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发酵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专门说说小苏打——杂说碱(3)
热度 3 fdc1947 2018-10-6 08:44
专门说说小苏打 ——杂说碱(3) 小苏打的大名是碳酸氢钠,小苏打是商品名。从化学分类说,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但是在水溶液中呈弱碱性,加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生成碱性更强的碳酸钠 ( “ 纯碱 ” ),被某些商家称为“食用碱”。在家庭的烹调、洗涤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用处,又被舆论炒得有点热,所以,值得单独说几句。 在说小苏打之前,先要说一下苏打。苏打是英语 soda的音译名,如今在汉语里是 碳酸钠 的商品名,但有很多歧义,但主要的问题还是与小苏打 容易混淆, 分不清楚。 实际上 soda在英语中就是一个含混不清的词,包含了如今许多化合物的名称: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它有碱的意思,化学元素钠也出自这个词。Soda之所以表示这么多化合物,就是因为 这个词比较古老 ,而碳酸钠、碳酸氢钠、氧化钠、氢氧化钠这些物质的性质相近,都有很强的碱性,又能够相互制备。这种混乱是历史造成的。 Soda这个词的来源,也是众说纷纭。有一个说法是来源于阿拉伯语,是一种燃烧以后产生钠碱的植物名称;也有的说来自古拉丁语“治疗头痛的药”,而该词又出于阿拉伯语“头痛”;还有的说来自拉丁语“固体”等等。 燃烧后能够产生钠碱的植物,多生长在盐碱地,生长期间吸收了一 些 盐(如氯化钠)和碱(应当有碳酸钾、碳酸钠)。燃烧过后,有机的部分(纤维素、木质素等)基本上都烧光了,这些无机盐(上面把碳酸钾、碳酸钠称为碱,只是说它们的化学行为像碱、从分类上说,它们仍然还算是盐类)就留下来了,这是这种植物灰烬的重要成分。所以, soda这个词从这里产生的可能性很大。第二种说法,说是治疗头痛的药,真也有这种可能。卤碱作为“神药”,直到1960年代的最后几年,仍然在中国的大地上“大放光彩、大行其道”,甚至被那时候的“正规部门”隆重推荐,差不多“百病皆治”,所以一两千年前的古代阿拉伯人用来治疗头痛,也完全可以理解。 名称就说这些。本文还是用如今通行的说法:小苏打 ——碳酸氢钠,而尽量避免单独使用歧义极大的苏打一词。 小苏打很许多家庭是用来作为 “发酵粉”使用的,但是, 它与发酵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情 。发酵 是 由于酵母菌等微生物作用的结果,而小苏打做面食引起空洞,并不是面发酵了,只是碳酸氢钠在受热的情况下分解成碳酸钠放出二氧化碳。小苏打的碱性很弱,但是,它受热就分解了,生成了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当二氧化碳气体跑掉以后,剩留下碳酸钠,这样剩留物的碱性就增加了许多。这样,用小苏打做 “发酵粉”使用,往往 使 面食呈碱性,引起口味不 良 。 市场上出售的所谓 “自发面粉”,也绝不是“自己发酵”了,而是面粉中含有小苏打和某些酸性添加剂如磷酸二氢钙、焦磷酸二氢二钠等。 上面说过,如果仅仅用小苏打,那么,面食中残留的碳酸钠将使面食口味不好。而 “自发面粉”中加进了这些酸性添加剂,就能够避免这个问题,改善口味。使用买来的“泡打粉”也就是与使用自发面粉一样的作用。泡打粉虽然也叫发酵粉,但是,如上面所说,与发酵没有一点关系。它们的优点只是使用简单,面团“发”起来很快。 如果从营养的角度看,一般人可以使用 “酵母粉”,这是一种真正的使面团发酵的物质。酵母粉或称干酵母,就是一些酵母菌。在面团中,酵母菌能够快速增殖,使面团发酵,从而放出二氧化碳,使面团蓬松。有一个阶段有谣言说酵母菌不好,那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相反,酵母菌增殖,能够产生不少有益的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等,这是对于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的。所以,我在上面提到酵母粉时 简单地 用了 “物质”一词,因为 酵母粉是有营养的物质,而不是 “食品添加剂” 。而 “泡打粉”中所含的小苏打、磷酸二氢钙等才是食品添加剂,不过只要适量使用,这些食品添加剂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什么有害的影响。 不加酸性添加剂而故意使食品呈现碱性的食品当然也是有的,苏打饼干就是一例。烤制饼干时,小苏打分解时饼干疏松而且残留的碳酸钠(纯碱)使饼干有碱性。一个原因是有人喜欢这种口味,另一个原因是这种饼干食用后不容易引起 “反酸”,对于胃酸过多者的刺激较小。所以,也很受一部分人的欢迎。 与食用苏打饼干相类似,有人喜欢喝苏打水。所谓苏打水,当然是指制备时加入了小苏打或天然就含有碳酸氢钠的水。这也有不同的种类。有的是还放入酸性添加剂,如柠檬酸等,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喝着爽口。这种饮料大多放置大量糖分,如汽水、可乐等,这种含糖饮料容易使人摄入能量太多,从而发胖,这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警惕,这里不说它。这里只说单纯的碱性苏打水即含有小苏打的饮用水。 单纯的苏打水,与苏打饼干一样,都是碱性的,只要碱性不大,喝一点当然没有什么害处 。有人喜欢那样的口味,那也很好。但是说,要说喝碱性的水有多少好处,比喝普通的白开水要好多少,可绝对说不上。至于只喝苏打水,不喝白开水可绝对不好。 有人宣传,喝碱性水、吃碱性食物可以改良人们的体质,防止酸性体质,这是没有根据的话。 喝碱性水、吃碱性食物,可以暂时减少胃酸的刺激,这是可能的。但是,对于一般的人,胃酸的减少并不是好事。我们消化食物,需要依靠的就是有足够强的胃酸。即使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用食用苏打水或碱性食物来中和胃酸,也只能救一时之急,缓和一下罢了,并非长久之计。 如果长期依靠喝碱性水来中和胃酸,实际上只能促进胃酸更多的分泌,因为人的机体会适应长期摄入碱性水的情况。一旦停止摄入,将会酸得更加厉害 。真正要治理胃酸分泌过多的毛病还只能依靠抑制胃酸分泌的方法。 至于人们体液的酸碱性,人体自然有它自己的调节机理 。我们的血液基本上是中性的,通常情况下,其 pH在7.4左右。但是,人体内又在不断进行生化反应,会产生酸或碱。 如果我们的体液一会儿是酸性,一会儿是碱性,老是 “一惊一乍”地上下波动,显然对身体非常不利 。 就像汽车需要好的弹簧作为颠簸的缓冲一样,人体(以及其他哺乳动物)都有调节体液酸碱度的缓冲液。 我们的血液中始终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它溶解在水里的,那就是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它的一部分会电离成氢离子和碳酸氢根。 血液中还有钠离子、氯离子等其他离子,这样,有这些分子和离子存在,就成了一个控制酸碱度的缓冲液。比如,假定体液中突然增加了一些酸,也就是多了一些氢离子,则缓冲液中的碳酸氢根就能够与它结合,使体液中的氢离子 浓度不至于马上提高。当然,这也只是缓冲而已,实际上体液中的酸碱度还是处在变化之中,只是变化很缓慢。而真正能够调节酸碱度的,还是要靠两个作用:一个是肺部的呼吸去除二氧化碳,另一个是靠肾去除碳酸氢根等离子。二氧化碳是酸性产物,碳酸氢根是碱性产物。 由于我们不断的呼吸,肾脏也不断的排尿,这就致使我们的体液酸碱度保持动态平衡,p H始终保持着7.4附近 。 我们喝了醋,或者喝了苏打水,喝下去的液体与我们的体液相比,总是一个小量。这样,在我们有巨大缓冲和调节酸碱度功能的身体里,不论我们是喝了醋还是苏打水,都不会对体液的酸碱度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是摄入了大量的小苏打,还是会对体液的酸碱度产生影响的,这就要中毒了,要出大毛病的。 喝苏打水是如此、吃所谓碱性食物也是如此。所谓酸性和碱性食物影响人体酸碱、甚至有所谓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理论,本身就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用小苏打或食用纯碱处理、浸泡绿叶蔬菜,甚至在烹调时放入极少量的小苏打,可以使得烹调后的绿叶蔬菜保持鲜艳的绿色。这是因为在碱性的条件下,叶绿素相对不容易脱镁变色,相反可以生成绿色的叶绿素盐的缘故。但是,碱性条件下容易破坏蔬菜中的维生素。所以,用小苏打处理绿叶蔬菜的办法偶一使用是可以的,比如朋友聚餐时显示烹调技术、美化餐品色彩、烘托就餐气氛。如果在家里日常做菜也天天这样做,未免得不偿失。 至于小苏打的去污作用,还是利用了它的碱性,但实际上网上的宣传常常是夸大其词的,只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而已,其实际去污效果一般总不如专门的去污和洗涤用品。人们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就可以想到这些,用不着我多罗嗦了。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11886 次阅读|6 个评论
面包、美酒、酵母奇才
热度 3 cherrylu1960 2011-9-15 22:05
面包、美酒、酵母奇才
作为北方人,还是比较喜欢吃馒头等面食的。曾吃了很多年妈妈亲手蒸的馒头,遗憾的是,自从自己过日子,就没有亲手做过馒头什么的,这与 LG是南方人,吃米为主有关。今晚与LG说起,现在买馒头吃也不安全了,不如哪天自己试着蒸馒头吃。 可现在人们即使自己做馒头、面包,一般喜欢借助于发酵粉、蓬松剂什么的,虽说是合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这年月,难免整出个什么铝超标之类的,这就是只求速成的风险。 小时候好像没有发酵粉,看妈妈做馒头都是要借助于“面肥”的。即让和好的生面团自然发酵,使其变得膨大松软,就变成了面肥。此外,每次蒸馒头时,都要留一块做面肥,以备下次之用。 蒸馒头、做面包,还有酿美酒等食品加工的过程中离不开一类最重要的原料——酵母菌。这是一类种类繁多的单细胞真菌,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种。酵母菌不太喜欢氧气,能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过上了吃面包、喝美酒的幸福生活,还是要数落一下酵母菌的好处吧。 酵母菌其实是一类非常可爱又独特的小家伙。在显微镜下,发现它们长得圆圆的,一副憨态可鞠的样子。 酵母菌不仅长得可爱,而且本领也大得很,有人称其为菌中奇才,神奇魔术师,酿造专家。总之,人类得了它的好处,恨不能把什么美名全给它冠上。 首先是那些喜爱喝酒的人,要对酵母菌大加赞赏了。因为这些小家伙可是酿酒的主力军。不过,话说回来,人类和酵母菌也是各有所得,谁让酵母菌专爱以什么糖、果汁、淀粉啦这类人也喜欢的食物为生呢?带甜味的麦芽淀粉经酵母力的口就变质变味,于是,酒精生出来,二氧化碳放出来了,味也变苦了!于是啤酒造出来了。“嘿,偏就这么多人喜欢,让人感觉过瘾”。酵母菌要是吃了葡萄,就变出葡萄酒,吃了淀粉,就变成黄酒,活脱脱一个个酿酒专家,谁能比得了它! 只要有少量的酵母菌在酒桶里住扎下来,就会猛吃猛长,不久就会子孙满堂,大显神通了。 “面团?也太闷了点吧,没有氧气,不过,我们才不怕呢,瞧我们给你们变魔术”,酵母菌小家伙们得意地在面团中快速吐着二氧化碳,转眼间,面团间充满了气体,变得松软。当然,经高温这么一烤,酵母菌无一例外地变成了“冤死鬼”,人就吃上了松软可口的面包。 酵母菌作为生物蓬松剂,使用起来比明矾(炸油条用)等化学蓬松剂要安全多了。 说了半天酵母菌的好处,最后还是要说一句,可别忘了它也同样会惹麻烦。食物变质、衣料变质,在不受人欢迎的坏事情中,也不乏酵母菌导演的恶作剧。人们可要当心啊,否则一不小心可能会中了酵母魔术师的“魔道”。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4822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