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校招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校招聘也要拼“妈”(母语)
热度 3 xianghaifeng 2013-11-14 18:10
前两天我们学院的招聘启事:(见) http://rsc.scu.edu.cn/News.aspx?NewsId=667 或 科学网 http://talent.sciencenet.cn/index.php?s=Info/index/id/12895 其中聘任条件要求: 5、英语为母语; 有朋友看到后和我调侃说现在高校招聘也拼“妈”(母语)啊。其实呢,事情很简单,学校有规划,要求外职教师(当然要求母语是英语)的比例要达到5%,所以学院要招老外。现在欧美都在闹金融危机,虽然我们学校地处西南内地,也给了我们学校招聘优秀老外教师的机会。目前,我们学院已经有了一名全职的老美教师。这位老师最近还和我们合作写了一篇综述文章( Chem. Soc. Rev., 2013 , 42 , 6128 - 6185 ),文章里有该位老师的简历。 当然,这对于我们自己培养的博士是一个不好的消息,以后想进我们学院就太难了。明年课题组有一个比较优秀博士将毕业,我们本想鼓励、并帮助他出国做博士后,以后可以走学术道路。但是,这名学生毅然决定在国内找工作,不做博后。我们本想劝劝他,但看到目前的高校的招聘条件,也只好放弃这个好苗子。不过又一想,好苗子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的,祝福他吧! 祝福,所有明年即将毕业的研究生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写这篇博文,为我们学院招聘做广告。
4302 次阅读|6 个评论
其实我们要的是尊严和尊重---211/985重点海龟土鳖是非之争
热度 3 jimmy198360 2012-4-19 20:48
211/985,重点,非重点,海归海外经历,土鳖,这些名词中引发的口水战连年不断。这些名词流行的原因有国内的土壤和风气促成。 很多人在各类招聘上(企业的,高校的研究机构的)支持这类的划分和把他们作为人分类的标准之一,而且基本上最盛行的标准了,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白遮百丑的风气。从HR(包括高校招聘相关的人员以及领导)自身来说,一刀划下去也省很多人力物力和精力成本,毕竟在大象身上拔象牙比在鸡蛋里面挑骨头要强的多,即使是能快要孵成小鸡的鸡蛋(这些比喻不恰当,您意会就好)。这是基于一种一流学校里面的合格人才比例远远高于二三流学校的逻辑,这在理性分析上划定合格人才的技能和专业能力标准上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对于都是活生生的人为什么不直接用后面的技能和专业能力标准呢,虽然花些精力,花些精力去尊重人总不是错误的事情吧?为什么要一下子省力地用211/985的屠刀砍去那么多人的生存机会?这在理念和行为本质上和希特勒纳粹有什么区别? 其实了解多了西方的人才聘用机制尤其是在高校,就可以知道人才衡量有很多标准也有很多筛选机制。技能,学术经历,学术成绩,和所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景,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这些都是标准,我们只需要在聘用的时候成立专门的小组和委员会去按照一定的标准去衡定应聘者就好了,不完善可以慢慢来,但是简单的屠刀下去就是很多人的一生。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凡事短平快,而失去了对人的尊重,没有这些文明的核心元素的发展,我们发展又有什么用? 211/985重点海龟土鳖是非之争,很简单,本质上是人对尊严和尊重的诉求!
4284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