是承受大任的第一要件。 ——詹森【美】 信心是又弱又细的线,很容易拉断;但在灰心的时候,它也能将你抛向空高,使你重获生机。——威尔逊【美】 信心是一种心境,有信心的人不会在转瞬间就消沉沮丧。——海伦·凯勒【美】 胜利终将属于那些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人。——理查德·巴赫 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索洛雏契克【英】 实现明天的惟一障碍,是对今天的怀疑。——富兰克林·D·罗斯福 相信自己,相信你的能力。提醒自己,幸运之神与你同在,你将所向披靡。——诺曼·文森特·皮尔【美】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英】 微信扫码关注伯乐快乐教育,共享教育快乐 教育必须快乐,人人都可成才! 伯乐快乐教育 ,关爱孩子成长!
个人分类: 育儿心得|3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振江:神威药业产品自信图强再发力
francy 2016-5-5 00:16
首页 药品频道 正文 李振江:神威药业产品自信图强再发力 2016-05-04 14:41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6-05-04 14:41:06 来源:光明网 作者: 责任编辑:孟圆    光明网讯(记者 沈阳 通讯员 孙平) 4月6日,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第五届第四次常务理事会在浙江杭州召开,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江被增补为协会常务副会长。4月8日,李振江常务副会长接受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健康网络媒体分会的集体采访,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了回答。下面是采访内容。    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接受健康网络媒体分会的集体采访 沈阳 摄影    一、神威药业的三大剂型、三大特色   李振江:神威药业集团是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现代中药企业,是香港中药板块市值最大的现代中药企业,中国中药行业排名前五强。神威有六千名员工,2015年销售收入30多亿元,给国家创造税收5个多亿。神威主要有“三大剂型”:中药注射液、中药软胶囊和中药颗粒剂。我们是中国产销量最大、技术装备最好、产品最丰富的中药注射液研发生产企业,中药软胶囊和中药颗粒剂产销量在中国也是最大的。神威“三大特色”就是紧紧围绕中老年用药、儿童用药和抗病毒用药研发生产现代中药,这就是我们的三大剂型、三大特色。   在中国制药企业里,同时有三个产品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为数不多,神威的清开灵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三个品种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们还有三个商标被国家评为驰名商标,即神威、五福和神苗。“神威”是我们主商标,“五福”是中老年用药商标,“神苗”是儿童用药商标。    二、神威集团由“一二三四”起家 32年前产品是“三水”   李振江:我们企业建厂到今年32年了。1984年,我们当时响应国家号召,民主选举我当厂长。我们是从“一二三四起家”的:即一台拖拉机,两口大缸,三排破平房,四亩地。当时生产产品是“三水”,即“十滴水、红药水、紫药水”。所以说,这三十余年,我们见证着改革开放,见证着这个国家的迅猛发展,我们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我们医药行业的今天,更没有神威的今天。    三、神威公司做强做大的三大关键词:专注 学习 创新   记者:把这个企业通过32年做到这么大,并且专业生产现代中药,从“三水”变成今天这么多现代中药产品,你们是凭什么走过这32年呢?   李振江:首先是两个字:专注。   神威药业走过了三十多年,我感觉最重要的是走对了路。中药注射液最大特点,第一标准要求高,第二对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再一个工艺非常复杂。经过多少年的摸索,我们生产了一系列的中药注射液,可以说每天有550万人受益于我们的现代中药。同样治疗病毒性肺炎,我们清开灵注射液的价格和西药来比,可以说是1/10的价格,但疗效非常显著。神威以现代中药为主,发扬光大国粹,这条路我认为我们走对了,这就是我们专注。专注还要抗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比如说2004年在香港上市以后,很多投资者、企业找我们,让我们进入其他领域,但是我们都回绝了。我认为一个企业和一个人一样的,他都要选定自己的特色,就是说专注,而并不是说我们什么都做。  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接受媒体集体采访讲述公司发展故事 沈阳 摄影   神威在现代中药方面做到了全国前几名,如果我们什么都做,可能什么都不行,为什么?因为企业的资金,各项能力都不是说无限的,它要聚焦,企业要集中资源、核心竞争力于一个行业,在这个行业里打造航母,打造成永不沉没的航母,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么多年我们围绕大健康,打造工业板块,零售板块,包括我们现在大健康、国医堂,我们一直围绕这个行业转,没有介入其他行业。除了专注以外,我认为还有一个是“学习”。这个企业和人一样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从学习当中寻找,从学习当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新的机遇。第一向优秀企业学习,第二向同事学习,第三参加各种会议。   第三个就是创新。企业要不断的创新,我们围绕把现代中药产业做强做大这条主线,我们在研发上不断创新,在营销模式上不断创新。因为营销模式不会一成不变的,比如我们企业在前几年是一种模式,随着环境变化,实际上这种模式现在已经落后了。所以说我们要不断创新,我们应该不断的改变我们的营运模式,不断的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们还要在管理上乃至在整个文化方面进行创新。   我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一点,就是企业的文化。我们神威的文化是精益管理,这个精益管理文化,渗透到质量方面就是“一支药,两条命”。产品代表人品,产品质量代表人的质量,产品质量的背后是道德,是责任,是企业的良心。我们形成了一整套的企业文化,我们无时无刻不用文化感召人们,用文化鼓舞人们。我们企业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播者、文化的捍卫者、文化的继承者。    四、神威药业用工匠精神促进中药现代化   李振江:第一,在1992年之前,我们还是生产西药为主的。大家都知道,西药不是中国的国粹,我们现在大部分西药产品都是国外专利到期的,20年专利、30年专利我们抢仿的产品,而并不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专利。在知识产权方面,有过一件对我触动很大的事,在1992年前后,有一个国外的驻中国大使到我们公司,当时对方提出问题说,西药是不是你们中国的专利,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专利。当时生产的一些产品已经是国外专利到期很多年了。他提出这一点,对我刺激很大。   所以我立志做药就做中药,因为中药是中国的国粹,中国人的国宝。那我们应该如何把国粹发扬光大?这使我下定决心做这件事,这就是中药现代化过程的工匠精神。   1992年,我们陆续开发了以中药产品为主的一系列的产品,比如,小儿清肺化痰颗粒、清开灵注射液、藿香正气软胶囊等等,这都是我们在挖掘传统中药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以藿香正气软胶囊为例,我们原来是藿香正气水,大家知道藿香正气水第一个不好喝,第二个你喝了以后,容易被认定为酒驾。所以我们把这个产品变为软胶囊,软胶囊的优势在于,第一个它有效的把这种挥发成分能包裹住,第二个这个产品最好的剂型就是软胶囊,、藿香正气有好多剂型,除了注射液以外都有,胶囊剂、颗粒剂、片剂等等,但是任何的剂型它不能包住挥发物质,藿香正气软胶囊里面有两种挥发东西,一个是藿香油,一个是紫苏油,这两个油都可以说是挥发的,挥发东西是我们治病的,只有软胶囊、才能包裹住,所以我们就选择了软胶囊这种技术,在剂型上进行突破。   同时,我们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研究,研制生产出来清开灵注射液。到目前为止,每年有3000多万人受益清开灵注射液。我们真正走了一条以中药现代化为方向,用先进的工艺手段,先进的制造理念,包括先进质量控制系统把我们中药产业做大做强,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使老百姓看得起病、买得起药。  光明网记者在采访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现场 沈阳 摄影    五、神威药业借力协会平台 OTC定双位数增长指标   记者:半年前你在西安参加我们协会活动,半年后成了我们协会的领导。你参加协会这个平台,用这个平台的力量肯定对你的整个产品销售、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提升会有些帮助,对团队有没有硬指标?   李振江:2016年没有参加协会时候,我们OTC(非处方药)定的销售收入是两亿元,现在我说不行。加入我们协会这个平台以后,我发现:   第一个是我们会员企业连锁店都渴望销售神威药业产品,因为第一个神威产品质量过得硬;   第二个消费者喜欢,这就是品牌效应。我们的弱项就是我们这几年在OTC(非处方药)方面管理的不好。比如说我们价格的维护,比如说产品消费者的教育,还包括政策的滞后等原因,导致零售业对我们有一些意见。这是我这次参加会以后,第一个最大的感觉。第二个感觉是我们协会组织力量强大、论坛办得非常活、非常好,各种项目接地气。 第三个我们这次感觉到,我和大家沟通后,大家说你们这些产品我们都要,你们定的任务太小了。看了神威的展示,神威真正的内容展示出来了,以前信息不对称,导致销售数量都是不大的。可以说,各个连锁老总都对我们寄予无限的厚望。   这次我们参加会的最大收获,第一个认识这么多的零售商的大佬们,第二个我们在企业转型,由原来传统性营销,变为精准性营销,更多让老百姓受惠,这是我们神威的目标,我们是有信心的。 【相关文章】 光明网药品频道:专家专栏李振江 汪洪峰:破壁产品2016年可以同比销量翻几倍 http://yp.gmw.cn/2016-05/04/content_19953842.htm
个人分类: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1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信,才能创新
热度 7 zhuyucai1 2015-10-5 16:35
搞科研不创新,不是科研。 科技方面,中国人没有自信,严重阻碍创新。 饮食方面,中国人充满自信,创新世界第一。 语文不好,不会讲大道理,讲讲自己的一个经历。 1986 年是我 读博士的第一年,由于课题需要,读到了 Lennat Ljung 1985 年的一篇描述辨识模型渐近性质的文章。感觉这是自己需要的基础理论,但读了很多遍,总是理解不透。 1986 年 底在荷兰北部的 Groningen 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 (Workshop), L. Ljung 参加并作了报告。茶休时,我问了他几个问题。有的问题得到了回答,有的问题他说他也不知道。 开完会回到 Eindhoven ,再读 Ljung 的那篇文章,顿时全部能懂,每个假设、每个公式,全都一清二楚。于是,我很快把他的理论推广到多变量系统,提出多变量系统辨识的渐近法;然后又有了基于渐近法的辨识软件。从那以后,我的科研工作一直顺利。 那次跟 L. Ljung 的简短交谈并没有学到什么技术内容,为什么使我能力大增?事后想想,主要是增加了自信。当时 L. Ljung 已是辨识界最牛的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大师级的。见到他之前觉得他是可望不可及的人。见到他后,发现他也是一只鼻子两只眼,很平和;回答我问题时也没有多高深,有的问题也回答不了。“就平常人一个。”我心里说。 视大师为平常人,是自己自信心的体现。当一件事做成了,自信又会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创新不够,很多中国人认为自己还不够聪明。真正的问题是不够自信。当你内心不信“大师”的时候,就是你自信足够的时候。 怎样建立科研人的自信,应是管理者思考的严重问题。
4009 次阅读|12 个评论
诺奖旁观节神采访:今天你自信了吗?
热度 39 张海霞 2015-10-5 08:43
诺奖旁观节神采访:今天你自信了吗? 十一假日,一大早开车去了河北的草原天路,没想到张北那边头天晚上下了雪,上山的路真的成了天路,结了薄冰,车打滑直往下出溜,路上堵成了一团,好在俺的车是四驱的宽胎,在一番折腾之下,终于成功突围,成了天路上极少的观光车,也顺带让俺家的两位摄影师好好地发挥了水平,带回来不错的片子,急急慌慌地在微信上与大家分享,为了表示自己确实是在草原天路拍的,就专门贴了其中有天路路牌的一张: 没想到被一位远在英国剑桥的同学问:为啥公路编号牌的样式是学美国的呀? 回答:是国人不自信的表现呗!不禁想起去年在剑桥访问的时候,深深被这个具有 800 年历史的大学城吸引,它拥有着无数的历史与荣光,徜徉其中,处处是风景、处处有故事,用自己具有影响力的事情用来命名都用不完,怎么还会拿别人的来说事呢?自然不会,也是这位同学发此问的缘由吧:自信,像基因一样是渗透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的,不经意间就展现出来了。 昨天写创新博文的时候,又联想到此事和各种现状:我们每逢节假日出国旅游购物的狂欢,我们每逢诺奖发布季节全民旁观的劲儿头,我们热衷于搞各种国际庆典的大场面和噱头,以及我们常常在谈论教育、文明、住房、开车甚至是饮食等话题时都不自觉地拿国外(特别是美国)做参照物的习惯,就像这路牌一样,它其实无意之中折射出了我们的不自信,我们还不能坦然地看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没有自信到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所以我们一定要找一个参照系,一方面从物质上自我陶醉一下,一方面从精神上再自我打击一下,从中找到平衡,很奇怪是吧?可是仔细想想,我们中的很多人是不是就是这样做的? 记得有一年在德国弗莱堡大学访问,这是一个德国南部的小城,很宁静,很有历史,大学也办得很好,特别是我所在的 MEMS 专业,这些年也是欧洲的重镇,聚集了一批很优秀的学者,很成气候,其中有一位教授跟我是很不错的朋友(在国际会议上不打不成交的那种),是个在瑞士长大、在德国生活和工作的奥地利人,约了另外两个教授晚上一起吃饭喝葡萄酒,选了一家很地道的当地餐厅,大家聊得兴致很高,不知道为什么就说到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事,他很是奇怪:你们中国人怎么啥都拿美国说事?自己不挺好的嘛!一时愕然,是呀,自己不挺好的嘛!按照他们弗莱堡人的说法: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住在弗莱堡的,一种是希望住在弗莱堡的!这自信深入骨髓,你说它会处处跟人比较去找自信吗?所以他们能够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自己的科研和生活,像这位教授一样:每天早上早早坐火车来,在车站附近的咖啡厅里喝着咖啡看完新闻,走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到黑森林的家里做菜享受一家人的快乐时光 …… 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瑞士的,一个外国人神秘兮兮地到某家瑞士银行,跟银行的工作人员说:“请把其他顾客请出去,我有重要业务要办。”那位店员很客气,把他带到客户室:“您要办啥业务?”外国人紧张兮兮地说:“我要存两百万美元现金!”瑞士店员笑了:“ 先生,您不用避嫌,在瑞士穷不丢人! ” 哈哈,这事很有意思吧,仔细想想它都事关自信,一个人的自信不是用名牌和金钱可以买来的,一个民族的自信也不是靠一两个诺奖就可以装点起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很多代人的努力、不同阶层的共同进步,让大多数人能够安居乐业,让自信在大多数人的血液里自然而然地流淌,这才是真的自信、真正的崛起,也只有有了这样的自信,我们才不会大肆渲染某一次获奖或者某一次失意,才不会去过度解读某一次偏见或者礼遇,才不会一方面说着歧视别人的话一方面又被担心被别人歧视!也只有有了这样的自信,才会让我们即使对那些恶意的谩骂和无礼也有一笑了之的大度和潇洒,才会让我们心平气和而且理智地面对过去的伤痛和失败,才会让我们头脑清醒地认识自己今天的成就和问题而不盲目地比较和自负! 今天就要开始新一轮疯狂的诺奖旁观节了,我真希望媒体能够借机搞一次采访:今天你自信了吗?这应该 是个很好的提醒 。 【后记】 没想到早上的博文竟然无意中一语道破天机,10月5日下午5:30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真的回答了这个神问:当然自信啦!祝贺屠先生,感谢饶毅老师,是他长期为以屠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有突出贡献但是在国内没有发言权的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界奔走呼号,其贡献和影响也同样值得大力表彰!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9966 次阅读|35 个评论
在学院2015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wangdongsheng 2015-8-2 11:04
尊敬的各位同学、毕业生们: 你们好。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 20 年前我的大学毕业:武汉,盛夏 7 月,骄阳如火。武昌,破旧的火车站,同样一首歌曲“踏上月台,从此一个人走,祝你一路顺风。。。。。”,我送走了我的同窗同学,而今天我又要送走我自己的学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接受这个任务我很忐忑,也很紧张,不知道讲些什么?我想明天的毕业典礼可能校长要讲人生大哲理,而生存大智慧院长谈了。 首先,我要祝贺你们,祝贺你们顺利毕业。四年前一次刻苦铭心的考试,不论春风得意,还是遭遇坎坷,命运之神带你来到大连,一座浪漫的城市;大连海事,一座校园尚算美丽的大学。也许你的内心很不愿意接受,但它将是你心中永远的烙印。事实上大概同龄人的前 10% 才能享受这份带“荣耀”。四年光阴,或充实或虚度,至少获得了步入社会的“敲门砖”。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这是多么幸福和令人憧憬的事情!我只希望你们永远记住:海事大学的学生曾经是前 10% ! 其次,我要感谢你们,感谢你们这四年的配合。大概从七岁开始,你们就被叫“老师”的这种人,象唐僧一样喋喋不休,你们整整忍受了一十六年,这是怎样耐性啊。在坐的有我教过的土木的学生,也有我没教过的,感谢你们视而不见我教学中的错误;感谢你们挑灯夜战完成我的补考;感谢你们默默忍受我偶尔发怒时的讽刺挖苦。人生而平等,以互相尊重为先,我只希望你们能够做的:向尊重你的人和你尊重的人道声感谢! 最后,我要祝福你们,我很坚信“ When they grow up , they go their way ”,当他们长大时,就会走自己独立的路。祝福你们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2872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说科研的兴趣与自信
热度 16 fpe 2015-6-22 15:26
也说科研的兴趣与自信 看了李建国的 《 科研需要兴趣和自信 》 , 觉得他意犹未尽,还没有充分表达出科研兴趣与自信对于成果的推动作用,这里换一个角度(工程师)来深入认识兴趣与自信。 什么叫做科研的兴趣?就是科研的鉴赏力,能够发现可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工科学生,如何才能有兴趣?兴趣发自个人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为何有兴趣?因为理论存在薄弱环节,看到薄弱之处存在机会,是我们的兴趣之源。所以兴趣来自知识的广度,只有认识清楚了目标,才会有兴趣琢磨,找到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之所以深挖可燃性,是因为自己读过 500 篇文献,完全清楚这个领域在过去 200 年内认识的零散状态,存在着突破的可能性,只要存在机会,必然会有人抓住机会,不是他,就是我,所以才有必要从理论的角度来统一可燃性理论,作出一份填补空缺的贡献。 什么是科研的自信?就是科研的实践力,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工科学生,如何才能有自信?自信来自对解决方法的信心,来自对前人方法的洞察和积累。只要有实际问题被提出了(有兴趣),解决过程是非常简单的(有信心),关键是,我们应当全面了解本领域大师们作出的关键性假设或公式。他们之所以能够不朽,是针对本领域的核心问题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我们只需要把他们的成名工具改造一下即可。这就是信心,建立在对前人方法的(深度)感悟之上。消防工程的核心是什么?如果你在这个(消防)领域学习四年,就会知道燃料与氧气之间关系对放热的影响,是所有公式简化的核心。我就是把本领域这一耳熟能详的公式用得炉火纯青,才能解决我在可燃性领域所遇到的全部障碍。说白了,成功之人必然有其“三板斧”,没有“三板斧”的人,大概对科研没有入门。学生的任务,就是体会老师的“三板斧”,开发自己的“三板斧”。密宗三十六,艺成天下行,关键是开发出自己的“三板斧”。所谓学者的功成名就,就是他的“三板斧”大白于天下,人人都知道。所谓学者的隐身埋名,就是他的“三板斧”只有自己知道,人人都看不出。我们在科学网上爬格子,写博客,舞枪弄棒,无非是证明自己还有“三板斧”,读者未必明白,所以我们还需要持续爬格子,写博客,摆弄自己的“三板斧”。生命不息,弄斧不止。 所以,兴趣来自广度或高度,信心来自深度或熟(悉程)度。 什么是高明的导师?高明的导师是根据你的能力,量体裁衣,给你下周的课题难度让你能够在一周时间内恰好达到完成的程度。什么是聪明的学生?聪明的学生是能够领会导师意图,即能够充分掌握导师的方法(即听话),又能够在可解决问题上有所突破的学生(即灵活)。为什么“ What’s next? What’s new? ”的科研模式最 Productive ?因为高明的导师则根据学生的进展提出可以实现的阶段性问题,即引导学生发生兴趣(即“ What’s next? ”)。聪明的学生则是在导师预期方法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些预期中的(听话)或没有预期到的结果(灵活)(即“ What’s new? ”)。能够在兴趣与自信之间达到持续的平衡,这样的组合最容易产生优秀的结果。 说句题外话,一般而言,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听话”超过“灵活”,听话至少还有成果,太灵活的学生则有可能选取一个无法完成的目标,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所以“ What’s next? ”比“ What’s new? ”重要很多,即老板比打工仔重要很多,功劳都是导师的,不服不行。多少“聪明”人,都是栽在了这一点上。 除了在工程领域的“理论薄弱有机会”会产生兴趣之外,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反常现象有琢磨。比如,我对恐慌的兴趣,来自课堂上老师的一句话“在消防工程领域恐慌是极其稀少的”。为什么会稀少?为什么会常见?深入琢磨下去,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发生在被定义的最初环节。如果学术领域的研究对象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是否其中存在研究的机会?社会领域(火场人类行为学)存在的很多问题,完全是没有定义好概念所造成的,这就是机会。当然,还有一些未知的领域,仅仅是因为社会需要就会产生兴趣,比如大数据和云计算。 对于自信,除了我上面推崇的“成名之人有绝活”之外,“他山之石可攻玉”和“旧瓶新酒看假设”也是在方法上作出突破的自信之源。比如有人把水泥堆的公式,推广到煤灰堆的公式上,调整参数即可使用。只要把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新假设来对付,任何理论都是可以随便外推或内插的,只要你对对象和需要认识清楚即可。这个“随便”,意味着对方法论认识的深度。 在所有的读书高人中间,有两人值得敬佩,一个是冯卡门,一个是金克木。作为工程领域的巨匠,冯卡门看文章有绝活,只看开头和结尾,开头定义问题,结尾重述方法,中间过程他是了然于胸,因为他是理论高手,在理论基础上非常扎实,所以在方法上游刃有余,只要有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存在崭新的方法。社会科学领域的金克木写出了《书读完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魄和境界?第一,读书有方法,什么都不怕;第二,心中藏沟壑,不懂可外推;第三,治学体系已完备,体系之内无创见。当你把问题纳入现有的知识体系之后(书名题目反映这一点),你的假设和结论都已经被高手看出来了,所以高手还需要读你的书吗? 说白了,作学问和搞研究,需要对理论认识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有了高广深,还怕作科研吗?作人也一样。
个人分类: 消防以外|4320 次阅读|24 个评论
科研需要兴趣和自信
热度 30 lijianguo531 2015-6-21 11:28
科研是甘坐的冷板凳的高冷兴趣。我把它归结为兴趣而不是职业是因为把科研当职业干会变得累、浮躁、势利,甚至弄虚作假。一旦走到弄虚作假的地步就与社会上的坑蒙拐骗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科研上的“坑蒙拐骗”显得更高大上,就因为这种高大上其危害的隐蔽性、长期性和短暂“成功”后的喜悦感会让一个人彻底迷失方向。科研是兴趣。这就是我为什么自己坚持从事自然地理的原因。我在考研的时候是考的是人文地理专业的硕士生,因为没有考上才会被调剂到重庆师范大学。当时,重师的老师问我:“你不是考的人文地理吗?我们这人文地理专业已经调剂满了,不接收人文地理了。”就这样挂了电话,我很失望。过了一天自己又鼓起勇气,打去电话再次恳求那个老师,我说我想调到自然地理专业那边。估计是那边的自然地理实在没有人了,那个老师笑了一声也就同意了。说实话,这是偶然,我当年考浙大是因为自己不想考数学才选择考人文地理的。这这一偶然的机会却也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然界的奥秘,也让我现在觉得人文的东西不过瘾,不能满足我内心的好奇感。 现在海岸带滩涂的研究对我来说就是兴趣所致,我在自己睡觉的时候有时都会突然从脑子里面跳出来一些关于滩涂的 ideas ,我会用最快的时间把这些点子记录在手机里。有的人说,“我对科研没兴趣。”说这句话的人如果是硕士生,特别是研一或者研二,我一般都会提醒他(她):没兴趣其实有两种可能,(一)不是没兴趣,是没有接触,不了解。(二)接触了之后确实头大。自然地理的兴趣来自于实验、来自于野外调研、来自于观察、来自于规律。我以前在西南地区做自然地理,那里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区、脆弱区和过渡带。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大生态问题,如:石漠化、退耕还林还草、三峡库区生态监测、水土流失等等。所以,当我考上南大的博士的时候我很迷茫(其实也就是找不到兴趣点)。我很纳闷,东部没有山高水长、没有茂密的植被、没有大型的生态工程与生态保护需要,以后怎么开展科研工作?来了之后接触了无锡的地球化学调查、接触了海岸带滩涂研究才明白原来东部地区环境地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沿海滩涂生态研究更是大有作为。如果你是硕士、博士读完三年后说没有兴趣,那我真的就建议你远离科研,你应该更适合其他的工作。 同时,科研也需要自信。科研的自信体现在甘坐冷板凳、相信自己科研的方向和实验的思路。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的一个学生李科。硕博四年间只专注于一个科学问题——量子信道私密容量不可加。四年结束他一篇论文也没发表,而且经常要求去参加量子通讯的顶级国际会议。参会后回来也都是寥寥几句,“感觉不好”,“还得深入讨论”之类的话。但是,他在四年之后的一天静静的走到老师的办公室告诉导师,这个问题我证明出来了,最后发表在物理学的顶尖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自然世界的探索过程中失败与成功往往不成比例。失败无数次之后才有可能会成功一次。只有相信自己有能力,相信自己的感觉,这样你才会百折不挠的去面对自然探索中的失利和弯路。 兴趣和自信是坚持科研的基础。有兴趣是科研成功的开始,有自信是走上成功科研的基础。而坚持是科研的唯一模式。现在学科发展越来越专一化、门类很多。即便是做大地学也有几百上千个方向和重要领域。不像过去那些善于思维的大家都会成为博物学家,像达尔文、亚里士多德、沈括等。现在基本上没有这个职业和称呼了。哪一样发现和规律的背后都是包含着大量的辛勤工作。坚持是一种生活的节奏、坚持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坚持也是科研标签。科研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调研与观察,并适时调整自己的思路与方法,在不断的调整和改进中一步步达到成功的高地。
个人分类: 学术视野|20605 次阅读|35 个评论
神在我最不需要的时候却出现了
pingguo 2015-6-11 22:01
六月的雨,有些突然, 很快停下来,可是不那么彻底。 树叶回到如如不动的自信, 它们刚刚还在哗哗颤抖。 雷声也已远去,未留一丝痕迹。 此刻的我仿佛回到生命之初。 我无需看得多么远,无需知晓一些为什么。 神在我最不需要的时候却出现了。 2015-06-11
个人分类: 诗歌|14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把握健康
热度 1 zhouia 2015-5-31 18:18
把握健康 1. 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 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 (1) 足够的气血; (2) 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适度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 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 (1) 减少体内的垃圾; (2) 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 (3) 增加体内的气血。 14. 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有一定的悟性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 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念)佛吧。学(念)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 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心)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 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 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 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0. 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1. 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2. 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3. 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4. 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5. 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6. 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7. 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 28. 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29. 人病可分两种: 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30. 主发谓之机。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他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机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事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它是点,不是面。可是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也可以讲,病机一开,人的病状就会显现出来,人就进入了“病”的恶性循环当中。和病机相对的就是“生机”。生机一开,人就会进入康复这个良性循环当中。实际上病机和生机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是一对阴阳。病机开了,生机就关了,而生机开了,病机也就自然开始关闭了。这个就是辩证法。) 31.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32.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33. 风寒阴阳暑湿,在在皆可使人致病。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富人多逸,故多气恼。贫人多劳,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尽则穷。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富,则精气神之抵抗力弱。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 34. 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 35. 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欲杜此贼,当先摄心。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静坐(心)。 36. 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 37. 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 38. 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心)。 39. 静坐(心)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40. 人在生病的时候最忌讳是嗔恚心起。这个时候一定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然后慢慢调理,健康很快恢复。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 41. 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 42. 子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 43. 睡时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44. 午时属心,此时可静坐(心)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 45. 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不然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46. 人生一切事业,皆以精神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强弱,全赖心神之静定不乱,一个乱字,足以妨碍一切工作。 47. 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百病无不先由气滞,气郁于内,肝先受伤。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诀。而化除要诀有二:第一寻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则一切自化。第二以药石、按摩助其化除,帮助血气之流通。 48. 养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损气,反而不美。另不可贪多,贪则无恒而性急,况百病由贪而起,不可再贪以重增病苦也。 49. 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连。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济,则蒸气内发。各部机体运动,可求得健康。此可于舌上察知。舌无水则不活,故活字以三点水加舌字。舌上可以报告内部各种病状深浅,以断生死。 50. 大病自救法: 一、不要怕死,决信我这个病,非但可以养好,并且身体可以格外健康,保证长寿。因为自己机体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二、相信不用医药或靠何种营养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三、从今日起,我决定不许再去打扰我那病体,不许想著我那个病是如何病的,好坏都不许去计较它,只做个无事人。四、在这修理期内,不许想念工作,也不许悔恨丧失了时间和工作,专心一致,否则又迟误了。 51. 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52. 修行要诀: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作祖无他秘密。 53. 具体要求:不许任何部分用一点气力,包括意念、呼吸、肢体,做到:眼不观,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口不纳,心不想。此是唯一条件。若有所思所闻所觉,即是用气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气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气力。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内出纳,而浑身八万四千毛孔中有了动作,或张或翕,此时无我无身无气无心,天然心归本位。所谓引火归元,又名水火既济,为治疗百病之总诀。 54. 为了养生而死的,占十分之三。到底怎么回事?是因为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了。为了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这样,他那颗心整天缩成核桃样,像是被狗反复啃过,怎么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你要是养生,就得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能远离死。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会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打仗遇不上刀枪,就是遇上,刀枪也不伤他。为什么?因为他不把死当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没法了。养生,并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经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经不再怕死,那么死也就不再是问题。生死这一关过去,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因此,修道的人能够长生。没想到长生,反倒能长生。一心想着长生,反而死得快。长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带现象。 55. 人有病,人还不以为有病,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 56. 天天三更半夜还在网上的人,本身就是养生的大忌。包括一些所谓的名医也是这样。还有,他们的心量也是斤斤计较,试问这样的人连自己都保不住,还怎么医人呢? 57. 别贪那个小便宜,大便宜也别贪。一个贪字就含着祸。贪,患得患失会导致人得心脏病。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现。 58. 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心)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59. 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60. 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 61. 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在吸气时,实际除了肺在吸气,整个身体是在把体内的气向外排,即把人的气释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气时,实际人是在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气。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62. 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63. 运动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二是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 64. 什么是悟性?什么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看待一切事物。但一些庸人自扰的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看复杂了、做复杂了。繁和简其实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两个方面。聪明的人看到的是简单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复杂的一面。 65. 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佛是什么?佛是心。 66. 现代的医院和法院差不多,动不动就给病人下了死刑判决通知书。而好多情况下,是把不该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以“癌症”为例,癌症现在在人们的心里=死刑。其实如果我们不叫它癌症,那么对于病人来讲,就等于给病人留下了希望,等于留下了生机。所以我讲, 现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吓死的,是被精神压力折磨死的,同时也是被医院折磨死的。因为你一旦被诊断成了癌症,那么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处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为你是癌症。 事实上讲,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从心生,一切病从心治。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有生机。找到了这个生机,对症而治,你就会康复。 67. 根据阴阳互抱的原理来看,清与浊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将与体内污浊之物相抱,从而把它们排除体外。 68. 污浊之物的产生一是因为食入不干净食物,但更主要的是食入了过多的食物,体内不能运化造成食物堆积成垃圾。 69. 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果能顺着他的运数去做,就会平安无事。有悟性的人会发现、知道自己的运数,知道他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所以养生绝对不是简单模仿,人云亦云。不要去羡慕别人,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到自己的悟性。那么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其实这太简单不过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70. 很多人一听到医师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往往都会显现出一副无辜的模样,希望用切、割、毒、杀等外来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 以感冒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话,通常患者都会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经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有些人会说,自己最近吹了冷风、淋了雨;有些人则说,工作的压力很大,常常头痛又失眠。事实上,诸如此类现象,都是导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话说,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觉性够的话,自然能够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标。 71. 真正的科学是什么?就是因缘果报。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学。 72. 没有怕吃亏的心,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心。换句话说,就是你能吃亏,别人就是要你命你都舍得,你都给他,而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去贪便宜,那你的心还能不定吗?世人谁能做到?但佛、古圣先贤就做到了。 73. 学问深时意气平,心定则气平。所以对于一个得道的人来说,观察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也是相随心转的结果。 74. 名为五欲之最难破者,色次之,财又次之,食与睡更次之。名心不死,无以入道。 75. 百病之始,起于风邪乘入。如体气虚弱,营卫失调,或忧思惊恐,酒色劳力,真气耗而外邪入矣。 76. 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77. 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78. 对于医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79. 从当年希特勒绕开盟军坚固防线攻克马其诺防线的案例中,我悟到了:对付一些顽固的病症,不能正面硬攻,要从其他的相关方面突破。如治疗肾病,肝病这些顽固之症,可通过调肺、脾等来达到效果。 80. 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81. 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后能顺其自然,这个人就是神人。懂得阴阳了,懂得顺其自然了,你就一定会成为良医大德了。 82. 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你顺应这个过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病人的平衡,怎么会治不好病呢。 83. 简单和复杂是一对阴阳,越是复杂的事情,往往用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同样,看似最简单的问题,你往往解决起来并不容易,你付出极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这就和刚柔一样,柔极能克刚,刚极柔不防。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有这个思路,遇到复杂的问题要去找简单的方法解决,遇到简单的问题不要忽视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和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就是对问题给予藐视,对过程引起重视。 84. 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是不是这个道理。吃饭睡觉有几个人能顺其自然,有几个人能遵守自然。你遵守不了,为什么?因为它太简单了,正因为太简单了,所以你就不容易遵守。这就是辩证法。 85. 什么是平衡?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86. 阴阳之道就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任何一对矛盾,如果一方脱离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约了。那它离消失、灭亡就不远了。你看,当今社会,领导们都不喜欢制约,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贪污受贿,其结果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阴和阳就是如此。大自然中,一个事物的出现,总有另它产生的因素,但同时总会出现另一因素来制约它。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也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道理。所以养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了,总有一个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时也会有一个制约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 87. 什么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阴的制约了,所以其下场毕竟是……,同样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这就是失去阳对他的制约了。 88. 如何具有大智慧,没有博大的胸怀,哪来的大智慧。 89. 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要应时,到什么年龄就要学他这个阶段应该学的东西,否则就是不应时,不顺其自然。但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有多少是学了应该学的东西。小时候应该学什么,应该学德,学孝道,接着学识字断句,再往下学如何做事。到青年学如何优生优育、家庭幸福。到了中年,学习养生之道。到了老年,学放下心态,安享晚年。继续教育学什么,就是要学这些。 90. 情志跟疾病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药物治疗,治来治去都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91. 养生有一条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阳气不足,阳气不足,死神就会找到你。这就是道家所讲的,修炼人要有英雄的气质。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92. 当你把什么学问理解到她是非常简单朴素的时候,这时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你还感到她是那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测,那是你还没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见到茂密的树叶,而没看到她的根本,这时候你还是处于“有”的阶段,没有达到“无”的境界。一切离不开阴阳,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这个根本就是阴阳。知其一,万事毕。 93. 凝神定气,物我两忘。---养生的真谛。 94. 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95. 五行相生相克的应用:凡是因五脏太过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克的方法对治。同样,凡是因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决。这是运用五行的根本原则。 96. 现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质生活方面下工夫,这种追求的后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这种欲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们的就是无止境的痛苦。其实,物质能带来的享受,精神也能;药物能治疗疾病,心理疗法也能做到。所以,我们用一生来追求财富,不如用一生来培养出一种好的心态,让我们的精神达到一种超凡的境界。 97. 我们人体是一个充满智能的机体,我们的身体有好多“哨兵”:牙齿、阑尾、扁条体等。本来一旦我们的身体有异常时(通常是“上火”),这些哨兵会立即做出反应通知大脑。聪明的人这时候就应该调整心态,检讨自己,让自己平和下来。但现在我们的西医都做了什么?你疼不是吗,我把你们通通切除掉。现在更有甚者,发明了一种仪器,你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吗?我把你鼻子里的敏感区神经烧毁,这样以后你怎么刺激它都不会打喷嚏了。西医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可能我们再生病后,切掉的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了。 98. 记住,我们偶尔拉肚子、打喷嚏、咳嗽、发烧等都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修复系统在工作,不要一出现这些症状就滥用药物。 99. 很多重病或绝症,都只有一个理由:(气)恨。当这(气)恨没了,病也必一起消失。这世间最难解的是绵延不止的(气)恨,因有解不开的(气)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100. 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但愿您也能和我们一样拥有这份自信。 生病权 我一直以为:生病是有难度的,尤其是生大病、重病,比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等。那得费多大功夫才能成功啊!你得反复生气、郁闷、胡吃海塞、通宵熬夜,为发财升官绞尽脑汁,但即使这样还不一定能成功。 现在收到一篇没署名的文章,肯定是专业医师写的,才发现光靠自己努力生病是不够的,还得有专业人士帮忙才能得重病、大病。当然,要想死得快,就更多需要专业人员协助了!感谢这位无名氏写的精彩科普文! 一、生病的幽默 生病,是很需要技术的,尤其需要专业的医生和专业的医院来协助,否则,即使生病,也很难获得足够严重的疾病,很没有成就感。 普通大众毕竟不够专业,要生产大病,毕竟也不容易。在对付身体——这个自然的杰作方面,缺乏好的工具,更缺乏优秀的武器,无论你多么努力,由于你的身体会保护你,所以, 单独依靠你的力量,很难让自己迅速地得一场重病,并且,快速地离开人世。 二、生病的意义 如果遭遇病毒和细菌的攻击,你的身体就会发动感冒的症状,通过咳嗽,流鼻涕来去驱赶病毒与细菌, 大多数的细菌和病毒,都会被身体顽强地抗击,而在一周内清除出体内。 如果有毒的物质通过消化道进入身体,那么身体就会通过呕吐,拉肚子来排除,万一,少量进入了身体,身体还会运用皮肤的通道,以长痘,长藓的形式,将血液里的毒素排到身体外面。如果这样的力量还不够,身体就会调集全身的力量,来发动一场火攻,让来犯者被发烧的温度抑制着,无法繁殖种群,以至最终灭亡。 三、发烧 要是发烧无法进行,身体就会出现发炎——你必须记住的是,你的身体一刻也不会漠视伤害的存在和继续,只要一息尚存,身体一定会对入侵者进行抗击,一定会对身体的损伤进行修复,这是身体与生俱来的使命,是潜藏于基因中的任务,是生命维系的根本,任何时候,只要身体拥有条件:营养、氧气、休息,身体就会一次次对各种伤害进行反击,而这个反击的动作,恰恰就是医生和病人共同想要消灭的疾病! 四、养病乎? 对于那些非意外伤害所造成的疾病,那些因为生活中错误的习惯累积而造成的慢性疾病,医生和病人,都不打算真正帮助病人改变行为,病人每天,每一刻的行为都继续伤害着身体:继续抑郁,甚至更加严重;继续不运动,因为躺在病床;继续缺乏营养,因为在医院饮食无法照顾;继续睡眠不好,因为没有哪个人会热爱躺在医院睡觉! 住在医院,没有任何行为是对慢性疾病的康复是有利的。相反,各种伤害,比住院前更加严重——在这样的条件下,医生宣传可以治疗疾病,而病人很配合地相信和接受这可笑的逻辑。 越专业的医生和医院,越有能力让你忘记了自己的责任,而依赖医疗技术的神化, 人们愿意相信,可以不需要要均衡的营养,良好的睡眠,适当的运动,放松的心情就可以恢复健康的哦! 这样可笑的谎言,不仅受到支持,而且受到法律和社会大众的联合保护,他们明明知道慢性疾病正是由于错误的生活习惯而造成,正是由于心情压抑、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营养失调、睡眠不好而引起,而他们却用更糟糕的条件来治疗这样的疾病,你看不出来,这不是治疗,而是制造疾病!? 五、咳嗽与止咳 本来,感冒的反应,很明显是身体将入侵者排出体外的动作,而止咳的意义是什么?止咳药物是帮助毒素进入身体还是抑制身体驱除毒素?身体用这么大的力气来咳嗽,用这么多的能量和黏液来扫除毒素和入侵者,却被所谓神奇的药物制止。 止咳的作用,根本不是治疗疾病,而是粗暴地压制身体的自愈能力,协助病毒与细菌进入身体内部,到身体内部更深处去繁殖。 当咳嗽被制止,细菌与病毒就象鬼子进村那样从口腔与鼻腔这个外部器官通过,进入了支气管与气管,这个时候,身体显然知道靠咳嗽已经不可能将敌人赶出身体,于是,只能动用身体的储备能量,通过发烧,来完成对来犯者的阻截,这是一场战争,战争的痛苦将由身体而不仅是你来承受,身体的命运,仰赖你正确的认识,懂得做身体的支持者。 六、发烧、发炎是身体的本能发言权 发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将使得身体的养分与能量在短期内消耗迅速,如果你知道提供对应的营养,身体就不会有损伤,也不会疲劳,如果你不知道配合,那么身体就会因为能量的流失而感到无力和疲倦,这个时候,并不是身体出了大问题,而是身体选择让其他的消耗能量的器官停止工作,而把能量节约用于战胜来犯的对手。 如果发烧顺利进行,不受外界干扰,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够为身体提供增加免疫能力、以及能量所需要的物质,那么,接下来,你会看到大量的鼻涕出现,那就是你的身体经过奋战所杀死的细菌和病毒的尸体,当然也包括身体内的阵亡将士——那些于敌人同归一尽的白细胞,身体会用接下来的时间帮助你打扫战场,使得一切回归和平。 可惜,无聊和黑暗的医疗体系,正在凶狠地消灭你和你的孩子的免疫能力,那些 抗生素的运用,吊瓶打针,降烧所造成的后果,正在为你和你的孩子可以在将来,因为免疫力的低下,而造成癌症、肝炎、肾炎、肺炎、心肌炎、关节炎创造条件。 一切的炎症,都是身体不得不面对已经入侵到身体内部的细菌与病毒所做的又一个反击措施。 炎症的发动,来自发烧的失败,那些被一次一次用药物抑制住发烧的人们,包括孩子,最后一定会变得很久身体都不会发烧了,因为发烧所需要的大量的酶以及能量已经因为持续地与药物抗争而消耗得完全不够了,身体现在根本就没有能力发烧了,而不是没有病了。那些手脚逐渐变得冰冷的人们,都是年轻的时候,被一次次降烧而导致的结果。 现在,身体失去了发烧这个最为有效的武器,已经无法杀死敌人了,身体只能够运用发炎的办法,将敌人限制在身体的某个区域,以阻止血液受到污染形成致命的血毒症,从而导致细菌病毒蔓延整个身体。 要命的是,那些没有良心的混蛋医生和医院,无知地继续与鬼子合作,继续制造着各种让身体衰弱的办法,他们发明了各种消炎的药物,用输液的方式,混入你的血液,抑制你身体的免疫系统,从而拆除了你身体用于围堵细菌和病毒的防卫墙——炎症, 尽管所有医生都学习过发烧和发炎的机制,都清楚,这是身体自我保护的最重要的能力的体现,然而,为了利益,为了那份莫名其妙的虚荣心,为了展示他们手中的合法的文凭的作用,他们愿意以一个虚假的方式,来消除人体的保护能力,消除宝贵的发烧和发炎的能力,来让病人以为战争已经结束,敌人已经消灭了! 而病人万万没有想到,他感激和尊重的医疗,居然消灭的不是敌人,不是鬼子,而是自己人,消炎的动作等于亲自炸毁了身体内的弹药库,炸毁了身体建立的城墙,让敌人欢笑地在身体内居住和繁殖。 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污染了血液,干扰了基因的复制,掠夺了身体的营养,强奸了身体的细胞,敌人在医生和你的协助之下,闯入你的家园,在你的身体里唱歌跳舞,你的身体忍不住地发出各种疼痛、烦躁、紧张、恐惧的信号通知你, 甚至在夜里运用可怕的梦来告诉你:你正在迈向深渊,请求你运送养分,阻止垃圾食品以及有毒物质进入身体,而这些呼救的宝贵信号,却再次被医院的止痛药、安眠药麻痹,被镇定药、激素所掩盖, 可怜的身体,哭都没有人理,连呼喊的权利也被剥夺,所有的危机信号被医院和你这个混蛋病人一一掐断,你的身体陷入一片漆黑的孤独处境:没有子弹,没有粮食,没有外援。有的,都是敌人需要的有毒害的垃圾食品,而且是你负责运送的,你同时用糟糕的心情让你的身体缺氧而使正常细胞加速死亡。你每天继续用你赚的钱糟蹋自己。 七、重病大奖 现在,你终于在医院和你自己的帮助下,获得了可以得癌症的权力,恭喜你,既然你这么喜欢压制身体的反应来获得虚假的舒服,那么,你如愿了,你已经创造所有可以得癌症的条件,同时, 也把所有可以制止癌症的能力一一消除了 ,现在,你可以领到这个独特的执照了,医生们微笑地祝福你,他们说:我们从你出生就开始谋划和等待,我们很有耐心地帮助你的免疫力成功地降到可以得个了不起的肿瘤的地步,现在,你赢得了大奖,来吧,你终于有资格让我给你一刀,让我们帮你切了这个肿瘤,再加个化学炸弹——化疗,送你上路吧,因为,折腾了这么久,你也没有多少体能可以支持下去了,可以结束了。 然而,你的身体有着如同刘胡兰那样的钢铁意志,为了生存,为了生命的延续,作为动物几十亿年继承下来的本领和使命,身体一定会穷其所能,努力地做出最后的奋战,来保卫与你同在的身体。你的身体这个时候的免疫力已经帮不上多少忙,但是,身体会运用纤维蛋白质的力量,将癌细胞紧紧包裹在一个组织内,最大限度地限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速度,坚强地对抗着,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50年全力的保护着你的生命。这个肿瘤的外部,就象一个堡垒把癌变组织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可怕的医生在那里等待,他们准备用刀,用化学炸弹,把这个城堡炸掉,他们还说服并威胁你配合, 提供足够的钱 ,把癌细胞从肿瘤包裹中解放出来,让癌细胞与血毒、细菌、病毒们汇合、庆祝,让癌细胞突破身体的重围,向各处转移、扩散。 可怜的你的身体,被这个卓越的科技,了不起的专业优秀的管理团队彻底打败了,科技与专业,充分的证明了“人定胜天”的思想,让这个渺小的,上天创造的身体, 成为火葬场的一团灰,然后,成为人们怀念的故事。 搜索 复制
个人分类: 中医与健康|2057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匿名攻击的思考与建议
热度 15 chrujun 2015-5-9 19:33
关于匿名攻击的思考与建议 /陈儒军 昨天晚上匿名评论引发实名博主之间的纠纷我正好见证了。晚上有事儿回来,登录科学网正好发现几条热门博文都是关于纠纷的事儿。作为科学网在科学网开博近7年的老博主,我觉得匿名评论的攻击问题与博主对待匿名评论的方式有很大关系。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些博主粗暴对待匿名用户评论是导致匿名攻击的主要原因,一味谴责匿名评论者也有失公允。 我经常发现一些现象: 1. 有的博主随意删除匿名用户,甚至实名用户的评论。 2. 有的博主针对自己不喜欢的评论,随意贬低和挖苦匿名用户。 3. 有的博主对不喜欢的匿名用户设置黑名单,有的匿名用户刚开始仅仅是善意批评就被拉入黑名单。 4. 有的博主将不喜欢的博主拉入黑名单,同时批评对方。 5. 有的博主对一些善意批评任意辱骂。 像我这种实名博主都遭受过被其他博主拉入黑名单和删除花费心血写的评论的遭遇,更不用说匿名用户了。最近,我就被多次鼓吹大家理性批评、写多篇博文批评多名博主博文问题的吴博主拉入黑名单。删除用户评论、搞黑名单是一种很专横行为,容易导致批评者的反感和攻击。我发现被攻击的不少博主存在粗暴对待批评的行为。不删除匿名用户评论者,却极少受到攻击。 因此,我认为科学网的博主们也要反思和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图一时之快删除评论和搞黑名单。我们要从心里尊重每一位对手,不要封杀对手的言论。 去年我写的一篇博文受到很多非议,实名和匿名的都有,我也没有删除任何评论。正所谓抛砖引玉,有批评其实是好事。君子坦荡荡;为人不做亏心事,对批评有什么可怕的。如果别人发现了我的不足和错误,更有利于我提高自己。我为什么要去搞黑名单,搞封杀呢? 只有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才会去干这种事儿。做人自信,做事自信,对批评更要有自信。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5690 次阅读|32 个评论
博士生的乐观和自信来自哪里
热度 57 lixiong45 2015-4-16 09:42
我看过不少博士生的真情告白,在网络上传得很火的,往往是以彷徨、迷茫、讽刺或抱怨为主题,这是中国科研体制的诟病,也是一些没有责任和良心的 “ 导师”祸害的结果。 “抱怨”是发泄情绪的有效手段,也是揭露问题的重要方式,小则可以引起众人的共鸣,大则引发制度的变革。但是,在成功触动政府按个人的愿望做出调整之前,消极悲观的“抱怨”对自己总是弊大于利的,轻则阻挠进步,重则破坏生活。 我不太喜欢抱怨,一直以来也努力地向周围传递着一丝正能量,这绝非因为我的生活总是万事如意,顺风顺水。相反,我的研究生有着不一样的遭遇和煎熬,但如今即将毕业,我只想感谢这段经历和生活带给我的磨练和塑造,面对明天,我依然充斥着一腔激情,因为我的身体和思想是自由的,我还可以去追逐,去奋斗。以下我与广大在读或即将毕业的博士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希望能带给一些人一丝不抱怨的勇气和理由。 从“入学难”到“毕业欢” 有很多想读研却没有机会读的学生,其中数量最大的应该是败给了考试制度,其次可能是家庭条件不允许。考试和家庭对我都不算问题,但我曾经同样是一个差点没机会读研究生的人。 尽管我当初考了所报专业的第二名,但正是进入复试的时候我的麻烦就来了。我不仅出生贫寒,在我最狂妄的年纪( 18 岁)才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隔膜缺损,尽管 3 年后( 21 岁)做了封堵手术,但心脏总归是不够正常。单位因此拒绝录取我,尽管事先我以及大学的恩师都已向导师说明情况(参考博文: 师恩深似海(一)——他差点成为我的导师 ),研究生部还是给导师发来信函,他们认为我的心脏承受不了硕士的工作强度,建议导师放弃我。一个毫无关系和背景的寒门学子,面对一个“陌生”的招生单位的拒绝,那种无助感,想想也挺心酸。我基本被判了“死刑”,那时坐在一个落寞的角落,真的很想哭,我没有骨气说“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因为我明白,在植物所面临的问题,换个单位同样存在。然而,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导师,在研究组乃至研究所所有人反对的情况下,导师以他博大的胸怀力排众议地挽救了我的梦想,其中的代价和麻烦我不能清楚的知道,我只知道,导师无疑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和恩人。尽管“正常”入了学,一位老师还是私下告诉我:硕士可以让我读,但博士估计就没有希望了。 面对这样的形势,你会怎么做呢?或许有人开始埋怨命运的不公,并得过且过地混完硕士三年。其实正常的想法应该是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一方面感激导师对我的帮助,一方面想通过努力取得一定成绩,到时或许读博还有机会。尽管后来我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但转博的时候大家已经将我的“问题”看淡,我也就正常的成为了博士。尽管中间我还经历了一段低谷时期,但这种奋发向上的信念确实一直贯穿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并在后期终于让我如愿取得了一定成绩。 其实隐隐约约让我更为担忧的是未来的工作问题,因为读书是我一项更大权利的自由,连入学都要受阻,工作就更不用说了。但我也明白,担忧和抱怨都是没有用的,唯有踏踏实实做出一定成绩,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才是王道。如今,我还没有正式毕业,但导师已经同意我毕业后留下来继续工作,并允许我开展自己喜欢的研究。此外,我大学班主任在我毕业前夕也有意为我提供工作岗位(参考博文: 师恩深似海(二)——来自母校的感动 )。我想这些,一定离不开我的坚持和努力。 从“问题学生”到“优秀学生 ” 许多研究生的痛苦来自问题导师,尽管我的导师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但由于工作需要,中途我被交给另外一个老师“指导”,从此开始一段痛苦煎熬的日子。此处我不想对那位老师的为人处事多做描述和评论,总之我与他如水火不相容,他不能令我信服,而我不善于隐藏和伪装,他也就更看不惯我。胳膊拧不过大腿,他除了想方设法打击和阻挠我做实验,更多的是在背地里向导师“反映”我的情况,因为那时导师基本是通过他和一位师兄了解我的情况,那我就完全掌握在他手里,我不知道他曾经以怎样的频率和方式向导师“汇报”我的问题,但小题大做和无中生有是他惯用的伎俩。他们之间的交流,我是完全蒙在鼓里,我只是偶尔从师兄那里获得一点信息,比如师兄突然一天跟我说我又犯了什么“错”,说得我莫名其妙。 那时导师对我谈不上信任,最严重的时候都不愿意跟我说话,说我一说话就带“刺”。那是我最为痛苦的日子,我在导师面前连话都不敢说。心中的愤怒、委屈和愧疚,没有人能够理解,我面对那老师,就像孙悟空看到变身后的妖精一样。那段日子,研究组其他老师看我的目光也感觉怪怪的,我不排除他们私下里已经把我化为“问题学生”,因为我感到自己完全只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人,“上头”有什么计划和动态我都不得而知。我想,导师在对我最为失望的时刻,一定是后悔把我招进来的,而我之所以如此煎熬,是因为我内心一方面怀着对导师从未消减的感激,一方面却又要承受那个老师的任意诬告,而导师却信以为真。 随着导师的回归,我身边恶劣的环境终于有所改观,生活终于是拨云见日了。到 2014 年初,我连一篇论文都没有,因为之前的数据都被那个老师控制着,不让我们写论文。那是许多人都以为我正常毕业都成问题,而我也只能眼看着其他同学申请各类奖学金。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后来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一边做实验,一边写论文,并开展了一些课外的小研究(参考博文: 两篇课外研究论文诞生记 ),最终后来居上的获得了博士生国家奖学金。 我认为自己是乐观和自信的(参考博文: 诗情画意的研究生生活 ),这和我的一些经历有关,因为经历得多了,许多东西也就看淡了,但一个人的乐观和自信不应该来源于痛苦和悲惨的经历,因为那样往往更容易使一个人自卑和消极。人应该培养乐观和自信的心态,即使环境再优越,制度再完美,竞争和压力总是存在的,心态不够好,迷茫和抱怨也是难免的。可以说,我比一个普通的研究生有着更为“不幸”的命途,乐观和自信并非天生的,这来源于生活中的积累和沉淀。 一、拥有坚定的信念。 读研也好,工作也罢,重要的是敢于选择,敢于坚持。坚定的信念是人生的灯塔和方向标,不应该随环境和时间而轻易改变。信念是一个人对自己心灵的承诺,坚定的信念,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忠实和诚信。读研是一件我从未犹豫过的事,是我多年前的想法(参考博文: 向大自然道歉 ),这期间一切苦痛对我都是暂时的,因为我一路都在追逐着心中最原始和最深邃的理想。当别人排挤或打压我的时候,反击他们最有力的方式就是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而不是轻易地怀疑而改变自己。 二、相信车到山前自有路。 在我艰难成为一名普通硕士之时,就被告知读博是件渺茫的事,而未来的出路更是生死未卜。但实际等到那一天,一切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想当初,如果我过多的怨天尤人或忧心忡忡,而忘记了前进,今天的结局肯定不是这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个人都有各式各样的难处,但我们也要相信车到山前自有路,关键是不要耽误了前进的步伐。为人真善美,做事信毅勤,为人处事做到位了,该有的自然会有,该来的也迟早会来。 三、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许多人感慨研究生期间做的工作没有意义,甚至只是为了发表论文,并因此动摇了科研的信念和决心。研究工作没有意义和价值,肯定是许多研究工作的通病,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问问自己是否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有意义的?如果能,在抱怨不迟,如果不能,我们为什么抱怨呢?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有意义,却又轻言放弃科研,也是十分不应该的。无论现在的研究队伍在干着怎样无聊的工作,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跟在他人的屁股后面干活,可以坚持到自己独当一面的时候再去从事心中有意义的研究。 四、看轻物质生活。 小强和小明的故事成为讽刺读书无用的经典案例,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认为读博耽误了出去赚钱的时间,而且读完博士这几年“亏损”了的钱还补不回来,要是身边再有一个当上老板的小学同学,那更是后悔得想死的心都有了。这种心情,我能理解,因为我也来自贫困家庭,初中时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冬天有时连袜子都没有,吃饭饥一顿饱一顿也是常事。但我也不是很能理解那种急切想赚钱的心理,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人穷志不穷”等,贫困是曾经的一段苦难,但那段经历也可以成为一种“财富”。经历过贫困的人为何一定要想着以后就要努力赚钱,为何不能学着看轻物质生活?想想曾经的艰苦岁月都熬过来了,堂堂一个博士,还会过得比年少时饥寒交迫还惨么?少一点收入,生活暂时拮据一点,又有什么呢? 每一条道路都有独特的风景,读博可以是为了寻求出路,但不是为了赚钱。打工或创业,在相同的一定时间里,肯定能比读博士带来更多的收入。但一个人的品味、修养和心智等,大都是要通过进一步读书一点一点拓展的。一个人再有钱,他走过的路,用过的东西,都是这世间早已存在的,而科研的精髓在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探索未知的世界。 五、常怀感恩的心。 感恩之心 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和进步的助推剂,懂得感恩他人,会让我们尊重他人,热爱生活,感恩自然,能让我们爱惜生命,保护环境。无论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凄惨和波折,生命中总会有许许多多帮助过我们的人,可以是我们身边的人,也可能是那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别人帮助自己可以不需要任何回报,但总希望帮得有价值,所谓价值,就是一个人能否积极向上,自我战胜曾经的困难和不足。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生命中遇到很多恩人,一个有良心的人,时刻不敢忘记所有人对我的帮助,尽管有时也沮丧、浮躁和堕落,但做人的原则是,不让帮助过我的人感到悔恨! 读博,并不是件特别荣耀和神圣的事,因为许许多多的人如果想读,他们也可以读,可能比我们读得还要好。读博,对于许多人也就是为了更好的谋求一份工作,所以,从这个层面讲,博士学历如同本科学历一样,应该面临和接受各种各样的待遇,并不该觉得高人一等。然而,读博又只是某些人的使命或劫数,耗用了这些人更多的青春和劳动,的的确确应该得到更多的回报。或许,精神的或物质的,回报随机散布在入学那一刻起到生命的终点的时间轴上,只是可能有的人忽略了,有的人没有耐心等到丰收的那一天。 读不读博,都是一种生活,如果一个人觉得读博是在穿行沙漠,那不读博未必就不是在翻越雪山,关键看你是带着旅行还是逃亡的心态。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34646 次阅读|109 个评论
教育的反思与自省:有感于张曼菱女士的北大演讲
热度 70 张海霞 2015-4-5 13:38
看到朋友转来的这篇演讲,真的是于我心有戚戚,在这个名利日盛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有着太多需要完善和反思的地方,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和我们自己超越弥漫在我们身边如“浓重雾霾”一样的名利,仰望星空找寻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只有这样做的人多了,这世界才真的变得有意义。其实这也正是九年来我和国内外同行不遗余力推动iCAN大赛的源动力,希望每一个人都早点儿觉醒并开始相信自己并走向成功,相信:Yes,iCAN! 张曼菱北大演讲:你们的事业还没有开始,人生就如此无趣 2015-04-05 五道口书院 五道口书院 五道口书院 微信号 wudaokoushuyuan 功能介绍 读书如彼岸花开,给心灵留一片净土。五道口书院以读书和思想为主题,汇聚强大正能量,分享传播精美文章,共享文化智慧盛宴。 张曼菱(1948— ),女,汉族,云南昆明人。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电视制作人、社会活动家,北大才女。1969年赴盈江县平原区插队务农,后历任昆明医学院工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员、天津作家协会理事、海南作家协会理事、海南曼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独立制片人和导演,职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青年时代曾在云南德宏傣家边寨当知青。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0年在大学生竞选中作为北大代表,成为当时令人瞩目的候选人之一。1982年以“文科论文第一”的成绩毕业,到天津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在校期间即发表处女作《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一时轰动京华,后改编为电影《青春祭》,饮誉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大陆知青电影的巅峰之作,成为一代人心灵的丰碑。作为西南联大的史料抢救者与研究者,她担纲制作的历史文献片《西南联大启示录》深得海内外联大校友认同,为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是 2014 年 3 月 29 日张曼菱在北京大学的讲座实录,张曼菱先生观点犀利独到,极具穿透力,值得您耐心读完。 同学们,感谢你们来听讲座。今天天气好,又是周末,我想很多同学应该是外出了。 本来准备讲一些西南联大的故事,谈一下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怎样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等等。我去年九月在三联书店出的一本书《西南联大行思录》,里面全都是西南联大人的口述历史,基本上是小故事。很有趣,你们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然而,看见你们坐在这里,眼睛里带着迷茫,像来听一堂课那样地沉默着和认真着,我忽然改变了主意,我不想讲那些故事啦,因为西南联大的故事离你们实在是太远了。 我说的远,不是时代和时间的远,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远。 你们坐在这里,号称是北大学子,然而,你们离当年的北大学子——西南联大人有一种精神源头的隔阂远。所以,这些故事解决不了你们的实际问题。 西南联大的学生,他们穿越战火,悲歌向前,读书救国。他们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觉醒的一代精英。而你们,虽然头顶名校桂冠,你们只是“被动成长”和“成功压抑”的产物。 我今天如果讲故事,对我很容易,可以煌煌万言,因为我已经写出了几本书,还做了纪录片。而听故事,对你们也不难。你们都是考试冠军,否则进不了北大。你们会把这些故事当作“知识”与历史一样,转眼就背得烂熟。 然而那又能怎么样? 你们又多了一种死的知识,如此而已。然后你们知道我是西南联大方面的专家。如此而已。 你们是我的师弟师妹,我们有血浓于水的一脉相承的校园情。我们,不该是一只大木桶和一只小木桶的关系。就是说,我把我的知识倒一些给你;而是我要关心你们的成长,你们也想从我这儿明白一些迷茫的问题。 我们之间是生命的呼吸和延续,校园精神的传递的关系。 此来北大,我的初衷是要打动你们,打动你们的思想。而不是又增加一点你们的积累,你们的“知识包袱”。 所以我决定不讲故事啦,我要讲一点我的思想。这些思想并不系统,但是鲜活,现实,能够触动你们,能够触动社会。 我从来认为,那些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之类,是最没有用处的,有用的只是细节,具体的环节。 这在哲学上是有一派的。 用几个观点,来传播我给你们讲的思想,我不管它能不能形成“系统理论”,我相认它能进入你们的灵魂。因为它是没有人对你们讲过的。 一、压抑的胜利 你们坐在这里,你们考入了北大,但我并不认为,你们就是天之骄子,就是精英。说实话,我认为,你们能够考入北大的那种因素,那个分数,其实并不是那么光荣,那么有力量,那么有积极意义的。 相反,它是一种消极的标志。 并不是你们真的比你们的同学优越,聪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你们才坐在这里。 而是你们比你们的同学更能够接受压抑,配合压抑,与压抑你们的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配合,服从,压抑了你们青春的个性,是这种对压抑的服从,是你们通过了考试机器,使你们得了高分,进了北大。 我称之为“压抑的胜利”。你们赢了吗? 不,赢的是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而你们是这场博弈的牺牲品。 你们这些高分的宠儿,比起你们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 你们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泼,少了游戏,少了恋爱,少了美丽,少了俏皮,少了青春,少了分数外的许多最宝贵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恰恰是能够使你们的人生可能幸福和成功的要素。可是为了高分,你们都把它付出了,都把它牺牲了,你们屈从于老师和家长的苛刻要求,拼命压抑自己,才得到了这个结果,考上大学,并且是北大。 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也许他们更多地保留了自己,保留了选择,保留了活力与美丽,他们的人生会可能比你们更加成功和幸福。因为他们保留了更多的对自己和对生活的热情,更多的个性。 我观察到, 情商较高的孩子反抗这种压抑最多,而情商其实决定人的成功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在北大这类的名校里近年来会发生所谓精英学生自杀的事件。 这就是考上北大之路成了自我毁灭之路的原因。 因为你们会把这种压抑当作是成功的必要,当作是人生正面的经验,误以为就这样被动地学习,生活,加大对自己的压抑,就可以完成一个成功的人生。这是一个太大的谬误。 这种对人生和事业理解和开始的谬误,必须停止! 你们必须重新评估自己考上北大这件事情,必须重新总结自己为什么能上北大这个消极的经验。 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正在改变中。你们曾经搭上的那班考试车高分车,也在发生变化,在发生一种宽容的合理的具有多种选择性的变化。 你们是过去消极考试的产物,如果不能够迅速地调整自己,调动生命的真正活力,那么一条路走下去,你们死定了! 有个叫坎贝尔的人说过:“ 最坏的生活,是没有选择的生活。 ” 你们正是从那样的生活中走过来的。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对我说过: 西南联大的学生,不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每个人都像一粒种子一样,而教育是配合这个学生的个性来实施的。 可你们却是被压成了“一个模子出来的”,你们的样子不是你们所选择的。对于你们而言,选择太有限,可能是选择一个发夹,一件名牌衣服这样的无价值无意义的选择罢了。 更多的时候,你们不敢说“不”,更不敢说“我要”。所以,你们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娇,而却在大方向上完全服从的孩子。 这就是今天中国家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大失败。 古人说:“入门须正,立意要高。” 我的师兄钱理群说:当今中国教育的败绩始于中小学。这是看到你们的根子不正啊。 你们是被种歪了的一代。 你们必须猛省,立即进行自我纠正。 你们没有真正自我的阅读,你们不知道天下与历史,你们知道的只是媒体和网络上的浮浅信息。你们没有个性,因为你们一生没有选择和经历过真正的历险。 李政道中学毕业后,就遇上日本入侵。他一个人可以跋山涉水,从沦陷区来到云南,寻找他心目中的恩师,他一生学业的引路人。他曾经遭遇翻车,受伤,住院,然后他成功到达昆明。他在一个叫岗头村的昆明郊区,敲开了一间农家的房门。他未来的恩师吴大猷正在里面照料着自己生病的妻子。 李政道泰然经过了吴大猷的一道道物理题目,一次次地让吴大猷感到惊讶,最后震动和狂喜,第二天吴老师到西南联大的物理系就说:“各位,我发现了一个物理奇才。” 从此李政道受到吴老师和西南联大诸位名师的精心培养。 这样的道路,你们能走吗? 李政道正是在你们这样的年龄。无数的西南联大学子在战火中都进行了自我选择,他们选择了脱离沦陷区,为国读书,他们吃尽辛苦,长途跋涉,到达昆明去念书。 自我选择,经历艰辛危险去完成这个选择。 你们能做到吗? 二、被遗弃的校园 刚才有个男生提问说:“你对当今的教育改革如何看?” 我的看法是:现在的教育很坏,步步都是对你们的陷阱与剥夺,没有爱,没有责任。让你们错过自己的童年,再错过青春成长期,成为一些不知所措的人。 你们终于进入大学,有一种放松感。父母远离,中学的管理不再罩着你们了。你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正像是一群关在笼子里很久的小鸟,现在放到一个院子里,也有罩,不过大些。 最可怕的是,对于你们这些初入学的新生,有军训,可是没有人文温情的关怀,更谈不上呵护。没有人来约束你们,更没有人来爱你们,为你们负责。 我有一个侄子一个外甥都这样走过来的。他们奋力拼搏,进入名校,可是一进去就迷茫了。 我去过那种所谓的大学城,那是对你们的遗弃。简直就是大学的犯罪。在遥远的郊区,除小卖部什么都没有,老师都不在那儿。一群刚入学的孩子们在那里,简直是集中营。 他们夜里吼歌可以到零点,吃薯条吃到嗓子哑。因为孤寂他们只能玩电脑。 这时候,有很多同学成了电脑迷,甚至因为上网而耽误学业,而被开除。 这是中国式教育的又一个失败衔接。 所幸的是,我家的那两个后代现在发展很好,他们经历青春的觉醒,进行了自我选择与奋争,走上了一条自己能够把握生命的道路。但回忆起在大学里虚度的那些迷茫时光,他们都很痛惜。 现在你们成年了,你们必须醒悟:“全靠自己救自己”。 这种可怕的“大学城”,现在还在继续。没有人气,没有校园氛围,没有导师,没有高班同学,甚至没有街道和居民。 这种现象国家还不来管,我认为是在糟蹋和迫害学子。 我有位师兄郝斌,是北大的前领导,他说过:“ 这是对孩子和家长的犯罪。对这些热心向上进入大学的新生,完全是一种欺骗和不负责。 ” 校园的辅导与关怀,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温暖的小环境,这对于初离开家庭的学子至关重要。你们本来被呵护得无微不至,突然就被扔进了荒地。大学城就是荒地。 而即使是在老校园,也与荒地没什么差异。在云南发生过一起恶性的学生杀人案,因为贫富悬殊与歧视,刺伤了一个底层学子的自尊心,没有人发现,没有人来恢复,没有人来调整,直到这名叫马加爵的学生杀了数名同学。而原因全是由于小事。 杀人者与被杀者都是当前这种非人性校园的牺牲品。 同学们处于一种无助状态。他们甚至可以相互构成威胁。 我曾经在中科院作过讲座。一看就知道,那群高分的孩子们其实是很久没有人跟他们谈什么了,谈心,谈感触,听他们的问题。他们在一种多么孤寂和闭塞的心理状态中成长。 那天也是一开始就讲西南联大故事,时间到了。他们不让我离开。 有个外地来的同学问我:“老师,北京有什么好?” 显然,他很想念他的家乡,他原来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而且没有人来开导他。 我告诉他: 北京堵车、空气差、人与人之间很冷漠,因为大家都是来淘金的,没有建立家乡的那种人情。但你到北京并不是来寻找安乐窝的,你是为寻求你专业的最高端而来,所以你一定要做出牺牲,把握好你的专业方向。一切才值得。 有个女生问我:“老师,你看我的头发是留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 她是多么需要友谊,需要欣赏,需要长辈的呵护啊。 这些高分的博士生,他们的心灵充满饥渴。他们的生活一点也不充实丰满,这样他们如何可以去完成科学的任务,攻取尖端呢? 事业还没有开始,人生就如此无趣。动力又在哪里呢? 还有一次在,我清华售西南联大的书和光碟。一个博士生问我:“我可不可以只买化学的。因为我是学化学。” 气得我大骂了他一顿:“难道你学化学不需要数学?难道化学与物理不是兄弟学科?你大概是只会买考试题目吧?这些大师的人生和见解你就不想读一读吗?你父母也不学化学,他们就不是你父母了吗?” 他听我骂后,说:“老师,您别生气,我买,我都买。”我说,关键你必须都看。 同学们,当我还在上中学的时候,中国被领导人发动了一次文化大革命。那是一次大灾难。当时中学生有一个口号:“砸烂旧教育制度”。其实是把自己敬爱的老师们一个个打了一顿,造成千古之恨。 今天,我不想号召你们去“砸烂”谁,你们也不懂错在那里。 今天大学状态,是各种历史恶果的堆砌,有体制的,有人文的,有政治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各种伤害,历史性的伤害,造成了恶劣的大学环境。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恶之花”。 你们不必对这个现状负责。你们要对自己负责。 如何才能对自己负责呢? 在认清现状之后,下面我对你们有几点建议。 三、在“取”与“舍”中上大学 首先是培养自己的穿透力。 现在社会上都是对大学的批判。你们约略知道就可以了。不必太陷进去。因为你就在其中,你的年华赶上了,赶上这还没改革也不知道怎么改革的混乱的教育状况。你不必为此负责。你要为自己负责。 穿透,就是把自己摘出来,从局限的位置里摘出来,站在一个高度上,看到远方,这样你的行为就会不一般,脱颖而出。 你可以想象,你的青春赶上了一场无法逃避的战争之类。 曾经有一个与你们同岁的青年,杨振宁。在日本飞机昆明的一次轰炸中,杨振宁和家人躲警报回来,看见他们住的那个院子正中落下了一颗炸弹,炸出了一个大坑。杨振宁是家中的长子,他立即找来一把锄头,开始挖掘,因为家中的许多生活资料,甚至鸡蛋都被埋在里面了。杨振宁是一个能够和父亲一起扛起家庭责任的好儿子,好大哥。 他挖出了一些书,已经卷曲,但他把它们压平,还能看。这时候西南联大的几位名师走过,看见这个中学生在挖书。在一场疯狂的轰炸 , 到处是血肉横飞的惨象下,居然有这样一个青年还在挖书。这几位大师立刻赞言,杨武之的这个儿子必有大出息。 这就是穿透力。能够透过现实的迷雾,看到理想与未来。 要有一种自我封闭的保护意识。保护自己的方向。 我研究西南联大,发现,凡是那些有穿透力的学子,他们后来都是成功者。凡是那些被现实淹没的学子,他们后来都漂泊无依,什么也不是。 什么是卓越?卓越就是可以不受眼前干扰,一意孤行,保持自己最高方向和最佳状态的人。 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是指人的品性上的培养,而不是什么守规矩之类。要坚守的是这份不同于平常人的卓越。 下一步就是找到方向与个性的配合,包括与导师配合,与选题配合,与职业与事业配合,完成自己独到的人生。 什么叫平庸?平庸就是被眼前淹没。 不要想把自己和什么东西去搀和,自己发展好了。别人自然会来找你搀和的。 我曾经找到一名失落在云南边陲的西南联大学子,他的身世可不得了。《天演论》就是他的一个堂叔翻译的。严复家的后人。可是我找到他的时候,他的境况非常凄惨,在一所边陲中学里,老婆离婚了,他显然害着重病。采访的时候一直抬不起头来,眼睛也是闭着的。 他告诉我,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他接近“地下党”,受组织委派,到滇南来开展工作。可是人家说为了保密,不让他加入组织。一个人已经牺牲了学业,来到乡村,却又不被组织信任和承认,实际上他的选择错了。他曾经为组织发电报,作过很多重要的工作,而在云南解放后,他的“上线”消失了,他于是什么也不是,没有得到他为之奋斗的政权的承认。 应该说这个名门之后完全没有维权的意识,他只有一种宗教式的献身精神。所以他的一生全毁了。 我采访过朱光亚。 他告诉我,在“一二一”四位烈士被杀害的时候,大家都很气愤,他也参加了游行。但是很快他就回到自己的专业,因为研究物理学是一件很投入的事情。朱光亚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他很快作了准备,被导师吴大猷带去美国留学,同行的有李政道。他们这次出去深造后,都成了世界物理学与中国科技界的杰出人物。 有一个小细节,就是当年吴大猷并不是很满意朱光亚的,不像对李政道那样满意,吴自己在书中说,是勉强挑上的。朱光亚也明确对我说过这一点。但是为什么挑上了?没有讲。 我以为这是师徒之情。朱光亚说,当年他时常到吴老师家去,有时候买一点肉,在老师家听课,一起做了吃饭。师母病了,也是朱光亚背负着去医院。梅贻琦校长派了小车,可是那种村道小车进不去,必须背一段路。 我想是这个忠厚的学生打动了吴老师吧。 朱光亚后来在中国的核武器建设中发挥了组织者的作用。 再说杨振宁。当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有一个著名的三人小团伙叫“三剑客”。这是物理系的三个最优质的学生,杨振宁、张守廉、黄昆。这三人后来都是世界物理学界的著名大师。黄昆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他们三人成天讨论不休。从茶馆,到马路上,深夜甚至几乎遇到“打闷棍”的拦路抢劫者。他们三人在昆华中学任教,分一个教师的职位,勤工俭学。所以一直争论到昆华中学给他们的宿舍里,躺下了。又爬起来点蜡烛,照书,翻出来,那几条,那几句话,继续争论。 而别人在茶馆里可以谈恋爱,可以睡觉、聊天,也可以闹革命。总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剑客”的故事,杨振宁自己也反复讲,他的意思是说, 和同学成为对手,争论中学习,所得甚至超过老师所给予的。 中国古人讲“同气相投”,讲“物以类聚”。我希望你们在大学里组建自己的“三剑客”,得到学习和追求的伙伴。培养自己的小环境。 四、“方向”决定人生的成败 书桌上的公式。 有一天我去采访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他是西南联大的年青教授,后来是美国数学所所长。晚年归来,回到他的母校南开大学。 那天,在他非常狭小的书房里,他就坐在轮椅上,转身就是书桌,而我面对他,几乎是站在门口。其余的人只能是站在门外了。 这可以与你们的学生宿舍相比了。 可陈先生说:“不小,够了。”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数学家,在这儿思考,推算,他说,“够了”。 这时在桌上有一张纸,我要求看看,陈先生拿给我看,上面是一串公式。当然我看不懂。 他告诉我,这就是他在这一周刚刚推算出来的一道世界数学难题。 陈先生还告诉我,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把脑子里正在思考的问题,思考到的那一步,那几行算式写下来,放在书桌上,然后去干别的。每天回来都看一看这张纸。这样,让问题在脑子里滚动,即使你在做别的,甚至在与友人闲聊,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离开你。忽然地,就有了答案。 其实我也有类似的习惯。每天早上醒来,朦胧的脑子里突然闪现出一丝我正在写作的文章思路,那怕是一个小段落,一句须要修改的话,我立刻就清醒过来了,穿衣起床的动作也加快了。因为今天对于我是有效的一天,有一个方向在吸引着我。 于是不梳洗不吃早点,我赶快跑到电脑那里,把我的文字调出来,把新的想法写上去。下面,一面洗漱,一面思路打开了。一天活泼的有创造的新鲜的生活开始了。 同学们,我们是知识者,是脑力劳动者,我们的头脑与思考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甚至生命的意义。一定要抓住,抓紧。 在我少年时代,曾经进入一种阅读的饥渴状态,一切文字我都想拿来看看。父亲当时给了我几句话,令我受益终生: “ 早晨起来,你的脑子正是一片青草地,正在阳光下生长,有希望。可是你打开栅栏,放进去一群野马,让它们在那里乱跑一气,等它们跑了,你的青草地已经被践踏成一片烂泥。每天都这样,你还有何方向?有何思考?有何建树? ” “学上得中,学中得下,学下得下下。” 父亲告诉我的就是学习的选择啊! 这太重要了。失去方向,你所获得的一切信息都是一种淹没,都是灭顶之灾。 我们要不要关心世界?要。 但我们的方向是:中国向何处去,中华民族如何生存发展。 我们要不要关心社会?要。 我们的方向是自己如何定位,我能给这个百病丛生的社会带来什么,我又如何在其中生存而保持自己的志向。 我们要不要关心大学教育?要。 学生的方向是了解当今弊病,而尽可能地超越现在,使自己得到健康发展。 一切都有自己的根,“根”决定立场与利益。你们要抓住自己的根上的东西。不要相信那些“国际人”,只有从根上出发的观念才是真实可靠的。 你们,从迷茫中找到方向,人生的方向和专业的方向,紧紧把握,不受干扰,不放松,创造自我创造成长的小环境,吸取那些身边出现的营养,冲出这种教育的迷宫,拓展自己的前景。 写日记,是培养自我意识的方法。 现在不再是那种以日记论罪的时代了,你们有了写日记的权利与自由。这很重要, 要培育自己的内心世界。 那怕是写自己的暗恋。那么,你可以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清醒。你可以总结自己的内心经验。你可以观察自己的成长。你就有了一个尊重自己的意识。 有个诗人对我说:“我是我的驿站”。我觉得这很了不起。她自己就能够停下和休息自己。这非常主动。是一种自助的人生方式。 你们不要被宿舍纠纷、男女恋爱、地域歧视、贫富悬殊等扰乱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校园氛围,宿舍氛围,社团氛围,这些都是我们同学自己可以构建的。 与人抢时间,与事抢时间,与时间抢时间。 当你受到挤压的时候,时间特别可贵。你会抓住,珍惜,往往出效应。当时间一大块地摆在你面前时,你会茫然,失落,被消解,反而不知道如何应用时间。 这是很多青年人易犯的毛病。 这里有个同学问我对“留学”的看法。 我在台湾看到,那里各大学校园里,留学的学生不少,尤其清大,就是新竹的那个清华大学,现在培养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他们一般是交换学生,大家你来我往。在清大,我采访过一个台湾本地的学生,他原来是农村子弟。他说感谢梅贻琦校长,否则我不会有这个前途。他去过欧美各校,也来过大陆的北大清华复旦。有时就是一个学期。他很淡定,能够对各校的不同谈出看法。这才是留学。 更早,有陈寅恪先生的留学。 陈先生家底很厚,他所做的一般人做不到。他是不要文凭的。他是只冲着那个学校的某导师、某选题、甚至某些资料去的。学到了他就走人。那些留学生在一堆,只要陈寅恪来了,谁都不敢高谈阔论。因为他是真正最有学问的人。虽然他没有一张文凭。 而我父亲说过,从前他们班上的阔人子弟出去,回来后我父亲专门去看他,原来只学会了穿西装打领带吃西餐。于是我父亲说:“一头牛,游遍了五大洲,它还是一头牛。” 而现在中国大陆普遍的送孩子出去,往往是耗尽家中资产,进入欧美的一个野鸡学校,一去别无选择。这那叫留学?有点像是“偷渡”嘛。 如果是这个样子的留学,我劝你们不要去。有本事你们自己在网上找好的学校,报考,申请奖学金。 要上就上一所好大学。去野鸡大学,不如去打工。别坑父母,坑自己了。 五、让生命冲破牢笼 来之前师弟张颐武和我通了下电话。他说:“师姐,你已经成为 北大的一个传说,你那种特立独行的精神、个性,现在的学生没有了。” 在这本《北大回忆》中,我写了几个自己的小段子。跳楼,寸头,小皮帽,唱歌。 刚才远东提到我们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那一幕。 有位同学希望我讲一下当年北大校园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北大回忆》中我已经写了,就在第三章的最末一节: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请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去看一看。 那天晚上,北大人自己救了自己,可以说是更新了一个时代。我有幸成为现场的指挥者,也是时势所造。 为什么当年北大能够发生那样宏伟的场面,提出那样打响一个时代的口号?为什么我会登场成为指挥? 我想,那是因为我们那一代人占有一个精神的优势,就是我们作为北大学子,是当然的先驱,我们必须要创造一点什么,贡献一点什么。 《北大回忆》中有一节叫“小段子”。里面讲的是我上大学时候的一些小事情,什么剪寸头啦,戴皮帽啦,从教室的楼上跳下,躺在草地上唱歌,等等。这些事情在当时被我同班同学很看不惯。恰恰我同班的同学与我的个性冲突最大。现在当然大家早就释然了。回忆这些小事,是想提醒人们,对个性的尊重与坚持,是一个人发展的起点。 我坚持了,我认为自己是有一点精神的优势的。我们这一代人学过的语录中,有一条永远也不过时。这就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我们那代人是讲真理的,追求真理,为真理而斗争。虽然我们常常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真理。但这种追求精神是可贵的。跌倒了又爬起来。所以,我们曲折的人生是不虚度的。 而你们缺乏个性,缺乏精神的优势,缺乏这种对真理的向往与追求。 不讲创造社会的格局,即使是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要想有所成就,必须有这种优势和精神。你要怀疑,要探索发现,要敢于坚持,执著,要特立独行。没有自由的灵魂就没有真正的创造。我看现在到处标榜的那些创新都不过是作秀。 独立人格,自由思想,请记住,这是文化与科学的准则,也是人生的准则。离开了这个,人生就失去真正的活力与价值。 如果不能冲出中学时代划定的那种精神牢笼,赶快补救,那么你们要在人生中胜算很难,人生无趣,事业也不会丰收。 六、关于“北大精神” 西南联大时期,三校合一,但一看,就知道那个学生是那个学校的。校风造成的,学生的为人处事风格完全不同。 我在《西南联大行思录》一书中说过,外国人可能分不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可是我们中国文化人一看就知道,风格迥异。 北大人的风格是:独立人格,自由思想。 我今天想再加上一句,要“接地气”。 北大人往往无家可归的多。 陈平原兄告诉我,现在流行一句话:“读鲁迅的书,走胡适的路。” 其实胡适的书也不妨读一下。我由于父亲的提醒,在一进大学的时候就读过了。正是当年我读了他的书,遏制了我很多的青春冲动和极端行为,包括对社会的思考。也使我转向一些实务性的工作。我想胡适的思想在渗透我,从长远来看,是在慢慢地转变我,使我实力增强。 思想不是一种观点,而是一种能力。信仰是精神、思想的综合提升。 由于胡适这个人物的被摘除,北大精神变得单一,似乎就是鲁迅,就是激进。 其实,胡适不止是北大的著名教授,文学院院长,北大校长,也是“五四”运动旗手,是他直接创造和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平和、渐进、务实、开放、自由 ,这些都是胡适精神的特点。 学术尊严,学校独立于政治之外 ,这些也是胡适的观点。当他为了抗日担任民国驻美大使,他立即辞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官员不能够当大学校长。 有位胡邦定学长,是周恩来办公室的秘书。他告诉我,当年他为学生闹事去找过胡适,胡适平息了这场“黄白风波”,就是为了吃白糖还是吃黄米的差别。胡邦定毕业时要到大公报去工作,请胡适给他写推荐信。胡适明知他是一个左派学生,照样写了很好的推荐信。 在对人的方面,胡适是不偏激的。 今天台湾实现了民主宪政,这与胡适多年来的坚持是分不开的。他以一种渐进的和平的态度在推动民主的进程。这都值得我们大陆借鉴。 我在台湾去过胡适的故居,他有一幅字,新年试笔“ 容忍比自由还要重要 ”。 台湾知识界著名的自由主义旗帜是西南联大学生殷海光。 西南联大有许多怪人,都是有才有识的人。这位殷海光是最为变化极端的一位,也是修成正果的一位。 殷海光在联大是狂热的国家主义分子,后来他参军,在军队里组织“过瘾俱乐部”,天天骂共产党。我在台北采访到一位刘学长就是这个俱乐部的成员。殷海光大受蒋介石的常识,成为《中央报》的主编。可是到台湾后,这些知识分子都进行了一番反思,他就变了。 他这一变,是追求真理而变。他这一变,西南联大的“左”“中”“右”一律都佩服他。因为他最后为社会和民族作出了牺牲和贡献,也证明了他原来的那些曲折是真挚的,是认识的曲折,是年青人走过的必然之路。 这个例子也说明了, 要允许人改变,允许人有个过程,要宽容地对待青年人。相信他们最终会走上一个正确的方向。同时青年也要不断地反思,善于改变,最终是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 李政道说,联大的发现,是人生的一个扭转。不是说,“从前这个人就了解自己的潜力”。 大学是一个让你发现自己的好地方,你可以从同学身上,从老师那里,从书本上,网络上,到处寻找自己,发现自己。 要珍重那些发现和帮助你发现自己潜力的人,同学与老师。 我能够成为作家,走到现在,有很多人帮助我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潜力,自己能够做什么。 好了,结束吧。到现在为止你们中没有人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提出的都很幼稚,完全是中学生状态。 我没有听到你们中有一个人站起来说:“老师,你讲的我不服气,我认为我就是优秀,我就是未来的精英。” 说明你们真的很惶惑。 刚才这位女同学问:“《圣经》教我们要谦卑,你却要我们张扬。” 她算是听懂了一半。 但她的问题令我很沮丧。 因为她没有独立思考,她仍然是在选择一个偶像。就像当年我们用毛泽东的语录来作人生格律一样。她仍然是想找一个东西来把自己罩住。 我要问:那么,你想要怎么样?你没有“自己”吗? 但愿我今天讲的能够触动你们的内心。 我相信从前没有人这样对你们讲过。 人家来北大,是来抬高自己的,把这里当作一个高平台。没有几个会关心下面的学子,到底讲的这些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因为大学已经成为名利场。 而你们成为垫场的石脚。没人管你们毕业后踏入怎样迷茫的境地。 请你们自己跳起来,不要再当“石脚”,不要再听那些冷漠者的知识。而要寻求怎样“生动活泼地活下去”。 活成一个自在的人,一个自由的人,一个明白自己人生价值的人。 否则,我看到你们如何在台上鹦鹉学舌般地“演讲”,如何大合唱,又是一代“驯服工具”,我悲哉! 中华的未来在哪里? 这个民族要有希望。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6682 次阅读|79 个评论
深夜思
luluxia8023shou 2015-3-10 15:40
如果有一天我活的太累,原因一定不外乎两个:一,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够自信;二,没有做好自己,总是向外求,不懂得观照内心。总之,人一旦失去了自我,累是必然。
个人分类: 生活|3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事较真就赢 和人较真则输
热度 5 chrujun 2015-3-8 21:22
做事情,要认真,一丝不苟,越认真越好。人的一生都应该这样。 对于人,还真不能较真,较真就输了。一方面是一生中碰到的人太多了,志同道合者毕竟是少数。就是志同道合者之间,还有性格冲突的情况。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也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科学网上处理博主之间的关系尤其如此。别人对我无中生有造谣,我有多大损失? 别人骂我几句,我又受到多大伤害? 别人误解了我,我一定要让别人消除误解才行? 没有必要对这些东西太在意,走自己的路就对了。仿3个自信也来自信一下: 做事自信 做人自信 传道自信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真正自信了,这个境界也不是望不可及。Linus还是大学生的时候就开发操作系统Linux,我看Linus就很有自信。现在绝大多数智能手机上安装的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之上的安卓系统,Linux在超级计算、服务器和嵌入式系统中现在是绝对的王者。Linus以个人之力揭竿而起,100万之众响应,干掉了不可一世的操作系统UNIX和WINDOWS。Linus开始就有三个自信,做事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更好的操作系统)、做人自信(分享自己代码)、传道自信(相信开源最好,团结就是力量)。Linus也被人批评过多次,但他从来没有为他的所作所为辩解过。如果他觉得别人批评对了,他会用实际行动来改正。如果他觉得别人批评错了,他会继续走他的路。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4528 次阅读|7 个评论
谈鼓励和自信在对外翻译中的作用——一个七年制中医生的翻译经历
热度 3 alittleone 2015-1-31 04:56
自己刚刚开始为何会投入到翻译工作的呢?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对能流利和外国友人进行交谈,交流思想,是十分羡慕的。直接就能和外国人交流而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理解人家的意思,而不是从翻译的口中得知的,原滋原味的理解,那种畅意感,是让人觉得很愉快的。第二,我于2009年9月份有一次机会去上海参加一次会议,会议的语言是英语,全英语啊。尽管到会的小部分是外国人,但是参会者大部分是中国人或者华人啊。他们能用流利的英语和讲者进行沟通,交流最前沿的技术和科研发展动态,说不出自己意思的靠边站。还有那些来自中国大陆的讲者,能用英语进行演讲,真的是十分令人佩服啊。从那次会议后,我深深地感同身受,要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就一定要与人沟通和交流,要站在世界的前沿,你就要有能与世界对话的语言。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中医。中医结果几千年的沉淀,尽管依然生机勃勃,但是却因为术语的生涩难懂,这不仅仅是指从古文到现在的白话文,还指从中文到英文翻译的沟壑,结果这两道屏障,让语言精练难懂的中医文字,在走向世界上遇到了困难,这也许就是中医的近现代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要让中医药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并深知,从而运用,并喜欢它。中医历经千年的疗效证明了它的有用性,使用性和优势等,但是为何走出国门时障碍重重呢,所以语言是很重要的一关了。第三,我的导师对我寄予厚望。他经常教导我,要我好好学习英语,走国际化合作的路线,将中医药发扬光大。比如说,我们研制的中药,在治疗世界级难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具有十分明显的疗效,外国人也曾经邀请老师参与他们的研究和合作,希望能研制出一种在外国上市的药品。但是到现在还没有进行。固然有想法,但是因于各种客观条件,让具体的实施很困难。我的导师曾经跟我说过,他有国际科研项目,但苦于缺乏在英语方面特别突出的人才。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我的英语特别好就好了,我就能在促进外国交流方面贡献自己的一部分力量了。 于是,由于我的英语底子不差,我便开始尝试在空余时间帮老师翻译他的简历,资料,幻灯片等。那时,离我学习专业外语有三年了,三年的时间没有再学外语,说起英语来口生得很,结结巴巴的。我翻译的时间当然是需要个中国工具来帮忙的,比如说有道翻译软件(软件经常出错哈),牛津高阶词典,各种中医药翻译的教科书等。字典是不能说话的老师,尽管我刚踏入翻译这个门槛,什么都不懂,但是我通过N多次向字典请教的过程,我就能将翻译做出来。又一次,导师叫我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把他交给我的任务完成,天呐,我是还没有自信到把专业学术的问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于是,我想到了我的同学,我以前一直认为他的英语比较好,于是我对他寄予厚望,期望通过他的帮忙,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帮任务完成。可以,他起初答应了我,我便把任务分成两份,我从前往后翻,他从后往前翻。结果 我翻译到了中途给他打电话,他居然说他好久没学英语,很多做不来,然后还有其他事要做之类的。天呐,我又一次被无情的“背叛”,被同学抛弃在大街上。我没有办法了,一切只能靠自己!!我想,吃着从别人嘴里吐出来的东西总是有种不放心的感觉,并且觉得很不舒服,事事都要请教别人才行。为什么我就不能自己做的很好!这样我就可以独立地做翻译,有自己的见解,而无需别人的帮助!就这样,我硬着头皮熬到深夜三四点,终于事情搞完了,我也如释重负。所以,那一次我深深地明白,做好翻译,不求人。只要你被逼到绝路,你拥有了自信,然后勤奋地去查各种参考资料,看别人是怎么运用的,你就能得到锻炼,你就能做好翻译! 于是,我再次深刻地认识到了英语重要性,于是我花了大价钱报了个美国人开办的一个口语培训班,小班教学。虽然上课很轻松,但是同学间的英语水平还是相差很大的。老师总是多次鼓励我们,让我们开口,有时也有听不懂的地方,但是通过好心同学解释,还是能听懂。老师说的话有时太快了,话中有话,说的一些笑话,有时我也听不懂,让我很窘。记得有一次上课,老师让我们上台讲课,我居然用英语讲了30分钟的中医,现在想想真的是太彪悍了,一点准备都没有,居然能在台上讲,把自己的面子都扔到水里去了。结果三个月的口语学习,我的英语似乎没什么提高,但是却进一步明白了外国人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增长不少见识。于是乎,我又参加了我们学校中医药翻译协会开办的英语培训班,又经过三个月的学习,我再次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翻译方面的词汇和某些翻译技巧。尽管以前就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但是经过这次系统的学习,我认识了外事处的一些老师,也交了些志趣相投的朋友。然后,课程完了,老师让我上门诊见习了几次翻译过程,就让我独立做翻译了。啊,我的天啊!我还没有准备好呢!你要准备,那么你将永远没有准备好,就是明天,你就得给我上阵,独自打江山,没有人会帮你的,外国人要是听不懂,要是尴尬死在现场,也没人会帮你的!我被敢鸭子上架了,我一直恳请老师,我不行的啦!我还没有准备好呢!让我再跟别的老翻译再混几天吧。陈老师一直在鼓励我,你行的,你的英语底子这么好,一定能做好翻译的,并且门诊翻译一个科室就是那么几个病种,常见的症状就那么几个,辩证用方就那么九个,好好准备下,一定能够胜任的。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了,于是我准备到深夜一点,还怕没有准备好,把那些没有背熟的术语记在小本上,以便随时查阅。那一周啊,因为有几个上午翻译,人的精神高度紧张,觉也没睡好。第一次独立做翻译,还记得是神内门诊,她说了身上的个“totem”,我当时没有反应过来,那次门诊过后,她给我评价是,你的words是limited.我没有信心可以做好啊……还有一次,给两位伦敦美女做推拿科的翻译,得到了好评和夸奖,那是感觉天真的很蓝,真的很想迎难而上,觉得自己能做得更好。后来,有个美国人不喜欢我的翻译,遭到了他的投诉,吖,我的情绪一瞬间又滴入低谷了。经过好多事,老师给我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外事处老师对我们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培训和交流。你为什么不自信呢,你都是外交大使了!为何不自信呢,你都学了好几年的中医了,你都有这么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你都是研究生了。所以,你一定要自信,相信自己能把它做好! 现在反观以前,跟外国人交流少了曾经的生涩和紧张,多了自信和骄傲,所以在肢体语言表达时更显从容与大方,这些就能体现在你的语言中,让你的语言从容不迫,让对方一听就懂。反观,我的妹妹,尽管她是学商务翻译的,回家和她进行英语交谈,姨妈不懂英语,但是一听就知熟好,所以说,practice makes perfect就是这个意思。当你的英语强,中医强,你就有了一双翅膀,你就能飞起来!中医人,好好学习英语吧。感谢陈老师,感谢张辉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哈!
296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幸福不分贫富,自信不靠他人
热度 15 Majorite 2015-1-17 04:55
幸福不分贫富,自信不靠他人 为啥有的国人见熟人很客气、见领导点头哈腰,而见陌生人很冷淡?一言不合,恶语出口,甚至拳头相见,“文攻武卫”,这种情况在文革老红卫兵身上尤为突出。 中国式的客气,其实是官本位面前的不自信,是人情社会无奈与实用的表现。到了 陌生人面前,从奴隶到将军的华丽转身,仅仅是一眨眼瞬间。 今见微信一文,转载如下,阅后或许理解个别人的病态。 ---------------------- 夏雨:美国社会的自 信 http://www.aisixiang.com/data/37695.html 记得刚到美国时,去买食品,光啤酒就有十几个牌子,有的牌子还分干啤、冰啤、轻啤过去我习惯了没有太多选择的社会,从那时起我不得不开始做出一个又一个的选择。生活中,美国社会给了我多一些的选择,也给了我多一些的责任,多一些的自信。   来美国的有些亚州新贵们,很快就发现他们身边少了一份熟悉的羡慕,便多了一份失落。于是,他们随时分发印有董事长头衔的名片,结果并不管用。于是又一掷千金,买下华屋名车。可气的是,竟然连那些居斗室,开破车的美国佬也岿然不动,不肯景仰擦身而过的奔驰老总。当然更不会有人注意到他们袖口或领口的名牌。   在美国,高薪、华屋、名车的群众号召力没有在新富国家那样大。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物质比我们自身更令人动心的吗?当然没有。很多美国人身为粗工阶层,也是心满意足。当你出入豪华宾馆时,为你叫车的男孩不卑不亢,礼貌周到,你会感到他的自信。   他未必羡慕你我选择的道路。千千万万的美国人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职业,选择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活出了一份自信。于是,让那些在本国高高在上的贵人们到了美国来就傲气顿失。   一个访美的亚洲官员讲:『我在国内时别人见我就点头哈腰。可是在美国,连有些捡破烂的人腰板都挺得直直的。』是的,当个人不能威风时,整个民族就可以威风了。   我原来工作的办公室里有个维修计算器系统的老美,大学毕业,工作十年了,很平常一个人。处久了,我们每天见面时也调侃几句。一天,我开劝他:『你为什么不去微软工作呢?几年下来股票上就发了。』他说:『我不喜欢微软,这儿好。』后来我发现他有一张合影照片,他、他姐姐、姐夫、比尔盖茨。才知道他姐是早年跟比尔盖茨一起打下微软今天的功臣,现担任微软的副总裁,也是亿万身家了。一问,办公室里有人知道,却没人跟他套交情,大家把他支来支去。他不求致富,有一份淡泊的安祥。   你会发现,美国很多的博士们找工作,首选是做教授。做教授可比去公司穷,还辛苦,但有更多的学术和时间自由。我有个朋友,在一所大学任助理教授。美国几个最大的制药公司请他去主持一个研发部门,开价是他的学校年薪的三倍,他不去,就要做教授。还劲头十足地约我写论文,回国开讲座,其乐陶陶。最近他因为一项被美国医疗服务协会称为挑战传统的发现,而受到美国主要媒体的关心。一个本系的老美教授告诉他说:『我多年的研究,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引起如此的回响。并且还认真地给这位老兄出主意,怎么样把这事的影响扩大。如果我是他的同事,我是否会像那位老美一样为他的成功真诚激动,锦上添花呢?   因为有自信,你的美国同事和朋友也乐于恭喜你的成功。没有自信,你很难心平气和地去祝贺你身边的同胞,哪怕是密友。有时倒不是因为他抢了你的机会,而是他的成功恰好勾起了你的自卑和由此产生的嫉妒,心态难于平衡。若要以他人的不成功为骄傲的基础,你是把自信建立在了自卑的沙堆上。   信心乃人生之本,舍本求末,难为自己,也难为他人。有一位朋友,拿到一个大学的教授职位,高高兴兴地从麻省来加州赴任,先租公寓房住。自己是教授,住的公寓当然不差。隔壁邻居是一家墨西哥人,每天见面都打招呼。聊天时老墨中气十足,没什么文化,但神色之间透出对生活相当满足的自信。   这位仁兄想,这老墨虽没有文化,敢跟我大教授谈笑风生,想来也是生意上有成之辈。结果不然,这老墨没有工作,全靠五个小孩的政府补助过活,每人每月几百元钱,还有食品券。这位朋友感概地讲,恐怕克林顿总统来了,这老墨也不会腿软。职务也帮助不了你去吸引自信的朋友,话不投机半句多。   在这片崇尚自由呼吸的土地上,当你我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选择,就不会试图用高薪去让一个自命清高的教授下海,用博士学位去让一个讲求实惠的蓝领汗颜,用奔驰去让一辆招摇过市的旧车愧退,用华屋去让一位与世无争的高邻气短。   有一个故事,事情发生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美国著名的悄悄话专栏的记者辛迪.亚当,她想约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里来个单独采访。多番努力,终于搞定,希拉里同意在她出席了纽约曼哈顿大学俱乐部的一个妇女集会的讲演后,跟辛迪谈一个小时。   采访就定在曼哈顿俱乐部里。这个俱乐部有百年 历史 ,庄重传统,古色古香。辛迪先到,在大厅等候。到了时间希拉里还没来,她坐不稳了,悄悄地把大哥大拿出来,打个电话问一下。守门的老头过来了,并说:『夫人,你在干什么?』辛迪说:『我跟克林顿夫人有个约会。』老头说:『你不可以在这个俱乐部里使用手机,请你出去。』说完后老头就走了,辛迪收起了手机。   一会儿老头又来了,看见这女人没走,还与克林顿夫人在大厅里高谈阔论,在场的有总统府的高级助理们。老头不乐意了,说:『这是不能容许的行为,你们必须离开。』克林顿夫人说:『咱们走』乖巧地拉上辛迪就出去了。这个老头可不是贾府门前的焦大,他选择了守门,拥有了一份权贵们不敢在他面前猖狂的自信。   权势人物的气度是制度和人民调教出来的,常常是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领袖。知道吗?比尔盖茨想参加哈佛的同班聚会,被有些同学拒绝了。是呀,你盖茨选择了中途退学,跟同学没多大关系,聚个啥劲?选择了在哈佛毕业的同学未必都选择了向金钱屈膝。当然,自信并非都来源于生活的选择,美国的选择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但是我知道,美国的选择给我带来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我不再以他人的价值取向为自己的成功标准,幸福是不分贫富的,自信是不依赖他人。中国人的教育的出发点在 比较 ,于是几千年来,人们活在一个 寻找 认同的社会洪流当中。我们需要父母的认同,伴侣的认同,公婆的认同,同学的认同,同事的认同,亲戚的认同;甚至所有邻居短短几秒钟相遇时的眼光认同。   我们不能接受自己的特质,更不可能知道怎样去过一个丰富的人生一部电影。 舞动人生 (Billy Elliot) ,一位 11 岁的男孩让我清楚知道了自己生命的目的,而勇于追求丰富人生的 感动 。有下一代的父母们,为了你的孩子去看一看这部电影吧!我们的父母们在不知道有选择的情形下给了我们一种在比较下发展我们生命的教育,但是,我们是否又将这样的方式教给了下一代?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2111 次阅读|12 个评论
闲话:模式创新与自信
热度 2 qlms 2014-11-23 17:08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曾经提到:现在刚毕业的博士经常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信心全无。感觉自己除了会做点实验,写点文章,啥也不会做。所以只能挤破脑袋去做青椒,不论工资多么低,都想进去。因为一方面想图个安稳,另一方面实在不知道自己能够做啥。这样的情况,在刚毕业的博士中,实在不算少数,尤其是导师比较强势的话。 再瞎扯一点模式创新。实际上模式创新,科研上说的少,因为科研界喜欢原始创新,虽然不管是不是这样,大家都奔着原始创新去,于是大家主要追求稀奇古怪,貌似不这样就不牛逼似得。工业界讲究的是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被客户认可。所以很多时候拿到客户的要求后,大多是把别人的一些功能模块进行一番排列组合,实现一个过去没有的新功能,最终实现了服务客户的目的。这种模块的排列组合,一般称之为模式创新。 模式创新比较牛的例子,大一点的有阿里巴巴,还有我的校友陈欧创立的聚美优品,他们是把互联网做成一个平台,然后通过给广大的客户提供服务赚钱。小一点的如处于宇宙中心五道口的西少爷肉夹馍,还有一些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下的雕爷牛腩啥的。 最后把模式创新和前面提到的自信关联一下,送给那些目前自信不足的博士们。那就是不要视野局限在自己的实验那点事上,要多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如果你看到那个炖牛肉的都能宣称自己发明了世界上最好的空气净化器,你还有何理由自卑呢?你缺少的,是认识自己能够做什么的机会。所以你现在更多需要的是要知道你能做什么,这需要你看的更多,做的更多,尝试的更多。 最后对刚毕业有些迷茫的博士说一句话:有时候不逼你一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6238 次阅读|4 个评论
读博导致的人生典型失败症状:信心全无
热度 7 qlms 2014-10-24 13:06
打开科学网博客的最新博文,看到冯楠写的:事成败看坚持 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5443-838222.html 想到最近很多人谈起或者问起来的一个话题:读博士的好处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时间关系,我不多讲。就以上文章来说,我感觉冯楠同学已经初步具有了读博士导致的人生典型失败症状:那就是被多次批评之后,信心全无。感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会做一点点实验或者理论/模拟计算,啥也不会。想想自己的未来就害怕,感觉自己太笨,不适合做科研,不适合做事,感觉自己未来的路会很艰难。 我希望冯楠抽空的时候,认真看看这个社会,思考一下自己的优势和局限。这个社会并不是只会做科研的人才快乐。实际上,生活是大百科全书,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很多,能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很多。科研并不是社会的全部,实际上,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实在不行的时候,放下也无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嘛,只要是自己想开了。 最后,祝愿所有读博的学生,都有一个自信阳光的人生态度!
10587 次阅读|17 个评论
其实,在中国做出成绩并不难,如果你这样做
热度 16 zhuyucai1 2014-8-30 17:58
我是说真正的成绩,即,让同行心服口服的,自己多少年后还能津津乐道的成绩。 现在学术界浮躁,风光的、聪明的人们在拼命追求非真正成绩的、没用的指标。如果你耐得住寂寞,做有意义的科研或开发,只要人不傻,总会做出成绩。 在中国,真正的成绩比国外更值钱,因为太少了。物以稀为贵吗,大家都在为指标奔命。 怎样才能耐得住寂寞,做有意义的科研或开发呢?做法很简单,就是在追求名份方面,主动给自己降一级,追求正教授的,改为副教授;追求副教授的,改为讲师;追求正院长的,改为副院长;等等。退一步,天地宽。在大家都为名份忙得精疲力尽的时候,你给自己腾出了做实事的时间和空间。如果 大家都做实事,你出成绩就相对难了对不对? 为什么很少人这样做呢?因为都在随大流,凑指标,追名份。为什么都在随大流?因为没有自信。 为什么中国科研工作者 没有自信,怎样提高自信?这是要回答和解决的大问题。 满天飞的指标在贬值,最稀有的就是最值钱的。按我的建议试一试? 等你做出了真正的成绩,还愁得不到名份?(等你成功了,请我吃一顿哈。) 昨天在电厂取得一个突破,可能为厂里解决一个大问题。要出这样的结果,只能在厂里呆着, 测试、分析、请教、讨论还有 琢磨。我们也不傻, 这样做下去, 我们团队不出成绩也难。 真正的成绩。
5168 次阅读|27 个评论
习近平为何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讲话不提文化自信?
热度 10 张能立 2014-8-20 23:28
2014年8月20中共中央隆重举行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新华社给出的习近平的讲话全文中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何没有提及“文化自信”?要知道,习近平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省代表团审议的时候,强调:“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在五四青年节习近平与北大学子座谈交流时,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在举世瞩目的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强调了“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唯独缺少他近年来,一直强调的“文化自信”,其中有什么玄机吗?请科学网上众多老师分析分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讲话全文 http://news.sina.com.cn/c/2014-08-20/173630717230.shtml 2、习近平参加贵州团审议:弘扬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http://news.qq.com/a/20140307/023367.htm 3、习近平与北大学子座谈交流 多次提到文化自信 http://news.china.com.cn/2014-05/04/content_32279294.htm 复制 去Google翻译 翻译结果
个人分类: 时评|2622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攀比?
热度 1 zhuyucai1 2014-7-27 03:57
定理一. 喜欢攀比的人缺乏自信。 证明. 这是心理学的一个公理,故省略其证明。 跟别国人比较,中国人更喜欢攀比,包括在中国生活过得华人。根据定理一,可以得出: 推理一. 中国人,包括一些华人,比别国人更缺乏自信。
12055 次阅读|2 个评论
落后与自信
热度 62 weijia2009 2014-7-19 16:43
落后与自信 贾伟 近来 复旦学者在《人民日报》撰文称, “ 今天西方已罕有学者否认在过去 20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至少在 1500 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全面领先当时的西方的事实。 ” 有关评论见 博 文 - 告别自慰 正视史实:复旦大学中国学专家宜补课 。 有一点是肯定的,近几年我国各领域的学者越发显得踌躇满志,像前面这种高屋建瓴、一言九鼎的观点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 与这个“历史上我们大部分时间一直领先的”论点相呼应的是,一批高级专家认为我们目前在很多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完全是件坏事,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优势,这种优势叫“后发优势”。我曾在几个月前一篇 也说“少走弯路” 的 博文中讨论过这个后发优势问题。 这个观点最先产生于经济领域,后来我们科教领域的专家也拿过来用了。它的提出是相对于“后发劣势”而言的。提出“后发劣势”的经济学家杨小凯认为:后发国家总是通过模仿先发国家推动经济增长,而模仿有两个方面,模仿制度或是模仿技术。模仿技术易,模仿制度难。而如果通过模仿技术就可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话,后发国家就会采取一种国家机会主义立场,导致发展的长远路径被限制。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反而成为制度转型的障碍,使后发国家因短期成功而付出长期代价。 另一位鼎鼎大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持相反立场,他提出“后发优势”,认为只要政府善于发现和利用(地区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推出正确的发展战略,通过技术模仿,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反而能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优势。而且,只要发挥后发优势,经济增长并不需要以明晰的产权和宪政为前提。 两个理论的争论随着时光推移,目前渐渐分出高下。人们看到中国经济转型的压力显然比预计的来得更早、更大,迄今所付出的代价比那些先发国家们当年来得更大,而经济转型的成功将远比预计的来得更为漫长和艰难。 过去几十年我们的高校争创世界一流战略走的就是“后发优势”这么一个棋路,不改变体制和文化,通过快速引进等技术模仿手段,使得几乎所有的量化性指标有了快速的上升,于是自我认定已经(或接近)国际一流了。这种发展模式二十年后的今天到底效果如何,靠我们自己在媒体上说没有用,还是得让广大的学生们、家长们,还有殷切期待我们高校产生创新技术的产业界来评说吧。 前几天德国足球队击败阿根廷赢了世界杯冠军,儿子跟我打赌输了。但他很好奇地问我,如果中国队跟阿根廷踢,会输掉几个球?我感慨地跟他说,中国队和阿根廷队差距很大,放开来踢的话,被打进10只球都是可能的。但我想告诉你,以前更穷更落后时差距绝对没有这么大。三十年前,中国国家队在印度的尼赫鲁金杯上,曾1 : 0击败阿根廷国家队,将其淘汰出局。 中国足球过去三十年里的发展史,是我们坚持不改变体制、而是通过快速引进等技术模仿手段走“后发优势”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目前很多行业的发展状态都与其相似。除了我们的足球队员们还没有解决把球踢进对方门框以及始终无法参加世界杯比赛这些小问题外,队员们的收入、激情、自信心以及商业化运作水平与当年实在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说我们的足球无法参加世界杯,从技术上讲不完全正确,一个月前我们激情的记者们硬是找到了振奋人心的线索,说世界杯32强参赛队员中,来自中超和中甲(的外援)共有6人,创下历届世界杯外国参赛队现役中国职业队球员以及有中国职业队球员的参赛的新高。据说中国足协正在积极考虑申办2026年世界杯并力争获得那一届的世界冠军!这是什么样的一种踌躇满志,什么样的自信! 一个人如果不能冷静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历史和现状,将很难看清自己的未来!而每一个令人振奋的新理论,是要靠时间来证明其优劣的,这跟理论提出者的爱国激情无关,跟自信无关!
43525 次阅读|99 个评论
假如自信与谦虚不可兼得----六一节议 娇惯 VS 教管
热度 32 tangchangjie 2014-6-1 13:52
假如自信与谦虚不可兼得--六一节议论“娇惯:教管”(唐常杰)    奖励惹的祸 六一节前夕 ,朋友老陈带着孙子陈小小来串门,进门看见陈小小一脸积雨云,原来是奖励惹的祸,细问之下,小小在六一前夕得了一项奖励,高高兴兴回家,谁知被老爸(大陈)做了一番关于谦虚谨慎传统教育,除了讲龟兔赛跑的老故事,还讲了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其实你们大人最骄傲。 童言无忌,小小的“控诉”直击要害,小小得了奖,老爸最高兴,见朋友就报喜,小小说:”其实你们大人们才骄傲,我只不过给一个小朋友发了微信,就说我骄傲,我是自豪而不自满,没有说别人的坏话,真的没有自满,……”   小小要我说公道话,于是有了下列议论。       小败几次又何妨? 非常赞赏小小的“自豪而不自满”;对于将军,骄兵必败是真理,须警钟长鸣;但不到10岁的孩子,还不是将军,骄傲几次,小败几次又何妨?长大一点,失败几次,吸取教训,就不那么骄傲了。连小败都没有过的将军,很可能是遇到的恶仗、苦仗比较少的将军,不失败则已,一败就可能是大败。       克服困难时,自信比谦虚的作用大 。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怕困难和克服困难是最重要素质;自信和谦虚都是美德,经验表明,在小孩子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自信比谦虚起的作用大;当孩子长大了,带领团队去克服困难时,谦虚有利于团结人,那是后话。    多年前的谦虚观 在我们的童年,每次得了奖励,都会伴随着一次关于谦虚谨慎的传统教育,小孩子听说教时,不只是心情不爽,而且在情绪比较抵触的时候,这种说教低效或无效。 四五十年前的教育,当自信和谦虚不可兼得时,总是强调谦虚,而牺牲自信。那一代人比较谦虚,其中过分谦虚的,接近于虚谦; 谦虚练达的人,可能较少写博客,因为写博客有自我表现之嫌,发表意见也不需请示领导;即使写博客,可能也会加一段套话,“在XXX的领导之下,在YYY的支持之下....,这种风格,有人喜欢有人烦; 在国际学术竞争中,可能比较吃亏。    批骄要择时机 经验表明,给小孩子发奖时,就说戒骄戒躁的大道理,效果不好,而在因骄而败时批骄,比较有效。例如,孩子为在考试中抢交头卷的荣誉,忘记了试卷背面还有几道题,吃了大亏;在其沮丧时,适当安慰,再帮其分析原因,给出改进措施,这时再说骄兵必败,孩子一定会口服心服。       老陈的后悔。 老陈常被大陈抱怨,说它娇惯了孙子;听了一些细节,觉得有点冤;大陈有个常规武器,他在小时候得了奖励,常被老陈作一番谦虚谨慎的教育,所以自己一生很谦虚低调,现在同事关系好,单位上顺风顺水;如今只不过把自己小时候受的传统教育,移植到了对小晓的教育中,有何不可?   老陈说,很后悔对大陈的那种教育,大陈小时候也很外向、很自信。老陈把我们这一代从小受到的关于谦虚谨慎的教育,用在大陈身上,造就了一个谨慎练达的大陈;设若大陈还是那个一个自信而外向的大陈,说不定比现在更成功、更快乐。 两个任务的比较 设有下列两个任务: 任务A:把不自信的孩子,训练得自信; 任务B:把有点自满的孩子,变得不自满; 觉得任务A比任务B难得多。 任务B是岁月可以治疗的,随着年龄增大,一般孩子经历几次因自满而导致的失败,慢慢就不那么自满了。 任务A却随年龄增大而变得困难,要做好多引导,包括心理的,技术的,生活的。 曾经有位学生,有点内向和害羞,发言胆怯,声音小;课题组每次唱卡拉OK时,大家有意无意 为其留出麦克风的机会,励之以三大原则(大声、大胆、大概)和真心的掌声,毕业论文答辩时,终于变得自信了,说话也大声了,这是用三年努力才取得的,不容易! 赵奢对赵括的教育相当失败 因为大陈给陈小 小 讲了赵括的故事,这里要为赵括鸣鸣不平。赵括在长平的失败,使赵军损失四十五万人,追究责任,赵奢至少要负一个教育不到位的责任,有下列事实为证: 赵奢 “受分之日,不问家事”,这是忽视对子女教育;   “赵括少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识,自认为“天下莫能当”,赵奢以此“不谓善”;而且常在赵括得到称赞时,去批评骄傲,时机不当,使得批评效果不好;   赵奢对妻子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而已;若必将之,被赵者必摄也”,明知危机而听之任之,犯了“自由主义”的错误(参见《反对自由主义》)。 为什么不让赵括从小去军队锻炼,从士兵,班长做起,让他在战斗中经历失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再加上“少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识”的天分,或许真的可以培养出一个“天下莫能当”的军事天才。 此外,秦赵长平之战,是两国之战,是拼国力,拼后勤,不只是白起、赵括两位将军拼智慧;战争的结果,是先进的治军理念,战胜了落后的治军理念;先进的兵器技术,战胜了落后的兵器技术;是有信任机制的一方,用反间计战胜了缺失信任机制的一方。 在那个大争之世,统一是大趋势,如果把大趋势理解为天意,秦胜赵,上合天意。把失败仅仅归结为赵括的纸上谈兵,有点推卸责任; 莫笑将军括,将军未惜生”,赵括宁死不降,还是个有骨气的的军人。。    假如不可兼得 自信和谦虚不是反义词,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不需要“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但是,对于几岁的小孩子,要求同时具备自信和谦虚两种美德,是否太急了一点?假如自信谦虚不可同时兼得,模仿孟子的句型,想说 “先(教)自信,而后(教)谦虚者也”。 相关博文(感悟系列) 为什么哥哥姐姐比爷爷奶奶更有影响力 人生与算法 爱情的点线面体,兼议引文标注 民主是科学的先锋,融合是创新的方法 路与人,以及科研选题----节日感怀(图文) 在哪些合, 宁用技术而不动用管理和政策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人生哲理|10057 次阅读|75 个评论
自然辩证法的焦虑与自信(二)
热度 8 lvnaiji 2014-4-7 09:47
吕乃基 二、自然辩证法的自信:学科归属 自然辩证法的上述种种焦虑虽不是主流,但也有必要引起重视,以揭示焦虑的缘由,消除其根源,更好发挥自然辩证法在学科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发挥自然辩证法从业者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也谋求从业者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焦虑的根源之一是自然辩证法在学科体系中的定位模糊。在名称上,或自然辩证法、或科学技术学、科学技术元勘、科学技术论、研究生政治课,以及科技与社会,或者干脆就是“大口袋”,等等,名不正则言不顺。不过名称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自然辩证法所涉及的内容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定位。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在于: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在知识阶梯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早在一个世纪前,普朗克就预言,存在着由物理、化学、生物学到人类学的连续的链条,列宁把这种趋势叫做“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一个世纪来,学者从各个角度进一步阐述这一观点,一方面自然科学需要“奔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另一方面要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建立于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然而双方的结合点或环节究竟由哪门或哪些学科组成,如何来锻造这一环节,以及这一环节与其相邻环节即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怎样联系起来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尚无明确的分析和结论。这一环节或桥梁就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这一名称未必适宜,但自然辩证法自提出至今一百多年的发展,实际上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现实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自然辩证法将它的根深扎于自然科学与技术之中,同时又通过一系列中介进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自然辩证法作为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提炼、概括和总结,对此已有共识;有必要认识到自然辩证法同时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和起点。首先,自然辩证法作为“低层次”的学科,如同物理学向化学和生物学,化学向生物学的渗透一样,必然渗透到作为高层的人文社会科学;实际上在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经济学向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渗透也是这样的性质。其次,相对于浸润了更多“应当”和感情色彩的人文社会科学来说,自然辩证法更强调事实和规律,其知识体系更是非嵌入编码知识 ,因而必然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之中。由于这样的渗透,人文社会科学因此而奠基于科学技术之上。反过来,正如经济学接受伦理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选择和引导一样,位于低层次的自然辩证法也必然接受高层人文社会科学的选择和引导,并将此传递到各门科学和技术。这种双向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实际上就是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之一:上向和下向因果关系。 自然辩证法在由科学技术到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定位,其根源在于研究对象的独特性:也就是由自然界向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以及STS(即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分支。自然哲学研究自然界作为整体的存在方式与演化方式,研究科学结论背后深刻的哲学问题,是对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哲学概括与提炼,科学哲学主要讨论科学家如何进行观察实验,如何提出假说,以及如何构建并发展理论等,涉及到人文科学中的方法论和认识论问题。关于科学革命、共同体和范式等内容的讨论,对于本质主义和宏大叙事的批判,以及SSK和实践转向等新的进展,不仅加深了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而且直接介入社会和人的领域。知识的社会建构,也就是社会的知识建构。技术哲学探讨技术的本质,技术发生、发展的动因和机制,以及技术的影响等,进一步渗入社会之中。现在的产业哲学和工程哲学与经济和社会的关联愈加紧密。STS则全面研究科学技术经由各个渠道与社会和人的相互作用,科学技术如何推动社会与人的进步,社会与人又怎样对科学技术进行选择和引导。显然,STS不仅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分支,而且已成为社会本身不可分割以及作为基础的组成部分。由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到 STS,其研究对象大致覆盖了由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诸环节,四个分支之间形成了逻辑上前后相续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各个环节之间的并列的关系,而且体现了过程性、历史性。作为这四个分支的结合,自然辩证法之所以成为沟通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极其重要的一环,成为前者“奔向”后者的桥梁,在根本上在于其研究对象,在于由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生成这一特定过程。 从根本上说,演化是存在的基础。自然哲学将各门科学的成果综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自然界的生成过程,关注生命起源,以及向人的生成过程。在这里,超循环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以及协同学和突变论,在这些关系到自组织的理论中还有大量哲学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所谓“自组织”,就是自己发生的过程。复杂性科学关注的核心之一是“涌现”。2014年年会上的学术报告之一,也就是“过程哲学”,不仅涉及自然界的演化,而且关注由自然界向人类社会的生成,以及关注社会的发展,可以说覆盖了由宇宙大爆炸至今的一切过程。 重要的是,由自然向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生成过程本身将无尽止地迈向更高台阶。科学技术处于不断地发展之中,由此使社会的基础不断提升而推动社会进步;人类社会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人类通过对自己行为的不断反思,以及通过对社会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来更好地选择、引导科学技术,并使之融入社会之中。由自然界向社会的生成过程永远不会完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沿不同途径并处于由自然向社会生成过程的不同台阶和不同阶段,彼此间还发生种种关联,因而这一生成过程极其丰富多样和极其复杂。于是,自然辩证法就不仅具有上述理论意义,而且因其对象的变迁和多样性,以及彼此间的复杂关联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一点后文还要谈到。 从自然辩证法的四个分支在历史上的发展次序来看,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到近现代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直到现在,自然哲学历史悠久。科学哲学的前身是认识论、方法论,而认识论与方法论则始于笛卡尔、培根时期。技术哲学大致萌芽于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拉普作了系统研究,到现在成为“有一个光辉未来”的领域。STS的第一本标志性著作当属20世纪30年代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至今尚处于蓬勃发展之中。这四门学科在历史上出现的顺序正对应于它们各自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并且与它们所研究的对象——由自然向社会的生成过程相一致。在这里,由自然向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是历史的东西,由自然哲学到STS四门学科之间的递进和关联则是逻辑的东西。逻辑的东西不仅与学科从自然哲学到STS的发展历程相一致,而且与其研究对象即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相一致。“往后,一切科学都将成为历史的科学”(马克思),各门科学分别研究由宇宙大爆炸至今的一个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就是由自然向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 总之,自然辩证法不是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大口袋”,不只是研究生的政治课,也不仅是科学技术哲学/元勘/学/论;自然辩证法是沟通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中间环节,研究由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自然辩证法要说明人类社会如何坚实地建立于自然界之上同时又超越自然界,以及将自然界纳入到人类社会之中同时又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并将通过对实践日益有效的介入推动这一进程。 自然辩证法既是科学技术的终点,也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起点。随着自然辩证法由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STS研究渐次提升进入社会与人的领域,自然辩证法将成为新的文科生长点,并将与经济哲学和管理哲学等共同构建有坚实基础的新文科。这一过程,也就是“从是简单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维的过程符合现实历史的过程。”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必将因有自然辩证法这一坚实的基础而更为真实有力,并将对现实产生更强大的指导作用。 基于这样的学科定位,“科学技术与社会”这一词组虽然未必百分之百契合,但可能是现有的称谓中较为合适的一个。虽然“有关部门”未必接受,学界也未必认同,但重要的是对涉及内容的把握。为论述方便,更为祛除上述自然辩证法的种种焦虑,文中依然称“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定位具有独特性,包括各种二级哲学在内的任何其他学科都不可能替代;自然辩证法的定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越发彰显。自然辩证法的定位因科学技术和社会本身的不断发展而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三、自然辩证法的自信: 社会归属 应该看到,前述在自然辩证法在社会归属上的焦虑并非出于 学科自身的发展所致,而是在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果不立足于学科自身的发展,一味依赖外部环境,依赖行政命令和领导恩赐,那么一旦环境变化,领导更迭,朝令夕改,免不了落得个“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毫无疑问,与所有其他学科一样,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和生命力不仅在学科本身的一般理论,而且在于对其所处语境的介入与互动。作为研究生政治课,固然是自然辩证法发展的重要契机,自然辩证法由此完善了学科,培育了队伍,扩大了社会影响;不过需要意识到,政治课只是自然辩证法介入语境并与之互动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自然辩证法在当代中国语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对自然辩证法作出重大贡献已故的于光远先生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了 自然辩证法学派的马克思主义属性和中国特色,在普遍的意义上以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为研究对象,在特殊的意义上,“正在中国兴起的哲学学派”必然要以“正在兴起的中国”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由自然向社会生成的特殊道路,以此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社会历史责任。 从总体上说,根据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大致可以把由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中,两次科技革命在其社会内部各种因素作用下自行发生,科技革命又推动这些国家由传统走上现代化,进而由现代化走上后现代化,也就是推动由自然界向社会的生成。这些国家走的是一条“内生型”或者说“自组织”的发展道路。另一类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普遍是从外部引进科技而开始现代化,随即发生外来科技与本国传统的整合,换言之,这些国家由自然界向社会的生成过程走的是一条“外生型”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他组织”的道路。显然,中国就属于这一类型。 在封建社会,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着重处理人际关系,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几千年来在缺乏必要物质基础的情况下以伦理道德处理人际关系和自我修养,在缺乏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情况下构建社会。计划经济年代,虽然科学技术有所发展,但主要服务和从属于政治和意识形态,在这种情况下构建起来的社会停滞不前,如同空中楼阁,靠一次次的“运动”来维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迎来了科学技术的“春天”,90年代后明确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技术也开始获得它们本来的地位并成为社会的基础。中国逐步走上了由自然向社会生成的正常的发展道路。在整个历史上,在由自然到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中,中国走了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研究这一特殊过程,对比内生型国家走过的历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再加上当代中国面临两次科技革命的迭加,有可能走上跨越的发展道路,对此的研究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普遍意义,自然辩证法对此负有重任。 从上述思路出发,可以发现,当前所密切关注的领域或多或少都与这一特殊的发展道路有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问题,第一类问题主要是以生态化和信息化带动和规范工业化。信息化和工业化分属第二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进入信息化,以及着手处理工业化带来的生态问题,而中国工业化尚未完成信息化即接踵而来,生态问题也已横亘于前行的路上,中国面临两次浪潮的迭加。如何在现有工业化水平上发展信息化,反过来又如何以信息化缩短、提升工业化,以生态化规范工业化,这就是中国“兴起”之路的独特之处。种种后现代的讨论也介于其中,既增加了中国之路的复杂性,也带来了机会。以上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中国当前正在发生的由自然向社会的生成过程是社会两次转型的迭加。 第二类问题在于上述两次社会转型再与改革开放的迭加。这样的“三重”迭加,致使中国由自然向社会生成过程越发特殊,或者说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既不是自嘲的对象,也不是骄傲的资本,只是中国在行进道路上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眼下,政府职能的转换和互联网以及二者的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例如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就意味着由“他组织”转向“自组织”。 第三类问题在于,中国的转型处于世界的格局之中。中国越是强大,就越感受到世界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根本点在于,位于后现代、现代化和传统中的世界各国,因全球产业链和全球气候而处于越来越密切的关联之中,尚未过去的金融危机加深了关联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述问题都在自然辩证法的视野之中。 面对自然辩证法特定的社会归属,自然辩证法从业者义不容辞,充满自信。 如果说学科归属主要在于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那么社会归属更是对社会的介入,具有更多实践色彩,因而赋予更强的责任和担当。这样的社会归属必将凝聚更多人的参与。 自然辩证法的学术归属是普遍意义上的理论基础,社会归属重在对特殊层面的关注和实际介入。没有学术归属,自然辩证法就缺乏理论基础,对于特殊性的研究将因缺乏学术根基而显得空泛甚至虚妄;没有社会归属,失去对当代中国这一特殊层面的关注,不仅从业者失去生存的基础和安身立命的处所,学术归属也将因失去来自特殊性的滋养而枯竭,只能跟在西方学术界后面亦步亦趋。 独特的学科归属和深深介入的社会归属,这就是自然辩证法自信的无穷源泉。 吕乃基,论非嵌入编码知识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 , 1 。 104 - 107 ;论非嵌入编码知识的权力 科学文化评论 2007 , 2 。 28 - 3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P105 于光远 . 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 . 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 1996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6872 次阅读|22 个评论
自然辩证法的焦虑与自信
热度 22 lvnaiji 2014-4-5 08:57
自然辩证法的焦虑与自信 吕乃基 “自然辩证法的焦虑与自信”,意为自然辩证法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之“业”的焦虑与自信。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说的“焦虑”并非主流;自信,则有待确立。 一、自然辩证法的焦虑 在刚结束的2014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年会上,一些理事和代表表达了对于所从事的自然辩证法的某种焦虑心态。这种焦虑主要源自学科归属和社会归属。 学科归属指在国家学科名录上的所属,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或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归到一级学科“哲学”的名下,成为与“中西马”等并列的二级学科。二级,已经自降身段了;在哲学大类下的各个二级学科中,中西马等其他二级学科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有深厚的底蕴和社会浸润,马哲更是其中的正统;自然辩证法无论从学术、人员还是社会影响等方面都不能与之同日而语。在中西马等老牌二级学科看来,科学技术“哲学”,那些源于科学技术的名词,大伙都看得懂的大白话式样的论述,称得上是哲学吗?从业30余年,什么样的书是哲学书?博主的体会是,翻开一本书,每一个字都认得,合起来不知所云。什么样的人是哲学家?我的一个朋友是这么理解的:往前看,一直往前看,最终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在被称为“哲学”的一级学科中,在高校中隶属于哲学系或哲学学院的自然辩证法基本上处于边缘地带。在中西马等哲学中传统二级学科的强势之下,自然辩证法中的各分支和各路人马自觉不自觉地纷纷引入种种常人难以理解的词汇,译介西方后现代的种种流派。在本届年会上,仅有的三个大会学术报告,分别是科学哲学、实践哲学,以及过程哲学,可谓哲学味十足,不次于随便哪一个传统二级学科。略感遗憾的是,这些内容虽不能说不是自然辩证法,总感到少了自然辩证法自身的“味道”;虽也述及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总感到少了中国特色和自己的原创。 社会归属,顾名思义,或许与自然辩证法一样,也是“大口袋”。对于自然辩证法从业者——大部分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当是课程和人员归属,直接关系到这些“业内人士”的饭碗。自从研究生开设“自然辩证法”作为政治必修课后,包括笔者在内的众多从业人员(未作统计,应有数万之众吧)也就有了铁饭碗。后来博士生也开设了“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铁饭碗越发熠熠生辉,俨然成了“银饭碗”。与此同时,自然辩证法有了自己的硕士点乃至博士点,不仅上政治课,而且有专业课,包括必修和选修课,培养具有共同“范式”的“共同体”;一时风光无限,盛况空前,甚至盖过中西马……,隐隐然有了金饭碗的“范儿”。然而好景不长。“自然辩证法”改为选修,课时大幅缩减;博士生的政治课更名,大幅减少其中的科技成分,除了在完整的一门课中登台亮相一两次外,基本上没自然辩证法从业人员什么事。硕士和博士生政治课让出来的大部分课时基本上由近年来纷纷组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接管。说来也是。想当年,那些工科高校的全部文科不就是唯一的“马克思主义教研室”吗?正是这样的一个教研室,后来孕育出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文科,这些活蹦乱跳不听管教的孩子们简直忘了自己的生身父母。现在回过头来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理所应当,名正言顺。还应了“否定之否定”一说。不同的是,眼下有了过去所没有的工作量的规定,不再如当年“马克思主义教研室”那么单纯,高校老师的收入与课时正相关,这些变化直接关系到高校老师的饭碗,直接关系到自然辩证法业内人士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上的生存需求,叫人如何不焦虑?一些业内人士为了生计而不计名分,从哲学系跳槽,站到马院的旗下。 社会归属还包括自然辩证法的研究生生源,以及毕业后的去处,大致相当于社会对自然辩证法这一“行业”的认可程度和接受方式。现在招收自然辩证法研究生的高校普遍反映,生源存在“三多三少”:文科生(尤其是“思政”)多理工科少。文科生不是不能读自然辩证法,但是理工科过少对于自然辩证法具有致命影响;三本和五大生多二本一本少,或多或少会影响培养质量;以及女生多男生少,这里也就是一个适宜的比例问题。毕业生继续在“业内”从业者寡,或主动改行,或改教大学政治课。看来,社会之所以接受,大概就止于一纸文凭,说的更确切些,在于“洗文凭”,“洗”去原来的“思政”和“五大生”,换来一纸显得高深甚至眩晕的“哲学”硕士、博士证书。看来,这些自然辩证法从业者的自我定位,尚不如那些考研者心知肚明:途经,如此而已。 上述种种归属不明,令自然辩证法从业者不禁自问:“我是谁”? 博主愿在此声明:上述种种焦虑并非主流。因而将不回复针对这一点的评论。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9389 次阅读|51 个评论
《Where is the confidence from?》---Life in UK
shawn2 2014-4-4 05:10
It was quite impressive of the confidence that British people show to the public. I am trying to find the source of the conference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make an explaination of their behavior. As all know, ever before, the first and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boos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United Kindom and rendered it to be the most prosperious and powerful country all around the world. Like today's America, UK at that period held the wild ambition to dominate the whole world on the solid basis of the powerful internal strength in reality. It went smooth that British military conquered a lot of countries in different continent due to the big difference in the military force. Eventually, UK became a superior empire which no one can compete with it. It was remarkable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at British turned into an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 Actually,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of in London which manifests the glorious moment that UK ever had in the history, such as British museum, British gallary. That is one of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makes London as the most attractive tourist city since they collected a plenty of various antiques from different country and different time. So proud of this that generation and generation people left for today's UK. Apart from the reason above, no one would like to ignore the factor of the advanced step UK had in the scient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Basically, also no one denied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on the acceleration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people were inspired since then. Amoung them, Isaac Newton, Charles Darwin, James Clerk Maxwell all made a landmark exploration in their field, respectively; Stephen Hawking , Henry Cavendish , Francis Crick also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put a big step forward to the human's civilization. Nowadays, Univ. of Oxford and Univ. of Cambridge was taken as best universities in the top list of high school ranking ‘cause of the high academic level and outstanding teaching level. Even though the economy in the present UK is facing a reduced prospect of growth, it is still a hot place to attact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to receive the good education. So proud of this. Another one which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language--English. It is unlikely to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to misunderstand each other in the conversation using English. By contast, people like me had to spend much time to practice the language and even by doing this still are confronted of some failure in the compulsury English exams. How to build conference in a talk with a native speaker is a big challenge for the majority. To be honest, a little bit nervous in my previous presentation especially in the part of QA. Sometimes very struggling in a group talk as they speak very fast and some Idioms and slang pop out occasionlly.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we have lost our confidence speaking English in front of them. They are so proud of thi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people here, from the beginning of a child, started to wear formal clothes, such as suits for male and silk stocking for female. The habit is quite beneficial for the growth and confidence-building since they keep the behavior consistantly over the life-period. Except the formal dressing, individual student in class is put at the centre of concentration and thinking of problem-solving solution independently. Most of time, teachers serve as auxiliarie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of their action. Most probably this is why students here have no heavy burden on the shoulder but the best performace in public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a reflection of their confidence.
个人分类: Life in UK|3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信与自卑
热度 21 wangdh 2014-1-16 23:45
自信与自卑:感受和领悟 (王德华) 喜欢听好听的,赞美的,夸奖的,鼓励的。这是人的心理需求。有突然的,自己没有准备的赞美,有期待的,希望听到的夸奖。心理的这种满足,是一种喜悦,一种温暖,一种信心。 所以,孩子,不管是小孩子,还是大孩子;学生,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抑或研究生,都需要鼓励,都希望夸奖。赞美的话,可以使人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赞美别人,也是一种满足,是一种欣赏的表达,一种爱意的表达。赞美,被赞美,都是暖的感觉。 自信,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很重要。所以,经常鼓励孩子和学生要自信。自信,就是不自卑,有信心,有底气。遇到困难,不气馁,不退却。自信,会产生智慧。有了智慧,就会更加自信。经常看到学生战战兢兢,做事小心翼翼,说话小声细语,左顾右盼,这显然是不自信。做学问,不自信,是没有准备好,功夫没有下到家,时间用的不是地方,轻重缓急没有分清楚。随意,散漫,甚至懒散,放纵,逐渐就没有了底气,少了自信。 有一天见识了一些学生,见识了他们的自信。那种自信是骨子里渗透出来的,是内心里发散出来的。他们在讲述一个领域发展的时候,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在描述自己研究结果的时候,更是细致入微,滴水不漏,有急促,有平缓,有陡峭,有平坦,有峰,有谷,有曲,有折,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听着他们专业的讲述,且不说自己能听懂多少,只是从看热闹的角度,就是一种享受。他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透着底气,透着智慧,透着可爱。从与他们的一问一答的交流中,这些自信的年轻学子身上,充满着传统的礼仪和素养,让人感到很舒服。让人感到舒服的自信,是真正的自信。 自信的人,不是自负,不是张扬,不是自大,不是目中无人。知道天高地厚,懂得冷暖甘苦。 自信,是一种实力,是一种内功。 自信,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有心。 不自信的人,往往是自卑的人,没有信心的人,迷茫的人,不知所措的人,甚至是自负的人,傲慢的人。经常是一头雾水,忙碌而无果,乞求而不得,失望,怨气,自卑,五味交加,生活中充满了苦闷,少了乐趣,少了阳光。 一天做公交回家,路上上来一乘客,坐在了自己旁边的座位上。车开动后,闻到了一股不是很舒服的味道,是从这乘客身上发散出来的。心想,不打紧的,没有几站我就下车了。不成想,他比我早下车了,手里提着一个包,急匆匆的。望着这位乘客下车的身影,我想起了经常看到的一种情形。我在等车的时候,经常见到有些农民工兄弟拿着做工的家什,盆盆罐罐的。经常的情形是,脏乱不堪,工作服上满是油腻和尘土,灰头土脸的。在车上,往往会遭受一些异样的眼光,有些乘客躲躲闪闪的。想必是他们是有感觉的,故意高声说话,或者故作的自信,是在掩盖内心的自卑和不快。这些人,是我们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者,是朴实的劳动者,是靠双手劳动和汗水吃饭的,不应该冷眼看他们,不应该给他们异样的眼光。可是,他们很少感受到温暖,也就没有多少自信。我经常在想,农民工兄弟们应该自信起来,不去奢望得到他人的同情和理解,同情是乞求不来的,强者给予的所谓同情,给弱者施爱,也是一种心理需求。出门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把自己打扮一番呢,穿得整洁干净应该不是困难的事情,工作服也不能满是油腻尘土。所以,心理强大是重要的,必要的。同样,雇工的单位,帮助他们洗涤一下工作服,给他们一个洗澡冲身的地方,也是应该的。这就是人性化,这就是关爱,这就是以人为本。想想这些城市的建设者们,住简易的工棚,住没有安全设施的简易房,甚至住水泥管道,住桥墩下,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每个人过有尊严的生活,过有尊严的日子,需要一种爱的环境,爱的氛围。爱心,不是施舍,不是乞求。什么时候,农民工哼着小曲上班,整洁的衣装,灿烂的脸庞,我们就进了一大步。 自卑走过,就是自信。 自卑和自信,都是一种心理感觉。但自卑和自信,对生活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放弃自卑,树立自信。 自信,就会看到阳光,感受到温暖。 自信,会不自觉微笑,那是发自内心的。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8343 次阅读|30 个评论
问题:中国科学现在很自信还是很不自信…?!
热度 1 zhangxw 2014-1-12 18:35
问题:中国科学现在很自信还是很不自信 … ?! 张学文, 2014/1/12 最近偶尔听到一个词叫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等等 于是联想 我国科学界的头面人物对于我国的科学究竟是 1. 很自信; 2. 很不自信; 3. 过去很自信,现在不自信; 4. 现在不自信,但是对未来很自信; 5. 1958 年非常自信,后来丧失自信; … 欢迎大家补充 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面对与回答!
个人分类: 科学原始创新|2856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士应当有自信和自知
热度 5 lijianguo531 2013-11-26 16:25
最近王某某博士的遭遇在科学网上讨论的很多,引起大家对于目前博士,特别是博士后经历的吐槽和讨论。从我看来,王某某博士的经历只是个个案,这与他的个人经历和认知有很大的关系。不管是无良媒体的故意放大还是王某某博士自己一厢情愿,从视频的交谈中我感觉王某某博士有的是过于的自信(甚至是无赖,老赖的由来),缺的是自知。 有句话常说,“如果你够牛,你可以去改变这个世界(环境),如果你还没强到那个地步,还是先学会适应这个世界(环境)”(差不多这个意思)。这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脑袋要跟着屁股走”的原因。自己的屁股还没有做到那个位置,换句话说,自己的成果还没有让人为之一振,眼前一亮的时候,脑袋空想着如何获得怎样高的职位,怎样条件优越的平台确实是不现实的,这也是王某某博士目前困局的症结(王某某博士的成果相信大家都看过相关的博客)。中国目前的学术环境就是这样,一切以成果说话,动辄多少多少SCI,IF多少多少。虽然大家对这个比较反感,但是在中国这种各方面都要拼指标的社会,确实也有他存在的道理,高水平的SCI确实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科研水平和实力。当然是否反映出潜力,那另说。。。。王某某博士身在中国,面对的这样的学术大环境,显然这不是他能够改变的,首先学会去适应这个社会,从长计议,待我羽毛丰满时再展示婀娜多姿估计会更好些。 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自信的问题。我称之为向内看。博士应该有自信,不是像王某某博士这样的过于自信,成了老赖。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多数导师都会鼓励自己的学生去参加自己领域学会的年会。一方面让学生长长见识,取长补短,思想激荡,促进学术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让学生去展示自己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重要的方面。这就体现出一个导师、课题组和研究人员的自信。带着自信的心态去展示自己的成果,去开展自己的研究是学术研究最为重要的方面。我也见过有的导师在科研成果方面遮遮掩掩,这是为什么?那不成存在学术道德问题?这会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当然,大量出色的成果会让你信心倍增,也会让你在各方面都能顺利的获得资源偏爱。 我想说,科研人员需要有自信,自信来自于你的科研成果 。 另外一个问题,自知,我称之为向外看。科研人员要知道自己的研究和同行,与国内外大牛相比优势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这就需要你做大量的文献综述、参加各种会议交流。这种向外看会花费你大量的时间,有时我们可以统计一下自己的学术生涯,计算一下花在做实验、写论文上面的时间多,还是花在找文献,读文献,参见会议上的时间多。从我来看,应该是后者居多(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明白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未来的方向和道路就会有清醒的认识,也就不会出现王某某博士这样的遭遇(王某某博士归结于父母的“支持”,我觉得有点太不人道!)。 总之一句话,博士需要不断的向外看,向内看,要有自信更要有自知!与大家共勉! PS:这里感谢科学网博客的自动保存功能,此博才能与大家见面!刚才实验室突然断电,博客就差最后一句了。。。。汗
个人分类: 观点点评|4072 次阅读|4 个评论
也许需要文化上的【努力】与【自信】
outcrop 2013-9-30 13:05
张老师博文《 中美文化差异与创新 》从文化的角度来琢磨创新问题,我觉得也有意思;只是文化这东西比较琢磨不透,聊起来感觉不好下手和实证。 目前的中国,没什么强有力的精神约束的;这种状态,我认为得益于文革的大破,以及唯物主义的盛行。 这种文化状态有好有坏,聊起来很复杂;但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 可塑性强 。 这个时代的我们,不妨大胆的建立一个健康的现代化多元文化体系:既可以有西方的自信、积极、进取等;又可以保留东方的儒雅、温和、内敛等;也能包容小众、异见、偏激等。 但该抛弃的传统劣根,就不必沉渣泛起;该无视的西方陋习,也不必奉为圭臬。 最终,没必要拘泥于东方、或者西方;适合人类健康前行的观念、理念、态度,我没就不妨大胆的学习、揉合、吸收。 这种健康的文化形态似乎已经有了萌芽,比如《 在科学网看到了中国未来美好的一面 》,再比如科学网的傻帮;但我觉得可以走的更远、更快、更认真。 我们需要有这个自信和努力。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54 次阅读|1 个评论
本土学者更应多一份自信
wangdongsheng 2013-6-1 18:38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而我已快四十。昨日看儿子他们踢足球,不免要指点一番,最后被儿子赶走了。 今天对我来说也是特殊的日子,全国出国外语等级考试PET5。目前大学教师出国外语考试有两种途径:外语学校培训和考PET5,前者容易但要耗费时间,后者困难但时间可控。我原来考虑是自费出国学习语言及看看人家干什么,但是学校这边很难界定为因公出国,要停工资和岗贴,那可数目不小。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后者。 出国对我们真的很重要吗?记得一位老先生评院士未能如愿,跟我谈到他的两个同事,分别在文革后第一批出国,回国后都开辟了(或带回了)新的研究方向,后二人都成为工程院院士。而这位老先生因年龄原因未获出国机会,言谈中甚感遗憾。类似我年龄的本土学者可能较多面临这样的局面:一方面语言障碍确实很难融入到国际学术交流中去,另一方面互联网和google搜素我们能查到国外同行的最新进展。回到前面问题,我的观点:“科研dream 需要出国,只要过了语言关,哪都很好”。 本土学者真的水平差吗?近几年的高校招聘很多强调有海外经历,而事实上我国本土培养的博士毕业生每年大约在4万以上,加之211或985出身的制约,博士在高校求职已显困难。我们愿意耗费较大的财力和物力到海外招聘,但是对本土博士确又视而不见。如此悖论,实难解释。讲一个故事:说国内某院士访问国外,看到震惊性科研成果,再仔细一看原来是我们(博士)不要的学生(出国)做出来的。应该说本土的(本科)学生聪明、勤奋,是一流学生,但欠缺的是受过良好科研训练的一流导师。良好科研训练从何而来?海外引进虽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但可能治标不治本。若想全面提升国内的科研水准仍需要管理层多思考,集中精力从大环境上解决问题。 大多本土学者以后将不可避免面临“海龟”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压力,良好科研训练将是成败的关键。看到陈安博主的陈景润教授诞辰八十周年的文章,特以“本土学者更应多一份自信”作为标题及结束。
34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作业提交——我的中国梦解读:自信 開放 慈悲 包容!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3-4-22 19:01
王 號 這廝雖然只是中醫民科,但是因為對中醫下了不少功夫,悟性的確是很高。 他剛剛提交的作業( 世界,你好!——用一个动作来体现“中国梦”的理念。 ),老祖的評語是“超贊”,我理解打分應該是A+吧。 他的思路很高明:解鈴還須系鈴人,習總的中國夢,習總自己肯定理解最到位,他的手勢不是很能體現嗎?他另一個出奇制勝地方在於,一般人在解讀手勢的時候,都是在一個人身上思考,他卻定位於“男女雙打”的手勢上,這當然又是中醫給他帶來的巨大優勢。因為中醫開口就是陰陽,所以他將中國夢的手勢也在男女搭配,實現理想不累的思路上。 一個字:牛! 他的作業如此之牛,別人還怎麼做? 我只好模仿這廝的想法。我這麼想,習總提出中國夢,那要靠大家來實現啊,對不對?其中最重要的肯定是總理李克强了,對不對? 李克强是他提名的,肯定和他的思路是一樣的 ,而且記者們也發現這哥兩很默契,所以他的手勢也應該是能體現中國夢的理想的吧? 李克强的手勢很多,但是有一個手勢被人們認為是克强style,就是這張照片所顯示的手勢! 這個手勢為啥就體現了中國夢了呢? 記者們早就解讀了:自信開放! http://star.news.sohu.com/s2013/wbzj11/ 他总是面带笑容,回答问题时双手习惯性摊开,被解读为“自信开放”。搜狐新闻官方微博抓住了这一细节,形象地称为“克强style”。 蔣科學認為,自信開放,的確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自信,意味著肯定自身的潛力,不妄自菲薄,不否定我們的優良傳統……而開放,則意味不固步自封,不抱殘守缺,不閉關鎖國,不畏懼改革…… 而且,除了記者們解讀的自信開放之外,這個手勢敞開胸懷,是個擁抱的準備姿勢,所以它意味著接納,意味著包容,意味著對弱勢群體的保護,較能體現慈悲善良的精神。我認為這種精神與動物保護的精神也是一致的。 再從他的名字上看,克强,克服強敵,而且中國“立刻強”,這不僅是好意頭,更重要的是:如何克强?當然是仁者無敵,柔弱勝剛強。所以這個手勢中所體現出來的:自信、開放、慈悲、包容精神,與他本人名字所暗示的使命也是一致的。 這一手勢的解讀,當然體現了我們的期待,但是,更重要的是挖掘我們自身的精神資源,從我們自己做起,我們大家自己自信開放、慈悲包容,中國夢不就實現了嗎? 總結一下:我用八個字來解讀中國夢:自信 開放 慈悲 包容! 老祖、王號,這份作業如何?雖然是受到了王號兄作業的啓發,真是獨立完成的,能勉強及格嗎?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140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摆脱恐惧、虑和忧自卑
zhangenzhan 2013-4-8 22:26
摆脱恐惧、 虑和 忧自卑 http://www.mifengtd.cn/articles/psychological-capital-self-confidence-3.html 褪墨 系列:每次一个故事,从心开始,打造 心理资本 。 自信: 摆脱恐惧、忧虑和自卑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爱马丁·加德纳,原来是医生。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在美国630万死于癌症的病人中,80%的是被吓死的,其余的才是真正病死的。 他曾做过一个著名实验:让一位死囚躺在床上,告之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划一下,接着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的一个容器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 1988年,他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时,虽遭到司法当局的起诉,但他用事实告诉了世人: 精神才是生命的真正脊梁 ,一旦从精神上摧跨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生命也就变形了。 现在,加德纳是美国横渡大西洋——3V俱乐部的心理教练。在他的指导下,一个叫伯来奥的人一举成名,这位男子乘着独木舟从法国的布勒斯特出发,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历时6个半月到达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创造单人独舟横渡两大洋的吉尼斯纪录。 有人怀疑,加德纳是不是又在拿运动员做实验。加德纳反驳说:我从没有做过什么实验,我只是在证实精神的作用。从伯来奥的成功经历,我可以向世人宣布,从前横渡大西洋的人之所以 失败 或死亡,他们不是死于体力上的限制,而是死于精神上的崩溃,死于心理上的恐慌和绝望。 加德纳的话在网上公布时,用的标题是: 在这个世界上,人所处的绝境,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生存的绝境,而是一种精神的绝境。 所以,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看来的逆境绝境,而产生恐怖绝望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 信心 ,抱有 乐观 的积极的心态,这样我们就能走出绝望的阴影。 圣经上说,能移走一座山的是信心。只有自信的人才会有所成就。一个人要有所作为,要取得成就,首先要有很强的自信心,要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气概。 信心,是一个人最大的心理资本。只要你拥有坚如磐石的信念,你便可以取得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功。 63 或许你也想阅读: 自信是怎样炼成的 怎样建立自信 信心来自对自己和客观条件的正确认识 学会笑对失败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快乐是一种心境 无觅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个人提升 and tagged 人生 , 失败 , 心理资本 , 自信 on 2010-11-04 by 弥缝 .Post navigation ← 康奈尔笔记系统介绍和购买 奉献爱心 → 30 thoughts on “ 摆脱恐惧、忧虑和自卑 ” Meizi 2010-11-04 at 5:31 PM 不管遭遇什么困难,首先必须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并最终会获胜;与此同时,不管现实多么残酷,都必须具有与之对抗的素质。我们需要这样时刻提醒自己。 Reply ↓ read 2010-11-04 at 7:18 PM 感谢这篇文章,信心,真的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了。 Reply ↓ 意美 2010-11-05 at 11:12 AM 不管遭遇什么困难,首先必须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并最终会获胜! 感谢弥缝又带给我们这么有力的文章. Reply ↓ man 2010-11-05 at 3:34 PM 每个时期都给自己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就不会恐惧,迷失。 做事会让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不要追求完美,因为你正在变的更完美。 Reply ↓ Gang 2010-11-05 at 7:41 PM 在褪墨看到了不少精彩的文章 谢谢。 Reply ↓ jerrysun 2010-11-05 at 10:17 PM 褪墨群:8964762 Reply ↓ NevaLose 2010-11-06 at 11:16 AM 信心,是一个人最大的心理资本。 确实是,出来工作才发现自己以前学的书本上的知识没多少用处,只有面对上司、同事、客户时的自信才能够让自己得到别人的信任! Reply ↓ unmask 2010-11-06 at 2:35 PM 请问这个爱马丁·加德纳的英文原名是什么?我在网上没有找到他的信息。 只有马丁·加德纳的信息 http://zh.wikipedia.org/zh/%E9%A9%AC%E4%B8%81%C2%B7%E5%8A%A0%E5%BE%B7%E7%BA%B3 另外这篇文章似乎并不是原创的?我找到很多链接,时间均早于此文在褪墨的发表时间。 其中一篇显示 此文来源于2003年《现代保健报》 http://www.putixin.com/psy/jszm/jszm-14.htm 另一篇则显示此文只是某篇文章的一个小段落,爱马丁乃是马丁之误。 http://www.tumorhome.com/aizhengzhiliao/3525.html Reply ↓ 晓婷 2012-06-21 at 12:22 PM 我和你有相同的疑虑,不知你现在有没有找到答案? Reply ↓ haha319wang 2010-11-07 at 4:33 PM 生活需要激励! Reply ↓ Josh Dong 2010-11-08 at 5:19 PM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圣经新约希伯来书11章 Reply ↓ Pingback: November Digest | 子非虫 soul 2010-11-16 at 4:45 AM 褪墨群不公开么? Reply ↓ soul 2010-11-16 at 4:52 AM 8楼的 你好专业啊 ? Reply ↓ faith 2010-11-17 at 9:51 AM 现在要慢慢培养自己的自信心。。。现在的自己还是自信不够 Reply ↓ Jessie 2010-11-23 at 1:19 PM 是的 Reply ↓ 励志生活每一天 2010-11-28 at 7:40 PM 在这个世界上,人所处的绝境,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生存的绝境,而是一种精神的绝境
个人分类: 情绪生活|17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河南人在荷兰:3. 博士研究,提出系统辨识的渐近法
热度 11 zhuyucai1 2013-4-3 22:38
系统辨识研究的是用实验数据建立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的理论和方法。硕士工作主要是在系统辨识方面打个基础。 博士选题时,我的第一个选择是经济系统的辨识与调控(我现在还有这方面的想法。) E 教授说他不懂经济学。我第二个选择是工业生产装置的辨识与控制。教授觉得这个行,还让我和飞利浦的 TB 交流合作。 TB 当时正研发玻璃管生产装置的辨识和控制技术,并在 E 教授这里兼职做博士学位。 TB 当时的工作很成功,开发出的辨识算法和控制技术大大提高了玻璃管的产品质量并缩短了转产时间。他的博士论文就是整个工作的总结,非常有特色。我的计划是用四年时间搞出更好的辨识和控制方法。 通过和 TB 的讨论和文献阅读,我发现当时( 1986 年)辨识研究和控制研究是分离的,虽然辨识是控制领域的一个分支。我认为这是西方科学重视问题的分解而轻视整体造成的结果。要搞出好的控制技术并能在工业中解决问题,需要把辨识和控制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我提出要搞用于控制的辨识方法( control-relevantidentification )。搞辨识的人都知道,这个题目 1988 年后热了起来。当然这跟我关系不大,我当时只是个博士生。(说是关系不大,其实还真有点关系。) 从哪儿入手呢? 1986 年鲁棒控制也叫 H- 无穷大控制的研究最火,大家都认为是很有前途的控制方法。那我就研究为鲁棒控制的辨识方法吧。鲁棒控制器的设计不仅需要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还需要模型误差的频域上界。我就决定整出一个辨识模型误差的一个频率上界来满足鲁棒控制的要求。 系统辨识是动态系统理论与概率统计理论与方法结合的产物。我自然就想到导出一个基于概率论的一个误差上界。这就需要一个描述模型误差的概率描述。我的数学不是很精,思考全凭物理直觉,能不能自己导出模型误差的概率描述心里没谱。很快读到了瑞典 L.Ljung 教授 1985 年的两篇文章,专门描述了模型误差载频域的概率分布并给出了方差的渐近表达式,好像是专门给我写的。天助我也!我把它叫做系统辨识的渐近理论。 L.Ljung 只导出了单变量系统的理论,我花了两三个月把它推广到多变量系统,因为在 1986 年多变量的辨识和控制技术才够先进。基于渐进理论,我定义了模型的误差的 3-sigma 上界并给出计算公式。这是我博士论文的关键成果。 系统辨识要成为技术用在工业系统,必须解决四个基本问题:( 1 )实验设计、( 2 )模型结构或者阶数的确定、( 3 )参数估计和( 4 )模型检验。模型误差上界的工作只解决了模型检验问题。由于做的比预想的快,余下的时间我用渐进理论把实验设计、模型阶数的确定和参数估计这三个问题也都解决了一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辨识方法:渐近法。 把渐近法用 Matlab 实现后, TB 就带着我去飞利浦的玻璃管厂按我的方法做了实验,很成功。做实验回来的路上,天黑下雨,我开车撞到电杆上。车报废, TB 的肋骨痛了几个月,我没事。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博士研究很顺利,不到三年 E 教授就说结果已够,可以写论文了。 假设渐近法是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证明这点不容易,往后看)从方法论方面总结一下我是怎么做出来的,也许对年轻朋友会有所启发。 出国前我的背景是,中小学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度过的,没有学到多少知识。中学期间没有书读,把《毛选》四卷读了几遍,对毛泽东思想有所了解。 大学母校西安交大特别重视基础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 知识方面比起现在的名校毕业生差不少,但没有受过应试教育的摧残。中小学基本上是玩大的。 选题最重要。 我要解决大规模工业系统的辨识与控制问题,并到飞利浦工厂找问题,应该是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的影响。我决定在辨识与控制的结合上下功夫,是受中国传统的从整体看问题的影响。西方的方法论是细分细分再细分,有时忘了整合。我选择模型误差上界作为关键问题,可能是受到“抓主要矛盾”的影响。 我选题很顺利。我认为自己的中国文化背景对博士选题是有帮助的。我发现许多博士生选题挺难的。有个荷兰师兄几年选不好课题,延长了好几年,差点变成我师弟;有个荷兰师弟几年选不好课题,最后干脆放弃。“为控制的辨识”、“模型误差上界”自 1988 年由几位著名教授提出后,大家一哄而上,热了十年。而我在两年前的 1986 年通过考察和独立思考,早于这些大教授们提出了这些问题。 能独立提出新的学术问题,跟导师的帮助和鼓励分不开。不然我没有足够的自信。 自信和乐观很重要。 有了明确的课题,然后就得严格按照西方科研的路子做了。中国文化背景对我解决问题没什么帮助,有时帮倒忙,比如表述问题不严格。 渐近法能不能得到学术界承认?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篇:2.二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下一篇: 4. 渐近法的发表很艰难,评论一下控制界
9231 次阅读|17 个评论
成就来自充分的自信与自强
热度 1 sungennian 2013-3-5 22:59
孙根年 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从内部来看,常是优势与劣势同在,从外部来看,又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能否抓住机遇,扬长补短,关键是要看:能否全面认识自己,准确认识他人,具有充分的自信和自强。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受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入境旅游呈 “L 型 ” 衰退,国内旅游短周期低迷。位于中国西部城市,其旅游业复苏就更是困难重重。    然而, 2012 年西安旅游业扭转乾坤,走出了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的阴霾,取得了新的突破性的增长。据西安市旅游局统计, 2012 年接待海外游客 115.3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5.08% ;接待国内游客 7863 万人次,同比增长 20% ;旅游业总收入 654.39 亿元,同比增长 23.43% 。与此同时,西安还获得 “2012 年全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 第一名和 “2012 最佳绿色会议目的地城市 ” 等称号。    突破重围  为什么西安旅游业能突破重围,取得这样骄人的成就,这与我们的自信与自强有关。    近年来,西安市加大了旅游景点景区的建设和投资,在景点景区建设上推出多项重大的工程项目,先后建成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浐灞休闲生态园区、大唐西市等多个旅游景点,在城市功能分区上形成了多个旅游功能区。景区景点建设,推动了 “ 优美西安 ” 建设, “ 优美西安 ” 建设提高了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了更多海内外游客来西安旅游。    高铁、国际航线业务的拓展等高速交通网的建设,推动了 “ 通达西安 ” 的建设;通达西安建设,提高了海内外游客来西安旅游的可达性,缩短了路途旅行时间和成本,推动了西安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发展。    除此之外,宾馆饭店的建设,推动了 “ 吃住西安 ” 的建设,提高了西安旅游接待能力,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了清洁、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也为举办大型国际国内会议,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食宿条件和设施的保障。    旅游业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接待和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海内外游客,关键在于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有赖于强有力的市场营销。 2012 年陕西省各类旅游节庆项目举办已经超过 100 个,咸阳的踏青赏花节、宝鸡的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暨太白山旅游登山节等,在保持文化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起到了显著的宣传促销效果。同时,西安旅游业主动 “ 走出去 ” ,加强了在全国 160 多家电视台的营销,加强了在日、韩、美国外市场的营销,提高了西安旅游业的知名度,推动了西安旅游业的发展。    西安旅游不仅(接待)外地人,也供本地居民在西安旅游。 2000 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长,提高了本地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    新契机     2012 年 11 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吹响了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的号角,会议提出了 “ 人均收入倍增计划 ” ,给西安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西安旅游业在市场营销上要更加自信,在景区建设和线路设计上要更加自强,重点加强游乐项目和文化产品开发,重点开发冬季反季节旅游,推动旅游业的平稳持续发展。     2013 年,西安旅游业力图在去年出台的 “ 促进旅游业发展的 18 条措施 ” 的基础上,抓紧 18 条战略措施的落实,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包括精品景区景点、精品旅游线路、精品旅游项目、旅游品牌企业,加强境外和国内市场营销,以精品和品牌带动西安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和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文化是西安的本底特色,也是西安旅游业立地生根的根本。作为西部门户和 “ 东连西引 ” 的桥梁,西安要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加快旅游产业转型。推动西安旅游圈的空间扩展,推动秦岭北坡生态旅游和平原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与此同时,要加快旅游娱乐项目、文化产品开发,加强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开发,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西安以观光旅游为主,交通、住宿、餐饮消费占 50% 以上,消费结构相对较低。加快娱乐项目、文化产品开发,加强旅游购物和纪念品开发,促使非基本消费大于基本消费,是西安旅游产业转型和结构高级化的方向,也是西安旅游业与日韩港台的差距所在。    在旅游季节上,要加强黄金周的分流,冬季反季节旅游开发,推动旅游业的平稳发展。公共假期的集中性,导致黄金周爆棚引起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黄金周旅游管理,分散公共假期、加强热点景区分流;冬季气候寒冷是西安旅游业淡季,开发山地冰雪旅游和城市 “ 火热 ” 活动旅游以及温泉旅游,将是西安旅游业管理的关键问题。
个人分类: 科学笔记|3148 次阅读|1 个评论
诚信+自信:走好人生路
热度 6 Elephantd 2013-2-24 11:57
李竞 先生在科学网上的一篇博文 “ 捡了芝麻反而丢了西瓜 ”, 引起共鸣、热议。但是,在这些共鸣、热议中,多数读者表达了“中国人少诚信”的观点。这一观点有正确的一面,但却不全面,且副作用也不小。 缺少诚信,我认为,并非中国人的专利。这里说几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以提供讨论的素材。 例子一: 2011 年,来自新加坡著名大学的一学生,看到我在做亚洲象肇事的研究,要来合作,开展其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且说其导师如何如何,其所在团队正在与多个国家的专家组合开展人象关系研究。我很高兴,接纳,用我的课题经费,支持该生并派我的研究生同去,开展了调查。后来,没有了下文,直到今天。听说,该生已经获得其他方面的经费支持,还在做相应的研究,并且与在昆明的一个研究所合作了。祝愿该生有出众的成果,但我很鄙视其人。 例子二: 我每年只有招一个博士的名额。 2012 年,在 3 位考生中,一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的考生,说在一次全国会议上听过我的报告,也还在国内专业顶级刊物上表了论文 ( 我还专门去读该文,觉得有水平的 ) ,于是,该考生被录取了。但是,到了 9 月份,不来报道。浪费了一个名额,且损害了其他考生的利益。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很不齿。 例子三: 2012 年 10 月,我曾经的博士生在 Tartu 大学博士后回来了,与我诉苦。其博士后研究工作做得很出色,博士后导师希望在中国开展相应研究,派了研究组的人员与其同路到中国采样。该工作人员在 Tartu 就看不起中国人,到了中国更是说中国这不好、那有问题。我的这位博士生,小孩都上小学了,硬是被气哭了。与我哭诉:在国外受老外的歧视可以忍让,通过努力,刚刚挺直了一点腰身,在国内还受老外的气。我建议反击!结果,那位工作人员当着其顶头上司低头认错了。 例子四: 也是 2012 年 10 月,我曾经认识的一瑞典著名大学的教师介绍,有一硕士生想来西双版纳的自然保护区研究人象关系,要我指导。我给了很多建议,指出外国人进入自然保护区要得到国家的批准,但该生从其他渠道得到签证文件,直接飞到昆明,要我“指导”。有同事建议,来也来了,热情一点,接待。我不干!霸王硬上弓,也是一种不诚信。 例子五: 2012 年 12 月中旬,一日本有点名气的大学的一位教授及其中国研究生,在我的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安排下,找我,要在课程教学方面开展合作。说得很好, 2013 年 3 月就来参与我的授课。但是,离开后,至今,没有了下文。下星期二,我的课程就开始了。这表明,日本教授也不诚信! 所以,缺少诚信,并非中国人的专利,外国人也如此。 我们在讨论缺少诚信的时候,要时刻检讨自己个人是否诚信,但千万不要过分贬低中国人。中国人过分贬低中国人,其负面影响是使老外深感中国人真的不行、不可信!如此,在中国人的国土上、在其他人的国土上,中国人就“低贱”了。 在批判、鄙视中国人缺少诚信的同时,也要自信。诚信 + 自信,稳稳地向前走,一步一个脚印。这才是真理!
5317 次阅读|9 个评论
自信的源泉
陈龙珠 2013-2-17 10:10
自信,能助燃人生的阳光。 自信,与亲身经历密不可分,其中包括往日的成功和挫折。 仅靠书本和网络获得的见识,对年轻人的健康成长,或是远远不够的。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2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多拿优点说事,让孩子更自信
whm669 2013-1-20 17:19
当有了个性和思想的学生不喜欢听长辈说:“看人家×××,学习多好。”更讨厌老师这样说时,他们有了较强的心理抵抗能力,或自尊心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这些学生的父母和老师都应避免再用这样的无效“榜样”教育方法。 但是比较小的孩子羡慕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伙伴时,家长和老师的态度和话语对孩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遇到这类问题时,我的处理方法没有招致孩子的自卑或反感,拿来与大家共享。 有一天,孩子放学回家对我说:“为什么你姓王,我不姓王?” “因为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孩子都和爸爸的姓一样。” “我想和你的姓一样,我也想姓王。” “那也可以,以后我就叫你王×。” “你为什么不给我起个名字叫王××,我也想叫王××,他学习好,老师天天表扬他。”儿子和盘托出他的所思所想。 我一下子明白了孩子想改姓名的原因是羡慕学习好的同学,也想成为学习好的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 我说:“想让老师表扬很容易,不必改名字,你观察一下王××上课怎么听,你也怎么听,他的作业写成什么样,你也写成什么样,你下课多和他一起玩,慢慢地,你就会变得和他一样好。” 儿子将信将疑地看着我,我又说:“实际上,你羡慕王××学习好,他也羡慕你体育好,跑得快。在美国的小学,哪个学生身体好,有一身结实的肌肉,所有的学生都羡慕他。” 儿子的脸上露出笑容,眼睛也笑得弯弯的,荡漾着快乐的亮光。 从此,儿子没有再提过想改名字的事情,但是,王××始终都是儿子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学习榜样,甚至是他心中的偶像。儿子的学习成绩也稳步攀升,直到高考结束他们小学同学聚会后,我意外得知儿子被他的同学称为状元。
个人分类: 家庭故事|2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不是乞丐,也不再做奴隶
zhounengjuan 2013-1-15 13:14
《当下的力量》着实让我倍感现在是多么的美妙、惬意和饱满。过去,接受它;未来,正在创造中。这种专注能够像高压水流击穿难题,这种自在能够获得满满的自信和无畏,这种没有时间的当下才是真我的唯一展现时机。所有的怯懦和担忧,无论是过去的还是未来的,我都不再是它们的奴隶,我享受在当下行动的流畅,关注意识的去向,也不再是时间的奴隶。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的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深深的宁静——的人就是乞丐。”曾因自卑消隐在看客当中,害怕自己无水准的话语在博客圈里惹人笑话;曾因自卑不敢把做出的成果大声地讲出来,总是担心尚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会被人揪出来;曾因自卑很长一段时间不与导师联系,怕看见他失望的眼神或发怒的表情……结果,真的不想活了,找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现在才明白,不把握住现在,过去和未来的幻想就可以任意地践踏我的生命。 我可以自由地写,无所谓文采,无所谓逻辑,慢慢进步; 我可以自在地想,无所谓创新,无所谓最好,渐渐成长; 我可以自信地做,无所谓快慢,无所谓成果,逐步成熟。 有了这份喜悦,从此,没有人可以打扰我。
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人还是可以【自信】点的
热度 1 outcrop 2012-12-7 10:25
自信不是盲目自大或者自负,而是正确的评估自己的实力,比较客观的看待自我吧。 但是无论科研,工业,还是商业,文化之类的,我们总有大批的人会犯洋人软骨病。 比如,马上圣诞节了,又有一群Bible都没读过,也不知道耶稣出生故事,更不会唱一句赞美诗的人,屁颠屁颠的不知所谓的过起来~~~当然,这里面也有商家诱惑的因素和凑热闹的心理。 其实我们虽然很多地方很差,或者不够强,但也完全不至于经常膝盖发软。 比如最近中国移动宣布和诺基亚合作,苹果的股票应声大跌4%,诺基亚立马上升13%。 还是黄安年老师提到的几个词吧: 自醒、自信、自立、自强、自尊!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7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惑一梦》第七十九章
lao2004 2012-11-6 22:29
大屏幕回放着小蜜蜂飞机在云层飞翔,自由自在飞翔;歌声从蓝天白云里传向辽阔极北,在总部核心小会议室激扬徘徊。黛也冉,歌声稚嫩透澈;蓝妮妮,声音典雅绮丽;贝多弗,声音宏放嘹亮。歌声轻巧沁入心底,传递着吉祥如意,温馨和煦的暖意驱散了小会议室里原有的阴霾郁闷,这世界如此美妙诗意! 随着歌声回荡中舒扬心声:人类在幸福美好的环境里,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在和风细雨中已经享受了太久、太久了;每个人,包括孩子们,也包括野狼,所有的所有,都享受着这美妙的时刻,风云雨雾的荫蔽。 可现在,困难来了,灾难到了。如何面对,如何应对?必须勇敢!必须乐观!面对困难、未知和灾难,坦然应对:这是以前、现在正在享受的代价,也为将来美好明天的代价;无论多大,甚至全部,都须勇敢而坦然面对;不应气馁、不应遗憾、不应负罪,更不应放弃,放弃那一线线希望。 歌声抚慰心灵,安慰灵魂,滋养志气;让心安,让情深,让意长,让志壮,让气扬。信心因此凝聚,涅槃、升华。本被不期而至的灾难,震散了本心,震碎了意志;它们又再次回归,在歌声中回归。 依特吉想了想,说:“诸位科学家,老朽见蓝妮妮她们那种高兴劲,感到十分幸福。有那么一种感觉,做人啊,无论时间长短,都应该满足。我们懂得美,并享受着美。”所有人皆有同感,聆听着。 依特吉说:“有些话,在心里搁了一些时日,想找个机会说出来,共同厘清思绪,互相鼓励,以期克服当前困难。最近的几件事,咱们都做得遮遮掩掩的,咱们做的没有错,做得公明正大,不违天地,不违本心。我想,只要不违天地,不违本心,咱们就该公明正大的坚持,作出最佳选择,放开手脚,多想出路、退路,全力把它做好。”所有人皆同意,希望依特吉继续说下去。他们能够觉察到依特吉科学家仍有所保留。 依特吉说:“世上有一种生命是不会被任何艰难风险的命运所击倒的。他们在命运的打击下,显示着坚贞,显示着正直,显示着人的不屈不挠与大情大义。这种生命,无需荣华富贵,但高洁、纯朴,丰富,伟大。” 大卫爱登接口说:“依老的意思,面对宇宙老人家,患得患失没有用,即使面对世界末日,咱们也应该保持做人的优雅和从容。”众科学家内心想,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但是,尽力保持这样的心态,却是面对强大宇宙所必须的;从容镇定,面对天大危险,才有一线希望,害怕、慌张、畏惧、鲁莽等皆于事无益。 依特吉接着大卫爱登的话,说:“我想说的自信,前提就是大卫科学家所说,咱们只有不慌不忙,才能想出好办法,才能说服各路英雄豪杰不要鲁莽行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周全。关键是不要再有意外的伤亡,不必要的伤亡了。特别是不要因此事,在不明所以时,大动干戈,不小心把月亮毁了,甚至把地球炸了。”所有人皆有同感,依特吉科学家说完时,大家一阵子鼓掌表示尊重和赞同。 大屏幕继续播放: 鲁迪尔、龙潜潜、科本克里、唐克西姆四个走在山沟沟里,逆着水道上溯。一年时间的长途跋涉,龙潜潜又长高了许多,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一头红发,宽额棕眼,双眼有神,双耳有节奏颤动;身体十分矫健,长臂如翼扇动,鼯鼠般在悬崖绝壁里攀援。 画面回播寻找古琴的情景,在海洋深处,龙潜潜对于音波的辨别能力,甚至高出先进仪器不少。更可贵的是,人小鬼大,做事从容镇静,轻重缓急把握极好。 再到寻找黄金宝藏遇险情景,那平常的“嘀嘀”声,机器根本无从分别,龙潜潜却是凭着一对肉耳,在众多嘈杂中,寻找到与众不同的“嘀嘀”声源。 科学家对于龙潜潜的能力由衷赞赏,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将来必是地球的栋梁之才。 屏幕转到敕州平原: 在一望无尽的敕州平原,平坦和翠绿,谷穗摇曳,丰收在即。一个黑皮肤的大孩子,身材清癯干炼,鹰眼逼人,牙齿雪白。他叫嘎查,也是倍受科学家关注的孩子,对光的感应超强。 只见他走入一处灌丛时,从衣袋里抽出一双棕色皮革手套戴在手上,摆出准备格斗的姿势。突然,屏幕出现几个亮点,传来一阵子铿锵声,又恢复了寂静。这是嘎查成功挡住了从隐蔽处突然发起袭击的幻影机器人的进攻。嘎查的反映能力超强。 他的五行拳已经深得精髓,举手投足都有一代宗师之气宇。与他对练的幻影机器人。他在明处,幻影机器人在暗处,随时准备偷袭。 又一阵子亮光闪烁,嘎查在草地上翻来滚去,冲拳踢腿全力抵挡。看他自得表情,表现还不错。屏幕上显示,他三秒之内,挡住了幻影机器人的九十八次进攻。 红头发戴维斯说:“嘎查这孩子更像是一个武林高手。”其他人有同感。 屏幕转到大陆洲一个小山包上: 杰克曼、凤翔翔、科尔苡蒂、贾蓓萌、罗掬菊等人坐在山坡地上吃午饭。罗掬菊没有幻影机器人,身边跟着两只小猫鼬,一黑一白,它们出生时第一眼看见了罗掬菊,就喜欢跟着她了。两只小猫鼬时而被凤翔翔、科尔苡蒂、贾蓓萌的幻影机器人偷偷抱走了。离开罗掬菊,小猫鼬哭闹着,挣扎着冲到罗掬菊身边。 凤翔翔的“鸽梦”站在一棵树上,贾蓓萌指挥幻影机器人去逮住它。幻影机器人快速冲向“鸽梦”,当它到达树枝时,“鸽梦”却是到了另一树枝。科尔苡蒂的幻影机器人立马冲了过去,“鸽梦”又悄悄溜到另一边。 奥而奥盯着大屏幕,紧张说道:“此光景,我感觉幻影机器人不一定能追得上‘鸽梦’。”恶毒说:“‘鸽梦’行进方式是点对点的,而幻影机器人则是线性,有些不如。”他们议论时,屏幕出现了“鸽梦”追赶幻影机器人的景象,霎时,“鸽梦”即缠上了幻影机器人,快多了。凤翔翔驾驭的“鸽梦”方舟模型,远远快捷于幻影机器人。她与“鸽梦”天衣无缝配合,深得所有科学家的赞赏。 杰克曼、卓尔凝风、卓尔颂风三个坐在一棵在合欢树下观看凤翔翔等人的表演。杰克曼看着她们的表演已经多次,他却是百看不厌,凤翔翔的“鸽梦”神技,杰克曼想了很久,总是难以理解。 当屏幕出现杰克曼画面时,杰克曼的眼睛突地凝视,他似乎发现了什么,想了一下,无所谓地继续观看凤翔翔几人玩耍了。 屏幕转到古岛: 白塔屿洁白晶莹,与洁白浪花和蓝色洋海相得益彰,一幅绝美景色。科学家很享受蓝天白云的大海美妙绝伦。 阿尔伯特科学家穿着灰色相间线条很均匀的迷彩服,像个战士般在白玉洞中划着复杂数学公式,他的头发在古岛海风梳理下,整齐华丽。敕州总部小会议室的科学家中,有人说阿尔伯特在古岛精神好多了。 玛丽亚科学家则是屈尊在海边观察各种鱼类的生长和游玩,她正在筛选适合将来生活在方舟的品种。看她的认真劲,攘腕捋臂,神情专注,眷然有归欤之情。 詹梅丽则像个大管家,盯着巴爷惹娘机器人将一块块砖般黄金、铂金、钨金投入熔炉,化为灰色液体注入白塔屿山洞消失无踪。 屏幕转回大陆洲: 当屏幕对准魏民道时,魏民道仿佛被某种毒物盯上,一阵子心悸。魏民道的强烈反映,大大出乎敕州核心小会议科学家们的意外。戴斯维说:“这个魏先生,他好像看见我们在注意他。这可能吗?” 屏幕转到月亮之上: 群狼的惊悸依旧。月亮上的狼,蓝天映着剪影,感觉分外空旷落寂。科学家们很纳闷,是什么怪物,能使狠辣的狼群如此恐惧?思及此,每个人的心里都紧了紧,前路多舛!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章
个人分类: 小说习作|23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心态决定一切
meimei20070126 2012-11-4 13:12
为什么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发生?为什么“乌鸦嘴”说的话时常 兑现?为什么不希望来什么却偏偏来什么?常有人说“祸不单行”,难道这都是所谓的“偶然”吗?在我看来,其实很多坏事都是由于自己心态不好所造成的。害怕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使自己更加脆弱,调节好情绪,面对困难重要的是想出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心生怯懦。遇到困境并不是什么“倒霉”的事,换个角度想想,挫折让我们学会振作,失败让我们学会坚强,这是多么宝贵的人生经历! 以前一直羡慕长得漂亮身材又好交际能力还强的女生,因为自己长相普通性格又内向,所以比较自卑,但后来有一些同学对我说“真羡慕你有某某优点”的时候,心里其实很开心,这时才发现原来在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羡慕着自己,人无完人,谁都会有缺点,不能由于自己有弱点就否定自己,要正视自己,不要自卑也不能自负。 特别喜欢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自信的对待事物,乐观的面对生活。播下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收获什么样的人生,拥有健康热情的心态,就能使你的生命瑰丽多彩!!!
2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莫言获奖的和平意义
热度 1 xscb 2012-10-13 11:48
这种平等、尊重、和平、自信是值得每个人以及各国政府自省和重视的 。~~~~ (转自科学网博文,作者: 王铮 )中国国籍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欢呼的人很多,本来我不想凑热闹了。偏偏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从微博看到了“@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 中国作家莫言周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获奖也许有助于消除中国在海外受损的形象。但事实证明,这个文学奖是有争议的。”再看所谓争议,居然是“莫言是受到政府支持的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莫言这种中庸的立场没有被中国最狂妄不羁的艺术家(艾未未)所接受。”我不知道《华尔街日报》是什么政治立场的刊物。他这种以“莫言是受到政府支持的”的理由来否定莫言,把自己陷入了一种宗教判别狂热,这种立场对人类的和平精神来说不可取。它的这种立场还使我想到了玛利亚·居里,当她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正在受到道德谴责,她的获奖“是有争议的”。然而这种争议也是一种“政治”干扰科学的手段。一个学者,不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标准应该是他的科学文化贡献。以“玛利亚有一个后辈物理学家情人”来“争议”她的获奖资格,以“莫言是受到政府支持的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来“争议”他的获奖资格,表现出来的是宗教狂热,而不是科学文化精神。 “受到政府支持的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莫言获奖,我认为它根本的意义在于评审委员会坚持了科学文化精神,这种精神的坚持,表现出了一种文化宽容。中国现在的主流文化有缺陷,西方的一些文化主流也有缺陷。对于科学和文化的贡献,不能因为对贡献者文化的好恶而否认,只要这种好恶不危害人类。这是一种和平精神,莫言的获奖,体现了诺贝尔奖的这种和平精神,这种去宗教情结的文化互相认同的精神。 我身边的一些朋友认为,莫言获奖,反映了一个事实,即中国强大了。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这倒不是说中国用强力威胁了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而是中国强大起来提醒了这个委员会认识到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认识到中国的存在,这就是互相尊重的基础,因而也是和平的基础。预计不远的将来,中国会有科学家获得者,因为中国强大起来会使得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关注起中国人的成就,以莫言获奖为起点,中国政府也可能会进一步摆脱文化被孤立的压抑,更积极地与世界合作,这就参加了世界和平的机会。中华民族在过去的150年中,受到了大量的民族压迫,我们太需要一个被世界的承认,我们太需要一个被世界的尊重。莫言的获奖,就是这种承认和尊重之一。这就是引导中国与西方世界和平相处的基础。那年我曾经写道过,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应该让中国领导人胡锦涛与美国领导人奥巴马共享和平奖,因为如果没有胡及中国的合作,奥巴马不可能像当年那样快速地踩下经济危机的刹车。可惜由于宗教般的文化情结,当年的评审委员会无视了中国的存在。终于,地球烧太阳四周以后,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接受了中国文化的独立存在,接受了中国的不可忽视性,接受了互相尊重,因为也就构造了世界的一个和平基础。 从网上我知道,莫言最高学术地位是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有人说算不上什么名校。在一般公众看来,华东师范大学还算是名校,从中国学术高位团体来说,华东师范大学地位就差来兮;同样的科学学术成就,带“师范”帽子的学者,在中国你要评杰青、评院士比所谓名校的要难得多。但是,今天,诺贝尔奖金评审委员会不因为莫言仅仅是个非211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毕业生,青岛的地方院校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而忽视她,这是一种非贵族化的精神,是一种平等精神,也就是一种支撑和平的精神,也是一种自信精神。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学习的。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11-621977.html
1278 次阅读|1 个评论
走过了,也许才能知道
xyc374527 2012-9-28 01:37
回忆刚刚开始硕士研究生阶段,自己规划的未来是硕士毕业接着读博,虽然当时听说了一些大连理工大学读博期间的压力,但是没有放弃这个选择。因此硕士期间努力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两年的时间过的非常的快。2012年4月份因为知道自己的英语学的不好,对哈尔滨工业大学没有太大的信心,所以还考了大连理工大学,但是幸运的是被两所大学同时录取。同学的意见和自己当时想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愿望,放弃了大连理工大学,今年秋天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进校刚刚一个月,不是学习的压力,而是同学们话语的压力,刚刚到了实验室,师兄就问为啥报考孙老师的学生啊?你不知道啊,哈尔滨工业大学最难毕业的就是孙老师的学生了,博一同学聚会,几乎每个同学都对我提出疑问:你为什么报考孙老师的学生啊?跟师兄一样的说法。 自己开始动摇了,但是以目前自己的情况,走了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坚持了。今天晚上10点钟回来的路上,我问师兄为什么孙老师的博士难毕业,他告诉我,孙老师要求高,不是以学校的态度要求,而是以他认为博士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所以开始收索毕业了师兄、师姐的文章,看看毕业时间,大体一分析真是啊。目前毕业的师兄、师姐一共是7个,有两个尽然用了7年的时间,有的是5年,尽然最快的一个也是4年半,不由得开始思考了,开始后悔了,当时应该留在大连理工大学就好了,所以把大连理工大学徐老师的学生的所有文章下载下看了看后面的毕业年限,一共10个学生,最长的也就是5年。 但是当我看到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的数目多少时,我感觉博士的长短不是老师决定,而是自己决定,自己的能力决定的。大连理工大学徐老师的学生有些在博士期间发表了20多篇文章,最少的也是7篇。这样的学生老师没有理由不让毕业啊。再看看自己毕业的师兄,几乎就是3-4篇,而且有些自己还不是第一作者。 第二,看到他们的小论文,给我了另一个感觉,博士期间做好计划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今年投出去的文章不一定立即出版,所以对于博士前两年的要求应该相当的重要,不仅仅是基础的学习和完成导师交代的任务,应该把小论文和项目一起进行。 第三,要想让别人对你有好的评价,应该做出成绩来,拿出让别人信服的东西。而不是后悔自己拜错了师,你没有成绩,没有能力,不付出劳动,到哪儿别人都不会让你毕业。因为你应该对的起社会上的人送你的称号“博士”。想想自己一直佩服的大连理工大学钟万勰的弟子高强、和姚政。他们的辉煌,靠的是他们的努力和成绩。 第四,树立态度,今天孙老师说的一个成功的研究生具备的最重要的特质是端正态度,你来这儿不是为了混一个博士学位,那样这辈子你都混不上,你是为了学习和自己真正的想做出科研成绩。我想我不缺这种态度,自己当初的决定不就是为了这个吗?所以今后不要把学位想的那么重要了,夯实基础,为了理想而奋斗。 第五,自己应该自动出击,当你遇到困难,应该自动去找老师,永远记住自己是一名博士研究生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老师不会催你快点发表文章,快点做,快点看书。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主动来完成,自动建立自己的数学模型,主动完成自己的实验,主动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主动发表文章,再也不是原来的中国式培养模式了,没有老师催你。 第六,博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所以最最重要的莫过于坚持了。能够坚持住每天的作息,平时把有效的时间充分了利用,我相信自己的收获会很大。 第七,也许是目前自己最缺乏的了,自信和勇气了,虽然我本科不是985,但是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为自己的人生奋斗,所以虽然现在身边的都是原来就是哈工大的,但是我也不用自卑。不用怕自己说错了。面对一群人的演讲不用缺乏自信,放松自如。也许总有一天你会比他们强,也许今生都不会比他们强,但是不要后悔就行了,做了自己应该做的,追求了自己应该追求的。 第八,存在的价值,也许存在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不是为了找个借口继续苟活,不是为了那一点点虚伪的荣耀,存在只是为了追求,为了勇敢前行,寻找自己,改变自己。虽然社会浮躁,但是我任然相信浮躁的社会背后,还有一群和我一样为了理想为了梦想而奋斗的有志青年。 当我走过了,我才能知道它的痛苦,它的幸福,它的激动,才能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别人说的别人做的只是别人的选择。想想如果给我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应该还是会选择读博,选择孙老师。也许这就是自己,这就是我。 后记:自己会动摇,自己会放弃,以此鼓励自己,看到了,就想起了,想起了,就坚持下去了,坚持下去了,就知道结果了。
个人分类: 心情轶事|3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人啥都不缺,唯独缺少的是发自内心的自信
热度 8 sheep021 2012-9-25 10:18
其实,大多数时候,中国人啥都不缺,唯独缺少的是发自内心的自信! 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主心骨,仅仅靠没有中国实际生活经验,只有西方理论支撑的智囊团来解决中国问题,难免脱离群众,好比空中楼阁,很难有光明前途的。 回头看建国后,回国那一批大科学家,为中国科学体系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大科学家们,都是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有着深深的自信,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 中国人缺乏自信,科学技术上的不自信最为严重,这也许是长久以来,我们的科学技术一直落后于西方的缘故。但是,就目前来看,在很多尖端领域,我们正迎头赶上,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有所超越,但是,很多人对我们在建国60年来的突飞猛进熟视无睹。 中国人缺乏自信,文化上的不自信是根本原因。天都快亮了,还闭着眼睛说“西方的月亮圆” 中国人缺乏自信,生活上的不自信处处可见。 比如目前的钓鱼岛之争。很多人会认为 中国干不过日本,并说日本的海军如何如何 其实,翻翻历史,战争是靠一两件先进武器取胜的吗?更不要说今日之中国海军,在总量上绝对超过日本海军,八八舰队,那都是老黄历了。而在作战体系上,作为一个“非正常国家”,日本根本没法跟我们比,差得不是一般二般。说句不客气的话,在钓鱼岛问题上,日如果一路走到黑,可能连裤衩都会输掉。 又有人说,即是能干过日本有如何,老美介入,我们肯定干不过。呵呵,还是多看看抗美援朝的历史吧。当年中国,以百废待兴之新中国,与联合国军对抗,不但没有输,反而打出国威军威,一战而奠定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美国愿意再给一次让中国扬名立万的机会吗? 他肯定不愿意,既是他有这份心,现在也没这个实力和号召力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可能也包括美日,还想着借中国东风,跳出金融危机,实现经济腾飞呢。 幸运的是,在中国,还有很多内心充满自信的人在,夜以继日地奋斗在各条战线上。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都说西方的月亮圆,谁知东方的太阳好 所有战争问题都是政治问题,所有政治问题都是经济问题 钓鱼岛上钓大鱼,中国实力谁能比 锻炼好身体,见证祖国美好明天 相关阅读: · 高清: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 · 专家:中国在保卫钓鱼岛时期展示航母表明决心 · 罗援少将:我国航母平台必要时可具作战功能 · 歼-31或为中国航母下代舰载机雏形 · 日媒:中方或利用航母对日本进行恐吓(图) 【自己不做亏心事,害怕别人亮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49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伦敦奥运启示5:英国花巨款赎回一个民族自信
laserdai 2012-9-5 20:39
同系列博文, 伦敦奥运启示1:中国确立体育大国地位,而集体项目没落 伦敦奥运启示2:国家元素和奥运精神 伦敦奥运启示3:中国成为经济和体育大国,却依然是科技弱国 伦敦奥运启示4:英国办了奥运是福还是祸? 伦敦奥运会最大的遗产,是让英国人找回了那种不温不火,踏实厚重的自信:“其实,我们还行”。 英国花近百亿英镑办奥运值不值?那要先问问,一个民族找回自信如何标价? 伦敦奥运会理论上还没开完呢,残奥会,Paralympics,还在进行。希腊词头,para是“同时、与…一起”,并没有“残”的意思。但是,从政客到组织者到商家到纳税人,目光已经转到了“奥运遗产”上。 政府甚至组成了“遗产办” 。不是我信口开河,它的正式名称是“奥运遗产小组”(Olympics legacy unit),设在内阁办公室之下,由英国首相卡梅伦钦点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Lord Coe)挂帅。奥运会开完后,科爵爷的官衔改为“遗产大使”(legacy ambassador)。 把金牌变成金子 “遗产大使”的任务,是收获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和商业利益”,换句大白话说,就是要把撒出去的银子收回来。 不光是收回本钱,还要连本带利。 办奥运账面上花了纳税人近百亿英镑,政府发誓至少要收回130亿英镑 。 奥运会前憧憬的游客满街,门庭若市的景象似乎与现实颇有点距离。商家抱怨,奥运把人都吓跑了,生意反而比往常的夏季清淡。 政府则要大家把眼光放远,不要只盯住芝麻,要看到西瓜。奥运会开完,运动员村改名为“东村”(East village),能提供近三千套便宜住房。奥林匹克公园也将提供8千栋新住房。 伦敦市长约翰逊说,借奥运会的东风,伦敦已经接到“25个很有谱的投资意向”。 当然还有为办奥运兴建的新的体育场馆、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改造等等,都将带来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说来说去,眼下人们盯着的“遗产”,都是有形的或有价的,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哗啦算盘珠子的。 而2012伦敦奥运会最大的遗产,窃以为,是无形无价的 精神遗产 。 最大的遗产:找回了自信 对英国人来说,提“遗产”似乎总是让人沮丧的。与奥林匹克公园遥相对应的,世纪之交建设的“世纪大棚”,是最近的一个“遗产”,几乎与“无能”、“无聊”同义。 再往前推, 火车故乡无高铁,工业革命的摇篮早已进了博物馆 。 再往前推,日不落帝国的遗产? 帝国早已丢了,瘦死的骆驼不见得比马大 。 英国拿下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的第二天,伦敦发生了7/7恐怖爆炸。 进入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伦敦发生了最大规模的城市骚乱。 准备奥运会的七年里,除了奥组委发布的新闻外,人们看到听到的,多是“负面消息”。 其实, 唱衰的不是奥运,而是英国人的喃喃自语:“我们不行”,是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不自信 。 临近奥运会开幕,自我怀疑也达到了顶峰,以至于市长约翰逊要大家“闭嘴” :等奥运会一开始,一切都会好的!听上去像是要闭上眼睛往火坑里跳。 奥运会一开始,真的一切都好了。此前的种种危言耸听,都成了杞人忧天。 2012年伦敦奥运会,无论从哪方面衡量,都是近乎完美的成功。 只有两个国家比英国奥运军团拿到的奖牌更多,但那两个国家的人口、地域和资源都是英国不可比的。 而最大的成功却在奥运会之外。它让英国人脸上重新漾起了自信的微笑,让英国人找回了那种不温不火,踏实厚重的自信:“其实,我们还行”。 场馆内外、大街小巷到处翻飞的米字旗,是自信的宣言,“Britain IS great”(不列颠的确了不起)。 激励一代人 奥运会闭幕式上,获得掌声最持久、最响亮的,是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感谢奥运志愿者的时候。 伦敦奥运会的志愿者,被称为“Games makers,奥运会助成者”,他/她们的确成就了伦敦奥运会。 不仅是成就了奥运会。志愿者的热情和微笑,从赛场荡漾到社区角落,让英国人觉得宽慰。政客呼吁的“大社会”被嘲笑鄙夷,但我们的确关心、我们的确在意。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Inspire a generation,激励一代人”。它是伦敦奥运会最主要的遗产誓言的缩写:“激励一代人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文化和体育活动。” 充满自信的继承这个遗产,花个百亿英镑值不值呢? ( 腾龙 )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20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译文】CEO们的智慧,塑造你领导力的5条重要品质
热度 1 Xinliangzhu 2012-8-16 21:21
按:这篇文章是我在2011年五一节假期翻译的,当时何毓琦院士刚刚贴上此文,刚读第一条就觉得特别适合我的胃口又很有启发,自己又喜爱翻译,一时兴起便把它翻译了出来。译完贴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访问量不多就没怎么管它。直到今年7月份和科学网上和蔼的建兰阿姨聊天,她提醒我可以把此文放在科学网上和大家分享,才又花了一个上午再次修改了一下,在修改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不少启发。 《纽约时报星期日版》 (NYT,7/4/2011)的商业版上有一篇用上面标题的头条文章(NYT采访了100多位大公司的CEO们。下面描述的5条品质是这些CEO们一致同意的观点)。因为我没有也不想成为一家大的商业公司或机构的总裁,下面就让我以一名在学术界算得上成功的普通学者的个人经历出发,来为那些也有志于做学术的年轻学者诠释一下这5条品质吧。 强烈的求知欲 这点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品质。我的妻子曾经开玩笑说过我墓碑上的墓志铭应该是“他想知道”,因为她经常被我不停地对每件事问“为什么”和“怎么样”搞得很烦恼。在我人生的这个阶段,即使已经没有任何经济或职业上的必要去学习和发现新的知识,但我依然出于求知欲和对知识的总的兴趣去参加数不清的研讨会和讲座。这些会议在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哈佛里非常多。就在上周,我花了五个工作日中的三天参加了一个计算机科学的年会和一个保密/安全的会议。这些议题都超出了我主要的专业兴趣和专长。对,我可能不会因我所学到的去做些什么,或许在几个月后我就忘掉了里面的大多数内容。但是仅仅是因为我现在退休了有时间,并且我发现参与其中很有意思而且很受启发。在我看来,一个没有这种强烈的求知欲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学者。 思维的简洁性 我曾经不止一次说过所有有价值的想法或发现在它们被人们彻底搞懂后都是简洁的。一个人必须尽力尝试从最简洁的层次去解释事情但不可以把问题过分简单化。我对学生最多的忠告是“你应该能够在从你的读者角度看来合适的任意时间内解释任何事情”。我所有的试题都是开卷的并且不会包含复杂的计算或一个复杂公式的推导。因为一个人想概念上严谨清晰并不需要知道高深的数学理论。尝试着去简化思想可以加深他对这些思想的理解程度。如果没有简化和统一,人类的知识经过一个个世纪的积累后,迟早会变成一项不可承担的重负。 团队精神 尽管一些科学研究是一个人承担的。但是没有人可以孤军奋战。现代的科学研究常常是一个团队的项目。以一个人的水平,(在从事这些科学研究时)你必须学会和你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一起工作。更深一步讲,在分享荣誉方面要表现得慷慨些,不去无缘无故地攫取别人的劳动成果可以让你生活更放松还可以在日后避免一些冲突和尴尬。 自信 不同的人在他们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他们的决定有不同的自信度。即使有些自信不太合理,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它是不可能坚持下去一件事的。在我早期的“扰动分析”思想的研究中,我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批评和攻击(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65do=blogid=29014page=2 ),然而我和其他信徒坚持了下去,最后我们赢得了肯定。科学界还有许多其他有相似经历的科学发现有名的例子。 无畏 这是上面提到的“自信”品质的另一方面。我把它解释为不害怕去尝试新的想法和知识的新领域。虽然在已经搭好框架的领域工作会很舒服,然而在一个新领域工作的回报会大得多。第一个涉足,你就可以轻松地摘到那些低处的果实,而后来者则需要费特别大的力气才能摘到那些悬在高出的却和你的一样的果实。 NYT的文章指出上面的5个品质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勤奋习得的,而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原文: The Sunday NY Times (4/17/2011) has a lead article in her business section with the above title (NYT interviewed over 100 CEOs of major corporations. The five qualities described below are the unanimous opinion of all of the CEOs.). While I have no experience as nor do I aspire to be the president of a major business or institution, let me interpret these qualities from my own experience as a average reasonably successful academic for young scholars aspiring to be the same. Passionate Curiosity This above is in my opinion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My wife jokingly have said that the epitaph on tombstone should be “he wants to know” since she sometimes gets frustrated by my incessant questioning of the “why” and “how” of everything. Even though at this stage in my life there are no financial or career incentive of any kind to learn or discover new knowledge, I still go to the numerous seminars and lectures which are abundant in the Cambridge/MIT/Harvard environ just out of curiosity and general interest. Just last week I spend three of the five weekdays attending a computer science symposium and a privacy/security conference. These subjects are outside of my main professional interest and expertise. True, I may not do anything with what I learned nor will probably remember most of them several months later. But just because I now have the time in retirement, I find participating in them enjoyable and stimulating. Without this curiosity, one cannot be a successful scholar in my opinion. Simplicity in thought I have repeatedly said that all worthwhile ideas and discovery are simple once they are thoroughly understood. One must strive to explain things at the simplest level possible but not to the point of being simplistic.My favoriteurging tostudents is "you should be able to explain anything to anybody in any amount of time at thelevel appropriate for the reader". All my examination questions are open book and involve no complex calculations or derivation of complicated formula. One does not need advanced mathematics to be conceptually rigorous. Trying to simplify ideas deepens one’s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m. Without simplification and unification,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knowledge through the centuries will soon become an impossible burden Team Spirit Although some scientific endeavors are truly a solitary undertaking. But no man is an island. Modern research often is a team project. On a human level, one must learn to work with your research students and postdoctoral fellows. Furthermore, in being generous with credit sharing and not undeservedly taking credit from others’ work makes life much more relaxed and avoids conflicts and embarrassments later. Confidence in oneself. Different people learn to have confidence in their own decisions at different stages in their lives. Even though sometimes this may be misplaced confidence, without this one cannot persist in an endeavor. In the early days of my research in the idea of “perturbation analysis”, I was subject to all kinds of criticism and attack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65do=blogid=29014page=2 ) , yet I and other believers persisted and finally won acknowledgement. There are many well known examples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that share the same experience Fearlessness This is another aspect of the” confidence” quality mentioned above. I interpret this as not afraid to try out new ideas and new fields of knowledge. While it is very comfortable to work within a well established framework, the payoff is much greater in a new topic. Being there first, you get to pick the low hanging fruits easily while the late comer must exert much more effort to get the same on thehigher branches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65do=blogid=2224 ) . The NYT article concludes with the good news that all five qualities above are not genetic or inborn and can be learned through discipline and diligence. 原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65do=blogid=434766cid=2035355 感谢何毓琦老先生的美文与支持!
个人分类: 拙译|3882 次阅读|8 个评论
不必在意名次,只需在意尊严
热度 5 flowerofmay 2012-7-3 18:02
我出身浙江大学。由于浙大在某大学排行榜中常年排名第三,出身西南政法大学的现浙大法学院教师高艳东居然在毕业典礼上将浙大戏为“小三”,并且还将第二名说成现下时髦的粗语“二”。如此粗俗比喻招来网上争议,以及我们浙大校友在同学群中的广泛不齿。 首先,真正是母校的人说不出这样没有自尊的话! 其次,第二名和第三名在比赛中常被尊称为亚军和季军,以前考试中尊为榜眼和探花,在任何比赛竞争中能拿到前三名都是足以自豪的成绩。但这样令人尊敬的名次被戏为“二”和“小三”,说出这样粗俗话语之人,真真“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这位老师的语言倒更像王朔的电视剧台词,教师的操守是否允许如此粗俗的语言在毕业典礼上公然挑衅学术殿堂的尊严?!中国的大学教师如泛滥如此德行,不知中国未来是否还有儒雅之士?语言对于一个环境的的底线在哪里? 再次,被人津津乐道的大学排名实际上完全是人为的,是“一”是“二”还是“三”的名次之争根本没有意义,自尊自重才更重要。比如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并非什么名校,但照样拿全国的最高科技奖,对人类的贡献也不是哪个诺贝尔获奖者能比的。数一数,在全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出自全国前二的北大清华所占比例与其所获得的国家科研和人才资源相比是极低的。第一名不能靠数成果数量来衡量,应该看的是贡献大不大。 重要的是,不管处于何种地位都不必自大,更不必“自扁”和“扁人”,自信和自尊是最重要的。当年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之时,浙大地位并不高,但求是(探求科学真理)为要,使得浙大蜚声海内外,被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这是当时得教育部重金资助的北大、清华和中央大学也所没有达到的。浙大在当时成为文化和科学学术的重镇。 据说中科院第一次评学部委员的时候,浙大出来的(曾任教或毕业)最多,当然那时以解放前毕业的学生为主。在浙大工作和毕业的名人有:竺可桢、苏步青、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钱令希、谈家桢、谷超豪、郑晓沧、梁守盘、夏承焘、姜亮夫、李政道、吴健雄等,这些还只是一部分,我到校友会网站上一看,真是长长的名单,以下只列出校友会网站中数理化三科之贡献卓著者,很多人我们都耳熟能详, 数学家: 陈建功 、 苏步青 、 卢庆骏 、 程民德 、 夏道行 、 王元 、 谷超豪 、 胡和生 、 石钟慈 、 沈昌祥 、 丘成桐 、 杨忠道 、 林芳华 、 汪徐家 、 熊全治 、 周元燊 、 励建书 、 刘克峰 物理学家: 李政道 、 胡刚复 、 王淦昌 、 何增禄 、 束星北 化学家: 王琎 、 周厚复 、 吴征铠 、 卢嘉锡 、 徐光宪 、 王葆仁 我当年之所以考浙大,正是高三时偶然看到一位同班同学手中拿的一本浙大为她的祖父所出的书,她祖父是浙大一位学术成就卓著并令人尊敬的学者,这本书深深影响了我,具有这样儒雅之气的学者并能做到尊师重教的学校正是我所尊重和向往的。 不必在意什么名次,不必为别人而存在和活着,做好自己,用“美”的语言教书育人做学问,自然会有令人敬佩的尊严!
个人分类: 先天下之忧而忧|3048 次阅读|10 个评论
男人自信与魅力的若干特征:以曹daxia为例
热度 11 liuli66 2012-6-8 07:17
男人自信与魅力的若干特征:以曹daxia为例
据观察,曹daxia具有上述自信的所有特征;也具有上述魅力的所有特征。 总之,曹daxia是一个具有强自信和大魅力的男人,男人中的精品。 这样自信和魅力的男人,还有谁呢?继续观察和发现。 ———————————————————— 相关阅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577903.html
个人分类: 杂感|492 次阅读|21 个评论
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热度 2 chemicalbond 2012-5-30 00:18
回国工作将近一年,我越来越为一个近乎真理的现象而惊叹:国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实在是太强悍了。 前天晚上在南昌火车站排队候车,一位时髦的年轻女士看见我前面有点空间,直接插过去。我直面质问:请排队!她却丝毫没有感觉到我的存在。 难道需要象怀疑老太太是否得了老年痴呆一样【1】,去怀疑这位女士是否有聋哑问题? 要不是旁边的亲人劝说:“算了,算了。”我还真想做个实验,看看她是否有语言接受和表达的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超强的人很多,写博客的很多人也可以归为此类。就是我住的小区门口公园里面,每天晚上都是歌舞升平,有些大妈还自备话筒和音响,甚至放映机,那嗓门的高度:就害怕远处的人听不见。 这种超强的自信,要是换了15年前,想都不敢想啊。 参考: 【1】地铁让座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7346-574603.html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350 次阅读|3 个评论
戈多只是个传说
热度 10 Julia87 2012-5-28 23:29
写给懂的人,不懂的人看了也不懂。 中午吃饭前瞄了一眼科学网(我是性情中人,别跟我讲道理),看到YC老师又在戈多。很多道理说别人很在理儿,用在自己身上有时会突然失去魔力,这个我深有体会。我给她留言说: 草色远看近却无,戈多也是一样,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戈多,完美的戈多,完美程度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修炼,修炼的境界越高戈多会越完美,但戈多是虚无的,也是苍白的,我相信当面对大自然的肃穆和内涵时,那个神秘完美的戈多会轰然倒塌...不要迷恋戈多,戈多只是个传说,风景美是因为在远处观望,真的走近了才发现:哦,原来戈多也很俗呃~~ 在劝说别人时,也是在说服自己;在理解别人时,也是在升华自己。我们在经历人生有时真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别人。 那天看完Flipped,某男人说:“男人都这样,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会回头重新看它的价值。” 也许吧,我不懂男人,不发表评论。对这点我有些个人体会,唠叨下。可能不仅仅只有男人这样,曾有人也这么说过我。上次和虞老师见面时我随口说:我不打算在北航读博,北航也就这样,我都待腻了。她很吃惊的看着我说:你当时准备的那么辛苦,这来了还不到一年呢,就说待腻了?? 后来我还是仔细考虑了她的话。她说的是有道理的。我一直以为我是知道珍惜的,其实好多我也是不懂,做的还是不够。但是,我认为是否珍惜和得到的容易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和一个人的智慧有关系的。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管得到的是否容易,都会珍惜生命中的恩赐。反而,不够聪慧的人,即使曾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一旦得到就忘了曾经的苦和累。这种智慧和生活的阅历有关,和个人的参悟有关,是可以积累可以塑造的。我在路上行,我在修炼中。 控制和被控制。我不得不承认,以前我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我是有掌控全局的欲望的,控制别人按我的意愿做事。而现在,我一点都不想去控制别人,因为当你控制别人时,必定是抱有幻想和希望的,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学着来控制自己,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心灵的自由。比如,当你想控制别人去爱你时,不如去控制自己成为一个值得被很多人爱的人,去修炼善良智慧的内心,去修炼优雅自信的气质,这一切的修炼是为了让自己更喜欢自己。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的为别人而活,那也太可怜了,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漂亮,绝不会仅仅局限于容貌,真正的美女应该是美在气质和心灵,是一份自信的美。 当一个人能掌控自己时,是最强大的时候,那么就无所畏惧。 吵吵闹闹和无休止的纠缠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心如止水的沉默。 感谢Willian,a pretty good G(RE) friend! 感谢素未平生的相识,感谢你真诚的分享,曾不止一次让我感动。祝福! 还有一位大洋彼岸的朋友,你要相信我一直都懂,很多话不需要说,只能用心去悟,我所做的所说的也正是因为我的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宿命。去掌控能掌控的,去改变能改变的,也心平气和的享受现在所拥有的。 《人间》 http://www.xiami.com/song/play?ids=/song/playlist/id/146620/object_name/default/object_id/0 風雨過後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不是天晴就會有彩虹 所以你一臉無辜 不代表你懵懂 不是所有感情都會有始有終 孤獨盡頭不一定惶恐 可生命總免不了 最初的一陣痛 但願你的眼睛 只看得到笑容 但願你流下每一滴淚 都讓人感動 但願你以後每一個夢 不會一場空 天上人間 如果真值得歌頌 也是因為有你 才會變得鬧哄哄 天大地大 世界比你想像中朦朧 我不忍心再欺哄 但願你聽得懂 但願你會懂 該何去何從
个人分类: 生命思考|2377 次阅读|23 个评论
雌性排卵期的自信
热度 1 smallland 2012-5-18 17:09
性激素的作用在别的哺乳动物中作用很明显,对动物的性行为和性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人虽然是“感情”动物,性激素的作用不一定是决定性的,但其影响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与雄性相比,雌性行为受激素的影响似乎不如雄性明显,但一些微妙的变化也具有深刻的生物学意义。 前 面讲过,对雌性来讲,如果能找一个忠诚的雄性作为长期配偶,在排卵期秘密地寻求与高度“雄性化”的雄性交配,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虽然在影视作品中常常有忠 贞不二的白马王子,但现实生活中所谓长的帅的并不一定可靠,也就是,雌性在选择长期配偶时往往要面临鱼与熊掌的取舍问题。 在menstrual cycle的不同时段,性激素不同,自然影响到雌性的行为表现。排卵期,雌性会变得更有吸引力--身体更匀称,三围比例更夸张等等,同时,其选择雄性的倾 向也会有变化。所以,在周期的不同阶段,雌性相亲会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她自己意识不到。 在底层的生物学意义上,雌性并不“知道”她为什么选择某个类型的雄性。下面通过心理学研究简单说明一下。 在 此类研究或分析中,人们习惯于把雄性分成两类:cad和dad。Cad雄性化程度高,强势,攻击性强,但也会更加sexy,philandering。 Dad型雄性注重对后代的投入,而不是寻求更多的交配关系,这类雄性一般弱势,适合做雌性的长期配偶。排卵期的雌性会更偏向于选择cad,但其心理机制并 不是说就是喜欢philanderer(并把这种优秀的雄性特征传给后代)。最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排卵期的雌性会觉得这样的雄性将来会是一个好dad, 尽管她会觉得这样雄性的雄性会不可靠(按照常理是这样),但她觉得凭自己的魅力完全可以征服他,他会死心塌地对自己好。这种自信或许与排卵期的激素有关, 激素影响了她的心理。这种自信还表现在,她会觉得,如果这样的雄性和别的雌性结合,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唯独“我”自己才会把他变成好dad。 上 述的心理机制并不奇怪,它是雌性实现生殖利益的心理学手段。个体想要的东西,意识到的欲望,往往不是原始的生物学功能。譬如,饥饿时想吃东西,并不会意识 到需要增加热量,只是想到山珍海味,而不是清淡的蔬菜,因为山珍海味含有更多的热量。同样,排卵期的雌性偏向于“雄性化”的雄性,其生物学功能是获得优秀 基因,但表现出的心理逻辑却并非如此。
372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轻松自信去答辩
热度 23 tangchangjie 2012-5-14 10:34
轻松自信去答辩(唐常杰) 五月是高校老师的劳动月,各种评审工作较多,还有三个层次、多种系列的学生论文指导;毕业论文经过几个月到一年的布局,运筹、充实,都接近了收官阶段。动作慢的 Z 型学生 ,也 进入了最后版本的修改,动作快的 A 型学生早已作完 PPT ,开始了答辩的预演。 预演后,有学生问:答辩委员会将有哪些老师,哪些宽松,那些严厉,大概会问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回答,有没有万能的答辩技巧...? 答辩有技而无巧 的确有一些经验或技术有助于答辩,网上能查很多,文后的链接中也有一些,读后思量,这些经验还是要答辩者多准备、多劳动、多付出,并不“取巧”;所以,答辩有技术而无机巧,更没有万能技巧。 太多的严肃说教已使学生隐隐感到了压力,这里用采用略微轻松的调侃和释放。 毕业论文答辩不是什么? 毕业论文答辩不是读 PPT 的朗读比赛,不能照本宣科地读 PPT ; 答辩不是科技形势报告,更不是关于科学和科学家的故事会,不需太细地综述一个领域几十年的研究过程,关于“前人做了什么,前人还没有做什么”的故事一般不宜太长,不宜超过全部时间的 10% ; 答辩不是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并不必须那种反击刁难问题的智慧和口才; 答辩不是遴选大学生辩论赛选手,更不是辩论比赛,并不必须那种针锋相对,攻击提问失误的一剑封喉的辩论技巧; 答辩也不是答辩委员会成员展示才华的宣传会,答辩委员不会故意刁难学生; 答辩更不是走过场,历史数据表明,我们学院每年都有极少数学生不能通过答辩,有的被限期整改,重新答辩,有的被延期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中的攻与防 答辩 --defense, 有防御,自卫的语义;程序规定了答辩委员的攻击者( attacker) 角色 , 委员们 为了科学的严谨而攻击,所提的问题 ,或为释疑、或为辨伪,或为支招改进; 针对问题而不针对个人;而答辩者为了科学的理想而防卫; 答辩者对问题也有应对策略,原则上是 一慎、二诚,三谦虚;专家不会以答辩者为敌,答辩人的情绪上更不应以专家为敌。 两种角色完成的一场答辩,既像红蓝军的演习,又像擂台上的竞争。 答辩与新闻报道 一篇 论 文答辩和一组新闻报道的用时相仿,说它长,也只有几十分钟;说它短,却包含了几个月到几年的艰辛;两者都是用语言叙述事实,答辩不妨学习新闻报道。 学新闻报道的开门见山,一开始说明将要报道的创新点的一、二、三 … ; 学新闻报道的新鲜性和真实性,报告的内容是真的、新的,而不是假的、旧的; 学新闻报道的夹叙夹议,叙述之后,恰当评叙述意义; 学新闻报道的首尾呼应,结尾时回顾本次报告的要点有一二三 … 。 轻松自信去答辩 。 只要研究成果是自己做的,论文是自己写的,据实而讲就够精彩;你已为其中难点付出太多,为其中靓点而自豪,这些都终身难忘,答辩时更不会忘;你提出的创新点上你是主人,你遇到的特殊困难,答辩委员也不一定遇到过,你解决的问题中你是专家,委员会的老师未必个个都比你理解得深,这就是自信的依据;周密的准备加上自信就演绎出轻松,轻松能出状态。 愿天下答辩人都有好状态。 (五月太忙,写不出太多,相关的链接或许能提供一些过去的经验) 相关博文(答辩经验系列) 答辩PPT五技巧-表达公式推导、数据结构和算法 有声PPT教案制作:看起像PPT,听起像卡拉OK 答辩之前支几招 A型与Z型:毕业论文正灌浆, 学生表现几风格   本科毕业论文----学术新兵的初次立正稍息 防止有意的抄袭,避免无意的雷同   轻松自信去答辩 附件: 理工科本科毕业生怎样写毕业论文.mht (多年前在校园网个人主页上的旧文)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24038 次阅读|48 个评论
《藏族女孩》——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热度 6 taol 2012-5-11 23:13
《藏族女孩》——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藏族女孩》 摄影师 陈瑞元 微博上看到的一张照片。“眼神中透露着饱满的天真、坚韧、自信各种精神,让人动容。 “model”不是穿着“车展装”、抹着“不敢笑、怕粉掉”的车模们,不是时尚杂志封面上的美女帅哥明星们…… 而是一个小女孩儿,有着天使般的眼神。 自信、阳光, 每次看心情都很好 。同时 希望孩子们都有这样的眼神。
个人分类: 摄影|19743 次阅读|14 个评论
何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
刘焕军 2012-3-29 23:01
骑车摔倒了,周围有人,指定会热心问你:Are you OK? Are you sure (OK)? 听着很温暖,围观者、关心者不用担心某法官。 别人觉得挡你路了,甚至有可能由于你的失误,对方也会说:Sorry!不必因为小事吵得面红耳赤。 没有红灯的路段,机动车总会给行人、自行车让路。 不可否认,中华民族历史长河有很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的楷模,就像一座座的灯塔,有时候被立得很高很高。但终归能量是有限的,照射的范围更有限,只有特定的少数人可能被照亮。但一个民族、社会更需要太阳这样的恒星,持久、永放光芒! 也许,勇于说出对不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是素质、自信、社会保障完善与法制健全的体现。
90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面对研究生的“自以为不是”……
热度 12 boxcar 2012-2-14 19:33
当面对研究生的“自以为不是” …… 吕 喆 陈安老师今天一大早写了篇《当面对研究生的自以为是 …… 》【 1 】,结果精选而且 TOP 了,还被肖重发作为“科学网新闻”来播报【 2 】。不过在我看来,陈安老师的这篇博文标题似乎也可以改为“面对研究生不当的自以为是 …… ”,这样反而更贴切些。虽然“自以为是”本身绝对不是啥带有褒义的词,但在这种语境下还是用“不当的自以为是”更为稳妥。毕竟,能“自以为是”尚属于拥有自己的是非判断而且敢于坚持,尽管不宜提倡太过“自以为是”,它的反面——“自以为不是”其实更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为此,俺特地写下这篇题为“当面对研究生的自以为不是 …… ”的博文。 所谓“自以为是”,当然是指自己认为自己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正确的,而且一般后面跟进的是认为别人是错误的。“自以为是”者,一般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敢于把这种想法表达出来或者干脆直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不管别人咋想。不消说,总是“自以为是”者,一般都有主见和主意,而且比较固执,按咱老百姓俗话说就是“老猪腰子主意正”的主儿,其强烈的自信可以膨胀到自大的程度。如果“自以为”的这个“是”真的“是”(正确的),敢于坚持,经过讨论后大家接受正确的意见,自然一切 OK 没有问题。相反,如果“自以为”的这个“是”其实“不是”(不对),旁人早看清楚了其“不是”之处,自以为是者继续固执地坚持,那么就可能要 PK 了。。。。。。 我在这里提到的“自以为不是”者,是指那种缺乏自信甚至严重自卑的人。他们对很多东西的看法比较模糊,经常会缺乏主见,总是在受到一点儿质疑或者反对意见时,甚至只是被忽悠一下,就迅速认定自己是“错的”,这便是“自以为不是”了。“自以为不是”这种现象其实也很普遍,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有可能进入“自以为不是”的状态,用最近经常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词儿来形容,就是不敢“碰硬”,或者说总想回避硬碰。那些太大规模、太高级别的“自以为不是”可能很复杂,不是我等能轻易整明白的,所以不说也罢,比较能看清楚说明白的“自以为不是”现象,是发生自己本人身上的以及在指导研究生时遇到的。其实身为研究生导师,面对研究生的“自以为是”和“自以为不是”,都是常事儿。 一般导师会觉得,面对“自以为是”的学生会很痛苦,其实,面对学生的“自以为不是”也并不愉快。对待“自以为是”的学生,导师必须花很多时间、费很多口舌去辩论,证明自己的正确和学生的一些不当的自以为是中存在的某些片面和不足。然而,在面对“自以为不是”的学生时,导师也得花不少时间、费更多的口舌,主要是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例如,要尽力让这些学生能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看到自己想法中积极和正确的部分,还要在面对一些质疑甚至忽悠时,努力帮他们看清问题的背景和本质,尽量正确地回应一些质疑(特别是在修改文章时),识破一些忽悠的本来面目。。。。。。 参考: 【1】 陈安: 当面对研究生的自以为是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537151 【2】 肖重发: 科学网新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772do=blogid=537370cid=1532357
个人分类: 教育|5383 次阅读|28 个评论
自卑是进步的动力
热度 62 cwufp 2012-1-7 10:45
外面在下雪,本来的计划只好放弃,因为在这样的天气对自己的车子和驾驶技术都没有自信,宅着上网。 最近几年的研究生,越来越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失望,这种失望不仅仅是他们做的结果或者论文发表的情况,更在于他们对学问的态度。那种自信,俺认为已经超过了能容忍的范围,在俺眼里已经是自负,而在这种自负中面对种种不顺时,产生的不是反省,而是一种怨天尤人。 自卑是一种情绪也是态度的根源之一。一个自卑的人可能会较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面对问题时可能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但是,自卑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清醒而冷静,如果有恒心和耐力,就会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以提高自己的能力;相反,一个自信满满到了自负的家伙,很难想象会具有学习的动力,更谈不上认真的态度。 关于自卑,百度上就有很好的解释: 1.   犹自谦。《 礼记 · 表记》: “ 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 敬尊 之。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 通国身》: “ 谦尊自卑者,仁贤之所事也。 ” 《孔子家语 · 冠颂》: “ 行冠事必於祖庙,以祼享之礼以将之,以金石之乐节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示不敢擅。 ” 宋 王谠 《唐语林 · 补遗四》: “ 人道尚右,以右为尊,礼先宾客,故西让客,主人在东,盖自卑也。 ” 2.   轻视自己,以为自己太差,赶不上别人。 唐 杜甫 《雨》诗: “ 穷荒益自卑,飘泊欲谁诉。 ” 《新唐书 · 叛臣传下 · 王行瑜》: “ 克用 曰: ‘ 尚父何自卑,吾被命讨三贼,公其一也。 ’” 鲁迅 《书信集 · 致萧军》: “ 一个作者, ‘ 自卑 ’ 固然不好, ‘ 自负 ’ 也不好。 ” 陈毅 《赞金字塔》诗: “ 古人能为此,今人更当不自卑。 ” 现在读研究生的年轻人,大致是独生子女了,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求必应,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小皇帝长大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什么不称心的,也没人敢违抗他们的要求。因此,他们以为没有不能办到的事情,自信,甚至到了自负。 其实即便已经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考上大学和研究生的过程,在一片赞扬声中,小皇帝们还以为自己正是了不起,殊不知,不管你考了多少,也只是每年十几万人中的一个,而这十几万不是最优秀和最有实力的,因为那些有思想,有能力的已经出去或者直接工作了。开学时老师说的那些忽悠的话,诸如什么民族的未来,天之骄子,在俺们当年都认为是一种鼓励的话,现在这些小皇帝会认为那是真的,以为自己真是天才了。 不否认有少数是例外的,他们比较勤奋,知道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但,大多数的研究生心不在焉,与其说是在念书,不如说是在做白日梦中消耗着自己的青春。 俺曾经写过,要自信的做科研,自信是针对具体事情而言的,要的是“没有过不去的河”的信念去解决问题,但自信绝对不是对自己智力的评价,不要认为你能考上大学能考上研究生就能做好科研,这种想法不叫自信,只能叫自负。 科学网上经常有一些言论,号称要为人类做贡献才是做科研,出自一个毫无科学底蕴的国家的科研人之口,就像一个刚刚会走的孩子在喊要三拳两腿打倒一个大人一样的无知,这不是自信,而是狂妄。 做学问起码要做到顺从,要顺从自然规律。 做学问就是学做女人,要心细、敏感、知会,还有一点哲学。 做科研的事情是低头仔细看、认真想才能做的事情,昂着头的小皇帝们还是先学会低头吧,一直昂着头只能是一头倔驴。
9036 次阅读|156 个评论
[转载]44条可以迅速提升自信的秘诀,花钱也买不来!
dongzg101 2011-12-2 10:06
44条可以迅速提升自信的秘诀,花钱也买不来! 分享 分享是一种美德 关闭   引导语:想提高自信不?如今有44条秘诀能让你变得更美丽更自信,自我感觉更加良好,花钱也买不来的哦!只有你自己感觉良好的,才能由内而外的散发魅力气场,让所有人都认同自己。所以,好好学习这44条美丽建议吧,只要一个月,你就可以焕然一新哦。   1、微笑   “很多研究表明,多微笑(即使是假装的)可以调整你的情绪,它会让你觉得安全且放松。”哈佛医学院心理学学院临床讲师Nancy Etcoff说。不相信?用牙齿水平的咬住一根铅笔能模仿微笑的肌肉表情,然后看看是否有效果吧。   2、接受赞美   如果有人表扬你,请微笑致谢,不用谦虚或者多加解释。“被人当面表扬的感觉很好,不用多加修饰。”贝克认知治疗与研究协会的主任Judith S.Beck说。虽然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但是接受赞美更能让人更加愉悦。   3、抛掉传统印象   如果女性意识到做某件事情是男性的特长时,她们做这些事的结果往往会很糟糕。有一个有趣的测试,女人们一开始可以很好的处理数学问题,但是当她们被告知男性是数学方面的高手后,这些女人们的表现就不太好了。这个故事想要告诉你的就是,在你开始一个新项目之前,抛掉你脑海中既有的传统观念吧。   4、停止唠叨   当人们自信心不足时,他们倾向把所有简单都事情都复杂化。“我应该这么做吗?我应该那么做?”停止唠叨做一个决定,自己做下的重大决定会让你觉得更强大更有成就感。   5、提升皮肤质感   彩妆师Mally Roncal提醒我们,人的脸部有4个区域会泄露你年龄的秘密,分别是:内眼角、外眼角、鼻翼两边、嘴的两边。用少许遮瑕膏能让你看起来更美。   6、不断学习   不断的学习,比如新的一门外语,新的厨艺……你变得越好,你就越有自信,而且不仅是你在做那件事得时候才有,而是时刻充满自信。   7、反省   南卡罗莱那大学的研究表明,那些坚持一周有5天用冥想来进行自我反省的人更能接受自己。步骤是:坐好之后把注意力放在调整呼吸上,然后思索自己或者其他什么,每天坚持5分钟即可。   8、停止道歉   你一天要说多少次“对不起”?试着每天的24小时中不再说无意义的“对不起”,虽然有时候这样说纯属礼貌。人们常常在觉得不安全的时候说对不起,强迫自己停止这个行为,你会更能自我肯定。   9、闻闻清新的味道   这个方法很奇怪但是很管用,“绿色苹果和黄瓜的味道可以有效的减少焦虑”。喷些这种味道的香水在手腕上,感到有压力的时候闻闻,能有效缓解。   10、让皮肤喘口气   睡眠对减少皮肤问题至关重要,那些晦暗、黑眼圈、粗糙等等皮肤问题和睡眠质量不无关系。睡眠可以减少很多岁月痕迹,以及压力带来的伤害。   11、从镜子前走开   如果女性花太多时间在自己的容貌上,她们会比较不快乐。当然,我们不是说你不用关心自己的外貌,只是过度的关心会分散你对生活种其他事务的注意力。   12、挺拔   这是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秘密”超模们的必修课,不管她们的身材原本就多么的火辣,她们仍然时刻保持警惕。“当我和她们公事以后,我告诉她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收腹、挺胸、抬臀。”这并不容易,时刻保持挺拔姿态是件非常累人的事儿,但是想要美就要付出努力。   13、经常鼓励自己   给你自己制订一些日常的小目标,而不是遥远的大目标。你可以这样做,列出自己已经做完的事,而不是还没有做的事,这会让你更有成就感,继而坚持下去完成更多的目标。   14、给自己点颜色看看   很多人(特别是男人们)觉得晒黑看起来更加健康,虽然日晒过度可能对健康反而有害。不妨在乳液种加上点仿晒美黑产品,这样你能看起来充满活力,还不用担心日晒给你造成的伤害。   15、抛弃垃圾食品   选择蔬菜和鱼类,这些健康食品能让你感觉良好,因为这些食物可以带给你更好的自我感觉。   16、从失败中复原   失败不可避免,所以要随时做好准备面对失败。你需要告诉自己可能会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你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从失败中走出来的最快方法?那就是关注下一个目标。   17、瞬间清爽   能让你看上去清爽的最快捷方法是去除老化角质和死皮,你可以找医生要一些20%浓度的水杨酸,或者自己在家DIY个酸奶蜂蜜面膜。全脂的酸奶富含大量乳酸,蜂蜜则能润泽肌肤和抗菌消炎,这个面膜能让皮肤更加水嫩。   18、大汗淋漓   即使每周只能去一次健身房你也应该坚持下去,那会让你的身体感受到更多活力。   19、改变发色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研究表明,头发染色的女性在工作中更有自信。“在给头发染色后,她们更希望得到提升,敢于挑战同事和老板。”但是放心,它也不会令你过度膨胀。   20、犯错不可怕   “别人比我们想象的更健忘”,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和神经学教授Mark Leary说。不小心在公共场所摔跤,或是冲动说错话,抑或是发生不小心把裙子塞进了内裤里这样的糗事……放心吧,这些错误别人记住不会超过3分钟。   21、想象人们都喜欢你   经常这么想的话,会让你走进一间都是陌生人的屋子时感觉不那么紧张。   22、尽力去运动   运动后身体的酸痛敢会让人感觉更加强大,健身教练Duke说:“当我的学员筋疲力尽后,她们会觉得自己更棒!”当别人在渲染自己有多辛苦的时候,你可以骄傲的说你比她辛苦多了(而且你都挺过来了)!   23、树立积极的信念   不要允许自己有“觉得自己不擅长某项运动”这样的想法,潜意识会让你真的做不到。相反,你应该学会自我催眠,告诉自己:你非常想学一门新的语言,你要重拾钢琴练习……这样会让这件事情做起来更加愉快。   24、治疗手汗   如果你有严重的手汗的话,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治疗。这样你不用再害怕和别人握手,和陌生人打交道也轻松多了。   25、整理好钱包   每周整理一次钱包。把收据、名片、废纸都整理好,这样的小事能让你觉得生活正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26、停止嫉妒   停止嫉妒之心,那会让你更加不自信,问问自己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成功?Leary说:人真的有必要让自己是最有吸引力,最风趣,或者是最富有的人吗?其实我们很少需要成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27、让Size小一号   使用火辣的、花朵味道的香水会让你给人感觉比实际上瘦一些,通常,男人们会认为那些使用香水的女性比实际轻,如果你觉得体重影响了你的自信,记得用些这种味道的香水来帮助你减少顾虑。   28、制造眼神接触   和他人交谈时直视对方的双眼,这是真正自信的人的习惯。如果别人从你的言行种看不到安全感,他们自然会发现你的不安。   29、记住好的事   回忆过去几周别人对你美好的赞扬并且记录下来,日后你怀疑自我的时候拿出来重温一下。   30、多聊天   多和陌生人说话吧,在咖啡馆、飞机上、等待入场的队伍中,打动他人会让你对自己更有自信。   31、停止拖延症   拖延对自信心的建立有很大的破坏,如果你想从一个噩梦般的工作任务中逃脱出来,可以先从其中的小事做起,一旦你做好了,也就觉得大任务没那么可怕。   32、涂口红   日本化妆品公司有调查表明,化妆可以让女性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当女性看到了自己更有自信的形象后,她们就会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与自信的外貌更加match。   33、做志愿者   很多研究都证明,经常做志愿者的人会对自己感觉更好。   34、别再无精打采   这不仅事关你的仪态还会左右你的想法,根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最近的研究表明,趴在桌子上无精打采的姿态会让你不再拥有相信自己的积极想法。   35、告诉自己还年轻   告诉自己比实际更年轻会让你的行动也年轻起来。某大学的研究表明,那些保持着青春感觉的人对自己未来10年的认知能力更有信心。   36、捐赠不穿的衣物   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整理了衣柜,还能让你有成就感。   37、不要被口号所困扰   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的研究证实,如果你是个自卑的人,不断重复比如“我是个可爱的人”之类的口号反而会让你感觉更糟糕,因为你会下意识的在心底说“不!我不是!”所以,抛弃那些口号咒语吧,它们并非真的管用。   38、充满感激   写封感谢信给自己的父母,或者给请你吃午饭的朋友打个致谢电话,懂得表达感激之情的人对自己也更宽容。   39、吹头发   纽约沙龙发型师说,“我帮客人吹头发都会从前面开始,一旦人们看到头发吹好,她们接下来的行为就会发生变化--肩膀放松,姿态轻盈,这些都是她们感觉好极了的表现。   40、多走路   那些每周至少有3天会比一般人多走3500步(大概是半个小时的运动量)的女孩对自己个人形体的满意度会较高。研究人员发现,女性每天走的路越多就对自己的身材越满意。   41、不要太野心勃勃   据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丹麦人,因为他们有正确的目标,有远大的但是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所以,有野心是好事,但是太过于野心勃勃可能会让你有挫败感。   42、尝试新运动   尝试新的运动会让你感觉更好,不管这个运动是什么,自信心来源于不断的尝试,而不仅仅是成功的结果。   43、想象自己从未存在过   听着挺变态的,但是如果你设想一下如果你从未存在其他人的生活将会有何变化,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价值。   44、想象自己已经成功   假设你正在挑战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心中想象一下自己的表现非常完美吧。专家说,这样就更有可能在真实的生活中取得胜利。   编后语:通过上面这些44提升自信的秘诀和方法,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健康、形象及心理作用都可以提高我们的自信。其实,有些自信来自先天性的,但是后天的培养很重要。我们可以借鉴上面这44条宝贵的建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信的哦!不管你是否自信,都可以增加一下自信哦!
11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信是不是成功的诀窍?[转载]
热度 1 halcon 2011-11-8 05:01
一个人越自信,越容易找到理想伴侣、理想工作并保持健康,这是巴塞尔大学Ulrich Orth教授带领的一个科研小组得出的结论。 成功会不会令人自信心增强?自信会不会令人更成功?或者自信心和成功相辅相成?针对这个问题,巴塞尔大学心理学系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研人员联手对美国的一项历经12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评估,这项调查在1824名16-97岁的人中进行。 “我们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信决定成功’,而不是反过来。”Orth教授这样对swissinfo.ch说。 稳定的特性 心理学家们发现,自信是人性格中相对稳定的因素。Ulrich Orth说:“ 一个人自信心强或弱,是能够预见的,无论是1年、5年还是10年之后一个人自信与否变化不会太大 。” “大多数人认为,失业、失恋或者事业成功会改变人的自我价值感。” Ulrich Orth这样说:“但是,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得知,其实这只是些少数情况。” Ulrich Orth教授 (zVg) 生长环境与遗传 怎样培养自信心?至今在理论上尚未找到答案。“一方面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但环境的影响也很重要。” Orth解释道 。 但有些人生经历会增强人的自信,比如在家庭、朋友和职场上受到喜爱和赏识。 目前尚无确切的定论,Orth表示:“有些人在生活中很受尊重,却自信心不足,而另有些人并不受周边人的欢迎,却非常自信。” 实践中自信与成功的关系无法真正用科学理论来证明,Orth说:“在这一范畴,无法进行科学实验。试想,难道能人为地提高或者降低任意找来的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这在伦理学上也不太可能,同时也毫无意义。” 随年龄递减 调查还显示,人的自信心从50岁-65岁期间会先升高继而下降。“ 一般情况下,人从青春期至中年阶段,会不断获得自信心。自我价值感不仅会增长,还会保持稳定。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太能直接影响人的自信心 。” 过了鼎盛时期50-65岁之后,自信心便会急剧下降。原因是什么?Orth说:“这里自立性和影响力的降低是关键因素。” “对他人越来越强的依赖性和对自己生活驾驭能力的减弱,是在高龄时自信心降低的重要原因。” 对个人的正面影响 这些从调查中得到的数据是否对个人有些正面影响?“自我价值感对于自身的舒适感和在生活的重要领域中只能起到少许或者中等的作用。” “如果有人觉得自己自信心不强,那么应该有意识地做出改变。心理咨询或者相关训练会有所帮助。” " 人应该像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 " Ulrich Orth教授 正如好朋友 自负和过分自大的举止不会增强自信 ,“人要对自己有正确的态度,应该像好朋友那样对待自己。” 人要能够理解自己,原谅自己,接受自己,这才是获得自信的正确途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于Orth来说,至关重要。“父母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不失去自信心。” 消沉 缺乏自信对精神健康有害。心理学家们观察到, 缺乏自信的人往往比较低调,不喜欢社交,不善于与其他人打交道 。 不自信的人往往会消极地看待自己,“这样容易导致抑郁。”这位心理学教授最后说。 Etienne Strebel, 瑞士资讯swissinfo.ch (译自德文:杨旭东)
383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人,能行!——参观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有感
热度 4 sqdai 2011-4-8 07:08
上个周末,趁着参加上海市流体力学沙龙聚会,参观了座落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中心的主任杨志刚教授亲自引领并讲解。历时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扬眉吐气!为之自豪!谁说我们中国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只要下定决心,众志成城,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在 国内第一座汽车气动声学整车风洞里,我们感受了奇妙的宁静和灵动的风流;在国内第一座热环境整车风洞里,我们亲历了炎热的“烧烤”和微妙的仿真。 美轮美奂的庞然大物!精妙绝伦的细部结构!赶超一流的性能指标!尽善尽美的配套设施!这一切,美不胜收! 试想一下:从 27 平方米 的“血盆大口”里,喷出来的风,最大时速可达 250 公里 / 小时,超过蒲福风级的最大风级—— 17 级( 202 ~ 220 公里 / 小时),足可摧枯拉朽!可没有风的时候,它又那么安静,站在风洞的试验段里,连一根绣花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热环境风洞里的温度为- 20 ℃ ~ 55 ℃ ,可让你冷得索索发抖,也可让你热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们还真跑进去去体验了一会儿高温,不久就只得“全身而退”!而那些藏在背后的仪器,有的测试精度超过了所有同类仪器!最令人自豪的是:中心里的大部分设备仪器,切切实实地打下了“ Made in China ”的印记! 可以想象,在这个风洞中心立项后的两千个日日夜夜里,设计者和建设者们攻克了多少难关,解决了多少关键技术问题!例如,制服 汽车风洞低频振颤、优化流道气动设计和热力学设计、掌握风洞测控及试验技术等等。经过项目组成员殚精竭虑昼夜奋战,同济大学校内外人员同心同德协力攻关,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换来了今天的成功。作为流体力学同行,我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 我们在参观时也在议论,大家认为这个风洞中心的崛起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腾飞,汽车工业成为上海市的支柱产业,产生了研发地面交通工具的急迫需求,为风洞的诞生注入了“催生剂”;当年的同济掌门人又是一位行中人,懂得经济发展需求和自身实力,善于引进人才(杨志刚教授就是“海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项目的大干快上。 然而,这一切还只是外部条件。从项目技术总负责人杨志刚教授在沙龙里做的报告可见,建设者为项目的实施制订了科学的设想和规划,进行了详尽无遗的调研和预研,预想并战胜了种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了各项工作。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有了这个风洞中心,可以做很多事情。本文所引的参考资料里有详尽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此次参观中得到的最大启发是:作为中国人,应该有足够的自信!中国人,能行!我们完全不必妄自菲薄。凡事只要根据实际需要,制订科学的目标和措施,经过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成功! 本文参考资料: 1 、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 http://www.sawtc.com/fdjs_fdgk.html 写于 2010 年 4 月 20 日晨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87317.html
个人分类: 科海随笔|5727 次阅读|3 个评论
自信和阳光的学生受欢迎
热度 10 wangdh 2011-3-27 13:42
自信和阳光的学生受欢迎 (王德华) 每年的这个季节是研究生赶考(博士)和复试(面试)的季节,导师忙,学生忙。导师累,学生也累。导师左右为难,学生惴惴不安。 中国的研究生入学当前还是一个考试为主的年代(希望有一天能过度到申请和面试为主的时代),所以如果笔试没有达到所谓的“复试线”,还有如果有所谓的“单科受限”,那么学生就怪自己平时不努力,考试发挥不好吧。复试(面试)这一步,就免了。 具备复试资格的那些幸运的学生们,个个充满理想、充满幻想、满怀希望地按照招生单位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接受复试。 很多学生会进行相关准备,有必要也没有必要。如果平时没有努力,基础不是很好的话,临时翻翻学过的教材,温习一下学过的知识,也不是坏事。我觉得复试的学生要重视两点:自信和阳光。 自信非常重要 。考生渴求被录取的愿望都可以理解,由于自己内心的渴望而导致过度的紧张、不自信,就犯了大忌了。自信的学生很容易留下印象,如果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的话,一定会有不错的结果。当然,自信不是狂妄自大,自信不是目空一切,自信不是无知者无畏。自信靠自己的知识储备来体现,自信靠自己的智慧来体现。自信需要基础,那就是基础知识牢固,实践能力强,经历丰富,知识面宽,思维敏捷,对新知识有一种渴求和敏感。如果由于自己的紧张而语无伦次,如果由于自己的紧张而出现暂时的大脑空白,如果由于自己的紧张而将熟悉的知识回答支离破碎、毫无系统,如果由于自己的紧张对很容易很简单的问题回答得一塌糊涂,自己过后会很自责的,当然也只能自责了。 阳光很关键 。自信和阳光是统一的。阳光展示的是上进,是朝气,是青春。阳光是年轻人的一种素质,一种特质。阳光具有磁性,阳光具有感染力。面带微笑的阳光,会给疲惫的考官们带来一阵清风。阳光不是狂野,阳光不是傻笑,阳光不是满嘴空话,阳光不是满嘴套话。阳光是一种生活态度,阳光是一种内在潜质。热爱生活的人,总是受欢迎的。 复试是展示自己智慧和才华的一个重要机会,慎重对待是必须的。笔试成绩好的考生,由于复试成绩不理想,也可能落榜。如果笔试不理想的考生,这个复试的机会更要把握住。 1. 充分利用好个人介绍的机会。先进行自我介绍是一个常规题目,但很能反映考生的水平和心态。很多考生并没有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如何把握这宝贵的几分钟时间?最重要的要展示自己的长项。哪个方面是你的特长?考生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展示出来。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位跨专业的考生,那么专业知识一定不是特长,但能够跨专业报考一定有自己的思考,能够达到复试线,一定有自己特殊的地方。复试的时候要将这种自己特殊的地方展示出来,如兴趣和自学能力。由于是跨专业,兴趣自然是很重要的驱动力,由于需要自学,一定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自我介绍的时候重点阐述自己的特点,会有很好效果的。如果你做过科研工作,有论文发表,或者有不错的体验和心得,要表达出来。不管怎样,认真规划和充分利用自我介绍的机会是很重要的。 2. 发挥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一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来。如果你外语好,那么在进行英语阅读理解考核的时候,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水平,理解到位、翻译到位。如果你科研能力强,一定要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自己课题的创意,对一些问题的独特见解等。如果你基础知识牢固,在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时,要展示自己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宽度,阅读的重要的书籍、看过的专著等等。 3. 对报考单位的了解、对报考专业的了解,对报考导师的了解,对报考的实验室的研究内容的了解,等等,都需要花点功夫去了解,去掌握一些信息。如何获得信息应该不需要教的,网络时代如果这些信息都无法获得,那基本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了。 什么最重要?真本事最重要,业务能力、基础知识、创新思维、个人性格最重要。 作为考生还有一点必须要重视的:要选择合适的导师、合适的实验室、合适的课题,这对于自己的学术生涯很重要,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 “要选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地方,做合适的事情 ”。 随便写几句,希望对有些考生有参考价值。 写完这几句话,发现去年都说过了。算是老生常谈吧。 链接: 导师们喜欢什么样的研究生?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7515 次阅读|12 个评论
每个上了当的人都是上了自己过度自信的当
热度 7 famingkuang 2011-3-14 22:40
在生活中,上过当的人多如牛毛,而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上过当 受过骗,从来没受骗上当的人是没有的。 上当,源于我们对自己过于自信。 在你十分陌生的领域里, 骗子无法骗到你, 反而是在你自认为比较“内行”的领域里受骗的最多。 在你十分陌生的领域里,你会高度警惕, 不会轻易的做出判断,因而骗子不容易打开你的大门。 在你十分精专的领域里,骗子也不容易骗到你, 因为你比骗子知道的还多。 只有在你要懂不懂的领域里,骗子最容易得手, 因为此时,你陷入了自己给自己定好了的角色里—— 这事我熟悉,不会上当的。 在警惕细胞都放了假的情况下,想不上当都难。 我自己的两次上当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一次是大学期间,去葛洲坝游玩, 有一伙人在那里玩猜“2”、“5”赌博游戏, 我没有一次猜中的,回来后,我认真的想了想, 发现骗子使用了以下伎俩: 1,贴在一个硬币两面上的“2”和“5”非常的相似, 不仔细看,几乎难以确定,但只要仔细看是还是能确定的 (每个 参赌的人都自信自己看得清,这是上当的前提)。 2,当你说是“2”时,别人都说是“5”, 在要瞬间作出判断之下, 从众心理让你放弃自己的观点,赞同别人的观点。 还有一次是买二手电脑的时候。 学数学专业的我,对电脑是很熟悉的了, 而在自己有了个人电脑七八年后,可以称得上电脑高手了, 正是这一自我定位,让自己在买二手电脑上吃了亏,上了当。 买了人家做了手脚,烂得不能再烂的破电脑。 其实,从电脑的小音箱上,自己已经有所怀疑了 (只在暗里怀疑,没能表现出来),如果当时折开机箱看一看, 就不会上当了。 所以说,受骗上当源于自己的过度自信。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88 次阅读|16 个评论
没有人关心你唱的是否走调
热度 2 seawan 2011-2-19 20:01
孩子自己唱歌唱的高兴,突然觉得有些走调,立刻停下来不好意思的笑笑。 我说:没有人关心你是否走调。哼哼歌是自己高兴自己娱乐的事情,不是大奖赛。 确实,我有了几十年才知道这个道理: 在没有利益竞争的情况下,大家都只关心自己是否走调,却又都觉得别人都在看着自己。 所以还是但丁说得好:走自己的路...。 实际上,但丁的下半句可能是多余的,因为可能根本没有人去“说”。 另一句话更直接:Be yourself:做你自己。
个人分类: 杂感|2305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网群英烩No.3113-1周可真 我五十余岁生涯中最佩服和敬仰的老师
readnet 2010-12-28 16:13
科网群英烩 让水滴洒向为科学网灌水勤奋笔耕的人们 科网群英烩粉墨登场 关键词: 科学网,博客,博主,周可真,自信,高尚,哲学,戴莲红,崔续治,精神,色球,色空间 让 水 滴 洒 向 为 科 学 网 灌 水 勤 奋 笔 耕 的 人 们 科 网 群英 烩 粉 墨 登 场 学者周可真 发表于2010-7-21 9:16:13 查看评论 :21 │ 浏览:1115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您的姓名: * 必填 您的邮件: 朋友邮件: * 必填 推荐理由: 儒家.儒学 我所敬仰的方克立先生 我这五十余岁的生涯中最佩服和敬仰的老师有三位: 第一位是戴莲红老师,她是我读小学时候的语文老师,而且从二年级到毕业一直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在那个阶级血统论盛行的年代,她一直提倡家庭出身不能选择,但人生道路却可以自我选择,这对于我这样的家庭出身不好(奶奶是地主成份)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精神鼓励作用,正是这种精神鼓励,使我没有因为自己家庭出身不好而自卑和自暴自弃,而是一直都有这样一种自信:只要自己好好努力,就会有出息。这种自小树立起来的自信是我一直能以积极的态度来直面现实人生的精神支柱,及至读硕士时读到黑格尔《小逻辑》中的有关论断,更加强了我的自信,以至于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 第二位是崔绪治老师,他是我读大学时候的哲学老师,并且在我到苏州大学工作以后曾一直同处在一个教研室。崔教授不仅是同学中公认的课上得一流的好老师,而且在我看来,他的学术见识也是一流的,至今中国哲学界的管理哲学研究正是由崔老师首倡的,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致力于管理哲学研究,并且连续出版了三部专著,这些著作以及由他主持的全国首届管理哲学学术研讨会(1985年,苏州大学)对于启动和促进中国学术界的管理哲学研究曾经起到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只可惜后来他的视网膜出了问题,这使得他不再有条件继续他的学术研究工作,否则他对中国的管理哲学研究可能做出更大的学术贡献。 第三位是方克立老师,他既是我的硕士生导师,也是我的博士生导师,自投到他的门下以来,我一直都视之如慈父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一位慈父般的导师,而且我的夫人在经过跟方老师的数次直接交往以后也有与我相同的深刻印象。对于方老师,我曾有两次公开发表我的看法: 南开的三年,导师方克立先生的为人和治学风范,对我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使我懂得了为人与治学的一致性道理,并从他那里学到了平实二字,亦即:做人要平实,学问要平实,文章也要平实。平者,心平而不气盛;实者,实在而不虚妄。唯心平,方能物来顺应;唯实在,始能取信于人。平实二字,实在是我终身可以行之的要道 。 (拙文:《新起点》,载栾贵川主编《博士生谈自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方先生之为人,谦逊、平实、和善而乐于助人,尤其是乐于并善于提携后进。其心胸之开阔、磊落,盖非常人可比,这一点不是与其浅交者所能体验到的。我相信,这与他深得马克思主义之理与中国文化之道是密不可分的。至于其为学,则不但富于知,更深于识。其知之富,赖于其身心之勤苦,是常人所可及者;其识之深,则由于其心性之中和,非常人可及也。我确信,其心性之中和,乃是其马克思主义之理与中国文化之道双修之结果,是其理其道之体现。正是以其识,方先生遂倡文化综合创新论。此论对方先生而言,实是其中和心性在其文化观上的必然体现,绝非贬之者所谓人云亦云者。吾观且体其为人为学的一贯之道,深感方先生于理则服膺于马克思主义,于情则归依于中国文化,故其所谓综合创新,无非是综合马克思主义之理与中国文化之道,以马克思主义之理来弘扬中国文化之道 。 (拙著:《哲学与文化研究.后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在这个场合,我还想另外谈些感受: 在我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之际,我与方老师曾有过一次较长时间的交谈,那次长谈是1985年仲夏的一个晚上在南开的运动场上进行的,我们边走边聊,当然主要是我聆听他的教诲。方老师对我说: 中国哲学史研究必须坚持史论结合,年轻一代想要超越前辈,尤其应该在论上下功夫 。这话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并且对我后来的治学产生了实际而深远的影响。我向来把自己所从事的哲学史研究定位于历史的哲学研究而不是哲学的历史研究,就是受方老师的影响。历史的哲学研究是重在论(哲学理论),哲学的历史研究是重在史(哲学史实)。但是,方老师所谓史论结合,是要求论立于史的,所以我在研究顾炎武时,就自觉地根据这个思路,从写作顾炎武年谱开始,这是贯彻了方老师史论结合的方法论思想的。但是,就在我写作顾氏年谱的时候,我在大学的讲课一直都是既讲中国哲学通史,同时又讲哲学原理,直到90年代末、00年代初,我仍给本学院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上哲学原理课。我之所以愿意上哲学原理课,正是因为我注重哲学理论。在我看来,就哲学史研究而言,相对说来,史是属于这个领域的知识之知的方面,论是属于这个领域的知识之识的方面。我所敬佩的崔绪治老师和方克立老师之所以都具有非常人所能及的深识,其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他们具有非常好的哲学理论素养和高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哲学史研究领域的史论结合,其知识论意义就在于知识结合。一个有作为的学者,必要富于知而深于识才行。富于知是学之博,深于识是学之渊 。 富于知而深于识,是之谓学问渊博。在我心目中,方克立老师就真正是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一位学问渊博者。当然,这个领域中学问渊博者,更有冯友兰先生、张岱年先生、冯契先生、任继愈先生、萧箑父先生等等 。 方 老师的深识首先表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开辟了中国哲学范畴研究方向并且首先指导了这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并且以其学术专著《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成为该研究方向最重要的奠基性著作之一。中国哲学范畴研究是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从把哲学史理解为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斗争史到把哲学史理解为认识史的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标志。1983年在西安召开的中国哲学范畴研究学术研讨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就是方克立先生,也就是在这个研讨会上,我初次结识了中国哲学领域的一大批先辈学者,他们之中如张岱年先生、冯契先生、杜维明先生、李锦全先生、蒙培元先生等等都是这个领域中当时或后来的大师级人物。 方 老师的深识更表现在当中国哲学范畴研究深入到一定程度时,他又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开辟了新儒家研究方向并且以首席主持人身份(另一主持人是中山大学的李锦全教授)申请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课题现代新儒家思潮研究,方、李随后联络国内高校、社科院系统十多家单位的有关人员组成课题组,从而正式拉开了中国大陆现代新儒家研究工作的帷幕。1987年9月,现代新儒家思潮研究课题组在安徽宣州召开了第一次学术讨论暨工作协调会。会议对现代新儒家的学派界定、阶级属性、形成原因、思想特征、学术成就、历史作用、发展阶段、代表人物以及关于现代新儒家研究的方法和工作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课题组成员比较一致地同意以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冯友兰、钱穆、贺麟、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亦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的指导思想确定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以及辩证法精神。此后,现代新儒家研究便以国家课题组为主体而稳步开展起来。随着研究成果的增加及其影响面的扩大,又由于这一课题本身所蕴涵的理论深度以及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精神魅力,还由于杜维明等现代新儒家后学在国内的积极推扩,并且不排除某些重建精神家园的企念乃至疗救人伦病态的动机,致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这一研究领域之中 。( 参见胡治洪:《近20年我国大陆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lzxd/200709/t20070923_2488552.htm 。) 现代新儒家思潮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活动,不仅开启了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家研究工作,也带动了这个时期中国大陆的儒学研究,使这种研究最终演变为中国大陆的儒学热。 我在拙著《哲学与文化研究》的《后记》中曾如此评论方克立老师的新儒家研究: 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对于新儒家的研究,便是他以马克思主义之理为指导来弘扬中国文化之道的具体表现。这是方先生欲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种努力。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我坚信其努力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 。 这里我更想要补充说明的是:无论人们怎样来评价方克立先生的儒学观,但他对于近二十余年来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家思潮研究的开展和与之密不可分的儒学研究乃至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发展都起到了特殊的历史作用,这种历史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以我个人的理解,见诸出版物的方先生的儒学观不过是其冰山一角罢了,其真思想决非是有些浅薄之辈所能窥见的;他的深识也正是在当代中国的特殊政治环境下才能显示出来,只是以我之私见,关于这一点,是暂时尚只可意会而未可言传的,但历史终将会揭示出其究竟原委。 黑格尔的原话是这样的 :人应当尊敬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5959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标签: 方克立,新儒家 相关文章: 贺郭齐勇师六十华诞并呈诸师友 方法、信念与时代精神 论方克立先生的儒学研究 回想与导师方克立先生在南开的岁月 回想与导师方克立先生在南开的岁月 消解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新儒家思想与我国的现代化 我对新儒家哲学的看法答读者老于先生问 当前推荐数: 13 推荐人: QFL Wuyishan hcy98765 BaoHaifei liufeng sweety lgmxxl cosismine yonglie chensuiyang zengxinlin iceinriver libseeker 标题: 发表评论人: Wuyishan 周老师,美国汉学家狄百瑞说的新儒家似乎是指宋儒,与中国人说的当代新儒家不一致。在国际交流时,新儒家的说法会不会导致混淆和困惑? 博主回复:在英语中新儒家就是指宋儒。但现在宋儒以及明儒常用理学来称谓,新儒家则常指现代新儒家及其后学了,但后者的正式称谓是现代新儒家,在国际交流时,必要使用正式称谓。 标题: 发表评论人: 000 ip:119.130.69.* 哎唷,真是不好意思, 我是理科的,没研究过文科,不知道有这等规矩. 按我的思维习惯:学问,人品,两回事. 爱因斯坦我就不敬仰,普朗克也敬仰不到那里去. 那么乱糟糟的头,乱糟糟的生活,乱糟糟的经历, 敬仰来干什么. 但是不影响我对他们学问的认识, 我就知道,没有他们的学问在前, 我屁都做不了, 正因了不敬仰, 就有了质疑. 搞那么一堆东西,不就质疑的结果嘛. 博主回复:在自然科学领域,学问、人品可能是两回事,但在中国哲学领域里,情况有所不同,它们之间是关系密切的,不过要真正统一起来,达到智仁勇齐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个领域能够做到举世公认的学问的人是罕见的。在先秦,智如孔子者多矣,但孔子之学能传之后世而隆盛至今之故,是因其学问与人品达到了高度的一致,正因为如此,孔门弟子才对孔子其人其学服膺之至,并且因此竭力弘扬其学问和思想,也是因为众多弟子们的传承,孔子之学才能传之后世。在这个领域,一个人品不好的人,无论其学问有多大,其学问都难以被广为传播。 标题: 发表评论人: 000 ip:119.130.69.* 泡利我也不敬仰,这家伙主观的狠, 结果'上帝的赌博',他输了. 艾多斯我也不敬仰,这家伙固执哪. 前一阵子请他来中山大学教本科生, 大四的时候他非要出一个大红榜, 说是学咱们祖宗, 搞一个状元,榜眼,探花....什么玩意的. 周围的人说:当今高考才有状元的, 大学毕业没人搞那个. 结果他硬是搞了! 我在一旁看了很吃惊: 怎么他比我国学大师有中国学问? 高考大不了就是入学试,状什么元? 大学毕业却是学生生崖涯的了结, 却没有说法. 真是佩服, 国内国学大师有人质疑吗? 我是屁都懒得放一个. 标题: 发表评论人: 000 ip:119.130.69.* 周先生在博客里说说学者们的人品性格,倒是很合适的. 十分高兴,能长见多识广. 这是另当别论, 声明自已在合适的地方, 获得合适的教诲. 博主回复:也只有自己的老师才可以作如此评论,别人是不敢妄加评论的。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ahaha ip:222.66.119.* 在这个领域,一个人品不好的人,无论其学问有多大,其学问都难以被广为传播。 ..................................................... 请问人品和学问到底有没有关系??????? 学问的大小靠传播广度来量度吗? 博主回复:在传统学术领域,学问是智仁勇的综合,当我说在这个领域,一个人品不好的人,无论其学问有多大,其学问都难以被广为传播时,这里的学问是指智的方面而言,因为现在人们通常只是从智方面去评价一个人的学问的大小,这话是一种随时俗的说法,应该说并不是很确切的。确切地说,在传统学术领域,必须是智仁勇相结合而达到这三者的统一,才能说是真正的有学问,且其统一的程度决定其学问的大小。 标题: 发表评论人: phd9992000 偶觉得,不管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统一的。人品不好的人:学问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标题: 发表评论人: 陈安博士 不知道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在婚姻、爱情问题上有点那个啥啥啥的人,算道德、人品问题不?呵呵 居里夫人,拿到现在说,可能整个就是一小三。 标题: 发表评论人: 陈安博士 如果再把领域扩展到艺术圈,说到毕加索这类人,那就彻底完蛋了,简直就是一流氓嘛,朝三暮四,劈腿,人品大大地坏了,还谈何家呀。同样,科学界也有类似问题。 所以,学问与人品之间,我个人觉得,完全独立,没有丝毫关系。 做学问符合做学问的基本要求,比如不剽窃、有创新等,就可以。与他的生活中的人品就谈不上什么联系了,有些情景下,还可以算得佳话。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完整地反对周兄的看法。 博主回复:我说的是中国传统学术领域,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学问,它本质上是所谓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学。这种学问是中国传统学术观念中旨在成圣的君子之学,与您所讲的学问应该是有所区别的。但即使是您所讲的那些学问,是否就完全是如您所说,恐怕是值得讨论的。毕加索这类人在您的伦理观念中可能简直就是一流氓,但在另一种伦理观念中是否也是如此呢?您所例举的包括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内在的例子,都是涉及婚姻、爱情之类,认为他们就是在道德、人品上有问题的人,我觉得您这么看问题是很成问题的。举个例子,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未婚同居被普遍认为是属于见不得人的有伤风化的不道德行为,如今谁还把这类行为视为不道德行为?从时间维度来看道德观念的变化是如此,从空间维来看道德观念的差异应该也是如此,在中国人看来是不道德的行为,在西方人眼中就未必是如此;在法国人眼中是不道德的行为,在美国人眼中就未必是不道德的行为。所以,您的反对意见以及所举之例,不足以说服我。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ue 立德难,立功难,立言也难: 做人要平实,学问要平实,文章也要平实。 平者,心平而不气盛;实者,实在而不虚妄。唯心平,方能物来顺应;唯实在,始能取信于人。平实二字,实在是我终身可以行之的要道。 后学认为,要平实,就要减少思想,就要减少纯概念的推演(思辨),就要减少逻辑推演。 尽量述而不作。述往事,述前言。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ue 后学认为,传道授业解惑不是师道, 师道是: 提携后进。 记录总数: 21 总页数: 3 当前页: 1 9 3 4 :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ue 其识之深,则由于其心性之中和,非常人可及也。我确信,其心性之中和,乃是其马克思主义之理与中国文化之道双修之结果,是其理其道之体现。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ue 历史的哲学研究是重在论(哲学理论) 后学感受,周老师确实是论的方面多。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ue 后学认为: 还是要多下述而的功夫,就是多下书读百遍的功夫。 另外,人都不能自举。 中哲恐怕要用西哲来破壳。他山之石 路径必须是多路径,所以以上愚见,也是小道而已。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ue 前面对史论结合有误解。 周老师是要说:论,就是学习所有哲学理论。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ue 以上谬解,周老师批评指正。 博主回复:您是一个肯动脑筋的青年学者,我很欣赏!谬解与否,在这里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思想,只要一思想,就可能出谬,无思则无谬也。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cy98765 学界三立:方克立、张立文、方立天。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ickenccp 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对于新儒家的研究,便是他以马克思主义之理为指导来弘扬中国文化之道的具体表现。这是方先生欲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种努力。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我坚信其努力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 --------------------------------------------- 老周,你如果不以马克思主义之理为指导来弘扬中国文化之道,就是在说谎。 你要是真的以马克思主义之理为指导来弘扬中国文化之道,就很可怜了。 博主回复:有些事情不是浅薄者所能识得的。 标题: 发表评论人: gl6866 呵呵,周兄之见我们校长其一,未见其二啊。 博主回复:不知刘兄有何高见?人人都有短处,这是肯定的。您所说的其二不是指他的短处啊?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ue 帝制,就是世袭加终身。 毛没有搞世袭, 现在则基本实践了废除终身制。 还是有进步,不过问题也不少。 地方上问题更大,封建性更大。 让人太息流涕。 博主回复:实话。 标题: 发表评论人: 不可说 ip:116.55.249.* (方克立先生)他的深识也正是在当代中国的特殊政治环境下才能显示出来,只是以我之私见,关于这一点,是暂时尚只可意会而未可言传的,但历史终将会揭示出其究竟原委。 博主此言,甚是甚是!方先生的苦心,很多人不能体恤,反而诬蔑方先生。不过,以在下愚见,方先生本人都是不为己辩的。笑骂只好由人,忠奸留待智者。在下与博主一样,坚信方先生一定是名垂青史的一代鸿儒!有些所谓的新儒家实在误会、伤害方先生太多、太多。希望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方先生的思想。 博主回复:谢谢!一个真学者是不会在乎当世的笑骂之声的。 学者周可真 发表于2010-7-21 2:48:16 查看评论 :8 │ 浏览:678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您的姓名: * 必填 您的邮件: 朋友邮件: * 必填 推荐理由: 儒家.儒学 论方克立先生的儒学研究 儒学精华的坚定继承者和弘扬者 一论方克立先生的儒学研究 陆信礼 在《关于儒学的精华》文稿中,方克立先生从道德、伦理、政治和教育四个层面对儒学的精华(儒学中对今天有用的具有积极正面价值的东西)做了很好的概括。一些崇儒反马派人士在网络上看到此文后,纷纷抛出方先生变口子了、见风使舵之类的说法。对这些不符合实际、信口开河的议论,笔者一方面觉得十分可笑,另一方面也很能理解。这是因为,他们一贯坚持用 要马统则不能有儒统,要儒统則不能有马统,兩者不可得兼的逻辑来思维,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者一概是反儒的,不可能给儒学说好话。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根本不能理解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儒学的基本态度和一贯方针。实际上,方克立先生在 20 年前就作出过马克思主义者 是儒学中糟粕的最彻底的批判者,也应该是其中精华的最坚决的继承者的精辟论断,批评者是不晓得还是故意视而不见呢?我不敢妄断。方先生历来坚持用一分为二、扬精弃糟的观点、方法来研究儒学和现代新儒学,此方面言论在他的论著中很多,很容易找到,笔者在此只想用一些最基本的事实和材料来说明这一问题。 一 1990 年 12 月,方克立先生在给澳门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学术论文《展望儒学的未来前景必须正视的两个问题》中,首先就儒学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与现代新儒家学者展开讨论。其中,他明确反对杜维明、李明辉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抽象的内圣之学、成德之教(或者说是超历史、超阶级的儒家传统)以及非意识形态化的宗教性的哲学等观点,而是将儒学的本质界定为封建意识形态。在他看来,在封建社会里,儒学提供了一整套维护封建经济政治制度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学说,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其不变的核心却始终是纲常名教。儒学的本质正是由其自身这一相对稳定的具有根本意义的内容所决定的(《方克立文集》第 241 页) 方先生接着指出: 把儒学定性为封建意识形态(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并不是全面否定它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封建意识形态和封建遗毒、封建糟粕不能划等号。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每一历史时代的意识形态都包含了对以往的意识形态成果的继承。因此历史上的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特别是那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意识形态,都不可能完全被历史所遗弃,都有可供后来者选择、继承的文化成果和思想资料,也就是说有精华。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儒学,固然主要是封建社会现实存在的反映,同时它也保存着以往社会的、包括从原始社会沿袭下来的一些风俗习惯和道德传统,诸如敬老慈幼、诚实和睦、团结互助等等,这些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仍然应该继承和发扬。儒学中还包含了大量人们在封建时代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积极认识成果,如重视现实的人生,不去追求来世的幸福和解脱;重视道德修养和伦理教化,以此来和谐人际关系,求得社会的稳定;重视继承历史传统,肯定经验、理性和文化的价值,等等。它们是人对自身(人和人的世界)认识深化、具有全人类普遍意义的积极认识成果,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内容。这一份宝贵的遗产,我们当然应该十分珍视,把它批判地继承下来,作为铸造新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传统资源。 (《文集》第 242 243 页) 在上述一段话中,方先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对儒学思想体系中为什么有精华,其精华是什么的问题做了明确论述。而且,他还以十分坚定的语言说: 儒家人文主义不是现代新儒家的私有财产,而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共同的财富。马克思主义者也十分重视研究儒家的人文思想,注意吸收其中的合理因素。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在这方面做出杰出的工作,其成绩应该不逊于现代新儒家。他们是儒学中糟粕的最彻底的批判者,也应该是其中精华的最坚决的继承者。过去可能还有如杜维明所说的该扬弃的没有扬弃,该继承的没有继承的情况,改变这种情况正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责任。 (《文集》第249页)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在近百年来的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 是与其在坚决批判儒学糟粕的同时又大力弘扬儒学的精华分不开的。 多年来,方克立先生一直对儒学采取一分为二的分析态度,即便在批评大陆新儒学的文章中,他也明确认为儒学中有值得珍视的思想精华存在。比如:在1997 年发表的《评大陆新儒家复兴儒学的纲领》一文中,他说: 我们在指出儒学的本质是封建意识形态的同时,又高度评价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大量的人类智慧成果,并已融入中华民族精神,深刻地影响和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维系着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有序发展的巨大历史功能和精神力量,认为今天中国的一切发展都离不开传统的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落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基础;正确开掘和利用儒学的精神资源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文集》第351 页) 又如,在2005年9月20日《致李宗桂、杨海文》信中,他说: 我们一贯主张对儒学要一分为二:对于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儒学,即直接为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和宗法专制统治秩序服务的那些东西,如三纲六纪等等,绝不可能让它在现时代全面复兴,而是需要继续深入批判的封建主义的重要内容;对于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儒学,则要把它当作人类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倍加珍惜,精心 保护,深入研究,批判继承,综合创新,使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 (《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6 期) 在方先生直接论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文章中,他更加明确地指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发掘和批判继承儒学中的精华,包括道德价值、人文理想、民本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等等,都受到执政党和学术界的重视,注意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相容相通问题。这是当前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我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一条解决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问题的正确途径,不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从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了不少思想资源作为古为今用的支援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三点看法》,《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11期)方先生这里关于主导意识与支援意识关系的论说, 就是建立在儒学中有值得继承吸收的思想精华的基础之上的。他说: 主导意识与支援意识关系说主要是从古今关系立论,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论,强调立足现实,顺应历史发展规律,而又不割断历史,将有价值的历史资源转化为支援意识,古为今用。通古今之变就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思想意识形态的更替首先要从社会存在去找原因,不是天不变道亦变,而是世异而道变。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 弔 伐之道,汉唐无今日之道。社会主义时代也不可能继续沿用封建时代的主导意识形态。用这样的观点来看今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我认为将其定位为主导意积与古为今用的支援意识的关系是符合实际的。不是把儒学看成是完全消极过时的负面意识,而是把它的积极内容转化为支援意识,这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有利的。 (同上) 不难看出,上述资料已充分说明,方克立先生历来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儒学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和评价的。他对儒学采取扬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是自觉的、真诚的、一贯的。他在《关于儒学的精华》一文的附记中也讲到:我历来主张:对儒学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和评价,既要看到它是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为那个时代的经济基础、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服务的,从总体上来说已不适合今天社会的需要;又要看到它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着我们民族认识宇宙、社会、人生的许多根源性的智慧,有些是能够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经过批判改造和创造性的转换,这些内容是可以作为古为今用的历史资源,融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去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高度重视儒学中有价值的人生智慧、政治智慧和教育经验,把它们当作民主性的精华与需要剔除的封建性的糟粕区别开来,把它们当作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自觉地传承下来。崇儒反马派想当然地把反儒的帽子扣到方先生的头上,并认为他讲儒学的精华就是 见风使舵、变口子了,这不仅在理论上不能成立,而且在事实上也是没有根据的。 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方克立先生在中国大陆地区倡导、组织并领导了对现代新儒学思潮的研究。他反复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对现代新儒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和评价,要充分肯定现代新儒家为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现代化所作出的贡献,在三派互动中给这一派以恰当的定位。比如,在《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主编的话》中,他说: 课题组始终十分强调两点:一是要详细占有资料,准确理解原意,这是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现代新儒学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评论,既不盲目崇扬,也不能抹煞它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第451页。该书自序也引用了这段话,见第2 页。) 在《现代新儒学辑要丛书总序》中,他讲: 我们研究现代新儒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对五四以来中国思想文化论争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作一种简单的是非评判,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探索一条更有效、更切实可行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道路。为此,我们必须以宽阔的胸襟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一切致力于民族振兴、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并且也确实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独特贡献的思想派别,包括那些曾经批评和反对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派别。他们的思想主张中哪怕只包含着片面的真理,也应该加以厘清,加以肯定,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现代新儒学在维护中国民族文化传统、批判民族虚无主义、融合中西哲学和文化、探索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道路等方面确实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份思想财富我们就应该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加以总结和批判地继承。所以,这套辑要决不是为读者提供一套供批判的反面教材,而应该看作是中国人的现代智慧的一部分,是一套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名著。 (同上书,第446447 页) 在《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访方克立教授》的访谈中,方先生更加明确地说: 我们研究现代新儒学的目的,决不只是简单地把它作为反面教材,作为批判对象。马克思主义不是某种狭隘的宗派,它不怕申明自己的理论立场,也不拒斥一切积极的、进步的、合理的思想和观念。我们在批评现代新儒家的某些错误的理论观点的同时,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在维护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传统、谋求中国文化现代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认真吸收他们所取得的理论思维成果,总结经验教训。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他们在中国文化遭遇到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反对全盘西化论者的民族虚无主义,强调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连续性,这是应该肯定的。 其次,他们在哲学上认同于儒家的人文主义,对中国哲学的特质和现代意义作了较多的研究和探讨。 第三,在近代以来的古今中西之争中,不同的思想文化派别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现代新儒家虽然是站在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上,其回答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他们对如何承继和创造性地转化儒家传统,如何引介西方近代的科学与民主,如何建设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意见。 (同上书,第581583页) 在现代新儒学研究中,方先生还提出过一些很有影响的学术观点,比如他说: 我不同意把现代新儒家看作是同中国现代化完全逆向的精神力量,甚至认为它是反现代化的观点。我认为上述三个派别都是主张中国要现代化的,不过各自选择的道路不同。(《文集》第218页)又说: 现代新儒家主张复兴儒家文化、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呼唤和推进儒学的第三期发展,其根本精神不在于复古,而是要畅通民族文化生命的本原大流,使之不至于割断和失坠,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文集》第210页)这些都是对现代新儒学的积极正面价值的肯定。更为重要的是,他不但把现代新儒学看作是20世纪中国的三大思潮之一,而且认为它在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和文化思潮中占有主线或主潮的地位。其原因就在于,在现代中国的各种思想潮流中,除了马克思主义之外,比较具有继往开来意义的、在理论上有一定创造性、影响较大而且生命力较长久的,唯有现代新儒家。其原因恐怕在于它比西化派和顽固守旧派都更好地解决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问题。(《文集》第192193页)方先生对现代新儒学的这一总体评价,使这一思潮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到普遍重视,从断顿30多年的绝学一时间变成学术界最为人所乐道的显学,在此后20多年时间里,涌现出了大量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一形势的变化与方先生等学者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海内外一些比较客 观的学者,都认为方先生推动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功劳是不可抹煞的。 方克立先生领导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之所以能在海内外学界得到客观、公正、理性、平实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和实事求是的学风。在研究中,他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同情地了解,客观地评价,批判地超越(《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第207209页)的十五字方针。这十五字方针不仅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而 且为这项研究的健康开展和逐渐深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方法论保证。 三 几十年来,方克立先生以真挚的感情和坚定的态度,对儒学的精华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和阐扬。我们且不说他之前主编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等著作,仅以他在新世纪前后所做的工作为例,来看他是如何自觉地弘扬儒学 精华的。 一,系统地阐明儒家的贵和思想,批判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1997年6月,在新加坡召开的儒学与世界文明国际学术会议上,方先生提交了一篇题为《儒家文化与未来世界兼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论文。其中指出: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儒学与世界文明,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一种回应。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儒家文明有些什么特征?它对世界其他文明一贯采取什么态度,处在一种怎样的相互关系中?儒家文明过去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过一些什么贡献?它将在未来世界文明中处于什么地位,起到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儒家文明会不会和伊斯兰文明结成联盟,对西方基督教文明构成威胁?儒家文明是一种好战、好斗的文明,还是一种爱好和平的文明?儒家文明可能给未来世界文明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认为,亨廷顿把儒家文明视为未来世界文明冲突的根源之一是没有道理的,相反地,对于世界上各种冲突问题的解决,儒家文化可以作出非常有价值的贡献,这是由于儒家文化本身的贵和的特点,它的道德主义、和平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的。(《文集》第472 页)对于儒家的贵和思想,他概括说: 中国哲学承认事物的差别、矛盾、对立的普遍存在,但是更重视它们之间的和谐、平衡、统一,认为和是世界的普遍原则。儒家经典《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重礼贵和正是文明的特征,也是孔子和儒家的价值追求,是他们推重的先王之道的主要内容。《中庸》进一步强调: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认为和是宇宙普遍通行的准则,世界的普遍规律。什么是和?早在公元前800年的西周时期,郑国的史伯就指出:以他平他谓之和。不同的事物和矛盾方面取得一种平衡就是和,也就是事物的多样性的统一。中国古代辩证法有贵和的特点,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和是天下之达道即宇宙间的普遍规律,也是一种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而不同形成为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思维传统,中国人总是用这种贵和的思维方式去处理一切问题,协调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包括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社会关系,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不同文化的关系,以及人的身心、内外关系等等,都力求做到和谐、平衡,达到和的最佳状态。 (《文集》第474476 页) 随后,方先生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不同文化的关系、人的身心内外关系五个方面,进一步具体地阐明了儒家贵和思想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肯定这种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 的各种问题、矛盾和冲突,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其要点如下: 首先,中国人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天地万物都是兄弟和朋友,因此,人不能把自然界看作是可以无休止地征服、利用、控制、剥夺的对象,而是只能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和自然界建立起一种协调与和谐的关系。 其次,中国古代贵和的思想更主要的是运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睦。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包括家庭和睦、邻里和顺、上下和敬等内容,内睦则家道倡,外睦则人事济。总之,只有政通人和,才能百废俱兴。 第三,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大到国与国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儒家贵和的思想就体现为崇仁义、贵王道,尚文不尚武,主张通过道德教化来讲信修睦、协和万邦,实现国家、民族之间的和平共处。 第四,用贵和的思想、和而不同的原则来处理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对异质文化的一种宽和兼容的态度。人们都肯定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个博大精深是怎么来的?正确的回答是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传统使中国文化有开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对不同民族文化均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 第五,贵和的思想还可以运用于处理人的身心、内外关系,特别是用来调节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灵境界,使人的心情安宁平和,心灵愉悦和乐。《乐记》说: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为了使人心气平和,就要致乐以治心。发扬儒家的这种致乐以治心的乐感文化精神,对于矫治现代社会中的人的精神空虚、孤独、焦虑、烦恼等心理疾病,无疑也有积极的价值。 (《文集》第474478页) 二,针对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破坏与文明冲突问题,有意识地为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设计了两大主题天人合一与和而不同,以彰显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价值。会后,他继续关注这两个问题,并分别撰文,揭示其思想精蕴。 作为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的主席,方克立先生在大会开幕辞中就提到:怎样准确把握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在新世纪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价值,克服其消极作用和影响?包括我们经常讲到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智慧,处理人际关系、不同文化关系的和而不同原则,都应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说明。(《文集》第520页)在《〈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集〉序》中,他又说:面对着困扰当今人类的这两大主题生态破坏与文明冲突,人们在思考、探讨对应之策时惊喜地发现,古老的中国哲学早已为此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智慧成果,或者说其中早已蕴含着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正确的思想原则,这就是天人合一与和而不同的智慧。并不是说我们的先哲早就预见到了今天的人类会面临如此严峻的生态危机和文明冲突问题,而是在他们的时代也必须面对这些矛盾、冲突的萌芽或原始形态,也必须思考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因此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学说和主张,不过在中国哲学中主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天人合一论、主张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和而不同论始终占主导地位而已。(《文集》第527页)中国传统哲学的这两大智慧,不仅是第十二届国际中国 哲学大会的主题,而且也是最近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2002年12月,在香港召开的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方先生提交了题为《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的意义和价值》的 论文。该文认为和而不同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方先生不但用史伯、晏婴、孔子的看法来阐明和而不同的意义,而且还广泛地引证了司马谈、班固、仲长统、苏轼、黄宗羲等学者的精辟论述,借以说明: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学术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化解文明冲突的良方。(《文集》第532538 页) 2003年8月,在瑞典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上,方克立先生提交了题为《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论文。其中,他对中国古代各家的天人合一学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述,尤其对以《易传》为代表的天人协调说,即主张既要通过人的实践力量来引导、调节自然的变化,又要遵循、适应自然运行规律的裁成、辅相原则,以及《中庸》提出的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参赞原则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比较全面的朴素辩证观点,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学说中最正确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在农业文明时代积极改造自然、发展生产而又注意保持生态平衡的一条有效途径。他指出: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观对人类思想的最大贡献,无疑是提供了人与自然有机统一、和谐共进的朴素辩证的天人协调说。(《文集》第557页)另外,他还认为:儒家从孟子到宋儒的天人合一说,以其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民胞物与、仁民爱物的强烈的伦理关怀,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于建立时下大家都很关注的生态伦理学,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因为在他看来,如果将儒家的仁学贯彻到底,就必然要走向仁民爱物、尊重和关心所有生命的生态伦理学。(《文集》第554555 页) 三,在湘学研究中注意阐扬其重视宇宙、人生之大本大源问题的原道精神,深入发掘其体用合一、内圣与外王并重,不尚空谈、学贵力行、经世致用、敢为天下先等优良传统。 湘学包括南宋时期的湖湘学派、明清之际的船山学和近代湘学三部分,是儒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地域传统。方克立先生是上个世纪40年代以后湘学研究最早的倡导者,由他主编的《湘学史》(二卷)已列入湖湘文库出版(湖南人民,2007)。另外,他在《湘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意义》、《千年湘学的历史 意义与现代价值》等文章中,也大力弘扬和阐发这一派儒学的精华。 方先生十分关注湘学在哲学思想上重视对宇宙、人生大本大源问题的探索。对此,他是通过总结周敦颐、胡宏、王船山三大哲学家的成就实现的。他对船山哲学情有独钟,有多篇论文阐发其思想,在此我们来看他是如何表彰周敦颐和胡宏的学术贡献的: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他所创立的濂学也被视为湘学之始。周子著《太极图说》和《通书》,推阴阳五行之理,探天命人性之原,为儒学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宇宙论体系。也就是说,在天道和人道、宇宙和人生的大本大源问题上,儒学借助于周敦颐创造的哲学体系,不但可以与佛、老相抗衡,而且重新取得了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此周敦颐在中国儒学史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被认为是儒学衰微千年之后,能够得圣贤不传之学、接续孔孟道统的道学宗主。胡宏是湖湘学派的主要理论奠基者,他在《知言》中提出了一种重要的哲学理论,就是以性为天下之本,即所谓性本论哲学。它在理论上既不同于理本论也不同于心本论,而是开创了一派主张非性非物、性体心用的新的理论学说。(《文集》第597页) 方先生更注意对湘学将儒家心性之学与经世之学相结合的实学特点的发掘。他指出:与南宋时期的其他理学派别不同的是,湖湘学派强调儒家理学是一种经世致用的实学,作为超越本体的道德仁心,必须落实于外在的社会政治事功之中,士选于庠塾,政令行乎世臣,学校起于乡遂,然后政行乎百姓,而仁覆天下矣。在他们看来,学圣人之道,得其体必得其用,有体而无用,与异端何辨?这是批评当时的一些理学家把二程学说引向了多寻空言,不究实用的错误方向,实际上与佛、道等异端已没有多大差别。(《文集》第609610页)对于湘学之实学特征在学风上的表现,他总结说:湘学的实学特征在学风上则表现为主张学贵力行、践履务实,强调知与行的统一。朱熹曾批评湖湘学派只说践履,而不务穷理。亦非小病。这里说的践履,主要是指践行君臣、父子之道即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但也反映了两派在学风上的基本分歧。湘学重践履、重力行的思想传统,从胡宏、张栻到王船山、魏源,可以说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他们在知行观上的主张有许多相近相似之处。(《文集》第595596页)方先生对湘学精神的发掘和阐扬也是从一特定角度对儒学精华的表彰。 四 作为一个从教近半个世纪的老教育工作者,方先生对儒学中教育学说的丰富内涵,及其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影响深有体会。在他撰写的许多文章中,方先生都极力主张 吸收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合理内容,来推进中国现代教育的综合创新。在《千年湘学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一文中,他有这样一段议论: 岳麓书院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它的历史比英国的牛津大学、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还要悠久。张 栻 和朱熹在岳麓书院教育学生的方法是以义理修养为核心,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个人自学、集中讲解和质疑问难相结合,尤重读书指导;邀请不同学派的学者来讲学,建立会讲制度;师生以道相交,切磋学问,砥砺品行,把做人和做学问统一起来。这就不同于那种只重视知识传授而不注重德性培养的教育取向。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应该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书院教育的某些长处。我认为总结一下从孔夫子教育七十二弟子,到宋代朱熹、张 栻 办的书院,再到上个世纪20年代办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经验,至少对我们今天的文科研究生教育是很有启发的。宋代湖南还有所谓潭州三学:州学生月积分高等,升湘西书院生;又积分高等,升岳麓书院生。潭人号为三学生。潭州州学生、湘西书院生、岳麓书院生是递升的三个等级,这有点类似于今天高等教育中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或者说已有其雏形,可见当时的高等教育体系已相当完善和成熟。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培养人才的规律来说,我们都不应排除从历史经验中获得某些有益借鉴的可能性。 (《文集》第602603 页) 方先生曾先后担任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他的这一段感言,显然是包含了他在教育工作实践中的切己体会在内的。 近30年以来,方先生一直亲自指导培养研究生,并且模范地贯彻执行了他对教职工提出的精心教育、精心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要求。他认为 学校的工作是以学生为本,学生的事情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的。因此,他 对研究生的读书、治学和做人等方面的指导都很具体,肯下功夫,对学生负责任。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由他提出的学行并重,德业双修、三分学问,七分做人的教育思想。可以说,该思想所体现的正是儒家为己之学、成德之教的精神,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在现代的运用和发展。当有人问他这些育人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育人 原则时,他回答说: 这是1982年我在南开大学开始带硕士生时就提出来的,它不仅是对青年学子的一般要求,对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来说,更应该强调学行统一,这样才能学到作为为己之学、成德之教的中国哲学的精髓。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要切实贯彻这一原则并不容易,学生中也出现了个别在业务上有突出表现而在德行上有较大问题的人,所以90年代中期以后我又常对研究生们讲另一句话:三分学问,七分做人,重心明显地向做人方面倾斜了。这是符合中国哲学德教为先、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重行精神的。在今天利益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做人要有一个基本的准则,对青年适当加强义以为上、天下己任的君子人格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方克立:为人治学崇平实》,《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方志出版社2007年版,第1314页) 很明显,方克立先生强调的学行统一、做学问与做人并重以及加强义以为上的君子人格教育等思想,都从儒家哲学和教育学说的宝贵思想资源中汲取了其精华,运用到现代教育中来。比如,学行并重,德业双修的思想,就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合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这从方先生给学生们讲的下面一段话即不难看出: 中国哲学的中心内容就是讲如何做人的学问,而且有一个特点:宇宙论与人生论不分,以天人合一、天人不二为最高境界。这种学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知行合一、学行不二。在孔子儒家学派看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 学而》)就是说学与行是统一的,德行上做到了,就说明已经学好了。它把行放在比学更重要、更优先的位置上,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同上)。君子不是说得多、做得少,而是要敏于事而慎于言(同上)。最要不得的是言过其行、学而不行,所以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 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宪问》)。这种重行的学行统一思想,无疑属于中国哲学中的优秀部分,历来对于造就那些具有脊梁品格的中国知识分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学习中国哲学,不仅要在道理上懂得它,而且要诚心服膺,化为自己的血脉,变成内在的德性,随时随地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做一个言行一致、学行统一的人。这样人们才认为你是一个真懂中国哲学的学者。 (《与博士生一夕谈》,《学问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名家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87页) 不过,在方先生的学生当中,也有个别人对先生的谆谆教诲充耳不闻,学行脱节、言行不一,自私自负、见利忘义,最终结果是害人害己,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方先生深感痛心。他深刻反思了自己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出了问题。他强调,研究中国哲学 的学者必须首先解决好这个问题,即所谓先立乎其大者。他说: 特别是以学习、研究中国哲学为终生志业的学者,应该要求他们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一个人一辈子写了几本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难的是一辈子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像毛主席表扬的能够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张思德、雷锋等人,就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圣人了。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依次讲的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如果摒弃掉其中的某些神秘主义因素,它还是有一定的现实生活依据的,在今天对我们如何做人仍有启发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义利关系问题,包括知识分子:不能摆脱个人名利的纠缠就是还停留在功利境界,能够以义制利、义以为上的才真正进入了道德境界。有的中国哲学学者,平时可以放言高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讲内在超越和天地境界,而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却说明他还没有脱离功利境界,连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都不遵守,那么怎能叫人相信他真的是以这种学问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学呢? (同上书,第389页) 除个别人外,方先生的绝大多数学生都从其学行并重,德业双修、三分学问,七分做人的教育思想中受到深刻启发和感染,并据此明确了人生目标,在学问与德行两个方面精进不已,已经和正在成长为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比如, 王寒松在其博士论文的《后记》中说:方师对门下弟子仅有八字要求:学行并重,德业双修。这八个字在学习期间时时警策着我,今后我将继续将其奉于座右,终身躬行。(《当代文化冲突与青年文化思潮》,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281 页)郁有学在其博士论文出版之际也说:我跟随方老师读书,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如何做人与治学。熊十力先生曾说:人之所以为人者,亲生之而师成之,成之之恩与生均矣!通过本书的写作与修订,我真切地体会到了熊先生这句话的含义。 方老师常常教导弟子们,要德业双修,学行并进,弟子不才,愿以此语为座右铭,在哲学与哲学史之间,不断前进。(《哲学与哲学史之间冯友兰的哲学道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66 367 页)张小平在《感悟生活》一文中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全国社会科学最高层次的研究机构,这里名师云集、学子荟萃,我能来到这里深造并且受教于著名哲学家方克立教授,庆幸之余,深感任重而道远。三分学问,七分做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是前辈导师做人做学问的写照,也是对晚生的严格要求。我自当认真做人,严谨治学,不负前辈导师所望。(载《博士生谈自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50 页)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说明方先生的上述教育思想,已经产生了影响人、塑造人的实效,它既坚持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方针,同时也包含着儒家教育思想的精华在内。 五 在《我所认识的任继愈先生》一文中,方克立先生说:像任先生这样出身于非无产阶级家庭,在社会变革实践中真正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把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人格和观察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治学的方法论,在各个岗位上为国家、人民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确实是凤毛麟角。他是一个真正无产阶级化了的知识分子,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相结合的典范。(《我们心中的任继愈》,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15216页)我认为,将这一论断用在方克立先生自己身上也是非常合适的。这是因为:将马克思主义与包括儒学精华在内的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相结合,以推动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综合创新,一直是方先生治学和为人的终生追求和奋斗目标。正像他在接受访谈时所坦言的 : 我在回答《博导书榜》提问时讲到,自己求学之初就试图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学习中国哲学结合起来,早期引导我走上这条道路的郭沫若、侯外庐、张岱年等前辈学者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专家。特别是张岱年先生,我后来有较多直接向他学习请教的机会,对他的三流合一、综合创新的学术思想亦深表赞同。90年代教育部让我协助张先生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和《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两本全国公用教材,就是力图贯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和文化精华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用科学世界观和民族优秀文化来教育青年一代。在我的学术研究中,也是把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特别是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如何相结合当作一个重点,不论是对知行、体用问题的研究,还是对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研究,以及儒学和新儒学研究,都是如此。 (《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上册,方志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11 12 页) 方先生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将其作为对自己指导的研究生的明确要求。他提出: 中国哲学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就一方面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对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要有深厚感情,常存敬畏之心,唯恐其中的精华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成为先哲的不肖子孙。中国哲学学者在做人的内在气质上和学问成果的外在表现上都要把这两个方面完满地结合起来。 (《学问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名家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387 页) 方先生的许多学生对他的这一为学宗旨都有真切感受和深刻体会。比如南开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李翔海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1995年8月在武汉召开的徐复观思想与现代新儒学发展学术研讨会。那次会上,方先生面对包括杜维明在内的数十位海内外学者,在大会发言中,恳切地说了大意如下的一段话:正如有些真诚的儒者是把儒学当作自己的生命的学问并且身体力行之一样,对于我和许多与我同辈的中国大陆学者来说,马克思主义也早已成为我们的生命的学问,成为我们观察、处理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我们人生信仰的归趋和奉以行止的生活实践原则。也是在这次发言中,方先生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立场上当面对杜维明先生的某些观点提出了批评,而杜先生却在随后的评议中明确表示对方先生的发言完全同意。此时,方师的学术品格及其所透射出来的人格魅力给了我极大的心灵震撼。在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严肃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具有的真诚而坦荡的人格与学品 。( 《在综合创新中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复兴记方克立教授的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社会科学战线》 2004 年第 4 期) 又如,苏州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周可真在《哲学与文化研究》一书的《后记》中说: 方先生之为人,谦逊、平实、和善而乐于助人,尤其是乐于并善于提携后进。其心胸之开阔、磊落,盖非常人可比,这一点不是与其浅交者所能体验到的。我相信,这与他深得马克思主义之理与中国文化之道是密不可分的。至于其为学,则不但富于知,更深于识。其知之富,赖于其身心之勤苦,是常人所可及者;其识之深,则由于其心性之中和,非常人可及也。我确信,其心性之中和,乃是其马克思主义之理与中国文化之道双修之结果,是其理其道之体现。正是以其识,方先生遂倡文化综合创新论。此论对方先生而言,实是其中和心性在其文化观上的必然体现,绝非贬之者所谓人云亦云者。吾观且体其为人为学的一贯之道,深感方先生于理则服膺于马克思主义,于情则归依于中国文化,故其所谓综合创新,无非是综合马克思主义之理与中国文化之道,以马克思主义之理来弘扬中国文化之道。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对于新儒家的研究,便是他以马克思主义之理为指导来弘扬中国文化之道的具体表现。这是方先生欲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种努力。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我坚信其努力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 。 (《哲学与文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4345 页) 方克立先生的这种为人和为学品格,不仅对亲炙弟子们多有薰习,而且为我国学术和教育界许多人士所了解和敬重。比如,曾经参加过方先生领导的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课题组、以后仍为课题组之诤友的罗义俊先生,就对方先生的品格颇为称道,他在一篇文章中说:由于方教授的家学传统与个人的宽和气质,一开始就容纳了个别有儒者生命自觉性、志为中国文化做义理担当的学者。(罗义俊:《近十余年当代新儒学的研究与所谓门户问题》,载《儒学与当今世界》,台湾文津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20 页)又如,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颜炳罡教授,在读了方先生与研究生谈读书、治学和做人的文章后,给笔者的信中说 :读了方先生的大作,感到平实、客观、理性,是老一代学者对青年后进的耳提面命,字字出于肺腑,言真意切,应当好好学习。我感到方先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儒门中人物,他一身兼二任。理论上,他高举马列主义旗帜,而且非常真诚;实践上,为人处事上,他是位儒者,有忠厚长者风范,这也非常真实。 ( 2007 年 2 月 10 日)我认为,这一评价是实事求是的,从中也可以看出颜老师作为一个现代儒者的真诚和宽阔胸襟。 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曾经说过,随着儒学建制化的结束,现代儒学已失去其寄身之所,变成了游魂。对于余先生的这一颇为悲观的结论,每一个热爱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学者都是感到难以接受的。如何使传统儒学通过现代转型而获得新的社会存在基础, 20 世纪以来的现代新儒家曾进行过艰苦的探索,也提出了不少创造性的理论设想,但从其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因为他们所谓的内圣开出新外王,表明这一转型不过是从封建意识形态变成为一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而已。值得欣慰的是,以张岱年、方克立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以开阔的胸襟和宽容的态度标举综合创新的文化旗帜,从而为儒学的存续和继续发展带来了希望。这是因为,只有扬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使儒学获得新生,才能使它与新的社会基础相适应。因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应该是儒学精华的坚定继承者和弘扬者。 在海外新儒家学者杜维明先生的一次访谈中,他讲到中国大陆的中国哲学史界,其中说方克立先生在研究知行合一方面有突出的成绩(参看杜维明文集第 1 卷,武汉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588 页)。至于方先生研究知行合一的突出的成绩是什么,杜先生却没有言明。通过结合方先生的教学和研究的实践分析,笔者认为,杜维明先生所讲的突出的成绩就是方先生提出的学行并重,德业双修的教育思想。可以说,该思想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知行合一思想的创造性发展。笔者的这一假设也得到了方先生本人的认可,他在给笔者的回信中说:把知行问题研究与我的教育思想联系起来应该说是你的洞见。事实上《知行观》一书是 1982 年出版的,我给第一届研究生开始讲学行并重,德业双修也是 1982 年。( 2008 年 8 月 3 日) ( 文章来源: 乌有之乡 更新时间: 2010-7-18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5906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标签: 方克立 儒学研究 相关文章: 《儒家文化研究》第三辑目录、弁言 方法、信念与时代精神 我所敬仰的方克立先生 回想与导师方克立先生在南开的岁月 回想与导师方克立先生在南开的岁月 当前推荐数: 2 推荐人: yinglu yue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angjinsong 我覺得張祥龍先生算是當代中國不多的儒家之一,蔣慶先生雖有些偏激,也很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ue 孔子述而不作,没有尚书,何以述? 博主回复:六经皆表达孔子之意,但不应厚此薄彼。以某一二经为孔子思想之真传是不可取的,因为没有任何办法能证明或证伪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一种独见,也就不必在这个方面下功夫了。功夫应花在如何借助于先贤智慧来解决当代和未来的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上。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ue 孔子的思想不在论语,而在春秋与尚书。 其知我者,其唯春秋乎。 博主回复:《春秋》尚说得过去,《尚书》何以见得?无论如何,《论语》都是反映孔子思想的,您的观点我倒是闻所未闻哈!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ue 后学认为: 儒学的本质是祖述尧舜,宪宗汤武。(论语) (注意:论语的结篇是尧曰) 儒学的本质是尚书的尧典舜典大禹谟。 儒学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意识形态。 虽然我反对意识形态的概念。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ickenccp 博主回复:您见过历史上的儒家除了辟佛批老以外,还批评过什么人的观点? ----------------------------------- 老周,你拿了中国哲学的博士,总不会不知道儒家内部的互相倾扎吧?远的不说,你看看梁漱溟、牟宗三、熊十力、张君劢等,骂了多少以儒家自居的人? 跟这些人相比,杜维明一彻头彻尾、缺乏思考能力的乡愿耳。此非我一人之言,实中哲界诸名流私下之公论也。呵呵。 博主回复:互相倾轧之类的文人相轻之举,当作别论。 标题: 发表评论人: 000 ip:119.130.62.* 这文章没读完,就笑了. 方克立先生恐怕没有读小学,或坐了小学却没读. 中国很成风气,就是能者为尊. 您看啊,马克思出那些书好象是希望给全人类看的, 如果是无产阶级的独家宝贝, 无产阶级才能真正接受来干什么? 莫非挖自个肠肚出来吃? 方克立先生是很有学问的, 那么长文章弄得我都没能力看下去, 可偏是小学功夫不怎样. 有办法,快去西太平洋大学弄一张. 西太平洋大学应该有小学部, 此事问问飞哥, 另叫唐骏大哥引路.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ickenccp ip:67.87.122.* 呵呵,老周,请你告诉我阿杜批评过中国哲学界哪个人的观点。 博主回复:您见过历史上的儒家除了辟佛批老以外,还批评过什么人的观点? 标题: 发表评论人: fickenccp 把知行问题研究与我的教育思想联系起来应该说是你的洞见。 -------------------------------------------------------- 呵呵,我的洞见是:看到中国哲学被方克立之流搞,就好像看到貂蝉被张飞之流搞,真是惨不忍睹。 老周,你要是见过杜维明,就知道他是好好先生,最喜欢对人作无厘头的廉价赞美。 博主回复:我在1983年就见过他,后来又曾有数次会面,还曾在南开和苏州两次一起聚餐,他给我的印象从来不是一位好好先生,80年代给我的印象是他比较木讷而谦逊,90年代以后特别是00年代以后给我的印象是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在思想方面,他则有前后比较一贯的主张。我不知道是什么因缘使您与他有比我更多的直接交往从而使您对他产生了这样的印象的。不过,印象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印象是很正常的。 记录总数: 8 总页数: 1 当前页: 1 9 3 4 : 学者周可真 发表于2010-6-20 4:17:18 查看评论 :1 │ 浏览:963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您的姓名: * 必填 您的邮件: 朋友邮件: * 必填 推荐理由: 转贴转载 回想与导师方克立先生在南开的岁月 博主按: 这里转载的是我读研究生时的同门师弟、南开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严正教授写的回忆文章,因为我与严正同窗三年,所以他的一些经历与我有重合之处,他的一些回忆也代表了我的回忆,特别是他对方老师的看法更完全代表了我的看法。 我是我的导师方克立先生在南开招收的第一届硕士生,那是一九八二年,当时我刚满十八岁,可以说对于学问和人生是非常的懵懂和无知,然而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却始终得到先生和师母的关爱,心中感慨万千!先生今年已经年过古稀了,五月底刚刚回南开参加答辩,众多的弟子们看到先生和师母的精神和气色好过以往,都非常的欢快和兴奋!大家共同的心愿只有一个,希望先生安度晚年,身体康健,快快乐乐! 我刚来南开读研究生的时候,先生还居住在两室居的小房间,两个小师弟都还在上小学和中学。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先生不仅开始了他的范畴研究、现代新儒家研究,还申办了南开的中哲博士点。后来,随着先生学术地位的提高,南开大学才在先生居住的旁边楼房腾出一间旧房给先生做书房,先生就这样每天去自己的书房上班。在我八五年硕士毕业留校工作后,好几年都无法解决一间住房的困苦状态下,先生多次提及把这件南开照顾给先生的书房供我安身,可是我又如何忍心呢? 我们头一届弟子共招收了四位,第二年又招进四位。八位弟子虽然都很好学,但毕竟基础和研究能力、学术视野都很不足,于是,先生亲自给我们补课,而且不管什么时候,打电话到家请教,都是随时等候。不管我们问的什么愚蠢的问题,先生都是循循善诱、非常耐心地解答。 先生为我们每一届学生不仅亲自讲授各门专业课,还非常认真地安排给我们从外地请来各位名师讲课,张岱年先生、石峻先生、杨柳桥先生、卢育三先生、方立天先生等等。最令人敬佩的是,当时先生正在研究中国哲学范畴,先生从学术界看到西方哲学界有一位谢庆绵先生研究西方哲学范畴史,在江西一所高校任教,先生就慕名联系,请他来南开给我们讲授西方范畴史的课程,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二位先生以往并未相识,也没有见过面,纯属以文会友,此事不仅成为当年的学术佳话,也使得我们弟子们受益匪浅! 我们入学的第二年在西安召开了中国哲学范畴研究大会,中哲界的老先生几乎都参加了,杜维明也来了,算是当年的中哲领域的盛会了,先生亲自指导我们撰写论文、反复修改,争取经费,总共五位硕士跟随先生参加了这次会议,都提交了研究论文,我记得这是我第一次坐上卧铺车厢。我的第一篇论文就是这样完成并发表的。也是第一次见到了那么多的中哲前辈大家! 记得我们上学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我们需要到北京查阅资料,先生亲自写信介绍北京的老师,联系住宿,论文初稿写完后,先生用毛笔蘸着红墨水,一字一句地修改,从引文到标点符号,在大稿纸上认真修改,三易其稿后,才作为第一稿打印,然后先生联系我们到外地亲自向专家请教有关论文的具体问题,回来后,再次的认真修改,最终才定稿,参加答辩。答辩更是非常的正式,其阵容和严格与今天的博士答辩是不相上下的。一届一届,弟子们就是这样在先生的教诲下成长起来。 随着学生的日益增多,逐渐我们形成了两周一次的讨论,先生和我们坐在一起,汇报各自的读书心得,介绍学术动态。积极鼓励我们研究生们编辑学术刊物、撰写论文。 更难忘的还有我们敬爱的师母,对我们的关爱、照顾和指示,在我们硕士毕业时,师母在家中亲自做了一桌丰盛的佳肴,庆贺我们的毕业。令我们终身难忘! 随着我们这些最初的弟子们毕业留校,先生逐渐把带硕士的任务交给我们,专心忙于学科建设和博士生的培养,后来先生还担负起了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的行政事务,更加忙碌起来。 郑家栋来南开成为一件大事。郑家栋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毕业时我考到南开,他考到吉大,后来他要从吉大出来,还是通过我询问方先生这里的考博士情况,我还跟先生说了许多好话,推荐他过来。他在南开的几年,我们的关系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他由于个人对于职称等问题终于反叛师门,这些在网上我们可以通过方先生当年写的信件可以看到,事实确实是这样的。只是先生说的很委婉,许多很难听的行为,先生并没有提及。郑家栋在南开中哲教研室,自认为现代新儒家做的非常好,许多观念都是他提出的,因而其他老师们研究此问题,都是抄袭他的,结果闹得中哲教研室不得消停。最让人无法容忍的就是,他因为开假证明分房,把教研室一位老师的住房给挤掉了,当被戳穿后,竟然恼羞成怒,拿把刀到办公室威胁人家,这种流氓无赖的行径,自然遭到组织的处理,最终他无法待在南开,只好调往社科院了。这个事情,我一直身临其境,先生可以说经过了很艰难的内心折磨,但是先生在南开期间始终很少谈及郑家栋其人,很少谈及他的背叛行径。先生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身上。一直到郑家栋案发、真相败露的时候,先生才将当年的信件公布出来以正视听。 除了这一件事外,先生在南开的岁月应该说是充实的、快乐的。先生创办了南开的中哲博士点,天津市重点学科,南开中哲研究室,招收了大量的硕士博士生,两位师弟也都从南开毕业。那段时光,从生活方面来说,待遇是极差的,还记得我刚刚留校,先生有一次生病,竟然无法叫到车,无奈之下,师母只好叫我准备三轮车送先生去医院!但是,先生的精神还是非常快乐,因为有这么多的学生和工作,还记得先生当年才四十许,每天早上还跑步锻炼,于是经常六七点钟跑到宿舍,对我们交代学业和关心生活。 先生和师母在南开的教学生涯,一直被当年的学生们所怀念不已,不论是亲自带的研究生,还是教过课的本科生,经常不断地提及起当年哲学系各位先生的风范。先生在南开的为人和事迹,已成为美好的回忆一直留在南开人心中。 先生后来因工作需要,调往北京了,我们这些留在南开的老弟子们,虽然见面少了,但是看到先生的文章、见到先生在北京所带的师弟们,我们依然感受到先生慈爱的面容和真切的教诲,惟有努力的工作和做人,惟有衷心的祝福,以回报先生的期许和恩德!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ac8ae0100jxj1.html ) - 回想与导师方克立先生在南开的岁月_yanzhaoxin_新浪博客 附:方克立-简介 来源:互动百科 http://www.hudong.com/wiki/%E6%96%B9%E5%85%8B%E7%AB%8B 方克立(1938-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哲学家。 湖南 省湘潭人,1938年6月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是知名历史学家方壮猷之子。1962年毕业于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系,历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国际中国哲学学会驻大陆代表。80年代初期,他开创了新儒学的研究,完成国家八五社科规划的重点课题,成为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的负责人,在海内外新儒学研究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论著有《现代新儒学的历程》、《 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 》、《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 中国哲学大辞 典》、《中国文化概论》、《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人物志》、《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现代新儒家人物与著作》、《现代新儒家学案》、《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 方克立-主要成就 他是中国哲学界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从大学时期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接受下来,在几十年的理论研究中加以贯彻,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哲学问题,去观察和解释社会和人生现象,在中国文化、人格修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199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他最注重的是对学生人格修养的培养和教育,强调学习并重,德业双修,要求学生不仅是学习做得好,首先要做人做得好,真正体验、发扬中国哲学的精华。他把精力全用在研究和教学上,认为学术研究是哲学工作者的本份,而培养人才更是个人的乐事和利国利民的大事。1997年5月28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他的为人与为学作了专题采访报道。他在中国传统哲学范畴研究和现代新儒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中国文化研究方面与张岱年一起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方针,被海外学者视为中国国内马克思主义文化派的代表人物。他多次应邀到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或考察讲学,成为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研究方面的国际知名学者,在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贡献。 附: 天涯社区 天涯论坛 网罗天下 『 网罗天下 』关于方克立先生遭诽谤事件的声明 作者: sunyv2000 提交日期:2010-6-17 10:40:00 访问:99 回复:0 关于方克立先生遭诽谤事件的声明       2009年11月,有人于某网站发表《一个女人和她的遭遇方克立两三件事》一文,对我们的导师方克立先生极尽污辱诽谤之能事。今年2月初,有人从中摘出两段,以《方克立是怎么整郑家栋的》和《方克立的贪婪》为题发表于多家网站。4月5日,该文又以《红色新儒学领袖方克立的黄色和黑色人生揭密》为题,刊载于境外阿波罗网,此后渐成某些网站之热点话题。   我们不知此文为谁人所作,亦不知其与先生有何深仇大恨。有网友称此人乃欺师灭祖之郑家栋,我们没有确切证据,自不便妄言。但不管此人为何许人,其用心之歹毒,为人之下作,实在令人不齿!    此人在文中信口雌黄,无中生有,对先生造谣中伤,肆意抹黑。作为先生门下弟子,我们对此等诽谤劣行深恶痛绝,深为先生不平。但出于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之信念,本不欲与小人计较,希望事态逐渐平息。孰料此人心中怨毒极深,非但不思更张,反而变本加厉,四处张贴谤文,导致事态不断扩大,影响除及于先生和方门弟子外,且及于儒学与中国哲学之声誉,故我们不得不发表如下声明。    第一,先生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其学术贡献为世所知,其人格与生命境界却未必为世人所知。先生待人温厚如玉,而又刚毅坚卓,持身极严,一心以学问真理为尚。我们作为先生学问人格的亲炙者,深感自豪。诽谤者以荒诞离奇之一个女人和她的遭遇归诸先生,真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除自暴其苟且之态以污世人耳目外,夫复何能?    第二,诽谤者谓先生贪婪,为自己挑选了那批住宅里边最好的一套云云,亦为无耻谰言。先生家住上个世纪80年代建造之社科院宿舍,学者和学生造访者不计其数,皆可见证,除多几许书香外,实不过一极普通的寻常之家。如果此能证明先生贪婪的话,则天下不贪婪者几希矣!而长期占有研究生院招待所的一套房间云云,亦纯属子虚乌有。    第三,至于所谓利用政治整人者,更不值一哂。先生一生奉行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评论各派学术观点,发自本心,正大光明。即令对某些思想观点有所批评,亦属公开发表之正常学术批评,何来整人之说?先生门下数十弟子,思想差异甚大,先生皆能包容,而不以己意强加,可见其包罗万有之胸襟与光明磊落之人格。倒是诽谤者深通利用政治整人之道,以先生与某个权力中心有关联为由,证明其污蔑之言不虚,此中伎俩,难逃智者法眼。夫郑家栋者,本亦先生倾力扶掖之弟子,因贪欲过盛不得满足而龇牙反目,终至身犯国法而自毁前程。诽谤者怪罪于先生之整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自古及今,奸慝而欺世者,或可得逞于一时,令国人蒙羞,但终究是身败名裂、贻笑天下。殷鉴不远!今诽谤者故技重施,虽若魑魅魍魉,含血噀人,又岂能只手遮天、以逞其奸?徒见诽谤者恶欲蒙心、顽嚣不化、略无羞耻而已!    先生年逾七旬,体弱多病,早已卸下一切职务,奈何遭此无端诽谤。我们奉劝诽谤者为自身计,悬崖勒马,毋以狗苟之心度天下烛照之目;我们也奉劝帮闲者为天下计,为斯世存一分斯文,毋为蝇利而败世风。我们坚信,乾坤朗朗,天理昭昭,社会各界对此自有公断。      曹跃明 南开大学副教授   陈代湘 湘潭大学教授   樊志辉 黑龙江大学教授   方红姣 湘潭大学副教授   干春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高秀昌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耿开君 海南大学教授   耿彦君 辽宁医学院教授   韩国茹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   韩 强 南开大学教授   康中乾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寇清杰 南开大学教授   李广良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李继东 南开大学副教授   李 军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李翔海 南开大学教授   林存光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刘东超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刘连朋 吉林大学副教授   刘绪义 长沙税务学院教授   刘岳兵 南开大学副教授   陆信礼 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后   吕 伟 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   宁新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苏志宏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汪先全 南开大学副教授   王兴国 深圳大学教授   武东生 南开大学教授   严 正 南开大学教授   杨俊峰 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   杨庆中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于惠玲 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   余新华 高校理论战线杂志编审   周可真 苏州大学教授   张世保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   张铁勇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张小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张允熠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2010年6月17日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7056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标签: 方克立,严正 相关文章: 严正声明 坚决支持温总理严正声明 严正申明:盗用黄安年之名发帖要承担法律责任 中方8次向日方严正交涉 14名中国渔民今回国 方法、信念与时代精神 关于中科院力学所怀柔试验基地被非法拆毁的严正声明zz 关于中科院力学所怀柔试验基地被非法拆毁的严正声明 关于中科院力学所怀柔试验基地被非法拆毁的严正声明 我所敬仰的方克立先生 论方克立先生的儒学研究 当前推荐数: 0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angjinsong 難以想像罪犯鄭家棟居然還敢反噬恩師! 在學術觀點上,我對方先生頗多保留,但是,對於這樣老實做學問的學者,非常敬佩。 周老師師出名門,想必會順應時代潮流,光大儒學,為天地立心, 博主回复:谢谢蒋兄!!! 记录总数: 1 总页数: 1 当前页: 1 9 3 4 :
个人分类: 科网群英烩|8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信
yuliping 2010-10-19 11:40
前几天写了博文气度,虽然写的是个人气度为主,其实本意写的是组织的气度,相信很多朋友能感觉出来,今天谈谈自信。 我比较喜欢看军事网站,希望祖国有强大的国防,最近在网上看到消息: 1. 空军澄清:中国空军空战演练惨败土耳其属谣言 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01016/50058.html 2. 人民网:一个漏洞看出中国 0:8 土耳其是假新闻,网址: http://mil.news.sohu.com/20101019/n275955599.shtml 3. 人民网:中国空战失利绝不可信 两军约定不宣传 http://mil.news.sohu.com/20101020/n276042166.shtml 以上都是官方消息,中国有关部门迫不及待地反驳,军演中中国空军没有输。 我的感觉是,中国官方有必要辩解此事吗?无论是赢了还是输了,都没有必要有这么大的反应?毕竟是演习,赢了不能骄傲,还要继续总结,输了也没有关系,说明我们还有差距,应该继续努力。说到底,这是中国缺乏自信的表现,本质上,是自卑。 现在社会的浮躁风气,以及深深影响到各行各业,包括部队。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部队平时就应该隐忍以行,加强训练,更新装备,根本不要在媒体面前炫耀什么,又不是打仗。并不是说对部队不考核,考核当然都是必须的,只不过不要经常在媒体面前上镜过多。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当别人说你不行的时候,你反应过分剧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自卑了。 我衷心希望祖国强大,发自肺腑的! 2010.10.19 俞立平 于江北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3638 次阅读|1 个评论
来到新环境的一个月
liuxuanxuan1 2010-10-13 21:26
不知不觉,来到温州一个月了,回想起来挺快的,其实想想刚来的十几天也还蛮漫长的。 比较讽刺啊,我这么大了,这还是我第一次写博客,也不知道写些什么,就说说我来到新环境的生活跟感悟吧。如果写的不好请读者见谅啊,毕竟是第一次嘛,而且自己本来也不擅长写东西,呵呵。 本人是九月八号到温州的,刚下车这边就在下雨,本来自己也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以前也从来没出过省,这下一下子跑这么远,心情其实也还蛮沉重的,又加上这边的天气刚来不适应,几乎天天下雨,心里也老是跟着阴天。 刚来到一个新地方,应该满是充满希望与激情的,可是这次我没有。刚来到这边,看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声音,又加上自己遇到的几件事。。。不过现在好多啦!这大概就是平时常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吧!风雨过后会有绚烂的彩虹! 通过这次这么远的离家,让我知道自立自信的重要。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要有自信,勇敢大胆的去做! 生活或学习中,你肯定也彷徨过、不自信过,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告别那个不自信的自己!勇往直前吧!!爱拼才会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32 次阅读|1 个评论
肖传国教授与“凤姐”
frangky 2010-10-1 12:21
肖传国教授事件有感 说凤姐是名人,可能很多人心里会不舒坦,但是毫不夸张,她的的确确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甚至家喻户晓的人。仔细分析凤姐赖以成名的法宝,我认为,很值得做科研的人学习。归纳为以下几点: 1、死皮赖脸的乐观。毋庸置疑,凤姐是超级乐天派,我们无法追究其背后是否也会留下辛酸的眼泪。但在公众面前总是将自己无论好坏的先天条件以及微不足道的能耐都乐观看待,让自己永远保持强劲的战斗力,这是值得称道的。做科研又何尝不是如此?现时条件的好坏并不能完全决定将来成果的大小,怨天尤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同情和认可,只有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情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中去。如果肖传国教授乐观的看见肖氏反射弧的效果和对社会的贡献,用不着太计较不可避免的失败案例和暂时不能当选院士的虚妄名份,更犯不着使出下三滥的手段,结局可能就有天壤之别了。 2、坚持到底的自信。如果一板一眼的论资质,凤姐没有引起任何人关注她的理由,她唯一值得坚持的资本就是自信,不管他人的批评有多少,批评有多尖锐,也不管有多少人厌恶到痛心疾首。她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免疫能力可谓非一日之功。恐怕,在科学界,难有这般自信的科学家,无法如此坚定的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成果。试想,屡受方舟子先生打击的肖传国教授如果具备凤姐的自信精神,何至于达到无法忍受的地步转而酿成今天这种满盘皆输的时代悲剧。 3、紧扣前沿的嗅觉。凤姐是社会不正常心态的产物,她抓住并满足了很大一批现代人扭曲的审美观念,剑走偏锋,顺势而成名。但是,她这种敏锐的嗅觉和别出心裁的操作方式是难得的,做科研的人同样需要有对课题前沿的准确把握和独到的idea,我认为,这一点值得所有做科研的人向凤姐学习。 凤姐是中国娱乐界的狂人,可算是空前的大师,而大家一直在翘首等待的中国科学界的大师,何日才能像凤姐一样横空出世呢?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室友的F校之行——那个教授有点冷
blackhumor 2010-9-20 20:22
又是一年推免时,淡淡的桂香和我这过敏的鼻子嗓子让我想起了一年前的一件事,这件事差点将我大学室友兼好友推向绝境,一向乐观的他居然看着阳台说出:可能那些自杀的人就是我现在这种心态的话。在此我希望记录一下,以向老师们说出学生的心声,也往之后同学引以为戒。 室友Z是一个科研能力很强的人,也继承了温州人固有的勤奋。由于对上海的F校一直以来的向往,在推免研究生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外推至F校。 闲言少叙,这一天准备充分的Z君(真的是比较充分)来到F校面试。由于有些靠后,不免动动小心眼站在门外听听里面老师的点评。待得多时,听一位老师怒斥一位学生PPT太长,废话太多(学生们常犯的错误)。于是Z君想起,自己的U盘里有一张课题之前的poster,简单明了,多好! 于是H君自信的上台,一词一语铿锵有力,正在满怀信心之时,台下F校一系主任W突然发飙, W:这工作是你做的么? Z:是的,我参与了 W:那为什么poster上没有你名字? Z:......请老师相信,我真的参与了。 W:我看你就是没拿我们当回事!用别人做的东西忽悠我们?%¥#@#¥% Z:呜呜...真是我... 以上故事其实还算合理,但之后F校W主任给我们系W主任打电话,表达了强烈不满,像是觉得我们系看不起他们一样云云。 当然,Z君道了歉、做检查,并有了开始的状态。 事已至此,Z只得另报上海另外的S校,此是后话不提。 一个月后,Z君收到ACS的邮件告知他已是一篇JACS的5作(正是poster上的工作,这对本科生已算很好了),并欢迎继续关注。 作为室友我曾劝他,发给F校W主任让他明白(加挑衅),但经过风浪的Z君已经无所谓,淡淡一笑。我明白他笑的是F校没有配有如Z这样学生的气魄。 故事毕,告诫以后同学,不要见异思迁,万事谨慎。建议老师们,请不要对学生如此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01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后即删】跟自信无关
Bobby 2010-9-18 06:38
我不主张以过激的言词对待某个人,但我也同样不认为质疑、批评某些人的不审慎就是没有自信。有人莫明其妙地将狗屎涂在你的脸上,以及你祖宗的牌位上,你不仅不应去清除,而且还应该高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自信啊? 没有人去踢一个死狗这没错。但是一只活狗被踢连吠一声都不行?而且还应该高兴?这未免有点说不过去吧! 中国的期刊也发表一些类似攻击美国的文章,大概很难引起这样的轰动效应吧这并不是美国人自信,而是中文语言和中国期刊之在国际科学界微不足道的原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7 次阅读|3 个评论
独立思考时应有足够的自信
whitesun 2010-9-9 10:34
看到迟大美女的博文刚写好推到精选了,心里痒痒的,也想就独立思考发表点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学校科研氛围、导师对科研的认识以及带研究生的目的决定了他允不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就拿我的课题来说吧,导师就没怎么管我,硕士博士的课题都出自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什么原因,不知道她看不上我的课题,还是我看不上她的课题,始终没在她的构思下指导我科研工作,但是常常谈建议与意见倒是最多。因此,我觉得我的课题算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但这也未必是好事,因为常常需要自己一个人独立对许多课题的发展方式、方向做决定,由此导致我在课题上老是不知道如何取舍比较好,最终的表现仿佛是缺乏自信,课题不容易做深入,老想变着做更好更新的,这对成长大大的不利。 事实上,我很希望有一名业务好、细心且愿意指导学生的导师带我,但由于学校环境以及个人努力不足,没有得到这样好的机会,但也希望1-2年后有人能看上我,好好点拨我几年。另外,由于我是搞计算机的,导师们确实很难跟的上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现实是,无论是动手能力还是对新方向、新动向,学生往往比年龄较大的导师强的多,为此,很难达到一种导师说学生干的行之有效的指导模式。 我认为较为理想的做法是,从没搞过科研的学生自然应该在导师的高度指导下搞科研,应该少点独立思考,多点模仿式学习,学会导师的选题、实验设计、写作等等方面的基本技巧,能发1-2篇较高水平的文章后,再较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地发表论文。当然对于天才式的学生那就另当别论了。经过一段基本功的训练好,有一大好处就是科研的自信心能有所保证,在未来独立思考时有底气,有成功的经历可帮助渡过难关,有利于学生在学术道路上的健康成长。简而言之,我的观点是硕士阶段最好跟着导师干,博士阶段最好是导师支持着干,独立思考应该开始于博士选题之前的3-6个月吧。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7121 次阅读|4 个评论
找回点自信了,关于写英文论文
zilu85 2010-8-20 13:06
不怕大家们笑话,用英文写作,甚至用英文说话,在我心里是个结,虽然我也算是出国两次的访问学者,可是打心眼里抵触用中文以外的文字来表述自己的思想。 写英文论文,以前试过,就和开车一样,受过伤。最近,驾照拿下了,信心有点膨胀,就萌生了亲自操刀写英文的冲动。上一回,至少是3年前了,写了一篇对整个Medical Infortics研究前沿分析的英文,投给了AJMIA(美国医学信息学会杂志),反馈意见是,研究内容很好,但是作者的英语实在是太糟糕了,尤其是对其他论文内容的引用,不能直接的大段大段的复制过来,这样会被人家控告为抄袭的,希望修改后再投过去。其实,这是个不错的结局了,可是一来觉得自己对整个这个学科的研究前沿的把握还欠点儿火候,二来对自己的英语自信心打击实在太大,就磨磨蹭蹭,把这个机会就放走了。 仔细回想,这里面存在着一个由于不自信而产生的误区:由于对英文写作没有信心,所以听信了一些英文论文写作高手的建议,就是到本专业的英文论文中找到现成的句子,套用就可以。可能是套用太狠了,直接不加引号地复制粘贴了,当然,这也是因为我做的是高被引论文的同被引聚类分析,以为可以直接把论文的内容抄录下来,作为对高被引论文内容的描述。一来二去,这个写英文论文就夹生了,一方面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心理障碍,不愿意动手。
个人分类: 休闲|8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信的老师与爱提问题爱唱“反调”的学生
热度 1 lingfeng 2010-8-3 00:19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施一公老师在博文《 鼓励学生唱 “ 反调 ” 》中指出:学生要有个性,要爱提问题和爱唱“反调”。事实上,他就是这样鼓励学生唱反调的。对此,我是极为赞同的,之前也写过一两篇相关的博文,例如《“ 问题学生 ” 才是好学生 》。 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是认同“鼓励学生提问和唱“反调”是培养出优秀学生的重要甚至是必要条件”这个观点的。可是,真正能做到鼓励学生提问、唱反调的老师又有多少呢?以我遇到的情况为例,鼓励提问的老师只占少数,鼓励学生唱“反调”的老师,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美国。可见,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鼓励学生唱反调的老师都是凤毛麟角。 明知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有利于学生成才也有利于自己的科研,却并不愿意这样做,为什么? 对此,金拓老师在博文《 质疑导师,是对导师的帮助;消受帮助,导师要有自信的功底 》中给出了回答:害怕质疑,是导师缺乏自信的表现。这个回答,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如果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老师会缺乏自信?原因恐怕是自己觉得自己的学识和思想不够,怕被学生一提问,回答不上来,一质疑,就颜面无存了。 真正自信的人是不会怕别人的质疑甚至是嘲笑的。例如,你如果去嘲笑诸葛亮愚蠢,他只会哈哈一笑,把它当成笑话;可是,你要是去嘲笑一个普通的士兵愚蠢,他很有可能就会怀恨在心。无知的人,从来就怕别人说自己无知,而真正学识渊博的人,却从不讳言自己的无知。例如,苏格拉底就说过这样的话: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自己一无所知。可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提问的时候,明明自己不知道答案,却偏偏不愿坦然承认,宁愿编造自己都不相信的回答来搪塞学生,也绝不愿意说一声:我不知道。 应该承认,导师不鼓励学生唱反调也与学生水平有关。如果学生唱的反调总是错的,导师自然也就不会鼓励了。但多数情况下,不鼓励唱“反调”是由于老师不够自信引起的。 不自信的导师,担心学生问的问题自己回答不出来,暴露了自己的无知。担心学生唱反调唱的有理。学生是对的,自然就说明自己是错的了。错一次两次无所谓,可是,如果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己错了,还能维护导师的尊严吗?所以,这样的导师,是不会鼓励学生提问题、唱反调的。 自信的导师,即使自己回答不上学生的问题,也愿意坦然承认。即使学生唱反调而且最终发现自己是错的,也愿意欣然改正。因为他们有信心,知道自己错的几率是比较小的,即使很多次都错了,仍然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会担心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倒塌。 所以,怎样的导师才适合爱提问题、爱唱反调的学生,答案不是不言自明了吗?
个人分类: 教育杂谈|6071 次阅读|8 个评论
宽容来自于自信
周可真 2010-7-18 22:19
有的人表面上看起来颇为自负,其实隐藏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卑心!正是这种自卑心才使其缺乏一种唯有自信之人才具有的内在力量;并且正是由于缺乏这种内在力量,才使其相应地缺乏一种只有自信之人才具有的对于他人的宽容心。 宽容来自于自信;刻薄根源于自卑。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4604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不等不靠 自己思考
weisenpeng 2010-7-18 13:25
  接到贾森(家教学生)的妈妈打来的电话,说贾森这次数学期末考试考了97分,比他的语文和英语还要高,他的妈妈第一时间告诉了我这个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忙问这是真的吗?她说是真的,他的数学以前一直是他的弱项,经过这一学期的辅导,他的数学成绩居然一跃成为了他的最高分了,这着实让我异常兴奋。   挂完电话,望着窗外,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尽管算不上大成就,却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成绩只是一个窗口,它反映出背后基础的夯实,一个学期以来,我一直致力于和他一起探讨数学思维的特点,鼓励他迎接困难,尽量只提问不直接给答案,让他自己将问题的本质思考清楚,现在看来,这些辅导是起到作用了。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自己的劳动是有价值的,这包含着我和贾森两个人不折不扣的付出。当然,这也要归功于贾森的妈妈,她对贾森的严格要求和不断鼓励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兴奋之后,我不由得再一次想起和更加肯定我一直持有的观点:只有付出后得到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付出得越多,得到的快乐越大。   在这个平淡而缺少激励的日子里,我们已经很少有这样的快乐了,在浮躁功利的环境里,我们已经基本上尚失了自信,因为不崇尚付出精神,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到处弥漫着,即便是持这样观点的人得到了某种收获,他的快乐也是虚假的没有力量的,因而内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信,此种所谓的自信只是口头上的空头支票罢了。而由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成就比世界上任何物质财富给人的满足感要强无数倍,我因此而在内心坚定地告诉自己:我的选择是对的,自己思考过的东西是最有价值的,坚持自己的信念是一件再正确不过的选择,付出的量达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会有质的突破,这是有科学的道理的,把握了这个道理,路自然就走通了。   以前只是固执地相信所谓的真理,现在,我终于第一次成功地实践了我的其中一种观点,这个实践证明,我的固执是有理由的。保持自己的特色,拥有自己的思考,不等不靠,自发地促进自己前进,这是一条光明正大的有骨气有尊言的道路。   我甚至因此而有点狂妄以至于自傲,那些看我不上的人们是缺乏慧眼的,或许未来会有这么一天,当我做出令世人翘首的成就之时,人们才终于开始后悔,当初怎么就看不上这个又矮又瘦的小伙子呢,呵呵,我太狂妄了!这大概算是一种阿Q精神吧,这确实是一种不谦虚,狂妄的表现,不过我认为阿Q精神实际上并不是一无是处,男孩是应该有点这样的狂妄的,一点野性也没有是不太理想的。   当然,相对成人的成功而言,这自然只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小成就,且以分数的提高来证明一个学生的能力也有欠妥之处,仅以高成绩来说明学生的能力是一种有待商榷的评判标准,但谁能说这不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呢,我相信,这是我对教育的一次更为深刻的理解。如同在很多国人已经开始怀疑SCI对我国科研事业的重要性时,那些科研水平还不够高的高校依然要努力追求SCI论文数量这个指标一样。 2010.7.16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16 次阅读|1 个评论
盲点
famingkuang 2010-6-14 15:40
为了过年时能吃到放心的猪肉,发发已经在五月一日从乡下卖回来一只小猪(重26.5斤),花了几天时间帮它做好了新居,可是让我不爽的是,经常被猪门上的那根铁条碰到头。为何每次通过都要碰到我?这里面有什么奥妙?是否与盲点有关?何处是盲点? 今天认真的去比划了下,原来铁条的高度刚好与我的两眼珠中心所在的水平线一样高,再加上铁条的厚度只有两三毫米,所以每次经过时都没有看见它也就是对它视而不见。老早以前就听到盲点这个词了,但不知它在何处,现在才知道,原来盲点不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而是在你最应该看得到的地方。 我们不光是眼睛会有盲点,性格上也会有盲点,三国时的一代名将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不是败在他的大意上,而是败在他自己的盲点上,过度的自信让他自己走入了自己性格上的盲点中看不到敌情,想不败都难。就是我们自己也常常在自己认为十拿九稳的事情上失败,原因也在于那里有我们认识上的盲点,越是我们自认为看得清楚的地方越是我们盲点所在的地方。易经里有亢龙有悔,俗语里有乐其生悲大概也是因为思想上有盲点存在的缘故吧。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2955 次阅读|2 个评论
放下这八事,你会更快乐(三)
hjf306 2010-6-10 12:08
3、放下自卑 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内心的强大,能够稀释一切痛苦和哀愁;内心的强大,能够有效弥补你外在的不足;内心的强大,能够让你无所畏惧地走在大路上,感到自己的思想,高过所有的建筑和山峰! 相信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同样可以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博主按:每个人的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份自卑。换个角度说,自卑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其实, 该自卑的时候正常地自卑 是 该自信的时候正常地自信 的前提条件。不要把 自卑 当作负面词汇理解,那只是一种正常心态。如果,该自卑的时候不自卑,那就叫 没有自知之明 ;如果,该自卑的时候却扭曲地显得或者竟然真的自信,别人看到的就只不过是一个 自负的蠢货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把自卑从字典里删去。只需要不断挖掘自己,培养相应的自信,让自信与自卑共存,以此达到阴阳平衡。 若以己之短与他人之长相比,则难免心生自卑。好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或者说特点吧。天地造万物而赋予其各自秉性,我们缺少的只是发现和表达。《易经》特别重视时和位,若得其时其位,则更能有一番成就。想想看吧,多少官员能力一般,但因为所处位置特殊,而获得无限风光(当然,背后也需巨大的付出和代价)。 内心的强大,是怎样一种状态呢?之前也觉得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很虚,估计是在自我安慰。但是听完《国学堂之发现中医太美》后,对心神倒是有了不同的想法。《黄帝内经》写道: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相信古人言论,那么内心确实可以强大到不惧万物,只是这个境界太高了,现实中能做到的人实属凤毛麟角。凡人已经觉得圣贤之人不可企及,而《黄帝内经》却认为圣贤之上更有真人、至人。 实际情况如何呢,还是有待学者的研究和时间的检验。
个人分类: 情感体验|3099 次阅读|3 个评论
I believe I can fly 我相信我能飞翔
热度 1 longfo 2010-6-1 14:32
我相信我能飞翔 I used to think that I could not go on 我原以为我无法坚持下去 And life was nothing but an awful song 生命只不过是首忧郁的歌 But now I know the meaning of true love 但现在我明白了真爱的含义 I'm 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找到了可以永久依靠的臂膀 If I can see it, then I can do it 只要我能看见希望,我就能成功 If I just believe it, there's nothing to it 我相信我能行,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I believe I can fly 我相信我能飞翔 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 我相信我能触摸到天空 I think about it every night and day 日日夜夜,我想象这一幕 Spread my wings and fly away 展翅高飞 I believe I can soar 我相信我能高飞 I see me running through that open door 我看见我穿过那敞开的生命之门 I believe I can fly 我相信我能飞翔 I believe I can fly 我相信我能飞翔 I believe I can fly 我相信我能飞翔 See I was on the verge of breaking down 看,我在崩溃堕落的边缘 Sometimes silence, it can seem so loud 有时沉默也能震耳欲聋 There are miracles in life I must achieve 生命中很多奇迹等我去实现 But first I know it starts inside of me 但我知道要实现奇迹,就必须先从我做起 If I can see it, then I can do it 只要我能看见希望,我就能成功 If I just believe it, there's nothing to it 我相信我能行,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I believe I can fly 我相信我能飞翔 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 我相信我能触摸到天空 I think about it every night and day 日日夜夜,我想象这一幕 Spread my wings and fly away 展翅高飞 I believe I can soar 我相信我能高飞 I see me running through that open door 我看见我穿过那敞开的生命之门 I believe I can fly 我相信我能飞翔 I believe I can fly 我相信我能飞翔 I believe I can fly 我相信我能飞翔 Could I believe in it? 我该相信它吗? If I can see it, then I can do it 只要我能看见希望,我就能成功 If I just believe it, there's nothing to it 我相信我能行,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I believe I can fly 我相信我能飞翔 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 我相信我能触摸到天空 I think about it every night and day 日日夜夜,我想象这一幕 Spread my wings and fly away 展翅高飞 I believe I can soar 我相信我能高飞 I see me running through that open door 我看见我穿过那敞开的生命之门 I believe I can fly 我相信我能飞翔 I believe I can fly 我相信我能飞翔 I believe I can fly 我相信我能飞翔 I can fly~~~我能飞翔~~~ 相信自己,梦想就可以插上翅膀。 自信的人有梦才是理想 自卑的人有梦那是妄想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可爱的自命不凡
weijia2009 2010-5-27 00:57
今天UNCG化学系的一个同事从Greensboro到我们NCRC做实验,用这里的950 MHz 的核磁测样品。因为是本校来的同事,我特地去实验室问问进展,顺便跟同事的两个学生聊了几句,得知其中一个叫Karen的学生是麻省(麻萨诸塞州)人,却是我们NCRC附近的Davidson College毕业的,便多问了两句。我问她当初为什么没有在家乡附近选个学校,如MIT什么的,而跑到我们这个in the middle of nowhere的小地方来上学?她用很平常的口气说她喜欢这个校园,这里气候好,学生和老师都很友好,大家对校园很有荣誉感,还能看到宿舍的同学直接把手提电脑留在屋后露台上就去上课的情景。这一种气氛,让我感到很舒服,她说她作决定前看了录取她的十几个校园,其中有哈佛等名校,但第一印象最好的是Davidson。我跟她说她应该为自己拥有这一份自由度和独立思想感到自豪,要是出生在中国的话,最有可能的结局是她的父母会送她去哈佛。Karen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要这样?我们Davidson的人可不把哈佛当回事,我们有一件T恤衫上印了这么一句话,Harvard, Davidson of the North (哈佛,北部的Davidson College )。 我听了大笑,很多人会把一所较好的学校如Davidson褒奖成南部的哈佛或耶鲁,但Davidson人牛气冲天地把话反过来说,是一种多么可爱的自大!联想起我以前的一个学生(现在掌管DHMRI液质平台)曾在考上海交大的博士落榜时叹惜地说,唉,看来我只能哪天回来直接当交大的校长了。那一刻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我大为欣赏!学生们多一份思想上的独立和自由,多一点可爱的自命不凡,我们的教育就算有希望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8837 次阅读|17 个评论
请个魔术师不如请凤姐
longfo 2010-5-25 18:25
近日国内大陆某高校请了个魔术师做名誉校董。校董是干什么的我也搞不清楚,反正是请了,应该官衔也不小。咱们科学届有个老师张显峰老师就说了,魔术师好啊,可以变个国家一流大学出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8372 ),我想变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好使。 所以还不如请凤姐当名誉校董好些,凤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姑娘,现成长为一线娱乐明星,靠的是自信,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不是靠的变魔术,也算是实打实的本事,如果请来做校董,岂不是比变魔术要更符合我们的教育嘛。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74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一次上专业课·学生给我提的意见
zbke 2010-5-24 10:25
五一之后开始给大二的学生上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我参加工作之后第一次上专业课。很紧张,怕上不好,怕讲不明白,怕被人撵下来,怕被学生问倒,怕怕怕带着这种心态上了讲台。 第一章讲完,课尾,请学生谈谈对我初次授课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排的男孩子笑着对我说:老师你要自信些,别老师W老师W老师的虽然我站在讲台上,心里还是小小的感动了一比,不过克制住没表现出来。 学生似乎开始活跃起来。老师上课最好按照讲义 讲,以免我们搞不清你讲到哪里,哪些是重点,哪些考试会考、老师你最好多举例子,比如电子化合物,只是介绍概念,太抽象了,不好理解,可以介绍介绍为什么讲这个东西,用形象些的例子会好理解些、老师你的声音一会大一会小,速度还快,我都跟不上你的节奏了、老师可以多讲讲讲义之外的,有助于我们理解,毕竟讲义的内容太精炼了,不好理解、老师你可以多讲讲例题,问题我们很多都没有思路 也听到了几点肯定的声音,比如觉得ppt做的还可以。也难怪,ppt是我花时间最多的地方。 很高兴,知道了自己上课的不足,今后有改进的方向了。只是,都很有难度,改起是不容易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698 次阅读|6 个评论
你长得够安全吗?
songshuhui 2010-3-30 23:39
0.618 发表于 2010-03-30 12:35 一个姑娘晚上独自回家,朋友不送也就算了,临别时还要来上一句:没事的,你长得够安全。这话真让人气结,难道自己长相就真的那么平庸吗?其实,长得安全跟漂亮不漂亮还真没什么关系。 一个朋友刚到一个新城市,三个月之内手机、钱包、电脑能想到的东西全都丢了。每次见他都一脸倒霉相地说什么又丢了,我心里都会嘀咕:为什么受伤地总是他? 乔治亚州立大学的心理和犯罪学家托帕利教授说,犯罪分子是专挑软柿子捏的,他们更喜欢攻击那些看上去比较弱的对象。他们会观察到人们不经意之间发出的信号,从而判断哪些人更容易得手。 为了解什么样的人是犯罪分子眼中的软柿子,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按照职业、生活方式、动作、人格等,专门对各类犯罪受害者的档案进行了归类整理。结果发现,犯罪分子在选择侵犯对象时,还真不是随机的。受害者往往拥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携带大量现金、珠宝,喜欢独自走在无人的小路上等。他们的动作、走路姿势均是犯罪分子观察的对象。 事实上,只要掌握了犯罪分子普遍的作案心理,同样可以让他们闻风丧胆。 美国的两位犯罪学家格雷逊和斯腾曾经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街拍了纽约街头的一些路人(当然后来这些路人被告知并同意了),然后把录像带拿到监狱给那些因抢劫、强奸或者故意杀人而入狱的犯人们看。犯人们被要求必须在几秒钟内从中确定实施犯罪的目标,意外的是,犯人选择的目标竟出奇地一致!他们没有选择那些瘦小的女孩,反倒是某些大男人成了其潜在的侵害对象。格雷逊和斯腾进一步研究发现,原来犯人更在乎的是肢体语言──姿势不对,招来犯罪。 每个人都希望走捷径,坏人更是如此。在下手之前,他们会先估计一下对方的实力,除了对方金钱上的实力,更重要的是身体的实力。大块头看起来吓人,但相比而言,那些四肢灵活的人其实更难对付。这从走路姿势就可以判断出来。那些踏着稳健的大步伐走路的人看上去平衡感会好些,估计身手也较矫健,一般都不是好惹的主。反之,那些走路颤颤巍巍的就容易得手了,而弱不禁风的小羊羔往往是狼的首选目标。 但是,即便看上去真的弱不禁风,也可以从气势上压倒对方,那样的人比强悍者更让坏人退避三舍。对于强奸犯的作案动机而言,控制欲比性欲更重要。在美国11个州强奸了75名妇女的魔里逊承认:只要那个女人表现出任何一点点难以对付的迹象,我就会放弃这个目标。周围环境不好控制,我也放弃。还有那些养狗的,哪怕狗再小,我也不会作为目标。当然,如果屋外有男士用品的,那我肯定直接掉头走人。 有些人以为打手机是一个很好的警示信号,因为可以及时呼救。其实不然。打手机可以使人分心,还有听mp3也是。携带武器的犯罪分子最喜欢对走路不专心的人俟机下手。拿着地图一脸茫然地东瞅西看,这样的人肯定没功夫照顾自己的钱包和手机。 当然,如果你根本不知道该注意些什么的话,专心也是白专心。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加尼尼教授对大量遭到性侵害的女性进行研究后发现,她们辨识人的面部表情的能力要比一般人差。这就难怪她们无法分辩那些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的信号了。而强奸犯却有着高于一般人的辨识面部表情的能力,他们可以看出哪些人胆怯,哪些人不自信。 至于那些喝了酒或者嗑了药的人,就更是犯罪分子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了,他们意识不清,几乎没什么反抗能力。 虽然很多犯罪分子欺软怕硬,但他们也希望给自己的犯罪行为找一个替天行道式的借口。他们看待事物比较极端,因此一旦有人露富,或者只是表现出傲慢的态度,就会被理解为炫耀,从而招来横祸。犯罪分子这时会非常心安理得,认为自己是在劫富济贫。 大多数坏人在大多数时候是和其他人有着共同的心理的。他们往往更加缺乏安全感,一点风吹草动都可以让其闻风丧胆,他们会精心选择自己容易控制的目标和地点,俟机作案。所以,长得啥样都没关系,自信本身就是防身武器。 参考文献: Psychology Today 已刊载于《读者》原创版
个人分类: 心理|2067 次阅读|1 个评论
自信、自负与师生沟通
wangdh 2010-3-8 01:45
自信、自负与师生沟通 (王德华) 一次坐出租车,司机师傅的自信,让我领会了自信和自负,想到了师生的默契。 上车后,对师傅说在什么路什么桥拐弯,师傅特爽快,好的。 快到了拐弯的时候,我提醒说:师傅在前面左拐。师傅很自信,悠闲地回答:还没有到。话音刚落,已经过了该拐弯的桥。我说已经过了。师傅还说:没有吧。突然他意识到了:哇,过了,我还以为是下一个桥呢。我说那就前面拐吧,然后调头就是了。 师傅很顺从地拐弯调头,我又提醒说:到前面的什么路右拐。师傅这次似乎小心了,还确认了一遍,然后加速飞奔。快到拐弯的时候,我赶紧说前面右拐。说时迟那时快,师傅一个油门又越过了路口。我忙喊:停。师傅自言自语道:您说的是这个口啊。我答应着:是啊。师傅这次只好慢慢倒车,退到路口。我担心师傅尴尬,赶紧打岔说点别的。 下车后,就想起了:自信和自负,这两个词经常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上出现。 可以类比一下:当导师与研究生讨论问题或课题计划的时候,有的学生由于感到已经很熟悉,满怀自信,频频点头。导师不时问道:清楚了?学生习惯性地点头答道:清楚了。过了一段时间,再交流时,有时会发现学生的进展和劳动成果出乎意料。导师问道:上次我们确定的那个方面,怎么没有啊?还有那个 . ,有什么进展吗?这个时候,学生往往脸色很紧张,茫然、无奈。其实无奈的是导师。导师只好再耐心与学生计划下一步的事情,末了还是问道:可清楚了?学生表示已经很清楚了。过了一段时间,结果又出现了类此上次的结局。师生都茫然 出现这种结果,双方都有原因,关键就是交流和沟通。只要交流和沟通到家了,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出现这些事情的学生,往往性格有些内向,或有点惧怕与导师交流。所以,学生不要惧怕导师(有什么好怕的?),不明白的事情千万不要蒙在肚子里,那会很难为自己的。如果凭着自己的理解去做事,往往会出问题的。科学的事情,一定要问清楚、讨论明白,没有什么客气和羞涩的,要理直气壮。不同意的,要及时和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不确定的,一定补问几句,确认一下自己的理解。万万不可过于武断,或自以为是,或羞于询问,这是要不得的。多问,敢问,直接问,这是最好的态度。当然,导师同样需要多问和多检查,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自信很重要,但不要过于自信,过于自信就是自负了。自信可以成事,但自负可就坏事了。 随感。 (王德华 2010.3.7 )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7242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中国男足以3:0完胜韩国,结束32年逢韩不胜的历史!
boxcar 2010-2-11 00:40
2010年2月10日晚,在东亚四强赛的比赛中,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以3:0的比分完胜韩国队,结束了32年逢韩不胜的历史。 本场比赛进球的球员是于海、郜林和邓卓翔。整场比赛中国队踢的都比较好,进攻中打出过多次流畅、漂亮的配合。中国男足算是在牛年的岁末趁着这个机会牛气了一把,也算给问题多多、正处于风雨飘摇状态的中国足球打了一针强心剂。 我在新浪网看了大半场比赛的直播,算是非常荣幸地目睹了这段历史。希望中国男足的恐韩症能从事被根治,以后能树立起自信心,认认真真、全神贯注地打好每一场比赛,扎扎实实地取得进步。
个人分类: 社会|4160 次阅读|19 个评论
哈利路亚山,改得多没自信
tarimriver 2010-2-2 08:05
最近电影阿凡达十分抢眼,抢眼的连闻名中外的旅游圣地张家界都眼红了,要将一座叫乾坤柱的山改名为哈利路亚。 因为一个电影十分叫座,为抢眼球分杯羹就改名,如果能达到目的,无可非议,毕竟是市场经济时代。但能否实现改名策划者的目的,有些可疑。 但就我本人来说,既没有看过阿凡达电影,同时对哈利路亚这个名字十分不感冒!原因是在我懵懂记事的时候,邻居大娘不知患的是什么病,到处看看不好就信奉了基督教,每天下午祷告时间到了,大娘拉上女儿跪在地上磕头祷告,边磕头边吟唱祷告,口里说着哈利路亚,感谢神的词句,还流泪满面,给人尤其是儿童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 查百度得知,哈里路亚是希伯来语,中文意思是赞美 耶和华 (英语Praise the Lord)。哈里路在希伯来语中是赞美的意思,而亚是耶和华的简称。哈利路亚即为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现在知道,信基督教的多是患莫名疾病无法治愈,或者没有钱治病,或为寻找精神寄托者的聚会。 乾坤山虽然聚天地正气,展华夏威仪,但旅游上不一定挣钱,哈利路亚的名字,可能会吸引基督徒们前来膜拜,有增加客源的可能性,前提是基督信徒们都是有钱人,时间充足,行动自如。不过就我所知,信教者多是老弱病残,贫下中农。 那只有把这座该了洋名的山打向洋人世界,让洋人们前来膜拜旅游。不过他们能否为你这无厘头的名字所动还不确定,现造神话传说的确有难度! 现在网上对改名一事纷纷发表高见,其中以负面评价为主。于是,就有相关人士说没有改名这事。吵得纷纷扬扬了,还说没有的事情,该不该是你的事情,别人怎么评价是别人的事情。不偷不抢,不贪不腐,何惧之有?看上去多么不自信!问题是如果真该的话,等流行歌曲一般流行几天就消失的阿凡达不再被人记起,另一部什么达又流行,还不得再改?到时候就会出现与邯郸学步相似的成语叫张家界改名。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4000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研和生活的路上有“苦”也有“甘”
flyhigh1919 2009-12-23 21:32
甘苦与共 无苦便无甘,有甘当思苦。 我们马上就要开题,可是自己却为这件事一直闹心,因为读文献时觉得有点痛苦,有点读不下去的感觉。想想那些前辈们可能也有过这样类似的痛苦感受,但不一样的是,他们今天走向了科研之路,体会到了科研的快乐,他们取得了一些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和有成就感的认识,而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小毛孩来讲,这种感觉还没有真正体会到。当思索后突然冒出了上面一句话,虽是老调再谈,但是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现在内心确实在开始强化这种概念了做学问的路上如果没有做过冷板凳的痛苦,和以苦为乐的豁达,就不会有收获成果的喜悦。以这个老调来鼓励一下自己,坚持下去,因为我对自己的专业还有点兴趣,热情还算有一点,内心隐隐觉得我能在这个方面做出一点东西的。 自己需要自己的鼓励,加油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会自己给自己鼓劲
flyhigh1919 2009-12-21 20:57
上次写的那些话是在我觉得真是有点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发的,觉得真的需要大家的帮助了,我看了看留言,真是有种说不出的感动,他们的建议都是很诚恳的,在这里再次说一声谢谢。在今后,我会在这里,说出的自己的心里话,叙述一下自己的心理过程,我要自信起来 我现在突然觉得,生活中应该过得自信一点,自信可以由周围人的鼓励获得,同样可以由自己的鼓励获得,自己坚信自己,坚信自己用自己的努力能达成自己的理想。说大了哈,请大家不要见怪,这确实是我现在的想法,我觉得我已经失去自信许久了,尽管我周围的人都觉得我还行,但我内心却从来没有感到自信过,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可能我一直在做一些让我感到不自信的事情,那我觉得能使我自信起来的事情是什么呢?好像也想不出答案。 这可能就好像是在一直在问我的路在何方?,其实前人已经给我们指出了道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们的路就在当下,只有把今天做好,明天才能把握住。可是,像这样的自我鼓励,我以前也有过多次,可到头来,又不自信起来了。可能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条奔向大海的河流,要想最终奔向那大海,就得让自己渊源不断来,其实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断给自己鼓励,自己给自己打气,因为自己最懂得自己,自己最应该关心自己,自己也最需要自己去关心自己。 生活在这个精彩的世界上,我们已经很幸运,我们吃得饱,穿的暖,有得玩,这是更幸运了,这样想我们可能觉得自己会更坦然一些,觉得会活的自信一点,这样的大道理这大家都知道,觉得又在说大话空话了,可是我现在越发觉得:其实空话就是我们常常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愿与我一样困惑和不自信的朋友,一起唱响那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自己需要给自己鼓励,我将超越自己,我将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将来可能就会因为这首歌而变得不一样,愿我们一同来实验,即使不成功也没关系,因为有些事并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姚明有句话很实在,他相信自己,但又很坦然的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我们不应该放弃自己,我们应该往前冲。你要问为什么,可能就是因为我们还年轻。 今后还会有不称心如意,肯定还会有这样的时候,可是我相信自己会不断给自己鼓劲,自己给自己加油,对了,先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吧。 今天写了不少废话,如果有朋友读了,我向你道歉,可能这会是在浪费你的时间,要是与我现在状态一样的朋友的话,请再一次与我欺骗一下我们自己:只要我相信自己,我就能达到自己的理想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的三大陷阱
woshiwenfeng 2009-12-12 17:24
张三进城去卖驴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小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小偷甲说:我去偷羊,叫他发现不了。小偷乙说:我要从他手里把驴偷走。小偷丙说:这都不难,我能把他身上的衣服全部偷来。 小偷甲悄悄地走近山羊,把铃铛解了下来,拴到驴尾巴上,然后把山羊牵走了。张三在拐弯处四处环顾了一下,发现山羊不见了,就开始寻找。这时小偷乙走到张三面前,问他在找什么,张三说他丢了一只山羊。小偷乙说:我见到你的山羊了,刚才有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向那片树林里走去了,现在就去还能抓住他。张三恳求小偷乙帮他牵着驴,自己去追山羊。小偷乙趁机把驴牵走了。 张三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那只山羊。当他从树林里回来一看,驴子也不见了,就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哭。走着走着,他看见池塘边坐着一个人,也在哭。张三问他发生了什么事。那人说:人家让我把一口袋金子送到城里去,实在太累了,我就在池塘边坐着休息,睡着了,睡梦中把那口袋推到水里去了。张三问他为什么不下去把口袋捞上来,那人说:我怕水,因为我不会游泳。谁要把这口袋金子捞上来,我就送他20锭金子。张三大喜,心想:正因为别人偷了我的山羊和驴子,老天爷才赐给我幸福。于是,他脱下衣服,潜到水里。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一口袋金子。当他从水里爬上来时,发现衣服不见了。原来是小偷丙把他的衣服偷走了。 大意、轻信和贪婪,这就是人生的三大陷阱!亲爱的朋友,你觉得呢?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48 次阅读|4 个评论
震撼与感动,自信而不自大,自豪而不自满--国庆看阅兵(微韵散文)
tangchangjie 2009-10-2 13:46
震撼与感动 ----- 听,国庆阅兵正进行,战士脚踏祖国大地,目光凝视天安门。频率116、每分钟116步铿锵声;频率116, 十三亿脉搏在共振; 那是前进鼓点在催人奋进,那是超重低音正震撼心灵;六十年风雷化礼炮,感动全球华夏人。 自信而不自大 ---- 展军容于阅兵,示国力于游行,一篇讲话八次提和平,;炎黄子孙用历史的笔,蘸以武止戈的魂; 写复兴的方略,昭示对捍卫和平的自信。 自豪而不自满 ---- 既为科技工作者,深知天外有天人外人,矛和盾都在与时俱进;在鲜花和荆棘中须保持清醒;科技总在发展,探索从无止境; 自豪之后当自问:已为强国添了何砖与何瓦、加了何木与何钉, 养兵千日用兵时, 还可以做些甚? 诗歌散文旅游系列 其他博文 唱给天堂母亲的一首歌 那些异乡赏月的情怀 (诗、歌、文、图) 震撼与感动,自信而不自大,自豪而不自满----国庆看阅兵 看蜀韵、闻书香、遥想当年手抄本-- 书博会有感(图文 ) 春运时节在飞机上的遐思 (现实与科幻) 久违了的巴蜀夜雨、灌区黄花和水利设施 (现实与科幻 ) 农家乐里看博客-国庆大假见闻 ) 香港WISE2010照片 忙碌的十一月--又把聚会当作一次分手(几张照片) 绿色照片(摄于南昌及庐山) 火热春运今又是,换了空间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清明看花 兰花草、年轻朋友来相会与毕业生晚会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杰博客主页 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观察感悟|8498 次阅读|1 个评论
农业科研人员自信心的回归(节选)
kerer009 2009-5-31 11:06
1新时期的农业生产现实与农业科研人员的自信心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也逐步融入到全球化的潮流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极大的变化,对于农业科研人员来说,改革开发带来的新形势和新体制既促进农业科研状况的改变,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行为形成了一个框架,从而对农业科研人员的人文思想观念,包括从业心态、自我认识、理想目标等,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全球化形势下,面对农业生产中的现实或潜在的问题,以及农业科研管理机制,是否充分了解现实和自身,从而拥有对在当前或今后解决科研难题的充分信心,对于科研人员把农业科研看成一种职业和还是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农业科研成果在生产现实中的实效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研人员的从业思想逐步随着形势发展,逐步调整而发生变化,在当前,从中国农业科研人员把握现实、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现实问题的总体能力,以及从科研成果的实效性等方面来看,虽然,中国农业科研的研究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有很多的成果积累,但是相对于八十年代初期农业科研人员解决农业生产现实的能力和信心,毫无疑问,在当今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现实衔接不够紧密的情况下,中国农业科研人员解决农业生产中复杂现实的能力在明显下降,在此过程中,农业科研人员解决现实问题的自信心显然已经减弱,不知何时,解决现实问题的远大构想不知不觉脱离了嘴边和耳边,谈的更多的是项目资金和文章。 的确,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受商品经济、环境容量的影响,面对人们对生活水平提高的迫切要求,农业生产面临着的问题极为复杂,中国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其被动的生产过程是以生产经济效益为中心展开的,往往忽视生产过程对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将生产方式、生产收益和环境变化等内容交织在一起,这是随时代发展而逐渐展现出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现实问题,对生产现实问题的了解、自我能力的认知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只能对已有的适用技术和方法给与理论阐述和现实验证(我个人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之前农业科研界的主流),这对于解决随着全球化浪潮冲击的加剧而出现的关键现实难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对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最基本原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深刻了解与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方法,并融入经济分析的内容使之与现实或潜在的现实相结合产生互动,才能真正地以不变应对不断变换的外部现实。这种认知能力绝非是对引进外来的理论和技术的质疑和反复验证,或是对以往农业科研界知识研究的反思,而是来源于农业科研人员应对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现实或潜在现实问题的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是基于对现实和自我的认识、基于服务社会的理念和基于树立解决当前或今后关键难题理想基础上的一种精神力量。 2农业科研人员自信心影响根源问题的提出 虽然近些年来世界先进或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很多,但是近些年却很少有研究成果对于解决基层农业生产的普遍难题有根本的推动。这不能说国内的农业科研水平有多落后,相反,近些年来国家注重农业科研人才体系的建设,国内人才培养和国外人才引进同步进行,应该说,当前中国农业科研界对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方法的认知能力大为进步,中国农业科研的总体水平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并没有质的差距。但是,农业科研人员对当下农业生产中的现实问题把握却比较有限,其时代认知和科研行为与生产现实出现偏差,不管这其中是否有被动和主动的因素在内,事实是研究出的大批科研成果对现实生产力的提升效果比较有限,由此也导致中国农业科研人员总体上对于解决基层农业生产关键难题的信心不足。 对农业科研和生产现实的问题进行查究和对比,是探究农业科研人员自信心变化的精神根源的切入点。我们除了了解农业科研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的事实外,也还要继续了解在较高农业科研水平下的农业生产现状,以及对于以农业生产为绝对核心的农村而言,其发展状态在当今中国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现实地位。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诧的现象,那就是较为先进农业科研水平与被动的农业生产之间的对接错位,既然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中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与以往相比也大为提高,那为何农业科研成果在生产现实中的实效性却越来越差? 深刻探究产生农业科研人员精神存在状态的根源,将有助于了解农业科研效能低下的关键限制性因素。中国农业科研人员对于解决现实关键难题信心不足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与农业生产时代发展变化、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以及外来理论本土化应用冲击等因素有关,甚至也可以把原因归结于农业科研素质的教育培养问题,但是从深层上去探究,我们还需要知道导致农业科研人员对农业生产现实把握能力不强的精神根源是什么。
个人分类: 学术观点|42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才歧视
jing 2009-5-29 17:15
快要毕业了,看到不少招聘单位需求的是985,211工程的毕业生。心头寒意涌涌。我毕业的本科是不太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信与自我否定
chyq721 2009-5-14 08:00
进平老师之于科学网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鼓励新人认真写博客,他的推荐是很多新人将科网博客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我是一个过来人,看到王豪师兄对进平老师此举的质疑后,我会恬不知耻的跟他说:那就让我来接进平老师的班,进行所谓的拉人吧。 以上是引子。我行动了,发现了一篇这样的文章 《独立思考》 ,作者龚书。我很羡慕这位作者能够如此早的体悟到读博士就是独立思考的形成过程,并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是在小木虫、小板凳、科学网混迹了将近一年半时间才体悟到的,所以我对很多师长万分之感激。 《独立思考》里有这么一句话:要相信自己,却又要否定自己,这是矛盾的,痛苦的。非常深刻,直接袒露了我的内心相信肚子里有货,所以我敢于交流,敢于去忽悠他人;而又只有怀疑肚子里东西之真实,方才让自己有不断进步的动力。有的时候,自信与自我否定的度没有把握到位,痛苦自然而生莫非很多蓬头垢面的哲学家就是因为自信与自我否定之矛盾而导致的? 如果是这样看待问题,或许,自信与自我否定的度相对容易把握乐观的心态,为他人服务的原则。 乐观的基本表现自信,并非盲目的自信,而是根据肚子里有多少东西的自信,君不见科网牛博(武夷山老师、李小文老师、王鸿飞老师、饶毅老师、施一公老师等)之博文莫不是自信为基准的自然流露?而且,要读出这些牛博中潜在的自信成分,唯有您心中有份自信的基准相信自己亦能赶上他们。 乐观的更高层级敢于自我否定。荀子说要每日三省之。省怎么做呢?先将今天做的事整理一遍,对每一件事做一些基本的定论,然后深呼吸一口,让自己对每一件事的定论做一个否定的假设,比如如果这件事我不是这样做会是什么情况,如此进行着,很多大脑里潜在的知识调动起来,相互间容易形成关联耦合,久而久之,您在任何时候大脑会飞速的而又不失冷静的做出最好的判断与行动指令。所以自我否定对于乐观者来说,不是矛盾,而是进一步增加自信成本的良好手段。 说的乐观还只是停留在个人,实现没有痛苦的感受之最高境界就是忘我。您的思考,您的行动,如果都没有您自身的主观欲求,也许您会看开很多东西我也说不清,建议您去看圣严法师的《真正的快乐》忘我,简单的说,就是确定自己活着是为了他人。劝服一个人为了他人而活,我真的不是很擅长,境界不够,目前还在修行中,请谅解。 世间本没有所谓的痛苦,庸人自扰罢了。亲爱的龚书同学,您已经在独立思考了,将主观的我放弃,您的独立思考一定会上更高的层级每天由程序代码相伴会让人厌倦,看点老庄,看点禅学,您就淡然了。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3484 次阅读|4 个评论
年轻人如何成长
chyq721 2009-5-11 08:06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该让年轻人的过来人去思考,怎么可能让我一个毛头小子去思考呢?且听我的理由。 其一,我相信了一本书的观点王志纲老师在《谋生》里说生活其实也是一种博弈,你不去规划它,它就来规划你,为了化被动为主动,我尝试着早日规划自己,并且因循着王老师的建议,采用倒推法;也就是说,我以一个年老者身份在要求自己这个年轻人。于是我不得不思考年轻人如何成长。 其二,我在追求一个目标为中国教出真正有宏思维能力的能源人才。等到我博士毕业,博后出站再来思考年轻人之培养时,会因为代沟问题而让自己力不从心。解决这个问题较好的方法,莫过于从现在手把手教学弟学妹们开始,观察自己的方法是否合适于他们,思考如何进行因材施教,也在迫使自己逐渐习惯小班教育等等。目前,我已经组建了一只二十多人的本科生团队,一方面为课题组发展储备人才,另一方面也在锻炼自己作为师者的能力,所以我也不得不思考年轻人如何成长。 思考学弟学妹们如何成长是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能否走出一条合适的路,也许关键是在我个人。一个还没有当老师资格的人来培训学弟学妹们,是否会让他们误入歧途,让我忧心忡忡。如果我能够做好我自己,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成长过程的心路历程讲解给他们听,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将他们误入歧途的风险。于是,我目前思考的重点是,以一个年老者的身份来要求自己这个年轻人了。 以往混迹于学校的 bbs (白云黄鹤)、小板凳科研社区、小木虫社区等等,总感觉思考出来并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字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复,有一种不好的倾向产生我变得高高在上的向网友布道。这确实增长了我的自信心,可是除开自信,还应当自省我真的没有任何缺点,没有任何可以继续进步的地方了吗? 所以我需要找批评,而最宝贵的批评莫过于年长者所指出的批评了。比如,过去三个月里我收获最大的批评之一 Dian 团队刘玉老师对我很多工作思路上的告诫。除开在现实中找批评,我将目光投向了科学网。 2007 年底时就有一位老师向我推荐科学网,那个时候总以为科学网里老师太多,难以进行深入交流(相互肚子里都有货的交流最适宜,那个时候我肚子里没货)。之后,思考的多了,在白云、小板凳、小木虫上越来越感受到孤独时,我便开始思考着进入科学网,并做了一定的观察,逐渐发现科学网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地方跟年长者交流,方是自己不断厘清自我角色的好方式。 目前,自开通科学网博客已有一段时间,按照自己的特点写了很多的博客文章,也花了很多的时间学习众位老师的博客文章。一贯的积极心态,我在文章和其他博文的回复中都有显露,于是很多让我敬佩的老师都认定我是一个有志青年,将来会有出息。我非常高兴能够获得老师们的赞赏,然则高兴之后,静静的思考,这是我进驻科学网所期待的吗? 似乎,我并不是那么强烈的去追求所谓的出息而积极思考、努力工作的,因为我一直搞不清楚,什么是出息,或者是我们获得了世人所说的出息之后,我们又该干嘛去?我们的努力是为了获得众人的赞赏,还是为了让自己获得安心?如果是后者,出息真的很有必要吗?确定是为了出息,我相信,年轻人的成长是另一条路;但是我并没有确定是为了获得出息,那么我的成长之路该是什么? 非常喜欢广东人的一句话:亮黄灯赶紧走,亮红灯绕着走,总之要向前走。年轻人成长的最后是年老者,也就是说我努力思考的年轻人如何成长,最后归宿地是成为长者成为长者恐怕就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红灯了。亮红灯了,我到底是停止,还是绕着走呢?所以,我所思考的年轻人如何成长,不仅仅指生理年龄上的年轻人了,也是未来自己成为长者以后路又该怎么走下去,也就是长者之成长的思考了。 想来想去,唯一的路径则是警惕赞扬,认真对待批评;不怕展现自己的弱点,最怕没人针对自己的弱点提出合理的批评意见了。 不知科学网众位老师同意否,作为后辈还有很多的缺陷,虽然需要您们的鼓励,然则我更期待的是,众位老师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能够狠狠的批评一下我的。在此,我特别的想向几位老师表示感谢,特别是马丽丹老师的建议才让我用一种心平气和的心态写下此文。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2726 次阅读|6 个评论
让自信的旗帜永久飘扬
dongkell 2009-4-5 20:56
让自信的旗帜永久飘扬 天空蔚蓝文 李良的博客(090403) 按:这几天我一直在思索《破灭的梦之无奈的科研》到底反映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情和状态的问题。悲观的情绪充斥着文章。其实我一贯反对无端的牢骚和抱怨的,因为这对个人的发展毫无益处。可此文章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愤青。你小看自己啦!的评论也许点中了问题的要害。自己对此应该进行深刻的检讨和反思啦! 下面是自我批评之一! 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骚,这是羊群中的瘟疫;起而行动,方能平定心中的恐惧;这是我最欣赏的两句话。 朋友的博客记录小结了他毕业实习的企业培训情况。提起培训,提到实习,使我不由得回忆起久被尘封的往事,眼前浮现出两年前的今天! 2007年2月25日(农历初八)的火车,让我辞别了故土、远离了校园,带我驶入社会、奔向远方。此时的心情是不能平静的,我不知道异地他乡的朋友是否真诚,月圆夜梦的内心是否孤独,错综万千的道路是否坎坷?时间是单维向前的,我的生命同样是单维向前的。另一片繁华天地,另一群善男信女,我笑啦!原来我们都是人,我去的地方也不是火星! 实习企业是家兽药厂,老总开有三个公司,彼此一家。我只记住一家名字:格润。生产车间位于石家庄市郊的鹿泉市境内。我们这帮实习生住宿和培训地点在鹿泉市委党校三楼。企业很注重培训,销售和技术培训持续近一个月,我中途因考研复试离开企业。感谢格润药业注重培训的企业文化,这段培训经历对我信念的影响是持久的、长远的,使我受益终生。 我们培训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培训分销售和技术两块。培训模式以讲解和案例分析为主,中间穿插互动环节。开始培训前的半个小时为激情激励时间,这种模式类似于陈安之模式。同学跟我说,这跟传销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传销是违法的,但传销的培训理念和方式是有借鉴意义的。培训上午8:00-11:30;下午2:00-5:00;晚上自习7:00-9:00。培训主要有区域经理轮流讲几天,分享他们在市场上的实际案例和成功经验。生活方面:早晨六点半起床集合跑步,回来后七点开饭。人多伙食不可能好,早晚为馒头、玉米粥或小米粥、咸菜;中午馒头加大锅菜,抑或看见一两块肉。天天如此人就有点受不了了,尽管三天改善一次伙食。地域差异也明显的显现出来,如我刚到武汉不习惯天天吃大米一样,东北过来的哥们儿,受不了中原地带馒头为主食的生活。生活也许苦了,没在家的条件好了,但这不算什么。苦中才会明白以前自己大把大把花钱是在浪费谁的血汗;苦中才会理解挚友的真诚;苦中才学会了关心自己!我们长大了,不仅是个头,更重要的是心灵! 老总培训水平确实不一般。他向我们推荐了奥格曼狄诺的羊皮卷。他详细解读剖析了第三章,海菲外出推销袍子的故事,这个分析使我受益匪浅。当我翻开羊皮卷读上一段话后,我被作者的语言震撼啦。我决定去拜读这部经典。老总培训时讲到了神秘的七。有句俗话:不管他三七二十一,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一周有七天?为什么亡灵的祭日以七计?为什么羊皮卷每卷安排的时间为五周?老总说我们每天早六点半起床,上课前练习口号,也许三天、五天没什么效果,但七天、三周、一个月之后,就会发现有个神秘的力量在体内出现。其实学过生物的应该明白这是生物钟在起作用。记起羊皮卷第一卷有这么句话:那是个神秘的世界,永不静止,创造梦境。有人说成功更是一种习惯。首先我们养成习惯,然后习惯成就我们! 我是个内向稳重的人,很多人对我的评价是不适合做销售,适合搞科研。是的,我不适合做销售,也许是事实。自己在沟通、表达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确不擅长。这次培训不可能使我来个180的大转弯,变成一个外向开朗、适合跑业务的推销员。但培训内容,特别是课前半个小时的激情激励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我以前错误、悲观、偏见的理念,使我重塑了新的积极、乐观、豁达、向上的信念。尽管我仍时不时会悲观低迷、恐惧再生,但我能尽快调整自己的状态,不再使自己深陷泥潭。这已成为我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 图书馆里一本本包含着知识和智慧的财富,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伯乐的驾驭。周三下午,还掉看完的《挪威的森林》后,我在一排排书架前游走。拿破仑希尔博士的《思考与致富》映入眼帘,我双手捧起,凝视良久,思绪万千。两年来,我未曾读过像样的几本书,我仅且读过一本成功励志经典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我被日常琐事所累!想起永泽君对渡边君说过这么句话:那不是努力,只是劳动。所谓的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生活。是的,我从没有在理论上思考过人们日常活动背后的深层次含义。我确实混淆了两个概念:劳动与努力的区别。同样的道理,在《破灭的梦之无奈的科研》中,我也混淆了自己的视线,即:自己课题进展顺利与否,跟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相关系数为零;而与自身的能力、实验室的平台和老板提供的环境高度相关。影响实验进展的诸多因素中,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主因。其实自己早就该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我是什么方面的知识都愿学,使自己的知识面扩展了;可对每一方面学的又不透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结果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word排版还没完全掌握,现在又想学方正飞腾了!另一方面,缺乏自信和毅力也是自己最大的弊病。《挪威的森林》从图书馆借出两次,总算看完了,可《经济学》反复借出有四五次,只看完了需求-供给曲线部分。这就是以前的自己! 两年前的今天,我全力备战,迎接研究生复试;两年前的今天,我过江南下,第一次远行圆梦;两年前的今天,我踌躇满志,为是否自费读研而艰难抉择!两年后的今天,我依旧迷茫、不思进取;两年后的今天,我一塌糊涂、恶习不减;两年后的今天,我坐以待毙、浪费金钱!原本两年后的我,应该更加开放、自信和成熟,答案却恰巧相反。不过,还是那句话: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今天,我爬出满是失败创伤的老茧;当我终于开始自我反省是,我意识到,最可怕的敌人正是我自己。在那神奇的瞬间,自欺欺人的面纱从我眼前飘逝!相信成功更是一种状态,结果会马上改变。当我终于开始自我反省是,我意识到,最可怕的敌人正是我自己。在那神奇的瞬间,自欺欺人的面纱从我眼前飘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心灵深处有永不泯灭的激情和斗志! 往事如烟,信念依旧! 注:让自信的旗帜永久飘扬是我元旦前后总结回顾2008走过的历程时想到这个命题的。我不会写观点评述性的理论文章。因为我的理论知识不够充实和扎实,且没有实际的、典型的分析案例,故写不出什么来。今天再次拿出该命题,只为了借此鼓舞自己的气势,重塑自己的自立、自信、自强的信念,尽管文不对题。
个人分类: 记忆足迹|30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贵自省与自信
可真 2009-2-9 16:53
刚写了两段回复,一是给 孙尉翔 的,一是给 王铮 的,相互有联系,感觉有点意思,择要发在这里,以备其忘。 其一 无论什么知识,科学还好,哲学还好,追求这些知识,都是为了达到认识自己。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面对的整个世界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质的外在表现。(这是我根据朱熹的观点作此判断的。)所以,当我们在认识外部世界时,要一边认识,一边自省。认识是格物,自省是涵养。穷理就是格物与涵养相与互动,相互促进。我想,狭义地讲,认识自己就是涵养功夫。现代世界的人类,是只顾格物,顾不上涵养了,实际上就是不知道这外部世界对于自身的意义,只知道自身对于外部世界的意义;只知道我们不能离开这世界,不知道这世界不能离开我们。我们自己都没有了,这世界还有意义吗?所以我欣赏鸿飞所谓没有我,地球不值得转的话。 其二 我完全同意您关于 社会总体、人类命运却因为一个个个体的行为而改变着,而文化往往是锁定这种改变路径的力量 ,尤其是文化往往是锁定这种改变路径的力量,这个说法很精彩。另外,我所以也比较欣赏阳明心学,是因为我觉得,人生在世,不可自大,但也决不能自小,即以一个平常之人,他应该自信,应该看到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个世界,并且相信,在其他所有人的力量的总和恒定的情况下,可能我个人的力量就决定一切此时,历史的运动就是以我的作用与否或作用力的大小为转移的。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5554 次阅读|3 个评论
《来学往教》------学生交流:其实你可以更好
freefloating 2008-12-28 19:15
我自己罗列了几个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相互交叠,不过博客的激励机制还是多写新的,而不是改好旧的,所以就继续我的系列,同时也算是对学生相似但不同问题的我的解释。 还有需要说明的是:长篇大论中的逻辑和条理对于我来说是相当困难的,自小我的散文水平就高于其他文体。所以我还是倾向于以信息堆砌为主。聪明人向来都是采集信息自我加工吸收的,别人的观点仅仅引导或者影响的作用。就不费时间条理了。 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很难找到自信,迷茫、困惑、无所适从占据了他们的心灵。其实自信不过是种生存的感觉,为什么我们不试着感觉呢? 二.自信 1. 没有自信是正常的。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自卑的感觉或者自卑情节,而且总会在很多方面很羞涩的,这其实是人性蛮可爱的一面。科学网上的大牛一堆,我总以为他们总也是或多或少的自卑些,甚至他们的感受自卑的能力远比一般人要强一些,所以才更体会“牛是活着的唯一目的”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758 ,当然他也不会一辈子这样体会,因为人的聪明总是渗透的方方面面的,他当然会知道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有适当的感觉,也知道其实也没有什么适当与不适当之分一样。 所以没有自信相当正常,总有自信就不正常了(比方说总要质疑权威或者总要推翻物理定律), 所以要想自信,首要的就是要相信没有人是生来是自信,也没有人在所有方面是自信的 (杨振宁做实验就很危险),只有自信的多和少的问题。 但正如钱多钱少都可以生活,自信多少都可以快乐。 钱太少肯定不快乐,但过度追求金钱也不快乐,有很多钱的人也并不一定可爱。同理:自信太少肯定不快乐,但追求所有方面的自信也不快乐,在很多方面都很自信的人也不一定可爱。钱多钱少是相对的,自信多少也是相对的。 有时觉得聪明的小孩子,小时候并不是很大胆,因为他总是要等到自己的能力长到没有问题,才愿意尝试可能危险的动作,比方说打滑梯,骑自行车,玩秋千,做与不做的斗争可能更大一些,自信与不自信的感觉可能更强烈一些。所以你曾经强烈的感觉到不自信,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情,要看你怎么克服自己的不自信,看到自己由不自信成长为自信会让你知道你可以通过努力做到更好。 补充一点感受:就自信心这一点来说:我并不建议小孩子过早的学习一些技能,就像不要过早的报兴趣班一样,因为太早了,他学习能力弱,学习慢,感受不到自己的进步,成就感不容易得到。而成就感我始终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他很强烈的要求,好像也不要压抑;但再转念好多孩子正是因为压抑才勃发的,所以这件事很不好说,最好杨玲来说。 因此我感觉最功利可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最好操作的是:家长自己培养自己的正当的兴趣,而且将兴趣努力专业化,自己认真享受兴趣带来的快乐,既是对孩子的引领,同时也不会做牺牲了自己的兴趣却没有换来孩子的兴趣的赔本买卖而心态不正常,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2. 自信需要慢慢长大 我们总有一些偏见: 比方说要求一个没有 jogging 习惯的人,一开始就几千米,而且要天天坚持,否则就起不到锻炼或者减肥的效果一样。 比方说要求没有很多自信的人在很多方面一定要自信起来。 比方说要求搞科研的人要有冲击诺贝尔的实力。 其实,不是天天锻炼,一周 2~3 次也很好,但最好每次锻炼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也不是说这一个小时全部是高强度,应该包括开始的热身和最后的拉伸。这样的要求你很容易达到和坚持,等你慢慢的运动上瘾了,你才会体会到锻炼的快乐。 其实不自信的人也不可能一下子很自信起来,除非是欺骗。可惜类似传销式的欺骗的自信是很脆弱,就像抑郁病人的躁狂一样,可能下一个时刻是更深的抑郁。 我对锻炼的体会就是从不自信到自信的例子:我小时候身体不好,不爱吃饭,老妈老爸很是操心,上小学是一上体育课和看场电影就可能累得吐。所以老妈不大让我多运动,所以我的爆发力、弹跳力、速度、柔韧性都没有在最佳的时期得到锻炼,(当然跳皮筋什么的还是玩得可以的,也整天在外面低强度的疯玩)但我一直很羡慕运动能力强的人,于是等到初中长开了,身体逐渐好起来,我也开始慢慢锻炼起来。 主要的锻炼是在大学里培养起来的,那是我发现自己的动作模仿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还是可以的,虽然短跑还是很难及格,但是羽毛球可以比一般的女生看上去专业很多。那时候跳舞,滑冰,打各种球,整日里锻炼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多。(其实锻炼并没有浪费我的时间,但心情的好坏是最消磨一个人的激情的。)也被师大的那个白发体育老先生(忘记了,但我相信很多人会记得那个滑冰场上飞驰的热情的老人家)做临时组队的羽毛球队的候补队员。要知道,我以前可是体育差生的。于是我自信只要我热爱运动,我总会在别人的逐渐的退步中进步下去的。以后工作很忙,结婚生子,家务很忙,出来上学,锻炼虽然断断续续,有时也会停掉一两年,但断断续续的锻炼使我竟能感到进步。 但从 06 年我才发现,我以前的锻炼是相当业余的,既不知道热身也不知道拉伸, 06 年跟着别人长跑, 08 年开始加入健身俱乐部,这段时间发现自己一向认为很硬的身体竟然也能做瑜伽,竟然也可以跳很现代的健美操,竟然也可以仍然感到进步。 这件事说明,如果我们有专业的方法,其实我们每个人慢慢的,人性的对待自己,我们是可以进步的,而且现在开始一定就不晚。如果我们想在一方面自信起来,只要我们不断关注,即使我们不可以非常好,也可以让自己足够快乐。 3. 自信的人说的不自信的话是可信的,自信的人说的自信的话是可信的 这个我以后慢慢找例子来填充,大家也可以帮我找。 我想说明的是,当我们相信了我们和那些自信的之间的差距是可以靠一些技巧和方法获取,靠观念的思想的突破,这里本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越早了解这些人,我们越早在这些人里找到自信,就能越早走入不断进步的人生。 4. 不自信的人说的自信的不自信的话你都要思考他的语境 不自信的人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别人也不要自信,即使他变换着自己的面貌,善意委婉还是暗中提醒,只要他打击了你的自信,你就要考虑他的语境。因为他是个不自信的人,这个前提不要忘记。因为一个自信的人对另外一个过度自信的人的打击往往是让他更脚踏实地,而不是心里不平衡。 5. 我们不需要所有方面都自信,我们不需要太自信。 正如人生的成功并不是加法而不是减法,不是看你失败了多少,而是看你成功了多少,自信也多来应该是来自于你会做多少,而不是你不会多少,只要我们在进步,我们就可以更好。 我们有自信,不是因为我们能做到最好,是我们还可以应付。生活的快乐也不在于我们在方方面面压倒别人,而在于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的轨道充满快乐和希望。所以如果获取自信成为一种目的和负担,那你就永远找不到自然的自信的感觉。 6. 尝试,发现自己其实可以更好。 一个开放的自信的心灵会敢于尝试,一个曾经经历了奋斗成功的人会承受困难和艰险。自信和成功体验是相互促进着前进。 还是举一个孩子的例子:儿子小时候骑四轮自行车已经很溜了,看到大孩子其两轮的十分羡慕,我也觉得应该锻炼一下他的协调能力,决定帮他练练(我儿子胆子好像不是很大),但儿子发现很难掌握,几经折腾,想要放弃,说要改天学,我当时已经看出他马上就要学会了,我说不行,必须坚持,态度很坚决很生硬,一改我平常的态度。儿子眼泪汪汪的坚持,果然一会儿就学会了,转而非常狂热。这件事让他明白了,并不是一学就会的东西才能学,一学不会但只要适当的坚持就能学会,不会因为一学不会就以为自己没有能力学会。 这个例子中有我这个干扰因子,但大学生们可能周围不再存在着这样的干扰因子了。因为老师并不了解你的实力和毅力,你的热情和信心,所以他不一定能给你最适合的建议。 当一些信息告诉你考研很难,考研没用,当一些信息告诉你工作很难,社会黑暗。是否你就失去了努力的决心和信心呢?其实事情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不是很难也不是不难,不是很黑也不是不黑,希望是有的,只要你找到了适合你的,你找到了努力的方法和技巧,你付出了长时间的努力和热情,你肯定会有所成功的。
个人分类: 来学往教|5294 次阅读|7 个评论
对自己自信一点点
zxysfish 2008-10-28 18:41
因为对自己的太多的自卑和不自信,我想到了写这样一篇文章。 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绝对不是什么天仙美女。想想上大学后的 5 年,好像从来没有努力过,在学习方面。有一点点的自卑,尤其是处在现在的环境中。寝室的姐妹早上 6 点多起床,我也会醒来,可是,却告诉自己,很困,再睡会儿吧。一睡就到了上午 9 点,起床后冷清的寝室和依然迷迷糊糊的我,早上连个说话的人都看不到的生活让我觉得有些不适应,因为我从来都不适应吧,或许我还是个孩子,整天自诩自己一天要睡至少 12 个小时才可以有点精神的孩子。 想想大一的年少轻狂,大二的洒脱,大三的无奈,大四的放纵,好像大学这四年,在我的生命中就这么悄然而过,而没有经历过考研的艰辛的我,或者,早已不习惯这种起早贪黑的生活。有时候,坐在教室,却呆呆的发呆,却什么都看不进去,有时候,看不进去的时候,就想把寝室的她当作自己的偶像,总想,人家都可以 6 点多起床,每天看书从不疲倦,不看书都觉得难过,我为什么不行,可是,遗憾的是,我依然做不到。 由于一些其他原因,和一些莫名的压抑与烦躁,我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回家,选择了投靠自己父母。 轻松的环境,只有爱我的家人,妈妈对待人生和事物的洒脱,爸爸办事的缜密思维,让我渐渐的明白,其实,我也有我的优点。如果我总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去比,那么,我永远也比不上。 大学四年,做了四年的干部,我,或许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可是,其中,我也收获了很多,学会了很多,学会了如何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学会了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学会了写一个策划,考虑一个决策的时候更加周全 研究生了,本已想脱离干部圈圈我的,因为或许我也发现,学会那么多事情的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很累,却阴错阳差的做了我们年级的党支部书记,由于事情的繁琐,让我有时不得不抱怨,可每次,我都想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于是,也得罪了很多看不惯我的人,在这也想对大家说声抱歉,因为我自己幼稚不成熟,如果让某某大哥大姐生气了,还请包涵,而且请相信我也只是为了大家为了这个集体好,并无任何恶意。 但是我相信,真诚的我,依然有很多的朋友,可是,我又想起一句话:朋友是要靠时间和金钱来维持的。于是,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劳累的我,在受到自己给自己的打击这种双重折磨后,近乎崩溃。 当我离开的时候,我想,这一段是我一个人的日子了,我可以弹吉他,可以滑冰,可以弹钢琴,可以滑滑板,可以 K 歌,可以开车,可是悠闲的喝着咖啡看着小说 说到这,或许,我拥有比别人更多的 hobby 。所以可以更快的调节自己。或许我没有别人有定力,能做来看潜心看书,但我可以有更活跃的思维,可以在各种竞赛中小露一手。或许我没有别人安静的惹人怜爱的性格,但我可以活跃在各种场合中,也可以独自一人的时候自弹自唱已自娱。 或许,这样的我,应该有那么一点点的自信吧。应该在自己的广阔天空中乘风飞翔。不管结果如何。当然,学习的时候,还是应该想想自己心中的偶像的 ~ 这样也许会好一点点 ~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物比物,那就全得扔了 ~ 所以我只希望自己 ~ 给自己多一点自信,尽快走上最正确的道路~~ 加油~!!
个人分类: 心情物语|1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路要自己探索
mylord 2008-10-8 23:11
路要自己探索 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我信! 我是个不相信经验的人。以前考研时,听过好多他们过来人的经验。听每个人讲的时候都觉得蛮有道理,但听多了直接后果就是迷茫!那时考研辅导班铺天盖地,同学们对其深信不疑,但我无动于衷。只因为我不相信别人的经验。 我这里的经验指的是别人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我讨厌按照别人认为正确的方式去生活,工作。我拥有健康的价值观,他可以指导我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不让别人的成功成为自己的障碍。 诚然他们的成功与他们的方法有关,既然他们用这样的方法成功,同样的移植到我们身上,如法炮制也该成功。但我相信人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别人的做法永远最适合他们自己。而我们一定也有最适合自己的成功法典。盲目的追求他人的成功秘诀,按照他们的做法规范自己很多时候,得到的只是邯郸学步的结果。 人不能没有自我。在仰望大师的光芒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也可以燎原!而且我们比他们更有潜力,因为他们已日到中天,而我们还只是朝阳! 既然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特点找到成功的法门,我们同样有能力为自己量身定做自己的葵花宝典。我坚信,路在脚下,路要自己探索。 很多时候我们听到长者告诉我们,这样做会如果会如果,不要直接就相信吧。自己动脑分析下,然后亲自实践体会一下,才能真正明白他话中的含义,或者有更好的发现和理解。这样你就和他站在同一高度了。否则,你只是体力劳动者。 在未知世界面前,我们与大师们都是无知者,从这点上我们是毫无差别的。但唯一的差别是,他们经验丰富,可以为他们将来的探索指出方向。但如果我不相信经验,我和大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个人分类: |2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