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七月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六月六
热度 5 fdc1947 2012-7-24 07:22
六月六 翻开日历,今天是夏历六月初六。 吴谚曰: “ 六月六, 狗淴浴 ” 。淴浴就是洗澡。清·顾禄《清嘉录》:“谓六月六日牵犬猫浴于河,可避虱蛀。”过去时代似乎还有些“人道尊严”,很少有人愿意与狗儿猫儿们打成一片、搂着亲嘴、同吃同住的。因而狗儿们的生活也远不如今日之美满幸福,并不怎么讲究卫生。所以到了六月六,狗儿猫儿们才得到沐浴的机会。其实狗儿猫儿们也未必打心眼里喜欢卫生,所以,旧时所谓狗淴浴无非把猫狗往河里一扔而已。 我小时候,孩子们对“六月六,狗淴浴”另有一种理解,即六月六淴浴者即为狗。所以,那天小朋友们见面会问,你洗澡了吗?机敏的一定说,没有!其实,六月六那么热,家长一定要把小孩塞进洗澡盆里去的。 当然,作这样理解的不但有孩子,古代的文人也是这样理解的。明代的毛埕拜访他的朋友 杨循吉,不巧杨正在 洗澡而不见,后来 杨循吉回访 毛埕,不知是故意还是巧合,毛埕也在洗澡。同样不见,于是, 杨循吉 从而留下一张纸条:“ 君来拜我我洗浴,我来拜君君洗浴。 君拜我时四月八,我拜君时六月六 ”。四月八浴佛,我为佛,六月六浴狗, 你是 狗。杨循吉官做到礼部主事,毛埕做到南京右副都御史, 大官僚文人与我们小孩子一样开玩笑。 据说,皇家在六月六也要给大象举行隆重的洗澡仪式,明代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就记载了此时,洗象的地点大概在北京火车站北、长安街再往北边一点,那里有象鼻子坑前、中、后三条胡同,据说就是明代皇家象房的所在。 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六月六是晒书的日子,不但文人家藏的书籍,连皇家的图书、档案也要拿出晾晒。对于和尚们,那是翻经、晒经的日子。那天,僧人们又让妇女们跪在太阳地里翻经十部,据说这样做了,下辈子能托生男人,还乘机收钱。对此,有的官员曾经下令禁止,但似乎禁而不止,女人们为了下辈子的可能的长远利益,自愿受此苦难并甘掏腰包。 这天,过去也是把家里的衣物等拿出来晾晒的日子。有钱人家,花花绿绿的衣物、皮货、绫罗绸缎,好不风光。 六月六在历史上最风光的年代当是宋代。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 天书再降于泰山醴泉北 ”(《宋史·真宗本纪》),所以,六月六就成了钦定的天贶节。另外,这个重阴的日子是道教中阴曹地府的判官崔珏的生日,一个阴曹地府的判官的生日原本可能算不了什么。可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被金兵追到江边,走投无路,就是在这位崔府君的殿里打了一个瞌睡,让他“ 泥马渡江 ”的正是这位崔府君。于是, 宋高宗曾下令在临安建崔府君庙,赐庙额为 “ 显卫 ” 。 事见辛弃疾《南渡录》。后来经小说《说岳全传》一说,家喻户晓,各地的崔府君庙香火兴旺,特别是在他的生日六月六。宋代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也就慢慢淡忘了这位崔府君对宋皇室的恩情。 六月六各地还有其他一些习俗,但最主要的还是洗和晒。 不过,据 《 世说新语》 ,晋代时晾晒东西的日子却是 七月初七 。《世说新语》上有两则七月初七晾晒东西的叙述: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褌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 阮氏家族分居在道南、北两边。阮咸(字 仲容 )和他的叔父阮籍(曾官步兵都尉)居道南,道南居住的人家贫寒,而道北居住的人家富有。每逢七月七日,各家各户都在外边晾晒衣服,这时北阮诸家晾出来的都是纱罗锦绮,而阮咸家就在院子里用一根竹午挑出麻布 犊鼻 裤(古代一种光有裤腿没有裆的裤子)晾晒。外人看到,感到好笑,阮咸却自嘲地说:“我也不能免俗,姑且就这么着吧!”) “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晒书。 ”(郝隆在七月七日那天在太阳下朝天躺着,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晒书。(他自诩肚子里装的都是书)) 可是,后代关于七月初七晾晒物品的记载似乎就不怎么多了,即使有,亦多为装模作样模仿晋人。 为什么晒东西的习俗从七月七改到六月六了?这个问题好像还没有看见人讨论过。下面说说我的想法。 六月六晾晒物事对于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以南地区应当是合适的。夏历五月下旬差不多是那里的梅雨季节,空气湿度非常大,似乎一切都会发霉。到六月六,一般正好出梅后不久,晾晒物品是非常必要的。此时天气晴热,正是晾晒的好时光。而且,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六为阴,六月六是重阴。此日用太阳暴晒,正所谓阴阳调和。 对于黄河流域,并没有所谓梅雨季节。相反,随着南方梅雨季节的结束。副热带高压加强,雨区北抬至黄河流域。六月六前后即阳历的“七下八上”,正值北方雨季,黄淮流域一年之中最多的降水季节。到了夏历七月七,差不多阳历八月中了,自然是晾晒物品的时候。《世说新语》上关于晾晒物事的故事就发生在黄淮流域。 六月六洗晒是长江流域的民俗,七月七洗晒是古代黄河流域的民俗。随着经济中心的逐步南移,南方的民俗影响力也逐渐增大。整个民族的民俗从来就与经济有关,民俗就是强势者之俗。加上北方天气日益干燥,近代就几乎没有必要特意地大规模晾晒物品。这样,六月六晾晒物品的影响就超过了七月七。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7354 次阅读|17 个评论
七月七,反正我认为是悲剧了
热度 3 jlpemail 2011-8-7 21:13
七月七,反正我认为是悲剧了 七月八日 ,牛郎在信中,这样写道: 1 七月七日 ,反正我认为是悲剧了。 当初,与织女结婚时,就有人认为了小牛是攀了高枝,险恶的用心不仅是解决自己的天宫户口问题,还企图将来解决孩子的户口问题。 20 来年过去了,一双儿女都是中学生了,他们依然是牛家庄人。每次探亲,不仅要掏路费,还要签证,还要找担保神,交保证金。非常地不信任牛庄人啊。 牛庄人,是吃清澈的井水长大的,个个是透明的。哪个心里,不是阳光下的镜子一样亮堂? 2 小 20 年,俺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本来俺就是浪迹天涯的人,以天地之间的大自然为家的人,从来没有想过到什么天宫去。哪里有什么好,听说他们从来不种黄豆,可是豆腐随便吃。听说他们从来不种桃树,却隔三差五搞什么蟠桃大会,无非是酒会和舞会,多么腐朽的生活方式啊。哪里像我们牛庄,晚饭后,不过是夏天听蛙,秋天听蟋蟀,冬天还有唧唧喳喳的麻雀们呢。天宫?死气沉沉的,听说破规矩还多如京城某 6 星级饭店的蟑螂。这个不允许,那个不能做。搞得一个年富力强的汉子,经常手足无措,烦透了!还不能说烦,还得说心情非常阳光。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3 七月七日 ,反正我认为是悲剧了。 (略) 这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生活,不是我牛郎喜欢的。我喜欢的是脚踏实地的生活。哪怕和以前一样,三天两头喝露水,啃冷馒头。哪怕,还是一天步行几个十里;也比这天河边的生活强百倍。这里有什么好呢,手持暂住证,毕竟还是外乡人。而牛庄人,多半认为牛郎这小子忘本了。见天在天上吃香喝辣,比神仙还神仙。哪知道牛郎的内心,比黄连还苦胆啊。 4 七月七日 ,反正我认为是悲剧了。 (略) 5 去邮局的路上,牛郎遇见从前访牛时和他一起看蚂蚁打架、看水坑里的蝌蚪和孑孓,看柳树上的黄鹂,一起捉停在绿草尖上的红蜻蜓、一起寻找林中布谷、一起为老牛拔草、一起砍毛竹的邻家女孩。 你,多日不见,瘦多啦! 两个同龄人异口同声地说。 牛郎回头,突然发现,她穿的依然是 20 年前的衣裳,那些洗破了地方,都被绣出的荷花装饰着,散发着朴素的馨香 ………… 6 七月七日 ,反正我认为不是戏剧,除非让牛郎做编剧 …………… 。 7 邮局下班了,牛郎的信没有发出去。 仍然不是喜剧,牛郎悲怆地想,他朝那棵熟悉的大树走去;儿女们还等着吃饭哩,锅已经开了。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360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5: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