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融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跨学科思维训练-清华大学雨课堂公益双通课-主讲嘉宾:邹晓辉
geneculture 2020-3-24 20:13
个人分类: 高教管:特色与质量|10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跨界融智须实践
geneculture 2019-6-6 22:05
今天是有一个大跨度的学术交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50 次阅读|1 个评论
《投资与合作》融智:私募融资隐藏的核心竞争力
geneculture 2017-12-24 16:49
《投资与合作》杂志 2015年第8期 融智:私募融资隐藏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邹晓辉 中美塞尔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教授 珠海横琴塞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无论说“金融的本质是智融”,还是说“融资的实质是融智”而不仅仅是融资,这都是极富挑战的新观点、新视角。金融是价值的流通,离开价值流通,金融就成为一潭死水,价值就无法转换,经济也将无法运转。人类进入金融创新时代的时间还不长,仍处在金融探索期,距离发现金融规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因如此,金融危机频发又无法提前预知。这是旧的融资观视域下得出的结论,在此之前的确还没有人从根本上加以突破。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具体原理的约束条件是必须考虑的。新的融资观念正在酝酿突破。 如果人们能普遍认识到“金融的本质是智融,融资的实质是融智”这样的道理,人类的经济创新实践过程就会更加理性,自然也就会把更多的时间、注意力和精力花在融智与智融上,而不是仅仅花在融资与金融的表象上。 募集资金是融资一种方式,投融资观念一旦更新,私募必将升华。私募过程中的风险投资,尤其是早期的天使投资,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人面临经济要素和经济创新两方面交织的复杂问题,如果遵循“智慧引导资金”的原则而不是本末倒置,许多问题几乎都不是问题。但在当今实际的私募过程中,由于是私下进行,有些存在着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就容易出现本末倒置,即“资金驾驭智慧”“为五斗米折腰”的怪现象。最典型的悖论就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明明知道“资本输出是最大的剥削”,却还要去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招商引资,欢迎资本家来剥削。由此可见,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要远比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涉及的问题复杂得多。 通过私下或公开的方式募集到的资金只是创新企业可计算资本的冰山一角,属于金融表象,因为企业可从市场募集的资本不仅包括货币资金,还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产。在此,笔者不仅要强调无形的智权对有形的物权的驾驭作用。还要在智权中更进一步地强调无形资产中,隐性资产对显性资产深层次的驾驭作用,由此凸显的与资本募集相伴的智本聚集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智权(强调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应用)与物权(即有形资产)以及债权(有形和无形兼有),在本文中被视为私募投融资必须关注的“三驾马车”。其中,智本共分两大类:一类强调的是在私募的过程中我们更关注的天使投资和接下来的风险投资中未来行业标杆企业的主帅及其搭档共同拥有的可智权化的智力资本,另一类就是他们能够调用的那部分网络知识经济时代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资本。 商业秘密在天使投资阶段尤为重要,技术诀在风险投资阶段会相当突出,这些都是私募阶段的“双融”特点;企业文化在公募阶段更为重要。它们是融智的内核,与相应的商标、专利和版权结合,形成企业的智权和智本,贯穿私募和公募的投融资全过程。 在引入天使投资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风险投资的过程中,要正确预估企业文化、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这三组隐性的比较难于评估其无形资产价值的智权和智本可能贡献的巨大附加值,从而正确确定它们在引入私募股权时的占股比例,因为它们是发挥创造倍增效益的主力等因素。比较而言,在后期公募的过程中,由于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相对容易评估其无形资产的价值,因此也就比较容易计价折现派股份。 如何以智慧驾驭资金而不是本末倒置?这集中体现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及其实施的过程之中。不仅科技型公司是这样,可以说凡是具有商标品牌和企业文化的公司都是这样。这些知识产权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应当是私募更加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主体经历了“个人、机构、孵化器、股权众筹”这四个进化阶段之后,企业融资几乎已经不是问题,困难的反而是如何融智,因为后者还没有普及。因此,在私募融资过程中蕴藏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融资而是融智。投资人的智慧与经营者的能力只有协同用于经济创新,才能做到实践出真知,达成共识,形成共为。 以往私募机构选择投资项目的方式,无论天使投资还是风险投资,通常的做法或经验是选择细分行业位于前列的标杆公司,进而考察企业家及核心团队,再参照相应的价值分析和市场预测来决定是否进入及应当何时退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更好、更恰当地支持企业家及其核心团队的经济创新?如何做到未卜先知?因为别说是投资人,就是公司的C E O本人也难预测自己的公司一定会成功而不会失败。这就像在一场马拉松或是赛马中,谁也不敢保证最后阶段会冒出怎样的一匹“黑马”。因此,仅仅靠提前押注的方式来决策,存在很高风险。 产生上述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它影响了人们做一系列判断。在缺乏足够情报信息的条件下,必须有一系列相应的概念体系、方法体系、理论框架或战略架构,否则就找不到相应的实用工具及应变策略来帮助风险投资人和实体经营者做合理的决策,尤其是难以正确估计经济创新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即无形资产)的隐性价值。 以初创时期的谷歌公司为例,专利和专有技术是创业的基础,谷歌公司拥有一个好的算法和搜索排序策略,这是其拥有的专利和专有技术,但是在没有引入必要的盈利模式及其操作诀之前,这些并不能保证它盈利;在没有形成企业文化及配套的知识产权保护之前,也无法保证将来能上市。 在谷歌公司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就得到了天使投资人提供的10万美元,但公司成立后一直只烧钱不赚钱,直到施密特出任C E O后才为其找到了盈利模式,谷歌才开始赚钱盈利。很少人能完全读懂谷歌的商业秘密和企业文化,但正是这些为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类事例对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中不胜枚举。高科技公司即使还没有开始赚钱,也可以通过私募不断得到风险投资,甚至还可以在纳斯达克上市。由此可见,无形资产在世界第一流的高科技公司从私募到公募的各个关键融资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投资与合作 私募 融资 风险投资
个人分类: 管理学|2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的资源整合
spring87 2011-6-28 08:47
“智”的资源整合,关键在于引智和融智。这主要涉及到做人做事两个方面。做人方面,引智和融智体现为谦虚的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做事方面,则表现为是否懂得充分利用可借用的资源。 先从引智与融智的受者角度考虑,引智和融智有多种方法,而是否去用,怎样去用,取决于个人心态。若是自高自大,觉得自己就是正确的,是能力最强的,甚至自诩为天才,不用别人教,也不用请教他人,更不用跟别人合作,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那肯定不用也不会去选择引智和融智。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种情况。譬如,总是试图自己解决问题。这是独立性的体现,但也有可能陷入刚愎自用。或者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也不会尝试其他的可能性。记得以前自己在与同学讨论问题时,一旦他人提出异议,就很想去反驳或解释,而这其实就是一种不愿意承认自身不足,不乐意引智和融智的表现。但后来,随着心态的改变,慢慢发现多谦虚地请教他人,让自己非常轻松地解决很多问题,同时,也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这也许就是引智和融智带来的重要启示:谦虚接受别人的建议,是成长道路上的助推器,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反过来,让自己从一个引智与融智的受者转化为引智和融智的施者,将发现会存在另一番境界——乐于助人。帮助他人,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是,帮助也要有帮助的资本,既要储备能够帮到他人的能力与资源,也需有乐于帮人的意愿。引智与融智,存在“镜子效应”。“智”的资源要共享,需要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受者,得让人感觉“值得施”,施者,亦应使人感觉“乐意受”。就像我们在读研期间,与导师的交往,与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的相处,要使这个小集体发挥出最大的团队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智与融智的深度。学生做到让老师乐意教,老师表现得让学生甘心学;师兄师姐指导得让师弟师妹愉悦接受,师弟师妹展示出的进步让师兄师姐有成就感。 当然,引智和融智,也需要辩证看待。比如师兄师姐的一些经验教训,在传授给师弟师妹时,并不代表师弟师妹就能躺在经验里不思进取。因为引智和融智并不代表就可以依赖别人,讲经验的人不会特别讲述这个经验是怎么得到的,不会有太多解释,那么就要求我们“理解了就去执行,不理解就在执行中理解”。此外,还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疑问,积累适用于自己的经验。 是否进行“智”的资源整合,最终还是落在个人意愿这一决定性因素上面。我们身边有很多资源,是否愿意去汲取、消化与吸收?就像小孩子的饮食,是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呢?还是根据营养结构搭配来?尽管后者可能会让人感觉被强制着做某件事,但确确实实是对成长有益的事。所以,我们大多都有学着吃某一种食品的经历。小孩子能够接受的道理,相信,我们作为研究生(大人)不会找借口说理解不了吧?
5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