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未来人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类学 - 生物医学与纳米机器
benlion 2020-8-16 19:00
人类(智人25万年)文明 - 从农业起源(1万年)到城市形成,发明了语言和 数学 (视频约03:19时间)与技术,在轴心时代,奠定了一神教和三大哲学体系,经历了 手工业作坊与 工程和 艺术 的发展,在近现代社会,建立了实证科学体系和机器化工业的发展模式。 A-科学 - 社会建制和研究基金与实验技术和期刊出版与数据库,B-工业 - 组织管理和资本运作与制造技术和艺术传媒与市场营销,C-社会 - 知识产权和金融机制与研究型大学和制造业与影视制作等,A-B-C构成同构模式 - 希腊7艺与儒家6艺的整合与发展到STEAM教育模式。 依据知识体系分类为: 1)科学的历史、哲学与社会学;2)社会-心理-生物医学与药物学;3)数学、物理学与工程技术;以及4)宗教、历史与语言、艺术,等。 注: BjZeng 介绍 -从 哈尔滨 到 上海 - “ 建筑诗人 ” 渡堂海 - 新山海经 时代到了 - 结构论 与 城市群 和 系统医学 - 系统遗传学 和 系统 生物学与 合成 生物学 - 细胞 仿生 技术和 生物计算机 与生物 反应器 ,等。 附 - 宇宙 (视频约17:59时间) 与 混沌 理论 - 世界的 本源 ,不是 物质 ,而是结构 - 关联的集合,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方面,透彻的理解: 心安理得 是源自印度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犹太文化辩论核心源自亚伯拉罕的唯一神论,道家-儒家文化源自夏禹的天子概念 - 楚国 八百年和 儒学 与日本明治 (御座 凤凰 图案约07:54时间) 维新 - 论语 与日本企业文化 - 是什么使你 与众不同 - 好奇心 驱动的科学研究与 常春藤 零距离 ,等 。 ---(2011年-2020年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工业化社会|2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看科普人才培养
kepusuowdp 2011-9-28 10:03
一.概述 21 世纪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在未来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科学技术将发挥更加关键性的作用,未来的国际竞争焦点是科学技术,最激烈的应该是人才的竞争。 ”科普人才是指具备一定科学素质和科普专业技能、从事科普实践并进行创造性劳动、做出积极贡献的劳动者。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的部署,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 — 2010 — 2020 年)》,进一步推动全国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科协于 2010 年发布了《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 》 , 结果显示虽然目前我国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科普人才的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科普事业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求。这不仅表现在基层科普人才的不足,还表现在高端科普人才的缺口比较大。 而研究生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应该是高端科普人才的潜在资源,也是高端科普人才的重要储备,激励他们在校期间从事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培养高端科普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 》也指出要“培养科普研究与开发人才。实施科普研究项目资助计划,加大科普研究项目资助力度,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普研究团队开展科普理论研究。 ”本文试图结合中国科协连续两年来的“提升研究生科普能力项目”对培养科普人才进行分析。 二.提升研究生科普能力项目介绍 为深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 年)》各任务,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参与科普研究,中国科协科普部自 2010 年以来连续设立“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 ” 。在该项目实施期内,总共资助研究生近 90 名,总经费 150 万,资助范围涉及到与科普理论、科普政策和科普史相关研究;与科学素质测评相关研究;基层科普研究进展; 社会热点科普研究; 应急科普相关研究; 与科普创作相关研究等众多方向。其中 2010 年资助项目已经结题,从结题结果和课题承担人员已经发表的成果来看,该资助项目初步达到了既定目标,同时很多课题承担者把该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或者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鼓励研究生积极从事科学传播研究工作具有深远影响。 虽然每个项目只有一个研究生作为课题承担者,但是总体上来看,每个项目都会有 3-5 名同样是研究生的课题组成员,加之指导教师,这样每个项目都会有至少 4 人在从事研究,可以说每个项目都形成了一个小的研究组,以项目的形式带动项目组成员关注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工作。 同时,研究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是正规教育,他们从学校课堂中获得了系统性的科学知识,我们如今提倡的是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有机结合,也就是所谓的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通过承担“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 ” ,不仅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使用科学方法,端正科学态度。 三. 当前高校科技传播教育现状 在当前的高校专业设置中 , 还没有科学传播专业 , 科学传播专业还没有被列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学科目录中。而实际情况是,有些高校在研究生专业设置中开设了科学传播专业的方向,开展与科学传播相关的课程,同时研究生还参加导师申请的科学传播相关课题研究。本次“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就是以研究生为课题负责人的一个项目,虽然获得资助的课题负责人有着广泛的学科背景,但是绝大多数课题负责人都具有科学传播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基础。 另外,从当前科学传播从业者的专业背景来看,大多数从业者都并不是科学传播科班出身的,这种现象当前十分普遍,因为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完全在大学期间完成的,很多都是通过非正规教育实现的。教育终身化也是当前的一个趋势,但是如果把科学传播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专业列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学科目录中,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基础知识,从事科学传播工作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更要有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四.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的意义 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是培养科学传播后备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在高校研究生中培养科普人才的一个创举,该项目的设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来弥补了高校科学传播专业缺失的空白,笔者认为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从科学传播专业角度来说,通过一系列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科学传播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参与到该系列研究项目当中,更加激发了高校发展科学传播专业的信心和方向。从而为以后设立科学传播专业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其次,从科普人才培养来看,一个课题可以有 4-5 名研究生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把更多的研究生吸引到了科学传播上来,无论承担该课题的研究生是否具有科班的背景,但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开始接触科学传播,并且有可能对科学传播产生一定的兴趣,无论他们毕业后是否从事科学传播相关工作,但是至少他们通过参与项目提升了自身的科学素养,也为培养科普人才提供管理实践平台。 最后,从管理角度来说,作为一个资助项目,更有利于项目管理办公室整体了解全国高校科学传播研究生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设立相关的研究项目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以后设立相关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作为项目管理单位,笔者认为,我们把一批对科学传播有兴趣的研究生纳入了研究视野,对于他们从事科学传播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并激发他们对科学传播的兴趣,提供给他们一定的科学方法。另外,课题承担者在承担项目过程中与我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便能够获得科学传播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并且可以获得科学传播相关的研究成果,为以后参与更大的科学传播项目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五.关于研究生科普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目前,该系列项目刚刚设立两年,虽然我们看到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 第一. 该系列项目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工作还是试探性的,而且很大程度上还是工作性的,因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总结梳理,形成更多的研究成果,把工作实践提升到理论的层次,为以后的资助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第二. 有些课题负责人还没有完全掌握科学传播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只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问题进行简单地阐述,还没有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因而在以后的资助工作中,要加强对课题负责人的培训和指导,在申请,开题,中期和结题过程中更加着重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的指导和管理。 第三. 由于该项目实施期限较短,还不能完全掌握课题负责人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因而还不能总结该系列课题对于培养真正的科普人才有多少贡献度,在承担课题的研究生中有多少比例的人真正从事的是科学传播相关工作,因而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 本书编写组,《科学技术普及概论》,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 2002 年, P270 《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 同上 (本文发表于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387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