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2014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Second Asia Pacific Corpus Linguistics Conference
carldy 2013-3-13 17:06
Second Asia Pacific Corpus Linguistics Conference (APCLC 2014) 7 - 9 March 2014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he aim of the APCLC 2014 is to bring together academic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nd from the Asia Pacific area in particular, in order to report on the varied developments in the use of corpora in linguistics, language learning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Some countries have a number of well-developed projects related to the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aspects of corpus analysis; other countries are just starting to develop corpus resources. Through this conference, we will provide a forum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expertise and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rpus resource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Themes We invite papers in all aspects of Corpus Linguistics, from teachers, research students, researchers, training consultants and practitioners from the industry. Conference theme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 corpora and language learning • translation corpora • corpora and the web • corpora and discourse analysis • learner corpora • usage-based linguistics • theoretical issues in corpus analysis Invited plenary speakers Dr. Michael Barlow, Department of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 and Linguistics,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w Zealand Prof. Douglas Biber, Regents’ Professor of Applied Linguistics, Department of English, 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 USA Dr. Lynne Flowerdew, Senior Instructor,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 Prof. Ka Yin Benjamin T’sou, Chair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and Modern Language Studies; Director, Research Centre on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Information Sciences,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Hong Kong Important Dates . Deadline for Call for Papers . Notice of Acceptance . Early Bird Registration . Cancellation 13 September 2013 (Fri) 15 October 2013 (Tue) on or before 18 November 2013 (Mon) on or before 17 January 2014 (Fri) (no refund of registration fee after this date) Organiser Research Centre for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RCPCE), Department of English,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SAR Conference website http://www.engl.polyu.edu.hk/events/apclc2014 Contact person Prof. Winnie Cheng Professor of English Associate Dean, Faculty of Humanities Director, Research Centre for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Department of English,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egwcheng@polyu.edu.hk Enquiries Miss Helen Wan Project Associate, Research Centre for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apclc.engl@polyu.edu.hk
个人分类: 翻译/语料库语言学等会议 Symposiums|3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严重干旱的警钟已经敲响
杨学祥 2013-3-12 05:46
严重干旱的警钟已经敲响 杨学祥 2010年3月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杨学祥对导报记者 表示,他撰文公开指出,“2010年开始我国南方可能进入干旱时期,并将在2014-2016年达到高潮。”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93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2641.html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的干旱;而2009-2018年 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 ? mod=spaceuid=2277do=blogid=388776 我在2008年9月指出,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28.5 度,最小值为18.5度,变化周期为18.6年。郭增建等人在1991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 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 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41-1943年( 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年(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 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黄 河特大水)、1951年(辽河大水)、1969年(松花江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月亮赤纬 角最大值导致的大气潮和海洋潮最大幅度的南北震荡可激发冷空气活动,从而增大降雨机会。 拉马德雷冷位相使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的干旱加剧,使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的低温冻害加剧。2005-2007年的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极端冷事件频发;伴随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的到来,极端干旱事件也将越来越频繁 。 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 发时期。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 近了。 我们认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未来十年极端干旱事件也将越来越频繁。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300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 ? 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197 2013年03月11日印度媒体报道,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日前发生4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估计数百万人受影响。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处长成福云表示,云南、陕西、甘肃三省耕地受旱面积达3167万亩,云南已是连续第 四年出现较为严重的旱情。 严重干旱的警钟已经敲响! 相关报道: 印度遭遇40年最严重旱灾 已致数百万人受影响 2013年03月11日19:06 国际在线   原标题:印度西部发生40年来最严重旱灾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缪苗苗):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日前发生4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估计数 百万人受影响。   报道称,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表示,该州中部地区目前正面临比1972年大旱灾还要严重的水源短缺问题。根据估计 ,受此次旱灾影响的村民有数百万人,当局已派出2000辆运水车,为有需要的民众供水。   重灾区一名民众表示,旱灾导致当地不少公司关闭,大片农作物枯萎,许多人也因此丢失了饭碗。他说:“这是一 场饥荒,村民都没东西吃。”他还说,接下来,疾病、饥饿和营养不良等问题将接踵而来。   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官员表示,雨量不足导致蓄水池的水位跌至历史低点,并表示此次危机是因为连续两次季候雨 季的降雨量偏少而造成的。   批评者指出,政府官员的无能和贪污,加剧了水源短缺问题。 http://news.sina.com.cn/w/2013-03-11/190626499365.shtml 云南干旱持续 直接经济损失已达25亿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 | 2013-03-08 13:46:31   中新网昆明3月8日电 (王艳龙)云南省水利厅8日透露,由于缺少降水,持续的干旱已经导致云南省497万人受旱灾 影响,其中有143.7万人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全省因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5亿元人民币。   2012年,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940毫米,较历年平均偏少14%。今年以来,降水偏少的趋势明显,该省除南部地区 的文山、红河、西双版纳、普洱降水偏少三成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偏少70%以上。随着春季的到来,季风性气候显著的 云南,气温快速回升,并且普遍偏高,导致大部分地区遭遇冬春连旱。   据统计,截至目前,云南省有14个州市497万人受到旱灾影响,143.7万人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因灾需救助人 口62.7万人;有134条中小河流断流、138座小型水库干涸;干旱还造成云南804.3万亩农作物受灾,绝收83万亩。全 省因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5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9.5亿元。   针对当前持续发展的旱情,云南省要求把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首位,准确把握抗旱形势,算清水 账,落实城乡供水方案;加强管理,科学调度现有可用水源;开源节流,提供抗旱应急水源保障;整合力量,提升抗旱 应急能力,并由水利厅成立抗旱保供水指导调研工作组,分组赴楚雄、大理、丽江、昆明、玉溪5个严重旱区,对口联 系指导调研抗旱工作。(完) 责任编辑:AP0010 http://news.21cn.com/caiji/roll1/2013/03/08/14772104.shtml 自贡60万亩作物受旱灾 将适时进行“人工增雨” 2013-03-11 07:52:36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邹思 自去年12月入冬以来,自贡地区受旱已经超过70天,冬干严重,气温、降水、蒸发量三项指标创历史同期之最。而荣县、富顺县作为自贡市的农业大县,受干旱影响,小春作物减产严重。 干涸的鱼塘里,渔船也只能搁浅。 荣县双石镇农技人员正在指导农户。   自去年12月入冬以来,自贡地区受旱已经超过70天,冬干严重,气温、降水、蒸发量三项指标创历史同期之最。而 荣县、富顺县作为自贡市的农业大县,受干旱影响,小春作物减产严重。   “我们已经做好了随时进行‘人工增雨’的准备。”记者从两县的气象部门获悉,一旦条件形成,两县将实行“人 工增雨”。   干旱:两县降水持续偏少 蓄水严重不足   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使得荣县、富顺县的干旱情况更加严重。记者从两县的气象部门了解到,两县入冬以来降水 持续偏少。   荣县气象部门的数据资料显示,自去年11月至今以来,荣县全县总降雨量仅为16.9毫米。由于长期未降雨,加之县 境外河流来水量不足,导致蓄水量分布不均,已影响到小春作物生长和大春作物的春播。而富顺县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 ,富顺县春季总降雨量正常略偏少。   由于去冬今春降雨量明显减少,致使富顺县工程蓄水和稻田蓄水严重不足,据了解,目前富顺全县水利工程蓄水仅 6520万立方米,农田脱水田面积达11.84万亩,占稻田面积的24.9%。   荣县:0.66万亩小春作物绝收   荣县有44.5万亩小春作物受灾,0.66万亩小春作物绝收。   “油菜比往年矮了30—40厘米,开出来的花毫无生气。”受灾较为严重的荣县双石镇大竹林村村民罗福安说,他家 今年共种了2亩多的油菜。往年能收800多斤,然而根据今年的情况,“收得到400斤就不错了。”   而相对于油菜受影响的情况,干旱对小麦的影响则更大一些。荣县农牧业局副局长李水源说,由于种油菜的地,是 之前种了水稻的地,地里水分相对要多一些。   富顺:16.4万亩受灾 0.04万亩绝收   在富顺,“我们这靠近水源,减产不到好多,比我了解到的荣县和其他地区要好点。”富顺县代寺镇李子村七组村 民范绍方说。尽管如此,以往年相比较,“今年油菜减产20%,小麦暂时看不出来。”   据富顺县农牧业局统计,今年富顺县小春作物受旱面积已达23.29万亩,其中受灾面积16.4万亩,占种植面积 63.4%,成灾面积4.86 万亩,占 18.78%,绝收 0.04 万亩,占0.15%,粮食损失150吨,经济损失约145万元。   抗旱:推广旱育秧技术保大春   记者从两县的农业部门了解到,尽管今年的干旱对小春粮油作物种植影响较大,但较高的气温也促使大春作物种植 时间提前。   “政府解决了一部分资金,让我们将损失尽量的减少。”荣县双石镇大竹林村村民吕政刚说,尽管今年的小春作物 受干旱的影响较大,但当地政府部门及农户采取低水上提、推广叶面肥等措施,还是能减少一部分损失。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春,吕政刚看着自己家里的旱育秧棚表示,他家共培育了2分多地的旱育秧,基本能满足他家两 亩多水田的栽种。   而对于富顺县童寺镇麦香村五组村民陈忠海来说,富顺县政府相关部门推广叶面肥和旱育秧,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 ,也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进展: 一旦出现积雨云 将人工增雨   “我们已经做好了随时进行‘人工增雨’的准备。”记者从两县的气象部门获悉,由于持续的高温干旱,两县上空 的并没有积雨云,没有进行“人工增雨”的条件。但两县的气象部门已经对人工增雨火箭发射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维 护,一旦条件形成,将实行“人工增雨”。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梁鹏 实习生 周洁 摄影报道 http://news.chengdu.cn/content/2013-03/11/content_1175198.htm?node=583 青海西宁等地发生旱灾 6200余人饮水困难 2013年03月01日 10: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3月1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青海省民政厅报告,截至3月1日9时统计,1月以来发生的旱灾造成西宁、海 东、海北、海南、黄南等8市(地区、自治州)26个县(区、市)30万人受灾,6200余人饮水困难,3万人需生活救助;饮 水困难大牲畜5.8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23.2千公顷,其中绝收1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600余万元。 【编辑:马婷婷】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3-01/4606748.shtml 四川凉山攀枝花等地遭受旱灾 10.1万人饮水困难 2013-02-28 11:16: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中新网2月28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四川省民政厅报告,截至2月28日9时统计,1月份以来发生的干旱灾害造成凉山 、攀枝花等4市(自治州)16个县(区)90万人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0.1万人,5万人需救助;饮水困难大牲畜2.5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79.1千公顷,其中绝收8.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NN10 http://news.163.com/13/0228/11/8OQ2O4CB00014JB6.html 陕西渭南等地遭受旱灾 4600余人饮水困难 2013年02月27日15:01 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本网配图 图片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2月25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陕西省民政厅报告,去年入冬以来,全省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与常年相 比,陕北南部、渭北、关中减少30%-70%,陕南减少30%-60%。其中关中大部自小麦播种以来,尚未出现过降雨量超 过5毫米的有效降水过程,旱象露头并持续发展,目前旱情主要分布在渭北中东部、关中东部。   截至2月25日9时统计,渭南、铜川2市17个县115.3万人受灾,1.2万人需生活救助,4600余人饮水困难;农作物 受灾面积128.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亿元。   相关报道:   渭北和关中旱情持续加重   2月25日记者从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了解到,根据2月中旬土壤相对湿度观测数据表明,秋播区土壤表层(0~10cm) 相对湿度:渭北大部、关中大部旱塬29%~59%,属轻到重度缺墒,其中咸阳北部及渭南北部呈重度缺墒;耕作层(10~ 20cm)土壤相对湿度:渭北大部、关中东部旱塬39%~59%,属轻到中度缺墒。(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详情】   西南、西北部分地区旱情严重 未来旱情可能持续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处长成福云表示,云南、陕西、甘肃三省耕地受旱面积达3167万亩,云南已是连续第 四年出现较为严重的旱情。(来源:中国广播网)〉〉〉〉【详情】   中国西部旱情严重 云南甘肃75万人饮水困难   2月20日,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一水库干涸,许多水生昆虫枯死在坝底。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已经连 续120多天未降雨,干旱情势严峻。据云南省水利厅称,受2012年降水偏少和近期持续晴热天气影响,云南部分地区出 现干旱,目前全省已有60.4万人、33.5万头大牲畜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这是云南自2009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干旱。 (来源:中国新闻网)〉〉〉〉【详情】   铜川全力解决饮水灌溉困难   铜川市各部门充分认识严峻的旱情形势,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抗大旱、抗久旱的思想, 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投入到抗旱保丰收工作中去。针对去年10月至今年2月中旬降水偏少现象,该市共投入91万元抗 旱资金全力解决饮水灌溉困难问题。(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详情】   陕西省抗旱防虫百日行动即日启动   2月20日,记者从陕西省农业厅获悉,为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抓好冬春农田灌溉和田间管理的紧急通知、关 于做好小麦吸浆虫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省政府1月23日专题会议要求,从即日起至5月中旬,陕西省将在全省范 围开展抗旱防虫百日行动。(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详情】   入冬后西安三次大规模人工增雨有效缓解旱情   持续的旱情、雾霾,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了缓解旱情、净化空气,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抓 住有利天气时机,积极开展人影作业,先后已开展三次大规模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良好。(来源:西安晚报)〉〉〉〉 【详情】   云南省旱情严峻 楚雄州9县市126天无有效降水   2月17日晚上,红河州开远、蒙自下了阵雨,但仅仅将地表打湿的阵雨,对已越来越明显的旱情毫无缓解作用:异 龙湖水位降低了3米多,弥勒已有人挑水喝。   昨日,石屏县异龙湖的水位为1410.89米,而正常年份为1414.20米,也就是说,异龙湖水位比正常年份降低了3 米多,比一层楼还高。当地村民称,这是因为湖水退下后,水鸟可以在泥巴里找到更多吃的,来的也就多了。而在异龙 湖南岸,从去年底开始,杨梅种植户就开始大量抽水灌溉开花的杨梅。据红河州水利局数据:在去年的蓄水中,石屏县 是完成蓄水任务最少的县,因为自雨季结束后,石屏几乎没有有效降雨。(来源:云南网)〉〉〉〉【详情】   省财政紧急拨付2300万投入防凌抢险和抗旱救灾   为支持陕西省各地做好防凌抢险和抗旱救灾工作,省财政日前已紧急拨付渭南、延安两市黄河沿线防凌抢险资金 500万元,主要用于防凌抢险物资储备、以及相关水利设施修复;同时,拨付抗旱资金1800万元,支持各地做好抗旱设 备的检修和修复工作,增建相关的抗旱应急设施,保证农民群众抗旱灌溉所需。(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详情】 http://henan.sina.com.cn/smx/news/jsjnews/2013-02-27/309-27271.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起研究生全部自费,盘点外国研究生学费情况
热度 5 yaogan2 2013-2-7 17:29
美国研究生8万-25万RMB/年去美国就读主要有两方面费用花销,一是学费,二是生活费。美国私立大学每年的学费约为25000—30000美元不等,按中等水平27500美元推算,约折算成19.25万元人民币。研究生阶段学费较本科阶段有所增加,一些专业学院,如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学费较为昂贵,每年学费大约在28000—35000美元之间不等,按中等水平31500美元推算,约折算成22.05万元人民币。澳洲研究生50万左右在澳洲留学(微博),各类大学研究生的学费尺度不同,通常八大名校的学费相对较高,而偏远地区的大学的费用相对便宜,中国学生少的大学的费用也会便宜些。遵循以上的规律,偶们基础可以大致划分为:八大名校每年的学费在28000澳元左右,生涯费用12000澳元左右,如果读2年的硕士须要筹备50万左右的留学费用。大部分中国学生喜欢申请四星级大学的学费在2万澳元左右,生涯费12000澳元,2年的硕士总破费在40万左右。部分中国学生不喜欢申请的便宜地区的大学,学费在13000澳元左右,生活费1万澳元,2年硕士研究生的总花费在30万左右。日本研究生4万检定料(报名费)9,800日元、入学金84,600日元、研究料(学费)346,800日元/年。共计441,200日元,按100日元比6。5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合人民币28678元。此为一般情况,因大学而异会有所不同。新加坡费用大学每年6050-17000 新元每月所需费用宿舍(普通房间) 400-500 新元(大学) 1380-1600 新元(寄宿学校)本地家庭住宿1000-1200 新元膳食400-500 新元公共交通100 新元个人生活费200 新元(因个人而异)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研究生。有媒体报道,教育部已经正式决定,自明年起在全国各高校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教育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是“合情合理”的。因为研究生教育本来就是非义务教育,个人理应承担费用。然而,从近期各大高校网站论坛的讨论看,这一看似合乎情理的改革仍然遭到质疑。
5207 次阅读|5 个评论
长白山火山资料:中日韩将共同展开长白山火山研究
热度 1 杨学祥 2013-1-24 07:31
韩媒体称中日韩将共同展开长白山火山研究 点评:早在2010年下半年,关于长白山的“恐慌”,就从韩国散布出来。韩国专家甚至发布了“精确”预测:长白山将在2014~2015年再次大规模喷发。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后,火山告急,“这是一个危险信号”。中科院院士刘嘉麒说,预示西太平洋板块开始了相当漫长的“不太平时代”。 韩媒体称中日韩将共同展开长白山火山研究 2013年01月23日07:48 环球时报 我有话说( 20 人参与)   此图为火山灰扩散模拟图,假设火山云最高升至25km,气压分布为西高东低型。左图为火山灰集中进入韩国京畿道和江原道地区。右图为火山灰对朝鲜半岛影响变小,但广泛扩散到中国日本等东亚全境。   【环球网报道 记者刘洋】据韩国《朝鲜日报》1月22日报道,为应对长白山火山喷发可能带来的灾害,中日韩三国将全面启动对长白山火山喷发的相关研究。通过人造卫星远程追踪长白山变化的同时,三国将共同寻找能引起火山喷发的地震根源。另外还假设火山喷发的情况,对此制定相关管版本及应对策略。   报道称,美国Smithsonian研究所的资料显示,长白山在过去4000年里共喷发10次。约1000年前发生了一次大规模喷发,北海道等日本东北部地区落下的火山灰厚度达到5、6厘米。最近的一次喷发是在1903年,当时火山灰到处飞扬。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博士李允洙(音)表示,“中国科学家们对长白山周边环境进行长期监测研究后确认长白山天池下有三层岩浆。”   报道指出,对于距离长白山400多公里的韩国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火山灰。韩国企划财政部2010年在《宏观经济稳定报告》中预测称,如果火山灰导致飞机停飞10天,出口将减少约25亿美元。韩国釜山大学教授尹成孝正在对火山灰扩散情况进行模拟研究。他在2010年曾对长白山喷发的危险性提出警告,引起韩国对这个问题的关注。韩国江南大学教授金根永表示,“火山灰会对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构成威胁。”在冲洗落在城市中心的火山灰的过程中,下水道系统可能会出现问题。因为火山灰和水混合后会像水泥一样坚固,从而堵住排水管。   据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博士李允洙称,“将从2014年开始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开展长白山钻探等相关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了解火山活动,还能找到对朝鲜半岛有影响的地震的根源。”该项目的首个出发点是日本南海的深海海底。日本“地球”号深海探测船的海底钻探工作已持续9年,目标是在2016年贯通菲律宾板块。这样做是为了深入地震发生处进行观察,从而了解板块运动和地震之间的关系。   据悉,由于2005年釜山等南部地区发生的地震,现在韩国南部地区也展开了钻探工作。地震震源是日本富士地区。在此之前各界一致认为日本发生的地震会遭到韩日之间巨大断层的阻碍,不会波及韩国,因此韩国学界在地震发生后备受冲击。李允洙表示,“对长白山火山进行钻探后,可以及时观测连接日本、韩国南部和长白山的巨大轴线,从而密切研究板块运动和火山运动以及地震之间的关系。” (原标题:韩专家称中日韩将共同展开长白山火山研究(图)) (编辑:SN026) http://news.sina.com.cn/c/2013-01-23/074826101402.shtml 中日韩共同研究应对长白山火山爆发:现在长白山最危险 2012-10-31 03:3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长白山 日韩火山爆发 推荐到群组 中日韩共同研究应对长白山火山爆发:现在长白山最危险 据韩联社报道,10月29日在韩国济州西归浦举行的“2012东北亚地震研究研讨会”上,来自中日韩三国的80多位专家围绕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最近提出的长白山火山爆发共同应对的可行性方案进行了研讨。 早在2010年下半年,关于长白山的“恐慌”,就从韩国散布出来。韩国专家甚至发布了“精确”预测:长白山将在2014~2015年再次大规模喷发。 3?11地震后,火山告急,“这是一个危险信号”。中科院院士刘嘉麒说,预示西太平洋板块开始了相当漫长的“不太平时代”。 相关新闻: 韩媒:中日韩共同研究应对长白山火山爆发 2012年10月29日18:25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人民网10月29日讯据韩联社报道,今日在韩国济州西归浦举行的“2012东北亚地震研究研讨会”上,来自中日韩三国的80多位专家围绕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最近提出的长白山火山爆发共同应对的可行性方案进行了研讨。 据上述报道,此次研讨会是根据去年5月第四次中日韩首脑峰会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提议而举办的。去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三国对共同研究地震和火山的必要性达成了共识。(刘茸)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1029/c1002-19426924.html 中科院院士:现在长白山最危险 韩国科学家:2014年喷发 2011-4-9 19:1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火山地震 推荐到群组 点评: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3?11地震后,火山告急,“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刘嘉麒院士说,预示西太平洋板块开始了相当漫长的“不太平时代”。 火山与地震伴生 中科院院士:现在长白山最危险 2011-04-09 09:09 来源:北方网   3月26日,日本气象厅发布信息,富士山火山活动加剧。于是全世界的目光,又从地震、海啸、核危机,转向了富士山。   富士山告急,谁能淡定得了?   早在2011年1月26日、2月11日,日本新燃岳火山两度喷发。3?11地震后仅两天,3月13日,新燃岳火山再次喷发,烟尘喷向空中,高达4000米。   到目前为止,日本境内监测到的活动加剧的火山,增加到了13座。一系列的灾难,加上“13”这个基督最后晚餐上的不吉利数字,“末日”的恐怖,一时蔓延开来。   日本火山专家小山真人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在此期间火山喷发,将彻底宣告日本“地质平安”时代的结束。那时,日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漫长的“国难时期”。   中国地质所研究员李海兵解释说,由于3?11地震巨大能量的释放,震中西侧大约五六百公里范围、沿着整个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边缘的系列小火山,活动性都有可能增强。   一旦火山喷发,日本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但大量的火山灰、有毒气体最终会进入大气层,周边国家也将不能幸免。   国内公众与媒体都盯上了我国境内最具“潜力”火山――长白山。这座沉寂100多年的火山,会就此醒来吗?   早在2010年下半年,关于长白山的“恐慌”,就从韩国散布出来。韩国专家甚至发布了“精确”预测:长白山将在2014~2015年再次大规模喷发。   这一“预测”很快受到国内火山专家的质疑,平息了下来。此次富士山“告急”之际,国内公众再难保持“隔岸观火”的淡定,对长白山火山的忧虑,随着富士山的动荡,一起活跃起来。   对此,火山专家、中科院院士刘嘉麒,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李海兵,先后接受了《科学时报》的采访。   火山喷发:谁是主角?   “火山与地震是一种伴生关系,”刘嘉麒解释说,“火山喷发一定会有地震,但地震不一定会引起火山喷发。”   与火山活动相关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构造地震,其区别可以通过监测、分析判断出来,最大的差别就是两者间有着不同波形。根据以往的统计数字,火山地震在各类地震中约占7%。   地震并不是引起火山喷发的唯一因素,即使发生了火山地震,也不一定伴随火山喷发。地震是火山喷发的诱因,而岩浆,才是火山喷发的“主角”。因此,刘嘉麒说,有没有岩浆,岩浆囊的规模大小、埋藏深浅,是判断火山喷发的第二个条件。   在这两个条件都具备后,还要看岩浆囊上部的地质结构是否有薄弱环节,比如断裂,有了地质上的薄弱环节,才能为喷发提供通道。   在诱因、“主角”、出口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大致判断说:火山,一触即发。   从地质板块上看,新燃岳火山位于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接触带上,但位置临近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接触带,李海兵认为,新燃岳火山在震前的两度喷发,很可能是此次日本强震前板块活动的信号。   3月15日,富士山下发生6.2级余震。李海兵说,这给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富士山下的地壳已经活跃,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再次喷发。“地震是一个危险信号,表明地质构造活动加剧。”刘嘉麒说,“火山,正在聚集能量。”   从地震―火山的“伴生史”可以看出,环太平洋地区大震之后往往伴随火山活动: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发生9.2级地震,此后一年多,爪哇岛发生强烈火山喷发;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普耶维随后火山大规模喷发。   然而,火山喷发是一个复杂的地质现象,刘嘉麒说,能量聚集也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可能需要几天、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时间。   半数火山“无人驻守”   在地图上,刘嘉麒指点着中国境内“有潜力”的火山:东起长白山,西南到腾冲。仅中国大陆地区就有十几座火山被收入全球火山名录:长白山、五大连池、科洛、镜泊湖、龙岗、雷琼、腾冲、阿什库勒、可可西里等。此外,还有几座火山分布在中国台湾地区。   从地理位置与地质条件两方面分析,刘嘉麒认为,目前最具危险性的是长白山与台湾阳明山,应当给予重点关注。   “可以肯定地说,长白山火山在近期不会喷发。而存在危险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他遗憾地表示,“现在不能确定它何时喷发,喷发会有多大规模,是因为我们的工作还未做到那种程度……”   长期以来,火山研究是我国的一个薄弱环节,我国不属于火山活动频繁的国家,距离我国境内最近一次火山喷发也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相比地震研究,火山研究在人力、物力、研究手段上都相对落后。从火山观测点上看,全国仅有六个监测站,分别位于长白山天池火山、吉林龙岗火山,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镜泊湖火山,云南腾冲火山和海南琼北火山。   而且,每个站的监测能力和手段都相对落后,以长白山为例,偌大的长白山,只分布了一两个观测点,而且手段单一,很难为科学分析提供全面、精确的数据。更不用说,半数以上的火山处于“无人驻守”的局面。   而曾经亲临富士山考察的李海兵说,日本为防范富士山再度喷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日本气象厅已经在山体周围设立了15台地震仪、3台测斜仪和8台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台站,以便夜以继日地监测富士山的火山活动。   从目前科学发展水平上看,火山预报比地震预报的可靠性要高些。20世纪发生在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地的几次大规模火山喷发,都做出过较为准确的预报,以目前国际先进水平为例,与实际喷发时间大约相差一周。   3?11地震后,火山告急,“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刘嘉麒说,预示西太平洋板块开始了相当漫长的“不太平时代”。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1/04/09/10160714.html 韩国料长白山2014年喷发:与特大地震对应 2010-6-19 11:02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火山,地震,2014,准四年周期 韩国料长白山2014年喷发:与特大地震对应 杨学祥,杨冬红 【文汇网讯】冰岛火山喷发造成全球空中运输大打结,而现在可能又有一个更大的火山将喷发,那就是位在内地东北及朝鲜边境的长白山。一项研究报告显示,长白山极有可能在2014年喷发,相关损失可能超过冰岛火山。韩国气象厅决定采取应对方案。 韩国气象厅日前举行了相关的研讨会,釜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尹成孝表示,横跨内地吉林省及朝鲜两江道的长白山也极可能喷发,预料时间在2014年至2015年。研究显示,吉林省的汪清县在去年6月发生规模7.3的地震后,长白山的地震频率增高到10倍以上,而且上头的天池地形逐渐变高,甚至时常喷发出气体。由于海拔2154米的天池南北长4850米,东西宽3350米,水量达20亿吨,因此尹成孝指出,今年春天冰岛火山喷发排放物总量只有0.11公里,就已造成火山灰四散,长白山一旦真的喷发,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对于这项研究,与会的气象厅人士表示认同,韩国官方也决定未雨绸缪,开始着手研拟高规格的应对方案。据了解,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的活火山,在清朝时曾多次喷发【1】。 根据林振山等人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准两年海温震荡规律,2010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2012年、2015年、2018-2019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密集的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相互转换可以使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导致海洋地壳均衡升降13-20厘米,激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2-6】。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加强了这一变化趋势【7】。 2008年7月,我们提出全球进入强震频发期。2004、2005、2007年印尼三次8.5级以上地震和2010年智利8.8级地震的发生使中国地震首席预报专家承认:现在可能又一次进入了高震级地震活动频发的阶段【8】。 尽管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全世界有不少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地震预测,探索预测的有效途径。近期,一些研究人员预测,全球有可能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南加州大学地震研究中心的专家于今年 4月联合发布了一份地震预测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未来30年内发生能造成大面积破坏的强地震的可能性为99%。作为报告参与方之一的美国地质调查局解释说,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模型,以研究大地震的发生几率。他们发现,加州在2038年前不发生6.7级地震的几率只有 1%;同一时期,加州发生7.5级以上大规模地震的几率预计为 46%:其中,加州南部人口稠密地区遭遇地震的可能性最大。地质学家同时认为,加州最有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位于洛杉矶以东里弗赛德县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南段。 不仅仅是美国,俄罗斯的研究人员也大胆预言,未来10年,全球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其破坏力堪比2004年的印尼海啸。这一结论是基于俄地震学家所研制出的一种能记录地震生成过程并预测地震的模型。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地震预测理论和数学地球物理学研究所专家弗拉基米尔·科索博科夫说,这场地震的震中可能位于以下5个地区之一: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交界带、智利、克什米尔、印尼苏门答腊岛和安达曼群岛附近的印度洋。 统计数据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有 21次。其中,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其余全部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2000 年后,地球逐步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并将一直持续到 2035年。这期间会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这一观点与上述国际科学界的最新研究结果吻合。 “拉马德雷”是一种低温高压气流,通常处于大气层较高的位置,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30年。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会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个大陆向太平洋中部移动,低空气流的运动方向则正好相反,结果导致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则完全相反。中太平洋海面的反复升降就导致了地壳跷跷板运动,从而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人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的9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也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地球自转加速度是不断变化的,自转加速度表示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程度。从1955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大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突然变化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Richmond)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分别在 1957、1961和1965年,与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的发生时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004年,我们发现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有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四年周期变化一一对应,这表明潮汐对自转加速度和特大地震也有影响。 过去就曾有专家研究过太平洋地区的部分地震,认为其发生与海洋潮汐有关。海洋潮汐是在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产生的。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天体对地球的海水会产生引潮力。当新月或满月出现,即太阳、月球和地球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会形成合力,引发大潮。专家认为,大潮能够对太平洋地区的地壳产生巨大的压力,部分坚固性稍差的地壳会出现裂缝。如这种破裂正好发生在地震带上,就会使该地区的地球内部能量得以猛烈地释放,这样地震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 不过,专家表示,潮汐作用只是引发地震的一种因素,能否形成地震还要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如构造带的分布,构造应力的积累程度,地震活动的周期性等等。 以近20年世界上影响最大的 16次大地震为例,其中发生在上、下弦前后两天内的大地震为5次而发生在农历初一(朔)和十五前后各两天的大地展有8次;发生在其他时间的大地震有3次。上、下弦前后是潮汐极小值,农历初一(朔)和十五前后是潮汐的极大值。16次大地震有13次与潮汐的极值有关,这恰恰说明地震与潮汐变化有关。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都发生在日月大潮附近。 资料表明,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全球灾害有很好的对应性,为强潮汐导致全球灾害提供了新的证据。 综上可知,接下来的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中的每一年(2010年,2014年,2018 年)及其前一年都是可能的发生年。而且由于2010年、2014年、 2018年1月2日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1月3日或4日相差不过2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这和俄罗斯科学家预测的结果相吻合【9】。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验证了特大地震的准四年周期。 根据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准四年周期,2014年和2018年是下两次9级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釜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尹成孝表示,横跨内地吉林省及朝鲜两江道的长白山火山极可能喷发,预料时间在2014年至2015年。这表明,2014年地球的地震火山活动将非常强烈。1999年以来,我国火山研究也发现长白山火山活动有增强的趋势【10】。 参考文献 1. 责任编辑:光光。韩国料长白山2014年喷发。2010-06-18 文汇网。 http://trans.wenweipo.com/gb/news.wenweipo.com/2010/06/18/IN1006180092.htm 2. 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1999,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地球物理学报, 42(6): 732-738 3.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16-621。 4.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5.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6. 杨冬红,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2(5): 1-10 7. 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9):20-22 8. 杨学祥。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发表于 2010-3-1 7:47: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596 9.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10. 杨学祥, 陈殿友. 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 地质论评, 1999, 45(增刊):33~42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36845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31294.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27779.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37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TSMC 28 nm oxynitride
chnfirst 2013-1-21 15:40
http://investorshub.advfn.com/boards/read_msg.aspx?message_id=83622782 TSMC vs Intel process roadmap comparison based on TSMC Q4 call info and just listing the majority high-end volume process for each year.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Intel Core 22nm 14nm 14nm 10nm 10nm Intel Atom 32nm 22nm 14nm 10nm 10nm TSMC 28nm 28nm 20nm 20nm 16-20nm hybrid 2016 looks rough for the foundry users and once Intel's SoC products go to 22nm they get a process lead they never lose. http://seekingalpha.com/article/1117631-taiwan-semiconductor-s-ceo-discusses-q4-2012-results-earnings-call-transcript?part=single 'Morris Chang Good afternoon, ladies and gentlemen. I’ll make a few comments on last year’s achievements, on this year as a whole, and specifically on first quarter. And I will also comment on 28-nanometer technology and on 20-nanometer and the 16 FinFET, and then finally on CapEx, this year’s CapEx. Lora has already reported the financials of last year to you. Basically, last year was a year of achievements for us. Revenue grew 18% to reach $17.1 and EPS grew 24% to reach TWD 6.41 per share. 28-nanometer technology was a resounding success. The production in 2012 increased more than 30-fold, 30-fold over 2011. And we have enjoyed throughout the year, in spite of a lot of attempt to the competition, we enjoyed throughout the year close to 100% foundry market share in 28-nanometer technology. We have also, in the year 2012, further strengthened our RD. Our RD expenditure increased from TWD 33.8 billion in 2011 to TWD 40.4 billion in 2012. Our RD people increased from 3,400 at the end of 2011 to 3,900 at the end of 2012. Now, a few words on 2013 and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3. For the full year 2013, we are forecasting a global GDP growth of 2.6%, which is a bit higher than last year’s global GDP growth for 2.4%, now we’re forecasting 2.6% for next year – I’m sorry, this year. We are forecasting a world FTE market growth of 3%, we are forecasting a fabless company growth of 9%. We are forecasting a foundry industry growth of 7%, and we are forecasting a TSMC revenue growth much higher than 7%. So those are our forecast for the full year 2013. For first quarter 2013, I have some comments on supply chain inventory to make. Three months ago, in the last investors conference in October, we expected the supply chain inventory to decline from seven days above seasonal in fourth quarter to one day below seasonal in the first quarter. That was our expectation 12 months ago that the supply chain inventory will decline from seven days above seasonal in fourth quarter to one day below seasonal in the first quarter, all together an eight days decline. Now, because many mobile product manufacturers have accelerated their new product launch this year, and so late in the year they have now pulled ahead to earlier in the year. And therefore, they need IC supplies, IC inventories earlier. So, in – supply chain inventory now is forecast to decline only slightly from fourth quarter to first quarter. And so seven days above normal to one day below normal, we are now forecasting that the inventory will decline from six days above seasonal – well you know, in sort of seven days. Three months ago we thought the inventory was going to be seven days above seasonal. Now, we have better information and we think it’s six days above seasonal in the fourth quarter. So, the big change is that we are forecasting it to decline to only four days above seasonal in the first quarter, which is only a two-day equivalent, two-day decline, instead of the eight-day decline that we had forecast three months ago. Orders resulted in a higher first quarter than we thought three months ago. So now we expect the first quarter revenue to decline while in three months ago, we expected to decline. The first quarter revenue we expected to decline from the fourth quarter. We now expect the first quarter revenue to be essentially flat in U.S. dollars from the fourth quarter. Essentially flat from the fourth quarter in U.S. dollars. A few more words on 28-nanometer technology. After accomplishing a 30-fold increase in production, 28-nanometer capacity and output continued to ramp up aggressively this year. Production of 28-nanometer wafers in 2013 will triple that of 2012, adding the newcomers may ask we have customers. The old customers, I think, know us well enough not to ask that, if we have customers. High-k metal gate will surpass oxynitride . That’s in the 28-nanometer . We have, as you know, actually four types. Three of those are high-k metal gate, and the earliest type that we introduced was the oxynitride , and indeed last year, the majority of the production was the oxynitride . But the more advanced version high-k metal gate will surpass oxynitride in the third quarter this year. And in the fourth quarter, it will even surpass oxynitride even more. Gross margin percentage of 28-nanometer in 1Q ‘13, which is this quarter, will be slightly higher than corporate average, and is expected to remain so in 2013. This linear dragging the corporate average down more than pulling it up. Now, a few words on 20-nanometer and 16 FinFET. Both technologies are in progress in RD. Both represent state of the art, leading-edge technology not just in foundry but in the whole SC industry. And enough discussions have taken place with enough customers with large requirements to lead us to believe that in both its first and second year of production, in both the first and second year production of 20 SoC and that first year will be next year, 2014. The second year will be a year after that, 2015. In both those years of 20 SoC production, the volume of 20 SoC will be larger than 28-nanometer in its first and second year of production, which were last year and this year. That’s a long sentence, but let me repeat it. In slides it didn’t work. We think that our volume of 20 SoC next year, 2014, will be greater than the volume of 28-nanometer last year and we think the volume of 20 SoC in 2015 will be greater than the volume of 28-nanometer this year. Our CapEx plan is, therefore, in accordance that belief .... .... Andrew Lu - Barclays Thank you. Dr. Chang and Lora, thank you for taking my question. My first question is regarding earlier, Dr. Chang mentioned year 2014, the 20-nanometer volume will be higher than 12, and the 15 will be higher than 13. Is that including 16 – year 2015 as well? Morris Chang No, it does not. Andrew Lu - Barclays So only 20 high scheme located? Morris Chang Right. Andrew Lu - Barclays Okay. Thank you. Morris Chang If you go to 2016, then I would tell you something different, but let’s not go there for the time being. Yes. Andrew Lu - Barclays So, do you suggest that what we know – production year 2015?
个人分类: 材料、专业|0 个评论
【微博】甲午风云
热度 7 dongping2009 2012-9-13 08:47
历史, 总是这样 光怪陆离, 并且循环往复。 下一个 甲午之年 — 2014 横亘眼前 躲避不开。 只是, 还有可能重复 上上一个 甲午风云吗?
个人分类: 歪诗正词|4132 次阅读|17 个评论
日预测称7级地震4年内或袭东京 可致死上万人:关注2014
热度 4 杨学祥 2012-1-24 14:49
日预测称7级地震4年内或袭东京 可致死上万人 2012-01-24 09:32 来源:新华网 打印本页 关闭 资料图:日本2011年3月地震引发的海啸。    东京大学 地震研究所最新报告23日预测,日本首都东京4年内发生直下型里氏7级地震的概率为70%。   日本政府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先前预测,东京30年内发生直下型7级地震的概率为70%。   日本去年3月发生里氏9级地震后,日本气象厅观测数据显示,至去年12月,东京及周边地区里氏3级至6级地震发生次数大约是先前的5倍,平均每天1.48次。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一个小组按 地震活动 状况推算,今后4年内东京发生直下型7级地震的概率为70%。   气象厅解释, 地震学 对直下型地震没有明确定义,通常指震源直接位于都市地下的地震;震级达到6级以上会导致严重灾害。   日本政府预测,如果东京湾北部发生7.3级地震,可能 致死 5300人至1.1万人,经济损失112万亿日元(约合1.5万亿美元)。   地震研究所研究小组成员平田直教授说,去年3月地震产生的影响将“长期存在”,“民众应当意识到,震灾以后,日本列岛处于容易发生大地震的状态,应做好准备”。 责编:任芳 http://www.cnr.cn/gundong/201201/t20120124_509090487.shtml 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灾害:不是世界末日 2012-1-8 13:55 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灾害:不是世界末日 杨学祥 中信出版社在2011年4月推出的英国人鲍伊所著的《2014下一个世界末日》就是一个例子,作者认为,我们所面对的危机,其根源在于全球化的不均衡发展:政治整合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而由此引发的政治危机可能带来战争甚至是世界末日。 我们在2008年提出,2014年可能发生9级以上特大地震,2010年徐道一根据特大地震54年周期,推测西半球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严重的自然灾害可能激化社会矛盾。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要汲取历史教训。 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但不是世界末日。 参考文献 1. 徐道一,孙文鹏。歹字型构造体系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地质力学学报。2011, 17(1):64-73. 2. 孝文。科学家预测西北太平洋地区面临大地震风险。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0-3-4 10:58:3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3. 杨学祥,杨冬红。智利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今后我们的任务。2010-3-3 07:17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99148 4.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6.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8. 杨学祥,杨冬红. 9级特大地震周期的探讨. 2011-12-10 16:42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17007 9. 杨学祥,杨冬红。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2008-6-1 10:00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10. 杨学祥。谁能拯救美国:奥巴马应该关注国内民生。2012-1-4 11:48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540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702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7209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1914到2014:下一个世界末日?
热度 3 杨学祥 2012-1-9 06:57
从1914到2014:下一个世界末日? 杨学祥 世界无末日, 人类有穷期, 自残不自省, 恐龙见今昔。 鹬蚌相争日, 渔翁得利时。 百年观一战, 强者当自迷。 相关新闻: 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灾害:不是世界末日 2012-1-8 13:55 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灾害:不是世界末日 杨学祥 中信出版社在2011年4月推出的英国人鲍伊所著的《2014下一个世界末日》就是一个例子,作者认为,我们所面对的危机,其根源在于全球化的不均衡发展:政治整合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而由此引发的政治危机可能带来战争甚至是世界末日。 我们在2008年提出2014年可能发生9级以上特大地震,2010年徐道一根据特大地震54年周期,推测西半球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严重的自然灾害可能激化社会矛盾。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要汲取历史教训。 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但不是世界末日。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7028
个人分类: 诗词|4079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灾害:不是世界末日
热度 2 杨学祥 2012-1-8 13:55
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灾害:不是世界末日 杨学祥 中信出版社在2011年4月推出的英国人鲍伊所著的《2014下一个世界末日》就是一个例子,作者认为,我们所面对的危机,其根源在于全球化的不均衡发展:政治整合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而由此引发的政治危机可能带来战争甚至是世界末日。 我们在2008年提出2014年可能发生9级以上特大地震,2010年徐道一根据特大地震54年周期,推测西半球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严重的自然灾害可能激化社会矛盾。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要汲取历史教训。 2014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但不是世界末日。 参考文献 1. 徐道一,孙文鹏。歹字型构造体系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地质力学学报。2011, 17(1):64-73. 2. 孝文。科学家预测西北太平洋地区面临大地震风险。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0-3-4 10:58:3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3. 杨学祥,杨冬红。智利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今后我们的任务。2010-3-3 07:17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99148 4.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6.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8. 杨学祥,杨冬红. 9级特大地震周期的探讨. 2011-12-10 16:42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17007 9. 杨学祥,杨冬红。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2008-6-1 10:00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10. 杨学祥。谁能拯救美国:奥巴马应该关注国内民生。2012-1-4 11:48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5404 相关新闻: 搭上“世界末日”车赚钱(组图) 2012年01月08日10:19 深圳晚报 2014 下一个世界末日   2014年之后,未来的世界还会发生战争吗在作者看来,经济危机、环境恶化和财富不均有可能摧毁整个人类。 2012:失落的预言   故事讲述潦倒的作家亚当萨比尔,为了一则诺查丹马斯的临终手稿广告被多重势力追踪,最终摸清诺查丹马斯消失的预言诗所在的线索! 玛雅日历2012   玛雅日历除了揭示2012年12月21日是地球两万六千年旧周期结束与新周期开始,还把每日可以运用的宇宙星际能量透露给了我们,可说是人类史上最重要的“维基解密”!   深圳晚报记者 刘琨亚   关于“世界末日”的传言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关于“世界末日”的书籍也一直在陆续出版,1999年的时候,关于诺查丹玛斯大预言的书籍曾经风靡一时,在记者记忆中的就有《诸世纪: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解读诺查丹玛斯大预言》、《1999会是世界末日吗》等书籍。   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玛雅预言,过去偶有人提起,但知道的人并不多,三年前的一部灾难电影《2012》,却让这个预言一下子变得家喻户晓。从1999年开始,关于“2012世界末日”的书籍开始逐渐出现在书店中,从去年开始,这一类书籍的出版再版出现了一个高峰,记者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些末日类书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种类。   粗制滥造类   在福田区某中学门外的士多店里,记者发现了一本名为《2012:世界末日》的书籍,封面是一个夸张的外星飞船悬挂在地球上空,但书中没有任何外星人的内容。整本书里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全都是从网上抄录下来关于玛雅预言的解释和证明等,书籍装帧简陋,错别字随处可见。   像这种粗制滥造、危言耸听、只为吸引眼球的书籍不少,大多都没有正式的出版刊号,在一些不太正规的书摊或是学校门口的小卖店中销售。大部分这一类的书籍,都是整理资料,加一个骇人听闻的书名,就算是大功告成。说这种书纯粹是在骗钱,一点也不过分。类似的书籍有《世界末日来了,我们怎么办》、《启示录:2012年12月21日》、《2012审判日》等等。   一些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中,也有类似的粗制滥造,相较而言,它们有着正规的刊号,它们的设计或许更精美,它们的错别字或许少些,但从本质上来说,和那些非法出版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除了一味地渲染末日情绪来哗众取宠以外,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科普释疑类   相对于一味渲染末日情绪的书籍来说,还有一类紧扣着玛雅预言的书籍,虽然谈的都是同一个内容,但立意却有高下之别。   如华龄出版社的《2012不等于世界末日》、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保罗·克利福德的《世界末日:破产的预言》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些书籍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去解读世界末日预言的荒谬性,消解人们的恐惧和疑虑。而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玛弗利的《2012世界末日地下生存手册》则在假设世界末日存在的情况下,教人们如何在末日后的地下生存,虽然有些无稽,但也算是一本科学性和趣味性兼备的书籍。   此外,众多介绍古老玛雅文明的书籍也借着这个机会出版,让人们重新去认识已经消失的玛雅文明。例如印刷工业出版社在12月推出的《玛雅日历2012》,就详细介绍了玛雅历的特点以及推算方法等。从而得出结论:“根据玛雅历,2012不是世界末日,而是旧周期的结束,新周期的开始。”   社会科学类   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众多的便利,但也威胁着人类的安全,由于人类对地球无止境地攫取,各种足以毁灭整个人类的武器的发明,一些社会学家以及科学家相信,人类可能毁灭在自己的手上。2012来临之际,这一类和玛雅预言毫无关系,但同样是研究世界末日的社会科学书籍也搭上了“顺风车”。   中信出版社在2011年4月推出的英国人鲍伊所著的《2014下一个世界末日》就是一个例子,作者认为,我们所面对的危机,其根源在于全球化的不均衡发展:政治整合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而由此引发的政治危机可能带来战争甚至是世界末日。   伦敦大学学院地球灾害学教授,本菲尔德灾害研究中心主任比尔所著的《全球灾变与世界末日》也因为2012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本书从全球变暖到大海啸,从超级火山爆发到下次冰河时期的到来等问题谈开去,向人们揭示人类可能面临的种种灾变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或是延缓灾难的来临。   文学作品类   在各类关于世界末日的书籍中,文学作品是数量最多,也最具备可读性的。这些描述世界末日的作品大多是科幻类小说,但在许多书中,人们不难发现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所在。   美国作家史蒂夫·艾尔顿的小说《玛雅预言书:2012》算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小说融合了科幻惊悚和宗教悬疑的元素。故事随着一颗从远古时代飞到21世纪来执行拯救世界末日任务的小行星说起,讲述了在世界末日预言即将变成现实的前夕,知情者、玛雅的后人以及身负拯救地球重任的外星生物和世界上各国政治力量的所作所为,其中还加入了温馨的爱情和大量星际战争、动作和悬疑情节,成为理所当然的畅销书籍。   类似的还有2011年1月出版的《2012世界末日地图·印加残卷》,这部小说提出了“建立起众多文明的印第安人竟起源于中华民族?”“末日预言的第一起源地不是玛雅,而是印加?”等颠覆性的观点为2012末日预言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展示了一张庞大的历史悬疑地图。   颇有意思的是,很多其实和世界末日并没有太大关系的书籍,只因为书名中有了“世界末日”的字眼,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西德尼·谢尔顿《世界末日的阴谋》、巴尔加斯·略萨的《世界末日之战》等。   2012年才刚刚开始,和“世界末日”相关的出版热潮也才拉开帷幕。可以肯定,在今年,会有更多的图书搭上“世界末日”这班顺风车,来挑战读者的承受极限。 http://roll.sohu.com/20120108/n331513349.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8258 次阅读|3 个评论
遭遇灾害或武装袭击全球经济仅维持一周:应对2014
热度 2 杨学祥 2012-1-8 04:51
遭遇灾害或武装袭击全球经济仅维持一周:应对2014 杨学祥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本月发布一份报告,称全球政府和企业没有为意外事件作好充足准备。在遭遇自然灾害或武装袭击时,全球经济只能维持一周。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2011年日本地震及海啸、泰国洪水等突发事件显示,如果生产过程或交通中断持续一周以上,关键经济部门和企业会受到严重影响。 1960年5月21日~6月22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智利发生了二十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在南北1400公里长的狭窄地带,连续发生了数百次地震,其中超过8级的3次,超过7级的10次,最大主震为里氏8.9级(后修订为9.5级),为世界地震史所罕见。这次地震导致数万人死亡和失踪,200万人无家可归;码头全部瘫痪,瓦尔的维亚城被淹没,智利国内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并引发了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海啸。 1960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是中国特大旱灾频发的年份;1960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是9级特大地震频发的时段。 2014-2016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是中国特大干旱和全球9级特大地震爆发几率非常高的年份,我们必须做好预防更大灾害的准备。 1960年5月21日~6月22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智利发生了二十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根据徐道一特大地震54年周期,2004年前必须做好预防更大自然灾害的准备。美洲,特别是北美洲仍然是灾害中心。 气象学家只预见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气象灾害,地壳均衡理论表明,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将引发空前规模的地震火山活动,使地球进入新的变冷阶段。 停止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世界将进入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预防体制,这是各国领导人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27万人死亡)和海啸(2005年和2007年又爆发两次8.5级以上大震)、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2008年缅甸热带风暴(13万人死亡)和中国汶川8级地震(近7万人死亡)、2009年世界流感爆发、2010年海地7.3级地震(死亡22万人)、2010年智利8.8级地震和冰岛火山喷发、2011年日本9级地震及海啸和泰国洪水等突发事件接连发生,频率加快,敲响了全球特大自然灾害的警钟。 相关新闻: 遭遇灾害或武装袭击全球经济仅维持一周 2012-01-08 02:4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专电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本月发布一份报告,称全球政府和企业没有为意外事件作好充足准备。在遭遇自然灾害或武装袭击时,全球经济只能维持一周。   路透社6日援引报告内容报道,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去年日本地震及海啸、泰国洪水等突发事件显示,如果生产过程或交通中断持续一周以上,关键经济部门和企业会受到严重影响。   报告说:“对 ‘准时制’全球经济而言,(中断)一周是能够承受的最长时间。”   “准时制”(JIT)是经济学术语,指企业减少原材料储备,到必要时才补充库存的经营方式,基本原则是 “只在需要时,按必要量生产”。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2/01/08/13232672.html 2012还是2015:为什么1960年特大灾害频发? 2012-1-4 06:38 2012还是2015:为什么1960年特大灾害频发? 杨学祥 1960年5月21日~6月22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智利发生了二十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在南北1400公里长的狭窄地带,连续发生了数百次地震,其中超过8级的3次,超过7级的10次,最大主震为8.9级,为世界地震史所罕见。这次地震导致数万人死亡和失踪,200万人无家可归;码头全部瘫痪,瓦尔的维亚城被淹没,智利国内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并引发了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海啸。 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这场灾害被列为20世纪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的第七名。在1960年,55%的耕地或多或少遭受到干旱或者其它恶劣天气,其中60%的耕地根本就没有降雨。大英百科全书1958年至1962年年鉴也报告了异常天气。这些天气包括香港在1959年六月的5天之中超过30英寸的总降水,这也代表了同期整个华南天气状况。所有这些因素导致1959年中国粮食产量较1958年下降15%,而1960年产量又在此基础上再下降15%,中国大陆地区的粮食、棉花产量跌落到相应1951年的水平。这就是著名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2012年的世界末日只是一个没有历史证据和科学论证的预言,1960年的特大灾害经过了三大拉马德雷周期的科学验证: 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发生8.5级以上地震6次(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为2次),1889年、1899-1900年、1918-1919年全球爆发了流感大流行。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8.5级以上地震11次(7次),1952、1957、1960、1964年都发生了9级以上特大地震,1954、1957、1969、1972、1976年中国东北发生严重低温冻害,1955、1957、1964、1969、1972、1977年中国南方遭遇严重低温冻害。1957-1958年、1968-1969年、1976-1977年世界发生了流感大流行。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已发生5次,9级以上特大地震已发生2次;2008年中国南方遭遇罕见的冰雪冻灾;2010年北半球遭遇低温暴雪袭击;2009年世界爆发了流感大流行。 拉马德雷现象三大周期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8.5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是9级特大地震频发时期。 Sidorenkov列出了1900-2010年地球旋转速率中引潮力(D)的变化曲线,认为自然过程极端事件的发生与18.6年的周期变化有关,D的极小值在1903、1923、1942、1960、1978和1997;最大值为1914、1932、1950、1969、1988和2007年,下一个极小值可能发生在2015-2016年。 1960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是中国特大旱灾频发的年份;1960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是9级特大地震频发的时段。 2014-2016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是中国特大干旱和全球9级特大地震爆发几率非常高的年份,我们必须做好预防更大灾害的准备。 5千年世界末日的轮回不符合世界历史事实,2012年的世界末日一定不会发生;但不是说世界因此平安无事,人们可以安享太平。金融危机遍布全球,局部战争连绵不断,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是激发矛盾的导火索。 关注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导致的全球灾害。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8415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17202 相关新闻: 智利大地震(great Chilean earthquakes of)   智利中南部海岸地区从1960年5月21日开始发生一系列的大地震。20世纪板块边界大地震中最突出的事件。从北面的康塞普西翁市到南面的瓦尔的维亚市,在一个月之内发生7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有 3次是 7.7 级以上的巨大地震,最大的一次为8.9级。由于面波震级MS的饱和效应,8.9并不能说明此震规模之巨大,如按矩震级MW计算 ,此震应为 9.5级(见震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板块边界巨大地震的破裂面是非常之大的,超过了面波震级所表示的范围。   由于此震规模巨大,地球的整体受到首都圣地亚哥市容一次罕见的冲击,因而发生地球自由振荡,圣地亚哥至蒙特港沿岸的城镇遭到破坏,5 700多人遇难。此外,地震激发的海啸也是罕见的,15小时后,高达15米的巨浪袭击了夏威夷群岛。23小时后,6米高的海浪猛扑日本海港和码头,压塌了一座房屋。这次海啸在日本造成800人死亡,15万人无家可归。 并且伴有剧烈的火山爆发。 http://baike.soso.com/v7657695.htm?pid=baike.box 1960年5月21日~6月22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智利发生了二十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在南北1400公里长的狭窄地带,连续发生了数百次地震,其中超过8级的3次,超过7级的10次,最大主震为8.9级,为世界地震史所罕见。这次地震导致数万人死亡和失踪,200万人无家可归;码头全部瘫痪,瓦尔的维亚城被淹没,智利国内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并引发了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海啸。 http://www.hudong.com/wiki/%e6%99%ba%e5%88%a9%e5%a4%a7%e5%9c%b0%e9%9c%87 三年:1959---1961年   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这场灾害被列为20世纪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的第七名。   在1960年,55%的耕地或多或少遭受到干旱或者其它恶劣天气,其中60%的耕地根本就没有降雨。大英百科全书1958年至1962年年鉴也报告了异常天气。这些天气包括香港在1959年六月的5天之中超过30英寸的总降水,这也代表了同期整个华南天气状况。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1959年中国粮食产量较1958年下降15%,而1960年产量又在此基础上再下降15%,中国大陆地区的粮食、棉花产量跌落到相应1951年的水平。 直到大跃进结束之后的1962年,粮食产量才开始回升。 http://baike.soso.com/ShowLemma.e?sp=l7541508ch=w.search.baike.unelite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蓝永超研究员根据代表黄河上游流域径流动态变化的唐乃亥水文站1920年至2004年的径流系列统计资料,以及此间数十个气象站四十余年的降水观测数据得出结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黄河大体上经历了五个枯水期和四个丰水期。每个丰、枯水期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枯水期持续时间为四至十五年,平均为九年;丰水段持续时间为七至十四年,平均为九点二五年。黄河上游每个丰、枯水周期平均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一个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大约在十八年左右 。 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在18.5-28.5度之间变化,周期为18.6年。郭增建等人在1991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中国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此地下放出“带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此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 。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的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年(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黄河特大水)、1951年(辽河大水)、1969年(松花江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 。最大的月亮赤纬角增大潮汐南北震荡的幅度,激发大气和海洋的南北摆动 。表2.1和2.2(略)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降水与潮汐的相关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26079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526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48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4 IEEE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derongliu 2011-12-16 21:33
IEEE计算智能学会在2011年12月9-11日召开的理事会上,决定2014年IEEE世界计算智能大会在北京召开! Full name: 2014 IEEE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cronym: IEEE WCCI 2014 Date: July 6-11, 2014 , Sunday to Friday Venue: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 (BICC) http://www.bicc.com.cn/ General Chair: Derong Liu, Beijing , China General Co-Chair: Jennie Si, Tempe, USA IJCNN Program Chair: Cesare Alippi, Milano, Italy FUZZ-IEEE Program Chair: Dimitar P. Filev, Dearborn, USA IEEE CEC Program Chair: Carlos Coello Coello, Mexico City, Mexico IJCNN Program Co-Chairs: Haibo He, Kingston, USA, and Nikola Kasabov, Auckland, Newzealand FUZZ-IEEE Program Co-Chairs: Plamen Angelov, Lancaster, UK, and Fuchun Sun, Beijing, China IEEE CEC Program Co-Chairs: Andries P. Engelbrecht, Pretoria, S. Africa, and Kay Chen Tan, Singapore WCCI 2014 Local Arrangements Chair: Zeng-Guang Hou, Beijing, China WCCI 2014 Finance Chairs: Bhaskar DasGupta, Chicago, USA, and Dongbin Zhao, Beijing, China 历史上,WCCI先是四年一届,后改成两年一届。 WCCI 2012, Brisbane, Australia, http://www.ieee-wcci2012.org WCCI 2010, Barcelona, Spain, http://www.wcci2010.org WCCI 2008, Hong Kong, http://www2.mae.cuhk.edu.hk/~wcci2008/ WCCI 2006, Vancouver, Canada, http://www.compsys.ia.ac.cn/wcci2006/ WCCI 2002, Honolulu, USA, http://www.wcci2002.org/ WCCI 1998, Anchorage, USA WCCI 1994, Orlando, USA
个人分类: 会议|8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國長白山 2014年恐大噴發的新闻汇集
杨学祥 2010-6-19 15:25
比冰島火山更可怕? 長白山可能2014年噴發! (2010/06/18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