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抢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抢,还是不抢?
热度 61 weijia2009 2011-7-27 11:43
抢,还是不抢? 贾伟 前一阵在北京开会,在宾馆吃早餐时发现人很多。这是个自助餐厅,食客一多就变了样了,吃饭像打仗似的。我随便吃了点就想离开,但走之前动了要吃点水果的念头,于是就径直跑到摆放水果的地方去排队了。等我排到了西瓜那里时(水果我通常只吃西瓜),从旁边硬是插进来一名中年男子用比我快零点五秒的时间拿到了那把镊子,然后一下子准确地夹走了三片西瓜。令我吃惊的是这名男子又把这个高难度动作重复了两次,一口气夹走了十来片西瓜。我低头一看,桌上还剩三片西瓜!“还算有文化,打劫还知道留给人一点!”我心里想着,手里不敢怠慢,赶紧拿镊子去夹剩下的西瓜,冷不防我的胁下伸出一只纤细的手,我一愣神之下,那只手在我眼皮底下灵巧地拿走了两片西瓜。原来又是一个打劫的!而且动作简单有效,一眨眼就让我的面前只剩一片西瓜可吃了!我调整了一下失落的情绪,准备去捞那盘子里的最后一块。可怜啊,没等我的夹子伸过去,那只灵巧的手从我胁下再次探出,最后一块西瓜也不见了。我愤怒地回过头去看对方,人家已经转身走了,留下一个婀娜多姿的背影给我! 08年在我辞职离开交大时,药学院的班子让我做一个全院报告,算是临别赠言。记得我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上讲交大药学院未来如何走向一流时,我用了校党委书记马德秀老师(在刚到交大履新时)提出的建设一流大学的三点看法:(1)有选择地追求卓越;(2)重视战略规划;以及(3)加强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我跟大家说时间过去了4-5年,这三点我不知道诸位还能有几人记得住,但我个人认为它可以成为我们学院未来发展的一个准则。事实上这三点不要说交大,全国所有的重点高校都很难真正做到!原因很简单,我们太赶了,在国家日益增长的科技投入面前,我们所有人都在往上冲,每个学校都选择在几乎所有的项目上去参加竞争。因为大家都知道,出手慢的话你在自己的强项上不一定能得手;出手快的话你的弱项也极有可能赢,这就是中国科技界的特点!昨天你是搞化学的,今天你会是纳米专家,明天你的头衔也许是化学生物学的权威!在国家导向性的投入不断变化时,我们不断地变换身份、不断组织新的团队去申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但是卓越何在?规划何在?对世界一流高校的认识就局限在几个量化指标上了,文化何在? 不去抢就拿不到资源,吃不到西瓜!抢了一把经费到手,又不得不改行做那些跟自己领域毫不相干的项目,我们中的很多人就是这样在纠结中忙碌着,或在忙碌中纠结着。但我们都知道绝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主动出击的,宁可坐在宝马车里纠结,也比在大太阳下挤公车强啊! 因为我们落后于人,所以我们在机会面前要抢,要赶超,期盼着走向卓越。但是我们也许没有想过这么一个简单道理,“有选择地追求卓越”跟“赶超”和“跨越”式发展是互为矛盾的。当今的发展机会的确很多,但并非是那么显而易见 - 哪里热就哪里好,在你抢到一条路的时候,你失去的可能是另一个本该让你领先的方向! 两年前我们交大的张杰校长有一个创建一流大学的“后发优势(Late-developing Advantage Theory)”的提法,它指相对落后的高校可以在发展进程中借鉴先行者的经验、技术,跃过先行者进程中的一些早期阶段和弯路,从而缩短跻身于一流的历程。我觉得这个提法是很有见地的!但我想这里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要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去冷静地研究别人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真正得益。而以我们现在所处的热度和节奏,我怀疑我们是否静得下来、是否有这个能力去真正地去审时度势,发挥出“后发优势”来!事实上我们国家比别人晚数十年后建设的一些大工程项目也未必就让我们看出有许多“后发优势”的结果。 相信我们的城市和校园在未来会放慢脚步,作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社会终会逐渐回归理性。台湾的同事们曾跟我讲,八十年代的台湾街上你也是看不到有人排队的,后来就逐渐有序了,现在已看不到有人不排队了。我想我们的高校还是会有时间去思考和研究别人的成败,去规划自己未来的数十年甚至更长,去选择自己走向卓越的道路和契机的,只是不知道这一天要什么时候才到来。 终于开完会了,去宾馆前台退房,结果人太多又要排队。在排队的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有几位强行插进来要求前台为他们服务的顾客,其中一位干部模样的十分了得,痛斥这家五星级宾馆的服务(如此之差,居然退房还要排队),最后他说没时间等,把手中的房门卡“啪”地摔到了桌上调头就走,吓得服务员不住地喊,“先生请告诉一下房间号,”那人头也没回,扬长而去!瞧瞧人家的节奏和派头,我这颗已经被北卡的田园和乡村熏陶了三年的心再次受到了震撼!
13929 次阅读|10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