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缺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泥沙龙笔记:default,默认的标配】
liwei999 2016-1-6 23:30
default 这词是多年前开始学一点编程的时候最先遇到的,对其汉译 默认 或 ”缺省“,都不满意,前者主语不清(谁默认?),后者对象不明(what is missing?),但没见更好的翻译,也就慢慢习惯了(最近从 白老师文《全面理解奥卡姆剃刀原则》 中见到一个词 “标配”,才感觉是更恰当的翻译)。自从接触了这个概念以后,就一直觉得有生活的观察(接地气)和哲学的感悟(形而上)。 标配就是缺省并被人默认的东西,不同的场景标配会不同,错了场景往往闹误会或笑话。 在伦敦,乘公车的人在小站要上车,必须招手司机才停,因为默认是不停站的。因此伦敦公车站之间相距很近,这样给客人节省了时间,但又不至于没有必要地每站必停。同理,客人要下车必须按铃告诉司机,否则下站默认不停。在北京,就不同了,默认是 每 站必停,车站之间的距离也相对远了。习惯于北京的标配体系的人,初到伦敦,就傻傻地等着,眼看公车一辆一辆过去。伦敦系统对熟人有利,对不熟悉路线的生人不利,很多时候上了公车老怕自己坐过了站。 很多冲突包括文化冲击都是源于标配体系不同造成的。譬如嗓门。 我们家乡的人嗓门都大,谈得越高兴,嗓门越大。标配体系中,不会单单因为嗓门大,而默认为责骂或生气的。可是在世界很多地方,嗓门大被默认为粗鲁、骂人或生气。流浪天涯的人这种感受最深。我一辈子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形,好多次我不由自主嗓门大了,内心充满了兴奋和友好,结果对方突然变脸,说你吼什么?why yelling?天哪,我喜欢你才兴奋啊,反过来怪我吼他(她)。不仅扫兴,也无法辩白,哭笑不得。嗓门大的习惯甚至有几次导致差点动用警察来抓我,就是因为我说话急切,机关枪一样。可在我的家乡,我长大的环境,大家都是如此啊。 轻吻面颊是欧洲不少地方见到女士默认的社交礼貌,在国内就是非礼或流氓了。 研究不同情境的标配体系,以及变换情境而产生的冲突和误解,应该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工作。入乡随俗的本义,就是去熟悉一个新的标配体系。 标配不仅随地点不同,随时间也有变化。同样一款汽车或手机,去年需要额外付钱升级的东西,今年成了标配,技术进步的红利,为了竞争,很常见。 所谓常识,是预设共同体有同样或类似的标配体系。交流中的未明说的语义缺口,大多是常识标配在填补。这是日常生活随时发生的低碳高效的人际交流,除非遇到默认不一致的时候。 以上算是读白老师最新博文节外生枝的零星感触,这里给各位隆重推荐白老师这篇富有哲理妙趣横生的AI指引性雄文: 《全面理解奥卡姆剃刀原则》 。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29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的人性化设置?
热度 11 famingkuang 2011-6-19 07:30
这几天发现博文后面的评论少了许多,竟然没有匿名用户评论,今天才想起原来,科学网编辑部将发表文章时“允许所有用户评论”的缺省选项改为“允许注册用户评论”了。 这一修改原因是科学网上的少数博主的博文经常遇到一些匿名用户的骚扰,科学网编辑部为了 将就 这些博主而改变了这一设置。 我的疑问是: 1,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是否有一定的道理? 2,何不学习老曹,把脸皮修练得厚一点?或者怕受伤就别在江湖上混呀! 3,一些人受骚扰,为何要他人为他们买单? 4,编辑部为何不事先征求广大博主的意见,即统计一下到底是少数博主希望没有匿名用户评论还是大多数博主希望没有匿名用户?你们办站的宗旨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还是为多数人服务的?如果是个别人希望他们的文章只有注册用户评论,为何不让他们在发表文章时多一个修改评论设置的动作而要广大群众多一个这样的动作呢?从低碳生活上来说,这也是不合潮流的呀!希望编辑部在办事的时候能多替大多数人着想为出发点。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3565 次阅读|4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