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2007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Our Abstracts for Science AAAS 2007 Annual Meeting
geneculture 2017-2-13 17:11
OurAbstractsforScienceAAAS2007AnnualMeeting 20325.pdf 19708.pdf 20461.pdf 20463.pdf 20470.pdf
个人分类: Science|51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家 - 学问型与管理型
热度 1 benlion 2015-6-9 21:34
科学的历史、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最好的范例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新学科领域,如,目前的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历史脉络最为清晰。 系统生物学术语是1968年提出(理论生物学和数学方法),约80年代发展了纳米生物学、计算生物学(信息软件和计算机模拟)等,到90年代形成了技术生物学(组学实验和表达谱)、工程生物学(转基因和代谢工程)等。 从而,1992年到1994年提出系统医药学 – 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反应器与传感器)和1996年到1999年倡导1)理论与实验、计算与工程方法的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的研究体系,涉及到2)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微电子科学、纳米科学、认知科学和生物科学等领域。 可以明显看到:1)国际系统与合成生物学概念描述;2)交叉学科会聚和技术集成的发展等2个层面的发展,2)既是a)生物技术软件和仪器开发,也是b)生物系统与人工系统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而且,c)生物系统理论模型,较之前的系统科学更具可操作。 如,精细分析与系统整合、理论模型与实验数据的结合 - 结构论是理论和方法基石,包括,整合、动态和建构等规律,英国的Dell、Nobel和日本的Kitano及美国的Benner、Barabási等论述了结构模型和图论、网络拓扑学的方法等。2003年到2013年而又探讨了精神论与伦理学、艺术设计和机器论与工程医学、工业技术,以及轴心时代奠基的思维模式与传统。 应该说国际科学界,比较尊重学术规范,如,1999年在德国筹备协会和2001年10月北京会议,分别以系统理论、实验方法、计算模拟和工程设计阐述的论文,发表于2001年9月、10月和12月。 1996 年和1999年启动筹备协会和会议,以及研究机构等,属于科学的管理范畴,而概念和定义,以及理论和方法阐述等,则属于科学的学问范畴。 从实验到系统医学的体系,形成“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的整合模式、个体到转化医学的实践,而后,精准与工程医学的发展等。 附、图案的中国文化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在研究机构和会议的徽标等设计上,已经深深烙印了对偶、三角、五行和六星、树枝、网络等图案形态,以及微电子与DNA螺旋整合等设计模式。 - (2011年-2015年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2019 次阅读|2 个评论
Word2007关闭时无响应的解决方法
热度 1 jefei 2015-4-25 23:43
这两天用Word(Windows 7+Office 2007)时出了个麻烦事,具体现象为关闭Word文档时程序无响应,卡死了,然后只能在进程管理器中强制关闭其进程(winword)。折腾了半天,终于给解决了,以下是解决之道: “ http://social.technet.microsoft.com/Forums/zh-CN/officesystemzhchs/thread/5144de8b-64ba-4759-8492-f235e1fe89bd/ 1. 按住win+r键-〉出现运行窗口-〉regedit进入注册表编辑器 2. 找到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Office\12.0\Word和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Office\Word\Addins(放word加载项的) 3. 将word和addins重命名为word1和addins1 ”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59bde0100zfh1.html 之前还试了去除Word中的加载项、删除Word模板目录(C:\Users\ZHF\AppData\Roaming\Microsoft\Templates)下的文件、彻底卸载Office后重装等方法,都没解决问题,照上面的方法做了之后才解决的,故特此记下。
个人分类: 学习笔记|26526 次阅读|2 个评论
那年北京的天空
热度 27 dmi2007 2015-3-5 18:54
那一年10月我离开了北京。 离开之前的日子非常忙碌。忙归忙,偷闲的时候也是有的。其中一种偷闲的方式是揣个小DC乱拍一气。 时过境迁,回头翻这些照片,发现它们虽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却有一些记录价值。 这些照片告诉我,那一年北京的天空还是比较干净的。 还记得正是在那段时间前后,我和我的不少同事都去学开车并拿到了驾照。等我回国的时候,原来的同事们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坐骑。2013年1月,我再访故地故友,朋友们用他们更新换代的宝马良驹载着我在浓浓的雾霾中和密不透缝的车阵里挪到饭店给我“接风洗尘”(参见博文《 归去来 》)。 每一次回去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巨变和环境的巨变。有些变化是我们期待的,有些则不是。我不想多说什么,只祈愿,下一次回去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大家期待的变化!
个人分类: 摄影|4243 次阅读|62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学院2007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
mazhaohai 2013-4-18 10:04
来自博士家园。 中国科学院2007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PDF
个人分类: 考研试题|21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耍帅,初到中年,青涩照
热度 42 zlyang 2013-1-10 12:05
不耍帅,初到中年,青涩照
不耍帅,初到中年,青涩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albumpicid=43584#pic_block 1984年夏天,20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albumpicid=6599#pic_block 1985年3月,21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albumpicid=6520goto=down#pic_block 1990年秋,26岁。硕士即将毕业。 2007-04-27 15:41,43岁。 http://youth.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466052 2011年夏天,47岁。您最好有点心理准备:不帅。 总算 热门博文 36小时 了。 感谢您的推荐! 科学网今天真是一片帅啊! 2013-01-11晚上21:49,升到第三。 相关链接: 张鹏举 《科博年轻了—由耍帅看见的(持续收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2266do=blogid=650220
7537 次阅读|136 个评论
怎样在word 2007中设置无格式粘贴的快捷键
热度 4 lingfeng 2012-4-5 10:00
无格式粘贴经常用到,可是在 word2007 中操作需要经过三四步,而且不能设置快捷键。网上提供的方法大部分在我的电脑( XP 系统)上不可行。今天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后终于找到方法,现贴出来,希望能够节约大家摸索的时间。 采用的是录制宏的方法,不过有一个要点:在录制时,不可以用右上角的“粘贴,选择性粘贴,无格式文本”的方式,而必须先直接粘贴,在粘贴文本后出现的 word 图标那里选择“仅保留文本”。本方法操作简单,仅需两三分钟。 网络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希望网友在转载的时候加以核实,如果不可行,则不要转载。发现了问题和可行的方法,也应发布于网上,替别人节约时间。 具体操作: 1. 复制带有格式的文本到剪贴板里。 2. 视图,宏,录制宏。 3. 宏名:无格式粘贴(可以自定)。点击“键盘”,请按新快捷键,我输入的是 Ctrl+Alt+W 。点击右下角的“指定”,快捷键进入右侧“当前快捷键”下。 4. 将复制的文本粘贴到 word 里(用 ctrl+V 的方法或者鼠标右击,粘贴的方法)。 5. 在粘贴的文本末尾可见 word 文档图标,左击,选择“仅保留文本”。 6. 视图,宏,停止录制。 7. 此时,复制有格式的文本,按下快捷键 Ctrl+Alt+W 就可以实现无格式粘贴。 本方法在 http://www.233.com/ncre/one/office/fudao/20101103/143936420.html 的启发下获得。但是该文提供的方法说得不够具体,我一开始在上述第 4,5 步用“开始,粘贴,选择性粘贴,无格式文本”的方法粘贴,结果仍然带有格式。 尝试过的两个不可行的方法如下: 1. Word2007 无格式粘贴按键 http://www.233.com/ncre/one/office/fudao/20101103/143936420.html 然而,最好的消息是,如果原因花 30 秒录制一个宏,就可将其设为一个键。选择快捷键,我个人爱好 Ctrl+Shift+V 。默认是“粘贴格格式化文本”,这我从来不用。当然,不一定选择这个,首先,拷贝一些文本到“剪贴板”,这样“粘贴”命令才可用。接下来,右键单击状态栏并确保“宏录制”被选中。现在单击状态栏上的“录制宏”按钮(红点)。在“录制宏”对话框,为宏输入一个名称,比如“粘贴无格式文本”,单击“快捷键”,指定选中的快捷方式,单击“确定”。 注意:状态栏上的红点现在是蓝色的方框,提示正在录制宏。操作完成后,按 Ctrl+Shift+V ,敲一次“ U ”键并按下“ Enter ”。单击“停止录制”按钮(状态栏上蓝色方框),完成了,按快捷键试试它能否起作用,如果不行,重新再来一次。 2 . 给 word2007 设置粘贴无格式文本快捷键 http://mikeleaf.blog.sohu.com/130972745.html 打开 word2007 ,点击“视图”选项卡,找到最右边“宏”点击,选择“查看宏”,最上面输入宏的名字如“粘贴无格式文本”,点击右侧“创建”,就进入了 VB 编辑器。将下面的代码复制进去: Sub 粘贴无格式文本 () ' ' 粘贴无格式文本 宏 ' ' Selection.PasteAndFormat (wdFormatPlainText) End Sub 保存,关闭。 右键菜单栏 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 C ) 自定义( T ) 宏 设置快捷键 ...
个人分类: 电脑与网络|41436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解决Office 2007 “向程序发送命令时出现问题”(原创人在旅途)
热度 1 chengjins 2012-3-13 09:11
电脑Word打开遇到一个困难,试了很多方法都不行,最后在CSDN上一则帖子,很受用,最终解决了。 在Windows 7 上,资源管理器中双击OFFICE 2007文档打开时经常会出现“向程序发送命令时出现问题”,只打开了程序界面,文档却没有打开,再次双击文档图标才能打开,或者先打开程序,然后把文档图标拖到OFFICE程序中自动打开,的确有些麻烦。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有人说去掉兼容性选项里的“以管理员身份运行”。而我查看选项时根本就没有选中该项,经过尝试发现先选中,确定后再取消方可解决,步骤: 1) 在“开始”菜单或桌面的OFFICE图标(Word、Excel等都有效)上单击右键,然后选择“属性”,在属性对话框的“兼容性”选项卡中勾上“以管理员身份运行该程序”; 2) 双击一个文档打开,此时可能还会提示“向程序发送命令时出现问题“,没关系,把程序关掉; 3)再次打开OFFICE的“兼容性”设置,然后把“以管理员身份运行该程序”复选框的勾去掉; 以后再双击文档就可以直接打开了,不会再出现“向程序发送命令时出现问题“的问题。 可能是WIN7的一个BUG,不知道哪儿设置有问题,通过这么一个反复可以把设置复位。昨天在安装WIN7 的SP1之前已经解决过该问题了,可是安装完SP1之后这个问题又出来了,所以考虑应该是WIN7的BUG,而不是OFFICE的BUG,或者WIN7升级API之后兼容性有点儿问题。
个人分类: 未分类|19598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京的女人好厉害
热度 1 xupeiyang 2012-3-8 11:38
北京、台湾、上海女人太厉害啦,男人受不了啊。 是啊,除了房产,还有什么呀。 北京女性独立购房比重已超过55%,位居前列,仅次于中国台湾的56.8%,也高于上海女性独立购房42%的比重。 2007年至今北京男女购房比例变化   时间 男性 女性 共有   2007 53.7% 45% 1.3%   2008 50.8% 46% 3.2%   2009 48.3% 45.7% 6%   2010 45.9% 46% 8.1%   2011 48% 43.3% 8.7%   2012至今 44.1% 47% 8.9% 房价降幅调查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7日表示七八个大城市房价一定要降,您认为房价降多少最合理? 10% 2,029 (2.18%) 20% 4,265 (4.58%) 30% 12,249 (13.15%) 40% 12,093 (12.99%) 50%或50%以上 52,363 (56.23%) 仍会继续上涨 10,116 (10.86%)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6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创摄影作品精选第七辑(2007)
热度 5 mazheng 2011-4-2 12:05
原创摄影作品精选第七辑(2007)
博主按:马峥拥有下列摄影作品完全的版权、著作权、署名权和使用权,并 拒绝 任何组织和个人 出于一切 商业目的和非商业目的 ,对全部作品、部分作品或作品局部的 下载、复制、转载、出版、展示 以及其他未尽述方式的使用。望各位朋友理解和自律。
个人分类: 原创摄影作品精选|3503 次阅读|16 个评论
Excel2007/2010中双纵坐标图表制作
热度 2 aweng 2010-10-15 15:29
在研究工作中,我们有时候会使用 Excel 绘制同时有主、次纵坐标轴的图表,以在同一张图表里表达更丰富的内容。在这里,我使用 1997 至 2005 年全国用水量的数据为例,使用 Excel2007 制作双纵坐标轴图表。本文使用的软件为 Excel2010 , Excel2007 与之几乎相同。 因为上图不很方便,因此加了图的过程见附件: Excel2007/2010中双纵坐标图表制作.pdf 本文的数据见 表 1 和 表 2 。其中 表 2 由 表 1 中的数据计算而来。在此写成两个表,原因是篇幅所限,在制表时应把它们合成一个表 。 表 1 1997 至 2005 年全国行业用水量 单位:亿 m 3 年份 农业用水量 工业用水量 生活用水量 生态用水量 总用水量 1997 3919.72 1121.16 525.15 5566.03 1998 3766.26 1126.21 542.91 5435.38 1999 3869.17 1158.95 562.77 5590.88 2000 3783.54 1139.13 574.92 5497.59 2001 3825.73 1141.81 599.89 5567.43 2002 3736.18 1142.36 618.74 5497.28 2003 3432.80 1177.20 630.90 5320.40 2004 3585.70 1228.90 651.20 82.00 5547.80 2005 3580.00 1285.20 675.10 92.70 5633.00 表中的数据来源于 1997 至 2005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表 2 1997 至 2005 年全国行业用水比例 单位: % 年份 农业用水比例 工业用水比例 生活用水比例 生态用水比例 1997 70.42 20.14 9.43 1998 69.29 20.72 9.99 1999 69.21 20.73 10.07 2000 68.82 20.72 10.46 2001 68.72 20.51 10.77 2002 67.96 20.78 11.26 2003 64.52 22.13 11.86 2004 64.63 22.15 11.74 1.48 2005 63.55 22.82 11.98 1.65 在 表格中,希望制出的图表能表现各行业水量的逐年变化及构成比例的变化。为表现分行业用水之和为总用水量,可使用堆积直方图。为表现水量构成比例的变化,可使用折线图。堆积直方图使用水量为纵坐标轴,单位为亿 m 3 ;而构成比例使用百分比为纵坐标轴,单位为 % 。明确图表所表达的意思后,可以开始制作图表了,具体步骤如下。 (1) 制作初步的堆积直方图 选中堆积直方图所需要的来自 表 1 中的数据,包括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和生态用水量 。 进入插入选项卡中的图表选项组,点击柱形图,选择二维柱形图中的堆积柱形图,左键点击, 即可生成初步的堆积直方图 。 生成初步的堆积直文图后,就可以制作折线图了。制作折线图所需要的数据来自 表 2 。 选中整个图表区域 ,即出现图表工具选项卡 。 在图表工具选项卡里找到数据选项组,点其中的选择数据选项,即出现 选项数据源对话框。 点击选择数据源对话框中左下角的图例项(系列)( S )中的添加按钮,出现编辑数据系列对话框 。 点击系列名称下方文本框右侧的选择按钮,出现编辑数据系列对话框。点击数据表中的农业用水比例,则农业用水比例所在单元格被虚框环绕 。 点击对话框中文本框右侧的选择按钮,回到 编辑数据系列对话框。 点击系列值下方文本框右侧的选择按钮,出现编辑数据系列对话框。点击数据表中农业用水比例下方的所有数据,则这些数据都被虚框环绕 。 点击对话框中文本框右侧的选择按钮,回到 编辑数据系列对话框。 点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回到 的 选项数据源对话框。 点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回到图表区域 。 在 图 中,农业用水比例被加在了堆积直方图的最上方。点击农业用水比例所示的柱体,将其和系列数据全部选中 。 在选中后鼠标右键点击,调出数据系列格式右键菜单 。 点击菜单中的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出现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 。 在 系列选项中,选择系列绘制在中的次坐标轴,再点击关闭,回到绘图区域 。 在 图 中,农业用水比例的数据系列变到了堆积直方图的最下方,在绘图区域中出现了自 60 至 72 的次座标轴,且农业用水比例数据系列仍处于选中状态。 在选中的农业用水比例处鼠标右键点击,调出右键菜单 。 点击菜单中的更改系列图表类型,出现更改图表类型对话框 。 在其中选择折线图的第一个折线图,按确定, 农业用水比例已经已成为折线图了。 (3) 初步完成 堆积直方 / 折线图 重复以上 ( 2 ) 制作初步的折线图 ,直到工业用水比例、生活用水比例、生态用水比例的数据加入绘图区域,并制作成堆积直方 / 折线图 。 (4) 完成堆积直方 / 折线图 图只是初步完成,还需要对坐标轴进行调整、加坐标轴标题、重设图例等工作,才能最终完成。
个人分类: 学习|19297 次阅读|3 个评论
20070621听雨有感
fruan 2010-5-11 15:36
西安的雨 古城的雨 2007的雨 没有古的沧桑 没有北方人的豪爽 淅淅沥沥 难道 她要学习江南水乡 缠缠绵绵? 期望 一场暴雨 洋洋洒洒 酣畅淋漓 洗去 所有的 悲伤 苦恼 忙碌 忧愁 盼望 雨过天晴 两轮彩虹 组成一个同心圆 高挂天空 纯蓝底色 彩带衬托 飘 遥 没法不喜欢西安的雨 因为我是陕西人 没法不喜欢西安的人 因为我在期待西安的雨
2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在word 2007中使正文分栏而脚注不分栏?
eduman 2010-4-27 09:13
在用WORD 2007分栏时,发现正文和脚注总是同时分栏,如何使正文分栏而脚注不分栏?,在GOOGLE上搜索了很多办法不好用。 这里是同学来信给出的解决方案,供大家分享。 Here is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and the http://word.mvps.org/ can solve almost all the questiones about Office. Footnotes Another limitation of columns is that they don't play well with footnotes. Footnotes in a multicolumn document will be wrapped to the column width. Moreover, if the footnote occurs in a multicolumn section in a single-column document, that section will insist on being on a page by itself even though you have used Continuous section breaks before and after it. The workaround for this is so clumsy that you may well decide it is not worth it, but if you must combine footnotes with columns and insist on full-width footnotes (and especially if the multicolumn section is part of a primarily single-column document), here'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1.Insert the footnote in a single-column section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desired location of the actual footnote reference mark (so that the footnote will be on the same page and in the correct order). 2.Where you want the footnote reference mark, insert a cross-reference to the number of the footnote you just inserted. In Word 2003 and earlier, do this with Insert | Reference | Cross-reference | Reference type: Footnote; Insert reference to: Footnote number (formatted). In Word 2007, the Cross-reference dialog is accessed via References | Captions | Cross-reference or Insert | Links | Cross-reference. 3.Select the actual footnote reference mark (in the single-column text) and format it as Hidden (Ctrl+Shift+H). From: http://word.mvps.org/FAQs/formatting/UsingColumns.htm Hope you are all doing well.
个人分类: 文摘|11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Word 2007中添加分节符位置 以及如何设置不同分节的页码
热度 2 JRoy 2010-3-21 13:53
Word 2007中分节符选项在哪里   我安装了Word2007,在里面没有找到插入分节符的选项。请问这个选项在哪里? 操作步骤如下: (1)启动Word2007,在工具栏上单击鼠标右键。 (2)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 (3)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左边的自定义,在从下列位置选择命令下拉列表中选择常用命令。 (4)用鼠标双击插入分页符和分节符,添加到快速工具栏中,设置完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如何设置不同分节的页码 设置不同分节的页码 1.跳到要开始插入页码的页面上,选取菜单视图/页眉和页脚,这时候会出现页眉/页脚工具条,而且你会发现这一页的页眉/页脚上多了几个字页眉-第2节页脚-第2节,右侧有与上一节相同字样,页眉/页脚工具条上的链接到前一个按钮是自动选中的。而在插入分节符 下一页之前的页显示为页眉-第1节页脚-第1节。 3.关键就在于此,WORD对第1节,第2节的定义实际上是让这2节可以定义不同的页眉和页角的,只要让第二节的与上一节相同字样消失就可以了,让它消失的方法就是点一下第2节的页眉和页角的链接到前一个按钮,就可以使第2节的页眉,页角设置与第1节不同了。这时,单独设置第2节的页眉/页角,选择工具条上的插入自动图文集/页码即可。 以此类推,可以在一篇文档中任意插入多段不同的连续的页码,选取设置页码格式,还可以指定从任意数字开始计页码。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6257 次阅读|1 个评论
Office(Word)2007/2010中加载含有Endnote域反应缓慢的问题
热度 8 aweng 2010-2-8 08:46
前段时间使用Office2007(Word2007、Excel2007、Powerpoint2007、Visio2007)写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一两百篇。为了管理这些文献和自动生成参考文献条目,我使用了著名的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使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打开含有Endnote编辑的域(就是自动的参考文献条目和引用上标)的文档的时候,机器变得非常慢,CPU和内存的占用率都非常高,要过十几分钟才能正常编辑文档。当我创建、删除一个新的参考文献条目的时候,或改变了参考文献的引用位置,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出现对我编辑文档造成了很大麻烦。我在网上查了好一阵,没有得到解决办法。 有一次我再次遇到这现象,又上网查解决办法,终于查到原因了。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打开文档的时候,Word检查了文档的拼写错误,也就要更新各个域,这样一来就减慢了速度。 下面以word2007为例说明,office2010也可照此操作。 解决办法是将Word2007的拼写检查功能关闭。具体操作是点Word2007左上角的 ,打开后点右下角的 中的 ,出现 对话框。对话框左边是选项卡列表 ,单击其中的 ,出现以下画面。 把 里的所有复选框全部取消,就像 。这样一改后就解决问题了。 如果看不到以上图片,可以看一下以下的两步纯文字步骤。 1 打开word选项。在word2007中,点击左上角的圆形的office按钮即可。在word2010中,是在“文件”菜单中。 2 在“选项”对话框中的左边栏中选中“校对”,在右侧看到“在Word中更正拼写和语法时”,在其中看到“键入时检查拼写”、“使用上下文拼写检查”、“键入时标记语法错误”、“随拼写检查语法”,确保至少“键入时标记语法错误”不选中,也可以把这几项全部不选中。
个人分类: 学习|20805 次阅读|12 个评论
课题组2007年度报告
yuncai 2010-2-3 19:30
篡改一下样板戏《沙家浜》中胡传奎的几句台词: 想当年,老子的队伍刚开张9年,只有那十几个人来两三条 ,--^----------,--------,-----,-------^--, | ||||||||| `--------' | O `+---------------------------^----------|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XXXXXX /`| / / XXXXXX / `\ / / XXXXXX /\______( / XXXXXX / / XXXXXX / (________( `------' 到如今,也只有十几个人来,四五条枪。 见附件: 课题组2007年度报告
个人分类: 课题组|4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化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研究生信息服务
tengyi1960 2009-6-9 10:51
深化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研究生信息服务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2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7值得关注与思考的五个热门新名词
sxzx 2008-10-17 21:20
2007值得关注与思考的五个热门新名词 作者:三峡在线 前段时间,本人三峡在线写了一个《盘点网络时代催生的十大新名词》,文章中的那些新名词是随着网络时代的深入化和普及化应运而生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些社会新潮流不断涌现出来,进而也自然衍生出一些社会现象的新名词。 这些新名词需要我们去严肃地关注并思考,透过这些新名词,带给我们很多很多的思考,下面,三峡在线给大家做一个盘点。 NO:1 啃老、啃老族 、傍老、傍老族 啃老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望文生义也可以理解到90%的内涵。大体意思是这样的:有这样一些人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这样的一群人叫啃老族,也叫傍老族。他们的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 据相关资料不完全调查显示,目前啃老族的构成主要有六类人群: ①、是高校毕业生,他们对就业过于挑剔,认为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最后挑来挑去没有工作。 ②、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他们觉得在家里很舒服。 ③、是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虽然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缺乏真才实学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 ④、是频频跳槽者,跳来跳去最后漂到无事可做,靠父母活着。 ⑤、是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 ⑥、是文化低、技能差,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 这些年轻人身上存在共同的致命缺陷,例如技能低、不求上进、害怕竞争、责任心偏差,勤劳、勤俭意识淡漠,加上父母溺爱、学校升学压力大、社会偶像金钱味重等原因,让他们心高气傲,价值观出位,往往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困惑中。从社会大环境看,年轻人社会断乳期有延长趋向。 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的家长、我们的社会应该如何来引导?我们年青人自己又该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坚强,接受现实社会中的种种挑战呢?值得我们年轻一代深思! NO:2 搭伙夫妻 搭伙夫妻这也是一个新兴名词。什么是搭伙夫妻?网络中有人这样解释:两个出门在外的已婚男女,为了解决自己长期不能与自己的配偶在一起而发生的性饥渴问题,双双搭伙组成一个临时家庭,享受夫妻的生活,满足双方性生活的需要。 应该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搭伙夫妻的滋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孤单寂寞是搭伙夫妻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搭伙夫妻往往要同时维持两段婚姻生活,故而,对他们而言,处理好两个人的日常相处也绝非易事。搭伙夫妻现象的出现无疑招来了种种非议。不道德?不合法?是无奈还是无情?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标准进行评判。 做为我们,面对这样的现象,又有什么样的思考与评判呢?无疑,这是值得关注的又一个社会现象。 NO:3 床友 要说长见识,还真得上网上来。这不,一夜情刚刚被批得体无完肤,又有一个新的来啦,它就是床友。产生在床上的朋友。其实也算是一种简单关系吧,仅仅为性需要。 有一个博友这样描述道:网友、博友、舍友、笔友、棋友、驴友,N种关系,只要是发生了关系,就能称为友。但有了一个床字,这样的友,是什么关系?是暧昧,但又不会牵扯不清,是不是这样? 床友,虽然是一个有趣的词。但透过有趣,我还是感觉到有一丝冷。本人认为,床友实际比一夜情还残酷,因为没了那个情。床友的出现似乎比搭伙夫妻更直接,更裸露! 现在的人们,真不知道怎么了? NO:4 房奴 如果说2005年中国通过超女制造了PK一词,那么2006最流行的一词应该叫房奴了。 房奴空间是什么?如何来描述它?2006我们看见了这样的描述:它指的是那些月供占到其收入50%以上的房贷一族。他们在享受有房一族的心理安慰的同时,生活质量却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按揭的比重超过收入的百分之50以上者为房奴中最痛苦者,称为超级房奴,为了房子失去自由。 关于房奴的争论在网络中已经够多了,在此作者三峡在线就不去评述了。但无论如何,房奴始终将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名词,也是一个热点的社会现象。 NO:5 裸考 裸考是2006年高考暑期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以前我还真的没有听说过呢!裸考,就是什么加分都没有的,仅凭考试成绩的人。 据教育部学生司介绍,按照国家规定,能够在高考成绩获得加分的学生,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自然属性的,如少数民族、归侨、革命烈士的子女,这一类学生大约占考生总数的7%;另一类则是后天表现特别优秀的,像三好学生、国家二级运动员、在各项奥赛、小发明等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但是,能够获得加分的考生人数大概有多少,在考生总数中占多大的比例这样的问题,有关部门感到很难回答,因为情况复杂,不好统计,目前还不能说出一个很确切的数字,其理由是,除了教育部提出的这些加分规定外,各地还有一些自行出台的地方政策,属地高校也有一些自主性的招生政策,这些都不在教育部所能掌控的范围之内。 一年一度的全国统一高考被尊称为国考,其考试的公正性、公平性自然是广大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裸考一词的出现无疑是对高考关注下的产生的一个新名词。 盘点完毕,以上五个新名词仅仅是新名词中的一些代表。估计还有很多没有盘点进来,期待您给三峡在线推荐与留言,以便下一个精彩继续。
个人分类: 社会时评|2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