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困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为春运困境支招
热度 7 jiangjiping 2013-1-29 07:47
我为春运困境支招 蒋继平 2013 年 1 月 28 日 最近几年来, 中国社会一直面临春运困境的问题。 每当春节临近, 一票难求的现象非常普遍。 这使得政府官员头痛, 老百姓心痛, 已经成了一个社会的大问题。 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找到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源。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就可以对症下药。 我本人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思考得到的结论是:这个问题是两个关键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中国的庞大人口基数。 在这个巨大的基数里, 具有季节性流动倾向的大学生和农民工又占有很大的比例。 这两类人在春节期间绝大部分都要回家过年的。 这样一来, 就造成了一个人口流动的高峰。 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是超出政府的承载能力的。 这个需求是很难满足的, 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 也很难做到。这个属于空间上的局限性。 其次是时间的局限性。大家都想在春节前后的几天内回家和返回原来的单位。这个时间的窗口很狭窄, 尤其是大学生们, 他们必须在学校放假的几天内离校, 然后在学校开学前返回学校。 这个时间上的局限性使得大学生们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因而, 大家一窝蜂地抢购回家的车票。 这个时空的局限性构成了一个人口流动的“洪峰”。这个社会的“人流洪峰”与自然界的“江河洪峰”很相似。自然界的江河洪峰是因为在短时间内的大量降水而导致的。造成春运困境的社会人流洪峰也是因为在短时间内的大量流动人口造成的。 知道了这个道理, 我们就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 对症下药。对待江河洪峰, 我们通常采用疏导的策略, 就是兴修水利, 疏通河道,新开支流等等。 这是因为我们不能控制老天爷的降水时间, 只能通过增加空间来排洪。 对待社会人流洪峰,我们一方面努力增加运载能力, 但是, 这个运载能力是根据大多数情况下的需求而设计的, 不是为了春运的几天时间而设计的。春运是个非常特殊的情况, 铁道部, 交通部都满足不了这个非常特殊的需求。中国的这个特殊国情, 需要有特殊的措施来应对。 我们在空间上所能作的是很有限的, 那么 , 我们就必须在时间上多动脑筋。 我个人的“高见”是: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光靠交通部和铁道部是没有多少成效的, 他们已经非常尽力了。 我的建议是, 这个问题应该由教育部长来解决。 奇怪吗? 我的论据很简单,也很容易做到。 教育部应该调正寒假和暑假的时间长度。 把寒假的时间加长, 把暑假的时间缩短。 这个调正可以让大学生们可以提前回家过年, 延后回学校上课。 这样一来,大学生们可以有更多的购票选择空间。 除此之外, 寒假延长后, 还要采用分流式放假的策略。 具体地说来说, 就是全国的大学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内放寒假, 而要分期分批地放, 在一些大城市尤其应该如此。 比如说, 在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南京, 西安等大学比较多的大城市, 要用行政手段来调控大学放寒假的时间。 举个具体的例子, 在北京, 应该将所有在京的大学分成三批放假, 每批之间相差几天时间。 这样一来, 就可以大大地缓解购票和乘车的拥挤现象。 要是我是国务院主管交通运输的副总理的话, 我一定会把教育部长, 交通部长和铁道部长召集在一起, 共同商讨春运对策, 为亿万民众解决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铁道部和交通部只能解决硬件问题。 而这个硬件是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中国的这个特殊问题的。 我们必须在软件上多下功夫。 这个软件就是政府部门的协同功能。一些相关的行政措施可以大大地帮助缓解这个困局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所在, 农民工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 他们回家过年的过程是如此的悲惨, 我们对得起他们吗?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3359 次阅读|18 个评论
当前中国如何破解体制改革面临的“投鼠忌器”困境
热度 3 lbjman 2012-12-28 01:59
当前中国如何破解体制改革面临的“投鼠忌器”困境
历史回顾—— 当前苏联的经济体制问题积重难返时,巴尔戈乔夫面对国内外利益集团的游说和西方国家所谓“民主”宣传的攻势,实行偏离社会主义道路改革,采取放任自流的改革政策,导致苏联迅速解体,巴尔戈乔夫成为西方国家历史上最成功的间谍培植案例与内部策反案例。 1992 年俄罗斯的前总理 盖达尔被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 · 萨克斯投其所好,实行历时一年多的 “休克疗法”激进经济改革,把俄罗斯经济带入深渊,西方国家又能在苏联解体的历史伤口上再狠狠撒了一把盐。 为了避免改革失误或改革偏差对社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 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采用渐进式改革思路即“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在这二十多年的改革中,为了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局势的把控能力,在改革内容上我们基本上不涉及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现实分析——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们解决了经济发展的“脱困”问题,但是也积累了其他层面的问题,社会各个层面的不协调发展日益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对于中国现实问题,西方流行的“中等收入陷阱”说法并不属于中国深层次的问题,中国目前深层次的问题是由于“社会利益格局”没有得到及时改革和创新,日益陷入“投鼠忌器”的困境。 杰弗里 · 萨克斯的现代翻版—— 世界银行行长佐克利及其追随者,积极在中国兜售其西方经济思维模式, 如果盲目采信西方思维模式“中等收入陷阱”理论,而中国目前深层次问题即“投鼠忌器”困境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仅仅停留在经济问题层面的思考,改革战略采取急功近利和避重就轻的指导思想和行为模式,将给中国未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本文对当前 中国体制改革面临的 “投鼠忌器”困境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的尝试性建议。 一、当前 中国体制改革面临的 “投鼠忌器”困境 (一)不变的利益分配格局造就了特权阶层的特殊利益 第一种“投鼠忌器”困境: 在这二十多年的改革中,为了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局势的把控能力,我们基本没有在体制上进行具有突破性改革,但是也造成了今天特权阶层谋取特殊利益的后果。由于缺乏合理的制度设计,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制衡,造就了一大批特权阶层,这些特权阶层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获取了特殊的社会利益,而这些特权阶层也是国家管理层的重要组成,以民生为导向的改革必然触动这些阶层的既得利益,阻力之大不可想象。 (二)靠政策法规漏洞发家致富人群日益成为强势群体 第二种“投鼠忌器”困境: 在这二十多年的改革中,我们国家存在政策法规漏洞和滞后是在所难免的,善于钻营的人或善于打擦边球的人,利用政策法规的漏洞和滞后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当然,中国很多富有阶层是经过自己的勤劳合法致富的),这些人在自己的财富积累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官僚的重重欺压,于是对社会现实会有一定的不满情绪,由于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具有一定比例的社会经济贡献,这类群体日益成为强势群体,成为中国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如何在改革中应对这类社会群体的社会情绪和行为,维护社会正常经济秩序是重大难题。 (三)掌控国家财富的国有企业急需进行制度管理改革 第三种“投鼠忌器”困境 : 国有企业,行使国家财富的经营管理权,肩负保持国有财富保值增值的重任,并为国家的行政权力积累坚实的经济基础,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提供资本条件,为中国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国对外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但是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对于国有企业的行政改革和监管严重滞后,导致很多国有企业经营范围超过原有的界限,积极参与其他社会资源的争夺与开发,进一步压制了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空间。同时由于顶层设计管理的缺陷,导致某些国有企业高层利用公权谋私,日益结成相应的利益集团,并对国家的改革产生不利的阻力影响。如何实现国有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又能对国有企业进行制度管理改革,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这是中国体制改革面临重大难题。 (四)国外利益集团与国内利益集团勾结,把控话语权 第四种“投鼠忌器”困境 : 我国国有企业的不良发展倾向也为国外敌对利益集团所利用,国外敌对利益集团利用强大媒体实力,宣传放大中国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利用类似“佐克利”这样的代言人到处兜售和吹鼓全盘私有化,以便化解中国国有经济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国家发展基础。同时加快与中国有关私欲利益集团的勾结,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企图游说中国高层接受国有企业全盘私有化的主张,以便在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或侵吞中国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或打击瓦解中国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外敌对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同时也是中国的某些买办社会精英,他们渗透到社会的要害部门,企图掌控着中国改革的导向和话语权, 短期内对这些买办社会精英进行爱国或卖国甄别是非常难的。 (五)国内外利益集团利用国际外交手段干扰中国决策 第五种“投鼠忌器”困境 :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国内很多利益集团也加快对外的合作步伐,其中某些私欲利益集团基于私欲目标,成为了国外敌对利益集团的成员,具有极大隐蔽性的特点。美国的很多对华智囊机构,里面拥有熟悉中国事务的本土美国人,也有谙熟中国国内复杂局势的美籍华人。这些对华智囊机构部分是为美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但是大部分是国外敌对利益集团开展对华业务的代言人或代理机构或中间人,他们除了勾结国内的私欲利益集团影响中国政策外,他们还通过官方渠道,利用美国强大的国家机器或外交手段,开展对华的暗示性外交压力,以便左右中国的政策改革与实施。目前中国和美国结成恐怖的经济结合体,更让中国在敏感外交事务或国内决策上面临极大外交压力。如何应对 国内外私欲利益集团利用国际外交手段干扰中国决策 , 这是中国体制改革面临的国际环境问题。 二、破解体制改革“投鼠忌器”困境的组合铁拳 (一) 坚定改革创新的坚强意志,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目的——坚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目前中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国内外诸多重大难题急需应对和解决。在“人治”占优而“法治”偏弱的历史阶段,各项以民生为导向的改革将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强大阻力,中央高层应坚定改革创新的坚强意志,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辩证继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精髓,努力完成以民生为导向的“共同富裕”目标,构建法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开创“强国富民”新时代。坚定现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 (二)加强国家强力部门的建设,维护好“人民的枪杆子” 目的——掌控好国家权力机器。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毛主席对千万中国人浴血奋斗史的经验总结,当然国外敌对势力也对这个经验总结深信不疑并努力加里利用。对于国内经济利益集团的勾引与拉拢,是属于经济层面的渗透。国外敌对势力对敏感强力部门的渗透,也会不惜血本,这是属于“枪杆”层面的渗透。因此我们目前首先要加强对国家强力部门的建设,保持这些强力部门党性党风的绝对纯洁性,其次对“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的应用,必须把握好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保证“枪杆子”握在最合适的人的手里,时刻为国家和民众服务;二是保证握“枪杆子”的手必须够强,够硬,对国外敌对势力够坚决。掌控好国家权力机器才能维护好社会稳定。 (三)加快执法部门的独立执法步伐,维护好国门安全 目的——关紧国家的内外阀门。 目前我们国家地方执法显得不够彻底,很大归因于制度的设置问题。目前地方各级公、检、法隶属于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公、检、法的人事任命归于地方各级政府,其财政开支也来源于地方政府划拨的地方财政开支。因此地方执法显得底气不足。因此建议中央对地方各级公、检、法系统采取直线制组织管理模式,人事任命和财政开支直接由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公、检、法系统对下级部门负责和把控。这样就 尽量避免地方官员或利益集团对地方执法部门的干扰,加快了执法部门的独立执法力度,有利于执法的贯彻执行力度 。加强对国防边境、口岸、关口的执法力度,加快相关边境口岸的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及时共享,强力查处有关进出国境的违法行为,断绝不法人员外逃通道。 (四)构建国家大型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保证资金流安全 目的——维护国家金融体系安全。 纵观近现代史,大多数国家的改革过程中,易于出现扰动社会正常秩序的首要社会经济因素是金融体系的混乱或崩溃,或造成社会资金链断裂,或造成物价飞涨,以致国家各种物资供应紧缺,导致人心浮动,给改革进程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甚至社会动乱。特别是目前中国各种地下钱庄盛行,私人高利贷流行,蚂蚁搬家式的现钞过境等成为各种非法资金的进出渠道。因此,需要构建国家大型金融信息共享平台, 对国内的各类金融机构资金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各类资金的流向、流量和规模,构筑金融防火墙 ,尽量避免受到国外大规模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所影响,防止非法资金大规模外逃或非法热钱涌入,为其他相应的改革措施奠定良好的配套条件。 (五)加快情报信息平台建设掌握财产信息,维护经济和科技情报安全 目的——断绝不当利益来源渠道。 获取各种类型灰色收入成为管理阶层日益脱离民众利益的起点和根源。而各种类型灰色收入的存放方式有国内金融机构、国外金融机构、国内各种固定资产购买与投资、国外各种固定资产购买与投资、硬通货(黄金、白银等重金属)、古文物、古玩、古董和古字画等。近几年来灰色收入的渠道出现了新的变化,以经济信息和科技信息作为谋利对象的现象日益增多,给我国的经济情报安全和科技情报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因此,有必要加快密级型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信息的备案、归档和保密工作,积极推进对各个阶层(特别是管理阶层)的财产信息进行联网互通, 对灰色收入来源和流向进行监控,为推行国家公职人员财产公开制度搭好信息平台 。同时也加快对经济信息情报和科技信息情报采取有力措施,控制经济信息情报和科技信息情报的流通渠道,维护国家经济信息情报和科技信息情报的安全。 (六)以立法形式规定国家公职人员不得拥有国外资产,禁止“裸官” 目的——革除“人在曹营心在汉”公职人员。 作为国家公职人,绝大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作为一名具有公职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其应该在其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如果该国家公职人员及其配偶、子女拥有国外资产,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职责和社会担当应受到质疑。因此,应该借鉴俄罗斯的做法, 通过立法形式规定国家公职人员及其配偶、子女不得拥有国外资产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针对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做出这样的规定: 1、在职的副处级及其以上国家公职人员,要到国外进行工作、学习、访问或旅游等事宜,必须提前3个月进行申请,通过各项审查才能出境; 2、在职的副处级及其以上国家公职人员的 配偶或子女到国外工作、学习、访问或旅游,必须提前3个月进行申请,通过各项审查才能出境; 3、在职的副处级及其以上国家公职人员, 必须在其配偶、子女到国外工作、学习、访问或旅游之前办理好离职手续,作为相应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就职; 4、在职的副处级及其以上国家公职人员在办理好离职手续后,在没有得到特殊允许情况下, 5 年之内不得出国定居、工作、访问或旅游等; 5、在职的省部级及其以上级别的国家公职人员离职后,在没有得到特殊允许情况下, 10 年之内不得出国定居、工作、访问或旅游等。 结束语:通过“历史回顾”和“现实分析”引出了本文的议题,通过具体分析我国面临的 “投鼠忌器”困境,指出了目前我国体制改革面临的巨大难题。作为国家的体制改革,大局谋略框架为上,中局层次布局为中,小局技术策略为下,因此在后面的破解方法中,并没有针对前面的困境做一对一的答疑,而是做了谋局的应对。把大局谋略的框架构建拓实了,其他局部的配套改革就可以稳定推进。本人只是“抛砖引玉”,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1157 次阅读|4 个评论
突围人生的困境
热度 1 steady 2012-12-9 22:00
今日得一好书《苏东坡人生突围》,一看就爱不释手了。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活得潇洒自如的大人物之一,之前一直对他崇拜有加,但没能仔细研究其生身经历和各方面的修为,通过本书,对东坡先生的辉煌人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不是研究历史的,没法更深层次的分析东坡先生的一生。但东坡先生的豁达心态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他的一生坎坷颇多,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坦然面对生活,活得潇洒,活得有内涵,活得有高度。做人,当如东坡先生。 人生有很多的挫折和困境,有的人因为一两次的打击就意志消迷,还用“命运”之类概念掩盖其懦弱。正如出入淤泥的河蚌,有的不慎吸到了杂质,却发炎溃烂,最后只剩一双贝壳;有的则包容杂质,赋以新容,成了璀璨的珍珠。 人生有很多的困惑与无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或许是你将产出下一颗珍珠的引子。那么,人的一生究竟会遇到多少这样的困境呢?这个每个人都会不一样,也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我的经历,我觉得我应该在以下这几个困境中实现突围: 心态的困境:平和心态是能面对任何问题的最佳心态。 无知的困境:并不是皓首穷经的学习才能突破无知,而是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情感的困境:该争取的努力争取,该珍惜的好好珍惜,该放弃的坦然放弃。 现实的困境:做最应该做的事,放弃不应做的。
个人分类: 感悟|3783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人生意义和困境的一点想法
热度 1 shping 2012-12-7 15:46
前言: 最近被很多事情触动,有些想法,一直想着记下来。内容比较杂乱,就用了这么大的题目,我知道肯定罩不住,但又如何。这世上,不管做什么,总有比你强的人,难道就不说话了吗。且当个尝试。分享给所有有缘人。 人生的意义的讨论: 浙大刚又有位同学自杀了,留下了一封遗书。他说当年来浙大就是寻求人活着的意义,历时三年的思考,结果还是无意义,然后就站在知识的殿堂图书馆上一跃而下离开了。看过他的遗书就会知道中,他身上真是充满着浙大工科男的优秀品质:逻辑性和执着力。 我相信思考人生的意义是绝大部分人成长必经的一道题目。人的局限性势必使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执着的人是凡事都必须给自己一个说法才能安心的。 我个人最喜欢周国平的说法,大体上就是:人生只是体验,追寻意义多半会是徒劳的。他的一个逻辑假设让我颇为震撼:如果一个人,陷入永远无法挣脱的巨大痛苦中直至死亡,这样的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无法挣脱的苦难,体验给了人崇高的尊严。在这份痛苦的体验中,人性会得到升华,苦难本身就造就了人生的意义。 朴素的对待困境的态度: 事实上,我相信像这样哲学思考人生无意义而选择死亡的是少数,更多的是承受不了生活中的困难,精神身体出现崩溃走向灭亡的。 我发现绝大部分困境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对待困境的态度和方法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真正的智慧。在自己深深陷入某个困难的时候,一般来说,自己的眼光是很容易受局限的,跳出困难看困难很困难但很有必要,且一定会有积极的作用。 理性,深刻,睿智都是男人需要的品质,我觉得这些品质一定是敏感的人经过各种挫折后才能获得的。我认为提升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体验和阅读,体验是深刻的,阅读是经济的。和睿智的人交流以及读好书都是阅读很好的途径。没经历过大事和没看过几本大书的男人多半不会太成熟的。 我想讲三个真实的故事: ² 研究生毕业的故事 在我刚毕业工作的时候,看到一则新闻,清华同一届的某位同学因为抑郁症自杀了。细读后,我被吓到了,我发现他的经历和我何其相似,我只是有幸走出来了,他却不幸得了抑郁症后来离开了。其实如果现在的我能和当时在困境中的他交流下的话,可能就能挽回一条宝贵的生命。 他清华本科,成绩优秀报送研究生,研一专心科研,发现行业最牛的人都在国外,准备雅思,计划出国读博,研二由于论文没有着落,开始少言语,出国也不说起了。后来陷进去而发展成抑郁症,最后离开人世。 了解我的经历的人,都知道这个经历和我是何其的相似,只是我在最困难的时候,一直有苏晨阳的陪伴和鼓励,也幸运的在最后,论文也发表了而已。 但其实回头看看,论文有那么重要吗?所谓的科研,所谓的学术,里面有多少水分,有多少是运气的成分大家都懂。可是当人陷进去的时候,唯独自己是看不懂的。会觉得这东西是最重要的,好像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一样。 这个事后,我一直担心我的学弟学妹们,硕士博士扩招现在已经很普遍,毕业要求也一再升高,可是杂志就这么几本,会出现一大批毕业出现困难的同学。如果你有幸看到了此文,我想告诉你:毕业不了没什么了不起,并不能说明你能力不行,原因永远不是你单方面的,导师的支持不足、课题组实力不够、课题的方向不如意、审稿人当时的心情不好都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没什么大不了,延期一年甚至放弃学位都不会对人生存在大的影响的。 社会永远是包容的,价值标准永远是多元的,有着太多学校成绩很失败走上社会很成功的案例了。别太执着于这个困难里面,多走出来看看,你可以找打扫卫生的阿姨聊聊,可以找保安大哥聊聊,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有困难,且很多方面不如你,但他们乐观开心。人生几十年,开心是很重要的。 ² 高中生接受不了学校教育退学的故事 上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一个高中的孩子,对学校教育彻底失望了,他选择离开学校,但又很痛苦,不仅因为不被理解也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 这是一部分他的文字:“自打开始了义务教育,小学—中学—大学,基本上成了轨迹。走在这条路上,到底有多少人看清了自己的方向,呵呵,反正就一条路,要什么方向啊?!可是我,并不想这样如同木偶一般得摇摇晃晃下去啊!可是,我自己的目标,我现在还无法看清。但是,我绝对不要去做机器的奴隶。写字楼中密密麻麻的打字声?对我来说只是压抑。” 我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高一的学生的思考,他多么善于思考,且肯定当下面临着巨大的痛苦。我就想着认识下,和他漫无目的的聊聊天,说说我看到的这个世界,然后我就去了。 去之前,我想了很久,聊什么呢,很多他在痛苦的事情,我也还在痛苦着呢,后来自己整了个大纲,大概就是这些内容:“1、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一些事:邓飞的免费午餐,于建嵘的随手公益,乌坎村的选举;2、互联网在快速改变中国:各种互联网创业故事,如某刚同学土木专业勉强毕业做的游戏能搞到腾讯社区第一,如蘑菇街俩浙大人买房创业屌丝变高富帅;3、政治上评价机制探讨:清华学生快速升官的好与不好,你能有什么更加好的评价机制吗?4、男人责任感,逃避是不可能的,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哲学意义上,每个人都处在困境中的,没有出路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找到生活的意义;5、理想主义是有力量的,实践是关键。老罗,韩寒,甚至到要颠覆建筑业的张跃。社会除了阴暗面外,还有很多有意的事,大家都在努力;6、视野是受阅历限制的,只要走到越高的层次才能看到越深入的东西。学不全学精通也可,但必须要有担当为自己找出路。7、聊了浙大的好处。” 聊天从晚上7点一直进行到了11点多,结束后我就走了。后来,他就回学校了,我相信他看到了生活中还有另一面的东西,他跳出了那个局限的高中来看自己的生活了,然后他就豁然了。我相信具体的困难也还会存在,但不会让他那么痛苦了。他说,认识我后,他给自己定了考浙大的目标,然后就开始他自己的努力。听他妈妈讲,半年时间来,成绩从几十名进步到十名以内。我觉得这些都挺好,能不能来浙大,很多偶然因素,只能祝福她。但看待世界和困难的角度,我相信他变化了很多。 其实说实话,这事情我真的很得意。 ² 企业家大起大落的故事 最近一个很好的机会采访了杭州某位做服装20年的企业家,他的大起大落后的豁然以及豁然后的专注给了我一些启发。 “年轻真好,记住一点,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机遇,只要你肯努力,你肯吃苦,一切都不会只是梦想。”这是一见面第一句话,是人家20年折腾的简洁朴实的积淀。 早在90年代初,人家的年薪已经是十几万了,然后承包工厂自己干,几年时间积累到几千万,又几年时间,亏光了,商业社会就是这么残酷,社会永远是动态的发展中,谁也说不准明天的方向,最多只能努力思考多看多想,尽量靠近历史发展规律吧。 输了就输了,重头开始打工,由于他服装设计很专业,很容易被认可,几年时间,慢慢的事业又回来了。现在他豁然了。不求最大最强,只求做出自己的价值。我想人生就是这样,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心态才会平和,才会真正沉淀出对完美、对文化、对价值的执着的理念和追求。 当然他还有很多故事,这里就不罗嗦了,分享几段他的信念吧:“1、经验比财富更重要。经验永远走不了,财富来了随时可能又会走;坚持任何东西都得靠自己,只要专注,练就过硬的看家本领,早晚会被别人认可和赏识,事业早晚能够做大做强;2、汉民族的文化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在大陆几乎断代,要想重新拾起,没那么容易。历史是厚重的,文化是沉淀的,只有深刻的东西,才是能够经受住时间的检验;3、做管理的人比基层的工人更需要谦虚,一旦有了高人一等的心,就会缺乏与基层的紧密联系和互动,管理肯定做不好;4、人肯定要认为自己很有才,如果连自己都不认可自己的话,真心就没机会了。一定要不甘于只做朝九晚五的事情,一定要有高的追求。” 我觉得我从他的话里读到了一些东西。 我觉得跳出事情看事情真的是一个人非常需要的品质。各种场合,你可以尝试把自己放在事外的角度来分析,很有意思,且很能启发思考。你一定会发现,人类是多么充满乐趣的一个物种啊,很多事情到最后都是在自己玩自己而已。 最爱杭州宝石山的大石头了,觉得事业不够成功就上宝石山上看看风景和芸芸众生,眼底下哪一幢大楼不是上亿的啊,不也就是钢筋混凝土么。友好饭店吃顿自助几百元看风景真能比在宝石山大石头上啃个甘其食包子看风景更享受吗?相信我,肯定不会的。同时,这么多大楼,自己却还没有一间,有着多大的机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间甚至一幢啊。 一直相信,豁达后再专注永远比盲目的专注更加准确深刻,离成功也会更加接近。 我觉得优质的男人永远是多面的:讲的了笑话,开的了黄腔,扮的了娘炮,装的了幼稚,说的了深刻。欢迎补充。 新浪微博@ 宋欢平 2012年12月07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93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皇帝的新装”谈体制改革中几大困境
热度 8 huangsz759 2012-12-6 11:39
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不必重述了。在这里,我要借这个童话谈谈体制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几个困境,希望有用。 1 、尊严困境 当初,施一公、饶毅发表文章炮轰课题经费申请的弊病,科技部长当即站出来说话,“体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你们”。有头有脸的人物抨击体制问题,领导便觉得面子挂不住,急不可耐地大声反驳。这种“只许鼓舞生平,不许骂娘反天”的思想,是改革的巨大阻力。 2 、权力困境 “皇帝的新装”中那些“聪明”的大人明明看出了问题,却集体失声,怕的是皇帝的权力那把闪着寒光的利剑。 权力这东西很奇怪,可以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可以用来当做整人的武器。就像一把菜刀,你弓着腰,在案板上碰撞出哐哐的声音,那只是切菜的工具,要是你把菜刀举过头顶,面露凶光,那就是砍人、杀人的凶器。 体制中人反抗错误的体制,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以前闹革命要冒杀头的风险,现在“闹革命”至少冒着丢工作的风险。当初,西安交通大学的李连生事件,身边的同事、学生,不可能一个都不了解内幕,但没有一个敢站出来,怕什么?怕领导整、怕丢工作、怕同事戳背脊梁。因此,大家都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总会有人站出来的”。但是,不可能每个学校都有领导整不倒(比如离退休教师)、又知道内幕的人。可想而知,体制改革难度有多大。 3 、诚信困境 商鞅变法开始的时候为了建立与民众的诚信关系,不惜用五十两黄金重赏敢于站出来把一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的那个人。当现在的领导习惯于讲空话、套话、假话、废话,民众也对此习以为常的时候,忽然有一天,领导说了“从今天开始改革,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揭露不良现象,揪出腐败分子,推进体制改革”,大家信吗?担心一旦真的触及领导自身的利益和尊严的时候,他会恼羞成怒,到时候倒霉的是自己。 4 、从众困境 “皇帝的新装”中那些大人应该有从众心理,“大家都不说,为什么要我说?”随大溜一般不会有什么危险。只有懵懂的小孩不知道这些条条框框,大胆的说出来,事情才有了转机。 5 、成绩困境 说体制的不好,领导总喜欢把成绩拿出来反驳。就像科研体制,领导会说现有的体制没有问题,不是已经有很多很大的科研项目成功了吗?但是,百亿、千亿乃至万亿元的科研经费就算是扔在水里也会把大鱼小虾砸晕而有所收获,何况我们科研人员大部分还是纯洁善良、负责任的。尽管他们认识到了科研管理、利益分配的种种不合理,但还是做出了很大成绩。 记得学校以前有个教师,成功地将汽轮机效率提高 1% ,就获得了院士荣誉。作为体制的最高领导,能不能想想提高一下经费有效利用率的 10% ,哪怕是 1% ? 6 、沟通困境 有些领导只喜欢听支持自己观点的言论,对其余“异端邪说”没有认真思考就紧闭眼睛、捂上双耳,如此的选择性失聪、自欺欺人的自圆其说,将是改革的巨大阻力。 要想一想,当初托举你当上领导的体制一定是健康、公正、透明的吗?怎么能保证你是最适合的那一位?你的思想是人民的先进思想的集中体现吗?有没有“与时俱进”的不断更新,适应现有发展阶段的需要?你是否只愿意听校长、教授们的言论,对普通教师的诉求置之不理? 7 、利益困境 领导常常是既得利益者,体制改革就要革自己的命,所以拼命维护现有体制,只愿意做一些不痛不痒、似是而非的改革。
2447 次阅读|18 个评论
学术创新的语言困境与“发展语言学”的构建设想
热度 1 pww1380 2012-11-18 14:50
信息文明之光( 59 ): 学术创新的语言困境与“发展语言学”的构建设想 (人文社科版) ——学术思想与文学艺术的创新 语言演化与动态发展的动力 杨文祥 提示: 本博的理念坚守: 理论原创,版权所有,促进信息 - 知识 - 思想资源共享,共建信息文明。 本博的行为准则: 诚恳交流,欢迎转载,剽窃必究,合理转载办法详见本博公告栏内容。 ————博客: 信息文明之光 语言,无论是现代汉语还是现代英语,也无论是当今世界人们所正在使用的哪一种语言,都 是对人类过往经验的记录与表达的思维形式,是对既有世界——已知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描述工具和交流手段 。 于是,语言不但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是使用语言的人们“约定俗成”的历史产物,语言的功能是对历史的记录和对现实的表达、描述与把握。因此, 语言的本色是历史的和现实的,同时也是守成的和保守的 。 创新则是一种对未知的新境界的探索,同时也是对一个未知的新世界的构建。 于是,创新是超越历史和现实的,是“前无古人的”,因此, 创新的本质是开创的,超前的 。 在人类进行各方面具有创新意义的智力活动中,学术思想创新和文学艺术创新无论是对其创新过程的描述与记录还是对其创新成果的总结与表达,都别无选择地要借助语言这一思维形式与表达工具。 这样,就先天地决定了学术思想和文学艺术这两个领域的创新必然泾渭分明地划分为两个层次——特定 语言现有表达功能限度之内的创新和超越该语言现有表达功能限度的创新 。 鉴于语言先天具有的守成性和保守性,在语言现有表达功能限度之内的创新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创新”,而超越现有语言表达功能限度的创新则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创新 。 这就是说,在学术思想创新和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如果创新者遭遇到“难以言说”甚至是“词不达意”的语言困境,我们就有必要对自己所进行的创新做一创新层次分析,看其究竟 是一种“在语言现有表达功能限度之内的相对意义上的创新”,还是一种“超越现有语言表达功能限度的绝对意义上的创新” 。 如果 是一种“在语言现有表达功能限度之内的相对意义上的创新”,便说明阻滞于语言困境之中的创新者的语言表达和表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以适应这一创新的实际需要 。而如果 是一种“超越现有语言表达功能限度的绝对意义上的创新”,则说明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本身需要创新和发展,以适应语言实践,首先是与学术思想创新和文学艺术创作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语言实践的现实需要 。 这就是说,创新,即创造性的工作,无论是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思想创新还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文艺创作创新,当这一创新达到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境界时,就必然面临一个超越学术思想和文学艺术创新之外的新问题和新障碍,这一新问题和新障碍就是 学术思想 - 文学艺术创新与表达这一创新的语言形式的矛盾 。 譬如上文中出现的“学术思想创新和文学艺术创新”这一现代汉语短语,为了表达这一短语所无法表达的“学术思想创新与文学艺术创新对思维形式和语言表达功能所具有的共同的现实需要”以及由于这一现实需要所形成的理论上的内在联系时,是否可借用英文的构词方法,表达为“ 学术思想 - 文学艺术创新 ”这种目前并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表达形式?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本人在专业研究中经常需要使用的“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知识时代”、“知识社会”等概念和相应的名词与术语。可是在表达 既含有信息社会和信息时代因素,又具有某些知识时代和知识社会特征的由信息社会初级阶段被称之为“信息社会”的社会形态向作为信息社会中级阶段的知识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却没有相应的名词和术语来准确地表达这一理论概念 。为了能够准确表达这一理论内涵,我经常借用上述这种英文造词法,将其分别表达为“信息 - 知识时代”和“信息 - 知识社会”。当然,这种对英文造词法的借用,目前还有待于现代汉语和相应语言规范的发展实践的认可。 当代中国是一个历史内涵无限丰富的社会形态——既包含大量的农业文明和农业社会的历史遗存,又在逐渐衍生工业文明和工业社会的历史要素,与此同时,在全球化、信息化日益严峻的挑战面前,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乃至知识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时代要素也在迅速生长,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新型的文明历史形态——信息文明业已在事实上,即在社会实践上启动了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实践。 如何运用一个众所公认的简洁明晰的概念和相应术语来表述和概括当代中国这种高度复杂的社会形态显然是目前的现代汉语所难以承受的历史之重 。 另如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这些建立在物质资源基础之上的人类文明形态,究竟应统称为“物质文明”还是“物质型文明”?若统称为“物质型文明”,是否有文字过于冗繁之嫌?而若统称为“物质文明”,显然又有与目前在传统思维定势之下的语言实践,尤其是日常口语实践中的“物质文明”相混淆之忧。 再如本文提示中所出现的组合名词“信息 - 知识 - 思想资源”,就是本人为了具体地展示信息资源作为人类的智慧资源和人类社会的精神资源的不同层次的信息资源内涵而借用英文的造词法所生成的术语——专业学术名词。为了能够在学术创新实践中充分而准确地表达和揭示本人的学术思想,目前我别无选择。至于这种借用外文造词法所生成的现代汉语组合名词和专业术语究竟能否为当下的专业同行和现代汉语研究界所认可与接受就不在本人的考虑之中了。 一个清醒的学者,决不会因噎废食,削足适履,囿于语言学的某些已经落后于语言实践的所谓规范而停下自己学术探索的脚步。至于这些探索的成功与否,学术价值几何,则只能将其交付当下的语言实践和现代汉语的未来发展实践去做历史的和实践的检验,而决不可囿于现有语言的局限而畏首畏尾,患得患失 。 类似的情况还有, 建立在信息资源这一具有精神属性的资源基础之上的人类文明,究竟应称之为信息文明,精神文明还是精神型文明 ? 学术思想 - 文学艺术创新与表达这一创新的语言形式的矛盾以及这一矛盾所造成的诸如此类的语言困境曾令我困扰不已。在这种语言困境的长期困扰之下,我不得不进行语言学理论上的反思。 语言不但是人类思维的形式和表达思想实现思想情感交流的工具,在人们创新性的思维深度超越了现有语言承载和表达能力的情况下,这一思维的形式和思想感情的表达与交流工具又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成为限制和束缚人们进行有效思维和表达的精神桎梏 。 于是,这一反思就得出了一个学术结论,一个这样的学术结论: 为保持语言的生命活力,使其能够有效地发挥其作为思维形式和表达与交流工具的现实功能,语言必须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伴随语言实践和学术创新的现实需要而不断发展,以便与时俱进地不断深化与强化其功能。与此同时,还有必要建立一门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对语言的发展实践进行具有当今时代历史高度的理论总结和理性指导 。 这一语言学新的分支学科就是“发展语言学” 。 发展语言学应该是以 人类语言的发展 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分析人类语言 形成、发展、演化与嬗变 的各种影响因素,总结和描述人类语言的形成、发展、演化与嬗变模式与规律,预测语言未来发展与变化趋向、模式、相关影响及应对措施的一门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为一体的专门学科。 在此,有必要对 发展语言学 与 普通语言学 的关系做一简要辨析。 普通语言学是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一门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 发展规律 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 这样,“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便构成了这两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共同的研究内容,形成了这两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的交叉。 如何对待“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这一共同的研究内容,这两门学科 无论是在学术视角上还是学术地位上都是不同的 。 从学术视角而言, 普通语言学 是用一种 宏观的视角 对“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进行 全景式的整体把握与静态描述 。而 发展语言学 则是用一种 相对微观的视角 对“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进行 渐进的和累积式的动态分析和具体描述 。 从学术地位上看,对于 普通语言学 来说,“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仅仅作为该学科 多方面研究内容中的一个地位并不突出的组成部分 而存在,而对于 发展语言学 来说,则是这一专门学科的 主体内容 。 为全面落实发展语言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功能, 发展语言学 不但应该有进行 人类语言形成、发展与演化一般规律的总论性的研究 ,还应有自己的 分论性的研究和相应的分支学科 ,如(现代)汉语发展语言学、(现代)英语发展语言学等。 这样,作为发展语言学的重要学术功能和社会任务的“系统研究分析人类语言 形成、发展、演化与嬗变 的 各种影响因素 ,总结和描述人类语言的 形成、发展、演化与嬗变模式与规律 , 预测语言未来发展与变化趋向、模式、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对于人们语言实践的现实需要,尤其是上文所述的那种为突破现有语言功能的局限,实现绝对意义层次的学术思想创新和文学艺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 如果用反证法和逆向思维的方法作深化一步的思辨,我们更能够得出以下这一理论认识: 人类语言实践不断发展和深化的现实需要, 尤其是与语言应用实践紧密相关的学术思想创新和文学艺术创新对突破现有语言局限的现实需要,是语言发展、演化与嬗变的最重要的现实推动力 。 参见:杨文祥《谈汉语“同词异体”现象及处理》,刊载于香港《语文建设通讯》, 1999 , 10 , 61 期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4135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苑轶闻-10:华罗庚险遭活埋
热度 14 sqdai 2012-5-6 19:26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史提及的高校中,西南联大是一所奇特的大学。办学条件极差,而办学效果颇佳。那里群贤毕至,学风严谨,团结向上,人才辈出,而师生的生活之艰苦超乎人们的想象。华罗庚在西南联大度过了八年艰辛而硕果累累的时光,这里只说几件遗闻逸事。 先引述华先生本人的两段回忆文字: “想到了 40 年代的前半叶,在昆明城外 20 里的一个小村庄,全家住在两间小厢房(还没有现在的办公室大)里。食于斯,寝于斯,读书于斯,做研究于斯。晚上一灯如豆。所谓灯,乃是一个破香烟罐子,放上一个油盏,摘些破棉花做灯芯,为了节省菜油,芯子捻得小小的。晚上牛擦痒,擦得地动山摇,危楼欲倒,猪马同圈,马误踩猪身,发出尖叫,而我则与之同作息。那时,我的身份是清高教授,呜呼!清则有之,清者清汤之清,而高则未也,高者,高而不危之高也。”(见文 )。 “回到昆明以后,吃不饱,饿不死。那个时候,有句话叫‘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记得有这么个故事:教师在前面走,要饭的在后面跟,跟了一条街,前面那个教授实在没有钱,回头说:‘我是教授!’那个要饭的就跑掉了。因为连他们也知道,教授身上是没有钱的。”(见文 )。 苦也罢了,在战争环境下,西南联大的老师还常有生命之虞。华罗庚先生在日机的一次空袭中险些丧身。故事梗概如下。(见文 )。 当时,昆明是抗战的大后方,美国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总部的志愿官兵就驻扎在这里,从而成了日寇轰炸的一个目标,空袭连绵不断。因此,除了有大型防空洞以外,各家各户自己挖了防空洞,以便随时去躲。洞子不算太高,里面有几个土墩,可以蹲上几个人。华家的防空洞与同事闵嗣鹤(曾是华罗庚的门生)家的防空洞相距不远。有一回,空袭警报响起后,人们进入防空洞,而日机却久久不来,华罗庚对家人说,他要去闵家的防空洞“做客”,与闵嗣鹤探讨数学问题。谁知,华进了闵家防空洞不久,一批敌机到了上空,一阵狂轰滥炸,顿时掀起大量黄土,把闵家的防空洞掩埋得严严实实。多亏闵家有个人在听到爆炸声后伸手抱住了自己的头,手和头没全给埋住,赶紧把洞内的其余的人的脑袋扒了出来。闵嗣鹤给刨出来时,所穿的长袍的正襟被扯得精光,变成了裙子;华罗庚更惨,口鼻里全是泥土,耳朵震出了血,他在眩晕中醒过来时,摸摸自己的脑袋:还好,总算没给活埋掉。要是真给活埋了,数学界就会失去一位奇才,我国的数学发展史就会部分地改写了。 那时的生活真是清苦,华罗庚家孩子多,底子薄,难处更多些,一家人穿着寒酸,华自己终年一袭看不清底色的旧长袍,面有菜色。 1945 年,第三个儿子降生,穷得进不了医院妇产科,只得请女儿同学的做医生的家长到家里接生。给小儿子起什么名字呢?——叫华光吧,一来盼抗战早日胜利,中华重光;二来家里的钱已花得光光的了! 一向关注华罗庚的长者熊庆来(时任云南大学校长)看到此景十分心疼,几次拿钱给华的夫人吴筱元,说清是借给他们的,华总是将钱退了回去,并说:“非常谢谢,我还可以维持。”熊庆来请华罗庚到云南大学兼课,挣些“外快”,华罗庚为了集中精力做研究,也没去。熊只得把他最优秀的学生送到华家补课,华才答应了。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含辛茹苦,始终专注于教学和科研。华罗庚更是日夜奋战,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他的最重要的学术专著《堆垒素数论》的初稿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降生的。在困境中形成的书稿也是命运多舛,这是后话。 我联想到,现时的年青学人常在抱怨做学问的环境不够理想,不妨与前辈做一些比较,可能会有一些新想法。 参考资料: 1. 华罗庚 . 春风吹拂换人间 . 人民日报, 1963-10-5 . 2. 华罗庚 .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 浙江日报, 1981-5-11 . 3. 王元 . 华罗庚(修订版) .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写于 2012 年 5 月 6 日 【链接】同类博文 1 科苑轶闻 -1 : “ 自杀俱乐部 ” 的故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79512 2 科苑轶闻 -2 :大理石先生、钱学森手稿及其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79827 3 科苑轶闻 -3 :没有牺牲 哪有成功 —— 记航空事业的先驱者利林塔尔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372do=blogid=380206 4 科苑轶闻 -4 :苏步青 “ 背榜 ” 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80546 5 科苑轶闻 -5 : 冯 · 卡门访华历险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81061 6 科苑轶闻 -6 :呆头呆脑的科学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81156 7 科苑轶闻 -7 :语不惊人死不休 —— 记赖特希尔的一件感人轶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81546 8 科苑轶闻 -8 :钱令希恭录《家训》育后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81965 9 科苑轶闻 -9 :呆头呆脑的科学家(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43618.html
个人分类: 名人纪实|10550 次阅读|20 个评论
谁该主动表白-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与出路
热度 2 lxchencn 2011-5-5 11:10
月亮之下,林荫道上,离别前夕,顾往瞻前,依依惜别,没有未来,冬去春来,几经坎坷,重聚首,忆往昔,悔当初,只缺表白,错失良机,无复矣!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成果涌出,然养于深闺者多矣,养者叹何人识君?伯乐何在?只能明珠暗藏了,公司、工厂、市场人士也正苦不堪言,成果何在?无果可用,谁人供我技术、成果、产品?怪你无成果耶?非也!怪你不要成果耶,非也!没有主动送耶?没有主动找耶?只缺一句表白,请谁先说?时机不等人,请向你的目标表白!趁早呀!
2487 次阅读|1 个评论
现代儒学的困境
热度 3 snzgdushu 2011-5-2 23:07
儒学在传统中国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不论是个人和家庭的伦理还是国家的典章制度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儒家原则的支配。从长期的历史观点看,儒学的主要成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然而现代的儒学已然成为余英时笔下的“游魂”。引用一篇文章里说到的:“如果说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面对的问题是娜拉出走之后,该往何处去的问题,那么对于当代知识分子而言,最为紧迫的问题则是娜拉在发现无处可去之后,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问题。”儒家目前在大陆的处境比较尴尬。首先,建制性的儒学已经不能成为今日中国政治制度赖以建构的政治哲学。按余英时的说法:“制度化的儒学已经死亡。”其次,思想性的儒学已经基本丧失了对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力。那么造成儒学今日困境的原因何在?儒学是否还有其出路呢? 按照马克斯 • 韦伯的观点,儒学本身包含有阻碍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然而,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儒学本身就包含有“内转”和“外推”两个方面,而又偏向于“内转”。儒家注重“内圣外王”之道,历代圣人都要通过提升自身道德以达到政治的王道。所以本文就从“修己”与“治人”两个方面来讨论儒家思想本身是否具有排斥现代政治哲学的思想内核。 一、治人 儒学的建制性——儒家历来注重其学说思想的实际应用,这一点从其内圣外王的思想可以看出。儒学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在于其全面性。陈寅恪曾从历史的观念来分析儒学的重大作用:“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之具体之实现。故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巨者,是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这就是今天所说的建制化。建制化涵盖了诸多领域。而随着社会的解体,儒学也就慢慢失去了它的落脚点,而逐渐成为“游魂”,儒学已经不可能恢复以往的主宰地位,不再能全面安排人生秩序。 “儒表法里”——儒家与法家可谓极端对立的两种学说,自汉以后,儒表法里即为传统。仔细看来,法家的地位也许正和今日的现代政治哲学有着某种契合。儒家的吏治观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以 伦理中心主义 为原则,主张行政正义优先,其终极目标是“王道”,即仁政;而法家的吏治观则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上,以 权力中心主义 为原则,主张行政安全优先,即“霸道”。 儒家由伦理上的长幼尊卑推出一种“人各亲其亲、长其长,则天下平”的政治秩序,而且这种秩序是由五服、小宗、大宗这类族缘亲疏观念决定的一种小圈子原则,也就是费孝通说的“差序格局”,是一种 小共同体本位 。亲疏不同,人际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也不一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些关系对双方都有约束。所以原始儒家虽然讲君权父权,但并不等于绝对专制。相反,从上述原则中还可以推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其君”之类的民本思想。后世由此发展出一套仁政学说。“儒为帝王师,教君行仁政”、“天听自我民听”、“顺天应民”之类都强调行政正义。因此有对于官员的道德要求,从圣王发展出“ 从道不从君 ”的人格追求。而其小共同体本位又造成了行政中讲人情、分亲疏、形成小圈子的弊病。儒家在用人上讲究推贤,贤者为君,和柏拉图的哲学王相类似。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多恶果,例如门阀、拉帮结派等。这反映出儒家所讲求的道德理想与现实操作之间的差距。 这些也导致儒家的吏治思想往往只是在理念上受到独尊,而实际吏治则按法家一套运作,按照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而秦即行法家制度。法家实行编户齐民,对于儒家的人伦关系多有否定,“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鼓励“告亲”,提倡“家好族好不如权势好,爹亲娘亲不如皇帝亲”,便于皇权的绝对实现。同时其吏治以行政安全优先,为此可以放弃行政正义,甚至是行政效率。针对儒家的小圈子,法家还提出回避制。 儒表法里的传统似乎可以映射到现代,不同的是儒学在现代的处境更为不乐观。 三纲五伦——首先是对于三纲五伦的一些澄清。“三纲”与“五伦”实际上是两个东西。我们先说“三纲”。三纲并未在先秦任何儒家经典中提到,它最初源于法家,《韩非子》有云:“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乱” 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正式确立“三纲”之说。《白虎通义•三纲六纪》称:“三纲者何?……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可见,“三纲”是在汉代从法家思想中硬塞入儒家思想体系中的观念。 然而,“三纲”毕竟“来路不正”。尽管“三纲”已成为了汉代以后儒家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分,但在原儒的思想体系中,存在着很多与“三纲”本身相抵触的观念,如孔子曾说:“君待臣有礼,臣事上以忠”,孟子的表述更为激进:“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第三节) 由此,两种内部相冲突的思想经过整合后,实际上形成了这么一种结果:“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为子纲,父不正,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这句话的出处需待考证,但是这句话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儒家,即一个强调“权利”丝毫不弱于“义务”的儒家。而“义务观念重于权利观念”,则是当今很多人对儒家的一种误解。 再谈一下“五伦”。从字面上理解,这五种伦理规范其实没有任何问题,那么为什么从清末以来,“五伦”会和“三纲”一道,经受了新知识分子那么多的非难呢?这仍然要归于我之前所提到的一个观点:“你所认为的儒家观念,并非历史上实践的儒家观念;而历史上实践的儒家观念,并非本源的儒家观念。”《孟子•滕文公上》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是“五常”的最早出处。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父子、君臣、夫妇等等,都是一种对等和双向的关系,至少从字面上,我们看不出尊卑高下之别。事实上,“五伦”在后世也并非如很多人想象的是一种“吃人的礼教”。我们知道,宋代是理学成型与儒家道德规范最终取得统治地位的时代,但即使在宋代,司马光也在《家范•夫妇》中写道:“夫妇以义事,义绝而离之”。而更早的时候,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也写道:“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夫妇可以因为对方的人品道德有问题而离开对方,这和我们想象的那种男尊女卑、没有婚姻自由的传统文化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那么,我们印象中那种荒谬绝伦的“三纲五伦”到底出自何处呢?事实上,我们今日所批判的很多属于“糟粕”的儒家思想是明清,尤其是清代所遗留下来的思想。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实际上并未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儒家典籍中,它的来源是一段清代的戏文。而赞颂为夫守节的“烈妇”的风气,实际上也是从明代之后才有的。原儒中从没有要求人们为了纲常伦理牺牲生命。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说的“杀身成仁”,实际上赞扬的是为价值的自我实现而牺牲的精神,最终指向的是个人,而不是伦理。 二、修己 儒家思想在修己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毫无疑问的。 五常——即我们通常所言的“仁义礼智信”。除了前面提到过的“三纲五伦”之外,“三纲五常”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另一种并举。事实上,“五常”与“五伦”一样,都是原儒的观念。在“仁义礼智信”中,我们读不出任何与“专制”、“扭曲人性”相关的内容。 核心思想——仁。中国哲学以生命为中心,注重人的主体性与内在道德,儒释道三家也都以生命为中心。儒学的中心思想就是“仁”。“仁”是一个很大的观念,什么都可以归为“仁”,可以往“仁”里面装。“仁”与“智”是紧密关联的,孔孟对于“仁智并举”都有探讨。孟子云:“仁且智,圣也。”孔子云:“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等等。“仁”、“智”是以成“圣”为目标,指出道德人格向上发展的最高境界,指出了人生的最高理想。外在地讲“仁”的作用是遥契性与天道,人智圣德本体不是封闭的,而是直往上通,于天命天道遥遥地相互契接。牟宗三在其《中国哲学的特质》一书中提出孔子的“仁”有两个特点:第一,“觉”,就是悱恻之心,即孟子所说恻隐之心或不忍人之心,第二,“健”,《易经》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谓健可以说是“维天之命,於(音 w ū)穆不已”,是纯粹精神上的创生不已。进一步讲,“仁”以感通为性,以润物为用。感通是生命的层层扩大,而且扩大的过程没有止境,所以感通必以与宇宙万物为一体为终极,也就是以“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为极点。润物是在感通的过程中与人以温暖,并且甚至能够引发他人的生命。“仁”即代表了真生命。 儒学的君子理想——君子是修己治人的枢纽,修己即成为君子,而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君子即一种道德的理想。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实践仁的方式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礼”。君子即以内心的仁为根本而同时在外在的行为方面又完全合乎礼的人。关于君子的思想有很多,“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除此之外,相对动态的君子思想即“弘毅进取”。可见,“仁”对于人的修身作用是很重大的。 孝——儒家“孝”的观念是被批判得比较猛烈的。“孝”不仅是父子之间的,而且君臣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归为父子关系,“君为臣纲”。如今在三纲之中,君臣之纲是受到打击最大的。然而“父为子纲”在今日仍然保留着它的一定的影响力,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也有其一定的意义。 人生的最高奋斗目标——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写道:“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句话与孝经的宗旨“终于立身”很类似,同样是以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为落脚点。 看过这些书,我的一个比较直观的感觉就是,儒学思想的特征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柔”。可能这个词用的不恰当,姑且这样了。“柔”的原因就在于其道德性。修身思想之柔自不必说,然其治人思想亦不带有专制色彩,而是本着礼和道德来规范人的行为,其政亦建立在道德性之上。它的整套体系就是在德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儒学那里政治是践行道德的途径,而一般的统治者希望的是让道德服务于政治。若要使孔子的高尚道德在公领域内成功地转化为现实,就必须满足这样一个预设:“人人皆圣人”。然这很难做到。孔子自己“五十知天命”,颜回因“三月不违仁”而受到孔子的赞赏,他们尚且如此,更无论平民百姓了,可见为仁难矣。再者儒学的可操作性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儒学提出了为政的终极目标和现实秩序,但是它没有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也就是它的弱点所在。 我认为儒学的“柔”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和政治哲学有任何道德性之外的本质冲突,而的确是在其操作化的过程中的问题,而其操作化的问题根源仍在于其思想本身的柔的特质。这也许也是它在现代处境尴尬的根源。然而儒学作为“日用常行”的用途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在中国目前缺乏主流价值观念的情况下,新的价值仍未建立,旧的价值观念已经被打倒,儒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它在私领域里的销声匿迹是可怕的。 总结起来,儒学思想并不都是与专制和戕害人性相联系的,它在修己方面对于塑造民族性有很大的意义。同时它有很多对个人主体性的重视,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尊重。而一个尊重个体自由的政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自由经济;二、有限政府 ;三、政教分离。可见在“修己”与“治人”方面,儒学的思想理论与现代政治并没有本质上的直接冲突。而在儒学的现实操作层面上,儒学不可能再企图由内圣直接通往外王。 三、儒学的出路:“日用常行”的儒学 之前看过甘阳的观点:儒学在纯学术的道路上发展。类似的,余英时提出儒学的日常人生道路。儒学的外王在现代环境下注定无法实现,但其内圣的理想意义重大。中国目前缺乏的是一种主流的价值观念,而儒学作为修身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为什么中国对于传统的观念会有如此彻底的遗忘呢?这和中国的传统有关,在近百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走的是一条激进的道路,而相对不那么激进的观点则被冠以保守的名号。余英时说:“思想与现实完全分了家,便只有在激进的轨道上向前飞驰。”由于中国不注重对于传统文化的保守,导致了旧的观念被打倒而新的文化价值仍未建立的断层。 原儒的真正始点就是“修身”,儒家千言万语无非是要我们把做人的道理融化在日用常行之中。然而儒学对于公领域并非没有影响,只是它已经无法施予直接的影响。我们知道制度的执行离不开人的运作,越是高度发展的制度越需要高品质的人去执行。而儒家思想对于高品质的人的塑造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儒学的思想似乎有其不可操作性,它的思想和现实之间似乎有着“层次谬误”。将儒学操作化也可以说是将它庸俗化,必然脱离其原始的意义,而成为法儒、道儒。要保留纯儒,我认为只能在教育等思想领域内,将纯正的儒学精华熏染到人们的思想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儒学日用常行的作用。 作者:郭洁
个人分类: 且行且思|3188 次阅读|2 个评论
变更题目的困惑与积极思考(适用本科生)
cuitmail 2010-12-30 17:23
【题记】括号中粉色的文字都是积极思考的方式,如果这样积极地思考,你还会随便换题吗? 应届本科毕业生做学士学位论文,题目一般都是指导老师提供的。拿到老师给的题目,如果学生对题目没有足够的准备,或对题目不感兴趣,或等待指导老师能带自己写等等情形下,如果在遇到困难较多或困难久拖不决时,学生就容易有想换题目的想法。能不能换题目?自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然而换题目之前,让学生多考量一下,用积极地态度去克服暂时遇到的困难,也是毕业论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这也是所谓的培养情商和逆商的重要一环吧。在此,将我指导学生的一篇小短文发布出来,敬请您阅读指正。 有些同学的论文写不下,写不出来(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就想起了换题目或变题目,并问我这样做可以吗(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 我的答复是: 满足一定条件就可以,但不能想变就变 (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才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原因是: 1. 当你的研究工作证明题目本身有问题 ( 很多事情都有利可图,但是你必须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巴菲特 ),则可以按你正确的方向来重新审题和命题。 2. 当题目没有问题, 你自己做不下去时 , 可能是你自己出了问题(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 2.1 没有办法、没能力。这不是变更题目理由,因为题目是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如果这样回应老师,只能表明你自己还需要再留读一年( 成功者往往经历了更多的失败,只是他们从失败中站起来并继续向前。 )。 2.2 简化题目,减少难度。这不是变更题目的理由,因为题目刚开始做,试着做是能做出东西来的,重要是要有耐心。( 成功就是不断地再来一次。 ),也许一开始看到的难度,是因为不了解造成的,做多了熟悉了,就自然简单了。 2.3 不感兴趣,没想法。这也不是变更题目的理由,因为论文就是考验和锻炼,自开题以来你为什么不去试着做些准备,为什么不联系老师,为什么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自己的想法呢。只能说明一点,在论文这件事上,你本身就没有做什么充分准备( 有一种被动的兴趣,就是因为准备的充分,最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只是跟着感觉走。这点感觉在做论文上没有说服力。 2.4 换个题目,才有思路。有一次换题,就有二次换题,甚至更多。以始为终,万事不覆,忠诚常常是投桃报李的( 如 善良给人幸福,也给人美、爱情和力量。 )。坚持、坚持、再坚持,要用成绩、成果、事实来说明有必要更改题目,而不是用想法。其实最善变的是想法,尤其是初步写论文的人更加易变( 一条锁链,最薄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 )。 2.5 我担心这样下去会浪费时间(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 3. 当题目没问题,你也没问题时 ,就更需要有一份坚持之心( 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现在我低着头,并不是在妥协,我只是为了有一天能把头抬得更高。 ),创新的勇气( 许多人整天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他不是懦夫,却从不用一个理由证明他是勇士。 )。做论文对大多数人来讲,并都不是享受。其实人更多的时候是苦中做乐( 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舒舒服服,过辛苦日子。 杨澜 )。 4.老师你不明白,其实无论题目和我怎样( 命运不是机遇,而是一种选择。命运从来都不是一种可以等到的东西,而是一件需要去完成的事情。 ), 都是找个借口为了应付毕业 (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你就放我一马( 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 5. 无论如何不更改题目,坚持做到底 ( 人生就像骑自行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爱因斯坦 )。论文不就是一件事情吗,( 生活能选择吗?永远都像现在这样,我羡慕你清闲,你羡慕我钱多。姚明 )认真地去做,和生命中的其他事情一样 ( 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财富或荣誉,而是来自于做了一些值得做的事情。 ) ,要保持忠诚( 有一种东西不可能拥有,就像阳光可以照在脸上,写在心上,但不可以握在手上。 )。 【后记】人的右边是山,爬山遇仙;人的右边是谷,入乡随俗。(根据台湾作家 林清玄 的演讲词演绎),与大家共勉。2010.12.30.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4527 次阅读|1 个评论
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出路——本科毕业论文
热度 1 peterlian 2010-11-13 10:22
近年来,俄罗斯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世界的广泛议论。很多学者及专家认为俄罗斯正在崛起为世界强国,同时俄罗斯人民也充满自信,宣称俄罗斯必定成为世界强国。无论如何,这都反映一个事实:俄罗斯经济正在迅速增长。种种迹象也表明俄罗斯经济正在迅速崛起。 一、俄罗斯经济现状 描述俄罗斯的经济现状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我们对俄罗斯的经济现状的描述,主要从俄罗斯的经济规模、投资环境、外汇储备、人民生活水平、俄罗斯的金融体制建设等方面进行的。 (一)、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苏联曾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并没有保持住这个地位,经济规模迅速衰退。但是 1999 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却保持了连续的增长态势,增长势头强劲。从 1999 年至 2005 年,俄罗斯 GDP 总量分别增长 6.4% 、 10% 、 5.1% 、 4.7% 、 7.3% 、 7.2% 、和 6.4% ,其中工业分别增长了 10.2% 、 11.1% 、 4.9% 、 4.0% 、 7.5% 、 6.1% 和 4.0% ,农业分别增长了 17.1% 、 12.7% 、 11.4% 、 2.9% 、 5.7% 、 2.9% 和 2.0% 。 2005 年,俄罗斯的 GDP 总量已经达到 21.665 万亿卢布,约合 7700 亿美元,人均 GDP 超过了 5300 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 2006 年一月的 GDP 增长了 6.4% ,工业增长了 4.4% ,农业增长了 1.4% 。 俄罗斯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俄罗斯在经济增长排名中位列第三,仅次于中国与印度。 (二)、投资环境大为改 俄罗斯成立之初,投资环境极其恶化,不仅外国资本很少进入,就连本国的资本都大举外逃。仅 1992 年至 1997 年的五年中,俄罗斯外逃资本就将近两千亿美元,堪称世界经济的输血者。九十年代末,俄罗斯进行经济改革,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大举招商引资。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而且原来逃离的本国资本也相继返回本国。截至 2005 年年底,俄罗斯吸引外国投资总额达 536.51 亿美元,其在世界投资吸引力排名榜中的位次也从 2001 年的第 32 位上升到 2005 年的第六位。 (三)、外汇储备及贸易大量增加 苏联时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虽然也进行相互的贸易交往,但是对外汇储备看得不是太重要,同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很少甚至不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因此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很少。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加速融入西方社会,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外汇储备,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外来方面就很困难。九十年代末,俄罗斯进行经济改革,不断积累外汇储备,使得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截至 2006 年 10 月 1 日 ,俄罗斯黄金外汇储备已达 2660 亿美元。 1 月至 9 月黄金外汇储备就增加了 837.57 亿美元。 同样俄罗斯的贸易也迅速增加。 2005 年,俄罗斯对外贸易总值达到 3317 亿美元,其中出口 2206 亿美元,进口 1111 亿美元,贸易顺差 1092 亿美元,比 2004 年分别增长了 34% 、 34.6% 和 28.9% 。 2006 年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也出现迅速增长,截至 2006 年 9 月,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位 3378.2 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 28.8% 。 (四)、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民生活水平越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经济的现代化程度也就越高。近年来俄罗斯不断进行经济改革,使得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俄罗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俄罗斯的失业率的降低、俄罗斯银行的个人存款额的增加,人们追求高档消费品等等。 2005 年 12 月俄罗斯失业人数为 568.1 万人比 2004 年同期下降 7% , 2005 年全年月均失业人数为 562.9 万人,比 2004 年降低 6% 。 根据俄罗斯中央银行数据, 2005 年 1 月至 9 月俄罗斯个人银行存款总额达到 2.46 万亿卢布,比 2004 年同期增长了 24% ,一年以上的长期存款的增加幅度为 30% ,占全部存款的 61% 。 (五)、俄罗斯的金融体制不断完善 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发展,前苏联时期单一银行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以至于无法满足俄罗斯当前经济的发展,俄罗斯政府对金融体制进行了改革。在经历了 1998 年金融危机以后,俄罗斯银行部门的结构及其在转型经济体制下的功能得到了重新优化。到 2000 年末,俄罗斯银行体制又获得了稳定体制的特性,二级银行体制的主要特征得以确立,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普京执政以后加快了金融体制的改革,在健全相关立法,整肃经济秩序和投资环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 2000 年初国家杜马开始审议对《俄罗斯中央银行法》、《银行与银行业务法》等的修改与补充,主要目的是预防问题银行和破产银行的资产流失,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破立程序,扩大国家和监督机构的权限,追究问题银行创办人和经理的责任。 2001 年末,普京最终同意由中央银行拟定的渐进式改革方案 ---- 《俄罗斯银行部门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的完善,俄罗斯金融体制已经逐渐地完善起来。 二、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经济正在迅速崛起,经济前景一片大好,但是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俄罗斯经济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俄罗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经济结构问题突现 所谓经济结构就是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它有多重含义:( 1 )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来考察,则主要通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和构成来表现。( 2 )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考察,则包括产业结构等。( 3 )从所包含的范围来考察,则可分为国民经济总体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等。( 4 )从不同角度进行专门研究的需要来考察,又可分为能源结构、材料结构等。 我们研究俄罗斯的经济结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方面,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来考察。前苏联时期,为了与美国争霸抗争等,苏联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忽视发展农业,导致俄罗斯的产业结构出现严重的畸形。俄罗斯成立之初,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由 1991 年的 13.4% 下降到 2004 年的 6% 。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从 1991 年至 2004 年处于 40% 至 49% 之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则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由一 1991 年的 35.9% 增长到 2004 年的 55% 。 目前俄罗斯三大产业的比重看似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第二产业比重稳定,第三产业比重偏高,是典型的现代化经济国家,但是这里面却有很多问题,农业比重所占的份额下降,并不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发展了现代农业,而是由于长期忽视了农业的发展而导致的结果。第三产业所占份额的增长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存在,它不是由于俄罗斯经济正常的现代化过程带来的,而是由于前苏联经济体制的崩溃,原来长期受到压抑的产业在俄罗斯成立后得到了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从俄罗斯能源在俄罗斯经济中的贡献来考察。俄罗斯是世界油气大国,能源产业是俄罗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能源出口一直占俄罗斯 GDP 的 20% 以上和外汇收入的 50 %至 60 %。在俄罗斯的出口能源中,最主要的是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目前国内生产总值 (CDP) 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石油、天然气的出口。据有关资料表明,石油天然气工业是俄重要的税收来源 (60% 的联邦收入 ) 。最近三年,俄罗斯能源出口增长了 18% ,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出口国。俄官方统计数据, 2005 年上半年俄罗斯石油出口在出口结构中的比重达 33% ,比 2004 年同期增长 2.1 个百分点。 2005 年上半年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让俄罗斯赚到了更多的石油美元。预计 2005 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大约为 900 亿美元。截至 2005 年 9 月 18 日 ,俄不仅提前偿还了欠巴黎债权人俱乐部的巨额外债,而且将黄金和外汇储备提高到了 1497.54 亿美元。 俄 罗斯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能源等初级生产要素的出口。作为一个大国的俄罗斯要想实现崛起就必须改变这种依靠初级生产要素的方式。近期国际能源价格走高,俄罗斯利用丰富的能源实现其经济的发展确实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但是一旦能源价格走低那么会严重影响俄罗斯经济发展。 (二)、经济体制问题 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 ( 通常为一个国家 ) 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经济体制,就它的直接含义来说,是一定的经济(包括生产、分配、流通)的组织形式、权限划分、管理方式、机构设置的整个体系。而社会的经济关系,即参 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单位、各个个人的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通过这样的体系表现出来。 探讨俄罗斯的经济体制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俄罗斯的经济体制。苏联时期为了维护国家政权,与美国争霸,苏联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经济生活由国家按照需求,根据一定的计划组织进行。苏联解体后,成立初期的俄罗斯对经济进行改革,采用休克疗法,实行市场经济,即经济生活由市场调节,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经济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 1 、计划经济体制的毒瘤依然存在。苏联成立以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后来的俄罗斯影响深远, 1992 年 1 月 2 日 ,俄罗斯正式实施休克疗法,实行经济自由化,转换经济运行体制,最大限度的取消经济管制;实行私有化,完成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转轨。这些方法措施在一定的程度上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但是误将经济体制、经济调节手段和社会制度混为一谈,造成了经济改革过程中体制与制度的混乱,使得经济体制中很多不合理的计划性因素依然存在。俄罗斯官僚体制中的计划性特征依然比较明显。虽然实行休克疗法,但是并没有消除不合理因素。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国家对经济的某些领域的管制比较严厉,经济制度混乱等等。此外,苏联时期计划经济给人们造成的影响深远,以至于在俄罗斯实行经济改革走市场经济时,俄罗斯人民还不能忘记计划经济而很快接受市场经济。相反,计划经济思想却对俄罗斯人民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于长期以来人们还倾向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没有政府的安排,他们不知道如何进行经济生活。 2 、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实行休克疗法,实现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在一定的程度上使俄罗斯完成了从生产者市场向消费者市场的转换,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瓦解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是政府在某些领域过分依赖市场,采取撒手不管的做法,将企业一概推入市场,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各种形形色色的非法经济活动应运而生,搞乱了经济秩序,扰乱了政府规划。经济自由化必然要求实行价格自由化、企业经营自由化和对外贸易活动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但是相关的体制、制度和法制没有完善,导致物价波动较大,影响社会和市场的稳定;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损害;金融自由化更是导致经济危机危害经济秩序,造成社会混乱, 1998 年经济危机就是很好的证明。在俄罗斯经济改革的过程中,经济体制问题就是如何有效调节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三)、俄罗斯的民族特性 俄罗斯的民族特性是民族思维跳跃,易走极端。这种民族特性的形成有着其历史渊源,也对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俄罗斯的民族特性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俄罗斯是一个地处亚欧之间的国家,从文化整体形态上包括文字、建筑、宗教以及王族婚姻更倾向于欧洲,但是又有很浓的亚细亚色彩。十九世纪以后,俄国思想界为发展道路争论不休,俄形成的西方派和斯拉夫派,以及随后盛行的欧亚主义,二月革命的欧洲道路与十月革命的东方社会主义的较量都反映出斯拉夫这个民族在地缘政治、社会制度和文化选择上的困境。从地理环境上俄国地处欧亚结合部,为诸种文明所环绕,西南是拜占庭文明的中心地带,南方是以穆斯林为主题的各草原山地民族所构成的伊斯兰文化的边缘,北边是诺曼人的海盗驰骋的疆场。有史以来的几次民族大迁徙过程中,欧俄尤其是南俄草原部都是这些过客的匆匆走廊。每一次大的民族征服都给它带来强烈的震荡,也令各种文明的影响混杂于其中,东西文明的交替使它历史上经历几次重大转折:基辅罗斯时它经历了带有希腊化城邦色彩古典时代,鞑靼人二百四十年的统治又经历了脱欧入亚的东方化改造,以后又经历了数次东方化和西方化的交替。也就是这样,斯拉夫民族在摇摆中形成了特有的民族特性:民族思维跳跃,易走极端。 俄罗斯的民族特性对俄罗斯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正是这种民族特性决定了他们不喜欢像中国人那样先搞试验再进行普遍推广,更缺少中国人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习惯,这对俄罗斯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就吃过大亏:实行西方提出的休克疗法,这种方法不仅没有给俄罗斯经济带来发展,反而导致俄罗斯经济社会动荡,造成严重的破坏。普京时期虽然赞赏中国渐进式的改革,但是行动中也总要求一步到位。 2005 年初出台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即因为过于激进而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弹。同样,最近出台的清理市场上外国人的决定也属于此类情况。 (四)、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方面的问题 苏联时期为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抗,苏联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苏联的军事技术极其过硬,但是民用技术却相对落后,这种状况同样也被俄罗斯所继承。由于技术缺乏,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出口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初级产品,技术含量极其低。在全球化的影响下,谁拥有技术谁就占领市场的最高权。在经济全球化迅速蔓延的今天,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要想实现崛起就必须拥有雄厚的技术。此外,单极世界很多国家都是优先发展军事技术,然后再转化为民用技术,而且西方国家的转化率还非常高,但是俄罗斯在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技术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及难度,其转化率也相对较低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一是缺乏资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用于技术转换的资金很少。虽然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出现好转,但是在技术转换方面提供的资金还是有限。从俄罗斯成立到现在俄罗斯在技术转换方面投入的资金只相当于西方国家的五分之一。二是缺乏人才。苏联解体时很多技术专家尤其是军事技术专家流失到国外,给俄罗斯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俄大乌拉尔协会发展计划经济委员会主席谢尔盖 - 瓦兹特维仁斯基日前评论说,近十年内人才流失给俄罗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用美元来估算,数额高达 500 亿。 三是缺乏健全的人才机制。 苏联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很少与国际社会有经济往来,外汇收入极其少,此外财政收入又大量的投入到军事等重工业领域,使得国内经济建设资金相对缺乏。这种情况对后来的俄罗斯依然有影响。虽然俄罗斯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依然不能解决俄罗 斯经济建设资金匮乏的状况。这种状况表现在多个方面:外资对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促进作用很小,外资在俄罗斯国内长期投资总量中的比重没有超过 15% : 1993 年 2% , 1995 年 6% , 1996 年 10% , 1997 年 15% ;外资在俄罗斯固定资本投资中的比重较低;外资在俄罗斯对外出口中的影响也很小等等。 1992 年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国有化迅速向私有化转变,一方面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在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中 , 大量国有资产被廉价出售。 12.5 万家企业均以每家 1300 美元的价格被私有化,如:乌拉尔机械制造厂(有 34000 名职工)卖了 372 万美元,车里亚宾斯克钢铁厂(有 35000 名职工)卖了 373 万美元等等。 另一方面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究其原因,除了相应的制度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外,最主要的就是缺乏管理经验。长期以来俄罗斯的企业都在政府的严厉管制下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对计划存在严重的依赖。现在又突然间把企业推向市场,让其自主经营,使得很多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的运行机制而大量倒闭。 三、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出路 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及困境,俄罗斯如何才能实现经济发展进而实现经济崛起呢? (一)、进行经济改革 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俄罗斯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进行着改革,只不过它走了一条与中国恰恰相反的道路。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首先进行的是经济改革,其后才是进行政治改革;而俄罗斯不同,它先进行的是政治改革,其后才是经济改革。不管选择什么道路和方式,只有进行改革,俄罗斯的经济社会才有发展的可能性,固守原有模式只能制约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不管采用什么道路和方式,俄罗斯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都必须明确一点:首先明确俄罗斯经济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我们再探讨如何进行改革。 从表面上看俄罗斯经济改革的目标是改变经济制度和体制中不适合经济发展的因素,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从实质上看俄罗斯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崛起、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其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至于如何进行经济改革呢?那当然是从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入手,对症下药。面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一是加快经济结构改革。针对俄罗斯经济结构的问题,普京在 2006 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也强调要采取具体措施改革俄罗斯的经济结构,要让经济具备崭新素质,并且采取了相关措施,如:国家增加改变经济结构的投资,并明确了投资的项目与重点;加快发展制造业,提高其质量与竞争力;制定了《 20062008 年轻工业发展措施计划草案》;大力扶持高薪技术产品出口等。二是调整经济体制。究竟是市场多一点还是计划多一点,各国具体的情况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也就不同。俄罗斯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不仅仅要考虑到本国与其他国家的不同,还要认真研究本国内部各个区域、各个部门的不同。俄罗斯要理清宏观调控与市场的关系,采取合理的步骤与措施清除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经济有效发展的一些因素,同时对待市场经济要慎重考虑,逐步进行调整,不能急于求成。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俄罗斯国家杜马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及时进行相应的立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有法可依,保障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此外,在协调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还要注意分配制度等其它经济体制方面的调整,使之适应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三是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技术、资金及人才。普京执政以后也不断的改善着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但是做的还不够好。 (二)、加强制度建设 在现代社会,我们随时都可以感受到制度的存在及作用,也时刻受到制度的影响。良好的社会制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甚至是好几个世纪。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探讨俄罗斯的制度建设。 1 、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建设。乍看起来,我们探讨政治制度可能令人感到惊奇,因为我们一直在探讨经济问题。事实上,政治和经济是密切联系的,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反作用于经济。俄罗斯成立之初就进行了政治改革,但是当时的改革与制度建设只是适应当时俄罗斯经济的发展。随着俄罗斯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制度中有很多问题都暴露出来,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要加快制度建设。俄罗斯加强制度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是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理清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能与职责,改变传统的官僚主义作风。( 2 )是加强执政理念的建设,不断提升政府行政人员的素质,树立正确执政价值取向。( 3 )是加强法制建设,树立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理念与价值取向。 2 、俄罗斯的金融制度建设。金融制度只是俄罗斯经济制度建设中的一个方面,但是又十分的重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俄罗斯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就要融入到全球市场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俄罗斯要保证国内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吸引外资进入,就要建立健全金融制度,俄罗斯应该从 1997 年亚洲经济危机和 1998 年俄罗斯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事实上俄罗斯也对本国金融市场进行了有效的改革,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诸如加快建立健全金融体制,使俄罗斯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迅速实现接轨;加快金融立法,确保银行依法运行、依法管理;确立俄罗斯中央银行的独立体系等等。 (三)、发展新经济 所谓新经济,是指在信息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和一系列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由经济全球化推动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良性互动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新经济是由美国引领的,并且很快在全世界掀起了新经济的浪潮。 面对经济全球化,俄罗斯要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快发展新经济。加快发展新经济,俄罗斯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 、加快信息技术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用在俄罗斯一样管用。新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俄罗斯拥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尤其是在军事领域。俄罗斯可以通过加大对信息技术产业的直接投入来开发新技术,也可以对军事技术进行转化,使之用于国民经济的建设,尤其是新经济的发展。总之,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没有新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是新经济的基础。 2 、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是以教育为基础的,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决定于教育,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依赖于高质量的教育。俄罗斯发展新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必然的,而俄罗斯又不可能完全依靠引进外国人才来发展本国的新经济,虽然在全球化的今天人才已经实现全球流动。 3 、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知识在新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经济发展中握有主动权。所以俄罗斯要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四)、整合民族文化 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文化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讲他是人类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即是文明;从狭义角度讲它是指社会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即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总意识的各种形式。 首先我们认为俄罗斯应当定位俄罗斯文化是属于西方文化,俄罗斯文明是属于西方文明。俄罗斯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不纯粹是一个政治性的问题,它也是一个关于意识形态的问题。俄罗斯是属于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的文化是属于什么文化。前面我们说过俄罗斯地处亚欧结合部,在这一片土地上的文明状况是周边高于中央,俄罗斯被诸种文明所包围:西南是拜占廷文明的中心地带,南方是伊斯兰文明,东南是存在五千年的儒家文明。俄罗斯究竟是属于东方还是属于西方,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很明确的指出:俄罗斯是属于西方国家。有人指出俄罗斯的这种归位是为了赢得西方国家的好感,获取西方国家各种援助所采取的策略。不管怎样,普京的这种西方站队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俄罗斯做出了文化定位,使得斯拉夫这个民族在文化认同上不再徘徊。其次我们认为俄罗斯要不断加强个民族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定位俄罗斯为西方国家是为了使得俄罗斯这个国家在国际上拥有文明认同感,那么俄罗斯不仅仅要做到这些,俄罗斯还要整合国内文化。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所以俄罗斯是一个存在着各种亚文化的国家。如何整合国内各种亚文化关系着俄罗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俄罗斯要不断加强个民族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只有民族之间相互尊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才能化解各民族、各种文化之间的矛盾,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 四、总结 总之,我认为俄罗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境,同样这些问题也是相当复杂的,也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一步到位,也不能忽视不管。俄罗斯要想在新世纪实现经济发展、国家崛起,就必须探讨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路。 寻找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出路,无论是进行经济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发展新经济还是整合民族文化,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一个变字。经济改革、结构调整需要变,制度建设需要变,发展新经济需要变,整合民族文化还是需要变。只有不断进行革新,不断的变,俄罗斯经济才有出路。变 !俄罗斯要改变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因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困境及其出路
peterlian 2010-11-3 15:14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向现代企业转型的过程之中。这种转型是全方位的,既体现在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也体现在企业文化上。而且,企业文化方面的转型和创新,对于整个企业的转型具有支撑和促进作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的重要指导意义。 面对繁重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方面应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改革、经营、管理举措,以实干来落实宏伟目标;另一方面应在企业内部培育能够极大地激发、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有效凝聚职工智慧与力量的思想舆论和文化氛围。这就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 一、中国建材工程企业文化发展状况 (一)中国建材工程的经营理念 中国建材工程在企业改革过程中秉承着 诚信、创新, To Be The Best 、员工与企业共成长,企业与时代共进步的经营理念,整合了玻璃、水泥、建筑 三大主业 ,打造了凯盛工程、凯盛机电、凯盛矿产、凯盛环保节能四大品牌;构建了东部上海,南部深圳、海南,西部成都,北部北京、大连,中部蚌埠、南京 五大网络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企业文化,是中国建材工程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价值判断、评估、选择、追求和创新而逐渐形成的宝贵财富。? (二)中国建材工程企业精神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建材工程形成了 员工与企业共成长,企业与时代共进步 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它是公司全体员工认同的思想境界和共同的价值取向,企业精神成为凝聚员工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企业精神推动和激励公司员工在产品开发中追求新颖,在扩大生产规模上追求超越,在市场开发上追求份额,在深化内部改革中追求高效,在加强企业管理上追求创新,公司生产经营连续几年持续、快速、高效发展。 ( 三 ) 在中国建材工程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与管理 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文化,是在管理过程中影响管理效果的一种文化因素。实践证明,文化因素是客观存在于管理过程中,随时随地影响着领导行为、管理行为和整个企业行为的一种非经济非技术因素。人才、技术、资金是可以引进的,但管理与创新是引不进来的,必须靠自己去 悟 、去 闯 ,凯盛领导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文化的导向激励功能给企业带来了无形的资产和财富。?   把创一流的产品、创一流的管理、创一流的企业作为中国建材工程始终不渝的追求,把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把企业文化作为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部,企业文化为企业提供最高的价值目标,使员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润滑了公司内部各种关系,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融合力。前两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中国建材工程顽强地顶住了市场的压力和冲击,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公司不仅没有垮掉,反而快速扩张、高速增长,令同行刮目相看。 二、中国建材工程企业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中形成的,为企业成员所共享并在企业内部起支配作用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对企业的运营制度和经营管理实践起着统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得到明确的指引和激励,形成高度的默契和信任,从而更好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力、生命力和内在活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变革和发展,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不良的企业文化,则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中国建材工程 诚信、创新, To Be The Best 、 员工与企业共成长,企业与时代共进步 的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面对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建材工程的发展,诚信、创新, To Be The Best 、 员工与企业共成长,企业与时代共进步 的企业文化理念能否继续引领着中国建材工程的发展,决定着中国建材工程百年老店、百亿集团的梦想能否实现。中国建材工程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它的企业文化发展存在着国有企业文化发展的一般问题,诸如:企业文化的政治化;企业文化雷同化;企业文化孤立化;企业文化形式化;华而不实,貌合神离;急功近利,本末倒置;修改频繁,随心所欲等问题。同时,中国建材工程的企业文化自身还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 (一)忽视企业文化的个性 诚信、创新。诚实守信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每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做到的最基本的行为规则。中国建材工程把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理念引领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思想。我们的要求就这么低?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著名央企,仅仅要求员工遵守国家法律就行了?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与智力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支柱,没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环境,该企业是做不大也做不强的。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我们不仅仅要求员工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我们要求员工正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做的更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企业来说,创新也是极其重要的。没有创新,企业将会是一潭死水;没有创新,企业将会停滞不前。谁不知道创新对于一个组织甚至对于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需要经常提醒吗?其实,我们要做的不是仅仅提出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而是要提出如何创新的理念。 (二)文化整合力不足 中国建材工程在企业改革过程中秉承着 诚信、创新, To Be The Best , 员工与企业共成长,企业与时代共进步 理念,整合了玻璃、水泥、建筑 三大主业 ,打造了凯盛工程、凯盛机电、凯盛矿产、凯盛环保节能 四大品牌 ;构建了东部上海,南部深圳、海南,西部成都,北部北京、大连,中部蚌埠、南京 五大网络 。合并、收购了大量的相关企业,诸如:蚌埠化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安徽华光玻璃集团、勘察设计院等等。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上海,中国建材工程最近几年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有人说,我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够把我的企业管理理念带来,就能使这个企业像我一样优秀。我认为这句话中的企业管理理念指的不仅仅是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更指的是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不断的改造着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思想与意识,使得所收购的企业能够和母公司一样拥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内涵,才能充分发挥母公司在企业文化上引领的作用,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中国建材工程虽然在规模上得到了扩大,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产生多少规模经济效应。规模上的简单相加并不能创造出规模的经济效应,这是每一个经济人都明白的道理。对于企业文化来说是一样的道理:母公司的企业文化很优秀并不代表子公司的企业文化一样优秀,母公司的企业文化内涵并不能简单直接的作用于子公司。有时候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造成不良的影响。同工不同酬、牺牲部分子公司以壮大母公司、歧视弱小子公司等一系列行为,使得中国建材工程收购的部分子公司的员工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中国建材工程的一份子,总是感觉到自己徘徊在总公司的边缘,缺乏对总公司的认同感。这些都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整合力不足这一问题。 (三)文化观念僵化 中国建材工程原名中国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企事业合并运营,作为一个老国有企业,中国建材工程和很多老国有企业一样企业文化僵化,企业文化政治化的态势比较明显。在中国建材工程内,我们可以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话:我们是老国有企业,这一问题是以前遗留的问题,这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相关的制度依据,解决的方法也只能按照以前的惯例。这些话反映了中国建材工程企业文化发展僵化,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怎么了?难道国有企业就不是企业了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不管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他们的经营与发展都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国有企业不是社会福利机构,国有企业已经通过税收向社会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国有企业是企业,它的核心是利润,只有盈利才能保证它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壮大,不断的提高员工待遇、福利说平,员工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如果仅仅因为我们是国有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些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制度、习惯、思想和观念不加以破除,那么这些陈旧的观念最终将制约企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也注定被取代。 三、中国建材企业文化发展的出路 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正是随着这些问题不断的解决,才使得企业不断的发展与壮大,不断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建材工程企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很正常的,这是企业不断发展而必然出现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以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的破解企业文化发展困境,以促进中国建材工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面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一)加强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由于产生于企业,其存在表现为显在性和隐含性两种形式。譬如产品名称、形象设计、厂容厂貌、员工着装等,它是外在的、表象的东西,是其由机理而溢于形体上的表现形式,属于企业文化的显在性;而产品质量,经营方针目标、经营理念、综合素质、员工的价值观和情趣爱好等等,则是其隐存的内涵,只可感知,较难视听触摸,它应是企业文化的隐含性范畴。企业文化的隐含性才是其核心部分,企业如能都充分发掘并驾驭了它,那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从另一个角度讲,任何企业都只能形成自己的独有的企业文化,没有也不可能千篇一律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有一个企业的文化,一个企业创建的企业文化,应当有别于其他任何企业的企业文化,否则就是雷同,有相互临摹之嫌,这是就企业文化个性而言的。 中国建材工程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时不仅仅要注重加强显在性的企业文化建设,还要大力加强隐含性的企业文化建设。比如,根据中国建材工程属于企事业合并运营性质,可以建立两种企业文化运行模式。在企业范围内可以建设一种适合企业运行的企业文化模式,在研究性单位内,建立一种机关模式的企业文化。当然,两种企业文化模式必须处在一框架内。 (二)整合企业文化,提高体实力 面对 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 2009 年中国建材工程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全面布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柱石,同时在全面布局的同时,中国建材工程要加强企业文化的整合力度。中国建材工程近年来合并收购了不少企业,中国建材工程要抓住企业整合的同时,整合企业文化。新收购企业的文化和中国建材工程的企业文化是不相吻合的,甚至是相背离的,这样就要求我们去改变这状况。一项制度、一个领导人甚至是一种行为、一件事情都能引领着新合并、并购的企业文化的发展。只有在企业文化得到充分整合以后,规模经济效应才会出现,新合并、并购的企业才能够适应中国建材工程的发展,才能够为中国建材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认清企业自身的优势和文化渊源,以 量体裁衣 的方法来孕育企业文化 企业可以造就文化,文化是企业的一个反应形式。但每个企业的形式不同,则采用的企业文化内容也不同。我们要善于发现企业文化的积极因素,将这种因素加以酝酿,使之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需要。譬如, 三洋公司提出 热爱地球和人类 的企业口号,将人类生活的 舒适 、 温暖 、 美好 作为企业发展的远大理想,基于这种理想,公司启动了以 存在舒适空间 为主题的无污染能源事业和以 度过丰富多彩的人生 为主题的多媒体事业,并以此作为企业的基本理念,把 共存 作为 21 世纪企业发展的核心。他们的 共存 包括 经济发展与地球环境的共存 、 与世界各国的共存 、 企业与劳动者的共存 。 因此,中国建材工程必须认清企业自身的优势和文化渊源,以 量体裁衣 的方法来孕育企业文化,不高虚无的企业文化理念,打破原有的僵化了企业文化。 (四)全面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由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四大层次构成。所以,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面面具到,不可疏漏。否则,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这也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容易忽视的问题。有的企业就认为搞搞文化标语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了,这是十分片面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包括了的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企业风貌的建设,还包括企业的目标、生产环境、企业的广告、企业包装设计、企业的行为规范、企业的规章制度等。它们之间是精密联系、互为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企业文化的完整体系。 员工的需求并不单一,同样也参差不齐。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中国建材工程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以实现企业文化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企业文化企业的支柱》,《中国建材工程》, 2009 年,第 9 期。 2. 编著者周小明 : 《实用企业文化营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年 6 月第 1 版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弱者的困境
cgh 2010-10-9 13:56
弱者的困境 其实弱者一直处于困境,但是还有必要重复一下重大困难。 韩国天安舰,将中国绑到邪恶的朝鲜一边; 韩国要引入美国航母到黄海军演,还没结束的讹诈; 越南和昔日的杀父仇人一起军演,向中国宣誓南海控制权;中国人大赞菲律宾拒绝和美军联合演习 菲律宾从总统到普通警察,一块来玩中国香港游客,活人当成反恐的标靶,不知道以后是不是会解密这段笑话 日本突然对渔船下毒手,将争议变成定论,中国竟然有人认为解决得妥当,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祖宗的脸都丢尽了 挪威也想羞辱一下光死要面子不要底子的废物,子孙的脸都提前消费了 国债、稀土、汇率 有没有,都是你的错 邓希望子孙后代会进化一点,更有智慧。本身似乎就是悖论,既然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为什么当时还占着那个位,理应让当时有智慧的人出来处理当时的问题。但是,既然没人赶得下他,说明他确实是当时最有才的。于是乎,他当然可以说,反正我干不好这事,你们又没本事,以后不要怪我干的不对。日本人看到这样一个中国,能不窃喜吗? 所以现在有第二个诺奖中国人也不是什么不合理的,如果不是陈水扁太愚钝,说不定也能混个诺奖 他们都要感谢邓啊
个人分类: 杂谈|1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乡村教育的困境与愿景
zhouguojun 2010-6-28 08:02
由于工作职责和人生体验,让我对乡村教育有了特别的关注。乡村教育其实是两个领域的交集:“乡村”和“教育”。由于在乡村中成长,现在工作又与乡村密切相关,以及读研所学专业和现在的实践,迫使我不停地思考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由于其历史条件和关注的冷漠让它举步维艰并倍受歧视,在我看来,其发展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困境。 一、教学投入与教学期望的困境 我国教育的精英情结,认为只有高等教育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对高等教育慷慨投入而对基础教育关注不足,迫使基础教育的办学举步维艰。按有关政策,基础教育阶段财政投入:小学生财政投入 300 元 / 生·年,初中生投入 500 元 / 生·年,一般九年一贯制学校其学生规模为 500 人左右,教师 30 人左右。可支配经费不足二十万元,主要用于水电、办公用品购置、校舍维修等学校正常运转,在教师培训、教研教改方面几乎零投入。各学科没有专任教师,学校教师是“万金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通吃”,这样,在教学质量推动上存在先天缺陷,理念更新上存在实质硬伤。而行政管理部门对学生分数关注过高,对人才素质期望过大,造成投入与产出不相称的两难困境。 二、教学评价与人的发展的困境 现行高考制度的分数论英雄,导致乡村教育理论上的多元评价而实质上的一元评价。新课程改革推行十余年,要求更新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可在高考指挥棒下,乡村教育的评价仍在分数上求索。因为没有分数,政府不同意;没有分数,家长不同意;没有分数,学生不同意。这就造成教育培养出一流的考生而非优秀的学生。 三、价值预设与背叛乡村的困境 由于话语权和政策制订均由城市人掌控,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均按城市人的价值预设。在这种价值预设下,造成乡村教育的没落和无端受歧视。大多数农家孩子付出城里人数倍的艰辛通过受教育走出乡村,走出乡村后不是回报乡村而是歧视乡村,蔑视父母。认为生长在农村是他的耻辱,肩负“乡巴佬”的枷锁而被城里人讥笑被认为心安理得,反过来是更加的仇视乡村和父母。 四、教改渲染与实质推动的困境 在一轮一轮的课改浪潮下,各种教研活动波及到乡村学校,因此,乡村课改形势一片大好。由于自身参与所观所感,让我感觉到,乡村教育的教改仍是一种形式,或者说是在做秀,为了某种需要而进行。上示范课的教师为了某一堂课磨了又磨,无数次演练后参加比赛,一旦表演比赛结束,仍回到原点(当然也许有少数老师持续发展)。未参与上示范课的老师在学校要求下去观看比赛,他们也就停留在观看的层面,比赛结束,该干嘛还是干嘛,没有实质的推动。 五、愿景 基于以上困境,祈愿乡村教育能受到各方面更深切的关注,关注学校、关注教师、关注学生。以期达成以下愿景: 1 、乡村学校不只有漂亮的房子,更应有和谐的校园文化; 2 、读书不应让学生有失败感,学生以后无论走哪一条路其在学校都能受到良好的陶冶; 3 、分数不再是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多元评价贯穿各环节; 4 、课改理念不只是城里人的预设,关注乡村淳朴的文化,让乡村的纵向传统与横向的新课程理念有机融合;让乡村孩子感恩乡村,而不是背叛乡村; 5 、教师不再讨论牌桌文化,而是真正关注学生成长。
个人分类: 未分类|44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八戒是否需要时时坚持
zjcui 2009-12-22 18:03
全球的经济衰退和不景气,在多个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导致普通百姓的生活困顿。固定的社会模式,使得一些困顿家庭生活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对于这些处于社会边沿的弱势群体,基督教会都有哪些教导和指引?上个周日在英国约克郡约克市的圣劳伦斯教堂集会中,教区牧师 Tim Jones 建议,与其娼妓、抢劫、入室盗窃,建议困顿人群可以到商店去顺些东西。 Tim Jones 说,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穷人的生存权比富人财富的所有权,更加重要。牧师说,他并不是要反对基督教教义中的第八戒(即不要偷盗),而是根据情况的不同,可以灵活应用,比较孰重孰轻。但是人们应该选择一些连锁大商店进行偷窃,而不应该在家庭便利小店进行偷窃。而且不要顺太多东西,自己一个时期够用就可以了。之所以选择大的连锁商店,是因为这些全国连锁商店,最终会将这些损失转嫁到普通的消费者身上,适当提高物价,商家本身并不会有任何损失。 这一说法被公开后,在英国社会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约克郡北区警署发言人指出,盗窃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犯罪,都是要受到惩罚的。犯罪只会使事情更加糟糕。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穷人应该寻求社会的帮助。保守党议员 Anne McIntosh 指出,圣诞假日期间,各大商家确实过于关注经营利润。但是同时指出,无论如何她不能认可人们的偷窃行为。 英国零售业联盟发言人说,在商店偷窃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性质不会因被偷窃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在这种困难时期,社会福利系统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而英国零售业每年都上缴成亿英镑的营业税,已经为社会福利做出了贡献,间接地帮助了这些弱势群体。偷窃找不到任何理由。 基督教圣经中对于十戒有明确阐述。其中第八戒明确教诲:你不能偷窃( Thou shalt not steal )。 要阅读英文原文,可点击以下链接: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comment/faith/article6964050.ece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comment/faith/article6964050.ece The Ten Commandments include a fairly straightforward instruction: Thou shalt not steal. Now a Yorkshire vicar has come up with an interesting interpretation, advising the more hard-pressed of his parishioners to shoplift. They should do it only from big shops, the Rev Tim Jones said, and it would probably be best if they did not take any more than they needed. Inevitably, some less spiritually enlightened individuals, including North Yorkshire Police, have taken his remarks in entirely the wrong way, assuming that by advising people to shoplift he is in some way encouraging shoplifting. Father Tims remarks came in his Sunday sermon at the Church of St Lawrence, York, when he said that stealing from large national chains was sometimes the best option open to vulnerable people. It was far better for people desperate during the recession to shoplift than to turn to prostitution, mugging or burglary, he said. My advice, as a Christian priest, is to shoplift, he told the congregation. I do not offer such advice because I think that stealing is a good thing, or because I think it is harmless, for it is neither. I would ask that they do not steal from small family businesses but from large national businesses, knowing that the costs are ultimately passed on to the rest of us in the form of higher prices. I would ask them not to take any more than they need, for any longer than they need. I offer the advice with a heavy heart and wish society would recognise that bureaucratic ineptitude and systematic delay have created an invitation and incentive to crime for people struggling to cope. Arguing that society had failed the needy, Father Tim, 41, continued: My advice does not contradict the Bibles Eighth Commandment because Gods love for the poor and despised outweighs the property rights of the rich. Let my words not be misrepresented as a simplistic call for people to shoplift. Rather, this is a call for our society no longer to treat its most vulnerable people with indifference and contempt. Providing inadequate or clumsy social support is monumental, catastrophic folly. A spokesman for North Yorkshire Police said: Shoplifting is a criminal offence and to justify this course of action under any circumstances is highly irresponsible. Turning or returning to crime will only make matters worse. We recognise that some people find themselves in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but support is readily available and must be sought. Anne McIntosh, the Conservative MP for Vale of York, who has campaigned in Parliament for stronger sentences for shoplifters, admitted that there had been an overcommercialisation of Christmas that encouraged people to spend, but she said: I cannot condone inciting anyone to commit a criminal offence. Shoplifting is a crime against the whole local community and society. The 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 agreed. A spokesman said: Shoplifting is wrong and it is not more or less wrong depending on who the victim is. It is the job of our welfare system, which retailers support with the billions they pay each year in tax, to help vulnerable people. There are no excuses for stealing. What the Bible says Ephesians iv, 28 He who has been stealing must steal no longer, but must work, doing something useful with his own hands, that he may have something to share with those in need Jeremiah vii, 9-10 Will you steal and murder, commit adultery and perjury, burn incense to Baal and follow other gods you have not known, and then come and stand before me in this house, which bears my Name, and say, We are safe safe to do all these detestable things? I Corinthians vi, 10 thieves nor the greedy nor drunkards nor slanderers nor swindlers will inherit the kingdom of God Source: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of the Bible
个人分类: 新闻评述|3812 次阅读|1 个评论
特困生感人泪下的大学生活
ningxinfei 2008-10-12 10:34
郭显磊在毕业典礼现场接受广东电视台采访时热泪盈眶 文/宁鑫斐 郭 显磊,一个在困境中乐观生活的大学生,一位放弃工作奔向汶川的志愿者;他的故事曾感动过许多人,激励过许多处于困境中的人;面对贫困,他没有自卑,而是乐 观自信;大学四年,他没有花过家里一分钱,反而寄钱供弟弟上学。郭显磊奔赴汶川前说:我不但要坚强,而且要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周围的人,使处在困难中的人 像我一样坚强地渡过最困难的时刻!。 痛失亲人,昂首直面贫困 2004 年 9 月 11 日 ,郭显磊带着 3000 块钱只身来到广州,踏进华南理工大学的校门。然而这一步何其艰难! 9 月 5 、 6 号是学校开学的日子,可他还正在家里凑学费。父亲劝他放弃学业在家劳动,可他说一定要圆了大学梦。 郭显磊的家在河南商丘,他 10 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因为悲伤和压力过度患上了癫痫病丧失劳动能力。 2003 年爷爷去世,这年他高考,以两分之差与北京大学失之交臂; 2004 年,他复读高考,可就在高考前一个月,他最爱的奶奶与世长辞,他的心碎了! 2004 年 7 月郭显磊被华南理工大学经贸学院金融系录取。然而学费生活费成了他前往大学路上最大的障碍。最终,郭显磊带着艰难凑到的 3000 块钱踏进大学之门。他梦想的大学生活开始了,他要昂首直面贫困! 生活节俭,婉谢好心资助 来 到广州这座消费很高的城市后,郭显磊开始了节俭、自立的生活。很多时候,他一顿饭吃一块多钱,每个月的生活费一般都在两百元以内。他用的被褥也很特别, 被子是奶奶做的,里面是家里种的棉花,床单是奶奶织的,我从高中开始就用这被子和床单。郭显磊说,当我看到被子和床单时就想起奶奶了,睡到上面感到 很踏实。 到校 20 天后,郭显磊就开始了勤工俭学的生活,在图书馆工作的他每个月有 260 元左右的收入。在其他同学还沉浸在新鲜的大学生活之中的时候,郭显磊已联合大学城各大院校的学生开始销售图书,并招聘了不少比自己大的高年级学生 。 无论从工作能力或者表现看,他真的不像一个大一新生。一个同学佩服地说。开学不到两个月,通过销售图书,他赚了一千多元。 2004 年 12 月 11 日 ,广东电视台播出《人在他乡穷学生郭显磊》的节目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爱心人士纷纷打来电话想资助郭显磊完成大学学业,但郭显磊一一婉言谢绝。我从高中开始就半自立了,现在可以勤工俭学,做兼职,我觉得自己现在有能力自立。香港企业家郭素芬最终把 5000 元钱寄给学校,由学校转交给郭显磊,这是他至今接受的唯一一次资助。 郭 显磊还有一个弟弟正在读大学,为了让弟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他经常寄钱给弟弟。但他的钱来得何其艰辛!大学期间,他做过学生能做的所有的合法的兼职,做 家教、发传单、举着牌子搞促销经常是一站一整天,然而拿到的钱却很少。在他做家教期间,还被一家教公司骗了,他辛苦工作了好些天,汗水白流了! 借灯学习,活跃的郭大侠 来广州后,郭显磊没有像其他新生一样去到市区游玩,他待在大学城,一面刻苦学习,一面做兼职。郭显磊经常晚上学习到一两点,书桌前的学习时间表总是安排得满满的,没有多余的钱买盏台灯,他常常借用室友的台灯看书。 但 郭显磊不是只知道读书的学生,他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并创办了华南理工大学第一个文学社。我每天上网必看新闻,新浪、搜狐和凤凰网是我必去的网站, 我一般会关注财经、证券类的消息,国家外交、国内宏观政策类的新闻也是我必看的。郭显磊经常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些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他因独到的分析和 新颖的观点而被同学冠以郭大侠的称号。就连十七大报告的英文版他也仔细看了好几遍,有些人说报告内容虚,但如果你仔细看,就可以获得很多东 西,比如社会大动向。郭显磊并给记者举例说了十七大的一些政策对身边生活的影响。 心怀感恩,硬汉子落泪了 郭 显磊上大学后,得到许多热心人的关心和帮助。在他做家教期间,和几位家长结下深深情谊,一些家长留他在家吃饭,并告诉他如果生活有困难一定要告诉他们。这 些让郭显磊深受感动,并时刻心怀感恩。每逢节假日,他的短信总是不够用,宿舍的同学也奇怪他怎么一到节假日就一个人坐在凳子上玩弄手机,而且一坐就是 好几个小时。我没有群发过短信,帮助和关心过我的人有五六十个,我给他们发信息都是一条一条地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每条短信内容尽量写的不一样。郭 显磊说,我现在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回报他们,但我时刻心怀感恩。 2008 年 5 月 12 日 ,汶川地震让中国人陷入无限的悲痛。这个在困难面前没从未流过泪的硬汉子,在看到那一幅幅让人悲痛的画面后,落泪了!看央视赈灾晚会的那晚,我流了很多泪。从此,郭显磊心里多了一个念头-去灾区做志愿者! 2008 年 6 月,郭显磊在网上看到一个让他格外兴奋的消息。当我看到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的通知后,感觉自己挺适合要求的。郭显磊高兴地说,但广东省只招 30 多名志愿者啊,华工可能只有两三个名额,于是我开始担心我能不能去。此时,郭显磊已经被一家大型金融公司录取。 2008 年 7 月 6 日 ,郭显磊接到正式通知,如愿地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 毕业洒泪,不会让你们失望! 确定自己今后一年的去向后,郭显磊回到河南老家,在祭了爷爷、奶奶、姥姥和母亲的坟,探望亲戚后,他又回到广州。郭显磊说,每当想起家,他不会难过,不会自卑,反而更多的是动力和激情。 去汶川前,郭显磊已经掌握了许多有关汶川的情况。我在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汶川的资料,打印了许多资料,像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经济人口等我现在都比较了解了。郭显磊还笑着说了几句四川话。 我 的成长环境不好,经历的挫折多,顺境少,我能体会到人处在困难和困境中的心理压力和痛苦,我去灾区,和灾民共同语言最多,我和他们的共同语言不会比其他学 心理学的人少。我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处于困境中的人一样可以活得很乐观!郭显磊说他去做志愿者也有一个自私的原因,感恩是一种行动,我 现在不能回报帮助过我的人,我去汶川相当于换了一种回报方式,这样心里会坦然许多。 在华南理工大学 2004 级本科生毕业典礼现场,郭显磊戴上学士帽,由校长亲手拨穗后,接受了广东电视台采访,他激动得泪流满面:在大学四年里,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做人,爸爸我想告诉你,我会继续努力的!还有我的老师,显磊会告诉你们,终究不会让你们失望! 2008 年 7 月 20 日 ,郭显磊进入汶川县草坡乡开始了他的志愿者生活。中秋节,记者电话联系了郭显磊,他说那里工作很艰苦但他很快乐!
个人分类: 风云人物|44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