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北京大暴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北京雨天最新应急管理办法想到的(120728)
热度 5 ymin 2012-7-28 16:22
从北京雨天最新应急管理办法想到的(120728) 闵应骅 刚才看到以下信息: “ 南都周刊 :【北京雨天最新应急管理办法:路面积水超27厘米即实行断路】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今后北京市只要路上积水超过27厘米就实行断路,该标准以车辆排气管最低点确定的。昨晚复兴门桥两侧全部设立了警戒线。只要积水到达警戒线,交警立即实施车辆分流。经常积水的莲花桥昨晚没有形成过多积水。” 我在想,如果有了信息化的物理系统,实现这一点,用不着投入那么多警力的。信息化的物理系统首先用遍布各地的传感器得知前面路上积水已达27厘米。然后装在汽车里的控制器到达这一区域,即进行强行制动,就能避免这一类事故的发生。这次北京已公布死亡77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汽车出问题导致的。所以,信息化的物理系统对保障安全很有用。其他方面的应用当然还很多。 信息化的物理系统与物联网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一个重要的不同在于:物联网着重对人提供人、物的信息,以方便人去分析、去了解、去控制其他人和物的状态。而信息化的物理系统则直接参与控制,在有法律依据、有共识的条件下,直接参与控制,可以省去许多人员成本和运作成本,在实时性方面也好得多。去年的温州723列车事故,发现了区间里有车,还向更复杂的集中控制系统汇报,才能禁止发车。可那时,正好集中控制系统发生故障。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既然区间有车,毫无条件地禁止后面发车。有了信息化的实体系统,这件事情它就可以做,用不着请示。今年北京721大暴雨,如果有信息化的实体系统,不必靠媒体的天气预报,就可以譬如每隔10分钟,检测全市每一个路段、每一个山坡是否达到危险的程度,从而直接采取相应措施。那种针对个人的警示,比一般性的号召有力得多,也不至于有那么多人因抢救别人而死,也不需要动员那么多人日以继夜的辛苦。 当然,信息化的物理系统需要许多基础建设投资。我想,在传感器和中央处理这两层,应该和物联网差不多,但是要增加控制单元。其实,控制层可以慢慢加,先上迫切需要的。至于,这个应该国有,还是公司管理,这问题我就不知道了。好在类似的问题多得很,可以一样办理就行了。
个人分类: 网络|4022 次阅读|19 个评论
从721北京大暴雨所想到的(120723)
热度 21 ymin 2012-7-23 15:17
从721北京大暴雨所想到的(120723) 闵应骅 7 月 21 日北京遭遇解放以来最大的暴雨,已有 37 人死亡, 190 万人受灾,经济损失据说达百亿元,引起大家广泛关注。许多人埋怨北京地下水道不够大。我在想, 60 年来这么一次大暴雨,我们就去扩大地下水道,使暴雨顺利流出去吗?谁知道有没有 100 年一遇的暴雨来呢?那我们的地下水道是不是还不够大呢?这样来考虑问题:防止 100 亿的损失,可能投 1000 亿也不够,甚至可能是浪费。我有以下的几点感想: 1. 所谓“ XX 年一遇”根本不可信。 去年还说去年的暴雨十年不遇,可今年又来一个 61 年不遇。连着两年,怎么都遇上了。也许说这是小概率事件。可是,想想,这“ XX 年不遇”是怎么来的?我猜想:根据水文资料, X1 年后一次暴雨, X2 年后又一次暴雨,。。。。。。,然后, X1 , X2 , X3 ,。。。, Xn 来一个算术平均就得到 XX 年不遇了。其实,这就太简单化了。因为,暴雨在历史的各年里,并不见得是均匀分布的。而且,你所用的历史数据也不见得足够长。所以,对水灾、地震等所谓 XX 年不遇,不见得可信。 2. 不惜工本,考虑最坏可能的办法不可取。 在工程上,这是一个普遍的原则:什么都必须留有富余量,但是,不能从最坏的情况出发考虑问题。就说地下水道,修多宽、多大算个够。而且,地下掏得太空,副作用会有多大,对于其他灾害的防治会不会起反作用。 3. 鼓励别人拼死拼活去救,也不是办法。 别人拼死拼活去救,精神上应该鼓励。但是,综合考虑代价,却不一定合理。譬如,一个小孩溺水,几个人去救,结果小孩救起来了,而救人的人全死了。这值得吗? 那末,解决这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呢?我以为,信息化的实体系统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我在 信息化的实体系统 (Cyber-Physical Systems) ( 100409 ) 中,把 Cyber-Physical System, CPS 翻成信息化的实体系统 。有人把它翻成信息物理系统。这么翻法从字面上说令人费解,物理系统就很难理解,信息物理好像没听说过这样的物理。信息化的实体系统是把信息采集 -- 信息处理 — 执行联成一体的系统。当今世界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水、能源、环境、交通、健康等,需要计算、通讯和控制技术的结合。譬如公路上的汽车需要相互联成网络和基础设施,以保证安全、减少拥堵;可再生而不可靠的能源,如风力发电、太阳能需要加入到电网;家庭过去只消耗电能,但有朝一日也可能生产电能;混合动力汽车可能储存能量;远程手术可能更加可靠而无颤动;传感器网络可以监测和管理生态环境。这么一说,信息化的实体系统就有点像物联网了。当然,要让信息化的实体系统有高性能、可靠性、灵活性、健壮性和有效性,需要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的合作,计算、通信控制技术的协同。就像计算需要发展成实时计算;模拟计算机转向数字计算机;频域理论转到状态空间理论。 回到暴雨成灾,如果有信息化的实体系统,交通灯可以动态地变化,所有严重积水路段亮起红灯,禁止进入,甚至可以强迫汽车自动刹车;天气预报不光是通过电视、广播每隔一小时预报,而是动态地随时采取实质性的动作防止灾害的发生;几分钟以前的预报总是可以比较准确的。我相信,信息化的实体系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个人分类: 网络|11229 次阅读|4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