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在职博士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清华论文博士门事件:如何保证在职类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热度 8 陈龙珠 2012-5-4 06:36
近日传媒报道的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在清华大学不脱岗就读博士一事引热议, 清华大学官方回应 称其系“论文博士”,与全日制博士不同。论文博士以研究为主,他们第一年做课程学习,之后做论文研究,为正常的招生类型。 据京华时报报道 ,目前清华的论文博士并不只徐景颜一人,论文博士人员构成多为政府机关或一线工作人员,也有国企人士。该报提及,早在2008年底教育部举行的“改革开放30年教育成就”新闻通气会上,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郭新立就公开表示,并不存在论文硕士或论文博士。他说,如果发现这类情况,教育部将“决不手软”。昨天,教育部新闻办工作人员表示,已将清华大学招收“论文博士”一事移交相关科室,并将对此核查处理,等核查清楚后进行回应。 “论文博士”在本博服务过的两所高校的学位管理文件中似曾见过的,其申报过程印象是,先向学校提交申请博士学位的学术论文初稿,经学校专家组评审认为有继续深化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后,可予接收并选(指)定导师具体指导深化研究,申请者尚须通过规定学分的博士生课程考试-并未规定自学还是在校跟班上课。但至今,本博没亲眼见过有人获得这类“论文博士”学位的。 估计每个有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目前确实有一些在职攻读学位的博士生:他们大多是第一年到校跟班学习规定的课程,然后回原单位边工作边从事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但由于本职工作和生活本身的事务繁杂,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进展往往较慢(无法及时与导师及研究领域相关老师的学术交流和讨论)而大多大幅延期申请答辩,其中有领导职务或经济条件良好的,不排除由属下或委托其他单位科技人员代劳的不良现象发生-导师从学位论文内容和准备答辩情况不难鉴别的。 再印象中,对每位在职博士生、论文博士生,高校收费不菲。 从当前人才市场供需关系有所变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看,本博觉得我国取消高校招收校外在职研究生、论文博士生的时机基本成熟。 基于上述同样的原因,教育部前年开始试点的在职“工程博士”培养机制,也应尽快予以终止。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7161 次阅读|10 个评论
读“在职博士:力不从心的坚持”有感——在职博士生学习之烦恼!
热度 1 cooboy640 2012-2-11 16:45
我不是一个“怨妇”类型的人,可这次确是躲在这里抱怨来了。这篇博客本来是寒假里就想写的,因为自己整个寒假一直压抑在对过去一年没能实现目标的不安和尴尬处境还将继续的无奈之中,很想找个自我释放的空间,让自己能够平静下来,融入春节的和谐氛围,也好让家人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受到牵连,可每当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准备提笔的时候,总有烦躁来袭,因为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从而每每选择逃避。就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寒假终于结束了,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以为可以好好的整理一下思绪,可发现已经没有了时间,所以一直没有动笔,本来准备作罢,直到今天看了科学网上一博文“在职博士:力不从心的坚持",一种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又重新打算把这段心理历程记下来。 大致来说,我(可能大多数在职博士生都一样)的压力主要来至三个方面:学业、单位和家庭。对于我而言,这三个方面都是典型的。首先是学业方面的压力。其实,这方面对于每一个博士生而言都是一样的,如果说,对于我而言有额外的困难,主要因为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我本科和硕士都不是学现在的专业(本科的专业还比较相近,而硕士阶段从事的工作几乎完全不沾边),所以一切都从零开始,而且由于本科毕业已经十多年了,就算是大学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也忘的差不多了,要捡起来还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第二,年龄和其他事务已经成为学习的障碍,由于年龄原因,精力和学习能力已大不如前,而且想安心的做些事情真的很困难,工作和家庭等其他事物总让人心烦意乱。由于上述原因,按时毕业也许没有问题,但相对于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肯定是要辛苦的多,更别说游刃有余了。这一方面我也认了,谁让自己爱上“博士帽”呢!其次是单位方面的压力。在这一点我可能会比其他的在职博士生还要好些,因为我是脱产出来读书的,虽然单位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要求,但是毕竟有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去拒绝。即使是这样,也还是有一些困难,比如,这学期,学院的领导希望我上一门课,说:这门课确实没合适的人上,我知道你还在读书,原则上可以不上课,但学院确实有困难,云云。。。虽然我最终拒绝了这件事,但心里还是觉得不爽,毕竟是我的上司,以后没有特殊情况下,还要在他的“势力范围”内工作,你可以拒绝他的要求,到时候他也可以拒绝你的要求!再者,我们单位规定在外读博时间为三年,可我读书的学校博士毕业一般要四年,所以我的压力更大了,即使不能三年毕业,也必须努力让第四年变得更宽松,否则就很难处理了。最后是家庭的压力,来自家庭的压力可能是我现在遇到的最大压力。虽然妻子是支持我的,几乎不曾向我抱怨什么,但我分明能感觉到她的疲惫。她是一个医生,除了正常上班,还得时不时的值夜班,工作本来就很辛苦,加上还得照管上幼儿园的女儿,她变的疲惫不堪。所以,偶尔发发脾气宣泄一下是不可避免的,从而家庭的不和谐就这样出现了;本来孩子是由我妈妈照看的,可她的身体不好,而且很不习惯城市的生活,所以也牢骚满腹,一直觉得我很自私,为了自己的学业,把家庭的责任丢给她和我妻子。所以,我也觉得对不起她,毕竟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给予父母什么,唯一做的就是向他们不停的索取!其实,最让我无法面对的是女儿,虽然她还不知道抱怨什么,但看得出她对父母能陪她一起成长的渴望,每次想到这些就感到特别的无奈和无助!来自家庭的压力,对于其他的在职博士生可能并不存在或者没这么严重,而对于我而言却是无解的,我怕突然有一天妻子发脾气了,或者妈妈病倒了,或者回老家来了,或者。。。我很想把妻子和孩子都带在身边,这样问题可能就不存在了,可在当前中国博士生的收入状况下确实困难,而且妻子也不想放弃她的工作,毕竟现在这样家庭还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 本来以为去年底能够把学业相关的工作做完,和导师商量回单位完成剩下的工作,缓解一下目前的处境,可。。。,所以。。。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5975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职博士生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热度 27 boxcar 2011-11-26 22:29
大宝宝(“打包司机”——吴宝俊)筒靴(同学)昨天的博文“ 【科 ● 反】在职博士是中国学术腐败的重灾区 ”一下子踹倒了 N 多在职博士生以及在职拿到博士学位的人。可以看出,大宝宝的博文中似乎已经把“在职博士”等同于那些已经成功在官场上上位、但又得陇望蜀地想到学界混个文凭的官员们了,却忘记了还有更多在职博士生,可能比他还苦还累还不容易这个事实。为了给这些不幸被株连的“在职博士生”讨个说法,我在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写下了这篇博文。 在我的印象中,科学网上反对“在职博士生制度”的声音似乎一直都很强大,因此出头“力挺”在职博士生及其制度多半要挨“板砖”。之所以大家如此嫉恶如仇地反对“在职博士”及其制度,或许是因为有太多的博士生,他们是在没有职位和相应的工资的情况下在读博;相比之下,许多“在职博士生”不但有相当的工资收入,而且有家有业、有房有车甚至有头衔有地位,同样是博士生,这差距也忒大了!在“统招博士生”自己辛辛苦苦地做实验写文章的时候,“在职博士生”可能已经把相关的工作任务分包给了自己的手下(秘书或者学生)去做了,当然“学术腐败”的祸根或许就此埋下。当前中国的全脱产的“统招”博士生和“在职博士生”的学制几乎相同,最后拿到的学位证书也完全一样,毕业之后的状态却大相径庭,当“统招博士生”们在毕业前奔波在各个用人单位之间努力推销自己的时候,“在职博士生”已经在算计马上到手的博士学位证书能给自己的职位职称带来多大规模的增量或者提升了。如此众多的差距,怎能让“正义之士”继续淡定?但是,真的是所有的“在职博士生”都是如此境界,都能通过如此潇洒地混到一纸文凭然后就飞黄腾达么?或许有,但倒也未必很多,至少在我周围的“在职博士生”基本都不是酱紫(这样子)的。 可能是学科的缘故,我见到的和指导着的“在职博士生”多半是高校教师,他们通常都是若干年前在本科或者硕士毕业后在高校中找到了一个教师的职位(这一条可能也够许多想谋求一份教职而未得的博士们“羡慕嫉妒恨”了),然后由于各种原因,决定去攻读博士生的。例如:个人对科学研究还有较大的兴趣,但所在单位没有科研条件,想考脱产的博士生原单位坚决不放行;所在单位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拥有博士学位才能晋升职称;打心眼里希望通过攻读博士学位,带来学历的提升,便于“跳槽”到新的、更好的单位或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却不想立刻失去当前所在单位提供的各种待遇(工资、住房、孩子上学等);也想专心致志地去读统招的博士,但很担心博士毕业之后连现在的教职都找不到,只好咬牙坚持这种同时做教师和博士生的状态等。 无论是基于哪种原因来读博士了,这些来自普通高校( 911 之类的重点大学一般在本校内解决)的“青椒”们都要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是读博士毕业的标准不能降低,因为学校和院系的学位委员会通常不会因为申请学位的博士生是在职的就“网开一面”的。另一方面,“在职博士生”既然是在职身份被委托培养,其所在单位的教学重担也不能随便放下,最多也只能是适当减免一点儿工作量而已,这前提还是学校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出去读博士生。如果学校(例如一些二级学院)只关心招生赚钱,不鼓励青年教师读博士提高水平,则教学任务根本不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在职博士生就只能两边奔忙、不停地转换着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了。没办法呀,不希望失去,就必须要多多付出。别的导师门下的学生是个神马状态我不好说,反正我门下的在职博士生们目前都很辛苦。 因为曾经和正在看到很多“在职博士生”的艰辛,所以我说“在职博士生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 。大概也有一些很“容易”的“在职博士生”,但他们恐怕只是集中在少数“很容易混文凭”的专业中,在大多数需要实打实地做实验、出数据才能写论文的专业里,恐怕还是“不容易”的“在职博士生”居多。 参考: 【 1 】吴宝俊:【科 ● 反】在职博士是中国学术腐败的重灾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147do=blogid=511603
个人分类: 教育|10701 次阅读|5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