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张国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韩寒《写给张国荣》版本分析
热度 2 zhenghaoran 2012-4-2 10:16
韩寒《写给张国荣》版本分析 字号: 大 中 小   4月1日上午韩寒在新浪微博上以长微博的形式发了第一条实名微博,转了其博客文章《写给张国荣》。其实这并非韩寒发的第一条微博。在代笔事件刚起不久,韩寒就以“亭林镇独唱团”等ID发过微博,但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这一次因是实名发布,又事关张国荣,且恰逢新浪微博禁止评论,不论捧他骂他,都要靠转发评论,于是在新浪、公知、水军(有的一帐号就转发了几百次)以及倒韩大军的合力作用下,成了号称转发数第一的微博,可谓也在该日推出的韩寒抄稿集《光明与磊落》的营销良策。   其实这篇博文就是《光明与磊落》的前言,在大约10天前已登在京东网该书的介绍上(http://book.360buy.com/10955909.html)。但是抄稿集的这个版本(下称“版本二”)与韩寒在微博和博客上发布的版本(下称“版本一”)相比,有很多改动,多是病句、错字和标点的修改,显然是一个经过大量润色的晚出版本,对比如下:   版本一:2003年4月1日,我在开车从北京回上海的途中。   版本二:2003年的4月1日,我开车从北京回上海。那是一段从清晨到傍晚的旅程。   润色者修改了一个不太通顺的句子,并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句子(也可能版本一原来有这句话,发布时删掉了)。张国荣在2003年4月1日晚上18点41分跳楼自杀,于19时06分在玛丽医院去世。当天晚上八、九点时开始有消息传出,但因为碰巧是愚人节,人们将信将疑。到第二天国内媒体才有密集报道。韩寒称4月1日清晨到傍晚他开车从北京到上海的途中听到所有的电台都在悼念张国荣,那是穿越了。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把4月2日的事错记成了4月1日,要么整个故事是虚构的——韩寒直到2006年还在博文中嘲笑“张国荣没死磕,但磕死了”,表现得并不像张国荣的粉丝。   版本一:在那之前,我并不是你的歌迷,我只知道你唱过《倩女幽魂》,我甚至觉得,你好久没做宣传,没出作品,已经过气了。   版本二:在那之前,我并不是你的歌迷,只知道你唱过《倩女幽魂》。我甚至觉得,你好久没做宣传,没出作品,已经过气了。   润色者删掉了一个重复的“我”字,并在第一个句子后把逗号改成正确的句号。   版本一:对你的了解从京沪高速的山东段开始。   版本二:对你的了解从山东段开始。   润色者删掉“京沪高速”,可能是觉得前面已提到“从北京回上海”,无需重复。   版本一:那里的山上都是顽石,少见绿色。   版本二:那里的山都是顽石,少见绿色。   原版“那里的山上都是顽石”略显拗口,所以润色者删掉一个“上”字。   版本一:以往开车路过河北,山东和江苏,打开电台,要不是卖春药的,就是治性病的,还不停的有托打电话和主持人互动,说疗效好,去哪才能再买到。   版本二:以往开车路过河北、山东和江苏,很多电台里都是卖春药的广告,还不停地有托儿打电话进来,说疗效好,怎么才能再买几瓶。   此处改动不少,改了三个不太通顺的句子,改了一个错字(“的”改成“地”),改了一个标点符号(逗号改称顿号),还删了“就是治性病的”。也许润色者觉得在纪念偶像的文章中去谈什么“治性病”真是天才得怪异,但是“卖春药”就不怪异吗?   版本一:我常想,这么明显的忽悠,怎么可能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充斥着荒诞。   版本二:这个世界上真的充斥着荒诞的欺骗。   删了一句,并改了一个病句。   版本一:但那一次开车的旅程,我能调到所有的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当然还有你唱过的歌。   版本二:唯独那一次开车的旅程,我所能调到所有的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当然还有你唱过的歌。   把“但”改成“唯独”更精确,并改了一个不通顺的句子,但其实改后的句子也不太通顺,改成“我所能调到的所有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就通了。联系到前面的句子,难道那天所有的电台为了悼念张国荣,连“卖春药”“治性病”广告都不做了?   版本一:我甚至发现,有时候,我偶然会哼唱两句的不知名旋律,原来都是你的。   版本二:我甚至发现,有时候,我偶然会哼唱两句不知名的旋律,原来都是你的。   原版其实是通顺的,改了以后反而与原意不符了。   版本一:路过临沂,电台主持人甚至自己开唱《奔向未来日子》。   版本二:路过临沂,电台主持人甚至自己在唱《奔向未来日子》。   把“开唱”改成了“在唱”。   版本一: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未来的日子了。你奔向了永远不会来的日子。   版本二: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未来的日子了。你奔向了永远不会来的日子。   此处难得的没有任何改动。   版本一:那些岁月里,我是一个轻狂气傲的无知少年,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这也让我错过了你。   版本二:那些岁月里,我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少年,对所有的巨星和偶像都嗤之以鼻,这也让我错过了你。   “轻狂气傲”改成了更常见的“心高气傲”,删了“无知”,把“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改成“对所有的巨星和偶像都嗤之以鼻”,扩大了蔑视对象的范围,由“港台巨星”扩大到“所有的巨星和偶像”。   版本一:那几年我在北京,迷茫的就像在能见度只有一米起了大雾的国道上开车,好在我一直没开进逆行车道。   这个句子被整个删掉了,也许润色者觉得这句话是一个赛车手莫名其妙的感慨,无论如何与张国荣扯不上关系,脱题了。   版本一:等我懂你,再没机会来看你的演唱会。   版本二:等我懂你,我再没机会去看你的演唱会。   给句子加了主语,并把不通的“来看”改成“去看”。   版本一:回想起来,你若在,无论我有钱没钱,一定会买一张离你最近的票。   版本二:要是早知道,无论有钱没钱,我一定会买一张最近的票。   把“回想起来”改成虚拟的“要是早知道”,显得比较合理。   版本一:没有什么夸你的。我甚至想,如果你还活着,机缘巧合,兴许能和你吃上一顿饭,说上几句话。   版本二:没有什么夸你的。我甚至想,如果你还活着,机缘巧合,兴许能和你喝上一杯酒(虽然我几乎从不饮酒),说上几句话。   把一起吃饭改成一起喝酒,又强调自己几乎从不饮酒,似乎是为了显得更有诚意。   版本一:那次从北京回上海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开过长江大桥,我就找了一个休息站停靠了下来,吃了一碗泡面,清楚记得江水声就在耳边。   版本二:那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开过长江大桥,我就找一个休息站停了下来,吃了一碗泡面,江水声就在耳边。   删掉累赘的“从北京回上海”。但为何要删掉“清楚记得”?京沪高速过的是江阴长江大桥,有网友说那里并无休息站。即使有休息站,江阴长江大桥光引桥就有300米,也是听不到江水声的,也许润色者才因此删掉“清楚记得”,将听到江水声变成文学想像?   版本一:我买了两张你的盗版唱片。这不能怪我,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没有正版的。   版本二:我买了两张你的唱片。这不能怪我,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没有正版的。   可能是觉得“盗版”刺眼,删掉了,反而跟下一句衔接不上了。   版本一:我启程上路,把唱片塞进了碟机。   版本二:我启程上路,把CD塞进了碟机。   根据下文,改成“CD”更准确。   版本一:不幸的是,我没能听见你的声音,因为我买了VCD。   版本二:我没能听见你的声音,因为我错买成了VCD。   删了“不幸的是”,加了“错”字,显得更准确。   版本一:家乡离我越来越近。1200公里路程,我并未为你落泪。毕竟我们刚认识,你得理解。   版本二:家乡离我越来越近。1200公里路程,我并未为你落泪。毕竟我们刚认识。   删掉了显得太私密化的“你得理解”。   版本一:到了上海,身边的朋友常常谈起你,有黯然神伤的,有伤心哭泣的,更多的是,哦,是嘛,他这么有钱,干嘛要自杀,可惜了。   版本二:到了上海,身边的朋友常常谈起你,有黯然神伤的,有伤心哭泣的,更多的是,哦,是吗,他这么有钱,干吗要自杀,可惜了。   只是把两个“嘛”改成“吗”。   版本一:还有恶意揣测的——至今我的身边依然有人相信你是得了绝症或做了什么事情,不得已才跳楼,我每次都要和他们争辩。   版本二:还有恶意揣测的,说你是得了绝症或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不得已才跳楼。我每次都要和他们争辩。   原版突然跳跃到现在,所以润色者把它改了,而且把“什么事情”改成意思更明确的“见不得人的事情”。按作者所言,他在此前还对张国荣一点都不了解,为何一到了上海就突然变成了张国荣的粉丝,每次都要为他辩护?这个心路历程,应是读者最想知道的,作者却只字不提。当然,作者做此文的目的并非为了颂扬自己的偶像,而是以张国荣自喻要自证清白。   版本一:但两个星期以后,也便这样了,大家开始很少谈起你。   版本二:但两个星期以后,也便这样了,大家开始很少谈起你。   此处没有改动。其实不知所云的“也便这样了”是应该删掉的。   版本一:一个月后,劳动节,大家依然不爱劳动,两个月后,儿童节,小孩依然欢声笑语,三个月后,四个月后,周年祭,到现在,九年了,这世界没有什么变化。   版本二:一个月后,劳动节,大家依然不爱劳动;两个月后,儿童节,小孩依然欢声笑语;三个月后,四个月后,周年祭……到现在,九年了,这世界没有什么变化。   润色者改用了准确的标点符号。   版本一:这九年里,你陪伴我度过很多困难的时光,可惜那些激励我的歌并没能激励你自己。我想我懂你了,Leslie。这眼前的世界并不是你我想象的那样。你改变不了。我改变不了。   版本二:这九年里,你陪伴我度过很多困难的时光,可惜那些激励我的歌并没能激励你自己。我想我懂你了,Leslie。这眼前的世界并不是你我想象的那样。你改变不了。我改变不了。   此处没有改动。   版本一:我今年三十岁,没有你那么多的作品,你死去了,你的歌也许能被别人再唱五十年,一百年,我若死去了,我的文字也许只能被别人记得五年,十年。   版本二:我今年三十岁,我没有你那么多的作品,你死去了,你的歌也许能被别人再唱五十年,一百年;我若死去了,我的文字也许只能被别人记得五年,十年。   只加了一个“我”字。   版本一:又也许更短。   版本二:也许更短。   删了累赘的“又”。   版本一:说不定我会成为一个老顽童,说不定我忍受不了自己衰老。谁知道呢。   版本二:也许我会成为一个老顽童,也许我忍受不了自己变老。谁知道呢。   把“说不定”改成“也许”,“衰老”改成“变老”。   版本一:Leslie,多年以后,我们终会相见。   版本二:Leslie,我们会在时间的那头相见。   改成了带点文采的表述。   版本一:我获得的成就比你少很多,但争议倒也不少,算能作为谈资。   版本二:我获得的成就不比你多,却也受了不少争议,也算能作谈资。   原版不通顺,润色者给重写了,通是通了,意思却有了变化:原版的“争议”、“谈资”都没有与张国荣相比的意思,改后却变成和张国荣的“争议”、“谈资”相提并论。   版本一:和你一样,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或许不能,甚至更多。   版本二:和你一样,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也许不能,甚至更久。   改了标点,“或许”改成“也许”(没什么必要),“更多”改成“更久”,意思却变了,原意应该指的是争议会更多,改成了争议时间会更久。关键是“和你一样”一句完全不通却没删掉,前面才说了张国荣死后受了不少争议,这里却说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如何“一样”?   版本一:他日我们相见,你若不嫌弃,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   版本二:他日我们相见,你如果不嫌弃,可否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   只是把“若”改成“如果”,加了“可否”,读起来顺畅一些。   版本一:不会差的,只是辛苦你要用普通话唱。   版本二:我写得还不错的,只是辛苦你要用普通话唱。   “不会差的”改成“我写得还不错的”,变成了事实陈述,虚拟的意味没有表达出来。   版本一: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我想我可以试着告诉你为何。因为,你一生没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   版本二: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我想我可以试着告诉你为何。因为,你一生没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   这段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这样的车轱辘话,润色者显然认为是文章的亮点,所以没做任何改动。   综上,版本二修改了病句、错字、错误标点,是对版本一的润色。那么润色者是谁?个别地方的改动其实有违原意,个别地方的删节是为了避讳(例如“治性病”),可见并非原作者所为。那么既然有一个修改过的版本,为何韩寒发布的却是修改前的版本?一种可能是编辑修改,而韩寒不知道。但韩寒以前反复声称自己是不会允许出版方擅自改动的:“我是一个非常爱惜文字的人,出版社要修改我一个标点符号一个词语我都会反复的确认的争取。”(《韩寒:请你们理解我的愤怒和无奈——就与方舟子之争答凯迪网友》)“而我是一个特别特别爱惜自己文字的人,把小说给出版社的时候,包括现在出版社改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我是对文稿有异常可能洁癖要求的人……”(韩寒接受凤凰视频专访)而《写给张国荣》两个版本的比较表明,大部分句子都有改动,如此大的修改,很难想像出版方会不尊重韩寒的意愿获得其同意。何况《光明与磊落》一书虽然名义上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的,实际出版方是路金波的万榕书业,按惯例湖南文艺出版社只是提供书号和在政治上把关,文稿的编辑由万榕书业,也就是说,如果对韩寒的文稿进行润色的话,也是由路金波团队的人来完成,那么他们会不让韩寒知道吗?会不经过他的同意就做如此大幅度的修改吗?   另一种可能是,《写给张国荣》是某人代笔,或者是团队写作的产物。也许由韩寒提供了素材或初稿,之后经过了别人的修改、润色,产生了多个版本,参与写作的人是不必尊重韩寒的意愿的,韩寒并不知道最后提交了哪个版本,发博客的人(姑且认为是韩寒)用了一个早期的版本,是因为分不清版本的不同而误用。 证明这一可能性的一处改动是“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改成了“对所有的巨星和偶像都嗤之以鼻”,因为这不是正常的文字润色,而是内容的变动,普通的润色者例如编辑是不会做这种改动的,不会代替韩寒宣布他当时蔑视的不仅是港台巨星,而是所有巨星和偶像。类似的另一处改动是“兴许能和你吃上一顿饭”改成“兴许能和你喝上一杯酒(虽然我几乎从不饮酒)”。能做这种内容修改的只有作者或能全权代替作者写作的代笔者。如果这是韩寒本人做的修改,为何却没有在博客中发布这个版本?只能说是由一个可以全权代表他的人做了改动,而他不知道。   不管怎样,韩寒写《三重门》时十几万字的小说号称一次定型,而写一篇献给偶像的短短前言都会有差别如此大的版本,这不是“天才”得非常怪异吗? 2012.4.1. 和讯博客首发 /*0324 BlogMore*/ img{ border:none} .moreArticles {margin-top:50px; font-size:14px;} .moreArticles ul{ list-style:disc;} .moreArticles ul li{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font-size:14px;} .moreArticles h2 { margin:0px; padding:0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height:30px; } .moreArticles h2 a{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conBg_oth{ position:absolute; left:505px; top:505px; width:644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6d6b6a; z-index:900; background:#fff;} .editMya{ width:642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a8bac1;font-size:12px;} .editTop{ background:url(../images/box_top_bg.jpg) repeat-x; height:22px; padding-top:3px; padding-left:12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color:#4e7786;} .editTop span{ float:right; padding-right:6px; padding-top:2px;} .editLeft{ width:396px; float:left; padding-left:12px; padding-top:12px; font-size:12px;} .f000{ color:#000;} .selectAticle{ height:25px;} .selectAticle .fright{ float:right} /*0324 BlogMore*/
7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严凤英与张国荣
热度 12 陈安博士 2012-4-1 22:30
   陈热闹最近看《天仙配》看到能跟着唱唱了。    今天在家,俺们也陪着看了一阵,一开始的时候,七个今天的标准看上去并不漂亮的仙女出来唱呀跳的,觉得似乎声音一般,后来想也许是因为胶片时间太长的缘故,有些声音都有些变形了。而七个仙女中肯定也有严凤英的声音呀,也就想严凤英当时是否也是沾了戏太少的光才爆得大名的。    后来就开了小差。    再听的时候,配角们就全部撤了,只有严凤英和王少舫,陡然间就觉得声音纯净多了,而随着黄梅戏悲戚戚的调子,一下子就觉得悲伤起来。    想着张国荣声音响起的那些时刻,感觉是类似的。    对于中国戏剧来说,很多地方戏只有一个两个不世出的天才,对于豫剧是常香玉,或再加马金凤,也就够了。而同时河南地方戏的曲剧,男就只有海连池了,其他人皆可忽略。在我看过海连池的一次访谈节目后,发现他其实也是和郭兰英这样的晋剧台柱子一般,连字都不识得几个,纯粹是靠的背诵和自我的感悟。    而我们山东的梆子戏和吕剧,恰恰是没有出现这样的有全国影响的人物,虽然被周总理挽救过,可终究还是必然没落了。    安徽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天才严凤英前期的铺垫,后来成为余秋雨老婆的马兰们也就可以还在全国性的综艺演出中有一席之地。    张国荣就是粤剧或者粤语歌曲的不多的天才之一,是香港的严凤英。    无法忽略,难以超越,让我们在心中永远怀念......
个人分类: 人论|4102 次阅读|23 个评论
那些长大以前的日子:张国荣让我想到的
热度 21 BlueAdagio 2012-4-1 21:44
那些长大以前的日子:张国荣让我想到的 嗬嗬,这个不是愚人节贴。这篇文章写给哥哥张国荣。更确切地说,这篇文章写给我自己。 本来在日历上写着今天早上加班。本来现在差不多应该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本来每一次看YC的文章时我都和自己说:或许有一天吧,或许有一天我也会来写点这种怀旧的文字。。。但不是现在。不是现在。本来。。。 陈安兄的全新力作 《 张国荣,让我们在心中永远怀念 》 ,让我的这些“本来”都暂时变成了无关紧要,因为它让我想起了生命里一些如今只会在记忆里重现的时光。那些长大以前的日子。 呵呵不要笑,在那段长大以前的日子里,我曾经是谭咏麟的铁粉!在一个小圈子里,Alan的粉丝也曾经是我比较重要的一个身份,哈哈。Ada,如果你知道我有这个博客,如果你看到我这篇文章,你会不会向上次聊起时那样会心的微笑,开几句可能我们才懂的玩笑?或者你也会和我现在这样,有种想哭的冲动? 在那时,是滴是滴,谭咏麟的粉丝和张国荣的粉丝是不共戴天滴,是有深仇大恨滴:)那时我能把Alan的每一首歌都倒背如流;那时我把自己觉得最好的谭咏麟的歌编到钢琴上去弹,后来有段时间在一家酒店的大堂酒吧做兼职琴师时还秀过,居然还蒙到了几位老外,跑过来说“Whatever you just played... That sounds nice!";那时我们会在家一边听着香港的商业电台一边做功课;那时我们会几乎把脸贴着电视机的荧屏,努力地从漫天时而黑白时而彩色的荧屏雪花中(因为那会儿还要用什么鱼骨天线才能收到香港的电视节目,而且很多时信号极差)把偶像的样子分辨出来,为的是要知道在每周的流行榜,每季的劲歌金曲里自己的偶像有没 有把那谁的偶像打败了! 记得有一回劲歌金曲季选却碰上几乎没有信号,电视就白茫茫一片,急死了。等啊等,等啊等,啊忽然有信号了,啊是偶像!啊他今天穿着件长衫出来!啊啊啊,我乐得冲着我哥大喊大叫。。。 “痴线!” 他回答。哈哈大佬,你和老妈子的书架里还有我当年收集的谭校长相片集吧:)当年花N+N个小时去弄的,有些还是用零花钱买的,好像就只有他,还有另一位也是不会老的,山口百惠。 记得出去留学很久后有一次回国,刚好碰上谭校长和李克勤在开“左麟右李”演唱会,我那个激动啊,当即就决定在没有任何人愿意陪同的情况下只身跑到天河体育场去听(让老妈子紧张了一会儿)。好的位子还都没有了,几乎坐到了最上面,but who cares? 看完后跟着成千上万的人坐地铁回家,嗓子都喊哑了,却还记得他们唱 《 爱的根源 》 和 《 雾之恋 》 时的场面真个是震撼啊。。。 都过去了,似乎以前谭校长的铁粉们,后来又都粉了张国荣;他离开的消息传来,不管以前是粉谁的都一样的悲伤;又似乎那些以前说“打死我都不喜欢谭咏麟!”的,后来又都学会了校长的一句口头禅:我永远25岁。 在开的车里现在还有两位当初的天皇巨星的CD,不时也会换着来听听。而每次听Leslie唱 《 Monica 》 或者 《 爱慕 》 时我都会忍不住笑,想起那时喋喋不休的一个争论话题:到底两位里谁跳舞更好看?唉,那是谭粉的死穴呀:尊敬的谭校长啊,你就不能好好向哥哥学习学习,跳得像样一点? 。。。。。。 似乎都走远了,那些我们都必须经过的,长大以前的日子。 张国荣的 《明星 》(原唱者为叶德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wNTg0NjA=.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4MjE1NzMy.html “當你見到天上星星 可會想起我 可會記得當年我的臉 曾為你更比星星笑得多 當你記起當年往事 你又會會如何 可會輕輕淒然嘆喟 懷念我在你心中 照耀過 我像那銀河星星 為你默默愛過 更像那柔柔光輝 為你解痛楚 當你見到光明星星 請你想 想起我 當你見到星河燦爛 求你在心中記住我。” p.s.奇怪,录像这次变不了player?
个人分类: 似水流年|5612 次阅读|59 个评论
张国荣:当纪念彻底变成一种纪念
wido 2012-4-1 21:21
自2003年4月1日之后,每年的愚人节都会有人提起,今天张国荣死掉了。每年的愚人节,张国荣这个名字都会出现媒体上,再次被人记起。每年的愚人节,想起张国荣,变成一种习惯。 这篇博文来自腾讯娱乐,柏小莲。 我听说过各种荣迷,有一个姑娘每年的四月一日都要翘班,穿一身印度沙丽在广州城繁华地带找一个临窗的角落坐下,喝半天的咖啡,痛哭一场;还有一批人每年的这一天会赶到香港,在星光大道上按按哥哥的手印,放下一束花,或者去一下文华东方酒店的餐厅和楼下已经修好的栏杆旁边,默默的站一会。今年仍有他的旧 电影 上映,有关于他的音乐剧上演,而且是巡演,到了这个地步再求票房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了,纪念本身就是一种纪念。 我们看到各种纪念,即便九年时光足以将多情少女变成隐忍的主妇,但是少年时代种下的小苗已经深深扎根。而且随着时光磨折之后有两种结果,一种是遥遥送上神坛,一种是已经将其形象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饱含深情的表白与大彻大悟之后的沉思,就像一张纸的两面。媒体报道也没出现过什么新意,像是例行的盛典,隆重、盛大、极尽哀思但却每个环节都按照几年下来的既定模式,你来回忆生平二三事,我来盘点影碟四五张,七八个友人加九十支金曲,似乎就可以拼凑出某个灵魂的原本模样。 直到连回忆与纪念都变成了陈词滥调。再没有更多的生前细节曝光,纪念专辑也没有什么更新的意思,那是一个本来就该静止与休憩的世界,一次一次的回忆和纪念其实就是一次一次变相的打扰。那些本来苦痛的记忆渐次麻木不仁,因为被翻检太多而加速风化,是的,这些残忍的现实都在提醒我们,当纪念本身变成了媒介素材,纪念的意义已经失去。 纪念的意义在哪里?有时候是一种信念的寄托,比如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张国荣 是港星黄金岁月中最最闪亮的一颗,集中全部那一代明星的特点,优雅、敬业、职业性和距离感,又代表了一些新观念,比如打破港陆隔膜,勇敢表达少数派性向,这些素质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本身就是光环,再加上英年早逝,死因飘忽,谜团成就奇迹。半生辉煌加纵身一跃终成就一世传奇,经众口传诵即成为真理,寄托着美好的期待,又成为娱乐事业的一杆大旗,一个标准,一个令人绝望到无法复制的神话。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当纪念成为规律即是习惯,不仅是忠实粉丝的习惯,而且渐渐成为一种社会习惯,这是一个民间推动约定俗成的纪念日,在一部分人的心中甚至超过同一天“愚人节”的意义。所谓纪念,无非是对往昔的怀念,对现实失望,对未来的期待与不确定的混合。如果娱乐圈越来越令人失望,如果仍然没有迎来华语电影的旺季,如果乐坛照这样的速度渐渐萎缩和猥琐下去,这种自发纪念的心理就会越来越强大,更多的人被美化过的记忆和失望的心理推上神坛,比如 梅艳芳 和 陈百强 ,还有 张雨生 甚至 杨德昌 。
个人分类: 与社会有关|2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国荣,让我们在心中永远怀念
热度 20 陈安博士 2012-4-1 18:54
  女歌星里,只有台湾的我还能够喜欢,香港的那些全都一身烟花气息,大陆的则一身土气。   在台湾男歌星里我最喜欢的是费玉清,香港歌星里就是张国荣了,大陆则没有。   这里,我用费玉清最为伤感的一首歌《终章》里的最后一句作为纪念张国荣文章的题目。听完《终章》,我的本很乐观的朋友李洪都觉得一身哀戚。   【也许你不会知道,我有多爱你,天使般的你】      张国荣的声音独特,他把几乎所有的歌都低了八度来唱,包括陈慧娴的成名曲,高亢激昂的《千千阙歌》,在张国荣的口中是深沉的顾盼自怜的轻声吟咏。   我为这样的声音陶醉了很久,而辅之以自恋的身段与眼神,就是格外的情调了。   在香港这样的以快速为基本节奏的社会里,张国荣的声音其实算是例外,而谭咏麟更适合于这个物欲的世界外壳。   但是,香港人却喜欢张国荣和谭咏麟一样多,两边的粉丝竟然还会冲突。这让我费解异常,正如我当年很奇怪在台湾为什么慢到极致的陈淑桦唱过的《一生等候》竟然能在排行榜上站立很久一样。   我本来以为这个世界很世俗很简单,但是却一再地发现即便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人们也依然会喜欢缓慢节奏的歌声,喜欢把一切都慢节奏处理的东西。   张国荣就是香港人在熙熙融融的人群里存在的空灵梦想,它一直存在,但是张国荣把它们展示得更加心痛与显著。   见过一些Leslie演出的视频,也在KTV里唱歌时见过费玉清几乎一动一动的样子,除了不拿话筒的手偶尔在胸前和眼前走个来回之外。张国荣的表演过程则几乎没有任何内在的与观众的交流,他只在欣赏自己罢了。   也所以,这两位先生都是极度自恋的人,也许正是因为自恋,费玉清没有结婚,而张国荣在多次恋情之后,选择了同性之恋作为爱情的基本存在状态,且毫不羞赧地引荐了他的唐生给我们大家。   在见过很多歌星在演出时用尽力气去讨好在场观众后,再对比这两位先生,我发现我宁愿喜欢后面这类极度自恋的人。   唱那种所谓的男女对唱歌曲,拿任何一个歌星和张国荣配,你一定会被他带到沟里去。   我们也许都知道陈淑桦,她的声音基本是高亢的,但是,《当真就好》她彻底低沉了,唱到酣处刚要高亢一下,因为张国荣的随后加入,马上就游丝一般若隐若现了。   辛晓琪则是台湾歌星里嗓音最接近毛阿敏的,她和张国荣配唱的《深情相拥》,也会压低了高音去配。   有时候我会想,难道张国荣就没有高音,甚或中音?想想应该不至于,不过他习惯了自己的嗓音,不愿意迁就别人,或者迁就别人是别扭的,只好别人来迁就他了。   同样的,费玉清也永远只是一个风格。这本来似乎不应该适合我对歌星的要求,我本人是一贯喜欢多变风格的,在自己的一本书里都想尝试每篇文章都用不同的笔法去写,应该厌倦单一风格,可是我不行,只要张国荣的声音在,我能立刻安静下来,如平静的湖水。   【这影子有些真实有些虚无,我并不知道我对它有多少依恋】   在KTV唱歌,我总是选择刘欢的那些,偶尔选个大家熟悉的张信哲之类,但是我心中最想表现的是张国荣风格,在训练了自己的高音之后,我其实欣赏的是自己的低音。可惜的是,张国荣的歌太慢,所以必须完全自恋而不顾同去K歌的其他人的感受,显得格外离群,不是玩的样子,我就只好忍痛放弃。   偶尔有机会唱时,就只能选择《风再起时》或者《风继续吹》,因为电影的缘故,大家也许还能听过。   如《失散的影子》这类国语歌曲,由于多是由粤语歌曲转而重新填词而来,更是少有人知。我这人喜欢一个人,喜欢的往往就不是代表作了,张的代表作是《沉默是金》之类,确实不错,但是太多太滥,慢慢地就成为避之唯恐不及的歌了,作为一个特别喜欢他的听者,就自然会认真聆听其他的歌曲,《失散的影子》歌词有诗的味道,也是张国荣半生不熟的国语歌曲里少有精致的一首。 【天赋歌喉,天赋演技】   毛毛说,程蝶衣必须由张国荣来演,这让我终于想比较一下香港的这些艺人的全面才华了。   刘德华的歌声太一般了,你独听这一个的时候没有太强的感觉,由此刘德华和毛宁一起唱,大概是一人几句的那种,结果,现场的所有人都说,刘的声音也太差了,技巧也远远不如毛宁。   但是,作为歌星的张国荣却在演技方面不遑多让,也竟然是香港地面上少有的演员,有些人的才华让人脸羡慕嫉妒恨的想法都出现不了,因为他处处优秀,且远远优于周围的人。或者我们用这样的话来表达:难以模仿,更无法超越。   当然,这并不是说张国荣没有演过烂片,在香港这样的地面,不演烂片几乎不可能,今天的几乎所有星星们都一度在烂片里出现,包括周润发周星驰这般的。   好在后期的张国荣,电影基本都是精品,其中的《霸王别姬》是我们大陆人比较青睐的一部片子,稍微短了点,很多东西表达得太不充分,不过,对于主角的张国荣来说,已经够充分地体现演技了。   我有个博士同学,在她读大学的时候曾经在《霸王别姬》里演出红卫兵丁,竟然留下过和张国荣的合影照片一张,把我给羡慕的。
个人分类: 人论|7898 次阅读|41 个评论
[转载]写给张国荣 ——韩寒
热度 1 Mount 2012-4-1 12:09
写给张国荣 (2012-04-01 08:38:41) 冬天花败,春暖花开,有人离去,有人归来。 @ 韩寒, http://weibo.com/hanhan 。第一篇长微博,献给我的偶像。 2003 年 4 月 1 日,我在开车从北京回上海的途中。在那之前,我并不是你的歌迷,我只知道你唱过《倩女幽魂》,我甚至觉得,你好久没做宣传,没出作品,已经过气了。 对你的了解从京沪高速的山东段开始。那里的山上都是顽石,少见绿色。以往开车路过河北,山东和江苏,打开电台,要不是卖春药的,就是治性病的,还不停的有托打电话和主持人互动,说疗效好,去哪才能再买到。我常想,这么明显的忽悠,怎么可能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充斥着荒诞。但那一次开车的旅程,我能调到所有的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当然还有你唱过的歌。我甚至发现,有时候,我偶然会哼唱两句的不知名旋律,原来都是你的。路过临沂,电台主持人甚至自己开唱《奔向未来日子》。 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未来的日子了。你奔向了永远不会来的日子。那些岁月里,我是一个轻狂气傲的无知少年,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这也让我错过了你。那几年我在北京,迷茫的就像在能见度只有一米起了大雾的国道上开车,好在我一直没开进逆行车道。等我懂你,再没机会来看你的演唱会。回想起来,你若在,无论我有钱没钱,一定会买一张离你最近的票。 没有什么夸你的。我甚至想,如果你还活着,机缘巧合,兴许能和你吃上一顿饭,说上几句话。那次从北京回上海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开过长江大桥,我就找了一个休息站停靠了下来,吃了一碗泡面,清楚记得江水声就在耳边。我买了两张你的盗版唱片。这不能怪我,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没有正版的。我启程上路,把唱片塞进了碟机。 不幸的是,我没能听见你的声音,因为我买了 VCD 。家乡离我越来越近。 1200 公里路程,我并未为你落泪。毕竟我们刚认识,你得理解。到了上海,身边的朋友常常谈起你,有黯然神伤的,有伤心哭泣的,更多的是,哦,是嘛,他这么有钱,干嘛要自杀,可惜了。还有恶意揣测的 —— 至今我的身边依然有人相信你是得了绝症或做了什么事情,不得已才跳楼,我每次都要和他们争辩。但两个星期以后,也便这样了,大家开始很少谈起你。一个月后,劳动节,大家依然不爱劳动,两个月后,儿童节,小孩依然欢声笑语,三个月后,四个月后,周年祭,到现在,九年了,这世界没有什么变化。这九年里,你陪伴我度过很多困难的时光,可惜那些激励我的歌并没能激励你自己。 我想我懂你了, Leslie 。这眼前的世界并不是你我想象的那样。你改变不了。我改变不了。我今年三十岁,没有你那么多的作品,你死去了,你的歌也许能被别人再唱五十年,一百年,我若死去了,我的文字也许只能被别人记得五年,十年。又也许更短。我也许比你长寿很多,又也许不能。说不定我会成为一个老顽童,说不定我忍受不了自己衰老。谁知道呢。 Leslie ,多年以后,我们终会相见。我获得的成就比你少很多,但争议倒也不少,算能作为谈资。和你一样,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或许不能,甚至更多。他日我们相见,你若不嫌弃,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不会差的,只是辛苦你要用普通话唱。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我想我可以试着告诉你为何。因为,你一生没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2e3nr.html -------------------------------------------------------------- 对于张国荣,我是很陌生的,在我印象中我不知道我听过的那首歌曲是他的,但是像韩寒博客中写的那样,我想我喜欢的歌曲中一定会有一首或几首是他的。 在读韩寒写给张国荣的博客的时候,我不知怎的首先想到了黄家驹。。。 遥祭!
个人分类: 转载|2772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爱张三火
热度 18 陈安博士 2011-7-7 13:50
【Blog主人按:我觉得张三火与我应该成为科学网上观点虽有不同,可是可以相互欣赏和宽容的典范】 一   今天被张国荣和辛晓琪的《深情相拥》一歌闹的,心里突然涌出万千的柔情。   按我的个性,此时是大批生产风花雪月博文的时候。一切学术乃至应急管理全部避到幕后。   是的,大家都看到了,我要具体说说以下这件事:我爱张三火。 二   在详细地论证我爱张三火之前,我要先说说蒋科学。   老蒋最近终于开始理我了,让我有点感动。   应该说,我和老蒋是科学网较早见过的一对网友,而且还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搭配了一把,以最短时间完成了迟菲同学设置的“动作+猜测”游戏,可谓最佳拍档。   老蒋的个性也是很强的,不过大家都能喜欢他。当然,也许正是因为他的个性较强,所以,才引来了大家的喜欢。君不见,在科学网上颇有几个人品极差的学者(这里不点名,大家自己有判断),但是因为个性强烈,所以也不断地被人关注并支持,让我有时候会怀疑科学网上诸位的基本判断力有问题。   后来想明白了,只要有个性,就比温吞水要为人关注,或爱或恨,而难有中间感情。   老蒋就是一个个性鲜明人品也很好的为科学网上诸位都能接受的人,我本人也很喜欢他。   可是,某天我发现他开始不理我,后来推断应该是方舟子的事情,我支持方舟子的一些做法: 不管你是何人,我反对你错的那一方面,那怕你对的方面占99%,但是对不起,我就是反对你错的那1%。   而且,有时候,方舟子把这样的反对会从观点到人,这个虽然有时候会误伤,不过,因为他本人不具备什么世俗和学术的权力,所以,他反对你,你也一样可以反对他。如果你没有功夫,就可以不理他也无妨。   老蒋则应该是因为我对老方的基本支持的态度而疏远了我,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因为此事,我还特别和刘立说过:因为大家对某个人的态度有差异而产生嫌隙,是很不值当的,当这两个人本来还算哥儿们的时候就更不应该了。我们做生活中的哥儿们,与我反对你却支持的某一根葱有何关系呀!!我支持我的,你反对你的,我们一起吃饭聊天时依然愉快,况且了,大家持不同意见的那位我们俩又都没见过,不得算是我的朋友,如果因为他的存在而闹得我们产生距离,怎么想都不应该。 三      说上面这一段,是因为我和张三火也有类似的问题。   三火姐姐是从事中医工作的,在我看来,是个温和的中医主义者。尽管她也不会排斥现代医学,但是依然会对中医情有独钟。   我本人小时候体弱多病,经常被我那天天担惊受怕的爸爸妈妈带到不同的医生面前,不管中医西医,哪个有名声就去找哪个,我爸爸甚至说,我有些毛病就是被一些看上去很奇怪的方子治好的。   但是,学问做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我还是觉得中医很多做法应该去接受现代医学的检验,让其成为可反复、可重复利用的东西,而不是在任何两个医生那里用起来都会有些许差异而显得不够精确的东西。   正如食品配方一样,好多店都做桃酥,可是配方总有细微差异,也许这边手一哆嗦,下去的材料竟然有了几倍的差异,但是也许从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更好吃的配方,天知道怎么会有这样的创新。不过,即便可能存在类似创新的可能性,其可操作性还是要比精确配比要有差异,每次都要凭手上的那一哆嗦的差异而带来不精确,对于食品上也许没有太大问题,不致命,可那究竟是药呀,治病甚至救命的,如果总要依赖那一念之间或经验积累的基础,可靠性就实在是太低了。 四      三火的观点比较温和,并不会绝对地排斥现代医学。但是,看她的文章,还是坚持认为中医的一些做法很应该用于人身上,而且积几千年的做法和经验,总还是有些伟大的。她有她的坚持,不过这些坚持并不会影响她的宽容。大家看房龙对于异端的故事性描述,再看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应该明白所谓“捍卫你说错话的权利”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所以,尽管她有自己的坚持,但是因为三火的温和,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和她有过真正的冲突,她也是知道我的基本观点的,和她并不相同。也所以,在这一点上怕我们永远都是不会达成一致的。   不过,哪天我见了三火同学,我会让她给我把把脉,把我对于健康的感受向她请教,而且即便这么做也不意味着我在改变自己关于中医的基本观点。 五      因为这些温和,宽容,我就玩笑地对她说:做我家陈热闹的干妈吧。   她最初没有看到这一提议,看到的时候却是我和她在中医观点有冲突的那一刻,她还特意去看了我那篇号召她来承担起陈热闹干妈责任的那篇文章,并理科很痛快地答应了这一看似玩笑其实很是用心的“号召”。 六   能愿意主动做陈热闹的干妈,这样的女人我能不爱嘛!   陈国文(丫头)也是陈热闹的干妈,而且还是陈热闹当面叫过的。不过却因为不知来由的冲突,我毫不犹豫地解除了和她的好友关系。   因为在我的心里,两个人观点相同与否,大家分别支持谁或反对谁,与两个人建立起的关系并无矛盾。可是,丫头却无法这样认为,至少她自己要从语言到行为上一致起来。   这样的倔强搞得我顿觉无聊无趣起来,如果连这点宽容心都无法具备,还玩什么科学,什么人文,甚至还什么“老庄”这类本来应该任其自然的玩意儿,干脆去创立个“坚决支持AA反对BB教”得了。   不仅我和丫头会冲突到成为陌路,科学网上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因为观点差异,因为支持或反对某个人或观点的不同态度,就反目成仇或者一开始就为仇不交友,让我这看管网上风云的人也不禁摇头。 七        于是,知道张三火的心很宽广,且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这就不仅仅因为她愿意做陈热闹的干妈了。   张三火对于生活的热爱也是显而易见的,我本人其实对世界是持冷眼旁观态度的,而从张三火的文字里,我竟然能受到热情感染。   这与彼此的知识拥有量多少就无关了,而只与用心与否有关。   从她在澳大利亚拍回的照片,对自己模样的捯饬上,能够清楚地看到生活在她心上没有留下刻痕的纯正。   这样的女人是格外难得的。科学网上出来表达得女人们都各有自己梦想的世界是再正常不过的,否则她们不会来这里,而在这所有梦想女人里,三火有尤其有烟火气的,她给人的亲切感就比其他女人还要强烈些。 八      如此,让我如何不爱她?!
个人分类: 人论|5255 次阅读|40 个评论
风再起时——国荣八年祭
热度 4 hjf306 2011-4-1 17:20
四月一号,愚人节。 对于西洋节日,一向持保守态度,至于愚人节更是可有可无。然而有一个人的陨落为这个轻佻的节日涂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叫人心碎,叫人无奈。 四年前的今天,张国荣在香港跳楼自尽,留给世人一朵鲜艳的血花和无尽的唏嘘。所有歌 迷 影迷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四年之前我才初中毕业,年少无知,对于张国荣知之甚少,他的歌曲,电影我都很少接触,也不知道他在世人心中的分量。媒体的报道才让我知道了这个人。 四年过去了,其间多少也经历了点事,成熟了些许,对事物的看法也有了些变化,然而对张的印象仍然是模模糊糊,云里雾里一般。四年也不算短暂,世人对张国荣的怀念依旧没有改变,感情依旧如此强烈。 早上打开新浪网,一张图片直逼眼帘。是一张《霸王别姬》 的 剧照,张国荣饰演 的 程蝶衣,一身白色戏服,头带凤冠,深情的眼神下蕴藏着无限哀愁。一个男人能把女人独特的情感表达得如此传神,肯定不简单。 于是, 在网站上看了些关于他的资料以及评价 。 说来也觉得好笑,在世时不去注意,死后才去苦苦追寻。 看了好几张图片,感觉到了他性格中的多样,活泼清涩,低回婉转,深沉自闭,狂放不羁,敏感多情,文质彬彬 …… 每一种都足以令人意乱神迷。富有诗人气质的艺人肯定是与众不同的,性格如此丰富且又是性情中人,在舞台上是如此的沉醉,以至于我怀疑一直以来他都是在做一场梦,一场风华绝代的梦。然而梦终究是要醒的,有几人能忍受梦醒后的落寞和无奈,特别是富有诗人气质的性情中人?这种人是脆弱的,他们难以忍受现实中的阻隔,因为他们的眼光总是放在最高点上,他们并不愿把心思放在无谓的世俗上,不愿失意的活着。王国维投湖自尽,海子卧轨自杀便是如此,要 么 生如夏花之绚烂,要 么 死如秋叶之唯美, 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这是他们的悲哀,恰恰也是他们能为世人所追忆的原因。 听张国荣的歌,总觉得有些靡靡之音的感觉,但我想没有深度气质的人肯定是无法唱出那种感觉的, 正如南唐后主 李煜的词一般,只有他才能写出那种血泪之作。纯净带着些低沉的声音,容易让人陶醉其中,忘乎所有。于是听他的歌更容易把人带入追忆之中。 都说戏若人生,看了张国荣的电影之后更是深有感受。是在演戏还是在演自己?是活在生活中还是活在电影中?一切都难以分辨了,也无需去辨别了。张国荣的陨落更像是一种回归,只是不知归处。 宿舍前有一片粉红色的杜鹃花,在这季节里尽情的绽放着,开得如此热烈,全然无视时间的流逝。经过时总是忍不住多看几眼,只是一直苦于找不到可以寄托的情怀。看来哥哥选择四月离开还是挺合适的,有一片片开到荼靡的杜鹃花为他送行,来人间走一趟也值了,杜鹃花也算开得有意义了。希望风再起时,哥哥能在天堂里闻到浓烈的杜鹃花香,然后依旧淡然一笑!   注:文章写于 2007 年 04 月 01 日,为 QQ 空间的第一篇日志。 《 折子戏》 是一首为纪念张国荣梦幻一生所做的歌曲 。这首歌充满了对张国荣的怀念之情,在唱出惋惜追忆的同时,更唱出了哥哥如戏如梦的凄美一生。歌曲通过借用京剧唱腔为引子把流行音乐与中国的国粹京剧结合在一起,通过黄阅完美声线的演唱,烘托出了一种荡气回肠的动人情怀。他的声音在优美的旋律中游走时,显得无比的空明与透彻,突显出黄阅唱将歌手的实力。 你穿上凤冠霞衣 我将眉目掩去 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 你演的不是自己 我却投入情绪 弦索胡琴不能免俗的是死别生离 折子戏不过是全剧的几分之一 通常不会上演开始和结局 正是多了一种残缺不全的魅力 才没有那么多含恨不如意 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 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生命里 如果人间拭去脂粉的艳丽 还会不会有动情的演绎 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 在剧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欢乐悲喜 如果人间失去多彩的面具 是不是也会有人去留恋去惋惜 你脱下凤冠霞衣 我将油彩擦去 大红的幔布闭上了这出折子戏
个人分类: 情感体验|3925 次阅读|7 个评论
哥哥,三月不远
fengzhigu123 2011-2-28 22:00
题记: 哥哥(张国荣)的歌声不远,春天不远,三月不远,家不远。 马鞭声声,春草的三月不远 蜗牛昂起了头,风起倩影飘曼 雨滴过老树陈旧的丫 雁魂难归,往事不远 梅园初试新装,娇羞微颔 三月的哥哥迈步,梅园不远 风继续吹,何人过分美丽 催的花落,直叫生命过分枯烂 三月不远 情深不寿,风雨更起 谁说往事都成难堪? 迈步——不难 梅园——不远 迈步,哥哥的三月不远
个人分类: 诗流成河|2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香港经典神偷电影(1)
menglingzong 2008-11-23 16:44
香港经典神偷电影。香港电影风雨百年,关于神偷类电影那是很多的了,在 这 里只列出了了几个近期的以动作为主的神偷类电影,在这里把《纵横四海》排在首 位,相信各位都没有意见吧,虽然很熟悉,但是还是推荐下,强烈推荐下! 刘德华 的《暗战》和近期的《文雀》不在此列,可能 称之为逻辑电影更好些! 片名: 纵横四海 Once a Thief 导演: 吴宇森 编剧: 吴宇森 秦小珍 高志森 演员: 周润发 张国荣 钟楚红 曾江 朱江 类型: 喜剧 动作 出品公司: 金公主 点评: 吴宇森的心血之作《喋血街头》在香港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滑铁卢, 在这种 情况下周和张极力的促成了该片的拍摄!吴宇森必不可少的暴力美学, 高志森 轻松搞笑的插科打诨,秦小珍惊心动魄的浪漫情怀为电影带来了全新的诠 释,不再 只 是兄弟的惺惺相惜,女人在吴宇森电影里第一次有了很大的篇幅,不在 执着于严 肃黑暗的黑帮,诙谐幽默的发哥成功带起本片轻松愉快的一面。喜剧和爱 情在枪战 的主旋律下构成了电影风格的多样化。具有浪漫情怀的吴宇森第一次完美 的诠释了 兄弟与女人,感情与爱情的相互交织,使电影更具有可看性。 不管是媒体还是观众都给予此片极高的评价,这也为吴宇森出走好莱坞之前 写 下光辉的一面。周润发37岁,张国荣36岁,钟楚红32岁,吴宇森46岁,三位炙 手 可热的香港风云人物在自己如日中天的时候,在导演创作的巅峰时期的完美之 作。 周润发、钟楚红、张国荣成熟的明星魅力在片中挥洒自如,无人能敌,发哥和 哥哥 的最后一次合作,演技日渐成熟的哥哥与发哥并驾齐驱,在电影里魅力四射, 怎一 个帅字了得!风华绝代的红豆在两位帅哥之间的游离,让我们陶醉,有谁能比 她更 合适在电影里向我们演绎如此的媚惑人心。 吴宇森现在也拍不出这么有水准的电影了,没有那么好的明星,没有那么好的 剧本,没有那么好的创作力了!像香港电影一样,在那个横扫亚洲的黄金时代,我 们只能去缅怀! 《纵横四海》你不可错过的电影! 卖点: 仍旧火爆的街头枪战、紧张不堪地对峙场面、目不转移地探戈舞、风 流 倜傥浊世公子,风华绝代的红豆,举手投足的明星气质! 简介: 阿海、阿占和红豆三人是黑社会头子曾江收养的孤儿,长大后成了帮他 赚钱的艺术品大盗。   法国巴黎博物馆内,名画《赫林之女仆》被人盗走。与此同时,阿海、阿占和 红豆三人以敏捷身手盗得另一幅名画,在与法国大哥交易时得知名画《赫林之女 仆》在妖气重重的古堡内,他们在曾江安排下成功地盗取此画之后,反被集团原凶 曾江与法国大哥合谋设下陷阱,派人追杀灭口。阿海驾车与杀手快艇相撞   三人失散,数年后,他们在香港重聚,阿海瘫痪,阿占和红豆已经结婚。 曾江又逼他们去偷另一幅画...... 欢迎你的点击,你的点击是我的动力,请投票吧!
个人分类: 读书休闲|4064 次阅读|1 个评论
张国荣电影之同性恋篇
menglingzong 2008-10-16 19:28
张国荣:香港电影与音乐集大成者,很难说他的电影成就高过音乐,也很难说他的音乐成就高过电影;他既有经久不衰传唱已久的歌曲,也有被颂为传世经典的电影代表作;不知道因为他的音乐而认识他的电影,还是因为他的电影而认识他的音乐;是音乐带给我们更多的遐想,还是电影带给我们无尽的缅怀   对于我个人而言,是知道了《英雄本色》而后知道了张国荣,而后知道那个历尽沧桑的宁采臣,知道那个游戏人生的十三少,知道那个不知道飘向何方的阿飞,那个死在霸王怀里别致的虞姬,他的电影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经典的角色,没有人超越,那个心中永远的"哥哥"。   年轻时那个倔强傲气的少年通过选秀一炮走红,于是荣誉与辱骂同飞,快乐与悲伤同在,他转过身不予理睬,可是那时的脆弱我们看不到,好强的他在不断挑战自己,追求一生的完美,务求留给人们华丽的转身,可是忧郁在心里滋生,悲伤涌上心头,终于他走了,路虽然很远,可是他义无反顾,天堂也许就是他追寻的梦境。 在他40几年的人生里,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不羁与放荡,最轰动的无过于, 97 年主动公 开承认是同性恋者,让无数的歌迷与影迷唏嘘不已 , 更甚的是2003年他的耸身一跳给我们留下无尽的伤悲,留下满地的疑惑。    香港、大陆出过无数的电影,留下了太多的经典,电影百年百部电影不能概括其漫长的历程与辉煌的过去,可是我们也能管窥一二。可是不管怎么样选出来来的百部电影,其中又两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都是名列前十,那是哥哥留下的最宝贵的,因为它们,张国荣无愧电影巨星。 《霸王别姬》 导演:陈凯歌 演员:张国荣、 张丰毅 介绍:故事描述程蝶衣自小被母亲卖到京戏班学唱青衣,对自己的身份是男是女产生了混淆之感。师兄段小楼跟他感情甚佳,两人因合演《霸王别姬》而成为名角。不料小楼娶妓女菊仙为妻在先,在文革时期兄弟俩反目在后,使程蝶衣对毕生的艺术追求感到失落,终于在再次跟小楼排演本戏时自刎于台上。 幕后故事:第一部获得 戛纳电影节 金棕榈大奖的内地电影,导演 陈凯歌 也由此晋级国际级导演行列。《时代》周刊认为:陈凯歌的史诗性作品兼具生活中细腻的悲伤感,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是部感人至深的史诗。中国百年电影时名列第一位,可以称作是最成功的同性恋电影,正是 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引用) 。 戛纳电影节时,张国荣以一票之差与影帝失之交臂。倒也不是因为演技的缘故,而是意大利评委在评选时竟然给张国荣投了影后一票。   《春光乍泄》 导演:王家卫 演员:张国荣、 梁朝伟 介绍:黎耀辉(梁朝伟)与何宝荣(张国荣)是一对同性恋人,经过分分合合,第三者的出现,因为让我们从头开始一句话而产生的理想、希望与现实的解构。 幕后故事:王家卫因此片成为了首位在该电影展中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 梁朝伟因一票之差错失戛纳影帝。1997年正值张国荣复出歌坛筹备演唱会,时间紧张,故戏份较少(完成了王家卫电影中张国荣到梁朝伟的完美的递解),并且因张国荣的同性恋身份,金像奖评委认为作为出演这样的题材应该比较熟悉,最后最佳男主角颁给 梁朝伟 。1997年正是张国荣主动公开承认是同性恋者。 以上两部虽然是同性恋题材电影,但是寓意深刻,以同性恋者的姿态揭示了社会。《霸王别姬》横跨历史50年,经历抗日、文革等变革时代,从小着手,投射整个社会的变化,虽与同性恋搭边,更确切的是一部史诗片,是陈凯歌最好的一部电影。《春光乍泄》更是以同性恋者身份探讨了人性,无根的寂寞,渴望、期待与害怕面对的挣扎,折射了社会形态,这算从小着手,映射小处。能以同性恋的形式与时代、人性相挂钩,使影片拔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不同与一般流俗,使影片留名百世。以前华语同性恋电影自不能与上面两部相提并论。 如果可以,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多谢!
个人分类: 读书休闲|893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