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昵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让人崩溃的作业提交
热度 6 ncepuztf 2017-12-26 22:47
研究生课程留的大作业,要求学生在提交纸质版的同时提交电子版到我的QQ邮箱。 当我收到邮件后,发现主题都是“作业”,不看附件真不知道这都是谁。 这些个发件人啊,就差妖魔鬼怪了,我是不是应该起个昵称叫“ 陈年老鬼 ”? 再设个自动回复,学生看到,那效果 …… 进一步地,在昵称改了后,签名也得改改: 小事烧信见字如面,大事刨坟坦诚相见 。
个人分类: 囧事趣事|2624 次阅读|11 个评论
昵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心有余而力阙兮 2015-5-3 02:50
看到过各种各样有文采的、有政治含义的、幽默的、辛辣的、热情的、冷峻的、乐观的、厌世的……昵称,因此很早就有个想法:关于现在的各种昵称可以做篇博士论文。不知道有没有人写或研究过。昵称中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民俗学、文学、政治学、传播学、情报学,甚至哲学、科学等等极其广泛的学科领域。而个人对昵称的选取,又与其学历、学问、年龄、性别、兴趣、性格、阅历、民族、经济基础、社会地位、婚姻状况、地理区域等等都有联系。昵称,实在是个饶有兴趣值得研究的课题!
个人分类: 社会|39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昵称的选择
JQWangIoP 2013-9-23 04:58
昵称似乎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有别于自己真实姓名的一种称谓。昵称就像一个面具将真实的姓名隐藏于背后。 昵称在当今社会中有多种存在形式,比方说书名、笔名、雅号、 QQ 代号、论坛 id 、马甲等等。我最早接触的应该就是笔名了,上小学或中学的时候同学间很流行笔友,大家通过书信的方式和远方的陌生人建立联系,好些人嫌自己的名字不够好听,开始用比较文艺的名字作笔名。也有一些给文艺期刊投稿而开始使用笔名的。因为当时课业负担对于我来说太重了,也是比较贪玩,当时并没有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只是作为旁观者见证了很多人对笔名这个昵称形式的热爱和疯狂。 上了大学, QQ 、 MSN 和各种聊天论坛如雨后春笋般随着电脑的普及而流行起来,我也是这个大部队中的一份子。因为一开始上网聊天接触的大部分都是陌生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很少人用自己真实的名字注册,大都使用很奇怪的名词,女生一般使用比较柔美可爱的词汇;男生一般用些比较大气的词汇。但大家都想表达某种意境或愿望。在开始用 QQ 的一段时间,网名也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某某的网名太俗、太娘了等等,早期 QQ 不能使用备注名称,网名也逐渐成为同学朋友间熟悉的名片,如果某位同学突然改了网名很有可能被拉到黑名单里。但是在 QQ 经历了几代的发展,经历了几轮账号被盗与重新申请之后,我的QQ好友已经增加到了 260 多名,为了方便记忆和联系,由最开始的一个分组分成了家人、高中、大学、研究生、工作后几组,也由最开始五花八门的昵称逐渐改成了真实名字的备注,大家又重新回归了本色。否则每个人有一个名字外加一个昵称,还要一一对应上,实在是记不住啊。 现在经常来逛科学网包括博客和论坛,认识了很多同一领域内的未曾谋面的前辈和同学,网上大家交流的不亦说乎。如果是用实名的老师,那还比较容易对上号,因为大部分人在单位的网页上都有包含照片的介绍。可是很多人舍不得露真身,没有自己的网页,没有头像,更用一些无迹可寻的昵称。如果只是限于科学网上的交流那没有大的问题,大家就事论事讨论科学问题没有任何妨碍。可是如果某天参加活动或者会议碰到了,曾经在网上那么“熟悉的人”却无缘对面守蓝天是多么的尴尬。亦或者你对某个网上昵称很熟悉而对对方其他信息全然不知,而你自己使用真实姓名的情况下,在某个公共场合见面后对方表现的对你很熟悉很热情,而你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是多么的尴尬啊。 因此我建议科学网上的朋友们都使用真实姓名吧,如果自己不是超级大牛而又想多结交几位朋友,还是传个头像吧。交流,信息流畅对称最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如有版权诉求请与我联系。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5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在家中的“昵称”
jiaguangjia 2011-2-25 16:10
我有很多名字,父母叫我“小光”,父母同事叫我“二胖”。自己成家后,爱人叫我“贾二”,当时对“二”并没有太多理解,因为自己在家排行老二。只是现在,觉得这名字不好,有点“二”。公婆会亲切地在我名字前加个“小”,其实自己年龄也很是一大把了。女儿喜欢叫我“妈咪”。 这些称呼我都喜欢。父母给我起得学名,我也喜欢。
2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是这样起博客昵称的
热度 1 After50 2011-2-22 21:05
我是这样起博客 昵称的 因为我是“ 50 后”,某日偶然在网上关注起了一篇评价中国“ 50 后”的文章,文章认为“ 50 后”与其他“ XX 后”比较平均素质最低,“ 50 后”是“塌陷”的一代人;“ 50 后”童年的生活环境最恶劣,成长环境最糟糕,受到了最混乱的教育,等等。联想起来,感觉这些观点的确有符合实际的一面。但“ 50 后”这一代人经历了“人民公社大食堂”、“四清运动”、“文革”,尝试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融入了改革开放的岁月,看到了飞跃发展的今天,体会了环境的巨变和温室效应……,这些丰富的阅历是“ 60 后”、“ 70 后”、“ 80 后”等其他几代人所不完全有的。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大家都是各有所长和各有所短吧。作为“ 50 后”的一员,要行不更名和坐不改姓,因此我在填写博客的昵称时凭直觉立即起了个 After50 ( 50 后), After50 不仅含有上世纪 50 年代出生,而且与年纪过了 50 也是完全一致的。 我对 After50 还有我自己的独特解释,把 After 五个字母拆开来,在 26 个字母中, A 排 1 , F 排 6 , T 排 20 , E 排 5 , R 排 18 , 1+6+20+5+18=50 加起来正好 50 。这不也挺有缘分的。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4808 次阅读|1 个评论
跟人网上沟通的感觉与现实中面对面沟通的感觉
cutefay 2008-10-12 20:39
由于互联网的方便,现在处于不同地方的陌生人能够互相沟通,而通过这种网络的沟通对一个人的印象往往和现实中是不一样的。 网络上对陌生人的印象,往往是来自四方面的印象: 1、昵称。例如一个叫做雨荷的女孩给别人的印象可能是那种很温柔有才华的女孩子,而一个叫做泡面的女孩则给人印象可能是那种大大咧咧的感觉。昵称是最能够让人联想到形象的东西。 2、形象照。无论是卡通形象照还是真人照片,也是会给人联想对方性格的一个因素。例如,QQ形象中的一个瘦脸络腮胡子的男人卡通形象,会总给人一种坏人的感觉。另外,即使是自己的照片,一般人都喜欢把自己最好看的照片作为形象照,美化得厉害,真人形象比起形象照相差很大。 3、打出的文字的口气。如果是一个人打的文字中总是有(*^__^*) 嘻嘻o(_)o...哦!之类的话,或者用一些可爱的自定义QQ表情,那如果是女孩,就会给人感觉比较可爱,而如果是一个男孩总是这样,就会觉得他要么心理年龄很小,要么很娘娘腔。 4、说话的内涵。通过打出的文字能够看出一个人是否有修养,是否有文化底蕴等等。 现实中的沟通,主要看人的形象、声音、说话的表情和动作以及谈话的内容,这样的感觉更真切一些。 因为网络沟通和显示沟通的表现方面不同,所以可能造成网上沟通和现实中面对面沟通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往往造成了网上沟通印象很好,而现实中则觉得这个人不怎么样。或者也有相反的情况,就是网上印象不好,现实中觉得还不错。
个人分类: 书评影评|480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